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数学经验交流材料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当前数学教学模式的问题分析
1.教师注重形式,把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既浪费了教学时间和人力物力,又没有实际意义。教师应考虑到实际需要,精心设计并准备好具有教学意义的教学材料。
2.没有做到“因材施教”,统一化、整体化去教学,忽略了学生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的差异,“以偏概全”地去教学既满足不了理解能力好的学生对知识摄入的要求,又扼杀了理解能力差的学生的学习机会。
3.缺乏合作思维,因为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模式进行合理的规范和引导,使得部分学生缺乏合作意识,或者理解错合作学习的意思,一味地抄袭、复制同学的作业,同时,缺乏合作思维只会令学生只顾表现自我,不善与人交际。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生动的把现实生活元素和讲学内容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兴趣,使教学更具人性化。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不要古板的让学生去练习、完成课本的习题,要从生活中寻找资源,最好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有关的题目,在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需要引导他们发现、分析问题,然后独立解决问题。因为初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虚荣心,教师要把握好这些特质,通过趣味比赛、有奖问答、课堂提问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小组完成答题,这样不仅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合作学习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教学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教师处于强硬的主导地位,无论学生愿不愿意,只能被动接受,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很少,教师说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很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让学生主动地去领会乃至挖掘数学的魅力了。初中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弱,学习能力主要是参考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平时的鼓励表扬对初中学生极其重要。只有充分地激起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更好地推动合作学习氛围,教师要以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目标,培养出国家、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数学教学合作学习模式的构造和应用策略
1.构建同桌间的合作学习模式
构建合作学习模式,首先应从同桌开始,作为同桌,所谓“近朱者赤”,同桌之间可以很好的相互影响与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营造同桌间合作学习的机会,比如彼此间的互背公式、相互出题等,每天的数学课可以抽取5分钟进行同桌间的公式复习和新课程预热。同桌间可以相互学习,巩固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和促进学习发展,从而验证合作学习的效果。
2.构建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可以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爱好、学习成绩进行划分,通常是4-6人一组,将特质相同的学生分为一组,将特质不同的小组编为临组,这样交错分组,就能实现“临组同学都是老师”的构想,彼此间可以经常通过组内研究,组间讨论得出具有学生特性的知识理论和解题方法。小组采用轮流组长担任制,组内研究得出的解题思路和构想由组长与其他组长讨论,组员补充,这样不仅有合理的分工责任制,给予每个学生公平的表现机会,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领导能力。
3.构建师生间的合作学习模式
师生交流学习是目前数学教学合作模式的重点,师生合作学习是指教师能与全班同学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学习关系,不仅要在教师和学生间构建合作学习,教师和教师间也要形成良好的交流学习习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课堂中的疑题、难题进行定期汇编,交由教师,教师再通过与其他同科目教师的沟通交流,制定一份试卷,然后发给每个班级的学生通过小组来完成,达成全体师生的合作学习目的。
四、有效的合作方式
1.合作预习
通过合作预习,达到让学生设疑启智、激发思维的效果。教师可以时常提出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探讨,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组长督促小组学习探讨的有效进行,负责课后收集疑题难题,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烈,学习效果显著,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2.合作练习
学生可以根据对课本习题的熟练程度,开动脑筋,自己或者小组开发题目,递交给导师审核,再派发给其他组同学完成,这样不仅巩固了已学知识,更让学生开动脑筋,学以致用,更好地培养创新思维。
3.合作归纳
教师传授知识后,由小组进行学习重点的归纳和总结,特别是解题思路、课本公式的运用和转化等,不仅刺激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更能弥补后进生的知识缺陷和锻炼尖子生的知识运用,最后由老师对小组的归纳进行点评和括总,让学生对自己思考的知识印象更深,脑筋更灵活。
五、结束语
少年强则国家强”,初中教育对祖国的未来建设和发展极其重要,特别是学生对数学的运用掌握,直接影响今后的工业发展。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不仅能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获得知识,还能让学生提高学习素质,为祖国的未来培养最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2
对于学案的认识,我认为随便整理个材料、将教材内容的整理成填空或者习题的堆积都不能称之为数学学案,数学学案至少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如:学案是用于课前预习,还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复习;或者学案是体现教师的授课意图,还是体现学生的学习引导,一定要在编写前潜心钻研,这样才能发挥出学案的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数学学案内容的编写要能够呈现出思维的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层次,既不是知识点的单一重复,也不是让学生难以下手,应当有适当的启发,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实现“跳一跳能够到”,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形成认识上的飞跃。数学学案要能真正体现出导学的作用,精心设计好学案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要能够让学案发挥出“导读、导听、导思、导做、导教”的作用。
二、学案导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环节
1.以学案为导,进行自学
根据学生自学能力的个别差异不同,学案要在课前适当的时间发给学生,让学生对照课本自己解决学案上的有关问题。预习工作会使学生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长期的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自学能力会得到逐步的提高。要想完成学案上的问题和题目,必须对教材好好的阅读,这样学生就会通过难以解决的问题和阅读过程不理解的教材内容发现哪一方面是自己的弱点,可以在老师讲解的时候进行重点听讲和理解。
2.课上小组讨论,小组同学合作解决遇到的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学校在实行“学案为导,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时就是突出强调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原则,把课堂放手交给学生,凡是学生能通过合作自行解决的问题,老师就不要过多的参与。讨论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观察各个小组的进展情况,看是否是真的在讨论问题,是否是每一位同学都参加了进来,小组讨论中有没有遇到困难,课堂交给学生但不能浪费了,不能变成小组中好学生阐述自己答案的霸王讨论。讨论完成后小组要出代表说出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这个时候老师不要着急对小组给出的结果给出对与错的评价,而是要在黑板上记录下来,然后对比所有小组的理解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再评价对错与否,但一定要记住不要打击出错小组的积极性,要给于一定的鼓励,保证每个同学的积极态度。另外,对于大部分同学存在的共性问题,老师应当免于直接纠正,而是适当的补充问题来帮助暴露矛盾,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所在,再引导其得出正确结论。
