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大数据培训心得体会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大数据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大数据培训心得体会

篇1

目前主要负责工作简要描述

(一)参与业务拓展,

参与业务线产品规划设计,并辅助业务线拓展、储备方向填报、及技术标书编制等工作。并负责业务线及项目的研发进度管控。

(二)技术研发能力,提高交付能力。

组织各业务线遵循部门统一技术路线,交流共性问题,提高部门协作,提高生产率和交付能力。

(三)团队建设能力

协调组织新员工参加集团统一的入职培训,了解主营业务。在项目组负责人与组员间建立师徒关系,加强传帮带效果,提升团队整体能力。

后续工作思路

(一)目标分解到位,思想转变到位。

遵循部门三中心定位,加强应用中心建设,围绕相关制度完善、任务强化执行,提高项目交付能力,加快转变思路,达成部门按照市场化模式运营的年度目标。

(二)狠抓主要矛盾,提高交付能力。

1.加强执行力,凡事闭环处理。

篇2

本人从事统计工作8年了,感受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统计工作压力也在不断加大,有时感到困惑和迷茫,甚至产生抵触情绪。通过大数据统计理论知识学习和心理调适讲座的疏导,使我豁然开朗,明白了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只有认真学习,掌握了较为全面的统计专业知识,提高统计分析能力,才能做好统计工作,才能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才能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

二、强化了对国家经济发展形势的认识。

此次培训组织严密,学习扎实,在培训老师的精心设计与合理安排下,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从《乡镇统计机构职责与规范》开始,系统学习了《统计基础知识》、《详解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等讲座,切实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疏导了心理困惑,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经济的巨大影响,进一步认清了当今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学习了统计工作地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并掌握了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的填报计算方法等,使自身的业务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三、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平台。

培训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开展心理疏导,还安排外出参观学习,相互交流,增进了同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机会。听取各种课程专题讲座,从心态调整、心理健康、能力培养,到统计热点、工作困惑等,内容丰富,切实有用,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作为统计工作人员所面临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让我们懂得如何控制情绪,自我解压,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显得格外重要。

四、理清思路,展望未来。

因为平时工作较忙,很少有机会参加培训,因此我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专心听课,认真做笔记,使自己的工业统计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进一步理清了思路,开拓了视野。我觉得,作为一名统计工作人员,感到肩上责任重大。我深刻认识到,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养成良好的学风,不断学习,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为统计事业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学习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是学习的路还很长,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实践、反思、提升。作为一名统计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始终保持一颗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心,努力强化四种意识,实现自我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是要强化学习意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学无止境,只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储备专业知识,努力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工作实践中去,才能做到学而思、思而信、信而行。

篇3

二、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动态监督管理机制

大数据改变时代,其强大的数据分析和甄别能力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革命,志愿服务行业也不例外。在高校,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比较传统,多是采取自上而下层层推进的方式,这有好的方面,能得到广大学生志愿者的信任和拥护。但这有人走茶凉之弊,且不利于志愿资源的科学分配。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给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要充分利用科学的力量,减少人治的影响。互联网+大数据,建立志愿服务项目和志愿者服务情况动态数据库,通过互联网来选拔和管理志愿者,并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高校志愿服务项目组织者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公众空间、微信群等公开信息数据,联络沟通志愿者,做好项目策划,必要时,还可以对参加的志愿者进行培训教育等。而大学生可以个人注册关注此类网站、论坛、微媒等,随时查阅动态数据库,观看公开的信息数据,了解相关情况,比如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渠道、志愿人员等。组织者和志愿者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志愿心得体会和感悟文章,分享经历和心路历程,传播志愿服务文化,达到更好的交流和沟通。总之,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经科学的评估与甄别,高校志愿服务管理者和决策者在很大程度上能为大学生志愿者选择最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最符合社会需求、最能展现志愿服务效果的项目类型,实现高校、社会和个人三方共赢的局面,从而为志愿服务项目的长效发展提供保障。

篇4

在培训中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培训的方式是活泼生动的,专家教授们每一次的讲座总是把教育实践结合起来,用朴实风趣的话语分析一个个典型案例的同时,每一次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专家教授们对教育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学生独特的感悟、深厚的教育素养令人折服。从他们身上,我学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和做学问的方法,更多的是他们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本次培训学习本人产生了颇多感悟。

这次我们赴华东师范大学,聆听华东师大范国睿教授所做的《大数据背景下的学校改革》、 王建军副教授《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程亮副教授《教师职业道德的伦理反思》等精彩讲座,对自己进行了一次深刻地洗礼,洗去心灵深处的一些灰尘与尘垢,让自己对学校教育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与思考、剖析与反思。

导师们站在理论的高度,阐述了各自的研究成果。授课内容从国外到国内、从传统文化管理到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从教师成长到新型评价、从学校管理的诊断到学校改进的策略,从开发资源到有效沟通,从多元智能到心理健康,从教育理论到教育实践案例,使我们眼界大开;多角度、前瞻性的讲座,使我的教育管理理念得到更新、相关知识结构得到完善,我们享受着心灵碰撞带来的震撼与兴奋,享受着精神洗礼带来的幸福和愉悦。培训中,我按要求认真撰写学习心得,结合自身的办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并不断梳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教育理念有了很大的提升。

篇5

培训的日子是苦的又是甜的。苦:每天必须按时点名学习,完作业。甜:可以接触很多先进的技术知识,有收获。同时,我也体会到了师大严格的管理和人性化的安排,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每天都早早地来到教室组织我们的学习,点名,给我们安排日程,帮助我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在她们身上我看到了青春的活力。感谢老师,感谢母校。

学习的内容是崭新的、系统的。张攀峰老师给我们组织的破冰活动,赵冬梅院长给我们讲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应用》,李玉斌老师讲的《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深度融合》,马名杰老师讲的《微课的主流制作技术》,朱建明教授讲的《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韩清献老师讲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特点及教学应用》等等,每一门课程都吸引着我们,跟着老师们的思路我们思考着,课下与授课老师们热烈的讨论着,他们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路,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在信息化的课堂中,电子白板是一种应用趋势,有了设备,我们就要利用,未来的课堂是技术与知识的课堂,未来的课堂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深度融合的课堂,这是信息化给我们教学带来的发展方向,作为进修学校的老师我一定要将此次培训的内容好好学习消化,回去给我县的教师认真交流。

不知不觉中培训已经接近尾声,突然觉得培训是那么的短暂,我的培训感言

是那么单薄,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千言万语唯有“感谢”最能表达我此刻的心情,感谢国培给我提供了此次培训的机会,让我有机会“走出去”,感谢老师们给我们的辛苦付出,让我有很好的学习环境,感谢给我们讲课的老师们,让我们接触了新的知识,感谢我的母校:河北师大。回到工作岗位,我一定努力工作,不忘学习,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做一个骄傲的师大毕业生。

培训人员心得体会【2】

一、本次培训,我学到了管理的许多新知识、新方法韩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述了管理学的内容和方法:1,自我管理篇,就是管理者转换思维方式、转换工作角色、学习与人沟通的技巧等。2,团队管理篇,从选人用人到培育辅导、从团队管理到团队领导、从跨部门协作到流程化协作等。3,工作管理篇,从计划委派到有效授权、从目标绩效到项目管理、从督导管理到执行系统。4.领导魅力篇,从管理技能到领导魅力、从制度约束到文化影响、从薪酬奖励到全面激励。尤其是韩老师的经典语录使我感受最深:“管人与管事,思维要分离,行为要结合;领导要管人,流程要管事”;“强将手下有弱兵,用进废退,把每次的突发事件变成今后的例行工作”等等,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掌握了解决日常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难题,比如:新老难容、帮派问题、相互推诿、无事生非、弄虚作假等问题。

二、通过学习培训,使我清楚地体会到要不断加强素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一是要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是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社会,其知识更新、知识折旧日益加快。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个人,要适应和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与时俱进,

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企业管理与创新要靠学习,靠培训,要接受新思维、新举措。加强培训与学习,是我们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加强培训与学习,则是提高企业管理者管理水平最直接的手段之一,也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只有通过加强学习,才能了解和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这样,才能不负组织重望,完成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二是要不断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树立公司利益第一位,局部服从整体,小局服从大局的原则,始终保持健康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增强勇于攻克难关的进取意识,敢于负责,勇挑重担,锲而不舍地推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要加强沟通与协调,熟练工作方法。要学会沟通与协调,要善于与领导、中层干部、职工进行沟通,要学会尊重别人,放下架子,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要围绕公司领导的思路,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要经常反思工作、学习和生活,把反思当成一种文化,通过反思,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四是要敢于吃亏、吃苦、吃气,弘扬奉献精神。“三吃”是一种高尚的自我牺牲精神、奉献精神,是社会的主流风气。就是要为人处世要心胸开阔,宽以待人。要多体谅他人,遇事多为别人着想,即使别人犯了错误,或冒犯了自己,也不要斤斤计较,以免因小失大,伤害相互之间的感情。要树立奉献精神,树立“吃苦、吃亏、吃气”的思想。中层干部就是要吃苦,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做别人做不了的事,忍别人忍不了的事,严格要求自己。

总之,这次的培训学习不仅是对工作,更重要的是对以后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很多的东西和感想不是可以用文字来表达的,也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唯有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加以运用。我深信公司和各个部门在董事长的领导下,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必将蓬勃发展,再创辉煌。

培训人员心得体会【3】

下面从教师的角度得到的几点体会有三个方面:

