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就业指导工作计划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就业指导工作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就业指导工作计划

篇1

二、多渠道开展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1,组织毕业生参加学校开展的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专题讲座等,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的指导。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端正思想,摆正自身位置,做一行爱一行。进行就业政策的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帮助毕业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2,成立以系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的就业指导小组,并建章立制;

3,指导毕业生做好毕业生就业推荐材料;

4,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就业信息,在系里上开设 "毕业生就业信息专栏" ,及时各类信息,让毕业生能及时地了解工作动态;

5,鼓励毕业生登录我校就业信息网寻找工作及获取就业信息;

6, 积极配合我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开展工作,认真收集就业信息并多方联系各大酒店,公司及学校到我系开展招聘活动,为毕业生就业开辟多条渠道;

7,调动其他教职员工为毕业生收集就业信息,寻找就业机会;

8,关注家庭困难的毕业生的思想动态,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确实的帮助。

篇2

1 “就业指导”的产生

“就业指导”也叫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旨在为帮助大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兴趣、能力、气质、性格)和社会职业需求,选择并确定有利于发挥个人才智和实现个人理想的职业。帮助大学生按照国家就业政策导向,使其正确实现自身价值。“就业指导”这一概念诞生于2O世纪初,它的奠基人是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FrankParsons)。

2 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发展

随着美国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影响,就业指导理论经历了从人职匹配理论到特质——因素理论、类型学理论、发展性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等几种不同的就业指导理论。根据这些理论,美国高校就业指导从职业指导阶段发展到关注全人发展和终身发展的生涯指导阶段,其实践工作从人职匹配安置就业的短暂行为扩展到贯串整个大学生涯的全面发展人的生涯辅导。

3 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发展及存在问题

我国就业指导始于二十世纪末期。社会主义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高校就业指导模式逐步从国家“统包统分”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转变。其职能部门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学生了解职业,指导学生填写择业志愿表,调查社会职业需求和毕业生资源状况,向毕业生职业需求信息等。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大规模扩招,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并且全面实施“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方式(2002年19号文件明确以“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工作新机制),这些都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就业途径和机遇,同时也给职能部门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现行高校就业指导还存在一些问题:1、就业指导内容简单,形式单一,个性化和社会化程度不够,与教学过程结合不紧密;2、重视就业指导的作用,但就业指导不能满足就业形势的需要;3、就业指导不扎实的局限性,使其重心仍停留在毕业前择业期的指导,只关心学生能否找到工作岗位,而忽视学生自身个性特点、职业意识和职业发展的培养;4、就业指导只为了片面追求一次性就业率;5、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不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则有待于建立一种新的就业指导体系。

4 全程化、全员化就业指导体系

从“就业指导”的概念、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发展以及我国就业指导的进程和存在问题,不难发现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程,体现了系统论中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及开放性原则。因此,我们根据这些因素及我国国情的特点,提出了“全程化、全员化”的就业指导体系。

4.1 从纵向方面来说,就业指导体系要体现全程化

就业指导是高等教育系统中重要的环节,它应贯穿于学生培养和就业的全过程。实行就业指导的全程化,是体现系统的整体性和层次性原则,也是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发展方向。高校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实现是以职业生涯与发展理论为基础,按照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

全程化就业指导内容包括:科学地评价和认识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科学的评价职业,树立正确的择业目标;科学地评价专业学习,处理好专业与职业关系;正确地看待金钱,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全程化就业指导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分阶段实施:对于大一新生,就业指导应着重就业形势的认知、职业生涯认识和规划,成功校友的事迹介绍等。在结合其专业思想教育的基础上,进行适应性的就业指导和养成教育,让他们初步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帮助他们建立专业思想,树立社会责任感,认清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势态,为自己学习和发展制定目标与计划,增强求知的欲望和培养能力的自觉性,并开始注意和收集有关就业信息。对于大二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对自己的就业目标已逐步明确,此时应让他们对涉及就业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了解本专业发展的趋势和前景,了解专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导学生围绕职业发展去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提高素质、增强适应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使他们不但能够打好专业基础,拓宽知识面,培养多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又能够接触社会,了解当代职业对人才的要求,使学习目标更为明确、具体,还能通过思想教育和各种活动让学生接受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初步的职业意识。对于大三学生,应着重职业定向指导。帮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身心特点和能力倾向相对照,引导学生依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志向,拟确定职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计划。对于考研的学生,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对于就业的学生,可以把当年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职业需求情况向学生作分析.使学生对来年的情况有推测性的了解。指导学生制作简历,在制作简历过程中发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争取在今后一段时间中给予弥补。了解搜集信息的渠道,熟悉学校就业网络。使其自觉主动地去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对于大四学生,涉及到许多职业选择活动,是就业指导的关键时期。重点应围绕就业形势、就业的政策、方针的宣传和择业技巧的指导来进行。引导学生从容的应对挑战,注意信息的收集与筛选,择业的步骤与技巧,择业误区的避免等,依据所获取的用人信息做好择业准备与心理调适。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大学生积极进行创业实践,为大学生搭建创业的平台,鼓励大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进行自主创业的思想。对于毕业后的学生,继续为他们提供教育服务,解决本专业所涉及的技术难题,提供就业信息,跟踪调查,建立完整的毕业生动态信息库,以及做好用人单位信息反馈的收集和分析工作。

4.2 从横向方面来说,就业指导要体现全员化

倡导就业指导的全员化,是体现系统的相关性和开放性原则。同时,这也是我国基本国情的需要。增强就业指导的全员化,必需提高高校各层面及社会各界参与就业指导的意识,使它贯穿和体现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涉及到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而且需要得到社会、家庭及其学生本人等各股力量的积极配合、参与和支持。

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层面 学校可成立校、院(系)两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党委书记任组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分管招生就业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党办校办、研究生处、保卫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其职责包括根据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和规定,制定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细则及对就业工作目标分解;核对学校应届毕业生名单,填写毕业生就业推荐意见,并将有关材料上网,供用人单位查询;开拓就业市场,收集需求信息,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供需见面洽谈活动,负责毕业生就业推荐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日常事务。各院(系)可组建由院(系)总支书记为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完成学校就业指导机构下达的各项事务性工作,负责院(系)毕业生资格审查和综合测评工作,及时向学校主管部门报送毕业生生源情况和综合测评结果,组织班主任填写毕业生就业推荐意见;根据学生的家庭情况、社会关系、学业成绩、综合素质、社交能力、求职观念、就业心态、心理素质、就业期望值等多个层面建立学生个人就业档案,然后梳理,分类,进行分类指导。加强与就业指导课老师的交流与沟通。举办“双选会”、小型招聘会和用人单位联谊会,走访用人单位,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和对社会需求的分析与预测,建立与用人单位、人才交流市场的日常联系制度,信息通报与制度,增进与用人单位的联络。不断增强就业信息网站的建设,建立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库、毕业生资源库、毕业生电子档案库,使供需双方的信息资源能够互动起来,为毕业生进入无形的市场提供帮助。引导企业界、政府部门、科技界、经济界的有识之士走进高校,为学生举办讲座,进行指导。引导企业走进高校,进行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走出校门,与各企事业单位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通过写信的方式主动联系家长,向家长通报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学校就业工作的开展情况,呼吁家长参与学校的就业指导,对学校的就业指导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见解,共同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师层面 就业指导课教师扮演的角色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团体的领导者”和“家长的人”,而且还应是“心理辅导员”、“生涯设计指导者”、“职业工作介绍者”和“劳动力市场信息员”。教师需要掌握或熟悉相关的教育学、伦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加强调查研究,参与科研活动,积极参加专业性的进修、培训,加强对典型就业案例的收集,积累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同时,就业指导课教师应向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提出把就业指导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并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断完善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有计划分阶段实施,连续进行。高校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加强,就业指导人员需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高校教师层面 专业课基础课教师一方面要树立起以就业工作为己任的责任意识,彻底摒弃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的任务的模糊思想,可通过自己的同学、学生或亲朋好友为毕业生推荐用人单位,加强与用人单位和考研院校的联系;另一方面在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和实践环节,要注意渗透就业指导思想,加强专业教育,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层面 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在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中渗透就业指导。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可以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把树立职业理想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理想教育落实在职业理想上;把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道德教育、学生的行为规范结合;在职业选择上把个人志趣与服从社会需要相结合等。这样学生就能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观,使学生在就业、择业中有正确的思想和方向。

