在线客服

小青蛙教案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青蛙教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青蛙教案

篇1

2、乐于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3、喜欢参与体育游戏,并体验扮演角色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身体平稳地双脚连续向前跳

活动难点:能在间隔距离不等的物体上双脚连续向前跳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青蛙头饰及服装、荷叶、荷花、虫子若干;田埂三条、庄稼地、筐两个;PPT一套;热身、游戏、放松音乐

2、场地准备:布置成池塘与庄稼地的场景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青蛙宝宝做游戏

在游戏情境中幼儿与老师一起热身,分别活动头、上肢、下肢及全身。

二、池塘练本领

1、幼儿选择荷叶,自由地练习双脚行进跳。

2、带领幼儿进入另一个池塘再次进行游戏,增加荷叶间的距离,加大难度。

提示: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3、进行“捉蚊子”游戏,引导幼儿听音乐在双脚跳过程中控制身体平稳。

4、坐荷叶休息,了解青蛙捉害虫的本领。

三、游戏:捉害虫

1、教师提供三条难易不等的小路,引导幼儿观察三条小路,并提出游戏规则。

2、幼儿游戏,体验帮助农民伯伯的快乐。

篇2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师材料:PPT、视频展示台;

幼儿材料:操作材料人手一份(五条长短不同的小船、五队数量不同的青蛙)、自制小船6只。

【活动过程】

一、小船排队——学习按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排序。

1、PPT导入,发现小船的不同。

(1)池塘里开来了什么?一共有几条船?(点数:一共有4条船。)

(2)这些船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①颜色不一样。有红色船、黄色船、蓝色船、黑色船。

②长短不一样。黑色船最长,黄色船最短。

小结:池塘里的四条船颜色不一样、长短也不一样。

2、为小船排队,根据长短探索排队方法。

(1)(出示操作材料)小船要靠岸了,请你按照船的长短沿着红旗一边直直的河岸从上到下整齐的排排队,一条波浪上排一条船。

(2)幼儿探索操作,教师指导。

(3)交流:你是怎么给小船排队的?

小结:小船排队的方法有两种,可以是最短的、短的、长的、最长的这样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排,也可以是最长的、长的、短的、最短的这样按从长到短的顺序排。

(4)幼儿再次按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的顺序纠正排序。

二、青蛙坐船——初步感知船的长度与所载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

1、青蛙来了,初步感知青蛙数量与队伍长短。

(PPT结合青蛙叫声)听!谁来了?小青蛙排着队来了,看!排成了几排?(4排)每排数量一样多吗?队伍长短一样吗?

2、青蛙乘船,初步感知船的长度与所载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

(1)小青蛙要乘船去旅行了,每条船上只能乘一排青蛙,请你根据青蛙的数量和队伍的长短帮小青蛙坐上合适的船吧!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交流:为什么要让青蛙这样乘船?

小结:青蛙越少,队伍越短,乘的船就越短;青蛙越多,队伍越长,乘的船也越长。

三、乘船游戏——巩固长短排序,并感知乘坐数量与船长短的关系。

1、小青蛙们坐上了船去旅行咯,小朋友想不想坐小船去旅行呢?(出示四条自制船)这里有几条船,你们觉得哪条船乘的人最多?那条船乘的人最少?为什么?

篇3

3.引入小青蛙捉害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将跳单双脚跳贯穿整个课堂,循序渐进,达成目标。

二、课的流程

【点评】:本期提到一个主题是“课课练”。在本期选登的稿件中,有一个“课课练”贯穿始终的单元计划,其余的教案中有的表述为“发展性练习”,有的在同一时段安排的是类似素质类的游戏。但是有一个共通的特点,那就是把“课课练”作为一个单独的环节来进行呈现。

这样的安排就使得“课课练”基本在10分钟之内,以期通过较大的强度和负荷,尽量使学生取得较好的锻炼效果,从而促进体能的发展,体质水平的提高。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在较短的时间内,要取得这样一个理想的状态,只能是大密度,大强度,“课课练”可能就演变成了“课课训练”。毛振明教授在重提“课课练”时要我们注意“千万不能让“课课练”回到“枯燥无味”的老路上。”但是“课课练”如果不能够在时间条件上解放,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课课练”可能难以达成。

篇4

1、激发幼儿乐于参加体育锻炼的愿望。

2、增进幼儿大肌肉的活动能力

3、使幼儿知道运动对身体的好处。

重点、难点:

重点是激发幼儿乐于参加体育锻炼的愿望,难点是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歌曲〈〈动一动〉〉录音带

活动过程:

1、师生一起随音乐作动作,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2、提问:刚才作律动时,小朋友身体的哪个部位动了?

怎样动的?

3、幼儿一起讨论:我们身体还有那些地方可以做运动?怎

样动?请一个小朋友上台表演,其他小朋友学一学。

4、引导幼儿认识运动对身体的好处,

提问:做完运动时小朋友感觉怎样?

多运动有哪写好处?(多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不生病,多运动可以是小朋友的肌肉关节更加灵活)。

5、听音乐,师生再做一遍律动。

6、做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幼儿按老师的指令去做,谁先跑回来谁为胜。

生活活动:

户外活动时,练习单手投掷动作,增强动作的协调性。

环境创设:

建立个人才艺展示区。

家长工作:

家长带领孩子积极参加社区的活动。

活动反思:

1、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尤其是游戏活动,但是

动作不够协调,在以后的教育活动中几哦按时,教师教师要多引导幼儿学习一些动作要领,培养幼儿动作的灵活性。

2、和家长配合,教育幼儿不怕寒冷,坚持天天做运动。

户外幼儿园活动策划方案2一、活动背景与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给每一位学生展现自我才能的机会,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之余好好锻炼身体;同时,使每一位家长发现孩子的优点,注意各种才能的挖掘和培养,育文小学四年级部与家长委员会共同协商举办此次亲子趣味运动会。

二、活动宗旨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三、活动主题

娱乐身心、欢乐童年、加强交流、展现自我。

四、活动简介

1、活动时间:20__年__月__日

2、活动地点:_____

3、参赛对象:___班及家长

五、比赛项目及规则

参赛人数:每班为1组,共4组,每组6-8对,每对由一家长带一孩子参加比赛。

比赛距离:20米距离

裁判员:发令1人,记录1人。

规则:(1)家长的一只脚与孩子的一只脚绑在一起。

(2)比赛开始了,2人从起点向终点走去或跑去,一对走完或跑完后另一对开始,依次类推;

(3)最后哪一组所用的时间最少,哪一组就是获胜队。

户外幼儿园活动策划方案3活动目标:

1.尝试各种跳跃动作,练习纵跳触物。

2.发展跳跃能力。

活动重点:

尝试各种跳跃动作,练习跳得远,跳得高,纵跳触物。

活动难点:

按原地纵跳触物的动作要领练习。

活动准备:

1.塑编袋做成的荷叶与幼儿人数相同。

2.三个大呼啦圈上悬挂夹子若干个,夹上的小条广告纸表示“小虫”(“小虫”要多于幼儿人数);

也可用长绳悬挂“小虫”(分3处)。

3.小青蛙角色一个、立体大骰子一个,每一面上都有简笔画的跳跃动作、若干五角星。

4.出场热身、活动探索、放松音乐各一段。

活动过程:

一、小青蛙学本领。

1.出示小青蛙角色出场:播放《我是一只小青蛙》跳荷叶进场。

2.小青蛙要学习跳跃的本领啦,先要做做准备动作:转脚腕、手腕,屈膝蹲,原地跳跃等。

3.跳跃大骰子:今天小青蛙要学很多跳跃的本领。

请小朋友猜猜上面是些什么跳跃动作?