一、要爱自己的专业爱得深沉。

备好一节课,上好一堂课,反思好一堂课。

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主要体现在三点: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备课贵在博。教师备课除了要吃透教材,正确把握本课的知识点,了解重点、难点外,还要了解跟课本的外延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多读书。新课改后,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要转变以往旧的观念,充分去了解学生,不仅是知识基础,也包括学生的思维规律和情感态度。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上课是教学环节的关键。教师要能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参与。上课时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倡导新型的教学方式,自主探索与反思交流是课改带来的课堂教学变化的核心所在。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发展。

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最佳途径。古人也说“一日三省吾身”。我们在教学中要时刻反思,课前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适合我的学生,要不断的思考、质疑、修改;课中反思:是反思的重要环节,可以使自己及时调节教学节奏,提

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后反思:每节课后及时反思记录,作为今后教学的参考。教书十年不如反思三年,我们要把反思培养成习惯。

通过学习,我了解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义务——教书育人。教师应无私地将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维护自己的学生,并关爱他们,以自己高尚的品行为学生树立起榜样。面对后进的学生,不能采用暴力或体罚等行为,而是应该用加倍的爱去帮助他们进步。教育不仅是教,更是教与学互动的一个过程。新课改实施以后,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观点,要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作为教学的第一资源。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三观“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在培训中,很多老师也在说现在是终身学习的时代。因此,我要在新学年里,不断学习各种知识、多看书、多学习他人的新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积累直接经验,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

二、西方的绅士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作为教师,在对学生实行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教师的人格、行为、德操和思想素质无疑在无形中会给学生以极大的影响。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规范。在培训过程中老师们也经常提起一句话:“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习惯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意义更大,因为我们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

教师应为人师表,教师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我们的个人形象代表的就是学校,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形象。宽容公正——教师对学生的核心原则。教鞭下有瓦特,冷眼里有牛顿,讥笑中有爱迪生。平时学生犯错是免不了的,学生这时的思想、心理、现状等实际情况都需要我们老师设身处地的为他考虑考虑事出肯定有因,从细节中帮助学生寻找“病因”,并以宽容公正的心去面对它。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爱孩子是教育之本。严是一种爱,但宽容也是一种爱。宽容是一种信任,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仁慈。爱是一种公正,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多学习多反思,努力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品德发展。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教育这个舞台上每天发生着许许多多平凡的和不平凡的教学故事,这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发生、出现、遭遇、处理过的各种事件,不是瞬间即逝,无足轻重,淡无痕迹的,它会长久的影响学生和教师的教育教学。从培训中老师所谈的这些亲身经历的事件中,我们能够学到很多东西,得到很多大启发,甚至会产生心灵的震撼,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阐释了爱的教育,用生命谱写爱的奉献之歌。我以后会更加热爱我的工作,在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经过这几天的培训学习,我更坚定了自己做一个好老师的思想,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去做,完善自己,要坚定不移地热爱自己的教学事业。

三、爱的教育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一棵小草。

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作为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种爱也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他们给予各方面的关注,从心灵上、思想上、身体上、学习上去关心、热爱、帮助,把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担挫折的烦恼。

通过培训,我懂得了怎样去爱学生。爱是教师职业的根基,爱是在摒弃中形成的,爱是在生活中培养的。“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今后我要努力做到能爱、善爱,去关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的成果。

篇6

大型组织从架构上看,普遍存在所属分支机构或业务指导部门甚至直接管理单位众多、人员队伍庞大等情况,以国网和国税系统为例,从中央、省、市、县到乡镇各个层级都有设置机构、配置人员。故而一些重大专题内容的学习就需要全局统一部署,包括“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政府部门重要的法律条令、行业管理的重大政策措施如营改增等重大专题。都是基于机构众多、人员队伍庞大的特征,这是一个长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推M缓慢 重大专题学习往往都涉及到政府、央企、大专院校等大型组织。内容均为重要会议精神、重大政策执行、紧急事项落实等。应是需要政府部门或者企业人员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并即刻实行的,宣贯学习有很强的时效性要求。但是,传统的开会、发文、培训等学习形式都是慢节奏的,而且还需要有关机构宣教人员拟定方案、联系培训、聘请专家,从中央省市县到乡镇各层级步步推进,旷日费时,进度缓慢,显然不符合对时效性的要求。

流于形式 传统学习方法一般都比较单一、保守、成旧,往往都是读读报纸、学学文件,组织一下讨论,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大家学习兴趣,缺少吸引力,流于形式。

缺乏抓手 传统学习模式虽然有统一的组织部署,明确的学习内容,层层传达学习的过程,但关键环节在哪里?监督检查有没有机制保证?如何确保学习的效果?等等,都缺乏抓手。

收效甚微 由于传统学习模式的覆盖率低,员工参与度不高,没有直接客观的统计和评价模式,纸质的学习资料难以统计,无法实时准确记录学习进程,无法做到定性与定量分析,无法对学习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精确的管理,学习效果自然难有保障。

“互联网+宣贯式学习”新模式为学习提速增效

针对国企等大型组织传统学习模式的困境,知微科技立足于互联网和移动科技,采取互联网+的模式,开发宣贯式学习产品,形成能够为组织带来知识融合与协同创新的全新学习方法:

完善学习机制 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实现跨区域、跨场地重大专题内容在线学习,破解学习推进缓慢难点。

创新学习方式 以互联网为载体,建立“不受时空限制、及时、互动、共享”的互联网传播模式创新学习方式,破解学习流于形式难点。

充实学习资料 通过在线学习交流,创建重大专题学习内容资料库,延展学习的开放性、主动性,为各基层组织学习树立学习楷模,提高学习热情,破解学习缺乏抓手难点。

记录学习进程 借助大数据分析统计工具,实时准确记录学习进程,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通过对学习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精确的管理,实现学习管理由“粗放型”向“精准性”转变,确保学习“落实到人”,破解学习收效甚微难点。

宣贯式学习模式注重于解决重大专题学习活动的学习效率和效果问题,其目标是组织所有人,在同一时间段进行学习,并相互交流学习心得,从而为组织带来知识融合与协同创新。

宣贯式学习产品介绍

宣贯式学习场景

知微科技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持智能手机的微信和APP双入口模式进行宣贯式学习。

场景一:最高领导全掌控

主管部门在手机端上学习。党组书记董事长以身作则,在网络上对于重大专题学习内容的领导评论和指示信息。

这些指示信息瞬间到达企业内部各级组织领导以及员工的学习界面中,领导班子发表心得体会,立标杆,引领各部门和各级单位的跟随学习,以此层层推进,从而保障学习的层层传达和落实。

党组书记、董事长可以随时打开工具,查看部门以及直接下属的学习情况,以及自己心得被哪些人阅读和点赞的情况。

平台可以实现统一化学习,防止信息在逐级传递中产生偏差;信息瞬间传达,保障效率;逐级学习分解,确保学习覆盖率和质量,是学习管理好抓手。

场景二:部门领导被督促

部门领导收到学习任务,对领导的指示和心得进行消化,并且基于自己部门特点撰写学习心得和本部门的学习指示信息。

这些指示和消息后,可以瞬间被下属部门以及部门所属员工看见,并且提示到董事长,自己已经完成学习,并发表了心得。

部门领导也可随时查看兄弟部门中,自己所分管部门的排名。同时,作为董事长的直接下属,自己的学习情况,的评论内容,也会随时被董事长方便地查看到。

该平台可以通过各级部门领导的督促,在全公司尽早展开学习,尽快完成深度的学习任务。

场景三:员工体验很有趣

员工接到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随时看到各级领导以及身边同事们所发的学习心得,深入理解,消化学习内容。同时,自己所的学习心得可以随时被其他领导或同事点赞评论。员工也可以随时看见自己在所属部门和公司的整体学习排名。

该平台可以加深员工对于学习材料的理解,相互之间赶学比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二次内容,群体化学习,有利于增进学习乐趣。

“宣贯式学习”的产品特征

时效性 内容布置,即时到达全员;

便捷性 手机阅读,学习方便快捷;

时代性 多个插件,方法灵活时尚;

信息化 清晰呈现,掌控全局情况;(可随时查看学习状态,积分,数据,排名等)

推进式 层层推进,逐级检查落实;(领导示范,相互促进,效果分析,全程控制)

互动性 上下互动,质量持续提升。(点赞,示范,心得,评论,启发,交流,体验,分享等)

“宣贯式学习”产品带来的价值

改善学习状态 整合上级和中央企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种资讯,是工作信息及时、快速传播的平台,使组织学习状态得到根本改善。

营造学习环境 实现网上报名、签到、共享资料等,使组织开展各类会议、培训和活动的产品为载体,积极学习环境得到有效营造。

提升学习质量 开展问卷调查、在线投票、知识竞赛、教育培训等工作,是高效、低成本的应用平台,学习质量和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分享学习效果 展示国资央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兴趣、爱好、特长和相关成果,是员工相互交流互动的沟通平台。使学习由被动向主动,从单项灌输到全员分享发展。

“宣贯式学习”产品运营成效

“幸福南网”微平台经过近两年的全面推广和深度下沉,已取得许多积极的运营成效。目前已覆盖全网23.5万员工,各级单位员工关注绑定率达到96.7%,已成功在平台上举办了1 735场活动,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其中,在2016年5月至6月期间,为庆祝建党95周年,南方电网公司以宣扬企业价值观举行了一场面对全网员工的“宣贯式学习”,以“大家唱,大家评”的方式,举办全网型的“唱响我们的价值观”歌唱大赛。在短短一半月中,活动的访问量高达340万人次,共产出6 506首

