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安慰看的短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自己安慰看的短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笔者就语文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谈谈落实“听”“说”训练的做法。

一、整合单元教学内容,为口语交际做好充分准备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多彩的春天”为专题,导语、识字课、课文和语文园地都体现了“春天”这一主题,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春天在哪里”。教材在课后练习中,通过学习伙伴的方式,提示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春天,画春天,搜集有关春天的资料。这就为语文园地里安排的口语交际话题“春天在哪里”和“展示台”中“我会唱很多春天的歌”做了必要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口语交际课上有话可说。因此,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时,我十分注意前后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从学文开始,就有意渗透口语交际内容,学文后,根据练习内容提出具体要求,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在课外做好口语交际的准备。在口语交际课上,我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引导学生愉快地进行交流。

1.“歌唱春天”。将“展示台”中的“我会唱”提到口语交际的开头,激发学生的兴趣。

2.“我看到的春天”。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对春天的观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资料。然后,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春天的资料,并说明资料的出处。要求:在其他同学说的时候要认真听、仔细想,不明白的地方要在这个同学说完后再提问。

3.“我听到的春天”。自主选择学习伙伴,介绍自己听到的春天的声音,谈谈自己的感受。

4.“我画的春天”。把自己画的春天的图画在小组里展示。介绍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学习伙伴可随时提问。展示之后,在小组里评一评谁画得好,讲得好。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展示、介绍。最后,全班同学一起动手,把自己描绘的春天的画贴在展示板上,课后互相参观评议。

通过这样的口语交际形式,很好地落实了口语交际课上学生倾听和表达的训练。把学语文和用语文结合起来,学生不仅交流了找春天的方法、过程和结果,还提高了欣赏春天的能力。

二、在学文中教给学生听和说的方法,为口语交际课落实“听”“说”奠基

想说、爱说是口语交际的前提,会听、会说才是教学的目的。学生想说,低年级学生由于知识储备不足,语言积累不丰富,往往不能进行有序的口语交际,说话东一句,西一句,看到啥说啥,想到哪说哪,听他人说话也抓不住要点。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就要教给学生听和说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又不能笼统地讲解,因为抽象的、理性的解释学生难以掌握。针对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根据口语交际话题,整合单元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依据,在学文中积累口语交际的经验,为口语交际课落实“听”“说”训练做准备。使用电教等手段,创设与交际话题相类似的各种交际情境,教给学生交际的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话题是“续讲故事”(把下面的故事讲完,再把自己讲的故事画一画,看谁讲得好,画得好)。要完成这次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学生首先掌握看图讲故事的方法。于是,我根据本单元教材图文结合的编排特点,把图、文组成的教学内容当作这次口语交际前的演练场,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看图讲故事的方法:按一定的顺序仔细看图,弄清楚图上有什么景物,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他们还想说什么,还会做什么?然后,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按一定的顺序说给没有看到这幅图的人听,要让别人在听完你的讲述后,脑子里浮现这幅画的情景。在别人说的时候要认真听,边听边想,他说了什么,他说的意思我听明白了没有,他说的哪些内容我也想到了,他说的哪些内容我没有听明白,待会儿怎样提问?在进行本次口语交际教学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出示插图(先出示小兔),有一天,小兔在乡间的小路上散步,两旁的景色可美啦,当它正看得入神时,(再出示小松鼠)小松鼠急急忙忙向它走来了。小松鼠为什么急急忙忙向它走来呢?老师讲到这儿被卡住了,讲不下去了,请同学们帮帮忙,继续讲故事。

2.小组合作续编故事。

3.讲故事。小组内每人讲;回家讲给家人或朋友听;小组代表在班里讲。

4.画故事。把自己讲的故事画下来,可以是一幅画,也可以是几幅画。学生自由画,教师巡视。

5.讲故事。把画好的故事图画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让同学欣赏、评议;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评出“小画家”。课后把各自的画在展板或学习园地里展示出来。

由于本次口语交际活动课前学生已经在学文中通过做游戏、讲故事、说见闻、做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演练,掌握了看图讲故事的方法和要领,也明白了在其他同学讲的时候自己应该认真听、仔细想。所以,课堂上个个争着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三、把学文与口语交际进行整合,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说明,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品质的培养不容忽视,不能放松。同样,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在落实“听”、“说”、“交际”训练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的培养。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是以“好孩子・好品质”为专题编排的。识字课选的是与品质有关的对子,课文写的是具有好品质的主人公。有爱劳动的小白兔;练本领的小狮子;用实际行动帮助小伙伴的安东;诚实的孩子雄日。口语交际话题“该怎么做”也是围绕“诚实”展开的。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训练重点,我在设计口语交际“该怎么做”的教学时,联系单元专题,凭借教材优势,把学文与口语交际进行整合,让学生通过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辩故事,感悟故事内容,从中受到教育,愿意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1.导言: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吗?说说你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什么?(学生自由说)

老师也喜欢看电视,我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何晶主持的《实话实说》栏目,中央一台每周二晚上22:35,周日11:10播出,中央四台周日9:00播出。爱看这个节目的同学请举手。

这节课,我们也来搞一次“实话实说”,怎么样?(板书:实话实说)。

2.老师向大家提3个要求:(1)说真话;(2)说话时大声、清楚;(3)听同学讲话要神情专注,仔细倾听,边听边想。

(二)故事引路,培养学生说的自信心。

1.听录音故事《诚实的孩子》:“列宁八岁的时候,有一天,跟爸爸到姑妈家去做客……姑妈在信上说:‘你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

要求:仔细听,认真记,记清楚录音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听完后把故事讲给同桌听。

2.学生把听到的故事讲给同桌听,比一比谁听得最仔细,讲得最清楚。

3.自由发言,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三)认真观察图画内容,引导学生自由说。

1.观察图画一:有一天,小松正玩得开心,一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要求学生仔细看图,了解故事发生的情况。)

讨论:(1)如果你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做呢?和小伙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板书:该怎么做)(2)小组评一评,谁的做法好。(3)根据小组内评选出的最佳做法,排演《该怎么做》的新结局。

师:请把你的做法与小伙伴合作表演给大家看,同学相互评议。

2.观察图画二:小松如实地向爸爸说明了情况,爸爸却打了他。

讨论:(1)小松该不该如实地把这件事告诉爸爸?爸爸的做法对吗?(2)爸爸打小松时,心里可能想了些什么?(3)如果你是小松,你会怎么做?跟同学说说你的想法。

(四)比较、辩论,提高认识,激发学生大胆说。

1.比较《诚实的孩子》中的列宁、《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中的雄日与《该怎么做》中的小松,思考:同样是诚实的孩子,得到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

2.如果你遇到雄日那样当国王的机会,你会捧着空花盆去参加检查吗?

