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黄山奇石课文教案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黄山奇石课文教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黄山奇石课文教案

篇1

网络课件以庞大的信息量和快速的传输技术,集电影、电视、录音、录像等设备于一体,能使自然事物及发展过程等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地搭建交互式的教学平台。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创设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情境,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兴趣,产生主动探究的动力。

如在教学《黄崎山》一课时,设置这样的教学情境:播放黄山风景区的精美画面,内容包括黄山四绝、黄山四季、黄山晨夕、动物植物、黄山冷暖等。师导入:“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那么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些奇石呢?这时教师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课文,在阅读中感受黄山奇石的美与奇,并结合电脑课件形象感知“黄山石”的奇,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学生个性参与的热情被激发了出来。

二、引导自我发现,提出活动目标

自我发现的过程,就是主动探究的过程。在发现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就容易产生自己个性化的学习目标。

例如在教学《恐龙的灭绝》,学生自己从网络上探究,有的学生发现全球气候变冷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所以选择了这部分内容进行探究;有的认为行星撞击地球更容易导致恐龙灭绝,因此选择这部分内容进行探究;有的则不满足于课文中提到的内容,从因特网中再搜索进行探究——之后,学生将自己对问题的回答用表单提交到公告板,同时学生也可浏览其他同学提交的观点,起到网上交流的目的。

这段时间的学习允许学生按自己的进度进行,实现了分层教学和个性化学习。这样,每个同学都可以在自我发现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个性化的探究内容,让内在兴趣成为整个活动的动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有给予学习者以清晰明确的认知导航,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才能有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在网络环境中,师生双方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已由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信息的组织者,导航者。

三、利于网络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篇2

一、理性的认识融合意义

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以它独特的优势彻底改变了传统不变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真正为小学教育注入了活力。具体表现为:一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呈现方式。由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综合呈现,为小学语文教学营造了形象生动逼真、知识表现多元化的情境,非常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二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提供身临其境般的真实界面、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师生进行平等会话、协作学习,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减轻师生负担。三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多媒体网络就如同一座随时可以打开的图书馆,只要交给小学生一定的搜索技能,就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足不出户就可以见识天下的奇闻趣事。四是改变了教师的备课方式。教师的备课不再是传统的“写”教案,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搜集大量的信息资料,丰富教材内容,引进最贴近新课标的教学资源,自己进行重组,以备上课使用。

二、充分发挥融合的优势

1、适时设置教学情境

应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必须合理适时。例如讲授《黄山奇石》一课,虽然作者用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但对于我们张家口地区小学生来讲,能够去过黄山的可谓少之又少,孩子们自然缺少对黄山的直接感触,如果只是让孩子们通过阅读课文,就要求他们去理解黄山的奇美特色显然是不够的。于是,我就上网搜集了一些有关黄山的视频资料和文本内容,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相结合制作成教学网页来再现黄山的美景。课堂上,学生们通过大屏幕反复地观看黄山的怪石嶙峋、危峰突兀,在这种身临其境的状态下,他们的视觉、听觉受到强烈地冲击,再加上其他图片和文字的介绍,加深了对黄山的认识。接下来我又提出问题让大家讨论:“你们喜欢黄山吗?那我们就走进黄山区旅游。”

2、发挥优势突破重难点

毋庸置疑,实施高效教学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如果我们合理地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机地融合,便会使过去靠老师口如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加粉笔末飞舞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农村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圆明园这一“园林瑰宝”“建筑精华”根本无从体会,然而这两点却对突出全文中心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我通过多媒体课件重现圆明园当年的绮丽景观。首先通过出示电子版圆明园全景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圆明园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周围小园的分布;然后结合对“众星捧月”词语的理解,在远观图中分辨哪是“月”哪是“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等景物进行了全方位展示,到此被称为“一切园林艺术的典范”的圆明园在学生心中有了大致的轮廓。课后,我又为同学们播放了电影《》片段,让学生体会如此辉煌壮丽的“万园之园”成为灰烬的悲痛和耻辱,使学生的内心受到震撼,从而受到思想教育。

