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科学发展观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科学发展观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科学发展观

篇1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科学发展观应包括哪些内容?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科学发展观的完整内涵是什么?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版权所有

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是什么?

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怎样按照统筹兼顾的要求,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按照统筹兼顾的要求,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应做到以下几点:

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目标。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抓紧研究制定统筹兼顾的政策和规划。

为什么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各项工作中。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我们必须处理好哪几种关系?

一定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城乡发展、地区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为我们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指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是什么?

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一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适当控制投资总规模,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坚决遏制部分行业版权所有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支持有市场有效益的产业和企业加快发展。三是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努力缓解煤、电、油、运和部分重要原材料的供求矛盾。四是重视防止通货膨胀,抑制物价总水平过快上涨。在宏观调控中,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当前实际情况出发,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等综合措施,并注意把握时机和力度,做到适时适度,区别不同情况,松紧得当,不急刹车,不一刀切。

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中央提出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是怎样的?

中央明确提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是一个把握规律、统揽全局的重大决策。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要求。按照“五个统筹”推进改革开放,才能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才能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坚持改革开放,必须统筹哪几方面的改革?

要统筹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努力实现宏观经济改革与微观经济改革相协调、经济领域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和农村改革相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使各方面改革相互促进。

“五个统筹”的实质是什么?

“五个统筹”,实质上就是统筹兼顾。

宏观调控目标的四大目标是什么?

一、促进经济增长。

篇2

Chen Guoliang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ce is the necessary choice of the society developing fast and harmoniously, but the formation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is one long research and study course. In this paper, the writer has made a research and study through the value view and evaluation view, the learning view and education view, the innovation view and development view and the management view and decision-making view so as to perfect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and adva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with a high efficiency.

【Keywords】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Scientific value and evaluation view Scientific education view and learning view Scientific innovation view and development view Scientific management view and decision-making view

1.科学发展必须要有科学的价值观和评价观。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科学发展都很不平衡,虽然影响的因素很多,但很大程度上受价值观和评价观的影响。要科学发展就得弘杨科学,崇尚科学。要培养科学氛围,创造科学环境,形成科学研究风气。由于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很多领导者和决策者是不大重视科学的。一个商人即使是投机商,他可以富甲一方,一个小企业主可以创造利税;一个娱乐厅的老板也可以给人带来很多欢乐。一个科研人员,穷酸迂腐,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差,时时需要投资,处处需要保护,这样的负担,中国人一般都不会主动背负起来。所以,那些只知道搞科研的“呆子”只能跑到国外去。很多的华裔科学家在国外受尽了百般种族歧视和种种无情打击,顽强地为人类创造科研成果,有很多人还获得了诺贝尔奖。而作为一个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文明古国,一直没有一个人能得到这项奖励。这就说明现代中国人的价值取向有与众不同之别。由于没有追求科学的价值取向,所以科研成果的评价机制也不太完善,很多科研成果也很难得到推广和利用。受这种价值观和评价观的影响,科学发展就受到很大的限制。

篇3

无数次的盘算过,无数次的在脑海中谋划过,我应该怎样去工作,我应该怎样去适应新的环境,来到社区工作这段时间,我感觉到社区的工作不是像我想象的这样的简单,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为了适应新的工作,我每天都在不断的提升自己,每天都觉得是不一样的生活,我们做社区工作的人,面临的都是辖区居民,居民素质参差不齐,遇到的问题和琐事也很多,这就要求我们这些社区工作者要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如果只有奉献精神而没有过硬的业务能力我们的工作就是空中楼阁,就是纸上谈兵,只能是说在嘴里写在纸上的空话套话,还要有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多学习,多创造,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无论做任何事情只有创新才能发展,但是发展还是要有一定得依据,我们的党就是通过多年来的实践,在不同的时期提出了不同的发展方向,这是一种智慧的凝聚。社区的工作并不是简单的上传下达,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做一个合格的有作为的和谐的社区工作者。

尤其是最近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更是让我感悟很多很多,通过学习,我觉得自己在一点点的成熟,在不断的吸取新的知识,在不断的充实自己,我知道了为什么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要学习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怎样提炼出来的?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什么?科学发展观有怎样的历史地位?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通过学习,以前不关心政治的我,有时间就在翻书就在琢磨,我在深刻的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学习不是目的,学以致用才是目的,如何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去才是我们应该思索的,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运用好总结出来的经验,如何把党的政策惠及千家万户是我们首要的任务,我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社区工作是社会的稳定剂,家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和谐了整个社会才会和谐,我为能从事这样的工作而感到自豪。

通过学去了我心中浮躁,拥有一颗甘于寂寞的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保持一颗平常心就是乐于学习者得精确阐述,既然选择了社区工作,就不能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服务于基层,服务于人民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给我们社区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通过学习拨开了我心中的迷雾,要弄清楚是什么,知道了为什么,然后才会去想怎么做,才会在繁杂的工作中游刃有余,让自己的业务素质在学习中得以加强。