3.组内讨论,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4.诚实品德导向。

师:课前老师采访了几位家长,大家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学生听采访录音)

家长1:我是个急性子,要是我儿子打坏了贵重的东西,我会觉得心疼,可能会控制不了情绪,说不定会打他,但冷静下来还是要肯定他是诚实的。

家长2:大人有时也会因疏忽而做错事情,何况孩子呢。如果我的孩子因不小心做错了事,比如打碎东西什么的,如果他主动告诉我,我一定原谅他,如果他不诚实,我会很生气。

家长3:我的女儿性格比较内向,做错事之后,她会感到非常内疚。如果她不小心弄坏东西,我会先安慰她,然后提醒她以后做事细心点。

教师小结:看来,爸爸、妈妈还是喜欢诚实的孩子。

5.思考:做诚实的人,真不容易。那我们该怎么办呢?请把你的想法跟小伙伴说说。(板书:做诚实人)

(五)总结提升,课外拓展。

1.总结提升: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实话实说,我们知道弄坏别人的东西应该主动认错,做诚实人的道理。

2.课外拓展:刚才针对小松的遭遇,小朋友们都谈了自己的想法,还听了几位家长的看法。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你的爸爸、妈妈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今天回家后问问爸爸、妈妈,他们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想,怎么做。同时,也把我们班小朋友的看法告诉他们。

篇2

今年,他已经50岁了。和年轻时候比起来,他的样子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只是眼角的鱼尾纹化了浓妆也难以遮盖。他说很清楚自己在衰老,要与衰老这件事好好地相处。

“具体怎么做?”

语速一直不紧不慢的他突然顿了一下,一张严肃的脸庞从帽檐的阴影下露了出来:“我的时间很紧迫,接下来,该做些自己逃不掉的事情了。”

蔡康永曾经是一个非常重视存在感的人。他说过:“小鸟在森林里唱了一首很好听的歌,没有人听到,小鸟就死了,那么小鸟唱歌这件事存在吗?先不考虑这个问题的哲学答案,单说如果我是这只小鸟,那我一定要飞到别处唱给别人听。”

从这个角度去看,便不难理解他一连串看似矛盾的行为:出身世家,留学美国,学的却是“不那么正经”的电影专业。学成归台,本想拯救台湾电影,却又跨进了在他眼中“浅薄无聊”的电视圈。

这是他乐于接受的,即使他明知道电视节目常常就是肤浅甚至是庸俗的代名词—身为一个标准的读书人,他主持的节目里却满是市井到一塌糊涂的娱乐八卦,收视者大多是家庭主妇和追星族。

他承认自己是一个好逸恶劳的人。拍电影要花费巨大的力气,节奏太慢,反响也来得太慢,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电视就不一样了,轻松,影响也大得多。节目每天都在播出,随时都有人在看在评价。《康熙来了》只花一天就可以录完一周的节目,剩下的6天,他都可以无所事事地体验自己想要的存在感。

这种存在感是以一种冷眼旁观的方式实现的。主持《康熙来了》已经8年,加上之前的两档访谈节目《两代电力公司》和《真情指数》,他已经无法数清楚自己跟多少人做过访问。面对难以计数的访问对象,即使他们时常会让他感到“意外、惊喜、诧异”,他也习惯地与对方保持距离,“我不会入戏太深”。

这与他儿时的经历有关。蔡康永是不折不扣的世家子弟,祖父经营上海自来水公司,父亲是台湾有名的律师,1949年前曾是上海的大轮船主,也是1949年沉没的著名豪华客轮“太平轮”的主人。父亲快60岁时才有了他,年龄的差距让他们之间没有那种父子之间通常意义上的亲密感,母亲整日忙着打麻将,放任他自生自灭,倒也让他感觉到难得的自由。“对我来讲这是件很舒服的事,我觉得家人之间不要彼此关心到每件事情都歇斯底里。”

但现在,那种曾经用力探求的存在感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慢慢从心底浮上来的,是关于时间的紧迫感。

这些年来,他清楚地看到,很多明星只有短短一段时间被人们关注,光芒一旦消失,常常无法习惯剩下来黯淡无光的漫长人生,“很多人误以为演艺圈中人的人生浓度好高,好像短短的时间里做了很多事,可那只是因为他们做事情被别人看见的比例远超过其他行业的人而已”。

“那你自己呢?”

“对于我自己来讲,”他深吸一口气,“是时候把时间空出来做些真正想做的事情了。”

他真正想做的事,是写作,写更长的长篇小说,写好看的故事,“因为人们永远都在呼唤”。

其实,他早就说过,电视满足了他自小“想被人看见、想被人听见”的存在感,但是内心里他对这些很不以为然,真正想用些心力的还是写作。

只不过,过去的他还是不够用心。五六年前,《康熙来了》红透内地的时候,有记者问他在写作上有什么计划,他轻巧地把问题打发掉,“我这样懒散的人哪里有什么计划?我每天要睡到下午两点,醒来之后首先想的是到哪里去美美地吃一顿。我不知道我能写出什么来”。

两年前,他出版了《蔡康永的说话之道》,40篇短文,大幅插画,教人如何说话能更让人喜欢,从头到脚就是一本畅销书的样子。对于这本薄薄100多页的小册子,他承认这就是一本“实用工具书”,“工具书容易畅销,但显然无法呈现生命放出的光芒”。

接受采访之前,他刚刚出版了一本长篇小说,《蔡康永爱情短信:未知的恋人》。按照他在我面前的说法,他觉得这本书依然没有达到理想的写作状态。“我写书的时间不够完整,把初稿写好之后,一直修一直修,害得我的编辑们非常痛苦,这次的小说几乎十易其稿,大家忙得人仰马翻。所以艺人大多写散文、微博,很难写长的小说。”

不过,接下来,他似乎是打算动真格的了。他甚至说,为了写好下一部长篇小说,他正在努力把生活切换到一种新的模式。“我已经得到了足够的目光,存在感的危机已经解除了,我不再需要一直跳上跳下地跟大家挥手说我在这里。”

“可是你的微博不还是随时都在向人们宣告着你的存在吗?你说过,你喜欢在内地写微博,因为你很在乎‘说话有人听’这件事。”

“那是不一样的,”他轻轻摇摇头,“你看我以前的书,写的基本上都是关于我自己的事情—我长大的过程、我求学的过程、我和别人交往的过程、我脑子里在想什么、我在做什么,通篇都是我、我、我。可是从《说话之道》开始,我不想显示‘我’的存在了,都是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在写。”

“为了摆脱这种‘我’的存在感,”他说,“我这次的小说特意没有用第一人称,而是一定要用第三人称来写。”

尽管他非常善于轻描淡写地将你抛来的问题一一化解掉,但这个时候的他似乎确实是认真的。他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向我介绍他未来计划中的那部“真正想写的小说”:他对小说主题的设计、对写作时间的安排、对故事框架的构想,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比起电视节目,比起娱乐圈那些事,他对这个话题显然有兴致得多。

“都准备好了吗?有没有觉得可能会力不从心?”我问他。

“我觉得我不够勇敢,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怎么理解?”

