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物流企业采购工作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原标题:浅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质量标准要求
收录日期:2012年12月14日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着眼于为生产企业、物流企业提供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据此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分析及职业资格考核等内容。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具有现代社会必备的基本素质,掌握基础科学文化知识和包装、运输、仓储、采购、生产等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从事生产企业、物流企业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面向及岗位任职要求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面向生产及商业企业物流部门、第三方物流企业,其从事的岗位及岗位任职主要要求如下:
(一)职业面向及从事的岗位工作。物流专业的学生主要职业面向生产企业、商业企业的物流部门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等,从事商品购进、储存、销售、运输、配送、订单处理、客户服务等业务工作以及与之相关的市场调查、市场预测、经营管理、信息处理、咨询服务等工作。
从事的工作有技术操作岗位及技术开发工作。技术操作岗位如产成品的采购、货物集散分拨管理、库存控制、配送服务、车辆调度、路线规划、叉车操作、物流市场调研、流通加工、信息处理、单证跟踪、商品养护等技术工作;技术开发工作如研究和设计物流操作的管理方法和作业流程,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完善建议,物流信息系统规划、物流园区的规划等。
(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包括职业岗位知识要求及专业基本能力要求两方面。
1、职业岗位知识要求。毕业生需要了解仓储、配送企业管理的一般业务内容和流程,要具有企业一线运营管理能力和初步经验;要掌握必需的物流信息技术知识,具有物流信息收集、处理管理能力;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外文专业技术资料;要具备物流运输服务、市场需求调查与分析、客户服务管理的能力;要具有人际交往、团队合作、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较强的环保和节约资源的意识;要具备自我发展、团队协作、资源使用和运营绩效管理能力。
2、专业基本能力要求。毕业生需要掌握仓储、运输、配送管理方法,能实施仓储管理并进行质量管理;要具有装卸、搬运的协调管理能力;要具有选择包装物并进行合理包装的能力;要具有运输、仓储、配送、信息分析与处理能力;要能依据有关技术规范,分析和解决运输、仓储、配送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具有工作计划的组织、实施能力。
毕业生要能参与确定运输工具获得方式及运输工具的折旧与更新策略,能进行运输成本预算和控制,并进行运输的绩效管理;能规划物流网络,优化物流作业方案,制定物流计划与排程,进行物流生产调度和过程管理;能进行物流报价,制订物流方案,执行和评估物流服务合同;具备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运营以及特殊货物运输组织管理能力,能进行运输风险规避与保险管理;掌握物流运输法律法规、物流标准知识,具有物流运输安全管理和遵守相关物流标准的能力。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分析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如下:
(一)毕业生知识要求。毕业生知识要求合格的检测标准为各门课程、实习实训环节考核合格,并取得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同时取得助理物流师证书,包括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
1、基础知识。基础知识的成绩考核标准为公共基础模块、职业基础模块等课程及对应的实习实训合格。主要包括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管理运筹学的理念、物流基础理论、计算机基础知识、物流法律法规、统计基础、职业基本素质、职业素养提升等。
2、专业知识。专业知识的成绩考核标准为职业技术模块课程及对应的实习实训合格。主要包括物品仓储管理方法、库存控制技术、商品的运输调度、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商品的配送、物流信息系统、客户管理方法、物流营销技巧、物流财务会计等。
(二)毕业生能力与技能要求。毕业生能力与技能要求的检测标准为各门课程、实习、实训考核合格,取得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取得助理物流师证书。该项主要由任课教师、实习实训教师考核和掌握,包括通用能力与技能、专业基础能力与技能、专业核心能力与技能。
1、通用能力与技能。毕业生要具备开展活动的计划和组织能力(管理学基础、医药物流管理基础、管理认知实习);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适应能力(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程、社交礼仪、各类实习);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和常用软件,利用网络收集信息的能力(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一级证书、各类软件实训);具有查阅专业文献与写作的能力,能查阅物流相关专业英文资料(英语及证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进取精神(体育、各门课程及实习实训);具有较强的适应承受能力,具有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第五学期拓展课程及项目实训)。
2、专业基础能力与技能。毕业生要求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即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激励、决策等(管理学基础、管理认知实习);对物流行业有基本的认识,明确未来工作岗位,能理解物流管理的七个主要环节,树立现代物流信息化的理念(物流管理基础、管理认知实习);能够查找物流信息资料,擅长利用网络资源;掌握现代物流企业的各项信息技术(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企业信息化认识实习、专业软件实训);会书写各种单据并对单据进行处理(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物流仓储与配送、物流信息系统、项目调查实训、专业综合实习)。
3、专业核心能力与技能。毕业生要具备商品的运输及调配能力(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专业综合实习、运输软件实训);具备医药商品的采购、仓库管理能力(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仓储与配送、专业综合实习、采购与仓储软件实训);具备商品的合理配送能力(仓储与配送管理、配送软件实训、专业综合实习);具备物流的客户服务及管理、物流市场营销能力(物流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管理、项目调查实训、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具备物流的信息技术掌握能力(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企业信息化认识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具备物流财务会计处理能力(物流会计基础、统计基础)。
(三)毕业生素质要求。毕业生素质要求合格的检测标准为通过《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学分量化表》,主要由辅导员掌握和考核,包括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与文化及身心素质、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
篇2
一、物流信息化在物流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
物流是20世纪70年代末从国外引进中国的。那时我国还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国民经济比较落后,虽然物流活动(包括仓储、运输、包装、配送、批发零售及外贸等等)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但物流业的发展却一直未被人们所重视。一直到1984年,我国出现了第一个物流组织―――中国物流研究会,它的成立在当时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物流信息化能促使物流成本的减少
无论是企业物流还是物流企业,如何对自身物流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如何实施管理和决策,以期用最小的成本带来最大的效益,是其所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
物流系统中,大量的信息不仅随时间波动,而且还依赖于气象和经济条件,是不稳定的。因此,物流管理和决策作业与活动,需要实时地分析各种条件,并在最短时间内,给出最佳实施方案。诸如配舱、装箱、运输资源的使用、运输路线的选择、工作计划的拟订、人员的安排、库存数量的决策、需求和成本的预测、系统的控制等等,都需要优化或智能规划。而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自觉运用智能规划理论和方法,实现管理和决策的最优化、智能化,可以最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物流信息化促使物流企业提高竞争力
从竞争的范围上来看:过去传统的物流活动往往是表现在仓储、运输环节上或者包装环节上等一些单独的环节上,工商企业往往非常关注这些单一环节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但是在供应链形成以后,特别是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以后,这种竞争不再停留在单一的环节上,而是把整个物流过程或者供应链过程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就成为竞争的主要焦点。特别是在加入WTO,企业应用物流信息化以后,物流竞争已从环节的竞争转到物流供应链的整个过程的竞争。如果不采取信息化,物流企业就没有竞争力。
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很多国际上的物流活动都是在自动化仓库、多式联运等一些物流设施的提升上来提高自身的效率,可以说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物流的很多技术手段是停留在设施能力的提高和设施水平的提高上。
二、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网站的功能主要以基础应用为主,多是用于企业宣传,其次是信息服务,以及内部通讯,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大约占21%,另外,我国绝大部分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历史比较短,基础薄弱,加上整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和结构都处于变动之中,加上信息化的项目一般投资较多,风险也较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发展及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必然有一个美好的发展前景。
1.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正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大力度推进行业信息化的进程
除了与有关政府部门、兄弟行业协会以及企业界的代表共同研究整体规划和行业标准、规范外,同时还开展案例研究和推介工作。案例孕育着规范和标准,案例是可实施的规范和标准,优秀的案例就是实实在在的整合。
2.IT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信息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物流信息的最大特点就是信息量大,IT技术作为新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流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谁掌握了IT技术,谁就获得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只有通过IT技术,才能降低营运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为客户提供尽可能多的增值服务,IT技术完全有能力构筑一个高效的信息平台,使物流企业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对客户的要求做出快速反应,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3.奥运物流带来巨大机遇
尽管跨国巨头包揽了奥运物流的直接业务,但对于我们国内的中小物流企业来说,还有奥运会主办城市、主办国的旅游、娱乐、餐饮等奥运物流的间接业务可以挖掘和争取,也可以通过与外商的合资或合作经营,弥补在物流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缺口,同时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作为奥运物流承包商的合作伙伴,进入奥运物流市场。因此,我们可以说,目前尚显弱小的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完全可以利用奥运的机会发展壮大起来,从历届奥运会物流供应商的管理和运作中吸取经验,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单位: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3
1我国物流企业管理现状
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巨大,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各类物流企业快速成长,传统的运输、仓储、联运、货代等企业也加快了业务重组和资源整合的步伐;新兴物流企业在努力扩大规模和提升水平;民营和外资物流企业纷纷兴起和加入,加速拓展市场。目前,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不同规模层次的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从目前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看,具有现代物流特征的物流企业一部分是在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的基础上,通过物流服务的延伸和运作方式的变革转变为物流公司;还有一部分是为满足物流市场的需求,以物流事业为经营内容的新型物流企业,其中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以提供物流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第四方物流企业等。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仍然过高,社会物流整体效益差。由于管理体制改革的落后,我国企业物流的发展仍然处于“小、多、散、弱”的状态,普遍存在经营分散、功能单一、自动化程度低,物流布局不合理,物流技术含量不高,物流企业横向联合薄弱,物流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等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产、供、销一体化”,“仓储、运输一条龙”的经营组织方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使采购、仓储和配送职能未能进行充分整合,无法实行一体化的内部供应链管理,不利于社会化专业分工。这种分散的、低水平的管理活动也存在许多安全管理弊端,抑制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
