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数据网络调查报告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数据网络调查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数据网络调查报告

篇1

在互联网的繁荣于2000年前后成为壮观的大萧条后的一段时间里,是否会再现一次泡沫的争议声开始回荡在了硅谷上空。这种担忧已变为了现实。一些网络企业的估值高得离谱。Facebook和Twitter虽未公开上市,但二级市场对两家企业的估值分别超过了波音飞机和福特汽车的760亿美元和77亿美元。

这些还只是全球大品牌企业与客户间的动作。在非公开市场上,一些初出茅庐企业的估价更是高得离谱,特别是只要涉及任何与中国业务有关的企业。投资界对被称之为中国版Facebook的人人网以及其他在美上市的中国网络企业也是趋之若鹜。

认为泡沫不会再现的人们指出,科技领域自1990年以来已出现了巨变。今天的网民数量已达20亿之众,超高速宽带连接在今天各地比比皆是,像Groupon一类网络明星有着可观的销售量,并具有很强的盈利能力。乐观派还认为,科技界至今还未表现出到处扩散的癫狂苗头;反映科技界状况的纳指虽在持续上扬,但仍远低于2000年3月的峰值。

但这次环境与1990年末的环境有很大不同。这次形成的泡沫部分是因富足的天使投资者的倾力打造。他们的财力已得到极大增强,并竞相角逐网络创业企业的股权。但他们中很多人其实对科技领域知之甚少。

非理性热情极少会很快转为理性的质疑。一些大量在网络创业企业上压注者会有应得的报应。因此,投资者在甄别投资目标时,他们应非常谨慎。

数据网络迫使运营商转型

《纽约时报》

2011.5.16

众多业内专家认为,在不远的将来,包括短信、语音和视频通话的所有移动服务都将通过数据网络传输。谷歌、苹果和思科等公司现在也能提供一些过去只有无线运营商才能提供的服务,如语音通话、视频通话、网络会议等。传统运营商必须做出改变迎合这种趋势,否则将很快被淘汰。

微软必应搜索借力社交网

《华尔街日报》

2011.5.17

随着微软与社交网络平台Facebook的合作关系不断深化,微软将利用从Facebook用户处收集到的数据进一步优化必应(Bing)的搜索结果。用户使用必应进行搜索时会发现其Facebook网络社区好友的推荐会反映在相关的搜索结果中,包括Facebook好友所推荐的各类资讯。

页岩气将改变能源格局

《金融时报》

2011.5.18

近来的能源混战中,一种新能源――页岩气有望改变能源市场的格局。上月,美国能源情报署了一份谨慎但权威的调查报告,首次公布了对32个国家技术上可开采页岩气储量的估值。过去10年,美国的页岩气产量增长了11倍,如今可满足美国近四分之一的天然气需求。

美制造业用人需求上升

篇2

一、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现状

公允价值虽然具有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提高信息使用者决策能力的优势,但是由于存在市场机制不健全、公司治理不完善等缺陷,尤其是在其应用存在严重技术障碍的情况下,公允价值的实际应用正如表1所反映的那样,并不如期望的那么广泛。

2007年,存在投资性房地产的630家上市公司中,仅18家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占有此类业务公司数的2.86%。2008年上市公司年报的调查报告中指出,1 624家上市公司有690家存在投资性房地产,而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只有20家,占有此类业务公司数的2.89%,且出现了三种计量方式,分别是评估价格(14家公司)、第三方调查报告(1家公司)及参考同类同条件房地产的市场价格(5家公司)。

二、估值技术的应用难题

(一)地域差异问题。《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指出“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并且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就可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然而中国幅员辽阔,东中西部、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发展、制度水平都存在明显差异,房地产的发达水平也不尽相同。公认的活跃市场至少包括中国的沿海大中型城市以及内陆的大型城市。除此之外,同类或类似的房地产要求彼此地理位置、性质、结构类型相同或相近,而由于地段、楼层、朝向不尽相同,要找到每一处房地产的活跃市场,其实很不容易(张兴 徐文学 柳萍 2009)。因此,根据市场的要求,通过在市场中寻找同类或类似的交易案例来确定价格显然存在困难,这就给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估值技术中的市场法的实际运用制造了麻烦,凸显了估值的难度。

(二)时间跨度问题。运用收益法评估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时,准确确定净收益、收益期限以及折现率是估值的基础。虽然这些参数是以现有租约条款、土地使用权剩余使用年限等历史信息为基础,但还是需要对未来信息进行预测。首先,评估基准日的选择可以是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等,不同的时点其风险回报不同,所以要确定的折现率就会随之改变。其次,租金收益是通过履行租约实现的,但未来实际租约收入因为考虑了时段而变得不可靠,这将最终影响净收益的确定。最后,收益期限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剩余经济寿命年限与土地使用权剩余使用年限等参数来确定,但企业可能会根据建筑物未来的收益情况来改变其使用期限。所以从总体来看,时点和时段上的改变都会影响估值的准确性。

(三)技术缺陷问题。空间与时间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技术问题,如何将空间与时间问题上的相关因素进行指标化也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最初,估值技术是被禁止的。但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中,财政部已规定:“无法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现行市场价格的,应当参照活跃市场上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最近交易价格,并考虑交易情况、交易日期、所在区域等因素,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估计;也可以基于预计未来获得的租金收益和有关现金流量的现值计量。”这就意味着,估值技术现在已经被允许采用。

《指导意见》中的估值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房地产估价规范》,主要指出了市场法和收益法两种评估方法,但没有明确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大多数企业倾向于使用收益法,但收益法因为考虑了时间价值,需要评估人员的主观判断,增加了估值的不确定性,企业也可能通过对估值方法的选择来进行盈余操纵。

市场法强调了投资性房地产的“实物状况、权益状况、区位状况、交易情况及租约条件”等重要因素。指导意见中的收益法强调了净收益、收益期限、现有租约对公允价值的影响和折现率等重要因素。但这些都是对因素的简单陈述,没有明确指出因素的影响因素,也就无法从根本上对其进行量化,指导相关工作。以区位状况为例,其受空间和时间的双重约束。在空间上,不同城市、同一城市的不同地段的房地产价值相去甚远;在时间上,同一地段的价值在各年份也不尽相同。由于缺乏衡量各因素的具体标准,使得估值缺少客观性。

三、推动估值技术应用的建议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由于存在地域差异问题,时间跨度问题以及技术缺陷问题,使得估值技术难以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中得到切实的应用,从而直接影响到我国公允价值的确认和计量的可靠性,妨碍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因此,全面推动估值技术的应用,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笔者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以下建议。

(一)明确量化标准,提高量化手段,可以直接提高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

首先是明确允许运用估值技术的地域范围。相关准则制定机构应该统筹考虑,将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例如人均GDP作为衡量指标,建议以京、沪、广为代表的沿海大中型城市以及内陆大型城市使用估值技术,因为这些城市投资性房地产交易量大,更可能形成活跃的市场。

其次是明确运用方法的依据。本文建议根据公司所披露的经营规模和5年经营业绩的平均值确定估值方法。在符合会计准则计量属性规定的条件时,会计准则中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估值优先考虑的是市场法,但实物状况、权益状况、区位状况、交易情况及租约条件等还缺乏量化标准,所以应将各种影响因素根据其重要性的先后顺序赋予权重参数,以规范计量手段,降低使用公允价值的风险。

最后是参照系数的修正。由于市场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处房产,所以在寻找到相似房产后还要进行系数修正,可借鉴资产评估中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的观点,通过成长性、资产盈利能力等相关财务指标的比较来确定,再结合参照企业的价值系数确定最终评估对象的价值。

(二)建立行业统一市场信息数据网络和市场信息数据库。信息技术革命所造就的新兴信息资源和信息产业是推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以现阶段信息技术为依托,建立和完善我国房地产市场信息数据网络和市场信息数据库正是适应该趋势的一个重要体现,是推动估值技术应用的重要举措。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数据网络获取地区权威数据,使相关评估人员在运用估值技术进行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评估时,更具有依据,并能保证评估结果的公允性。

由于数据库的建立一方面需要不同交易市场提供及时可靠的交易数据,另一方面要保证该数据库拥有必要的技术支持,而在我国要素市场、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都存在不同程度问题的情况下,其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房地产市场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必需坚持国家主导、市场导向的原则,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以现有公开市场交易数据为主要数据来源,同时结合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的调研数据。另外,国家有必要通过制定和修改相关政策法规强化信息数据库的权威性。

(三)提高估值技术在报表披露中的地位。由估值技术所确定的公允价值数额会直接出现在报表中,建议企业在附注中增加对具体估值计算确认的过程。首先是估值方法的选定,其依据的标准是什么,所拥有的投资性房地产在同类资产中的地位。其次是具体参数的选定,如果选用的是市场法,应该具体披露所参照的类似市场、参照的标准以及各指标的相似度;若是收益法,那应该分别对净收益、收益期限以及折现率的数值标准进行解释。

通过附注的披露可以使整个计算过程受到信息使用者的监督,增强公允价值确认和计量的准确性和透明度,防止利润操作,提高人们对估值技术的信心,推动估值技术的运用。

(四)加强专业培训,提高资产评估水平。估值技术本身就受资产评估人员和会计人员主观判断的影响,所以两者业务水平的提高是公允价值可以顺利运用的保障。

相关人员一方面要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对公允价值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又需要在不确定因素面前作出自己的职业判断。所以他们除了通过后续教育机构进行再培训、学习欧美先进经验以及最新的国家方针政策外,还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了解整体经济走势和行业发展状况,提高经济敏感度和职业判断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司。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R].2008.

[2] 财政部会计司。我国上市公司2008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R].2009.

[3]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S].2006.

[4]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S].2008.

