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藏技术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贮藏技术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贮藏技术论文

篇1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方法

供试灵武长枣2006年10月5日采自宁夏灵武,手工采摘。8日运抵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加工与保鲜研究室,剔出烂果和病虫果,挑取果实表面绿色面积占总表面积1/3以内的长枣进行处理。试验设3个处理:①用10%KDZ浸泡2~5分(KDZ处理);②10%KDZ+2%CaCl2+50mg/kgGA3浸泡30分(复合保鲜剂处理);③对照(CK)用流水冲洗..洗去表面泥沙等污物。各处理长枣晾干后装入微孔保鲜袋中,折口,室温下放置。每处理500g,每个处理5次重复。KDZ是由天津科技大学研制的以壳聚糖、尼伯金丙酯等为主要成分的枣专用保鲜剂。试验中复合保鲜剂添加的其他成分是在之前所做的单因素处理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来的有较好效果的生理调节剂,与KDZ复配,以期提高保鲜效果。

1.2测定指标

可滴定酸用酸碱滴定法测定,采用苹果酸当量值;维生素c用2,6-二氯靛酚钠法测定;乙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还原糖用菲林试剂法测定。

失重率:采用称重法。

失重率(%):[(贮藏前的重虽一贮藏后的重量)/贮藏前的重量]×100

好果率:100%完好的硬果,采用重量法计算。

好果率(%)=[(贮藏前的重量-贮藏后坏果的重量)/贮藏前的重量]×100以上指标4天测定1次,从每个处理中随机取样,各指标均测定3次取平均值。

2结果与分析

2.1保鲜剂对灵武长枣可滴定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刚采收的灵武长枣含酸量为O.42%。3个处理灵武长枣果实含酸量在贮藏过程中均呈下降的趋势,前4天,KDZ处理和复合保鲜剂处理的枣果含酸量下降比较迅速,其后2个保鲜剂处理的枣果含酸量下降缓慢,对照果实含酸量一直在明显下降。贮藏到20天后,复合保鲜剂处理的枣果含酸量在0.23%左右,KDZ液体保鲜剂处理的枣果含酸量略高于复合保鲜剂处理,对照枣果的含酸量则降到0.19%。

2.2保鲜剂对灵武长枣维生素C含量变化的影响

刚采收的灵武长枣维生素c含量为3.9mg/g。由图2可以看出,3个处理的枣果维生素c含量贮藏前期均下降迅速,后期下降缓慢,但对照在第16天后又迅速下降。贮藏20天时,复合保鲜剂处理枣果维生素c含量为3.09mg/g,KDZ液体保鲜剂处理的枣果维生素c含量略低于复合保鲜剂处理,对照的枣维生素c含量下降到2mg/g左右。

2.3保鲜剂对灵武长枣乙醇含量变化的影响

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3个处理的枣果乙醇含量均急剧升高。贮藏20天后,复合保鲜剂处理的枣果乙醇含量为0.067%,比对照低30%左右;KDZ保鲜剂处理的枣果乙醇含量为0.08%,与对照差异不大;对照枣果乙醇含量高达0.09%。

2.4保鲜剂对灵武长枣还原糖含量变化的影响

在贮藏过程中,3个处理的枣果还原糖含量先期都有所升高,后期复合保鲜剂处理还原糖含量仍在升高,KDZ保鲜剂处理有所下降,对照下降至接近刚采收时。

2.5复合保鲜剂对灵武长枣贮藏好果率和失重率的影响

篇2

1.1贮藏库的建设

建设具有通风、调温、调湿等设备的地下或半地下式的大型现代化贮藏库。库房分成左右两部分,中间为走廊,库门和走廊宽度为2~4m,能通车,库门与走廊相通。设双重库门,以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寒风直接吹入库内引起库温激变。

1.2预贮

刚收获的块茎尚处于后熟阶段,呼吸十分旺盛,分解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水分和热量,不能立即入库,而应放在15~20℃、氧气充足、有散射光或黑暗条件下,经5~7d,块茎保护部位形成木栓保护层,以阻止氧气进入和病菌侵入。切勿堆放在烈日下曝晒,以免薯皮变绿、茄素增加,影响品质。

1.3药剂处理

为了防止贮藏期病菌侵入,可将百菌清或农用链霉素均匀喷洒于块茎表面并晾干。另外,在收获前10d割秧晒地,以免病菌侵染块茎。

1.4装袋定包

为方便运输、贮藏,避免碰伤、擦伤,一般30~35kg/袋,大小薯分开装袋。装袋前应严格剔除病薯、烂薯、破损薯、畸形薯、青头薯。

1.5运输

尽量减少运转次数和运转环节,避免机械损伤。选择装卸方便、经济耐用的包装材料,保护块茎在运输时不受损伤。

2贮藏

2.1及时入库

将贮藏库清理干净后,用百菌清烟剂封闭熏蒸48h。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及时入库,以防薯皮见光变绿,影响原料薯品质。另外,要防止天气骤变和气温突变而冻伤薯块。

2.2适宜的存贮量

贮藏库存贮量与贮藏库容积成正比,一般存贮量以贮藏库总容积的1/2为宜,最多不超过2/3。如果按1m3种薯重约600kg计算,那么贮藏库的最大存贮量(kg)=贮藏库的总容积(m3)×2/3×600(kg)。试验表明,在较好的贮藏条件下,贮藏200d的块茎淀粉平均损失7.9%左右,如存贮量过大,薯块呼吸释放的热量水分和二氧化碳等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就会影响薯块正常呼吸,引起块茎发芽和腐烂,还原糖升高,从而降低原料薯的品质。

2.3贮藏方法

2.3.1按休眠期不同分开贮藏。马铃薯品种不同,休眠期不同;同一品种成熟度不同,休眠期也不同。休眠期较长的马铃薯与休眠期较短的马铃薯贮藏在一块,其休眠期会缩短,所以应按品种、成熟度不同分开贮藏。

2.3.2按薯块大小分开贮藏。薯块大小不同,薯块间隙不同,通气性不同,而且休眠期也不尽相同。故也应分开堆放,装大薯的袋子堆放得高一些,装小薯的袋子适当低一些。

2.3.3堆放方法。在走廊两侧按垛、组、排堆码,即每层6(2×3)袋,5层为1垛,垛与垛之间留1小通风道;3垛为1组,组与组之间留1条稍大的通风道;10~15组1排,排与排之间留1条走道。根据贮藏量大小适当调整垛、组、排的大小,和通风道、走道的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

3贮藏过程中的管理

3.1杀菌消毒

入窖后,每120m3用500g高锰酸钾对700g甲醛溶液进行熏蒸消毒杀菌,每月1次,可防止块茎腐烂和病害蔓延。

3.2温、湿度控制

原料薯刚入库时应迅速把温度降到10~13℃,并维持15~20d,使薯皮尽快木栓化,形成保护层。之后窖温应逐渐降至1~4℃,转入正常贮藏(温度在8~10℃时薯块呼吸强烈,菌类繁衍,薯块易腐烂;温度在0~1℃时薯块中的淀粉开始转化为糖分,食味变甜)。在此期间要保持温度相对稳定;湿度必须保持在85%~93%之间。在这样的范围内,块茎不会因失水太多而萎蔫,也不会因湿度太大而腐烂。