2保证现代物流企业安全运营的创新管理策略
2.1实施领导干部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企业安全工作落实与否,关键在于领导。真正做到企业法人代表是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工作负总责;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具体抓,负具体责任;其他工作分管领导对其分管内的安全工作负责任,形成齐抓共管保安全的局面。具体说:一是企业经理重视安全,言传身教带动各基层部门负责人都来重视安全工作。经理要亲自参加企业每个月的安全工作例会,听取部门安全工作汇报,掌握各种动态,及时解决安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亲自过问上级布置的各项安全工作和专项治理工作的落实情况;亲自参加重大的或专项的安全检查,使职工感受到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分管领导真抓实干,做好细致的安排与责任落实工作;三是其他领导在其分管工作中支持和服从安全工作的要求,避免产生矛盾和抵触,形成齐抓共管、确保安全的局面。
2.2树立安全经营观念,促使安全与经营的协调统一。安全和经营是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成本是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在人们的思想中,安全投入是一种不能直接获得收益的投入。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企业经营者在企业运作中,把利润和安全投入放在一起来衡量的时候,往往会把利润放在更为优先的位置来考虑。但是我们要从思想上明确,省去了安全投入,是否就是省了成本,增加了利润呢。当安全工作与经营有矛盾时,要通过我们的工作将其化解,达到安全与经营的统一。要避免把安全与经营割裂开的倾向,处理好“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辩证关系。当生产与安全有冲突时,应首先考虑安全。这就给安全管理人员吃了定心丸,使他们消除了顾虑,挺起腰杆敢抓敢管。在措施上,以是否确保安全为其他工作取舍的前提,使安全管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防范,有效地维护了安全监督的权威性。同时强调不能因为怕承担责任不敢开拓经营。随着经营的搞活,必然产生许多新的安全问题,如公司把一部分仓库、店面租给客户自行保管,会出现一些客户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或因片面强调设施利用率忽视安全有关规定的现象。
2.3建立合理规章制度,形成规范化的管理。企业的安全工作必须有据可依、依法管理,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国家《消防法》、《安全生产法》等法规的出台,为企业安全工作提供了依法管理的依据和保障。作为物流企业应在国家法律法规整体架构的基础上,结合经营情况和服务方式的变化对企业的安全制度进行相应的修改、补充、完善,形成企业安全制度。随着仓库外租形式的出现,需要跟上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要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安全自查、责任自负、隐患自除、接受监督”的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外租仓库安全责任书制度等。每年初,在制定经济工作计划的同时应做出全年的《安全目标管理工作分解表》,与“管钱管物”人员、特殊工种人员、外租户等签订专项责任书,对灭火器材的保养、维修、换药和特殊储备保养,对特殊工种的培训等均做出时间安排,使各项安全目标层层细化,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班组、岗位。这样,什么时间该干什么,由谁指定,一目了然,确保各项安全基础工作有序进行。2.4加强监督,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和严格整改措施相结合。安全工作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和规范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二是抓现场安全管理。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安全工作的重头戏,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没有捷径可走,只能脚踏实地,做好细致的工作,坚持不懈地巡回检查、再检查,整改、再整改来促进企业安全制度的落实。
物流企业要坚持每月一检查,库区每周一检查,仓库“一日二查”制度,采取二级查与专业查相结合;集中查和抽查相结合;领导查和夜查相结合;季节查和节日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多次大检查,借助于社会大气候,推动安全工作不断改进。要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和严格整改措施相结合,对许多不安全因素和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达到了超前预防,及时清理隐患的目的。认真做好各级安全检查记录,对查出的隐患,严格按照规定填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实行整改反馈,落实不安全因素的整改工作。随着企业情况的变化,安全工作往往会出现新的难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因此,在抓表面上的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安排研究、探索和解决一些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力求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新的突破和提高。
坚持把自管库纳入企业安全管理范围,做到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标准。当然,严格对自管库的管理是一个艰苦细致的工作过程,自管库往往为了省钱,或为了赶任务,或图一时方便,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在禁烟区内抽烟、明火作业、乱拉乱搭电线、使用高功率电器、堵塞消防通道等。有时今天检查发现的问题纠正了,明天类似的问题又会发生,因此生产现场管理关键在于持之以恒、一丝不苟地抓落实;二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而对常遇到的自管库对安全检查不配合,隐患整改落实难的问题和甚至出现租赁双方关系紧张的现象,使我们意识到搞好自管库的安全工作离不开承租方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因此,安全管理也要提供优质服务,工作方法切忌简单、生硬,要经常与租户交流、沟通,尽可能为租户提供方便,帮助他们解决经营、生活上的困难,增进了解、培养感情、化解矛盾,以取得工作上的相互支持。
2.5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增强了,就会减少不安全行为,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如一个企业经营者的安全素质提高了,安全意识能跟上企业经营管理和社会现代生活的需要,自然会认为应该投入资金改善安全设施,他的行为就能符合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安全要求。一个职工的安全素质提高了,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就会自觉地用安全要求去面对工作和生活,这样就会将各类事故拒之门外,这是搞好安全工作的灵魂。很多事故的发生,往往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环节,哪个时刻出了某一个事故,而是缺乏安全意识所造成的后果。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安全工作的宣传和教育,用钢性的力度来增强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让我们的行为服从环境的需要,按照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同时要重点加强对安全保卫队伍建设,对保安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强化教育,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向专业化法制化靠拢,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安全管理法规武装头脑,使他们能用法制法规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及日常工作,使安全保卫工作更加法制化,更好地为企业保驾护航。
总之,进入21世纪,变革成为永恒的主题。变化的速度远远超过人们学习的速度。物流产业在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的驱动下,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全球物流已经进入供应链年代。变化的世界对供应链管理、对第三方物流和对运输、仓储、国际物流、商业物流、制造业物流都带来了挑战,企业物流管理必须自身变革,才能应对挑战。在现代物流企业的安全管理中,要坚持做到领导对安全的责任落实到位、规章制度规范到位、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到位,才确保企业的安全,促使物流企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农建.物流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篇4
Keywords:modernlogisticsenterprises;safetymanagement;strategy
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复合型产业,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社会物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社会物流总成本趋于平稳。企业原有的体制己经或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安全管理工作同时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安全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1我国物流企业管理现状
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巨大,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各类物流企业快速成长,传统的运输、仓储、联运、货代等企业也加快了业务重组和资源整合的步伐;新兴物流企业在努力扩大规模和提升水平;民营和外资物流企业纷纷兴起和加入,加速拓展市场。目前,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不同规模层次的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从目前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看,具有现代物流特征的物流企业一部分是在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的基础上,通过物流服务的延伸和运作方式的变革转变为物流公司;还有一部分是为满足物流市场的需求,以物流事业为经营内容的新型物流企业,其中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以提供物流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第四方物流企业等。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仍然过高,社会物流整体效益差。由于管理体制改革的落后,我国企业物流的发展仍然处于“小、多、散、弱”的状态,普遍存在经营分散、功能单一、自动化程度低,物流布局不合理,物流技术含量不高,物流企业横向联合薄弱,物流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等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产、供、销一体化”,“仓储、运输一条龙”的经营组织方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使采购、仓储和配送职能未能进行充分整合,无法实行一体化的内部供应链管理,不利于社会化专业分工。这种分散的、低水平的管理活动也存在许多安全管理弊端,抑制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
2保证现代物流企业安全运营的创新管理策略
2.1实施领导干部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企业安全工作落实与否,关键在于领导。真正做到企业法人代表是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工作负总责;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具体抓,负具体责任;其他工作分管领导对其分管内的安全工作负责任,形成齐抓共管保安全的局面。具体说:一是企业经理重视安全,言传身教带动各基层部门负责人都来重视安全工作。经理要亲自参加企业每个月的安全工作例会,听取部门安全工作汇报,掌握各种动态,及时解决安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亲自过问上级布置的各项安全工作和专项治理工作的落实情况;亲自参加重大的或专项的安全检查,使职工感受到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分管领导真抓实干,做好细致的安排与责任落实工作;三是其他领导在其分管工作中支持和服从安全工作的要求,避免产生矛盾和抵触,形成齐抓共管、确保安全的局面。
2.2树立安全经营观念,促使安全与经营的协调统一。安全和经营是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成本是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在人们的思想中,安全投入是一种不能直接获得收益的投入。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企业经营者在企业运作中,把利润和安全投入放在一起来衡量的时候,往往会把利润放在更为优先的位置来考虑。但是我们要从思想上明确,省去了安全投入,是否就是省了成本,增加了利润呢。当安全工作与经营有矛盾时,要通过我们的工作将其化解,达到安全与经营的统一。要避免把安全与经营割裂开的倾向,处理好“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辩证关系。当生产与安全有冲突时,应首先考虑安全。这就给安全管理人员吃了定心丸,使他们消除了顾虑,挺起腰杆敢抓敢管。在措施上,以是否确保安全为其他工作取舍的前提,使安全管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防范,有效地维护了安全监督的权威性。同时强调不能因为怕承担责任不敢开拓经营。随着经营的搞活,必然产生许多新的安全问题,如公司把一部分仓库、店面租给客户自行保管,会出现一些客户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或因片面强调设施利用率忽视安全有关规定的现象。
