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信息管理系统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

篇1

2.及时为学校人事部门提供准确的数据。

人事管理信息是学院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建立二级学院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准确地体现学院教职工的基本情况、师资力量等变化,为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规划提供了完备的数据基础。学院只有清楚地了解本部门的人事信息,才能为学校人事数据提供重要的可靠的信息。

二、二级学院建立人事信息系统的要求

1.数据精确、完整和可靠。

信息的精确性是体现基层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保障运行的根本。作为数据提供的二级单位,学院的人事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必须精确、完整和可靠。这就要求在信息录入前要收集统计二级部门教职工的详细信息并加以核实;信息录入时录入人员要认真、细致以确保数据的精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

2.信息更新的时效性。

学院人事信息系统包括学院人员进出、职称评审以及教师培训等多方面的信息,这些人事数据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如果收集、更新速度太慢,不能及时地进行信息传递,就会滞后人事信息的统计,甚至遗漏重要人事数据[2]。信息更新的时效性就是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本部门人事信息的变化。因此,在建立二级学院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时必须做到信息收集后更新的时效性,保证随时收集,及时更新。

3.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设计二级学院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不可避免地也会遇到安全问题。涉及人事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操作信息的管理员。如信息管理员的操作错误,将人事信息无意地泄露出去,造成人事信息保密资料的丢失。(2)系统软件。如该系统性能不够稳定,存在着系统漏洞,也会造成人事信息丢失的危险。(3)信息联网。为提高工作效率,实行人事信息系统网络化也是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但目前网络病毒也非常凶猛,每年都会有很多的网络病毒对很多系统造成巨大的损失。

4.信息收集的系统性。

因为二级学院人事信息最能直接及时反映每名教职工的情况,只有把基层的人员信息整理完善,信息系统化,才能满足学校人事处要求的汇总统计本部门人事信息情况的需求;才能使学校人事部门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核对、整理,以为其提供详尽的数据。

三、二级学院人事信息管理系统

功能需要学院管理系统,就是教师信息管理和三级部门信息的管理。学院的发展,会伴随着人员的流动,教师的人动、职称、学历、考核每年都在变化,为了能及时满足于学校人事信息的收集、管理,人事管理系统需要有以下功能:(1)用户登录。需要进行通行验证,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2)主页面功能。它是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主要部分,包括录入、生成表格,管理员可以通过选择相关指令来打开系统的各个功能页面。(3)职工基本信息操作功能。编录、修改、删除和查看人员信息。(4)系统使用的简易性和方便维护功能。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人员对于该系统的模块并不会十分理解,这就要求系统能够有简单明了的用户入口,简单的使用界面,这样可以使人事管理人员缩短对该系统的熟悉时间。

四、学院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1.管理员管理界面:该模块只对人事管理员开放权限和使用范围。

这样可以保障信息的安全性,便于管理,从根本上做到了自己的数据自己管理、负责。

2.教师个人基本信息界面:该模块是提供给人事管理员使用的一个能体现学院教职工基本信息的模块

例如:学历、职务、身份证号等。

3.教职工人事信息界面:该模块提供给人事管理员使用的体现教师具体的岗位性质、所在三级部门、职称评审情况、年终考核情况等信息的模块。

4.招聘人员信息界面:该模块可以体现学院需要招聘人员的基本情况。

篇2

1.2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包括检验设备管理和管道设备管理。检验设备有一套标准的管理规范,出检人员到设备库提取设备到现场检验,并在检验报告中注明检验使用的设备相关标识,在信息系统中如何保持与现实设备状态一致至关重要,检验设备管理就可以提供一个统一的设备状态设置功能,以避免填写报告时人工误录非正常状态的检验设备,避免在质量监管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麻烦。检验设备管理包括检验设备的基础信息维护、设备状态的维护、检验过程中对检验设备的选择和查询等功能。管道设备管理包括管道类型管理、管道信息管理,所有检验中涉及到的管道全部纳入到管道设备管理库中。

1.3检验员资质管理

系统维护检验员、高级检验员等资质人员的信息,以供信息系统中出具报告时能自动匹配到相关检验员资质,避免出具不符合规范的报告,并统一管理人员资质,对相关资质期限给予提醒,更有助于检验业务的信息化工作。检验员资质管理包括检验员分类维护、检验员信息维护、资质相关信息维护、资质到期提醒、资质信息查询及资质信息使用等。

2管道安装监检管理模块

根据《压力管道安装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规则》,首先由管道安装单位办理开工申请,其次监察部门审核资料出具受理单,然后检验机构根据受理单安排具体检验工作。管道安装监检涉及到使用单位、检验机构、政府监察部门3个单位,信息量大,手续繁琐。本系统中设置了监察部门、检验机构、使用单位3种角色,根据角色开放不同的权限,配置不同的页面。安装监检申请信息包括管道级别、申请单位组织信息等基础信息,可通过组织机构检索使用已录入组织,也可添加新的单位组织信息,上传申请材料信息及相关指标信息。如果选择已录入工程单位,要素会自动带入对应工程单位信息。相关检验信息进入流程后,在不同的流程节点对相应的审批者开放对应的可填写要素。

3管道在用检验管理模块

根据《压力管道使用登记管理规则》,在用压力管道应定期检验,确定安全状况等级。本系统根据上次检验结果和下次检验时间设置到期检验自动提醒功能,如果管道使用单位未能如期网上报检,则系统会自动以短信和邮件通知使用单位联系人。检验机构受理使用单位的网上报检申请,并将受理情况和检验安排生成检验工作通知单发送到网站和使用单位。使用单位根据通知单上的编号可在检验网站上查阅应检管道的基础信息,跟踪检验步骤,查询检验结论等信息,第一时间了解管道的安全状况。

4管道监察统计分析模块

目前压力管道检验检测机构拥有大量的检验、检测数据和检维修记录,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综合统计分析功能,致使许多有用的信息不能充分地为企业生产和安全监察部门服务。例如,对于影响压力管道系统安全的薄弱环节不明确,在压力管道数量多、检测难度大的现实条件下,有限的检验费用和检验力量无法应用于真正影响压力管道运行风险的主要部位,从而使检验结果对安全运行的影响作用下降,法定的定期检验变成了完成国家规定检验指标或应付任务。本系统的监察统计分析模块根据时间段、完成情况,按照流程环节对安装、在用、改造分别进行统计,并生成统计结果,为监察部门和管理部门提供准确的压力管道安全监察技术统计信息。

