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1

3.通过活动,使幼儿的兴趣、情感、观察力、思维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活动准备:

1.头饰(青蛙、小蝌蚪、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大白鹅妈妈)。

2.挂图。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春天来了,暖和的风轻轻地吹,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小蝌蚪在暖暖的水里慢慢长大了,它们要去寻找自己的妈妈。小朋友,你们喜欢小蝌蚪吗?(喜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二、看图编故事。

1.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上的内容,按顺序编故事。

2.幼儿观察后,充分发挥想象,说一说小蝌蚪都遇到了谁?它们都说了些什么?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它们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子?(同组相互说)

3.请几个幼儿把自己编的故事说给大家听。

师:你们真聪明,会观察,会动脑筋,说得也不错。连屏幕上的阿姨都被你们感动了,她也想来说一说,你们想听吗?(想)

三、播放课件讲故事,要求幼儿认真倾听,引导理解:

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

2.小蝌蚪看到鸭妈妈,是怎么询问的?

3.鸭妈妈是怎么描述青蛙妈妈样子的?

4.小蝌蚪们为什么将大鱼、大乌龟、大白鹅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

5.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你能说说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他们和妈妈长得像吗?为什么?

6.小蝌蚪慢慢长大,变成了小青蛙,他们的尾巴哪里去了呢?(课件出示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四、幼儿简单讲述故事。

1.注意启发幼儿通过不同语调、速度、音色和节奏来表现妈妈们的不同形象。(如乌龟妈妈比较憨厚;大白鹅速度较快,嗓门大,表现出热情)

2.请几位小朋友简要讲述故事。

师:你们说得真好,想不想到台上来表演表演呢?(想)

五、游戏表演:

《小蝌蚪找妈妈》

将幼儿分成6人一组,戴上自己喜欢的头饰,分别扮演小蝌蚪、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大白鹅妈妈和青蛙妈妈。依次上台表演,看哪一组表演得最好。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提线木偶的表演,了解提线木偶造型的可爱之处及运作原理。

2.尝试制作提线木偶,体验其趣味性。

3.观看课件“小蝌蚪找妈妈”,运用自制的提线木偶进行表演,体验成功制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提线木偶教具:投影仪、提线木偶视频、课件: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制作的提线木偶、背景区。

2.制作材料:彩色卡纸、剪刀、毛线、筷子、双面胶、油画棒。

活动过程:

1.观看提线木偶视频(提线木偶大师黄奕缺先生表演的训猴),感受提线木偶,激发幼儿兴趣。

(1)今天我请小朋友看一段精彩的木偶戏,瞧!表演开始啦!

(2)在幼儿观看木偶戏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提线木偶运作的原理。

(3)向幼儿介绍提线木偶。这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提线木偶。演员只要操纵木偶身上的线,木偶的身体就能动起来。

(4)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

今天,我要和小朋友一起表演,我们先来看一段有趣的动画。(幼儿看课件)你想表演哪个小动物呢?你想不想也设计一只提线木偶呢?

2.探索提线木偶的制作过程。

(1)第一步:设计图案。

(2)第二步:把控制杆和图案连接起来。

3.幼儿自由创作,教师个别指导,鼓励幼儿动脑筋解决制作过程中的问题。

在创作的过程中,注意根据幼儿能力的差异,帮助他选择适合的角色进行制作,让每位幼儿都能感受成功的喜悦。

4.让幼儿用自己制作的提线木偶进行角色表演。

孩子们,我们的木偶表演团开始表演了,想参加的小演员们快来表演吧!

活动延伸:

将制作的提线木偶投放到表演区,让幼儿根据木偶创造性地表演;并可在手工区投放各种废旧材料,如棉花、碎布等,让幼儿尝试制作立体的木偶。

活动反思:

(一)充分体现幼儿年龄特点组织活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特别是影视、网络等现代传媒的普及,传统文化逐渐失去了城乡文化娱乐的主流地位,并呈急剧消失和边缘化的状态。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提线木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观察、讨论、琢磨、制作、表演中体验着民间艺术的无穷魅力。卡纸、筷子、毛线等生活材料是孩子们随处可见又感兴趣又易于操作的东西。在幼儿的兴趣点上,鼓励幼儿生成自己想创作的东西,丰富幼儿的内心创作激情。

(二)较好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在幼儿美术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学习的动机是从兴趣出发,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的动力,就会兴致勃勃,专心致志地把自己感受到的、想到的东西表现出来。否则,没有兴趣就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这次活动中,我除了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外,又在整个美术活动过程中注重贯彻兴趣性的原则。即开始部分的导言——观看表演——重点示范——幼儿参与示范——指导——幼儿操作——表演等,都让幼儿在有兴趣的氛围中进行美术活动,使幼儿产生强烈的活动愿望,较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三)积极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长期以来,传授式的教学几乎成了唯一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特别是在学习技能、技巧的课上,教师忙于示范,完全成了知识的传授者。其实,孩子也是很好的老师,合作学习易使人与人之间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合作中幼儿不仅能够充分体验到平等、民主、友情,也感受到在集体中探求知识、积极参与的乐趣,许多经验都是在合作中成长。成成和文文是本次活动中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对,在合作中,成成学到文文的细致、装饰的对称,文文学到成成敢于展示,敢于积极运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孩子间的互相合作不光是社会性的发展,更多的是让孩子在最大范围内学到更多。