高校校友办公室层面 广泛联络校友,充分发挥校友资源,让校友主动来关心母校建设和发展,宣传母校的同时,向母校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信息。同时,邀请优秀校友反校为在校的学生作讲座,以他们自身的成长经历、工作经验和素养来指导学生。

高校图书馆层面 图书馆是高校重要教育阵地之一,图书馆中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专业的情报人员、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吸引学生的场馆与宣传栏等可利用资源都能在就业指导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图书馆可以营造高雅的就业服务环境;可以挖掘馆藏资料,宣传推荐相关就业的书目;充分利用场馆优势积极配合学校其他部门宣传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就业理念和相关就业信息;利用图书馆专业情报人员的人才优势积极开展就业信息咨询工作;利用网络优势指导学生收集网上的求职信息,且可在图书馆主页上开辟求职与求学栏目,认真为学生解答在求职和求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推荐一些文献,供学生阅读与参考。

高校后勤服务层面 高校后勤在满足教育教学及科研和师生生活需要的同时,还应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把高校后勤社会化与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后勤社会化的育人功能。高校后勤要创设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市场氛围,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提升勤工俭学的内涵和品位,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加强产、学、研结合,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搭建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

学生层面 发挥学生党员、热心班委成员及学生就业信息员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让他们在关注自身就业的同时,关心帮助班级同学,把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向班级同学宣传;搜集就业信息;建立企业信息库;定期调研周围同学的就业进展情况,及时反映给学院;协助举办就业讲座、择业技巧培训、创业论坛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

5 结语

完善全程化、全员化就业指导体系,这不仅是今后一段时期做好高校就业工作的基本保证,也是构筑高校就业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的必然要求。按照这一要求开展高校就业工作,一定能够充分发挥其在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 吴祠珍.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24(1):104~107.

篇3

(一)巩固发展先进制造类专业与专业群的建设工作。重点建设与区域支柱产业联系紧密,人才需求量大,影响范围广的珠宝首饰设计鉴定类、玩具设计制造类、艺术设计类专业及专业群,以满足区域支柱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类专业与专业群的建设工作。为了主动适应珠三角区域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广番职在继续建设好酒店和旅游管理、物流等专业的基础上,重点培育与金融、会展、文化创意等相关的新专业,把现代服务业类专业作为专业建设的重点,如成立创业教育中心鼓励创新、支持创业,启动创业产业园项目进行创业实践等。根据麦可思跟踪调查,广番职2011届毕业生毕业一年后自主创业达3.9%,高于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0.7个百分点。

(三)积极探索国际合作型专业的建设工作。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广番职结合专业优势及本土特色,通过建设国际合作型皮具设计专业,与英国德蒙福特大学、意大利欧洲设计学院和阿尔多加利美术学院、荷兰国家SLEM皮具创意教育中心等合作办学,利用多种合作模式协议培养国际化人才,此外还通过设立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广东研习基地的有效平台,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国际意识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

(四)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成果促进就业工作。通过与华好集团共建华好学院、与广州机床工具行业协会共建机床学院、与广州海鸥卫浴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海鸥班等校企合作成果,将产业、企业、就业这“三业”进行统筹,通过为企业订单培养、为学生顶岗实习创造机会等模式,将模块化、项目制的就业指导工作贯穿整个人才培养全过程,增强毕业生就业的针对性。

由于学校依托珠三角区域的现代产业体系,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所以毕业生不仅总体就业率均达99%以上,平均总体就业率达99.57%,且专业对口率高,对区域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以“一技之长+综合素质”为目标进行人才培养,培养强技能和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广番职始终致力于“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广番职认为强技能,就是强调培养经验,即做一件曾经做过多次的事可以做得很好;高素质,就是强调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的工作结果,即做一件从未做过的事也可以做得很好。基于此,广番职对专业课程的开设、学时的分配、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实践性课程的安排、顶岗实习的开展等都以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专业工作技能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以有利于学生适应就业岗位要求、拓展自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目的。仅2013年,学生在国内各种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市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179项。此外,广番职还通过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暑期“三下乡”及其他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努力构建特色化的育人体系,培养出了以获得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黄海雄为代表的在校大学生和以“全国劳动模范”黄德智为代表的受到社会广泛赞誉的优秀毕业生。

三、以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为落脚,充分为学生的就业工作创造条件

广番职以创新就业理念为先导,以就业服务为落脚,构建了较有特色的就业服务体系。

(一)入学初就帮助学生科学进行职业规划,通过引进北森职业测评软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

(二)以就业指导的课程化为主,通过职前网络学堂、职业辅导活动月的辅助作用,全方位、全程化对学生进行职业辅导。

篇4

G712.3

前言: 目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过程被大多数职业院校所应用,本文以《变频器控制技术》为例,探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过程。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变频器控制技术》课程定位分析

(一)自动化专业岗位群能力要求及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本文为明确吉林省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培养定位,开展了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专项调研。本次调研企业的性质为化工行业和汽车制造业。

由于各类型企业的岗位设置及岗位名称上各有不同,因此,笔者根据各企业对工作岗位职责和能力要求的近似程度,对调查中几个典型企业的所涉及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岗位设置进行划分,总结出电气自动专业的工作岗位(群)有:1)仪器仪表的安装检测与维护; 2)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 3)电气设备自动化设计与技术服务; 4)电气控制系统的应用开发、技术改造设计。 相对应的岗位职业要求:1)具备对仪器仪表的安装检测与维护能力; 2)掌握以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为核心的自动控制技术; 3)具备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设计开发、技术管理、调试维护能力; 4)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有遵守行业规范的工作意识和行为意识; 5)沟通及表达能力强、动手能力强。

针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工作岗位和职业要求,与企业、行业实践专家充分研讨和论证的基A上,参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对调研得出的项主要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和总结,确定电气自动化专业所应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1)电气工程材料选用2)装配图的识读与绘制3)电路图的识图和绘图 4)室内照明电路配线5)电工工具及仪表使用 6)电子元器件的选择与使用7)电子元件的安装与调试 8)电子产品调试与检修9)低压配电柜的装配 10)电气元器件的选择与使用11)普通车床的操作12)普通车床的检修13)普通磨床的操作14)普通磨床的检修15)普通铣床的操作16)普通铣床的检修17)PLC程序的编制与调试18)PLC程序的阅读19)PLC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20)典型变频调速系统的设计与改造

21)变频调速系统的调速与运行 22)生产线检测部件运行与维护23)生产线控制部件的运行与维护 24)生产线执行部件运行与维护25)机床电气原理图、接线图、位置图的识读26)机床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27)机床电气系统运行维护28)生产线检测部件故障诊断与排除29)生产线控制部件故障诊断与排除30)生产线执行部件故障诊断与排除31)机电设备销售 32)机床操作及安全规范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自动化专业学习领域确定

兼顾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教学的可操作,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及电气自动化专业所涉及的职业能力,将电气自动化专业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个专业性学习领域课程,实现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同步培养。电气自动化专业典型工作任务与学习领域课程对应关系,见表3所示,可见变频器控制技术为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

注意:本表并没有涵盖自动化专业的所有工作任务。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变频器控制技术》课程确定

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学习领域课程应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基于工作过程,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构建出基于工作过程过程的课程体系,二是基于工作过程进行学习领域课程发展,提取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以期完成每门课程的设计。

根据行业发展的需求,主要培养学生变频器技术在生产一线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及工程应用的能力。具体面向岗位有:变频器控制柜装配工、设备维修工、工程设计师,根据上述岗位所要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变频器的检修;变频器的故障诊断;变频器的基本操作;变频调速系统的设计、运行、调试。据此可以确定本门课程的学习领域内容为:变频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变频器面板按键、外部端子及基本参数的功能和变频调速系统的设计。

(三)基于工作过程《变频器控制技术》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领域课程发展最终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从学习领域向学习情境的转换。

学习情境1音乐喷泉的变频控制系统。在掌握变频器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掌握变频器的检测方法,从而加深对其工作原理的理解。