3.老师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经过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集中解决。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会“导”,它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高妙的教学机智,精湛的教学艺术。一般老师可采取两种方式:点拨或精讲。如果一开始学习目标设置得当,通过学生自学、讨论和教师讲解,大多数学生可以初步理解并掌握规定的学习内容。但是到这一阶段学生们还不能牢固地掌握和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甚至有些学生看似掌握而实际上是机械的模仿例题,并没有真正系统深入的了解所学内容,因此还要通过系统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设计好变式练习,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和迁移。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充分的知识铺垫,其目的是借助旧知识推出新知识。
4.学生体会,总结反思。
①让学生对这节课所学内容做出小结,可以口头起来回答也可以写在纸上,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小组代表起来回答,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留下总结学生回答的板书。老师在黑板上留下学生的回答这一点是对学生很好的鼓励,学生会觉得自己的答案或者回答被老师写到黑板上了是一件很光荣和自豪的事情,是老师对自己见解的肯定。
②学生对某概念、公式和定理的特点及使用方法进行总结。
如:1,在学习同类项的定义中,一定要注意是含有相同的字母的单项式,而且相同字母的指数是一样的。
2,“利用公式法分解因式”中,老师应让学生总结什么形式的多项式可以用平方差公式分解,什么形式的可以用完全平方分解,可以用立方差、立方和去分解等等。这种总结的方式,实质上是促使学生再一次构建这节课的知识结构,也是对学生头脑新的认知结构和固化过程。
③会观察,会分析同类型题目做出总结。
三、小结
“学案为导,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新课程基本理念基础上的教学。总体思路是:以学案为载体,将学案与教材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学习。理论上的成熟,一年来的实践教学证明“学案为导,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我校是行之有效的。当然由于我教学经验不足,对各方面的教育教学理论了解的也不是很细致,所以文章难免有不合理、不恰当的地方,望各位专家和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篇3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科书作为核心的教学材料已不能满足师生需求。如何更有效地提供优质的教学与学习资源?网络是一个较好的途径。相对而言,美国的信息化教育较为完善,作为代表的美国核心课程网(/x5233.xml,《发现几何》[1]配套教科书网站,以下简称核心网)就具有可比性。考虑到人教版《数学》[2]配套网站(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数学).cn/czsx/,以下简称人教网)在国内使用的广泛性,本文选取核心网与人教网作为比较对象。
1 视觉效果
网站的视觉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访客的浏览情绪,由此,文字与图片的数量与布局、色调选择、区域划分等的合理性显得尤为重要。在色调使用上,人教网以白色和绿色为基调,给人轻松明快之感,访问者不易因此产生视觉疲劳。而核心网以灰色和钴蓝为基调,虽保持学习时的沉静心态却也有些压抑。在区域划分方式上,人教网页面多以直线划分为主,显得苍白而又没有层次感;而核心网多以色块来划分,相对人教网显得更为大气、立体和稳重。在文字比重上,人教网文字比重较大,而核心网图片和文字的比重相当,且图片的整体色调比较协调。
2 与教科书的关联性
作为教科书的配套网站,课程教学与习题库的资源是衡量网站与教科书关联程度的指标之一。人教网在习题上与教科书《数学》联系较紧,从各章节至复结,均有多套试题及相应的解答。而核心网则在课程教学上与教科书《发现几何》关联度较高,并作了相应的延伸,每章节均有动态几何探索、课程简介、技能操作、家长指南、学生网站链接5个部分,其内容分别是教学生如何用软件制作动态的几何、提炼与解读课本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教科书中的知识、练习巩固各知识要点以及对教科书内容的拓展等。
3 开放性与交互性
3.1 开放性
在网站的开放程度上,人教网显然高于核心网。首先,人教网的所有资源均免费且接收用户的在线投稿。而核心网的注册则有条件限制,一般为美国本土及与国际上有合作的学校才可注册。其次,人教网将教学会议上的研究成果公开了在“经验交流”栏目里,而核心网只给出教研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却不对外开放。
3.2 交互性
就网站与用户的交互性来看,人教网在“网刊”与“网学”设有问卷反馈,而核心网在这方面则有所不足。但关于用户间的交互性,人教网只提供了论坛这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并且论坛里也未建立一个科学的内容分类体系,导致用户不能快速获得信息。而核心网则通过facebook、twitter、博客、等多种渠道实现交流功能,提高用户的参与度。特别地,对于师生间的交流,网站还搭建了教学平台,如学习进度跟踪平台、moodle教学平台。其中,moodle平台实现了系统管理与网络教学管理的强大功能。在教学管理方面,包括学习记录跟踪分析、班级小组、课程资源管理、双评价方式、测试题库功能、调查学生学习习惯等。
4 启示与建议
4.1 改善网站的视觉效果
在区域划分上,建议采用合理的色块,而非单一使用线条,并适量的缩减内容、合并类似功能的模块。为减少大量文字的拥挤感,建议用关键词句进行超链接来代替原有文字并合理增加图片的比重,方便读者快速找到所需内容。
4.2 延伸教科书的内容
作为对教科书的一个补充,人教网在课程教学的延伸上有所欠缺,缺少对学生软件操作能力的关注,忽视了信息化背景下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另外,核心网的“学生网站链接”这种虚拟资源也是值得借鉴的。
4.3 拓宽交流渠道
人教网需加强网站的交流功能,丰富交流手段。用户间的交流可分为师生互动、专家与教师的互动、家长与教师的互动等。为使交流信息的组织更有条理,在搭建交流平台时需适当考虑信息分类。尤其在师生互动中,可建设moodle教学平台、在线测试、学习进度跟踪、(视音频)答疑系统等平台。用户间的互动渠道也应可多样化,如贴吧、博客、社区等,可按主题进行分类组织,还可按教育教学中的某话题建立讨论组。随着家长参与教育意识的提高,网站可设置家长服务的栏目及评价工具等。另外,搭建教师之间、专家之间及教师与专家的互动平台,可促进教学研究的发展及教师教学。
4.4 完善网站的开放程度
开放式环境是基础教育网站产生、发展的基础。这就需要网站营造适合众人参与、受教的开放式学习环境,使广大学习者都参与到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当中来。并且,他们的参与会分享思想与经验、丰富资源,可以提高网站资源的生产率。为适应用户需求的动态变化趋势,网站有必要建立双向或多样化的交流渠道,如留言板、留言箱、电子邮件、问卷调查等,广泛接纳用户的意见和建议,以完善网站及相应教科书的建设。
篇4
Investigation on Penetration of Mathematical Thinking Methods
in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Process
ZHANG Zheng
(Wuhan Liangdaojie Middle School, Wuhan, Hubei 430061)
Abstract The need for theory and penetration elaborate mathematical thinking of mathematical thinking, mathematical thinking investigated in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learning process of penetration,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comments relative to the survey results. The study was designed to try for secondary mathematics education in mathematical thinking and inquiry penetration wante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to find a suitable method of penetration. I hope ou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education research has som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basic education building to make modest.