参赛歌曲,10.5万遍布于五大省各级单位的员工给喜爱的歌曲送上鲜花以表支持,送出的献花总数达241万朵,发表互动评论33.6万次。此次活动将党的生日祝福与企业文化价值观宣贯工作落到实处,让员工深刻感受党的风采,并以企业文化为引领,提升团队的文化凝聚力,从而提高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幸福南网”微平台的建设运营实践成效表明,中央企业“互联网+宣传”成功实现了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以下五个转变:从“面向部分”转向“全员覆盖”,从“组织布置”转向“主动参与”,从“撒网宣传”转向“精准传播”,从“单向灌输”转向“全员互动”,从“时空限制”转向“移动互联”。

知微科技――建真实可信互联网

社区,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篇7

师生关系的新注解,对话与理解、爱与平等。课程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老”问题必须以新的理念为指导,师生关系的正确处理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关键问题。新课程要求师生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从压迫走向平等,教师角色从传统的课堂主宰转变为教学的促进者,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只有在新型师生关系下,学生的素质、教师的智能、新课程的优势才可得到充分的发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老先生曾用这句话来高度概括了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更清楚的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更应该用自己一颗挚热的爱心去了解学生,公平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关心、爱护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去开启每一个学生心灵的窗户。让教师的爱心成为孩子学习、生活成功的原动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不断的付出自己对学生的爱心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成为每名学生的良师益友,使自己的教学环境自然的形成民主、合谐、平等、愉乐的教学氛围,成为培养孩子们创造性的思维的主阵地。

二、提升教学理念

新课改的春风吹拂教育界好多年,我心中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的提升中,通过这次学习我有了一个更清楚更系统的认识。“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没有教师的支持,任何教育改革都无法进行。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力图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而此次学习我对这一功能有了简单的体会:

教学目的的新构想,教学的目的应是为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天分,培养其独特的个性,教学活动应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教师则是构筑基石的材料。多元化的发展、多元化的素质。新课程所强调的课程内容的选择性正是为了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而提出的。我们应该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应将每一个学生都视为一片有待开发的资源和财富,并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利用。我们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的理念,认识到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诸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质,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力求达成的目标。

三、提升教学方法

篇8

由此我认为网络教育的资源建设应该是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辅学”服务的,应该从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角度出发进行建设,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网络教育的资源建设应包括人才资源建设、知识资源建设和应用资源建设,人才资源建设是指优秀教师资源和学有所成的学生资源的共享,例如把优秀教师和学生的E-mail地址公布于网上,让学生可以与他们联系,请教问题,交流心得体会;知识资源是指网络课程、优秀课件、学习资料、教师的个人网页、学生的电子作品集等等;应用资源是指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的资源,例如题库,或者是资源建设中心提供的需要有兴趣的学生在网上协作完成的课题等等。

我国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各大院校、企业也在积极的进行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总有一些制约网络资源建设的因素存在,而由谁来建设,怎样去更好的建设以及建成后使用效果如何检验成了一直困惑我们的问题,下面从个人的认识角度加以分析,不妥之处有待商榷。

一、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

(一)各级组织高度重视,资源建设积极发展

教育部高度重视网络教育的资源建设,2000年5月,教育部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出台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资源建设,标准先行,有了统一的标准,各个单位进行资源建设才会有的放矢。

国内一些大型的教育软件开发公司也先后出台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平台、公布了自己的远程教育网页、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2001年3月,“现代教育资源建设全国共享行动计划”在清华同方揭开帷幕,该“计划”包括三个部分“2001/2002高考名师资源共享行动”、“基础教育多媒体教育教学素材库与知识库”、“中国名师教育网”。科利华公司研制开发的中国教育资源网也逐步走向成熟,这是一个以面向学校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专业性教育资源网站,是中国第一个提供E-ASP的网站。

(二)教育资源种类繁多 学习者选择面广

目前网上的教育资源种类繁多,品种齐全,有支持教师教学的多媒体课件,提供给学生课后自学;有支持某一课程全程学习的网络课程;有支持学生进行电子作品创作的各种素材资源库——音频、视频、图片等;还有大量的网校,提供对课堂教学中的辅学教材或课后自学的各种资源。网上教育资源建设的蓬勃发展,为学习者提供了广阔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

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取得的成绩是可喜的,但由于资源种类的繁多,也导致了各种资源的不系统性和重复建设,而且就资源的利用情况来说,由于没有完善的导航系统,迷航想象严重,学习者在各种链接的吸引下,观看了大量光怪路离的信息后,反而忘记了自己最初的学习目的。

二、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应关注的三个方面

教育资源建设应关注三方面的事情,一是由谁来做,二是怎样去做,三是做出来效果如何:

由谁来做

1、政府统筹 校企结合

网络教育的资源建设已经成了网络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资源的质量,教育部应重点扶持一批有影响力的教育研究所、企业等分门别类的开发具有全国范围的大型资源库建设。

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优秀的教学课件、大量的教学素材;学生有深刻的心得体会、不断完善的电子作业集还有个人课余收集的学习资料以及个人网站;企业有先进的技术设备、专业的研发人员,对于大型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应采取校企结合的形式进行。

2、教师积极 学生参与

每名教师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所教课程的系统研究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源,这对于网络资源的建设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信息时代的教师不仅仅只限与对本学科的熟知,还应具有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在局域网或者全球网范围内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成为学生可资借鉴的资源。

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体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作业通过电子作品集的形式出现,学生们不断探索计算机新技术,制作出了大量具有个人特色的网页,学生们的经验体会和学习成果成了资源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是资源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从创新教育的角度出发,学生参与资源建设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学生通过对资源的筛选、鉴别、利用、重组,创新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发展了个性,提高了能力,达到了全面教育的目的,所以不应忽视学生在资源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怎样去做

1、系统规划 明确分类

教育资源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资源内容有长有短,针对教育资源的这个特点,在进行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前,应对所要建立的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规划、明确的分类,并在资源的建设中对分类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修正。

资源的分类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有时也无济于事,在实际的资源库建设中,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分类。可根据其表现形式分为音频资源、视频资源、图片资源,可根据其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分为教学课件、背景资料、自学辅导等等。

2、抓好选题 加强交互

选题时要认真分析所要表现的教学内容,从学习者的认知角度出发,选择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此外,在选题时,还应分析论证此选题以网上教学信息资源形式出现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推广价值,以防止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网络教学主要是通过计算机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方式进行,所以良好的交互对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存在个性差异,每个学习者都希望按照自己的理解能力、学习方法、学习进度和适合自己接受能力的媒体形式进行学习,所以在客户端的界面上除了一些常规的操作键以外,还应该设置一些专用键,以提高灵活性,加强交互。

3、开放性 小粒化 网络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Inter网的普及,各种网络教育的平台不断出现,每个网络教育平台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应用于网络教学的资源应能够在各个平台上应用,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具有跨平台的开放性;同时资源应不断的小粒化、可拆分,人对知识的需求具有整体性,而对资源的需求较多的具有定向性,例如需要一张圣诞老人的图片,需要Photoshop烟火特效的制作方法等等,小粒化更有利于使用者取其所需。

根据教育资源的应用环境,可分为单机版和网络版,单机版主要用于个人自学,网络版适合于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学习,所以服务于课堂教学的资源建设多采用Web网络版形式,随着网络的普及,Web网络版教学资源显示出了强大的优越性。网络版教学资源可满足小粒化、可拆分的要求,它克服了有些课件打包后不可改变的弊端,能够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方便的进行修改,学习者可以把有用的资源copy下来,进行重组,成为自己的资源。

4、自动索引 合理导航

网络教学资源种类繁多,要想从中查询所需的资源较为麻烦,所以索引工具和导航系统非常关键。索引工具有关键词检索和主题检索等等。关键词检索是让用户选择关键词进行检索,有些可提供全文检索,有些只能从文献的题目和标题中检索。主题检索是让用户选择主题词进行检索,这种方式快捷高效,能够收集大量的教学信息,将所有与查询内容相关的信息检索出来。综合利用各种索引工具,可以迅速检索出所需网络教学资源,减少盲目寻找所浪费的时间。

高效的导航系统应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元认知理论,针对学习者的特点进行设计。一是突出主干导航线。根据教学资源的内容设计几条主要的主干导航线,一般不宜超过三条,对非主干线上的次要节点的链接应进行限制,减少次要节点,降低Web页的层次,避免学习过程中的过多翻页,以降低迷航的可能性和导航系统的复杂程度。二是体现多渠道访问功能。每个节点的设计均应能实现从不同角度呈现同一内容的不同信息资源,也能实现从不同内容的不同角度反复呈现同样的信息,以体现认知的灵活性,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需求。三注重提示。节点上除设计返回上一节点或主页面的按钮外,还应在主干线的关键分支处特别是易迷航的地方设计帮助说明文字,以方便学习者的访问,增强学习者的定位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三)做出来效果如何——注重反馈

资源的建设是为了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把教育资源放在网上并不等于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结束,还应注重它在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如何,建立友好的反馈系统,不断的从学习者处得到反馈信息,调整信息资源的内容,加强其教育实用性。

反馈系统的建立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整个教育资源系统共用的BBS定期或不定期设立对教育资源意见的专题讨论;可以通过意见本或留言薄广泛征求学习者对教育资源建设的意见;可以通过“网镜”效果,确知在线学习者人数、姓名,资源建设者实时征求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建议和看法,取得第一手的反馈信息;还可以通过Chat实时的开展有关资源建设的讨论,听取学习者的建议,改进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资源的质量。