学习情境2化工厂泵与搅拌机的变频控制系统。在熟悉其外部端子结构功能与变频器参数结构及功能的基础上,熟练操作变频器,掌握其基本控制功能。

篇5

高职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健康发展,就必须为学生的出路着想。学生的高就业率,一方面说明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做得好,另一方面说明学校培养的学生面对人才市场是“适销对路”的“产品”,进而说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计等都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反之,如果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计等方面都合适,就业指导工作却跟不上,学生的就业率也不会高,使学校为培养人才所做的前期工作都付诸东流,没有用处。因此,为保证高职院校自身的各工作环节的良性循环,保证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搞好就业指导工作是当务之急。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高职生由于在校学习任务较重,对劳动力市场变化趋势缺少了解,在职业选择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一些毕业生的期望值过高,不能正确估价自己,脱离现实,这山望着那山高;一些毕业生缺少全局观念,在处理事业和待遇方面,看重的是利益,只看眼前而没有长远打算;一些毕业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不愿意到基层工作。这些均需要学校去做耐心细致的指导。由此可见,加强高职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二、就业指导工作必须具有针对性

就业指导就是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需求,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以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对高职生的就业指导,既要针对高职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指导,又必须围绕社会职业需求标准进行指导,这样才能保证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

一是要针对高职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从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发现,高职生在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就业期望值偏高;追求利益过多;职业目标不够灵活;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等。由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存在的问题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只有深人到学生中去,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学生就业思想动态以及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受益,也才能使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取得好的效果。

二是依照社会职业需求标准对高职生开展就业指导。学生就是学校生产的“产品”,“产品”是否适销对路,毕业生能否受到社会的欢迎,很大程度上要看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社会职业的需求。学校培养的毕业生符合社会职业的需求标准,毕业生就能顺利就业。否则,就会出现毕业生和职位需求错位等问题。所以,就业指导者要认真研究社会各行各业的职业需求标准,并把这种标准与学生专业情况做对比,分析学生对社会职业需求的适应程度,从而加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三、加强就业指导的有效途径与要求

1、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是开设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课应纳人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中,并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程,贯穿于高职生从人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就业指导课的内容既有职业道德、就业心理辅导、求职面试方法技巧等相对稳定的内容,也要有根据每年就业市场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反映新情况、新趋势的就业市场分析内容。

二是开展求职创业成功人士的专题讲座。根据学生求职的意向及求职心理的实际情况,邀请企业界成功人士、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优秀毕业生到校作专题报告,这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就业指导方式。为了保证活动不流于形式,有较强的实际效果,把专题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由专家主讲,后一部分由学生根据他们切身关注的问题提问。对专家主讲的内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小组要把关,要保证其内容的生动性、直接性和时效性。

三是顶岗实习和参加社会实践。将毕业实习与推荐就业相结合,让学生直接参与生产,按职业劳动者的要求进行社会角色的实习,使他们能充分认识到竞争、就业、生存等问题,以此来培养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和遵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对行业职业现状形成直观感性的认识,并在实习中调整自己对职业岗位的认识,调整自己的择业心理,择业方向。 2、就业指导工作的基本要求

帮助毕业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掌握现行的方针、政策,准确定位,在政策许可的条件下择业;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充分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本专业在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方面的要求,掌握过硬的本领,以便在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帮助毕业生掌握有效的求职技巧和良好的求职技能,以便在职场上“推销”自己;帮助毕业生克服择业的心理障碍,正确的认识自己、估计形势,沉着、冷静地应对在择业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对就业做好心理、思想上的充分准备,使自己较快的适应新的环境;加强与用人单位、劳动人事部门及社会就业中介服务组织的联系与合作,搜集就业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搭建平台。

四、加强就业指导工作者队伍建设

1、对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

一是具有组织就业活动的能力。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者要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才学、市场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要了解市场、了解和掌握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善于协调社会、企业、家庭和学校等各方面的关系,做好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二是具有较高调查研究的能力。积极反馈高职毕业生就业的有关信息。毕业生离校后,就业指导工作者要开展跟踪调查和跟踪服务活动,帮助毕业生解决在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推荐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做好对用人单位信息反馈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并在对这些信息的整理分析中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使之为学校制订就业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起到参谋作用。

2、加强对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培养

篇6

一、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存在的主要问题

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在参与就业指导个这方面有着诸多有利的条件,但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影响了就业工作的开展。

1.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明显不足

近年来,高校新引进的辅导员逐渐以研究生为主,越来越趋向于高学历化。但是,很多高校在引进辅导员的时候对专业的要求比较宽松,所以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十分复杂,以文史类、管理类的学科背景居多,而与就业指导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的人员较少。由于对专业的职业指导知识的掌握不足,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理论功,理论知识相对匮乏。

多数高校的辅导员都是由刚刚毕业不久的青年教师担任,他们年轻,对工作充满激情,因为与学生年龄相近容易获得学生的信任,学生也愿意在就业上求助于辅导员。而就业指导是一门综合性、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辅导员未经过任何专业培训,缺乏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从而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显得力不从心,很难在有些问题上给予学生及时又必要的帮助。

2.辅导员的工作主动性普遍不强

辅导员除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学生党建和团建的指导、学习与成长的指导、就业指导与心理问题的一般咨询与指导外,还要进行日常管理、评奖评优、违纪处理、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等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辅导员整天被这些琐事缠身,疲于应付,形成了一种防御型、任务式被动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让辅导员很容易放松对自身工作特别是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使得其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就业指导中的各种问题,影响其有效的给学生提供专业性的就业指导。

职业指导需要从业者热心热情、积极主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辅导员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热情跟积极性普遍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长期以来,辅导员的作用得不到重视,威望不高,因此与成长为职业指导领域的专家相比,辅导员更加倾向于选择升学深造,或者是另谋出路;其二是由于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普遍起步晚,发展缓慢,辅导员对就业指导的认识普遍不深,简单的认为是学校又加派到自己身上的一项任务,从思想上排斥,不能很好的将二者有机的统一起来。工作被动的结果只能是敷衍塞责和效率低下。

3.不重视辅导员就业指导知识的培训

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了解国家有关就业的方针政策。但目前高校辅导员一般是由刚毕业或是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人担任,由于其自身工作的局限性,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显得力不从心,指导也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不能满足大学生对于就业相关知识的需要。而目前高校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完善的培训计划和培训体系。高校辅导员普遍缺乏参加职业指导师资格考试的相关培训。这就导致辅导员在做就业指导时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收集就业信息、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择业技巧等方面,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接近学生,广泛收集第一手学生就业动态的这一优势,有效的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二、提高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的主要对策

1.明确工作职责,将就业指导纳入到辅导员的工作之中

改变当前辅导员在参与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责、权、利呈模糊状态,明确地把就业指导列辅导员的工作之中。其一是通过明确工作职责,将辅导员各种纷繁复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在减少辅导员各种非必须的事务性个工作的同时,要大力推进学生事务的自主化和自治化的建设。其二是通过明确工作职责,给辅导员有效的施压,使辅导员明确哪些是自己该做的事情,做的心中有数的,改变以往可做可不做的状况,使辅导员在思想上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自觉提高自己在就业指导上的业务水平。

2.建立有效的工作模式

建议科学高效的工作模式,提高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一方面可以使辅导员从学生事务中走出来,增强自身对于就业指导知识的理论储备,重视职业指导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学校层面加强对辅导员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规范与检查,检验其工作实效。因此,高效应当借鉴国外高效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建立一种科学高效的辅导员工作模式。

3.健全学习机制,加强培养培训

大力加强辅导员的培养培训是提高辅导员各项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辅导员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前提条件。健全学习机制,丰富辅导员的就业指导知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考虑:其一是加强辅导,邀请就业指导方面的专家学者来校对辅导员进行就业指导方面的知识的专题辅导。其二是制定科学完善的就业指导培训体系,学校可以有计划、有步骤的分批选送辅导员参加省或国家的就业指导相关培训,培训内容应当包括就业形势和国家的就业政策、职业生涯规划以及求职技巧等,培训可以采取组织参加就业指导类的资格培训、到企业实地调研等形式。其三是健全学习督促机制,及时督促辅导员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不断总结经验,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督促指导。

