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精准扶贫工作思路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精准扶贫工作思路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精准扶贫工作思路

篇1

大荔县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紧紧围绕贫困户脱贫、贫困村退出总体目标、坚持因村因户制宜、精确精准施策思路,多层覆盖,多方发力,创新探索出他们的产业扶贫新举措。

实施“党支部(党员、能人)+园区+贫困户”的包赔模式。为了促进大荔蔬菜产业发展,西阳村党支部、村委会建立了以大棚秋延辣椒产业为主的蔬菜产业园区,园区采取“政府+党支部(党员、能人)+贫困户”的模式,实行“一对一”帮扶,引导当地贫困户通过种植秋延辣椒脱贫致富。同时,成立了大荔县济民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园区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在经营管理中,由帮扶人“手把手”传授果树种植技术,销售合作社统一负责,贫困户不担任何风险。目前,已建成蔬菜大棚618棚,辣椒每棚每年栽植两料,每棚年产8000斤左右,年收入12000元,第一料就可收回成本,以后可延续栽植,达到贫困户一年脱贫,两年致富。

实施“党支部(党员、能人)+合作社+贫困户”的双赢模式。近年来,两宜镇按照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因地制宜,结合三产融合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脱贫致富为工作思路,大力发展得天独厚、全国惟一的高石脆瓜产业,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把扶贫攻坚与特色产业相结合,采取“h支部+特色产业+贫困户” 扶贫模式,大力推广“露地、避雨、大棚、温室”不同栽培技术,创建了大荔县高石脆瓜扶贫产业园,实现了周年上市,达到了贫困户脱贫、企业增效、政府满意三方共赢的效果。

选准优势产业。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依托高石脆瓜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深入调研,确定了“政府引导、部门协助、企业运作、贫困户受益”的工作思路。两宜镇把高石脆瓜特色产业扶贫作为“拔穷根、管长远”的关键,让贫困户真正从发展特色产业中得到实惠。高石脆瓜是两宜镇独有的特色产业,以其“清香甜蜜、脆酥可口”驰名远扬。为了将这一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带动贫困户脱贫,两宜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扶贫、财政和农业等部门资金,投资460余万元在西高城村建成了高石脆瓜扶贫产业园。

经营方式多样。按照“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市场”的产业扶贫模式,由支部牵头,党员、致富能手与贫困户结对,一方面为有技术能力的贫困户积极联系贷款,鼓励他们入园承包大棚自己参与种植,经营大棚的贫困户达32户;另一方面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签订用工合同,计时付报酬,年底时根据大棚收益进行“分红”,达到“旱涝保收”,贫困户参与务工人员48人。由合作社负责园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生产环节,为贫困户聘请专家全程技术跟踪指导,在销售环节,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由合作社统一包装,统一销售,解决了贫困户销售难问题。

篇2

二、完成情况

篇3

二、安排部署,立竿见影

篇4

一、召开扶贫攻坚对接工作座谈会,确保工作有效对接

为了全面落实做好对接工作,5月13日,**镇扶贫驻村工作队在惠来县仙庵镇政府召开了扶贫攻坚对接工作座谈会。会议落实扶贫工作队员的岗位轮换和工作交接,明确驻村“第一书记”五项工作职责,要求全力冲刺脱贫攻坚决胜战。**镇委副书记杨国梁、镇委委员苏惠英一行赴惠来参加座谈活动,同时,仙庵镇、靖海镇相关领导参加了座谈。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镇定点帮扶惠来县仙庵、靖海2个镇共10条村,经过此前3年的精准扶贫、脱贫工作,扶贫成效显著,为新一轮的脱贫攻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落实“一对一”专人工作交接,确保工作无缝对接

根据惠来县工作组要求,新一轮驻村工作队长全员到位后,**镇驻村工作队安排新老队长实行“一对一”工作无缝对接,主要完成了4项工作交接:1、人事交接。在前期,新一轮驻村队长在老队长的亲自带领下,各自拜访了仙庵、靖海两镇村领导及扶贫办。2、对象交接。一个月来,通过由驻村老队长带领新队长的方式,连续开展多日高强度、不间断式的逐户走访,摸清了贫困户基本情况。3、资金交接。这个月来,新老队长在走访空闲之余不断对资金使用、结余情况进行反复核对,一一核查,确保无误。4、工作交接。在交接过程中,**镇所以驻村老队长都对所驻贫困村的基本情况和三年以来开展的工作以及正在进行中的事项进行了详细介绍和交接,并合理地提出了2019-2020年到村引导资金项目规划意向,为新队长指明了方向。