4.教师随机扔出骰子,根据骰子上呈现的动作,幼儿练习各种跳跃动作。

二、蛙跳高手:跳得远。

1.自由探索怎样跳得远。

(音乐)

2.讨论怎样才能跳得远,幼儿介绍经验,请个别示范,得出要领:微微屈膝,摆臂,双脚用力蹬地往前跳。

(注意:落下地时,注意脚尖先落地。)

3.站成一排,比赛跳得远。

4.小青蛙跳荷叶。

三、蛙跳高手:跳得高。

1.小青蛙苦练跳跃本领是为了干什么呢?抓害虫除了跳的远还要什么本领呢?自由探索怎样才能跳得高。

(够得着的道具)

2.请跳得高的幼儿介绍经验并示范,微微屈膝,摆臂,双脚用力蹬地往上前跳。

(注意:落下地时,注意脚尖先落地。)

四、游戏:青蛙捉虫

1.小青蛙学了那么多的本领,要去完成它的使命了,那就是保护庄家,捉害虫!教师带领幼儿来到用荷叶、呼啦圈布置成的小河、“田地”里,跳过荷叶进行捉“害虫”游戏。

幼儿分成4组,练习纵跳。

2.幼儿4个轮换练习,等待的幼儿坐在泡沫板上休息或为练习者加油。

3.通过学跳跃的本领,抓到害虫,成为“蛙跳高手”,贴上奖章。

五、放松活动:青蛙嬉戏

1.幼儿相互给好朋友放松肢体,捏捏腿,敲敲背。

2.与幼儿共同整理道具。

户外幼儿园活动策划方案4【活动意图】

幼儿喜欢做游戏,透过游戏使幼儿练习双脚并拢跳、手脚着地爬的动作,同时使幼儿认识果蔬的颜色,并按颜色将果蔬分类,分别放到相应的箱子内,寓教于乐,使幼儿在游戏中既锻炼了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潜力。

【活动目标】

1、练习双脚并拢跳,手脚着地爬的动作。

2、能按颜色将果蔬玩具分类并放到相应的箱子内。

3、喜欢模仿动物的动作,用心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

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筐子各一个四种颜色的塑料果蔬玩具若干《走路》音乐光碟小猫、小兔头饰小鼓

【活动重点】

练习小兔子双脚并拢跳和小乌龟手脚着地爬的动作。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

播放《走路》音乐光碟,引导幼儿模仿动作,进入游戏情境。

2、介绍游戏玩法:

①戴上小猫的头饰,向幼儿介绍场地和游戏的材料:“小兔子们,小猫有一些箱子,你们看有什么颜色的?”“有几个箱子?”“我们一齐数一数吧!”

②介绍游戏玩法规则:“小猫妈妈的果园里有许多的果子(将四种颜色的塑料果蔬玩具撒在地上)“请小兔子帮忙捡1个水果或蔬菜回来,动脑筋想一想,小兔子捡到1个红果子要放到什么颜色的箱子里呢?”“如果捡到一个黄果子呢?捡到一个绿果子呢?捡到一个蓝果子呢?”

③小兔子要怎样走路?(提示幼儿两只手的食指和中指分开放在头顶上,两只脚要并紧了向前跳。)

④“小兔子们,听到猫妈妈的小鼓一响就一齐开始跳到果园里捡果蔬,准备好了吗?”

3、合作玩游戏《送果蔬回家》

四名幼儿分别站在箱子前做小老师,其他幼儿捡拾果蔬玩具放在箱子里,看看他们放的对不对。

①观察幼儿的动作和取放玩具的状况

②变换不同的动物帮忙猫妈妈运果子,例如小乌龟发展幼儿手脚着地爬的动作;

③根据幼儿的取放状况,不断增加取放的数量,能够是2个、3个。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继续玩送果蔬回家的游戏。

户外幼儿园活动策划方案5设计意图:

本地是江南鱼米之乡,十月正是吃螃蟹的季节。一次户外活动,我无意间发现两名幼儿叉开双腿站立着,另一名幼儿快速地从他们胯下钻趴着。站立者大喊“加油”的同时,嘴里念念有词:“小螃蟹,你快点!不然就被我地笼抓住了!”上前一问才明白,孩子随家人划船亲眼目睹过收放地笼、以及抓螃蟹的场景。于是,我为了保护孩子的用心性、肯定他们的创造性,也为了让孩子自发的游戏更加“礼貌化”,所以,设计了这个体育游戏活动。

活动目标:

1、练习跳、跨、钻、爬、滚、的基本动作。

2、增进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增进四肢肌肉的力量。

3、能在简单愉快的环境下游戏。

活动准备:

皮筋、小椅子若干在场地周围自设成渔网。音乐磁带

活动场地一

活动重难点:

快速钻爬地协调性

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

伴随着音乐《三条小鱼》和《螃蟹歌》,幼儿复习“游”的动作,并和教师一齐学习“爬行”动作入场。

2、基本动作。

(1)基本动作练习。

师:我们小螃蟹们长得多结实呀!呀!河面上来了一艘小船还设下了一个个陷阱(手指场地中的椅子、皮筋)!这但是要抓住我们的地笼啊!小螃蟹们,你们试着去挑战这些地笼吧!

幼儿尝试钻、爬或跨、跳等不同的玩法,自由玩。

师:我们刚才尝试了不同的玩法,此刻请小螃蟹们告诉我,你是怎样过地笼的?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玩法,和小朋友一齐分享。

(2)教师带领幼儿一齐尝试各种玩法。提醒规则:不能够碰到皮筋变成的地笼,否则就会被地笼缠住脚,渔民们会抓住你的。

①跨地笼。

将皮固定在小椅子靠背中部,请幼儿跨过去。

师:我们小螃蟹们打开你们的长腿,勇敢地从地笼上跨过去。

②跳地笼

哎呀,我刚才发现有的小螃蟹是用两只脚并拢着,一齐跳过去的。(请个别幼儿演示)你们敢这样过去吗?(皮筋能够相应变矮)

幼儿练习跳的动作。

③钻地笼

师:勇敢的小螃蟹们累了,我们得让我们的长脚休息一下了(原地坐下,揉揉腿。同时,请配班老师将皮筋改至椅子顶部靠背)。哎呀!不好!渔民们来了!他们已经从水面上来了,为了不让他们发现我们,我们得赶紧从地笼下钻过去。注意:不能碰到皮筋,否则就会被渔民发现。

幼儿从皮筋下练习钻的动作。教师在一旁指导,会钻的幼儿可加深难度--速度(以游戏口吻提醒:“快!渔民来了,立刻要发现你了!”)