Key words mathematical thinking methods;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penetration; investigation
1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有以下三点:一是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渗透情况的现状。二是探讨数学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渗透时存在的问题。三是针对数学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渗透现状和存在问题,给教师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相应的对策。
2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一是搜集与数学思想方法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分类。二是通过问卷形式收集教师对中学数学思想方法了解以及渗透的有关材料。三是对原始的问卷材料作初步的整理、归并,进行细致的分析。四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总结出影响数学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渗透因素,最终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2.2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武汉市武昌区55名中学数学教师进行调查研究。
2.3 研究方法
(1)文献法。搜集与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的文献资料,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渗透现状与存在问题,并作为重要的理论依据。
(2)问卷法。①问卷。本问卷中的题目主要考察两方面的情况:教师是否认识到了在教学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和渗透的重要性即要不要的问题;教师有没有具备这种能力,即能不能的问题。②样本。本研究对武汉市武昌区55名中学数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90.9%。③操作。每个问题采用指定试卷进行问卷调查。由主试发放问卷,有监考老师在场,限定答卷时间为5min,统一收卷。每均为单项选择,答题时主试不作任何暗示。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图1是对教师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渠道进行调查结果。从图1中可以看出,教师了解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渠道是工作后参加过专门的培训以及自己读书学习这两种途径,个别教师是通过自己学生时代曾经学过该专业知识获得的,这说明我们上个世纪的数学教育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图1 对教师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渠道进行调查结果
图2是对教师关于参加相关教育培训的心理倾向性调查显示。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几乎所有教师都对参加有关数学思想方面的专业培训有很大的需求。所以推行相关知识的专业培训具有重大实际意义。图3是教师在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过程中经验积累情况调查结果。由此图可得到以下结论:每个教师或多或少都积累了一点相关经验,可是很少一部分教师可以肯定的说我在这方面经验丰富,试想如果教师之间经常进行经验交流,那是否会得到1+1>2的效果呢?
笔者还对中学数学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的了解程度以及教师对数学思想方法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一般了解的教师占大多数,非常了解的教师很少;教师对某些数学思想方法掌握不是很牢靠,相似数学思想方法容易混淆。这些说明中学教师在这方面根本没有达到预定要求,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此外,笔者对教师更关注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年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还比较关注在低年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这是一个很值得欣慰的现象,说明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改变了观念,是否能起到一个以点带面的作用,还值得继续跟踪调查。
图2 对教师关于参加相关教育培训的心理倾向性调查显示
图3 教师在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过程中经验积累情况调查结果
表1是对教师是否认识到数学思想方法训练和渗透的重要性的调查结果,表1中的三道问题主要考察教师是否认识到了在教学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和渗透的重要性。从表1可以看出,教师在主观上已经认识到了在教学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和渗透的重要性。教师的意识提高了作为一个重要的策略,教师在学习课题方案的过程中已有了一种观念上的改变,这是至关重要的。总之,这虽然是一次简单的调查,但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教师的一些实际情况,而实际的教学中也反映出同样的问题。通过此次问卷首先可以看出教师在行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和渗透能力上还有所欠缺,即想做的并不一定是能做好的,主观与客观的冲突比较明显。
4 建议
4.1 学习培训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相关培训、阅读相关书籍、网上查找、相互交流等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的认识和能力。如果教师本身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了解不充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去追求有效训练和渗透是完全不可能的。渗透的东西有些往往是潜移默化的,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对数学思想和方法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4.2 认真钻研教材
数学思想方法不像数学概念等知识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或者参考书中,而是不成体系地分散于教材各角落中。很少有那种参考书中将数学思想方法提到表面上进行讲解。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有关数学思想方法的各部分知识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比如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内容丰富,方法多样,蕴含着转化的思想,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高次方程转化为低次方程,把多元方程转化为一元方程,把无理方程转化为有理方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等。
4.3 探索有效进行数学思想方法训练和渗透的策略
有了以上两个方面的基础,就可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关注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道例题的教学,甚至每一个问题的设计,从有效进行数学思想方法训练和渗透的角度加以分析改进。教师首先要提高自我认识,改变以往在教学中的随意性,把数学思想方法纳入教学目标中去;其次,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老师的适当引领下积极体验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另外,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层次性。还初步提炼了几个有效训练和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策略,例如在创设情境时孕伏数学思想、在活动探究别是在知识的转折点处体验数学思想、在反思总结处归纳数学思想。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只要切切实实把握好几个典型的数学思想,同时注意渗透的过程,依据课本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一开始就有计划地渗透,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数学能力,从而让课堂教学真正走向高效。