3.3二氧化碳控制

如果通风不良,库内积累的大量二氧化碳会影响块茎的正常呼吸,进而影响库内温度和湿度。所以应定期打开顶盖或用风机换气,降低库内二氧化碳浓度。

3.4忌频繁出入

篇3

‘黄金梨’(Pyrus pyrifolia Nakai cv. Whangkeumbae)系韩国园艺场罗洲支场用二十世纪×新高杂交并于1984年命名的中晚熟梨品种[1],1997年引入我国,随后在山东、北京、河北等地迅速发展。黄金梨果肉白色,汁多肉细,味甜,品质极好,但不耐贮藏。常温下放置10 d,即开始腐烂变质,失去商品价值,因此,研究黄金梨贮藏保鲜技术对于其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有关黄金梨采收期与耐贮性的关系[2]、低温减压贮藏[3]、气调保鲜[4]以及1-MCP处理[5-7]等技术已经有报道。在桃[8]、草莓[9]、猕猴桃[10]、荔枝[11]等水果上,临界冰点温度(即冰温)贮藏可以更好延长果实贮藏寿命[12],但在黄金梨上却少见报道。Crisosto等[13]指出,亚洲梨果实冰点温度为-1.5℃左右,王文辉[14]也认为农业论文,黄金梨果实冰点约-1.5℃~-1.6℃,因而,在-1.5℃左右贮藏黄金梨可能很有实用价值。但是,由于冷库实际温度的波动性,如果将果实直接置于-1.5℃低温下,很容易发生果实冻害,因而,本研究设计-1℃,0℃和1.5℃三种温度并精准控制温度变幅在0.5℃以内,比较了黄金梨贮藏100 d,160d以及之后在常温(20℃)下放置7 d货架期的果实品质,研究了冰温贮藏延长黄金梨果实寿命的生理机制,以期为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处理

供试黄金梨果实于2008年9月4日采自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林业站。梨园为平地沙壤土,29年生雪花、鸭梨高接黄金梨后8~10年树,供试果均为树体外围套袋果,发育期约145d。采收当天由卡车经6 h运抵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运回果实经挑选后,用0.02 mm厚PE袋挽口包装,分别贮藏于温度变幅控制在0.5 ℃以内的三个冷库中,果温精准控制在1.5℃,0℃和-1℃(定期使用果实温度计进行检测),湿度控制在90%以上。在冷藏100 d和160 d后,从冷库取出,在20 ℃常温下放置24 h或7 d后,测定各项指标,其中前者代表冷藏后果实品质,后者代表7 d货架期后果实品质(用贮藏天数+7表示)。每处理重复3次,每个重复测定用果15个以上。

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1.2.1乙烯释放量、呼吸强度及品质测定

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参考王志华等方法[6],用SP-9890气相色谱仪(山东鲁南瑞红仪器公司)测定;果实硬度用53205型数据可输式硬度计(意大利)测定;可溶性固形物采用日本ATAGO的PR-101α手持折光仪测定;可滴定酸含量用808Titrando自动电位滴定仪(瑞士万通)测定。

1.2.2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丙二醛(MDA)和乙醇测定

果实中总酚含量参考曹建康等方法[15]测定;乙醇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法方法[16]测定(岛津GC-2010);PPO活性参考李忠光和龚明法[17]测定;取梨果赤道部的果皮、果肉、果心(剔除种子)各10克分别测其MDA含量,测定方法参考曹建康等[15]。

1.2.3果柄新鲜指数、腐烂率统计

果柄新鲜指数分级参考王文辉[5]分5级:0级,全枯;1级,果柄干枯3/4左右 ;2级农业论文,果柄干枯1/2左右;3级,果柄干枯1/4左右;4级,果柄鲜绿饱满。果柄新鲜指数(%)=[Σ(级数×果数)/(4×总果数)]×100%论文开题报告范例。果实腐烂率(%)=(腐烂果/调查总果数)×100%(果实出现腐斑即为腐烂)。果柄保鲜指数及腐烂率均为总体(每处理40果以上)调查后所得结果,未做分组。

1.3 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并进行Duncan’s测验,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温度对黄金梨果实腐烂率与果柄保鲜指数的影响

图1 不同低温条件下贮藏100 d和160 d后黄金梨果实腐烂率(A)和果柄新鲜指数(B)比较。图中100+7和160+7分别表示低温贮藏后放置于20℃常温条件下(货架期)7 d的果实。所有数据为40个以上果实观测结果。

Fig. 1 Comparisonof rotten percentage (A) and fresh-keeping index of fruit petiole (B) of‘Whangkeumbae’ pear stored at different low temperatures for 100 or 160 days.In the figure, 100+7 and 160+7 represent 7 days’ shelf-life at 20℃ after 100 d and 160 d cold storage, and the data were from more than 40 fruits.

图1A结果表明,贮藏至100 d,1.5℃果实腐烂率为10%,略高于-1℃和0℃。7 d货架期后,1.5℃冷藏果实腐烂率上升为20%,-1℃为14%,而0℃为8%。冷藏160 d时,1.5℃、0℃和-1℃果实腐烂率分别为6.45%,0.00%和3.23%;7d后,腐烂率上升为37.70%,6.25%和9.48%,说明0℃和-1℃冷藏果实腐烂率明显低于1.5℃。

图1B结果表明,0℃和-1℃冷藏的黄金梨果柄新鲜指数一直保持在80-90%水平,而1.5℃则明显下降。160+7 d时,1.5℃的果柄保鲜指数下降为29.7%,0℃和-1℃的果柄保鲜指数未出现明显变化。再度说明,这两种温度冷藏有利于提高黄金梨果柄新鲜度。

2.2 不同温度对黄金梨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冷藏后黄金梨果实硬度显著下降。冷藏160 d,1.5℃果实硬度显著低于其它两种温度(P<0.05)(图2A),表明1.5℃不利于黄金梨的长期贮藏。此时,0℃和-1℃库内果实硬度无明显差异。

1.5℃冷藏果实在100 d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冷藏前,-1℃冷藏果实在160 d时也显著高于冷藏前(P<0.05)(图2B),存在着低温推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的趋势。7 d货架期后,黄金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特别是160+7d的果实。在整个冷藏期间(包括货架期),1.5℃、0℃和-1℃冷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相对变化幅度分别为8%、6%和5%农业论文,表明温度越低,果实可溶性固形含量越稳定。

冷藏后,特别是货架期间,黄金梨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下降。冷藏160 d,不同温度之间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出现显著差异(P<0.05)(图2C)。温度越低,可滴定酸含量越高。7 d货架期后,-1℃低温冷藏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高于0℃,后者又显著高于1.5℃(P<0.05),表明0℃以下低温贮藏有利于保持黄金梨酸度。

篇4

具有儒雅的风度和睿智的思维的陆院长在百忙之中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一席长谈使我们了解到:该学院以研究农畜产品贮藏保鲜技术,即注重系统研究和专门研究相结合,又注重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相统一。紧密围绕我国农业产业化和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要求选题,并与国际研究和标准接轨。该学院在近几年内获部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其中2篇被SCI收录。

该院在食品微生物与生物技术研究方面的特色是:新型食品发酵微生物,如纳豆和丹贝:新型食品用酶,如原果胶酶、羧肽酶等;固定化细胞及酶技术;食品发酵高效菌株选育及超浓食品发酵剂生产技术,切割蔬菜流通过程中微生物生长模型建立;食品微生物的分子检测及标记等,在国内同行中具有明显优势。

该院1996年以来,共获科技进步奖3项,完成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九五”攻关和省部级及地方科研项目23项,出版教材及专著7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40多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5篇,SCI论文2篇。

篇5

冰温贮藏,即在0℃以下,果蔬冻结点以上,这个温度范围内进行贮藏保鲜,不仅能使其生理活动降到很低,而且还能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有利于果蔬的长期保存。冰温保鲜贮藏技术作为第三代保鲜技术,已应用于一些果蔬的贮藏。郇延军等人的研究表明,冰温高湿条件有利于巨峰葡萄的贮藏保鲜,贮藏60d后,葡萄的外观及风味品质均与新鲜葡萄差异很小。胡位荣等研究发现,经过护色处理的荔枝果实在-1℃冰温条件下能很好地保持果皮颜色,贮藏时间延长,且果肉风味正常,可滴定酸与维生素C损失较少。自发气调贮藏是利用果蔬自身的呼吸作用来降低贮藏环境中的O浓度和提高CO浓度,从而延长鲜活产品的贮藏寿命。目前,气调贮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果蔬的采后保鲜领域。李兴友等采用冷藏条件下联合自发气调包装方式贮藏樱桃,研究结果表明,贮藏10天樱桃的腐烂率基本控制在10%以内。