篇3

AT&T发言人愤愤地对此表示,我们知道,绝大多数用户都能够看清这一行动的本质:这是一次不负责任且毫无意义的行动。

事后,丹尼尔在博客上也称,“这只是―个玩笑,从本质上说没有任何意义,但整个事件或许会让人一吐恶气,我们已经成功地让所有人开始关注AT&T,关注他们那糟糕的服务。”

一个“玩笑”竟然引发了一场颇为壮观的抗议,而它的导火索则仅仅是AT&T用户“不经意”的抱怨。在一次与瑞士银行投资者举行的电话会议上,AT&T的无线业务和客户服务部负责人拉尔夫・德拉维加表示,iPhone用户仅占AT&T手机客户的3%,但是他们却占用了AT&T40%的网络流量。他称,公司正在研究,希望找到方法来鼓励消费者限制对数据网络的使用,减少上网冲浪和下载等行为。

一石激起千层浪,拉尔夫的言语点燃了用户对AT&T的愤怒。目前,iPhone手机使用者每月只需交纳69美元就可以无限制地使用数据流量。

然而,这只是AT&T麻烦的一个片段。

AT&T身背黑锅

2009年12月2日,AT&T突然宣布放弃对美国第二大电信运营商Vefizon无线公司的,与AT&T当初的“来势汹汹”相比。这显得有些不合情理。

11月初,AT&T正式对Verizon无线提起法律诉讼,称后者所投放―则3G网络电视广告故意误导消费者,致使AT&T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并要求verizon无线向其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verizon的这则“问题”广告对AT&T来说不啻为裸的挑衅。2009年10月,Verizon无线开始投放一则有关其3G网络的电视广告。广告中,Verlzon无线用地图形式把自己3G网络覆盖范围同AT&T 3G网络进行直接对比,并将后者网络无法覆盖的地区称为“白色空间”,以表明自家3G网络覆盖范围远远大于AT&T 3G网络。

AT&T认为,自从Verizon无线投放上述电视广告以来,AT&T失去了部分市场份额,原因就是Verizon无线故意提出所谓的“白色空间”概念,使消费者误以为AT&T在这些区域内无法提供网络服务。但是,受理的法院驳回了AT&T的,称其证据不足。

AT&T虽放弃,Verizon却对竞争对手的嘲弄变本加厉。AT&T放弃的当天。Verlzon的发言人杰弗里・纳尔逊反复更新他的微博,并且15次提到AT&T的败兴而归:“AT&T终于放弃了对Ve6zon毫无根据的”、“现在AT&T应该专注于升级网络了吧”……

事实上,用户此起彼伏的抱怨才是AT&T真正头痛的问题。该公司的3G服务一直接受用户的恶评。iPhone用户对其掉话率和无线互联网的慢速表示强烈不满。这在人口稠密的纽约和旧金山等尤为明显。

一份美国民意调查报告显示,AT&T沦为最受用户诟病的运营商。罗思咨询公司的分析师Doug Helmreieh指出,AT&T从来都不是用户最满意的运营商,也不会是最差的公司,但现在却成为用户满意度最低的公司。AT&T被贴上了性能差的标签。

公共咨询的分析则认为,AT&T如果不能扭转在用户心中的形象,其后果将不可估量。

双刃剑

就在AT&T成为众矢之的时,一些第三方调查组织站出来为它辩护。近日,国外媒体报道,多家无线网络性能监测公司的数据显示,AT&T的网络性能高于vefizon。而外界之所以认为AT&T网络性能低下,很可能是受iPhone缺陷的连累。

一家名为Root wireless公司的报告显示,在每个测评城市中,AT&T的平均下载速度都比Verizog快,而且信号强度也Verizorn好75%。

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高级副总裁罗杰・恩特表示,外界普遍认为iPhone性能优异、毫无瑕疵,因此都将出现的问题归咎AT&T的网络性能低下,其实,iPhone在直接语音通信和数据传输方面仍然存在“严重缺陷”。

罗杰・恩特或许能减少用户对AT&T的诟病,不过,本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手机的信号接收能力是影响体验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无线网络性能只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

值得玩味的是,即便是AT&T受到公众的恶评,其发言人马克-西格尔却反复声称,公司的无线网络设备在全美居于领先水平,其3G网络的运行速度也属上乘。AT&T在网络升级上的投人不是小数目。西格尔指出,2009年公司用于网络升级的资金在170亿-180亿美元之间,2008年也曾达到210亿美元。

按理说,AT&T的网络性能不成问题,RootWkeless公司的研究报告就是这一明证。iPhone用户对它的抱怨也许是冤枉。但抱怨毕竟还是出现了。

事实上,另―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是,自从2008年AT&T获得iphone独家销售权以来,它的移动数据消费增长4000%,而全美最受好评的Vefizon过去一年的增长只为1000%。一位电信咨询师表示,AT&T并没有预料到如此庞大的需求,它提升网络的速度没有跟上用户对数据的需求,于是各种问题便爆发了。

伯恩斯坦研究公司指出,iPhone的数据消耗量是一般智能手机的2倍,是一般上网设备的5-7倍。摩根斯坦利最近的分析报告也指出,iPhone仅占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的17%,但它的网络浏览次数却达到全球的65%。

不过,AT&T并不为删10ne的大胃口所累。AT&T的无线业务和客户服务部负责人拉尔夫・德拉维加表示,公司将加大对无线网络的投资力度,并向用户承诺:“我向你们保证AT&T将高度重视网络质量,我们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

《华尔街日报》曾指出,AT&T付出了不小的代价,iphone已成为它的摇钱树。目前数据消费已经成为它重要的营收部分。

2010年底,AT&T与苹果达成的独家销售Whone的合约届时将到期,iphone的去留成为业界最热烈的猜测之一。业界甚至推测,转由Verizon出售iphone将是iPhone的下一个重要特征。

2009年12月18日,Verizon首席技术官安东尼・麦仑称,Verizon正在投资数十亿美元升级网络,网络对数据的承载能力已不成问题。麦仑说:“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有能力支持iPhone流量。”

篇4

Mobile Learning based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to Explore Rural//Zhang Haibo1, Chen Wentao1,2, Li Jianpeng3

Abstract In the analysis stage, the status of rural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work,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demand for mobile learning in rural educat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re explored, and made thinking of building rural mobile learning system.

Key words mobile learning; mobile phone; rur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Author’s address

1 Distance Education College of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China 730000

2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Propagation College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China 730070

3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Baoji, Shaanxi, China

721007

1 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自农村教育信息化工程开始实施以来,经过多年的建设、推广,现在已经形成以电信模式、卫星模式和广电模式为依托,综合应运于农村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格局。但就某一地区而言,受地理位置、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还是以3种模式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为主导,辅以其他模式。如贵州省主要采用的是卫星模式,浙江省主要采用的是电信模式和广电模式。

卫星网络模式传输距离远,覆盖面广,免于建设省市平台,节省了中间环节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但信息传输双向不对称,交互性不强,建设成本较高。采用电信宽带网络模式或有线电视网络模式可实现“一点落地,全省接收”,同时这两种模式支持本地特色教育节目插入,更符合当地学习需要,并能进行交互学习[1]。在此基础上免了避雷系统的建设,更加安全、稳定、可靠。相比之下,电信宽带网络模式还有投资少、建设快、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优势。不过有线电视网络覆盖面广、普及率高,使该模式便于推广。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3种传输模式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满足不了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信息量大、信息时效性高等特点。广大农村学习者希望可以随时随地、及时有效地进行学习。

2 移动网络运用于农村教育信息化工作所具有 的优势

截至2009年,中国农村手机百户拥有率达到80.3%。手机作为一种新的移动媒体,具有移动性强、传播快捷、易普及等优点。随着农民群众收入的提高,移动网络覆盖率的上升,使用资费的下降以及3G业务的开展,把移动网络整合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工程,使其成为一种新的传输模式成为可能。移动模式辅助广电模式、电信模式和卫星模式,形成全覆盖、多层次的传输系统,不留死角,为广大农村学习者提供随时随地、及时有效的学习环境。

2.1 农民手机拥有量的提升,奠定移动学习模式的基础

根据《2008-2009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调查报告》统计,2008年全国移动电话数量达到64 123.0万户。在手机日益普及的条件下,手机数据业务和手机上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目前,手机上网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渗透率高于城镇。截至2008年底,中国手机上网用户1.2亿,农村手机上网用户4 010万,占农村总网民的47.4%。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及学习意识的不断提高,农民迫切希望能够利用高科技手段及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疑惑,甚至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到更多“学得进,用得上”的农业技能、政策法规。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方式将满足广大农村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的要求。可以说,手机和手机上网业务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普及,加速了农村教育信息化与移动学习的结合。

2.2 移动学习的特点能满足农村学习者的生产与学习相结合的情况

移动学习一般都借助一定的移动通信设备来获取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服务,它具有学习时空的随时随地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按照学习者个人特殊学习需求进行学习的特点等。

1)移动的学习形式满足农村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在移动学习这种全新的学习模式中,农村学习者不再受时空和固定场所的限制,可以自由、方便、迅捷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随时随地的按需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场所、学习工具、学习资源、学习支持者和学习者都是不固定的[2]。农村教育信息化中一个普遍的难题是“最后一公里”问题,即大部分教育信息的传播无法让广大的农村学习者获得,而是仅仅传播到乡镇这个层面。这种新型的移动学习模式可以提供随时随地的信息传播,很好地满足广大农村学习者及时的学习需求。

2)互动的学习过程可以满足农村学习者随时交流的愿望。在移动学习的过程中,数字化学习信息资源和服务的传输都可以利用这些移动传播技术实现双向交流,学习者和教学者可以随时随地地、方便快捷地沟通农村学习者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解答学习过程的疑惑,同时学习者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心得通过移动通讯技术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双向交流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3)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移动学习的学习内容大多以多媒体的方式将教育信息传递给学习者,可以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兴趣,彻底改变传统学校教育中只依靠教师言传身教的枯燥教学形式,实现移动学习的寓教于乐。例如针对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群,考虑开发以声音、动画为主的学习资源;针对文化程度高的人群,考虑开发以文字理论、科学技术普及、农业技术普及为主的学习资源[3]。

3 农村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移动学习的运用方式

移动学习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得农村学习者不再受学习场所的局限,可以随时随地浏览教学信息或者定制接收短信息。移动学习模式所具有的这种随时随地性、及时有效性,使得它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居住地点分散、道路偏远的农村地区具有比其他教育模式更优秀的表现。

3.1 基于互动短信的学习方式

农村学习者通过定制短信可以得到各种政策信息、实用技术介绍等有价值的学习信息,基于互动短信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得信息的传递不受时空限制并具有方便快捷的特性。基于互动短信的学习一般可以实现问答学习、活动通知、文件传达等,可以有效地帮助学习者互相沟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2 基于WAP网站的学习方式

基于WAP网站的学习方式一般是通过WAP移动通信协议浏览、查询访问学习资源。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改进与提高,通信的速度将大大提高,基于WAP网站的学习方式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农村学习者的使用。基于WAP网站的学习方式具有浏览方便快速、随时随地浏览学习的特点,可以很好地方便学习者获取知识和信息,及时有效地查看教育信息资源[4]。

3.3 基于农村无线网络的移动学习

鉴于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村学习者对科技文化知识、经济文体等信息内容需求的不同,基于农村无线网络的移动学习可由地方农村信息化中心与移动通信公司合作推出,可以借助移动通讯设备,实现各类教育信息进村到户,让广大农村学习者实现足不出户的学习梦想,解决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4 基于移动学习模式的农村教育信息化移动学习 系统

设计开发农村教育信息化移动学习系统不仅有利于帮助各级政府解决农村学习者各类教育信息的传播问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也有利于移动学习模式的推广和创新。