反馈系统的建立是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于网络教育资源的补充、修改、完善,对于教育资源不断适应学习者的需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反馈系统是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位教育资源建设者在进行资源建设时都应建立相应的反馈系统。

三、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应解决的两个问题

(一)转变观念,自觉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

网络教学中,教师学生的地位发生了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是教育资源的建设者,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中“中心地位”的观念,既懂得教育艺术又懂得教育技术,以学生最愿意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教师还要参与应用于网络教育的资源建设。

网络教学打破了学生单向获取知识的渠道,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亲自参与,去发现问题和体验结果,感受成功的喜悦。因此,学生也要适应网络教学环境,学会使用网络进行知识的摄取,并运用网络将自己的学习经验与同学交流,在协作互助中不断进步。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转变观念,同时各级部门应加强对教师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培训,使建设者从资源建设的自发状态走向自觉建设,不断充实网络教学的资源。

(二)提高技术,保证网络教育资源的运行畅通

包含视频在内的网络教学资源,数据量很大,一个文件一般都是几十MB,甚至几百MB,对于这样的网络教育资源,即便是采用加了扩展功能的数据库系统来存储,存取率仍然很低,不能满足多媒体教学的需要。因此,在进行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时,要注意资源库系统硬件、软件和开发工具的选择,采用合适的方法,保证多媒体教学信息在教学应用中存取方便,稳定安全。可采用“分布式外挂牵引技术”,使数据库和文件服务器无缝连接。索引信息存放在数据库中,而资源信息则存放在文件服务器中,使教育资源的存取不受文件多少、数据量大小限制,并且有较快的存取速率,解决网上大数据量教学资源(包括视频)的存储和管理这个技术难题。

多路并发是指网上多个用户在同一时段内访问同一数据。多路并发是否成功,关系到能否实现资源共享。影响多路并发的主要因素有数据库系统、交换机、路由器的功能和传输网络的带宽等。因此在建设网络教育资源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参考文献

[1]朱百刚 陈洪生 《现代远程教育及校园网建设全书》 中国工人出版社

[2]崔亚峰 杨保明 邓祖道 《突破网络教学的“瓶颈”》 《电化教育研究》2001.4

[3]陈玉宝 《美国基于互联网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2001年中国网络化教育国际研讨会报告

[4]汪琼 《网上教学支撑平台现状分析》 2001年中国网络化教育国际研讨会报告

篇9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7-0065-02

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指出,数字化世界的出现转变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动力,同时也改变了教育的发展需求和运行方式。美国新媒体联盟的地平线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人们在不知不觉中适应着新技术带来的变革,作为学习者,对于知识智能的获取方式,也因为数字化网络的融合而悄然发生着显著的转变。当传统书院制育人模式遇上数字化时代的科技光影,必将形成现代书院制数字云学习的个性化价值取向。

一、数字化可订制课程班,让学习内容个性化

书院制作为中国教育史上与官学和私学平行交叉发展的一种教育制度,萌芽于唐末,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改制于清末,是集教育、学术、藏书为一体的文化教育机构。宋明的书院,更多承袭了私学各有所本、自由讲学之风习,以传播学术思想为职志,学习内容不同于官学固定、单一的朝廷核定教材,而是取决于书院学术主流及山长、教师所长,较为灵活而宽泛。这种兼具私学自由灵活和官学规制精致的独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本身即带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融合数字化网络优势的“现代书院制”,更加注重运用数字网络整合课程内容与学习资源,通过灵活多样的育人渠道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精英人才。拥有千年府学渊源、百年新学传统的苏州中学,就在原有紫阳学院的基础上增建了道山书院、春雨书院、碧霞书院,积极探索数字化时代的“现代书院制”学习课程。

匡亚明实验班,与南京大学的“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有机对接,采用“辅导员+双导师制”,实施ABC三类课程,建立“双城记”网上指导系统,注重兴趣、思想、创新的价值观取向,致力于观念革命、课程革命、学习革命、评价革命,通过南大讲堂和纳米、机器人、设计控制与航模、电子、量子等多元自主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个性化创新意识。

卓越课程班,引进美国维克森林大学的卓越课程,依托量子馆开发量子科技课程,邀约南加州学院、爱特精英和新东方三家社会培训机构网络加盟,借助“工程坊”将青少年科技教育体系化,包括3D打印、机器制造、纺织工程、汽车工程、木工金工、航模等八项课程,均以选修课的形式向全校推出,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尽最大可能彰显“现代书院制”下学生课程规划与学习内容的数字化与个性化。

二、数字化多元交互平台,让学习渠道个性化

在中国古代书院制度下,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有二,一是聆听书院山长或讲学大师的“升堂讲说”和“学术会讲”;二是借助书院丰富的藏书自由读书和独立钻研。据说“书院之所以称名者,盖实为藏书之所”,藏书的目的正是为了自修读书,即便是明代后期的书院会讲十分重视不同学术观点的论辩交流,自修研究和质疑问难仍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渠道。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现代学习者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元的学习渠道。为探索“现代书院制”下的数字云学习渠道,苏州中学基于学生个性成长与终身发展需求,精心打造“未来教室”数字化交互学习平台。

“极课大数据”学情分析系统,通过“图像识别”“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对学生作业错题和考试数据实现常态化采集、专业化分析、智能化管理,方便学生快速整理个性化错题,让学生随时随地把学习任务做得更有意义。互联在线的极课教师平台与家长平台,方便了学生快捷沟通与共生发展。

StarC云端一体化学习平台,让学生依托StarC教育云基础环境,集成海量优质学习资源构建、智能学科辅助工具、在线学习社区以及第三方服务等,自主开展个性化学习,必要时还可与教师、家长、同学在线沟通、释疑解难,实现了学习过程的网络化融合,学习渠道更多元,学习过程更有趣,学习方法更个性,学习效果更显著。

目前在苏州中学“现代书院制”的育人模式下,越来越多的学生习惯于借助微博、微信、QQ、慕课、智叟、知网以及校内图书电子平台等,来完成自己个性化的学习任务。数字化时代的学习范式,也正在向包括在线学习、混合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融合型多元平台转型,并日益彰显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价值取向。

三、数字化自主学习策略,让学习方法个性化

古代书院作为知识分子求知问学的精神家园,在学术会讲实`中多会形成各具特色的学习指导策略,例如宋代朱熹就曾创造“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的“读书六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如此,受时代与条件所限,书院学子除通过书院藏书、聆听会讲和实践体悟等自修方法之外,并无太多个性化的学习方法,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近现代媒体的变更与纷呈。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学习方法个性化的诉求越来越鲜明。苏州中学基于“现代书院制”的平台,积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自主学习策略。例如允许学生携带自己的移动设备参与学习,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与老师、同学开展信息沟通或小组学习。数字化媒体设备丰富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法:设计个人选题探究学习方案,整理个性化课程学习笔记,记录薄弱学科典型错题集,分享课外阅读心得体会,编辑个人优秀作文电子书,制作唐诗宋词音乐课本剧,发表课外小发明成果演示,分析个人学业发展数据信息,开展数字化渗透选修学习研究等。

比如在《数字技术中的化学》选修课上,就有学生通过加载智能化的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实验分析软件包,实现了理科实验的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有的学生借助数字技术认识了非电解质与强、弱电解质,有的学生则运用数字技术来理解离子反应的实质,从某种程度上弥补现有实验器材的不足,有效促进了学习中对知识的深度掌握,且提升了学习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数字化学习环境具有传统课堂所不及的优势,学生具备更强的数字化学习技能,会获得更广泛参与协作学习的机会。如今在苏州中学,基于“现代书院制”的管理理念,数据开放、资源共享、学习自主、课程自选、网络沟通、成果分享等,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学习价值观取向。

四、数字化国际互联成果,让学习评价个性化

数字化时代的个性化学习,对传统学习评价提出了新的挑战。长期以来,无论是传统书院制,还是现代班级制,学习评价均显得单一而有弊端。伴随数字化应运而生的新课改实施以来,评价机制逐渐走向生本化、多元化、个性化和过程化。既着眼于工具理性角度,又看重价值理性的表现;既重视静态分析,又看重动态评定;既关注量化评价指标,也重视质性的评价认定。

苏州中学基于“现代书院制”的评价机制,正是着力让评价运行多维度、多领域、多层级、多样化,让学习成果的呈现与评价更趋个性化,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获得感与成功感。针对学生个人学业,学校依托数字化思维导图分析,制定了《学生学业水平自我评价手册》,引导学生科学确定人生的目标、定期测评成长的轨迹,及时调整学习的方法,追求更优的学习形态。针ρ生学习共同体,学校运行数字化团队评价机制,让学生在团队中积累集体精神与成功体验。