目前,国内外关于樱桃的冰温保鲜技术研究甚少,有关气调结合冰温保鲜技术研究的报道并不多见,而塑料箱式气调冰温保鲜技术的研究国内外更是鲜见报道。本实验将冰温贮藏技术与塑料箱式气调技术相结合,采用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塑料气调箱,对甜樱桃进行贮藏,通过调查甜樱桃果实外观品质、采后生理变化及环境气体变化,从而建立一种有效的樱桃长期贮藏方法,进一步探索其贮藏机理,为甜樱桃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材料

实验用甜樱桃品种为拉宾斯、鸳鸯、沙密托、先锋,2009年6月16日购于天津市红旗批发市场,产地山东(6月10日采收)。选成熟度、颜色、果个均匀一致,无病虫害和机械伤的果实装入气调箱(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每箱约12kg,于0℃冷库充分预冷24小时后,放入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普通冷藏库(温度:0.5℃±0.5℃;湿度:85%~95%)和冰温库(温度:-0.3℃±0.2℃;湿度85%~95%)中冷藏。

1.2实验方法

1.2.1贮藏试验设计

1.2.1.1冰温塑料箱式自发气调。采用三种不同的气调箱调气嘴,使箱内气体变化不同。实验设置为1号气调箱、2号气调箱、3号气调箱,每个气调箱有两个调气嘴:

(1)1号气调箱:两个“老”调气嘴(以下简称两老)

(2)2号气调箱:一个“老”调气嘴和一个“新”调气嘴(以下简称一老一新)

(3)3号气调箱:两个“新”调气嘴(以下简称两新)

其中“老”气调嘴:十二个小孔,孔径为0.75~0.80mm;

“新”气调嘴:五个小孔,孔径为1mm。

1.2.1.2以普通冷库塑料箱式气调贮藏作为对照,每箱三次重复。

1.2.1.3分别于贮藏后45天和85天开箱取样调查、测定相关指标;从入库冷藏开始,每隔一天相同时刻检测气调箱内气体成分。

1.2.2检测指标及方法

1.2.2.1贮藏外观品质指标:

(1)果实腐烂率

腐烂率=(烂果数/总果数)×100%

(2)果梗干枯率

果柄干枯率=(干枯果柄数/果柄总数)×100%

(3)果肉褐变指数

褐变级别:果面无褐变的为0级,面积小于1/10果面的为1级,褐变面积占果面1/10~1/3之间的为2级,褐变面积占果面1/3~2/3之间的为3级,褐变面积大于果面2/3为4级。每次随机取40个果。

褐变指数=[(褐变果数×褐变级别)/(总果数×最高级别)]×100%

1.2.2.2贮藏生理指标:

(1)可溶性固形物

采用pocketrefractometerPAL-1测定,每次取20个果,取汁测定。

(2)可滴定酸采用酸碱滴定法参考国标(GB/T12456—90),三次重复。

(3)还原糖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三次重复。

(4)丙二醛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三次重复。

1.2.2.3环境气体变化采用CYES-Ⅱ型O、CO气体分析仪测定。

1.2.3数据统计

采用DPS7.05版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贮藏方式对甜樱桃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表1不同贮藏条件下甜樱桃外观品质变化

Table1changefortheexteriorqualityofsweetcherryinthedifferentstorageconditions

处理号

Treatmens

品种

Variety

贮藏天数45 d Days of storage 45d

贮藏天数85 d Days of storage 85 d

果实腐烂率Rot rate(%)

果柄干枯率Stalk dry rate(%)

果实褐变指数Browning rate(%)

果实腐烂率Rot rate(%)

果柄干枯率Stalk dry rate(%)

果实褐变指数Browning rate(%)

冰温 Controlled freezing-point storage

1号气调箱

MA box No.1

鸳鸯Yuanyang

15.09ef

15.85ij

38.75bcdefg

54.01bcd

37.88d

65.00ab

拉宾斯Lapins

15.38cdef

16.31ij

43.5bcd

38.11ghij

22.92fg

55.00cde

沙密托Summit

9.88ghi

21.24gh

32.5fgh

24.85lmn

21.43h

53.75def

先锋Pioneer

17.22cdef

31.28ef

28hi

23.78lmn

33.04defg

48.00defg

普通冷库

Common storage

1号气调箱

MA box No.1

鸳鸯

Yuanyang

30.03a

34.26cde

40.25bcde

30.60ijkl

38.00de

63.75ab

拉宾斯 Lapins

22.24b

21.13gh

42.5bcd

30.49jkl

25.00fg

48.25def

沙密托 Summit

12.14fgh

16.52hij

34.5efgh

33.11ijk

17.75h

50.00efg

先锋Pioneer

17.00cdef

21.58gh

30ghi

19.90n

22.95gh

35.00i

冰温Controlled freezing-point storage

2号气调箱

MA box No.2

鸳鸯

Yuanyang

5.05jk

14.68ijk

37.5cdefg

41.21efgh

20.75h

46.75efg

拉宾斯 Lapins

18.38cde

15.66ij

35.25efgh

29.17klm

19.80h

43.75 gh

沙密托Summit

3.01k

11.04ijkl

28.5hi

33.11ijkl

33.33defg

38.75hi

先锋Pioneer

9.32hi

17.81hi

23i

22.56mn

34.71def

32.50i

冷库Common storage

2号气调箱

MA box No.2

鸳鸯Yuanyang

6.57ij

37.90cd

45ab

48.24defg

41.25d

47.65efg

拉宾斯 Lapins

19.75cde

21.08gh

40bcde

31.91ijkl

36.27de

44.25gh

沙密托Summit

9.25hi

4.96m

36.5bcdefg

39.46fgh

6.85i

37.50hi

先锋Pioneer

19.61cde

26.00fg

38bcdef

37.16ghj

26.88efg

38.75gh

冰温Controlled freezing-point storage

3号气调箱

MA box No.3

鸳鸯Yuanyang

19.69cde

33.33de

45b

34.87hijk

79.60a

65.00a

拉宾斯 Lapins

14.67efg

36.67cde

52.5a

44.37fgh

82.89a

55.00de

沙密托Summit

6.09jk

7.69lm

40bcd

50.28cdef

71.11b

53.75def

先锋Pioneer

8.56hij

55.97a

33efgh

25.65klm

63.92b

48.00defg

冷库Common storage

3号气调箱

MA box No.3

鸳鸯Yuanyang

20.65bc

40.20bc

52.5a

59.63ab

42.95d

68.75a

拉宾斯 Lapins

34.08a

45.95b

53.25a

48.16bcde

65.12b

61.25abc

沙密托Summit

8.85hij

7.94kl

42.5bcd

56.51ab

22.97gh

58.50bcd

先锋Pioneer

19.94cde

10.48jkl

43bc

篇6

1.1贮藏库的建设

建设具有通风、调温、调湿等设备的地下或半地下式的大型现代化贮藏库。库房分成左右两部分,中间为走廊,库门和走廊宽度为2~4m,能通车,库门与走廊相通。设双重库门,以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寒风直接吹入库内引起库温激变。

1.2预贮

刚收获的块茎尚处于后熟阶段,呼吸十分旺盛,分解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水分和热量,不能立即入库,而应放在15~20℃、氧气充足、有散射光或黑暗条件下,经5~7d,块茎保护部位形成木栓保护层,以阻止氧气进入和病菌侵入。切勿堆放在烈日下曝晒,以免薯皮变绿、茄素增加,影响品质。

1.3药剂处理

为了防止贮藏期病菌侵入,可将百菌清或农用链霉素均匀喷洒于块茎表面并晾干。另外,在收获前10d割秧晒地,以免病菌侵染块茎。

1.4装袋定包

为方便运输、贮藏,避免碰伤、擦伤,一般30~35kg/袋,大小薯分开装袋。装袋前应严格剔除病薯、烂薯、破损薯、畸形薯、青头薯。

1.5运输

尽量减少运转次数和运转环节,避免机械损伤。选择装卸方便、经济耐用的包装材料,保护块茎在运输时不受损伤。

2 贮藏

2.1及时入库

将贮藏库清理干净后,用百菌清烟剂封闭熏蒸48h。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及时入库,以防薯皮见光变绿,影响原料薯品质。另外,要防止天气骤变和气温突变而冻伤薯块。

