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数学技能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中如何开展讨论,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
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二、在合作中学会倾听
在开始合作时,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具有个人心理优势,一节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过短,对于自己的发言比较认真,不容易接纳别人的意见,而对于同学的发言,却不重视。为此,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位同学的发言,眼睛看着对方,要听完整,认真思辨,不插嘴;二是要听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并做出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反思、评价的能力。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反复琢磨、体会,善于倾听同学意见,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提供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空间,以达到相互启迪、帮助的功效,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调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能体会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也是自己实际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教师重点要对不会表达的学生有意识进行示范指导,而全班汇报展示成果时,让更多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别人听懂你的见解,不光是优生要会表达、善表达,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要学会表达,整体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为此,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基础较差、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学生的讨论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点,使学生逐渐学会用语言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四、在合作中学会讨论
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意见不统一、理解不一致时,这就需要通过讨论、争辩,达成共识,解决问题。教师指导时,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逐步学会讨论交流问题的技能。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学生讨论问题后,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
五、在合作中学会组织
篇2
keyword:Trainingraise;Elementaryschoolmathematics;Groupcooperation;Learnskill
前言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技能指导与训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技能是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学习活动由学习技能构成,每一种学习活动往往包含一系列的具体技能。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学习是难以进行的。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必须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
在小学数学小组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合作规则,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与交流意见,学会组织和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技能与方法,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学习技能。下面浅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熟练掌握合作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中如何开展讨论,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
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二、在合作中学会倾听
在开始合作时,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具有个人心理优势,一节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过短,对于自己的发言比较认真,不容易接纳别人的意见,而对于同学的发言,却不重视。为此,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位同学的发言,眼睛看着对方,要听完整,认真思辨,不插嘴;二是要听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并做出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反思、评价的能力。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反复琢磨、体会,善于倾听同学意见,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提供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空间,以达到相互启迪、帮助的功效,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调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能体会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三、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也是自己实际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教师重点要对不会表达的学生有意识进行示范指导,而全班汇报展示成果时,让更多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别人听懂你的见解,不光是优生要会表达、善表达,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要学会表达,整体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为此,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基础较差、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学生的讨论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点,使学生逐渐学会用语言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四、在合作中学会讨论
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意见不统一、理解不一致时,这就需要通过讨论、争辩,达成共识,解决问题。教师指导时,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逐步学会讨论交流问题的技能。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学生讨论问题后,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
五、在合作中学会组织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组织技能就是合作学习的重要技能。组织技能是听、说技能和独立思考的前提。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在合作中学会评价
篇3
二、在合作中学会倾听
在开始合作时,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具有个人心理优势,一节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过短,对于自己的发言比较认真,不容易接纳别人的意见,而对于同学的发言,却不重视。为此,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位同学的发言,眼睛看着对方,要听完整,认真思辨,不插嘴;二是要听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并做出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反思、评价的能力。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反复琢磨、体会,善于倾听同学意见,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提供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空间,以达到相互启迪、帮助的功效,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调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能体会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也是自己实际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教师重点要对不会表达的学生有意识进行示范指导,而全班汇报展示成果时,让更多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别人听懂你的见解,不光是优生要会表达、善表达,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要学会表达,整体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为此,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基础较差、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本文来自范文中国网
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学生的讨论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点,使学生逐渐学会用语言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四、在合作中学会讨论
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意见不统一、理解不一致时,这就需要通过讨论、争辩,达成共识,解决问题。教师指导时,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逐步学会讨论交流问题的技能。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学生讨论问题后,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
五、在合作中学会组织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组织技能就是合作学习的重要技能。组织技能是听、说技能和独立思考的前提。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在合作中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评价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也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既要对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也要对每个同学的情感表现进行评价。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通过正确地评价让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得到保护,激发了发展的功力和创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杨秀青.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月刊,2005,(5).
[2]李耀民.试论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J].中小学数学,2005,(7-8).
