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家训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中国的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家风,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训是:尊敬老师、长辈、同学和任何有残疾的人;勤劳节俭懂得持家;远亲不如近邻,好好对待邻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家训,是自古以来存在在每个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它们定为家训,是为了让下一代牢记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璀璨,我会努力做到,同时也会影响周围人,让他们也做到。我家的家规是:主动向长辈问好;互相尊重彼此;路上捡到钱包等贵重物品必须上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业做完了才有娱乐时间;当天的事情当天做,不能拖拉;每天都要运动(至少一种)。这些家规有几项是爷爷奶奶定的,有几项是爸爸妈妈定的,这越来越完善的家规更是让我了解到了中国文化的进步。从小,爸爸妈妈就要求我做到,好的规矩,成就了我现在的成绩。我家的家风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家风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古人有云:有家规的家庭,属于书香门第之家。
有家规、有家训的家庭,属于豪门贵族之家;有家规、有家训、有家风的家庭,属于王侯将相之家。
我希望我家的家训、家规、家风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有朝一日,实现幸福的四大目标:和谐、文明、健康、富有。
六年级:丁雯杰
篇2
山能登多高,靠的是意志。
>> 好家训好家规选登 河南省妇联“好家训好家规”征集活动 好家训好家风格言集锦 家规、家训、家风 春节重温家训,传承好家风 黄祖绪:以书为媒,传承好家训 中国古代经典家规家训 传统家规家训穿越时空的生命力 家庭教育之家规、家训与家风 初中语文教育中的家训家规研究 “学家训亮家规,弘扬廉洁新风尚” 中国古代的家训家规家范 河南省“传承好家训 建设好家风”主题人物暨家庭故事推广表彰活动 好“孕”好财路 好蔬菜 好保存 好阅读着好 好年龄 好衣服 好厨具,好惬意 “好领导 好兄长” 好年龄,好衣服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医学 > 好家规好家训选登 好家规好家训选登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濮阳
李彦家庭:
路能走多久,靠的是志向,
山能登多高,靠的是意志。
强者越挫越勇,
弱者一败永伤。
胡连民家庭:
尊老爱幼诚实先,知错能改不惧难;
礼貌问好是常态,积极向上为人善;
懂得感恩和尊重,坚守准则和底线;
换位思考去做事,心态平和是关键。 焦作
张卫国家庭:
以孝悌为本,以忠信为主,
以廉洁为先,以诚实为要。
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
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
赵国梅家庭:
房子、票子、车子皆身外之物,
莫过分追求;
工作、家庭、事业乃人生之本,
应倍加珍惜。
靳静静家庭:
养亲以得欢心为本,
养生以少恼怒为本,
立身以不妄语为本。
任军霞家庭:
篇3
一、《颜氏家训》介词概况及描写
本文采取的是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对介词的定义:介词主要起引介作用。介词用在名词性词语前面,共同组成介词短语,整体修饰谓词性词语,表示跟动作、性状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原因、施事、受事等。并参照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和杨伯峻的《古汉语虚词》确定介词。统计的结果是:31个单音介词:以、为、于、在、共、与、诸、及、比、至、逮、用、由、坐、自、方、当、代、从、被、乎、因、后、对、案(按)、缘、依、随、历、涉、临。
我们先从单音介词逐一描写、分析:
1、以
“以”作介词和宾语用于动词的前或后,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种种关系,
①表示动作为直接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把”或不译。
2、为
常和宾语一起,用于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受益的对象,可译为“给”、“替”。
3、于
[“于”+宾]在动词谓语前
常以“于今”、“于时”等固定格式出现。
①引进处所、方向。②表示时间。③引进比较的对象④引进行为的主动者。⑤表示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
4、在
①常和宾语搭配,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处所、时间。
②常和宾语搭配,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或处所。