2.2适宜的存贮量

贮藏库存贮量与贮藏库容积成正比,一般存贮量以贮藏库总容积的1/2为宜,最多不超过2/3。如果按1m3种薯重约600kg计算,那么贮藏库的最大存贮量(kg)=贮藏库的总容积(m3)×2/3×600(kg)。试验表明,在较好的贮藏条件下,贮藏200d的块茎淀粉平均损失7.9%左右,如存贮量过大,薯块呼吸释放的热量水分和二氧化碳等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就会影响薯块正常呼吸,引起块茎发芽和腐烂,还原糖升高,从而降低原料薯的品质。

2.3贮藏方法

2.3.1按休眠期不同分开贮藏。马铃薯品种不同,休眠期不同;同一品种成熟度不同,休眠期也不同。休眠期较长的马铃薯与休眠期较短的马铃薯贮藏在一块,其休眠期会缩短,所以应按品种、成熟度不同分开贮藏。

2.3.2按薯块大小分开贮藏。薯块大小不同,薯块间隙不同,通气性不同,而且休眠期也不尽相同。故也应分开堆放,装大薯的袋子堆放得高一些,装小薯的袋子适当低一些。

2.3.3堆放方法。在走廊两侧按垛、组、排堆码,即每层6(2×3)袋,5层为1垛,垛与垛之间留1小通风道;3垛为1组,组与组之间留1条稍大的通风道;10~15组1排,排与排之间留1条走道。根据贮藏量大小适当调整垛、组、排的大小,和通风道、走道的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

3 贮藏过程中的管理

3.1杀菌消毒

入窖后,每120m3用500g高锰酸钾对700g甲醛溶液进行熏蒸消毒杀菌,每月1次,可防止块茎腐烂和病害蔓延。

3.2温、湿度控制

原料薯刚入库时应迅速把温度降到10~13℃,并维持15~20d,使薯皮尽快木栓化,形成保护层。之后窖温应逐渐降至1~4℃,转入正常贮藏(温度在8~10℃时薯块呼吸强烈,菌类繁衍,薯块易腐烂;温度在0~1℃时薯块中的淀粉开始转化为糖分,食味变甜)。在此期间要保持温度相对稳定;湿度必须保持在85%~93%之间。在这样的范围内,块茎不会因失水太多而萎蔫,也不会因湿度太大而腐烂。

3.3二氧化碳控制

如果通风不良,库内积累的大量二氧化碳会影响块茎的正常呼吸,进而影响库内温度和湿度。所以应定期打开顶盖或用风机换气,降低库内二氧化碳浓度。

3.4忌频繁出入

篇7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方法

供试灵武长枣2006年10月5日采自宁夏灵武,手工采摘。8日运抵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加工与保鲜研究室,剔出烂果和病虫果,挑取果实表面绿色面积占总表面积1/3以内的长枣进行处理。试验设3个处理:①用10%KDZ浸泡2~5分(KDZ处理);②10%KDZ+2%CaCl2+50mg/kgGA3浸泡30分(复合保鲜剂处理);③对照(CK)用流水冲洗..洗去表面泥沙等污物。各处理长枣晾干后装入微孔保鲜袋中,折口,室温下放置。每处理500g,每个处理5次重复。KDZ是由天津科技大学研制的以壳聚糖、尼伯金丙酯等为主要成分的枣专用保鲜剂。试验中复合保鲜剂添加的其他成分是在之前所做的单因素处理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来的有较好效果的生理调节剂,与KDZ复配,以期提高保鲜效果。

1.2测定指标

可滴定酸用酸碱滴定法测定,采用苹果酸当量值;维生素c用2,6-二氯靛酚钠法测定;乙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还原糖用菲林试剂法测定。

失重率:采用称重法。

失重率(%):[(贮藏前的重虽一贮藏后的重量)/贮藏前的重量]×100

好果率:100%完好的硬果,采用重量法计算。

好果率(%)=[(贮藏前的重量-贮藏后坏果的重量)/贮藏前的重量]×100以上指标4天测定1次,从每个处理中随机取样,各指标均测定3次取平均值。

2结果与分析

2.1保鲜剂对灵武长枣可滴定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刚采收的灵武长枣含酸量为O.42%。3个处理灵武长枣果实含酸量在贮藏过程中均呈下降的趋势,前4天,KDZ处理和复合保鲜剂处理的枣果含酸量下降比较迅速,其后2个保鲜剂处理的枣果含酸量下降缓慢,对照果实含酸量一直在明显下降。贮藏到20天后,复合保鲜剂处理的枣果含酸量在0.23%左右,KDZ液体保鲜剂处理的枣果含酸量略高于复合保鲜剂处理,对照枣果的含酸量则降到0.19%。

2.2保鲜剂对灵武长枣维生素C含量变化的影响

刚采收的灵武长枣维生素c含量为3.9mg/g。由图2可以看出,3个处理的枣果维生素c含量贮藏前期均下降迅速,后期下降缓慢,但对照在第16天后又迅速下降。贮藏20天时,复合保鲜剂处理枣果维生素c含量为3.09mg/g,KDZ液体保鲜剂处理的枣果维生素c含量略低于复合保鲜剂处理,对照的枣维生素c含量下降到2mg/g左右。

2.3保鲜剂对灵武长枣乙醇含量变化的影响

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3个处理的枣果乙醇含量均急剧升高。贮藏20天后,复合保鲜剂处理的枣果乙醇含量为0.067%,比对照低30%左右;KDZ保鲜剂处理的枣果乙醇含量为0.08%,与对照差异不大;对照枣果乙醇含量高达0.09%。

2.4保鲜剂对灵武长枣还原糖含量变化的影响

在贮藏过程中,3个处理的枣果还原糖含量先期都有所升高,后期复合保鲜剂处理还原糖含量仍在升高,KDZ保鲜剂处理有所下降,对照下降至接近刚采收时。

2.5复合保鲜剂对灵武长枣贮藏好果率和失重率的影响

篇8

甜樱桃为蔷薇科(Rosaceae)樱属(CerasusMill..)植物,是落叶果树中果实成熟最早的树种之一,素有“春果第一枝”的美称。其果实色泽鲜艳、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并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价值,因此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但由于甜樱桃果实肉软、皮薄、汁多,属于不耐贮运的易腐烂水果,极易出现枯梗、褐变、果实软化、腐烂变质和风味变淡等现象,极大地限制了甜樱桃的异地销售。因此,甜樱桃的贮运保鲜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外对甜樱桃的采后生理与贮藏保鲜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适应延长销售期和远途运输的需要。关于樱桃贮存方法和技术的研究,除了常见的冷藏和气调贮存外,还包括了热处理、电离辐射、不同采收成熟度、纳他霉素处理等。钙处理也是果实釆后处理常用的方法之一,资料显示钙(Ca(NO)或CaCl)能延长果实的贮藏时间,减少贮藏期间营养成分的消耗,也有研究证明,采前喷钙可减少成熟期甜樱桃果实裂果,维持和加强甜樱桃果实细胞壁结构、保持果实硬度。这些钙处理的研究多以Ca(NO)和CaCl等离子钙为主,而关于其他形式的钙,比如纳米钙、螯合钙等不同形态的钙对樱桃贮藏效果的研究鲜有报道,喷钙后对贮藏期间樱桃果实中钙组分、细胞超微结构等的研究也未见报道。因此本试验以“红灯”为供试试材,采用离子钙、螯合钙、纳米钙等不同形态的钙,研究了它们对樱桃贮藏品质、钙形态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以寻求最适宜樱桃发育期使用的钙制剂,为大樱桃贮藏技术的进一步深化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于2007.5樱桃开花后在烟台市莱山区的樱桃园进行,试验地土壤类型为棕壤,其中有机质含量9.24g·kg,碱解氮含量41.61mg·kg,速效磷含量22.41mg·kg,速效钾含量110.35mg·kg。试材为生长正常﹑长势相近的7年生甜樱桃,品种为“红灯”,平均地径为10.8cm,株高为320~350cm,株行距350cm×250cm,平均结果量约17.5kg。