篇3

1.2药品使用强度计算

统计同期收治患者人数、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药品使用频次、药品使用金额、药品累计用药频度(DDDs)、药品使用强度。

1.3处方点评

系统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生部2010年2月颁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38号文),对处方包括抗菌药处方进行点评,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显示所有处方的药品名称、剂量、使用频次、给药途径和疗程,描述不合理处方的问题。

1.4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点评

系统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38号文,对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进行点评,评价指标包括围手术期使用的抗菌药种类、抗菌药给药时机、抗菌药疗程和抗菌药使用比例。

2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后对抗菌药管理的影响

2.1实施前后对抗菌药使用情况的比较

按照原卫生部的要求,2011年5月我院组建了包括医疗机构负责人、主管院长、医务部门负责人、感染疾病专业医师、感染疾病专业临床药师、临床微生物专家、信息系统专家和感染控制专家的抗菌药管理小组,对我院抗菌药的使用加强了监管。在监管过程中,需要定期测定全院和各临床科室抗菌药使用的各项指标,和原卫生部规定的目标值进行对比,找出不足以及原因。最初由药师手工查阅处方和病历的方式统计各种抗菌药指标,2012年2月引进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根据系统统计各项指标监控抗菌药的使用,并对科室和医师进行考核和奖惩,各抗菌药指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2011年门诊患者抗菌药使用率为32%,2012年降至25%;住院患者抗菌抗菌药使用率由70%降到59%,见表1。

2.2节省抗菌药管理人力

在我院引进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之前,统计抗菌药管理的指标需要临床药师手工翻阅处方和病历,对抗菌药的使用进行计数和评价,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我院46个临床科室,每月进行抗菌药指标统计,需要抽取约460份出院病历和1000张门诊处方,对抗菌药的使用进行查阅、记录、计算、统计并制作表格文档,至少需要耗费1名药师10个工作日。而使用该系统统计,仅需30min即可统计全院所有科室住院患者的抗菌药使用指标,并自动生成Excel报表。

2.3辅助抗菌药处方点评

抗菌药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要求每个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我院具有抗菌药处方权的医师612人,每月需要抽取153名医师所开具处方点评,每位医师50份处方,共需点评处方7650份,初步完成该项点评工作需要2名临床药师10个工作日,以现有的临床药师配备人数,点评处方数量很难达到要求,通常是抽取处方500份进行点评。而使用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可对抽取的处方进行初步的预判和点评,药师再审核系统点评的结果,予以必要的修改,这样得到的点评结果更全面准确,也节省人力时间,在系统的帮助下,2名临床药师2个工作日即可完成规定数量的抗菌药处方点评工作,达到抗菌药专项整治工作的相关要求。

2.4抗菌药管理数据全面客观

我院为大型综合医院,开放病床2200张,每月门诊患者约40000例,每月出院患者约5000~6000例,患者基数庞大。在引进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之前,临床药师通过手工抽样的方式统计抗菌药数据,因人力有限,手工只能抽取1%门诊处方和10%住院病历,统计抗菌药使用数据并进行评价,数据样本的代表性和随机性均较差,部分科室出现对抗菌药数据有争议的情形。而使用该系统,既可统计全部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的抗菌药使用指标,数据覆盖范围100%,也可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处方或医嘱进行处方点评,抽样方法科学灵活。数据样本兼备代表性和随机性。

2.5抗菌药管理动态监控

在引进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之前,因人力有限,我院临床药师只能做到每月抽样统计各临床科室的抗菌药管理指标,抗菌药管理的指标以月为周期,以科室为单位统计。而使用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可以统计任意时段抗菌药指标,根据管理需要,可以细化到每周、每天。不仅可统计出院患者抗菌药使用情况,还可查看在院患者抗菌药使用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了管理的时效性。

2.6提高了抗菌药管理的针对性

在引进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之前,抗菌药指标主要以科室为单位统计,比如抗菌药使用率、抗菌药使用强度、微生物送检率等。考核和奖惩措施也主要以科室为单位进行,针对性不强,从而影响了抗菌药管理的有效性。引进该系统后,所有的抗菌药指标不仅可以以科室为单位统计,还能以医师个人为单位统计,进而采取的考核和奖惩措施也针对医师个人实施,提高了抗菌药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7促进了抗菌药管理的依从性

抗菌药管理将抗菌药使用指标和科室、医师的考核奖惩挂钩,各科室和医师对公布的抗菌药数据十分关注和敏感,在引进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之前,临床药师通过手工抽样的方式统计抗菌药数据,数据样本的代表性和随机性均较差,导致部分科室和医师对数据的准确性有疑问和异议,进而引起对相应考核奖惩措施的争议,妨碍了抗菌药管理措施的顺利实施。而使用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统计抗菌药指标,由于纳入全部的病例数,得出的结果没有争议,相应考核奖惩措施顺利实施,促进了科室和医师重视抗菌药管理工作。

篇4

可编程控制器负责提取、记录、传送各保养单元开停机状态数据,包括开机时间、停机时间。通过串口和计算机进行交互,当计算机提取数据时传送给计算机端口。系统采用泰达DVP系列可编程控制器,该产品性价比较高。其主要优点是:(1)采用简明的梯形图、逻辑图或语句表等编程语言,可在线修改程序,改变控制方案而不拆动硬件;(2)采取了一系列软硬件抗干扰措施,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数万小时以上,适用于有强烈干扰的工业生产现场;(3)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工作量少,维修方便;(4)厂商提供计算机接口函数,简化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接口设计,提高了开发效率。采用可编程控制器的停电保持寄存器D区记录保养单元开停机信息,可防止停电后的数据丢失。每一个输入端子对应一定数量的存储区域,采取循环写入的方式节省存储空间,以便于记录更多保养单元的状态信息。