辅导员在完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成才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服务。这需要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高校党政领导应高度重视,关于支持辅导员职业指导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提高他们的指导能力,深入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篇7

入学前,招生就业人员要向学生介绍学校的概况,以及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方向;介绍各专业发展前景和社会需求情况;介绍往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激发其学习、就业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加强就业观念的转变,引导学生为就业做准备。

在当前毕业生剧增,而就业岗位较少的情况下,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减轻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切实地降低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已是当务之急。毕业生只想“是否是正式工,到大城市去,到大公司去,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那么职业学校毕业生将会很难找到工作。因此,学校要引导毕业生树立新的就业观,摒弃“我读了书出来就应有一份正式工作”的概念,破除人为地把工作岗位分成高低贵贱的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思想,引导毕业生树立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就业,帮助毕业生树立创业意识,鼓励毕业生到社会中去创造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就业指导机构可以通过组织就业形势报告会、上就业指导课等形式,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引导学生为就业做准备,让毕业生掌握就业的技能和方法。

就业指导机构要分年级经常性地组织与就业有关的报告会,就业指导人员不但自己要组织就业专题报告,也可以请政府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用人单位和优秀校友等为学生做报告。

学校要重视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要把就业指导课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这既是形势对就业指导工作本身的需要,也是学生的迫切要求。上就业指导课,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技巧等。就业指导课要从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宣传、就业技巧训练、就业心理测试等各方面对毕业生进行系统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在就业指导课上学到就业所需的知识。同时,引导毕业生树立市场意识、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就业指导课中要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和“挫折教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业指导课更要注重传授给毕业生具体的就业技巧和方法。如:教学生学会挖掘就业渠道、正确判断就业信息的真假、如何面试、如何笔试等技巧。要引导毕业生锻炼各种能力。从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看,毕业生就业所需的基本能力,包括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及积极的心态等,这些能力对于今后的工作十分重要,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专业知识、能力、心理素质上为将来就业做准备。

三、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技巧

在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中,我把求职技巧作为重点。以面试技巧为例,为帮助学生建立面试信心,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去迎接面试,可讲清面试的程序与类型,面试的心理调整与准备,面试的形象设计与自我包装,让学生掌握面试技巧。面试的内容和范围应该是有一定规律的,即专业的水平和能力,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人的修养和度量,处理问题的果断与机敏,可围绕这几个方面帮助学生收集和准备面试资料,并且指导学生掌握面试的技巧与策略,可模拟面试现场,根据面试的内容范围,出面试模拟题,向每个应聘者提出问题,并根据回答情况进行现场点评。

四、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1.熟悉每个毕业生的情况,建立毕业生信息系统。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要了解毕业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就业的愿望、个人特长、性格爱好等,毕业生个人基本情况是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也是就业推荐的前提。就业指导人员可从以下三条途径熟悉毕业生的情况:①可以利用就业指导课的机会认识了解毕业生。②经常深入到毕业班学生中,和毕业班同学谈心、交朋友,参加毕业班级组织的活动等。③建立毕业生个人信息系统,把毕业生的个人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高、视力、生源地、专业、特长、就业意愿等)输入计算机,供指导者随时查阅毕业生情况,便于推荐就业,也便于用人单位查阅。

2.千方百计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就业信息也就是用人信息,这也是推荐就业的前提。要把给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当作毕业生指导工作的头等大事来做。毕业生就业信息的取得,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①就业指导人员要主动深入到用人单位去采集信息,主动登门与各地的用人单位联系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②从各地的人事部门和人才市场中获取信息。③发动全校教职工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④可以通过报刊、杂志、新闻等媒体以及信函、网络等方式获得就业信息。

3.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部门在进行就业推荐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推荐环境。

篇8

(一)各院校就业指导中心都已设立,就业指导体系初步形成

每所大学均设立就业指导中心,并且由过去的只侧重应届毕业生,而转为面向所有年级、所有学生服务。就业指导中心人员的组成有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一般是由各院系的辅导员作为就业指导的兼职人员。就业指导中心除了提供给学生就业服务之外,主要还负责定期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定期安排指导日和指导会议,约请专家来学校讲话座谈、并展示与就业有关的信息资料和图片,这些信息资料包括国家颁布的就业方面的文件和政策、社会对大学生需求预测、当年的就业形式介绍以及计算机管理提供的数据资料。

(二)就业指导课程基本纳入教学计划

各高校基本都遵循教育部出台的在高校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的相关规定,已经将就业指导课纳人教学计划,使之成为专业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以全过程就业指导理念为基础的贯穿于本科四年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并且部分学校在组建就业指导中心的同时,还聘请专职教授建立就业指导教研室,选聘校内专兼职教师、校外知名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共同组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开展课程研究、学生思想动态分析、职业态势调研等工作。

(三)学生积极参加与就业工作相关的活动

据了解,部分高校成立了与就业指导工作相关的社团组织。这些社团由学生自发组织成立,是一个由学生独立运作的、非营利性的组织,但同时又有学校和就业管理部门以及专家教授的业务指导、政策支持和具体参与;学生就业社团的主要作用是依托学校资源,联系社会各界人士,校企联动,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提供建议与指导,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发散网络。

此外,各高校还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校性“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等相关主题活动,组织系列的专题互动式论坛和访谈式讲座以对新生进行规划意识的启蒙,对高年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实操锻炼;以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

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工作机构已经设立,但整体就业体系尚未完善

目前尽管各院校都相继设立了就业指导机构,但就业指导机构都不是学校独立的部门机构,往往是与招生部门或者学工部合署一个部门。因此,在就业工作中,具体工作的二级学院没有专职从事就业指导的人员,相应的办公条件不足,没有开展工作所必须的相关经费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二)各高校就业指导师资力童相对薄弱,人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从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专职人员,多数都属于行政编制,这些教师往往是从学校行政岗位转岗而来,甚至是一批在计划经济下长期从事就业工作的老师,他们最大的弱点是虽然拥有一定实际经验但缺乏就业理论基础支持,或者虽具备一定就业理论经验,但没有就业实战经验,从而导致了高校就业指导与社会需要相脱节,很难成为高校就业指导领域中专家和专业人才,一方面这些人往往要忙于应付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很难有固定的时间和精力经常性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因此很难为毕业生提供全面完善的服务。而兼职的辅导员老师往往工作任务重,且流动比较快,同时又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所以难以积累工作经验和提高专业能力。因此,随着就业市场的变化日益复杂,加强就业指导的工作者队伍建设,使就业指导实现专业化,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就业指导课程虽已开设,但未起到实效

虽然各院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总体而言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实用性;二是从课程设置本身来看,就业指导课往往属于公选课,课时数少,并往往在大四以后才开设。具体而言:

1教材内容比较陈旧,几乎全是理论,缺少切合实际的应用知识,与学生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不少高校对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的宣传指导是就业指导最主要的内容,更有甚者只是通过发放/就业须知、就业指导手册等方式,就一切万事大吉了。据一份抽样调查显示,只有不到20%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有用”,学生们对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最大的不满是:与用人单位和社会缺乏交流与沟通,不少学生还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不实用”、“信息量小”、“内容太陈旧”等。

2.同时,几乎所有高校就业指导的开展是从在大学四年级才开始,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就业动员会、各类就业指导讲座等方式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样的就业指导对多数毕业生而言为时过晚,除了少数一人校对自己有明确职业规划的学生外,多数毕业生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时仍然未能从思想上、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而能够在大学一年级就对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测评和帮助实施服务的学校寥寥无几。