[3]谢恩光.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与探索[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篇4
一、书法技能形成的基本心理规律
书法是讲究“心手相应”的技能,技能的形成是进行高级艺术创作的必要前提条件。技能作为一种活动方式按其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动作技能是由一系列实际动作组织起来的完善而合理的活动方式,它表现为身体的肌肉、骨骼运动和与之相应的神经系统部分的活动。而心智技能则是把特定的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按一定的程序方式组织起来,并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过程。书法技能的训练是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相结合的活动,其中书法的书写过程可纳入动作技能的范畴,而读帖、临帖时的思维活动以及创作中的心态等因素则可归入心智技能的范畴。在书法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总是相辅相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书法创作和练习都需要“心手相应”,写出来的字是脑的活动通过手的运笔“外化”的结果。
书法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一个从不熟练到熟练的磨砺过程。古代书论历来强调技能的熟练,正如姜夔在《续书谱》中说,书法“所贵熟习精通,心手相应,斯为美矣。”技能的熟练,是经过反复练习所形成的达到高度“完善化”和“自动化”,此时意识对动作的控制程度减至最低。要将技能发展到熟练的程度,必须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定向阶段、动作系统初步形成阶段、动作协调和技能完善阶段。这些因素决定了书法学习应该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进行,按照书写姿势、笔画线条练习、间架结构分类练习等顺序进行学习和训练,每个阶段根据不同的任务反复练习,从对字形的局部掌握到整体掌握,再到大脑与动作的协调完善,进而加强动作的熟练和节奏,循序渐进,将局部的用笔联合成一个协调化的运笔模式,运笔速度加快,稳定性和灵活性提高,最后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
临摹是书法技能形成的不二法门,故有“初学不外临摹”之说(见周星莲《临池管见》)。任何技能都是通过模仿和联系获得的,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学习如何塑造好线条形态最常用方法是临摹。临摹实际上是一个观察、记忆的过程,包括对汉字笔画、结构和对指、腕、臂动作的观察和记忆。
二、观察学习:规则的获得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知觉过程,比一般的知觉有更深的理解性。学生通过观察,对笔画的长短、粗细、偃仰、向背,墨色的浓淡,运笔的节奏,整体的风格、神韵等变化万端的线条组合产生鲜明而具体的感受和感性认识,以便于进行进一步的抽象概括。在学习书法技能的过程中,观察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静态观察。先观察碑帖或范字中点画的形状特征,如侧点、竖点、挑点,悬针竖、垂露竖的异同等等;其次,观察结构特征,看每一点画起笔、送笔、收笔的正确位置,点画间的呼应、交错、揖让和向背等关系,左右、上下偏旁的相对位置,上下左右偏旁所占空间的宽窄、四边留白的多少以及线条间的疏密等等,判断整个间架主体的形状是何种方形,外形是正或斜。
第二,动态观察。观察老师动作:先看握笔松紧;其次看起笔、行笔、收笔的方向、速度、力度,笔锋的提按顿挫;再次感受手感和运力(指力、腕力、臂力)。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观察对正确的动作规则和结构规则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技能形成的必要准备。