(四)能够把握好教师示范的尺度

发挥幼儿美术活动的自主性,教师必须坚持“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原则。在这次活动中,我改变了以往传统的运用范例,少出完整范例,少做完整示范,但要突出重点,简介方法,给孩子更多的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创作,多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通过这样的方法既没框死幼儿的思维,又给予幼儿一定的帮助,是较可取的。从孩子设计的作品成果看也没有雷同的现象。

修改后的教案及修改说明:

活动目标:

1.欣赏提线木偶的表演,了解提线木偶造型的可爱之处及运作原理。

2.尝试制作提线木偶,体验其趣味性。

3.观看课件,运用自制的提线木偶进行表演,体验成功制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提线木偶教具:投影仪、提线木偶视频、课件:小蝌蚪找妈妈、数码相机、教师制作的提线木偶、背景区。

2.制作材料:彩色卡纸、剪刀、回形针、毛线、筷子、双面胶、油画棒。

活动过程:

1.观看提线木偶视频(提线木偶大师黄奕缺先生表演的训猴),感受提线木偶,激发幼儿兴趣。

篇3

父亲对我当老师的教导其实并不多,句句却都很深刻。我上大学的时候,父亲每打电话除了关心我的身体外,总是告诫我努力提升修养,为人师表,甚至绝对不允许我去酒吧、KTV之类的地方。刚参加工作那一年,父亲特别关心我的工作,老害怕我工作做不好。我很多次想回家看他,他都没让,可他心里惦记得最多的是我。

篇4

小学生具有集中注意力、时间短的特点,他们不喜欢拘束的教学环境。实践证明,游戏课堂是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最恰当教学形式之一。如果教师能够主动将游戏与课堂教学相融合,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形成在玩中学的教学氛围。比如,五六年级的学生在成语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在复习成语时,教师就可以将“成语接龙”与“击鼓传花”的游戏配合在一起,一名同学在讲台上“击鼓”,其他的同学就传道具,鼓声停止时,道具传到谁手上谁就要站起来接上一个成语,从“一心一意”“熠熠生辉”“灰头土脸”“脸黄肌瘦”……这样,学生在游戏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复习成语,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提问制造“答疑解惑”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特别是一些没有接触过的事物。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语文课堂上巧设问题,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达到课堂互动的目的。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课堂设计,把问题的铺垫、抛出以及公布的点都计划好。除此之外,还要预想学生的答案,做好应对学生“奇思妙想”的答案的准备。比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为什么蝌蚪和妈妈不一样?”,针对此问题,学生可能会不同的想法:“蝌蚪像爸爸”、“蝌蚪还没有长大”等等,教师可以沿着学生的思路展开话题,延伸课堂深度,让学生对蝌蚪与青蛙有更深层次的理论,使课堂充满“答疑解惑”的趣味。

篇5

英语课程标准提倡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们的兴趣。那么让学生们能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快乐学习,就成为了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在愉悦的心情下学习英语,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及效率。如果在英语教学中只进行简单的记忆训练,长此以往学生只会慢慢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学习英语,这才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宗旨。

一、快乐学单词

在小学阶段,大量的词汇学生只是通过听音来辨别,通过图片来意会,慢慢地学生发现他们的小脑袋再也记不住这么多单词,搞不清楚这么多单词的意思。小学阶段,学生需掌握的名词最多,枯燥的看图片,机械的单词操练,学生们就会厌烦英语了。

在这一点上,尽量做到名词教学的趣味化。在学习动物这一类单词的时候,通过了解,很多学生把其中的一种动物作为自己的好朋友。针对这样的特点,在教授这一类单词的时候,让学生记住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名称用英语怎么说,并且用肢体语言或是声音把这种动物的特征表达出来。结果学生们非常踊跃,争先恐后地到前面来表演。其他的学生为了能更准确地表达出来动物的名称,都在互相问“What's this in English?”最后,所有需要掌握的动物表达,本来是打算用两个课时来完成的,结果只用了一个课时就轻松地完成了。孩子们在课后还依然在兴致勃勃地讨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呢。

二、快乐学句型

句型教学一直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难点,如何让学生们学得轻松,灵活地掌握句子呢?这里可以用故事教学句型。简单的故事都有语句重复性的特点,情节都非常清晰,生动活泼,学生们能专注于故事情节的发展,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句子的表达。例如,Fun with English Book 7 Unit 4教学句型“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I can't find my...”这两个句型时,我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入小蝌蚪找妈妈的童话故事并加以改编。小蝌蚪找不到他们的妈妈了,他们看到鸭子,鸭子看他焦急的样子问: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小蝌蚪说:I can't find my mother.鸭子说不知道。小蝌蚪接着向前游,看到了小鱼,小鱼再一次问: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小蝌蚪再次说:I can't find my mother.小鱼说不知道。之后又见到了小螃蟹,小乌龟,又在这个故事中练习了两遍这个句型。这两个句型放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教学,让学生学得轻松,而且也深刻地记住了句子的含义,可以让学生们表演这个故事,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感,真正的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操练和巩固了所学句型,并且也能在其他情境中自如地运用。

在学习到“What can you see?I can see...”这一句型时,针对小学生富有好奇心,听觉灵敏,善于模仿这一特点。我利用自制的万花筒描述了我看到的美丽世界。孩子们对我看到的世界感到好奇,他们都迫不急待地用汉语说:Miss Lu,你看到了什么?我适时地引导他们,“You should say: What can you see?”孩子们不约而同地重复了我的这句话。我利用万花筒告诉他们:I can see some beautiful flowers,some trees and so on.我顺势把问句和答句都写到了黑板上。这时班里就有几个比较性急的同学立刻拿起自制的万花筒(把英语书卷成一个圆柱形),在教室里搜索着自己的万花筒世界。“I can see a blue sky.”“I can see a blackboard.”“I can see many girls and boys.”“I can see my school.”等。孩子们的回答让我感到意外和惊喜,在这节课中也缎练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快乐学对话