(3)师幼一齐探索地笼的其他玩法。

师:刚才地笼是横着放的,此刻,渔民们发现捉不到螃蟹,他们布下了天罗地网,那我们该怎样过地笼呢?

①游戏:小螃蟹过地笼。

将皮筋纵横交错、高矮不等(高度高到孩子的平均身高,最低低到孩子钻爬时小屁股的高度)地摆放在场地中,供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过地笼。

②游戏:小螃蟹比赛过地笼。

在场地一中练习。即:两队人数相等的幼儿,务必先钻过三组椅背中部搭的地笼,然后在跨或跳过两组椅背高处搭的地笼,再由场地外绕回来回到队伍最前列,与等待的幼儿接掌后再回到队伍最后。而在队前等待的幼儿,务必等过完地笼的幼儿和自己拍过手后,才可出发。

篇5

1.学习内容

小学二年级(水平一)《跳跃》。

2.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有:知道“青蛙跳”的动作要领;学会双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做到前脚掌用力蹬地,动作连贯、协调;能积极参与,具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3.教学设计

让每个学生在故事中扮演角色,在情境中感受到愉悦,在愉悦中充分掌握“双脚跳”的动作方法,同时在锻炼身体、激活思维、拓展能力过程中体验合作、创新、成功时的心情。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4.片段介绍

组织:老师事先在地上画好两个大大的同心圆,老师站在圆心,学生成圆形站在外圆。情境设置,小游戏导入。

师问:同学们知道小青蛙是怎么跳的吗?

老师话音刚落,有同学一边“呱、呱”地叫着,一边在原地蹦跳,有的则手舞足蹈的一会儿跳起,一会儿四肢着地趴在地上,气氛非常活跃。

老师又问:如果遇到危险,青蛙还像你们这样跳,行吗?

这时有的学生站在原地一边摇头,一边不知所措的看着老师,有的说快跑。旁边的人马上反驳:“你是青蛙怎么跑啊!”

老师提醒,青蛙遇到危险,只有跳得又高又远来逃跑啊,只有跳到圆内才安全啊!

学生一起站在圆外,随着老师的口令,向内圆跳,再从内圆跳到外圆,如此反复,只有连得强壮、跳得远,才不怕危险。老师把学生带到事先准备好的场地,学生站成田径纵队。

5.做法

情境导入:今天天气很好,小青蛙想去河对岸玩一玩,可是河很宽,小青蛙怎么过河呢?

原来河面有很多美丽的荷叶,小青蛙借助荷叶就能跳到对岸去。老师示范小青蛙过河,从一片片荷叶上跳过起,安全到达对岸,跳得时候要注意做到双脚同时跳起来和同时轻落地的动作。就在老师示范讲解的时候,有个别男生已经抢着跳了起来,因为跳得太急,虽然跳得很好,但还是不小心掉下河,因为不想打乱课的秩序,我装着没看见。

让学生像老师这样试一试,同时提醒一定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能掉到河里,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

指导学生四人一组同时过河,边提醒,不要求太快,一定要稳,同时设疑,如果不充分跳起会怎么样?(引出双脚同时跳起,大脚拇指最后离地的动作)。

组织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老师请做的好的同学进行表演,进行评价。

集体练习。

三、分析及反思

篇6

由于笔者刚接触到新浙教版的七年级的教材,认为这一节只是对小学内容的重温,没什么可挖掘的。经过集体讨论,笔者才发觉这一节不仅是对小学内容的重温,更对有理数的分类起到铺垫的作用。学生通过对这节课的学习,对这些数进行再认识,对这些数进行重新分类,把小数和分数进行了统一。当然,也很自然地提出了新问题,把数进行了第一次扩充。

[片段2]“用字母表示数”的引入

从教学目标来看,通过实际例子用字母表示数能把数和数量一般化地、简明地表达出来。主备者给大家出示的引入。

设计一:教师首先把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的文字叙述给学生,展示出来,接着再把展示的运算律的字母公式演示在旁边,这样一对比,文字表达繁琐,字母表达简洁明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字母的优越性。

主备者认为:教材上的儿歌引入给人作秀的感觉,而她采用的开门见山引入比较有数学味。

集体讨论:(1)大家认为这种导入虽然直面教材目标,但对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有过于严肃之嫌,不易激起学生的兴趣,打击他们的求知欲。(2)数学课堂虽然崇尚自然,但是只要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对教材目标落实有帮助,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偶尔“作秀”一下也无妨。(3)儿歌引入后,我们对课本中例题和做一做的题目都做了以下改动。

设计二:A.若每只青蛙每天吃害虫a只,那么10只青蛙每天能吃害虫( )只。B.若每只青蛙每天吃害虫a只,那么b只青蛙每天能吃害虫( )只。C.青蛙爸爸每天捕捉a只害虫,小青蛙每天捕捉b只害虫,青蛙爸爸与5只小青蛙每天一共捕捉( )只害虫。D.如果小青蛙用t秒跳完的路程为s米,那么它跳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米/秒。E.如果小青蛙每秒跳v米,那么它跳的路程为( )米。

经过修改,使引入与例题融为一体,这样的自然过渡当然是教学设计时所追求的。同时,我们还讨论出另外一种引入:

设计三:东东在周末早晨帮助妈妈做家务,要求劳动的费用是:拖地3元,擦窗5元,丢垃圾1元,叠被1元。妈妈的回答是:吃饭x元,穿衣y元,看病z元,关心a元……共计b元。东东很惭愧,收回了要求。讨论:妈妈为什么要分别写x元、y元?东东为什么惭愧?这样,让学生展开讨论,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明了等优越性,同时还可以进行亲情教育,从而揭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用字母表示数。

[片段3]有理数的复习课

主备教师给出的教案其实可以说是单元练习卷。当然,练习配备肯定是要的,但如何把知识点罗列出来呢?如果采用小题目式引出知识点,整堂课就像练习课。有人说采用回答和完成图表的方式,把知识点一个一个再现出来;有人说突出知识主线,采用一条或几条主线把知识串接起来,使知识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大家都认同第二种方案,采用数轴作为主线。