1.2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小区5株树,同行排列,重复3次。试验共设4个处理,将3.75gNAA溶解在250mL95%的乙醇中,取其中20mL加入50mL水混匀后作为对照(简称:CK);另取20mL的NAA乙醇溶液若干份加入50mL水,再分别加入9g氯化钙(简称:Chlo-Ca,钙含量为33.1%,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生产)、15g螯合钙(简称:Che-Ca,钙含量为19.7%,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提供)和7.5g纳米钙(简称:Nano-Ca,钙含量为39.7%,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提供)作为不同的钙处理,各处理钙总量保持一致。喷施时将各处理与25kg水混匀,分别于2007.5.14(花后第10d)、2007.5.21(花后第17d)和2007.5.28(花后第21d)喷施,喷施时均有针对性的喷至果实表面。2007.6.18采摘,挑选成熟度一致、大小适中,无机械伤及无病虫害、发育正常的果实,一部分带回实验室进行可滴定酸度、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VC、硬度及钙组分的测定,另一部分立即运至0±1℃冷库中贮藏,60d后再进行各指标的测定,测定项目及方法同贮藏前,同时进行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

1.2测定项目与方法

1.2.1樱桃钙组分及全钙的测定

各种化学形态钙的提取参照Ohat等人的试验方法。所用提取剂依次是80%乙醇、蒸馏水、1mol·LNaCl、2%HAC,提取的主要组分见表1。具体操作步骤:挑选大小适中,无机械伤,无病虫害的果实若干,去掉果核和果皮,粉碎机粉碎,取一定质量的样品称重(约5g),置于50mL有盖的离心管中,加入80%乙醇30~40mL,30℃恒温水浴振荡18h,8000r/min离心,倾出上清液以后继续用30mL80%乙醇提取2次,每次振荡2h,再离心,然后用依次用蒸馏水、1mol·LNaCl、2%HAC和0.6mol·LHCl按上述步骤提取。每种提取剂提取的溶液定容到100mL,提取的溶液中的钙用原子吸收测定。全钙含量的测定采用干灰化-稀盐酸溶解法,重复3次。

1.2.2超微结构观察

观察方法参考周卫和陈见晖等的方法,略有改动。果实表面分别用自来水和重蒸水依次冲洗,晾干。选择近表皮的果肉细胞部分用不锈钢刀片切成适当大小,经钙定位固定液(2%戊二醛,2.5%甲醛和2%焦锑酸钾)固定,0.1mol·LpH=7.6磷酸钾盐缓冲液冲洗,1%锇酸固定,0.1mol·LPBS液冲洗,梯度乙醇(45%、55%、70%、85%、92%、100%)乙醇溶液脱水,EPON812环氧树脂浸透、包埋、聚合,LKBV型超薄切片机进行超薄切片,捞片,切片用醋酸铀单染色,用日本电子JEOL-1200EX型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并拍照。

表1植物体内钙的各种化学形态的提取步骤及其主要存在形式

Table1Procedureofextractingchemicalfractionationsofcalciumanditsmainforms

提取顺序

Extracting sequence

提取剂

Extracting agent

组分缩写

Abbreviation

主要形态

Main forms

1

80%乙醇

ALc-Ca

硝酸盐、以氯化物为主的无机盐以及氨基酸盐等

2

蒸馏水

H O-Ca

水溶性有机盐、磷酸一钙等

3

1 mol·L NaCl

NaCl-Ca

果胶酸盐、与蛋白质结合或呈吸附状态等

4

2%HAC

HAC-Ca

磷酸二钙、磷酸三钙、碳酸钙等

5

篇9

‘青林’核桃是由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核桃课题组于2007年从普通核桃(JuglansregiaL.)实生群体中选育出的核桃新品种。由于‘青林’核桃种子量少,在大田条件下播种育苗种子发芽率低,约60%左右,且苗木生长不整齐,出苗期较长,限制了良种苗木繁育和推广。为此,2010年2月下旬开始在山东省林科院温室内进行了‘青林’核桃容器育苗试验研究,结果发现‘青林’核桃种子经过一定的催芽处理,播种1073粒种子,发芽905粒,发芽率84.3%,发芽率提高了20%左右。且苗木生长整齐,出苗期缩短,长势较旺,成活率达100%。具体育苗技术如下:

1育苗容器

育苗容器采用山东省林科院研制的无纺布平衡根系容器育苗营养杯,营养杯直径10厘米、高15厘米。培养基质为草炭土、珍珠岩、蛭石三种基质混合,配方体积比为30(草炭土):7(珍珠岩):3(蛭石)。另外根据基质重量加入1%复合肥,并用800倍多菌灵消毒。营养杯放入专用箱内,每箱装入24个营养杯,每排6个共4排。

2种子采集及贮藏

2.1采种

种子取自泰安市黄前镇邵家庄‘青林’核桃种子,母株树龄36年,生长健壮、树势旺盛、干形好、抗性强,无病虫害。2009年9月中旬,待青林核桃母株的果实充分成熟后进行采种。

2.2种子贮藏

先将采集后的核桃青果进行脱青皮处理、晾干,然后在常温下贮藏。

3种子处理

3.1种子分类

2010年2月24日,将1073粒种子进行处理。处理前对种子进行筛选及等级分类,根据种子大小、均匀度、表面整洁度等特点分为三类,对每类种子进行了单粒重、三径的测量。种子平均单粒重17.5克,平均横径1.32厘米,平均侧径1.34厘米,平均纵径1.36厘米。见表1。

表1种子分类统计

类别

数量(粒)

特性

单粒重(g)

横径(cm)

侧径(cm)

纵径(cm)

一类

690

较大、均匀、表面整洁

17.7

1.34

1.39

1.49

二类

308

略小、整洁、表面整洁

17.3

1.28

1.28

1.34

三类

75

大小不均、表面含有青皮

17.5

1.34

1.36

1.26

平均

17.5

1.32

1.34

篇10

采取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控氮、稳磷、补钾的施肥原则。一般施优质农肥45t/hm2,甘薯专用肥(N∶P2O5∶K2O∶B为9∶6∶17∶1)750kg/hm2或氮磷钾复合肥750kg/hm2。

3品种选择

选择抗逆性强、品质优良、色泽美观、耐贮耐运、产量高、市场畅销的品种,如豫薯10、北京红、烟薯16;大力推广脱毒种苗栽植。①豫薯10号:由河南省商丘市农科所选育。1998年引入瓦房店市,红皮浅红肉,薯形纺锤或下膨。叶、叶脉绿色,三角形,深缺刻,特短蔓,一般长50~80cm,最长120cm,终生不用翻秧。结薯特早,多而匀,产量:春薯一般75t/hm2,最高105t/hm2;夏薯52.5t/hm2,最高75t/hm2。在同一地块1年可种2季,春薯地膜覆盖80~90d,产量45t/hm2左右,可供市场淡季,效益很高。种植密度:春薯6.0万株/hm2,夏薯7.5万株/hm2。②北京红: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选育。2000年引入瓦房店市。叶、叶脉绿色,皮紫白瓤,薯形纺锤形,结薯集中整齐,蔓长1.7m左右,一般产量52.5t/hm2左右。该品种适应性广,抗病性强,耐贮藏,适宜在山区丘陵平原地种植。③烟薯16:由山东省烟台市农科院选育。2001年引入瓦房店市。叶、叶脉均为绿色,叶尖心脏形,蔓绿色,短

蔓,分枝较多,蔓粗中等,薯块下膨纺锤形,红皮浅黄肉。该品种淀粉含量高,食味好,结薯集中,薯块大而整齐,抗病性较强,且耐贮藏性好。

4培育壮苗

4.1育苗时间

种薯上床需≥10℃的有效积温110℃,即苗龄30~35d。因此,种薯一般在3月末开始育苗。

4.2催芽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浸种消毒后,再用32℃高温催芽,以利多出苗。

4.3苗床温度管理

坚持“前高、中平、后低”的原则,即上床前3~5d,苗床浇足水,床上温度控制在32~33℃左右,6~20d土温控制在20~25℃,20d后温度控制在15~20℃,并适当控制浇水。