5、共
常和宾语用于动词前,表示施动者在发出动作时所涉及的对方,可译为“和”、“跟”。
6、与
①常和宾语用于动词前,表示施动者在发出动作时所涉及的对方,可译为“跟”、“同”。
②表示比较的对象。
7、诸
兼词,既作代词“之”用,又作介词“于”用,“之于”的合音字。
8、及
①表示事物发展到了某一时候,相当于“当……时候”。
②表示动作行为所达到的范围或程度。
9、比
常和宾语一起表示比较的对象,译为“比起”。
10、至
“到”、“对于”的意思。
11、逮
表示事物发展到了某一时候,可译为“到……”。
12、用
和宾语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赖以实现的工具。
13、由
①表示时间或事物等的起点,可译为“从”。
②引进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对象,可译为“按照”。
14、坐
介出受罚的原因。
15、自
“自”+时间。
如:自古及今,此必多矣。(教子)
“自”+地点。
16、方
“方”用作介词,必须带宾语。可译为“当”、“在”。
17、当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或处所,译为“在”。
18、代
常和宾语一起用于动词前,引进被代替的对象。
19、从
引进时间或处所的起点、动作行为所经由的处所。
20、被
①多用于被动句,“被”常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的施事者。
②有时施事者省略,“被”字即在动词前,表示动作的被动性。
21、乎
①引进比较的对象。
为之,犹贤乎己。(杂艺)
22、因
和宾语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赖以发生的原因、条件。
23、后
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表示在前一件事情之后的若干时间发生,可译为“过后”。
24、对
表示动作的有关方面,译为“对”、“向”。
25、案(按)
表示动作进行时的条件或依据,译为“按照”。
26、缘
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译为“沿着”。
27、依
①表示动作的方式,译为“按照”。
②表示动作或状态依傍的对象,译为“傍着”。
28、随
表示随从的对象,译为“跟随”。
29、历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或状态,译为“越过”、“逐”。
苦菜生于寒秋,更冬历春,得夏乃成。(书证)
30、涉
寒暑烦劳,背春涉冬。(省事)
31、临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某一事件之前,译为“在……以前”。
二、发展演变及其比较的结果:
《颜氏家训》中单音介词共出现730次,其中用于时间和地点的介词较多,用于时间的介词15个,单音介词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依次是“以”、“于”、“为”。这三个词在上古也是常用介词,《颜氏家训》仍然继承了这一特征。再者,工具介词仍是“以”占绝对优势,“用”只有很少的用例。最后,《颜氏家训》中出现了很多新兴介词,和上古时期《孟子》相比,根据杨伯峻《孟子译注》附有的《孟子词典》统计有19个介词(包括复音介词)。(作者单位:温州大学)
参考文献:
[1]檀作文.《〈颜氏家训〉译注》[M].中华书局,2007.
[2]王力.《古代汉语》[M].中华书局,2006.
篇4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颜之推说南方水土柔和,所以南方人说话清亮高昂,但是不足在于发音浅且浮,言辞多浅陋粗俗,而北方山高水深,所以说话语音低沉厚重,虽然朴实直率,但却夹带着很多古语。他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说是让南方的士大夫与平民换衣服穿,只要听上几句话,就能分辨出他们的身份,但要是换了北方的士大夫与平民,即便是听一天也分不出他们的身份。这种现象到现在也存在,南方很多地方都是十里不同音,而北方方言却容易懂得多。再一想现今的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我难免妄自揣测,难道颜之推那时就想到了普通话的根基?
他说他见到的王侯外戚,很多人说话的语音都不纯正,那是因为他们受到了低贱的保傅的感染,没有良师益友的帮助,所以,他主张对儿童进行正确的语言教育,他说:“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一言讹替,以为己罪矣!”
不学特长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弱肉强食的社会,很多家长认清了形势后,都不想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给孩子报这个辅导班,那个特长班。可能感觉孩子多了一个特长,也就在竞争中多了一个武器。颜之推却反对让孩子学特长,因为能者就要多劳,智者势必多忧。
虽说字是人的脸面,但是颜之推反对把书法练得很精深,他举了很多例子。王羲之的书法掩盖了他其他方面的特长,萧子云常常感叹说:“我的《齐书》中的文章弘扬大义,我自以为很值得一看,可是到头来却只是因抄写得精妙,靠书法使我出了名,也真是怪事。”出身名门的王褒,就因为擅长书法,所以经常给别人写东西,非常辛苦,他曾经很后悔地说:“假如我不会书法,可能不至于像今天这样劳碌吧?”