记得我带领我们社区体操队参加石家庄市巾帼风采大赛,当得知我们队获得一等奖的时候,我和队员们紧紧的抱在一起,她们展示出了我们社区的风采,是怎样的一种骄傲,又是怎样的一种自豪,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想起我刚来时书记对我说过的话,做社区工作什么也不会不可怕,什么都可以学,但是必须要有一个踏实工作的心态,踏踏实实的做事就会体会到工作的快乐,如今的我真的体会到了工作的快乐,也想起主任说过的话,把社区的居民当成自己的家人,你的工作就会得心应手,如今我和家人们紧紧的拥抱着,看着她们高兴的笑脸,我也感觉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

我也在深深的思索,今后我要以怎样的方法,怎样的态度,怎样的思维,如何全新的开展工作,怎样把所学到的东西结合到工作中去,怎样活跃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怎么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怎样提高居民的素质,怎样把党的政策惠及千家万户,怎样把党的温暖播洒,怎样让居委会成为居民的主心骨,我思考的很多很多;通过学习更增加了我工作的信心,我要用百倍的热情,运用好科学发展观,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的服务于民,为创建一个和谐美好的新型社区做出自己的贡献。

做为我们社区馨雅诗社的一名成员,最后我用一首小诗结束我的演讲:

社区是我家,人人都爱它,

科学发展观,惠及千万家,

篇4

一、从以物为本发展观到以人为本发展观

所谓发展观是对社会发展一般进程的理性认识,是对社会发展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如何认识和处理人与物的关系问题,是发展观的一个基本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发展观与以物为本发展观。这里所说的 “以人为本”是相对于以物为本而言的价值观。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人与物的关系问题。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利用自然物,让物尽可能满足人的需要,尽可能满足更多的人的需要,尽可能更加合理地满足人的需要。如何看待物的发展?从以物为本的角度,把它理解为单纯物的增长。

统筹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到何等水平,自然永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因为人永远都是生物体和自然界的一部分。工业化发展的沉痛教训是物质资源高度消耗和生态环境高度污染。传统发展观的信念是:发展就是对自然界的掠夺,人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没有限度、天然合理、不受任何约束。这是完全错误的。按照这种观念发展下去,最后必然是人类的自我毁灭。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以自然为本(即以物为本),把保护环境看作是最高目标,这实际上是以放弃发展来保护自然,这不仅在理论上说不通,在实践中也做不到。另一种是以人为本,重新认识自然对人的意义,并在协调人与人关系的过程中,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当今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

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能动性,还是物的因素?这是以人为本发展观与以物为本发展观的又一重要区别。以物为本把人的价值归结为物的价值,把人的作用归结为物的作用,把人与人的关系归结为物与物的关系,认为物决定人的命运,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物。这是一种“见物不见人”、“重物不重人”的发展观。以人为本认为人是惟一的创造主体,是价值之源。

科学发展观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强调以人为本是发展的本质和核心,其重点是放在发展的主体上面。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际上是把人的发展作为最终目的,认为社会的一切发展都是人的发展的条件和手段,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各种需要,促进人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的解放与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目标和首要任务,把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发展的首要因素和根本动力。以人为本就是强调人民是发展的主体,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的多方面需求,始终关注人,坚持以认为主体,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

二、从线性发展观到全面发展观

既然以人为本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最高目标,所以它的发展观当然是全面发展观,而以物为本发展观则认为发展只是经济增长。线性发展观的基本信念是:人的本质是“经济人”,经济利益是人的惟一利益,对个人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人的活动的惟一动力,经济目标是人类发展的惟一目标或最高目标,经济手段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惟一手段,生产力水平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和水平,经济万能,只要经济发展了各种社会矛盾都自然化解,社会各方面自然而然随之发展,经济发展即社会全面发展,经济需要、经济活动天然合理,不应受任何控制和约束。

但是,经济发展不是人类发展的全部内容。人既是物质实体又是精神主体,既有物质生命又有精神生命,既有物质需要又有精神追求。人类发展包括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方面建设。不是人们所有的需要都可以归结为经济需要,不是人的所有需要都可以用经济手段来满足。坚持一个中心,但要反对单打一。

科学发展观认为,经济的发展不能取代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和人的发展。坚持全面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涵盖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自然发展、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等多重关系。科学发展观突破了原来认为经济发展就是社会发展这一狭隘的观念,扩大了发展的内涵和外延,把社会发展看作全面的、综合的、整体的、和谐的发展过程。

三、从失衡发展观到协调发展观

线性发展观认为人的一切经济行为都是天然合理的,凡是能够做的就是应当做的。所以经济发展应顺其自然。这种自发发展观从根本上否认了人们对经济进行自觉协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西方现代化理论有一种观点,认为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说,发展是自发的过程;对于发展中的国家来说,发展是被动的“他发”过程。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发展是人的自觉活动,对市场的崇拜和对自发性的迷信,既违背人的主体性,又违背客观的经济规律性。