参考文献
篇5
转眼间,紧张、繁忙的一学期又结束了。回顾这学期的工作,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们在学校教导处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顺利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研任务。工作中每位老师都能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根据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标,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转变教学观念,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全面提高本组数学教学水平。现将本学期来的教研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
本学期的教研活动计划以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依据各年级特点,在征求了教师的意见后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计划本着务实的原则,力争有效指导本学期组内教研。为了更好地开展教研活动,我们还通过讨论,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措施,每次活动有内容、有中心发言人。
二、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
1、交流探讨本册教材。开学初,全组老师认真学习教材、课程标准,全面掌握本册教材的目标、重点、难点,就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做了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定出了全期的教学计划,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教研活动中,我们除了制定计划、确立重点,大家还提出了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困惑进行探讨,组内教师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都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每位老师,平时教学中都严格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训练到位,经常抓,并且经常交流,相互借鉴一些好的做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学期下来这方面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通过平时教学、听课以及日常的学习生活的情况看,有的孩子在许多方面仍然做的不够好:上课有的学生不认真听课、课上随便说话,这就不得不使我们每位老师静下心来反思,今后的工作该怎样去做才能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2、搞好每周的教研活动。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我们都坐在一起,结合自己的实践,交流心得体会,对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共同商量计策,对每一个老师每个单元的把关课都做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一起编写教案,准备课件。我们教研组在集体备课时,大家各抒己见,一同讨论研究教学方法与策略,在讨论中提高认识,在讨论中促进教学。在讨论中肯定、学习好的教学方法,这对课堂教学起到了非常有利的指导作用。教学中,我们采用实践与反思相结合的方法,每单元上完后大家都能够积极认真地进行单元教学反思。教师们能够畅所欲言,毫无保留的将自己教学中的成功经验与大家交流共享,教学中不足的地方大胆地说出,大家及时地讨论,提出应对的措施。
3、上好教研课。本学期进行了全组示范课和年级组研讨课,李静老师上课之前深钻教材,精心备课,制作课件,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将新课标理念贯穿于教学实际中,上出了自己的风格。为了上好教研课,教师提前说课并进行了3次试讲、修改教案、修改课件,组内老师不厌其烦、积极听课,针对她教学设计及讲课中存在的问题献计献策,帮助修改完善,并把四年级《位置与方向》这节课作为第八联盟数学同课异构研讨课,教师在这次活动中取得了进步。每位教师在这次活动中都能积极参与,大力协助。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大家会更加努力,取得好成绩。
4、认真听评课。每位教师都认真的听课和进行深入的评课,评课中每个老师都积极发言,纷纷指出每一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从而取长补短,受益非浅。在进行组内相互听课评课的同时,我们还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认真观看优秀教师的录象课,及本校教师的教研课,并认真记录,认真研讨,领悟、学习他们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总结反思,也使本组教师的教学理论业务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5、及时、认真地检查教案、作业。本学期互查了三次作业、教案,在检查中看到本组老师能够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并能根据教材的特点,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
6、运用直观性教学手段,创设活泼生动的教学课堂。
我们在教研组活动别强调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及课堂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辅助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6位老师运用本班多媒体教室之便,经常运用课件辅助教学,常常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今后努力方向:
1、合理安排工作、学习的时间,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2、更好地做好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3、加大对本组教研活动的开展力度,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
4、针对班级及学生的个别差异,抓好培优补差工作。
四、教研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作为数学教研组的组长,我能力有限,教研活动水平和经验不足,在各位教师的支持和努力下完成了各项教学教研工作,许多地方还不尽如人意。总之,每一位老师都能踏实,认真地工作,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在今后的教研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找出不足、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多反思、多总结,并开展多种行之有效的活动,促进各方面工作效率的提高,让教研组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文二
本学期的教研工作即将结束,通过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教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学期来,数学教研组全组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和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为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以下就针对本学期数学教研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坚持理论学习,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我们深深认识到,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本学期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立足校本,有计划、有步骤进行校本培训,措施得力,目标明确,形式多样。要求教师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及《数学教学理念》,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教学中的热点和冷点教学问题,从而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认识教学新策略,并组织教师利用新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让教师从经验型向专业型、科研型转变。