问题:(1)请同学们画一条数轴(请一位同学板演),并说说画数轴应该注意什么?(2)在数轴上画出任意的五个点。通过数轴及标出的五个点,你联想到本章的哪些知识?(紧靠主线,顺藤摸瓜。)

学生的头脑就像一个仓库,当我们将他们头脑中的有理数知识加以梳理、构建网络时,接下来他们就便于查找、提取和应用了。

通过这样的复习课,让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1)借助数轴这个工具,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2)遇到有多种情形的问题时,学会用分类研究的方法;(3)学会变换角度认识知识和思考问题。

二、集体备课的作用与意义

集体备课是一种颇有意味的教学活动,它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观点的碰撞与共存,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改变教师过去单一的闭门造车的备课方法,促使教师对问题深入思考,增强教师的业务能力,促使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使其对新教材教学更深一步地探讨,提高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能力。在集体交流中,教师可以听到很多种不同的观点和意见,这些观点和意见都是经过深入思考后提出的,能促使每一位教师去思考自己观点的片面性、正确性和可行性。

1.集体备课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

以集体备课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以具体的一节课为载体,让同一教研组的教师参与讨论,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反思探讨如何将“学科内容知识转化为教学法上的有效并适合学生能力学习”的问题,提升了教师教学的实践智慧和专业素养。长期以来,数学教师之间往往是竞争多于合作。通过互助,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在集体交流中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发生了转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也产生了明显的变化。集体备课的教研方式,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教师个人和整个教研组的反思能力。从这点来看,这样的教研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

2.教研主题的确定必需基于教师的内需

篇7

二、 多媒体运用适时、适度

多媒体课件越来越受到师生的喜爱,它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它进入课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认知主体的发挥,在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辅助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更新了教学观念,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已逐渐地进入语文课堂。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就利用多媒体带孩子们一起欣赏了桂林山水的壮观与绮丽。本来离我们很远的风景,通过多媒体一下子就拉进了距离,这是几张图片、几段文字所无法比拟的。当然多媒体的使用要适时、适度,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一旦使用过滥就会使课堂华而不实,本末倒置。只有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 教师教学语言新颖、精致、富有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所以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首先,体现在课堂导入语的新颖上。孩子是贪玩的,如果能使自己授课前的导入语新颖、奇特,那必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能在刹那间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使孩子们更快地融入到课堂中去,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如我在教学《快乐的节日》一课时,首先播放了这首歌曲,然后对孩子们说:“同学们,你们听,有一群红领巾在歌唱。” 孩子们一下子就进入了我创设的情境中了。

其次,老师的课堂语言还要精致,切忌重复、啰嗦,带口头禅。在教学《桂花雨》时,为了让学生体悟到作者的思乡之情,在学生还沉浸在“摇花乐”和“花雨美”时,我适时地引导学生:“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都让我对桂花魂牵梦萦,但仅此而已吗?还有更特殊的原因吗?让我们再深入地读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学生逐渐体会到了思乡的情怀。教师如果在备课时,细致、巧妙地设置提示语,不仅能激发孩子思想的火花,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整个课堂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老师的语言要富有激情。曾经观摩过一节特级语文老师的课堂,她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理了洪水的故事。她讲得是那样生动而富有激情,在她的引导下,孩子们顺利地理解了课文,不仅是学生,就连观摩此课的我也深深地被她吸引了,与孩子们一起走进了文本,走近了大禹。

四、 学生讨论要有实效

现在的课堂,如果没有有效的学生合作学习的环节,就缺失了很重要的能力培养。如何让学生有效讨论?课前,教师应该给每组指定中心发言人,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一定要走下讲台,倾听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的讨论状态。在很多课堂中,学生的讨论看似热闹,实际上因为组织无效,学生有的相互推辞,有的说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话,结果讨论时间白白浪费。讨论要有针对性,尽量细化目标及责任,要让学生明确职责,有记录,有主发言人,有补充,有实际动手操作者等。如我在教学《木兰从军》时,让学生讨论木兰是如何说服自己的家人的,如果不进行分工,学生就如一盘散沙,就会变成假讨论。我在课前将4个人分成一小组,分别饰演木兰、父亲、母亲、弟弟。有了具体的角色划分,学生就更能走进人物的心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 进行学科间的有效整合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是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学科。如何通过语文学科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呢?只有更新观念,树立大语文观,打破封闭单一的语文教学系统,建立开放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大语文体系,特别是加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效整合,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开辟广阔的时空领域,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8

1、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材料制作青蛙家族成员,进一步熟悉青蛙家族成员的外形特征,体现自由表现的快乐。

2、通过拼拼、摆摆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感知青蛙外形与其他动物的异同点,熟悉青蛙的演变过程。

3、在游戏中,增进幼儿的交往能力。

活动准备:

1、数学区:数群卡片;青蛙生长过程图,排队标记,颜料、棉签。

2、美工区:颜料、调色盘、棉签、橡皮泥、折纸、青蛙折纸步骤图,青蛙模型。

3、益智区:青蛙、大白鹅、鲤鱼、乌龟的拼图。

4、语言区:磁性教具;一个大脚盆创设池塘的情景;各种动物贴纸;自制图书;绘本故事《摇滚青蛙》;故事书《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活动,引出活动主题。

1、猜谜语,引出青蛙。

师:小朋友们好,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吧!请听题!

师: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尾巴。

师:对了,就是一只小青蛙!

2、出示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师:朱老师还带来了一幅漂亮的图片,请小朋友看看,图片上都有什么呀?

师小结:很多小蝌蚪围绕在青蛙他*的身边,看起来好幸福啊!

3、通过示意图,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师:这是一幅青蛙家族图片噢!青蛙家族真热闹,我们来看看青蛙家族都有谁啊?(小蝌蚪和青蛙)

师:那小朋友知道青蛙是怎么来的吗?他有什么样的生长过程呢?

师小结:小蝌蚪刚刚出生的时候是一个卵,渐渐地露出黑黑的大脑袋,还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接下来长出了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然后尾巴慢慢变短,最后就长得和青蛙妈妈一样啦!

4、激发幼儿的制作兴趣。

师:青蛙想把自己的家族发展的越来越大,想请小朋友为他们制作一些青蛙家族成员,你们愿意吗?

二、教师介绍操作材料,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操作。

1、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积极主动性。

师:小朋友刚刚看到了在画面上的青蛙家族,那你们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忙扩大青蛙家族呢?你可以用什么方式来制作青蛙呢?

注:幼儿积极主动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尽量让孩子不要跑题。

2、教师介绍材料,幼儿说出自己的制作想法。

师:朱老师给小朋友准备各种材料,请小朋友先看看这些材料,你觉得你可以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什么样的青蛙或者小蝌蚪呢?