擅长画画本来是件好事,但是如果官位还不显赫,就会经常被人使唤,而作画也就成了一种下贱的差事。有个叫顾士端的人,是湘东王国的侍郎,后来任镇南府刑狱参军,他儿子叫顾庭,是梁元帝的中书合人,父子俩都通晓琴棋书画,所以常被梁元帝使唤,时常感到羞愧悔恨。彭城还有个刘岳,担任过县令,富有才学,为人爽快,绘画技艺独一无二,后来跟随武陵王到蜀地,下牢关战败,就被陆护军弄到枝江的寺院里去画壁画,和那些工匠杂处一起。
颜之推还反对会射箭,猎杀飞禽走兽,反对专门学习算术,而主张在学习别的本事的同时学习算术。他也不鼓励非专业人士自己给自己看病,而是说只要稍微了解一些药性,略懂如何配药,日常生活中能够救个急就行了。
不即不离的亲戚关系
有人说,中国是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家,我感觉不对,中国上下贵贱的社会关系是在亲属远近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所以说中国人有信仰,那就是家。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颜之推告诉我们要治好家,先要管好自己。正如《礼记》所言:“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
为了保持兄弟之间的和睦,他告诉我们,妯娌最好距离远一点,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叫亲戚远了香。
但是对待亲戚要宽厚仁爱,如果待客馈赠的东西被妻子或是仆人给克扣了,轻侮宾客、刻薄乡邻,那也是治家的祸害。
裴子野有个穷远亲,解决不了温饱问题,裴子野家里虽然也挺清贫,但他还是把亲戚接到家中养着,有时候遇上了水灾旱灾的,他就用两石米,煮成稀粥,勉强让大家都吃上,自己也和大家一起吃,从来都不感觉到厌倦。
南阳有个人,相当于地方首富吧,但是十分吝啬。有一年冬至,女婿来看他,他只准备了一铜瓯酒和几块獐子肉。女婿一生气,一下子都吃光了,这个人很惊讶,只好勉强应付添上了一点,添过几次后,回头责怪女儿说:“你丈夫太爱喝酒了,怪不得你家那么穷呢。”等到这个有钱老头死了之后,结果儿子们为了争夺财产,发生了流血事件。
篇5
几天后,爷爷的病情有些好转,爸爸特意做了点菜想带过去给爷爷吃,我也跟着去了。走在路上,夜空中,月亮昏晕,星光稀疏,整个大地似乎都沉睡过去了。天空好像涂了一层浓墨,只有寥寥几个星子散落地点缀在上面。我们走了一会就到了医,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院,爷爷的脸色稍微好了些,也显得有精神。爸爸递上菜,要奶奶也吃,奶奶推了半天才吃了几口。旁边的人说:“你们真是享福呀,儿子天天来看你们,还给你们送饭吃,真孝敬父,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母呀!”爸爸却说:“我所做的这些并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做给我的儿子看的,让他长大以后也要像我这样孝敬父母、,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关心父母。”这句话时我十分震惊,父母的优秀品质都是做给后代看的,让他们成人后继承他们的优秀品质。
千百年来,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文秘站:<的传统美德,父母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我们作为儿女的,都应该好好孝敬自己的父母。这就是我的家训之一。
人生中有许许多多精彩,知道吗_只有内心深处的一种情感才会使生命精彩,那就是--善良。
有一次妈妈做生意,一位顾,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客买了不少东西,可是他的钱不够。他是一个农村的人,生活十分拮据,但种田又需要买抽水机,而且又需要好的设备去抗旱,可他付不起那么多的钱。他只好磨了半天,嘴都说干了,脸上都是汗珠子。妈妈已经给了批发价,可他还是付不起。妈妈见他实在没有办法,就送了一些小配件给他,这只能保本,一分钱也赚不到。但妈妈还是给了他,他十分感激,不住地说谢谢。妈妈说:“做生意就要这样,要让客户买得舒心,用得放心就行了。做人还要善良,不要只为了赚钱而昧了良心。”善良的根须和根源,在于建设,在于创造,,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在于确立生活和美。善良的品格同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母亲的善良让顾客得到了信赖,善良也是我的家训之一。