“我细读金庸和J.K.罗琳,常常会感觉到,可以这样写吗?这样不是有漏洞的吗?可是没有人会在意这样的漏洞。当你的故事足够强悍的时候,没有人会做这种鸡蛋里挑骨头的事情。这是我最想要的东西,就是创作的勇气,不用在乎那些看似有漏洞的部分。”

我紧接着问他:“不够勇敢,是仅限于写作范围内吗?生活当中也是这样吗?”

他稍微迟疑了一下,但马上又恢复了一贯的缓慢口吻:“对,从《康熙来了》就可以看出来,我就是个一旦有了一块安全的领地就会一直待在上头的人。如果我是一个有勇气的人,就应该把《康熙来了》给停了,可是我做不到。”

至于原因,他说第一是因为小S目前只有这一档栏目,如果停了,小S就会暂时从大众眼前消失,这不是他希望看到的事;第二则是因为,“那样的话我就真的无路可逃了,我就只能一个人坐在书房里面写长篇小说了,这让我觉得很可怕”。

没错,他就是这样一个随时都会给自己留有余地的人。对他而言,把自己放置在一个安全的位置上是很重要的,进可攻,退可守,感觉情况不对,随时可以撤退。

他承认自己总是趋吉避凶。怀揣着拯救台湾电影的雄心从美国回来,偏巧赶上台湾电影业不景气,他轻巧地抬脚撤离,“不想把自己逼向绝路”。生活中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要我使出降龙十八掌才能应付,那我会躲”。

对于大多数事情,他都保持着这样一种可进可退的姿态。他是台湾娱乐圈出了名的爱玩跨界的人物,搞设计、做展览、玩收藏,但却从来不追求什么意义或是结果,“我所探索的领域,无非是去丰满我的人生,我做到什么样的程度,就可以让我的人生达到一种什么样的饱和程度”。

接下来,他还有拍电影的计划。谈起这个,他那股机灵闪躲的姿态又出来了。他说他一定要拍一部“预算很低、很草率、很粗野”的电影,因为预算很大的话,票房的压力也会很大,而他不想做一件“让别人压着我的头让我去做的事情”。“如果预算很小很小,票房不是很好,我也能吃得消。如果卖得很好,那我要感谢上天对我的眷顾,又给我一个好的礼物,哈哈。”

不过,写作这件事在他心目中的位置终究是不一样的。“对于做电视和拍电影,我有很多的理由可以闪避,做不到的事情可以归咎于其他条件的限制,比如预算不够,或是别人不让我做。可是写作不一样,责任全在我一个人身上,没有回避的空间。这是一件我自己逃不掉的事情。”

“不过,”他话锋一转,“到底最后做得好不好,我就不是很在意了。”

面对这样一件“自己逃不掉的事情”,他还是给自己留下了余地。

《人物》问蔡康永

《人物》:你说过自己小时候是一个叛逆心理很重的人,这种叛逆性在你现在的生活中还有痕迹吗?

蔡康永:我目前所做的事情都是基于这个性格,就是不“尿”别人,做自己的。我很庆幸我没有太早进入演艺圈,我真正被人注意到的时候已经30岁了,我已经有足够成型的人格被别人物议而不影响到自己。如果我15岁就进演艺圈的话,我觉得我整个人都依靠别人的目光而活,那是一件很可怕的事。《说话之道》卖得好,叫好声响亮,换作大部分的人可能会继续做同样的事情,写《说话之道2》、《说话之道3》,可是我会劝自己不要这样子,我想要多知道、多做一些其他的事。

《人物》:叛逆是一种强势的个性,可是你有时候又给人一种很温和的感觉,这似乎有些矛盾?

蔡康永:进我摄影棚里的人虽然都觉得我很好说话很好相处,可是我从来没有一分钟怀疑过,我对他们是无法控制的。不管做什么事,我觉得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领土,可能大可能小,但我一定有办法在那个领土里面设定我自己的规矩。其实那个时候李敖和陈文茜上《康熙来了》,在我看起来他们就是走进了我的领土里面。如果我看起来有应付不了的样子,那就是我希望让他们感觉自己受到了尊重。

《人物》:你说自己写微博是因为很在乎“说话有人听”这件事。这是为了增强自己的存在感吗?

蔡康永:《康熙来了》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的存在感已经获得满足了,所以对于写作这件事我已经能够以很平衡的心情去看待了。如果我的微博被人拿去套上别的作者的名字,没人能看出是我写的,我觉得这也没什么关系。网络世界就是这样子,这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

《人物》:可是有人觉得这些微博不够深入,甚至像是心灵鸡汤。

蔡康永:我并没有觉得肤浅是一件令人恐慌的事情,我不觉得大部分的人是深刻的人,很多人其实都是很随性的,对自己也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给他们提供一些随性的东西又有什么不好呢?心灵鸡汤这个称呼倒也无所谓,我唯一把持的原则就是,我不太会为了安慰人就写一些我不相信的事情,比方说“吃亏就是占便宜”或者“付出就会有收获”,因为我知道这不是真的。

《人物》:你好像总是摆出一副冷眼旁观、什么都无所谓的态度。

蔡康永:这是我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你看我很少呼吁别人做什么事情,我很愿意跟别人保持距离。在娱乐圈好多人以为你要张开怀抱拥抱群众,才会受到别人欢迎,不是这样的,你可以放群众一马,你也不太“尿”他们,他们也不太“尿”你,而你仍然能够供应他们要的东西,这不是很好吗?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泡在人群里。

《人物》:那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你是一个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

蔡康永:没错,我经常都觉得这关我屁事。举个例子,很多人都盯着我说,你看很多书,你应该有责任常常给别人推荐书才对。我其实真的想说,你如果需要别人给你推荐书你才能看书的话,你就不用妄想你会爱看书了。试想一个对美食有热情的人,你会认为你要给他介绍一家餐厅的时候他才会出去吃东西吗?他早就充满热情每天穿越大街小巷去找吃的,多吃几次烂的,他自然就知道什么东西好吃了。阅读也是一样,你为什么一进书店就非得挑到一本最棒最值得读的书,却不能忍受读三本烂书培养一下自己的判断力呢?

篇3

通过这个定义,可以看到职业生涯规划的五个要素:知己(了解自己各方面条件)、知彼(了解外部环境条件)、选择决策(根据自己和外部环境做出选择,设定目标)、制定行动计划、行动。

对于高中毕业生而言,最迫切的职业规划是关于大学和专业的选择。依照上述五个要素,高中生在选择大学和专业时最核心的三个步骤为:了解自己、了解大学和专业、做出选择。

1. 了解自己。从职业规划的角度看,高中生须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四个最核心的要素,以进行专业选择与定位。

2. 了解大学和专业。这是高中生进行学校和专业选择时的最大“软肋”。通常,我们需要了解大学的生活、环境、特点,专业的学习任务、内容安排、辅修课程、专业的录取情况、专业的就业情况、相关职业的具体情况等等。

3. 选择决策。在分析自己心理特点和专业的情况后,根据适合度进行专业选择;再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如学习成绩、生源地等)选择大学。

