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管理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通过前阶段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市残联一班人一致认为此项活动是推动我市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难得机遇,科学发展观是我们解放思想、创新实践的指南针,是我们服务残疾群众,做好工作的助力器,是我们改进作风,不断进步的清醒剂。
(一)关注民生,着力解决残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原市银粉总厂退休职工、肢残人__来市残联反映,在1982年参加“远东及南太平洋残运会”上夺得冠军,为我国争得了荣誉,并荣获省政府命名的“劳动模范”称号,市委、市政府破例奖励他一套永久性租住房,现在他要求买断现住房、解决劳模补充保险、医疗保险、一次性工伤补偿等问题。市残联领导经过调查了解,认为残疾人__同志的要求合理,理事会领导亲自参与、亲自协调、亲自督办,经过两个多月的协调,在__x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残疾人__x的诉求得到了妥善的解决。此后我会以此类推,有效解决了一批上访案,在全省残联系统产生了较好影响。
(二)坚持发展的观点,解决残疾人谋发展的问题。黄石港区残疾人__x超写信给原中残联主席__x,反映残疾人培训问题。会领导十分重视,责成相关部门做好有关服务工作。会同市劳动教育部门为其办理了《办学许可证》。市残联领导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后续困难,并给予了__万元的扶助,为参与培训的残疾学员每个发放__x元的生活补贴,____区等残联还积极组织生源,对属本地残疾学员发放生活和交通补贴,努力提高残疾人的劳动技能。
二、典型案例构成的主要原因
从我会领导接访案件情况来看,大量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残疾人民生与发展两个方面。在注重解决民生问题的同时,也要顺应残疾群众日益增强的发展意识,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创造条件让残疾群众参与社会实践,谋划发展,这样就能减少因为干群矛盾而引发的案件。
(一)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残疾人生活保障机制还不健全。按中央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意见的要求(中央7号文件),到2015年,全面建立起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基本框架,基本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享有安全住房、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残疾儿童少年人人享有义务教育。我市残疾人生活质量已明显改善,而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全面形成,对残疾人保障工作主要以低保、结对、年终救济、临时救济、节日慰问等内容为主。处于特困重度边缘的残疾人很少得到救助,精神病人因常年吃药,经济负担较重,家庭生活非常困难。城镇失业人员及企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未全面落实的残疾人,因无经济来源,生活也比较困难。对他们的救助还没有提升到政策的层面上去。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残疾人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残联工作而言,必须把残联工作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大局。同时,通过经济发展来增强解决残疾人问题的能力。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发展残疾人事业,不断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满足残疾人的个性化需求。在目前残疾人工作中,存在用发展的眼光认识、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对工作的整体把握不到位,统筹开展各项工作能力还不强,缺乏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勇气。
三、留给我们的启示
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增强残疾人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使残疾人事业方向更明,思路更清,发展道路更宽,我们一定能够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减少了数量,提高了效率,通过以上案例为我们做好残疾人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篇2
1.适当选择教学案例。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内容应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要求、教学目的等来选择。教师应选择符合专业培养目标,适应教学目的比较好的案例。选择教学案例不仅要反映财务管理课程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对课程的一些问题使学生有较深的理解,便也要恰当联系学生所关注当前的国内经济热点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案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2.培养适合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师资队伍。选送教师到开展案例教学成功的高校或相关机构培训,比如让教师定期到国有大中型企业培训,积累一些的实践经验,把学到的知识就用到教学中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当然有条件可以聘请CFO走进课堂,对企业财务管理或公司理财实践进行专题讲座,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3.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案例教学讨论。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财务管理现实中典型实例与各章节联系起来,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的财务基础与财务管理知识,预先发放案例,让学生了解案例的有关背景知识,避免学生对案例了解较少而缺乏积极性。在案例讨论的环节中,让学生有机会发言和积极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热情。
篇3
一、管理学案例分析的目标界定
管理学案例分析目标的界定是实施案例分析的重要前提。总体来说,管理学案例分析是提供对现实管理情景观察和反映的一种方法和角度,而非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精确答案。因为,就科学研究而言,观察的数量再多,也无法验证某个结论的真实性,更何况管理观察通常不容易做到大量观察,也就是很难找寻到符合某种数学理论的统计规律。观察到的有利结果只是增强研究者对于某种认识的信心而已,观察到的不利结果也只是为研究者已经形成的意识增加了一个佐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追求所谓精确答案对人们思维的拓展和问题的解决有害而无利[2]。在这个总的前提下,管理学案例分析的具体目标是:(1)让学生对管理者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有一个清楚的理解;(2)通过对处于不同行业、不同竞争情况和不同背景下的企业案例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为学生在诊断企业行为和拟订解决方案方面营造与实战较为相似的实际氛围;(4)强化创新思维,有助于提升处理复杂和棘手问题的能力。
二、管理学案例分析的基本题型
通常依照案例情景描述中所提供的材料的性质的不同,将管理学案例分为描述评判型和分析决策型两个类别。
(一)描述评判型
这类管理学案例材料着眼于叙述和描述某一管理问题实际解决的过程,让考生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之进行评论,总结和评价其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得失成败和经验教训,旨在考查学生对资料的归纳整理和概括提炼能力。当然也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过这个要求对于对资料的归纳和提炼能力而言不是最重要的。所以,这一类管理案例分析的难度相对较低。比如某民营公司的激励方式。xxx公司是个民营企业,老板通过学习有关激励理论,受到很大启发,并着手付诸实践。他赋予下属员工更多的工作和责任,并通过赞扬和赏识激励下属员工。结果事与愿违,员工的积极性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对老板的做法强烈不满,认为他是在利用诡计剥削员工。这个案例虽然文字不多,但也分明展示了一种管理情景,就是激励方式的错误运用问题。本案例重在对问题的描述和说明,考查学生对民营公司老板的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作出说明和评判。
(二)分析决策型
这类管理学案例是在让学生了解案例材料中提供的管理情景的基础上,明示了问题的实质所在,希望被测试者通过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对备选方案进行权衡比较,然后抉择出相对最优的方案或提出具有显著可行性和效益性的策略。这类案例与决策型案例相比,其难度相对较大。因为它不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制订有效方案。比如某公司的员工培训问题。某国有大型企业为了适应国内外的竞争,以及企业长期健康发展,认识到要转变观念,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需要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管理水平。而培训是先导。过去,企业搞过不少培训,但基本上是临时聘请几个知名专家,采用所有员工参加、上大课的培训方式,在培训过程中疏于控制。培训过后,有人认为在工作中有用,有的人认为没有什么用,想学的没有学到;也有人反映培训方式太单一,没有结合工作实际,等等。如果你是公司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副总经理,那么你该如何管理公司的培训工作?本案例考察的重点显然是对特定情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效和可行的员工培训决策方案。
三、管理学案例分析的程序设计
管理学案例分析通常分为三个重要的相互关联的环节,即问题界定、分析问题、给出建议。
问题的界定,即发现问题。管理学案例所揭示的问题尽管涉及多个方面,但核心问题总是明确的。把握事实是确定核心问题的前提,离开了背景资料所提供的事实就成了主观臆测,当然这样的案例分析是毫无意义的[3]。把握事实的便捷方法是所谓的5W1H方法,即针对背景资料找出“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因、如何”。把握了这几个问题,也就掌握了一个案例所涉及的最基本事实。
