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有关重阳节的诗句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 文森《九日》
3、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 —— 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4、肠断裂,搔首一长嗟。 —— 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5、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 —— 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6、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 —— 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
7、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 —— 杜甫《九日寄岑参》
8、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 ——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9、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 —— 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10、今日潘怀县,同时陆浚仪。 —— 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11、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 杜甫《九日寄岑参》
12、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 —— 潘希白《大有?九日》
13、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 —— 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14、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 —— 《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15、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 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16、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 —— 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17、诗成合座皆珠玉,归去迟迟满落霞。 —— 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18、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 —— 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19、帽堕笑凭纤手取。 —— 《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20、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 —— 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重阳节尊老敬老的古诗
谢新恩
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
茱萸香堕,紫菊气,
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篇2
重阳佳节,对于我国意义甚重,寓意深远,你知道九九重阳节的意义吗?下面查字典小编精心整理了九九重阳节的意义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九九重阳节的意义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重阳节起源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已有千余年历史,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重阳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据有关资料记载,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屈原在《远游》诗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宫兮”的诗句。但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重阳节;三国时期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则明确写出了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到了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这在陶渊明的作品中有所体现;到了唐代,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全国上下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到了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庆祝,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到了清代,这种风俗依旧盛行。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故事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篇3
情满九月九爱携夕阳红
二、活动背景
重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写了很多有关重阳节的诗词,例如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从众多的诗句中我们可以知道一开始的重阳节更加注重的是团圆,并形成了登高、赏菊、插茱萸、饮菊酒、赋诗词、吃蓬饵〔即重阳糕〕等习俗。在民俗观念中,因为九九重阳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并且把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正所谓“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重阳节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登高、赏菊、吃重阳糕,更是一种信息:老年人更需要爱、需要快乐和健康。他们需要的也许并不是你的钱物,不是礼物,而是你一声深情的问候……
三、活动意义
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边的他们常常会感到孤独、寂寞。所以,我们想通过这次活动让老教授们感觉到即使没有子女的陪伴,他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很多的温暖。
2.老人的人生经验是丰富的,人类正是靠着有经验的老人毫无保留地将金子一样珍贵的智慧传给一代又一代,才能得以延续、发展和壮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老马识途”的道理,养成尊老敬老的习惯。
3.现代大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观念和意识越来越淡薄,尤其是一些与自身无多大关系的节日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反而是一些外国的传统节日在中国很流行,比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所以在这样一个节日里举办这样一个具有交流和学习的目的的活动,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除了树立敬老爱老的意识外,更是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一次传承和发扬,有助于我们不忘中华民族伟大光荣传统和文化。
四、活动时间201*年10月**日晚上19:00-22:00
五、活动地点:**
六、主办单位:**
七、参与对象
退休老师
梨园戏剧社
演讲与口才协会
南湖风文学社
民俗民艺协会
魔术协会
茶文化协会
笛箫协会
爱心协会成员及爱心家教教员
其他协会代表及有关成员
八、活动策划流程
1.活动前期准备:在于关工委的负责人讨论协商后,制定出初步的活动策划。然后联系其他协会,与他们一起商量出活动的大概内容;并明确活动分工及相关责任和义务;以及在本协会内部开会讨论各项具体事宜。最后制定出一个内容丰富、温馨、具有可行性的活动策划书。
2.活动中期准备:宣传人员进行活动海报、横幅、纪念书签等制作和张贴,以及请柬制作和发放等。相关负责人负责跟进各个协会的活动和项目准备情况,互相协商进一步的改进不足的方面。着手购买装饰会场的材料和小礼物、茶叶等物品。
3.活动后期准备:在活动前一天布置好会场,确定好活动流程,确定参加人数、参演人员的情况和安排好相关人员的位置工作,为接下来的汇演做最后的确认工作。
九、活动内容流程
1、开场音乐及相关表演。
2、主持人上场,简单的开场白之后,有请相关领导发言,之后由老教授为我们介绍重阳节的传说、来历和习俗。
3、由公益社团联合会主席朗读重阳节活动贺词。
4、有请南湖风文学社为我们朗诵诗歌;由梨园戏剧社戏剧社为我们带来京剧表演,青衣《梨花颂》,老生唱腔《三家店》。由茶文化协会带来的茶文化表演以及现场的茶品尝;欣赏由魔术协会带来魔术表演;请演讲与口才协会带来抒情诗朗诵。期间穿插一些老教师的准备的节目。
5、请民俗民艺协会表演“竹竿舞”。
6、欣赏笛箫协会带来的节目——葫芦丝独奏《军港之夜》
7、接下来老教授为我们演唱一首红歌,感受他们那个年代的人和事,以及传递精神风貌。
8、爱心协会成员带来自己准备的节目以及邀请的其他人员的表演等。
9、有请爱心协会的会长为我们介绍一个有关于服务“空巢“老人的活动,邀请更多的老教授加入我们的活动。
10、最后,由主持人说结束语,宣布活动结束。大家合影留念,交流感想。
十、人员安排
篇4
教学重难点: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教学流程:板块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师:什么是佳节呢?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传统佳节,你最喜欢过哪个佳节?
2.师:每逢佳节来临,我们就会和自己的亲朋好友一起欢聚一堂,度过这快乐的时光。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心的,但唐朝的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每逢佳节倍思亲”。(板书课题)
3.读题,理解课题,课题是围绕哪个词来写的?(思亲)
板块二:初读古诗,激发兴趣
1.“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一首古诗中的一句,你们知道是哪首诗吗? 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谁来读一读,读准每一个字,每一句诗。指名读诗
3.过渡:王维的诗就像一幅画一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今天这篇课文也很有意思,文中有诗,诗中有文,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你可能会对诗有更多新的感受。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读读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吧。
板块三:诗文对照,品悟文本
(一)了解为何“思亲”。
1.王维为什么思念亲人?屏幕出示: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2.这句话中有两个数字,是多少?从这两个数字中你读懂了什么?(体会15岁——离家时年龄小;两年——离家时间久)
这是孤独的两年,是充满思念的两年,这两年是何等的漫长。谁能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3.师:看——(板画):王维的家乡在华山以东,而15岁的他却孤身一人在华山以西的异地他乡长安。对于他来说不是他的家乡,是另外的、别的地方,长安就是异乡。他自己就是到长安求学的一个客人,是一个异客。
师:长安和王维的家乡隔着一座险峻的华山,在交通很不发达的唐代,回家只能靠步行,不仅要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而且过了华山还要走很长很长的路程,回一趟家不知要走多久呢,不是想回就能回的啊!王维不知有多想念他的亲人呢。
4.这就是王维,他独自一人在书斋里,看着他,你想到了哪些词语?(背井离乡 举目无亲 冷冷清清 孤孤单单
孤独无依等)
5.请把你的感受送到这句话中。
(二)体会为何而“倍思亲”。
1.那是什么让王维“倍”思亲?请你再读读第二自然段,用书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2.学生交流,出示第二小节,
3.节日是指什么节?重阳节是哪一天?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4.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重阳节过节的这种“热闹”呢?
(1)理解“兴高采烈”,能不能把兴高采烈换一个词?