三、解决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建议和意见

(一)应建立自上而下的完整的就业指导工作系统

建立完整的系统的就业指导工作机构是有效实施就业指导工作的硬件要求。但唯一的就业指导部门设置并不能满足就业指导工作的需要,因此建议学校自上而下的设置三个层次的完整的就业指导工作系统。第一层次,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总体协调与用人单位、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用人单位网络,代表学校参加就业工作会议、参与就业政策的部署,总体设计学生的就业发展趋势,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向各院系部署就业工作计划,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总体规划等。第二层次,院系就业指导机构。负责把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相联系,建立稳定的用人单位网,开设就业心理咨询、就业技巧等指导,召集各班负责人讨论就业动态、负责校就业指导中心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等。第三层次,专业辅导人员。这主要是指专业的就业辅导员。专业辅导人员由具备一定心理学、咨询学、高等教育管理学等相关知识的教授担任,他们能够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和辅导。每个专业配备一个专业辅导人员,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就业现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学生顺利走向市场提供帮助。在就业机构和人员不断地完善和充实的基础上,就业指导工作的辐射面会更加地广泛,工作的内容会更加地细致人微。因此,目前来说,形成完整而又稳定的就业机构可以保证就业指导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改变传统就业指导课程模式,实行全程就业指导模式

教育部教学文件指出“加强毕业生指导,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人日常教学。”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应该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内。但与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相比,新型的就业指导课程应该是:全程化、阶段化、试训化的模式。具体而言:①全程化:是指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学生的就业抉择也是其大学几年准备和努力的结果,全程就业体系明确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的始终。②阶段化:大学生自身身心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所以在面对就业时,也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因此在大学的每个阶段应实施以不同内容和方法的就业指导。③实训化:大学生就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的学问,无论教给学生多少求职面试的技巧,最后都要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过程中实践,所以,就业指导课程要以实际操作与训练为主。

(三)应以信息网络为平台,将就业指导工作逐步延伸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普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资源,将就业指导工作的渠道进行延伸。一方面应该加强就业网的开发、建设和维护工作,与社会上各就业人才市场、专门型人才网站及相关高校就业网联合,充分利用其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网上招聘、远程面试等,指导毕业生学会和充分利用相关网站获取就业信息并得到全方位的就业指导。

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增加就业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网络可以超越空间和时间,在任何学生需要的时候接受就业指导。因此,在就业指导教师相对于毕业生比例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开辟网络就业指导课程、网上咨询、网上推荐以及提供就业过程中需要的大量信息。以往的就业指导工作似乎更侧重于一种学生的单向接受,而网络的介人就可以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不仅是一种点到点的交流,而且可以是一种点和面的交流。网络的开放性特点使学生的提问和老师的解答都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就业问题,开阔视野,拓宽思路。

(四)就业指导工作应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篇9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7-0129-02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更关系到广大毕业生的切身利益,作为学校发展不可忽略的问题,就业问题也一直是各高校关注的重点。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制是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在这一就业机制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核心应该是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在双向选择中,考虑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和用人单位对于人才选拔的实际需求,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校友资源的充分利用。建立以校友资源为支撑的高校就业服务平台,开发毕业生就业服务新模式,有助于提高毕业生个人综合能力,有助于用人单位更好地了解毕业生的情况,有助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更加高效、务实地开展。

一、校友资源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优势特性

校友资源作为高校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在就业服务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优势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1.涉及范围的广泛性

高校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毕业生人才进入社会,他们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分布在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在各行各业上创造着自己的成绩。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行业,就使得校友资源具有范围上的广泛性。同时,他们来自高校不同的专业,可以说囊括了高校所有专业的学生,这也使得这一资源具有专业上的广泛性。这两大方面对于应届毕业生的求职,不管是专业内还是专业外,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2.思想教育的导向性

校友资源的导向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当前高校学生入学之后,或者说直到面临毕业求职,对就业都不能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认知。虽然在就业指导课上教师会强调就业择业的重要性以及就业择业的价值观,但是并没有真正实际的例子摆在学生面前,所以他们并不信服。而校友资源恰恰弥补了这样的空缺,校友实实在在的求职经历以及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经历,对于学生在思想上对就业的认识将起到一个重要的引导作用。

3.就业信息的专业性

对于毕业之后找到对口专业工作的校友来说,他们提供的就业信息具有专业性。他们不仅可以提供专业的就业信息,还可以提供专业范围内的实践经历、经验。这样,对于本专业内的学生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他们可以学到书本以外的、与专业相关的知识。

4.双向选择的诚信性

当前我国就业机制的落脚点是双向选择。双向选择对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诚信问题。校友资源介入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提供,可以有效保证就业单位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由于校友与母校存在特定的“血缘关系”,他们在学弟学妹心中必然具有一定的分量,因此高校应届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就会考虑“到底去不去这家公司,如果违约是不是会给自己的师哥带来麻烦”等问题,这样可以在思想这个层面上保证了毕业生的信誉,实现了双向选择的诚信。

5.就业服务的持续性

校友是高校与社会密切联系与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这一桥梁和纽带具有持久性和永续性的特点。一方面,那些在社会上工作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校友,他们有着稳定的工作和稳定的社会关系,能够提供持续不断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高校每年都会有新的毕业生进入社会,他们充实了行业领域的空缺,也增加了校友资源库的人力资源,实现了校友就业服务的持续性。

二、校友资源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校友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品牌效应

在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活动中,用人单位能否选用我们的学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用人单位对高校是否有足够的了解。在每年的招聘高峰季节,都会有很多单位主动打电话到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询问能否推荐应届毕业生。根据近三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其原因90%以上是因为前期到单位的毕业生工作成绩很突出,很受单位欢迎。这其实就是一种校友的品牌效应。从更大的角度说,校友在社会上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对于高校来说是一种宣传,社会就会认可这样的高校培养出的人才。

2.为高校在校学生树立榜样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就业指导课程。在就业指导课上,负责就业指导的教师会对就业形势、就业心理、就业观念等问题给大家作认真地分析,但是缺少了榜样的作用。在一份对于应届毕业生就业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就业指导课你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中,选择“成功就业人士的就业经验”这一选项的人数达到了86.35%。这就充分说明高校毕业生最注重的还是成功人士的就业经验。作为校友,那些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成绩的成功就业者,他们在面临毕业时的就业择业观、就业去向的选择、择业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对本行业领域的认知等等,都是高校毕业生所需要的重要经验。因此,校友资源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起到了榜样和标杆的作用,引导着高校毕业生的价值选择、职业选择,帮助他们增长成功经验。

3.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引导作用

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重点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没有深入到实践环节。很多高校的毕业主管部门的教师在制定本学校就业指导工作计划,尤其是制定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时候,虽然结合了一些工作中的经验,但是并没有真正将用人单位的需求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导致就业指导课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素质也没有明显提高。校友资源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通过建立校友反馈需求机制,定期邀请校友开展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讨论,有助于帮助高校了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信息,制定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工作计划,提高学校的就业水平。

4.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直接的实习和就业岗位

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欠缺的就是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可靠的平台。建立校友参与就业指导的机制有助于实现实习基地的多样化和全覆盖。以校友为纽带,与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尤其是通过那些在自己的行业领域有一定成就的校友的帮助,创造更多更好的实习实践平台,并且依托校友平台,学生到了实习单位后,实习单位能够给予实习学生真正实战演练的机会,达到真正锻炼的目的。同时,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校友还能为学校直接提供就业岗位,更好地推动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三、探索以校友资源为支撑的高校就业服务新平台

校友资源在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发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当前各高校并没有充分开发校友这一重要的就业服务资源,因此,探索建立校友资源为支撑的高校就业服务新平台,开发校友服务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模式,将有效地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

1.建立校友资源信息库

当前,很多高校都设有校友会等校友联系机构。但是校友会的功能仅仅在学校举行大型周年庆祝活动时才能得到体现。然而,校友资源是高校重要的信息资源、财富资源、公共关系资源,与当前大学生就业密切相关。因此建立一套与就业指导密切相关的校友资源信息库,有助于帮助学校了解校友所在的行业和领域,以及他们的一些成就,同时利用网络等先进科技建立网上校友联络信息库,让校友之间也可以相互了解,相互联系。校友资源库的信息要做到及时更新,这样在每年的就业高峰期,学校可以直接联系校友,通过他们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岗位资源。

2.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力打造就业服务实践平台

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就是要定期将知名校友请进学校,走进课堂,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自己的从业经历;同时要不断将在校学生进行输出,将面临就业的大学生输送到校友所在用人单位进行实践锻炼。

那些有所成就的知名校友,他们的优秀品质能够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他们在自己毕业面临就业与择业问题时,所做出的选择能够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他们丰富的工作经历和体验能够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因此,将他们请进课堂,不仅可以增加就业指导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新鲜感,还可以让学生真真实实感受到成功的例子就在身边,就在眼前,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就业意识。