提高观察有效性的关键是对注意力的训练。初学者临摹一般要求尽量逼真,但范字提供的信息很多,要在短时间内准确把握这些信息并不容易。一般来说,读帖时的注意都属于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随意注意,维持注意最有效的办法是明确其观察的目的和任务,通过各种强化增强其完成任务的愿望。在没有明确目的指导下的学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注意对象,他可能对范字的各个部分都泛泛地加以注意,结果往往是顾此失彼。书法教学中可以将目标任务分解,例如第一步只需注意范字的基本笔画,第二步只需注意范字的结构规律等等。这样目的明确,每次注意指向的范围小,集中性更好,对技能的形成更为有利。另外,临摹不成文的或不懂内容的字帖也不利于维持注意。因此在书法教学过程中,融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诗词或国学经典的教学,相应临写一些诗词或经典,或者对碑帖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讲解,既是对智力活动的合理组织,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对维持注意十分有利,同时对文化底蕴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熏陶等更是大有裨益。三、记忆与表象融合:自由创作的起点
临摹还涉及到记忆的问题,包括对碑帖的形象记忆和对运笔的动作记忆。心理学理论认为:信息刺激在大脑皮层的有关部位建立暂时联系,在大脑中留下一定的“痕迹”,这种“痕迹”的保持就是记忆。临摹就是要将古人法帖中的“信息刺激”——即所蕴含的基本技巧、表现方法等,通过重复模仿训练,在大脑中建立联系和留下痕迹,不断积累后变为自己的能力。记忆是整个书写过程不可或缺的,临摹的成效与记忆的深浅是成正比例的。
传统意义上的临摹一般包括摹、临、背三个阶段。摹的方式很多,有仿影、描红、双钩、单钩等等;临主要指对临,传统的书法教学常常利用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将方格切分,让学生容易掌握笔画、偏旁的位置,最终达到去格临写的水平。当然,对临并不一定要用笔写在纸上,有时候也可以通过读帖来完成,正如姚孟起在《字学忆参》中说:“古碑无不可学,汉代摩崖,手不能摹者摹以心,心识其形,手亦从之。”背指背临,或者称为“默临”,就是书写者不对照字帖,凭记忆将字形、笔画和神态写出来,即使手中无笔,也能将所习之字的笔画、结构、运笔一一在脑海中放映。摹、临、背的训练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识记、保持和重现的过程。摹写主要是训练对笔画的识记,而对临则主要是训练对间架结构、大小、高低等位置要素的识记。这种识记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得以保持。背临实际上就是对前期摹写和对临所得到的经验进行回忆和再认。类似背临的这种“尝试回忆”是强化加深记忆更有效的办法。所以,临摹的三个阶段是不断稳定和深化的记忆过程,它们对记忆力的训练各有侧重,而且环环相扣,不可偏废。
通过摹、临、背的记忆训练,使学习者对范字形象和运笔动作形成较为稳固的心理表象。心理表象不再是事物形象的简单再现,而是经过复合、融合,达到比知觉、比个别表象更丰富、更深刻的水平。学习者一旦能建立起记忆表象与运笔写字的联系,用头脑中的记忆表象指导手的动作,再省察动作过程与原有表象的差别,不断完善动作和表象,那么线形的临写就不是简单的描摹,而是一种积极思维活动的过程,是对书法艺术语言本质的思考和把握。
传为王羲之所作的《题〈笔阵图〉后》中,曾经详细描述创作前的心理活动过程:“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也就是说,自由创作实际上是一种记忆的延伸和再加工。时下有些书法教育工作者,急于求成,采取直接写成作品给学生临摹的方法去应付各种比赛和展览,在比赛中屡屡获得成绩,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这种方法打破了记忆形成和深化的链条,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离开了老师的书稿就很难进行独立创作。
结语
书法是一门有几千年历史的古老艺术。历代书论中也有不少关于书法教育的论述,但这些成果往往是个人经验的总结,而且十分零散,几千年来,中国的书法教育模式基本上停留在继承这些经验性的总结层面。这些总结中有不乏精彩的、至今仍然具有启发性的论述,但也有不尽合理的部分,这些都需要运用现代的科学认识去甄别和总结。心理学作为研究教育的有力武器,也应该被应用到书法教学中去,建立系统的书法教育中的心理机制理论,探索更为科学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2]张桂光.书法教程.广东教育出版社,1987.
[3]于魁荣.儿童书法生理基础.教育科学研究.1991(6)
[4]陈振濂.书法教育学.西泠印社,1992.
[5]高尚仁.书法艺术心理学.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1992.