分析问题的目的是明确主题,即找出问题的核心问题。管理学案例分析的核心问题是用相应的管理概念、理论和知识,阐释已经发现的问题[4]。有些情况下,在案例的最后会给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案例的设计者希望学生关注的主题。这样在案例分析时就更靠近问题的核心了。因此,学生在案例分析时,首先应该考虑该案例涉及的是哪方面的主题,否则就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情况。当然,有些案例本身是高度综合性的,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这时通常要根据任课老师的安排确定相应的分析主题。
上述“某民营公司的激励方式”的案例,其核心问题是激励方式运用不当问题。首先依据管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可知员工的需求是分层次的,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员工的需要有保健因素和激励之分,其中保健因素是基础,激励因素是关键。其次,民营企业员工需要的主导性,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等较低层次的需要,而不是尊重和掌握实现等较高层次的需要。是处于较低层次的保健需要,而不是处理较高层次的激励需要。再次,案例当中呈现的情景式公司老板主要运用了激励因素,而忽视对安全因素的关注。由于没能够对症下药,才导致该民营企业老板激励做法的失败。最后,建议对员工激励要借由管理环境而定,因人、因地、因事件、因管理意图而定,且不可想当然地确定。
上述“某公司的员工培训问题”的案例,其核心问题是员工培训的实施方式存在问题。首先,加强员工培训是时展和企业管理的需要,案例公司已经认识到了培训的先导作用。但也存在培训目标不明,培训内容和方法单调单一,培训过程控制和培训效果评估不够等弊端。其次,为了保证培训的有效性,应当改革和完善培训机制。从决策的角度建议:明确培训意图,将培训与公司战略或企业近期重大事项结合起来;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顶层设计和过程管理;确保培训内容多样性,培训内容应包括政治思想教育、业务知识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创新培训方法,形成包括系统的理论培训、职务轮换、参观考察等的培训工作体系;实施分层次的培训方案,宜根据员工所在工作岗位的不同,划分为战略能力培养型、制度能力贯彻性、业务能力提高型等培训方案;根据培训目标和意图,立足公司需求实际,实施个性化的培训等。
给出建议环节是根据背景信息给出合情合理的建议。注意几个原则:(1)要有理有据,论据充分。即给出的建议要符合社会或企业实际,具有可行性。就是设身处地地站在案例中管理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要取其位,谋其政。案例分析的最重要之处不在于你提出了何种战略,而在于你如何支持这一决策,又如何实施这一决策[5]。对于案例,不存在唯一的最佳解决方法,也不存在唯一的正确答案。重要的在于要给你的建议以充足的论证。因此,完全脱离案例本身的局限性而一味任想象力驰骋的做法是徒劳无益的。不要轻而易举地提出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建议。(2)操作方案具体。不要作诸如“公司应当采取成本领先战略”这样笼统的概括,要将5W1H具体展示在建议中。在进行案例分析时不要忽略一切不利于你的建议的论点和信息,相反应指出若干可行选择方案的优缺点。应力戒肆意夸张、墨守成规、带有偏见、或过于戏剧化。要努力证明你的论证的合理性和客观性。(3)做出合理假设。案例所给出的信息不可能是完整的,企业是在一定的资源、环境约束下做出决策,要大胆假设,多角度分析问题。比如根据背景材料做一些合理拓展,如果……则应该怎么办?如果……则又应该怎么办?这也决定了案例分析答案的不唯一性。(4)活用理论。案例分析时,应最大限度地应用学过的理论。在分析案例时,除了逻辑、分析者自身的经历和直觉之外,分析者应该尽可能活学活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管理学课程中的案例当然应当首选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和理论进行分析,但学生还应当能够融会贯通地应用其他管理类课程的知识和理论,甚至包括经济学、心理学或社会学等规范性学科中的理论。管理学案例均是实践中的现实问题。有的符合相关理论、有的是对管理理论的创新、甚至有的违背了管理理论,因而暴露出许多问题。因此,在实际案例分析中,一定要明确相应的理论、认清案例中存在问题,结合案例实际做出恰当的分析与决策[6]。(5)要体现创新理念。案例分析的目标是分析者考虑现时与案例对象相关的所有事实与信息,提出各种可行的方案,对它们进行选择,并捍卫你的建议。要将自己置身于当时决策者进行决策的场景中,基于当时可得到的信息,设想你会如何做。为了更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建议充分运用图形、表格、比率和分析等方式支持你的立场。(6)恰当地运用语言。在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时,避免使用俗语、含糊或废弃的词语、缩略语和简写语及性别及民族歧视性语言。尽量使用短句、短段落及简单的词汇,多使用一些副标题以体现研究者的意图。对问题和观点的阐述宜按照从重到轻的顺序安排,对提出的建议宜按照从少有争议到最有争议的顺序排列。要多举例以增强具体性和明确性,有助于理解。多用表格、饼形图、柱形图、线图及其他展示方法凸显重要的观点和想法。
参考文献;
[1]程婧.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6):52-54.
[2]张建辉.从非线性理论看管理学创新[J].管理观察,2009(1):8-9.
[3]焦淑斌.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应丽芬,许莹.管理学案例教学法实践与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109-110.
篇4
Key words: team;case analysis;comprehensive pedagogy
0 引言
早在古代就出现了案例教学法的雏形。1920年以后管理案例教学在美国哈佛商学院得到广泛应用。如今,世界上著名的商学院都在使用案例教学方法。案例方法理论上适合于通过揭示案例事实,然后让案例进行逻辑和严谨的分析,来训练学生如何识别和解决企业问题(Desiraju & Gopinath,2001)。管理学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案例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掌握那些现成的原理、规则。这篇文章就是描述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一种基于团队的案例分析的综合教学方法。
1 基于团队的案例分析的组织准备
这种方法理论上是为2个学时的案例分析来设计的。为了有效地组建案例分析团队,首先让学生根据几个方面的能力(如综合分析能力、领导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对自己进行评价。然后根据其评价结果将学生分成几个团队,每一团队中各方面的能力大致相当。每次案例讨论主要由两个团队来进行,一个团队上讲台进行案例分析报告,另一个团队对其案例分析进行讨论。在合适的案例中,每一个决策方案中应具有均衡的赞成和反对的论据,同时存在影响行动方案的定性因素和定量因素。为了更好地组织案例讨论,可由报告团队专门来组织案例讨论,并确定案例讨论步骤。讨论前,报告团队应将其讨论的要点发给各个团队。
2 准备案例分析的原则
①实际有效性。
鉴于人的有限理性和经济性,应根据满意原则进行合理的假设和判断。②论据充分性。注重观点合理,论据充分。寻求所有可能的有理有据的解决方法。③现实可行性。方案不要过于理论化和理想化,注重合理性和现实可行性。④分析具体性。避免做抽象笼统的判断,要运用管理学知识和原理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⑤观念创新性。不要迷信企业实施的方案。强调提出新的可行方案。⑥团结协作性。促使团队成员团结协作,既要独立思考问题,又要与他人交流和讨论。
3 与案例相关的课外作业
讨论前,报告团队和讨论团队应试图识别关键问题和分析案例提供的数据。要求其他学生阅读整个案例和完成课外作业。设计的课外作业应要求学生阅读读完案例后才能完成。课外作业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如培养某个方面的案例研究能力或者着重思考案例中某些重要的因素以得到最终的建议。这种分派的课外作业被证实在开放式的提问和回答的案例讨论中,能有效地促进全班学生的积极参与。
4 基于团队的案例分析
报告团队和讨论团队要进行全面的案例分析,并在报告日期两天前完成。报告团队准备一份用于报告的演示材料;并复印或发e-mail给指导老师和讨论团队。讨论团队要讨论报告团队的报告,并与自己的进行比较。讨论前,指导老师收集课外作业。报告团队有20-25分钟时间来陈述案例分析,然后讨论团队有20分钟时间陈述。在进行案例讨论时,指导老师需要充当促使学生学习的角色,而不仅仅是传授正确方法。指导老师有必要让学生来主导案例讨论。指导老师要善于在恰当的时间提正确的问题,关注每个学生的评论以及针对问题结果的课堂讨论来引导讨论。课间休息后,报告团队回答讨论团队提出的问题,或进行其它的补充(如 “反驳论点”)。随着这个辩驳,整个班的学生都可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指导老师做出评论前,要求学生对报告团队的案例分析结果进行评价。 5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用于评价报告团队的分析、讨论团队的讨论、报告团队的辩驳和同学评论等四个方面。用于评价报告团队的分析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是否吸引听众、演示材料是否清楚、观点是否有说服力、是否遵守时间要求及其他规则等。讨论团队的评价标准与前述标准相似,但还应包括是否尊重报告团队的分析成果、提出问题的合理性、新结论的价值等方面。辩驳的评价标准应着眼于反应的内容,如完全性、简洁性和逻辑性等,以及对讨论团队的问题的尊重和考虑。同学评论的评价标准项目着眼于内容而不是评论风格。
6 案例分析的考核
案例分析的考核单独针对每个学生。赋予团队和个人努力的权重因人而异。一种可能的方案是团队的工作为40%(20%为报告、5%为辩驳和15%为讨论)和个人的工作为60%(20%为课外作业和40%为案例作业的考核)。通过一个学期的案例分析,学生应具备问题解决能力。
7 结束语
基于团队的案例分析允许学生控制学习过程和确保全班学生参与。除了前述的好处外,该教学法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团队选择方法提供了类似于真实的项目团队,它们具有均衡的技能。第二,对于任何给定的案例,学生至少有两个不同的观点,强调争辩。第三,课外作业和同学评价促使全班学生积极参与。第四,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工商类主干课程的学习中处于领先地位。第五,提出的教学方法具有高度的适应性。用于团队成员分配的能力、评价标准的每一个项目和评价权重能比较容易地应用于各种管理类课程。最后,案例作业的考核可对每个学生案例分析能力的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Anne M.Greenhalgh.(2007).Case method teaching as science and art:a metaphoric approach and curricular application. 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April,181-194.