3、教师介绍各个区的操作材料,并简单说明操作方法。

①数学区:

师:数学区的小朋友,朱老师准备了青蛙的生长过程图,小朋友可以看着过程图来说一说,指一指青蛙生长的前后顺序,还可以制作数群卡片,圆点和你的小蝌蚪数量要一样多噢!小蝌蚪我们可以用棉签来画,知道吗?还准备了排队标记,和青蛙的生长过程的小卡片,小朋友可以给这些卡片排排队,看看谁前谁后?排完后可以自己说一说你的操作结果。

②美工区:

师:美工区的小朋友就可以用颜料给小青蛙们打扮啦!待会儿他们还要赶着参加摇滚音乐会呢,要把他们打扮漂亮了噢!还可以用橡皮泥在泥工板上捏出青蛙家族,也可以用折纸的方式啦,朱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青蛙折纸步骤图,小朋友要仔细看清楚每个步骤噢!看看谁哲的小青蛙最像了!

③益智区:

师:哇噢~朱老师还准备了青蛙、大白鹅、鲤鱼、乌龟的拼图,小朋友要仔细看看,每种小动物的样子噢,这样才能比较快的拼出来!

④语言区:

师:进入阅读区的小朋友要注意了,我们要学会大胆地讲述故事,所以小朋友可以在操作材料的同事也可以小声地边讲述故事噢!我们有一双小巧手,我们也能自己制作一本《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书,朱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小动物的贴纸,你们愿意自己动手自己操作吗?

4、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有秩序地进行游戏。

师:那选择请小朋友举手,谁愿意进入XX区呀?

注: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意愿,安排幼儿进入区域。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在自己的区域好好的游戏噢!不要到处乱跑,做个有始有终的孩子。

四、幼儿收拾材料,教师进行评价小结。

师:好,请小朋友收拾好材料,从区域里出来吧!

中班区域活动二:我是文明小顾客

【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购物,学习怎样当个文明的小顾客。

2、知道文明的行为会给自己和他人都带来方便;

3、养成有序等待,文明购物的习惯。

【活动准备】

购物袋一个;区域角“嘟嘟超市”;三份标记图(拿篮子、购物、收银)

【教学实录】

一、联系幼儿已有的超市购物经验,谈话导入。

1、引导幼儿回忆购物过程。

师:“大家一定都去过超市,那你是跟谁去的?去干什么?”(和奶奶去买菜;和好朋友去买饮料;和妈妈去买洗发水)

师:“超市里有哪些东西卖?”(饼干;水;肉;飞机模型;牙膏……)

师:“你知道怎么买东西吗?”(拿钱买;把东西放到购物车里;要选的……)

2、交代游戏的场景和具体规则

师:“今天天气真好,大家的心情也不错。那边新开了一家嘟嘟超市,我们到里面去逛逛,每个人学着买一样东西,老师来帮你结账。”

二、尝试第一次集体购物,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法。

1、幼儿自由进入超市进行选购,教师适时指导。

师:“先买完的小朋友做到座位上告诉你的好朋友你刚才买了什么?为什么要买那样东西?”

2、师幼共同讨论第一次购物的情况,发现问题并共同制定规则。

(1)制定拿购物篮的规则

师:“刚才你们是怎样买东西的,先要干什么?”(拿购物篮)

“应该怎么拿购物篮?”(排队)

“那刚才你们排队了吗?”

“不排队会怎么样?”(摔跤;大家抢;闹哄哄)

“是啊,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拿。”教师边说边拿出排队的标记图。

(2)制定取放商品的规则

师:“拿好购物篮,就可以去——”

“那你们第一次是怎么购物的?”

“购物时要注意什么呢?”“(别把东西摔破了;先看再拿;要小心;玻璃的东西不要碰……)

教师总结:“选购物品时要轻拿轻放,不需要的物品要放回原处。”

边说边出示购物标记。

(3)制定付款时的规则

师:“我们挑选完了商品要干什么?”(给钱,付款)

“大家一起去吗?”(不是,也要排队)

教师总结:“购物结束,付款也需要排队。”

边说边出示排队标记。

3、将共同商量出的规则标记送到相应的位置,加深印象。

师:“现在我们把这几个标记图放到超市里,提醒每个进超市的顾客都遵守规则,做到文明购物。”

“看看,这个标记图,贴在哪个地方合适?”(放在超市门口,提醒大家要排队拿购物篮;贴在货架上;放到收银台旁边)

三、在总结的基础上再次购物,通过两次购物对比巩固文明行为。

教师总结:“通过亲身体验和讨论,我们知道了文明购物的重要。文明购物会给自己和别人都带来方便,让购物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我们去快乐购物吧,这次我们还是每人选一样商品。”

师:“刚才收完款后,营业员说了什么?”(你们真是一群文明的小顾客)

“她为什么这样夸你们?”(第一次我们乱哄哄,我们把商品碰倒了,我们挤了,我们不拿购物篮;第二次我们排队了……)

四、分享所购物品,迁移文明经验。

师:“看看我们的购物袋里有什么?吃的,玩的,都有,收获真大。最重要的是我们还学会了怎么当个文明小顾客。为了奖励自己,我们来分享刚才买的物品,一起吃一吃,玩一玩。”

【活动反思】

本次是新授活动,目标是通过情景购物,学习怎样当个文明的小顾客;知道文明的行为会给自己和他人都带来方便;养成有序等待,文明购物的习惯。本次活动同样也是围绕秩序感开展的系列活动。首先从课题和内容的选择上我充分考虑了中班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前对本班孩子做了问卷调查:你去过超市吗?你喜欢到超市购物吗?为什么?超市里有哪些商品?通过调查,对幼儿的已有知识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我还从活动区域“嘟嘟超市”的布置和材料准备上入手,做到商品丰富;种类齐全;环境逼真。因为是第一次开展新游戏,所以在活动环节的设置上,重点放在了进行购物三个基本环节时需要注意的秩序:进超市要拿排队拿购物篮;选购物品时要轻拿轻放;选购完商品到收银台付款要排队。在活动的最后,我还通过分享所购的物品也需排队,吃完的果壳纸屑不乱扔来巩固加深行为,从而让幼儿有一个规则意识内化的过程,并提醒幼儿,文明离我们不远,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每个人从细节做起,共同维护。

活动教案几经易稿,上了四节试教活动,每一次总是会发现问题,并作出相应的调整。由此让我更深刻地了解到:没有完美的教案,没有完美的执教者,我们都是在一次次改课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每一次的磨课都很痛苦,但这是甜前的苦,是蜕变前的挣扎。渐渐地,磨得语言愈发简练到位;磨得即使是活动的细节也了然于胸;磨得组织活动愈发驾轻就熟,课堂驾驭更加得心应手;直至磨出严谨又不失活泼、喧闹却不失有序的课堂时,那离一个有魅力的老师就不远了。

中班区域活动三:有趣的指纹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指纹印画,萌发对指纹印画的乐趣。

2、能大胆的尝试用手指印画。

活动重点:

欣赏各种各样的指纹印画,萌发对指纹印画的乐趣。

活动难点:

能大胆的尝试用手指印画。

活动准备:

动手区:印泥、绘画纸、画好的人物动态图。

数学区:准备画好的圆,让孩子用手指印画有规律穿项链。

阅读区:手指印画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上节课老师教了不一样的指纹吗?谁来说说,我们的指纹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的指纹在什么地方有用处呢?