篇5
1.2思维具有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它是思维品质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主要表现在通过表面现象能够引发深入思考,从而发现问题的内在规律和内在联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习题进行思维的训练。
1.3思维具有敏捷性。小学生具有敏捷的思维,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判断出一个事物的重要信息,从而确定思路,针对问题可可以快速的做出相应的回答。数学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中,敏捷性培养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要想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敏捷性,需要教师能够从旁提点,采取良好的方式来锻炼小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举例说明:在重量单位的教学中,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应该认识和掌握千克、克以及吨这三个重量单位,并可以熟练的应用这些数量单位,即可以对三个单位进行灵活换算。此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拿一些物品摆放在桌上,并利用小天平进行重量的称取,分别让学生对1千克、1克的物品进行手感的尝试,然后要求学生说一说感受,并同时将千克、克的概念讲述给小学生,使学生不仅对重量单位有一个思想上的认识,同时也有一个切身的体验,然后教师再提供各种不同的物品,要求学生进行单位的添加,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锻炼小学生对于重量单位的认识能力,在面对一个物品的时候,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其所应该应用的重量单位,使得小学生的敏捷性思维得到有效的培养。
2常用的逻辑思维培养方法
2.1比较与分析法。数学学科的理论性很强,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思路都是在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上形成的,而有些数学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表面上看很相似,实则有很大的区别,学习要区分开来才能掌握知识,这就需要对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概念进行比较与分类,比如质数与互质数。
2.2分析与综合法。分析方法是指将所需要研究的对象进行组别划分的一种研究方法。即将研究对象划分为不同的组,然后进行分组分析,从而可以在根本上对研究对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而综合方法就是指将已经有一个初步认识的研究对象再更进一步的认识,从而衍生出其他的内容,针对研究对象的整体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例如,在讲解百分数的含义的时候,教师可以灵活的应用一些小学生实际生活中可接触到的事物进行举例说明。可以将火锅配料成分的配比作为具体实例。在配料中,辣椒占45%,花椒占38%,其他成分占17%,由这一组数据来分析火锅配料又辣又麻的原因。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来对这些成分所占的百分比意义进行解读,并让学生对分母100所代表的意义进行分析。这一道题目,主要需要抓住的重点就是百分比的含义,在这题中,可以将火锅配料的成分看做是100份,而辣椒占据了45份,花椒占据了38份,而其他成分则占据了17份,辣椒以及花椒所占的比重较大,因此,配料的口感不仅辣而且麻。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先采用了分析法,又采用了综合法,使小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情况下了解百分数的含义,从而学会举一反三,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
2.3归纳与演绎法。在目前的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中,归纳与演绎法的应用较为常见,这种方法属于应用较为广泛的推理方法,所谓的推理就是针对一些特殊的教学常识进行逐步演算,从而得到具体的内容。比如在加法交换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加法中的两个数值交换方式进行演示,将两个数字的位置进行交换,两个数字的加法关系保持不变,从而就可以利用这一实例来对加法交换律的结论进行总结。
3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加强措施
3.1恰当地设计练习题的难度。练习是每一位学生必不可少的作业之一,因为解答数学练习题不但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还能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印象。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能力的高低而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让同学能够经过自己的努力把答案找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促使学生更加乐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2根据学生的特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在课堂中教师不能过多地为学生讲解答案,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并引导学生寻找不同的解答方式,在保证思路的正确下,根据学生的特点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质数、合数等内容的教学中都需要使用符合学生特点的演示或者实际操作,这样学生才能正确理解与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还能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全面发展。
篇6
(二)掌握正确的测量和观察方法攷参各种基本仪器的试用说明书(详细情况省略)
二、用数据说话,就要养成及时记录数据的习惯
科学课的重要特征表现在对数据的追求和对证据的尊重,用证据说话。例如,《斜面的作用》中,学生在探究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记录了以下数据。通过比较观察,学生能发现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在此课教学中,仅仅动手实验而不及时进行数据记录,或者学生的记录无序、杂乱,就难以窥见其中的奥秘。
三、对异常数据,要正视并借此培养科学探究素养