(2)理解:扶老携幼。扶:搀扶;携:带着。看,这一家老老小小团聚着,一家几代人欢聚在一起,多么热闹,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谁来读出这种幸福的感觉?人间最幸福的莫过于团圆了。谁再来读?
5.师:重阳节就是这样热闹啊!(出示:扶老携幼、登高游玩、欢度节日、兴高采烈)你能把这组词串读好吗?
6.师: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看一看?
齐读句。
7.师:看着别人一家团圆,那么开心,小王维呀,你此时心情如何?(师相机请两位学生说)
8.正是这热闹景象、欢乐气氛触动王维的思乡情怀。齐读这句话。
(1)过去的700多个日日夜夜,王维就一直在思念着家乡的亲人。如今,当他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就是,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2)现在你知道“倍思亲”的“倍”是什么意思吗?(更加思念,比以往更思念了)。读句。
(3)谁来读读第二小节,读出重阳节的热闹,读出王维的“倍”思亲的心情。
(三)品悟“思亲”之情。
1.过度:重阳佳节的欢乐不属于王维,他只能沉浸在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中。
2.诗人王维想到了些什么呢?出示第三自然段。
3.师:快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如今王维孤单一人身处长安(指板书)他在山的这头,而家乡和亲人却在山的那头,两地隔着高高的华山,这就是——板书: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4.师:文字能读出感情,这里的省略号也能读出情来呢,这里的省略号它包含着什么?
师引读:这里的省略号也多么像一条长长的思念小溪,缠缠绵绵翻山越岭,带着诗人回他魂牵梦绕的家乡。可是此时,诗人只能长叹:如今,我们……
(四) 感受“思亲”之心。
1.过渡:王维目睹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他想了很多很多,想到了过去,想到了未来,想到了兄弟们,想到了现在自己的孤独,王维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书中的哪个词语来表达呢?(思绪万千)王维将无限的思念,凝聚笔端,挥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
2.出示古诗:指名读
师:同学们,15岁的王维孤身一人,作客他乡,这就是——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
师:重阳节,家家户户欢度在一起去登高游玩的情景让王维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就是——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此时此刻,此情此景,王维想到兄弟们肯定和往年一样,头插茱萸,携手登高,嬉笑欢乐,可独独少了自己一个人,这就是——
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板块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篇5
端午节在中国也是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曾先后入选国家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该节日本是夏季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气,后因楚国诗人屈原端午这一天投江殉国,从此端午又成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唐代诗人文秀有《端午》一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节”,因为与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所以这个传统节日颇具浪漫色彩,由此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有关七夕的古诗不胜枚举,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当属五代后唐时期杨璞的诗作《七夕》:“未来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杜牧的七言绝句《秋夕》亦堪称为此类诗文中的上乘之作:“云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首诗写得形静而神动,表现了对爱情的向往。全诗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宫女哀怨与期待相互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白居易《七夕》:“烟霄微月澹长空,云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宋代著名词人秦观的《鹊桥仙》也是描写七夕的名篇:“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首词描写的是天上景象,实际是词人七夕仰观星空的所思所想。特别是词的最后两句,不落俗套,立意很高。时至今日,依然为人们所引用。
中秋当属一年之中又一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秋是一个天上月圆、人间团圆的节日,因而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墨客的咏月诗大都与思乡怀古有关。苏轼《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词句是作者大醉之后的高声纵情。中秋之夜,为怀念远在他乡的弟弟,苏轼以童稚的真率和赤诚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亲人的思恋。在幻想与现实之间,推出一轮人世间同享共照的朗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充满暖意的诗句让本是清冷的月光显得浪漫而又温馨。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望月》也是唐诗中众多咏中秋篇什中的佳作。诗曰:“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渲染了中秋特定的环境氛围,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感,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八月十五夜月》采用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了作者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内心感情:“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篇6
一、登高重阳,思亲怀乡
因为重阳登高是古人习俗,节日思亲是人之常情。在特定的环境和情绪中,诗人寄情于景,以景抒情,蕴意含蓄。其内涵又极深,构成深远意境,叫人回味无穷。
最有代表性的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前两句写尽了人在他乡的孤苦,言简而情深。后两句的“遥知”透露出浓浓乡情。
相似的诗文还有:王勃的《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登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见一对鸿雁从北方飞来,不禁脱口而问,我想北归不得,你为何还要南来,形成强烈对比,把思乡的愁绪推到高峰。问得虽然无理,却烘托了感情的真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白居易的“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都是在重阳节登高时的感怀。
二、登高旷远,壮阔雄浑
登高所见,产生了一个居高临下俯仰山川的特殊视角,生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唐朝诗人杜甫《登楼》中颔联有诗句:“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这两句大气磅礴,描写出山河壮观。锦江山水携卷着无限春意扑面而来,玉垒山浮云变幻,正像古今世事沧海桑田。
还有我们熟知的一些名句气魄宏大,意境壮美,都源于视通八达的登高临远。此类诗,有曹操的《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河灿烂,若出其里。”有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三、登高怀古,慷慨悲壮
同时,登高后空间开阔,看到平常看不见的景色,它们的亘古永恒,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愁绪。例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作者是个具有宏伟抱负和远见卓识的诗人,空怀旷世之才,却无报国之门,他看透了当权者的腐败昏庸,怀着巨大的悲愤,登上幽州台,眺望燕北河山,吊古伤今。诗人心绪茫然,感慨丛生,那俯视一世的孤高抱负与伤时感遇的沉郁情怀愤然涌于胸间。于是,“独怆然而涕下!”这千古之叹,构成了一种伟大的孤独感,创造出了一个苍茫雄浑的意境,叫人读来也不禁泪涌。
此时的楼台,是一个思绪蔓延的楼台,山水非有楼不为显。两者巧妙融合。崔颢的黄鹤楼,引发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心绪,温庭筠笔下有女子“独倚望江楼”,但千帆尽过,所思不见,怎能不“肠断白频洲”?
四、登高忧国,哀婉悲壮
篇7
放学了,我跟随着潮流一般的人群涌出了校门。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盘算着要怎么让亲人过个愉快的重阳节,快到家了,我忽然看见了路边卖的重阳糕,眉头一紧,计上心来……
我悄悄地买了重阳糕,带回家后,还是热的,香喷喷的。我又飞快的做完作业,等爷爷回来时,帮他捶背。爷爷终于回来了,我把他拉坐到沙发上,给他捶背,他一时呆住了,但片刻间又恢复了,他对我说:“小东西,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懂事?”我也很调皮的回答了一句:“不告诉你,嘻嘻。”“你不告诉我我就打你!”“就不告诉你。”我立马从沙发上跳了起来,跳到地上。就这样我和爷爷一直打打闹闹,玩到了吃饭。
吃饭时,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当”的一声把重阳糕放在了餐桌上,爸爸妈妈吃了一惊,异口同声的说道:“你买重阳糕干什么呀?”“啊?你们忘了今天是重阳节啊!重阳节啊!”我倒被父母吓了一跳,失声叫道。妈妈笑道:“不是我们忘了,我们都买了重阳糕给大家吃啊!”说着,妈妈爸爸和爷爷都从桌下提出了自己买的重阳糕,我很吃惊,但一会儿又笑了起来:“有四块重阳糕,那么就每人一块,开动了!”这个晚餐我们一家吃的很开心,我们还商量好晚上出去转转呢!