篇10

学习共同体(LearningCommunity)是由学习者(学生)及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教辅人员等)共同组成,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在学习过程中彼此交流、沟通和分享学习资源而组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学习团体。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进行共同的学习活动,遵循共同规则,具有一致的活动、目标、关系及交往。学习者与同伴之间以及助学者之间交流沟通,通过共同构建知识,分享知识,不断整合完善开放性的学习系统。同时,学习者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进一步增强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参与度,维持更持久的学习活动。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应用于教育领域,互联网参与的教育体系产生了深刻变革。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实时性使网络学习共同体比过往的传统形式更具备诸多优势和收益。例如,互联网技术可以在被时间和空间分隔开的学习者与分布式教学资源之间建立更为有效的联系。分布式教学资源包括助学者、其他学习者、培训指南、参考材料、教学工作辅助,学生通过网络应用能获取更广泛的教程,并获得群体知识和支持。同时,互联网技术使教育过程更为灵活,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日程进行学习,更好地适应学习方式与偏好。而教师能将教学过程、教学资料与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相匹配,并依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将其引领到教学中。此外,学习者和助学者也可以通过网络相互作用,互供给养,从而实现有效学习、自主学习。2007年,为满足校园管理和教学活动等实际需求,新型高校网络文化产品“易班”应运而生。自2012年6月起,教育部在全国各高校推广以高校师生为主要使用对象的“易班”(E-CLASS)。“易班”网络虚拟社区不仅涵盖大学生熟悉的论坛、博客、即时通讯网上交流平台功能,还为大学生提供“易班优课”模块,集成日程表、课群、学习资料库、课群话题、在线考试、在线作业、课群投票等独特网络应用。借助易班交互式平台的诸多特性和功能,可构建高校专业课程网络学习共同体。网络作为一只看不见的手,将被时空隔开的学习者和助学者联系在一起。学生作为网络学习者,与教师(助学者)一起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通过网络整合,配置优质教学资源,同时通过易班建立学习经验交流平台,完成共享、沟通、交流、协作、反思等教学实践环节,构建参与度高、资源多元、体验丰富、形式开放的网络学习共同体,以期推动学生在乐学、助学中有效自主学习,从而实现知识共享,认知成长。

二、易班平台下建设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可行性

易班平台的参与成员结构明晰,以广西医科大学为例,其自2015年5月便开始易班网的建设,目前易班已经成为该校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网络社区,2015、2016和2017级在校生的入驻率为100%。与传统教育平台和虚拟空间相比较,易班具备鲜明特点和优越性。易班建制基于大学行政班级,每位大学生成员都能找到自己相对应的班级。因此,易班使用者群体明晰,便于教育教学组织管理,且信息传播真实高效,成员间互动性高,为网络学习共同体建设奠定了基础。易班平台与教育系统具有天然的亲近性,契合当前网络教学要求,教育教学功能可操作性强。同时,易班提出“互动、移动、大数据、云计算”的目标,以期发掘教育资源,开发教育潜能,打造自由开放的互联网教育平台。在“易班优课”中,设置有课群课程、学习资料、答疑讨论、在线考试、在线作业、在线测评、成绩管理、课群话题等与日常教育教学环节相关的模块。因而,以易班为基础建立的网络学习共同体中,学生是身份明确的学习者,与其他学习者之间、与助学者之间通过该平台交流沟通、分享协作,完成统一的学习目标。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主导建设和发展学习共同体,通过网络平台供给学习资源,监控学习进度,评估学习效果,并可实时与学习者交互反馈。而保存于易班平台中的系统化知识体系以及学习者之间或学习者与助学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信息,是优化教学资源、扩展教学空间、延伸交流时空的有效途径,为维持学习共同体可持续性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三、易班平台下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实现途径

为了实现易班网络平台下凝聚学习共同体,促进学生知识共享,提高医学免疫学教学的实效性,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建。

(一)建立医学免疫学易班资源共享空间

易班社区可以储存海量学习资源信息,在当前大数据的环境下,学习者是否能方便快捷地获取学习资源,直接关系到学习者对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体验。因而,建立并不断更新完善的资源共享库是构建学习共同体的重要物质条件。助学者在易班课程中心建立包括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案、PPT课件、题库、阅读文献、课程录像在内的医学免疫学资料库,以便学生随时了解课程的教学进度和内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自主学习。与此同时,鼓励学习者对共享空间进行有效补充,例如发动“学霸”将笔记等学习资料搬到网上,或不同同学将收集来的资料上传到共享空间内,学生用户通过“易班网薪”进行购买,实现对学习资源的“商品化”,不仅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也发挥了集体汇集学习资源的优势。海量的学习资源将不仅提升学习者对易班平台下学习共同体的黏附度,还将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学习信息交流平台

学习动态是学生关注的焦点,利用易班平台传递学习信息尤为重要。为此,学习共同体的信息板块需要依据学生现实需求进行维护、更新。例如,易班平台能够布置作业、安排在线考试。据报道,上海高校已采用任课教师在易班平台上布置作业、提交作业。这一做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提升了学生对平台的认可度。

(三)展开教与学的互动

篇11

一、 ERP沙盘模拟课程的特色

沙盘模拟最早见于军事领域,用于分析和研究各种因素的变化对战役进程和结果的影响程度。西方知名商学院在对军事沙盘进行借鉴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企业沙盘模拟课程,20世纪90年代末,沙盘模拟课程进入中国,成为MBA、EMBA及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在职培训的热门课程。ERP沙盘模拟课程借助沙盘、道具、表单等工具,将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抽象为具体的经营规则,在共同的经营规则的指导约束下,各虚拟企业制定经营决策、展开企业的关键业务、组织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完成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并在此过程中与其他企业既有竞争对抗,又有彼此合作,从而求得企业的生存与发展。ERP沙盘模拟课程在高校一般被定位为经管类实验课程。

与传统课程相比,ERP沙盘模拟课程具有自身的特色。一方面,ERP沙盘模拟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分工协作进行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学生在模拟经营中是具体的实施者和体验者,而教师通常仅为引导者和陪伴者。学生在运营过程中通过亲身的、直接的经验和教训来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吸引学生更高程度的参与,同时由于学生情感和行为上的参与使得学习的过程不仅停留在认知层面,还能收获其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深层次的领会与感悟。通过体验式教学,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的知识和经验比起学生被动接纳的知识要更加深刻。另一方面,ERP沙盘模拟课程通常采用集中式教学,课程一般集中在2-3天完成,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充分运用听、说、学、做、改等学习手段来完成4-7年的持续经营。

ERP沙盘模拟课程能够通过短短几天的时间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模拟企业的经营中来,让学生运用、检验和巩固专业知识,同时感受经营环境的复杂性与多变性,企业经营的整体性、协同性,意识到自身的长处与短处,意识到团队合作的价值,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有着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 课程体系内部优化与拓展

(一) 课程优化

1. 加强仿真性。沙盘模拟课程通过虚拟仿真的形式来完成教学,实验环境就是简单化和抽象画的企业经营环境,其仿真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模拟经营的效果。因此笔者建议:其一,实验室布置尽可能模拟真实企业,应布置企业文化墙、必要时设置打卡机、广播等,使学生置身于“工作环境”从而更快地进入角色;其二,实验数据和规则应与时俱进,反映经济走势和宏观政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其三,加强学生的角色意识,建议教学中加入职位认知和职业道德培训环节,强化就职仪式环节,以增强实验中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2. 教学内容的扩充。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学内容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进行扩充。ERP沙盘课程通常在经管类多专业开设,各专业可以根据专业特性来进一步开掘课程的深度,同时为体现ERP系统的综合性,反应企业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横向扩充知识内容。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结合专业特性可以在规则的设计上考虑企业前台信息系统(CRM)和后台信息系统(ERP)的整合,补充客户识别、客户关系维护、客户沟通到销售完成、客户满意度测评和维护等环节,运用CRM的分析结果来为ERP系统提供决策依据,这样就实现了从改善客户关系和优化内部流程两个方面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同时,横向补充关于采购、生产、财务、人力资源等相关知识。

此外,在教学中要不断追踪学科前沿动态,以开阔学生视野。总之,课程有很多“插槽”,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来设计“插件”,提升教学效果。

3. 教学资源库建设。一方面,教学过程全程录像,作为教学原始素材;另一方面,教学中的报表、经营数据可以作为专业课教学案例供师生使用,除此之外,学生的心得体会也可以整理,从而挑选出可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创业管理》等课程的案例。

4. 教学形式的多样化。随着VR技术的不断发展,ERP沙盘教学得以在更大的时空内展开,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获取相关资源,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究者。教学中可考虑网络教学平台和虚拟教学社区的建设,不断优化师生互动,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相信伴随着大数据时代和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科技将把ERP教学提升到新的高度。

(二) 课程拓展

ERP沙盘模拟课程在高校一般定位于经管类实验实践课程,开设学期视各高校具体情况而定。为了提升沙盘模拟课程效果,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拓展课程。

1.专业内部拓展

就专业内部拓展而言,ERP沙盘模拟课程应贯穿整个课程体系,在不同培养阶段发挥不同作用,笔者建议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可按照“认知――强化――实战”的思路分三次开设课程。第一次可开设在学生正式接触专业课程之前,使用实物沙盘来引导学生进行感性体验,让学生对企业整体经营有所了解和认知。第二次可开设在专业主干课程学习完毕之后,借助实物或电子沙盘来进一步检验学生对某一门或某几门核心专业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第三次课程则可开设在学生学完所有课程之后、进入实际工作岗位之前,不再是简单的“模拟”而是上升到“博弈”的高度,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2.跨专业拓展

具备条件的高校也可以考虑跨专业开设课程。经管类跨专业开设课程可以按专业分工,组建团队,分别由财务管理、营销、物流等专业学生完成模拟企业“对口”工作,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在全校范围内跨专业开设课程则是满足非经管类学生对企业经营管理知识的一般性认知。

三、 课程体系外部拓展

ERP沙盘模拟除了在“第一课堂”中的应用,还可以考虑充分地应用于“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从而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而言,可以考虑成立ERP社团或工作室,以社团或工作室为载体来推动课程体系外部拓展。由社团来完成对社员或全校师生ERP知识的普及、ERP规则的介绍,也可由社团来完成校内ERP竞赛的组织,教师仅担任顾问角色。这样就能较好的完成ERP在校内的普及,同时达到三大课程的有机整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实践经验的不断累积,ERP沙盘模拟课程将不断完善,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有效地提升。(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7)02-0089-04