篇5

3月22日,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主要传达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省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明确了我省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涉及部门之多,帮扶力度之大,投入资金之最,可以说是空前的。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要树立强烈的攻坚意识,采取超常规措施,举全省之力,确保到2018年全省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省同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们的设想是:围绕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略,要突出发展原中央苏区、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欠发达革命老区经济和社会事业,运用政策组合拳,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着力破解区域发展瓶颈,着力解决民生领域突出困难和问题,着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确保在既定的时间节点完成老区社会事业和经济全面发展。

中央和国家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指出: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合力推进扶贫攻坚。在社会力量中,老促会无疑是一支重要的力量。省老促会为我省革命老区的开发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老促会的同志大多是从党政部门退下来,长期受党的教育培养,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情况熟悉,经验丰富,对老区充满感情。特别是近两年在开枝会长的带领下,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值得肯定和祝贺。一是认真学习领会新时期扶贫攻坚的主要精神,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和工作思路,有针对性的为革命老区脱贫开展帮扶工作;二是积极为全省革命老区的脱贫攻坚建言献策,及时向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三是积极配合党委政府为老区办实事,受到老区群众的高度赞扬。

此外,就省扶贫办对老促会工作支持问题,我认为省老促会历来就是推动我省老区工作的重要力量,是老区人民实现小康社会的拉手和推手,我们要多沟通、多支持。一是党委和政府部门颁发有关老区的文件,能给老促会参考学习的都要给,让他们多了解些情况,开展工作更有针对性。二是有关老区的会议、活动或到省外考察等,必要时尽可能邀请老促会的同志参加,可以开拓视野,借鉴别人的好经验、好做法。三是老促会提出的要求,只要是合理的,又符合法规和政策而扶贫办又能做得到的,尽全力支持,为老促会开展工作创造一定的条件。另外,我作为老促会的一名新兵,希望在座的各位老领导多多指教,本人非常愿意为各位领导做好服务,也乐意尽心尽力为老区发展多做贡献。

篇6

加速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对多年来我国扶贫工作的深刻总结,更是对扶贫理论的重大创新。精准扶贫理论是所提出的思想理论,关于精准扶贫理念的创新和实践,反映出党和国家对贫困内涵的重新认识与重新思考。

从现阶段我国扶贫的形势上来看,文化精准扶贫仍然是扶贫工作中的一块“顽石”,只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同时,文化精准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高度重视文化扶贫的内涵和功用,用文化扶贫来丰满精准扶贫工作的羽翼,进一步促进小康社会的建成。 以文化为载体,在思想道德建设与教育扶贫上下足功夫

精准扶贫指的是根据贫困区域的环境不同、农户实际生活状况的不同,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实现对扶贫对象的精准帮扶。政府作为扶贫工作的主导力量,同时联合社会各界的力量,根据贫困地区的资源特征、当地民众的致贫原因以及当地市场需求,优化扶贫计划,使他们脱贫致富。结合相关概念,文化精准扶贫是指在精准扶贫的基础上,以文化为载体,改变传统的扶贫思想,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扶贫之路。

现阶段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仍旧任重而道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一些地区有时会出现脱贫后又返贫的现象,甚至“脱贫后比原来更贫”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可以主要归结为贫困地区的精神生活匮乏,无法塑造出一个完整的精神家园。以往我们都是从物质上大力扶贫,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并未从根本上考虑到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性。总结历来的扶贫工作,在贫困地区进行文化扶贫,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日常生活,提升了文化道德水平,更成为党和政府与群众紧密联系的桥梁、精神上引领群众的港湾。因此,扶贫开发需要我们从思想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在大力进行物质扶贫的同时,更要在思想道德建设与教育扶贫上下足功夫,这样才能使贫困地区的人们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增强文化精准扶贫的新动力

内在动力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核心。首先,我们要让贫困地区的人民树立信心,让他们看到生活变好的希望。扶贫开发工作的核心一直是人,关键在人民群众有没有脱贫的信心和向往。现在我国某些贫困地区的群众依赖思想较严重,没有立志脱贫的信心,更没有自力更生的决心。其次要高度重视文化扶贫工作。深化扶贫开发,尤其要重视文化和教育工作。贫困地区的文化教育发展滞后,也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从国外经验看,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往往通过向贫困群众提供教育的机会,来让他们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从根本上脱离贫困。提升贫困地区群众的受教育程度,提高其综合素质,是阻断贫困传递的有效措施。

