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计算机网络课程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2注重网络课程的交互性
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很多情况下是为之后更好的走上从业岗位做准备,因而,高校在注重学生理论性知识学习的同时,也应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相应的实习与实训活动。高校应与企业密切联系,充分实行校企联合的模式,让学生真正投入企业中,学习企业中先进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学习企业中计算机的应用。网络课程的交互性具体是指学生学习场所与实习产地的交互,优质的网络课程能够为学习者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的互动环境。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互动的环境一方面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学生之后更好的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同时,需要我们注意的一点是,网络课程的交互性还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的互动,网络课程的学习不同于其他课程的学习,很多情况下,学习者与教师处于时空分离的状态,因而,网络课程应该为广大的学习者提供各种交流的机会与空间。
1.3在网络课程设计与教学中综合利用多种媒体
随着知识型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高校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从一定程度上讲,多媒体技术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没有一种多媒体技术是完整的,因而也没有一种多媒体技术能够解决教学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因此,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教学中,我们应该综合应用多种媒体,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整体功能,满足教学过程中的种种需求。网络课程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网络课程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课程,很多情况下,课程是借助于网络来完成的,因此综合利用多种媒体,能够突出不同媒体的教学效果与科学效果。
2基于校企联合的课程设计模式
校企联合的课程设计模式应将工作重点放在设计的特色上,体现“二合”、“一作”、“一演”的设计特色,所谓的“二合”具体是指“校企联合”与“虚实结合”,而“一作”是指“小组协作”,“一演”是指“角色扮演”。只要高校与企业坚持贯彻这些课程设计特色,那么一定会实现互利多赢的效果。另外,高校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上还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要求,邀请一些IT行业的公司来高校指导课程设计,进而为实现校企双方多赢的目的奠定基础。总的看来,校企联合的课程设计模式最主要的工作是要做好课程设计工作,确保课程设计的质量,确保学生能够切切实实的学到知识与技能,实现校企课程设计的目标。计算机网络设计课程能够让广大的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IT行业知识以及最新的技术,同时,需要我们明确的一点是实现校企合作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能够培养广大学生的执教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篇2
1.2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与实际应用脱节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计算机网络课程往往以OSI参考模型为基础讲述网络层次结构、协议和计算机网络原理。这对于缺乏相关背景知识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更加会感到课程枯燥、抽象,很难将学到的理论与实际网络联系起来,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而教师则深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结合实际把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原理讲清楚绝非易事。
1.3实践教学环境缺乏,难以进一步巩固知识
目前高等院校中,由于专业设置和经费的原因,非计算机专业一般没有相关的网络实验平台,大部分就是一个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平台非常简单,基本上是将利用简单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等将计算机连接成小型网络,不能随意更改,学生无法通过自己动手组建网络,达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网络通信技术、锻炼网络工程应用能力的目的。
2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2.1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动力
因为教学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因此,不能像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样进行授课。我们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培养学生结合本专业知识、熟练网络应用的能力,并更加注重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具体的实际应用。其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学时普遍偏少,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学生解释所有的计算机网络的内容是不现实的,必须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有选择的内容上的选取。再次,要刻画整个培养计划中其他专业课程与网络课程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习,学习有什么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结合以上几点,本课程内容的选取必须注重网络技术实际应用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计算机网络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到一起,要尽量避免传统教学中理论脱离实际应用的弊端。可以将教学的内容大体划分为3个主要模块,其主要内容涵盖了以下内容:
(1)计算机网络基础:主要包含网络技术基础、数据通信基本技术、Internet技术与应用;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网络体系结构、OSI七层参考模型、TCP/IP四层参考模型、Internet的基础知识、常用服务与应用技术、IP地址、TCP/IP及主要参数等网络技术应用的基础知识。
(2)计算机网络实现:主要包含组建局域网与接入Internet、局域网的设备管理、管理网络的软件系统。涵盖了网络中从物理层到网络层的主要部件与设备、以太网、最新高速交换式网络、虚拟局域网、无线局域网、不同规模用户的Internet接入技术与方案、微软的工作组网络的组建、管理与安全使用网络资源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实用组网技术。
(3)计算机网络应用:主要包含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模式、网页制作与编程基础、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网络应用。涵盖了应用系统的计算模式中的对等网、C/S和B/S网络应用模式的结构与特点,Web体系结构工作原理;网页的基本构成、HTML、高级网页编辑工具Dreamweaver的安装与使用以及制作网页的基础知识;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网络应用系统的实现与开发技术等网络应用系统的实现技术。其中,在第2、3模块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的专业应用来进行内容的组织,对上述内容作适当调整,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产生专业认同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实现教学相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2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
2.2.1“自顶向下”教学法
目前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讲解主要是采用“自底向上”的方式进行,由于直接从底层讲起,与实际网络应用难以一下子联系起来,学生学习的时候就会觉得无用,从而失去兴趣。因此,在实际授课中应采用从“自顶向下”的方式进行,即从当前使用广泛的网络应用开始讲起,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保存求知的兴趣,能针对性的理解网络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2.2案例教学法
在授课中针对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选取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里面的典型网络应用实例来进行分析,一来进一步让学生对课程的专业认同感提高;再者由于是运用实例,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有成就感,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2.3类比教学法
网络课程中涉及很多不好理解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学生必须要掌握且掌握不好的地方,在实际的教学中,通常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类比,让学生轻松的理解,例如:介绍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的时候,可以将分组交换的过程类比为写寄纸质信件,不需要建立连接就可以通信类比为不需要和别人沟通就直接可以写信给别人等;电路交换类比成打电话,电路交换有建立连接、通信和释放连接三个阶段,打电话同样有拨号,通信,挂机三个阶段等;然后将相同点进行总结,就能让学生很容易的掌握这个关键知识点,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2.3加强实践教学,巩固所学知识