篇5
多年以来,一直困扰着《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教学内容仍以学科为体系、知识为本位。教学内容相对陈旧,经典物理内容偏多,近现代物理内容,尤其是物理前沿及其在高科技中应用方面的内容就更为少见。二是教学中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忽视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的结合。这就决定了《大学物理》的教学现状与教学目标仍有差距。
2.相关的理论
2.1案例教学
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和利用一个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认知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2.2管理学
是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它偏重于用一些工具和方法来解决管理上的问题,如用运筹学、统计学、物理学等来定量定性分析。管理的定义为管理者和他人及透过他人有效率且有效能地完成活动的程序。经济学是解释问题,而管理学则是解决问题。
2.3物理学
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的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和不断创新的过程,从这一点来说,案例教学更适合于物理学学科的教学,而在教学中实施渗透管理学思想的做法,也是物理教学内容拓展的重要层面之一。这样做的结果可以促进教学贴近生活,接近实际,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是十分有益的。
3.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在教学中具体实施时,一般可分为设计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阶段,通过设计案例教学流程,老师可以目标明确、完全控制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无论是哪个环节,最重要的还是教学案例的组织,以及在教学中能否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我们认为,要在实施阶段中渗透管理学思想,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3.1讲解物理学概念在管理学理论中的延伸
由于物理学和管理学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因而在管理学中有许多概念都源于物理学。如:向心力、引力、合力、压力、动力等。通过研究、对比,使学生既对物理学概念有更准确的认识,同时也掌握到管理学中的基本知识,为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理论在管理学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3.2讲解物理学概念在管理学实践中的应用
主要介绍一些建立在物理学概念基础上的管理学问题。如管理、思维也都存在“惯性”;如履薄冰是压力大于支持力的一种危机意识。再如:物理学中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个孤立的系统的熵总是增加(熵代表这个系统的无序度),而对一个组织或团队来说,就意味着管理与制度的建立与强化是必要。
做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当属海尔的“斜坡球体”理论。海尔从斜坡上流动的小球这一极普通的生活现象中,悟出了企业人才发展的规律——斜坡球发展理论,也成为海尔发展定律。斜坡上的球体好比一个员工个体,球周围代表员工发展的舞台,斜坡代表着企业发展规模和商场竞争程度。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运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不难得出结论:企业发展规模越大,商场竞争越激烈,斜坡的角度越大,人才的竞争越激烈,人才的素质要求就越高。
3.3强化多媒体案例资料呈现
案例呈现的时间和方式由教师掌握。比如老师在讲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应用的时候,光凭老师讲授很难让学生理解,这时可以给学生播放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从而从视觉与感官上加深学生的理解。
3.4案例研究讨论
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教师要确定讨论的组织形式,明确讨论的任务和学生角色。密切关注学生讨论的进展和动向,适当予以启发,使案例讨论紧扣主题深入展开。?
3.5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渗透于《大学物理》教学的各个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根据自己的认知观点,抓住问题的关键,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对比以前的分析与讨论作一个总结,加深理解。
4.测评的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和访谈,80%以上的同学适应了这样的教学,发现在对问题的讨论和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中能够得到很多启发,学到很多东西并能够改进自己的学习。
通过测评分析,我们对本学科案例教学中实施管理学思想渗透的做法,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兴趣;
第二、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培养了学生间的互助合作的精神;
第四、形成了良好的研究氛围。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案例教学绝不能替代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教学的最终目标还是要追求知识传递的有效性。另外,案例教学的实施还有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问题,并不是任何教学内容都适合于案例教学。
第二、教师要有正确的角色定位。案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组织要得当,既要引导学生,调动其思维,推动教学进程;又要注意不能控制的过多或放任自流。这样都不会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三、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后总结。要鼓励学生多思维、多角度的去研究解决问题,一个案例可以允许存在多种正确的解方法。否则就又会回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案例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5.研究的结论
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我们认为以上做法,有利于改变目前大学物理课的教学现状,促进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这一做法值得推广。具体研究的结论如下:
5.1有利于学生专业理论、管理学理论及实践技能水平上的普遍提高,更重要的是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和探索中得到了全面的锻炼。
篇6
一、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案例教学经过哈佛大学商学院的长期研究和不断改进,已发展为日趋成熟的教学方式,它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1.案例教学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为数众多的不同类型的案例,将一个个企业管理活动场景逼真地再现于学生面前,使其在接近实际的管理环境中得到锻炼,可以有效地弥补实践经验的不足,比较适合于企业管理等应用性学科。另一方面,案例教学又只是提供“一个个具体的、孤立的、表面的经验与情景”,它不能代替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必须运用企业管理学的理论来分析案例,尽可能提供真实、新鲜的案例,避免随意编造案例或选用不适合国情的外国案例和过时案例,使管理学的理论和案例提供的实际在案例教学中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架通理论和实际之间的桥梁。
2.案例教学具有高度的仿真性
与基本理论、规范理论的教学不同,案例提供的并不是系统的、逻辑的知识体系,案例中的问题往往是若明若暗,并不太明确;提供的信息也往往是杂乱的、无序的,如同管理实践中经常遇到的情景。需要学习者下一番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外入内的工夫,才能把问题发掘出来,分清主次与来龙去脉,探明究竟,拟出解决办法。这对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各种管理问题的应变能力,增强熟练应对各种管理事务的技能,是十分有利的。
3.案例教学具有相对性
首先,任何一个管理案例都是以前发生的,其过程不可能重演,因此,对案例的分析、研究结果也就难以通过实践得到验证。这种分析、研究的结果具有相对性,对企业管理实践的指导、借鉴作用也具有相对性。其次,由于研究者在认知结构、价值观念、判断标准方面的差异,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去判断,评价也会有差别和歧见。因此,案例教学会因研究主体的不同而带有相当的主观性。最后,案例教学的结果往往是以一个或几个案例作为典型,从中概括出某些一般性的结论。然而,这种从有限个别中归纳出一般的思维逻辑本身并非绝对可靠,其结论的有效性也是有限的。
二、管理学案例的分析与学习
案例分析是案例研究和教学的关键环节,它主要包括以下问题:
1.案例分析的基本角度
(1)当事者的角度。案例分析虽然属于间接经验的“式学习”,但不能完全站在局外人和旁观者的角度,“纯客观”的学究式地去分析和评论。必须进入角色,站在案例中主要角色的立场上去观察与思考,设身处地地去体验,这样才能有真实感、压力感和紧迫感,才能达到预期的分析和学习的目的。
(2)主管者的角度。从主管者的角度出发,是为了使案例分析具有全局性和综合性。只有站在主管者的角度和立场,才能更好地把握全局,从全面、综合的角度去分析与提出决策方案。
2.案例分析的一般方法
案例分析的方法,主要取决于案例的具体情况与分析者个人的偏好。这里介绍常用的一般分析方法。
(1)系统法。把所分析的组织看成是处于一定环境中的一个系统,了解该系统各组成部分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就能更深刻地理解有关的行动和更清楚地看出问题。有时用框图来表明整个系统很有好处,因为系统框图能帮助了解系统的过程以及案例中各种人物在系统中的地位与相互作用。
(2)行为法。分析着眼于组织中各种人员的行为与人际关系,重视人的行为。因为组织本身的存在,它的思考与行动都离不开具体的人,都要由其成员们的行为来体现。人的感知、认识、信念、态度、个性等各种心理因素,人在群体中的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冲突与协调,组织中的人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他们的价值观、行为规范,有关的组织因素与技术因素等,都是行为法所关注的。
3.案例分析的一般过程
它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找出案例的关键问题,即主要矛盾是什么。
(2)找出与关键问题有关的重要问题。
(3)选定适合本案例的一般分析方法。
(4)明确分析的系统与主次关系,并找出构成自己分析逻辑的依据。
(5)在明确系统、分清主次的基础上,把案例提供的大量而杂乱的信息归纳出条理与顺序,搞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主从还是并列,叠加还是平行。
(6)确定所要采取的案例分析类型和分析水平。分析类型常见的有综合型、专题型、信息型等;分析水平即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它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分析者的意愿。
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管理案例的分析与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首先,案例分析的性质决定了它必然是渐进式的,是长期、缓慢甚至百思不得其解的困难过程,也是一个艰巨的从摸索、积累到形成见识和定见的过程。其次,案例课程的学习过程基本上是一个学生通过自己努力来逐步领悟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体现得非常突出。这同以往系统的理论学习有很大区别。
案例学习过程一般包括案例阅读、分析与准备、课堂讨论、心得与发现的记录、撰写书面报告等环节。案例阅读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和懂得案例的内容和所提供的情况。一般阅读分为两步:先粗读而知其梗概,再精读而知其究竟。粗读主要了解背景情况及主要人物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和机会,精读则要注意观察、联结、归纳,形成较为清晰的场景。要搞清楚企业组织和技术性的复杂描述,注意把观点和事实分开。
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重要形式和中心环节。讨论以小组或班为单位进行。小组讨论可充分发表个人意见,使每个人都有机会阐述自己的看法,得到锻炼。但教师只能观察到个别小组的进行情况。全班讨论不一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但教师全过程从旁参与,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启发引导等教学组织工作。为了取长补短,也可以采取先小组讨论,后选代表全班发言的结合方式。特别对难度较大,需做出方案策划、决策的案例,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选代表集中发言,可以用较少的时间集合大家的意见和智慧,有助于案例分析的深化。对有争议的问题,还可以有意识地组织或引导学生辩论,在辩论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对有争议问题的讨论或者辩论不必在意是否有一个统一的答案,重在辩论过程中学生提出的理由、依据、逻辑推理和判断。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应使学生形成决策意识,才能保证案例教学的质量。由于案例发生的环境因素和需要处理的问题复杂多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会多种多样,让大家各抒己见,利于集思广益,启发思维。学生以管理者、决策者的身份参与案例剖析和讨论,会从心理上促成一种“当事人”的责任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分析、决策能力。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会倾听,善引导,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意见。对正确的和独到的见解要充分肯定,对模糊的错误的认知要加以引导和纠正,带领学生一步步走向案例分析的既定目标。要采取积极参与和主动进取的精神,使课堂讨论成为汇聚集体的智慧和经验,提高个人的分析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手段。