没有协调就没有发展。线性发展观是消极的,应提倡协调发展观――人主动地、自觉地进行协调。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协调是一种多样化的有序的统一,是一种适度的比例关系,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就是几种特定领域关系相互依存、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状态和过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协调就是要理顺发展中各方面的关系,把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五个“统筹”是落实协调发展观的关键。以物为本发展观与线性发展观是一致的,都片面强调物质发展的重要,这是当前我国发展事业的主要思想障碍。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克服传统发展观的局限性,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四、从掠夺式发展观到可持续发展观

从历史的观点看,可持续发展观念是在环境问题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传统发展模式严重地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背景下产生的,是人们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和创新。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确定的以工业化和经济增长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发展观,以征服自然为豪迈,在大大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主要是导致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人口膨胀,等等。这些问题,打破了区域和国家的疆界演变为全球性的问题,潜在问题进一步恶化蔓延为公开性的问题。综观世界的资源和环境问题,除了自然界的变化和灾害以外,可以说主要来自于人类的活动,来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积极地反思和总结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不可克服的矛盾,努力寻找新的发展模式,探索能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资源,改善环境的政策和发展战略,于是可持续发展这一新的发展观应运而生。

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对于发展要周密策划,把全面发展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把可持续发展寓于全面发展的过程之中。在谋求发展时,要处理好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防止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来满足眼前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形成和建立“循环经济”的发展战略,坚持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持续发展。

五、结语

传统发展观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经济增长发展观,这种发展观将社会发展仅仅归结为经济发展。这种发展观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危机,也导致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之间的断裂,产生了大量的社会问题。科学发展观实现了从物本发展到人本发展、线性发展观到全面发展、从失衡发展到协调发展、从掠夺式发展到可持续发展的飞跃。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深化了社会发展理论,是中国也是世界文化的巨大进步。

篇5

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理论表述,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发展观这个重大理论体系中,统筹的关键是谋划全局,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使之与发展相关的几种基本关系保持均衡。这些基本关系包括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等多种重大关系。其中,城乡关系显得十分重要,这是因为城乡发展失衡,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统筹城乡发展不是平行推进,而是要择其重点,有序推进,特别是要将农村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

笔者认为,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做到:一是要更新发展观念,把“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三是要探索发展新路,允许和鼓励各地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创造各种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方法。四是要创新发展尺度,以农民利益的实现度、农民需要的满足度、农民内心的支持度作为成败得失的标准。

统筹城乡发展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推进

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笔者认为,统筹城乡发展至少应从三个方面着力: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长期以来,农民收入少且消费能力低,不仅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进步,还制约着国民经济发展。当前,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业补贴等多渠道、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只有这样,扩大内需才有坚实的基础。

以实现教育公平为突破,缩小城乡文化差距。农村落后的重要原因在于农民整体素质不高,这是由于农村教育落后造成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当前,要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从而逐步缩小城乡文化差别。

篇6

应当说,当代中国的文化思想启蒙还是一个未竟的事,更需要高举起科学和民主的旗帜。我们的文学艺术应当富有时代精神、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同时也应当富有科学精神。缺乏科学精神的时代精神是空疏的,没有科学精神支撑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是不可思议的。任何国家的民族和人民,如果不具备科学精神,是站不起来的,是软弱的,愚昧的,甚至是可怜的和可悲的。

文学应当追求真善美,但真是善和美的基础。脱离真的美是虚美;脱离真的善是伪善;脱离真的情是矫情。理应旗帜鲜明地反对“瞒”和“骗”的文艺,反对创作、评论和理论中的造假行为和大忽悠现象。

文艺学和艺术学,不论属于社会科学,还是人文科学,既然是科学,必然追求这门科学或学科的真理,探索规律,确定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说,文艺工作者实际上都是人文科学工作者。诚然,这种人文社会科学,并非像自然科学那样,不能要求具有数学的精确性。文艺中的科学精神不是通过哲学范畴演绎客观规律,而是尊重文艺特性并通过虚构、想象和幻想表现出来的,是通过把生活真实转换为心理真实与艺术真实表现出来的。典型的艺术真实比生活真实更集中更强烈地表现出生活真理和把握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科学精神。

在文艺理论研究中落实和贯彻科学发展观,不仅要尊重文艺的特性,而且特别应当理好文艺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社会历史理性和人文关怀的相互关系。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是现当代西方社会最有影响力的两大社会文化思潮。科学主义的内涵主要指认知领域和科技领域中的科学主义,还包括语言层面的科学主义。一些西方学者和作家把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这两大社会文化思潮隔裂和对立起来,通过表现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峙和冲突,宣扬社会历史理性和科学技术成果对人的压抑和捉弄,从而否定科学精神。这种社会文化思潮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由于社会历史理性的制衡和科技成果的不适度转化,使人处于被驱动和被屈服的状态。卓别林主演的电影《摩登时代》表现了机器对人的噬咬。荒诞派戏剧《椅子》和《万能机器人》等作品表现了物化世界和机器功能对人的挤压。人成为被自己所创造出来的物化世界的附庸和奴隶,人成为被否定和被异化的人。这些理论和作品反映和表现了科学技术成果的非人性转化所造成的人的生态的恶化,是具有历史的合理性的,对启示和推动科学技术怎样朝着宜人的、肯定人的、提高人的方向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然而,必须指明的是,一些西方学者和作家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关系的理解无疑是有片面性的。他们只看到科技成果的不合理转化,否定人、压抑人,造成人的异化和人的生态的恶化。但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问题的另一个方面。科学和人的关系历来是具有两面性的。科学精神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样具有肯定人、提高人的智慧、延伸和增强人的能力,使人享受科技成果感到幸福和快适的一面。科学和科技成果本身同样是具有双重性的。核能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用来毁灭人类,关键在于掌握在什么人的手中。科学和科学精神不是抽象的,科学和科学精神都是人的科学和科学精神。人与科学和科学精神的矛盾实质上可以还原为、转化为、表现为不同人之间的科技利益和价值意志的冲突。关键在于不断调节和建构人与科学的和谐关系,因为人与科学的矛盾实质上是在科学和科学成果的占有和再占有、分配和再分配问题上表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关键在于科学和科技成果转化得是否合理和适度,关键在于建构科学与人、科学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关键在于推动和促进科学和科学技术朝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朝着有利于国家的强大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发展。