2、幼儿回答,教师补充。

3、教师:我们每个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人各个手指的指纹也是不同的。由于每个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指纹就代表着每个人的身份,所以警察叔叔会利用这一点来抓住一些犯罪的人,有时候我们大人在银行取钱的时候也会用到指纹才可以取到钱。

4、教师:你们觉得我们的指纹用处大吗?那今天我们就来和指纹玩游戏吧!

二、向幼儿介绍区角材料。

1、动手区:

 教师:一会儿在动手区的小朋友用你的手指沾到印泥,然后将人物动态图用手指印画完成。小朋友们可以尝试用你的各个手指去手指印画哦,看看每根手指印出来的画有什么不一样。小朋友还可以合作完成一幅作品。 

2、数学区:

教师:你们想用手指印画做一做项链吗?如果你想让你的项链看起来跟漂亮,可以用你的指纹印画有规律的排列哦。(教师示范制作有规律印画的项链)小朋友还可以合作完成条项链哦。

3、阅读区:

教师:小朋友带来了一些手指点画和手指添画的照片,一会你们可以去阅读区欣赏这些照片,然后想一想,如果是你来给手指添画和点画,你会怎么画呢?下节区域课就要你们自己来手指点画和添画。

三、组织幼儿进区区域。

1、提出区域规则。

在进区的时候,你先要想好来你要进什么区角。当老师放音乐时候,小朋友就赶紧把区域中的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在区域中不能大声喧哗,静静的玩。

2、教师巡回指导幼儿进行区域活动。

提醒动手区和益智区的幼儿印画时注意讲卫生,保持绘画纸的干净整洁。

四、幼儿整理操作材料,评价本次区域活动的情况。

篇9

—、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

根据音乐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要求,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是音乐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从音乐教师发展的角度来看,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是音乐教师所必需的素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随着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和广泛地使用,多媒体运用能力必将与学科运用能力相整合,将音乐学习和音乐教学同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有利于音乐审美情境的创设,为师生的音乐情感体验提供了条件和环境,而且具有很强的人机交互能力,因此有利于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将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说,多媒体技术为实现新的音乐学习目标提供了便利工具,为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打开了大门,帮助学生组织、建构和完成多项音乐学习任务,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其应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的课堂学习方式向多方式、多途径发展,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获取音乐知识,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或信息,网络在计算机室或家中等场所朝进行个别化学习。

虽然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它也不是万能的,它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其中最突出的是它的机械性。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讲究以情动人,因而它需要音乐教师的情绪投入,并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在活动中表露的情感进行具体的分析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些是多媒体技术所不能胜任的。

二、处理好教师与多媒体的关系

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是教学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必然在教学领域里提出很多新的课题。在新的形势下作为教师必须保持积极的态度,迎接挑战重塑自我,努力学习现代教学理论,超越技术因素,提高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能力和水平,进入教学艺术境界。这样,我们才能跟得上形势的发展,在教学领域里继续发挥能工巧匠主导作用。另一方面,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种过分夸大多媒体的作用的倾向,甚至认为教学机器可以替代教师的工作。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论调。现代化教学媒体,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只要积极主动去学习,人是能够掌握任何工具的。而教学机器是不可能替代教师的工作的,这是因为:

第一、现代教学媒体必须依靠教师精心设计,操作,才能发挥它的效能。例如:新人音版一年级的欣赏曲目《玩具兵进行曲》。全曲分为了三个片段,分别描述玩具兵在“游行”、“玩耍”、“回家”。虽然三个段落的音乐,无论是节奏感的表达还是音乐形象的描绘都很形象、生动。可是,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让他们光听是不可能听懂的。于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在听片段音乐的过程中,我分别为这段音乐配上相应内容的vcd画面,使他们对曲子内容的认识就在听与看中完成。就这样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音乐形象感受了音乐的内涵。在理解了音乐内容的基础上,再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进一步表现音乐的内容,就会轻而易举了。

第二、教师对学生特有的人格影响,情感的教育是任何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在今年6月份我市第二届中小学音乐新课程优质课展中有幸请到了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刘德昌老师对课例进行点评。他在点评中强调:“要适度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师不要忘记自身教学能力的体现,不要完全借助音响;教师教学语言在逐步散色,脱离了与学生交流情感的过程。”国外有位心理学家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到一个公式:信息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师生对话很有必要,人—机对话代替不了人—人对话。作为情感教育的音乐教育更是如此。比如:在教授五年级第九册歌曲《外婆的本文来自http://,转载请保留此标记。澎湖湾》,学生对歌曲旋律也许略知一二,但对于歌中唱到的人和景就不太了解了。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意境,于是我将台湾的地理﹑风土人情及澎湖湾的美丽风光等录象资料做进了课件,让学生通过最直观的画面了解宝岛台湾的人与景,并且结合教师精心组织的语言导入本课课题。在让学生欣赏澎湖湾风光的时候,我将《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曲进行声情并茂的现场范唱,而不是让他们听磁带里的范唱。当时,我发现同学们似乎被老师有感情的范唱感染,也都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基于这是一首来自台湾的歌曲,在教学过程中我适时引导学生了解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热爱祖国,为祖国大一统事业祝福!我让学生也谈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从现在就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了为祖国统一事业作出贡献。”……看着孩子们发自内心的豪情壮语,我也被感动了。最后全体师生共同唱响《我的中国心》结束课堂,课堂顿时被浓浓的爱国情包围着,每个人的心都久久不能平静。

三.分辨主体与辅助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只能起辅助教师教学的作用,而不能取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著名教育家刘德昌老师也曾告之我们:“教师应当把握住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多媒体只作为音乐课堂的辅助工具,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就象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当,便能提高教学效益,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反之,如果使用不当,喧宾夺主,也会冲淡音乐教学本身,甚至影响和降低教学质量。例如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教师上课不停地按键边放边讲,成了一个“解说员”这不仅以计算机的思路限制和取代了教师和学生的思路,人成了机器的奴隶,而且改变了音乐教学作为人文课程的学科性质,师生间和谐的人性关系被冰冷的人机关系所取代。