星光点点,月影婆娑,我们一家在桥上散步,我们有说有笑,开心极了,可是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的,总是令人怀念的,我真希望每天都这么愉快、这么圆满、这么快乐……
这个重阳节我过得很快乐,当然,我的家人们也很快乐。
初一传统重阳节登高敬老作文2 秋天到来时,又是重阳节。再过几天就到重阳节了。可能还有同学不知道重阳节的来历吧?重阳节就是农历初九,为什么会有九月初九呢?古老的《易经》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久久重阳因与“久久”同音,九在数中最大,故有长久,长寿之意,故且秋季也是一年中收获的黄金季节,其寓意就更深远了。1889年起,重阳节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被国家定位敬老节,成为人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尽孝表孝心,弘扬传统美德的节日。
我们的学校也有活动。有打架子鼓、有跳街舞、跳拉丁舞、有广场舞。第一个表演的广场舞,表演开始啦,大妈们个个都上了舞台,音乐一响起来,大妈们九翩翩起舞的跳起来,大妈们的舞是多么的魅力,让台下的同学们刮目相看,大家一起跺着脚,哼着歌为大妈们欢呼鼓掌。
第二个表演是一个很火的表演,拉丁舞《小苹果》,音乐一放出来,同学们九大声的唱起歌来,拉丁舞表演之后,我看到同学们的脸蛋红的像小苹果一样,把台下的爷爷奶奶笑的合不拢嘴。
第三个表演是我盼望已久的打架子鼓和街舞表演,我心里想要是这两个配在一起演一定很酷,架子鼓表演的鼓声让我跺起来,街舞表演的动作让我身体不由自主的摇摆起来。
最后一个环节是“送拥抱”活动,老师说:“请送拥抱的小朋友起立,去拥抱自己的爷爷奶奶。”同学们个个走到爷爷奶奶身边说:“爷爷您辛苦了,”“奶奶等我长大了,我会带您去个个地方玩,”还有的说:“爷爷奶奶我爱你们。”这些话让我和周围的同学们老师们好感动。
就这样我们度过了一个快乐而又难忘的节日。重阳节一个让长辈绽开笑脸的节日,一个让我们孝敬父母的节日。我希望天下所有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能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初一传统重阳节登高敬老作文3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也是老人们一年一度的节目,每一位老人脸上都笑开了花,可开心啦!
妈妈告诉我,她去四宜糕团店买重阳糕,还没到四宜,远远的就见在那边等着买重阳糕的人队伍排得像条长龙,把长桥那边堵得水泄不通,连警察都来维持秩序,看来记得这个重要节日的人还挺多的嘛!
好不容易捱到了爸爸妈妈下班,他们带着我来到狼山外婆家。一进门,看到老爷、太太也在,原来外婆也把她的爸妈接过来一起过重阳节。妈妈连忙从包里拿出香喷喷的重阳糕送给老爷和太太说:”尝尝吧,味道还挺不错!“太太推辞说:”不用啦!我们已经吃过啦!“
”啊!吃过啦?谁送给你的,别骗我啊!“妈妈半信半疑。太太笑着说:”是这样的,我们居委会给80岁以上的老人挨家挨户送来了重阳糕,还有油什么的一共有四样慰问品。有的居委会是给老人们直接送的钱,有的居委会请老人们出去吃饭,还有的居委会索性带着老人们游山玩水,现在的人真好啊!
“是啊!现在的政府和社会是越来越关心和重视老年人了,老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充实啦!”我感叹道。
“开饭啦!”外公喊了一声,大家便围坐在一起,感觉温馨极了!全家人吃着美味佳肴,当然也少不了糕点。大家都争着给老爷、太太、外公、外婆夹菜,互相谈论着趣事,屋内不时传来幸福甜蜜的笑声,就连窗外的月亮和星星仿佛是被我们家浓浓的亲情所感染,也显得格外明亮!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起了远在海安的爷爷和奶奶,心想:一到家我就打电话给他们,也祝他们节日快乐!健康长寿!
初一传统重阳节登高敬老作文4 从前有一个叫桓景的人,跟随一个道士在外地游学。一天,道士突然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会有灾祸。你快些回去让家里每人都缝制一个香囊,再装上一种叫茱萸的植物,然后佩戴在胳膊上。这一天,你还要带着全家躲避到高处去,喝点酒。”桓景听了,赶紧回到家乡,并全部按道士的话去做了。到了重九这天,桓景家中的鸡狗牛羊果然全部暴死,而桓景和他的家人,则因听了道士的话,避免了这场灾难。从此以后,每到重九这一天,人们便借登高、喝酒来免除灾祸。久而久之,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现在重阳节的活动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边插茱萸,吃重阳糕,饮酒等活动。重阳节作为老年人的节日受到大家的关心,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初一传统重阳节登高敬老作文5 在重阳节那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登高山,我们买了些酒和茱萸。在路上我们看到了许多,那是长的正茂盛,每一朵都有碗口那么大,就像一块块白玉一样,我们便听下来赏花,看着那美丽的我不禁被它陶醉了,便伸出手想把它摘下,妈妈急忙走过来拉住我的手说:“这些花是用来给别人看的,不能随意就摘,更何况花也是有生命的,你摘了它以后就再也长不出花了” 听了妈妈的一番教导,我打消了摘花的念头。
我们继续上山,不知不觉感到有点冷,妈妈让我喝了一口酒,热热身子,妈妈说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刚喝了一口我就被这酒的清凉甜美所陶醉了,硬要妈妈再给我喝一口,妈妈说酒喝多了不好,在我的再三哀求下,妈妈还是让我喝了一口。
在回家的路上我还在回忆着这天赏菊、喝酒的场景,每次想到这我就很想过重阳节,真希望重阳节快点到啊!
初一传统重阳节登高敬老作文6 今天的重阳节,也是第x个老人节。登高、赏菊、喝酒、吃重阳糕、敬老祭祖,传统的重阳节是一个诗意又温馨的节日。但在浮躁,匆忙的经济市场生活工作中,重阳节的黄金甲正随着金秋的过去而慢慢的退去。
“重阳节?今天是重阳节?哈哈!早忘记了哦!”