4.4壮苗标准

节短,茎粗,苗长25cm,保证有5节,百株苗重不少于500g。

5适时早栽

5月初开始栽植,5月30日栽完,适时移栽期为5月10~20日。先栽背风向阳地块,薄地宜密,肥地宜稀。一般株行距以85~90cm×20cm为宜,栽植4.95~6.00万株/hm2。栽植前,种苗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蘸根部消毒以防病害。栽植时,甘薯苗一定斜卧栽,有2~3节在土中,土中每一节都能发根形成根系及分化块根,以促进根系发达,增加地下块根分化数量,控制食用品种特大块根形成,提高商品性,增加产值。6加强田间管理

栽后1周及时补苗,做到苗齐苗壮。早铲早趟做到二铲二趟,达到松土保墒。秧苗伸蔓达33.3cm,结束趟地改翻蔓为提蔓,甘薯茎蔓不易翻动,尤其生长中后期更需注意,对平肥地生长中期可提蔓1~2次。生长中后期出现杂草要及时人工拔除。化控防徒长,甘薯丰产长相为苗期健壮,中期生长旺盛,但茎蔓封行不易过早,以防后期早衰。对旺长的田块可在7月20日左右,喷施多效唑150倍液,控制旺长。中、上等肥力地块一般用多效唑化控4~5次,肥力较差的地块化控2~3次。8月20日至9月10日可连续喷施磷酸二氢钾300倍液。

7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有甘薯茎线虫病、甘薯黑斑病、甘薯软腐病、甘薯小象甲、小地老虎、蛴螬等,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有效控制田间病虫害发生。

8适时收获

篇11

肉类生产与加工质量安全控制技术(2009年)

针对目前我国肉类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整合国内肉类行业技术力量,通过关键技术创新和相关技术的集成,形成现代动物屠宰和肉类食品加工的技术支撑与创新体系,建立肉品质量评价体系及肉类主要致病、腐败微生物数据库系统,并建立我国肉类“从养殖场到餐桌”的全程质量与安全保障系统和可追溯技术系统,提出我国肉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市场预警机制和对策。通过关键技术创新和相关技术的集成,形成我国肉类生产与加工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现代化屠宰技术条件下PSE肉、DFD肉等异质肉的发生率由目前的20%左右降至17%左右,研发6~8项肉类加工与品质控制关键新技术,研制5~6种国内急需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类屠宰与加工技术装备,形成肉类生产与加工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体系,基本解决目前我国肉类产业面临的技术难题,显著提升我国肉类食品加工的整体技术水平,个别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我国肉类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适于不同区域农户小型储粮设施研究与示范推广(2011年)

针对我国目前适于种粮大户和农民合作组织的粮食产后储藏技术设施缺乏、损失严重等突出问题,该项目以工程技术研究为手段,以集成创新为特色,通过了解不同区域种粮大户和农民合作组织粮食产后安全储藏存在的实际问题和需求;研发适合于不同区域农户小型储粮设施和设备,形成具有区域特点的种粮大户与农民合作组织粮食产地储藏设施建设模式、标准及规程;建立不同区域粮食储藏示范点,实现粮食安全储藏的示范推广,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完善我国粮食安全生产体系、全面建立我国农户安全储粮体系提供工程技术支撑。

粮油真菌毒素控制技术研究(2012年)

通过对粮油作物及其制品中真菌生长和其产毒关键控制因素的研究,研发真菌毒素防控技术6~7项;通过对真菌毒素生物、理化特性研究,筛选和研发出粮油真菌毒素降解和去除技术12~13项;研发真菌毒素防控制剂3~4种,并形成相关配套技术;研发粮油原料干燥、选别技术2项,设备2套;研制粮油原料贮藏抗黄曲霉毒素防控处理设施1套;研发真菌毒素检测技术2~3项,检测产品3~4种;建立粮油真菌毒素安全控制技术体系3~4个;研究成果在100家粮油种植、贮藏、加工企业和质检部门推广示范,将粮油真菌毒素超标率减少50%以上;减少我国小麦、玉米、水稻、花生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的含量,保障我国人民健康,实现粮油减损增产,促进我国粮油加工产业和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

传统粮食加工制品产业化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示范(2013年)

通过项目的实施,开发营养风味馒头、生鲜拉制面条、鲜米粉等新型产品8~12种。研制散粉混配、接收、米粉干燥、和面机、醒面机等装备5~8台(套)。制定传统粮食制品生产相关的原料、产品、装备等各类技术规程和标准20~25项。形成营养风味馒头、生鲜拉制面条、鲜米粉等关键生产技术10~15项。建立馒头类制品、生鲜拉制面条、鲜米粉、米粉丝等示范生产线4~5条。申请或获授权国家专利30~35项,发表学术论文60~70篇,其中SCI论文10~15篇,培养研究生25~35人,培养行业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0名左右,培养青年科技骨干20~30名,为企业培养具有粮食加工制品方面的实用人才220~250名;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传统粮食制品加工过程与产品质量控制标准体系。

大宗粮食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年)

以我国大宗粮食加工副产物麦麸、谷朊粉、麦胚、米糠和碎米等为原料,评价原料的加工特性和利用价值,为粮食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研发蛋白质和活性短肽的高效制备与增溶改性,高品质油品提取与精制,膳食纤维、功能性多糖和低聚糖以及淀粉糖制备等关键技术及设备;利用粮食加工副产物研发蛋白质、活性肽、高品质油脂、膳食纤维、功能性多糖和淀粉糖等精深加工产品及其配套应用技术,建立相关产品的生产规程、质量标准、质控技术体系,通过不同区域、不同原料粮食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技术与设备示范,整体提升我国大宗粮食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水平。

杂粮初加工技术装备及综合利用研究与示范(2013年)

围绕杂粮初加工技术装备提升与资源综合利用两个重点,通过系统开展绿豆、薏苡、燕麦、荞麦、谷子等杂粮初加工的技术装备研究与改进,解决杂粮初加工技术装备滞后和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实现杂粮初加工技术的标准化和装备的现代化提升,促进杂粮的全营养利用与高附加值转化。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培育一支杂粮加工业科技研发队伍,培养一批杂粮加工产业骨干科技人才,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杂粮初加工装备,研发附加值较高的杂粮产品,建立一批依靠科技振兴的杂粮加工现代化示范企业。

油料产地加工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示范(2013年)

以油料营养生化品质和物化特性为基础,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油料(油菜、花生、油用胡麻、紫苏、葵花籽、芝麻)产地化加工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示范,实现8~12项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开发出油料产地加工关键设备5~7台(套),新产品5~10种。通过技术在中小型油料加工企业的应用,建立50个产业化示范基地,提高加工增值率50%,降低加工能耗40%,减少设备投资50%。通过项目实施,突破油料产地化高效加工的共性关键技术瓶颈,提升我国油料产地化加工技术经济水平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构建油料产地化资源化多层次利用模式,实现油料优质优用优价,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油料产业健康发展,从而提高我国食用油供给水平。

蔬菜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年)

针对我国蔬菜产业大量副产物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经济损失、环境破坏等关键问题,通过对蔬菜副产物食品化、饲料化和肥料化利用关键技术与工艺进行系统攻关,形成配套工程化技术,并进行产业化示范,探索我国蔬菜副产物综合利用模式,实现我国蔬菜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延长我国蔬菜产业链,增强我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带动农民增收。通过项目实施申请国家专利15~20项,40~60篇,制定标准和技术规程20~30个,形成蔬菜副产物利用关键技术15~20项,开发新产品20~30种,研制或改进蔬菜副产物加工专门化设备8~12台(套),在15~25条生产线上进行示范,形成示范基地8~10个,培养研究生20~30人,培养青年科研骨干2~3人,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000人次,增加蔬菜副产物资源利用200万吨以上,实现直接经济效益约2亿元。

浆果贮藏与产地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2013年)