二、 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人,即使他们有巨大的力量与潜能,也很容易把精力放在小事情上,小事情使他们忘记了自己本应做什么。规划能助你集中精力,有助于尽可能大的发挥潜力,英国盲人大臣布伦克特奋斗成功的事例就是最好的榜样。

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提供自我评估的重要手段。如果你的规划是具体的,规划的实施结果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你就可以根据规划的进展情况评价你目前取得的成绩。

当然,规划的作用不仅仅是以上几个方面,它的许多作用只有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慢慢体会。如今,许多职场新人频繁跳槽、转行的部分原因就是由于当年高考填报专业时的轻率。在某种程度上说,高考前做好规划,其重要性尤胜于高考。

(一) 专业学习与个性心理特点

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选择高校及专业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分数的要求,还要考虑自己的个体心理特点,包括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四个方面。也就是说,要看看自己喜欢学什么,能够学什么以及适合学什么。

1. 专业学习与兴趣

人只有在从事其最有兴趣的学习或工作时,其投入才最自觉、效率才最高。而在大学设置的专业中,有的专业与数据、观念打交道比较多,有的与人打交道比较多,有的则需要做实验,还有的要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所以学生的兴趣要与专业相适应,不能有太大的冲突,这样学习起来才会有较大的动力和较高的效率。

对于即将进入大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自己想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学习,那么怎样从自己的兴趣爱好中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专业?接下来这个测验即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本测验将帮助学生发现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类型,从而为选择专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请根据你对每一题目的第一印象作答,不必仔细推敲,也不必考虑是否具有相应的技能,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回答题目根据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来判断,与你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用“是”表示,记2分;不符合的用“否”表示,记0分;难以回答的用“?”表示,记1分。对那些你没有机会从事的工作,你也可以在“假设”从事过这些工作的情况下做出判断。

A. 技能型条目

(1)你曾经将钢笔全部拆散加以清洗并能独立地将它装起来吗?

(2)你会用积木搭出许多造型吗?或小时候常拼七巧板吗?

(3)你在中学里喜欢做实验吗?

(4)你对一些动手较多的技术工作(如电工、修钟表、印照片、织毛线、绣花、剪纸等)很感兴趣吗?

(5)当你家里有些东西需要小修小补时,常常是由你来做吗?

(6)你常常偷偷地去摸弄不让你摸弄的机器或机械(诸如打字机、摩托车、电梯、机床等)吗?

(7)你是否深深体会到身边有一把镊指钳或老虎钳等工具,会给你提供许多便利?

(8)看到老师傅在做活,你能很快地、准确地模仿吗?

(9)你喜欢把一件事做完后再做另一件事吗?

(10)做事情前,你经常害怕出错,而对工作安排反复检查吗?

(11)你喜欢亲自动手制作一些东西,从中得到乐趣吗?

(12)你喜欢使用锤子、斧头一类的工具吗?

(13)如果掌握一门手艺,并能以此为生,你会感到非常满意吗?

(14)你曾经渴望当一名汽车司机吗?

(15)小时候,你经常把玩具拆开,把里面看个究竟吗?

(16)你喜欢修理自行车、电器一类的工作吗?

(17)你喜欢跟各类机械打交道吗?

(18)你亲手制作或修理的东西经常令你的朋友满意吗?

B. 研究型条目

(1)你对电视或单位里的智力竞赛很感兴趣吗?

(2)你经常到新华书店或图书馆翻阅图书(文艺小说除外)吗?

(3)学生时代你常常会主动地去做一些有趣的习题吗?

(4)你对一件新产品或新事物的构造或工作原理感兴趣吗?

(5)当有人向你请教某事物如何做时,你总喜欢讲清内部原理,而不仅仅是操作步骤吗?

(6)你常常会对一件想知道但又无法详细知道的事物想像出它是什么或将怎么变化吗?

(7)看到别人在为一个有趣的难题争论不休时,你会加入进去或者独自一人思考,直到解决为止吗?

(8)看推理小说或电影时,你常常分析推理谁是罪犯,并且这种分析时常与最后结果相吻合吗?

(9)你喜欢做一些需要运用智力的游戏吗?

(10)相比而言,你更喜欢独自一人思考问题吗?

(11)你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吗?

(12)你经常不停地思考某一问题,直到想出正确的答案为止吗?

(13)你喜欢抽象思维的工作吗?

(14)你喜欢解答较难的问题吗?

(15)你喜欢阅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和杂志吗?

(16)你能够做那种需要持续集中注意力的工作吗?

(17)你喜欢学数学吗?

(18)如果独自在实验室里做长时间的实验,你能坚持吗?

C. 艺术型条目

(1)你对戏剧、电影、文艺小说、音乐、美术等其中的一两个方面较感兴趣吗?

(2)你常常喜欢对文艺界的明星品头论足吗?

(3)你参加过文艺演出、绘画训练或经常写写诗歌、短文吗?

(4)你的朋友经常赞扬你把自己的房间布置得比较优雅并有品位吗?

(5)你对别人的服装、外貌以及家具摆设等能做出比较独特的评价吗?

(6)你认为一个人的仪表美主要是为了表现一个人对美的追求,而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扬或羡慕吗?

(7)你觉得工作之余坐下来听听音乐,看看画册或欣赏戏剧等,是你最大的乐趣吗?

(8)遇到有美术展览会、歌星演唱会等活动,你常常去欣赏吗?

(9)音乐使你陶醉吗?

(10)你喜欢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吗?

(11)你喜欢不时地夸耀一下自己取得的成就吗?

(12)你喜欢做戏剧、音乐、歌舞、摄影等方面的工作吗?

(13)你能较为准确地分析美术作品吗?

(14)你爱幻想吗?

(15)看情感影片或小说时,你常禁不住眼圈红润吗?

(16)当接受一项新任务后,你喜欢以自己独特的方法去完成它吗?

(17)你有文艺方面的天赋吗?

(18)与推理小说相比,你更喜欢言情小说吗?

D. 社会型条目

(1)你常常主动给朋友写信或打电话吗?

(2)你能列出五个你自认为够朋友的人吗?

(3)你很愿意参加学校、单位或社会团体组织的各种活动吗?

(4)你看到不相识的人遇到困难时,能主动去帮助他,或向他表示同情与安慰吗?

(5)你喜欢去新场所活动并结交新朋友吗?

(6)对一些令人讨厌的人,你常常会由于某种理由原谅他、同情他甚至帮助他吗?

(7)有些活动,虽然没有报酬,但你觉得这些活动对社会有好处,就积极参加吗?

(8)你很注意你的仪容风度,这主要是为了让人产生良好的印象吗?

(9)大家公认你是一名勤劳踏实、愿为大家服务的人吗?

(10)旅途中你喜欢与人交谈吗?

(11)你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聚会吗?

(12)你很容易结识同性朋友吗?

(13)你乐于解除别人的痛苦吗?

(14)对于社会问题,你很少持中立的态度吗?

(15)听别人谈“家中被盗”一类的事,很容易引起你的同情吗?

(16)你通常不喜欢一个人独处吗?

(17)在工作中,你喜欢听取别人的意见吗?