走在中关村市场,不时的询问一些朋友今天重阳节怎么过。大多的'人却陷入了这种惊讶、茫然的状态。说到重阳节我便想起王维的那首“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来。
今天的重阳节,也是第19个老人节。登高、赏菊、喝酒、吃重阳糕、敬老祭祖,传统的重阳节是一个诗意又温馨的节日。但在浮躁,匆忙的经济市场生活工作中,重阳节的黄金甲正随着金秋的过去而慢慢的退去。
在中关村广场我遇到了一位正拿着报纸找工作的小伙子,他对报纸看的很执着,还不时的用笔点点画画。年轻人,有的是活力,有的是精神。登高是不在话下的,可这位小伙子却深深的被失业的圈子套住了。他对我说这么一句话,“工作都没有,吃饭都是问题了,那还有心思登高望远,月饮酒呢?既是对亲人的思念这时也只是深深的埋藏在心里罢了。”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在家乡,重阳节虽没有什么山珍海味,但插茱萸,吃糍粑是很普遍的。只记得每年重阳节的时候,奶奶就会宰杀自己养的鸡鸭通知所有的姑姑、伯父们前来享用。其实反哺之情,人人都有。但有多少人能体会此时的父母亲自宰杀牲口聚集子女享用的真实用意呢?一对坐在家乐福门口正在歇息的老大爷、老太太,他们携着手,显得无比的亲近。他们对重阳节有这深厚的感情,子女们成天忙于工作,他们只有两个字“理解”。今天购点好东西,晚上等他们回来吃个团员饭。很多人不知道父亲节,也遗忘了母亲节。的人也淡忘了今天的重阳节也是老人记节。一句问候,一个不长的电话他们都会会心的甜蜜一笑的。
中关村,市场里面忙忙碌碌,气温比外面的要高的多,但感觉并不是很舒服。他们有的坐在柜台,有的站着拉客,有的高声吆喝。。。。。。等等的。总之显得格外的匆忙。
篇8
二、提炼课文内容,与经典文化情感相通
利用经典与课文在内容上的联系,适时引入教学环节,作为课文的补充,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用心灵去感悟经典、美文的魅力。因此,教师不仅要站在课程的角度关注经典文化,还要利用经典诗文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肆意烂漫的想象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使他们在不断地诵读和感悟中,打开思维的闸门,去领略思想之美。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把读解的主动权充分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讨论交流及对话碰撞中自行参悟。例如:《论语》中的“为人之道”、“为学之道”、“学而第一”、“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些经典诗文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给学生留下了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印象。学生也产生了用自己的视角去亲近经典记住圣人的教诲。又如,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时将自居易的《荔枝图序》抄录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比喻说明法的特点及由整体到局部的说明顺序,还可使学生了解:古人早已对荔枝不耐贮藏有真切的认识,生动的记载,体会课文引用古诗文的准确、精妙。
三、创设积累语言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
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它就像一杯茶,细细品尝入情入心,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让他们多读些经典作品、好诗,让他们多学、多背,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名言分别从深度和广度上强调量的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熟读,才能自悟其义,只有广读,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下笔如有神。好文章诵读得多,就会有“感”的积淀,“知”的积累,并能灵巧的运用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在写作教学中也可引用有关诗词为写作材料,使之联系所写内容,体会意境、感情,达到借鉴、练笔之目的。例如布置学生写《郊外的景色》,练习用比喻写景状物,描写郊外的白杨、垂柳、果树等,可提供贺知章的《柳枝词》,使学生回忆、观察垂柳的情景,体会“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意境,借以描写垂柳的情态,学生通过品味经典诗文,对语言文字进行揣摩、比较、联想、猜测,而生成属于自己个性化的独特财富,就会把自己喜爱的诗句写到作文里。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四、陶冶学生的情操,端正品行
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寻求让经典诗文课堂成为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端正品行的平台。趁儿童心性纯净时,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常常耳懦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从而潜移默化其气质。让经典诗文伴随学生人生经验的成长而如吐芬芳,绽放光明,能扶持学生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现在的学生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看到的尽是爱、智慧、希望与阳光。例如:《诗经》的每一首诗,学生在生动解读名人故事时,能从中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进而掌握美好的词汇,融通美好的事物,培养美好的情感,拥有美丽而高尚的灵魂。又如:学生学习“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就会深深感受到陆游这颗深深的爱国之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能让学生从小做一个爱惜粮食的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能让学生在品味经典中感受到母亲博大的爱,自行约束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从而培养学生逐步形成“仁”、“义”、“礼”、“信”的良好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篇9
重阳节的上午,我在家找出卡纸、丝带、彩色铅笔等,准备给爷爷奶奶制作一张“重阳敬老”的贺卡。我先把卡纸对折,在封面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爱心,在里面写上“祝福”二字,翻开封面又精心画了一幅爷爷奶奶甜蜜搂抱在一起的图画,最后加了一段祝福语:“祝亲爱的爷爷奶奶,在今天特别的日子里把特别的祝福送给您们,愿身体健康、长寿,平安快乐,幸福永远!”当我写到“你们的孙子王尧飞”时,我瞬间联想到过会儿爷爷奶奶看到这张贺卡会是怎样的神情,我很期待。
到了下午,我把贺卡送到了爷爷奶奶家,正巧爷爷奶奶都在。我问爷爷奶奶:“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奶奶回答:“不知道啊,今天不是星期六吗?”我说:“今天可是专属于老人们的节日——重阳节!我有礼物送给爷爷奶奶哦!”奶奶开心地问:“真的,什么礼物呀?快拿出来让我们看看!”爷爷也好奇地凑过来看我背后到底藏着什么东西。我先招呼爷爷奶奶坐到凳子上,随即把贺卡递到他们的眼前,奶奶看到后兴奋地说:“谢谢小飞,你真有心。”爷爷温柔地摸着我的头欣慰地说:“我家的男子汉懂事了,好样的!”看着爷爷奶奶满意的表情,我也不由地笑了。
晚饭后,趁着太阳还没下山,我向爷爷奶奶提议:“今天天气这么好,不如我陪你们下楼走走?”爷爷奶奶高兴地答应了。我们三人走在新村的小路上,夕阳的余晖洒在身上,感觉暖洋洋的,心情如此美好。一路上,爷爷奶奶跟我聊起了他们的童年故事,我静静地听着,仿佛来到了他们所讲述的情境中。
回到家后,我回忆起刚刚发生的事,让我感到很充实。我想,随着我一天一天地长大,爷爷奶奶也会渐渐老去。他们如此爱我,视我如珍宝,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真希望时间能过得慢一些,再慢一些!
