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语文课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3版)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要求小学生要“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遵循这一要求,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大都把阅读教学尤其是课文赏析当成中心工作来做。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文章无论是哪种体裁,在语言上都是意韵优美、各具特色的。比如,诗歌的情感丰富、语言精练;散文的言近旨远、语言优美;小说的情节动人、语言流畅……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课文,就一定能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获得极大的美的享受,丰富自己的语言库存。不同的文体,不同的章节,语言赏析的方法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小学语文老师要根据具体的文段选择相应的语言赏析的教学策略。那么,小学语文语言赏析的教学策略都有哪些呢?
一、指导学生赏析优美的词语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很神奇的。有时候,看似平常的一个字或是一个词就能够传递深远的意义,造就奇妙的意境。入选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文章都是经过时光积淀的文质兼美的短文。这些短文大都是一些大家的佳作,文章里往往寄寓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尤其是在遣词造句方面更是应该成为小学生学习课文、模仿写作的范例。因此,可以确定的说,小学语文课本里多的是词语优美的例子。小学语文老师在教这些课文的时候,绝不能轻易地放过这些绝佳的教学机会。从文学体裁看,不论是诗歌、小说还是散文,根据其表现主题的形式、方法的不同,优美词语的使用都有着其独特的特点。但是不管文学的样式如何,在赏析词语的时候都要考虑作者的情感、态度,都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仅以诗歌为例,小学语文课本里选取的古代诗歌都是历经千百年流传至今的,这些诗歌在词语使用的技巧上自是不必多说的。在诗歌教学时,我特别注意这些活用词语的范例的赏析。例如在教学白居易的《暮江吟》的时候,我就抓住“一道残阳铺水中”这句诗中的“铺”字,引导学生赏析这个词形象地把夕阳斜照的情景写活了。在此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从情感方面赏析了诗人一改前人的悲秋之气,尽情抒发了对江景的赞美之情。
二、指导学生赏析巧妙的句式
我国的语言文字历来是很讲究句式的变化的,这是许多国家的语言文字无法比拟的。自古以来,我国的语言文字就有骈文和散文之分。一直到今天为止,很多文章在句式的选择、运用上都还是很讲究的。比如说诗歌,如果是古代诗歌的话,那么相对讲究音韵的和谐、句式的整齐;如果是现代诗歌的话,则在这方面的要求要弱些。再比如说散文,散文通常会以生动的语言取胜,所以相对小说而言,散文可能更加注重句式的选择与运用。有的散文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散文句式则参差不齐,体现了一种错落美。所以说,小学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赏析课文的时候,要紧紧抓住文体的特点,并以此来指导赏析,这样才能做到指导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的时候,我就特地把“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个句子拿出来引导学生做赏析。刚开始的时候,同学们只是感觉这个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可是要让他们说说好在哪里却又说不出来。经过指导,同学们明白了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句式,正是排比句式的使用,使得文句显得对称工整、音韵和谐、气势强烈。
三、指导学生赏析传神的修辞
所谓修辞其实就是对语言文字进行修饰,也就是在使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利用多种修饰手段,使语言文字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修辞的种类繁多,但是每一种修辞都各具特色,起到了很好地修饰作用。因为有了修辞方法的运用,我们的语言文字因此而生色不少。小学语文课本里多的是这样的例子。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课文的时候,对于这些使用了修辞方法的句子应该把它特别地指出来并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关于修辞方法的教学,语文老师应尽量避免过多的理论、概念上的讲解。因为这样往往会给学生一种晦涩、难懂的感觉。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对比手段去进行赏析。还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语文老师在进行修辞教学时,应该坚决避免凡是赏析都由老师包办,或是让学生把教学参考里的赏析范例抄下来苦背的做法。正确的做法是在学习新的修辞时,先由老师对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介绍,然后再由老师示范赏析。等到同学们对这种修辞手法有了逐步的了解后,再由同学们自行赏析,而老师只是进行补充、评价。在引导学生进行修辞赏析的时候,我经常引导学生先对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进行改写,把有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改写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引导学生对两个句子进行比较。通过这种办法,同学们往往会很容易的发现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和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的不同之处,也因此更好地领会了修辞手法之于语言优美、传神的妙处。
四、指导学生赏析表现的方法
如果说修辞手法是使句子变得更加优美的话,那么,文章的表现手法就能使文段乃至整篇课文在结构上显得更加的紧凑、合理。这些结构谋篇的手法是应该为刚开始学习写作的小学生们好好地借鉴、模仿的。关于这些结构谋篇的表现手法,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注意得不够,尤其是那些阅读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对于结构谋篇往往没办法顾及。这个时候,语文老师就要适时地帮学生指出来并且引导他们进行赏析。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表现手法进行赏析,久而久之就会对文章的结构谋篇有深入的了解,这样的话,他们在进行写作练习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了。与引导学生进行修辞赏析的方法相同,在引导学生进行表现手法的赏析的时候,也是可以使用对比的手法的。比如说记叙的顺序,我们知道记叙的顺序通常有三种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在引导学生进行表现手法的赏析时,我们就可以把不同记叙的顺序的特点与效果进行比较。
小学语文课文赏析的教学策略还有很多,本文赘述的只是其中常用的几种。随着课文赏析的教学策略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还会找到更多更好的策略。但是不论如何,小学语文老师如果想要很好的践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定的话,就必须认真研究课文赏析的教学策略,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选择相应的、适宜的策略。只有这样,小学语文课文赏析的有效教学的目标才能达成。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篇2
一、现阶段我国课本阅读量的现状
1.阅读量参差不齐
虽然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的教材有很多版本,但从它们发展的各个阶段来看,课本中的课文数量都在不断增加。新课标课本编入这么多阅读文章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识字量,帮助他们掌握阅读的技巧和基本的写作能力,另外还可以起到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一般来说,学生的阅读量越大,对其学习语文知识的帮助也就越大,但这并不是说阅读量越大越好,还需要看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