首先教学中不能为直观而直观,为教学媒体而教学媒体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突出音乐性,不搞“花架子”,更不可喧宾夺主。使用多媒体要服从教学实际需要,这样才有利于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一年级第一册第7课欣赏曲《小青蛙》中,我设计了小青蛙、荷叶、月亮、狂风、暴雨、公鸡等不同形象。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屏上分别出现了美丽的月色;小青蛙玩耍、捉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面;小青蛙勇敢地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劳动在湖面上的情景。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又根据音乐力度的强弱、速度快慢、音色的变化完整地展现了故事的起始、经过和结果,学生加深了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这就需要教师预先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设计,确定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目的、方法,来达到辅助教学,获得实效的最终目的。

其次精心准备,做好课前的检查工作。这无疑也是保障课堂实效的有效举措之一。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就应该把怎样运用教学媒体列入必要的内容,精心计划,精心准备。在我们的教案中应体现出多媒体使用的程序与方式。在课前应检查设备有无障碍。所用教学媒体软件,必须事先看一遍听一遍,以免临时出问题,分散学生注意力,浪费宝贵的时间。

最后是在上课时,做好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工作,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必须研究的对象上去。哪些时候应提出问题,哪些问题应引导学生思考,哪些环节应提醒学生注意,都要井然有序。使用多媒体,一定要选择最佳时机,以保证收到

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时,我首先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作者、作品、创作时间,然后介绍单簧管、大管两种乐器的特点,听单簧管和大管吹奏的小兔和乌龟的音乐主题。在分别介绍单簧管和大管时只出现的单一的画面,在要求学生进行比较时再同时出示,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学生的好奇心强,注意力常常会转移到屏幕上,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情感体验之中,所以,我在讲解的时候都把动画设置在停止状态,以便于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篇10

情景创设;小学语文;应用途径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善,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已经显现出了教学效果的增进,诚然,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被动学习,磨灭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小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不利于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也不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探析情境创设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途径,以期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加深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情景创设教学法应用概况

情境教学法最早形成于英国,情境教学指的是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形象的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使学生知识水平得以提升。情绪心理学指出,个人的情感对认知活动有动力、强化、调节的功能,所以说,情景创设教学法是通过潜移默化,寓教学内容于具体情境之中,来起到暗示作用和启迪作用的。我们常用的情景创设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生活情景再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述等。

二、情境创设教学法的作用

首先,情境创设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正处在对什么都充满好奇的认知阶段,出于爱晚上耍,爱活动的阶段,这一阶段小学生自觉性差,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枯燥乏味,会压抑小学生的天性,使小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这一阶段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寓教于乐,激发起他们对学习浓厚的兴趣。其次,情境创设教学法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通过创设特定情境,为学生模拟近乎真实的场景,能让小学生在强烈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回归课文环境,在这种艺术的熏陶下,小学生的审美会得到提高,鉴赏能力也会大大提升。第三,情境创设教学法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感情,情境教学法是“无言以教”“里仁为美”,小学生尚处于喜欢玩耍的年纪,无心学习,而情境创设教学,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小学生的言谈举止进行熏陶清染,陶情冶性。第四,情境创设教学法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社会、家庭、学校、地理等因素可以作用于人的感知,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人的思维,所以说,人受环境的影响,而接受暗示是人的一种本能,环境影响人,也由人创造,情境创设教学中创设的特定情境,为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整合提供线索、发挥作用,达到启迪智慧的效果。

三、情景创设教学法在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途径

(一)生活展现情境

生活展现情境,就是将学生带入社会生活中,带进大自然的怀抱里,贴合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生活场景,将教学内容鲜明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语文教学中,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体会课文背后的人文精神,如在讲授《地震中的父与子》(人教版七年级下)这篇文章时,可以将我国的“5•12”汶川大地震的相关材料引入教案,教师在课前向同学们展示“5•12”的图片和相关报道,让学生熟悉课文环境,并组织学生向地震中的遇难者进行哀悼,将学生逐步引入到课文环境中,在汶川地震中,也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如一位母亲弓着身子护着怀里的孩子,母亲早已离开,而孩子没有一点伤害,安详地睡着了,并且母亲好在手机里存了一条催人泪下的短信,“孩子,假如你还活着,请你记住,妈妈爱你”,学生们都将沉浸在这浓浓的母爱中,沉浸在如山的父爱中。

(二)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再现情境,就是将课文的内容形象化,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的一种教学手段,课文中的插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作为素材来演示情景,也可以借助相关的图画进行情境的演示。小学生都有爱好图画的习惯,图画可以更简单明了的展现物体,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图画再现情境来进行教学,如在讲授《荷花》(人教版三年级下)这篇文章时,为了将作者笔下千奇百态的荷花展现在学生面前,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描述现实生活中所见到的荷花的形态,也可以选择千百年来有代表性的文人骚客的荷花图、荷花诗等展现给学生,如我国近代画家张大千的水墨画《荷花图》,诸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脍炙人口的诗句等,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日常所见的荷花图景来绘画自己眼中的荷花,深化荷花在小学生脑海中的印象,加强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拓展了小学生的艺术才能,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与色彩。

(三)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渲染情境,就是通过特有的旋律和节奏,将小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音乐能给人以强烈的听觉冲击,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与广远的想象,音乐不一定要局限于校友的曲调,也可以是教师或者学生现场弹奏、演唱、哼唱等。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音乐无国界,它具有独特的魅力,通过优美的旋律来表达丰富的感情,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音乐来渲染情境,来熏陶小学生的性情、气质、思维方式等。例如,在讲授《父亲和鸟》(人教版二年级下)这篇课文时,父亲与鸟之间那么亲密无间,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关于鸟的音乐,如《苗岭的早晨》等,该音乐中包含多种鸟叫声,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让学生猜自己听到的鸟叫声属于哪种鸟,这种形式更容易被小学生接受,从而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热爱鸟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可以获得知识迁移的效果,使学生从小养成热爱大自然的习惯。

(四)表演体会情景

表演体会情境,就是通过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或假设自己是课文中的人物,来深刻体会文章中人物的内心体验,使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心理等有深刻的认识,有强烈的亲切感等。表演体会情境,深刻展现了语文课堂的灵活性,而课堂的灵活性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良性互动的前提,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在基于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创设相应的表演环境,吸引学生融入情境。如,在讲授《坐井观天》(人教版第三册)这篇文章时,教师让学生扮演坐在井底的小青蛙和飞落在井边的鸟儿进行对话,通过小学生对小青蛙无知的语言和鸟儿对青蛙讲的道理的表演,同学们不断笑话小青蛙的无知,同时也为小青蛙感到着急,真希望能把它运到井外,让它看看井外别有洞天,在学生们的欢笑声中,让小学生们明白其中的道理,即做人不能鼠目寸光,不能只局限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要走出去开阔自己的眼界,接受新的事物。角色扮演能激发学生的表演天赋和欲望,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情景创设教学法要求老师主动关心学生、了解学生,通过建立深厚的师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使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有进行情境创设的能力与不断创新课堂教学策略的本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展现情境创设教学法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王雪梅.论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情境创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5,(04):41-42.