2.3建立合理规章制度,形成规范化的管理。企业的安全工作必须有据可依、依法管理,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国家《消防法》、《安全生产法》等法规的出台,为企业安全工作提供了依法管理的依据和保障。作为物流企业应在国家法律法规整体架构的基础上,结合经营情况和服务方式的变化对企业的安全制度进行相应的修改、补充、完善,形成企业安全制度。随着仓库外租形式的出现,需要跟上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要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安全自查、责任自负、隐患自除、接受监督”的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外租仓库安全责任书制度等。每年初,在制定经济工作计划的同时应做出全年的《安全目标管理工作分解表》,与“管钱管物”人员、特殊工种人员、外租户等签订专项责任书,对灭火器材的保养、维修、换药和特殊储备保养,对特殊工种的培训等均做出时间安排,使各项安全目标层层细化,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班组、岗位。这样,什么时间该干什么,由谁指定,一目了然,确保各项安全基础工作有序进行。2.4加强监督,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和严格整改措施相结合。安全工作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和规范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二是抓现场安全管理。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安全工作的重头戏,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没有捷径可走,只能脚踏实地,做好细致的工作,坚持不懈地巡回检查、再检查,整改、再整改来促进企业安全制度的落实。
物流企业要坚持每月一检查,库区每周一检查,仓库“一日二查”制度,采取二级查与专业查相结合;集中查和抽查相结合;领导查和夜查相结合;季节查和节日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多次大检查,借助于社会大气候,推动安全工作不断改进。要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和严格整改措施相结合,对许多不安全因素和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达到了超前预防,及时清理隐患的目的。认真做好各级安全检查记录,对查出的隐患,严格按照规定填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实行整改反馈,落实不安全因素的整改工作。随着企业情况的变化,安全工作往往会出现新的难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因此,在抓表面上的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安排研究、探索和解决一些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力求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新的突破和提高。
坚持把自管库纳入企业安全管理范围,做到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标准。当然,严格对自管库的管理是一
个艰苦细致的工作过程,自管库往往为了省钱,或为了赶任务,或图一时方便,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在禁烟区内抽烟、明火作业、乱拉乱搭电线、使用高功率电器、堵塞消防通道等。有时今天检查发现的问题纠正了,明天类似的问题又会发生,因此生产现场管理关键在于持之以恒、一丝不苟地抓落实;二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而对常遇到的自管库对安全检查不配合,隐患整改落实难的问题和甚至出现租赁双方关系紧张的现象,使我们意识到搞好自管库的安全工作离不开承租方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因此,安全管理也要提供优质服务,工作方法切忌简单、生硬,要经常与租户交流、沟通,尽可能为租户提供方便,帮助他们解决经营、生活上的困难,增进了解、培养感情、化解矛盾,以取得工作上的相互支持。
2.5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增强了,就会减少不安全行为,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如一个企业经营者的安全素质提高了,安全意识能跟上企业经营管理和社会现代生活的需要,自然会认为应该投入资金改善安全设施,他的行为就能符合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安全要求。一个职工的安全素质提高了,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就会自觉地用安全要求去面对工作和生活,这样就会将各类事故拒之门外,这是搞好安全工作的灵魂。很多事故的发生,往往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环节,哪个时刻出了某一个事故,而是缺乏安全意识所造成的后果。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安全工作的宣传和教育,用钢性的力度来增强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让我们的行为服从环境的需要,按照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同时要重点加强对安全保卫队伍建设,对保安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强化教育,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向专业化法制化靠拢,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安全管理法规武装头脑,使他们能用法制法规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及日常工作,使安全保卫工作更加法制化,更好地为企业保驾护航。
总之,进入21世纪,变革成为永恒的主题。变化的速度远远超过人们学习的速度。物流产业在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的驱动下,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全球物流已经进入供应链年代。变化的世界对供应链管理、对第三方物流和对运输、仓储、国际物流、商业物流、制造业物流都带来了挑战,企业物流管理必须自身变革,才能应对挑战。在现代物流企业的安全管理中,要坚持做到领导对安全的责任落实到位、规章制度规范到位、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到位,才确保企业的安全,促使物流企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农建.物流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篇5
一、自动化程度低,物流布局不合理,物流技术含量不高,物流企业横向联合薄弱,物流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等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产、供、销一体化”,“仓储、运输一条龙”的经营组织方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使采购、仓储和配送职能未能进行充分整合,无法实行一体化的内部供应链管理,不利于社会化专业分工。这种分散的、低水平的管理活动也存在许多安全管理弊端,抑制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
2保证现代物流企业安全运营的创新管理策略
2.1实施领导干部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企业安全工作落实与否,关键在于领导。真正做到企业法人代表是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工作负总责;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具体抓,负具体责任;其他工作分管领导对其分管内的安全工作负责任,形成齐抓共管保安全的局面。具体说:一是企业经理重视安全,言传身教带动各基层部门负责人都来重视安全工作。经理要亲自参加企业每个月的安全工作例会,听取部门安全工作汇报,掌握各种动态,及时解决安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亲自过问上级布置的各项安全工作和专项治理工作的落实情况;亲自参加重大的或专项的安全检查,使职工感受到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分管领导真抓实干,做好细致的安排与责任落实工作;三是其他领导在其分管工作中支持和服从安全工作的要求,避免产生矛盾和抵触,形成齐抓共管、确保安全的局面。
2.2树立安全经营观念,促使安全与经营的协调统一。安全和经营是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成本是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在人们的思想中,安全投入是一种不能直接获得收益的投入。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企业经营者在企业运作中,把利润和安全投入放在一起来衡量的时候,往往会把利润放在更为优先的位置来考虑。但是我们要从思想上明确,省去了安全投入,是否就是省了成本,增加了利润呢。当安全工作与经营有矛盾时,要通过我们的工作将其化解,达到安全与经营的统一。要避免把安全与经营割裂开的倾向,处理好“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辩证关系。当生产与安全有冲突时,应首先考虑安全。这就给安全管理人员吃了定心丸,使他们消除了顾虑,挺起腰杆敢抓敢管。在措施上,以是否确保安全为其他工作取舍的前提,使安全管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防范,有效地维护了安全监督的权威性。同时强调不能因为怕承担责任不敢开拓经营。随着经营的搞活,必然产生许多新的安全问题,如公司把一部分仓库、店面租给客户自行保管,会出现一些客户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或因片面强调设施利用率忽视安全有关规定的现象。
2.3建立合理规章制度,形成规范化的管理。企业的安全工作必须有据可依、依法管理,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国家《消防法》、《安全生产法》等法规的出台,为企业安全工作提供了依法管理的依据和保障。作为物流企业应在国家法律法规整体架构的基础上,结合经营情况和服务方式的变化对企业的安全制度进行相应的修改、补充、完善,形成企业安全制度。随着仓库外租形式的出现,需要跟上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要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安全自查、责任自负、隐患自除、接受监督”的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外租仓库安全责任书制度等。每年初,在制定经济工作计划的同时应做出全年的《安全目标管理工作分解表》,与“管钱管物”人员、特殊工种人员、外租户等签订专项责任书,对灭火器材的保养、维修、换药和特殊储备保养,对特殊工种的培训等均做出时间安排,使各项安全目标层层细化,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班组、岗位。这样,什么时间该干什么,由谁指定,一目了然,确保各项安全基础工作有序进行。
2.4加强监督,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和严格整改措施相结合。安全工作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和规范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二是抓现场安全管理。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安全工作的重头戏,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没有捷径可走,只能脚踏实地,做好细致的工作,坚持不懈地巡回检查、再检查,整改、再整改来促进企业安全制度的落实。
物流企业要坚持每月一检查,库区每周一检查,仓库“一日二查”制度,采取二级查与专业查相结合;集中查和抽查相结合;领导查和夜查相结合;季节查和节日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多次大检查,借助于社会大气候,推动安全工作不断改进。要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和严格整改措施相结合,对许多不安全因素和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达到了超前预防,及时清理隐患的目的。认真做好各级安全检查记录,对查出的隐患,严格按照规定填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实行整改反馈,落实不安全因素的整改工作。随着企业情况的变化,安全工作往往会出现新的难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因此,在抓表面上的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安排研究、探索和解决一些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力求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新的突破和提高。
坚持把自管库纳入企业安全管理范围,做到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标准。当然,严格对自管库的管理是一
篇6
物流人才所包含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从搬运工、包装员到仓库作业人员、设备操作人员再到某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等,都在“物流人才”含x的范围之内。因此,在校生和毕业生应当对目前物流相关企业缺乏什么类型的人才有所了解,从而结合自身素质特点及专业领域的知识找到可以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现今,既懂得从战略角度规划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又有基层一线实际工作经验的物流人才已成为我国现代物流企业的“宠儿”。总的来说,此类“物流人才”必须具备以下专业知识、素养和能力。
一、复合型物流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
第一,具备专业的物流管理知识。要熟悉物流的基本运作流程,掌握物流中心的合理规划和布局,懂得货物的运输和配送、采购及库存控制,知晓如何应用与操作各种物流机械设备,精通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技巧。第二,具备精通财务知识的能力。物流之所以被称为是“第三方利润源”“经济领域尚未开垦的黑大陆”和“现代企业竞争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就是因为通过节约物流成本的方式能够大幅度提高企业自身竞争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要想成为高级物流人才,必须精通财务知识,才能精确分析物流成本并加以降低。第三,具备经济理论相关知识、现代市场营销知识、电子商务知识及国际贸易知识等外延知识。这是由于物流学科是一个交叉学科,需要其他学科的辅助才能实现物流的合理管理和运作。第四,具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知识。现代物流企业要想提高运作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及提高客户服务,首当其冲要考虑具备计算机应用技能及信息系统管理技能的知识型人才的运用。这就要求除了能够熟练应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技能之外,还必须对信息系统管理有深度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始终保持企业站在物流信息化浪潮的前沿。