2.阅读量安排的不合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会相应地提高,所以阅读量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阶段逐步增大,但是我们现在只是在文章内容的深度上增加了,篇幅加长了,并没有较大幅度地提高阅读量。没有体现在阅读量安排上的循序渐进性。
3.阅读量只是书本数字
无论是课文阅读量还是课文阅读量甚至是背诵量,很多时候,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数据,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是达不到的,并不是说,规定的标准有些过高,而是我们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在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技巧上下功夫。
二、对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量现状的思考
1.加大对小学生课本阅读量的研究
现阶段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同一年段的课本阅读量上都不相同,有时还相差很大,像统编教材和新课标课本阅读数量相差就非常大,那么究竟安排多少课文数量是科学合理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就需要我们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制定出一个标准来,这样才能规范目前的教材课本数量。
2.教师灵活把握课文的阅读量
在目前还没有制定明确的课本阅读量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灵活把握课文的阅读量。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学习方法各有千秋,所以教师千万不能一刀切,要跟据学生的特点,合理把握课文的阅读量。教师要掌控好教学进度,在正常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灵活地有层次地给学生设定课文的阅读量,阅读量的大小要分层次,要科学合理,既不能让学生只局限于少量的篇幅,视野狭窄,也不能过多地增加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惧怕和厌烦的心理。
3.保证学生阅读量的具体措施
要保证学生的阅读量,关键在于教师要采用好的教学方法,而且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
(1)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具体到阅读上,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比如快速阅读,带着问题阅读,抓关键词、关键句等等,不一而足。学生掌握方法后,还需要在阅读实践中进行巩固后,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影响阅读量的重要因素。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期培养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背诵一些典范文章,学生背得东西多了,在阅读时对熟悉的内容就会很快跳过去,阅读速度自然会提高;其次要让学生多练习对文章梗概的写作,这不仅会使学生熟悉文章的间架结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接触到类似的文章时能很快抓住文章的整体。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很快提高。
小学生阅读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他们今后更进一步的学习,甚至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所以一定要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切不可以儿戏置之。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次地设定学生的阅读量。并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把理论上的阅读量落到实处。本文对现阶段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其目的就是让小学生能从小就打下坚实的语言基本功,为他们更进一步的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能力,储备知识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平.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探究.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6)
篇3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杰出的词人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词。词中描写了作者看到的一户农家安宁平静的生活画面,表达了词人辛弃疾喜爱和向往这种安宁平静的农村生活的感情。文中配有一幅插图。在揭示新课,学生了解了题意和作者后,我出示了该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学生观察后答道:“图上画了一棵大树,树下有一户人家。一对老夫妇,坐在一起,好像在说着什么。老夫妇的旁边,有一个青年人正坐在地上,专心地编织着笼子。年轻人的前面,有一个小孩,顽皮地趴在地上,手里拨弄着莲蓬,双脚自在地晃动着,非常开心的样子。小孩子的前面还有满池的荷花,都开放了,好像我们也闻到了荷花那扑鼻的清香。最远处,还有一个人,头戴斗笠,手拿锄头,在辛苦地干着农活……”通过细心地观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插图的优美意境表达出来,可以达到让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目的。学生在情景中描述形象的同时,教师的引导语言不仅支配着学生的注意,而且促使学生愿意对情境这一客体持续地注意,主动地接受,从而体会到这首词所表达的真情实感。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说话能力,也为下面进一步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利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的上阕“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描写了这户农家的居住环境,低矮的茅草屋,家的旁边有小溪流,溪流的旁边长着青青的小草。一对老夫妇用家乡话亲切地交谈着,表达了作者欣赏并向往这种平静、安详的农家生活的感情。词的下阕“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进一步写出了这户农家各自劳作,为这个家的生活都在辛勤地努力的场景。而小儿子由于年龄小,不会劳作,就自由地找自己的乐趣。全词情景交融,结合插图读词,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很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便利用插图,组织学生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各自对词的理解。
首先我让学生对照插图找出词中所描绘的景物,然后我让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自读词句,进一步想象词句所表达的意境。接着,我请理解有困难的学生提出他们不懂的地方,先小组内商讨、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全班讨论。最后我让学生再看插图,读全词。进一步体会词人在词中所描绘的美妙景色,体会词人描绘的农家安详的生活。窦桂梅老师曾经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通过观察插图想象词中所表现的意境,就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一种途径。在师生共同讨论的融洽气氛中,在小组你一句我一句的相互帮助中,既培养了学生互助协作的精神,又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自学能力。