篇3

第一,信息技术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计算机辅助教学能提供友好的界面、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进行协商会话、协作学习。如一些知识性的练习可以让学生进行上机测试,减轻师生负担。

第二,信息技术有助于改变传统的信息呈现方式。现在由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变以文字为单一载体的信息呈现方式,为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综合呈现,为语文教学营造了形象生动逼真、知识表现多元化的情境,非常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三,信息技术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特网就如同一座随时可以打开的图书馆,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库。只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搜索能力,再加上教师的有效指导,就可以在网上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这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进行个性化学习。

第四,信息技术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传统的教室和教学方式很难建构这样的学习环境,而信息技术却很方便地建设这样的理想学习环境。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

第五,信息技术有助于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教师的备课不再是传统的“写”教案,而是从各种信息媒体上(互联网、电视、报刊杂志等)搜集大量的信息资料,丰富教材内容,然后分类放入资源库中,在教学策略的层次上将教学资源进行重组,以备上课使用。集体备课有可能是根据本周的教学重点、难点,就各种信息的使用加以共同研究,达成共识。

然而,也正是因为现代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这些意想不到的方便和快捷,才使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又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例如,应该如何减少教师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过度依赖;如何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回归“语文味”,而不是“技术味”;如何才能在网络环境教学当中真正发挥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让他们成为形式上的“参与者”,实质上的“旁观者”等等。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如何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这需要我们教师首先从思想上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一切以学生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让技术为人服务,而不是让人被技术牵着鼻子走。其次,需要在语文教学的具体过程中,从情境设置、突破重难点、学练结合、拓展延伸等环节上寻找两者的最佳整合点,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在此,我想以自己授课的亲身体验来与大家分享我的一点感悟。

首先,关于适时设置教学情境。《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但就我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到过黄山,缺少对黄山的直接感触,如果只是让孩子们通过阅读课文,就要求他们去理解黄山的奇美特色显然是不够的。于是,我就上网搜集了一些有关黄山的视频资料和文本内容,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相结合制作成教学网页来再现黄山。课堂上,学生们通过“视频点播”反复的观看黄山的怪石嶙峋、危峰突兀,他们的视觉、听觉受到强烈的冲击,再加上其他图片和文字的介绍,加深了对黄山的认识。接下来我又提出问题让大家讨论:喜欢黄山吗?我们刚刚看到的、听到的课文都写得很具体。现在请同学们重新走进课文,在语言文字中和黄山再次亲密接触,感受黄山的奇美秀丽,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到此,本课的教学目的也就基本实现了。在这里,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极大的突破了地域局限和感官局限,让学生颇有身临其境之感,更有兴趣去投入课文,研读文本。 转贴于

其次,关于发挥优势突破重难点。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多种。然而,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有机的整合,便会使过去靠老师口如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圆明园这一“园林瑰宝”、“建筑精华”难以体会,这也是教学的重点。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我通过多媒体课件重现圆明园当年的景观;通过出示电子版圆明园全景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圆明园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周围小园的分布;结合对“众星捧月”的理解,在远观图中分辨哪是“月”,哪是“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等景物。被称为“一切园林艺术的典范”的圆明园在学生心中有了大致的轮廓。课后我又为同学们播放了电影《》片段,让学生体会如此辉煌壮丽的万园之园成为灰烬的悲痛和耻辱。学生的内心受到震撼,并由此展开讨论:要不要重建圆明园?说说自己的主张和理由。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进一步引导学生关心现实生活中的话题。这样利用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了感性认识,便于理解,突破了难点,感悟也能水到渠成。