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实验环境的构建。一般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来说,新增网络设备不太现实,可以采用网络模拟器来模拟各种网络设备,例如:Cisco公司的PacketTracer可以为学习网络课程的初学者去设计、配置、排除网络故障提供了网络模拟环境。用户可以在软件的图形用户界面上直接使用拖曳方法建立网络拓扑,并可提供数据包在网络中行进的详细处理过程,观察网络实时运行情况。可以学习IOS的配置、锻炼故障排查能力。其次就是实践教学的内容和组织方式,实践教学分为验证性实验和设计应用性实验,由于课程学时少,实践学时只能完成一部分重要的设计应用性实验,还有很多实验则需要学生课下自己完成,对于课下自己完成的实验,教师要给出相应的指导手册,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并给以一定的成绩评定,这样才能督促学生完成实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篇3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影响,这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柱,然而,调查发现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这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质量的发展。另外,一些学校的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滞后,以学科为体系的痕迹明显,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实践与能力培养不够突出,教学要求与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按要求进行,从而对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消极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使学生逐步深人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三个方向成组设课,强化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安排四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技术基础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课是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两类科目的学时数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的学时数比例可以适当加大;而选修课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门数尽可能多、范围要广些。
2.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比如有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等,重点是相关内容的理论阐述,网络设备中的网卡主要介绍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教师则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又能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学目的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比例,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加强技能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扩充专业实训科目,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训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则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学生听、老师讲的单方面交流,学生的认知主要表现为记忆的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是一种静态的教学方式,阻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情和创造,而使授课平淡、乏味、呆板,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现在应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交互式的教学,采用项目设计制作、现场模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组建网络教室的组建、建设小型校园网的建设、改造小型办公室网络改造等等实践活动,从而丰富整个教学过程,发挥网络通信及网络资源共享的特征,进行网上教育,包括电子教案、电子阅览、电子作业,这将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4.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该可以充分发挥考试的教学功能、教育功能、督促和引导功能、检测、鉴定与评价功能等,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可以沿用传统的试卷考核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完成社会调研报告、市场调研分析等。在考核内容上,要坚持以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的掌握为主,注重检测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水平。确立考试是重要教学环节,充分发挥考试的多种功能,摒弃一次考试下定论的不科学做法,坚持平时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相结合。而且对于不同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采用职业技能鉴定、完成课程项目、编写项目计划等形式代替课程的考核。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可以培养学生适应不同的需求,增加工作经验。比如程序设计课,可以要求学生既熟练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知识与使用方法,又具有熟练使用一种中文平台及相应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工作的能力,采用平时考核(如作业与实习报告、阶段测验、课程设计等)和鉴定性考试并用,主要考核基本知识、概念的掌握程度和简单的应用能力等。总之,要改变单一指标评价学习效果为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树立高职高专实用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思想,树立全面考核的思想,构建考核方式多样化。
参考文献:
[1]蔡开裕.计算机网络[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篇4
因此,为了让学生接受知识性与技能性于一体的教育,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笔者采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的项目教学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项目教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法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以自身为中心,教师以帮助者角色,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有效地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对象,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由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针对中职学生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通过示范项目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并架起学习新知识的支点,然后运用知识迁移、协作讨论来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案例。
项目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一个具体项目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项目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并经过独立思考和教师的指导,自己解决问题,学会自我学习的方法。根据网络课程特点,我们结合实际综合布线系统项目建设流程来确立综合布线技术知识体系结构,包括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预算、施工、测试和验收,使各个知识模块涵盖学生应掌握的工程知识,再通过项目教学法来体现这些知识模块的实际应用。
学生通过参观样板工程和对设计、预算、施工、测试和验收5个知识模块的学习,切实地掌握从设计到测试验收所必须的技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在完成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独立探索及合作学习的意识得到强化。
1.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操作教学环节。
采用四级教学法:
(1)准备。在此阶段首先应确定课题和明确教学目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选择劳动工具与材料,并唤起学生兴趣。
(2)示范。由实践指导教师慢慢地演示操作步骤,同时阐明要做什么和为什么这么做,指出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强调重点,提示劳动安全。
(3)仿做。学生按工作步骤操作,指导教师在一旁作解释,巡视并纠正大的错误,同时给予帮助,表扬能正确掌握要领的学生,鼓励后进学生。
(4)应用。由指导教师给出应用练习题,学生独自解决问题,要求不仅要正确,而且要能较快较熟练地解决问题。指导教师边指导边纠正错误,表扬鼓励进步学生,通过与学生谈话、提问、检查工作质量等方式评定出成绩。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基本技能,职业(岗位)专业技能,而且还要重视学生的职业基本素质的培养,包括守时、准时及工作责任心,工作态度,行为规范的训练,与人合作、协调、交往的能力,独立计划、组织、实施的能力,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建立模拟工程现场教学环境。
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环境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营造现场氛围,提高实践能力”的原则建立真实职业环境,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下,工作要求、工作规程、标准规章与工程现场相一致,按照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能要求,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使学生掌握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训仪器应与工程一线使用设备、工具、机具相一致。计算机网络模拟工程现场教学环境引进了非常先进的FLUCK测试设备(DTS1200)、光纤熔接机、各种机柜配线架、LIU、交换机、室外光纤、6类、5类UTP、大对数电缆、各种常用工具机具及模块、水晶头、管线桥架。训练项目要真正体现与综合布线工程设计、安装、调试、测试验收相统一。实训过程中,首先由教师给出一个典型建筑底图,由学生设计综合布线系统,要求学生采用AutoCAD或者Visio软件绘制出综合布线各类设计文件,包括设计总说明、主要材料设备清单、总平面图、各楼层弱电平面工程图及管线预埋;根据施工、管线图纸,运用工具对楼层设备间的配线设备安装,某一条水平链路管线敷设,某一个工作区安装,运用FLUCK测试设备测试某一条安装好的线路,做好验收文件记录。训练项目运用新技术、新工艺,体现专业领域的先进性,让毕业生能适应目前就业要求。
三、项目教学法在具体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在项目的具体实践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确立实用、优秀的项目。
项目的确立不是一件轻松随便的事。首先,项目要包含全部教学内容并尽可能自然、有机地结合多项知识点;其次,项目的难易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第三,项目要被大多数学生喜爱,并可以用某一标准公平准确地给予评价。当然,不是每个项目都能面面俱到,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培养方向来确立最合适的项目。