〔Abstract〕Under the internet plus environment,library must seize the opportunity of open data to make use of micro-channel,micro blogging and other micro tools provide interactive,personalized and innovative services,the article reviewed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and difficulties of subject service,“longitudinal through horizontal collaboration,within and outreach,multi-stakeholder”of the subject service collaboration system was built,based on this,subject servic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ctivitie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internet plus;library;subject service;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互联网+”环境的变化正在重新定义着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早在1931年阮冈纳赞在《图书馆学五定律》就指出“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1]。创新是图书馆永恒的话题,也是每个图书馆人需要直面的课题,在“互联网+”协同、开放、创新理念下,图书馆必须抓住“驱动创新,跨界融合”这一重要特征,利用微信、微博等工具为用户提供可互动的个性化创新服务,拓展新的生存空间,实现图书馆的转型,才能适应和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

学科化服务是以用户为中心,以嵌入用户信息环境为手段,依托国家文献资源服务平台,面向一线学科的主动参与服务模式[2],最早出现于国外欧美大学图书馆,自清华大学1998年引入学科馆员制度以来,我国高校图书^在学科化服务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学科化服务,是当代图书馆人敢于面对忧患,从忧患中寻求变革,在变革中追寻新服务的理性思考,随着学科化服务的深入开展,仅靠单馆经验所表现出动力不足、流于形式的缺陷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协同创新,以此满足用户需求,“互联网+”的出现为学科化服务的创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路和方向。

1学科化服务研究进展

11国外学科化服务与科研、课堂协同频繁

“学科化服务”这一提法在国外较少出现,但对学科馆员的研究较为深刻。①理论方面,目前国外研究多集中于融入用户科研、教学和学习活动环境提供知识服务,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RL)曾专门讨论学科馆员角色定位的特刊A Special Issue on Liaison Librarian Roles[3],要求学科馆员开发学术延伸服务,融入学术研究的整个过程,如:Antell,Karen认为学科馆员应与院系教师合作开展案例教学[4]。②实践方面,自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1981年率先推出“Track Service”跟踪服务之后,美国其他学院图书馆也相继推出了“Network Librarian and Free Guide”馆员免费导读服务,并受到了读者和用户的极大欢迎。随后众多欧洲发达国家如英国、德国等的研究型学院图书馆也纷纷支持和推广这种嵌入科研、融入教学的服务模式。

12国内学科化服务合作初步发展但缺乏整体协同

我国学科化服务最早应始于学者杜定友先生在1957年提出的“专科研究员”[5],不过其思想的进步意义并未被当代主流思想所提及。当前研究主要包括:①嵌入式服务:初景利教授发表多篇文献阐释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嵌入式学科化服务[6-8];范爱红以康奈尔大学为例,介绍了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团队建设[9];郭晶馆长分享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近年来学科化服务的系列创新服务[10]。②协同服务:杨志萍等阐述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院所协同模式[11];宋海艳等探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与科研团队的协同模式[12];邵敏介绍清华大学图书馆与院系和学生社团的互动合作模式[13];万文娟探讨基于学科馆员与其他层面协同的5种学科服务模式[14];黄欣从区域联盟、信息共享空间视觉探讨学科协同服务[15]。

现有研究的学科化服务协同多为图书馆内部的嵌入合作,缺乏对于学科理念下的学科资源、人才、服务和管理的整体协同研究;缺乏图书馆在大数据网状结构中位置的协同研究。学科化服务不仅仅是图书馆员的单方面嵌入,而是学科信息全球共享潮流下的全方位协同,更重要的是,当前学科化服务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单纯依靠馆长个人智慧和单馆服务经验的模式已举步维艰,引入“互联网+”的协同创新理论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拟从“互联网+”入手,构建“纵向贯通,横向协同、内合外联、多方参与”的学科化服务协同创新体系。

2“互联网+”对学科化服务的价值和影响

21推进学科化服务,重塑学科馆员制度

通过有效协同国家、高校、群众等图书馆外部力量,并集图书馆内部之力,形成学科化服务发展的凝聚合力,解决当前单靠馆长智慧的学科化服务困境;同时,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馆员协同方式,学习其他图书馆服务经验,形成学科化服务团队优势,可最大地激活馆员的创造潜能,重振学科馆员的社会自信力,并使其以一种更为专业、主动而深入的精神,在诸如分析、整理、推送、融入等服务步骤中,树立一种富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崭新社会形象。

22激发用户需求,助力学科建设

学科化服务从存在之初从未独立于用户的需求之外,如果说学科化服务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缩小与用户间距离的过程,协同创新就是力图将这种距离尽可能缩小为零,从用户需求出发,调动协同服务中的学科人力、物力、财力,并动态、交互地延伸到一切有用户存在的地方,最大程度地满足并激发用户的学科需求;同时,用户不仅是学科化服务的使用者,也是学科化服务的建设者,通过做好用户的协同服务工作,用区域和国际协同视野,吸纳用户智慧,引导用户共享共建学科成果,助推高校的学科建设。

23促进公益服务,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的公共性转向,已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图书馆学研究的迫切问题之一。高校图书馆一直以来比较缺乏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思想,没有将文献资源和服务设施向全社会开放,学科化服务协同创新,将能集聚强大的学科力量不仅可以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师生,而且有足够的能力寻求更多意义上的社会担当,并作为消除高校图书馆社会理想和现实反差的有效途径,确立起一种凸显社会公益事业本色的价值导向,促使学科化服务从当前的“融入课堂、嵌入实验室、介入课题组”,发展为“走入企业、嵌入民生、介入千家万户”,这对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是极大的促进。

3“互联网+”背景下学科化服务协同创新体系

31纵向贯通

1)国家推进:学科化服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家在政策管理、资金投入和战略宣传将会极大地决定着学科化服务未来发展的深度和广度[16]。

2)高校认同:图书馆学科化服务需要高校学科建设部门的响应和互动。①高校领导策划,成立由校长带队、各院系领导兼任的学科化行组织,为学科化服栈袢「多的支持;②学科机构配合,凝聚高校校办、工会、学生处、学科办、教务处、研究生院、科研处等学科机构各部门力量,确保学科化服务顺利开展;③学科资源整合,让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积极嵌入实验室、资料室、研究中心等学科资源,较为全面地汇聚、整合学科化服务的各类资源。

3)学(协)会支持,利用图书馆学会的理论推动力量,做好学科化服务的宣传和推广。

32横向协同

借鉴国外OCLC及国内NSTL、CALIS、CASHL组织的合作经验,积极集聚学科化服务的创新力量和人才资源。

1)学科管理协同:利用“(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高校院系+图书馆”的协同模式,成立全国学科化服务协同管理中心。

2)学科资源协同:利用“校内(图书馆+院系实验室+院系资料室+研究中心)+校外(搜索引擎等数据库商+书商+出版商)+国外学科资源”的协同模式,构建全国学科资源协同平台。

3)学科人才协同:利用“校内(学科馆员+院士+学科带头人+博硕群体)+校外(专家)+国外学科人才”的协同模式,建立全国学科专家智慧库。

33内合外联

利用图书馆学科馆员内部协同机制,汇聚内部之力,打造特色服务品牌,挖掘馆员内在潜力,培养明星馆员,学者型馆员。联合学生社团和学科机构,走入教师科研教学,开展学术增值服务,并集图书馆外部各类学科力量,积极参与、开发学科化服务的国际合作项目。提高学科化服务的学术辐射力、影响力和吸引力。

34多方参与

学科化服务绝不仅是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事情,更不能局限于图书馆,而应有更多的科学界、教育界、学术界、企业界人士和普通公众的大力参与,因此,图书馆界应该积极发动各界人士参与管理、社会参与筹资、公众参与监督,变图书馆的小行动为全社会的大运动。

4“互联网+”背景下学科化服务协同创新路径

41学科化服务+大数据

在大数据驱动学术的时代,面对“科学数据正在快速丢失,20年后80%的数据将不能获取和使用”[17]。如何通过数据挖掘,发挥图书馆主导作用,完成科学数据的采集、保存、管理和共享,是未来学科馆员努力的重点。初景利教授曾说过:“图书馆必须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敢于冒险,敢为天下先,将业务的触角延伸到无人涉足的领域或其他机构正在觊觎的领域”[18]。协同创新下的学科馆员,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创新思维,不仅要甘为人梯,而且要敢为人先,大胆利用自身的科研数据服务优势。主动抢占高校科研数据阵地,与科研处、国资处、研究生院以及各学科实验室合作,构筑为读者提供深度数据服务的独特市场。深化数据利用功能,对数据进行提炼、分析,用于学科发展和学科人才评价。开展科学数据素养教育,提高科研人员的数据意识和数据管理能力,为科研人员提供科研数据存档和获取方面的支持。

42学科化服务+游戏

游戏服务作为一种新兴的特色服务,近年来国外图书馆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国内图书馆也已把它列为图书馆的创新服务积极推行使用,如台湾大学图书馆的“MTV宣传片”游戏、清华大学的“爱上图书馆视频及排架游戏”[19],均受到了师生的极大欢迎。学科馆员充分利用用数字游戏的娱乐性、游戏性、碎片性等明显特征,将图书馆的学科信资源作为元素,以游戏为媒介,拓展和延伸图书馆服务,开展游戏化的读者活动:如书籍寻宝、书架制作、文献查找、数据库培训等教育型游戏。还可以将经典阅读装入IPAD程序供图书馆读者免费使用,使学科化服务与游戏相结合,教游相长,寓教于乐。以游戏化数字策略助推信息素养的形成,使学科化服务无处不在。