晚上,躺在床上,想起今天自己敬老的表现,我满足地进入了梦乡。
重阳节优秀作文600字以上2清幽的香醉人心脾,她缓缓迎来了九月,迎来重阳节。看着家里满园种着的,听着人们的欢声笑语,忙着登高望远,准备重阳糕,插茱萸,谈笑间,不禁惆怅,人们是不是也忘了些什么……
依盛开,只是人已不在。就是在这样一个重阳节,外婆走了,只留给了我满园的,我才终于明白什么叫做“物是人非”,我才终于明白重阳节的真正含义,不是玩乐闲赏,是敬老、爱老呀,我不会忘记,在我忙着插茱萸时,外婆对我最后的呼唤,可是终于为了所谓的“辟邪”而没能见到外婆最后一面,外婆最爱重阳,最爱,最后,外婆终于随着在飘香的重阳节去了。
那满园金黄的,争相开放,生气勃勃,就如同一片金色的海洋般流满花园,一个个像在对我笑。邻里们每逢见了都会称赞:“啊呀,你们的开的可真好。”纷纷在重阳时节和我一起把酒赏菊,是啊,花开的是好,但只有我知道其中的原因,这花,是爱浇灌的,它里面溢满了浓浓的爱呀。
外婆爱菊,种了一院子,我说外婆“不吉利”,而外婆却笑着说,她与外公是在重阳节认识的,是他们的爱情之花,对于她来说是最吉利的了。外婆是多么珍爱那一院子呀,就如同疼爱我一般,年幼的我摘下几朵来把玩,也会被她严厉地斥责一番。
每到九月重阳节的日子,外婆总是最开心了,她忙上忙下,不亦乐乎。她还喜欢坐在那间,轻摇躺椅,笑着招手让我坐在她的膝盖上,一遍遍不厌其烦的给我讲有关重阳节的传说,外婆文化程度不高,尽管如此,她还是尽自己的能力,用最生动、最丰富的语言来修饰她讲的故事,每一次都不尽相同。听着外婆那和蔼可亲声音,尝着外婆给我做的重阳糕,我每次总会感到满足,而那淡淡的花香,也让我心安。
在重阳,我常会坐在间,微微闭目,我总能依稀看到被金色所环绕的外婆,在那一片被金色渲染的梦里,外婆那充满爱的笑容和被爱浇灌的相映生辉,让我的心永远充盈着爱,让我忘不了外婆,忘不了那,也让我永远忘不了,在这个飘香的重阳,去告诉人们,孝敬老人。
重阳节优秀作文600字以上3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风筝始见于春秋时期,初型均是鸟类。相传公输般(鲁班)“削竹为鹤,成而飞之”,“作木鸢以窥宋城”。这里的“竹鹊”“木鸢”,就是代风筝的雏型。不过,当时没有纸,只能用竹木制成。清人笔记中说“韩信率军十万围攻项羽于垓下,以牛皮制风筝一具,下置善笛之人吹思乡之曲,其声悲怨,楚军弟子八千人尽皆散去”。
这里所说的汉代风筝,也只不过是牛皮制的风筝。东汉蔡伦造纸术面世后,始有纸制风筝,出现了“纸鸢”和“鹞子”的称谓。“风筝”之名的出现,据记是出现在五代,《询刍录》记曰:“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初,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采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俗呼风筝。”唐以后,风筝盛行,并定清明节为风筝节,宋已后更是在老百姓中间普及了。从这以后,风筝的形状已不局限于鹊、鸢、鹞等鸟类,虫、鱼、人神均有之,明清以后,风筝制作已成为一种十分精湛的手工艺术。
惠州民间的纸鹞,已非本来面目,多为四方平面,带一尾巴,其形状与民间所贴门神、神位相似,故疑为神状风筝的一种简化。在惠州民间,风疹制作极为简单,采竹一枝弯曲,一支直竖,撑住一张四方纸,贴上尾巴调好线,即可放飞。有一种不带尾巴,四方状纸稍大,称“阿婆鹞”,以放飞时平稳、安定而得名。
除此外,其他形状的纸鹞也偶而有之。
重阳这天,人们多伴以凳高,于街道和旷野处放飞风筝,孩童、成人均有之,亦甚壮观。
按我国的传统习惯,放飞风筝多在清明。重阳放纸鹞可说是惠州民间特有习俗。其来由无从考究。但从惠州的领南气候观之,时间上似乎颇为恰当。清明前后为雨季,春雨不断,这时显然是不适合于放纸鹞的,而重阳前后秋高气爽,劲风不断,人们按传统习俗要登山登高,进行户外活动,此时放纸鹞,天时地利人和,是颇多为适合的。
重阳节优秀作文600字以上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句家喻户晓的诗句出自诗佛王维之笔,写于九九重阳,于是有了人们在九月九日登高的习俗。
那是一次特别的重阳节,我们一家听闻明月山风景秀丽,想去领略一番。那天天气可用“太阳当空照,汗水如雨下”来形容,可这没有动摇我们爬明月山的兴奋。没等妈妈买完票,我就牵着爸爸的手向路口跑去。
来到山上,平整的水泥路,婷婷玉玉的翠竹,天空飞过的鸟儿,旁边商铺的吆喝,使上山的道路充满生机。
可是,突然,前面的路越来越窄了起来,行人越来越多了起来,我不得不越来越放慢脚步。直到一个分岔路,人们才逐渐分开——左边是缆车站,右边是向山的继续前行的路。我意犹未尽,所以选择了右边。
走了大概30分钟,虽然人没有刚才的多,可前面的人们越来越慢了,没想到的是突然停了下来。这令我很烦躁,走得好好的,停下来干嘛呢?我想探个究竟,就凭着自己瘦小的身躯,微曲着身子在人群中蜿蜒地窜过去,直到尽头,我大吃一惊!
一个右腿打着石膏,左手缺失了小臂的中年男子正用右手撑着拐杖,缓缓地移动左脚,向山上走去。他的衣服早已成透明状,紧贴着古铜色的肌肤,背上肋骨也若隐若现,黑白的头发丝上都结满了汗珠,双脸通红,口里喘着大气。转过一个栈道,我看到了他的侧脸,以及他眼中异于常人的眼神——坚定不移!仿佛有种精神伫立在他的心里,我心中的敬意油然彪升了起来。
我望向身后,所有人都伫立在原地,旁边一位军人大哥也肃然地注视着他……直到那位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人——残疾登山者望向我们嘴角透露出憨憨的微笑说“上来吧”,人们才移动脚步。不久,人们的距离离他快1米远了,于是人们又伫立在原地,凝望着他……
就这样,两小时后,我们到达了山顶,那位残疾登山者撑着拐杖,也伫立着,对着山的那一边,对着缓缓上行和他周围的人们,深情地遥望,遥望,微笑,微笑……
山的那一边,是绵延无尽的山峦。
重阳节优秀作文600字以上5又是新的十月,又是新的重阳节,又是新的记忆,我找出早被丢弃在一旁的毛线和已经织了一半的围巾,像是被打开了尘封多年的记忆。不知多久以前,我曾说在重阳节的时候要送姥姥一条围巾。煞有介事的织了一半后才发现原来自己真的很没有耐心。最后这条“半成品”就和那半卷毛线一起尘封在了记忆里。
直到今天,妈妈提起今天是重阳节,然后打电话祝姥姥重阳节快乐时我才想起,原来又一年过去了。
下午,和妈妈一起去大姨家看小外甥,从大姨家回来,妈妈又从小外甥联想到了我小时候。妈妈说,我小时候最喜欢我的莫过于姥爷,小时候我喜欢听歌,姥爷总是会一遍又一遍的放给我听,只可惜,姥爷走的'早。
这一点在我的记忆里是清楚的,从我落地时就没有爷爷奶奶,爸爸经常出差,只有妈妈一个人照顾我。妈妈贫血,所以姥姥姥爷经常帮忙。其实记忆中的姥爷,我是熟悉的。记得,姥爷很和蔼,总是会在我玩的时候看着我笑,总是会护着我。但关于姥爷最后的那一段记忆,却是模糊的。
我只记得,姥爷走的时候,很多人都在哭,我却全然不知发生了什么。才三岁的年纪,我能知道什么?后来妈妈告诉我,姥爷走了。姥爷去哪儿了?他不要我了吗?我还要姥爷给我放录音带,我还要和着伴奏唱歌,我还要讲故事给姥爷听。我问妈妈,姥爷是走了吗?什么时候回来呢?爸爸去西藏出差了,那老爷去哪儿了呢?去找爸爸了吗?