多年的就业指导实践表明:大学生就业实习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实习,大学生可以广泛地接触社会,形成更为理性的求职态度和职业规划,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大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及时调整学习重点和弥补不足,更重要的是,通过与用人单位的双向交流,大学生能更清晰地找准定位,避免盲目择业。因此,在将校友请进课堂的同时,要积极与校友协商,争取在他们所在领域建立毕业生实习平台,将学生放到校友所在的单位实习,给予学生充分锻炼的机会,有助于增加他们的实战经验。

3.建立校友就业信息管理平台

在过去的就业指导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在接到校友的职位信息的同时,也接到了校友的抱怨。很多校友都抱怨说,母校不能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即使有就业信息和就业岗位也无法传递给母校的学弟学妹们。针对这一情况,建立专属于校友的就业信息平台,让那些手中有职业岗位又想着为母校的就业工作作出贡献的校友们能够及时将信息,从而更好地促进学校就业工作的科学发展。

4.建立高校校友服务就业工作奖励机制

任何的付出都需要回报。校友作为母校的资源财富,不需要学校给予多少物质层面的奖励。但是作为学校,建立适当的奖励激励机制有利于激发校友更好地为学校的就业工作作出贡献。在学校层面建立校友参与母校就业工作光荣榜和网络宣传栏,对那些为母校就业工作作出贡献的校友们进行宣传表扬,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鼓励,同时也能激励更多的校友为母校作出贡献。

校友资源对学校就业的贡献率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对于校友资源的开发程度。在新的形势下,抓住校友这一高校宝贵的资源,建立开发利用的平台和相关的机制,有利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迈出新台阶,更有利于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篇10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Guidance Work of College Counselors

LIU Haitao, ZHAO Rui

(Hubei Industrial Polytechnic, Shiyan, Hubei 4420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enrollment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gradually expanded dramatically increase the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graduates,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grim social,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of concern and universities to solve. The university began to set up special employment guidance for college courses, career guidance seminars for graduates,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counselor as part of the backbone, should play their role in the career guidance work, define their career guidance in the responsibility and play to their strengths, improve the releva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guidance to help students to establish good concept of employment, the right to face the pressure of employment, a good grasp of the direction of employment,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university employment guidance.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on career guidance work of counselors in universities.

Key words college counselor;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guidance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学习管理以及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力量,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具有积极地作用。当前,社会就业形势日常严峻,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作为负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高校辅导员,应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和优势,通过专业教育、职业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等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使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和观念,能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式,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和途径。

1 高校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势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的领路人,在高校教育中承担着大学生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执行者,也是学生职业规划、心理咨询以及日常学习事务的教师,更是学生心灵上的朋友。这种多样化的角色,使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具有其他教师所不能比拟的优势。高校辅导员每天与学生接触,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为指导学生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辅导员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人员,对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及特点都了解比较全面,而且需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并建立网络化的信息反馈机制,了解学生的思想以及心理变化,在就业指导中,辅导员就可以利用所获取的学生信息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使得就业指导的效果更加理想。

与此同时,辅导员对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实际能力的了解也比较透彻,能够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有力的帮助。由于学生的就业心理和职业想法是不同的,学生能力素质不同,对未来职业的选择也是不同的,就业指导工作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呈现个性化。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应从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实际能力出发,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工作。

此外,辅导员可以在日常工作中融入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开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工作也是大学生关注的主要问题,辅导员可以将就业指导工作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例如开班会、讲座、组织学生模拟招聘面试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始终,提高大学生对就业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式,促进就业指导工作效率的提高。①

2 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就业指导工作认识不到位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部分高校辅导员都能够认识到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但是还有一部分辅导员认为就业指导是大四学生的事情,低年级的学生还用不到就业指导,所以对低年级学生只注重日常管理,低年级学生很少有机会参加就业指导学习和培训。还有些辅导员虽然认识到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将就业指导工作当做一项任务去完成,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为学生举办求职技巧的讲座等,在日常的工作中,没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大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使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进行良好的职业规划。

2.2 辅导员的自身能力素质有待加强

当前,虽然高校经常对辅导员进行教育培训,使其专业知识更加丰富,视野更加开阔。但是目前高校的辅导员基本上是年纪比较轻的,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他们的社会阅历不足、工作经验少,无法体会社会求职竞争的激烈和残酷,他们只是通过网络、媒体、书籍等了解社会就业形式和国家的就业政策,不能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就业指导和规划。而且由于辅导员的社会经验、工作经历、就业指导等方面了解不到位,在遇到实际的困难时,不能提出更多有效的方法。②

2.3 就业指导工作的形式内容单一

当前,大学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形式比较单一,就业指导的内容基本停留在就业政策、就业形势以及就业技巧等方面,不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传授学生就业的技巧和方法。而且在就业指导中,辅导员强调成绩、证书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考取各种证书,认为证书多,就业的出路也多。辅导员并不了解社会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对学生的就业指导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导致就业指导的效果不佳。③

2.4 就业指导工作缺乏连续性

在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就业指导的内容形式单一,如果大学生在就业中遇到了问题,就由学校辅导员帮助解决,没有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全程化的就业指导。高校辅导员没有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影响了就业指导工作的连续性。而且辅导员还面临着晋升、职称、岗位调换等情况,辅导员队伍并不稳定,就业指导工作也就缺乏稳定性,降低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实际效果。

3 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对策

3.1 提高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程度

就业是高校工作的重点和关键,高校以及高校辅导员应加强对就业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应将就业指导工作融入到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就业观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找到合适的就业方向。

3.2 实现全程化就业观念指导

很多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眼高手低,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无法适应当今就业的形势,在就业过程中常常碰壁,辅导员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将个人发展与为社会服务结合起来,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渠道,能够积极主动地就业。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辅导员应树立全程化就业指导的观念,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时间开展不同的就业指导工作,使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低年级时,辅导员应将指导的重心放在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上,向学生介绍相关专业情况以及就业形势,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使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全面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向学生灌输竞争意识,使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压力,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特点以及专业,选择切合实际的职业。高年级时,辅导员应将就业指导的重心调整到根据职业市场状况、社会需求以及学生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强化学生的择业技巧,调整学生的就业心态,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④

3.3 实现个性化就业指导

辅导员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还应注意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专业能力素质等,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及心理状况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时,应做好弱势群体的就业指导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个人、家庭社会的稳定发展,高校辅导员应关注贫困毕业生,给他们学习、就业以及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使他们实现良好的就业。⑤此外,还要对学校的后进生加强就业指导,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后进生的就业压力会更大,辅导员应积极鼓励后进生,使他们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各尽其才,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3.4 做好就业信息服务工作

为大学生做好就业信息服务工作,广泛的收集各种优质的就业信息反馈给学生,例如利用网络媒体、招聘会等收集就业信息。辅导员应经常浏览各种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可以通过自己的教师人脉、校友资源、或亲自与企业沟通,了解就业信息,加强与企业以及教育等部门的联系,建立全方位的就业信息网络平台。⑥同时,高校辅导员还应注意就业信息的,可以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就业信息,还可以通过校园网、QQ群、邮件、短信、飞信等形式就业信息,将就业信息及时、准确的到学生手中,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5 提高辅导员的自身能力素质

高校应加强对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培训力度,邀请就业指导专家对辅导员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辅导,使辅导员掌握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同时,明确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职责和权利,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将就业指导工作、学生就业情况等纳入到辅导员的考核指标中,提高辅导员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

4 结束语

当前,高校应加强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高校辅导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采用合适的就业指导方法和措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积极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实现良好的择业和就业。

注释

① 李罡.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论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12(4):127-128.

② 曾艳.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J].职业.2012.15(18):150-151.

③ 刘俊灼,王钦.加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9(5):96-97.