二、复合型物流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首先,具备较好的外语应用能力。物流相关企业要想站在市场前沿,必须不断了解世界上最新的物流信息动态,以最快的速度借鉴世界上最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从而达到成为合理化的学习型组织和不断节约物流成本的目的。因此,熟练的外语应用技巧及较高的外语沟通协调能力成为高级物流人才的必备技能。其次,具备良好的管理实践能力。物流管理工作实践性较强,复合型物流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物流管理实践能力,在初入岗位时便能迅速上手工作,而非理论层面的巨人、实践层面的矮子。真正的复合型物流人才在工作岗位上对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实现良好的操作和控制,在工作实践中游刃有余。最后,具备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物流作业被称为“系统工程”主要表现在它是一种网状的系统结构,在这个线和点交织的网络中,无论哪一个作业点出现疏漏,又没有获得及时、妥善解决,都有可能造成整个网络的瘫痪。因此,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优秀的奉献精神是物流人才必备的职业素质。
三、对物流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建议
具有着广博的知识面和具备较高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日益受到物流相关企业的青睐,因此物流相关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不得不就此形势调整自己的就业战略。首先,不要定位过高,要从基层做起,调整自我就业期望值。虽然目前物流行业就业现状呈现人才紧缺的形势,但大学生仍需要转换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根据自身情况对薪酬要求适当地放低,为自己获取更多的就业机遇。同时,作为即将离开校园的大学生,应尽早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多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竞争力,调整好心态去适应社会,从基层做起,不要眼光过高。其次,尽量扎实地掌握更多的物流相关专业理论知识,锻炼自己的实操能力。物流专业基础知识作为日后工作实践动手能力的基础不容忽视。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同时,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多做实验,多参与实践活动,从实践中获取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兴趣,从而促成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相长的良性循环模式。再次,在校期间多尝试参加与物流相关的工作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在校期间,大学生应利用在校与假期时间多尝试校内外的见习与实习工作,尽量选择物流专业相关的岗位和自己有兴趣的岗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知识优势和兴趣爱好优势,做好相关的见习工作与实习工作计划,为日后的顺利就业增加砝码。
四、结束语
总之,高校大学生应认清物流人才“误区”,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自己的就业战略,从而成为新时期物流企业竞相追捧的“宠儿”。
参考文献:
篇7
石家庄市因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是全国唯一被定位为“重要商埠”的省会城市,已被国家列为十七个区域物流节点城市之一。环渤海经济圈、京广、石太、石德三条铁路交汇,京石、张石、青银等高速公路的主要枢纽以及石家庄机场等交通通道使石家庄成为集海、陆、空枢纽为一体的全国通网络。《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权力构筑联通国际、面向全国、对接京津、冬储西联、陆海空一体化的现代化、综合型、多功能物流产业发展格局,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和华北现代物流基地”。
一、石家庄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石家庄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优势
1.物流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看好。近年来石家庄市物流业增加值在不断扩大,物流总费用年均增长保持在16%以上,今后比重还将不断提高;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总体呈逐年递增,全市物流规模在不断扩大。
2.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机场建设不断加快,现有通航机场4个,国际和国内及地区航线39条;城市周边基本形成了以国、省干线公路为骨干,地方大陆为支脉的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络;货邮吞吐量达1.72万吨,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物流信息化基础条件优势明显,制造业、流通和交通运输业中的大型企业物流信息化程度较高。
3.物流服务功能定位明显。一是依托新华集贸中心和南三条小商品市场,建立了南三条货运市场,提供小商品的仓储、运输、包装、配送。二是依托东简良农副产品及蔬菜批发市场,建立了东简良农副产品配送中心。三是依托华药、石药、华曙等多家大型制药集团及医药商业企业,建立了国大医药物流仓储配送园区。四是依托现代信息系统,建立了华明货运信息服务园区。五是建立了以卸货仓储为主的汇通货运服务中心。
4.一批物流企业迅速成长。河北中储物流、顺邦物流年营业额均在100亿元左右,润丰物流、国大36524连锁、物产集团、棉麻公司、土产公司营业额为10亿元以上,钢铁、煤炭、商贸等产业物流的配送网络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第三方物流发展较快,企业分离物流业务、工商企业物流外包、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制造业融合联动发展步伐加快。截至2011年11月底,河北省共有30家物流企业通过评估达到了国家A级物流企业标准。其中AAAAA级物流企业5家、AAAA级物流企业9家、AAA级物流企业12家、AA级物流企业4家,一批物流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二)石家庄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劣势
1.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小、散、低、乱”的局面。物流,物流园区单一,缺乏向更细更深层次的发展。
2.缺乏统一的宏观协调机构和发展规划,管理体制落后。目前,我市还没有建立这种机制。现在,与物流相关的部门有:交通局、公路局、航空、铁路局、邮政局等多个部门。原来本应该是一个系统的物流业管理权限被划分为若干个部门。各部门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必然会有各自的政策和物流工作计划,导致物流业管理分散、混乱,从而,缺乏对城市物流园区的统一规划和设计缺乏统一管理,政策支持乏力,物流市场管理与行业管理不能理顺,导致大量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阻碍着物流资源的整合和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3.现代物流产业体系不健全。现代物流产业涉及到工农业、商业、运输、仓储、信息服务等多种经营行业,每个行业的发展势必影响到整个产业体系(物流业体系)发展。但就目前看,石家庄市运输、仓储、城市配送、信息服务等诸多方面的物流服务领域建设非常薄弱,物流业仍徘徊在由仓储、货运向物流服务提供转型的老路子上,物流企业服务内容仅停留在仓储、运输、搬运上,整体经营方式、管理水平和技术装备落后,很少有物流企业能够提供综合性、全方位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现代物流服务功能不高。
4.物流人才匮乏,信息化和专业化程度低。现代物流是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增殖服务体系,这就要求城市物流企业必须加速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物流人才队伍,以配合自己的竞争发展战略。石家庄高校中开设物流专业尤其是研究生、博士生教育了了无几。这就导致石家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模式上理论基础不足,存在盲目性和混乱性。目前,石家庄市还没有专门的物流研究机构,在物流科学技术及理论研究上不深,难以适应石家庄物流园区国际化、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5.城市的整体信息跟踪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尚不健全。在国际上,物流信息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没有信息化的物流,便没有现代化的物流,现代物流就是传统物流的信息化。目前石家庄市的通讯、邮政业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信息体系尚不完备。
二、“十二五”时期石家庄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策
1.继续加快建立和完善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框架,给予物流业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目前我市已经制定一批规划、规范、标准和认证认可规定,但是总体看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其有的缺少整体性和系统性,有的低于国际标准和和国内物流发展实践要求,有的方面还存在空白,亟待建立健全。制定和实施物流产业政策,建立健全政策配套体系,提高物流技术水平,增强石家庄市物流业竞争能力,实现物流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基础性支撑产业,具有占地大、投资高、回报慢的特点,其效益主要体现在第一、二产业物流成本的降低上。只有得到政府的扶持,使其优先发展,才能有效带动相关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继续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重视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和改造,通过对其规模、布局、功能进行科学的整合,提高现有设施的使用效率,发挥现有设施的综合效能。其次,要加强新建物流基础设施的宏观协调和功能整合。应从整体战略的高度协调物流相关规划,理顺各种规划的关系,使物流规划、不同运输方式的场站建设规划、工业及商贸流通行业的仓储设施规划能够有机衔接和配合,防止重复建设,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再次,要继续扩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加大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和城市配送等设施的建设力度。最后,要注重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3.加快促进传统运输业和仓储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的步伐,提高物流供应能力。第一,加快产业物流的外包,特别是制造业,推进制造业、流通业、农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开展,推进第三方物流以及第四方物流的快速开展,特别是A级物流企业的开展,不断扩大A级物流企业覆盖面。第二,从企业分离出一个物流公司,逐渐从企业物流走向物流企业。“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快汽车、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等重点产业主辅分离步伐,结合生产组织和企业规模生产发展的需要,引导企业逐步实现物流业务外包,加快制造业企业流程再造和新型供应链的构建。海尔家电物流、开滦煤炭物流、吉林石化物流等等都是活生生的例子。第三,产业物流使物流细分,向专业化开展。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充分发挥专业化、规范化和社会化的优势,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积极采用先进物流技术,提高物流设计,组织运筹,加工配送,咨询分析等综合服务水平,为用户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优质服务,促进多赢局面的形成。
4.加强物流人才培养。首先,按照建设一支高素质、拥有现代物流专业知识队伍的标准,注重对本地物流人才的选拔培养。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石家庄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势,建立完善的多层次的教育体系,满足对物流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在高职、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等各层次设置物流专业,培养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现有在职人员的培训,通过短中期培训等方式尽快使他们掌握物流基本知识和运作技术,成为专业人才。其次,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让他们先进的物流理念、运作方式及管理规范融入到石家庄市物流业的发展建设中,从而提升服务水平,实现石家庄物流业的高起点发展。
5.加快发展石家庄市物流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业的灵魂,一个个“信息孤岛”无法连通,是传统物流业转型升级的巨大障碍。信息化更是物流企业的“眼睛”,没有“眼睛”,物流企业看不到光明,也看不清未来。因此,一方面要着力研究物流电子平台对供应链的提升能力,探索海关、铁路、水路、民航等全行业的互联互通,打通国际、国内、港口、内陆物流之间的数据链瓶颈,实现园区、港区、海关监管区等节点的信息互联。另一方面要研究平台所提供的公共管理新手段,推动电子平台与物联网相结合,实现产品的全程跟踪,弥补原来物流阶段的监控盲点。
参考文献:
[1] 海峰.区域物流论:理论、实证与案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 李春富.提升无锡物流竞争力[J].商业时代,2004,(12):61-62.
[3] 周丙洋.创新:提升无锡现代物流竞争力的必然选择[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12-14.
[4] 聂小平.谈城市物流园区及其聚集经济特征[J].商业时代,2008,(18).
[5] 傅岚.中国城市物流园区建设问题探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7).
[6] 王红敏,杨蕾.日德经验对河北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的启示[J].商业时代,2008,(14).