课堂讨论后,根据需要,要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精确简练地把自己的分析转化为书面形式。它起着整理思路,理清脉络,形成见解并见诸文字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对分析的每一个案例都要做总结,不能不了了之,大家讨论说什么就是什么。教师的总结不是针对学生的讨论或书面作业做简单的综合,重复陈述,而应当在对学生的讨论、分析做中肯、简练的评价的基础上有所升华。即使没有定论的案例也应该提出值得大家共同再思考的问题,做到每学习一个案例都有收获。
三、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精心选择管理学案例
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国内外现有的案例库中精选或亲自动手编写教学案例。具体说来:第一,尽量选择翻译得较好的国外企业的管理案例,并指导学生深入了解必要的背景信息和相关知识;第二,除了大企业的案例外,也要选择一些中、小企业的案例;第三,教师可以尝试自己编写教学案例,可以是只涵盖一、两个知识点的简单案例,可以是包含一个知识模块的专题案例,也可以是包含几个或全部知识模块的综合案例。但是编写案例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如果没有健全的激励机制,愿意尝试编写案例的人便很少。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鼓励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案例资源的优化。
2.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是案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也是一个根本的指导思想。案例教学法的指导思想不是对学生进行单纯的知识培训,而是对学生进行思维教育,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只有明确案例教学法的地位,才能增强学生适应案例教学的能力。管理学案例教学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要通过设计具体的管理情景,鼓励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在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都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变被动求知为主动求知,学习知识为培养能力,经过反复多次的积累之后,就会获得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能力。当然,我们强调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并不是说理论教学不重要。实际上,案例教学法固然有其独到之处,但不能完全替代课堂讲授教学方式,因为只有通过讲授才能使学生掌握应有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准备,案例讨论是讨论不起来的,即使讨论了也是肤浅的。因此,两者都不能偏废,关键是如何协调好两者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
3.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作为一个管理学教师必须认识到,案例教学是我们的基本功,是一项必须学会的教学技能。管理学教育实践证明,不会用案例教学很难得到学生的欢迎。因此,为提高案例教学水平,教师需要充分认识管理教育的特殊性,充分认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对案例教学方法多加学习和练习,以便掌握案例教学的技巧;另一方面,要在自己的教学领域和研究领域内尽可能多地参与企业实践,尽量多地了解企业实际运作的一手资料,从而能够在案例教学中游刃有余。当然,如果有条件,案例教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形式,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请进来”就是将案例所涉及的真实企业的经营者请到大学讲台上共同探讨案例,“走出去”就是组织师生到案例所涉及的真实企业实地考察经营管理运作过程,增强感性认识。这种多个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案例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强化案例方案设计的针对性,以促进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相结合,真正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优秀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石冬冬:管理学案例教学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6,(12)
篇7
1.案例教学中的学生角色分析
在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中,学生处于消极和受支配地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中心,需要围绕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1案例讨论的准备者
在案例教学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教师主要是精通案例教材、预测学生的反映和制定案例讨论计划,而学生则主要是熟悉案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并想象课堂上的讨论情景,进行适当的心理准备。
1.1.1熟悉案例。案例教学和讨论建立在对案例的了解基础上,因此学生需要了解和熟悉案例,这就要求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对案例进行阅读。为了避免在案例阅读中纠结于细枝末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生可以先粗读案例,获取基本信息和对问题的基本概念。然后对案例进行精读,详细了解案例中的相关数据、信息和事实。另外,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发现案例中的有些信息和事实不够详细和明确,因此还需要查找和阅读相关的一些资料。
1.1.2知识的准备。在阅读案例的基础上,要对案例进行分析,并运用所学知识,对解决案例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让自己处在案例所描述的环境中,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是一个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过程,因此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如果学生不具备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指导与支持,就无法对案例作出正确恰当的分析。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能会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并进行相应知识的补充和学习,这也是案例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自发学习的原因所在。
1.1.3心理的准备。除了熟悉案例和相应的知识准备外,学生还需要进行情感和心理上的准备。案例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在案例讨论中,学生需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听取他人的观点、接受他人的提问和质疑。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出乎意料的或惊人的问题,因此学生应该有相应的心理准备,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准备发言及承受相应的压力;同时也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倾听并且尊重别人的观点。
1.2案例讨论的参与者
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的一个环节。在案例讨论阶段,教师处于辅助地位,学生才是整个课堂的中心和焦点。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采用一定的手段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而学生也应该积极地参与到案例讨论中,因为学生有责任与其他人共享观点,观点的交换是案例讨论的基本内容;同时讨论也让学生自己的观点经受挑战,从而使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另外在讨论中,学生的分析能力、沟通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都能得到全面锻炼。[2]
一般来说,案例讨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小组讨论,第二阶段是班级讨论。在第一个阶段,每个小组成员应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听取小组成员的意见和看法,进行头脑风暴式的讨论,然后形成整个小组的观点和方案。第二个阶段是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在全班范围内共享经验和智慧,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在这一阶段,每个小组可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发言,阐述本组的观点和方案。其他同学应该认真听取发言,并进行积极的提问和辩论。
1.3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者
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更好地从案例教学中学习,在案例讨论完成之后可以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案例分析报告是用书面的形式对案例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总结。[3]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案例的认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另外,为了保证学生认真地准备案例,也可以要求学生在案例的准备阶段,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准备阶段的案例分析报告是个人独立思考的结果,而在案例讨论完成之后的案例分析报告则是在吸收他人观点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对先前案例分析报告的一个完善和修正。
2.案例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分析
作为一种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中的教师角色也发生了改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和焦点,而是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引导、支持和服务。
2.1案例的选择者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编写案例,但如果没有条件,教师也可以选用别人已经写好的案例。因为案例教学是围绕案例展开的,所以案例的选择对案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培养和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一个良好的、星级质量的案例应该具有以下的特征:一是提出没有明显答案的问题,带给学生挑战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明确必须解决问题、做出决策的主角;三是需要读者运用案例中的信息思考问题,案例要给学习者带来一种有必要从案例中搜寻相关信息和证据的感觉;四是需要读者进行批判性、分析性地思考,以便对问题及其潜在的解决方式进行评估;五是具有足够的赖以进行深入分析的信息,以便使学习者利用现有信息作出高质量的分析和推理。[4]
2.2案例讨论的组织者
在案例讨论中,学生的责任是积极地参与讨论,教师的职责则是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氛围,负责引导和组织学生的讨论。
教师在组织案例讨论时,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内容管理,要确保充分涉及与实现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实际论题;二是时间管理,确保有效分配课堂时间以实现教学目标;三是学习进程的质量,确保实际的讨论对学生来说真正称得上是一次有吸引力且具有激发力的学习机会。[5]
就内容管理而言,教师应该注意到,案例的讨论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因为案例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这就需要学生对以往零散的知识进行综合,而学生可能因为经验不足,对战略性的问题缺乏整体观念和驾驭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思考线索。关于案例讨论的时间管理,应该视案例情况而定,一般案例基本背景知识占课堂时间的五分之一,小组和全班讨论占课堂时间的五分之三,总结和评价占课堂时间的五分之一。
在案例讨论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其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激励。激励的方法比较多,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是评分制度。案例讨论一般都是先分小组进行,然后进行全班的集体讨论,为了激发小组讨论的热情和保证小组讨论的质量,教师可以对各小组的讨论情况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打分。另外,因为课堂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中的重头戏,所以教师可以对出勤良好且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进行分数的奖励。再者,如果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就可对案例分析报告写得好的学生进行加分。
2.3总结者和评价者
在案例讨论结束的时候,教师要进行相应的总结和评价。教师的总结和评价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6]一是对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种类及相关知识点的联系进行总结;二是对整个案例讨论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对讨论中表现积极的同学进行表扬,对讨论中的独到观点进行肯定,同时对案例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恰当的引导。
教师在总结和评价的时候,要避免给案例问题一个官方的观点或是审定性的观点,因为很多的案例问题是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的。除了对案例讨论进行总结和评价以外,教师也可以运用提问的方式,请学生进行回顾和总结,这样更便于学生发现案例分析和讨论过程中的优点和问题。
参考文献:
[1][4][5]小劳伦斯・E.列恩.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46,128,69-71.