篇6
颜氏家训读后感
《颜氏家训》为北齐颜之推所作。颜之推,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播迁南北,历经坎坷,出身望族并在劫后余生之后明白如何设法使自己家族趋利避害,继续绵延是他的责任,这也是他作此书的目的。
这本书成书于隋代开皇年间文帝杨坚平陈之后。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家庭伦理教育,包括《教子》、《兄弟》、《后娶》、《治家》四篇。侧重于讲述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义务和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强调了教育子弟、尊老爱幼、和睦家庭的重要。二是品德智能教育,包括《风操》、《慕贤》、《勉学》、《文章》四篇。主要讲述如何培养和造就子弟成才的问题如培养优良的操行、崇德尊贤、勤奋求知、提高本领、树立良好的文风等。三是思想方法教育,包括《名实》、《涉物》、《省事》、《止足》四篇。目的在于培养子弟观察、认识与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如名与实的关系:怎样取得美好的声誉,人生的意义和如何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博”与“专”的关系:个人的发展应当有所侧重,不要放望和贪心不足等。四是养生教育,包括《诫兵》、《养生》两篇,目的在于教育子弟不要依靠卖弄勇力与利用战争来取得显达,应当首先保全生命,摄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但也同时指出生命不可不惜,也不可不当惜而惜,为冒险贪得而丧生,不应该;为忠孝仁义而牺牲是值得的。五是知识教育,包括《书证》、《音辞》、《杂艺》三篇。介绍了古籍文字考据知识、音韵知识和文人涉及的各项杂艺知识。对各项杂艺并根据实用价值分别提出了不同要求。
感想:我对其最为感慨的一章便是《兄弟》,“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可不相爱也。”我是独生子女,所以不曾经历过书中所写的兄弟间这样深情感人的描写,可依旧为之动容。兄弟是形体独立而气息相通的人,当他们年幼时,父母左牵右携,他们前抱后负,吃饭时同桌进餐,衣服哥哥穿过再传给弟弟,书籍读了弟弟接过又读,外出游玩也在一处,即使有脑子混沌的人,也懂关心爱护弟弟。这样想想,只觉美好。可是,“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随着兄弟们逐个长大,各自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不比少年时光单纯,即使是诚实厚道的人,对兄弟间的感情也不能不稍稍减弱。可是减弱不意味消失殆尽,更要懂得维护,父母不能陪我们一辈子,兄弟姐妹是他们在世上给我们留下的最后礼物,这样比钱财珍贵得多。因此看到当今社会上子女间相互推诿,不愿赡养老人还有那些老人前脚刚走,子女们就急着分遗产的现象怎不让人心寒。
《颜氏家训》带有浓重的儒家色彩,“仁”的思想也有所体现,值得人慢慢体味。
篇7
他告诫儿子,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土地广阔富饶,用节俭的方式生活,便会永远平安;官高位尊而用卑微的方式自律,你便更显尊贵;兵多人众而用畏怯的心理坚守,你就必然胜利;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博闻强记而用肤浅自谦,你将见识更广。
他还告诫儿子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的叔父,我的身份、地位也是足够尊贵了,然而我为了求得贤才,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如此谦恭下士,还怕失去天下贤士。你到鲁国,不要以为自己是国君了,就怠慢了士人和民众。”也就是说周公听说贤才来了,宁可饭不吃、头不洗也要先见贤者,虽然这是夸张的说法,但也充分体现了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风貌,为后世所推崇。“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曹操在其《短歌行》中的诗句,显现了他要网罗天下英才的愿望,也体现了人才兴国、任人唯贤是个不老命题。
篇8
篇9