移动学习系统是借助手机等手持通讯信息接受设备,通过短信、语音通讯、WAP网络浏览等方式,满足农村学习者教育培训、自我学习,各类政策信息、农产品的产供销信息的接受等信息化需求。通过农村移动学习系统可以帮助农村学习者方便快捷地接受各类致富信息,方便农村各级管理者快速方便地了解各类民生信息、各类民情,从而填平城乡之间的“数字信息鸿沟”,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信息化快速发展[5]。

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思路:1)通过手机短信息服务、通话语音服务、网站浏览服务、农村各类信息接受设备等多种方式选择为信息传播的方式;2)整合覆盖城乡广大农村的各类移动网络、数据网络和互联网等资源,作为信息传播的硬件支持;3)将政府部门、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院校、涉农企业、信息服务站提供的党的政策法规、科技知识以及农业信息作为信息资源;4)将这几项信息、信息传播、信息接受的各类设备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创建符合农村移动学习的管理系统。移动学习系统能够有效地整合农村的各类硬件系统,有机地将各类管理机制融合,使得各类政策法规信息、市场信息及科技信息有统一的信息传播平台及时传达给农村学习者。农村学习者还可以通过移动学习系统,联合各类涉农需求部门,提供劳动力、务工等相关信息供用户查询、点播和定制[6],以及对农民进行一对一信息查询和专家咨询服务,满足广大城乡农村学习者的各种需求。

5 结语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服务资费的不断降低,农村手机用户不断扩充,移动学习在农村教育信息化的事业中,可以将各类有用信息方便、迅捷地传播给农村学习者。移动学习也只是农村教育信息化事业实践中一种方便有效的方式,本文只是在此进行初步的探索。只有将各种农村教育信息化的方式和途径有效结合,取长补短,才能保证农村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姚红静,于忠,周亮,段渭军.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中移动学习模式的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08,18(10):77-79,46.

[2]孙怡夏.移动学习系统建构与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3]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8-2009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调查报告[R].2009.

篇5

技术特色:增强现实是在虚拟现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融合的新技术。它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场景或系统提示信息叠加到真实场景中,把原本在现实世界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实体信息(视觉、声音和触觉等信息),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增加用户对现实世界的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增强现实技术包含了多媒体、三维建模、实时视频显示及控制、多传感器融合、实时跟踪及场景融合等新技术与新手段。

应用前景:随着增强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内容也将不断增加。而随着输入和输出设备价格的不断下降、视频显示质量的提高以及软件的实用化,增强现实的应用必将日益增长,其在人工智能、图形仿真、虚拟通讯、遥感、娱乐和模拟训练等许多领域将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区块链技术

(BlockChain)

主要理由:2015年比特币价格上涨超过35%,不过这并不重要,真正让全球各大金融机构兴奋的是比特币背后的核心技术――数据区块链(BlockChain)技术,其一直以来被各大机构视为有望成为“金融领域的颠覆性力量”,而比特币只不过是这一大趋势的“序幕”。区块链对于比特币而言就是一本巨大的、去中心化的账本,记录了整个比特币网络上的交易数据,并且这些数据被所有比特币节点所共享,因此是不可能被篡改的。各大金融机构认为这一技术可以用于从汇款到证券交易的广泛领域。高盛的相关报告认为,区块链技术让中间人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从而降低黑客和腐败等风险,并且可以加快当前耗时过长的操作流程。世界最大证交所之一的纳斯达克在2015年12月30日称,该公司首次使用了区块链技术来记录私人证券交易,这是区块链技术应用领域的一大进步。纳斯达克首席执行官Bob Greifeld在声明中称:“这笔交易标志着全球金融行业的巨大进步,代表了一个对区块链技术应用意义重大的时刻,其对结算流程和过时的行政系统的影响深远。”

技术特色:区块链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过去一定时间间隔内(比特币网络所用的时间长度为十分钟)所有特定数据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区块链技术提供了一种去中心化的、无需信任积累的信用建立范式。区块链技术本质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数据存储、传输和证明的方法,用数据区块取代了目前互联网对中心服务器的依赖,使得所有数据变更或者交易项目都记录在一个“云系统”之上,理论上实现了数据传输中对数据的自我证明。长远来说,这超越了传统和常规意义上需要依赖中心的信息验证范式,降低了全球“信用”的建立成本,这种点对点验证将会产生一种“基础协议”,是分布式人工智能的一种新形式。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是密码学和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

应用前景:现在,区块链在建立“去中心化信用”方面的尝试,已经不限于金融界,而被社会各个领域关注,以下是部分学者和研究机构给出的一些新进展和相关讨论:

1).区块链上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系统,对知识产权的使用全网记账;

2).“区块链+云计算”可以发展成去中心化的自媒体和社区系统;

3).区块链可以搭建去“中心化的”股权众筹体系,让创新项目提前进入流通领域;

4).区块链可以发展出全透明的财务管理系统;

5).区块链支持建立全球去中心化公司组织;

6).区块链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

总之,在这个信用已经成为紧缺资源的时代,区块链的技术创新,作为一种分布式信用的模式,为全球市场的金融、社会管理、人才评价和去中心化组织建设等,都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

Docker技术

主要理由:2015年,在云计算大潮波涛涌动的背景下,全球容器生态产业蓬勃发展。作为2015年最受关注的热门技术之一,Docker带动了以轻量级容器为核心的生态系统迅猛发展。2015年初,Docker公司和微软联合了面向Windows的Docker客户端,2015年4月,Docker完成9500万美元的D轮融资,2015年6月,Docker宣布其正式在Linux基金会指导下建立产业联盟。2015年初,国内也随之兴起了一批基于Docker技术并提供“容器云”服务的创新企业,经过近一年的积累,目前都拥有了超万人以上的用户群体。

技术特色:Docker是一种基于LXC(Linux Container)开发的容器管理技术,使用AUFS(Another Union FS)文件系统,它通过API接口为操作系统进程单独提供了一个轻量级的虚拟环境,让开发者可以打包他们的应用以及依赖包到一个可移植的容器中,然后到任何流行的Linux机器上,也可以实现虚拟化。Docker源代码托管在Github上, 遵从Apache2.0协议开源。Docker由管理容器的服务器守护进程(Server Daemon)、控制服务器守护程序的Docker客户端以及Docker镜像组成。Docker镜像可以将运行的应用打包并快速转移或复制到其他机器上,并且在守护程序的管理下,转移过去的容器中的应用在数秒钟之内即可启动运行,十分方便快捷,其负载比仅使用VM(虚机)要低20%到80%,对于应用开发和高效运营来说具有重要意义。Docker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利用LXC来实现类似VM的功能,从而利用节省下来的硬件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多的计算资源。同VM的方式不同, LXC其并不是一套硬件虚拟化方法,而是一个操作系统级虚拟化方法。

应用前景:Hedvig公司市场营销副总裁Rob Whiteley预测,在2016年Docker将成为OpenStack内的第二大重要虚拟机管理方案。一份最新调查报告显示,以Docker为代表的容器技术与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如今已经成为OpenStack社区当中最受关注的两大创新成果。

可见光通信VLC

主要理由:可见光通信VLC(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又称“LiFi”)是近年来提出的一项全新无线通信技术,它采用LED作为光源,利用LED灯光承载的高速明暗闪烁信号来传输信息。2015年第四季度,经过工信部测试认证,中国可见光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获得重大突破,实时通信速率提高至50Gbit/s。

技术特色:可见光通信是利用可见光频谱实现的一种无线高速绿色信息传输技术,该技术通过高速调节LED设备光的强度来实现数据编译和传输,将半导体照明技术与光通信技术相结合,把信息调制到LED灯光上,实现“有灯光的地方就能下载信息”。对比目前的主流通信方式,可见光通信有几个明显的优势。首先,是成本低廉和节能,其通信功率仅占照明功率的5%左右。其次,可见光通信具有丰富的频谱资源,可见光的频率范围为385THz到789THz,频谱宽度大于400THz,为现有可用无线通信频谱的13333倍。最后,可见光通信还解决了传统无线信号的电磁泄漏问题,与现有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良好,对人体无辐射伤害。

应用前景:目前,全球大约拥有440亿盏灯具构成的照明网络,数百亿的LED照明设备与其他设备融合将构筑一个巨大的可见光通信网。可以设想,未来实现大规模可见光通信后,每盏灯都可以作为一个高速网络热点。可将光通信在室内高速接入、家庭物联、车联网、下一代移动通信、智能交通管控、电磁敏感区域通信和可见光安全支付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气球网络

(Project Loon)

篇6

1、智能电网对电力通信的要求

目前,国家对于智能电网不断加大投资力度,这不仅促进了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系统的节点不断加大,因此,这也给电网调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这就要求电力系统的监控、动态的更新、计算分析必须做到全过程,全方位无漏洞。

智能电网配套的电力通信功能要求:

1)SIS系统。SIS系统,也就是即时通信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以互联网的技术为奠基,以国家的电力数据网络为辅导工具,从而对正在运行当中的电网的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分析。即时通讯系统能够自行地将电力系统的信息公布于社会,也可以将信息进行隔离,更好地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

2)EMS系统。EMS系统具有将信息数据进行集合以及分类的功能,此系统运行的原理主要分成三个步骤:第一步:获得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紧急程度的划分,第二步:对已划分的数据进行分类处理。第三步:根据数据的种类进行发送,将比较紧急的数据发送至即时信息系统。传输接口不同,信息量以及信息的类别也是不一样的,同时也造成了传输速度的差距。这样保证了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实时数据进行传输处理,也使得冗余数据与紧急数据之间的相互干扰的问题可以很好的解决。

3)电能计量系统。电能计量系统对于智能电网的要求要比传统的电网高出许多,因为它不仅需要具备传统网络一样的常规的测量功能,还要保证可以进行分时段的累计的功能,双向计量的功能。除此之外,对于智能电网的电能计算中的自动采集、预处理、分析与统计等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了这些功能,才能够促进当前的智能电网能够更好与未来的智能电网的接轨与并网。

4)需求端管理。目前,我国的智能电网终端的用户数量非常庞大。换句话说,借助于通信网络这个介质来达成与用户之间相互交流的目的的业务量比较匮乏,但是电网节点的数量却相对较大。针对这一问题,借助于GPRS技术以及CDMA技术的帮助及时掌握用户所反馈的情况成了智能电网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当然这也就是当前智能电网发展的最主要的趋势。

2、电力通信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领域

综合我国各地社会生活调查报告来说,电力通信在智能电网种的运用得倒了空前的发展,但与外国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在如何提高智能电网的发展速度的问题上,除了加大通信系统的基本体系的发展和 提高自身技术(可以参考国外的通信行业的技术,潜心研发一套最先进最稳定的技术)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扩大应用领域。也就是将智能电网发展到各个行业当中,例如输电行业、新能源行业、配电行业、变电行业等等。以下分别概述了电能通信在各个领域当中的应用。