三、利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4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找到作为“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评价的参与者、学习反馈的矫正者”这样的新定位。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分享了选择权、决策权。例如: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喜爱的读书方式;可以选择学习内容;可以参与制定学习目标等等。
2、把握好“导”和“放”的度
在自主学习中,学生和教师分别是学习的主体和教学的主体,它们是互为交融的。而教师作为课堂的调度者在课堂上应该不仅能放的得开,更应该收得来。教师应巧妙地把握“导”与“放”的度,帮助学生树立“我要学”的学习观,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例如:在教学《可贵的沉默》一课中,对这样的长文,我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质疑问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讨论,这样既能避免面面俱到、泛泛而读,又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太阳是大家的》这首诗歌时,我抓住课文中的“?”“!”几个标点,巧预设、重生成,引导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激发火花……有心的教师在课堂中是一个智者,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3、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优良品质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具有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和动机。自主学习的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流于形式的自主是假自主,不能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文本以及学生的实际做教学中的有心人、引路人。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自主学习,首先教师应该区分哪些知识适合以直接学习方式,哪些适合自主探究的形式;其次教师要处理好全班讲解、小组活动和学生个体体验的平衡关系;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上营造鲜活的、富有挑战性的、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主动探究的心态进行学习。
二、尊重学生自我体验,张扬学生个性,使他们语文能力得到提高。
篇5
一、把握教材的构篇方式。三年级教材中大多是简短的记叙文,是分级训练的好材料。从构篇方式看,以第六册教材为例,大体可归纳为五种: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按空间位置变换分段、事物的几个方面分段、按事情发展顺序构篇、按材料的总分关系构篇。教学时,教师要钻研全册教材,确定训练的重点篇目,进行不同的分段方式训练,为篇的教学作铺垫。
二、明确编者的意图。纵观第六册教材中关于分段训练的设计要求,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和循序性。先是让学生按照提供的段意给课文分段;接着是让学生参照提示的小标题或课文重点给课文分段;最后才是让学生独立分段。如第5课《捞铁牛》和第6课《李时珍》是给定段意分段;
第8课《一次科技活动》和第9课《飞机遇险的时候》是给小标题分段;第14课《春蚕》却是提示课文重点后分段;第19课《雨中》再次给定小标题分段;第21课《小珊迪》、22课《》则是反复地提示课文重点进行分段;第23课《千里跃进大别山》就直接训练给课文分段;第七单元拉开了距离,要求给篇幅较长、自然段较多的第27课《五彩池》和30课《柯里亚的木匣》,独立给课文分段。
三、以上层次,由浅入深,注意过渡性训练巩固,体现了由扶到放的训练过程,也体现编者的用心良苦。掌握分段的训练方法。
从第2单元提出“训练给课文分段”的重点后,教材提供了分段基本功的训练实例,教师要从多角度引导学生掌握分段的基本方法。
(1)按自然段段意归并法,这是开始练习分段时常用的方法。
教学时先引导学生了解每个自然段主要说什么,再分析一下各自然段的联系,最后把意思相近或围绕一个意思写的几个自然段合并成一个大段。
如《李时珍》七个自然段段意通过研读课文、分析所得,学生不难发现第2、3自然段都是围绕“立志学医”的事写的,第4、5、6自然段都是写李时珍编《本草纲目》的事,内容上联系紧密,所以可以合并为一个大段。其他自然段单独讲一个意思,可以独立成段。
(2)抓时间标志判断法。
有些课文是按时间推移顺序写的,分段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写了哪几个时期(时间)的事,这些事表现了什么。
如《杏儿熟了》按时间顺序写了我家杏树结的杏儿又多好,邻居孩子偷摘杏儿时,我和奶奶的态度截然不同的事。课文三段内容都有时间标志:第一段开头的“每年到了麦收时节”,第二段开头的“这一年杏子又熟了”,第三段开头的“今年的杏儿又熟了”。这样可以抓时间标志将课文分段。一些回忆性的文章就有时间标志。
(3)按空间处所变换分离法。
有些课文内容随空间位置转移而使叙述的事物或反映的主题逐渐臻于完善。
如《海滨小城》全文共7个自然段,分两部分叙述。先写海滨,后写小城。海滨小城特有的美丽风光,就是通过作者在海滨和小城这两个地方的所见所闻来体现的,这就是分段的依据。这个方法最适于“参观访问记”类文章的分段指导。
(4)按事情发展顺序排列法。本册绝大多数课文都是按事情发展顺序,有步骤地叙述的。
这类课文主要是写一件事的前后经历,应要求学生了解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事情的发生,哪几个自然段写事情的发展或经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事情结局。
(5)抓主要内容突破法。即从课文的主要内容入手,把重点段先划分出来。如《一次科技活动》,可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他们思考科技活动的表演情况是从哪一个自然段开始写到哪一个自然段的,你是怎样判断的?然后再找出写表演之前对活动的概括介绍和表演之后的情况。
(6)抓总分结构分析法。有些课文结构较特殊,先总写再分述,最后总结。我们可利用这一写作特点,指导学生练习给课文分段。
如《课间十分钟》开篇“以参加自己喜欢的课间活动”总领全文,接着分别写打乒乓球、爬竿、丢沙包三项活动,最后以“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总结全文。
根据这三方面的内容,很容易将课文分为三段。
另外,本册的《我不能忘掉祖国》和《五彩池》也可按此种方法练习分段。
(7)抓课后习题提示法。如《捞铁牛》课后思考。练习2“按照下边意思,把课文分成四段”。
根据提示的段意,学生不难找出相对应的自然段。此外,如按“小标题”分段之类的要求均可照此办理。
篇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能够主动的进行语文学习,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是最好的道路。一堂语文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让学生兴趣盎然的紧跟老师进行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更多的老师在课堂导入阶段煞费苦心,故事、儿歌、游戏等各种激趣的手段层出不穷,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有些课文我们却很难找到有效的切入点,其他的导入方法可能不合适或者重复的使用极易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这时,插图就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导入资源。插图可能学生事先就比较熟悉,无形中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插图与学习的课文内容紧密结合,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有学习的兴趣而不感觉到生疏和困难。
例如,在《少年闰土》这篇可课文的教学中,文章中有一副闰土在西瓜地里的插图。教师让学生看插图,并提问:“想想这个图中的少年是谁?仔细观察这个少年,你能够从他的动作和表情看出这个少年有什么特色?能不能借助这幅图简单的解释一下,鲁迅为什么要写这位小人物?文章中哪些段落是写有关这幅图上的事情,文章中除了这件事情之外还写了闰土的几件事情?读读课文,把他们找出来。”这样,通过课文的插图,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产生好奇心,同时将整个文本的内容有效的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以此为导引,积极的进行其他内容的探索,从而将整个课堂完全调动起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欣赏插图,使情境更形象化