篇8
1.物流人才的知识要求
1.1 物流专业知识
(1)运输方面知识。物流系统的运输功能是物流的核心功能,因此掌握运输的各方面的知识。运输市场分析;不同运输方式的比较与选择;运输路线的优化,运输计划与排程管理;运输作业管理和调度,运输安全管理;运输价格的制订与费用的计算;运输保险和理赔的程序;运输成本的计算;安排和监督现场货物装卸搬运和执行特殊货物装卸搬运与运输;特种货物的运输;国际运输作业的调度和过程管理;海运、空运、铁路和公路的运输单证等。
(2)仓储方面知识。装卸、验收、入库、补货、拣货、复核、整仓、退货整理、流通加工管理、环境清洁、储位整理、库存盘点;仓储的范围和类型;区分仓库的不同运作方法和流程;仓库内使用的各类设备及其使用方法;仓库类型和运作系统进行仓库布局;仓储管理的主要经济指标;信息技术改善仓库运作的环节;管理和改善库存绩效等。
(3)配送知识。配送中管理的一般原理与方法;配送中心选址、功能和设施装备规划;出货计划;进行配送中心的进货、装卸搬运、储存保管、盘点、订单处理、拣货、补货、流通加工、分货、配装、输送、回收退调;信息处理、业务数据分析、仓储成本核算与控制;资源利用统计与管理等运营管理销售配送运输管理;销售配送合同管理;销售配送客户管理;销售配送应收款管理等。
(4)采购知识。采购的计划;采购的供应商选择;采购的供应商管理;采购质量管理;采购合同的签订;采购绩效管理等知识。
(5)包装知识。包装的作用;包装的材料选择;包装的形式的设计;包装成本的计算等方面知识。
(6)生产物流知识。生产物流管理的目标;制订和管理生产物流管理的业务、资源、财务等规划;订单驱动生产方式和库存驱动生产方式,制订和管理主生产计划及其流程;制订和管理物料清单、物料需求和管理能力计划;精益制造、JIT、大批量定制;监控和改进生产物流绩效等方面的知识。
(7)库存管理知识。订货方式,库存的控制、库存的计划、库存的安全量等方面的知识。
(8)商品的保护与养护知识。掌握不同的性质产品,保证其的价值等方面知识。
(9)物流机械设备知识。对物流设备性能参数;物流设备的使用方法等方面知识。
(10)物流客户服务知识。物流客户服务基础知识(物流客户服务流程)、物流客户服务战略联盟建立、物流客户关系管理具体业务动作、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客户服务、物流客户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物流客户的巩固与开拓、物流客户服务的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物流客户服务人员宴务等知识。
(11)供应链管理知识。能够建设企业的供应链,供应链的风险管理、供应链的利润的分配等方面知识。
1.2 基础管理知识
(1)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因此需要成本管理知识。
(2)管理学知识。掌握管理方面的一些知识,管理学的主要原理,为管理企业物流能够进行计划、执行、组织、领导、控制。
(4)营销方面知识:能够分析物流市场,制定物流方案等方面知识。
(5)人力管理方面知识:对物流部门的人员的管理方面的知识。
1.3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知识
(1)基本计算机的知识。WORD,OFFICE、PPT、EXCEL等基本的办公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的一些基本知识。
(2)信息处理知识。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利用等方面的知识。专业的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管理、条形码应用(BAR--CODING)、IC g-设备选用、无线射频(RFID)技术应用、POS系统设备选用、全球定位系统fGPs)设备选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电子数据交换(EDI)等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描述物流信息的基本处理流程,在物流客户服务巾会应用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自动订货系统(EOS)、射频(RF)、智能标签(RFID)、条形码(BAR―CODING)、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操作、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物流信息技术。
1.4 国际贸易知识
国际贸易包括国际采购、国际结算、国际物流的流程等。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融合程度日益紧密,物流企业的从业人员,也就需要掌握相关的国际贸易、国际结算知识以及了解国家对外汇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在报关方面,国际贸易活动必然要涉及到通关作业,通关环节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对物流方案的设计和物流流程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影响。
1.5 高级管理知识
物流人员的职业生涯中可能成为一个高层的人员,这就需要掌握企业经营理念、系统工程观念、成本效益意识、技术创新及制度创新等方面的知识;优化流程,设计和规划物流厂房的一些高级管理方面的知识。
1.6 语言知识
(1)基础的语言的知识。语言的表达;办公的文件的写作等方面的知识。
(2)外语知识。外语的写作,表达等方面知识。
1.7 法律法规知识
了解国家有关涉及物流行业的法律法规,并在签定合同的时候灵活准确地运用这些知识,如经济法、海关法、合同法、公司法以及国际法等。其它如保险、环保等知识,物流从业人员也应有所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有关物流的常用法律法规.包括涉外综合法规、争业法规、集装箱、铁路、公路、水路、港口、船舶、航运等法规知识。
1.8 数据统计与分析知识
很多物流人员需要对一些儿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因此需要一些统计与分析的知识。
1.9 保险与金融知识
2.物流人才的能力要求
2.1 专业能力
(1)组织运输作业的能力。
(2)安排和监督现场货物装卸搬运和执行特殊货物装卸搬运与运输的能力。
(3)填制、识读、制作修改运输单证的能力。
(4)合理选择存储设备以及配送设备的能力。
(5)存储货品进、出、存相关作业流程的计划及实施能力。
(6)仓库安全、返品处理和流通加工等相关作业能力。
(7)能使用装卸搬运设备,计量设备,保管设备,养护检验设备,消防设备,监控设备操作能力。
(8)物流软件的操作和运用能力。
(9)使用条形码技术、POS系统、RF技术、EDI技术等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
(10)制定物流发展规划和具体工作计划的能力。
(11)物流企业成本、利润核算能力。
(12)国际物流业务操作能力。
(13)商品养护能力。
(14)供应商选择能力。
(15)供应商管理能力。
(16)供应链协调能力。
(17)供应链设计、风险管理能力。
(18)库存订货控制能力。
(20)物流质量的持续改进能力。
(21)订单处理能力。
(22)货物配送设计与组织能力。
(23)熟悉国际物流操作流程能力。
(24)物流客户服务能力。
(25)物流合同的签订与管理能力。
2.2 物流专业相关能力
(1)物流市场分析与开拓能力。
(2)成本计算与消减能力。
(3)计算机运用能力。
(4)常用办公软件运用能力。
(5)外语运用能力(读、写、同能力)。
(6)客户心里分析能力。
(7)统计分析能力。
(8)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
(9)流程优化能力。
(10)质量控制管理与改进能力。
(11)系统工程分析能力。
(12)理解与运用法律法规能力(国际贸易、经济等法律)。
(13)判断和分析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能力。
(14)生产运营能力。
(1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
(16)机械设备保养维护能力。
(17)运用管理知识进行管理的能力。
(18)分析与预测能力。
2.3 基本能力
(1)沟通能力(语言理解能力)。
(2)问题处理能力(思维方式)。
(3)语言表达能力。
(4)语言写作能力。
(5)学习能力。
(6)管理、计划、组织、执行能力。
(7)协调能力。
(8)风险控制能力。
(9)谈判能力。
(10)处理突发事情的能力。
(11)充分计划和利用时间能力。
(12)创新能力。
(13)团队合作能力。
(14)严谨周密的系统思维能力。
(15)对环境分析与适应能力。
2.4 基本素质
(1)良好的身体素质。
(2)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承受工作压力。
(3)吃苦耐劳、积极主动的精神。
(4)拥有很强的责任感。
(5)认真仔细。
(6)勤奋努力。
(7)安全意识。
(8)为人诚恳、踏实稳重。
(9)原则性强。
(10)效率意识。
3.小结
根据调查500家企业用人单位,企业青睐的人才是拥有丰富全面的现代物流专业知识与管理知识,拥有独当一面的能力,有良好的素质与素养的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昕,杨浩雄.北京地区物流人才需求调查与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9.
[2]李红梅.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第35期
[3]李宝珠,王颖.毕然.基于ANP的物流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09,8.
[4]刘永明.我国未来物流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分析与培养[J].科技信息,2009,3.
篇9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C-
0168-0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步伐的加快和临海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现代物流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物流产业属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九大重点产业,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人才需求预测,到201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人才总量约为62300人,到2015年达到95800人。这里所说的物流人才,是指具有大学专科学历(学位)或中级职称及以上的物流业从业人员;分为高级物流人才、中级物流人才、初级物流人才和一般物流操作人员四类。
解决物流人才紧缺的两个主要途径是院校培养和社会培训。然而,在广西75所高校中,本科院校只有10所左右开设了物流专业,而高职院校开设物流专业的有近30所、占广西开设物流专业高校的75%左右。可见,解决北部湾物流人才的紧缺,除从国内外引进少部分高级物流人才外,主要是靠发展高职教育,即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开设物流专业来培养物流操作人才,因此,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培养高职物流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根据教育部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到2010年,我国大专以上物流人才需求量为30万至40万人。而国内物流教育起步较晚,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
第一,满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发展的需要。物流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在物流从业人员中,75%~85%的人员是在从事操作岗位的工作。当前,西部大开发如火如荼,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风生水起,广西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全方位开放合作的新时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发展需要大批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并具备一定技能的物流操作人才。
第二,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人才的主要来源。根据《中国物流发展与人才需求研究报告》的数据,广西物流人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20.07%,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人员占5.10%。同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对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需求情况为:未来几年北部湾物流业人才增长迅速,成为人才需求的热点领域,例如中低端的物流执业操作人才,均出现较大面积的人才短缺。大力发展高职物流专业人才教育,可以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提供充足的物流储备人才。
第三,服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点产业发展的需要。现代物流属广西振兴职业教育九大工程规划中百万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重点专业领域;《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工作重点是服务广西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高职物流专业人才教育,可以更好地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物流、矿产开发、林浆纸、装备制造、钢铁产业等九大重点产业提供服务。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分析
1.专业设置分析。专业设置以市场、职业、技术为坐标。高职院校应主要树立服务北部湾、面向全国、辐射东盟的理念,形成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特别是以北部湾港口群为核心平台,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拓展空间的课程设置方向,拟定港口物流运输、装卸、搬运技术、仓储技术、装备及管理、操作与维护、报关与国际货代、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化、港口物流系统化等方向;以及依托行业,开设钢铁行业物流和林业行业物流等专业物流方向。
2.师资队伍建设分析。教师队伍朝“双师型”方向发展。构建具有高职物流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有一支适应高职物流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采取聘请技能实训教师和兼职教师;招聘有物流企业工作经验的中青年技术和管理人才;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个人基本素质,对于没有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分期分批地派遣他们到大型物流企业,特别是港口物流企业实习、顶岗锻炼,参与物流企业的正常运作等,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表现为:北部湾物流企业的广泛需求与高职院校的广泛供给不对称;教师知识结构与能力的挑战;教师队伍建设的挑战;教材内容编排与及时更新的挑战;办学理念、观念与培养方式的挑战;培养环境的挑战;体制、机制的挑战;资源配置与整合能力的挑战;高职院校与物流企业“合作双赢”的挑战。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教育模式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一是对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二是人才培养与国际上有较大差距;三是物流学科体系的不明确和物流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教育实践的发展,影响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2.教学内容与现代物流发展相差较大。知识分割过细,课程内容陈旧,课程过于求同,教师单向灌输,实践环节薄弱。现有的课程体系造成综合素质教育的薄弱,创新教育的忽视,实践观念的淡薄,使得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动手实践能力差,个性发展受到忽视,最终阻碍学生创造性发展,也削弱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人才的竞争力。