现在处于科技主宰世界的时代,科学理论、科学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竞争越演越烈,以科学技术和科技成果为支撑的军备竞赛令人忧虑。落后必然被欺压挨打,这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电视连续剧《国家命运》表现出了中国科学家们制造“两弹一星”艰苦卓绝的丰功伟业,只有被强大的科技力量武装起来的国家和民族,才能抬起高傲的头,挺起坚韧的脊梁。这类作品通过塑造老一辈科学家的英雄群像,不仅讴歌了浓郁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赞颂了强烈的科学主义精神。这些科技界的领军人物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通过他们的科学精神体现出来的。

篇7

1论科学发展观与科学技术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在以经济发展为目的的前提下,科技创新是实现经济建设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强调人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坚持发展经济以人的利益为出发点。用高科技的产物来服务于人,满足于人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人类在提供脑力劳动,如何做到尊重人、相信人和发展人是现阶段企业领导的用人工作基准。在长期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影响下,能够充分调动人类的自我意识,这种强调个人意义的价值都会通过劳动体现出来,使人在极大地限度上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观是科技创新中又一个重要的原则,它是人类在面临大自然的惩罚时所换来的觉醒,是全人类必须坚持的走下去的必然之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就是在满足现阶段人类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又不损伤后代人的发展。这其中包含在科技发展与环境承受能力的范畴、共同保护科技发展下的人类生存环境、绿色无污染为目标的科技发展等等方面。将科技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原则相结合,充分的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有效的增强绿色科技的意义。全面协调是指全社会的文明进步,即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依然保持满足人民的幸福感。协调发展是指经济与人、自然、科技相互配合,从而构造较为合理的社会经济结构。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经济利益的提高与社会效益收入并不是相矛盾的,作为科技经济发展的主流社会,协调好科技进步是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重要思想。

2科技创新的基本要求

2.1创新思维方式

科学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以往的思维模式,转变成较为系统的、具有代表性的创新思维模式。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以往危害人类健康和发展的污染品转化成健康的、绿色无污染的物品,从而造福于人类社会,一定程度上符合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只有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才能促进科技的创新发展,转变思维模式也是有效训练人才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操作中不断训练大脑灵敏度和智力的开发都有助于创新的思维模式培养。

2.2坚持以人为本的科技创新精神

科技创新的基本要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只有不断的提高自我修养和道德水平,才能从各个方面满足科技进步对人才的要求。只有创新科技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思想基础,构建了适合发挥人才创新精神的软环境。

2.3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

现阶段的社会是经济为主流的社会,也就是科技为主导地位的社会。科学技术对经济、环境和人文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科学发展观要求科技的创新一定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在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对科学技术的创新,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使技术不会枯竭,经济不会落后。科技的创新一定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与创新科技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共同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一直是发展中强调的重中之重,面对发展经济遭到破坏的环境,人类正在进行改善环境的补救行动,因此改善生存的环境也是创新科技的必然要求。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一直是科技创新下社会经济的必然要求,只有减少将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冲突才能真正的立足长远发展。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一直是这些年经济发展付出的代价,针对以往的经验进行总结,可以把发展的问题概括成为人类生存的大问题。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为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事业提出的新要求,是全面协调社会建设、促进各种生产关系的基础。科技的进步是人类生活进步的重要基础,科技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类生存资源的均衡是现阶段全人类必须深思的问题,必须实现人与社会、自然、经济协调发展的局面。

3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

3.1实施社会经济战略的关键

根据党的十内容指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经发展的主要目标。实施以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创新科技的基础,通过创新思想,转变经济理念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的质量,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储备。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主要都是强调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创新科技就必须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科技人才,培养优秀的人才就是实现科技创新的战略部署,而经济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3.2社会基础设施的完善

科技创新不仅仅要求人才的储备,同时也需要提供共同进步的社会环境。在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科技,转变生活和生产方式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创新科技构建的经济社会同时也离不开和谐的社会文化基础。培养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和良好的文化氛围都为创新型社会起到了辅助作用。