精准扶贫也需要外在动力。首先,我国地方政府深入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在需要上级政府鼎力支持的同时,还需要地方干部的真抓实干,把脱贫看作自己的分内之事。要定期给基层干部召开思想教育工作会议,加强舆论引导,使基层干部与群众共同携手努力。其次,当下的扶贫开发工作较为复杂,做好自身的工作是前提,相P的宣传教育也必不可少,提升群众精神文明素质是关键。此外,还要加强贫困地区道德建设,让群众逐渐理解扶贫开发工作的不易,并给予该工作更多的帮助。要大力宣传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最后,必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们要落实中央出台的关于精准扶贫的文件,拓展基层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做到以现有的文化扶贫工作为基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把短期、中期、长期计划结合起来,做好相关规划,了解群众想法、尊重群众意见,设立阶段性的文化扶贫目标。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探寻脱贫新路径

未来我国在大力进行物质扶贫的同时,更要在思想道德建设与教育扶贫上下足功夫,关键就是发展文化产业。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才能带领贫困群众奔小康。发展文化产业应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立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入手,大力推进公共文化建设,狠抓薄弱工作,保证群众的文化权益,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精准扶贫,本质是依靠文化的力量,带领群众脱离贫困。这就需要发挥好贫困地区独特的地域优势、文化风貌、资源特点,通过文化扶贫,为本地扶贫工作打开一个新局面。

文化精准扶贫工作要突出重点文化项目的引领作用。走文化扶贫的道路,要做好一批文化惠民的重点工程,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开展扶贫工作,多向贫困地区的贫困群众输出优秀的文化产品,让群众时刻感受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所在。文化惠民工作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组织艺术队演出、放映红,开展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的日常生活,从而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整合文化惠民的相关要素的同时,还要懂得推介宣传文化惠民项目,转变传统的工作思路,以市场为导向,选择有实力的实施单位,使项目能真正惠及群众;完善相关项目的政策配套服务,大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发挥其引领作用。 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发挥主观能动性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文化扶贫工作上同样要走差异化发展路线,增强不同地域之间文化扶贫工作的核心竞争力。例如在某些地貌相近、地缘相邻的区域内,可以借助地方特色,发展独有的文化产业。在适当的地区建设文化基地试验区,通过聚集效应,参考当地资源特征,建设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文化产业集群,从而吸引更多企业入驻;还可以建设有当地风貌特征的村镇,比如,可以以美丽新村建设为模板,建设一批特色村镇。再如,在一些文化悠久的地区,以独特的文化记忆为依托,在历史文脉上做文章,打造具有鲜明特色、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的特色乡镇;还要将文化旅游线路充分融合进当地特色品牌之中,可以在红色文化圣地打造以红色文化为主的旅游线路。文化惠民的内在要求就是将地区优势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产业,形成独有的文化品牌。

文化精准扶贫要创新扶贫路径,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文化资源是一种无法用物质衡量的财富,对文化资源有效利用能产生较好的收益,如果利用不善的话,就会造成文化资源的浪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前提。要帮助困难群众认识到自身所处的状况,并且充分动员群众改变自己的现状。不但要利用现有文化,更要在尊重现有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对文化进行创新,发展新型的适合时展的新文化。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离不开政策上的引导和当地政府发挥作用,要统筹相关部门的职责,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整合当地群众、社会和市场的力量,营造市场秩序良好、群众主动性强的工作格局。

综上所述,文化精准扶贫是一项长期工作,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帮助群众脱贫任重而道远。针对这项艰巨的任务,创新传统的扶贫方案、采用文化精准扶贫这一具有时代特点的扶贫方法,在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结合之下,找出实现脱贫的路径选择,就能做到真正惠及扶贫对象。与此同时,社会各界还要增强政治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敢于挑起重担,面对困难不退缩,坚定扶贫的信心,争取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篇7

(一)政策落实情况。对社会救助、残疾人保障、老龄、特困供养等社会保障扶贫工作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精准识别对象、足额保障标准,确保资金安全高效发放到位。同时,完善各项政策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了临时救助制度,针对建档立卡对象,优化临时救助程序、增强救助时效,加大临时救助力度,着力完善临时救助对贫困群众的救济救难功能,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临时救助制度的无缝对接。二是认真对接精准扶贫政策,充分发挥好民政部门在脱贫攻坚中的职能作用,明确攻难点、抓重点的工作思路,切实制定兜底保障政策和具体措施,建立健全了扶贫专项到户工作台账、社会保障扶贫资金发放台账,开展了全国最低生活保障业务培训、残疾人“两项”补贴业务培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培训,为全面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项目推动情况