篇8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教材,教师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管理学领域,案例教学最早应用于哈佛商学院的MBA教学,目前国内的本科教育也在广泛开展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财务报告分析作为会计学、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商学院的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自2004年开始从事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的讲授,在授课过程中明显发现: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模式违背了财务报告分析实践性强的特点,忽视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上述弊端,笔者从2006年开始对财务报告分析课程进行案例教学的改革。同时,作为课题组负责人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申请了教学方法改革和重点课程建设两项教改项目,并获得立项,项目的支持使得案例教学改革顺畅实施。经过四年的教学实践,课题组制定了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案,对教学环节、作业和考核进行了规范,并针对课程知识点开发相应的教学案例,案例教学取得了初步成果。
二、应用现状分析
为了发现案例教学在课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教学质量,客观评价案例教学实施的可行性及其效果,课题组向主修过该课程的在校本科生发放了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大三、大四的学生,共发出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5份,回收率92.5%,其中男生71人,女生114人,大学三年级101份,大学四年级84份。问卷涉及五类问题:课程认知度、方法认知度、案例质量、教学实施过程、考核合理度。调查情况具体如下:
(一)课程认知度分析
对课程认知度的调查显示,95.67%的学生认为财务报告分析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82.47%的学生认为报告分析课程有助于对其他会计、财务或管理课程的理解和学习;92.51%的学生同意在学习财务报告分析课程之前应该具备会计类、管理类和营销类先修课程的基础知识;83.78%的学生对财务报告分析比较感兴趣。在对学生选择报告分析课程的动因调查中,55.68%的学生选择“完善自身知识结构”,17.30%的学生选择“教师的授课水平”,11.35%的学生选择“根据兴趣”,7.03%的学生选择“凑学分”,6.49%的学生选择“根据就业需要”,5.41%的学生选择“考试易过”。通过该项调查,可以发现学生对该课程重要性的认知度普遍较高,学生选择学习课程的动因比较客观和理性。
(二)方法认知度分析
教学方法认知度的调查显示,在学习财务报告分析课程之前,仅有2.70%的学生对案例教学法非常了解,64.32%的学生基本了解,32.97%的学生则根本不了解案例教学的方法;85.95%的学生赞成案例教学方法应以“学生思考讨论为主、老师引导与点评为辅”的形式施教;92.98%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是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比较理想的教学方式。对比普通教学与案例教学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上的区别,63.24%的学生认为通过案例教学所掌握的知识点记忆长久,应用自如;31.35%的学生认为普通教学固然没有案例教学那样直观,但普通教学更容易接受;还有5.14%的学生认为二者在对知识的掌握度方面没有区别。此项结果表明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并不了解案例教学法,但通过一个学期课程的学习,对案例教学的模式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认可了案例教学法在报告分析课程的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三)案例质量分析
对于教学案例质量好坏标准的判断(答案可多选),70.81%的学生认为案例典型性是判断标准;27.57%的学生认为时效性是案例优劣的标准;23.24%的学生则认为综合性才是案例质量好坏的标准;对于教师目前为学生提供教学案例的质量,80%的学生认为较好,17.30%的学生认为一般,2.7%的学生认为比较差。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典型性是决定案例质量好坏的首要因素,而且对目前教师选用的案例比较满意,但也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案例仍然需要改进和完善。
(四)教学实施过程分析
教学实施过程的调查显示,85%的学生对教师规定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组建案例讨论小组的要求表示赞同;对于“提供学生案例资料的时间应以提前多长时间为宜”的问题,54.59%的同学认为应该提前一周,34.05%的同学认为应该提前三天;对于案例教学应占授课时间的比例,63.24%的学生认为应占30%~50%,24.86%的学生认为应占50%~70%;47.03%的学生认为目前案例教学所占教学时间的比重很合适,28.65%的学生认为时间过长,影响学习思路,18.92%的学生则感觉时间过短,缺少充分考虑问题的时间;71.2%的学生认为教师能根据案例讨论的框架和要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能合理控制和分配学生讨论和教师点评的时间,25.34%认为教师基本能控制课堂案例讨论的方向和进度,3.46%则认为教师时间控制不太合理,存在讨论偏题的现象;对于案例教学的实施方式,34.59%的学生认为“学生撰写案例分析书面报告,老师进行书面点评”的形式对学生理解课程帮助最大,32.43%的学生则选择“学生现场讨论发言,老师当场点评”的授课形式,而21.62%的学生则支持“老师只提供案例的讨论主线和开放式问题,学生自己讨论”的教学形式。
(五)考核合理度分析
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的考核采取笔试结合小组案例分析书面报告的形式。其中笔试成绩占60%,书面报告占40%。54.26%的学生认为教师目前的考核形式比较合理,33.67%的学生认为不太合理,12.07%的学生认为很不合理;在认为考核形式不合理的原因调查中,62.2%的学生认为小组成员在撰写案例书面分析报告的分工中存在“搭便车”行为,24.8%的学生认为笔试形式过于传统、简单、机械,无法与财务报告分析实践性的特点相适应,13%的学生认为没有把平时课堂讨论和现场表现纳入考核体系。
三、教学效果评价
对于案例教学的效果,课题组依据三方面的数据来进行评价。一是学生评教系统对课程的打分,二是问卷调查的结果,三是对学生成绩的统计分析。通过查询教务处评教系统,该课程最近三年,即2008、2009和2010年三年的评教结果都进入学校前30%;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71.89%的学生认为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自己在遇到报表分析相关问题时能够很快很准地找出问题的关键,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24.32%的学生表示只有在案例中出现过的问题能够顺利解决,对于新问题没有什么感觉;3.78%的学生则认为基本没有帮助。对于案例教学效果满意度,87.56%的学生比较满意;10.81%的学生认为一般;1.63%的学生表示不满意。从近两年学生成绩统计结果来看,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见图1、图2)。三项结果综合显示,案例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根据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到:学生通过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的学习,对案例教学的内涵、特点、实施过程都有了深刻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并对案例教学在财务报告分析课程中的应用持积极的肯定态度。案例教学使得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案例教学取得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同时,课题组发现目前案例教学存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案例质量、过程控制和教学考核三个方面。
(一)案例质量方面
案例的质量是决定案例教学实施效果的首要因素。由于财务报告分析的对象是上市公司的年报及相关信息,每年会有近1 800家公司公布其年报信息,因此报告分析课程具有非常广泛的案例资料来源,但同时案例的甄选和开发难度比较大。目前教师所提供案例的质量问题主要是单纯针对某一课程知识点的小型案例较少,而综合性案例较多。过于综合的案例,存在多个知识点的交叉,会由于本科生知识结构、学生人数规模和课程学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而无法有效开展;在案例撰写方面,案例分析的目标比较明确,但分析框架和分析要点提供的过于简单,导致学生仍会出现不知如何下手分析的局面。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在今后的本科教学案例选择上应贯彻“小型案例为主,综合案例为辅”的原则;在案例撰写方面,可以借鉴哈佛或毅伟商学院的案例写作模式,来完善案例教学的规范化问题,特别是案例分析要点的撰写规范。
(二)教学实施过程方面
教学实施过程包括案例讨论准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讨论、教师点评三个环节。目前导致实施过程出现问题的关键是在案例讨论的准备环节。由于报告分析课程主要开设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对于大三的学生,由于多门专业课同时开设,课业负担非常沉重,大四学生则背负考研和就业的双重压力,都使得他们不能投放足够的精力来做案例讨论前的准备,大部分同学通常只能提前一天匆忙浏览案例,还有少数同学在讨论前根本没有看过案例,正是由于准备阶段的不充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讨论的质量和进度。
由于报告分析课程的专业综合性决定了其只能开设在本科高年级阶段,高年级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压力是客观的,在现阶段这种现实状况是无法改变的。因此,笔者认为只能“以占用较少的时间获取较高效率”的原则来解决准备不足的问题:一是提前一周发放案例给学生,使其有充分的时间提前熟悉案例;二是精简案例的内容和篇幅,缩短学生阅读的时间,把更多案例的相关内容纳入到案例课堂讨论中;三是给出3~4个与案例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快速了解案例。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教师与学生才可能实现真正的互动,案例教学才能切实有效地贯彻实施。
(三)教学考核方面
根据调查发现,学生认为考核不合理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笔试不能反映教学特色、分析报告存在“搭便车”行为以及没有把课堂表现纳入考核三方面。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建立课堂表现、小组案例分析报告和笔试相结合的复合考核机制。对于分析报告的“搭便车”行为,可以采取分工“谁负责谁汇报”的机制,并根据汇报内容的规范程度、难易程度和现场表现来确定小组每个成员的成绩;在笔试方面,改变填空、选择、问答等传统类型的题型,选择案例分析作为笔试的试题类型,通过针对案例提出多个具体问题的方式来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复合机制的考核形式可以全面真实的反映学生对课程掌握的实际程度。
【参考文献】
[1] 何志毅.中国管理案例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6):26-31.