在科学探究中,出现异常数据是很正常的。面对异常数据,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关注,教师不能漠视,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反思,促使学生返回去审视自己的实验过程。例如,在研究“探索斜面的作用”的实验中,实验用测力计测出直接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和使用斜面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其中一组的学生实验结果是这样的。大家知道:斜面提升物体所用的力比直接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少。但这一组学生测出两组对比数据没有太大差异,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斜面提升物体的力接近直接提升物体的力。”那为什么这组同学会得出这样的数据呢?教师从这组数据出发,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实验过程,并在全班展示实验过程,发现他们在实验斜面提升物体时,测力计是立着拉上去的,并不是与物体平行沿着斜面提升,这样实验测出的数据跟直接提拉物体所用的力几乎一样。
篇7
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发展,离不开思维活动的支持。逻辑思维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效果。因此,应从早抓起,在小学教育中就应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可以说,数学教学在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它更注重于学生发散思维和灵活运用,更着重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灵活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
三、逻辑思维能力锻炼的方法
(一)开展针对性的专题训练活动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不仅教师的教学内容很重要,教学练习作业的布置也至关重要。如果练习作业的类型、方法大致都一样,那就容易把学生的思维局限于一种固定模式中,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对此,教师在布置练习作业时,应注意题型的甄选,根据题型的难易程度、解题方法的不同,进行作业的分类布置。通过专题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例如,①小明有铅笔10支,小红有铅笔5支,小明比小红多几支?②小明有铅笔10支,比小红多8支,小红有几支铅笔?这两个问题既有相似点又有不同点,学生在求解这两个问题的过程,积极地对这类问题进行比较和分析,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二)教学中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例的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生活中的人鲜明例子巧妙地运用到数学教学活动中,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学习记忆,帮助他们较快地消化、吸收教学知识。学生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自己。因此,许多生活经验和事例,都可以成为教师教学的范例。学生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学习数学知识,有利于通过真实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问题,让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例如,一共有50斤鸡蛋,第一次卖了20斤鸡蛋,第二次卖了15斤鸡蛋,两次总共卖了35斤鸡蛋,其实跟一次性卖了35斤鸡蛋的结果是一样的。都还剩了15斤鸡蛋,也就是50-20-15=50-35.通过生活中买卖鸡蛋这种常见事例,把“死”的数学题变成“活”的生活例子,有利于帮助小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积极发散思维、创新思维。
(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因材施教,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方式进行教学。这几种教学方法都离不开对判断与推理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知识不能靠死记硬背,要学会合乎逻辑的判断与推理。例如,苹果比梨少3个,谁多?梨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第一个关于多少的问题,学生直接判断即可,第二个问题就无法直接判断,需要学生稍加推理才能想出问题的答案。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另外,一个问题虽然答案是确定的,但是做题方法不仅有一种,教师不应仅局限于一种做题方法,应积极发散思维,带领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多种解决方法,这样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始终坚持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持续性地对学生的思维逻辑进行锻炼,不能只在某一节课或某一部分内容进行短暂的思维能力锻炼,应贯穿于全部教学过程中,如此才能保证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活动能够起到应有的效果。此外,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还应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带领同学回忆之前学过的相关联知识,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和巩固。再者,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能只针对一些思维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更应该注重对那些思维能力水平较低的学生的培养和锻炼,这样学校整体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水平才有所提高。例如,因为课上时间有限,教学内容在符合大部分同学听课能力的情况下,难免无法同时兼顾所有同学。对此,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差生进行有计划、针对性的辅导。
篇8
1.进行农村调研,提升专业水准
行业职业院校培养的数字化机械设计人才最终是要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根据有关调查,就读于行业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来源于农村,由于家庭经济的原因,学生希望可以早日工作,减轻家庭负担。行业职业院校的教师们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从多方面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准。老师可以在假期期间跟随着学生来到农村进行调研,发掘农村数字化机械所需。教师在调研中跟随着农民在田地进行实践,可以直接了解到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数字化机械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老师在调研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感受去平衡书本与实际的差距,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字化机械设计的必要性。
2.走进工厂,提高教学能力