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用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唤起他们的学习注意,进而充分调动他们学习对话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参与到对话中来。

篇6

实习的时间:2011年x月x日——2011年x月x日

实习的单位:湖北省丹江口市大坝中学

实习的对象:初长学生

实习的过程:一、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由于2月5号才开始实习,学生们都刚刚经历了期末考试,心情都很激动和兴奋。所以在实习的第一天,我主要了解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通过了解,我发现男生大都喜欢游戏上的人物和场景,女生则都比较关注漫画和动画。根据这一点,我在课后找到许多相关资料,希望从中对针对他们兴趣的教学有帮助。

二、美术知识拓展讲解

已经知道他们都对动漫比较感兴趣后,第二天的知识拓展讲解也是主要围绕国内外动画的。

首先,将中国动画几个阶段的典型代表中的片段通过投影播放出来。如:小蝌蚪找妈妈、 鹬蚌相争 、大闹天宫、黑猫警长、海尔兄弟、舒克与贝塔、老夫子、宝莲灯、麦兜等。

接着,告诉同学们,这些动画有什么重要地位。 如: 《小蝌蚪找妈妈》 中国动画片的张叁丰,中国卡通界的达摩,开山鼻祖。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水墨动画是世界动画界的珍宝,《小蝌蚪找妈妈》就是代表作之一,取材于齐白石的鱼虾形象,奠定了影片的美术水准。开头的设计就很“中国”,打开一本素雅的国画画册后,一幅幽静的荷塘小景淡淡推入,古琴和琵琶乐声悠扬,共同勾画出优美抒情的水墨世界。这部片子打破了动画片“单线平涂”的模式,没有边缘线,意境优美,气韵生动,曾获得多项国际殊荣。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旁白,那个年代典型的播音腔女声听来就像老师,但今日重温却是一番格外地亲切与温馨。尤其是开头的那句“青蛙妈妈爱他们,就像妈妈爱我们”,让人心头一暖,仿佛回到了童年的单纯年代。

然后,将国内外各种游戏制作过程的简单步骤讲解给同学们,并播放出其制作过程,以及介绍工作室人员的个人简历。

最后,发放一些动漫人物图片,让他们临摹。评比出最优秀两幅(男女各一幅)挂在教室展览,可以促进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专业基础课教学

实习的第三至五天斗主要进行的是专业基础课教学。,它们依次是色彩、素速写。色彩主要是静物临摹和写生,素描主要是静物写生和几何石膏写生,速写主要是景物和人物临摹。在正式开始绘画之前,我都会要求同学们认真阅读书上的范画,找出其中的优点和适合自己的画法。同样,每天也会有优秀的作品被挂在教室内展览。

四、发散思维 创意绘画

实习的第六天,主要是培养同学们发散思维,学会联想。我会先给同学们发放一些创意素描或是创意海报,可以促进他们进行联想。接着,请每位同学把各自的创意描述出来,大家进行讨论。最后,就指导他们进行各种方式的创意绘画。

五、课外写生

最后一天的实习是课外写生,也是同学们最期盼的。为了安全起见,我特意选定沿江公园作为我们的写生地点,并邀请一些家长和其他代课老师一同去。在写生时,主要分为风景写生和人物写生,都是以速写的手法。

实习的总结:

一、教书育人,提高自身素质。

老师就像学生的一面镜子。我们应该从自己严格要求,影响感染学生。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老师跟学生之间也是很贴心的。实习的这段时间,由于指导老师的认真指导,我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跨科目听课时,发现他们这些学校都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而且收益都很好。回来之后我也学习着他们的教学方法,凡响不错。我希望这股浪潮继续下去。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实习期间,我力求让我的美术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积极开展一些美术方面的竞赛,使学生对美术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

三、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实习以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美术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本来想在美术选修课开设“儿童水粉画”兴趣小组,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没能实现。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美术教学的特色点,为开创西城公学美术教学的新天地作出贡献。其他的有些工作也有待于精益求精,以后工作应更加兢兢业业

实习的心得: 作为一名实习美术教师,平时发现美术教学很轻松,但自己真的实习后就觉得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容易。美术这门科学是一门激励人兴奋的学科。它没有语文学科的诗词海洋,没有数理化学科的试题海洋,也没有英语学科的语法海洋,更没有政治学科的理论海洋。美术是具有趣味性的学科。它要通过实习来掌握知识,它通过想象力和创造力完美的结合。而对于初到美术海洋的学生们,对于美术方面的知识似懂非懂。如果把太多的理论注入到他们的脑袋里,他们会对美术产生厌恶和憎恨,如果把美术知识化为游戏和故事,并且还能让他们亲自接触实物,他们会对美术变得非常感兴趣。所以

篇7

二、根据教材特点进行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备课

教学离不开书本教材,而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应只局限于书本内容,应善于利用书本教材以外的知识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有效教学。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提前备课的时候,首先应对教材进行深刻的钻研,从而找出有用的知识激起小学生思考与探究的能力;其次,对课本知识的内在联系应进行全面的分析;最后在进行教材分析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课李白《静夜思》内容作为例子。教师在进行此节内容的备课时不应只局限于课本的参考,可以通过研究诗仙李白的生平事迹,同时对李白作这首诗的时代进行深入了解,并充分进行《静夜思》的深入分析,从而让学生在语文的教学里能深刻领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怀。小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诗人强烈的思乡情感,并深刻领悟到《静夜思》所包含的思绪,从而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在课堂上的教学效率。