刻师们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教学中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注重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们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二、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1、我们组的教研活动每两周开展一次,每次教研活动事先都经过精心准备,定内容、定时间、讲实效,多次组织学习教育理论和本学科的教学经验,充实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每位教师都能加强自我研修,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加强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各位数学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反思,互相听评课,教师认真听课,集体评议,相互研讨,共同促进,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2、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倡导分内容、分章节、分头备课,力求备精品课;倡导利用网络资源寻找资料,以达到资源共享之目的。目前,积累了一定的教学资料,有的是老师们自己拟定的,有的是多方搜集的,不但本年级使用,还传给下一年级使用,做到资源共享。集体备课结合了各类教学资源,优势互补,形成了教的合力,提高了数学教研组整体教学教研水平。
三、做好常规检查,强化教学管理
在鼓励教师们创造性工作的同时,不放松对教学常规的指导和督。本学期,教研组配合教务处共进行四次教学常规工作检查,内容包括是否写教案,是否写教学反思和教后记,作业批改是否及时,认真等方面,检查结果令人满意。
四、存在的问题
1、对青年教师的帮助还不够,有待于加强。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在辅导青年教师上再投入多一些精力,多听他们的随堂课,多加强交流,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使初中数学组的教学实力提高的更快,青年教师成为我校的教学骨干。
2、数学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困难的要多些,从考试结果看,不及格的比例大,全组教师还要较强教学的基本功,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学困生上下功夫,努力提高数学的合格率
时光的脚步带领我们走过了一个充实而忙碌的学期。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身上肩负的重任,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地开拓进取,迎接更大的挑战。
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文三
时光飞逝,学期即将结束。本学期,学校领导的领导下,在教研组长的精心安排下,我们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依据开学初制定的各项教研计划,坚持以数学教学课堂为主阵地,认真贯彻落实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抓好各年级的课堂常规教育。以课堂教学质量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为主攻方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课改为核心,注重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从细节抓起。积极推进基础刻育课程改革的实践工作,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使我校数学教学质量得到稳步上升。为了更好地做好以后的教研工作,现就本学期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课教学质量切入点,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本学期,我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有机结合,每位教师都有严谨、扎实、高效的良好教风,并努力培养学生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切实提高备课质量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能认真备好每一堂课,随时保证有余课,课前作好充分准备,能认真探究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注重教法与学法的指导,及时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的教学过程,并依据自己的教学感受做好教学反思。进一步规范学生作业,力求提高作业练习的效能,作业布置精心合理,作业做到批改准确,反馈纠错及时,适当批有鼓励性评语,保持作业本整洁,书写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坚持每月一次的学生作业量化考核检查,期末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量化积分。学校每位教师能精心合理布置作业,做到批改准确,反馈纠错及时,切实抓好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等工作。教师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以课改为核心,加强校本活动
刻研组重视校本教研活动。学校本着以教师为主体,校本研究为载体,培训为依托,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我们组织教师出外听课学习,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之后,我们集中评价、分析讨论、交流。各位老师都写好一份好的听课感受,切合实际谈出自己今后教学发展的方向。大家一致认为,要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重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发挥团体教研的优势,加强听课、评课活动。
积极开展教研组活动,开展听课、评课的研讨活动,教师本学期听课不得少于10节。以课题研究、专题研讨、经验交流、校本培训等方式开展好教学研究工作。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每次研讨课,老师们都能认真研究教材,写出设计意图和详细教案。我们教研组尤其重视评课及反思环节,在每位老师开课之后,教研组都要在组内开展认真的说课、评课活动。首先由执教者先说课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思路、理念,同时谈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达到的教学效果或困惑,然后由已定的中心发言者点评,接着大家围绕执教的亮点、困惑或自己观课后的感受进行畅所欲言,最后教研组长做主题总结发言。这样组内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真正做到优质资源共享。在11月1日参加全镇小学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观摩教研交流活动中,我校程杨老师获得了数学组第二名。通过本次听课、交流、参观、学习,使我们数学组教师开阔了视野,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关注课堂,处理生成与预设等问题有
了直观的认识,激发了教师更深层次的思索。
三、存在的不足和前进的方向
1、听课及评课的制度、方案有待于改进。
篇6
一种具有说服力的回答是:诉求粗放的外延拓展、快速见效的技术拿来和经验移栽,缺乏教师发展质量诉求,必然丧失教师发展的根本力量。
视教师发展质量为学校发展生命力,营山金华希望学校十余年探索,既赢得了教师发展的本质力量,又聚生释放了学校快速崛起的鲜活力量。
作为农村县域学校求解教师发展质量,挑战前所未有。金华希望学校的实践研究带给我们诸多深刻启迪:聚生教师发展质量就是回归教师发展的本质,唤起教师生命的价值觉醒……提升教师发展质量存在大量的突围空间和希望地带。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3)02-0052-06
现代学校校长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是抓教学质量,还是教师发展?
现实中的常规回答显然是:学校既以教学为中心,校长必须着重抓好教学质量。可令人遗憾和不安的是:这个回答是错误的。
但回答也有例外。在部分犀利的校长眼里,校长的工作重心应是教师队伍建设,核心是抓教师发展质量。因为:依托教育教学实践递进的教师发展质量,天然与学校教育质量相伴而行。