篇9
公共政策分析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也是一门以行动为取向的学科,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策制定、筛选、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的研究,其核心问题是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备选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其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以达到改良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获取解决途径的目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各种方式、手段的总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升教学效果。传统教学中明显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因此,在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教学中,要摒弃传统单一的“主体到客体”的灌输式教学理念和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强调“以问题为中心”来开展教学活动。①与传统教学法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不同,案例教学关注复杂的社会现实,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对原理和规则的掌握。在公共政策分析课程中引入以学生为主导的案例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运用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作为公共管理学科的基础课程,公共政策分析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政策研究和政策分析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从而增进学生对公共政策问题和现象的理解。基于公共政策的特征,该课程天然具有实践性导向,因此课程的教学必须结合社会现实,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政策案例进行教学。由于学生对政策过程缺乏了解,很多知识尤其是一些技能难以通过单纯的课堂教学来形成,例如怎样发现与分析政策问题、如何提出政策建议、如何执行具体政策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以及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通过案例分析和社会实践,对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政策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公共政策分析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相当于在政策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设一道桥梁,寻求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增长学生分析政策问题的能力。②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教学法优势明显,它有利于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利于结合公共政策分析学科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通过针对性探讨政策分析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政策素养。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公共政策分析课程的案例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一方面教学案例多从国外直接移植过来,本土化程度低,学生难以融入案例情景,不利于学生将公共政策理论与我国复杂的社会现实联系。另一方面,“灌输―接受”式案例教学法使学生缺乏课堂置疑和辩论的热情,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无法培养学生运用公共政策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导作用,由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教学的目的不再是让教师向学生提供正确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形成一套完整并适合自己的分析问题的思路。
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法是指由学生根据案例自主选取和查阅相关学习资料、由学生分析案例和讲解案例,并由学生对案例进行总结和汇报,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以往的案例教学法多为教师主导型,即教师搜集资料,在课堂上讲解,与学生讨论,再总结得出结论。而在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只负责布置任务,提供参考案例,组织讨论与点评,将大量的资料筛选,案例分析与讲解,分析报告的撰写,分组课堂汇报等工作交给学生完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搜集资料、整合信息、团队合作、归纳总结以及当众发表演讲等能力。
2 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案
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的组织安排是否恰当,设计程序是否合理,既是案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在公共政策分析课堂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照教学大纲以及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的一般流程,科学组织和实施案例教学。
2.1 前期准备阶段
2.1.1 分组和评分方式
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法的学习过程多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更加强化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因而分组是教学是否成功的首要环节。考虑到讨论效果,分组方式最好由学生自由组合,但人数不宜过多或者过少,每组大约4至6人比较合适。组长由学生自荐然后共同推选出来,组长在小组中的作用较大,不仅要完成自身任务还要整体协调、安排其他组员的任务。教师除了要对小组共同完成的案例分析报告进行评分(满分40分),还要按照个人对小组的贡献给每名成员打分(满分10分),这两部分的分数总和就是学生的课程总结报告分数,占本课程最终成绩的50%。这样的评分方式让每一名学生都肩负着提高小组成绩的共同目标,在分析案例和撰写报告的过程中,小组就会进行明确的分工,积极地讨论和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按照每个成员所承担的角色和对小组的贡献评分,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有效避免小组合作中最易出现的“搭便车”现象。
2.1.2 公共政策案例选取
教学中选择的案例是否恰当,是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法成败的关键,好的案例在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选的案例既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又要是教师自己能把握的、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同的。③这里要强调的是,教师在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从案例与特定政策分析基本知识点的关联性、案例与社会实际生活的关系以及案例的总体难易程度来考察所选案例的适当性。一个好的教学案例通常是对课程教学有用处、与教师所要传授的理论知识具有相关性、能引发争论和探讨、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因此,考虑到教学目标和课堂效果,综合以上因素,此次教学实践选择将怒江水电站开发建设问题作为一个案例方向,向学生提供了四篇阅读材料,并要求学生以此方向为切入点,自主查阅相关案例,进行小组案例讨论,撰写分析总结报告。
2.2 教学实施阶段
2.2.1 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具体实施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法之前,教师应将学生应该掌握的相关政策分析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点详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具备处理公共政策案例的充分理论知识储备。④公共政策分析的教学目标是:系统了解公共政策学的框架和内容体系、熟悉公共政策学的基本原理和政策分析的一般方法、能够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公共政策问题。围绕教学目标,教师应结合所选案例,对公共政策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并运用政策分析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2.2 小组讨论与报告撰写
小组讨论是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在分组讨论之前应先确保每名学生都充分学习和理解案例,因此布置四篇阅读材料的读后感为课堂作业。然后选取“从怒江水电站开发看中国公共政策模式变化”、“中国政策网络适用性考量――基于怒江水电站开发项目的案例研究”两篇文献进行小组讨论,并结合所学理论撰写案例分析小组报告。要求先简述案例背景,再介绍所用的理论,然后结合理论与实践展开具体分析,最后总结。学生根据案例讨论的情况,在综合分析各种观点的基础上,通过理性思考,可提炼出全面、深刻、见解独到的分析报告。
2.2.3 小组展示与汇报发言
此次教学实践活动共有四个班级,101名学生参与,按照自由组合原则分为19组,每组4~6人。由于各小组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最后的案例报告展示是学生相互学习、互动讨论的一个平台,因此小组陈述的顺序也就不重要了,各组可以自由随意发言,课堂氛围比较民主、活跃。与以往每小组指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不同,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发言,对自己在小组中所做的工作进行总结,发表对案例的个人见解,与其他学生分享完成小组合作任务的感悟。这种小组汇报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仅提高了学生案例分析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团队合作、口头表达、随机应变及课件展示等其他能力。
3 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分析
教学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法在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教学中的成效。统计结果显示,参与此次教学活动的101名学生,课程及格率100%,其中成绩优秀(90分及以上)的有17人,优秀率为16.83%;成绩(下转第138页)(上接第135页)良好(80~89分)的有53人,良好率达52.48%;成绩中等(70~79分)的有29人,中等率为28.71%。总成绩在80分及以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9.3%,由此可以看出本次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根据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发现,通过运用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法,学生可以参与到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和每个步骤,极大的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经过材料阅读、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报告撰写、课堂汇报等教学环节,学生对公共政策分析的相关理论和基本知识点都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此外,该教学方法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生相互配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虽为主角,但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教师的积极倾听、因势利导和及时对有争议观点进行分析,是学生对案例问题达成共识的重要基础。在这一模式中师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导型案例教学中教学相长的特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实践更易掌握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注释
① 陶.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1(4):161-163.