第三,关于学练结合抓住训练点。仅以学生写作文为例,都说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在指导学生写文章时,由于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够,如果依靠老师的一张嘴,往往是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无从下笔,写出来的文章干巴无味。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则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缩短学生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增强作文学习的效果。此外,我们可以通过投影仪将学生的习作投在大屏幕上,让大家一起来浏览,修改,不仅真实直观,还有利于扩大学生交流的范围,使改作文不再成为教师的专权,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将作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其自由地进入运用的广阔天地,找到自身写作能力的差距,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喜悦,获得增强语感能力、养成积累习惯、促进语文知识向写作能力转化的“原动力”,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关于内外结合延伸拓展点。语文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开发思维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就应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材料的容量一直是传统的语文教学难于解决的问题,因此内容的宽泛性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就成了比较突出的矛盾。而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具有丰富性与交互性的特点,学生通过网络检索和加工信息,能极大地扩展语文教学空间、时间和信息量的外延,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同时在信息能力方面也得到学习与锻炼。讲授《荷花》一课时,我以文本为阅读基点,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发展,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在品味荷叶的美后,告诉学生荷叶是夏天的一首小诗、一个绿色的音符,它曾让许多诗人诗兴大发,向学生推荐借助网络搜集的文人墨客赞美、吟诵荷叶的诗句。学生在丰厚的、整合性的、视野开阔的情境中自主学习语文,在信息网络中阅读、欣赏、实践与探索,语文教学的魅力和趣味性得到充分展示,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热情,使课内外相互引发,相得益彰。

总而言之,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但我们始终要牢记:整合不等于混合,整合不等于简单相加。信息技术是为语文学科的教学服务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找准整合点,才能充分运用信息资源上出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实现教学最优化。

参考资料:

[1]吴柳《信息化社会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走向》《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8

[2]黄埔全《整合课程与课程整合法》《课程、教材、教法》1996.10

[3]吴林妹《尊重体验凸现主体》《教育信息报》2003.3.29

篇4

今天,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覆盖着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们农村教师也面临着一场课堂教学变革,“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的落后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了,语文老师们,别为此而发愁,远程教育技术已大踏步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为我们填补了这个空白。远教教育资源的配置,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和喜人的革新,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丰富的信息和开阔的视野。远教资源的充分应用,让学生虽身处有限的时间与空间,但心灵却能在高处自由、快乐地翱翔!如何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就成了我们广大农村教师研究的新课题。

一、利用远教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学习的动力,是一切有效课堂学习活动的切入口。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远教资源就成了我们的好帮手。应用远程教育资源,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生动直观地进行展示,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更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远教资源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新颖、生动的感性材料,并以它全方位、整体化的独特方式,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就能让学生带上浓烈的学习兴趣,轻松、愉快地进入课堂中的学习。恰当地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把真切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展开丰富的想象或联想,从而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语言表达、理解等能力。由此可见,远教资源是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是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只要应用得当,就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喜欢上语文课,喜欢学习。

二、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创设语文课堂教学情境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一堂课,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教师能否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分不开。所以,课堂情境的创设,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慧开发的催化剂,是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原动力,是沟通师生关系的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精心创设情境,唤醒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进入亢奋状态,学生就会被情境所感染,被内容所陶醉,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种融洽的师生情感,会使师生心灵之弦产生微妙的碰撞,呈现强烈的共鸣,演奏出和谐的乐章。这时教学信息的传递和接受就变成了一种享受,学生怀着兴奋的心情,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积极动口、动手、动脑。愉悦的审美满足,高昂的学习情绪,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贯穿于课堂,甚至会辐射到课外。学生的这种自主意识一旦觉醒,就会产生无穷的能量,使他们语言得以丰富,言语得以激发,能力得以提高。而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这样一种条件。远程教育“课程资源”中的课件、影像、动漫等资料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地体现在声音、画面上,并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了语言、文字、音乐、图象等有机结合的感性材料,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优美和谐的音乐、生动活泼的画面,把学生带到美妙的艺术意境中去,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学生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领悟到文本所要表达的丰富意义,才能与文本真正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而课堂情境的创设,远教资源是我们的一位极佳的教学助手。恰当、灵巧地利用远教资源,就能轻而易举地帮助我们创设教学需要的情境,使阅读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枯燥的文字解说,而是至真至诚的情感与心灵的完美体验、享受和满足。