直到五岁,我才意识到那个慈爱的姥爷已经真的离开了,但我没有伤心也没有难过,我相信姥爷会在天国,看着我。
妈妈爸爸每每提到姥爷时,总是会对我说:“你小的时候,你姥爷总是说,‘是块好玉呀,就看你们怎么雕了’。”我每次都是笑笑,这句话从小到大我已经不知道听了多少遍,我相信生命是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的,我也相信姥爷会在天国上看着我。
现在的我,有着令爸爸妈妈骄傲的成绩,有着令哥哥姐姐羡慕的人气,有着令我最引以为豪的文笔和朋友们。姥爷,您说的没错,我没有让您失望,希望,您可以听到,我对您的祝福,姥爷——重阳节快乐。
祝天下所有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重阳节快乐。
此时此刻,我正在用手下的笔记录着对您的思念,不知道这份思念,能否寄送到……天国……
篇10
1、比一比。
谁知道的多?你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春节 元宵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
2、说一说。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食品里也包含有我们的传统文化,说说与传统文化有关的食品。
(元宵节 汤圆 端午节 粽子 中秋节 月饼)
3、听一听。
这些传统节日的得来还有一番来历呢!请各小组推荐的故事大王来给我们讲讲与传统节日有关的故事,以及他们收集到的资料。
春节 有关“年”的传说,为了辟邪,有了过年发“压岁钱”、放鞭炮、 贴门神的风俗。过年贴对联、“福”字是对新的一年美好的祝愿。我还收集到了几副对联。“春回大地人间暖,绿染乾坤万物苏。”“山青水秀风光好,人寿年丰喜事多。”
端午节 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我还收集到了有关屈原的诗。我知道屈原的作品有九天、招魂、天问……我还知道“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
中秋节 讲“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实现了人们登上月球的梦想。
重阳节 我知道重阳节有登高望远的风俗习惯。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写的在重阳节诗人王维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狠抓听、说、读、写训练,全面协调地提高语文素养。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内部多个方面的加强联系,是知识和能力的结合,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综合性学习既为听、说、读、写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又为学生课外阅读指明了方向。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中。如在“春天的发现”综合性学习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找春天 (春游)感受早春的到来。我找到的春天在草尖上、在嫩芽里、在桃花粉红的笑脸上、在哗哗的小河里、在……
2、画春天 用多彩的笔画出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3、说春天 结合画说说春天是什么样的?在我眼中春天是五颜六色的野花,在我眼中春天是绿绿的草,在我眼中春天是……
4、唱春天 唱一首关于春天的歌――《春天在哪里》。
5、颂春天 收集积累有关春天的诗、词语和句子。
我知道《草》这首诗是写春天的,我最喜欢这一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还积累了这些词语和句子,草长莺飞、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
6、写春天 用自己的笔把你感受到的春天写下来。
三、凸现综合性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创新精神。
新课标中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会想。”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自己分工,收集材料,主持活动,评价。使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东西在实践中运用,获得锻炼的机会,也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兴趣。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后,要求演故事,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步骤:
1、创设任务情境。
在《陶罐和铁罐》的学习中,我是这样引导提出把这篇课文演下来的。同学们都被课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所吸引,那你们想不想也来当当陶罐和铁罐,表演给大家看看,让我们来举办一个表演大赛。
2、制定活动计划。
引导各小组制定一个“演一演”活动计划。包括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人员的分工、 准备工作等,做到分工明确,心中有数。对制定计划有困难的小组,要给予关注和指导,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3、充实活动内容。
引导学生在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增加铁罐和陶罐之间的对话及一些旁白。表演的语言、动作、神情、表演方式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主创作。
篇11
今天是九九重阳节,妈妈带我去看外公外婆。经过三小时的汽车颠簸,终于到达外婆家。外婆和外公早已在家里等候多时,他们笑呵呵地接我们进门,张罗了一大桌美味佳肴:有红烧肉、糖醋鱼、大闸蟹等......餐桌上是色香味俱全,看得我眼花缭乱,口水直流,迫不及待地先吃起来了。大家边品尝美味的菜肴,边谈着一些家常,说说笑笑,多么的亲热又是那么的和谐啊!接着我们举起杯子,祝外婆外公节日快乐,外公外婆像吃了蜜糖一样喜滋滋的。
大家酒足饭饱后,一起在大厅看起有关重阳节的电视节目,我和哥哥开始犯愁了,为了能使外公外婆过一个快乐的节日,我们应该帮外公外婆做点什么呢?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无非给老人们捶捶背,推推腰,或者是帮着干点家务,除了这些,外公外婆也不会再让我们干些什么了。平常,外公外婆总是最疼我们。有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就留给我们;有好喝的自己舍不得喝就留给我们;我也从没见外公外婆经常给自己添件新衣,却总是拿穿旧了的衣服穿;也从没见外公外婆很挥霍的买许多贵重的东西,从来都是能省下就省下,却把剩下的钱给我们买零食;更没见过外公外婆哪一次接我放学误了点,常常就是有病也要挺着,不让我们在校门口干着急。我和哥哥打算为外公外婆做一个小蛋糕,我们把这个想法告诉妈妈,妈妈非常赞同,但是妈妈之前也没做过蛋糕,于是我们“请”了一个“帮手”——食谱大全。我们准备了全蛋、蛋黄、蛋白、色拉油、低粉、食盐、砂糖等材料,开始做蛋糕了。我们先把蛋白打至粗泡,加入糖盐打至干性发泡,再把全蛋、蛋黄、油一起用打蛋器打匀,我们不小心把油放多了,又得重来了,重复三次才完成这个步骤,接着加入低粉拌匀,最后蛋白霜分次和蛋黄糊拌匀,放入烤箱。大约半个小时,新鲜好吃的蛋糕终于出炉了,虽然还不是很好看,但是味道还是不错的。
晚上吃蛋糕了!我把原先买的蜡烛先插在蛋糕上,哥哥把灯点关了,然后由妈妈把一个莲花式样的蜡烛点着了中心,“啪!”,那朵莲花奇妙的开放了,大家露出了激动的神情,等蜡烛吹灭,妈妈亲手把大蛋糕切成一小份的分给大家吃,甜蜜的蛋糕,真诱人啊!哥哥一口气吃了三块,还变成了一只名副其实的“大花猫”,当然我也好看不到哪里去。我抢先祝福一声:“祝外公外婆节日快乐,身体健康”。他们笑了,笑的那么满足,那么慈祥,那么快乐。
这是我过得最有意义的重阳节。
重阳节2021专题作文2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名“老人节”。今年的重阳节过得特别有意义,因为我们学校组织了三,四,五年级的中队长和五(1)班的全体同学到东成敬老院送温暖,献爱心,陪老人们度过一年一度的重阳节。
来到敬老院我们按照辅导员的吩付在敬老院门前的大空地集合,然后提着抱者花花绿绿的营养品和日常用品走向公公婆婆们。公公婆婆看了我们后,心花怒放,立刻排成两队队伍欢迎我们。好象当我们是他们的孙子了。
后来,红十字会的一位阿姨和华润超市的一位哥哥姐姐们还有我们学校的校长轮流上台演讲。最受人欢迎的要数华润超市的一位哥哥了!他冲冲忙忙地上台说了几句祝福的话,就说“拜拜”了。逗地大家哈哈大笑。演说就暂告一段落。
我们非常醒目,立刻把礼物交给了公公婆婆,而且我还对我前面的一位老公公说了一段祝福的话:“祝老公公老当益壮,身体健康”呢!老公公听了乐呵呵的好象十分开心。为了哄公公婆婆开心,我们几个同学找到一位走路不便的老婆婆,和她聊天,给她按摩,听她讲故事。虽然讲的是那些老掉大牙的故事,但是仔细一听,故事里蕴含着老婆婆的热情和好客,使我百听不厌。