3信息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本系统以对设备的维护保养信息管理为主线,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存储、传递、统计、分析、综合查询、报表输出和信息共享,及时为企业领导及各部门管理人员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数据。本系统突出实用性,保证可靠性,兼顾先进性,具备扩展性,共包括五个子系统:保养设备管理子系统、设备保养管理子系统、设备检修管理子系统、设备运行信息提取子系统、数据统计查询子系统。通过现场调研分析,结合已经开发运行的设备保养信息管理系统的状况,归纳出企业的需求为:系统能够通过计算机对保养单元的运行状态进行处理,依据制定的保养规划自动生成保养任务并能记录停机故障信息、处理紧急维修任务;对备件的消耗情况进行记录;对系统产生的数据进行挖掘、整理、分析,形成简单明确的分析报表,比如停机故障归类一览表、保养耗材统计表、备件使用情况等,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3.1保养设备管理子系统

对需要保养设备的信息进行整理录入,包括采集设备的生产日期、采购日期、投产日期、综合工况等;对设备常用备件进行统一登记,包括备件型号、兼容型号、供货厂家、库存状况等进行综合的信息管理,以便进行保养准备工作。

3.2设备保养管理子系统

根据设备保养单元的维保计划、点检计划、维保历史记录、已完成清单和未完成清单等信息,对设备的维修保养、日常点检信息进行详细全面的信息综合管理。

3.3设备检修管理子系统

结合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日常点检信息制定检修计划,并根据计划做好备件准备工作;对检修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对检修备件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登记;通过检修数据的统计分析,修正维保计划和点检计划。

3.4设备运行信息提取子系统

通过PLC通信接口定期循环提取设备保养单元的运行信息,经过技术处理,得到相应保养单元的启动、停止的时刻信息,并传送给设备保养管理子系统使用。

3.5数据统计查询子系统

通过保养设备的工况信息、备件库存信息、保养记录、点检记录、检修记录、停机信息等进行年度、月度和特定时间段的分析统计,形成保养设备的综合信息报告,为企业决策者制定设备采购、安装、保养计划提供参考,为企业的正常生产做好保障工作,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4子系统设计(以设备保养管理子系统设计为例)

根据企业设备的保养流程,结合设备保养手册的要求,设备保养管理子系统设计操作流程为“管理人员维护—设备维护—备件维护—模板维护—任务管理—停机信息维护—查询分析”。设备保养子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需求为:系统能够接收保养单元的运行状态数据,由计算机依据制定的保养规划自动生成保养任务并能记录停机故障信息、处理紧急维修任务;对备件的消耗情况进行记录;对系统产生的数据进行挖掘、整理、分析,并形成简单明确的分析报表,比如停机故障归类一览表、保养耗材统计表、备件使用情况等。本子系统规划为以下功能模块:保养任务管理模块、保养策略管理模块、保养备件基础信息管理模块、保养查询模块。其中保养任务管理模块负责维护设备保养单元的运行状态信息,对这些信息加工整理入库,管理自动、手动生成的各类任务,细化任务的保养内容、备件用量,并对保养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系统每日定时检查未完成的保养任务并给出提示信息;保养查询模块负责查询已经生成的各类保养任务和任务的完成情况,查询设备的停机记录,依据设备或时间段进行备件消耗情况统计,统计设备的开机率;保养策略管理模块依据保养手册维护保养单元的保养计划,如保养周期、保养工时、保养内容、备件用量等,系统依据保养单元的运行情况轮询是否达到保养周期规定的时刻,自动生成保养任务并给出提示信息;保养备件基础信息管理模块完成保养使用备件的录入、修改功能,便于统计设备保养的备件消耗情况。

4.1界面设计

系统采用PowerBuilder进行开发,利用可视化窗口操作,通过各种控件的组合使用来完成相应的程序功能。所见即所得的友好设计界面对开发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4.2功能设计

4.2.1用户账号维护

使用系统的人员必须建立相应的用户账号,系统根据其职责不同赋予不同的管理权限。系统预置的系统管理员账号为admin,初次使用必须使用管理员账号,然后才能创建具体的使用人员账号。(1)登录账号必须唯一,可以是字母数字的组合。(2)登录名称为真实姓名,以便于进行系统操作的日志追踪。(3)权限项为“H”或“L”或负责管理的设备代码。“H”为管理员权限,能完成所有的操作。“L”为统计员权限,只能查看信息;设备号权限能管理对应设备的所有操作,能查看其他设备的信息。非管理员权限的账号只能修改自己的密码信息。

4.2.2备件信息设置

系统所称备件为设备保养、点检、维修所用的物品,便于核算总体费用和相应的物料管理。为便于分类核算管理,需要建立备件的类别信息,如易损易耗、等物料,也可以模糊管理,只建立一个大类。建立类别后,需要把保养维修过程中使用的备件先进行编码维护,然后才能维护到模板和具体的任务中。

4.2.3保养、点检、维修任务模板管理

系统任务的自动生成依赖保养模板,所以保养模板需要根据工作经验认真制定,否则将影响系统运行。新建模板功能只是给出编码、类别,详细信息如保养周期(关键参数,系统据此自动生成相应的任务)、保养项目、所用备件等必须再次通过窗口进行维护确认。创建模板是选择相应的类别,在本类内依次编号,并给出比较准确的名称。保养内容由保养项目自动生成,如需调试说明则录入到“保养说明”框中,点击“编辑项目”按钮或者点击“保养项目模板编辑”选项卡标签,进行保养项目的维护。在“备件使用模板浏览”窗口可以查看本保养的备件使用总体情况。保养、点检、维修模板都是在此窗口进行维护的,按照编码类别区分。

4.2.4任务管理

(1)任务的生成。系统根据保养模板设定的周期自动生成保养任务和点检任务,其依据为保养周期和上次进行本保养后的运行时长。维修任务由负责人员视情况手动生成。(2)任务的维护。任务根据模板自动生成后,需要负责人员根据本次保养的具体情况定制保养项目,保养项目、使用备件情况的操作类似模板的管理。(3)任务的完成。任务生成后,负责人员进行实际的保养、点检或维修作业,完成后把本次的保养设置为完成状态。如果任务没有全部完成,不要直接设置任务的完成,而是设置具体保养项目的完成情况,直到本次保养任务全部完成后,再设置任务的整体完成。