这里就有一个案例。
13年前,营山金华希望学校创建时,仅有一幢教学楼、一块土操场和从乡镇考调进来人均年龄只有26岁的19名教师,老师们专业程度不高、能力结构偏弱、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式传统;学校新招的280名学生多为农村留守儿童、小商小贩和进城农民工子女,多数孩子心理、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等存在严重问题。
可如今,这所起步艰难的农村县城九年一贯制薄弱学校,已然崛起为县域优质教育的典型:办学规模近4000人,教育质量连年走在全县前列,成为南充市首批校本教研基地及其示范学校、西华师大实验基地、四川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全国示范家长学校。《南方周末》《华西都市报》《教育导报》《教育科学论坛》等多家媒体报道跟踪,各地考察团队纷至沓来。
从白手起家到大步跨越,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创新之路,写下这不凡业绩的,当属业已壮大到117人的教师团队。他们中现有中学高级教师22人、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和省市骨干教师20多人、县级星级教师65人,200多人次夺取全国、省、市、县级教学竞技比赛次一等奖,50多人获得县级以上课件和教具制作比赛一等奖。更为重要的是,大批教师内生了主动发展、岗位创造、功立业的强劲力量。
触摸学校优质发展的轨迹,清晰跳跃着组织诉求教师发展质量的动感脉搏,而其盎然跳动的则是学校快速崛起的鲜活力量。
一、战略重心指向教师发展质量
伴随西部开发的战略跃进,发掘培养和用好用活人才,已是各行各业的兴旺之源。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师是学校的根本性力量,只有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才能赢得可期的学校教育质量。
作为浙江金华市对口援建学校,办学初期,营山金华希望学校在教育资源薄弱、社会信任匮乏、强势学校合围的校情背后,背负的却是持续上扬的优质教育期盼、主理部门的教育高标准、落实素质教育的高要求。靠什么力量站稳脚跟,赢得学校可持续的优化发展?绝不能靠等、靠要,金华希望学校决意把崛起的力量源泉指向教师,指向教师队伍的优质发展及其力量释放。
然而不容乐观的现实是:几乎每所学校都把教师发展作为重点而常抓不懈,可为什么很多校长都在担忧其教师队伍的发展现状和后劲?稍加观察便会发现:诉求粗放的外延拓展、形式多样,以及吹糠见米的技术拿来、经验移栽,缺失了教师发展的质量诉求,必然丧失教师发展的根本力量。
优先发展教育必须优先发展教师,诉求教师发展质量不仅需要社会助力和教师觉醒,更需要作为教师发展主环境、主阵地、主推力的学校倾其所能,身处教育薄弱环节的农村县域学校更当竭尽全力。
在金华希望学校看来,所谓教师发展质量,诉求的就是教师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丰厚文化素养的能力,即有质量的教师发展,其基本内涵是:具有清晰的发展方向、持续的发展动力、科学的发展路径、丰厚的文化素养、较高的教育水平和实践成效。
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要求和教师发展的本质规律,视教师发展质量为学校发展生命力,把提升教师发展质量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金华希望学校十余年探索研究,初步形成了充满主体意识、具有创造精神、富有个性风格、研修发展统合的教师发展模式,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聚生释放了学校教育改革创新、品质提升无可阻遏的团队力量。
二、校本探索教师发展路径
如果说金华希望学校走上求解教师发展质量之路,是在处境不利情势下只得去“啃”教师发展这块硬骨头,并充满了过程艰辛,那么上苍的不负回报则是:这一“啃”竟然啃出了味道,硬是闯出了一条提升教师发展质量并赢得学校发展质量的校本之路。
(一)走“顶层设计”的教师发展之路
对教师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就是学校引导教师制定发展规划,建树发展目标,找到达成目标的有效路径和持续动力。为此,金华希望学校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是认识自我,找准定位。引导教师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结构、行为风格、教学优势和短板,以明确发展目标,找准发展路线。学校为教师建立了成长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发展规划、研训情况、工作成果等,教师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质成长档案。
二是组织评估,明确目标。学校组建了教师发展质量研究指导团队,将教师发展界定为“新教师-合格教师-教学能手-专家型教师”四个阶段,教师申报自己所处阶段并制定发展规划,专家团队诊断教师发展现状,助其找准发展目标和路径。
三是勾勒专业成长范式。学校建立“名师培养工作室”,以“名师培养实验先行,普通教师跟进”的方式,将部分骨干教师作为培养对象,编制名师发展路线图,建树发展标杆以引领全体教师发展。
四是当好参谋。学校将教师成长目标细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指导教师付诸行动并记录行进过程,包括阶段性成果和过程性困难,引导教师诊断目标达成情况,并动态调整行动计划。
顶层设计教师发展由是赢得了老师们的普遍认同,虽有个别教师感到“自己好像被边缘化了”“在同生共长中压力很大”,但更多教师从中找到了方向和路径,激发了工作的热情和发展的动力。
(二)走“以师为本”的管理之路
取向“以师为本”的管理,金华希望学校确立起以教师发展引动学校发展的理念,根据教师生存发展状态,助力教师找准发展点、规避盲点,优化教师发展的环境、空间和路径。
学校创设条件,让老师们课余到学校阅览室学习、到教工俱乐部锻炼,舒缓工作疲劳和紧张心态;举办“希望人论坛”“教师自由沙龙”“体验式培训”,搭建平台让老师们扩展眼界、砥砺智慧、共生共长。
以网络研修拓展发展空间,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以保证网络研修,80%的教师通过网络参加了“四川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培训”“农村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培训”。所有教师都能独立下载、上传资料,掌握了网络文档编辑、课件制作等技能,半数教师开通了博客。老师们制作的科学DV获得了全省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国影像比赛三等奖。
放大激励力量。学校推行民主管理,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和更大的自由度,拓宽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机会,以激发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发展动力;运行“教学效果评价方案”“教育教学奖惩方案”等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做到评优、评职公正公开,保障激活了教师发展动力。
一味弹压逼不出优秀教师,学校管理者不能只让教师对学生放手,更要学会对教师放手。践行“以师为本”的教师管理,金华希望学校为教师发展注入了催化剂并催生了教师发展能量。
(三)走校本教研驱动之路
金华希望学校理解的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基地、教师为主体、研究为核心的群体教研活动,是教学工作、研究活动和教师发展的有机整合,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师发展质量为目标诉求。为达成这样的诉求,学校动作不断。
一是自我反思驱动教师发展。学校要求教师全面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通过撰写教学后记、反思日志、教学个案,评价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成效和水平,找准问题、主因和应对之策。
二是同伴互助驱动教师发展。学校通过协作、对话、帮助三途径,实现教师互相学习、协调合作、分享经验:通过集体备课、同课异构,促进教师关注和改进教学;通过专题讨论、课改沙龙、经验交流,帮助教师获得建设性意见;通过“青蓝工程”“结对互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三是专业引领驱动教师发展。求得教学思想与实践重建,学校与省市县教育科研部门建立伙伴关系,与西华师大、南充教院附中结成对口支援学校,与成都七中育才学校等建立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研究共同体,聘请省市专家到校举办学术讲座、指导教学现场、提升教师发展质量。
四是文化浸润驱动教师发展。打造校园文化,学校通过“雪龙号”将校旗插上南极大陆,聘请曲词作家创作校歌“希望之歌”,校园建树孔子塑像,铭刻“希望赋”诠释学校发展历程。打上学校文化烙印的老师们,都以自己是“希望人”而感到幸福、自豪。
(四)走教育科研引领之路
以点带面,培育研究意识。建校初期,金华希望学校教育科研从“点”上突破,展开《中学生学习策略训练研究》《中小学英语视听导学策略研究》《学生问题心理调适研究》等课题研究,这些获奖课题既引领了教学改革,又破除了教师的科研神秘感,锻炼了一支敢于并乐于研究的教师队伍。