一是抓好政策兜底人员核对工作。按照扶贫开发局“省脱贫攻坚大数据”要求,继续按月、按时准确录入数据,准确掌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中农村低保对象的户数和人数,扎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实现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工作有效衔接,确保救助对象精准、政策落实精准、资金使用精准、解决问题精准,实现城乡低保精细管理、精准施保。二是抓好城乡低收入家庭救助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按照其家庭经济状况均采取“人工核对、信息核对、实地比对、入户调查”等方式,科学、准确地认定社会救助对象,切实提高政府救助的准确性和公信力。建立健全低保信息系统,居民家庭经济情况核定系统。确保低保资金的监管力度,认真执行低保普查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确保低保资金及时安全发放。三是强化社会保障扶贫制度衔接。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的托底功能,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按规定程序纳入低保范围,对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政策实施临时救助,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临时救助制度的无缝对接。四是严把资金监督,确保兜底对象保障资金落实到位。建立健全城乡低保资金专户,做到“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封闭管理”,同时积极推行社会化发放,每月的低保金由银行无障碍直达低保对象个人账户。每年定期进行检查审计,保证低保保障资金的安全运行。

(三)扶贫成效

一是强化操作程序,确保低保兜底“两线合一”规范运行。为全面实现农村低保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保全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按年度动态调整后的国家扶贫标准,确保实现“两线合一”的目标,2019年年初,在拟定《社会保障专项扶贫工作方案》时,方案中的保障标准根据《关于调整2018年全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阿州民政〔2018〕109号)文件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限为500元/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限为310元/月”的规定制定。2019年上半年,为进一步提高农村低保补助水平,按照全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线310元的标准为农村低保兜底对象进行补差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019年1月至6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1860元。2019年9月,在收到《州民政局关于调整2019年全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阿州民政〔2019〕91号)文件后,及时将文件转发至各乡镇,要求各乡镇按照文件规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标准从每人每月500元/月调整到每人每月54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从每人每月310元/月调整到每人每月350元”的标准及时做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工作,调整执行时间为2019年7月1日起。下半年,按照全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线350元的标准为农村低保兜底对象进行补差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019年7月至12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2100元。截止2019年12月30日,全县农村低保对象446户,1301人,复核率100%。清退不符合政策对象14户,63人,新增农村低保对象19户,45人。累计保障15739人次,保障资金264.3545万元,已初步形成“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和低保金社会化发放。二是落实救助政策,农村特困人员基本权益有效保障。为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从解决困难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认真落实社会救助法规政策,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截止2019年12月30日,全县特困对象累计为4882人,保障资金218.746万元。三是落实养老政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不断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局紧扣省、州、县精准扶贫工作的新要求,按照“工作到村、扶贫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的原则,强化目标、创新思路,扎实推进各项精准扶贫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截至目前,为建档立卡未标注脱贫的贫困人员、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8978人,按照每人每年100元的标准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缴费89.78万元。四是落实残疾扶助政策,确保残疾人生活补贴发放到人。为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权益,使党的惠民政策及时落实到群众手中,体现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心和关爱,助推精准扶贫落实到位。对持有第二代残疾证的低保对象,按照每人每月9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截止2019年12月30日,累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4650人次,41.85万元;对持有第二代残疾证的,残疾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残疾人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一级重度残疾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二级重度残疾每人每月70元的标准发放护理补贴,截止2019年12月30日,累计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8866人次,73.69万元;完成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补贴发放工作,全年累计发放建档立卡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补贴共计578人次,22.91万元。

二、存在的困难

(一)低保保障对象的界定存在困难。一是个人收入不好确定。除农业收入外,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打零工是随着季节、市场行情等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没有一个详细的计算方法。二是调查取证存在问题。尤其是对于家庭成员在外务工情况,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农民会隐瞒一些收入来源,这对最终调查结果的真实性有一定影响。

(二)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难度较大。由于我县贫困对象面广、量大,情况复杂,摸底准确性要求高,贫困户真实收入情况核定工作难度大,加之我县因灾、因病、因残,致贫、返贫现象突出,这些因素的存在,制约了返贫对象纳入低保保障范畴,导致需要救助的返贫对象不能及时予以救助。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抓好政策兜底人员核对工作。按照扶贫移民局“省脱贫攻坚大数据”要求,继续按月、按时准确录入数据,准确掌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中农村低保对象的户数和人数,扎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实现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工作有效衔接,确保救助对象精准、政策落实精准、资金使用精准、解决问题精准,实现城乡低保精细管理、精准施保。