篇10
(一)加强案例教学的比重
案例教学法是财务管理教学中作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真实的企业情景来理解和掌握。在案例教学中,需要做如下改革:
1.案例内容的撰写
由于目前大多数关于财务管理的案例都是基于大型企业,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特点而设置的案例,因此财务管理案例的选择方面,应借助厦门中小企业网站,与合作的实习实践基地联系,通过实地调查、交流访谈等方式来了解企业的基本财务状况和基本财务信息,将收集的财务信息进行整理汇总成教学案例,来保证教学案例的仿真性、时效性以及可操作性。案例内容应充分考虑到启发式的教学效果,案例分析的内容应让学生有自主思考探索的能力,鼓励学生多角度提供案例中的解决方案。
2.案例教学的组织
由于案例教学需占用大量的课时,目前我校财务管理课程的学时已缩减为48学时。这需要高效率地进行案例教学的组织。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提倡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法,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对于案例分析中需要的理论知识、案例资料的说明、案例分析的基本要求作为课前预习的内容,案例的完成和讨论以小组团队为基本形式,各小组成员利用课堂外的时间,通过互联网查阅案例问题解决中需要的数据,并以案例分析报告来展示学习成果。在课堂内主要是小组团队间对案例讨论成果的分享,要求每个团队以5分钟PPT演示的形式来演讲并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培养学生能以简明清晰的沟通方式阐明自己的观点,为了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要求其他小组能对正在演讲的团队提出1-2个问题。最后教师应对本次案例交流进行点评,在点评过程中,应对本次案例分析运用的理论知识进行重点和难点的讲解,对案例讨论中表现进行褒贬分析,肯定有拓展性思考的团队,同时就案例分析中应注意的职业道德,环保理念,社会责任予以强调。
3.案例教学队伍的建立
为了保证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实施,应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专业案例教学队伍。改变我校在案例教学以任课教师承担的弊端。案例教学的实施不一定局限于课堂教学,可以扩展到实验室或校外企业。若在财务管理的案例教学中建立一支以专业教师、企业界人士和专任教师组成的案例教学团队,将大大提升案例教学的效果,能让学生置身于更为真实的案例中去观察和思考案例中的问题。
(二)完善校内校外实习实践教学环节
1.加大对财务管理校内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投入
课堂内的案例教学只能解决财务管理基本原理实训的问题,对于财务管理岗位对学生业务技能的要求,需要通过大量的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来满足。在校内实训中,常见的是通过ERP沙盘模拟对抗实训和仿真企业综合实训。就目前我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校内实训环节,仿真企业综合实训较为适宜。在一个仿真实践环境中亲历企业的工作流程,在其中承担实际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角色,对企业运营中涉及的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财务预算与控制、财务分析进行操作,以此培养学生胜任财务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
2.完善校外实践教学条件
借助学校已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可以在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允许任课教师带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通过案例教学进行认知实训。完善校企合作的途径,聘请企业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为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地点就设在企业内部,在培训过程中辅之对业务流程的观摩。每次培训结束后,让企业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会计师和骨干工作人员与学生互相交流,就学习和培训中的问题进行专业的解答。
除此之外,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利用寒暑假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对相关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解,完成有关的社会实践报告。总之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对实践性强,涉及面又广的财务管理工作,能有一定的认知,并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建立综合的教学评价模式
篇11
消化型案例教学模式是专业教师根据工商管理相关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事先准备好案例和案例分析讨论题目,于课前将其布置给学生,并对学生按一定规则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的背景、内容以及将要讨论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资料搜寻和了解分析,并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形成小组初步结论及个人的不同观点。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由各小组选派代表以预定形式发言,陈述本组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小组代表陈述结束后,其他组成员可进行提问及给予意见补充。当各小组观点陈述结束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各发言小组认真记录其他组和教师提出的问题及意见,课后补充并修正初步结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并提交,最后由任课教师进行审查并打分。
消化型案例教学模式主要作用是强化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消化吸收。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易于案例教学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学生收集资料目标相对明确S。但是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不是主动参与案例的选择、讨论及汇报,而是被动地接受任务,学生对案例的讨论和分析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影响。另外,尽管这种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案例分析和讨论时间,教师通常也会指定参考书目及教材供学生参考,但是学生可能会过分依赖准备时间和教师的帮助,也难以培养学生对偶发性事件的处理能力。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低年级学生而言,由于缺少工商企业管理实践的经验,掌握的专业理论不多,因此,这种案例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工商管理专业的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会计学等基础专业课程开展案例教学活动。
二、综合知识型案例教学模式
综合知识型案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多门课的知识点自行选择案例进行分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寻相关案例并围绕知识点对案例进行细致分析讨论,对与此知识点相关的边缘知识点也可作深入了解,记录讨论得出的结论,并在指定教学时间内以规定或自选形式汇报分析结果。其他组成员要对汇报组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教师做总结性发言并提出改进意见。汇报组应认真记录其他组以及教师提出的意见,课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后,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并提交。
综合知识型案例教学模式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学生对专业课知识的融合,提高他们综合管理能力。
三、学习型案例教学模式
学习型案例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授或预讲某种理论或知识点时,将事先备好的案例及其背景简要介绍给学生,学生可临时分组进行限时分析讨论,并给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的意见进行点评,从中渗透知识点所包含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围绕知识点展开讨论,并在总结中,阐述学习型案例教学模式是一种归纳式的案例教学63,其作用是通过案例教学活动归纳新知识点,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扮演的是第一主角的角色,从案情的介绍、问题的提出、分析的展开、结论的得出、涉及理论知识的深浅以及时间的把握等方面,均受控于教师,因此,比较容易把握讨论方向和教学时间。
但是在整个案例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容易造成学生对理论记忆不深刻等弊病7;另外,在案例教学的整体过程中,教师从准备案例到分析案例,再到解答学生疑问,不仅需要对案例及其背景资料有全面透彻的了解,还要对案例所反映知识点进行详尽的解读和剖析,导致教师的工作量过大。对于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本科学生而言,他们更需要提高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他们往往对工商管理的一些实践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有时对意见的陈述滔滔不绝甚至是漫无边际的,因此这种案例教学模式比较适合类似财务管理、运营管理、战略管理等专业课程教学使用。
四、表演型案例教学模式
表演型案例教学模式是教师在布置案例或学生自行选择案例后,学生即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案例的背景和内容,结合知识点内容,对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讨论,最终将案例所体现内容和分析结论通过角色分配编排、以短剧的形式表演出来。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可融入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尽情发挥。教师在观看并记录各小组的表演情况后给予点评。表演小组需要详细记录教师及其他小组给予的意见,课后将表演过程及分析结论撰写为案例报告并提交。
表演型案例教学模式形式上新颖活泼,其作用是容易获得比较直观的教学效果。但在编排和表演的过程要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学生可能会因过分注重表演而忽略了对案例本身含义的诠释和分析,加上表演过程难免受表演者演技和对知识认知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甚至会产生娱乐大于教学的效果。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法以及市场营销等其他感官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而言,比较适合采用表演型案例教学模式。
五、实践型案例教学模式
实践型案例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授某一知识点时,特别是在讲解难点和实践性强的重点问题时,要求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这种案例教学模式通常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到适当单位实习,并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将调研情况特别是与所学理论相关的工作和流程情况详细记录在实习日记上。教师则定期检查实习情况和实习进度,指导实习过程中出现在问题。待实习结束后,学生按照要求结合实习日记和自己的心得体会,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并提交。
五、网络型案例教学模式
篇12
一、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的作用和重要意义
案例教学指引学生运用企管理论工具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在团体思辨求解过程中职业能力得到训练,运筹帷幄间吸收管理经验的养分,经营管理理念入脑入心,对于今后适应错综复杂的企业管理环境大有裨益。这种参与式的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检索收集案例关联资料,做读书笔记的学习热情,学生从中受到教益。案例口头表述环节,透过演讲及辩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能言善辩的人。案例分析报告的书面写作练习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学生逐步学会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写成内容具有一定深广度的说理性文章。“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为了搞好案例教学,迫使教师不得不加强自我学习,开阔视野掌握大量的企管资料,无形中促进教师素质提升,教师的管理专业教学能力和课堂把控能力将与日俱增,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二、当下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的困境
所用案例多零散独立、烦冗,缺乏系统性,容易使初学者陷入经验主义的误区。用于教学讨论的许多企业案例来自国外教材原文翻译,譬如微软、索尼等外资大型企业。还有某些援引国内海尔、联想等企业的新闻报道案例,鲜有契合秘书学专业特色,基于秘书视角思考管理问题的素材,缺乏今后主要就业方向的中小型本土化区域型企业案例。类似于空中楼阁式的案例架构不利于学生的经验积累和能力拓展。师生实践经历欠缺,导致分析归纳深度不够或游离实际,学生停留在问题浅表的想象之中,无法提出问题解决的周全方案。秘书学专业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待激发。习惯于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学生,对于需要较多前期资料准备,现场参与投入的案例分析教学活动有畏难情绪。案例分析课前,一般要求学生阅读收集相关资料并完成分析作业。部分学生只是被动看案例,敷衍了事。草草书写五六行字便提交。有的学生甚至临阵磨枪,匆匆忙忙地在课堂上完成。阅读量小、作业水平参差不齐必然影响课堂讨论效果。每次学习小组的划分不固定,成员松散,相融性、互补性差。团队组长工作无法有效开展等问题使得学生案例讨论参与度不够,积极性不高。案例分析活动组织不力,往往开头热烈,结尾潦草。案例分析课仅仅是老师一个人在讲企业故事,其个人陈述往往带有明显的价值判断倾向,影响学生回答案例问题时的走向,容易造成人云亦云,不利于创意的萌发。教师难以有效引导,迫不及待地自揭分析谜底,自问自答。学生过多纠结于细枝末节的问题,讨论出现跑、偏、漏题的现象。分析倾向于选择成功企业的案例,其实经营失败的企业研究价值不容小觑,财经作家吴晓波的著作《大败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企业管理案例教学旨在训练和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管理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案例教学方法运用规律和技巧的把控有一定难度,加之管理科学独特的权变特征。教学中的案例撷取往往沦为原理阐述的注解。学生无法较好地从案例分析课中汲取管理原理、要素及技巧的精华,不利于创新、批判思维养成和现实管理能力的突破。