三、营造课堂良好氛围进行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

篇8

有人说:“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有多少人在兴趣的强烈吸引下,从小就沉浸在某个知识领域,从而终身立向,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是生来就有的,尤其是残疾学生,他们的兴趣单调、范围狭窄,直接兴趣占优势,间接兴趣发展缓慢,兴趣的稳定性较差。除了运用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兴趣外,选择新颖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手段,激发残疾(弱智、聋哑)学生的兴趣,更具现实性和必要性。多媒体教室的投影、幻灯、录象、计算机等电教媒体,加以合理的组合,实现优化教学,那么就可以利用后天的环境熏陶,有意识的教育教学来影响残疾学生的兴趣发展。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创设教学情景,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提供了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创新的教学环境,可以使学生在情景教学中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的思维可以自由发挥,并且有创造性的发现;从而体会到科学和知识是无止境的妙处,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二、运用多媒体教室能够加强课堂训练,补偿残疾学生的缺陷

残疾(弱智、聋哑)学生由于其生理特点,在感知、记忆、思维等发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这些缺陷直接影响他们将来的学习与发展。因此,开展多种多样的训练活动补偿残疾学生的缺陷是特殊教育多媒体教室的重要任务。针对弱智儿童语言表达能里力差的缺陷,我在多媒体教室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显示屏让学生看图、画面,进行说完整话的训练。拼词成句、排列句子使他们说话通顺、连贯。耳聋学生由于听力缺陷,在认识事物的同时,没有及时形成相应的语言,存在着语言形式与语言内容严重脱节的现象。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课件提供的鲜明的直观形象与语言的表现形式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由具体形象过渡到抽象文字,并逐步掌握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具体形象的方法,通过视觉感官弥补了他们的语言缺陷。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进行时,学生通过看课件中小蝌蚪与青蛙不断闪烁的“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以及“四条腿、宽嘴巴、大眼睛、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等,很快就理解了课文中描述小蝌蚪和青蛙外形的语言;读了课文时很快就会在头脑中再现出这两种动物的样子。从观察到记忆,到表述,既认识了事物,又训练了语言。

三、多媒体教室为教师提供特殊教育需要的理论和方法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信息的输入主要通过语言信息和文字信息,但是通过这两种途径吸收的信息是有限的,而大脑吸收的文字信息量也是有限的。怎样才能做到高效率地吸收大量的信息,提高课堂效率,这是现代课堂教学中必须正视、解决的问题。由于多媒体教室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并可按不同的信息分类建立多媒体教学素材库。例如,可按教学所需的图片、录音、教案、习题、模拟实验用具、参考文献等分类建库。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电子教室又是一个实验室、语音室、资料室和图书馆。

四、多媒体教室为家长提供特殊教育资源

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的基础,做好教育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配合。特殊教育的对象(残疾孩子)等诸多方面又区别与普通教育,更需要、离不开家长的密切配合。家长特殊教育知识的缺乏已成为制约特殊教育同步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因此,特殊教育的多媒体教室又承担着指导残疾儿童家长的任务。

利用多媒体教室资源、设备,定期组织家长学习,开展讲座:弱智、聋哑儿童发生的原因与预防,残疾儿童家长的职责等,并推荐教育残疾儿童的书籍、特殊教育网站,家长教育子女的成功案例,帮助家长从自卑、自责、迷茫的痛苦中走出来。 多媒体教室成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沟通的桥梁,家校统一,密切配合,促进了特殊教育工作的顺利发展。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也要掌握好“量” 与“度”

多媒体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而不是目的,它不能代替课堂教学。只有抓好课堂教学,才能使残疾孩子得到真正发展。有的老师把教学内容全部打入电脑,把“教案”变成“课件”,教师只作为操作者,最终优化教学成为空谈。有的老师为了上好公开课,就运用多媒体教学,而不去考虑内容学生是否需要,就像教“铅笔、桌子、椅子、电话”等物品,不用实物让学生亲自感受、使用,而用多媒体让学生“观摩”。这就成了所谓的多媒体课,还不如普通的课堂教学效果好。掌握好运用多媒体的时间、数量等问题,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综合所述,联系课堂教学实践、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大大地提高教学效果,脱离实际的“多媒体”是没有生命力的。充分考虑学生的特殊性,扬长避短,才能提高教学、教育质量。

篇9

在幼儿园,我们选择了水墨画动漫这种逐渐被人们遗忘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开展活动,在开展水墨画动漫的活动之前,我们心中存在着顾虑:当代幼儿接触的事物丰富多彩,变幻多姿,对水墨画这种不太熟悉的事物会不会不感兴趣?活动开展会不会不能按照预期达到目标?事实证明,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现在的孩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超出我们的想象,水墨画动漫这种对于成人来说的“古老”事物,摆在孩子们面前却是一盘新鲜菜,他们对水墨画的感知完全是本能的,天然的,不按章法的,走进了水墨画,体会其别的韵味,从孩子的眼中,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欣赏水墨画动漫作品