3.3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科技创新是一条长远发展的道路,对于科技发展的投入也是整个社会最重要的支出。有效的科技创新措施可以再短时间快速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整个经济时代产生深远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对科技投入的自己你还不能和发达国家比较,但在国民支出上占有重要比例。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我国还存着不足,这也是我们需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借鉴的地方,及时的调整投资结构,加大对人才教育和科学研究的资金投入。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引导和扶持创新科技的进步,在一定的政策上对创新科技进行支持,以达到社会经济进步稳定社会和谐的目的。

4结语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源于对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只有不断的储备新型知识人才可以保证科技不会落后。我们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可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道路,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指导思想,从而不断的创新科技。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新技术是长大国家实力的关键,科学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去,其中包括军事、国防、经济等等方面,满足了我国不断发展的物质与文化需求。本篇文章就科学发展观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做出了详细的阐述,充分论证了科学发展观适用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王建福.论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J].经济师,2010(08).

[2].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李志红.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4]刘相,朱健,田海花.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10(02).

[5]林忠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给发展战略带来的变化[J].社会科学研究,2010(06).

篇8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主要做法

(一)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着力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社区党总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深刻理解和认真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以及根本要求,围绕党工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围绕“优化发展思路、统筹改善民生、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执政能力”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对清江的发展提出“科学发展谋服务 情系民生促和谐”的学习实践主题;对领导干部提出“党员干部受教育 人民群众的实惠”的工作要求,牢牢树立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工作意识;对全体干部提出以“公心、诚心、实心”推进工作开展。

(二)坚持突出实践特色,务求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社区领导班子认真回顾总结多年来社区建设的经验做法,认真开展学习调研活动。通过分析检查找准了影响社区科学发展的根源性问题;通过分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根据面临的新问题提出新的思考,确定了发展思路和措施。

(三)坚持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组织广大党员全程参加学习实践活动。

一是全面动员,有效部署。为深入贯彻学习科学发展活动,使活动见实效,使百姓得实惠,清江社区在活动前期认真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的学习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明确领导职责及具体分工,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组织保障。结合庆华的实际情况,确定以“科学发展谋服务 情系民生促和谐”为活动主题,制定了《庆华社区党总支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召开了辖区老党员、社区党员干部动员大会,在会上社区党总支书记将科学发展观形成和发展的背景、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从源头开始梳理,调动了全体党员干部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9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因此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这里的发展绝不只是指经济增长,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就整个国家而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应该做到:第一,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努力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我国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势头和发展后劲。第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因为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而自主创新能力又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加快科技进步,关键在于自主创新。第三,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之外,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现在作为一名学生如何来落实科学发展观呢?首先,我们树立科学发展观这一信念,用它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其次,我们应向我们周围的人发扬科学发展观这一科学的发展观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永不忘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它揭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目的,揭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依靠力量及和谐社会建设的最终归宿。和谐社会建设,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领导干部都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自觉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和政绩,做到凡是为民造福的事情就一定要千方百计办好、凡是损害广大群众利益的事情就坚决不办。因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我党必须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只有坚持统筹兼顾,我们才能真正处理好我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打过的改革发展稳定问题,真正处理好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方面的利益问题,真正把全体人民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形成广泛共识、集聚强大力量。

说到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一个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人,我有很强的共识,也深刻体会它的正确性和紧迫性。现在我们国家采取的种种惠民政策,让很多农民深深体会到了党的好政策,争强了他们对党的信心,同时也增强了信念。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要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新的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和经验,形成的一整套的方针和政策,是我们党做好各项工作的法宝。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改革开发是强国之路,只有通过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才能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利的体制保障和不竭的动力源泉。领导干部作风问题不解决好,科学发展观就很难落到实处,所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社会和谐上来。

最初以为科学发展观是高层领导们深入领会的精神,我们用不着,可是当我慢慢对其深入了解后,才逐渐意识到它离我们是那么的近。在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中,我个人收获很大,它对我的学习和个人自身发展以及对社会的认识都有很好的指导:

首先,我们国家的发展将从追求经济增长转向社会的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不能单独发展经济而忽略社会和自然的和谐,不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造成环境和生态的极大破坏;其次,我将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时刻将视角放在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上,将科学发展观付诸实践;最后,在自我的发展规划中,也可以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参考进来,要做到自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争取更大的进步。

篇10

自“惠民行动”部署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区落实科学发展观“惠民行动”推进小组,从4月初到现在,推进小组已经召开了5次专题会议和碰头会,制定了一个总体实施方案和10个子方案及配套方案。组织相关部门、各街道、各社区先后开展了两次调查摸底,详细掌握了对应人群的心理需求和愿望,并将相关数据及时向上作了汇报,和市直各相关部门进行了及时而有效的沟通。昨天,区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前期准备情况汇报,落实具体措施,部署工作任务,讨论通过了各项方案、细则、办法和时间推进表,并汇编成册,连夜赶印。