三、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以往的语文教学,是教师自己钻研教材,阅读教学资料,然后写好教案,最后进行课堂教学。由于教师手上的教学材料有限,所以语文课堂难免出现了一定的局限性。远程教育环境下的语文课堂大大弥补了这一个缺陷。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顺应了时展的需求,填补了学校教育资源匮乏的空白,给我们语文教学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为我们语文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如教《黄山奇石》一课,当学生赏读了《黄山奇石》这样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师在指导朗读,品读探“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记忆积累,并能迁移运用,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于是,在音乐的渲染下,我紧扣课文内容,投出“仙桃石”、“金鸡叫天都”等图片,激发学生想象:当你漫步在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小径,看到了一座座有趣的怪石,一定会产生无尽的遐想。此时,你会用怎样的语言文字来赞美这些奇峰怪石呢?请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来吧!在舒缓抒情的音乐声中,课件展现出黄山奇妙的怪石,学生在文字、画面、乐曲交汇的海洋中入迷了、陶醉了,他们观图联想,仿佛已置身于黄山风景区,正在欣赏一座座奇趣怪石。片刻,一段段优美的语言出自于学生稚嫩的笔下,如有的写道:“仙桃石”像一个大桃子,馋得我都流出了口水,如果它是真的话,我一定把它给吃了。有的写道:“仙桃石”也非常有趣,大概是孙悟空偷仙桃时不小心掉到黄山上的大圆盘上。有的写道:“金鸡叫天都”就像一只金色的公鸡,站在山峰上对着天都峰不停啼叫:“天亮了,天亮了……” 有的写道: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大仙桃,可我上前一咬,它却是一块石头。有的还写道:我好像看到一只雄难鸡,它全身镶满了金子,在阳光下,金光闪闪,美丽极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一个信息量大、质量高、资源全面和便利教育教学的系统工程,它把发达地区先进的语文教育理念和优质语文教育资源以及科学的语文教学方法,迅速传递给我们,让我们农村学生享有和城市孩子一样的高质量的教育。

篇5

二、远程教育条件下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

篇6

语文教育的对话理论认为:“语言不只是交流与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与存在方式。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命运动。”教学语言的组织和设计反映了一个教师教学思维的深刻程度,一个教师只有具备深刻的教学思维和精湛的语言表达艺术,才能使自己的课堂升华。

在教授《飞红滴翠记黄山》一文时,教师和学生讨论黄山上诸多的怪石及其得名的原因后,为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几张黄山上其他怪石的图片,让学生为它们命名。教师同时采用如下的教学语言:“黄山上的怪石如此奇幻,它们的名字是如此令人神往,那么黄山上还有几块没有名字的奇石,请同学们为它们拟几个精彩的名字,倘若有一天黄山管理委员会真的用上了你取的名字,黄山会因你的智慧而加深美的内涵,即使没能用上,黄山在你心目中也会变得更加美丽。”这样的教学语言使学生的热情立刻被鼓动起来,他们会迅速运转大脑,积极思考,各种有创意的名字也会层出不穷。

如果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能够充分考虑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激励性和启发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对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高尚情操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板书要引人入胜

心理学证明:在学生课堂上接受信息的两个渠道中,相同的时间内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量是听觉的1.66倍;一份材料,只凭听觉三天后能记住15%,只凭视觉能记住40%,而视听结合能记住75%,同时,教师板书的过程正是学生接受知识、理解内化的心理过程,这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过程。

一堂课上的板书凝聚了一位教师的教学智慧、专业素养和教学技巧,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审美情趣和综合教学能力。引人入胜的板书必须符合教学内容,提纲挈领,突出重难点,有效配合文本,加深学生的印象;其次是亮点突出,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欣赏之中掌握当堂所学知识。设计这样的板书,笔者认为必须遵循一定的准则:板书的书写要规范,不写错别字、繁体字等,笔画顺序应准确;要有条理,使学生根据板书掌握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关系,把新知同化到已有知识体系中;有针对性,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设计不同的板书,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掌握教学的重要内容;此外还应注意板书的概括性和启发性。