在课堂中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能够融入其中,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所展现的美妙境界,深化了解文本的中心。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课文的体裁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需要加以区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时制宜,因文章的不同创设不同的情境。而课文的插图是与课文完全匹配的,利用起来势必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例如,在《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给同学展示课文中那个老人的插图:清晨,一位老人在树林的椅子上安详的坐着,她正静静的享受这清晨带给她的美好,清新的空气,鸟儿的歌唱,舒适的阳光,多美啊!真是美好的一天。但是恰恰这时,一阵似锯床腿一样难听的小提琴声打破这一切的美好,破坏了这难得的美。并提问:“同学们,你们想想,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你猜猜这位老人会怎么做?看看这幅图,通过这位老人的表情你能猜出什么?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找答案吧。”通过对插图的讨论,同时和学生一起感受这幅图背后所体现出来的美好和宁静,让学生在这美好的情境中体验,享受。又问:“当这种美好的情境被打扰,同学们体验到了失落,但是却不知道图中的那位老人究竟会做出什么反应呢,会不会和我们一样呢?”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迫切的想知道那位老人的反应,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从课文的学习中化解自己的疑问,加深课文的理解。
三、品读插图,让课文更加丰满
篇7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是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实施不同教学策略对教学价值的体现、教学效率的提升都有着重要意义。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前人的精辟论述都阐明了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习的先决条件,也是最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动力。先进的教学方法必然来自于教学实际,也就是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具备良好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情景,培养兴趣。结合课文内容可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分组讨论、比赛朗读、讲小故事,说与课本有关的小笑话,分角色表演等。使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求知欲得到充分的体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学,主动地获取一些知识,教师再善于因势利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愉快地学习。教师应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资料,对教材有关内容作必要的补充和拓展。如学习了《伟大的出征》后,可以对我国“神六”、“神七”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学习《中国的花》,可以补充介绍中国十大名花分别象征什么品格,并和学生说一说中国城市市花和世界各国国花,以及不同种类的花代表的“花语”等,这些补充的知识不仅增加了教材的容量,而且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时时感到有新意。有了精心设计的教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引导学生探求知识时游刃有余,良好的学习氛围就应运而生了。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灵活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书刊、网络、影视、展览会、参观活动等多种渠道组织一些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将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教学、学习语文知识的自觉性唤醒,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未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打造高效课堂。例如,当教师在讲解课文《落花生》时,就可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正方:做一个像花生那样的人;反方:做一个像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在这灵活的课堂教学和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之下,小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自由地表达各自的观点,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他们在问中答、在答中反问,不仅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大胆联想,想到小石头、火柴、煤,进而想到社会中的边疆守卫战士、人造卫星研制专家、陪练员等,让学生明白做人应像花生那样,对自己的功劳绝不大肆炫耀,做任何事都要脚踏实地。如此一来,不仅课堂气氛越来越愉悦,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烈,自觉参与课堂、自主学习知识,在拓展思维与想象力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帮助教师成功打造高效课堂。从教学过程来看,有效讲授意味着教师能够讲解,有效指导。如当学生在学习课文时,碰到了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教师就应停下来,对字、词的意思进行讲解,从而理解句子、文章之意。讲授是最经验便捷的教学方法,讲授不是纯粹"填鸭""灌输"。有效的讲授必须切合学生的心智,不为讲而讲,讲是为了学生的需要。讲授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讲多讲少,何时讲授,何处讲授,该讲授些什么,应视学生的需要而定,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国家在2005年就在我市的各农村中小学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配备了视频仪、电视机、vcd、计算机、远程教育网等相应的教学设备。其实,用运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并不难,我们的农村教师只要培训了,掌握了,就可以很好的去应用。恰当的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利用课件,光盘创设情境,培养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合作学习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那么应如何设计问题呢?我们可以这样操作:如:请同学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合作学习有许多种方法,如小组活动比赛、交错学习法、共同学习法、多媒体辅助合作学习法、大家动脑筋法等等。例如,在教学《从现在开始》后我就要求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在教学《北京亮起来》时,我上了多媒体课,让学生与计算机合作;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多样行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也是很明显的。合作学习能激励每位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合作学习还能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强调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问题就变得比较容易解决。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又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篇8