篇11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越来越多的学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就业压力增大,大学生的劳动力市场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果解决不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势必会影响到学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这需要大学生客观认识就业问题。通过加强大学生职业指导,使大学生寻找有效的方法改变就业困境,以促进大学生就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合理的职业指导已经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和勘探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大学已经建立了职业指导服务体系,但无论是从组织设置,功能开发,专业团队建设,或在工作态度和金钱观等价值取向的建立上,研究和理论观点甚至专业指导的角度,都不足,存在很大的难度,为学生的职业指导或流于形式或形同虚设,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日益严重的就业形势,就业指导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就业状况和职业指导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及改进建议。

一、职业指导的概念

职业指导,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职业生涯出现的。1908年帕森斯第一联合就业指导专家提出,以帮助人们选择合适的职业的“职业指导”的三因素理论。帕森斯提出了职业指导的理论和方法,由此在现代社会中职业指导角色建立,标志就业指导的产生。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研究和发展,它已成为一个完整的学科,并形成有关职业指导的许多理论。然而,职业指导的含义,目前的定义不统一。“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中的“就业指导”解释说:“职业指导,亦称职业咨询或职业指导,是指根据人的性格特点,社会和家庭环境等条件,以及社会和专业需求,引导他们正确识别更专业的劳动,工作的方向,或选择新的社交业务领域。这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求职者和用人单位,需要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沟通。目前,中国的高校职业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职业指导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包含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的范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职业意识、职业能力、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2.职业指导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选择,实现科学的人职匹配,但这个过程是基于学生所学的专业、职业方向和个人素质决定的,以人与社会选择的需求实施。

3.职业指导的内容是帮助学生建立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

4.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信息,提供就业咨询和服务。

总之,职业指导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目前的就业形势,了解企业需求和相关人事劳动政策和社会法规,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专业知识和个性的特点,采用调查访谈,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工作评估分析,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及个人的工作意向和雇主要求的意愿,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实现合理的就业选配。

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不足

(一)指导教育的认识不足

目前,许多大学仍然缺乏概念,以学生为中心,市场意识淡薄,重“进”轻“出”,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就业状况。高校如果不重视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就很难取得成功及可持续发展。目前,大学一般不希望过度投资在就业职业指导上,导致财力、物力和人力严重不足。缺乏职业指导人员,经费不足,场地紧张,没有大量的工作计划,许多活动都不可能实施。

(二)专业队伍力量不足

许多学院和大学从事职业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悬殊,虽然也有就业指导课程,但主要是选修课,难以满足学生就业的强烈需求。此外,多数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少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缺乏专业培训,因此,大多数教师并不具备开展科学规范的职业指导教育的能力。

(三)职业指导意识薄弱

职业指导几乎没有为广大学生提供有用的实质性内容。提供的资讯相对于学生的需求要少得多;职业生涯规划不正规。

(四)毕业生创业创新教育显著不足

高校开展毕业生自主创业创新教育的实施力量单一薄弱,职业指导师极少有创业创新教育的实践经验和亲身经历,且典型案例具有个体性,不适合普遍推广。此外,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创新尚未形成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流渠道,仅处于补充地位,况且自主创业创新需要成熟的条件和充分准备,在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加剧、不少中小企业面临发展困境的环境下,既要积极引导,又不能盲目。

三、高校职业指导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建立并完善就业指导中心

就业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校的长远发展,因此学校毕业生就业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投入,就业指导将被纳入整个大学教育体系,并作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现代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机构拥有较强的就业指导队伍,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系统,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高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确保更快和更好的实施就业指导,开展“三到位”。

(二)转变观念,树立就业终身服务的观念

一方面,职业指导人员指导他们改变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概念,这是终身就业服务管道的概念所要求的。另一方面,高校就业指导通过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引导,改变了他们的就业服务理念。高等教育大众化,通过学校的传播媒介以带动整个国家。通过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提升就业指导中心的存在价值,更好的帮助高校毕业生客观地评估自己,正确地完成个人定位。由大学毕业生创办的毕业生回访制度已被用来建立用人单位档案。通过了解毕业生在工作中的情况,调整培养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职业指导和其他方面指导,同时也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前景预测,缩短大学和雇主的距离,以促进就业。

(三)加强职业指导教育体系的全程性、系统性

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的区别在于,大学生是就业指导的一个特殊群体,不仅对学生刚毕业前的引导有一定的帮助,而且在促进他们的职业意识,职业心理与学生行为整个成熟和发展的过程中,都有重要作用。职业指导教育应该是一个系统工作,所以我们要改变一年毕业就业指导的概念,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贯彻于整个大学生活的全过程。

(四)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

一个高品质、专业的团队是成功的职业指导的关键。因此,应该以此为目标,通过一些内部培训和外部招聘的多种方式加强队伍建设、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以吸引从事就业服务和创新型的人才。从事职业指导人员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他们不仅要掌握就业政策,也了解心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劳动、经济、教育和法律知识。定期组织学术研究以及与众多高校的就业交流指导。与此同时,有实力的高校可以聘请外部团队进行指导。

(五)倡导职业指导工作需全员化

全面参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就业的所有人员的职业指导是必需的,关键是要制订一个工作计划,明确相关责任。根据招生和教学部门招生计划安排,实施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资源配置,注重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形成一套相互关联的就业和招生,教学,学生管理,后勤支持的管理机制。

(六)构建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合理体系

当就业指导教育课程体系建筑大学,既要考虑实际的课程内容,还要考虑培训学院的整体素质;既要考虑课程内容的阶段,还要考虑整体的课程内容。在教学内容上,大学生就业指导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大专以上学历的意识和专业能力,大专指导,就业状况和政策的引导和教育,就业指导的概念,教育心理学,职业指导,职业技能和方法指导,大学生创业指导教育。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教育内容应有所不同。

总体而言,大学就业指导是高校长远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合理安排,建立以学生为中心,适合市场需求,高度协调的就业指导工作,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确保大学毕业生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殷洁.学生工作中开展职业指导的实践[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11,(2).

[2]咎久占.试论在学校开展职业指导的方法和内容[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

[3]刘红艳.浅谈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职业指导方法[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3).

篇12

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主席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做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主席的这一指示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的职责。因此,要全面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育人质量,帮助学生真正成才、成功就业,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是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成为摆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的现状

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职业指导有三个主要工作目标:一是帮助就业,二是帮助就业稳定,三是帮助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①在这三个目标中,有效地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是学校职业指导的首要目标,也是最基本的目标,而帮助就业稳定和个人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是检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较理想,以广东省某职业技术学校为例,2010年至2014年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0%以上,很多企业愿意聘用有一技之长但对待遇要求不高的中职毕业生。对于中职学校来说,职业指导工作的第一个目标基本是能完成的,但是,对于第二个与第三个目标的完成程度却不理想。据不完全统计,一般的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稳定3个月的不到80%、半年的不到50%、一年的不到30%。就业不稳定,学生的职业生涯无法获得良好的发展平台,职业指导的后两个目标的实现就无从谈起。

二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由中职学校职业指导现状可以看出,职业指导质量的提升是摆在中等职业学校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没有全面完成工作目标,质量总体不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职业指导在中职学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职业指导在我国仍处于发展阶段,未完全普及到各中高等职业院校,这导致许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对职业指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个别教育工作者甚至混淆“就业指导”与“职业指导”的概念,在实践工作中以前者代替后者。据调查,广东省大多数中职学校没有专门设立职业指导机构,而以教务处、招生办或就业办代替,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没有有力的组织保障。

2.职业指导人员没有专业的知识背景

广东省高职院校目前正在推行职业指导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还没有实施这一办法。许多中职学校没有对职业指导或就业服务人员进行职业指导知识培训。职业指导人员没有专业的知识背景,就无法保证职业指导的质量。

3.职业指导没有系统的工作计划

据不完全统计,60%以上的中职学校的职业指导机构或就业处没有在全校性的职业指导方面制订系统的工作计划,职业指导工作零散。学生在校两年,仅举办几场职业指导讲座,在学生毕业前举行一场大型招聘会与开设一些小型的面试技巧课程等。职业指导的许多环节,如职业素质测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咨询等没有得到全面落实。

职业学校在职业指导时往往重视对毕业班学生的指导,而对低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对历届毕业生的跟踪调研相对欠缺。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内容简单,忽略了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活动。此外,指导针对性不强,个性化指导不够,也影响了职业指导工作的效果。