4.2.5停机信息管理

设备每次停机都会自动生成停机信息记录并弹出录入窗口,可根据具体情况输入适当的信息,以便事后分析处理。如属于正常停机就输入“正常停机”信息;如属于异常停机,则录入具体的描述信息并给出具体的处理信息以及预防信息。后补信息录入在“停机信息查询维护”界面完成。

篇5

2运动训练信息管理系统整体设计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表现层主要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也就是当用户登录一个系统时所看到的界面。业务逻辑层主要负责对数据层数据业务逻辑处理。数据访问层主要对数据库进行直接操作,针对数据的查找、删除、增添、修改等。本文设计的运动训练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采用B/S三层架构以实现需求分析的各模块功能,包括人员管理、训练器材管理、系统管理、训练管理等主要功能。根据上文的整体系统方案,本文设计的基于B/S三层架构的一体化运动训练信息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1)功能模块一——人员管理,系统创建运动员档案信息管理模块主要是为了便于教练员能够对运动员各类信息及时统计、查询、修改、删除等功能操作。(2)功能模块二——训练管理,该模块包括训练的项目内容、时间、场地、规则、训练计划等主要信息。训练管理模块要对运动员是否参与训练项目作详细的登记,并存储运动员训练的具体情况和结果,以便于系统统一的查询记录。但是运动员训练内容和时间长度要视运动员自身的体质状况做出不同的改变,每个运动员都要有一份符合自身身体素质的运动训练计划,不可毫无依据盲目的训练,否则在训练中只会起到反效果。(3)功能模块三——训练器材管理,训练器材是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其保管维护是极为重要的事情,本系统设置这一模块主要包含了训练器材借用的时间、何人使用以及用作何种途径等,详细的记录便于对器材进行统计、查询、调用和管理。(4)功能模块四——系统管理,运动训练管理系统需要为系统用户创建用户数据信息管理,系统需要验证用户是否是合法用户,因而用户的每次登陆都需要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顺利进入系统,如果信息输入错误的话,那么用户便不能看到相关存储数据信息。图2所示即运动训练信息管理系统的登陆界面.

3运动训练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图3所示即本文设计的运动训练管理系统的流程图,该图明确清晰地表现出了系统中各个功能模块的具体作用和系统的简要操作流程。下文笔者将针对每个模块具体阐述如何实现该模块的功能。

3.1功能模块一——人员管理模块

一整体上分为四个子模块,即人员登记管理子模块、人员查询统计模块、运动员竞技管理模块以及运动员成绩管理模块。这四个子模块负责完成运动员的各项基本信息的采集和查询、管理,这些操作都是对数据库的表进行相应操作。由图3设计的运动训练管理系统的流程图得知,用户在登录系统的管理界面后,系统要对用户的信息进行验证,逻辑实行在应用程序服务器中实现。在应用程序服务器中定义了reginfo()函数实现这些操作,图4所示即reginfo函数流程图。通过观察图4得知数据通过临时表RegCRdata能够临时保存在内存上,而且可以提高对临时表的读写速度。如果系统检测到charu标志时,就执行插入操作,只需将RegCRdata表中新增加的数据读取出来,使用SQL中的插入语句就可以把数据保存到参数Rtname定义的表中,以下代码是生成Insert语句的主要代码。同时实现数据的删除、更新、修改也可按照此方法进行。

3.2功能模块二——训练信息管理模块

该模块也分为四个主要管理子模块,包括训练计划管理子模块、专项训练管理子模块、基础训练管理模块以及训练查询管理子模块,每个模块针对的内容有所区别。

3.3功能模块三——训练器材管理模块

子模块包括三部分,即器材查询管理子模块、器材借用管理子模块以及器材归类管理子模块。在系统中,器材借用是根据该字段状态来进行操作。在应用程序中定义Bor-rowSet()函数实现借用操作。限于篇幅的限制,文中不再详细阐述。

3.4功能模块四——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包括用户管理、访问权限管理、数据库管理以及系统结构管理等。在运动训练信息管理系统中,用户权限采用的策略是:将系统的所有功能分配一个权限并编号,然后在用户权限信息表中,使用权限编码字符串记录用户的权限编号。

篇6

1.1工艺信息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面向MES的生产过程信息管理系统需要通过企业内部网和企业资源计划(ERP)服务器和文件管理系统(PDM)的服务器进行有效的连接,并通过终端开关和车间生产线进行连接。系统可以从ERP系统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还可以在PDM系统中获取流程信息。根据生产计划、生产量、生产目标完成时间来科学合理地调度人员,还需要根据PDM设备工艺的信息来合理安排车间生产计划,安排好生产计划以后,需要生成电子打印单,并分配给每个生产线进行生产,让生产线的工作做到有章可循。生产人员在获得电子打印单的同时,并且获得生产任务和技术生产的文件来进行相应的操作[1]。

1.2工艺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框架

为满足不同企业在不同的软件和硬件环境下进行运行的需要,MES的生产过程信息管理系统具有B/S结构和C/S结构的两种特性,这样可以有效保证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可维护性。B/S结构被称为浏览器/服务器结构,使用B/S结构进行应用程序开发,在进行开发的时候,程序员只需要在服务器端输入运行代码,而不需要在客户端编写任何代码,这样就能够达到使用方便的效果。对C/S结构的,也就是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这种结构的应用开发,还需要对服务器程序进行有效的开发,也需要开发客户端程序,并且需要实现两者之间的通信。

1.3工艺信息管理系统的层次结构

为了方便对系统进行维护,MES工艺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需要采用分层管理的系统方法来进行管理,这样能够做到有针对性的操作。以下是该系统的层次结构:第一层是基础数据层,主要包括各种异构的数据库。支持MES信息管理系统面向异构数据库进行验证,服务器中的数据源为SQLServer2005和MySqlServer。第二层是业务层。业务层的系统需要根据一个具体的逻辑来实现业务,每个组件在系统都需要进行封装业务,这样才能够对各个模块进行管理,其中基于MES工艺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李昕(太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09)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了使得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资源,提出了一种基于制造执行系统(MES)生产工艺的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将产品图纸、3D模型、装配工艺技术数据等一些丰富的工艺技术资料和相关的原材料、施工设备等其他信息传送到服务车间当中,这样就能够实现企业生产工艺的信息化管理,为企业实现生产全过程的信息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关键词:MES工艺信息管理系统中图分类号:TP31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52(2014)05-0064-03收稿日期:2014-09-22作者简介:李昕(1969—),女,主要从事电气自动化设计,工程师。E-mail:包括文件管理模块、课程管理模块、任务管理模块、系统配置模块等。第三层是表示层。表示层是实现系统和用户之间的有效联系,能够实现用户与系统之间进行合理的信息交换。