一、微课视频特征分析
1.通过网络传播。微课是指集文字、声音、图像为一体的对知识点进行讲解的简短视频,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学习者可以通过电脑或者手机,在互联网相关平台在线观看微课或者下载微课。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微课作为教学参考,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将优质微课推荐给学生或学生家长。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与互联网的升级,微课的传播越来越方便。
2.微课时间较短。微课是指时长一般在10分钟以内的简短教学视频,以6分钟左右为宜。由于微课视频时间较短,其内容主要针对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因而适合用于时间有限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深化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微课视频所用的时间较短,符合信息碎片化为特征的时代里人们的学习规律,也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因而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3.微课主题鲜明。微课的内容一般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对该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一般针对重难点知识、实验操作、典型例题等。这就决定了微课的主题较为鲜明,讲解较为详细。因此,微课适合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重点难点知识的突破;也适合对某个知识点不解的学生课下观看,进而理解该知识点。
二、微课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的优势分析
微课的特征决定了微课适合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微课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是多媒体教学的突破;那么,其整合具有哪些优势呢?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语文知识多为概念性或者事实性知识,强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语文观念的塑造,为学生今后语文能力的发展奠基。而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理解尚浅,对语文课堂的有意注意品质低。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育充分考虑小学生年龄所决定的学习特点,注重与小学生兴趣的合理衔接,提高小学生对语文课堂的无意注意品质。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老师采用有趣的教学策略,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小学语文课堂,用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里完成对语文的学习。
微课集图文声于一体,能如动画片般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微课的引入,能将学生对视频的注意力转移到语文知识点上。微课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整合,能让语文学习成为一种快乐,让语文学习符合学生兴趣。
2.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小学语文课本所包含的知识有限,单一的教材知识讲解较难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而语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反映。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单一课本字词句段的讲解,应该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语文课本知识进行一定的拓展,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面;采用更为丰富的教学形式,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
微课视频内容虽围绕单一知识点展开,但由于视频种类较多,且视频集具有感染力的声音、丰富多彩的画面、必要的文字说明为一体,因而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微课的引入,能让小学语文课堂具有微课的丰富性。微课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有利于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扩展学生语文认知。
三、微课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策略
1.微课与小学语文新课导入的有效整合。小学语文新课的导入环节为课堂接下来的讲解奠定了感情基调。良好的新课导入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还能为文章情感走势做铺垫。微课与小学语文新课导入的有效整合,能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具趣味,为整节课奠定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可以根据该节课的教学内容在网络筛选下载微课或者自制微课,在课堂开始时播放,渲染教学氛围,奠定文章讲解的感情基调,在短时间内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新课讲解之上,提高新课教学效率。
例如:在语文出版社三年级《锡林郭勒大草原》一文,由于学生生活的地理环境所限。如果,只从文章的语句中去感悟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和美丽,显然是不会很深刻的。即便是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也很难做到透彻的理解。因此,老师可以采用视觉效果极佳的微课视频,导入新课。开始,呈现的是大草原的远景――蓝天下满眼绿色,再现近景――高低不平的草滩,清亮的湖水和各种各样的野花。画面中配插《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随后,出示课文,老师范读,学生便会直观真切地在美的情境中去感悟课文,激发爱草原、爱伟大祖国的情感。文中的词句,理解就轻松多了,
篇9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协调,对学生遇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解决,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实践证明,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考,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明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只有在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为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能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三.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动机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如:在为《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第二课时设计教学目标时,可以这样定位:①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训练,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②把自己已掌握的课文中辨别方向的方法教给大家,学习课文还未掌握的辨别方向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意识。③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通过拓展了解更多的辨别方向的方法。目标的表达准确、清晰,对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得就比较人性化。