2.1新能源领域

从广义的角度可以将大自然的能源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可再生能源,它可以被人类无限使用下去,在人类存在的时间内不可能被耗尽,如风能、太阳能。还有一种就是随着人类的使用在短期之类不可能再次生成的能源,其中煤炭、石油也就是最好的实例,也就是不可再生能源。而智能电网的发展,需要跨越不可再生能源的这个界限,使得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能够实现相互转换,这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究与钻研,促使新能源能够更快更顺利地实现并网。

2.2配电领域

配电网络在电力网络当中占据着主导的作用,当配电网网架依靠其安全、稳定、灵活、效率高的性能与电力系统凭借安全级别高、可靠性高的特点相互配合的时候,就能够起到自动发现障碍并自动处理障碍的功能,确保了电力供应的质量。而当智能配电网的技术兼顾了现代化的最先进的计算机的通信测量技术,能够更好地实现与未来配电系统的兼容、集成、以及优化等功能的时候,将对未来的配电系统的发展产生重大意义。

2.3变电领域

一个良好的智能变电是保证智能电网安全稳定的前提,也是智能电网的基础设施。智能变电站在建设的过程当中的要求主要包含了信息的选择、传感的选择、控制等,这些要求都需要选择最先进的设备来进行。一层设备在选择的时候需要具备智能化的特点。二层设备在选择的时候必须具备网络化的特点。先进的设备利用规范化的信息平台作为基础,使得变电站的运行能够达到更加智能、更加安全、更加可靠、更加实时、更好自动化的目的。

2.4输电领域

智能电网要达到以下几点要求:一输电:容量要足够大、距离要足够远、损耗要控制在最低。二:能源,一定要选择清洁能源,来使得电能跨地区的优化配置能够尽快实现。三:输电线路,完善的智能电网系统并没有那么容易,我国的输送能力以及监控的条件还有很大一部分的进步空间,对于输电线路可以选择最合适的通信方式。对于各个方面采用全天候、全方位的监测与控制以保证不一样的单位机构的监测控制信息到达统一的目的。

3、电力通信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电力通信与智能电网是相互依赖的,电力通信的作用的良好发挥,离不开智能电网的配合,因此为了电力通信能够与智能电网之间的设备能够互相了解信息,就得将电力通信一齐规划到电网当中,使其变成一个对外开放的平台。此外,利用电力通信技术安全可靠性以及防御性的特点,将此技术运用到智能电网的末端,例如送电设施方面、发电设施方面等等,这样能够更好地电网的高效稳定运行。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加大电力系统相关的配套设置的投入,加强对电力通道建设、资源保护方面的沟通以及交流将会更好的促进电力通信的良好发挥。

4、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其电力通信做出了详细的要求,也详细描述了电力通信的应用领域,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未来的发展都离不开新能源以及对环境的保护,所以电力通信的发展还是要建立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不断的进步。只要智能电网随着社会时展,其电力要求就会有新的内容出现,而只有技术的不断更新,适应发展的需要,才能真正确保电力通信符合时代需要。

篇7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及管理是将水能转换为电能的综合工程设施生效的平台。一般包括由挡水、泄水建筑物形成的水库和水电站引水系统、发电厂房、机电设备等。水库的高水位水经引水系统流入厂房推动水轮发电机组发出电能,再经升压变压器、开关站和输电线路输入电网。

1.1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的作用和地位

水利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它的利用是社会进步到现阶段的产物,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实施中,技术是它的根本,只有技术作保障才能在艰巨的重大工程中完成工程建筑的施工,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将直接关联作用到水电水利的效益和产生的影响,它并不只是简单的一个工程而已,它是构成整个水电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要素。只有将技术含量高与社会相紧密联系的技术用到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1.2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管理的作用和地位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在施工过程中若仅有技术和资金等硬件,而没有管理的软件,则它将会成为一盘散沙,没有目的没有纪律没有指挥的工程将会是没有灵魂的走肉,并不会发展成为任何的大项目并运用于人类,只有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把管理运用好,管理好了各种设施及整个建筑工程的实施,那么项目才会真正的发挥作用,才会是建筑工程的每块发挥作用,从而使整个建筑工程达到质的另一个提升。

所以综上所述,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中技术和管理都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只有把管理和技术同时运用好,才能使工程发挥作用。

2 建立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的管理和技术相糅合

2.1 技术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存在工程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施工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工期限制严格,以及工作环境艰苦、不安全因素相对较多等特点,技术管理是对水电厂生产中的一切技术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严密的组织,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效益的保障是安全,安全的核心是管理,管理的结果是效益。运行管理单位,实行企业管理,一是内部生产经营管理粗放,缺乏激励机制,二是传统就业制度过于包容,致使企业人员文化程度低、技术素质差,大部分职工末受正规培训,缺乏应有的知识。

加强技术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应做到以下几点:2.1.1建立健全技术组织管理制度。

相关项目负责人应建立厂站、车间、班组三级技术管理工作网,实行分级负责管理,责任到人。建立技术信息的收集,事故及故障分析、整理、反馈制度。

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技术经验交流,工作总结,技术革新及合理化建议等活动。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活动成果进行分析、归类并进行技术攻关。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技术管理对设备的运行状况、检修及事故或故障等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设备损坏率,起到增收节支的作用。技术档案应由专业人员负责管理,确保其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准确性,应认真收集和整理归类有关文书数据、图表,机组的原始数据资料(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试运行记录、设计文件图纸资料、运行、检修、试验、检验记录等)。

特别注意收集散落在各工作面、车间、班组的数据,并将其分类汇编归档,同时还应建立健全文档查阅制度。

2.1.2加强运行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程,结合实际,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岗位责任制》、《生产事故调查实施细则》、《生产管理办法》、《电厂及变电站通讯中断事故处理办法》、《反事故措施计划》、《工作票、操作票签发制度和工作许可制度》等以适应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在运行中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操作票,工作票,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和设备缺陷管理制),做好设备运行记录,改正不良的习惯操作行为。同时还应建立运行分析制度,即对运行中通过仪表指示、运行纪录、设备巡检和操作等反映的各种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及时找出产生各种问题和现象的原因、规律,并采取相应措施及对策。转贴于

2.1.3 加强维护检修管理,加强技术监督。在“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前提下,结合本厂实际进行挖潜,技术更新,技术改造工作。逐步把恢复设备性能转变到改进设备性能上来,延长检修周期,缩短检修工期,保证设备的检修质量。要努力学习新技术,掌握新工艺,熟悉新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及使用方法;改革传统的检修方法和步骤,充分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制定检修网络图,使检修质量提高,工期缩短,耗材降低,工力减少。运用各种科学试验方法进行技术监督,对各种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验和检测,了解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及在运用中的变化规律,保证设备有良好的技术状况。加强仪表监督、绝缘监督、金属监督和技术监督。技术监督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2 强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生产和经济运行考核制度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经济考核由于其生产过程复杂、业主及管理方式的不同,目前还没有比较有效和公认合理的标准。国家电力公司时期曾推出过水能利用提高率指标,并纳入到达标创一流标准的评定,但因该法对水量和综合出力系数的计算存在较大误差或不确定性,其程序的计算结果难于取得管理方和相关部门的认可,结果没能切实推行。

从维护水电厂正常生产秩序的要求出发,水电厂生产运行指标应能充分体现各项工作的成效,反映设备管理维护和水能利用的水平,至于具体工种、岗位的工作成效应作为发电厂对各部门和员工的考核指标,它们综合起来反映发电厂宏观的生产和经济运行管理水平。

2.3 抓安全促生产,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安全生产以人为本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技术管理工作应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制度,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强有力的制度来约束人。狠抓落实,用血的教训说明安全生产与每个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使职工增强执行规程制度的自觉性。

并对各类大小事故认真开展调查分析及时写出调查报告和事故通报。

用安全规章制度约束人,用事故教训教育人,以奖优罚劣激励人。在职工中形成“抓安全就是抓生产的综合性治理”,从而使职工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

平时加强职工培训,提高整体素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属技术密集型企业,对人的素质要求高。

职工人员要身兼电气、机械和运行工作,检修人员也身兼电气、机械检修两职,有的厂站甚至没有检修工,设备检修时才抽调运行人员出来参加检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少小水电厂已广泛应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现有职工缺乏应有的知识,在工作中感到吃力。所以加强职工的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是小水电厂发展的必由之路。技术培训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a.派员参加省级水电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专业培训班;b.利用每年冬闲时间举办水电技术短训班;c.参加大中专院校的函授、证书班学习;d.采用请进来的办法与市内院校联合办学,采取函授与面授相结合,使职工能在理论学习中工作,在工作实践中提高;e.结合职工受教育程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用干什么学什么的岗位培训方法;f. 请厂内的老师傅或其他单位的技术人员以传帮带的方式进行。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需要同时通过不同的方式提高其技术和管理,才会发挥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应有作用,所以在施工中,技术和管理要相互通过不同的方式使用,并高度重视他们的交互使用才会使工程发挥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强.论电力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J]. 经济与管理,2006,12.

熊文钊. 张步峰为 南水北调的法治路径[J]. 望新闻周刊,2010,30.

梁莉.水环境质量监测系统的数据网络建设[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0,7.

廖文根. 旱灾之后更应加快水电建设[J]. 电力设备,2010,5.