3.对物流操作人才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广西普遍存在着重视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教育而忽视物流操作人才的培养的问题。加上广西高校物流教育开设较晚,最早开设物流专业的是广西对外贸易学校、广西商专等专科学校,并且由于受以往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这些职业院校又分属商业、物资、铁道、邮电、交通运输、供销行业主管部门。多部门办学,教育资源分散,院校地域分布不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流操作人才的培养。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培养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的原则、目标、专业技能
(一)遵循的原则
根据广西社会发展和北部湾经济建设需求,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以提高全面素质为基础,以增强职业能力为本位;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适应企业技术与管理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以学生为中心,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二)培养目标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以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分析原理来确定目标。
1.职业层次。高职物流专业重在培养操作型为主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管理人员,如仓库管理员、配送员、叉车工、报关员、电脑操作员、网络管理员等“宽口径、综合性”型的职位层次带。
2.就业岗位群。对于企业内部物流,存在着原材料、能源、配件、工具等的采购、储存保管、半成品或成品库管理、包装、分拣、配装等岗位群;对于企业外部物流,有分销计划、发送、运输、与接受电子商务购销信息等岗位群;对于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有储存、运输、调配、保管、分装、加工、信息与接受、集装箱管理、报关、结算、货运、物流服务器管理等岗位群。这些岗位群各有区别,需要各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时要重点锁定某些岗位群,逐步打造自己的品牌专业和优势课程。
3.职业岗位的专业化教育。职业岗位的专业化就是要求毕业生对知识能力有专攻,取得物流专业领域特有的技术和技能,如传送机械维修员、仓库管理软件程序员、电脑服务器管理员等。因此,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时既要做到“宽带”型,又要有专业化发展方向。
(三)应掌握的专业技能
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物流专业的学生的培养除对学生自学能力、为人处世的能力、社会适应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外,重点是专业技能。物流专业高职学生核心技能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物流各环节的技术和管理技能。学生具有较为全面的物流操作和管理知识,对商品堆垛、打包、分拣、配装、运输等具体的作业非常熟悉,可以同时胜任多个岗位,能够对所执行作业进行全程全方位监控,并能够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快速成长为复合型物流技术和管理人才。二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现代物流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信息流过程,目前信息技术已受到物流企业的充分重视,并被广泛运用于订单处理、存储管理、货物追踪等全过程。
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培养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的建议与措施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府、教育部门、高等院校、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是一个包括高校学历教育、物流职业教育、企业岗位教育、社会培训机构继续教育相互结合、多种层次、互为补充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政府相关部门政策扶持物流专业教育的发展――改善办学条件
广西区政府要从战略高度认识与指导物流专业教育的发展;要重视物流人才发展的规划与研发工作,使物流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从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角度,可拨付专项经费用于物流专业学科建设,包括在有实力的高职院校建立国家、省级示范性物流实训基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方财政可拨付专款用于物流专业职业教育。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北部湾地区相关职业院校和物流专业的宣传,支持和安排物流专业优先招生,加强对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二)加大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建设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1.组建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把握教学工作总体方向。各高职院校应聘请物流一线专家、广西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行业组织组建与本校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本专业领域具体的培养培训计划及实施性培养方案,不断完善物流教育的学科体系;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合理定位;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并对毕业生的就业提供必要的指导。
2.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宗旨的物流教学改革创新。第一,建立以现代物流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现代技术支持和业务能力为框架的教学内容体系。在教学内容上实现个性化与综合化的结合;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第二,重视能力培养。尽可能多地采取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对策研究等方式,致力于综合解决方案能力的培养。第三,优化教学过程,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培训采用国际上先进的“行动导向”模式;努力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经历确定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测评估反馈的整个工作过程,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第四,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符合物流职业教育教学需要的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支持教师到物流企业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聘请物流行业的技术与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形成“双师型”师资队伍。
3.实施物流专业课程、教材体系的创新。首先,“认同性”课程转向“创造性”课程。知识经济时代,创造性的“构想”及技术更新构成了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为宗旨的“创造性”课程必将成为高职院校物流课程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而进行改革的方向。
其次,“专业化”课程转向“综合化”课程。实施“综合化”课程是现代物流向协同化和综合化发展的趋势,是人们面临复杂性、客观世界的有机统一性等因素影响的必然结果。
再次,“统一化课程”转向“多样化”课程。为培养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学生的个性,就应尽可能地开设较多的课程,可以实行模块式课程,将选修科目分成几个较大的模块,每个模块占一定的比例,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完整的知识结构,又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最后,建立具有学校、地区和行业特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高职院校可根据学校、地区具体情况开发教材,丰富教材形态,建立具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特色的物流课程和物流教材体系。
4.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结合,建立科学的物流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机制。物流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培训采用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结合,推进物流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吸收物流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等作为衡量物流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将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三)加强政府、高职院校、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物流行业协会指导、物流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依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九大重点产业,建立校企合作的物流人才培养培训的机制,形成政、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循环;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推行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行“订单”式物流人才培养等新模式。
(四)组建立足北部湾地区经济的区域性职教集团――实现物流教学资源共享
由北部湾区域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参与或直接牵头,将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做一定整合后形成区域性集团。集团依托自身优势,可以共享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种优惠政策,在为区域经济服务等方面,形成整体效应;建立物流教育信息平台,实现物流教学资源共享。
综上所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给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对社会的人才供求提出了新要求。高职院校应高度关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及物流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及时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专业设置要与北部湾经济发展相适应,以满足北部湾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物流发展与人才需求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2]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关于加强物流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
[3]王永富.我国物流人才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7(26)
[4]王永富.对广西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双证融通”的探索[J].职业圈,2007(6)
[5]2011年普通高考指南招生计划篇[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1
篇10
一、基于能力导向的港口物流人才的能力要求
基于能力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港口物流方向)人才即港口物流人才,其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体现在掌握采购、仓储、配送、运输、客服等基本业务流程,具有分析和解决业务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及相关工作计划的组织、实施能力;海关报关、报检业务处理能力;国际货运业务处理能力;国际货运业务处理能力;物流企业运营管理能力;物流市场开发与管理能力;物流软件操作应用能力。方法能力体现在学会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动手、有捕获信息及整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理念,不拘泥于传统模式、敢于提出创新的思想及理念的能力。社会能力体现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工作精神;确定交往目的、选择交往对象、建立交往渠道、运用交往技巧,能用汉语交流和简单的英语交流、评价交往结果。
二、钦州学院建设基于能力导向的港口物流人才的基础和优势
1.地理环境优越
港口是综合运输链中的一个主要环节,港口业作为北部湾经济区和临港中心城市发展壮大的主导支柱产业,已成为临港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施、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的启动,特别是打造“新的战略支点”的发展定位,广西北部湾临港产业不断壮大。种种数据表明,广西北部湾港已成为我国沿海港口群的“重要一极”。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1月~11月,钦州港货物吞吐量达6000万吨,同比增长22.9%;集装箱吞吐量超过50万标箱,同比增长30.7%。
2.就业基础良好
钦州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港口物流方向)目前在校生130人,该专业于2007年招生,每年录取新生分数线均高于广西同类院校。连续三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北部湾经济区物流各个行业,货代、仓储、运输等是主要就业去处,主要就业岗位有:物流营销、物流客服、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货代、报关等。在广西北部湾港务集团、圆通快递、中外运广西分公司等大型物流公司和众多中小物流企业都有钦州学院的毕业生,并普遍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3.实践教学条件初步形成