1.水墨动漫的选择。选择一部幼儿喜欢的水墨画动漫作品,需要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认知水平,中班幼儿对事物有了一定的理解力,对故事中的情感也有了初步的感受能力,因此,我们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故事性较强动漫作品,以这些作品作为依托,围绕这个动漫作品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的生长变化,故事中出现的小动物,都是幼儿比较熟悉、感兴趣的事物;同时,我们也会选择一些意境好的,能激发幼儿感受力的动漫作品,如《山水情》,让幼儿欣赏,感受作品中山水变化,景物与人物的交融,不同的动漫作品。我们在让幼儿欣赏时,不同的作品侧重点也不同,但相同点都是水墨画,有的是彩色的,有的是黑白的,有的是具体形象的,有的是写意的,有的是充满了想象和幻想的,帮助幼儿理解和感受水墨画动漫的多样性,以及水墨画独特的制作手法,从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意义。

2.水墨电影的欣赏。只有接触大量的水墨画动漫作品才能走进水墨画动漫的世界,在观看了大量的水墨画动漫后,幼儿产生深刻的印象,渐渐喜欢上水墨画这种特殊形式的动漫。以电影院的形式开展观影活动,能在平行班内流传优秀的水墨画动漫作品,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交流,扩展幼儿的视野。在开展电影院活动时,每个平行班都根据自己班推荐的优秀动漫制作海报吸引幼儿注意,同时,设置了购票处,制作了电影票,电影院座位排列参照现实,幼儿根据自己的选择,购买电影票,根据电影票的座位号入坐,进行观影活动。事实证明,这样的形式受到小朋友的欢迎,在这样的场景下,幼儿注意力更集中,更专注,对影片的感受更多。

3.水墨教学的开展。在中国画中,以中国画特有的材料――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而形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想让幼儿对水墨画动漫有更深入的了解,必须开展以水墨画动漫作品为依托的教学活动,在选择了一个适宜的动漫作品后,设计教案,组织教学,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制定发展目标,通过教学,完成目标。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能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作品,在教学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我们就开展了以下一系列活动:从欣赏作品到感知作品的制作过程,了解水墨画动漫的起源,到认识毛笔,亲手画一画小蝌蚪,剪一剪作品中的角色,创编故事情节,进行续编活动等等。

4.水墨主题式亲子制作。让家长参与到水墨画动漫活动中,首先,家长对水墨画动漫的了解比幼儿更深入,目前,大部分家长都是80后,是看着这些“古老”的动漫作品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对这种传统文化有更深的感情。在亲子创编水墨动漫故事并制作故事图书活动中,家长更愿意把自己的一些情感放入制作中,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在制作时,家长通常能手把手地教给孩子绘画的技巧,如毛笔的握笔姿势,提笔、顿笔,比教师教更细致,更有针对性,幼儿的绘画技巧提高很快,很大程度上是家长的指导作用。

二、体验水墨画独特的魅力

1.认识水墨画作画工具。水墨画作为动漫的呈现方式,具有浓厚的民族韵味,其独特的表现形式需要得到观赏者的认可,必须要了解水墨画的作画工具。向幼儿介绍毛笔、宣纸、水粉颜料、调色盘等,使用这些工具作画,能充分体现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累,让幼儿知道这些作画工具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已经遍布全世界,得到了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人们的认同。

2.尝试进行水墨绘画。水墨画就是用毛笔蘸着墨和水的合成物,描绘在宣纸上的一种绘画形式。水墨画绘画,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活动,通过绘画,让幼儿直接感知水墨画的特点,用毛笔在宣纸上作画,理解宣纸与白纸的不同(质地)请幼儿进行比较,指导国画需要特殊的颜料――墨汁,并了解墨汁的深浅变化(水稀释),正确的是用毛笔,知道细的地方用笔尖画,粗的地方用笔身画。在开始阶段,让幼儿进行随意地涂画,从大色块到粗线条再到细致的描绘,从涂鸦到具体形象的临摹,从中体会水墨画水和墨汁交融的变化。接着,在幼儿已初步掌握水墨画表现方法的基础上,启发幼儿用水墨画的表现方法根据主题进行创作性绘画。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讲述能力,使之萌发爱美的情趣。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幼儿用其他的方法感知水粉颜料的特征,如用棉签点画,用宣纸做彩色染纸,拿报纸球印染制作花布等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让幼儿感知宣纸的特性,水墨画的独特性。

三、水墨画动漫的演绎

演绎是水墨画动漫再现的一种方式之一,它能够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动漫作品的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提升情感体验。因此,我们为幼儿创设了两个水墨动漫演绎平台,让幼儿在演绎游戏中尽享欢乐。

1.语言区的水墨动漫演绎。语言区里我们布置了一个“水墨动漫再现”表演区,这里投放着幼儿亲手以水墨画形式绘画、制作的动漫人物角色头饰、指偶;墙上再现着亲子合作完成并已欣赏过的水墨动漫故事画面;布置着可以更换的、不同故事的演绎背景。幼儿可以随意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头饰、指偶,独立或结伴表演动漫电影故事情节。幼儿在场景中自由地做动作,和同伴用故事中的对白对话,不仅发展了语言能力,对作品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还提高了幼儿的表现力及创造力。