2、基于MES工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层设计

2.1基本数据层的设计

制造企业需要按照软件系统进行采购和生产管理,在系统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使用不同的系统。利用MES系统时,可以从原来的系统中获得相关信息。信息管理系统还可以从系统外获得需要的信息,该信息的第一部分是从ERP系统中可以得到,如:物料需求计划、生产任务;另一部分可以从PDM系统获得的信息,如:工艺流程、作业指导书等。由于ERP与PDM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他们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标准来进行规定,不同厂商在实施过程中,基础的数据库是不一样的。在MES工艺信息管理系统中需要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这样就能够实现各种工艺信息的有效整合。

2.2业务层的设计

通过Hibernate的框架来进行合理的配置,建立与基本数据表之间的联系。根据两种数据库中数据源的配置情况,实现持久化类的程序对应于一个数据源表。为了实现对多数据源管理过程的信息管理系统下的数据传送,需要在Spring配置文件中的applicationContext.xml做一个更加详细的部署。在配置过程中,两种类型的数据源都配备了两套sessionFactory和事务管理器,服务和Hibernate映射文件来指定不同的属性,对独立的数据源和不同的数据源进行对应的加载。根据用户在系统中的请求数据,选择不同的属性,然后根据数据源配置和Hibernate映射文件来处理不同的数据库,实现系统的各项功能。

2.3表示层的设计

表现层使用DreamweaverCS5来进行整体布局,每一个独立项的详细信息都是由JSP结合Struts标签库来进行构建。利用Struts标签页界面可以大大减少代码量,并使用一个非完整的UI标签来访问数据。模型数据进行接收是在JSP页面当中,还要更新Struts标签和其他HTML元素向用户显示出来。为了有效实现对用户输入信息的合理处理,需要根据结果JSP页面来进行重新定向,需要创建一个控制器动作和拦截器来配置文件Struts.xml。控制器的作用是对一些输入的信息进行拦截,拦截器的配置文件Struts.xml是用来描述JSP页面和行动之间存在的联系。在信息管理系统的过程,需要通过拦截器来实现系统的要求,使处理结果能够显示在用户界面上,允许用户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信息。

作者:李昕 单位:太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3、基于MES工艺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的功能

3.1工艺信息的分组管理

基于MES工艺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指导车间的生产经营,对车间的工艺信息进行分组的管理。企业将产品制造过程制成文件的形式发给各个车间,常见的工艺文件:工艺卡片和工序卡片。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的内容是多工序多步生产过程中。制造企业需要根据产品的不同生产批次来制作不同的卡片,各批次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它们的做工要求也是不同的。在进行单件、小批量生产过程中,需要做好工艺规划,并且进行生产过程的简单介绍,做好信息传递和管理,做好机械加工工艺的有效控制。

3.2对产品结构信息的管理

工艺过程卡需要结合相关产品来进行制作,这是使系统能够更好地管理产品,对每个进程可以更好地进行有效的控制。工艺结构树和产品结构树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增加对产品的了解,掌握零件工艺结构树的节点,这样可以清楚地描述每个组件的产品不同的生产工艺要求。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还需要考虑成本、时间和其他因素,根据产品的精细程度不同,对于一些生产过程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工艺过程卡,有些生产过程需要制作更加精确的生产工艺过程卡。为了做到各部分内容的清晰明确,需要对过程的信息结构的详细信息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做好工艺信息的管理工作。

3.3工艺信息的关键词检索

篇7

基于BPR思想的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方法为:从市场竞争全局出发,通过对产业价值链和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以提高竞争优势、满足顾客需要、实现工作流程的快速响应和敏捷通畅为目的,重构企业的流程运营模式和组织结构,在此基础上再分析流程运营中的信息需求及信息流动,构建支持流程运营的管理信息系统。

基于BPR思想进行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首要步骤是进行价值链的分析。价值链的分析分两步:

1、外部价值链(即产业价值链)的分析。站在整个产业角度来分析产业价值链,以实现产业工作流程敏捷通畅、企业间默契合作和产业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寻找自己的理想合作伙伴。构建管理信息系统时,要和自己相对稳定的合作伙伴充分合作,考虑提高整个价值链的优化程度。整个产业链优化了、利润增加了,则产业链中每个企业分得的市场利润也随之增加。企业在构建信息系统对外信息交流界面时,要考虑合作伙伴企业的对外数据交换结构,以便达成一致,利于信息交流。通过分析产业价值链,还可明确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功能和位置以及企业是如何实现价值增值的,明确企业的发展战略,给管理信息系统一个总的定位: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

2、内部价值链的分析。分析企业各种业务活动的流程,确定能直接为企业产生价值或能为其提供必要支持的核心流程,如接受订单、开发产品、生产产品、销售等。分析流程现状的成本、费用和收益的发生,找出流程中的不合理之处,运用企业流程再造理论中的流程优化原则,重构敏捷有效的业务流程。分析重构后核心流程中各个环节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流动,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合理划分各个分信息系统,如研究开发系统、生产计划系统、生产过程管理系统、采购系统、成品库存系统、人力资源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售后服务系统、质量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

在构建好各个分系统的基础上,再构建会计信息系统。因为会计信息系统中计划、预测、分析、评价、决策子系统中有许多信息直接从其他各分系统取得;而且会计信息系统生成的会计信息也要反馈给各分系统,为各分系统所用。会计信息系统与各个分系统间的联系如下:

所以会计信息系统应在其他系统均已构建好的基础上再构建,最后进行系统整合,完成整个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中,会计信息系统是非常主要的,因为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分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间实现数据兼容和信息共享。管理信息系统中其他各分系统的运作进展情况基本上以数字形式反映至会计信息系统,由会计信息系统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然后一方面向企业内各部门提供评价其业务过程及相关活动的会计信息,帮助这些部门更好地管理;另一方面向投资者、债权人、内部管理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会计信息系统好比整个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不断从外界接受新信息进行处理,再输出各类相关、有用的信息,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以制造企业为例,在构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时,首先分析产业价值链: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销售商,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合作伙伴,分析自己的信息需求,如原材料供应商的产品种类、质量、价格、生产能力以及销售商的市场销售情况、顾客反映等,结合考虑合作伙伴管理信息系统的外部数据交换结构,规划自己管理信息系统的对外信息交换界面。接着分析企业内部价值链,确定核心流程,优化核心流程的主要环节:接受定单产品研究、设计生产制造营销分销售后服务。分析每一环节所需信息及环节间的相互信息传递,建立信息分系统模型。然后分析会计信息系统所需信息及它与其他分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模型,最后进行整合,完成信息系统的构建。由此可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融合现代管理思想、信息技术的一项工程。

基于企业流程再造思想的管理信息系统,较之以前的管理信息系统有极大的优越之处。以前构建管理信息系统都是基于旧的运营模式,从职能部门角度提出信息需求;而运用企业流程再造思想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则打破职能部门的界限,有利于优化运营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经营管理。

二、IT给管理信息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带来新的发展

在当今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管理信息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又有了新的发展契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经历了PC单机PC局域网Windows平台的阶段,现在正迈向互联网阶段。

篇8

养老保险的基本业务具有政策性强、信息量大、业务面广及变动频繁等特点,因此在处理信息时需要借助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开发出更加及时、准确、迅速的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经过一系列的分析研究,基于C/S体系结构的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开始逐渐应用到社会企业及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业务当中,其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档案、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参数、基金收缴、业务台账报表、养老金拨付、基金转移、养老保险财务等十四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本文主要分析作为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部分的8个子系统,现将其功能进行介绍:

2.1档案子系统

档案子系统需要进行四种日常管理工作,即完成社会企业或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离职或退休人员、继承人的自然属性基础数据,并且为参保单位生成一个专属的社会保障号,从而为参保人员形成一个专属个人的电脑保障号,完成机关事业单位登记或变更等工作的处理。此外,档案子系统除了提供固定的日常查询功能之外,还能进行随机模糊查询。

2.2基金收缴子系统

基金收缴子系统的主要工作是:处理参保单位的投保或终止手续;将职工上年度缴纳的工资费用进行录入与核定;参保单位的实际负担比例与职工个人的缴费基数;对参保单位全年的基金收缴计划和养老金拨付计划进行制定;按月落实收缴工作;发送参保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缴款通知单等。此外,基金收缴子系统还能处理基金预缴、缓缴、补缴和拒缴工作,以满足特殊收缴业务的处理工作。并且,每月的基金在正常收缴之后,会实时登入到个人账户当中,在参保单位的工作人员发生增减变化时,能及时将基金收缴计划于养老金拨付计划进行调整。

2.3养老金拨付子系统

根据基金收缴子系统在每年初制定的养老金拨付计划,养老金拨付子系统每月生成养老金费用拨款单和养老金发放花名册,然后落实养老金拨付工作。并且该系统还能根据参保单位上报的离职或退休人员申请,对离职或退休人员待遇进行计算,然后办理相关手续。同时,针对特殊业务的处理,如继承人领取、一次性领取、社保机构垫支等业务,可及时调整养老金拨付计划。

2.4养老保险财务子系统

养老保险财务子系统具有科目体系定义、记账、凭证录入、账簿查询、银行对账、结账、会计报表等功能,该子系统采用借贷记账法的财务核算体系,能将全省社保机构财务核算进行统一,并可以通过数据链路将科目体系下发、计算机自动制证、机制凭证定义、业务报表与会计报表进行逐级汇总,然后完成服务费上解下拨、管理费提取核拨等特殊业务。养老保险财务子系统能有效实现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衔接与统一。

2.5个人账户子系统

个人账户子系统能在电算化前将参保单位职工的个人账户进行一次性登录工作,并及时将个人账户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清理。同时,还能实时查询并打印职工个人最新的账户情况及对账单,并生成个人账户对账单的数据软盘,交予投保单位自行打印。

2.6业务台账报表子系统

通过基金收缴子系统登录的各类台账数据,可自主选择表格的样式、并自定义制作表格的内容、打印、预览,还可通过各类数据和信息的远程链接,实现参保单位各部门报表的汇总,并为操作人员的查询提供了便利,实现了各类信息和数据的分布式查询。

2.7基金转移子系统

基金转移子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参保单位内、外的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转入或转出操作,并出具详细的养老金转移单据。针对参保单位内部工作养老金的转入或转出,可直接通过数据链路进行,并实现了档案基础数据、养老金转移清单及个人数据账户等大量数据的传递。

2.8养老保险参数子系统

养老保险参数子系统肩负着为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业务比例参数、各类业务代码、运算公式的责任。参保单位的养老保险业务主要是合理调整相应参数,确定后及时刷新,并以快照的方式更新各部门现行的运行代码、运算公式和比例参数,确保参保单位与全省业务规范相统一。

篇9

根据业务需求分析的结果和建设成本的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改造方案,并按照方案,对各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和建设,以使其满足相关指标的要求。根据各系统的特点和所支撑业务情况,制定全面的应急预案,包括系统恢复预案、系统恢复前的业务连续运行预案、系统恢复后数据处理预案等,保证业务运行尽可能不受系统中断的影响或者将影响降到最低。

3应急预案演练

应急预案完成后,根据业务情况,策划了应急预案的演练。模拟真实的环境,从各个层面检验应急预案的效果,已保证在真实灾难发生时,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应急预案优化应急预案演练后,对演练过程和演练结果进行总结,从可行性、适宜性等方面对应急演练进行评价,并进行了优化和改进。以使其能够持之以恒的满足公司的业务连续管理的需要。

4总结

4.1增强企业应对各种灾难的能力

(1)预防了潜在的威胁带来的风险。(2)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3)使企业的业务中断和损失最小化。(4)最大程度地减小了数据的丢失、收入的损失、客户的流失。(5)增强了投资者、股东和消费者的信心。(6)维护了企业的形象和信誉。