按照专项惠民行动的主体业务,7个推进组各负其责,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精神,已经核定了“五种消费券”的发放对象、发放标准、发放数量、发放单位、发放方式和使用办法;落实了承接服务的9个商业网点、8个体检机构和相关的培训机构、旅游交通工具,统一设计了商品供应商标识和商家承诺板,明确了服务质量和标准;明确了监督检查办法;落实了“惠民行动”所需资金。总之,在20多天时间里,全区上下已经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尽一切努力把这项惠民工程抓好,抓实,抓出*特色,让科学发展观真正得以体现。来源于:

二、“惠民行动”的主要内容和时间安排

这次“惠民行动”的主体行动由市委、市政府统一确定,主要围绕五个方面进行。一是发放培训消费券。发放对象是城镇享受低保人员;下岗和失业人员;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进城务工农民工、返乡农民工、农村其他待转移劳动力;未就业的退役士兵。凭券可选择在指定培训机构免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培训;选择在指定驾校参加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按优惠标准收取培训费和考试费。此项消费券的有效期是5月1日至11月30日。二是发放低保生活消费券。发放对象是城镇享受低保人员。按每人400元标准一次性发放生活消费券,原低保待遇不变。凭券在指定商场、超市、市场等商业网点和药店,与现金等值消费。此项消费券的有效期是5月4日至11月30日。三是开展免费健康体验。体检对象为城镇享受低保人员。根据统一时间安排,按照就近的原则,以街道社区为单位集中组织,可在本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一次免费健康体检。体检项目共5大项65小项,标准是每人380元。此项惠民行动的有效期是5月1日至8月31日。四是发放旅游消费券。发放对象是城镇享受低保人员、优抚对象。根据统一时间安排,以街道为单位集中组织,可凭券免费乘坐专门交通工具,免门票费、渡船费,游览扎龙自然保护区或明月岛风景区。游览扎龙保护区的有效期是5月1日至10月31日;游览明月岛风景区的有效期是5月16日至9月15日。五是发放公益性岗位生活消费券。发放对象是城镇公益性岗位人员和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按每人240元标准一次性发放生活消费券,原补贴待遇不变。公益性岗位生活消费券的使用与低保生活消费券相同。此项消费券的有效期是5月4日至11月30日。

以上五项“惠民行动”是“规定动作”,必须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此外,按照全市动员大会精神,经区委常委会讨论决定,为了展示我区特色,我区还将增加五个“自选动作”,也就是搭建五个活动载体。一是增加七项旅游“套餐”。在旅游过程中,要达到“七个一”:要组建一支服务小分队,由各街道抽调人员,统一服装,佩戴胸卡;要配备一名医生和一名安全员,由区卫生局调配医生,各街道调配安全员;要配发一份午餐;要为每一个参加旅游人员配发一顶印有*“惠民行动”标识的太阳帽;要为每一个参加旅游人员照一张照片,由各街道负责洗印;要培训一批导游员;要结合每一个旅游团开展一次主题活动。二是健康体检要达到“五个统一”。即统一体检单位标志、统一体检单位对受检人员的承诺、统一体检内容、统一配发早餐、统一制作宣传单,以确保体检质量。三是开展“文明惠民行动”。编印1套“三字经”和1万份宣传单,在消费受惠群体中广泛传播,开展文明守纪评选文明户活动,宣传树立典型。四是开展党员干部奉献活动。由区委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一封关爱“惠民行动”倡议书,号召全区党员干部开展“惠民行动”奉献爱心捐助活动。五是开展志愿者“双助”服务活动。组建10支志愿者队伍,其中,六个街道和农委各组建1支志愿者队伍,工、青、妇群团组织各组建1支志愿者队伍。由团区委统一组织、培训和调配,并在志愿活动中开展助老、助残“双助”活动,由志愿者承担旅游导游员、消费导购员、培训服务员和体检引导员任务。

落实科学发展观“惠民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准备阶段。4月1日—4月30日,具体分三步进行。4月1日—4月21日,研究制定全区工作方案、实施细则、子方案和配套方案。4月22日,区委常委会讨论确定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4月23日—4月30日,召开动员大会,组织启动仪式,广泛开展宣传,全面组织发放。第二阶段:实施阶段。5月1日—11月30日。各专项推进组、各街道、各相关责任单位、企业,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保证“惠民行动”顺利、有序进行。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分两步进行。8月末,结合全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阶段总结推进。12月初,进行全面总结。上述时间和全市行动保持了高度一致,如果市里的时间安排出现变动,以全市统一安排为准。来源于:

三、“惠民行动”的组织领导和工作要求

区委常委会决定,整个“惠民行动”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并成立了区“惠民行动”推进小组,全面负责“惠民行动”的组织推进工作。区委书记*明哲同志和区政府区长张大伟亲自挂帅,组长由区委副书记崔国柱同志,区委常委、副区长耿正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区委常委、纪检委书记王仁同志,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周建宇同志,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赫萍同志,区政府副区长康敬良、刘亚娜、刘大勇、姜百军、马佳泉担任;成员由27个区直单位的主要领导、6个街道党政主要领导组成。而且,所有区级领导,都要按照区委制定的“科学发展观联系点制度”,对所联系社区的“惠民行动”实行定点包保。在组织领导上,充分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对“惠民行动”的高度重视。有关开展“惠民行动”的重要意义,*书记在作动员讲话时,还要专门进行强调,希望涉及“惠民行动”的所有部门和单位,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要切实提高认识,负起责任,亲历亲为,保证“惠民行动”顺利、有序、健康开展,保证把好事办好,达到人民群众满意的实际效果。