当然,学科馆员作为高校图书馆游戏服务提供者,其自身的游戏服务素养至关重要。首先要熟悉游戏资源,如馆藏游戏资源的分类、借阅和导读服务,还要熟悉图书馆的游戏类图书、期刊杂志的集藏架位,掌握每个游戏软件和道具的秘籍攻略说明,以及PAD等游戏设备工具和游戏空间安排,更要了解来自众多玩家的游戏评价及心得体会。随时利用自身的游戏素养及时对初玩者提供游戏帮助。

43学科化服务+学术研究

多年来图书馆进行学科化服务往往只是实践层面、工作层面的事情,学科馆员大都凭的是个人理解和工作经验,少有系统的总结交流,鲜有深入的提炼思考,更少有“形而上”的理论研究,这点从学科化服务的发表文献就不难发现,研究太过于偏向实践,且具有很深的边界烙印:学科馆员仅仅研究研究学科化服务,这就极大制约了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深入开展。学术,是“学”与“术”的共同体,学科化服务要摈弃只有“术”、没有“学”的观点。

专业文献阅读:①阅读高引文献,论文被引频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献的学术影响力。当前CNKI图情文献单篇被引频次最多的是张晓林的《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20],被引高达1 125次,这些被反复引用的经典之作,值得反复诵读和仔细斟酌;②学习高产作者,目前CNKI发文量最多的图情高产学者是武汉大学的邱均平教授(625篇),是学科馆员学习的榜样。③关注国际高影响力刊物,阅读并研究国际SCI/SSCI高影响力刊物文献,密切关注国际图书馆界的动态,发现和引进国外优秀的前沿成果,熟悉图情国际领域内的知名学者,拓展研究的国际视野,积极争取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显示度。

44学科化服务+阅读推广

阅读推广是围绕阅读而开展的推广活动,正逐渐从自发、补充式的零星服务发展成为自觉、与图书馆使命最为贴切的一项主流活动[21]。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和学科化服务,均是通过文献资源、技术手段和服务方法,利用馆员的专业知识能力,以用户为导向、主动出击的知识服务,这两种服务本质上的共性,促使两者可以互融共生,相互补充[19]。

441学科化服务需要借鉴阅读推广的优势经验

①创意化:阅读推广活动的创意化设计,如武汉大学的智能聊天机器人小布、北京大学的阅读美女名画“书读花间人博雅”等,开阔了读者的阅读视野,塑造了图书馆的品牌形象。②节日化:利用富有象征意义的传统节假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以及新生入学季、毕业季、及世界读书日,读书周和空子诞辰日等,将富有诗意的古代诗词以游戏趣味的方式呈献给读者。③赛事化:阅读推广赛事如图书知识竞赛,征文比赛、辩论赛等,经常融入活泼生动的音乐、舞蹈等欢笑情境,向读者多角度地宣传了图书馆的服务资源,扩大了图书馆的影响力。

442学科化服务的“科学”与阅读推广的“人文”相互补

当前高校科研中“自然科学化”现象非常明@,使服务于师生教学、科研的高校图书馆,也在资源推介、数据库培训方面,多是围绕着学校的理工重点学科,学科化服务的“重理轻文”,则恰好可通过阅读推广活动来实现无缝弥补,因为当前阅读推广书目大多数是人文社科类,阅读推广活动对象也多以人文社科类学科的学生居多,这两者的完美结合就使学科化服务在着力于自然科学的同时,也能够兼顾人文和社会科学,从而平等、均衡服务于各个学科,既提高了读者的人文素养,也促进了读者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图书馆,不仅是“图书之馆”,资源,不再局限于“馆藏”,服务,不再局限于“馆舍”。“互联网+”视角下的学科化服务协同创新,将集聚强大的各方学科力量,为学科化服务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及时扭转学科化服务“摸着石头过河”的自发、无序状态,并在更好满足高校用户的同时,有足够的能力寻求更多意义上的社会担当。

参考文献

[1]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M].夏云,等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2]初景利,孔青青,栾冠楠.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3,(22):11-17.

[3]ARL publishes special report on liaison librarian roles[EB/OL].http:∥/news/pr/rli265pr.shtml,2015-11-12.

[4]Antell,Karen.The Citation Landscape of Scholarly Literature in LGBT Studies[J].A Snapshot for Subject Librarians.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2014,(6 ):600-604.

[5]杜定友.图书馆怎样更好地为科学研究服务[J].图书馆学通讯,1957,(2):49-51.

[6]初景利.试论新一代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3):1-3.

[7]初景利,张冬荣.第二代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8,(2):6-10,68.

[8]初景利.学科馆员对嵌入式学科化服务的认知与解析[J].图书情报研究,2012,(3):1-8,33.

[9]范爱红,Deborah JSchmidle.学科化服务发展趋势与学科馆员新角色:康奈尔范例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4):15-20.

[10]郭晶.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研究与进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11]杨志萍,钟永恒,吴鸣,等.院所协同的学科化服务发展模式[J].图书情报工作,2012,(5):10-14,55.

[12]宋海艳,郭晶.与科研团队协同的学科服务组织与管理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2,(12):45-49.

[13]邵敏.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架构与学科馆员队伍建设[J].图书情报工作,2008,(2):11-14.

[14]万文娟.“985工程”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及不足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2,(3):82-87.

[15]黄欣.基于信息共享空间的学科馆员教师协同知识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5):86-88.

[16]杨俊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顶层设计研究[J].现代情报,2016,(4):48-51.

[17]Jeonghyun Kim.Data shar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academic libraries[J].New Library World,2013,114(11/12):494-506.

[18]转载.把握现实 赢得未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初景利教授访谈录[J].图书馆学刊,2013,(8):1-4.

篇13

--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特别强调并提出:“不能只重视学历证书,还要推行职业教育的能力证书的总体精神。为此,我国启动了与国际接轨并能客观衡量21世纪人才综合素质的核心能力的测评考核工作,作为其中之一的“创新能力”得到优先开发。

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深知创新能力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则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创新。而传统的应试教育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过去教师总用一个标准来要求个性不同的所有学生,必然会摧残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他们的知识面和能力在一条水平线上,做好小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工作。

创造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时代需要创造型人才,这是事业成功的根本大计。教育要创新,体育教学工作也要不断的创新,我们体育教师不仅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更要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要善于分析教材,把教材内容和日常生活联系,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教学思维要灵活化,重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如:我在上《投掷》课时,首先分析了教材,内容枯燥乏味,不好上。其次,是让教材内容和日常生活相联系,把投掷的动作和打野兽、比赛远近和比赛投的是否准的方式去教学。最后,做好大量的课前准备,为了营造森林的环境,我又找美术老师帮我画了几棵大树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添课堂氛围。对待学生要多鼓励,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教师要允许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提出质疑并进行逆向性思维,而教师要学会倾听并启发帮助学生不照搬教师的方法去完成任务,对于那些好的想法和做法要及时推广、发扬。即使是错误的,也不要批评,要帮助指导,让他们通过尝试,质疑,实践去总结,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去思考,去了解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地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为教育教学创新,尽一份微薄之力。

创新学习心得210月24日,市委市政府组织了创新与超越性思维的专题讲座,在短短的3个小时的学习中,会议室内气氛热烈,掌声不断。王健教授从新时代与创新思维、超越性思维等不同侧面,借助一系列智力问题、游戏和案例,阐述了思维创新的全新理论研究成果,听来既生动有趣又开拓思路。通过学习,使我们对创新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这里,我结合本职工作浅显地谈谈这次培训的心得:在本职工作中培育创新思维,重点要抓住三个方面。

一、要善于发现问题

在我们的工作当中,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有问题不要紧,关键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认识不足。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才能为创新思维提供素材,创造“入口”。

发现问题,最主要的是增强观察能力。一是要善于从高处着眼,看一看你的工作计划、方针、指导思想是否对路,是否符合上级要求,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方向。二是要善于从低处观察,看一看你的工作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符合民-意,群众是否乐意接受和执行。三是要善于在过程中追踪,看一看工作过渡、衔接等是否畅通高效,措施能否有效落实兑现。这样一来,问题就不难被发现。

二、要掌握最基本的方法

要做到创新思维,还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加强训练。

第一,加强学习,注意训练。在当今社会,不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学习已成为人的第一需要,一刻不学习、不进步,就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危险。要做到创新思维,就要加强学习。同时,在学习的基础上,注意加强思维方面的训练,开发自己的智力。平时,在工作当中遇到问题,要养成经常问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办 ”的习惯,从而给自己思维施加压力,使思维保持在灵活状态,一旦注入要素,就能确保正常运转。

第二,对自己的工作要经常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指从全局性、层次性、动态性、互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问题的一种方法,系统思考将引导人们产生一种新的思路,使人们从复杂细节中,抓住主要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借鉴比较,寻找启发。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着的事物。我们要善于从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移位,在时间和空间上转换,在物与物之间寻找桥梁,在事与事之间搜寻纽带。找到了联系,认识了共性,我们就要结合本职工作实际,进行借鉴比较,启发自己的思路,去创新求解。