老师提高教学能力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利用数字化机械设计的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那么,首先,老师就要明白在大生产的城市中,数字化机械设计都是怎样运用于各行各业的生产的。把所见、所得、所想记录在教学备案中,在教学时根据课本进行一定的变化,告诉学生们现在的社会对数字化机械设计是什么样的态度,学生们应该重点学习什么科目。这样,学生自然可以学好知识,满足社会的要求,其所学的数字化机械设计知识便有了用武之地。这就直接地证明了老师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
篇9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世界中所遇到的客观事物进行具体构造数学模型的过程。数学建模主要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抽象、简化、确定变量和参数,并建立起变量和参数间的确定的数学问题,求解该数学问题。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1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进行数学建模之前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自学其他学科的内容。数学建模所要解决的问题大都来自工农业生产、经济、环境、生态、医疗、金融和保险等领域中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有很强的实际背景,往往涉及多学科的知识。要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们首先要对这些问题所涉及的某些学科有一定的了解。而在现有的教学体制下,学生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他们往往只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比较了解。而通过数学建模活动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自学与所要研究的问题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内容。在进行数学建模之前需要学生自学计算机编程语言。计算机技术在二十世纪末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在近几十年其计算的精度和智能程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开发的数学软件具备了强大的计算功能。现在的许多计算机软件不仅可以准确的计算线性方程和非线性方程的解,而且还可以求解非常复杂的数学模型,甚至可以完成对模型的检验和评价以及根据检验和评价结果对模型进行进一步的修正,最终得到问题的优化解。可以说计算机软件,是我们通过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非常有效的工具。对于许多高校大学生来说,大都学习了C语言,但是对于数学建模来说,仅仅掌握C语言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想通过数学建模更快的解决实际问题,得到更加优良的解决方案,要求学生自学许多更加实用、运算速度更加快和针对性更强的计算机编程语言比如Matlab、Mathmatica、Maple等软件。
2.2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数学建模所解决的是一些非常实际的问题。这些实际问题里面隐藏着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和这些因素之间的联系。学生经过对这些复杂实际问题的认真分析后,首先从中找出影响问题解决的所有因素;结合实际问题的具体情况对所有因素进行判别,舍去次要的因素,保留最重要的因素;之后把这些最重要的因素抽象成变量,并且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变量的变化区间;然后找出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这个函数关系就是数学模型;最后通过计算机编程对所得到的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对得到的数学模型进行评价、修正,找到最适合实际要求的数学模型。数学建模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它要求学生认真审视所研究的问题,透过事物繁杂的现象找到影响事物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且用最简单的数学语言表现出这种关系。通过数学建模把一个非常复杂的实际问题抽象成简单的只包含一些变量的数学公式。在整个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学生经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维。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在积极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创新地应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方法去解决未知的问题。在整个建模过程中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洞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3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越来越复杂,单凭一个的力量是很难完成对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这就需要多个人组成一个团队,互相影响,互相协调,互相帮助,发挥团队的力量、协同作战,最后共同完成建模任务。这样在整个建模过程中,需要每个队员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参加数学建模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是学生顺利完成数学建模的必备能力。在建模过程中,首先要以积极地态度、用恰当的方式、准确的语言把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见解向自己的队友表达清楚,这样有助于队友更加全面而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其次,要善于认真的倾听队友的观点。这样一来是一方面给了队友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另一方面使自己可以了解到别人的想法。每个人的想法都会有它可借鉴之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多听听其他人的见解可以使自己的想法更加成熟和完善。最后,要善于处理矛盾。一方面要善于处理自己与队友的矛盾和分歧。在向队友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态度一定要诚恳,言语中不能带有高人一等和重伤、贬低他人的言辞。遇到自己的观点与队友的有分歧的时候,如果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一定要坚持己见,但是一定要耐心有理有据的向对方阐述清楚;如果别人的意见是正确的,一定要虚心接受,及时改正。另外一方面要善于处理队友与队友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处理这样的矛盾,第一要摆正自己的心态,第二尽量倾听双方的意见,全面的了解双方的看法,第三做出正确的判断,以积极的态度与双方沟通,从而化解分歧,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参加数学建模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建模之前,第一要了解每个队员的实际情况包括个人能力、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第二整理每个队员对整个建模的意见和看法,经过大家充分的讨论,最后形成切实可行的建模方案,第三明确每个队员在团队中的作用,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将整个建模工作合理的分派给每个队员;第四鼓励队员进行沟通,检查各自所承担的工作进展是否与整体计划协调,鼓励队员相互及时反馈,帮助解决合作中遇到的分歧和困难。由于数学建模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其间面临着许多挑战,因此通过参加数学建模活动,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毅力、意志;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决心和勇气,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的能力,提高组织协调能力。