三 构建工作网络,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根据全员化与预防性职业指导的基本原理②,提出校企家联结的全员化职业指导模式。全员化职业指导指全面调动从学生到学校领导、社会所有相关成员的积极性,让其参与到职业指导中去,使职业指导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提高职业指导的质量。

1.建立专门的职业指导职能机构,引导学生思考职业生涯规划

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必须有专业人员的统筹与策划。学校要成立专门的职业指导机构,负责全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设计与管理。职业指导工作要有章程、有制度、有计划与目标,要配备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指导师资格证的教职人员。制定《就业办服务章程》,对机构设置、各人员职责、学校职业指导课程的设置、就业服务办法等做了详细的规定。

开展“学生日常职业咨询一对一辅导”活动。职业指导职能机构的工作目标不仅包括帮助学生就业,还包括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中职学生应该从职业需要的角度去分析自我,明确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只有在认识了自我个性、自身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在了解自身条件的基础上,中职生还应该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变化的趋势,因为个人所处的家庭以及所生活的地区为个人发展提供的机会是不同的。

完成了自我认识后,中职生需要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确定职业目标及合理的长期目标与中期目标。长期目标是与学生职业兴趣相匹配的目标,是充分挖掘学生潜能的目标。中期目标是基础性的目标,长期目标是在中期目标之上加以延伸的目标,无论长期目标如何,学生都必须以中期目标为首要目标,兼顾长期目标,并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和实践、选修课的学习和素质拓展来实现。

2.以职业指导职能机构为核心建立五级工作网络

根据学校教职工岗位设置层级建立层级工作网络,实现全员化指导。一般可设置五级工作网络:一级为校领导班子、二级为中层教学管理人员、三级为职业指导教师、四级为班主任、五级为学生代表。以广东省某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学校邀请职业指导专家对全体师生进行职业指导专业知识培训,鼓励教师考取职业指导人员资格证书。在培训的基础上,学校产生了一批持有职业指导人员资格证的教师,这样,全员化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就有了合格的师资保障。在五级工作网络里,就业办负责全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计划与统筹工作、各级职业指导工作之间的协调,是全员化工作网络的核心。校领导班子负责职业指导总政策、方针的制定;中层教学管理人员为各教学系正、副主任,负责本系职业指导工作的决策与统筹工作;各班主任负责本班职业指导工作的具体开展;学生代表组成外联社,负责学生会的对外交流联络、学生职业咨询、社会实践等工作。五级工作网络的构建保障了职业指导工作目标的贯彻和对工作过程的控制。

3.构建校企家联结网络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可以联结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家庭共同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在两个联结里,校外实训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岗位的情景模拟,企业人员也能够现身说法,加深学生对未来就业岗位的了解,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目前不少中职学校成立了企业订单班,学生入学就等于“就业”,这种针对性强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家庭教育的力量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作为职业指导人员,要深入了解学生,走入学生家庭是个有效的办法。职业指导人员可走访学生家长,或与家长长期保持电话联系,充分调动家庭的力量,为实施“一对一”职业指导带来有力的保障。

4.尊重就业困难学生,加强其心理辅导

中职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差,挫折承受能力低,不能主动积极地去抓住机遇,无法顺利实现就业。有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一直以来自卑心理相当严重,不善与人交往,交际能力欠缺,这样的学生即便是学习比较优秀,但在求职过程中,害怕与招聘单位的负责人沟通和交流,对求职有畏难情绪,从而失去了宝贵的机会,造成了就业难的情况。

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应与心理辅导相结合,为毕业生提供心理辅导的专门通道。职业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往往是心理疾病高发人群。笔者在长期工作中发现,毕业生在求职阶段,心理问题发生率偏高,在职业指导过程中加强就业心理辅导对就业困难群体而言不可或缺。一方面,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心理调查研究。另一方面,提高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参与就业心理辅导的主动性。同时,帮助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掌握积极的心理调节方法。另外还要积极探索心理辅导与思想教育、职业服务指导的有机结合,真正给予就业困难学生以心灵上的指引,增强职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篇13

作为单科院校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中的护理专业,与其他综合性大学比起来,学生走进社会的就业面相对狭隘,虽然其专业性强[1]。且随着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越来越严峻。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就业指导课程是学校为了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提升就业技能,依据职业资格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需要,通过能力素质培养、就业形势以及社会职业说明等教育内容设置的课程,对指导高等中医药护理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

一、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学专业就业指导课程设置现状与问题

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的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属于起步较晚的,专业的特殊性导致难以形成较为完善的就业指导长效机制,所以现在处于一个初步阶段,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这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首先,就业指导课程中的方法不能与时俱进,中医药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工作普遍都是开展动员大会,或者是采取讲座等填鸭式教学方法,根本没有针对性的专门的有效指导以及咨询,就使得就业指导完全表于形式,成为一句空口号。其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队伍不专业。当前,很多高等中医药院校也有设立专门负责毕业生就业指导的部门,但是,因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的认知不够,且从事高等中医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专职人员不够,一些工作人员很难有充裕的时间、精力来开展专业的指导工作。而且就业指导课程的老师,专业素质的良莠不齐,是很难达到有效的就业指导目的的。再次,院校职业规划课程不能系统化。由于职业规划是组织发展与个人发展相结合的活动。要从个人以及内外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在确定个人事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选择能达到这个目的的岗位,并编制相应的培训、工作计划,对每一个步骤的相关因素进行有效的安排。

二、明确职业要求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意义

社会对中医药人才的需要层次,随着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在不断的提高,所以毕业生的就业变得很艰难,因此,明确职业要求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就业指导课程在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中的开设,是加强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工作手段,是一门相当重要的学科[2]。以往,在高等中医药护理专业中,学生的专业课程较多,课程紧,临床实践也多,且任务很重,总以为就业指导技巧、知识可以通过一些社会实践或者模拟应聘等方式得到学习,没有必要牺牲专业课程时间来开设这门就业指导课程。可是,学校忽略了在当前这样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就业指导课程会随着课程的发展,师资标准会越来越专业,知识体系会日趋完善,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就会越来越重要。所以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很有必要设置专门的就业指导教研室,并对就业指导这门课程给予重视。

三、中医特色护理专业就业指导课程与学科一体化建设的对策

(一)遵循中医特色护理专业就业指导与学科一体化建设理念。根据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发展特点,在满足社会对护理专业需求的基础上,把人才培养策略,教材建设,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护理技能中心建设等专业建设系统工程植入学院建设规划[3],并坚持教学和科研同等重要的学科与专业发展定位,全面考量专业、学科建设的各种内容,有条不紊的进行阶段分布,达到护理专业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协调发展,并以中医药特色护理的社会职能为导向,来提炼护理研究方向。以此来使中医药特色护理就业指导课程在科研、人才培养以及服务社会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进入可持续循环。

(二)以现代护理特色为基础,对中医药护理的优势进行发展,并探求中医药专业就业指导课程特色教育形式,培养实用型高素质中医护理人才。在临床护理方面,将临床护理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以及中医特色专科护理研究作为重点。护理管理方面,应在护理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医院感染控制、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建立等方面着力研究。将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化、作用机制以及临床效果的研究作为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方面的重点工作,慢病管理和养生康复护理方面,应该从预防、防变以及防复这几个阶段来开展中医特色护理研究[4]。另外,循证医学理念以及医学方法是循证护理的护理实践依据。

结论

高等中医药护理专业,是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专业学科。而在中医院校护理专业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对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和高效就业是很重要的,这门课程的设置对每一位学生确立人生目标和增强就业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可是,现在很大部分的中医药院校的职业规划课程仅是一些简单的学过的课程和专业简介,内容枯乏与社会不能很好的衔接,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5]。所以,为了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就应以多种灵活的方式开展就业指导教育,遵循专业与学科一体化建设理念,做好发展规划的优良设计,并遵循特色科学方向,来推进学科发展,培养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中医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岳树锦,郝玉芳,韩丽沙等.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践的现状分析[J].中医教育,2014,29(2):66-67,77.

[2]郝玉芳,王伟,牛慧君等.对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学科建设的思考[J].中医教育,2012,31(3):73-75,80.

[3]单亚维,岳树锦,晏利姣等.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护理专业课程设置调查与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1):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