三、要勇于付诸实践

创新思维作为一种思维,从根本上说,还停留在认识的层面。如果没有实践,那么再好的思维也是空中楼阁。只有把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把工作推向一个新层次、新水平。在实际工作当中,能指出工作中弊端的人不少,但亲自去付诸实践的人却不多,他们缺乏实践的勇气和对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所以,在竞争时代,我们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增强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勇气,不断开创本职工作的新局面。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思维作为意识的范畴,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又反作用于实践。我们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工作效果,思维方式对了,即使工作遇到困难,往往也会“柳暗花明”;反之,机遇和条件再好,有时也会陷入“山重水复”。司法行政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千头万绪、复杂多变,我们的思维同样需要灵活多样、与时俱进。

创新思维,对于基层司法行政管理人员来说颇为重要,它是一种要求,也是一种责任。在实现基层司法工作科学发展的进程中,我们要做创新思维的模范,结合工作实践,以创新思维统筹兼顾加强管理,把单位各项工作可能遇到的矛盾和问题都想到,把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办法都想到。以思维创新推动工作创新,努力实现基层司法所更好更快的发展。

创新学习心得3从--年3月份开始,我们小组三个人开始了上海理工大学校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重残者护理床,指导老师是我校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的赵展老师。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10个月的时间,我们从刚开始的一无所知和一筹莫展,到现在的目标明确,方案清晰,渐入佳境,这其中觉得发生在我们身上好多事情,也收获了好多。回想过去参加研究项目的过程,从开始的寻找课题到申请立项撰写项目申请书,到查阅相关参考文献,确定实验项目、实施方案和寻找创新点;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和步骤;对项目进行相关调查和研究;到最后确定项目的可行性,一步步走来,这其中的辛苦和辛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其中的经验和成长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分享和拥有。这是一次难得的经历,一次让我们得到锻炼和成长的经历。

转眼到了项目中期检查的阶段,回顾这一段时间以来的努力和收获,现将我们的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在研究方面,最深的体会就是要善于勤于思考,主动动手动脑。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不是基础课上我们做的实验,只要按着老师讲的步骤做就行了。做的课题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一个没有接触过的新领域,没有人告诉我们一步步该怎么做。需要自己去找文献查资料,去弄明白实验的原理,然后确定要创新的方向,按照这个方向一点点努力,所以每一步都需要独立思考.其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个时候除了寻找帮助,最重要的还是自己思考。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很急于求成,所以一开始就凭着自己的想像闷着头在实验室里画图,结果前面两个星期一事无成,以自己的想像画的图给老师看,老师只要仔细一看就漏洞百出,没有一点可行性。后来我们听了老师的建议,不要着急,一点点一步一步地来,先查阅文献资料,弄明白其中原理,再勤于思考,在文献资料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得到启发,然后再运用到自己研究的项目中,一定要学会借鉴。

在学习知识上我们认识到光靠学习书本知识是不够的,真正要动手做一个产品它需要各个方面的知识,而且实验和理论值有差距的,在实验中我们会发现很多理论的知识是不实用的,必须要靠经验以及不断的摸索去解决。中国的学生总是习惯于在教室里在课本上学习知识,所以很缺乏创新方面的思维,在做这个项目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意识到我们应该尝试着多动手,一些机器零部件只有自己亲自拆了再装上去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机构和工作原理,这比在课本上对着图看原理要方便有效的多的多。说实话,刚接触助行器这个项目,我连助行器是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让我去设计研究出一个助行器产品了。后来,我查阅了好多有关助行器的文献,才弄明白助行器的一些基础知识,但是对于助行器的简单的机械机构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幸运的是我们学校的实验室有一个简单的助行器,可供我们拆卸研究用,所以我自己亲自拆装了几次,这才完全理解了其中的机械机构,这为我们后续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创新方面,由于我们这是一个创新创业项目,所以创新方面是必不可少的。我觉得,创新方面首先要明确一个方向和目标,方向和目标是贯穿整个项目的核心,只有明确方向,围绕这个方向努力下去,才可能有结果。创新点可以从很多方面着手,不一定要很高深很前沿的东西,只要不是照搬别人的东西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就好。有时候,思维可能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这时候不要着急也不要想着放弃,要试着换一个角度思考,发散思维多方位思考,作出大胆猜想,这时候你也许会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其实这段时间对这个项目的付出和努力,让我们觉得收获最大,体会最多的应该是团队合作方面。一个人不管怎样都是需要团队协作才能把事情做得漂亮,也许一个人也能完成,但是可能要花上十倍百倍的时间,而且完成的可能也没有那么漂亮。“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团队合作中需要我们成员间的不断磨合,学会倾听大家的意见和分享你的看法,做到尊重你得每一个组员,开心地交流与合作。一开始,我们组的三个人的合作一点也不默契,甚至可以用不愉快来形容,因为我们之间缺少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都放在了心里,没有及时地说出来,有种自己忙自己的感觉,一点也没有团队合作的氛围。直到一段时间后,我们开会讨论交流才发现我们前段时间都在各忙各的,都没有办法交流到一起,整个项目也是毫无进展。这时我们才意识到我们的团队合作,人员分配方面出了问题。所以我们及时调整,做到及时交流,每一个人有想法都可以及时的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讨论交流,这样做之后,真的事半功倍,并且在做项目的过程中也感到很开心很快乐。

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很感谢这个项目给我的锻炼与成长的机会。

创新学习心得4创新是现代社会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词,它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当然创新思维对我们数学教育专业来说也非常的重要,可以用很多创新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创新意识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这一切又往往来自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设疑,使学生能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进而去积极探究创新。

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教师出示小明和爷爷的头像,问:“小明今年13岁,他已经过了13个生日,小明的爷爷今年65岁了,可是却只过了17个生日,小明怎么也想不明白,你能帮助他吗?”学生听了以后非常好奇,纷纷讨论起来。

又如,在学习“元、角、分”的知识后,运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了“虚拟商店”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当售货员和消费者,进行仿真练习。

二、抓住心理特征,引发学生创新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主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

1.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

所以巧用生活实例,能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如“较大数量、较小数量、相差数量”三者数量关系的教学,课前可以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去超市购买水果,记下水果的重量或个数,亲身体验购物情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充分表达三者之间的联系,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意义。由于是自己收集的数据,又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学生便会积极参与,强烈的求知欲望,诱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三、重视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创造火花

爱因斯坦曾经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从疑问开始,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所以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要将“质疑“引入课堂,首先应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教师要一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和学生建立起和谐、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激发他们质疑问题的热情。

如在教学“平行”概念时,学生问:“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内?”教师说:“你的问题非常好,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平行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内?’这个问题。”教师的话既肯定了学生的发问,又唤起了学生探索的热情。

四、再现创新过程,培育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课堂教学,要重视结论的证明和应用,更要重视探索发现的过程。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面棱的特点时,可引导学生用橡皮泥和小棒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框架。在实践操作中,学生一定会遇到搭不成或搭得斜的问题,势必要想芳设法解决,而这个决绝的过程正是探究棱的特点的过程。然后,才此基础上,师生交流心得体会,并加以验证,共同获得新知。

五、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如“图形的拼组”中就有一个做风车的手工活动。活动开始时,先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和一张正方形纸,让学生沿所标虚线折一折,或自己通过活动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从而了解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做出一个风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体会了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惊奇地发现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圆形拼组中,学生在各种操作、探索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受空间方位的含义及其相对性,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这个时代需要创新者,需要开拓者,那么教育就应当时代的潮流,将培养学生创新进行到底。

创新学习心得5早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就提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就是说每天都有新气象。自然界如此,当今世界亦是如此,知识经济已扑面而来,整个社会进入了人才竞争、思维竞争的新时代。不断进取的创新开拓能力,是现代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人们事事把成败归于命运,实际上却不是这样。有个故事讲的是,两个农民进城打工,口渴了在饮料摊前买水喝,摊主告诉他们水两块钱一瓶,此时,一个农民在想,我们村的水是不要钱的,城里连水都要钱,看来在这儿不好生活,我要回去。另一个农民却想,我们村里水是不值钱的,城里连水都能卖钱,看来在这儿好生活,我要留下。结果走的还是农民,留下的成了企业家。这个故事启迪我们,人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众人一脑,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一位美国著名企业管理家曾说过:“在90年代或是21世纪时,价格低、品质差的产品根本没有生存的空间”。“现今世界中,每一个行业的产品寿命周期愈来愈短,因此不断创新便成为维系企业生命的活力”。创新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惟有转变思维方式、创新领导观念,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如何进行领导思维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领导思维方式应由经验型转变为学习型

海涅说: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象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强调了思维的重要性,一本由金哲、邓伟等著名专家编写的《21世纪世界预测》在“世界企业及其管理的未来变化”,一章中明确指出:“未来的企业将是学习型企业”。学习型企业的目的就是通过学习超越自我、创新思路,拓展创造企业未来的能量。专家们认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正以加速度进行,领导思维方式必须与时俱进全面创新,今天的企业不创新就没有出路。学习型企业是未来成功企业的模式,作为领导必须把思维开发放到战略性地位,深刻认识学习是不可缺少的竞争战略。世界著名的美国微软公司,创立不到20年,市值达到5000多亿美元,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资产总和。其总裁比尔·盖茨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首富。微软公司为何如此成功,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创建学习型企业。据有关资料介绍,在世界排名前100家的企业中40%已按“学习型企业”模式进行彻底改造。作为领导必须倡导学习型战略,高度理解学习的过程就是思维升华的过程,学习是一种新的工作方式,通过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模式,实现持续的超越、提高,以变应变、以变制变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