我似老牛鞭不动,雨滑泥深四蹄重。汝如黄犊却走来,海阔山高百程送。度己门户有把慈,不恨居邻无二仲。他年汝曹笏满床,中夜起舞蹈破瓮。会当洗眼看腾跃,莫指痴腹笑空洞。誉儿虽是两翁癖,积德已自三世种。岂惟万一许生还,尚恐九十烦珍从。六子晨耕箪瓢出,众妇夜绩灯火共。春秋古史乃家法,诗笔离骚亦时用。但令文字还昭世,粪土腐余何足梦。
与他自己豪放刚直的性格相一致,风节的教育也是苏轼家训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给侄子的信中,他说“独立不惧者,惟司马君实与叔兄弟耳!万事委命,直道而行,纵以此窜逐,所获多矣。”在给侄孙元老的信中,谈到被贬海南,过着“饮食百物艰难”“药物酱酢等皆无”的“苦行僧”般的生活时,仍然表示“胸中亦超然自得,不改其度。”
苏轼的确如此,即使是屡次遭贬,仍然特立独行,宁折不弯,这就是苏轼的风格,他要求子孙们像他一样秉持信念,“不改其度”。
在许多诗文中,苏轼还注意向弟弟苏辙和晚辈们传授做学问的心得。他要他们多读史书,从中得到教益 ;他要他们为学不要“趋时”,不要将读书只作为取得功名的手段,“务令文字华实相副,期于实用,乃佳。勿令得一第后,所学便为弃物也。”
苏轼对家人的教育是持之以恒的。元v四年(1089)八月,其弟苏辙(字子由)受朝廷委派出使辽国,苏轼写诗送行。诗中写道:
篇10
小时候的一个暑假,阳光恶毒的炙烤着大地。我的运动鞋因为穿的次数过频,不堪重负,一双又一双纷纷“丧命”。父亲见了一阵深思,对我说∶“自立,我们买鞋去。”我因无鞋可穿,只好跟着父亲去买鞋。我想;“嗯,虽然只好跟着去,但至少可以兜兜风。”
过了车站,父亲一个点也没有坐车的意思,一心往前走。我大吃一惊以为父亲忘记坐车了,冲上去说:“爸你忘记坐车了吧,车站过,我们要坐车。”可父亲犹如一颗大树,一言不发,木讷的向前走着,我也只好无奈的跟着他走。
篇11
你知道大名鼎鼎的孟子吗?没错,我相信你一定听说过。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学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后人称他为“亚圣”。
看到这里,你一定以为孟子小时候十分聪明,十分懂事吧。然而,孟子在他小时候不认真读书,十分淘气。那么是什么使孟子成为了著名的思想家与政治家,与他母亲的严格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篇12
中国是个家国一体、家庭宗族一体式的社会,家庭教育的好与坏不仅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还会影响整个家族甚至国家的命运,所以历来无论是帝王、士大夫还是平民百姓,都很重视家庭教育,其最根本目的是为了家族的生存与延续发展。作为有思想有远见,而又历经战乱的颜氏大家族的家长在他花甲之年,终于参悟出如何进行家庭教育。他用质朴的言语,真挚的感情写出了《颜氏家训》。
一、颜氏家训中的“教”
(1)教“早”,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教育,家族是荣辱共享的,孩子的未来决定整家族的未来方向,不能不及早教育,而语文教育是古代教育的主要内容,所以在孩子幼童时就要加强语文教育。他从自身经验和对社会时代的观察思考后,更加深刻认识到无论读书还是做人,都要从小抓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而失去早教则会造成: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及早规范语音:九州之人,言语不同,古今言语,时俗不同,但是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一言讹替,以为己罪矣,。经典文化之作的及早教育:“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诗书等经典之作是古代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读书而仕是主要的教育目的,因此家族若想延续发达,读书是最佳出路,幼年时读书的最佳时期,怎么会不及早进行语文教育呢?历史多少文学大家,都是从小就接受了这种文化的熏陶,才得以成才。
(2)教“勤”,人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一生孜孜不倦,勤勉求知,最终才能有所成就。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锄则带经,牧则编简,亦为勤笃。勤学,珍惜时间,才能博览群书。勤问,独学则无友,孤陋则寡闻,学问无止境,需要交流讨论,才会有所增益。勤思,保持独立的思考,不道听途说,不妄下断言,探究根源,才能获得知识。