为扎实搞好组织推进,区“惠民行动”推进小组,下设了7个专项推进组。分别是,以耿正副区长为组长的培训消费券推进组、低保生活消费券推进组、公益性岗位消费券推进组、财政综合推进组,以刘亚娜副区长为组长的健康体检推进组、旅游消费券推进组,以刘大勇副区长为组长的消费市场监管推进组。在每个专项推进组中,按照专项惠民行动的主体任务,分别确定了牵头单位和成员单位。在“惠民行动”正式启动后,各推进组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对牵头单位、成员单位和涉及的所有部门、企业、机构,都要逐级逐个落实责任,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要进一步细化措施,统筹安排时间和人员,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案,严格各项纪律,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惠民行动”严格按照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的规定,在高度组织的前提下有序进行。特别是财政综合推进组,要和各业务牵头部门、成员单位、各街道共同做好消费券的领取、运输、安保、结算、兑付、返回工作。同时,各单位要在惠民行动中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务必确保万无一失。还要做好排查和调处工作,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

为加强对“惠民行动”的综合指导,推进小组下设了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区政府党组成员、区政府办主任杨文波同志兼任,副组长由任玉江、陆忠华、王瑞敏、张晓光、姜永忠、许济淳担任,工作人员由各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办公室内部设立了材料组、秘书组、督办组、宣传组、事务组。作为推进小组的办事机构,办公室要认真履行职责,发挥好组织、协调、检查、指导职能,为“惠民行动”顺利开展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各牵头单位和成员单位确定的工作联络员,要切实负起责任,坚持每周一、周五向推进小组办公室分别汇总上报一次进展情况。推进小组办公室要在5月1日前周至少制发两期信息快报,5月1日之后每周至少制发一期信息快报。

篇11

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要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首先,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是应保持一定增长速度的稳定的增长,它需要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规则,才能长期稳定地有效实施,而法律正是这些规则的稳定体现。其次,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面的发展,它既涉及农业、工业、服务业,还涉及每一产业内部众多的部门;它既涉及经济领域,又涉及社会领域和生态领域;它既要求经济上的数量增长,更要求发展所需的质量改善。总之,其有关主体之间的利害关系错综复杂,必须运用法律加以具体规范。再次,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是一种在竞争中的发展,各类经济主体的运作都必须与市场机制和开展竞争相联系。而要建立起能够开展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只有通过在相应范围内加强法治才能有效予以维护。最后,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发展是在国家范围内的一种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发展,要实现这一发展,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而只有在相应法律规范的保障下,才能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

可见,要发展,就必须借助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以发展为第一要素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法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变革与传统发展模式相适应的现行法律的问题。在对现行法律予以变革的同时还需要推行一些新的政策和做法,而要进行这些变革只有依靠法律的权威性才能奏效。

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为完善我国法治建设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依法治国不是依法治民,法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立法、执法、司法都要以维护、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的出发点。人类政治文明从人治走向法治,并不仅仅表现为法律数量上的增加和法律功能的扩展,不仅仅体现在对法律权威的崇尚,最根本的变化首先是法律价值的转换和创新,是法律对人的主体性,对人权尊重和保障,是法治为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基础和法律保障。离开了以人为本,单纯追求形式上的法律完备和法律权威,就可能成为一种“恶法之治”。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指在立法内容上要充分体现和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和利益,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成为人民利益和意志的集中表达,这既是社会主义立法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同时在立法程序上,要坚持民主立法,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使人民群众成为立法的真正主体,这既是立法内容民主性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体性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容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意志的反映。落实到法律体系的修改和完善上,就是要强化法律体系内容的民主性,尊重人民群众立法的主体性,使人民群众成为立法的真正主体,依法扩大公民对立法工作的有序参与,对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草案,要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对法律草案中专业性强、各方面意见分歧比较大的问题,要通过立法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各方意见,深入研究论证,使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充分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要通过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法治的终极追求,是对人的自由与尊严的最大化保障,让人有绝对的权力,不依赖于阶级或国家,设计的是一幅自由自在的充满人性关怀的生活模型。这个意义而言,法治是社会发展走向“以人为本”的制度前提。

篇12

(一)教学工作科学化方面。通过挂职锻炼制度、教师指导学生实习见习制度、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教师工作量核定规定、教学团队建设等制度的完善解决教学主体存在的问题;通过制定新的教学大纲、整合教学内容、组织特色教材和讲义的编写优化教学内容;通过完善校内实验室训基地层次建设、校级系部级资料室的建设和开展课件大赛改善教学条件;通过建立针对公安一线的教学方法、教案展示交流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完善教学监督考核机制。