在具体设计板书时,教师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别具匠心地设计相应的板书。例如,《看云识天气》一文的板书可以采用表格形式,做到纲举目张、条理清晰,比其他形式的板书更利于学生参与,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发挥创造性,从而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可以采用提纲式板书,这样的板书能紧扣原文,突出教学重点,直观地呈现文章的内容体系,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其分析概括能力。而对这篇文章的主题加以提炼时,可以采用图像式板书,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主题的印象。此外,板书的设计还可以采用问题式、对比式和流程式等。

三、演示要富有情趣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和演示技巧比较单一,学生只能从教师的讲和写来被动接受新知,这导致教学效果的低下,教师和学生均为此所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必须借助良好的演示技巧,创设一定的情景氛围,生动形象、直观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情感、启发想象、启迪思维,追求教学的最大功效。那么,可以采用哪些演示技巧来辅助教学呢?

1.多媒体演示。教学多媒体演示是指利用展台或白板投影、视频、录音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尽快进入情境,理解文本,受到感染。如在《画山绣水》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段关于桂林山水的视频导人正文,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必然被激发,而视频中的一些景象也会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投影无疑是作文讲评课的最佳演示工具,教师可以在上作文课之前将优作、问题作文和待升格作文一一理出,通过展台让学生从文字的书写到全文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去感受、思考这些作文的成败得失,加上教师的点拨,学生的作文水平定会有所提升。

2.事物演示。事物演示是指利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事物来创设直观教学,把学习课文与认识事物有机结合,丰富感性材料,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想象,从而自觉地进入艺术形象所再现的场景之中。在教授《活版》或《核舟记》这类文章时,教师可以将铅字或微雕等事物拿到课堂上,可以一边讲解课文内容,一边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铅字或核舟,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思路会紧跟着教师来接受新知。又如教授《桃花源记》一文时,教师可以让美术功底好的学生将课文中“落英缤纷,芳草鲜美”这些语句在黑板上“翻译”成图画。这种图文互补可以启发学生的艺术联想,丰富他们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实验演示。实验演示是指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将文中涉及的科学公理、规律等借助一些器物加以演示,这样可以深入浅出地揭示较为抽象的科学现象,展示事物的复杂过程,也便于学生的理解。在教授《斜塔上的实验》一文吋,学生可能因为思维定势而无法想象两个质量不同的球从同一高度坠下却同时着地。此时,教师可以做模仿秀,让学生重温当年伽利略挑战世俗演示这一实验时的情景,再次感受伽利略的勇气和魄力。