四.优化教学情境
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兴趣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先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在“智力发展最佳状态”中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所以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在教学实际中,可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性地组织一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蘑菇该奖给谁》这一课时,可在班上组织分角色表演课文,先在每个小组练习,然后全班学生参加,你喜欢哪个角色,你就演哪个角色,一次一次进行交换,使每个孩子对课文内容都有了了解,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演理解了课文内容,无需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逐句逐段地分析课文内容了。
五.注重过程
注重过程应给予学生四大关注,这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1.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改革进行中的今天,大家一致认为探究、合作的学习式是最好的方式。但我个人认为,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也显得很重要。我们可以把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把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方法整合成新知识结构。
2.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原先的经验。课程要素的整合要有效的唤醒学生沉睡的经验,并使其兴奋和活跃起来。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要按教学需求主动地进行有效经验的改组和改造,生成性的内容要有效的为落实预设目标服务。所以要造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激活学生以前的学习经验是很关键的。
3.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的学习体验,一般来源于强烈的认知冲突,并在亲历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获得体验。不断的强化和拓展学习体验,有利于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同时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疏通必要的信息通道,使教学更加开放和对话,同时也使学生的能力在信息背景下进行思维的加工,形成新的思维的成果。学习体验和信息意识的形成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完成的必要手段。
4.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主体价值观。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在我们许多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应该强化学生的个性化的体验。引导学生质疑,笔者在教学《凡卡》一课结尾时,引导学生讨论,提出质疑:凡卡给爷爷的信发出后,他的命运怎样?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吗?为什么?凡卡能不能跑回去呢?为什么?即使爷爷收到凡卡的信,接他到乡下去,是否就能摆脱苦难的命运?为什么?这样逐层深入地讨论,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不断产生新的答案,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向独立特性和创造性方向发展。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学心理学.重庆:西南师范火学出版社,l997
篇10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把知识一味地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学程序固化,导致语文教学效率低下。
一些语文教师在课前就已经对课堂问题设计好相应的标准答案,在课堂的提问中,无法接受学生的异议,让学生必须死记硬背准备好的标准答案,学生得不到足够的思考和发散思维,课堂的教学效率自然很低。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所以,无论是什么语文课都要让学生写生字词、读课文和背课文。学生学会了生字词和背课文之后,却不会运用语文,这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缺失部分。教材内容的学习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和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以及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情境的创设需要语文老师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才能投其所好,营造出能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
2.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小学新课改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确定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但并不代表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没有作用。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活泼好动。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课堂教学的引导上,教师可以讲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例如,在对课文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角色扮演,通过表演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课堂的提问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讨论。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与合作能力。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都不一定是完整的,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对学生的答案进行一定的点评和适当的补充,并对学生的态度和答案进行肯定。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老师的肯定,会有一定的成就感,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3.教师要提高备课的水平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备课有着一定的关系。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备课。备课主要有两个方面,备教材和备学生。小学的语文教材难度不大,语文教师注重备教材,也能备好教材。但是却忽略了备学生。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对教材进行深度的了解,吃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掌握了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扩充。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取舍,并且能用教材以外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去真实感悟语言世界,才能有效解决和避免传统语文课堂上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产生的教学弊端,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备好教材就要备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学生而展开的。