2.项目活动团体的确立要根据具体情况妥善安排。
项目是由学生独立完成,还是分组合作来完成,要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来确立。笔者通过多次的教学实践得出:单纯针对某一新知识的项目,以学生独立完成较合适;而对于涉及知识面较广、难度较大的项目,则要分组合作完成,因为学生们各有所长,知识的互补性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更多的问题。
3.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
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指导的深度要有所不同。项目教学法的根本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即使学生有问题,也应该是启发性的,非正面、非全面的提示性指导不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4.项目总结必不可少,并要进行项目拓展和延伸。
项目完成过程是学生自己探索钻研的过程,为了能学众人之长,项目完成后的总结也相当重要。它应包括思路总结和技巧总结。思路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明晰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技巧总结中,“一题多解”是应该极力推荐的,每一种方法不管难易都应该展示给学生,再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这样,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全面吸收整个项目活动的精髓。
篇5
3、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渗透
4、计算机基础课程应用教学思考和感悟
5、中职中药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实践
6、浅谈虚拟现实技术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7、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UI设计中的应用
8、计算机生成兵力行为建模发展现状
9、智慧档案馆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案设计
10、浅谈如何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稳定性
11、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探讨
12、计算机科学技术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1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计算机网络和系统病毒及其防范措施毕业论文
14、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认识
15、艺术类应用型本科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16、计算机技术在石油工业中应用的实践与认识
17、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
18、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19、课程思政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探索
20、计算机服务器虚拟化关键技术探析
21、计算机网络工程安全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22、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运用
23、慕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24、浅析如何提高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效率
25、项目教学在计算机基础实训课程中的应用分析
26、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项目式教学的应用
27、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在校园网络的实践思考
28、大数据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及优化策略
篇6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论文格式。目前国家加快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加快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大众化进程,正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的中、高级技术人才是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办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如何设计课程及教学内容,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平台课。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学生不仅要掌握较扎实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众所周知,高职学生的最大特点是学习没有热情,逻辑思维能力欠缺,依赖教师,自学习能力差。如何让学生能真正地学到知识,获得职业技能,提高自学习能力,是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组织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它涉及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两方面的内容,且与工程技术结合非常紧密。论文格式。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较多,因此要强调基本概念,而不是过多地讲具体的计算网络中所使用的专用设备。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非常迅速,新的技术不断出现,因此应尽可能地讲述较新的内容,使所学的内容不致很快地过时。有必要在教学中适当引入最新的网络产品,重点讲解一些最常用的网络协议。
对这些产品与协议的介绍将有助于学生对网络理论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例如:在讲解网络层次结构时,每一层的讲解最好结合相应的网络产品。在物理层的讲解中,可以结合交叉线的制作;在数据链路层的讲解中,可以结合HDLC协议及PPP协议;在介质访问控制层的讲解中,可以结合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以及最新的无线网络设备;在网络层的讲解中,可以结合路由器的使用与OSPF协议,等等。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还应提醒学生:现有协议可能会被新的协议所取代,现有的网络产品也可能被升级,重要的是通过对当前这些协议的学习与分析,理解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协议的设计思想,明白协议在面对问题时采用了怎样的解决思路。一旦学生掌握了处理网络问题的基本方法,就能够在面对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时继续学习。培养这种继续学习的信心与能力,才是课程最重要的教学目的。论文格式。此外,教师应淡化教材的作用。教材仅是主要参考书,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相关的书籍和报道。
二、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探讨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工程性较强,教学中应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验环节。学生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只有经历了实践的全过程,才能系统地掌握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传统的教学计划安排是先讲授《计算机网络》理论课程,然后安排为期两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有时理论课和实训课还不在一个学期,在指导学生实训时发现很多学生已对所学理论知识忘得差不多了,实训老师得花费大量的时间重新讲解基本原理,这样学生实操时间相对减少,往往很多学生实训结束达不到相应的技能。为此我们学校采取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方式,使理论与实训得到了充分的结合。任课教师既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讲授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即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学完本门课程后,就掌握了本门课程的实践操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实践课的教学方式上,首先演示和讲解实验目的、步骤、相关的背景环境以及需注意的事项,然后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人人动手,实际操作,完成实验内容以及教师所给出的情景问题。遇到问题首先要求学生分析问题,教师在旁边指导,引导学生逐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教学组织
对于网络技术操作,实践性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为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但是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学校提供的机会总是有限的,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在改善实验设备、实验条件的同时,教会学生使用模拟环境,使学生能在宿舍自己的电脑上做网络实验,提高实践效果。比如使用Virtual PC即虚拟PC技术,让学生在一台PC上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而且不需要重新启动系统,只要点击鼠标便可以打开新的操作系统或是在操作系统之间进行切换。学生可以把一台机器当作多台使用,彼此互不侵犯,从而可进行对等网络、Windows 2000 Server组建及Linux网络等实验。而利用Boson.NetSim模拟软件,学生能完成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实验。通过模拟环境,学生不仅能熟悉命令完成配置,也为学生自学提供了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型应用人才。同时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宿舍组网,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组网,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并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三、结语
计算机网络发展更新迅速,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夏菲,姜美珠,孙占学,等.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4,6(2):21-22.:-
[2]崔轩辉.计算机组网工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173-180.