篇10
对学生形成有理论基础的技能有重要作用在校生虽然形成的是初级技能,但是应该是学生一生中与其技能相关理论知识的主要来源地,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是他日后自学的基础,因此如何传授知识,如何使理论知识与其技能相衔接至关重要。合理处理教材内容,讲清楚教材对学生能力培养非常重要。有理论基础的技能是可持续发展的技能,这也是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这种理论的来源一定是准确、可理解并能有一定的文本材料(如教材)以供查阅,这就要求在实训室上课时教师要适时抓住时机联系实际讲清楚书本上的知识点,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要指导学生在书中做好标注,便于学生日后复习巩固,加深理解。这样才能在很短的学时内,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方法很多,在本门课程理论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小范围对比与大范围对比两种方法。对比法能清晰地使学生对教材编排有深入的理解,对学生的实践操作也有指导意义。举例如下。数控机床的控制主要是针对主轴和进给轴,要从它们的驱动要求,驱动器的类别,驱动器的接线及参数设置、常规操作方面加以介绍。要从它们与数控装置的连接,包括控制指令信号的种类与性质、反馈原件与反馈信号的区别等方面进行介绍。这些内容贯穿整个教材,要从全局角度进行大范围对比讲授。教学中大量运用了循环渗透教学法,循环渗透教学法不是简单地重复,要有不同的去反复提醒学生,使学生对它们的异同有深入的认识。
(1)第一次课就介绍数控系统的组成,明确开环、半闭环、闭环的含义、组成形式和对数控机床控制作用的不同。从而使学生明确数控机床的分类和发展的方向。
(2)第四章介绍进给伺服时,对开环、半闭环、闭环三种控制形式进一步说明,对三个环是否采用检测元件、检测元件的安装位置要求,检测元件工作原理及应用场合、三种控制环应用场合、调试的难易程度、控制精度的对比做进一步讲解。可见前面的铺垫不但能完善教学过程,而且启下。同时对伺服驱动器的内部有位置环、速度环、电流环三个控制环路进行介绍。使学生对自控原理在数控机床控制中的应用有一定的理解,这样的适时比较,可使学生明确这两个三环的本质区别。使知识结构在递进和加强。
(3)第四章中步进驱动器与伺服驱动器之间对比,如接口数量,电源性质:包括电源的电压高低;电源是交流还是直流;电源接入的数量,除强电电源外,是否需控制电源,是否有先上控制电的要求等;第五章中有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的要求、主轴驱动系统的要求、主轴传动的要求。应明确三者之间的包容关系,明确它们之间的侧重与联系。显然这里应用小范围对比讲授为好。这里不但要对比讲授,还要指导学生看书,以便学生理清头绪、读懂教材,学会看书。这也对学生的自身素质提高有很重要的影响。
3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使学生理解
所学知识,为技能培养做好理论铺垫教材中内容与实际设备上有很多可以相联系的地方,举例如下。
(1)导线的颜色线缆的种类,中间继电器的结构与作用,断路器的型号选择。
(2)开关电源变压器的结构与作用,变频器的恒压频比控制。
(3)步进驱动器细分后运行的噪声、平稳性。
篇11
有这样一道题:(1)两捆电线:一捆长120米,比另一捆短三分之一,另一捆电线长多少米?(2)有两捆电线,一捆长120米,另一捆比它短1/3,另一捆长多少米?在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小题的不同点,再比较相同点。通过比较,学生明白,第(1)题是第一捆长度与另一捆比,另一捆长度作标准,第(2)题是另一捆长度与第一捆长比。第一捆长度作标准,虽然比值相同,但由于比较的标准不同,比较所得的结果的含义也就不同。因此这两小题的数量关系式不同,解题方法也就不同。在列出分数乘除法算式后,我再次引导学生对这两个算式进行比较,加深了学生对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进一步弄清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的能力。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也是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根据六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我通常做法是引导学生从借助线段图进行分析,综合到根据所给的条件和问题进行分析、综合,重视概念教学,计算教学和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后,我出示这样一道题:“一个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木块,?表面全部涂上红颜色,然后把它分成棱长是2厘米的小正方体若干块,其中三面有红颜色,二面有红颜色,一面有红颜色,没有红颜色的各有多少块?”初看这道题,似乎不大好下手,我没有急于让学生求成。而是先让学生说出正方体的特征,?然后让学生探讨把大正方体分成棱长2厘米的小正方体若干块怎样分割?在取得一致结论后,接着让他们思考:分成的小正方体共有多少块?
再想一想:三面、二面、一面涂有红颜色的小木块在割开前各分布在大正方体木块的什么位置?(可画图帮助分析)。在弄清这几个问题后,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求答,通过分析,学生推出:以大正方体的一顶点为小正方体顶点的小正方体有三个面涂有红色,因为大正方体共有8个顶点,所以这样的小正方体有8块,以大正方体棱长的一部分为一条棱长的小正方体二面涂有红色,计有2X12=24(块);只以大正方体一个面的一部分为小正方体的一个面的小正方体一面涂有红色,计有4X6=24(块)?这样的小正方体,后用64-8-24-24=8(块)得出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
三、注意对学生进行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培养六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了推理能力。
因此,我在进行工程问题的教学时,不是直接把知识告诉学生,而是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知识,研究思考问题,在进行分数的工程问题教学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首先,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加工900个零件,小王独做需要10小时完成,小李独做需要15小时完成,两人合做几小时完成?”在学生分析了烽量关系,求答以后,我先后又出示了这样两题让学生解答:(1)加工1800个零件,小王独做需要10小时完成,小李独做需要15小时完成,两人合做几小时完成?