全面铺开,植入研究意识。课题研究聚生教师发展质量,金华希望学校展开了“课堂教学建模”研究,聘请省市专家评估教师发展质量、进行课题指导。学校将课题分解为多个微型课题,尽力做到人人参与。课题研究获得阶段性成果,其中微型课题《初中文言文背诵策略和方法研究》《作文评语改革》《初中数学思维训练研究》分获市级微型课题研究成果一、二、三等奖。
聚焦问题,聚生引动力量。践行“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教科研一体化思路,金华希望学校力求把教学问题变成研究课题,各种赛课、磨课、评课活动都力求做到:“问题”比“课题”更重要,“赛课”让“磨课”更有效。学校还通过“送课下乡”“县内展示”“市内参赛”“省内献课”“全国研讨”等方式搭建平台,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教育科研在学校已成“井喷”之势,老师们在研究过程和成果共享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普遍增强了职业认同感和发展紧迫感;课题研究在助力一批组织能力较强、研究水平较高的教师优化成长的同时,更为教师队伍注入了历久弥新的发展活力。
(五)走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之路
遵循教师发展的正确方向,突出教师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着力体现教师个体差异,金华希望学校以探索多元化发展性评价提升教师发展质量。
一是基于教师对课程实施的评价。着重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具体内容包括:教师理解教材的程度和运用效度;教学内容组织是否合理、教学方式是否灵活;师生互动是否有效、评价反馈是否及时;是否做到了既关注学科又关注学生、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既重知识传授又重学科育人等,以此引导教师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二是基于教师个人素质的评价。通过观察教师课堂表现、征集同行和家长意见、访谈学生,评价教师个人素质。具体内容包括:是否具有准确判断、处理课堂生成变动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情势和问题的能力;是否具有把握教育时机的智慧;是否具有高尚的师德水准和敬业精神;是否落实教育方针、勇于担当教育责任等,以此促动、导引教师素质发展。
三是基于学生表现评价教师。主要通过观察、谈话、问卷等形式从学生眼中评价教师,内容包括:学生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习惯是否养成,思维、品行、心理状态是否良好,是否具有责任意识;是否端正学习和劳动态度等,以此促进教师尊重关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赢得自我发展基于服务对象的认同和反哺力量。
发展性评价是面向教师未来的一种形成性评价,金华希望学校主要采用多元主体交互式评价,既有学校组织、学科领域的同行意见,又有教师自我、家长、学生的共同参与,使评价更具全面准确性和助力教师发展的导向性。
校本提升教师发展质量,金华希望学校设计、管理、研究、评价多路推进,唤起了教师发展方向、路径和动力觉醒,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创新性实践研究中发现了自我、释放了潜能。
三、校本应对教师发展面临的挑战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民族复兴,教育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发展教育靠教师,发展教师靠质量。提升教师发展质量,学校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关键在于勇敢正视和正确应对,变挑战为机遇,化机遇为力量。
(一)提升教师发展质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是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的全新挑战。按照新课程标准,教育教学应该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服务,不能只为升学考试服务。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教师必须确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服务服从于学生发展需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全新定位教师角色: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课程执行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还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和反思者。农村教师尤其要勇于克服环境局限,破除传统教学模式,自主构建新型课堂;同时培养课程开发、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学生诊断、心理疏导等多种能力。
二是复杂教育对象带来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农村留守、空巢儿童不断递增,隔代教育与学校教育发生偏差。农村“单亲家庭”不断增多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冲击,“单亲家庭”孩子大多存在性格偏差、受挫力差、自信心不足等问题。特别是目前学校教育已悄无声息地走入“三独”时代,独生子女学生、独生子女教师和独生子女家长“会师”学校:“独一代”家长与“独一代”教师容易发生摩擦,“独二代”不服“独一代”管教的现象时有发生;“独一代”家长学识往往不逊于“独一代”教师,甚至对“独一代”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持怀疑态度。
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和空巢儿童,身处不容乐观的教育文化生态环境,向农村教育提出了全方位挑战。提速优化农村教师发展质量,已成为农村学校教育改革必须求解的前提性战略难题。
三是网络信息化带来的挑战。
网络信息化轻松推倒了学校“围墙”,教师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可通过网络快捷获取信息,网络浸泡过的学生视野和知识结构,往往超出墨守成规的教师。网络在带来知识快捷获取力量的同时,也设置了一些危险陷阱,来自网络的负面信息极易腐蚀学生心灵,异化、矮化、窄化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随着信息化程度提高,知识更新提速,教师原有知识急趋陈旧、老化、报废,教师必须快速适应这种变化,及时补充更新知识,否则就谈不上“学为人师”,更谈不上“行为世范”的教书育人。
四是打破教师终身制带来的挑战。
教师长期存在资格终身制的惯性心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打破教师终身制正在变成现实。教师终身制直接制约了教师发展质量:部分教师心存惰性,忽视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更新提高。打破教师终身制,显然对教师职业带来了挑战和压力,教师必须加强学习、锐意进取、提高素质,才能保持教师职业生命的长青不衰。
(二)应对提升教师发展质量挑战的校本策略
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面对提升教师发展质量的各种挑战,金华希望学校思考提出了校本应对策略。
其一,实现教师角色转换,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和角色要求,更好发挥教学主导作用。教师作为课堂学习共同体中的首席,只有树立和落实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充实和提高素质,才能应对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挑战。学校促进教师学习,可采取如下策略:
一是理念先导,强化机制保障。倡导竞争意识,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树立“知识在学习中,学习在创新中”的理念;学校要制定建设学习型队伍规划,构建学习动力机制、投入保障机制、学习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学习动力,培养教师学习能力。
二是个人与组织结合,推进互动学习。其一,在校本教研中互动,通过组内交流协作、互通信息、分享经验、提升智慧。其二,在校际组织中互动。参加校际组织,在校际互动交流中分享经验与方法,获得优秀教师引领,激发发展活力。其三,在网络研修中互动。教师在网络支持下打破时空和地域局限,与优秀教师和专家群体建立联系,通过交流协作改进教学实践、优化专业发展。
三是在做中学,促进研究反思。首先,实践研究是教师发展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实践教师才能将所获知识、成果、能量转化为课堂智慧,教师既要“岸上观摩”,也要“下水操作”。第二,反思是教师发展的助推器。教师只有经过反思,才能将教育教学经验上升为策略和思想,积极影响后继行为。教学反思要做到“课前做好教学审视和问题预设,课中对生成性问题做出快速反应,课后展开批判性反思”,并在反思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价值。