篇7
1 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成旧、课程体系不够健全。由于网络理论教材的滞后性,如果只按照教材内容施教,往往导致教学内容成旧,使得教授的知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教学方法枯燥,教学手段不够新颖。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老师都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而大学阶段的学习主要通过兴趣驱动下的自我学习来实现,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起引导和解惑作用,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3)教学评价单一,考核指标不够全面。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考核往往采用“一考定高下”的方式,而且考核的重点也只是教学中重要的知识点的理解,偏重理论部分,轻视实践能力的考核。
2 考评模式的改革
考评模式是教学评价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和核心部分,考评模式可以直接影响教学的全过程[3],考评模式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需求,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和突破点。在计算机网络的考评模式改革过程中,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升其科学性:
1)增强评价指标全面性、覆盖教学全过程。评价指标要能覆盖教学的全过程,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纳入考核范畴,这样,学生才能坚持做好平时的每个学习环节,才能摆脱应付考试和考前突击现象,鼓励那些平时表好、作业表现佳、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学生,使其不必太担心期末考试,将学生在学习本课程的全过程都通过有效的手段记录下来并形成考核标准,通过加权的方法对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给予高权重,这样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习兴趣,使得课程考核与学生学习规律相适应,引导学生形成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和客观严谨的学习态度。
2)增强考核手段的多样性、强调教师引导作用。除了覆盖教学全过程的平时考核外,还可以通过研究报告、大作业、课程设计、创新项目等手段,对学生课外的学习时间加以利用。这些课外作业对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提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至关重要。对于计算机网络这样具有很强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的课程来说,适当的课外作业很有必要。课外作业可以是对课程理论知识的巩固,如课后习题等,也可以是课堂知识的应用,如布置实际的任务、解决具体问题、对某个课题或技术的研究等。这些任务的完成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的完成文献的查阅、知识的归纳和综合、提出分析解决问题以及相互之间的协同合作,这些能力都是计算机学科学生今后工作学习的必备技能。
3)增强考试的灵活性,提高综合开放题分值。期末考试作为对教学效果的直接反馈,一直被证明是最公平、最有效的考核手段。在采用统一试题的公开性考试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回答结果可以直接反映出其对所考察知识的理解,也反映出教学的效果和成果。在保证一定客观题、具有标准答案的基础题之外,可以适当增加需要学生主动思考并综合分析的开放性试题,这些试题没有标准答案,需要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这种题型往往更容易考察学生实际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最主要目标。
3 具体作法
在具体的考评模式改革中,我们试用以下评价标准来实施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成绩: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20%+课程论文*30%+期末考试*50%。
1)平时成绩采用累加式考核。累加式考核就是将教学的全过程都纳入考核的范围,考核指标包括出勤率、课堂的投入程度、回答问题的主观能动性、作业的完成情况、实验的表现等等,根据教学各个环节给出的记录,并通过权重调节这些环节之间的轻重关系,引导学生在平时做好每一个能做好的环节。累加式考核主要着眼于将学生的参与程度、努力程度与考核结果直接对应起来,使得学生注重平时的积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授必要的理论知识和重要概念外,大量增加了互动环节的设计,比如设计问题、论题等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和辩论,在此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投入程度和思考能力,记录其表现并给予相应的评价,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学生的平时成绩就从其每一次完成回答、辩论和作业等中得以体现,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增强。
2)课程论文(大作业)。课程论文是对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的综合和应用,在课程开始阶段,布置课程论文任务,本学期的大作业题目是:“大智移云”相关技术综述。在授课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广泛查找与本课程相关的资料,同时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辅导,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系统地对资料进行综述,并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研究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撰写论文。学生在完成课程论文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了独立查阅相关文献、归纳总结文献、提出当前研究现状和不足、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可能手段以及发展趋势等,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有利的。
3)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是课程结束后的采用统一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的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的方式进行,试卷难度适中,对于学生来说,需要认真复习、理解所学内容才能从容通过考试,给学生适当的压力是鞭策学生自觉学习的必要手段,考试的内容适当增加了主观题、综合题和开放性题目的分数,使得学生在复习的时候侧重于理解基础知识和理论,并对这些知识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4 取得效果
经过对计算机网络课程考评模式的改革探索,基本形成了考核指标全面、考核手段多样、考核方式灵活的多元化综合性课程评价体系,并以此为抓手,促进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的改革,使得整体教学效果得到较大提升。通过对学生计算机网络课程考核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设计,改变传统的一考定高下的考评方法,形成了“5+3+2”式课程考评体系。
参考文献
篇8
5.监听工具——Win Sniffer和pswmonitor
Win Sniffer专门用来截取局域网内的密码,比如登录FTP,登录E-mail等的密码。监听器pswmonitor用于监听基于Web的邮箱密码、POP3收信密码和FTP登录密码等,只需在一台电脑上运行,就可以监听局域网内任意一台电脑登录的用户名和密码,并将密码显示、保存,或发送到用户指定的邮箱。
这个实验告诉学生,网络通讯过程是并不安全的,在开放式的Internet环境中,我们的数据通信随时有可能被别人监听,这就要求我们在数据通信的过程中采用良好的加密机制来保证我们的数据安全。
当然,网络安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仅涉及以上提及的几个实验,我们还可以完成,诸如利用“winlogon.exe”得到管理原密码的实验;使用程序“GetAdmin.exe”为普通用户建立管理员账号的实验;Unicode漏洞的检测实验;利用打印漏洞攻击实验;SMB致命攻击实验;利用RPC漏洞建立超级用户实验;利用IIS溢出入侵系统实验;利用WebDav远程溢出实验等等,通过这些实验,可以使学生深刻的了解到网络安全的威胁所在,通过对这些攻击手段的了解,从而更好的去应对这些潜在的网络安全威胁。
总而言之,网络安全的课程的教学首要保证通过“法律”和“道德”两条准绳来约束、教育我们的学生,不去使用学的知识去干违反国家法令法规的事;然后是组织好实践环节的教学,通过大量的安全实例让学生深刻理解网络安全问题。相信这样,一定可以为社会培养出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l] 石勇、卢浩、黄继军.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1-01出版.
篇9
为了适应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也为了适合信息社会的需要,我国高校的计算机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以培养综合型人才。而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方面不可能照搬本科院校的教学内容及模式。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根据专业知识熟练应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那么如何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因材施教呢?