(3)教“学习的目的”,心理学上说良好的学习动机,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起,提高学习的效率,颜氏家族生活在动荡年代,看到过多的世迁,对生存有着本能的追求,可是怎么才能好的生存下去,学习是最佳的选择,但是必须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养亲、事君、修身。小则保家生存,大则光宗耀祖,这种实用的学习目的更具有吸引力。
二、现代家庭语文教育的“失教”
首先现代家庭教育对母语的教育关注很少,家长会给孩子报各种学习班,唯独没有语文班,觉得语文没什么好学的,也不重视学校的语文课程,正是家庭母语教育的不重视,这种观点也蔓延到学生的脑海中,反正语文就是那样,不需要过多的重视,其实语文的人文缺乏,会导致学生精神人格的缺失,失去了家庭及国家责任的厚重感。在母语的环境中,的确可以通过自然习得的获得语文知识,但这只是零散的,感知的,而学校的语文知识则是系统的,全面的,家长这种一叶障目式教育,严重危害到语文的教育,更会影响到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
其次现在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出了问题,语文是陶冶个人情操,修生养性的最佳学科,语文应该是与音乐、美术一样的学科,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情感,但是这种培养是需要时间的熏陶,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但是家长受社会速成功用的影响,急于求成,这种功利性培养方式,会有很多负面影响的。现在学生出现的很多问题比如情感淡漠、自私冷漠、自我中心,暴力等,与其说心理问题,不如说是家庭语文教育的缺失的造成的精神失去依托。尤其是孩子还很少,就有很强的功利心,这根本就不符合孩子的本性,是什么改变了本单纯的孩子,归根到底是家庭语文教育。试想家长教育孩子懂得什么是修生养性,孩子的心理和情感自然会得到健康成长;懂得自己背负的职责,就不会出现空虚,不负责的心态了,可以说改善家庭语文教育环境,或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有更长远的作用。
三、家庭语文教育如何“施教”
孩子的成长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的呵护,家庭作为教育的重要部分,怎么施教才能促进孩子更好的成长呢,这需要我们深入的思考。第一、需要家长的亲身参与,与孩子共同成长,营造好一个家庭语文学习环境是很有益的,比如共同阅读,然后可以以聊天的形式讨论,,家长能在第一时间真实的了解孩子的动态,进而引导,正如颜之推家庭,子女多在家长亲自陪伴指导下、言传身教的教育环境中成长。第二、改变速成的功用教育观,正如韩愈所言“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语文学习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需要家长过多的“压迫”,孩子自发自觉的无压力的学习,能激发更多的学习兴趣,会唤起内心的情绪情感,在语文的熏陶下,人文素养和个人品性得以发展,有利于身心的成长。第三、语文教育的开放性,现在的社会是开放的大世界,我们的语文观也应开阔,不要一说语文就局限于字词阅读及写作,应该用大世界视野看语文。
参考文献:
篇13
3、传统家风家训深入骨髓。大部分人认为将“孝道”“礼貌”“友善”“自律”“忠诚”“诚信”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礼文化、和合文化的主要内容列为家风传承的核心内容。
4、优良优良传统家风的传承对于现在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第二,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第三,有利于增进家庭观念意识以及家庭和谐程度;有利于解决社会道德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第四,有利于个体的健康成长。
1、多方联动,做好家风家训的发掘保护工作。保护与发掘是传承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好家风好家训”征集、群众自荐、媒体报道、专家座谈等形式,深入企业、学校、社区、家庭,加强对家风家训的调查摸底和发掘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