篇8

1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的作用和地位

水利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它的利用是社会进步到现阶段的产物,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实施巾,技术是它的根本,只有技术作保障才能在艰巨的重大工程巾完成工程建筑的施工,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将直接关联作用到水电水利的效益和产生的影响,它并不只是简单的—个工程而已,它是构成整个水电水利工程的—个重要要素。只有将技术含量高与社会相紧密联系的技术用到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2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管理的作用和地位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在施工过程仅有技术和资金等硬件。而没有管理的软件,则它将会成为一盘散沙。没有目的投有纪律没有指挥的工程将会是没有灵魂的走肉,并不会发展成为任何的大项目并运用于人类。只有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把管理运用好,管理好了各种设施及整个建筑工程的实施,那么项目才会真正的发挥作用,才会是建筑工程的每块发挥作用。从而使整个建筑工程达到质的另—个提升。

所以综上所述,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中技术和管理都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只有把管理和技术同时运用好,才能使工程发挥作用。

3 建立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的管理和技术相糅合

3.l 技术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存在工程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旋工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工期限制严格,以及工作环境艰苦、不安全因素相对较多等特点,技术管理是对水电厂生产中的一切技术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严密的组织,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效益的保障是安全,安全的核心是管理,管理的结果是效益。运行管理单位,实行企业管理,一是内部生产经营管理粗放,缺乏激励机制,二是传统就业制度过于包容,致使企业人员文化程度低、技术素质差,大部分职工末受正规培训,缺乏应有的知识。加强技术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应做到以下几点:

3.1.1建立健全技术组织管理制度。相关项目负责人应建立厂站、车间、班组三级技术管理工作网,实行分级负责管理,责任到人。建立技术信息的收集,事故及故障分折灌理、反馈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技术经验交流,工作总结,技术革新及合理化建议等活动。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活动成果进行分析、归类并进行技术攻关。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技术管理对设备的运行状况、检修及事故或故障等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设备损坏率,起到增收节支的作用。技术档案应由专业人员负责管理,确保其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准确性。应认真收集和整理归类有关文书数据、图表,机组的原始数据资料(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试运行记录、设计文件图纸资料、运行、检修、试验、检验记录等)。特别注意收集散落在各工作砸、车问、班组的数据,并将其分类汇编归档,同时还应建立健全文档查阅制度。

3.1.2 加强运行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程,结合实际,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岗位责任制》、《生产事故渊查实施细则》、《电厂及变电站通讯中断事故处理办法》、等以适宜生产经营管理。做好设备运行记录,改正不良的习惯操作行为。同时还应建立运行分析制度,即对运行中通过仪表指示量纪录、设备巡检和操作等反映的各种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及时找出产生各种问题和现象的原因、规律,并采取相应措施及对策。

3.1.3 加强维护检修管理,加强技术监督。在“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前提下。结合本厂实际进行挖潜,技棚,技术改造工作。逐步把恢复设备性能转变到改进设备性能上来,延长检修周期,缩短检修工期,保证设备的检修质量。要努力学习新技术,掌握新工艺,熟悉新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及使用方法;改革传统的检修方法和步骤,充分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制定检修网络图,使检修质量提高.工期缩短,耗材降低,工力减少。运用各种科学试验方法进行技术监督,对各种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验和检测,了解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及在运用中的变化规律,保证设备有良好的技术状况。加强仪表监督、绝缘监督金属监督和技术监督。技术监督还是—个薄弱环节,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2 强化水利水虹程施工中的生产和经济运行考核制度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经济考核由于其生产过程复杂、业主及管理方式的不同,目前还没有比较有效和公认合理的标准。国家电力公司时期曾推出过水能利用提高率指标,并纳入勋达标创一流标准的评定.但因该法对水量和综合出力系数的计算存在较大误差或不确定性,其程序的计算结果难于取得管理方和相关部门的认可.结果没能切实推行。从维护水电厂正常生产秩序的要求出发,水电厂生产运行指标应能充分体现各项工作的成效,反映设备管理维护和水能利用的水平,至于具体工种、岗位的工作成效应作为发电厂对各部门和员工的考核指标,它们综合起来反映发电广宏观的生产和经济运行管理水平。

3.3 抓安全促生产,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安全生产以人为本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技术管理工作应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制度,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强有力的制度来约柬人。狠抓落实,用血的教训说明安全生产与每个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使职工增强执行规程制度的自觉性。并对各类大小事故认真开展调查分析及时写出调查报告和事故通报。用安全规章制度约束人,用事故教训教育人,以奖优罚劣激励人。在职工中形成“抓安全就是抓生产的综合性治理”,从而使职工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

平时加强职工培训,提高整体素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届技术密集型企业,对人的素质要求高。职工人员要身兼电气、机械和运行工作,检修人员也身兼电气、机械检修两职,有的厂站甚至没有检修工,设备检修时才抽调运行人员出来参加检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少小水电厂已广泛应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现有职工缺乏应有的知识.在工作中感到吃力。所以加强职工的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是小水电厂发展的必由之路。技术培训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a派员参加省级水电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专业培训班;b利用每年冬闲时问举办水电技术短训班;c参加大中专院校的函授、证书班学习;d采用请进来的办法与市内院皎联合办学,采取函授与面授相结合,使职工能在理论学习中工作,在工作实践中提高;e结合职工受教育程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用干什么学什么的岗位培训方法;f请厂内的老师傅或其他单位的技术人员以传帮带的方式进行。

4 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需要同时通过不同的方式提高其技术和管理,才会发挥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应有作用。所以在施工中,技术和管理要相互通过不同的方式使用,并高度重视他们的交.互睫用才会使工程发挥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1.1城市供水管网防渗漏技术

城镇供水管网是城镇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被称为城镇的“生命线”。它的维护、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市民的日常生活、工厂企业的生产运转。由于管道年久失修或其他管线施工的干扰等原因,跑冒渗漏现象时有发生。(1)新建管道要选材合理。选择高质盘管材对管材的选择应以考虑防爆、防裂、抗腐蚀能力强、使用寿命长、运输安装方便,保养维修简单、价格便宜、内壁光滑等因素,对于新敷设的管道选择管材的原则是:承压能力强,刚性和塑性适中,性能稳定可靠,内壁光滑,输水能力稳定。基于以上原则,从城镇供水的实际出发,小于等于200mm的水管,建议使用硬聚氯乙烯管;大于200mm的水管,宜使用球墨铸铁管。同时要制定管网改造更新规划,确保管网的安全运行。(2)管道接口防漏措施。要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接口形式,将石棉水泥填料的刚性接口改为胶圈填料的柔性接口。柔性接口具有一定的塑性,从而减少温差或不均匀沉降对管道的损坏。(3)管网附属设施的防漏措施。通气阀、消火栓、排水阀等管网附属设施经常启闭,容易磨损漏水。这种长时间的漏水,累计损失水量相当可观。由于这些附属设施是直接安装在供水管网的主干管道上的,故应在阀前增设密封闸阀或蝶阀,并设立专人定期检查维护。

1.2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

在水利工程中,一般都是通过修筑围堰来解决施工导流问题。在河流上修建水利工程时,为了使水工建筑物能在干地上进行施工,需要用围堰围护基坑,并将河水引向预定的泄水通道往下游宣泄,这就是施工导流。在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导流工程对河床水流进行控制的全面部署。另外,各工程还具有明显的不可重复性。一般情况下,利用枯水季节进行大施工能够简化临时性的导流工程,从而能够使造价降低以及施工进度加快。大量的土石方和混凝土工程量必须要此期间完成。河流有一年一度洪枯季节的周期性,因此,决定了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从而施工具有不均衡性,此时就需要合理安排施工,综合平衡人力、物力、财力。导流时段的划分、导流方案及措施的拟定、导流流量的选择都是按照国家建设计划所规定的要求为主要依据。坝与导流工程在洪水赛跑中所必须达到的时间指标其实就是控制性施工总进度,对于施工总进度的要求,导流工程必须最大限度地对其进行满足。在地形和自然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最为经济合理的方案就是采用分期围堰导流。

2 建立现代化水利工程建筑的施工的管理和技术相糅合

2.1 技术管理

水利工程建设存在工程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施工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工期限制严格,以及工作环境艰苦、不安全因素相对较多等特点,技术管理是对水电厂生产中的一切技术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严密的组织,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效益的保障是安全,安全的核心是管理,管理的结果是效益。运行管理单位,实行企业管理,一是内部生产经营管理粗放,缺乏激励机制,二是传统就业制度过于包容,致使企业人员文化程度低、技术素质差,大部分职工末受正规培训,缺乏应有的知识。

加强技术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应做到以下几点:

2.1.1 建立健全技术组织管理制度。

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技术经验交流,工作总结,技术革新及合理化建议等活动。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活动成果进行分析、归类并进行技术攻关。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技术管理对设备的运行状况、检修及事故或故障等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设备损坏率,起到增收节支的作用。技术档案应由专业人员负责管理,确保其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准确性,应认真收集和整理归类有关文书数据、图表,机组的原始数据资料(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试运行记录、设计文件图纸资料、运行、检修、试验、检验记录等)。

2.1.2 加强运行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程,结合实际,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岗位责任制》、《生产事故调查实施细则》、《生产管理办法》、《电厂及变电站通讯中断事故处理办法》、《反事故措施计划》、《工作票、操作票签发制度和工作许可制度》等以适应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在运行中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操作票,工作票,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和设备缺陷管理制),做好设备运行记录,改正不良的习惯操作行为。同时还应建立运行分析制度,即对运行中通过仪表指示、运行纪录、设备巡检和操作等反映的各种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及时找出产生各种问题和现象的原因、规律,并采取相应措施及对策。

2.2 强化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生产和经济运行考核制度

水利工程建筑的施工中经济考核由于其生产过程复杂、业主及管理方式的不同,目前还没有比较有效和公认合理的标准。国家电力公司时期曾推出过水能利用提高率指标,并纳入到达标创一流标准的评定,但因该法对水量和综合出力系数的计算存在较大误差或不确定性,其程序的计算结果难于取得管理方和相关部门的认可,结果没能切实推行。

从维护水电厂正常生产秩序的要求出发,水电厂生产运行指标应能充分体现各项工作的成效,反映设备管理维护和水能利用的水平,至于具体工种、岗位的工作成效应作为发电厂对各部门和员工的考核指标,它们综合起来反映发电厂宏观的生产和经济运行管理水平。

2.3 抓安全促生产,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安全生产以人为本

水利工程建筑的施工中技术管理工作应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制度,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强有力的制度来约束人。狠抓落实,用血的教训说明安全生产与每个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使职工增强执行规程制度的自觉性。并对各类大小事故认真开展调查分析及时写出调查报告和事故通报。用安全规章制度约束人,用事故教训教育人,以奖优罚劣激励人。在职工中形成“抓安全就是抓生产的综合性治理”,从而使职工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平时加强职工培训,提高整体素质,水利工程建筑的施工中属技术密集型企业,对人的素质要求高。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职工人员要身兼电气、机械和运行工作,检修人员也身兼电气、机械检修两职,有的厂站甚至没有检修工,设备检修时才抽调运行人员出来参加检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少小水电厂已广泛应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现有职工缺乏应有的知识,在工作中感到吃力。所以加强职工的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是小水电厂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张强.论电力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J].经济与管理,2006,12.