截止目前,钦州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港口物流方向)校内实践基地已投资100余万元,建立了包括钦州港物流沙盘模拟实训室、现代港口物流实验室(实验大棚)等多个校内实训基地,初步具备了“理实一体化”功能。另外,还建成多家校外实训基地,如钦州市港口集团、广西世纪物流及桂中海迅物流公司等。
4.产学研合作机制逐步形成
近几年来,钦州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港口物流方向)在发展过程中,与钦州市港口管理局、沿海三市航运集团等数十家经济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作为学生实训基地和物流科研合作基地。每年暑期,钦州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港口物流方向)都会派出2~3名专业教师到合作单位挂职锻炼,并从事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课题研究,以增强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双师型”师资队伍已经形成
钦州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港口物流方向)现有专任教师12名,兼职教师5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7人,中级职称11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38.9%。专任教师大部分拥有高级工程师、高级物流师、经济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双师型”教师比例高达80%以上。专任教师中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绝大多数教师年龄在30到45岁之间,年富力强。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涵盖物流运输、仓储配送、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物流规划、物流设施设备、物流营销、物流经济、国际贸易与报关等专业方向。
三、基于能力导向的港口物流人才建设内容及对策
1.加强行业指导,深化校企合作
2013年6月,钦州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理事单位。物流管理专业(港口物流方向)应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加强与区内外应用型本科院校、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企业以及广西涉海政府部门、港口、码头、海洋运输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在学生顶岗实习、教师挂职锻炼、“订单式”人才培养、“菜单式”员工培训、教材编撰以及科研项目方面取得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合作成果[2]。
根据企业对岗位和能力的要求,与企业共同制订“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签订联合培养协议,采取“定计划、定课程、定学时、定教师”的方式,为企业进行特定人才的培养。在用好企业资源实习实训和用好技术人员教学基础上,承担企业培训任务。通过这些培训,把企业的培训标准引入校园,企业由此获得合格的员工,专业则从课程的层面上与企业技术进行嫁接,并进一步了解企业对岗位能力的需求,根据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2.注重课程体系框架设计
通过对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物流产业实地调研、对近三年物流管理专业(港口物流方向)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以及通过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港口物流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实践研讨会进行论证,对港口物流管理人才的职业成长历程、职业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得出基于能力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港口物流方向)课程体系框架,如下页图1所示。
3.重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以往的物流管理专业(港口物流方向)人才培养评价主要是基于学业评价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水平评价体系,而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突出“三方面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三届毕业生追踪调查和企业用工反馈来看,亟待建立基于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即采用基本要素结构体系,运用递阶多层次评价方法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标体系进行构建,核心是建立以高校(学业)评价和企业评价为主体的综合评价体系(如高校评价权重为60%,企业评价为40%等),核心指标为职业道德素质、专业技能水平、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等。
4.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通过参加国内师资培训、学术研讨和企业兼职顶岗锻炼等方式,提高专业带头人在专业建设、科研开发、资源整合等方面的能力[3]。制定和实施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和海外拓展进修计划,重点培养若干名骨干教师,每人要在企业顶岗锻炼半年以上,以随时掌握港口物流的最新动态,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与钦州市港口集团、中外运广西分公司等紧密合作,聘请行业专家和业务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对其进行应用型本科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培训,让其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和实训教学与指导,充实加强实践性教学指导教师的力量,形成一个分工明确又密切合作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参考文献:
[1] 罗美娟.宁波港口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浙江工业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 谢如鹤,等.基于创业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
篇11
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亿元,增长16%;
2.实现市场成交额130亿元,增长15%;
3.实现餐饮营业收入10.6亿元,增长25%;
4.培育突破10亿元的市场1~2家,新增5亿元市场2家、亿元市场2家;
5.完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创建30家;
6.引入国内外大型知名连锁商贸企业1~2家;
7.完成第二批农贸市场升级改造10家;
8.完成生猪定点屠宰40万头,定点屠宰率99%以上;
9.完成地方粮食储备1.9万吨,食用油储备150吨;
10.完成“五放心”粮店创建5家。
三、重点工作
(一)优化载体,深入推进农村流通网络建设
1.不断深化“万村千乡”工程。根据上级规定要求和标准,再新建和改造一批农家店和农村商品配送中心,重点建设村级店,扩大农家店覆盖面,确保农村农家店覆盖面达90%。进一步强化农村商品配送中心的服务、监管,指导企业完善采购、储存、加工、编配、调运、信息等功能,增加统一配送商品品种,逐步实现食品全配送,其它日用品统一配送率达50%以上。鼓励“一店多用”,推进“万村千乡”网络与供销、邮政、电信等网络的整合联动,扩大农家店的经营品种和服务范围。对现有农家店要完善设施,改善服务,提升功能,提高城乡同价工业品的比重,进一步拉动和扩大农村消费。
2.扎实做好“家电下乡”工作。从2009年2月1日起,连续四年,全面开展家电下乡工作。鼓励我县具有一定规模的家电经营企业积极申报进入全国家电下乡销售网络。在落实好彩电、冰箱(含冰柜)、洗衣机、手机等四类下乡产品的基础上,按国家要求及时扩大品种和补贴范围。各镇、各部门要加强领导,大力宣传,精心组织,强化监管,抓实抓好。要指导、督促各定点经销企业积极组织货源,切实做好售后服务,确保广大农民买得放心。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信息跟踪网络,严厉打击借家电下乡名义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要加强审核把关,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要通过家电下乡活动,发挥其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拉动内需的引领作用。
3.大力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将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程和改进农村消费环境的重要举措。在2008年已经基本完成10家改造任务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抓好示范推广,全面启动我县2009年的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年内首先要抓紧做好少数尚未开业的改造市场的竣工开业,一季度要完成09年10个项目的方案审批,4月份要确保所有项目开工建设;跨年度项目必须在上半年竣工开业。县工商局、商贸办(粮食局)等部门要积极发挥牵头作用,及时协调解决市场改造过程中的矛盾和困难,要积极探索“农超结合”的升级新模式,努力提高我县农贸市场的档次和品位。各镇、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配合,确保高标准完成全年市场升级改造任务。
4.着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通过加快农村商贸业态升级,切实改进农村消费市场环境。一是促进现有知名连锁品牌向镇村、社区四级市场延伸,年内重点推动苏果便利、文峰超市等企业向镇村布点,确保各中心镇有2~3家以上知名连锁企业入驻,规模较大的村不少于1家,形成良性竞争环境。二是加大农村住宿餐饮行业监管力度,针对农村住宿餐饮设施落后,服务较差的现状,督促、引导经营者加大投入,改善落后面貌,提高服务水平,带动农村餐饮消费。三是继续开展“标准化农家店”、“安全示范农家店”创建工作,在认真总结过去创建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广,确保村级覆盖率达100%。
5.全面建立“放心粮店”网络。在连续两年开展“五放心粮店”创建,现已完成24家市级店验收认证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创建工作的标准、要求,进一步强化日常管理,杜绝重授牌、轻管理的现象,把放心粮店的监管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着力抓好已授牌单位的经营品种、进货渠道、台账资料等内部管理。同时将“放心粮店”创建工作向各大连锁超市延伸,做到创建“放心店与放心专柜”相结合,力争年内再创建5~6家“放心粮店”,实现镇级全覆盖。
(二)提升结构,促进商贸经济集聚发展
6.打造城中商贸中心。围绕“立足城中发展大商贸”要求,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不断扩张城区商贸规模,提升业态档次,促进城区商贸中心做大做强。一是突出项目建设,引入知名品牌,立足高品位、高水准,瞄准大品牌,力争年内再引进1~2家国内外知名连锁企业入驻,其中要重点引入1家大型百货业企业;二是抓好业态布局。围绕规划建设中的安达步行街、中大街、恒天新世界等商贸集聚街区,超前介入指导业主做好功能定位、业态布局,突出体现各个街区的不同特色和商业风格,杜绝出现同质化竞争局面;三是升级商贸业态。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加盟、直营经营方式的同时,增加商业街区娱乐、休闲、健身、美容、餐饮等商业元素,优化城中商贸中心业态结构,提高竞争力,加快城区商贸中心集聚发展。
7.培育专业特色市场。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面落实县政府各项优惠政策和安商护商的各项措施,帮助奥华国际装饰城、*批发王、沿海大市场、苏通轻纺城等四大专业特色市场大力开展招商工作。指导沿海大市场按照市场错位发展原则,准确进行功能定位;支持*批发王、苏通轻纺城等专业特色市场加大营销攻势,提高商家入驻率,集聚商流人气,缩短市场培育期,尽快形成有场有市。
8.做强现代物流企业。根据县域经济发展需求,在认真做好物流发展规划的同时,按照运输型、仓储型、技术服务型、综合型等不同的物流企业类型,分门别类培育重点物流企业,全力推进物流项目建设,尽快形成具备一定规模的仓储、运输能力,拥有现代信息网络平台,服务功能全、配载能力强的综合物流基地,逐步奠定我县区域性物流中心地位。着力培育壮大正元港务煤炭物流中心、南通苏中医药物流中心;加快苏中粮食、棉花物流中心等物流基础项目建设;整合资源,推进小型物流企业转型并轨,力争培育规模物流企业2家,省级重点物流企业2家。
9.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将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作为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手段,通过行政推动、政策扶持,不断健全完善城区社会服务网络。一是发展连锁便利店;二是推广家政服务业;三是设立社区便民医疗、修理、寄托等便民服务项目;四是开展旧货收购、二手车交易等新型服务项目。
(三)集聚优势,大力推动粮食产业发展
10.加快项目建设。依托我县传统粮食集散中心优势,全力加快粮食现代物流项目建设。启动粮食仓储区建设,完成*粮食储备库建设,计划一期总投资3500万元,建设粮食储备仓容4万吨,力争年内完成仓库建设、新仓压仓试验,质检中心、信息中心、器材库等配套设施主体工程竣工并投入运营。同时做好物流中心交易区、深精加工区的规划、项目包装和招商推介工作。
11.扩大订单收购。指导加工企业完善“公司+基地”经营模式,充分掌握粮源,鼓励粮食经营企业大力开展订单收购,搞活粮食购销,提高粮食商品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年内建立基地35万亩,基地收购量达到8万吨。
12.开发精深加工。扶持、指导企业加大投入,在加快技术创新上闯生路、找出路。引进粮食、食品深精加工项目,重点瞄准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引导、促进企业走技术创新的路子,开发生产糙米茶、营养强化米、有机大米以及各种配制米;利用地方禽蛋资源,瞄准引入禽蛋制品的开发项目,生产溶菌酶、蛋黄油、生物柠檬酸钙等,拓宽延长产业链条。
13.拓展外地市场。大力拓展我县品牌大米县外市场,积极引导企业发展营销网络,在各大城市建立联销网点,努力扩大我县大米的市场份额,提升我县大米的市场影响力。
14.争创自主品牌。立足我县优质稻谷资源优势,会同农业部门,积极开展*大米统一品牌的培育创建。逐步实现统一选种、药肥科学管理、统一加工工艺和标准,统一产品标识,统一组织产品对外推介,提升*大米的知名度和收益率,有效增加粮农效益。
(四)强化监管,努力提高行业管理水平
15.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依据国家《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商贸企业基础台账,全面实行企业食品经营安全承诺制度,大力推行食品经营索票索证、购销台账、招回退市等措施;严格依照“食品安全属地管理”原则,加大对全县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
16.深入实施“放心肉”工程。以定点屠宰场换发证、标志牌为契机,坚持条件、严格标准,对全县36家定点屠宰点逐一梳理、验收,关闭一批设备简陋、管理落后的屠宰场,逐步过渡到一镇一点;深入开展“打击私屠滥宰和病害猪肉非法交易”专项整治活动,实施县镇两级整体联动,加大打击力度,坚决杜绝“病害猪”交易行为;严格规范定点屠宰场内部管理,健全制度,严把“三关”,提高定点场(厂)规范化管理水平;切实做好“病害猪”无害化处理工作,确保出厂肉品质量安全;深入开展肉品市场整顿,组织相关部门、镇,采取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办法,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制售注水肉、病死肉、无花肉以及各种违规猪肉行为,确保全县人民食肉安全。