2.小舞台的水墨动漫演绎。在角色游戏中,小舞台是大家普遍都会创设的角色游戏。《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水墨动漫故事表演性较强,因此被我们选定为小舞台节目来表演。在演绎的过程中为了渲染浓厚的故事情节氛围,我们除了提供了生动、形象的道具外,还为幼儿配上了水墨动漫作品中出现的背景音乐,小演员们的动作、表情、手势、对话在舞台环境的衬托下演绎地更加投入,成为了小舞台节目表演中的一个亮点,倍受小观众们的厚爱。幼儿通过演绎水墨动漫故事,模仿其中助人为乐的行为,使用礼貌语言,较好地促进了幼儿情感地发展,有效地培养了幼儿的审美素质。

四、水墨画动漫区域游戏

1.玩色游戏:在动手区开展玩色游戏,教师提供了调色盘,调好了各种颜色,放在海面里,保证每次操作时,都有颜料可以使用。提供多种多样的工具让幼儿操作,如:棉签、纸团、印章、毛笔等,让幼儿自由地操作,尽情玩色。如进行混色游戏,将不同的颜色装在两个瓶子里,中间用软管连接,让幼儿把一个瓶子里的颜料挤压进另一个瓶子,观察瓶子里颜色的变化,感知颜料的相溶性及不同的颜色混合后变出的另一个颜色,幼儿非常感兴趣。

2.水墨画拼图:在益智区提供水墨画动漫的截图,制作成拼图让幼儿进行拼图游戏,在拼图过程中说说图上是哪个水墨画动漫,它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等等。

3.动漫排序:提供几套动漫的截图,让幼儿找出同一个故事的图片,在进行故事情节的排序,帮助幼儿复习动漫作品,感受作品定格的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篇10

在持续多年的实习教学指导工作中,感受最为强烈的是“90后”大学生和即将退休的“60后”老教师授课几乎无区别。虽然教改、课改不断在改,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却依然固化。虽然学生、课标不断在变,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的授课模式依然僵化。例如,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96%的授课学生依旧按照传统固定模式进行讲授。基本授课“格式”不外乎三类:之一是教师先领读一遍课文,然后让一个学生读第一段,另一个学生读第二段……最后全体同学一起通读课文;之二是按座位分读,按性别分读,按小组分读,最后全体同学一起通读课文;之三是把课文内容复制到多媒体课件上,一个或一列或一组或男女分读课文,最后全体同学一起通读课文。这三种教学形式看似有所不同,但教学理念、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无质性变化。只有不足4%的实习学生在“教语文”的同时,运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小学生思考小蝌蚪为何有尾巴、小蝌蚪为何长的和妈妈不一样、小蝌蚪为何先长后腿不是前腿、小蝌蚪为何要找妈妈等问题,来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灌输式”教学盛行,课堂启发诱导不足

随着教改和课改的持续推进,教育理念在不断变革,原本“满堂灌”或者“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广受诟病,取而代之大为提倡的是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式。反对“满堂灌”式的讲授法,倡导“师生互动”,变教师主导为学生主体,还课堂于学生是当前教改的主旋律。诸如大力推广的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就是传统教学方式改革的典型代表。令人困惑的是,教育专业学生自己反对甚至反感的教学方式,实习教学中却频繁出现在其身上。调查结果显示,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90%的学生反对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93%的学生赞同还课堂于学生,师生互动、讨论和探究;92%的学生认为其在实习教学中缺失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式;95%的学生认为其在实习教学中缺乏真正的师生互动;82%的学生认为其在实习教学中“满堂灌”或者“变相满堂灌”。

(三)教学过度依赖网络资源,学科专业素养亟待提高

当前我们处于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电脑和智能手机几乎成为人人必备之物,利用电脑、智能手机或者其他电子产品上网浏览信息、收集资料或者学习,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便利的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现成的、可供参考的或者直接可拿来用的资料。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利弊共存体。不可否认,便利的网络资源也让今天的大学生养成了过度网络依赖症。教学资源“拿来主义”盛行,甚至已严重到无网络不能授课的程度。笔者多年观察发现,学生实习教学授课用的教案或者教学课件多是从网上下载,有的甚至照单全收,不做任何改动。因此,导致很多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授课过程中高度依赖多媒体,一旦多媒体出现故障问题,便手足无措不知或者不会讲课,或者不得不中途中断授课。实习教学授课成为网络资源的“代言人”,缺失本人的思想观点和教学特色的教学普遍存在。当前小学教师学历层次较以往有大幅度提升,由原来20世纪90年代中等师范学历到高等师范专科学历,再到今天高等师范大学本科学历及以上,较短时间经历了一个快速提升的过程。虽然大学生学历提高了,但是学科专业素养仍然不容乐观。例如,高师院校小学教育语文专业实习学生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95%的实习学生不知道宙斯为何不让普罗米修斯把火给人类?宙斯为何不希望人类更好地生活?讲不清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做了好事,为何会受到宙斯的惩罚?97%的实习学生照本宣科讲解。95%的小学生听老师讲完该课后一头雾水,仍然不知为何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做了好事会受到严酷的惩罚,有的甚至误认为做好事要慎重,因为有可能要付出沉重代价。这样的结果,从根本上背离了本篇课文的本意,甚至对小学生构成严重误导。

(四)课堂秩序失控,管理和沟通能力有待提高

没有良好有序的课堂秩序做前提,再好的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作为实习教学指导教师,通过多年观察发现,当前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小学生的课堂管理问题,管不住、管不好、管不了呈现普遍态势。有的实习学生甚至必须请班主任老师坐镇课堂,才能顺利完成正常的授课任务。调查结果证实上述观点,实习学生中92%的认为其在教学中碰到的最大问题是对小学生的管理;89%的认为对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感到束手无策;85%的学生认为在小学生管理方面,自己和非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相比无明显优势;35%的学生实习教学中请过小学班主任教师辅助维护课堂秩序。