篇10

RFID管理是超市管理的成功案例。应用RFID技术,我们可以为每一件库存商品做一个电子标签,物资出库时扫描电子标签,系统自动减少库存数量,当库存数量到达进货预警点时,系统提示进货。

1.2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是指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产品或服务提供最终用户活动的上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供应链管理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进行规划、组织与控制,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最优化。

1.3ERP系统管理

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是由MRP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拥有强大的库存管理功能,能够实现对企业物资在整个供应链流程的全过程管理。

2ERP技术在铁路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开发适合铁路物资管理工作需要的信息系统,是铁路物资管理的重要课题。而ERP系统,是在MRP的基础上,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通过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生产及供应商的资源集成在一起,在供应链范围内优化企业资源,是基于网络经济时代的新一代信息系统。ERP库存管理模块包括物资采购、质量检验、库存动态、计划提报和报表查询等功能。ERP通过物资主数据为每一项物资建立库存,根据生产维修任务的需要以及市场供应能力等,通过MRP自动平衡库存,生成物资采购清单,同时确定订货时间,提高计划的时效性,保证供应,并降低成本;另外,ERP库存管理模块能够随物资出入库动态调整库存,精确反映库存信息;通过报表查询,分析库存结构的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

3信息系统在物资管理中的作用

铁路物资需求种类繁杂、专业性强,供应工作计划性强、时效性差,由于信息不畅通,经常出现生产和需求脱节,缺货和积压共存的现象,加强库存管理信息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物资管理效率。

1)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对物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重新设计,是对物资管理流程的整体优化。

2)通过信息共享,可以有效实现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不同区域的协同作业能力,有效保证供应。

篇11

ALM系统平台基础数据的统一定义是整个系统的基础。通过对设备树、数据分类、数据库体系、告警体系等的统一定义,形成各个应用系统共有的基础数据,减少各应用模块及线路问的接口,有效提高维保系统的整体性能和数据共享。因此,应进行设备基础信息库、标准设备状态监测模型及上层管理系统接口这3大基础建设。

2.1设备基础信息库与ALM系统

接口的子系统包括各种不同的设备。ALM系统监控的基本对象是设备,大多数的需求都是结合设备的监控、管理和维护提出的。因此,应建立基于ALM系统的设备管理功能,以支持通信系统的建设和运营维护。同时为地铁设备管理提供支持。基于ALM系统的设备管理,其主要管理对象为通信系统设备信息,因此应为设备管理功能体系建立标准的设备信息显示模型、完整的基于ALM系统的没备信息库和用于设备信息管理的接口。设备信息库是ALM系统建设和运行的基础,所有的设备信息显示模型均通过设备信息库生成。在系统调试阶段,大量设备信息由各子系统承包商提供,而ALM系统承包商将这些信息整理并归档于设备信息库。设备信息库存储于历史数据库中。设备信息库是基于ALM系统多个基础表而建立的,包括站点表、子系统表、设备类型表、告警分级表等。由于ALM系统站点众多,每个站点的子系统众多,设备信息库是一个数据量非常庞大的表格,因此,必须建立合理的基础信息体系,这样才能保证数据录入和检索的完整和高效。同时,需采用海量实时性能较高的历史数据库产品,以支撑数据基础体系的建立。设备信息库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中心,包括了所有专业/子系统的设备信息,因此ALM系统的建设和维护需要众多专业/子系统的人员支持。为了便于每个专业/子系统人员对本专业的设备信息进行管理,必须建立一个通用的接口,使各专业/子系统人员不必直接面对数据量庞大的设备信息库,而是通过接口进行本专业的数据录入和检索。设备信息管理接口是人机界面的一部分,是系统维护人员的工具之一。该接口往往被运营人员所忽视,由此会导致设备信息管理的杂乱无章。

2.2标准设备状态监测模型

2.2.1设备状态判断

不同的设备具有自身的专业特点。ALM系统需要针对每一类设备进行告警分级、维修方式设定,以形成标准的设备状态监测模型体系,然后通过高性能的软件数据处理功能实现对设备维修信息的快速处置。一般将设备的状态分为维持服务、暂停服务和•14f1•中断服务,根据该设备的状态判断其是否完全具备维持运营的能力。1)维持服务:指设备虽然存在导致服务能力下降的故障,但仍然可以继续向乘客提供服务,如某个摄像头无法获取图像而乘客并不能感受到。2)暂停服务:指设备的故障导致无法满足乘客需求,但乘客可以选择其它设备代替或故障可以短时恢复。如站台某个PIS(乘客信息系统)显示单元无法开启。3)中断服务:指设备的故障导致无法满足乘客需求,进而导致某个运营服务能力完全失去。如站台广播失效需人工喊话。ALM系统需根据设备实时信息自动判断告警级别并采用不同的方式提供推送或辅助决策,由运营维护人员根据建议处理。可能的处理方式有:忽略,不做处理;记录维修相关信息,在运营后维修;需更换备品备件;紧急抢修。

2.2.2数据处理方式

现场采集的设备状态数据非常多,应对这些数据进行过滤、筛选、加工处理,以获得维修决策的基础数据。根据不同的管理需求,有不同的数据处理模型,如告警设置、趋势分析等。1)告警设置:包括限值告警、区间告警、统计告警、百分比变化告警等。2)设备趋势分析:是以定量、可视的形式对设备状态进行管理,包括检查设备的状态是否处于控制界限之内,观察设备状态的变化倾向或状况,预测设备状态发展到危险水平的时间,早期发现设备异常并进行预维修或定修。可采用单值趋势分析、正态分布趋势分析、公式或统计方法趋势分析等技术。

2.3决策支持

通过采集设备的现场状态数据和基于历史数据的分析,ALM系统可对维修决策提供支撑。按照设备、系统、网络等不同维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指标体系进行梳理,形成通信系统设备的评价体系;通过仪表、图形、趋势分析等形式,构建地铁运营维护平台的管理“驾驶舱”。

3、ALM系统与维修业务的结合

典型的设备维修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ALM系统主要在故障报告、报修、数据分析环节中起关键作用。ALM系统在整个维修管理业务流程中的作用如图2所示。