三、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的革新路径
(一)精心选编企管教材及案例
增加教学案例经费投入,购置公开出版的案例集和新近发行的案例分析教程。加强对专业教师案例撰写能力的培养,使其充分娴熟地运用案例教学。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增添案例的趣味性、可读性,教案中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的关键人物塑造,充满感染力的深刻管理哲理。确保案例时效性,淘汰陈旧案例。本着实用性、针对性、代表性的原则,扣准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紧跟时代步伐进行案例的甄选,结集成册。案例涵盖多种行业,呈现企业发展脉络,从不同成长阶段时间点上取用编选。改变过去以纯文字定性描述为主的案例教学,精选的案例应图文并茂,配以视频播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发互动、交互的多媒体案例库,内容包括国内外企业成败案例、学生创业企业案例、本地企业专项问题案例、企业流程各环节热点问题案例等资料供学生查阅自学,保持每年更新1/3的案例。
(二)细致做好课前筹备
课前准备阶段,教室课桌成U形摆放,桌上放置学生姓名标牌,便于辨识,拉近师生距离。配置多块黑板及移动白板方便展示、记录和总结。教师考虑学生当前知识储备状况,提前一两周下发难易适度的案例资料供学生阅读和深入思考,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做好案例分析的前期准备。指导学生制订完成作业的进度计划,监督跟进。利用微博、微信、慕课等互联网手段开启网上案例讨论模式,为正式的分析课做预热。任课教师在听取学生意见的前提下妥善做好分组工作,一般以4—7人为宜。人数过少讨论不热烈,意见缺乏代表性。人员过多则导致众说纷纭,难以调和。每个学习小组有班干部,作为气氛调动的积极因素。每组学生学习能力相当,在组长的带领下组建竞争团队,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小组中有人负责资料收集整理,有人负责写作报告文案,有人负责案例主陈述,有人负责记录,有人负责资源的统筹协调。约定案例讨论发言规则,要求组内成员必须发言,对不踊跃参与案例探讨的学生,要相应扣减团队竞赛分值。形成团队间比学赶帮的正向舆论,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增长才干。
(三)周密组织教学过程
《学记》有云“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引导重于说教,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不要有顾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适当追问、反问。安排学生作为计时员进行时间的调控,教师观察并恰当指导学生的讨论、演讲技巧。首先由学生代表做10分钟—15分钟的开场白,介绍案例背景及需要讨论解决的症结,教师随后补充并明确分析方向和规则。为了防止出现冷场或争辩不休,教师可以采用提供一些案例新信息或重组新的讨论方阵,请真实案例企业人员现场答疑或播放企业人员访谈视频等形式化解僵局,使讨论沿着教学目标逐层推进。管理案例教学注重学生自主意识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训,面对学生的质疑问难,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有问必答。可采用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产婆术式”的辩证法,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依照此观点进行推理演绎,随后引出观点中的偏颇,最终使学生意识到先前认知中的欠妥之处。充分利用好角色扮演法辅助案例分析,学生进入案例情境,扮演管理者、执行者等角色,体会站在不同立场下的抉择和考量。每每在案例讨论时会有某些新的发现和原先预设未曾料想的问题,这些案例学习中的真知灼见师生要做好心得记录惠存,避免遗漏。教师在进行案例分析教学集体备课时记录可作为参考。教师对于学生的案例分析点评不可操之过急,更不能以权威话事者的形象出现,随意打断他人发言,批评否定。教师要多一些教练的角色成分,要待学生酣畅淋漓地充分发表意见后,再做启发式总结评价。在点评过程中,对于案例分析全程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要适时褒奖鼓励,肯定其成绩。对于表现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从正面引导学生自我检查,分析原因,以期改观,避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分析意见和创新观念给予赞赏肯定,中肯地点出讨论中的不足,并将剖析思路甚至调研经验和盘托出分享给大家。教师可鼓励各学习小组代表来做总结收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案例分析课上的讨论收获转化成书面成果,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案例分析报告。书写报告由标题、案例概括、分析建议、教师评语、附加表格五个部分构成,避免空谈,要言之有物,有理有据。教师可将自己写作的案例报告或以往学生的优秀作品作为范式供大家借鉴。对于案例分析作业完成不好和不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学生,教师要主动与其沟通,了解原因做好疏导工作。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评定要点面结合,主要囊括课前作业,课堂表现,书面报告和团队表现等方面内容。学生课上发言次数、质量、时间把握等课堂参与表现占成绩评定的30%-50%。加权分数采用强制分布法,每班将有5%的低分者将接受教师的问询,以适当压力唤醒学生求知欲,恪守评分标准,避免教师据学生平时印象给分不公正进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在下次分析时调整策略,以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有效整合案例资源
实战经验是笔宝贵的财富,学校出台政策聘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职业经理人走进案例分析课堂举办讲座、报告。将第一手的管理前沿咨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意识到企业对管理人才规格的真实需求。深挖校友及实习学生资源,案例分析课穿插邀请创业校友或已经在企业担任管理职务的校友,现身说法讲述企业经营真实案例。选用实习生的企业实践报告,在分析课上结合工作实际介绍所在企业的基本情况。根植管理实践,教学与研究相融合,积极筹措成立企业管理案例中心,分享案例教研及最新学术成果,集思广益优化并推广案例研究方法。定期举办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校园大奖赛活动,以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专业活力,争取企业冠名资金及赛事指导智力支持,通过现场PPT陈述,团队互辩和评委提问、点评等环节激荡思维,决出胜负。待该活动做成校园品牌后,可以举办校际联赛,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使用数码影像技术,全程摄录案例分析课堂,为教研及学习者提供借鉴。有序安排教师到国内外商学院访学和进修,学习前沿管理学科理论和领先案例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实地调研,参与管理咨询活动。采访企业各级人员,学生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自主编撰走访企业真实案例。学生的亲身感悟使案例分析课更缤纷多彩、生动鲜活。作为管理问题研究的一种手段和管理教育的方法,企业管理案例教学注重传授知识与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并驾齐驱,加快学生管理知识向管理技能的生成。坚信通过不懈的探索和实践,企业管理案例教学必将使秘书学专业的管理教育活力焕发、生机无限。
参考文献:
[1]刘柯.建构主义视域下的秘书学专业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办公室业务,2015(23).
篇13
一、案例教学在高校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发展现状
案例教学的运用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和医学院,在20世纪初时开始运用于商业和企业管理学中,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从起初的不被理解到现在的广泛应用,并在营销学教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在市场营销课程实际教学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教学效果还未达到最理想水平。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
1.案例的选取运用不够准确、严谨,质量不高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素材,选取好的营销案例会促使案例教学达到理想效果。目前,案例的选取运用存在不够新颖、缺乏典型性,大企业案例多、小企业案例少等问题,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关键地位,部分教师在案例的选取上多以国外案例为主,脱离了以本土文化为背景的市场营销,学生对其不够了解难以引起共鸣,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出现偏差,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2.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运用不恰当
教师没有在工商企业工作的经验,没有一线实践历练的支撑,对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多是凭主观判断选择,自己也很难编写案例。再者因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教学形式单一,太过于按部就班,把自己定位在主讲的角色,还有部分老师介入案例讨论时,只顾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3.案例教学成绩考评机制不健全
考核评估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目前部分教师对学生案例分析的成绩考评多以提交的案例分析报告为主,忽视了案例分析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而高校在对教师的工作业绩进行考评时,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教学考评往往只是片面追求教学工作量,而忽视教学质量的提高,偏离了考评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4.教学案例资源不足,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目前市场营销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多局限在知识点案例,而综合案例相对匮乏,而自编案例脱离了真实的营销活动,很难达到教学要求。市场营销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但实际教学中因缺乏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多数实践教学只是通过学校提供的软件在机房操作,不能与社会中的各类企业有效接轨。
二、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实施建议
1.重视案例的选取与运用,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
案例的选取需要结合学生的能力与层次,选择具有可操作性、符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的教学案例,一般可从学生感兴趣的或较为简单的案例开始,运用近三年内国外知名企业及其国内知名企业的案例,引导学生逐步做好案例描述、案例讨论、分析、总结等。案例教学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理论基础,学生对基本概念、营销原理不理解,案例分析便无从着手。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将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等方法有效结合,以实现理论到实际的有效过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因教师自身的能力与案例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关系,学校应定期派教师去相关的工商企业进行针对性的实习实训,提高教师的实践素质。再者要改变以往老师主讲、学生被动式听课的形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上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可采取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专题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法等方式,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营销软件等现代技术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素质的协调发展,以促使案例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加强案例总结,健全考核、激励机制
市场营销案例的解决途径及讨论答案呈多元化,没有所谓的固定或标准答案,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考评时,不应拘泥于营销理论的本身,需重视学生在案例的分析、推理、讨论中的综合表现,并及时对其进行总结归纳。特别针对案例分析的步骤、分析问题的能力、判断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考评,对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就综合表现给予激励评价,不足之处及时给予指导、纠正,在考评学生个人能力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小组团队中的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战能力及合作能力。
4.重视案例库的建设,给提供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高校需要重视案例的开发,结合自身特点和能力给予资金投入,如建立市场营销专业校内模拟实验室,或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等多种渠道,以满足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要求。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