2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具有概念复杂、理论和实践性强、技术更新迅速等特点。计算机网络是结合了计算机与通信两大技术的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到两种技术的大量概念。同时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计算机网络从诞生至今已历经四代。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更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之一.也是计算机应用中最活跃的领域。
3现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教与学之间缺乏良性互动。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是教学取得成功,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求知识的关键,师生间能否形成良性互动对学好这门课也很重要。目前,很多学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采用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师生间缺乏良性互动,不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实验条件不充分
《计算机网络基础》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就要求有专门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基础》里面的许多知识点诸如路由协议,IP地址的配置等,没有经过亲自动手,很难掌握。而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局域网的设置,服务器的调整、设备的配置等很多实验如果没有亲身实践,也根本无法完全掌握。
3.3理论与实践不能统一,
现在很多学生在学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后仅仅知道OSI的七层模型和TCPdP协议,对于现实生活中是如何实现的就一无所知,无法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更有一些学生学完该课程之后连最子网掩码的设置都不知道,就更别谈网络设备的设置和进行网络管理了。
3.4教材编写中不合理处较多
目前,这门课程最经典的教材是谢希仁写的《计算机网络基础》,但那是本科院校适用的教材。我们高职院校所用的教材,理论知识太多,图太少,使得许多理论知识不能完美地解释。象路由协议那一节,仅有理论描述,对RIP、OSPF、BGP三个协议,没有详细地阐述其工作过程,这就不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还有象TCP的三次握手那一节,三次握手中出现了SYN,ACK等术语,但前面并没有对其详细说明,这就让学生莫名其妙了。
4课程改革目标与思路
4.1多元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法:①多媒体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演示出来。用PowerPoint等课件将知识点制作成动画,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②类比教学方法。用实际应用和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物与计算机网络中的概念、基础理论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化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引导学生去公司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参加网络相关产品会、技术讲座等,增进学生对市场的了解,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4.2精选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课程内容体系
简化OSI参考模型的内容,扩充事实标准TCPlfP的内容。伴随着Internet的发展,TCP, P已成为事实上的标准,其协议应用广泛,但它的参考模型的研究却很薄弱。因此,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我们在教学中采纳Andrew·S·Tanenbaum建议的一种层次参考模型,它吸取了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二者的优点,是一种折中的方案,自上而下包括5层.即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针对该课程理论性强的特点.在用多媒体上课时多增加了许多图片以详细说明。在讲IP数据报的路由选择那一节时,书上只有文字描述,本人讲解时就增加了如图1的例子。
根据这幅图讲解,学生很快就理解了IP数据报的路由选择过程。在讲TCP的三次握手时,我先对TCP提出报文作了详细讲解。特别对发送序号、接收序号ACK、SYN、FIN都作一一讲解。然后再讲TCP三次握手时,学生都听明白了。
4.3增加学生动手机会
篇10
2.课堂讲授时,在正常的教学之外,根据教师相关的科研成果和经验并结合一些典型案例来讲解重点的理论与技术,加深学生对重点理论和技术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3.通过实践教学来解决课堂理论教学无法解决的重难点问题,利用H3C网络实验室、锐捷网络实验室、综合布线实验室和网站建设与管理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除正常的实验教学外还开设了业余的开放实验,学生自主实验、讨论分析,利用实验理解网络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
4.布置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书籍或网络资源查找相关技术和应用资料,通过分析来学习网络相关理论和技术,从而使学生熟练掌握和理解所学的重要内容。
5.网络教学平台促进教学的互动和便捷,通过平台进行网上答疑,设计针对重难点内容的专题案例,针对这个案例进行讨论,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1.理论知识教学采用讲授法。计算机网络相关理论知识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强的特点,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而且又能够构建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经过计算机网络课题组老师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并经过充分研讨认为,讲授法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讲授法是以教师为主导,但是也要不同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听课状态的变化,如果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说明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这时就应当进行一定程度的课堂提问,提问的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在备课阶段就应当对问题进行精心准备,因为提问不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是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根据学生掌握情况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问题或者以理论为主或者以实践应用为主,课堂采用什么样的提问方式,提问什么样的学生,提出多少问题……这些都是课堂讲授法教学过程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讲授法教学必须精心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提问上,而是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重难点内容的定位,课堂内容的时间分配,课前和课后的活动设计等诸多方面,总之,讲授法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但讲授法教学必须同步于教学的发展,不能过于教条僵化。
2.成熟技术采用导学法。导学法教学是在启发式教学法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它包括“提出问题—自学—答疑—学生回答—教师讲评”几个教学环节。它要求以技术点作为基本的问题单元点,因为对于技术的学习和理解不仅仅是教师的讲授,更关键的是学生自主的学习,不仅仅学习某个技术的理论,还要学习它的应用、它的相关联技术、最新的发展趋势等,所以教师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对这项技术的熟练应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基础、学习情况和教材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布置学生课后自学,对于自学效果的检验可采用学生课堂讲解或书面作业的形式,最后由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评述和总结。