篇7

一、激发兴趣,有助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一事物产生了兴趣,才能引起有意识地注意,进行自觉主动的学习,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而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以来,学生充满好奇,主动性、积极性也就大为提高,从而乐于学习,学习效果也大为提高。比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小狗绕着正方形跑一周,小猫饶圆跑一周,他们谁跑得远呢?利用动态的演示,学生完全处于一种思维高度集中,兴奋而愉悦的状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想参与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新课之前,如果用多媒体信息把书中所描述的精彩画面情节,形象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就可以调动每个学生学习课本的兴趣。多媒体信息教学手段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对审美能力的补足。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最大程度地还原作品的本来面目,将文字转化为直观的形象,使学生接受更多的信息。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我先让学生观看毁灭以前的圆明园,三维动画,加上生动的解说,使学生充分领略圆明园的瑰丽和壮美,然后再让学生观看毁灭以后圆明园的凄惨景象。对比教学,激起学生的爱国心,使学生想早点了解是怎么一回事?再比如《黄山奇石》这一写景文章,教师在出示课题后播放课件黄山实景录像,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让学生带着欣赏和渴望去学习课文,让文字和美景融为一体,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影视观物,形成表象,帮助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通过感知才能形成表象,然后才能获得知识。表象是思维想象的依据,能否在学生的大脑中建立清晰的表象,关系到教学的成败。但是,在教学中,许多现象是学生无法直接感知的。在介绍这些事物时单靠老师滔滔不绝的描述,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只有在教学时出示一些真实的画面,发挥影视教学的作用,将这种学生无法感知的事物现象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形成表象,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去理解。 如,在教《圆的周长》时,让学生做过试验后,紧接着放课件,借着计算机动态效果让学生看一遍,圆滚动一周正好是圆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样突出了重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学生做过实验后,再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 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体积的三倍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重点内容。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满足了学生视听等感觉的需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再比如教学《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文,学生对文中的“屋檐”、“柄上有小刺”不容易理解,如果单靠老师讲,很难达到学生理解的效果,这时利用课件将实景放映出来,那么学生就容易理解。这样化抽象为形象,将老师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内容生动地表现出来,将学生难理解的内容直观形象地揭示出来,也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把冬瓜和茄子的影像放映出来,让学生仔细观察,就能找到事物的不同特点。学生通过观察事物的声、形、色以及变化和发展等,主动地获取信息,掌握知识,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充分学习,情景交融的学习,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信息资源的效果得以彰显。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语文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三、配音诵读,增强感受,帮助体会

语文课文中每篇范文都包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原本绚丽多彩的课文蒙上了厚厚的灰暗色,冻结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上单靠老师讲,没有学生的细细品味,又怎么能让学生真正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中心、主题呢?信息资源中有大量的优秀教师的范读,在教学中如能利用信息资源声、像结合的特点,让学生去欣赏名家诵读,感受一下当时作者内心的世界,这样就有助于理解文章的内涵了。如教学 《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教师可在讲解的基础上播放诵读,让学生想象,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模仿名家诵读,学生就容易把感情读出来了。运用圆明园的毁灭前后语气的对比反差,突出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和愤怒,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这样,不仅帮助学生体会了文章的中心,又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学《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文时,适时播放名家诵读,让学生感受小燕子通过仔细观察,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惊喜和快乐。

四、拓展知识,加深理解

从教学实践中,还可以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很多效能,如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维, 语文教学、数学教学与多学科知识的交汇,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正值我们这个地方发生令人讨厌的大风沙尘天气,人们对环境问题思考更为深入。上课时,我让学生观看了有关环境恶化的课件。看到树木被砍伐,田地被吞噬,河流被污染,同学们都立志要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课堂效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好,“文章合为时而著”,信息资源以其特殊的高科技效应,为语文教学拓展了更广阔的天地时空,课文内容更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这是其他教学手段难以比拟的。另外,我告诉同学们,如果你还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可以课后继续上网查询,这样让同学自己通过信息技术了解知识,解决问题。再比如学过《威尼斯小艇》,面对威尼斯这座水城的特色,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都想对威尼斯有更深的了解,同学们通过信息技术又了解了许多有关威尼斯的知识。学生更喜欢意大利的这座古城。从而使学生拓展了知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五、资源共享,降低成本

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优质的技术手段和物质基础。信息资源是一座丰富的教育宝库,不但配备有文本资料,光盘以及系统工具等软件资源,而且网络上可以下载大量的各种学科的有关资料或优秀课堂教学实例。优秀教师设计制作的教案、课件,大大的丰富了学校的教育资源,为学校的各项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信息资源可以让数学、语文等很多学科更加丰富自己的课堂,提供教学多样化的选择,可以用更多更好的方法来教学生,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上校讯通网站听名师讲课,让他们更容易了解书本知识。我也利用假期看一些教学实例,听一些专家讲座,只有和更多的优秀教师进行“交流”,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才能使受教育者更方便、更快捷的学到最优秀教育资源。信息技术做到了资源共享,节约了课程资源的开发成本,信息技术为我们搭建了一个更好的“交流”学习的平台,取长补短,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