(2)加工180个零件,小王独做需要10小时完成,小李独做需要15小时完成,两人合做几小时完成?
篇12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研制出一种新型的以人类思维相似的方式做出相应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人工智能的思想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的巴斯卡和莱布尼茨。十九世纪,英国数学家布尔和摩尔根提出了“思维定律”,这些可谓是人工智能的开端。(1)50年代至70年代,人工智能相继出现了一批显著的成果,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重视问题求解的方法,忽视知识重要性。(2)随着第五代计算机的研制进入了80年代,人工智能得到迅猛发展。它的研制形成了一股研究人工智能的热潮。(3)90年代,由于国际互连网的技术发展,将人工智能更面向实用。研究人工智能出现新的。
二.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伦理问题
(1)人工智能的情感问题。情感问题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谈论的话题。明斯基认为,通过把我们的身体部分看做是大脑可以使用的资源,就可以改变它们的精神状态。因此,现在人工智能界的一种观点认为情感是一种特别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利用它来增加我们的机智。智能机器人毕竟是一个赋予一种人类情感程序的机器,实质上还是没有人类的意识,只有固定的程序。
(2)人工智能机器的责任问题。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类把人工智能机器研制出来,赋予一定的程序,帮助老人,照顾小孩等;爱,不仅是男女之间的爱,也有父母对子女,这种爱是相互的。人们要面对智能机器的情感控制,我们不能把它视为一台机器,应该视为人类其中的一员,他们是一个种族,我们要对研制出来的人工智能机器负责。智能机器赋予人类的情感,我们也要给予同等的情感。我们不仅要研制智能机器,我们也要爱护和保护他们。
三.人工智能的问题对策
(1)人工智能情感问题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人工智能的机器情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这不仅涉及到人工智能的技术层面,同时情感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机器是同样可以具有情感的。人类可能赋予人工智能一定的情感程序,我们要把人工智能的看成一类种族,让人工智能与我们共同创建美好的大家庭。
(2)人工智能的责任问题研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将成为人类不可避免,人类研究人工智能不仅会给人类带来帮助,也会给人们的带来一些困惑。我们在研究人工智能机器要考虑到,智能机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智能机器可以自己转变程序,人类要研究一种机器人的法律规范,也要赋予研究机器人的科学家一定的法律法规。
四.人工智能的影响
(1)人工智能带来负面影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帮助,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问题,像气候变暖,生物物种的灭绝,新型细菌的出现等。
(2)研究人工智能涉及的学科领域。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的智能行为学科,主要包括如下领域:专家系统、机器学习能力、模式识别、人工神经网络。在智能领域里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就是机器学习的问题。一旦机器有了学习能力,人类的未来发展难以预料!
(3)人工智能的积极影响及美好前景。人工智能的发展还没有到达一定水平,人工智能机器就可以和人做朋友,可以作为家里的一份子出现,进入人们的生活。我们在未来要研究人工智能的发展,也要研究人工智能出现以后所带来的问题,把人工智能的优势发挥的更好,给人类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篇13
2职业技能证书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思考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职业技能证书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职业技能证书能够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增加了其就业机会,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意义重大;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考取职业技能证书的过程中,强化其专业知识基础,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其未来职业发展。但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也必须明确职业技能证书只是其未来职业发展的敲门砖,而无法取代其实际能力。因此,学生在考取职业技能证书时,必须充分考虑其兴趣和特长,以其具体工作岗位需要为出发点,制定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教育与规划指导,在明确当前就业形势发展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了解自己的就业目标和方向。此外,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主题讲座,通过邀请一些企业专业人员来校演讲的方式,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各类职业技能证书对其未来职业的重要性,理性对待“考证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