3.新技术采用研究法。研究法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程学习的需要,由教师给出针对性的研究性课题,指出具体的研究内容和思路,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验、讨论和逻辑思考等学习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计算机网络新技术的发展层出不穷,如何在传授传统基础理论的同时,向学生讲授网络新技术?研究法教学对学生学习网络新技术是非常有效的,教师选取的课题一定要新颖,内容具有针对性,能够体现最新的网络技术并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课题成果以论文的方式提交,论文的结构、逻辑性要体现本科生论文的水平,要有自己的创新点,这里的创新点指的是对新技术的理解必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不是复制别人的内容,定期组织召开论文交流会,对于好的论文推荐到有关期刊发表,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能学习到最新的技术并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4.总结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3]是在教学中设计案例教学情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根据案例内容进行学习、分析和提问,对实际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学习的过程。计算机网络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良好的教学效果必然依托功能完备的网络实验室,虽然我院有H3C实验室、锐捷实验室和综合布线实验室,但是教学班级多且功能并不完备,这就制约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全面系统学习。所以在教学中选择校园网作为案例。从建网的需求、拓扑结构、传输介质、交换设备的选择做一个全面的分析讲解,将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相结合,促进学生对网络实际应用的理解。
三、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1.多媒体教学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参考华三网络工程师培训电子教材、锐捷实验室建设资料和丰富的网络资源,网络课题组教师精心设计了多媒体教学课件,针对难以理解的概念或难以用语言描述的过程,引进Flas制作手段,使得教学过程丰富生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仅体现在课件的制作上,还体现在利用网络远程管理功能向学生演示校园网服务器和交换设备的具体配置上,通过查看校园网的配置使学生真正理解网络基础理论在实践应用中的作用,所以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手段,
2.教学辅助管理系统实现教学过程管理。我院的学生基础不扎实,自我学习能力较差,课后不能主动复习,学习效果并不好,因此为了督促学生学习,课题组教师开发了教学辅助管理系统,管理系统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平台,学生可以在上面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学生也可以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可以布置作业并对作业进行评判,同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在系统平台上练习教师的习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习题库并定期更新,讲授完某一内容后,学生必须按照要求完成教学平台上的习题,习题成绩作为期末成绩考核的一部分。通过教学平台实现了师生的课后互动,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及时消化,使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程跟踪。
四、合理的实践教学设计
实践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使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实践教学课程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H3C网络实验室、锐捷网络实验室、综合布线实验室、网站建设与管理实验室和校园网的实际环境,进行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实践教学设计,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利用书本上、网络上或者自编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在课后开展小组讨论,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交流,最后再到实验室进行验证,全程老师进行指导,并结合理论强化学生的理解,通过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同时也加深了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操作的相关技术。
2.在实践教学中,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与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进行实验课之前让学生预习,针对实验的内容方案自主进行分析,查阅资料熟悉方案,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验结束后要在实验报告中写出每一次实验的目的、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等,充分体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3.利用我院校园网的实际应用平台,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参与到校园网的管理与维护(包括服务器软硬件系统、交换路由设备和综合布线)工作中,经常性地带领学生参观企业和校园网,使学生在实际的网络环境中得到充分锻炼。
4.结合网页技能训练的要求,以任务驱动形式(建立部署Web网站)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在一台服务器上建立web站点的多个虚拟目录和ftp账号,学生们可以将自己设计的网页上传到web站点自己的虚拟目录中,可以在校园网的任何终端访问自己的网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篇11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发展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并不断发展的一门学科。它的理论发展和应用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高新技术的发展水平,是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进程中,计算机网络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数据通信、局域网、网络互连与广域网、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数据管理、网络操作系统以及网络设计与案例分析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特别是数据通信和局域网的基本原理。因为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而局域网是广域网的基本单元,广域网一般均由局域网互连而成。因此对数字化、数字传输、模拟传输、通信媒体、多路复用、数据交换以及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式、体系结构、组网技术、高速局域网等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有清晰的了解和掌握。此外,对网络管理(如网络安全管理、网络数据管理、网络操作系统)和应用(如在企业中的应用、政府部门的应用、金融机构的应用以及Internet的应用等)掌握的同时,还应具有计算机网络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教学现状
作为一门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目前课程的教学存在三个比较大的问题:首先,教学内容方面,网络相关学科发展迅速,内容更新快,课程内容难以跟上计算机网络科学的发展变化。其次,在教学方式上,网络课程有相当部分的内容属于基础理论知识,难度大,相对枯燥,在课堂教学方面需要适当调整,改变学生积极性调动不充分,课堂互动性不足等问题。然后,教学目标方面,高职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如何完成课程的教学,传授其中的知识点,但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适当的关注。与此相对的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能否有效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对于用人单位用人的一项硬件指标。这些能力培养的忽略。对于今后学生的工作和发展非常不利。
三、教改措施
1.调整教学内容,增强基本概念和知识的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包括通信技术、网络理论和网络应用技术,无论从软硬件、通信哪那一个方面讲。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内容的安排非常重要。我们根据目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状况,对教学的课程结构进行优化,精选教学内容,保留基本的通信理论,略讲部分网络原理,删去一些过时的网络技术,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目前流行的网络技术和理解未来的发展方向上。