篇10

(一)第三方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我国第三方物流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可是作为物流管理成长的另一个主要的软件支持,信息化的成长,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这种相对落后的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滞后,严重的影响并制约了我国第三方物流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参与市场的竞争,特别是很难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二)第三方物流管理人才的缺乏。第三方物流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专业高素质人才比较缺乏。这类人材的缺乏已是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将来市场发展过程当中所面临的比较突出的难点,也是影响与制约其不断发展与强大的首要束缚,必要指出的是,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平常的运营过程当中,过往的粗放的工作方式仍然存在,这类缺少人性化的方式,很难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以,面临将来的市场竞争与企业发展的蓝海,探讨人材的吸引与培育是实现第三方物流企业久远稳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第三方物流行业中竞争的无序化比较严重。这类竞争的无序化是指在市场竞争中,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特别是许多带有地缘特点的物流企业,在成长过程当中,为了进步市场的据有份不断地经由一系列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来介入物流市场的竞争,这在必然程度上严重地影响了物流行业的有序成长。作为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的发展门类,竞争的存在可以刺激物流企业的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如果缺乏应有的规范与秩序,竞争将会不利于整个行业竞争力水平的提高。按照关于中小物流企业的成长调查报告中,咱们会看到物流成长的地域不平衡,已在此基础上的竞争秩序的无序与紊乱,是影响全部行业成长的主要因素。物流行业的成长,必要的不仅仅是某一企业的成长,而是全部行业的团体尽力,物流作为一个行业,在现实的运营过程当中,必要每个介入企业不断地从本身做起,严格地遵守行业的范例与请求,同时自发避免影响行业团体成长的个体企业的不良行为。

(四)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从我国整体上的电子商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来看,管理水平还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在数目上,第三方物流的成长比较繁荣,可是从其物流种别及其物流的企业的质量来看,还处在一个较低程度的成长阶段,这些在将来的成长过程当中,将很难与具备相称的水平的物流企业展开竞争。因此,不断提高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与质量已经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提上了议事日程。需要指出的是,很多物流巨头,例如美国的德邦等物流企业,正在逐渐的将其业务向我国的各个地区延伸,这种开放性市场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我国民族物流产业的发展。

二、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管理的发展对策

(一)升级第三方物流网络。升级第三方物流物流网络需要在管理层面进一步提升技术的支持。例如,可以借助最新的电子技术,第三方物流配送的整个过程,都可以借助简单的通讯设备来进行完成。因此,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网络的建设,特别是无线网络的建设对于推动整个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物流资源整合的关键所在。只有在一个通顺的物流中,物流资本的整合才会具备更大的成长空间。

同时,在全部物流配送进程当中构成一个完美并且靠得住的信息管理体系,物流的配送进程才会在一个有序的情况中举行,物流作为全部物流范畴的一个主要的分支,其信息化程度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全部行业的成长节拍与进度。目前,在整体的信息技术的带动下,物流建设在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这种当前的信息化发展的程度与质量,还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很多方面,特别是产品质量的追踪,以及与物流网的对接等方面还存在着发展相对滞后的现象。面对不断发展的物流市场,构筑完善的信息体系已经成为摆在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基础网络设施发展还比较落后的地区,构建立体的物流信息网络体系是发展的重中之重。这种信息化水平较低的发展现状,随着经济全球化特别是电子商务趋势的到来,所面临的挑战将会是更加的严峻。

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继续推进交流与合作的战略。这一战略是我国最近几年经济取得突飞猛进的关键步骤。因此,在世界经济不断的交叉与合作的过程过程中,我们要引导第三方物流企业进一步地进行延伸式的发展。一方面,引导具备必然竞争特色的物流企业在国际物流市场中介入竞争。另一方面,许可国际着名的大型物流企业来华介入物流市场的竞争,在布满有序竞争的市场中,物流企业的成长需求与成长潜力才会获得进一步地激起,从而更好的在物流资本的整合中阐扬更大的影响力。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这一战略的实施过程中,物流安全意识应该进一步地加强。由于,在庞大的国际成长的情势中,还仍然存在着必然的不稳定的因子。因此,立足于本地区的产业与物流发展的实际,制定全面稳妥的物流业的发展战略是非常必要的。

(二)注重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第三方物流管理的发展已经有很长的历史,特别是从上个世纪末到现在,我国的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在第三方物流这片蓝海中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已经成为很多物流企业所研究的课题。

1. 搭建第三方物流人才平台。面临当下的市场竞争情况,特别是大学生结业呈现的就业难的近况,从市场的角度对第三方物流人材举行有用的疏浚沟通与提拔,从而为那些具备第三方物流专业根基的人,可以更好的阐扬其专业的特色,在第三方物流范畴找到本身得以阐扬的舞台。搭建第三方物流人材的平台,这必需三方面的互助与尽力。他们包括学校、教师及社会企业等等。

2. 制定人才激励计划。第三方物流人材的培育,特别是在快速成长的市场经济时代,必要是一个持久的进程。学校的培养只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最为重要的是第三方物流专业人才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进行专业的历练与经验的积累,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一方面,要为物流专业的毕业生提供对应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要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出发,通过设定一定的人才激励计划,不断地在人才的交往、人才的尊重以及人才的自我实现等方面来为其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3. 做好物流人材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物流人材的人力资源的主要职责是为企业的成长聘请与提拔适合的专业人材。因此,在物流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要从自身发展与市场前景的角度对人才的专业特长与发展特点进行有效的组合。换句话说,企业应该根据每一名人才的心理需求来制定相应的发展方案。比方说,在现实的人力资源过程当中,企业应当对员工的现实需求举行充分地查询,领会其需求的主要内容和必要内容,然后再拟定响应的鼓励政策与方案。这种基于人才实际心理需求的人力资源管理将会在日常的运用环节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规范第三方物流市场秩序

1.严格物流企业的市场准入制度。在第三方物流市场,咱们一方面要从市场的根本中,引导物流企业介入第三方物流市场的竞争,可是这其实不代表任何物流企业都可以介入市场,特别是国际物流市场的竞争。一方面,要经由法令与律例的情势,进一步范例物流企业进入物流市场的准入机制。另一方面,要对在第三方物流市场中呈现的影响市场秩序的行动予以规范。

2.引导第三方物流企业走集团化发展之路。在将来的第三方物流市场竞争中,物流企业间的竞争将不竭趋于白热化,同时行业间的竞争将会成为将来市场竞争的主流。因此参与第三方物流的市场企业可以按照行业类别或者地区分布,通过联合发展的方式来实现集团化的经营与发展之路。通过联合在一起的经营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物流企业的自身的竞争优势,真正实现优势互补与以长补短。同时,这种联盟性质的经营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发挥集团的合力,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参与的物流企业,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实现资金、技术、市场网络的合作与拓展,从而实现更大的市场份额。这种抱团打天下的市场发展模式,也是规避物流企业无序化竞争的重要措施。

(四)建立物流企业的管理信息平台

1、建立管理信息的平台。管理信息公布平台的设立,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物流网络系统的建立与不断完善的过程。这种信息网络平台的构建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特别是包括互联网在内的网络的作用。一方面,这种物流配送管理网络平台,可以充分实现物畅其流。另一方面,在市场运行过程当中,因为其本身存在着必然的缺点,因此在面临市场万变的讯息中,经由有用的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将市场变更的相干信息在快速的数据网络中实现信息的同享,这类信息同享的平台,也是物流信息化扶植与成长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这种纳入物流网的网络体系,其所涉及的范围及未来的发展将会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与自动性,对于减少劳动力不必要的支出,降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篇11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数学大发展中孕育出来的信息技术爆发式地前进,智能移动终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众多新技术日新月异,借助商业机构演绎出当前的高科技形态,带领人类步入“互联网+”数字时代。虽然当前各种新兴技术层出不穷,但他们都有一个本质特点,就是数字化。金融业的本质是信息数据,保险的基础是大数定理,保险业经营的核心是基于数据的预测,无论是产品研发定价还是各类风险模型的制定都需要以数据为依托。因此,“互联网+”的发展与保险经营有天然的相容性,其对保险业的最终影响之一就是改善保险业核心的数据分析预测的方法,优化数据预测所针对的基础风险数据,从而有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并最终给保险业的业务发展模式带来巨大冲击。

 

从西方国家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来看,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第一种是B2C模式,互联网保险B2C模式又可以划分为保险公司网站、第三方保险超市网站及互联网金融超市三种形式。第二种是B2B模式。B2B模式又可分为互联网风险市场和互联网风险拍卖两种不同形式,前者使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商业伙伴能够不受地域、国别限制,共同分担风险,而后者就是大型公司或其他社会机构通过互联网把自身的风险“拍卖”给保险公司(高雷和杨爱军,2010;李红坤等,2014)。相较于传统的保险营销模式,网络营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挖掘和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并为消费者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从而维护消费者对保险产品和条款的知情权(陈栋、张俊岩,2011)。有学者研究发现,互联网对传统保险营销渠道产生了替代效应,但在减少营销渠道对保险企业资产规模的限制和促进投保人从该渠道获取全面信息方面,则对传统营销渠道有所改善,并且这种替代效应会受到保险公司网络营销布局等因素的干扰(李琼等,2015)。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的发展和网络保险的兴起也给保险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有学者提出,互联网保险对包括保险合同在内的保险立法提出了新的需求,必然影响到保险合同制度规则的重新构建和适用(贾林青,2014)。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保险消费者更注重保险服务,尤其是售后服务,优质服务有助于自助消费的移动保险网销发展。因此,移动互联网保险营销必须创新服务模式,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提供多种增值服务(唐金成、李亚茹,2015)。另外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目前我国互联网用户的结构特征与互联网保险潜在消费群体特征并不匹配,我国互联网用户中26%为19岁以下的青少年,31.2%为20—29岁的在校生或者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这两个年龄段的人群保险购买意识及购买力较低。普遍较低的网民收入水平也制约了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我国月收入低于3000元/月的互联网用户高达71.4%,其中有34.1%的人群月收入甚至在1000元以下,具有实际保险购买力的网民占总网民的比例太低。学生是目前我国互联网用户中的最大群体(占比25.5%),而没有收入来源的他们基本不具备购买保险的经济能力(唐金成和韦红鲜,2014)。除此之外,互联网时代网络保险发展所引致的风险管控问题和相关保险业务的监管问题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罗艳君,2013;李琼、吴兴刚,2015)。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迅速发展,借助网络渠道进行保险销售或者将保险产品与其他金融产品进行在线捆绑销售已经成为当前金融服务发展的新趋势,根据互联网的技术和数据优势来调整和创新保险营销模式,这对于提升保险服务效率和提高保险公司市场竞争力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互联网+”与保险营销环节的契合分析

 

保险的营销过程可以大体分为“触及客户”、“连接客户”、“赢得客户”三个基本环节。在传统的保险营销模式中,销售渠道除保险公司自有销售团队外,均是采用各种形式的保险中介来完成。由于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保险中介公司在客户和保险公司之间充当媒介作用,同时通过规模经济降低协调成本,从而为客户和保险公司带来经济价值。在“互联网+”背景下,保险营销是通过构建“数据产生”、“数据采集和传输”、“数据处理应用”三大基础环节及其良性循环来替代这个流程。其中,“数据产生环节”对应传统营销的“触及客户”,“数据采集和传输环节”对应传统营销的“连接客户”,“数据处理应用环节”则对应了传统营销中的“赢得客户”(见图1)。“互联网+”技术与保险营销的融合,在这三个环节得到具体的体现。