其二,在规划中定向,在实践中定位
提升教师发展质量,必须顶层设计教师发展,并将个人设计与组织设计、个人需求与组织需要统一起来,才能引动教师走上科学发展之路,实现教师个人与学校同生共长。
一是加强自我认识与反思。学校犹如“磁场”,教师不被“磁化”就会被“析出”。教师要强化对学校的认同,加强自我角色特点和性质的理解、自身能力和价值追求的判断,从而在规划职业生涯中找准方向和路径。
二是个人设计发展路径。找准自我发展定位,教师必须综合分析自身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职业倾向,并结合时代和社会特点确定奋斗目标、做出行动安排。教师还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找准定位:在观念上,树立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学习知识与发展智能、情感统一的理念,从课程执行者、使用者转向课程研究者、开发者和参与者;在素质上,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学习研究,做知识的终身学习者和创新者;在方法上,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剖析和解决问题,做教育实践的反思者与合作者;在态度上,以平等的人格、真挚的情感,智慧地走进学生心灵,维护积极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动力。在行动上,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到的学习目标,设计有效的活动和学习方式,作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三是组织设计教师发展路径。学校充分了解每个教师的职业规划,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和教师发展速度、质量层次,把握教师所处发展阶段,提供路径和资源支持,以增强教师发展的方向感和使命感,充分开发、利用教师资源,放大教师发展价值。
其三,以他动力强化原动力
教师发展动力源自两线:一是由内部认知、情感、动机产生的原动力,主要源自教师的价值追求和目标达成需要,并决定着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教师作为自然人,有其赖以生存的物质需要;作为社会人,有其提升自我的精神需要;作为发展中的人,则有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技能、拓宽学科知识、优化教学行为的需要等。二是由外部环境、任务、职责等产生的他动力,激发培养他动力可采取三条路径:通过提高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唤起教师发展的内动力;通过营造氛围和有效激励,让教师找到职业幸福感;通过搭建平台、创设机会、创新机制,增强教师的职业成就感。
原动力是提高教师发展质量的根本,以他动力正强化教师发展的原动力,就是对教师发展动力的培育,更是提高教师发展质量的关键。
其四,拓展教师发展内涵
关注教师发展质量,必须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有两个方面的内涵值得重视。
一是强化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正所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心理是学生心理成长的重要影响源,教师拥有健康丰盈的心理,才能有效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校要积极引导教师心理健康发展,通过开办心理讲座、心理体验活动等优化教师心理环境,影响教师构筑和谐的人际关系,赢得共生共享的发展能量。学校还要通过开展挫折教育、磨难教育、感恩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二是助力教师从“知识讲授者”转向“信息资源掌控者”。其一,参加网络研修,让每位教师借助网络平台了解先进理念,丰富文化素养,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能力。其二,运用信息技术,让每位教师熟练掌握电脑操作系统、制作教学软件课件。其三,渗透网络教育,课堂教学渗透信息技能教育,训练学生主动通过网络软件搜集和获取信息、辨别和筛选信息。
其五,优化教师发展质量评价
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师发展素质、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创新精神。探索教师发展性评价,应在三个方面努力:一是评价原则三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既看工作量更看工作质量;全体参与和信息反馈、民主化与保密化相结合,增加评价标准、程序方法、评价要求的透明度,增大个体评价材料的保密度。二是评价内容层次化。对教师职业道德、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合作共事、计划执行与反思等实施素质评价,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性、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学习环境的营造和管理等进行综合评价。三是评价方式多元化。以社会评价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师生评价树立良好的校内导向,以业务评价树立科学的价值取向,以发展潜力评价促进教师自我构建和提质发展。
四、提升教师发展质量实践探索的启示
探索研究教师发展质量,金华希望学校从现实需要、实践路径和问题研究、策略应对等进行了纵深探索,观察其行为研究,我们获得了宝贵的教育认知和实践启迪。
(一)提升教师发展质量,具有深刻的教育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是回归教师发展的本质。教师发展质量追求的是有质量的教师发展,是教师不断认识、完善、超越自我和享受职业成功幸福的过程。金华希望学校追求“清晰的发展方向、持续的发展动力、科学的发展路径、丰厚的文化素养、较高的教育水平和实践成效”的教师发展质量,触及了教师发展的灵魂、校本标准和可行性路径。许多学校就没有找到这些核心力量,其深刻原因在于:在社会转型期,人们容易追求表象形式、技术移植和短期效应,功利心理作祟,深入不了教师发展的本质。教师仅把教师作为职业,上升不到事业的高度,只能处于被发展的尴尬状态。多数校长是按行政部门评价办学,追求短期功利效应,难以顾及教育发展的本质,更认识不到教师发展质量蕴藏着学校发展的根本性力量。求解教师发展质量,需要教育的理想和使命担当、改革的勇气和智慧、顶层设计与系统推进,而具备这些追求和素质的校长还是凤毛麟角。
二是唤起教师生命的价值觉醒。诉求教师发展质量,金华希望学校找到了教师发展的本质路径和核心力量,老师们经历了一个解放思想、攻坚克难、能量聚生释放的过程,唤起了发展力量的觉醒,并由此筑起教师生命发展的高度、扬起了持续澎湃的活力。
三是赢得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力量。“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并非经得起实践检验。校长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不假,但绝非学校发展的根本力量,具备了发展质量的教师队伍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力量。金华希望学校聚焦教师发展质量,正是站在“顶层设计”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高度,聚生了教师发展引动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有力诠释了“教师发展质量就是学校发展质量”的时代命题。
四是赢得学生优化成长的本质力量。教师发展质量的觉醒实质是人的发展力量觉醒,其意蕴在于:顺应生命的成长天性,着力唤起每个生命的发展动力,助力每个生命明晰发展的方向、找准发展的路径、丰富发展的内涵、开发发展的潜能,就能培育起生命实现自我发展的本质力量。金华希望学校可圈可点的教师质量发展背后,正是学生生命的优化成长。
(二)提升教师发展质量,应采取有力的校本策略
一是需要“顶层设计”,将教师发展设计与学校发展设计统一起来,让教师找准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二是取向“以师为本”的管理,优化教师发展的环境、空间和路径,助力教师找准发展点、规避盲点,放大激励力量。三是校本教研驱动,教学、研究和教师发展有机整合,聚生教师发展力量。四是聚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问题,课题研究聚生教师发展质量。五是多元化发展性评价提升教师发展质量,对教师课程实施、个人素质、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唤起了教师发展方向、路径和动力觉醒。六是营造人本进取的学校文化环境。金华希望学校创建了激扬生命的学校文化,着力为教师发展把脉方向、提供平台和智力支持,让教师在富有挑战性的教育教学实践体验中,激发发展的潜力。以校园文化培育教师对学校文化认同感,在校生活的成功感、快乐感、幸福感,放大教师发展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激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