2.提高教学质量,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上课老师最好能参与本单位的校园网络建设,或者参与社会上的网络工程,积累工程经验,丰富上课内容。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力求对内容高度熟练,能够深入浅出的讲授,并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掌握基本的理论、概念、技术、方法。
作业练习:有选择性地布置一些思考题、练习题、市场调研、专业技能训练等,使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教材和参考书,以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将科研中企业网络系统建设的需求或已有的网络系统情况告诉学生,让学生分析企业已有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或为企业设计满足实际需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最后由指导老师对学生提出的企业计算机网络方案进行讲评,指出其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
网络辅助教学:利用及时通信技术,如飞信、QQ等手段,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网络提交作业,教师通过网络将批阅后的作业返回给学生。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内容更进一步的了解,主要是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应用的兴趣爱好。
课外阅读辅导:将相关的著名计算机网络学习网站,论坛、视频下载资源等和优秀的网络课程书籍,及时推荐给学生,以进一步扩展学生的获得知识面。
案例讨论:在教案中准备不同的现实经典网络教学案例,组织学生讨论或课外独立思考,编写方案等,充实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了解实际,增进了学习氛围。
学院网络系统参观: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带领学生参观学院网络中心,向学生介绍该网络设计的思路、组网技术、主要硬件及软件等内容,现场演示设备的操作与调试,其目的是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感性认识。
参考文献:
篇12
(一)教学手段方法单一陈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并且多数教学重心放在理论传输上,忽略了课程本身的实践应用性特点,网络课程其本身就是一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强的学科,需要讲解过程中对于一些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剖析,但是目前的黑板式的单一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于网络技术的认知度下降,教学效果不佳。(二)教学内容设置理论知识多,实践应用操作少。笔者在教学中深感,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内容仍偏延续高校教材模式,其内容理论知识点较多,需要实践操作的内容较少,极度的偏离了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另外也偏离了计算机网络课程本身的课程特点,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材和教学如果使学生没有学到具体的实践操作知识,这样的教学就是失败的,使得学生空有一身理论知识,但实践的动手操作能力却是完全的丧失,对于这一点在我们的调查了解中越到的较多,亟待我们给予解决。(三)缺乏配套的网络原理和实用技术实验室。计算机网络课程本身的很多知识点就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去完成,但是当前的教学中计算机知识理论内容抽象、空洞,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无法将所学的课本知识融会贯通,从而使学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同时,实验教学内容简单,效率低下,学生所做实验照书本依葫芦画瓢,没有开拓创新。实验室的设备单一,满足不了当前实验需要,或只重视理论而忽视了实验环节,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网络标准、网络产品层出不穷,学生在课堂上纯粹的理论学习,没有接触实物,没有亲自动手组建过一个哪怕是只有两台计算机组成的最小的网络,学生对网络设备结构和功能缺乏感性认识,设计时只能照搬照抄,课程难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的社会实践适应能力下降。资源紧张,课程设置内容不合理这点严重阻碍着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健康发展。(四)考试评价方式单一。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考试仍沿袭折闭卷考试的模式,所测内容仍以理论知识为主,强调学生专业理论的熟练程度,实践能力的评价与考核项目根本没有,这样导致了学生在课程学习方面就会出现偏差,应试学习模式,另外,很多能力较强的学生往往由于理论知识掌握的一般而不能充分的表现出其的特点优势,缺乏全面性考虑。
二、促建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对策
(一)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突出办学宗旨。高职教育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不一定要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但是动手实际操作的能力要增强,以此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知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传授实践操作的知识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值和关注度表现的更高,相对于过多的理论型传述式教学中学生对于大篇的理论常常感觉不知道有何用处,而不能够完全的理解,对其学习后续内容增加了难度,思想上也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从而降低学习积极性。比如,网络技术的教学应减少与实际应用技术关联不大的知识传授,增加一些常用网络操作系统的配置、使用等。(二)科学选择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路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技术发展更新速度较快,不断的新产品,新技术陆续更新,因此,教材的内容时常会出现脱节的现象,不利于课程的开展,在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内容中,应加强对网络应用和实践性的介绍,要介绍一些新技术、新的网络产品,体现出先进性。高职院校的教材要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的教材,所授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原则,以基础理论“必需和够用”为前提,调整理论教学内容,增设网络实验的内容,加强应用性、实践性,力求做到基础性、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实践性的统一。(三)灵活运用教学模式。根据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并且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①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利用其来讲解一些抽象,较为难理解的知识,用PowerPoint等课件将知识点制作成动画,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②类比教学方法。用实际应用和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物与计算机网络中的概念、基础理论进行类比,让学生加深对于网络知识学习的认识度,让学生切身的感觉到知识的学以致用。比如在讲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协议时用人们熟悉的邮政系统进行类比;讲TCP和UDP时用打手机和打传呼来进行类比等。③参与式教学方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我教你学”的被动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四)考试环节的科学化。考试作为学生阶段性学习的一个评价方面,科学、合理、公平、客观的考试,一直是多年教学改革探索的问题。而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用闭卷笔试的方法,很难全面、客观的评价一个学生的真实水平。应采取理论与实践、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例如,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部分可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学生把所学的理论和概念全面复习,这样也利于培养学生的总结、记忆能力。而对于局域网的构建、安装、配置等内容可以采取机试进行,再加上学生平时的实验操作,从几个方面给学生一个全面合理的评判成绩。
参考文献:
篇13
1 创新计算机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性