篇12

1.3具有快捷的传输能力由于计算机不同于模拟信号中所采用的脉冲进行数据传输,而是采用二进制的数字传输模式,因此其传输的速度较快。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纤技术的铺设,计算机通信的速度将更加的快速便捷。

1.4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能通过采用二进制进行数据传输,不但使得计算机通信的速度较快,而且还能够有效的对噪音进行处理。在对信息进行交流时还可以确保信息传输的质量。此外,计算机通信技术还可以促进计算机运行效率和传输通道流通性的提升,从而使计算机的运行更加的高效快速。

2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状况

由于计算机通信技术具有着以上优点,因此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它被应用的非常的广泛,主要体现在对数据的处理、对系统的预测,以及在系统计划和控制、决策辅助功能等方面。

2.1对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对数据进行迅速的处理是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结合现实的需求,数据传输时要高质高效。而从上面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优点中我们可知,计算机通信技术可以有效的提升数据传输的效率,并确保其传输的质量。因此,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得到了重要的应用,是其数据处理的关键性支撑技术。

2.2为信息管理系统预测功能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要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的预测功能,必须将数量较多的数据作为基础,而获取这些基础的数据则必须依靠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传输。为了实现这一需求,就要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数据传输高效的计算机通信技术,它是信息管理系统的预测功能得以实现的重要技术支撑。

2.3满足信息管理系统的计划功能为了实现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计划功能,要将各个管理层的基础数据作为构成的基础,所以基于这种对数据的需求,就需要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运可靠性较强的数据传输技术。而计算机通信技术凭借其特有的数据传输和通信优势实现了信息管理系统的这种需要,从而为其计划功能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

2.4促进了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功能的有效性应用和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其它功能一样,其控制功能也是将数量巨大的数据作为开发的基础。所以,要凭借计算机通信技术来实现信息管理系统中控制功能。因此,从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性以及实现控制功能方面来看,在信息管理系统当中计算机通信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2.5提供了信息管理系统辅助决策的实效性在整个信息管理系统中,辅助决策功能重点中的重点。为了能够确保辅助决策功能的实现,将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到了信息管理系统当中,使得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数据综合的进行传输和处理,进而提升数据传输和处理的效率,促进辅助决策功能的实效性的提升。

篇13

1概述

采办是发展、获取和使用装备全寿命过程的活动,包括装备的需求确定、研制试验、生产部署、使用保障和退役处置,即其任务结束并不是设备能投入正常使用即可,它还包括了对设备的清理善后工作。采办的最终目标是解决问题,满足需要。

目前在我国,这一领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我国自1998年实行军队装备采购市场化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如“拖、降、涨”现象频发、装备价格居高不下、合同管理法规滞后、人才队伍缺乏、采办体制不完善、采办市场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缺少科学有效的采办成本控制方法等。通过查阅文献,不难发现,其中信息的严重不对称表现尤为突出,而信息的交流贯穿采办的始终,信息交流机制的不完善势必对企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机制是实施好采办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对于真正提高装备采办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信息不对称的类型及影响

在采办过程中,信息不对称这一现象是绝对存在的。不对称信息包括道德风险、逆向选择、隐蔽行动和隐蔽信息四种类型。道德风险以隐蔽行动和交易成本为核心展开,目的是在买卖双方之间进行合理的风险分摊与成本分担,以取得最优的合同形式。而逆向选择是以隐蔽信息和交易成本为核心展开的,探讨买卖双方之间风险分摊与利益分配的问题。

从合同理论来讲,装备采办合同是一个不完全合同,即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合同不完全问题的根源,而这势必会造成双方难以就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达成一致,从而导致利益的不均衡,即有一方因信息不对称而受益的同时另一方会成为信息不对称的受害者。较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个别科研生产厂商会利用签约前的信息不对称,以极低的价格先把合同争取到手,再“拖进度、降指标、涨价格”,使得购买方极为被动,承受着很大的风险,利益得到很大的损害。此外,信息不对称也势必会造成采办交易费用的大幅增加,采办效益的低下以及采办成本的大量浪费。

3采办管理信息交流机制的建立

显然信息在采办的过程中显得举足轻重。由于在采办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是不可避免的,研究如何尽可能的改善这一现象极为必要。首当其冲的就是必须建立好采办管理信息交流机制。采办管理信息交流机制指各参与者在信息交流中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和过程的总和。必须形成一个集中统一的相关体制,这种集中统一性体现在机构设置、权责划分、管理流程等各个方面。

然而如何评判信息交流机制的好坏又成了一个难题,于是又对其建立了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这一行为也明确了信息交流机制的建立需要着重注意哪些环节,其具体意义在于:通过评价改善采办管理信息交流,更好地为决策提供信息,从而促进采办管理水平和效益的提升。

4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指标的本意是指对于所要实施的任务工作所设定或者说规定必须达到的目标。评价指标既是评价的标准又是要实现的管理目标。评价指标的设计必须有一定的依据,现总结如下:

4.1采办管理的总目标采办管理的总目标是“快、好、省”,对信息交流机制的评价需要为实现总目标服务。

4.2采办管理信息交流的规律和特点采办管理信息交流既存在共同规律又存在差异,应当选择具有可比性和可操作的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应当符合发展规律、信息交流的经济规律和组织规律。

4.3采办管理信息交流机制的内涵和要素主要考虑采办管理中的信息、信息交流的动力、信息交流的渠道、信息交流的影响因素、参与者(利益相关者)及其相互关系等要素。

采办管理信息交流机制是多目标评价,根据采办管理信息交流的特点,出于评价的可行性、评价数据的可得性和可信性等因素考虑,可以从信息交流机制基础、信息交流过程和方式、信息交流动力、信息交流监督机制等四个方面设计指标,对采办管理信息交流机制进行评价。

需要指出的是,在信息交流机制评价指标设计中,由于部分相应数据的不可获得,以及没有设置用户感受指标,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

5对我国采办信息交流机制的评价

根据相关文献取得评价所需信息,对每项评价指标进行评分,再按指标的权重分配计算加权结果,可以对我国目前的采办信息交流机制得出以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