(18)和一群人在一起的时候,你经常能找到恰当的话题吗?

E. 经营型条目

(1)当你有了钱后,你愿意用于投资吗?

(2)你常常能发现别人组织活动时的某些不足,并提出建议让他们改进吗?

(3)你相信如果让你去做个体户,一定会成为富裕户吗?

(4)你在上学时曾经担任过某些职务(诸如班干部、课代表等)并且自认为干得不错吗?

(5)你有信心说服别人接受你的观点吗?

(6)你对一大堆的数字感到头疼吗?

(7)做一件事时,你常常事先仔细考虑它的利弊得失吗?

(8)在别人跟你算账或讲一套理由时,你常常换一个角度考虑,而发现其中的漏洞吗?

(9)你曾经渴望有机会参加探险吗?

(10)你认为在管理活动中以个人的意志影响别人的行为是很必要的吗?

(11)如果待遇相同,你宁愿当一名商品推销员,而不愿当一名机关办事员吗?

(12)当你开始做一件事后,即使碰到再多的困难,你也执着地干下去吗?

(13)你总是主动地向别人提出自己的建议吗?

(14)你更喜欢自己下了赌注的比赛或游戏吗?

(15)和不熟悉的人交谈对你来说毫不困难吗?

(16)和别人谈判时你不愿放弃自己的观点,是吗?

(17)在集体讨论中你不愿保持沉默,是吗?

(18)你不愿意从事虽然工资少但是比较稳定的职业,是吗?

F. 常规型条目

(1)你能够用一两个小时坐下来抄写一份你不感兴趣的材料吗?

(2)你能按领导或老师的要求尽自己的能力做好每一件事吗?

(3)无论填报什么表格,你都非常认真吗?

(4)在讨论会上,如果不少人已经讲的观点与你的不同,你就不发表自己的观点了吗?

(5)你常常觉得在你周围有不少人比你更有才能吗?

(6)你喜欢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事情而不喜欢做那些要自己动脑筋摸索着干的事吗?

(7)你喜欢做那些已经很习惯了的工作,同时最好这种工作责任小一些,工作时还能聊聊天、听听歌曲吗?

(8)你经常将非常琐碎的事情整理好吗?

(9)你总留有充裕的时间去赴约吗?

(10)对别人借你的和你借别人的东西,你都能记得很清楚吗?

(11)你喜欢经常请示上级吗?

(12)你喜欢按部就班地完成要做的工作吗?

(13)对于急躁、爱发脾气的人,你仍能以礼相待吗?

(14)你是一个沉静而不易动感情的人吗?

(15)你喜欢把一切安排得整整齐齐、井井有条吗?

(16)你经常收拾房间,保持房间整洁吗?

(17)你办事常常思前想后吗?

(18)每次写信你都要好好考虑,写完后至少重复看一遍吗?

结果统计

请你将上述六个部分答题结果的得分填入下表:

如果你在某一部分的得分明显高出其他部分,说明你属于该种典型类型的人。如果得分比较接近,说明你的职业兴趣具有综合性。一般来说,综合性的职业兴趣特征在生活中居多,那么怎么确定自己的综合职业兴趣特征呢?依次列出得分最高和得分次高的两个兴趣类型的代号()()。 例如,一个被测对象得分最高的是R类型,得分次高是I类型,那么这位被测对象的兴趣特征是(R)(I)技能研究型。然后,就可以依据这个类型代号在下面职业兴趣类型表中进行查阅,从而得知自己的主要职业兴趣。

2. 专业学习与能力

A. 能力的分类

能力是指人成功地完成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根据能力的表现范围可以将其划分为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1)一般能力

一般能力是指在很多基本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能力,例如,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等。体现于职业活动的一般能力主要有:言语能力、数学能力、逻辑推理、空间关系、机械能力、知觉速度、手指及手臂的灵活性等。

(2)特殊能力

特殊能力是指在特定的专业活动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如音乐能力、运动能力、绘画能力等,是某些职业的必备能力。如专门从事纺织或染色工作的人,要求能够分辨出常人分辨不出的颜色来;从事教学的老师,要求言语能力高出平常人;而音乐家们的音乐辨识能力对他们而言是事业成功的保证之一。

B . 怎样看待能力

专业的学习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尽相同。有的专业对逻辑思维能力、数理推理能力要求比较高,比如理工科专业;而有的专业对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要求比较高,比如文史类、管理类专业。同样对于个体来讲,能力拥有优势与弱势之分,在每个个体身上有一些能力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有些能力是处于次要地位的。所以个体要争取使自己擅长的能力与专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尽量保持一致,扬长避短。

3. 专业学习与个人气质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通常所说的“秉性”,就是一个人的气质、个性。气质具有天赋性,它是个体与生俱来的,比如有的婴儿安详文静,胆小怕生,有的婴儿则天性活泼,见人就笑,不认生。气质在天赋上虽具有稳定性,但在环境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下,随着自身修养的增强,特别是随着性格的成熟,气质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气质还表现为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倾向性等方面的动力特征,例如,有的人脾气暴躁,易动感情;有的人则沉着冷静,不动声色;有的人反应迅速敏捷,活泼好动;有的人反应较迟钝,行动缓慢稳重。

专业有专业的特性,个体有个体的特点,个体的性格气质特征与不同的专业应该相适合,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适合选择热门的专业进行攻读。心理学上将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你可以测试一下,确定自己属于哪一种气质,有的放矢地进行专业选择。

下面60道题,可以帮助你大致确定自己的气质类型,请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很符合、比较符合、介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比较不符、完全不符合”五个答案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很符合2分,比较符合1分,介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0分,比较不符合-1分,完全不符合-2分。

题目:

1. 做事力求稳妥,一般不做无把握的事。

2. 遇到可气的事就怒不可遏,想把心里话全说出来才痛快。

3. 宁可一个人干事,不愿很多人在一起。

4. 到一个新环境很快就能适应。

5. 厌恶那些强烈的刺激,如尖叫、噪音、危险镜头。

6. 和人争吵时总是先发制人,喜欢挑衅。

7. 喜欢安静的环境。

8. 善于和人交往。

9. 羡慕那种善于克制自己感情的人。

10. 生活有规律,很少违反作息制度。

11. 在多数情况下情绪是乐观的。

12. 碰到陌生人觉得很拘束。

13. 遇到令人气愤的事,能很好地克制自我。

14. 做事总是有旺盛的精力。

15. 遇到问题总是举棋不定,优柔寡断。

16. 在人群中从不觉得过分拘束。

17. 情绪高昂时,觉得干什么都有趣;情绪低落时,又觉得什么都没意思。

18. 当注意力集中于一事物时,别的事很难使我分心。

19. 理解问题总比别人快。

20. 碰到危险情境,常有一种极度恐惧感。

21. 对学习、工作、事业怀有很高的热情。

22. 能够长时间做枯燥,单调的工作。

23. 符合兴趣的事情,干起来劲头十足,否则就不想干。

24. 一点小事就能引起情绪波动。

25. 讨厌做那种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

26. 与人交往不卑不亢

27. 喜欢参加热烈的活动。

28. 爱看感情细腻、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文学作品。

29. 工作学习时间长了,常感到厌倦。

30. 不喜欢长时间谈论一个问题,愿意实际动手干。

31. 宁愿侃侃而谈,不愿窃窃私语。

32. 别人总是说我闷闷不乐。

33. 理解问题常比别人慢些。

34. 疲倦时只要短暂的休息就能精神抖擞,重新投入工作。

35. 心理有话宁愿自己想,不愿说出来。

36. 认准一个目标就希望尽快实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37. 学习、工作一段时间后,常比别人更疲倦。