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转换自己的角色,从过去的“主导者”变成现在的“引导者”。这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把教材的内容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容,把教材当作学习的工具,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到新的知识和巩固已有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4.课堂问题的合理设计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问题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对教材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升华。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的设计当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而设计出相应的问题。首先,在课堂问题的设计上,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其次,课堂问题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此,课堂问题的难度要在学生的接受能力之内,过于深奥的问题不利于学生进行思考。最后,课堂问题的数量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控制在一定数量之内,避免问题的盲目性,要照顾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绪以及本堂课的重点。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目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从原来的主导者转变成现在的引导者,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不仅学会了语文知识,还学会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有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篇11
一、提问教学作用
1.督促作用
语文提问教学作为日常检查验证的方式,小学语文教师运用此方式能够监测学生学习成果,而由于和成绩评价相关,则提问教学能够督促学生学习。
2.鼓励作用
教师讲课过程中,学生经常为被动情况,而这种情况一致保持,则会使得学生没法独立思考,运用课堂提问方法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3.评价作用
语文课堂运用提问教学,能够让教师在第一时间得到教学评价消息,提高教学效率,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小学课堂提问教学存在问题
1.提问简单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存在提问过于简单的问题,教师提问时,并没有精心设计,只是表面化的提问,如“对吗?”、“正不正确?”、“还有没有问题?”等,面对而这种提问并没有太大的意义,难以发挥问题的作用,学生仅仅需要回答“对”、“不对”、“好”、“正确”、“没有”等答案,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无法得到练习,只是机械式回答问题。
2.提问不明确
语言作为人们交流的工具,其能够让学生沟通感情。课堂提问语言意义重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不明确的语言,以及不恰当的问题,使得信息无法明确地运送至学生,让学生误会其中的意思,不知道具体含义。这种不仅不利于课堂提问效率的提高,也使得教师与学生关系僵化。
3.问题泛泛
很多教师提问较为泛泛,且繁琐高难,缺乏设计与合理性,使得学生一头雾水,不知道怎样回答。如刚开始学习则提问“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作者都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而这样学生无法很好地回答,由于其还没有认真仔细阅读文章,更不用说回答问题。
三、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对策
1.鼓励学生提问
因为小学生认知经验较少,所以其有着较为强烈的好奇心,在看到新鲜事物和不同的问题时,很想弄清楚。小学语文教师应为学生答疑解惑,鼓励学生有质疑思想,让其多加思考,并且发现生活与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激励其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提高其思维能力,使其能够主动思考,在提问的环境中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优化学习效果。如在课堂开始时,可以问学生“通过昨天课文的预习,大家对课文有了一定初步认识,谁能说一说?”、“请问大家对大海有怎样的看法和问题?”等等,并且在某同学回答后,让其他同学对其进行提问,激发提问积极性。
2.提高提问魅力
提问教学时,教师不应仅仅注重问题的数量,而是应该重视问题的质量。避免忽略提问的重难点,提问内容较为零散,很多发生重复提问的现象,导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难以保证学习效果。若要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提问质量与美丽,则应抓住问题的重点,生动形象的提问,给学生思考空间。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其好奇心较重,且更加喜欢有趣的事物,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问题,增加提问的魅力,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此保证课堂教学效率。
3.把握提问时机
语文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心理特征指导其教学,课堂教学中,若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教师应科学有效利用课堂提问思维,结合学生喜好,在适当时间对学生进行提问,把握好提问时间。此状况中,学生能够主动提问,且问题内容较为高质。良好的时机学生思维最为活跃,更为主动学习语文知识,掌握教学内容,使得思维得到发展。如学习《回乡偶书》古诗时,里面有生僻字词,教师可以设计情景让学生学习,并且在教学进行中学生最为兴奋时,对学生提问:“古诗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等,此时学生思维最为活跃,能够更好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4.问题应抓住重点
小学语文教师应结合内容,参考课堂重要内容与较难的部分,指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提问可以与课堂要求紧密结合,并且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语文教师不仅要加强对课本的深入了解,同样应细致分析课本内容,找到其中的重点部分,以此引导学生提问。提问时,要将情感爆发位置、关键内容等融入到问题中,引起学生注意力,设计问题环节,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提问与被问中真正学习到语文知识,并且掌握相关技能,实现思维的全面发展。
四、结论
提问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还能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培养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教师对提问教学的运用仍旧不够成熟,提问问题内容、方式、效果都不尽人意。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抓住问题的重难点,把握良好的提问时机,鼓励学生提问,提升提问的魅力,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胡华杰.奏响有效教学的旋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2:67-68.
[2]郭洪涛.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5:90-91.
[3]蒋国琴.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分析与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9:200.