篇11

粱 敏

毕业那年,怀抱满满梦想的我欣喜地踏上了自己的幼教之旅。没有成熟的经验,我有的只是对工作执着的热情。开始投入新的工作了,可似乎一切并没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曾经的梦想也许已经在悄悄动摇。

我认真对自己说每一天我都要用微笑去面对孩子,用爱心关怀孩子,让自己成为他们真正喜欢的好老师。

篇12

师:“动物王国要举行一场跳跃大赛,有许多会跳的小动物都会来参加,比如小白兔、小青蛙,还有袋鼠娃娃,它们要比一比谁跳得最远。我们小朋友能不能模仿一下它们的动作,来比比看谁模仿得最像,好吗?”

生:“好!”

(由于设置的情境比较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在经过了几次井然有序的模仿练习后,我决定趁势进行引导。)

师:“小朋友们,你们模仿得都很好。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评出跳得最棒的小动物,然后我们一起来学学它们的动作好吗?”

生1:“老师,我觉得小白兔跳得最棒!”

生2:“不对,是小青蛙跳得最远!”

生3:“袋鼠,袋鼠跳得最高!”

师:“你们说得都不错,那让我们来模仿一下它们的动作吧,比一比谁模仿得最像”。

(学生的兴趣被竞赛的欲望所激发,在我的组织下兴高采烈地进行各种跳跃动作的练习,一切都在课前预设之中,我在心里轻舒了一口气。)

“老师,我觉得跳得最高的是跳跳鼠。”一个小男孩的声音突兀地响起。“哦,你说的是袋鼠吧?对啊,老师也觉得它们跳得很远”,我及时地回应了他的问题。“不是袋鼠啦,是跳跳鼠。”小男孩却大声地反驳了我的话。“那请你学学这种动物的跳法,好吗?”看着小男孩那么积极的样子,我决定让他个别示范一下。“跳跳鼠不是动物,是跳跳球啦,老师你弄错了”。

终于,我从小男孩的回答中明白了他说的“跳跳鼠”是什么。那是一种有弹性的塑胶球,用力扔在地上就会往上弹,有很多小朋友都喜欢玩,也确实是一种弹力非常好的器械。可是,它不是动物。

“你说得不错,‘跳跳鼠’确实弹得挺高的,可是它不是动物啊,所以不算数的。”我耐心地教导着他。“可是它明明跳得最高,为什么不可以?为什么一定要和动物比?我喜欢像‘跳跳鼠’一样跳。”小男孩没有理会我的劝解,反而振振有词地坚持着。

此时,周围在练习的学生的注意力也被我们的对话所吸引,都慢慢停下了自己的练习动作,奇怪地看着我们。面对着那一张张天真的小脸,我突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的问题。时间在我的思索中仿佛静止了,看着那一双双饱含信任的眼睛,否决的答案怎么也说不出口。“老师,我说错什么了吗?”看着我的静默,小男孩的神情变得有点犹豫。“不,你没有说错,‘跳跳鼠’确实跳得很高,你当然可以模仿它。”那有点受伤的眼神提醒了我,我下意识地安慰着他。“真的吗?”他的表情霎那间变得雀跃。“当然是真的,你的想法很棒。”我用肯定的语气重复了一次,小男孩羞涩却自豪地笑了。“耶!那我也要学,我也要学!”周围的学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变得异常的兴奋,静止的场面犹如烟花般“炸”了开来。

至此,教学程序已经完全脱离了我的预设轨道,我感觉自己已经有点无法控制这兴奋的场面了。心念一闪中,我直觉地抓住了这个契机,放弃了自己课前的预设方案,不再要求学生单一地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而是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模仿物,模仿他们觉得跳得高的小动物,然后再让他们自告奋勇地进行表演。一时间操场上各种方式的跳跃动作层出不穷,有些甚至是我前所未见的。那一个个跳动的身影是那样的轻盈快乐,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让我的心也跟着轻快地飞扬。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我觉得学生的笑声更为欢快了,小男孩的那张小脸看上去是那样的自信满足。

看着这一幕,笔者不禁想:如果我刚才否决了他的答案,让他照着我设计的方法进行练习,他是否会像现在这般快乐?课堂又将是怎样的一种情形?

【案例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理念的优势慢慢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我们的课堂活跃了,我们的学生轻松了,我们的教学程序越来越多元化了,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然而,这种多变的教学课堂有着太多的生成因素,无论我们在课前做了多少预设,总会出现一些我们无法预料的意外。所以,当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教案的单纯演绎,课前的精心预设不能顺利生成时,我们又该如何在意外之处造就精彩,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理想课堂呢?在下面的案例分析中我们或许可以参详一二。

篇13

二、落实于“放”,民主平等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凸显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请看《小露珠》(苏教版第五册)的教学片断。

师:小动物们为什么喜欢小露珠?

生:因为小露珠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所以小动物们都喜欢它。

师:他们是怎么热情地打招呼的?请同座分角色进行练习。

(学生练习)

师:现在有难度了,我是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你是可爱的小露珠,你怎么热情地跟我打招呼?要说出我的特点。谁来试一试?

生:打招呼时要热情周到,态度要诚恳。还要……

学生纷纷伸出自己的手让老师握。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教师既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乐在其中,这时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当今新的教育形势下,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正确关系,提倡师生间的平等关系、互相尊重,教学相长,让双方的智慧不断迸发出火花。

三、把准“创” 字,教出诗意

所谓诗意,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教学过程比较生动美好,教学设计比较有文气、雅致,就是指充分地思考教学过程中的层次的美、活动的美与细节的美,就是指教师在教学的某一细节、某一步骤方面所表现的具有文趣、情趣、美感、诗意的教学情景。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教学的美感中生活,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一种美好情趣的培养、一种健康性格的养成。所以,一节层次比较高的课,在教学情景中,应该让人们感受到它运用了一定的诗意手法。

请看《掌声》(苏教版第五册)的教学创意。

师:小英的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时如果小英走过你的身边,你会对她说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师:这时的掌声像一缕阳光,温暖了小英的心田。你觉得掌声像什么?

师:你眼中的掌声又是怎样的呢?我想也肯定如诗一样美,放飞你想象的翅膀,把你眼中的掌声写下来。

……

在写写说说的过程中,学生既对课文进行了美读欣赏,又领略了课文的美。教师要想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就要不断地探索启迪他们灵性的技巧;要使学生更好的发展,教师就要有一套科学民主、独具个性的语文教学的方法,把语文课上“活”、上“新”。

四、“扣”紧细节,生成精彩

请看《拉萨的天空》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掬一捧蓝天洗一把脸是什么感受呢?我们一起来闭上眼,掬一捧蓝天洗一把脸,感受一下。(师生共同闭眼……)

生1:老师,感觉很舒服

生2:我觉得蓝天很纯净。

友情链接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