38. 做事有些莽撞,常常不考虑后果。

39. 老师讲授新知识时,总希望他讲得慢些,多重复几遍。

40. 能够很快地忘记那些不愉快的事情。

41. 做作业或完成一件工作总比别人花的时间多。

42. 喜欢运动量大的剧烈体育运动或参加各种文艺活动。

43. 不能很快地把注意力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上去。

44. 接受一个任务后,就希望能把它迅速解决。

45. 认为墨守成规比冒风险强些。

46. 能够同时注意几件事物。

47. 当我烦闷的时候,别人很难使我高兴起来。

48. 爱看情节起伏跌宕、激动人心的小说。

49. 对工作抱认真严谨、始终一贯的态度。

50. 和周围人的关系总相处不好。

51. 喜欢复习学过的知识,重复做能熟练做的工作。

52. 希望做变化大、花样多的工作。

53. 小时候会背的诗歌,我似乎比别人记得清楚。

54. 别人说我“出语伤人”,可我并不觉得这样。

55. 在体育活动中,常因反应慢而落后。

56. 反应敏捷、头脑机智。

57. 喜欢有条理而不甚麻烦的工作。

58. 兴奋的事情常使我失眠。

59. 老师讲新概念,常常听不懂,但是弄懂了以后很难忘记。

60. 假如工作枯燥无味,马上就会情绪低落。

记分:

胆汁质型得分:2、6、9、14、17、21、27、31、36、38、42、48、50、54、58的得分之和。

多血质型得分:4、8、11、16、19、23、25、29、34、40、44、46、52、56、60的得分之和。

粘液质型得分:1、7、10、13、18、22、26、30、33、39、43、45、49、55、57的得分之和。

抑郁质型得分:为3、5、12、15、20、24、28、32、35、37、41、47、51、53、59的得分之和。

A. 如果您在四种气质类型中某一项或一项以上的得分都超过20分,则为典型的该气质。如,胆汁质得分超过20分,则为典型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的得分都超过20分,则为典型的粘液―抑郁混合型。

B. 如果某一项或一项以上的得分在20分以下,10分以上,其他各项得分低于10分,则为该项的一般气质。如一般多血质;一般胆汁―多血混合型。

C. 若各项得分均在10分以下,但某项或某几项得分较其余项要高(相差5分以上),则为略倾向与该气质或几项的混合。如,略偏粘液质型;多血质―胆汁质混合型。其余类推。

一般来说,正分值越高,表明测试者的该项气质特征越明显,反之,分值越低或越负,表明越不具备该项气质特征。

A. 多血质(活泼型)

(1)神经特点: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具有可塑性;情绪兴奋性高;反应速度快而灵活。

(2)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情绪情感容易产生也容易变化和消失,容易外露,体验不深刻。

(3)典型表现:多血质又称活泼型,敏捷好动,善于交际,在新的环境里不感到拘束。在工作学习上富有精力而效率高,表现出机敏的工作能力,善于适应环境变化。在集体中精神愉快,朝气蓬勃,愿意从事合乎实际的事业,能对事业心向神往,能迅速地把握新事物,在有充分自制能力和纪律性的情况下,会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兴趣广泛,但情感易变,如果事业上不顺利,热情则可能消失,减退速度与投身事业一样迅速。从事多样化的工作往往成绩卓越。

合适职业:多血质气质类型的人适合从事与外界打交道、灵活多变、富有刺激性的工作,如外交、管理、记者、律师、驾驶员、运动员等。他们不太适合做过细的、单调的机械性工作。

B. 胆汁质(兴奋型)

(1)神经特点: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强;外倾性明显;情绪兴奋性高;控制力弱;反应快但不灵活。

(2)心理特点:坦率热情;精力旺盛,容易冲动;脾气暴躁;思维敏捷;但准确性差;情感外露,但持续时间不长。

(3)典型表现:胆汁质又称不可遏止型或战斗型。具有强烈的兴奋过程和比较弱的抑郁过程,情绪易激动,反应迅速,行动敏捷,暴躁而有力;在语言上,表情上,姿态上都有一种强烈而迅速的情感表现;在克服困难上有不可遏止和坚韧不拔的劲头,而不善于考虑是否能做到;性急,易爆发而不能自制。这种人的工作特点带有明显的周期性,埋头于事业,也准备去克服通向目标的重重困难和障碍。但是当精力耗尽时,易失去信心。

适合职业:管理工作、外交工作、驾驶员、服装纺织业、餐饮服务业、医生、律师、运动员、冒险家、新闻记者、演员、军人、公安干警等。

C. 黏液质(安静型)

(1)神经特点: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低;外部表现少;情绪具有稳定性;反应速度快但灵活。

(2)心理特点:稳重,考虑问题全面;安静,沉默,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而不容易转移,外部动作少而缓慢。

(3)典型表现:这种人又称为安静型,在生活中是一个坚持而稳健的辛勤工作者。由于这些人具有与兴奋过程向均衡的强的抑制,所以行动缓慢而沉着,严格恪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和工作制度,不为无所谓的动因而分心。粘液质的人态度持重,交际适度,不作空泛的清谈,情感上不易激动,不易发脾气,也不易流露情感,能自治,也不常常显露自己的才能。这种人长时间坚持不懈,有条不紊地从事自己的工作。其不足是有些事情不够灵活,不善于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惰性使他因循守旧,表现出固定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具有从容不迫和严肃认真的品德,以及性格的一贯性和确定性。

适合职业:外科医生、法官、管理人员、出纳员、会计、播音员、话务员、调解员、教师、人力人事管理主管等。

D. 抑郁质(抑郁型)

(1)神经特点:感受性高;耐受性低;随意反应低;情绪兴奋性高;反应速度慢,刻板且不灵活。

(2)心理特点:沉静、对问题感受和体验深刻;持久;情绪不容易表露;反应迟缓但是深刻;准确性高。

(3)典型表现:有较强的感受能力,易动感情、情绪体验的方式较少,但是体验的持久而有力,能观察到别人不容易察觉到的细节,对外部环境变化敏感,内心体验深刻。

适合职业:校对、打字、排版、检察员、雕刻工作、刺绣工作、保管员、机要秘书、艺术工作者、哲学家、科学家。

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气质都有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有些人精力充沛,工作有激情,但他们的注意力可能不够稳定,兴趣容易转移;有些人在工作中耐受力较差,容易疲劳,情绪消极,但通常感情细腻,善于观察细节。所以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取得成就的高低,从事同一职业活动可以有不同的气质类型,而同一气质类型的人也可以从事不同的职业活动,只是会有不同的表现。对待自己的气质可以是改进消极方面,而不是要改变自己的气质类型。