 

(一)“互联网+”的“数据产生”与保险营销“触及客户”环节的契合

 

传统营销中的“触及客户”,主要是通过公司人员来完成。而保险公司想要通过数据“触及客户”,分析预测用户或者标的物,用户的行为或标的物的行为状态的数据化是最基本条件,移动智能终端则满足了这一条件。以移动智能终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在“触及客户”的环节,对保险营销的最重要贡献就是为保险公司与客户“面对面”交流的实现,提供了让客户“随时随地开口说话”的可能性。

 

移动设备、智能穿戴、智能家居、车联网等新技术通过将客户行为完整的数据化,成为客户的“耳朵和嘴”。他们通过自身携带的各类传感器检测客户的行为习惯并记录。同时,各大公司也提供网站、APP等平台到各个设备上,供客户方便地体验和使用,客户在使用过程中相当于主动提供了自身的想法、喜好等数据。这种主动和被动的数据化客户,实现了让客户可以从不同地点时时检索与发送信息,直接提升了客户“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公司可以接收到客户最直接的回应。保证公司在保险营销过程的每个阶段减少成本并增加与客户的直接接触。基于此项技术,保险公司可以方便地为客户提供更多高效定制化的服务。

 

就目前的实践来说,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触及客户”做得最成功的当属运费保险业务。保险公司通过与电商进行深度合作,利用电商的后台数据处理系统来分析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在一笔交易即将完成、进入到付款环节时,电商的后台系统会自动向消费者推送一个是否购买运费保险的选项,如果消费者愿意购买运费保险,只需要点击确认便可以完成整个购买流程,这一过程可以通过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等各种与互联网连接的智能终端设备完成。在传统的保险营销过程中,保险公司往往是利用保险人来触及客户(在寿险营销中这一特点最为明显),保险人或者通过银行等渠道寻找潜在的客户群体,或者直接采用陌生拜访的方式来接触客户,无论采用哪种营销方式,最后的成功率都很低,即使最后达成购买意向,保险公司也需要向人支付高比例的费。与传统保险营销模式不同的是,互联网时代保险公司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客户网络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后再精准定位他们的保险需求。例如在运费险的营销模式中,保险公司先是利用大数据发现消费者的网购行为,然后第一时间针对消费者网购过程中面临的潜在风险提供相应的保险服务。保险公司完全是利用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结果来准确定位潜在客户,同时利用电商平台来完成最后的产品销售,在此过程中,“消费者网购”这一数据的产生是保险公司与潜在客户接触的基本前提。随着网络消费的不断壮大和大数据技术挖掘水平的提升,保险公司通过对社会公众网络消费行为的大数据分析,可以了解每一位网络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收入水平、风险偏好、身体健康状况、工作性质、日常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等各类信息,根据上述信息可以为不同风险群体的公众推送相应的保险产品及服务。这种互联网销售模式通过提供针对性的保险服务,满足客户需求,让保险公司回归到自身产品力的提升,变被动触及客户为主动吸引客户到来,可以大大地提高公司本身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获取大量有价值的精准客户,成为适应目前社会主流的高端销售模式。当前,新生代中产阶级更加注重产品质量,整体社会各行各业正在由重营销轻产品到产品与营销并重的方向转变,即使是淘商微商等前沿电子商家,这两年也同样是大批倒闭,而真正存活下来且做大做强的,无一不是产品本身可以号召到大量客户,以“吸引客户自己来”取代“用力拉客户来”。因此,考虑到人身保险领域传统的营销模式触及客户的人力资源浪费率较高,且人身保险领域的客户具有很高的附加价值,需要保险公司长期维护,预计在寿险、健康险和意外险产品等人身保险产品的销售过程中,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产生来定位和接触客户的吸引客户新模式将会逐步取代直接上门拜访的传统客户接触模式。另外,类似于运费险这类直接由于互联网交易或者应用而产生的新险种,未来预计也将跳过传统的客户接触模式,保险公司将直接利用互联网使用中产生的大数据来定位潜在的客户群体。

 

(二)“互联网+”的“数据采集和传输”与保险营销“连接客户”环节的契合

 

“触及客户”后,就需要跟客户进行沟通互动,产生“连接”。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技术作为中间的数据采集和传输的通道,将公司和客户的即时信息互相传递,成为保险公司与客户沟通的平台。互联网与移动终端合力实现了公司与客户的“面对面交流”,深刻改变传统的公司与客户的沟通互动模式。目前4G、4.5G、位置导航等通信技术的商用,从文字、照片、音频、视频到客户位置、身体行为状态,所有的信息数据都能实现及时高效的传输,公司与客户的沟通将更加简单、更加快捷,而公司和客户想互相传达的信息也将更加全面直观高效。

 

移动互联网让客户以最高效的速度与保险公司产生连接,省去客户的麻烦,客户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服务,自然跟保险公司的连接更紧密。同时高效地连接客户可以让保险公司短时间聚集大量客户,整个模式大量节省了中间环节的人财物成本,从而使保险产品的价格本身大幅下降,更加惠民,低廉价格又促进销售,形成良性的正面流动。目前保险公司利用“互联网+”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来与客户进行交流和沟通方面目前越来越受到业内的重视,国内各家保险公司都设立了自己的网站,而且绝大部分网站都设有服务热线为客户提品咨询服务,随时为消费者解决保险产品购买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不过当前保险公司并不是为所有的保险产品都提供在线客服咨询服务,以平安保险公司为例,该公司只针对车险这类相对标准化,而且单笔成交额相对较大的保险产品提供在线咨询服务(客户可以利用公司网站上的网络通信软件来实现与在线客服人员的实时交流,但其他的保险产品类型,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意外保险、健康保险、企业财产保险等,由于不同的保险金额对应不同的保险费,而且最低缴费金额最低只有几十元甚至几元,保险公司或是出于节省人力成本的考虑暂未提供在线咨询服务。事实上,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挖掘与应用,未来保险公司可以对客户进行精准定位推送产品,针对高端客户或者单笔成交金额较大的产品类型,保险公司的专业人员提供在线咨询服务还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这也可能成为未来保险行业市场竞争的一种有效手段。随着80后、90后这批已经习惯使用网络进行购物和消费的群体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未来社会公众对网络保险销售模式的接受程度也会越来越高,到时候像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意外保险、健康保险等人身保险产品也有望摒弃传统的客户交流模式,保险公司的营销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与客户进行实时交流。因此,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利用“互联网+”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来与客户进行交流的模式将实现两极分化,即在标准化的保险产品销售中,将有可能会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对传统营销模式中的连接客户环节形成替代,形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销售流程;而针对人身保险这类非标准化的保险产品,利用互联网与客户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模式对传统营销模式的替代将会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短期内将以人与“互联网+”融合协作的模式为主。

 

(三)“互联网+”的“数据处理应用”与保险营销“赢得客户”环节的契合

 

客户的想法需求传递到保险公司后,保险公司需要即时优质地回应客户的想法和需求,才能赢得客户。保险公司如何“开口回应”,则需要依靠数据处理应用。全方位大量的数据采集并传输到公司之后,必须进行高效率的处理应用,才能有效地回应客户。这些客户数据的规模、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因此,针对大体量数据分析处理的大数据理论,以及为实现大数据理论进入应用层面的云计算技术,二者相辅相成,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两大类新兴的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保证了大量用户数据到达公司后可以得到有效利用,实现针对客户的评估、预测以及动态定价,保证了高效地回应客户需求。同时,在对客户数据的深度利用过程中,保险公司将潜移默化地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数据处理应用的环节让保险公司可以“开口回应”,形成了与客户有效的互动循环,活化了整个数字保险营销模式,帮助公司赢得客户。 以汽车保险为例,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中,保险公司通过营销员来接触客户,同时利用发放问卷调查表的形式来了解客户的驾驶习惯、往年的事故发生情况及索赔记录等信息,保险公司再根据上述信息来评估车主的风险,进而计算车险保费。由于保险营销员对于客户单方面所提供的信息真实性难以进行核实(或者核实的成本过高),导致大部分客户为了获得保险公司的优惠费率而瞒报事故发生率和索赔记录,以及美化自己的驾车行为。这使得本应该对有不良记录的客户收取更高费率的保险公司,由于客户的瞒报行为而不得不收取比公平保险费率更低的保险费,而原本有良好记录的车主只能以高于市场公平价格的方式购买保险服务①。更有甚者,部分车险客户会利用虚假的事故信息与保险理赔员和4S店的维修人员一起合谋欺诈,以骗取保险公司的赔款。这种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致的逆向选择行为和道德风险导致保险公司车险业务的赔付率居高不下,并且对整个保险公司的盈利预期产生了不良影响,更重要的是让客户产生不满,与保险公司的沟通形成恶性循环,产生对立,导致保险公司在盈利与客服方面两难,保证盈利会导致客户缺乏黏性,注重客服又导致保险公司盈利不稳。然而,随着车联网技术的应用,汽车保险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将得到极其有效的解决。在车联网技术下,所有车辆均可以利用传感器、GPS、RFID、摄像头图像处理等装置完成自身环境状态的信息采集工作,然后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所有车辆的信息汇总到服务器,服务器再对每一台车辆的行车信息(包括实习车速、驾驶员信息、驾驶习惯、事故记录等)进行分析和处理,每一台车的信息均对应一个被保险车主,因此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这些信息为每一位车主设定一个公平的保险费率。由于所有与车主行车相关的信息保险公司都可以从车联网信息平台获取,因此车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车主无法再对保险公司隐瞒自己的不良记录信息,也无法再通过瞒报事故和索赔记录的方式来获取保费优惠。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车联网技术的日益完善,未来汽车保险领域完全可以实现互联网销售对传统销售模式的完全替代,通过构建车联网信息平台,今后保险公司可以利用大数据对每一个车主的保险费进行单独定价。那些具有不良记录的车主必须支付更高的保险费才能获得相应的保险服务,从而迫使他们改善自己的驾驶习惯以降低投保成本;有良好投保记录的车主将会获得更公平的保险费,使得他们可以花更少的钱但却获得与以前一样的服务,这对那些诚信守法的车主形成了一种正向激励,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优质客户来购买本公司的产品。因此,至少在汽车保险这一领域,“互联网+”的“数据处理应用”与传统保险营销中的“赢得客户”环节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会形成完全的替代关系。但在医疗保险、健康保险、企业财产保险这类涉及个人或者企业私密信息的保险领域,由于信息保密或者目前受法律保护而不能公开,短时间内难以利用大数据对上述领域的投保人进行优劣区分。如果未来国家允许个人的医疗、健康等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向保险公司这类经营实体公开,那么对存在严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的医疗保险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不过就目前的法律环境来说这将会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现阶段上述保险产品的销售保险公司只能采用传统的营销模式来赢得客户。