二、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教学的问题成因与建议

(一)问题成因

通过对高校教师、实习学生、和小学实习指导教师三类人群的调查,发现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课程设计比例失当,部分课程缺失,教师教育理念僵化

当前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部分课程的开设和教学,与当前教改课改相脱节。课改和教改的理念、内容未能及时充实到高校的教学内容中,理论教学内容比重过大,重教育理论学习,轻实习教学实践问题依旧存在。班级和课堂管理类课程缺失,部分高校教师教学方式仍然保守僵化。75%的实习学生认为,高校教师教育理念需更新;78%的实习学生认为,小学实习指导教师教学理念和方式陈旧;80%的实习学生认为,班级和课堂管理类课程的缺失是导致其课堂教学秩序失控的主要原因。

2.实习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知识面窄,专业素养低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快速转型和发展的特殊阶段,社会功利心态和浮躁之风客观存在。“90后”大学生浸溺其中难以独善其身。80%的高校教师认为,当前在读大学生学习态度较以往大学生更加浮躁、功利和现实;83%的小学实习指导教师认为,其指导的学生知识面窄;86%的实习学生认为,专业知识薄弱、知识面过窄是导致实习学生教学照本宣科,难以做到旁征博引的重要原因;90%的实习学生认为自身专业知识素养有待提高。

3.基地学校实习制度不健全,指导教师缺乏专业培训和认定,指导随意性大

据笔者观察发现,当前大多数实习基地学校没有针对实习学生的实习制度。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择和安排随意性大,实习指导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资格认定。多数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教学任务、内容及考核标准不明确,致使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实习学生时随意性增大,以致出现同一所小学同一批实习学生实习教学情形大相径庭之怪现状。96%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教学能否授课及授课时数主要取决于指导教师;90%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成绩的给定主要取决于实习指导教师与自己关系的和谐程度;85%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指导教师对其教学的指导主要依据自身教学经验,指导效果差异性大。

(二)建议

1.调整和修改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致力于课程

培养体系和培养方式的改进。增设小学班级和课堂管理类课程;增设课改和教改内容;加大实习教学课时和学分比重;增强教师对当前教育教学热点、焦点及改革发展动态的关注度;设法降低教师教学的惰性和惯性;加快高校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

2.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应

加大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考核力度,拓宽在读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对学生课堂学习和考试的管理,努力营造和创设优良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最大限度降低社会浮躁和功利心态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干扰。

篇11

近年来,教学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其中呼声最大、反响最强烈的应该是语文教学,各种各样的公开课、优质课评比更是盛行。教师们一味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彩、完美,走入了语文教学的一个极端,这些做法尤如一扇扇阻碍学生语文学习的“门”。教师要有勇气、有决心打破关住自己的这一扇扇“无形门”,及时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手艺”。这样才能看到更多语文教学的美丽风景。

一、打破语文教学“背课”的“门”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愿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可见,课堂的动态生成是多么重要。然而,在我们的小学阅读教学中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教师精心设计教案,把课堂上“师”和“生”的所有(可能的)对话提前设计好,打印出来,然后背诵,反复练习。甚至包括“上课”“同学们好”“请这位同学起来回答问题”“回答得很好,请坐”“下课”“同学们再见”等等都要进行反复的背诵。而且要求“教态自然”“动作规范”“亲近可人”,如何动作优雅地伸出小臂示意某个学生回答问题,如何层次分明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归纳和表扬等等。

这样,教师上课时死扣教案、背教案,按照自己的预设从头至尾面面俱到,却较少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活力,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变得机械、刻板、无聊,而这种程式化的教学费时较多、收效甚微,更不用说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了。

笔者觉得,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并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这种生成更具有方向性,更富有成效性。我们要打破语文教学“背课”的这扇“门”,根据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情况,时刻关注学情,关注动态生成,才能让语文课堂在生成中绽放精彩。

二、打破语文教学“放课”的“门”

多媒体课件以其巨大的容量、更丰富的表现形式、更直观的感受迅速得到人们的青睐。传统教学下的语文教师似乎看到了曙光,也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观摩课中的应用,效果极佳,无可挑剔。但是,也有很多语文教师走向了极端,似乎离开了多媒体就无法教学,上课就像放电影,学生根本不用动脑。有些教师更是抱着“课不够,课件凑”“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扯,将多媒体拖进课堂。而全然不顾多媒体是否与课文的主题合拍,所用图片能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多媒体的盲目投入,错误使用。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字的意境,仅采用直观的手段来教学,让多媒体代替了学生的大脑,对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的培养无疑是一种极大的限制。巨大的想象和再创造空间被缩小了,哈姆雷特就只剩下屏幕上的一个标准形象,生活中不再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缺少了再创造思维,语文的魅力也就不复存在了。

只有打破“放课”这扇无形之“门”,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深入的感悟,才能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使学生插上联想、想象和再创造思维的翅膀,在语言文字构筑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三、打破语文教学“演课”的“门”

现在一堂好的公开课既要求有热烈气氛,又要求学生和教师互动得好,于是不少教师还要在课前“埋桩”,提前准备好几个问题,指定学生来回答。有教师开玩笑:“我们要集导演、道具、美工等身份于一身,学生们就像小演员。”为了上好公开课,有的教师给学生发“剧本”:教师提问,甭管会不会都得举手,每道题谁来答大家心里都有数,答题时间甚至精确到秒。有的教师把一些疑难问题提前告知一两个学生,等到该“抖包袱”的时候,学生来个画龙点睛,博得满堂喝彩。