4. 专业学习与性格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例如,有的人宽以待人,对人热情、真诚;有的人对人尖刻、虚伪;有的人严于律已、谦虚谨慎;有的人则自高自大、盛气凌人;有的人遇到危险和困难时,勇敢无畏;有的人则怯懦退缩。这些表现在人对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心理特征就是性格。

那种属于一时的、情境性的、偶然的表现,不能构成人的性格特征。一个人在一次偶然的场合表现出胆怯的行为,不能据此就认为这个人具有怯懦的性格特征。一个人在某种特殊条件下,一反常态地发了脾气,也不能据此就认为这个人具有暴躁的性格特征。只有那些经常的、一贯的表现才会被认为是个体的性格特征。

A. 性格与能力、气质的关系

性格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人的性格是后天获得的一定思想意识及行为习惯的表现,是客观的社会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所以,性格有好坏之分,在性格特征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思想道德品质。正因为如此,在各种个性特征中,性格最能表征个性的差异,它是个性中最具核心意义的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气质、能力的表现特点与发展方向。

B. 性格的类型

美国心理学家培因等人根据理智、情绪、意志三种心理机能在性格中何者占优势,把人的性格划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理智型的人,通常以理智来评价周围发生的一切,并以理智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动;情绪型的人,言行举止易受情绪左右,情绪体验深刻强烈,好感情用事;意志型的人,具有明确的行动目的和较强的自制力,除了上面三种典型的性格类型,还有一些中间型,如理智―意志型。

C. 性格测量

测量一个人的性格,常用有两种方法,一个行为评定法,即周围人对个体的评定,另一个测量法,即用科学的方法对个体进行综合打分。

(1) 行为评定法

教师了解学生的性格,父母了解子女的性格,大都采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简便易行,不为被试者所注意,因而这样得到的性格评定,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但是,用这种方法也有一些缺点,首先它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其次,易受评定者个人因素的影响,要做到高度一致、客观评价是比较困难的。

行为评定也可以通过自然实验方法来进行。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创设某种实验情境,主动引起被试在相应情境下的行为,然后通过行为分析对性格作出鉴定。

前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曾设计了一个“拾柴火”的实验,研究者为40名保育院的孩子安排了这样一个实验情境:一天夜晚,在孩子们的住房附近堆放了一堆湿柴,而在远处山沟里堆放着许多干柴。研究者要求孩子们拾回干柴生火取暖。结果,小部分孩子跑到山沟里拾回干柴,而多数人不敢走远,只把近处的湿柴抱了回来。也有一部分孩子对布置的任务有抵触情绪,他们继续留在屋里,并说些抱怨的话。

根据孩子们在实验情境中的行为,可以看出孩子的性格特征,有的勇敢,有的胆怯、动摇,甚至有点怨天忧人。孩子们事先并不了解研究者的意图,他们的行为较为真实地表现了自己的性格特点。

(2) 量表法

量表法,也叫问卷法,它的特点是向被试者提出一系列经过标准化的问题,要求被试按照自己的情况作出回答。由于选定的问题与人的性格特点有关,因此通过分析被试的答案就可以对他们的性格特点作出评定。但是,被试的回答是主观的回答,有真、有假,也可能有意回避一些问题。在有些量表中,编制一些题目来测试被试回答的可靠性。量表法可以个别测验也可以团体测验。国内外目前常用的量表测验主要是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

该问卷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撒韦和心理治疗学家麦金利编制的,因为它可以同时测量多种特质,因此称为“多相”人格问卷。该问卷经过几十年的应用和修订,目前已成为国际上广泛应用的个性问卷。

(二) 个性心理特点与其他因素的平衡

了解了个体心理特点后,怎么来应用这样的结果呢?如何来平衡心理特点与学业成绩、专业发展前景等因素呢?这些是做完心理测验以后需要思考的问题。

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如果完全忽略心理特点,以后有可能会出现学非所愿,学习缺乏动力的情况。也并不是说不符合自己的兴趣、能力或者性格,就一定学不好,事实是在你有条件选择既符合自己的喜好、又有能力去学并且适合自己性格的专业,那么就尽量去做这样的决策。而把心理特点作为唯一考虑的因素,也不太现实,毕竟填报高考志愿还要考虑学业成绩、生理特点、家庭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如果几方面比较协调,那就最好不过了,但通常总会有些冲突,比较稳妥的做法是:根据自我心理特点,排除少量感觉非常不适合、不喜欢的专业,其余均可视作比较适合或可以适应的专业,然后参照其他因素做进一步选择。如有些专业对社会性要求很高,这意味着该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大部分工作需要经常和人打交道,如果学生非常内向,极不喜欢与人交往,而乐于操作仪器设备,就要尽量避免选择对社会性要求较高的专业。

估一估自己的学业成绩、生理特点,测一测自己的心理特征,想一想自己的家庭实际情况,你能大体确定一些选择目标吗?如果不能确定,也无需着急,可以着手高校及专业信息的收集,你的目标也许就在对更多信息的收集和了解中出现了。

1. 争挤热门

考取热门专业是很多考生梦寐以求的。于是社会上相继出现了英语热、计算机热、经济热、建筑热(理工类)等“专业热”;而另一方面则是师范、“农林水地矿油”等“冷专业”。

出现“热门”专业不足为奇。因为社会也许在某一时期对某种专业人才处于紧缺状态,大量需求。这既满足了社会对某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使毕业生各得其所。这种热是正常的、理性的热。但是,有时候在开始尚属正常的“热”,由于大多数人不断推波助澜,会走向极端,使这种“热”脱离社会需求,产生种种弊端。热门专业的人才一旦过多过滥,就不再是“紧俏商品”,而成为廉价的处理品乃至积压滞销产品。

小张以优异成绩考进了北京某名牌大学的计算机系,但不到两个多月就发现自己很不适应这个专业――虽然他能完成高等数学、计算机编程的课程学习,但总不能像别的同学那样对专业津津乐道,甚至感觉索然无味。通过测试发现,他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是太强,而社会交往动机却比较强,与人打交道令他兴奋,并得心应手。问及当初为什么报考计算机专业时,他回答说:同学都说计算机是热门,我的成绩好自然要争先报考。经过详细诊断和访谈后,老师建议他学习应用心理学或管理学。他目前利用业余时间旁听工商管理的课,并在学校学生会任了职,最近他打算本科毕业后读工商管理硕士。至于现在所学的计算机课程,他认为努力应付及格就满足了。

这种现象,在大学比较普遍,原因在于高考填报志愿时,一味地追求热门。其实,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就是热门专业。而勉强学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既浪费时间,也浪费教育资源。