快乐的时间过得真快啊!我们要回去了。一路上,我没有了像刚才来老人院时的兴奋,心里好像有什么想不通似的:我看见东城敬老院里的孤寡老人,触景生情,担心我老了之后也会在那里安家,没有亲人来看望,每天孤孤单单,生不如死。不过,经过一会儿思考我那个想不通的事情已想通了。现在老人院的工作人员已经改变了很多,对公公婆婆像对自己的父母一样好,所以,我又恢复来时的心情,和朋友聊天、歌唱…
重阳节2021专题作文3韶关矿山公园绿草茵茵、依山而建,是人们休闲、登山的好地方。重阳节那天正好是星期六,妈妈带着我一起去矿山公园爬芙蓉山。
下午四点多,我们来到了矿山公园,只见公园门前的公路两边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轿车、摩托车。公园里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热闹极了。草坪上、石凳上到处坐满了人。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花枝招展的姑娘,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还有活泼可爱的小孩子。有的手拉着手在散步,有的三五成群坐在一起谈笑风生,还有的躺在绿茵茵的草坪上听着音乐……
我和妈妈沿着石阶慢慢地走着,忽然听见有人远远地叫着我的名字:"晖晖!晖晖!"我抬头一看,哎呦,竟然是我最最亲爱的表哥。我俩又惊又喜,相互抱在一起,妈妈和舅妈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我们聊了一会,哥哥就和舅妈走了。
告别了哥哥,我和妈妈就开始爬山了。我们有说有笑地往上走,一路上登山的人络绎不绝。我们正拾级而上,忽然,我又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噢,可不是,那不是我们的班主任杨老师吗?我惊讶地说:"杨老师,你也来爬山呀?""是呀,真巧呦。"妈妈和杨老师又热烈地聊了起来。过了一会,我们告别杨老师,继续我们的爬山之行。我们穿过一片竹林,就到了芙蓉山的半山腰,我和妈妈都累得气喘吁吁,腰酸腿软。妈妈眨眨眼睛,故意逗我说:"儿子,我们还要往上爬吗?"我抹了一把汗,斩钉截铁地说:"一定要!我们不能前功尽弃,半途而废!"妈妈说:"好!我们一定要爬到山顶!"我嘴里喊着:"GO!GO!GO!"于是,我们吃力地往上爬,越到山顶,道路就越陡,正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山路两旁长着一些郁郁葱葱的松树,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花野草,以及许多高高的芦苇。大约走了半个小时,我们终于爬上了芙蓉山顶,看到了山顶的气象站。站在山顶上,整个韶城尽收眼底,我的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啊!山上的景色多美呀!我看到了美丽的夕阳。远处山上有的树叶变得金黄金黄,有的变得火红火红了,它们把青翠的群山点染得色彩斑斓,非常美丽。看着这美丽的风景,我们之前爬山的劳累和汗水都一扫而空了。我们休息了一会儿,就依依不舍的离开了。下山的时候,突然"咚"的一声,一个松果不偏不倚,正好砸在了我的头上,我痛得"哎呦"一声叫了起来,我有的生气地把它捡了起来,想丢了它。妈妈说:"别丢,把它带回家去做个纪念品吧。"我转怒为喜,高兴地说:"好的。"我拿着这个意外的收获——一颗大松果,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这真是一个难忘的重阳节啊!
重阳节2021专题作文4每当秋高气爽、飘香的时节,我们又一次迎来了一个特殊的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举办,那时候,许多老奶奶们跳舞、唱歌为自己过重阳。九九重阳正赶“九”,又代表着中华人民的喜悦、兴奋。重阳节的种.种风俗习惯,不辜负这大好光景,增添了这个秋天的快乐,有多少人画上了这个秋天的快乐,为多少人画上了一丝微笑,它看不见,摸不着,要发自内心去感受。秋天是野游的好季节,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对身体有益的活动,这是对身体非常好的哦。我国已经把九九重阳节定为老年人的节日。同学们,九月初九时,你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什么,怎样让他们过得难忘,快乐呢?听听我的亲身经历吧。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顶上......
到处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层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灿灿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历,原来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阳节呀,是长辈们的节日,我怎么会忘了呢,应该向她送什么礼物呀。我想了好一会儿,想不好呀。正当我心情烦躁时,我随手拿了一张报纸,看见了“重阳节”这三个字,喜出望外,认真地阅读起报纸来,报上清楚地写着每当重阳节时,做子孙的应该陪自己的长辈出去到郊外 。散散心,吃吃糕点,看看,这就是最好的礼物,体验这个秋天带来的幸福。看了这张报纸,我的心里有了小算盘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外婆的记性就笑着说:“外婆,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外婆疑惑地说:“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过了好几个月了。”外婆又思索起来,“难道今天是你妈妈的生日?”“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阳节,是你们的节日。”外婆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继续说:“我陪您出去玩玩吧!”我和外婆出发了。我和外婆一边说,一边走,走得更远了。我们看着清澈的池水,饱览壮丽的山色,顿时感觉神清气爽。我和外婆不知不觉度过了一天可爱的重阳节天暗下来了,妈妈爸爸回来了,还带了一袋糕点,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准备给外婆过重阳节。上面缀着 各种花纹,有的是嵌着几棵小草......
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尝起了糕点,可好吃了。外婆笑了,像年轻了几岁。
重阳节2021专题作文5再过几天就是九九重阳节了,学校组织了一次活动,让我们星期六、星期天为老人做一件事写在日记本上,“啊”,我一下子蒙住了,我的外公外婆住得很远,爷爷奶奶已经去事了,我该为谁去做事呀?
今天早上,我正站在家门口为这事发愁,突然,一位70岁左右的老人从我眼前走过,然后走进我家门前那幢小小的房子去了。咦!我怎么没想到这位就住在我家对面的老人呢?难到真如书中所说,现在的老人正一点点地在被青年人遗忘吗?我没有将这个问题延续下去,走到他面前,“爷爷,我能为你打扫房间吗?”一开始,他吃了一惊,但我马上解释原由,并求他,生怕他不答应,让我完不成作业。经过片刻沉思,他答应了。
我回家拿来扫把走进他的屋子,先打量了一下他的屋子,这是一些非常简陋的屋子,除了生活必备的用具,再加一台黑白电视机,就没其他什么东西了,墙上有好多的裂痕,房顶的角落上还布着几张蜘蛛网。
篇12
让学生回想原来学过的有关"酒"的诗句,并谈谈这些诗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学生热情很高,查找课本并将诗句写到笔记本上,在课堂上交流、讨论整理出的诗句及其意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诗人暂时超脱现实沉浸在饮酒中的豪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一种离别的伤感;"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表达的是诗人听说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时的欣喜;"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是一腔苦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一种思考;"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是一种悲戚;"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是一种孤独……
2.从课外阅读中积累
教师和学生都把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到的诗句写道黑板上,大家互相学习,互相欣赏,共同提高:孟浩然的"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是苦闷;李清照的"浓睡不消残酒"是悠闲和风雅;欧阳修的"十载相逢酒一卮,故人才见便开眉"是欣慰;杜甫"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是友情;白居易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是真情.....