篇12

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自觉读书的习惯和语文应用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开放,整个教学过程不能只是为了落实老师的教案,更不能以老师的思维活动来代替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堂是学生的学习场所,只有让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才能保证教学效果,才能有利于他们形成综合性学习能力。语文课堂综合性活动的教学充分体现以下“四性”。

趣味性:综合活动设计以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为主要依据,活动本身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综合性:综合活动课涉及多种知识技能,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

实践性:注重与生活的联系,通过知识技能的运用,在做中学,学中做,不断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自主性:综合活动目标、内容及形式的确定,符合学生的意愿,活动过程主要由学生组织,教师扮演顾问和协 助者的角色。

二、语文课堂中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的类型

(一)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综合实践活动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的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

等”,从另一侧面证明了语文学科课程资源的可开发性和可利用性,这也是一条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

如教学第四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结合课文开展“让我们与青蛙交朋友”的综合实践活动,采用“知识竞赛”、“图片展示”、“唱歌诗朗诵”、“义务宣传员”等形式,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地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对课文内容再度创作的综合实践活动

在现代人的能力体系中,综合实践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而在综合实践活

动能力中,发现、创新能力,则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可以为学生的综合实践提高质量和开拓空间带来更为有利的条件。

如学习《狐狸和乌鸦》这篇童话故事时,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带创造性的新思考,开展“课文新创作”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时,教师热情地鼓励:大家根据课文的内容,小组合作,能不能把故事情节表演出来?如果能把狐狸和乌鸦当时的心里想法也说出来,那就更棒了。听了老师的话,学生积极性很高,在学的带领下,大家很快进行分工,进入表演……

这种综合实践活动大大调动学生的生命力和思维潜力,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欲有很大的鼓舞性。

(三)对教材内容整合、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

在小学语文各册课本中有许多主题近似的课文,到了一定的阶段,根据

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将这些课文前后联系起来,在整合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的专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是很有价值的策略。

如《铁棒磨成针》、《数星星的孩子》、《苹果落地》、《小时候的故事》、《分橘子》等,这些都是中外名人小时候的故事。他们为什么会成为名人?小时候的事情与长大后成为名人有什么关系呢?为此我们开展“我与名人手拉手”的综合实践活动:收集故事、了解生活、积累图象资料、背诵诗歌……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将静态的接受学习改为动态的综合研究。

(四)对课文延伸、拓展的综合实践活动

教材的延伸、拓展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综合实践的广阔空间。它虽然

立足于文本,但又从根本上超越了文本。教材所表现的生活虽然很精彩,表现形式也会很精湛,但对学生来说,毕竟是彼时、彼地。如果能借助于教材的延伸拓展,就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

比如学习古诗《春晓》时,让学生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画画春天大自然的美景,唱唱赞美春天的歌……

(五)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

生活是语文应用的田地,鲜活的语言总是与鲜活的生活同构共建。在应

篇13

一、创设情境氛围,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环境

语文教师应该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通过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氛围创设,促使学生积极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教学课堂充满活力,营造自主学习情境氛围。一方面,要善于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创设情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教材的特点,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到实验之中。例如,教师在讲授到《田忌赛马》这篇课文的时候,可是使用不同颜色的小球代替赛马,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了解田忌替换赛马的顺序。通过亲身的参与,使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另一方面,要善于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创设情境。在讲授完课文之后,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对课本剧进行表演,使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兴趣得到提高。例如,教师在讲授到《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对课本剧进行表演,在情境环境中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展现自我。

二、实施激励教学,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教师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树立新的教学观,应全面开展激励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通过科学的激励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用,达到较好的教学学习效果。笔者认为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灵活运用“三板斧”,一是设计自主性教案,二是引导学生全程自主参与教学学习,三是适时对学生进行鼓励。设计自主性教案方面,教师应该对课堂的导语进行精心的设计,重视每一个课堂的环节,使学生始终保持着自主学习的积极状态。例如,教师在讲授《画风》课文的时候,应该首先提出一条谜语让学们进行竞猜,然后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画风活动,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之中产生深刻的体验。引导学生全程自主参与教学学习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过程之中,在课堂上能够自由的进行讨论。适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方面,对于在学习中的表现出独特看法、突出表现,教师应该给予鼓励,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更加自主的进行学习。

三、科学辅导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使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除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之外,还应该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和方法。因此,教师应该着重于对学生进行引导,不断提高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的方式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强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合作,课堂辅导、专题辅导、个别学生专门辅导等方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进行及时的指导。教师要认识到自身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地位,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充分的调动起来,不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在讲授《要下雨了》这篇课文的时候,应该分环节、有步骤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首先,让学生自由的对课文进行朗读,结合课堂情况进行辅导,引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和技巧,授之以渔。第二,让学生大胆的说出在快下雨的时候,蚂蚁、小鱼和燕子都有怎样的特征,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小动物进行学习,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并结合各小组教学学习中的问题进行专题辅导。第三,对于个别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开小灶”,进行个别辅导。同时,教师要注重通过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思维。例如,在教授《坐井观天》这篇课文的时候,由课文可以延伸出更多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发问“天有多大?”“青蛙为什么认为小鸟说大话?”“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怎么想?”等等,引导学生生进行多角度的设想,重点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探索知识,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善于思考和勤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富强.小学语文自主探究“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J].作文教学研究.2009(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