计算机网络教学作为我国大多数中等职业院校中最基本的教学课程之一,是学生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计算机网络教学在中等职业院校整体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自不待言,但是许多中专院校在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实际开展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来创新计算机网络教学方式、方法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现在,在大多数中专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暴露出的相当多的问题都与不能很好地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而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有关。所以说,要破解当前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诸多难题,在具体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引入项目驱动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信息化和网络化已然成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大潮流。在这一趋势和潮流的推动下,我们的各项工作也必须顺其所为。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把握时代前进的脉搏。计算机作为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重要支撑技术,在教学中自然会对施教者和学习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娴熟、到位的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不仅会从根本上丰富教学的内容、创新教学表现形式,而且可以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同时,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变抽象为具体,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深刻的思维能力。还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加课堂信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课堂效率。因而,从这个层面上讲,在教学方案方面创新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方式、方法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计算机网络教学方面所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中专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方面还存在许多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计算机网络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也不利于中专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进一步创新。具体而言,中专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存在着如下的突出问题:第一, 创新的理念还未真正深入教育者的内心。我们前面已经说了,信息化和网络化对于科教手段在中专院校教学中的重要意义,绝大多数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校领导和教师就能够在思想上很快接受并且实施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很多中专院校在创新计算机网络教学上一直不能有所突破,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相当多的中专院校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开展有效的创新式教学,所以相当多的学校领导在思想深处还存在着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实施教学手段创新不现实的认识和看法;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所形成的一些惯性,很多中专院校的计算机教师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在思想上还有一些抵触。这主要表现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还仅仅停留在许多教师的口头上。一到具体实践层面,这些老师对于这种新鲜“玩意儿”还是或多或少地感到有些力不从心,特别是一些老教师在这方面表现的更为明显。有关教学模式创新的理念不能真正深入教育者的内心并为其所认可,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创新。第二,创新计算机网络教学存在一些体制和机制的制约。当前,中专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在教学模式创新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体制和机制的制约。这种制约主要是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评估体制造成的。这一体制在很多方面限制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实施。在计算机教学质量评估的过程中,虽然也有一些鼓励学校和教师进行相应教学创新的条文,但是远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这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很多老师仍然认为实现教学手段创新很难做到,而且认为如果在创新过程中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自己难免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因此不愿进行教学创新;二是在学校层面上,很多学校对教师的具体教学活动规定得很严,设置的条条框框很多,使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感到受限制。这也就导致其在很多方面不敢越雷池一步,在教学创新方面不能做出大胆的尝试。
通过以上两点,我们不难看出实现中专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方面的创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存在许多的制约和限制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我们就有必要来进一步探讨如何有效实现中专院校计算机教学方面创新的具体对策。
3 创新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具体对策
在创新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具体对策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引入项目驱动教学的理念和具体教学实践活动。所谓项目驱动教学法,指的是通过真实的或者是创设模拟的项目情境,然后,根据这些创设的项目需求来拟定具体的教学任务,并安排相应教学环节的教学方法。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在中专院校的计算教学中具体实施项目驱动教学,就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科学设计相关的教学项目。在项目驱动教学中,科学设计相关的教学项目是顺利进行项目驱动教学的前提条件。在设计教学项目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来设计合适教学的项目。并且在进一步的教学中,要将项目加以分解,是全体同学都参与到项目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一些具体的项目的设计,来有效的开展计算机教学中项目驱动教学。第二,项目驱动教学的具体实施。在具体的项目驱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更多地参与项目实际训练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些可以表现自我的机会,并使其在这一过程中多尝试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感受。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学生始终参与计算机相关知识学习并逐渐形成自己对于计算机产生独特领悟的过程。在项目驱动教学中,要坚决摒弃以往的只注重教师讲的“一言堂”现象,充分激发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去尝试接受和领悟知识,讨论彼此对于知识的不同理解,并且通过合作实现知识的交流与沟通,进而实现在计算机学习上的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此外,在计算机项目驱动教学中,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接受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按照学生的具体需求调整教学的方式和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来使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巧。项目驱动教学的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有效开展,会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效率不高、课堂枯燥乏味的现象,同时能够真正激发起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从而为其走出校门更好地工作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