3.梳理整合
学生积累了好多知识,有了量的储备,但如果不及时的梳理,就会杂乱无章,无法运用。在积累"酒"的意象时,我引导学生将整理好的诗句进行分类,学生们通过讨论与合作,将这些意象分为了四类:㈠借酒浇愁的,㈡借酒言愤的;㈢表达欢乐欣喜之情的;㈣表达对生活的哲学思考的。学生理清楚了意象的类别,便于在阅读鉴赏诗歌和写作时灵活运用。
4.引导运用
积累要沉淀成一个人的心理认识结构,需要反复的运用,转化为外在的语言行为,才能完成。若不反复历练,原来积累的东西就失去了意义,并很快忘记。 在积累梳理了"酒"的意象后,我让学生运用有"酒"的诗句写片段,表达自己的思想,告诉学生立意要高,要能灵活的创造性的运用诗句。学生的创作热情很高,形成了很多优美的篇章。
5.升华提高
在积累梳理整合运用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发展变化过程。"酒"是一种文化,"酒"含有丰富的意蕴,它是欢乐者的良友,也是悲伤者的知己,让失意者超脱,也让得意者放达;给苦难的人生慰藉,给多彩的生活增辉;给凡夫俗子以现实的欢快,更给文人墨客以惬意的诗情。学生在"酒香四溢"的课堂上走进诗意的世界,在积累与运用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领略中华灿烂的文化。
同时,古诗词自身的魅力无穷:内容上,它有壮丽的河山,精彩的故事,丰富的人生,多彩的生活;形式上,它有如精灵般跃动的文字,如音乐般袅袅的韵律,如梦幻般优美的意境。精妙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对学生而言,能启迪心智,增长见识,陶冶情操,诱发不尽的遐想;对老师而言,读着古诗词,仿佛就是在和历史对话,和大师倾谈,那一幅幅如画的美景,那些深入浅出的道理,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享受。让教师引领学生走进诗意的世界,浸染墨韵书香;让师生共同走进诗意的世界,让心灵沉浮于古诗词的字里行间,扬起那最率真灵动的生命激情之帆,去古诗词的世界远航!
雨天伞,莫遮眼,路上水,小心滑。 夜间行,耳加眼,走或停,要分明。
过道口,要直走,招的士,站路边。 人乘车,有规章,上下车,按序来。
车起步,莫走动,下车时,要注意。 车内坐,要端庄,头与手,莫外探。
自行车,常查验,闸与铃,要完好。 过十二,才上路,不逆行,不抢道。
双车行,莫扶肩,前后车,留空间。 搭摩托,戴头盔,向前看,正骑坐。
篇13
1.灵活把握教学内容,分清主次。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民俗文化的存在具有零散性,而且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在考虑每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的同时,应该兼顾文本中有关民俗文化方面的教学内容,灵活掌握教学内容。如《刷子李》一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均需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品析方可获得。《刷子李》语言朴素,使用天津方言的用词和表达方式,具有浓郁的“天津”单口相声的风味,冯冀才在塑造刷子李这一人物形象时,充分利用“天津味”的语言来显现人物的形象与技艺的高超。灵活把握教学内容,分清主次的关键,是要寻找到教学主要内容与民俗文化结合点,这需要教师对有关民俗文化的内容进行筛选、组合、归类,并非涉及到民俗文化的内容都要讲解,应根据课文实际内容,参照课堂教学任务,对教材内容做出合理安排,把握全局,恰到好处地渗透民俗文化教育。
2.抓住时机讲解民俗知识,切身感受民俗文化。中国的节日大多都有来历,遇上民俗节日的日子,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民俗知识讲解的时间。这样不仅抓住了进行民俗文化教育的良好时机,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还可以根据节日和学生开设民俗活动,如举办民俗主题班会课、民俗欣赏课等。节日习俗非常贴近生活,可组织学生参与一些节庆活动事项,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更深的民俗认识。学生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既享受到了无穷的乐趣,又充分体会到了人民的勤劳和聪明智慧,切身感受到了百姓执着追求平安和谐、幸福美满生活的深厚情感。尽管这些制作工艺有难度,但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乐于相互切磋手艺。
3.作文教学中,书写民俗。在小学语文的三套版本教材中,都有一两次习作课是关于书写民俗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向学生展示多彩的民俗。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民俗,抒写民俗。如在上《说说端午节》这一习作时,可先通过讲故事、猜谜语、看图片等手段来激趣导入话题。也可让学生说见闻、讲风俗、谈过节感受等手段,激趣,引发想写动机。然后阅读课文素材,自选资料构思起草。本课没有“例文”,可以准备“下水文”,读议后把握基本写法:如何筛选需要的资料,怎样做到有重点,有条理地介绍;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说写法,议写法,明写法,接着让学生仿照,或是模仿,对照、修改、加工。最后,反馈、评价,鼓励那些灵活模仿有创意、内容条理清楚、文从字顺的习作。这样既有效地完成了本次教学目标,又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端午民俗。
三、在课外教学中延伸民俗文化教育
课外教学主要是在延伸性阅读中开阔视野,丰富学生的民俗文化知识,“延伸性阅读是指在教材文本研读基础上的迁移,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汉语的字、词、语法等基础知识,获得了一定的理解、把握文本的能力,然后把这些作为未来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和手段,就文本涉及的作品或相关的知识等进行更广泛、更全面的阅读。”①《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风俗画卷”和“风俗宝鉴”,其中包含的民俗文化内容包括游戏、酒茶、婚俗、丧葬、节庆、戏剧、建筑与园林等,内容之丰富堪称社会百科全书。学习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可鼓励学生从民俗文化的角度去阅读《红楼梦》,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更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人物及表达内容的理解。在汉文化中,九是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九相生,日月并阳,故而叫重阳。每逢此日,民间有登高的风俗,又称“登高节”,是我国四大祭祖节日之一。主要有插茱萸、赏菊、吃重阳糕、登高等活动。如今,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重阳节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历来被称为是吟唱重阳节最脍炙人口的诗章。学完此诗后,可让学生课后收集与重阳节有关的诗句或文章,也可参加登高望远活动,既加深学生对重阳节的印象,又受到尊老、爱老传统美德的熏陶。在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下,使学生感悟到优秀传统文化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魅力所在。此外,学校还可适当布置一些关于民俗的课外作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到民间,收集、调查民风民俗,把调查到的结果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民俗意识和探究式学习精神,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四、开发校本课程,开设民俗选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