(二)紧密结合公安一线实际方面。首先,在已有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基础上,完善基地管理制度,扩充基地数量;建立包括特聘教授和客座教授讲座、讲课在内的专家管理制度;将校内教学、校外实践和一线专家进校园有机结合起来。第二,逐渐凸现我校培训中心功能,利用现有各类培训班,组织在校教师授课从而提前练兵,同时从学员那里了解更多一线实际,最终建立我校与各铁路公安局的紧密联系。第三,着手建立专家库、讲座库、案卷库三库,将资源合理管理利用。

这些构想是为了我校逐渐向铁路公安一线靠拢,逐步探索出铁路公安人才培养新模式。希望最终能将我校教学工作发展成为学校与专家共同教学、共同教研、共同科研的科学性、可持续优质发展教学。

二、目前工作进度

学习科学发展观半个月以来,我处已经对自身教务管理工作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查摆。

(一)规章制度:教务处现有47项规章制度,20*年新增6项,涉及课程设置、教学大纲、课堂规则、教材管理、学籍管理、考试管理等等方面,较为完善。其中新增的6项中有3项针对原有制度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了调整并重新公布。对其他管理规定我们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

(二)工作程序:目前教务处各项具体工作均有固定的工作流程,包括考试安排工作流程、排课工作流程、学籍工作程序等,设计结合工作实际。但是所有流程尚未形成文字公开,这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篇13

我局的工作是XX工程管理,而重点是河道堤防的管理。虽然我局的三县和三闸均达到省级水利工程管理的标准,但是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还有继续上等级和创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努力方向。工程的维修养护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将越显繁重,特别是堤防和防汛道路尤为突出。整个堤防与长江局的堤防相比,尚有很大差距;还有部分防汛道路是泥结碎石路面。要搞好河道堤防管理,就必须加强上述工作。

二、职工队伍建设是关键

XX是成立时间较短的单位,目前我局现有正式职工99人,人员又较少,大部分职工是由建管阶段直接留下从事工程管理的,存在着一些不相适应的因素,如水利工程专业的人才相对少;技术工人的工种、层次结构不尽合理,缺乏闸门运行工、电工、河道修防工;缺乏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相对于XX这一大型工程,现有在职人员全部用于工程管理尚且不足,用于多种经营的人员很难调配。

解决上述问题首先是引进人才,可通过接收和引进全日制高等院校本科以上毕业生,还可以通过招考、招聘、选调高层次人才或急需专业(工种)人才。其次是举办技能培训班、技术比武、技能竞赛、选派深造等方式培养技术工人。第三是鼓励职工立足岗位自学成才、鼓励职工参加业务进修和技能培训,为职工学习创造条件。造就一支专业性强、技术过硬的职工队伍。

同时要加强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让职工树立全局观念,增强凝聚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树立爱岗敬业精神,使职工始终把自己置身于管理局之中。

三、水利经济发展是保障

我局虽然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但财政部门每年拨入的人员经费(包括退休费和公用经费)300多万元,占实际支出的40%不到,其60%多的支出只有用其他收入来解决。因此,XX的工程管理、职工队伍的精神面貌和实惠必须以发展水利经济作保障。只有水利经济发展了,XX的工程管理工作才能上台阶,职工的精神面貌才能焕发。而目前我局发展水利经济存在着不足,主要是没有形成较大且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我局已开展的多种经营项目除宾馆外,大多存在经营风险大,收入不稳定的现象。在可利用的土地上栽植100万株意杨,尚未到林木采伐期,水资源配置及供水没有形成规模,XX其他可开发资源相对缺乏,因此没有形成较大稳定的经济收入渠道。

发展水利经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怀洪宾馆经营成果,延续良好的经营势头。

20*年我局实施了办公楼搬迁。宾馆进行了全面更新改造,扩大了经营面积,房间由过去的58间增加到现在的81间,餐饮部由过去的承包经营改为自主经营。必须加大内部管理及市场营销,继续打造怀洪宾馆优质服务的品牌。

2、发挥经济发展中心职能。

我局设立了经济发展中心部门,主要是为了加强水利经济发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归口管理局经济实体,负责组织实施XX管理范围内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济林木栽植与管理工作,承担全局范围内的工程管养分离等工作。该部门的设立为经济实体更好经营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要发挥经济发展中心职能,切实成为我局发展水利经济的关键部门。

3、做好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工作。

在做好水土资源开发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林木的抚育管理工作,力争树木早出效益,可以借鉴长江局的经验,做好林木承包工作。

4、继续做好XX水资源配置和供水工作,力争使之成为XX稳定的支柱经济收入来源。

淮水北调临涣管道输水工程现已开工建设,我局要积极地做好相关工程建设的准备工作,力争尽早通水,发挥供水效益,同时考虑XX现实和长远发展,实现资产和资源的优化运作,要继续研究该工程管理运行的参与机制。另外还要积极做好五河县沫河口工业园等供水项目的相关工作,为工程早日开工建设做好服务。

5、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创收

我局现有部分门面房资源,目前已基本对外出租,取得了一定的收入,要继续抓住市场行情力争取得更多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