 

三、“互联网+”对保险营销模式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传统销售渠道保费增速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见图2),因此保险市场急需运用“互联网+”为保险行业提供新的营销渠道和增长动力。据统计,2011—2014年间我国互联网渠道保费规模提升了26倍,已经成为拉动保费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目前保险业保费规模仍以传统营销渠道为主,但从发展方向看,“互联网+”对保险营销的影响是趋势性的,它们各自分工,交汇融合,对保险营销模式将产生深刻影响。

 

(一)“互联网+”确立了“完全以客户为中心” 的经营理念

 

“完全以客户为中心”是较“以产品为中心”和“以客户为中心”的更高阶段,即更关注客户结果和需求,并由此量身定制产品和服务。“互联网+”背景下,保险公司经营的流程将会简化,保险营销已不限于一个卖保单的平台,其更大的功能则是通过其先天的信息收集和分析优势,解读客户的每一个行为,掌握全方位资讯,准确地挖掘出客户的需求,从而为其定制个性化的保险产品。

 

首先,大数据背景下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从互联网采集到的客户行为信息(见图3),完成用数据描述客户,复原客户的状态,从而建立相对应的模型,对客户的各项风险进行更缜密的评估预测,实现客户细化分类。

 

其次,在完成对客户的描述之后,公司就能结合自己的业务需求与掌握的客户信息,建立自己的数学模型,对客户行为进行追踪和建模。例如通过从互联网采集到的客户行为信息(客户搜索历史和档案),分析确定哪些人正在寻找但却没有找到所需要的保险保障,从而帮助保险公司寻找缺失的保险市场,并进行高效率的占领。

 

第三,通过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处理、风险评估与风险定价,保险公司可以对不断变化的客户行为做出迅速响应,从而有助于保险公司更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和行为,向准客户展示“最可能动心”的保险产品,改变传统“卖保险”的销售模式。同时保险公司可以实现完全动态的定价模式,可以即刻调整保费费率,以反映保单持有人的相关风险并对减少风险行为的保单持有人给予奖励。

 

(二)“互联网+”引致了销售渠道与平台的革新

 

根据2014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见图4),得益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客户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场合越来越多,从家里到单位,从网吧到学校,乃至公共场所,智能手机已经深度融入客户的日常生活中,与客户形影不离。目前还没有其他任何一个渠道可以像移动互联网一样做到在各种场合下都能接触连接客户。客户已经越来越依赖移动互联网,通过它来了解各种信息,打理生活,活跃社交,从新闻资讯到商品价格、服务评价再到朋友状态,已经无所不包。因此,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接触、收集客户信息数据,与客户连接不可替代的关键渠道。大数据、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将大幅度降低保险交易的成本和信息不对称性,让保险需求方可以有效地联系提供这种保障的供给方,从而提高保险资源配置效率,大幅度降低保险交易成本。这是因为在数据比较充分的情形下,可以通过在线研究比较各家公司产品,从而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保险险种。

 

(三)“互联网+”实现了在线销售理赔等保险服务

 

从产品介绍、价格对比,到在线实时沟通的实现,保险公司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已经日益娴熟。保险产品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得到更好的展示,通过跟踪分析,保险产品可以在恰当时间、恰当地点出现在客户的视野中,提高客户的接受程度。同时,快捷的互联网流程优化,客户只需简单地点击几个按键就可以完成购买流程,没有了复杂的手续,就可以成倍提升销售能力。例如淘宝在客户支付环节嵌入运费险推介,客户只需要在选项上打一个勾,就完成了购买。

 

通过这个平台,保险公司可以打造出更便利的服务平台,客户获得更优质的服务,从而增加客户黏性。例如服务平台可以实现客户自助办理部分业务,节约客户的时间。客户越来越多地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可打印的保险识别卡和保单,并可以启动理赔程序。在某些情况下,客户甚至可以修改保障条款、更新被保险财产信息、更改支付信息,还可以修改投资联结保单的资产配置。简化的程序方便了客户办理业务,提升了客户的体验感受,而这都源于移动互联网平台。

 

(四)“互联网+” 开拓安全便捷的移动支付手段

 

支付系统是“互联网+”保险营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据2014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了2.92亿,半年度增长率为12.3%。与此同时,手机支付用户规模达到了2.05亿,半年度增长率为63.4%。网上支付及移动支付的爆发式增长使很多之前没有银行账户的人加入到正式的金融系统中。移动支付对保险行业支付方式的颠覆是明显的,它比银行转账支付方便得多。移动支付实现了保险营销最终的支付环节的便利性,让客户在保险营销的整个流程中实现足不出户的全流程体验,完成了互联网保险营销的闭环运行。

 

在中国,很多低收人群不一定有银行账户,但大多数拥有移动终端,移动支付的便利性,将促进保险营销向低收入人群发展,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近年来,中国各年龄层的网民使用移动支付的频率在不断提高(见图5),且年轻人使用移动支付的频率更高,而年轻人代表着未来的市场。

 

(五)“互联网+”扩大保险公司的客户基础

 

网上销售平台的功能日益强大,它让保险公司网上销售针对的客户层越来越广泛,网上销售目前已经覆盖各个年龄层的客户(见图6)。传统上我们认为青年一代是互联网的主流,而年龄较大的消费者已经较容易接受网上销售,这显示了网上销售的便捷性和广泛性。年龄较小的客户因目前购买能力有限,保险意识还在形成中,所以依然处于市场培养阶段。但是随着这一代的成长,同时科技的持续进步让网上销售平台更加简单且功能强大,可以预期未来网络销售将覆盖更多的客户,成为销售主流。

 

四、“互联网+”时代保险营销的变革与创新

 

“互联网+”对保险营销一个很重要的革新是,它正在重塑客户的期望,使得保险产品、服务与价格的比较变得更容易,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经营理念。党的十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在保险行业,以客户为中心的深度是企业特色的关键指标,“互联网+”为保险公司提供了随时随地接触客户的崭新方式,让保险业可以以更迅速、更经济和灵活的方式来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并提供定制性的解决方案,从而占领更广泛优质的市场。同时,数字化的客户意志浪潮也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冲击保险业的经营模式,保险公司如何在巨浪涌动中生存下来并踏浪前行,考验着保险行业的智慧。

 

2014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支持保险公司积极运用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促进保险业销售渠道和服务模式创新。大力推进条款通俗化和服务标准化,鼓励保险公司提供个性化、定制化产品服务,减少同质低效竞争。推动保险公司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努力降低经营成本,提供质优价廉、诚信规范的保险产品和服务”。这说明保险市场的未来趋势已形成共识,要在新的市场形势下实现“增加个性定制,减少同质低效”的目标,保险业必须要完成自我蜕变重生。

 

(一)“互联网+”促进了保险公司自我意识的变革

 

面对“个性与集体、细分与广泛”深度共存的新市场环境,保险公司必须由内到外实施变革,才能适应在整个市场环境,从中存活。因为随着数据成为生产资料的趋势越发明朗,一批掌握“数据生产”技术的新型企业将进入保险市场,保险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不再只是传统的同业。其他行业的公司,如科技互联网公司,由于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对客户有更好的了解,他们更懂数据生产,及时抓住机会,进行跨业经营。因为他们的价值主张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所以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他们较少与传统保险公司正面竞争,通过影响消费者,频频上演“外围突破”的大戏。同时,其他行业已经开始从单个产品销售转向多个产品销售和客户生命周期价值模型的开发,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积极开拓保险市场“新战场”。

 

因此对保险公司而言,“最大的竞争对手”已经变成了自己,挑战的是保险公司原有的企业文化、经营思路和行为模式。具体的变革途径,一种选择是建立新的公司,和现有公司一起运营。其好处在于更容易融合联动,而难度在于新公司能否实现变革,抑或新瓶装旧酒。另一种是考虑收购那些已经具备相关能力的公司,或与他们合作。这种方法难度在于两个不同基因公司如何实现真正的联动,其好处是一方面能带来更大的灵活性和创新空间,同时又能降低成本、设计及执行风险。变革成功的主要决定因素,将不再是规划和设计,而是如何解读不断变化的期望,快速推向市场,获取反馈并迅速调整。 (二)“互联网+”带来了场景化陪伴型保险产品的研发

 

自我意识实现变革的同时,承载意识的产品必须同步实现变革,才能发挥出强大力量。保险公司如要取得成功,将需要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思维模式响应市场环境中的变化并设计出贴合客户需求的保险解决方案。在提高客户体验方面,其关键是整合多个实体与虚拟营销网络和接触点。开发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对于阻止一些险种出现的标准商品化趋势也十分重要。互联网保险营销渠道流量大,接触客户数量和频率远高于传统渠道,需销售简单化标准化的产品。在产品研发方面,避开传统车险业务,主打与互联网交易直接相关的企业、家庭财产保险、货物运输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但不是简单地将传统保险产品移植到互联网,而是考虑消费者的需求以及在线的特点设计产品。

 

在开发出简单贴合客户的单个保险产品后,保险公司再将各类保险产品有机串联起来,与客户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对接,实现对客户完整生命周期的覆盖,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风险防护,这种保障一直保护着客户,将产品融于客户生活,才能真正黏住客户。

 

(三)“互联网+”催生了集体意志与个性定制相融的服务模式

 

“互联网+”与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将逐渐消除保险市场中地域之间、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各个机构之间的边界,保险市场层次变得更加广泛,客户变得更加“强大”,保险公司想要在这个市场上扎根,就必须要重构自己和客户的关联,利用数据网络强化延伸自己的触角,专注于了解数据浪潮背后的客户意志,保险业的经营将从“价差”时代走向“服务”时代。

 

同时,以“互联网+”技术为背景,社会形成互联网生态,在新生态环境下滋生新的风险,并对各种未知的风险定量化,产生新的保险产品,为保险行业发展提供创新土壤。将保险需求、产品形态及其对应的价格机制精确到个人与群体,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时空限制的特点,达到个性化风险控制和定价,提高保险产品的交互性,实现保险产品的完全定制。

 

(四)“互联网+”促使了保险业务经营模式的升级

 

“互联网+”时代下,分散的客户意志可以通过数据快速实现连接合流,客观上增加客户话语权,渐形成买方市场。现有的保险公司及传统的中介机构要在这样的市场中保持一席之地,就必须对其业务模式进行升级。无论市场在哪里,最重要的是要预测并跟上这股浪潮,否则它们只能被这股浪潮吞没。因为客户在开放的技术架构下将通过“互联网+”技术形成一种基于个性化的经营与管理,在此基础上,“自保险”时代的到来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