2. 高薪倾向

许多考生和家长特别重视专业的“前景”,他们认为的“前景”就是学这个专业今后能够挣大钱,如通讯、计算机、法律、医学等。的确,在这个时代,谁不愿意凭自己的能力和学识获得应有的高收入呢?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但如果仅仅以高薪导向去选择专业,往往事与愿违。

案例:

有一家庭,有两个女儿,姐姐先考上了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去了一家日本公司,做高级软件工程师,月薪1万。轮到妹妹考大学了,父母就逼她也像姐姐一样报考计算机专业。虽然妹妹心里不愿意,但也不知道该学什么好,就同意了父母的意见。直到现在学到了三年级,才越来越觉得学不下去,一回到家就和父母发脾气,甚至一年多不想和父母说话。排除了其它原因后,我们才了解到其实妹妹的对文学的爱好非常强,而且艺术创造力也很强。然而父母却告诫她搞文学没出路,应该学理科,这样就可以像姐姐一样有较好的前途。结果由于大学计算机课程繁重,只能勉强维持及格,让她感到无脸面对老师和同学,而对于文学的爱好也逐渐消磨殆尽。

其实即使单纯从经济角度考虑,计算机行业领域之外仍然有不少高含金量的行业,其从业者的薪水并不逊色,如在网站做编辑和美工设计的人,和网络技术人员的薪水不相上下。

对于将来能挣大钱的“专业”,我们必须辨证地看待。如果自己的潜能不是在这个方面,即使勉强做了,也可能因为自己的水平不够而拿不到这个职业的最高薪水。而符合他潜能发展的专业,也许收入暂时不是很高,但如果在这个领域表现出色,薪水同样会不低。更重要的是他愿意把它做为自己一生追求的事业,再苦也觉得乐。

3. 家长包办

案例:

小王填报志愿时,全家八个人广泛搜集信息,几乎每周碰面讨论,去什么地方、上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等,最后达成共识――报考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专业,列出的理由也让小王心服口服。入学半年后,随着对财政学专业的深入学习了解,她感觉到现在所学的专业并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今后也不想从事这个职业。第二学期,她突然产生了退学重考的念头。家人知道后,赶到北京做工作无效。其实小王内心深处更喜欢有创意的工作,职业指导老师建议她学习广告学或艺术设计,她说这正是她向往已久的专业。

为什么一家八个人为她作参谋仍没有找到适合她的专业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众多的人都是从外在的因素考虑,唯独没有考虑她自身的感受。可能有些家长认为他们经过风雨,见过世面,了解社会,懂得人生,只有他们才能为孩子设计一条光明大道。有些父母把儿女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和“光宗耀祖的工具”,习惯于支配孩子的一切。但正确的做法是父母更多地分析子女的兴趣、能力、个性特征等,多和子女沟通,在此基础上共同做出决定。

4. 盲目攀比

文理科分班时,不少优秀学生,本来喜欢文科,但看到成绩好的学生都报了理科,就感到自己如果学文科就低人一等,于是盲目地选报了理科。有些学生在填报志愿时,总盯着那些和自己学习成绩差不多的同学,他们报什么志愿,自己也报什么志愿。这种虚荣心和自尊心交织起来的心态,很容易忽视自己真正的内在优势或潜力,忽视自己追求的目标。所以这样的学生,眼光一定要开阔,一定要反复问自己:将来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考上大学不是给别人看的。人生的路才刚刚开始,要慎重考虑自己一生的发展方向,切不可把自己的选择当成炫耀的资本,要想对自己的一生负责,必需了解自己的潜能和优势。

5. 名校倾向

在大学生毕业找工作时,名牌大学容易打开招聘大门,而一般大学在同样竞争条件下就显得困难些。正是基于这种心理,很多人在报考时,一门心思奔名校而去,甚至不惜重读一年。不能否认名牌大学不管在硬件上,还是在软件上都是很具优势的。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的确有利于成才。如果名牌大学有适合自己的专业,又有能力考上,我们应该鼓励考生去追求。

然而有一部分考生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为了挤进名牌大学而放弃自己喜爱和擅长的专业,屈就于自己不喜爱、不擅长的专业。这种盲目地追求名牌是一种虚荣心在作怪。我们要立足于社会,不可能靠“名”来获得一切,而要靠我们所学的专业和能力打天下,任何单位在用人时都不会只问学校而不管专业和能力。牌子是表面上的虚名,专业才是实质上的本领。因此,首要的是选择一个好专业,使你既有兴趣,又学有所长,将来有一份好职业,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要多从未来着眼,不可为图眼前的虚名而葬送了自己的未来。

案例:

一位北京的考生成绩在班上是前10名,他有问鼎北大、清华的实力,但是那样就有可能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几番考虑后他决定放弃北大、清华,选择北京邮电大学,这样他可以攻读自己喜欢的通讯工程系的电讯专业。他是这样解释自己的选择的:“上了好专业更有实际意义。”

应该说这是一个理智的、值得赞赏的态度。一个人能否成才,关键在于他是否作出了适合的选择及是否努力。因此在这里告诫即将走入大学校门的考生们,要懂得成才是一个超越学校的概念。学校阶段所受的教育是短暂的,学校期间的成才是一种浅层意义上的成才,只有在社会上发挥了作用,创造了价值,那才是深层意义上的成才。

就学于名牌大学不必骄傲,就学于非名牌大学也不必自卑,成才与否全靠自己。

6. 望文生义

选择报考专业的前提是准确地知道专业是什么。可是现实中很多学生和家长,仅仅是拿着白皮书对着各个专业名词望文生义。现在专业划分越来越细,一字之差也可能完全不同。

案例:

小张在招生目录中看到了城市管理、资源环境与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以为都属在办公室参与管理的工作,没有太大差异就填报了城市规划。其实这三个专业看起来都有城市,但其所涉及的内容却差别很大。城市管理培养目标是要成为未来公共事务决策和运营管理的专业人士,可以说是属于管理学范畴,毕业后可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资源环境与城市规划管理则要学习包括地质学、地图学遥感应用等科目,更偏重于地理科学,毕业后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城市规划专业则要学习一大堆建筑类课程,更侧重于建筑物的规划,偏于建筑类的课程较多,毕业后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一个人究竟能否在大学期间念上他所钟爱的专业其实还靠其他许多方面的因素,但至少不要只根据一本名录来做出决定,尤其是当一些专业的字面意思很容易被理解错或出现“形似神不似”“同名不同实”的情况时。对于一个专业除了看名称外,你至少还需要知道:这一专业处在什么位置、属于文、理、工、商等等哪个大类、有什么“母子”或“兄弟姐妹”专业、这一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什么、专业课程是什么、选修课程是什么等。

7. 兴趣至上

在选择专业时,我们常常看到许多考生把兴趣做为唯一的报考原则,认为只要感兴趣,就一定能学好。其实高中阶段我们的兴趣尚在形成之际,其特点是表面化、不稳定、易受到别人影响。有人会因为某个重要人物的影响,如老师、电影明星,使他产生对某种学科的兴趣,还有人会因为社会一时流行的某种时尚(如互联网)引起他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而立刻产生要报考它的愿望。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