开展草莓、蓝莓、杨梅、桑椹、树莓等浆果产地贮藏保鲜、初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发,建立系列适合产地农户、农业合作社和小微企业应用的浆果产地处理、贮藏保鲜和加工实用技术,研制出小型装置和设施,并开展示范推广。实现研发新技术15~20项、关键装备2~3种,制定规程10~15项、标准3~5项,40篇以上,申请专利20~25项,鉴定成果4~5项,在30~50家以上农村合作组织及小微加工企业应用示范,预计新增产值5~6亿元,新增效益3000~5000万元。

西北特色水果贮运保鲜技术集成与示范(2013年)

研究建立西北特色水果(甜瓜、杏、李、樱桃、梨、葡萄等)主要品种采后生物学特性、品质劣变生理及采后病害发展规律,为贮运保鲜技术与设施的研发奠定基础;研究建立西北特色水果贮运保鲜技术体系,并进行集成与示范;研究建立西北特色水果采后贮运保鲜设施及配套技术,并进行集成与示范;建立西北地区特色水果采后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和控制体系并进行集成与示范。通过该研究,使西北特色水果的贮运保鲜在应用基础理论、品质维持配套技术与设施、品质控制体系与标准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使研究开发的技术成果得到集成应用,使西北特色水果的贮藏质量和贮藏流通时间得到明显提高。

特色热带亚热带果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年)

通过项目实施,拟研发单项关键技术20~35项,研制轻简装备7~14种,并进行系统集成和产业化,形成新产品13~23个,转化为相关技术标准19~29项,集成5~8条果品加工示范性生产线,加工技术在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等适种区的企业或农场示范推广,提高我国特色热带果品加工率和产后增值。同时以该项目为依托,培育一支行业科技研究队伍,培养一批基层技术骨干,培训一批企业员工,促进特色热带果品产业的发展。

大宗水果加工副产物与残次果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年)

通过项目实施,突破苹果最少加工等系列关键技术,攻克MP产品防褐变等相关技术难题,开发高活性葡萄多酚复合物等系列新产品;建成柑橘汁胞、鲜切苹果等技术示范生产(中试)线,相关新产品实现生产示范;建立水果加工副产物与残次果综合利用新模式,为技术集约型水果加工产业提供示范;申请发明专利3~5项,15~20篇,制定相关技术规程或产品标准2~5个,培养研究生10~20人。

食用菌保鲜加工与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年)

针对我国食用菌产地加工及废弃物(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难题,在对废弃物(副产物)营养功能性评价和加工适应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集成复合保鲜、节能型干燥、微好氧快速发酵、外循环降温微粉碎、闪式提取、高聚络合纯化等新技术,研发食用菌新产品,构建面向广大食用菌主产区农村合作组织、食用菌批发市场以及中小型食用菌加工企业新的技术推广模式。

通过项目实施,集成开发食用菌产地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实用新技术25项,研发创制新产品20个,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0项,制订标准或技术规程18项;在全国典型区域建设研发、示范及产业基地10个;鲜食用菌贮藏期延长50%以上,组合干燥技术较传统食用菌干制工艺节能20%~30%,食用菌采后损失下降10%;食用菌菌糠、菌柄、预煮液等副产物的利用率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00%,食用菌行业副产物(废弃物)综合利用增值3~5倍;实现主要辐射示范企业年均产值约5亿元;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100篇,其中SCI、EI论文20篇。培养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0名、青年学术骨干30名、博士后2名、研究生50名。

畜禽宰后减损、分级技术装备研究与示范(2013年)

针对我国畜禽屠宰与加工行业的现状和特点,以满足中小型屠宰加工企业(占屠宰加工企业的90%以上)的共性技术需求为目标,立足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对畜禽宰后减损、分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以及产业化示范进行联合攻关。开展产业急需的畜禽宰后滴水损失和品质劣变控制、超冰温保鲜、胴体分级等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研发,通过关键工艺技术与装备的配套,构建适用于中小型屠宰企业的宰后减损、分级与保鲜储运技术体系,进行产业化示范推广,使畜禽宰后损失率降到3%以下、分级率提高至80%以上、货架期延长至1.5倍以上、畜禽肉附加值提高20%以上。通过项目的实施与示范带动,提高肉类产业链效益,促进产业升级,引导规范化养殖,增加养殖户收入。

传统腌腊肉制品生产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示范(2013年)

针对制约我国传统腌腊肉制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装备落后、产品质量不稳定和安全风险高的难题,研究原料标准化技术,风味形成与固化技术,亚硝胺、苯并芘和杂环胺等有毒有害物质控制技术,低盐低硝加工技术,开发低盐低硝腌腊肉制品、三效烟熏液、天然亚硝基血红蛋白着色剂等产品,研制自动化着色、辊揉和人工气候装备。形成传统腌腊肉制品从原料到成品的加工关键技术体系,建立现代化腌腊肉制品生产示范线,在浙江、江苏、湖南、天津、宁夏形成腌腊肉制品新技术应用示范线6条,辐射带动整个传统腌腊肉制品产业的技术升级和装备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腌腊肉制品行业技术升级,从而带动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禽蛋高效清洁、分级及加工贮运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揭示我国禽蛋主产区主要危害微生物种类、数量及主要污染途径;鲜蛋蛋壳脏污理化特性;禽蛋在不同的温度条件理化指标及感官品质的变化规律;不同状态禽蛋类型与检测指标的数学模型;禽蛋质量与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价。创新禽蛋内外微生物快速检测、禽蛋内外品质无损检测与分级、禽蛋高效清洗除菌、禽蛋产地贮运保鲜、禽蛋品质安全溯源等关键技术;通过多学科合作,研制相关新产品、新材料及开发高效清洁除菌分级新装备,将关键技术、材料、装备系统集成,应用禽蛋产地包装、产地清洁、禽蛋生产、贮运及追溯系统等生产体系中,集成创新禽蛋产地高效清洁、分级及贮运技术模式,形成技术规程和物化产品,建立示范基地与示范生产线,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并在各类型禽蛋生产企业中进行示范推广,显著提高我国禽蛋生产、加工、消费、流通的安全水平,促进我国蛋品行业实现综合产能、标准化高效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篇12

一、深化教学改革,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1.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生产实际

长期以来,针对专业课教学多注重传授基本理论而脱离生产实际的状况,我们按照园艺产品采后处理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安排课堂讲授以园艺产品质量评价、采后生理、商品化处理、运输与流通及园艺产品贮藏及技术管理措施为主线,在注重学生掌握园艺产品采后生理代谢规律及其保鲜原理基础上,密切关注园艺产品的质量安全、冷链流通等焦点问题。例如:“三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的定义、生产标准、产品检测标准,国外果品蔬菜冷链运销、交易运作模式。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介绍发达国家果品蔬菜包装工厂商品化处理生产线、果品蔬菜交易公司运作模式等园艺产品采后处理行业发展的新技术。针对目前国内果品蔬菜采后流通等环节存在的问题,我们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原因、提出相关解决措施。教学改革后,现在的课堂教学不仅内容新颖、信息量大,而且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基本理论与生产实际的有机整合,教学效果良好。

2.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坚持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积极改革教学方式。我们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改变为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采取课堂讨论、学生登台讲课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热情,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讲授鲜切花保鲜内容时,我们要求学生掌握鲜切花保鲜原理和鲜切花贮运保鲜主要技术基础,并介绍国内外相关知识。我们还提出一些引导型选题,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选题进行自主研究,完成鲜切花专题小论文。在讲授果品蔬菜贮藏技术内容时,我们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每组3~4人,每个小组负责1~2种果品或蔬菜贮运技术的讲授任务。这样,小组成员就会利用课余时间分头查阅大量相关专业文献,根据每种果品蔬菜的采后生理特性、商品化处理程序特点、贮藏方式及贮运关键技术制作授课课件。在课堂上,每个小组安排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讲授。讲授过程中,小组其他学生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最后,师生一起进行讨论和总结。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热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文献信息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加上学生制作的课件内容丰富、画面生动,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严重制约着高校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是一项探索性和创新性较强的教学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园艺专业是典型的农科应用型专业,所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园艺专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1.加强设计综合性实践教学管理