17.全面推行酒类溯源制度。进一步做好酒类备案登记工作,确保备案登记率达到80%以上;全面实施酒类流通《随附单》制度,督促批发、零售企业建立健全购销台账;开展酒类流通市场监管,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18.不断加大服务行业管理。组织现有餐饮协会、煤炭协会、市场协会正常开展活动,年内再筹建1~2家行业协会。大力提升餐饮服务水平,积极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和方式,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业务培训和竞赛活动,推进餐饮行业上档次、上水平。
19.有效规范粮食流通秩序。进一步加大粮食市场监管力度,努力规范经营行为。一是高质完成清仓查库。全力抓好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集中力量、集中时间,根据国家、省、市统一部署,在规定时间内及时高效完成我县粮食清仓查库工作,确保一次性通过国家、省、市验收、抽查。二是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抓好两季收购市场的监督检查;三是加强品质监管。深入推行流通环节粮食质量监督工作,开展库存粮食品质动态监管。四是规范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确保公平、公正执法。
20.狠抓有形市场安全监管。不断加强全县有形市场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工作。各职能部门与各镇要协调配合,强化全县所有有形市场,以及500平方米以上的商场超市、规模以上餐饮宾馆(不含星级以上)的日常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做到年初有指导意见、工作计划,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季度有专项整治活动,月度有例会查评。
21.推进“平安企业创建”活动。进一步推动新形势下商贸企业维稳工作和防范建设的提档升级。各镇及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平安商场、平安超市创建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明确创建目标,落实创建措施,加强协调、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各单位要建立健全组织网络,明确责任,切实排查整改,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四、具体措施
22.实施规划控制把关。根据全县商业网点规划的规范要求,认真研究制定实施办法,加大控制力度。县商贸办(粮食局)要会同县发改委、规划局、国土局、工商局等职能部门,负责实施全县商业网点建设的审核把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确保新建商业网点科学合理布局,坚决杜绝同类商业业态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同质化恶性竞争。
23.强化服务指导功能。强化对商贸企业的服务功能,建立商贸重点企业联系制度,重点做好“五个十佳”企业培育工作,即打造十佳专业市场、十佳商场超市、十佳粮油加工企业、十佳酒店宾馆、十佳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全力打造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强势推进全县商贸经济整体实力提升;建立健全专门机制,跟踪全县商贸流通领域1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千人进千企、帮扶促发展”活动,尽心倾力帮助解决各个联系企业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篇12
1物流沙盘技能竞赛的基本概况
培养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在教学目标上的主要区别,为完成该目标,亟需引导学生专业实习、熟悉工作岗位,但是这些项目的实施需要与用人单位的合理对接,无形中增加了成本和实施难度。物流技能竞赛根据企业工作岗位设计比赛项目,满足企业实际用人考核要求,教学环节依托竞赛项目展开,能够在校内完成对实践人才的技能培养,因此,达到了既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又密切联系学校、考核专业知识的双赢平衡点。物流沙盘技能竞赛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模拟实训,可以考查参赛队整体的物流设计能力和在采购、补货、入库和出库作业等物流环节的实操水平,对团队协作和组织协调能力、语言沟通能力都是全方位的检验。因此,该赛事以其形式新颖、创业精神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培养创新能力和打造业务素质,营造创业环境和氛围,践行创业教育与行业对接的融合,校企合作、实习实训成果交流的重要载体,成为千万经管类学生积极参与的竞赛。
2设置物流沙盘技能竞赛的现实意义
物流沙盘技能竞赛作为我国高职教育经管专业最大规模的比赛活动之一,从设置比赛以来就获得各大院校和学生的好评与喜爱,许多学生还自发组织形式多样的小组对抗赛、校际选拔赛,转变单一的被动学习为主动自发研究的良好局面,因此,也是教学成果展示与沟通的有益平台,对构建创业项目孵化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物流沙盘竞赛项目涵盖经营管理的综合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竞赛实训的方式,参赛选手可以通过实际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感受战略抉择在企业整体运营中的重要性,提高选手投入产出分析能力与战略管理水平;准确判断市场机会与风险,深入挖掘客户价值;培养参与者统揽全局与战略性宏观意识;熟悉现金流向及分配原则,增强成本节约及合理规划企业的远景发展并提升管理效益。
3物流沙盘技能竞赛的基本内容
沙盘技能竞赛的参赛队伍分别模拟经营一家企业三年的运营活动,以每年为一个会计年度,制定详尽的工作计划,设定共四个季度12周的实训模拟。每年度需要组织团队参加年初订货会,根据企业现金的合理预算与规划,购进该年度经营所需的各类原材料;月度工作涉及提货与分拣、车辆合理调度,核算运费等环节;季度工作涉及市场开拓与选择,人员招聘及收付款项业务等环节;年度计划涉及税金缴纳,长期贷款及利息给付,关账并出具财务报表等环节。三年经营期届满,基于“现金为王”的原则和权益最大化的要求,由竞赛裁判根据每支参赛队的表现打分,对在模拟经营中的犯规行为给予扣分,结合沙盘模拟系统得出的评分按比例计算出比赛的最终综合成绩,评定各支参赛队伍的经营业绩。物流沙盘技能竞赛营造出企业创业、生产运营的真实环境,主要考察参赛队伍对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同经营阶段的战术选择、战略决策和现金管理工作,变抽象的书本理论概念为真实的沙盘模型设备,引导学生了解物流活动的基本流程,认识经营方案中企业库存水平、运输工具设施、配送路径优选等内容,使参赛学生达到充分模拟体验物流项目组织与实施、系统管理与运营、资源合理规划配置、团队协作与互动的技能要点,系统掌握法律法规并增加综合物流服务及管理能力。
4物流沙盘技能竞赛举办的主要特点
4.1沙盘竞赛充分体现了教育部的指导文件精神
物流技能大赛的成功举办是教育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的具体体现,各地方性赛事的筹备主要参考国家级比赛,而国赛项目的设立则是践行教育部文件精神、完善人才培养方针的良好途径,各职业院校通过参加和筹备技能大赛理顺自身的办学思路,领会国家对于物流服务综合人才的培养目标,并结合竞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4.2沙盘竞赛来源于企业真实工作情境的模拟
技能比赛项目的设立是经过各位专家和行业精英实际调研、反复论证和不断研究的结果,它既来源于物流企业的实际工作场景又比企业活动更加严谨,展现出各工作环节紧密和流程设置科学合理的特点,易于参赛学生理解并实训操作,充分体现企业对物流人才的综合技能要求。
4.3沙盘竞赛体现了多学科知识体系的高度融合
技能比赛项目的设置主要考核参赛队伍融合多学科的理论和技能要点构造完整的学科体系,参与竞赛的高职学生及指导教师需具备完整的理论知识、实操能力,化解经营风险与危机的随机应变综合素质。
5物流沙盘技能竞赛对促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发展的影响
5.1以赛促教,将赛事的考核项目融入到日常实训活动中
物流行业作为我国新兴行业从员工岗位责任到工作流程都遵循严格的行业标准乃至国家标准,由于竞赛项目源自真实的岗位内容,高职院校理应将赛事项目与本校教学工作相结合,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人才培养和实习实训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针对每次物流竞赛项目中涌现的新知识点或者教学理念,高职院校可以将本校的沙盘实训课程与大赛内容相对照,找出竞赛项目可以转化为教学单元的内容并分析实施转化的可行性,总结比赛经验形成以赛促教、项目导向与实训结合的课程体系。
5.2以赛促赛,将省赛和国赛引入到职业院校全员教学项目中
由于每校仅推荐一支以6-7名学生组成的参赛队伍参与物流技能竞赛,占学生总人数的比例较低,基于竞赛普遍适用性的特点应该扩大受益学生的比重,高职院校可借助于沙盘竞赛的契机充分应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考省赛和国赛的赛制及组织方式结合专业特点率先开展校内选拔赛。职业学校可以出台技能竞赛方面的激励和管理措施以鼓励学生全员参与的热情,例如根据学生竞赛成绩设立一二三等奖和各团体奖项,对获奖学生和优秀指导教师进行适当奖励,也可将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和年终考核成绩的参考,优秀参赛队伍将获得进行省赛和国赛的晋级机会,建立以赛促赛、全员参与的常态机制。
5.3以赛促建,建立健全实习实训基地,完善课程开发项目实施
在教育部实施推荐的骨干学校和示范专业建设中,明确提出大力加强对实训设施设备的投资和实训基地条件的改善。高职院校实训室的建立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和指导,而物流沙盘竞赛就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检验教学成果、满足企业生产和技能人才培养的双重需求。当然竞赛项目要最终落实到课程的开发与专业设置方面,形成一整套沙盘模拟实训项目并凭借技能竞赛和企业优势资源保证学科体系建立的完整性和科学性,使学生在模拟实训中掌握竞赛规则和技能要点,为日后胜任工作岗位进行实操奠定扎实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5.4以赛促练,打造业务素质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队伍
技能比赛作为一个团体项目是见证学习效果的舞台,要想在省赛、国赛中拔得头筹就亟需打造一支理论与实践能力俱佳的专、兼职双师教师队伍。由于多数职业教师基本由学校毕业过渡到职教学校的,因而十分缺乏企业一线的岗位工作经验,而学生的理论知识过硬又欠缺实训的有益指导和操作动手能力的锻炼,所以,各大高职院校应积极拓宽师资队伍培训的路径,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安排教师深入企业顶岗实习,通过省培国培的良好机遇丰富和锻炼教师的实践经验。另外,长期引进和聘任部分企业高管、行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兼任学校实训工作的技术顾问,邀请其到校落实与指导学生实训项目的实施,积极拓展校外创业孵化园区和实训实验基地的建设,通过校内校外联合培养、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打造一支优质高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综上所述,物流技能竞赛为物流人才的培养和技术创新指明了方向,是践行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有益尝试,通过参与竞赛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及教学服务质量,奠定学生创业就业的成功路径,推动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黎红.校企合作、物流技能竞赛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融通的研究与实践[J].物流科技,2016(9).
篇13
根据上文针对我国当前物流技术的应用现状和技术发展前景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可以对现代化物流技术的应用有着全面的掌握。下文将针对物流技术中仓储管理的应用及发展进行研究,针对当前的缺陷部位,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促进技术的不断完善,为物流行业的建设及发展奠定基础。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少物流企业的建设也进入到了一个崭新时期之中。另外,一些大型的货物运输企业、货物配送行业等,也各自加强了自身物流中心的建设,生产厂家也纷纷的建立起了以物流管理和集中式管理为和核心的物流基地。上述举措,均使得我国的物流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在当前繁荣的发展局面之下,还需要充分认识到不足和缺陷,不断地完善物流的仓储技术,并且提出相应改善措施。
2.1现代化物流技术的应用
首先,应当广泛并且积极的引入现代化物流管理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仓库式的管理,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传统的人工盘点、人工货物的摆放、人工式的整理等,已经逐渐难以满足现代化的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所以还应当加强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建设、加强机械化设备和系统的建设,最终实现自动化的控制和管理,并且还应当加强信息的处理和收集,增加物流行业的仓储业务流量,以全面增加业务收入。
2.2信息管理及管理机构
另外,还应当加强信息技术和各项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这一点也是促进仓储管理技术在物流行业当中得到重要应用的关键点。结合物流行业自身建设及发展的特征,制定出相应的工作计划,将各项资源和信息等有效整合在一起,采用集中式的管理模式,避免信息过渡的分割和分散,真正意义上做到信息资源的共享。以此为基础,将规划的效应发挥至最大。建设起统一化的、标准的管理机构,在企业内部,设定一个权威性的管理机构部门,分散的领导其他部门,采用统一管理的模式,使得其他部门的各项工作均听命于它。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工作开展更加有秩序,并且对企业内部各项管理项目进行协调。
2.3优化传统的物流仓储布局形式
不断地优化物流仓储的布局形式,且发挥出本土优势,也不容忽视。当前不少国家和地区的物流仓储技术都集中于经济较为发达地带,诸如城市区域、交通主要干线区域等等。所以,物流仓储的活动更多的是运用到商业活跃以及信息灵敏等优势,更多的是依靠交通的便利性,以此为基础,制定出相对应的方案和政策,逐步地调整自身企业经营结构和经营的方式,采取科学化的规划方式,科学化的制定出各项经营原则,妥善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对融资形式的扩展、通过对仓库布局以及经济合作形式的调整,更好地促进企业经济熊阿姨的增长。在必要之时,还应当能够打破常规,使得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发展可以更好地得到应用,面向社会经营,更好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4加强物流仓储技术改进
最后,对于现代化的物流行业而言,要想使得仓储管理得到更加重要的应用,还应当不断的加强技术方面的改造,使得经营管理可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强化。现代化的物流行业发展,应当以仓储式的管理为技术性支撑,以信息化的技术为基本指导原则,更多地运用现代化管理方式,诸如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的电子计算机技术,来取代传统的手工记录和人工操作流程,使得物流行业的发展可以有更多的现代化技术引入。同时,还应当结合市场的条件和市场需求,确定出基本的硬件设施和建设方案,逐步确定得出相关市场的供需关系,建立起完善的、强大的物流仓储管理系统,为行业的进步驻入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