篇12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离不开教材。这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章可循,有“材”可用,可以更加凸显语文的工具性。但是仅仅围绕教材、教参、练习册而开展的语文课堂,显得非常的沉闷、呆板和枯燥。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彻底转变观念,要有针对性地扩展语文教材的使用空间,提高使用效果。所以,在语文教学上,教师要善于挖掘课程资源,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一、巧用教材资源,提倡个性阅读
教材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和课程资源。唯“教材”而教,语文教学必将呆板无味,缺失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在新课程的引领下,教师要认真研透教材,把握教材,吃准教材,让教材成为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载体。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把教材“研厚”一些,把教材“研深”一些,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将不再是见“材”用“材”,而是见“材”巧用“材”。
新课程标准提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现行教材所选课文经典名篇越来越少,如何充分利用好语文读本,是我们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之一。语文读本包含了很多经典名著,但是很多学校并没有重视语文读本,没有给予充分的时间阅读经典名著。在教学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提倡个性阅读。
二、转变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资源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学习上的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应大力鼓励学生激发自己的潜能,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我们的教学资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是建立在自己原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自我实践,一种是通过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学生的经验教训是他们获取新知识的基础。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建构能力。教师在掌握了学生知识构成的前提下,开设新的课程,必将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小学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学生错误资源的价值。教师改生字作业本时,总能发现易错字,而且主要错在字形结构上。教师就可以在下节课的课堂教学上,抽出时间集体纠错,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很显著。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的错误资源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
三、灵活运用教育理念,发挥教师的资源价值
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执行者,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教师的生活阅历、知识构成就是一份宝贵的资源。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不但有利于学生课外知识的增长,而且可以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来,这也是在创造语文课堂教学资源。教师还可以开发适合本地学生学习的校本课程,把研究性学习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教授《金色的鱼钩》时,我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同学之间要像老班长一样相互照顾,以实际的感悟激发学生的认知。
教师作为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能够在课堂教学上促进学生快速地成长和发展。教师除了能教好学生教材知识外,还可以编制适合当地学生的校本课程,如具有广州番禺特色的校本课程《番禺古牌坊现存状况的研究》,学生更加有兴趣参与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而不把学习当做是一项任务,这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探究与写作的能力。
四、整合有限的课时资源,充分利用有效教学时间
篇13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时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能够更好地传授知识,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但是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效果并不理想,这不仅仅不利于语文课堂教学,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小学语文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问方式,提高教学水平。
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中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可以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由于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提问效果不理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知识的讲授。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问内容不合理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需要结合课文主要内容和讲授的重难点,但是由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提问中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合理,导致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充分发挥。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往往未能体现课文内容讲授的重难点,导致学生难以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另外一些教师在问题设计中为了照顾大多数学生,问题的难度较低,这不利于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未能更好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体现创新性,课堂提问的问题未能体现出新颖性和创新性,导致学生对于问题失去积极性,提问效果不理想。
(二)提问方式不完善
课堂提问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强调互动性。但是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提问形式往往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但是这并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以及教师提问这一问题的原因都不了解,导致问题设计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缺少一定的创新性,缺少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学生未能对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索,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另外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固定的答案分析,对于有些学生的创新性回答未能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支持,严重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教师往往只重视问题的提出,忽视了问题的回答,教师虽然是问题的提出者,也是问题的指导者,如果不能够重视问题回答内容,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提问的效果也会不理想。一些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模式相对单一,如果学生回答内容与答案有所差距,教师也不会认可,仅仅认为答案是固定的,单一的,这种提问方式难以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作为教学互动的重要环节,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交流,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但是由于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提问的内容和方式不完善,导致提问的效果不理想,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严重的影响。在今后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充分重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发挥课堂提问的积极作用。
(一)完善课堂提问内容
课堂提问的内容需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相结合,问题的提出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问题的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会对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阅读,从而掌握本文的重难点。课堂提问的内容需要难易程度适中,能够充分照顾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问题的设置不仅仅局限于课文的知识,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拓展,比如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在讲授乌鸦喝水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大家思考除了文中乌鸦的办法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积极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力,同时还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二)改善课堂提问方式
课堂提问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需要改变仅仅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新课改中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语文教学提问中应该多提一些"为什么","怎么想的","有什么异同"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教师在语文教学讲授中可以通过一个段落的阅读,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可以在小组中讨论。在《大禹治水》这一课文中,有一段落中描写道大禹治水过程中三过家门而不入,阅读这一段文章,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为什么大禹会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体现出大禹的哪些品质,这是大禹良好品质的反映,由学生自己发现这一问题,同时也就找到了答案。另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塑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思考,这样与单一的提问相比效果会更好。
(三)重视对学生的鼓励
课堂提问中学生的自信心十分重要,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文学常识的教学,同时也是培养人的教学,学生自身的发展十分重要。在课堂提问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的鼓励和赞美,这样有助于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问题的答案往往不具有固定性,因此对于学生的回答应该给予相应的肯定,不能够完全按照固定的答案作为判定标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讲解和回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质疑,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学生对于教师的答案也可以进行质疑,只有及时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语文问题的答案大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因此对于学生的提问或者是质疑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鼓励学生能够以多个角度观察问题。
结语:
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教学艺术,是一个教师教学素养的体现,同时也是整个教学内容的重要体现。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想象力和积极性培养,教师在问题提问中需要结合所讲授的内容,提出难度适中,形式多样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想象力,更好地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整个小学语文教学水平。课堂提问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的鼓励和支持,适时赞美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