园艺产品采后处理课程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和教学实习两部分。课程实验分为基础验证实验、设计综合性实验及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在实验教学方面,我们对于果品蔬菜品质指标及一些关键生理指标(呼吸速率、乙烯释放)检测等基础验证性实验,坚持对学生进行严格规范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同时增加设计综合性实验的比例。我们将4~5名学生分为一组,让他们独立完成一种果品或蔬菜贮藏一周的综合实验全过程。学生可以利用学习保鲜理论分析引起贮藏产品品质变化、包装内结露的关键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教学实践可知,设计综合性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及操作技能。

2.促进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实施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河南农业大学近年来拨专款设立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有指导性项目和自主设计性项目两种。学校坚持开放实验室教学平台,积极拟定课题供学生选择,例如:果品包装形式选择等果品保鲜研究课题等,这些都促进了学生综合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很多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主设计课题、制定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研究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课程组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已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3篇学术论文,荣获3项河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优秀奖。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项目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是促进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3.深入园艺产品流通市场调查

在园艺产品采后处理学课程实践教学实习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到郑州果品蔬菜贮运销市场调查果品蔬菜的种类、价格、包装、运输方式、贮藏方式等,了解果品蔬菜货架期常见贮运病害,使学生熟悉目前果品蔬菜各流通环节运作体系模式及管理措施。许多学生所写的调查报告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针对性强,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目前国内果品蔬菜贮运销售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环节,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例如:有学生提出,尽快开发中小型预冷设备,建立和完善园艺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这是促进果品蔬菜品牌化、精品化、优质化进程,全面提升园艺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我们根据园艺产品采后处理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特点,减少基础验证性实验教学的比重,增加综合应用性和创新性实验教学的比重,实现了不同实验教学层次的有机组合,建立和完善了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探索出了促进高素质创新型农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篇13

1品种选择

目前,主推品种有洞庭佛手、大园铃、大佛指、扁佛指、大金坠、大马铃、七星果、龙潭皇等。

2育苗

2.1种子处理

银杏于10月份采收果实,采收后种子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后熟发育才能发芽。通常采用沙藏的方法,雌雄种子分开沙藏,一般雌核圆形,具二棱;雄核尖头,且具三棱。将去除外种皮的白果用清水洗净,将手握成团、手松即散的河沙按果沙体积l∶3混合,置于阴燥处,沙藏期间要防止高温和沙过干或过湿。3月底筛出种子洗净后催芽,方法是用30~35℃的温水浸泡2~3d,每天换1次水,然后将种子均匀地摊放在席子上,约5cm厚,种子上面盖上麻袋片;每天早晚揭开麻袋片,用温水对种子淋浴l次,室内温度保持30℃左右,48h左右种子可全部发芽。

2.2育苗移栽

育苗地宜选择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肥沃的砂壤土,施腐熟渣肥30t/hm2,适量混入磷肥和尿素,深翻整地,锄碎耙平;做成高畦,畦宽1.2m,宽窄行点播,宽行40cm,窄行20cm,株距15cm,沟深3cm。播种时将种子侧放于沟底,使胚根向下,胚轴向上生长。覆土3~4cm厚,压实,然后盖草保温。苗期加强肥水管理、中耕除草和病虫防治。为培育成优质砧苗,一至二年生苗木可于秋季落叶后进行移栽。移栽时剪断主根,以促发侧根。经2~3年,根颈直径粗度约1cm以上时可作嫁接砧木用。

3定植管理

3.1定植

定植一般在秋季落叶后到翌春萌芽前均可进行。矮密早果园株行距为2m×4m,按5%配植授粉树;矮密早叶园株行距为0.5m×0.8m。每定植穴施入腐熟厩肥或堆肥与过磷酸钙或饼肥混合堆沤的复合肥20kg,与底土混拌均匀,上盖细土10cm厚。然后将嫁接苗主根留20cm左右切断,修理过长的细根,栽入穴内,使根系舒展,回土压实,浇透定根水,再覆细土稍高于原地面。

3.2土肥水管理

由于本地土壤属比较黏,所以定植后前3~4年要做好松土、除草、施肥等工作,一般于4月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各深翻1次,深15~20cm,可提高土温,有利于根系生长。在每年7月中旬以前最好能做到15~30d施1次肥,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适量配合磷、钾肥,促进枝梢老熟(最好施用腐熟的人畜肥),施肥要结合灌水。银杏根系不耐涝,春夏雨水多要提前准备清沟排渍。夏秋干旱要注意灌水。在定植后的第3年,6月中旬以后要开始控制肥水,特别要控制氮肥,以利于形成花芽,为翌年进入丰产期奠定基础。4病虫害防治

4.1银杏叶枯病

加强肥水管理,促使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如7月份前多施锌肥或硼、锰、锌等微量元素混合液(1∶500)泼浇银杏根基附近地面,能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此外,在发病初期,对苗木或幼树喷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800倍液进行防治,视发病轻重隔15~20d喷1次,连喷2~3次。

4.2银杏早期黄化病

该病主要由土壤水分不足或地下害虫危害,或土地积水、缺锌等引起,发病后易感染叶枯病而早期落叶。发病时期多在6月中旬出现,7月上旬黄化增多。防治上要找准病因,注意干旱灌水、积水排湿;如缺锌应施锌肥,如硫酸锌或多效锌等。

4.3霉烂病

在贮藏期危害银杏种仁,在温度25℃左右、湿度较大的条件下蔓延致病,未成熟或破碎种子发病较多。种子必须充分成熟后采收,同时避免损伤种皮。贮藏前要充分晾干,拣去碎种、病种,贮藏室要保持低温,并注意通风。贮藏前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min,或用40%甲醛稀释10倍喷洒消毒。

4.4银杏超小卷叶蛾

成虫羽化盛期前用2.5%溴氰菊酯2500倍液进行防治。幼虫孵化初期用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喷洒被害枝。用油雾剂喷洒树干,防治已蛀入树皮的幼虫。用涂白剂涂刷树干,防治羽化成虫。

4.5银杏大蚕蛾

8~9月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在幼虫3龄前摘除群集为害的叶片。发生严重时,在低龄幼虫期喷洒2.5%溴氰菊酯2500倍液或90%敌百虫1500~2000倍液。

5采收

5.1白果采收及处理

银杏的适宜采收期是以自然落种始期为主要指标,黄河以北白果采收期大约在10月上旬,黄河以南至长江流域一带大约是在9月下旬。银杏果实充分成熟后,外果皮橙黄色,较松软,果面现白霜,此时即可采收,我地时间约在10月中下旬,密植果园宜人工采摘。银杏采收后,可采用传统堆沤的方法至外种皮腐烂有臭味,然后反复揉搓除掉外种皮,用清水漂洗干净。注意此过程中,人体不要与银杏有直接接触。洗净后的白果应立即进行漂白,方法是:将0.5kg漂白粉用适量温水化开,过滤去渣,再用清水稀释,约50kg溶液,不要用铁容器。一般1kg漂白粉可漂白100kg白果,漂白时间5~6min。捞出后,用清水冲洗至果面不留药迹药味,摊放在通风处阴干,干后可自行分级或直接出售。如需贮藏,量少时可用麻袋装好置于阴凉通风处,贮藏时间不宜过长;量多时可放入地窖或冷库中,温度维持在2~5℃、湿度应低于50%,并注意检查,防止过干、过湿。

5.2银杏叶的采收及处理

为了不影响银杏叶的药用成分,保证银杏树的正常生长,银杏叶的采收标准应是药典规定的黄绿色,这个时间与白果采收基本一致,甚至略有提前。采收方法以人工采摘为主,如是秋末一次性采收,不能将叶片采光,应保留枝梢先端的叶片,采叶量为叶片数的70%~80%。叶片采摘后应摊开晾干,厚度不要超过10cm,严禁太阳曝晒,注意经常翻动,干至用手抓起能脆碎为好,然后打包贮藏或销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