篇8

(二)义务教育资助。按照寄宿生人数30%的资助比例和小学1000元/生年、初中1250元/生年的资助标准,发放生活费补助费546.9375万元,全年资助8841人次,其中建档立卡学生900人次,补助费计55.5875万元。为建档立卡学生,发放非寄宿生补助费68.225万元,资助学生1336人次,免除校服费计15.7112万元,惠及学生1003人次,免除校车费47.086万元,惠及学生536人次。

(三)普通高中资助。按在校生数10%的资助比例和平均2000元/生年的资助标准,全年资助学生1594人次,资助金额159.45万元。为建档立卡、低保、残疾、特困供养学生免除学杂费计38.58万元,全年惠及学生470人次。

(四)中职学生资助。按照所有中职在校生免除学费的政策,拨付免学费335.9万元,惠及学生3359人次。按中职一二年级涉农专业学生数100%、非涉农专业学生数10%的资助比例和2000元/生年的资助标准,发放助学金27万元,惠及学生270人次。其中发放建档立卡学生免学费11.3万元,助学金11.1万元,惠及学生113人次,

(五)完成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2019年为我县1496名大学生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1213.575万元。

(七)省外就读建档立卡学费补偿。依据学生实际缴纳学费的金额,按照省、县各担负50%的比例,为我县21名在省外就读的专科、本科、研究生发放学费补偿金10.909万元。

(八)为服务基层满三年的17名大学生发放学费补偿金27.744万元。

2019年拨付各级各类助学金1505.2362万元,惠及学生20805人次。教育精准扶贫资金374.0777万元,惠及建档立卡家庭学生5630人次。

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教育精准扶贫在对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的识别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比较突出,教育扶贫工作要求的时间性比较强,按照省文件要求每年的5月份和11月份全部资助政策落实到位,但是建档立卡户系统采取随时发现、随时纳入管理的方式,这给教育扶贫工作带来了不便。

(二)人员配置不到位。目前我县资助中心只有一名专职人员,随着上级对学生资助工作的不断重视,学生资助任务不断加大。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教育扶贫任务空前繁重,需要打造一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专业队伍。

(三)助学贷款代办费用利用率低。随着近几年助学贷款工作的开展,代办费用也陆续到账,若能利用得当完善各项办公设备,能够大大提高服务工作效率。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首先要拓新工作思路,改变工作方法。要打破以往的工作模式,借鉴外县成功经验开展对标学习,结合我县资助工作实际,不断开拓创新,形成更加规范、合理的资助体系。其次要加大对资助工作的检查力度,确保贫困学生资格审查无异议、资助资金发放到位,杜绝出现弄虚作假、挤占挪用等现象。

(一)严格做到精准识别。3月底和9月底前,完成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精准识别,建立建档立卡学生档案。主动与县扶贫办对接,做到贫困学生信息不错报、不漏报。

(二)强化教育扶贫政策宣传。4月和10月底前,向学生及家长宣传教育扶贫政策,加强流动人口子女入学、转学等学籍管理,落实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一对一帮扶措施,确保贫困家庭知晓各项教育扶贫政策。

篇9

二、考察主要成果

**、**两县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精准扶贫、拔除穷根的根本出路,以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的三维纲要为统领,坚持外修生态塑形、内修人文铸魂的理念,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整县推进、金融扶贫等举措,整合资源,全面发力,展开扶贫攻坚的强大攻势,取得显著成效。

(一)精神脱贫转民风

**、**两县,在精准扶贫上,始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扶业,一手抓扶志,**县以**好人、最美家庭、美德少年等系列评选,让一批道德楷模、身边好人的故事登上乡村文化墙、走进广播电视,使之成为**的草根明星、百姓学习的标杆。**县是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的发源地,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村由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村变成全国文明村,家规家训与村规民约有机结合,新的中华传统美德二十四孝在村部随处可见,强大的宣传氛围,使全县百姓的精、气、神在耳濡目染中发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神奇裂变,使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蔚然成风。在这里,核心价值观与家规家训融为一体,亲切而自然地走进千家万户,孕育良好民风。

(二)做实产业引富民

在精准扶贫中,**、**两县围绕生态好、环境美、农民富的目标,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产业扶贫的理念,坚持产业扶贫与生态建设并重,在保护生态中发展产业,在培植产业中发展生态,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发展致富产业,实现了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的双赢。

举全县之力,招引外援,全力争取乡土能人回归故里,以茶叶、核桃、药材、魔芋、养殖为主导产业,带动产业发展,其中,蒋家堰镇**片区的敖勇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投入3900万元,注册成立****药谷晨康药业有限公司,**创建**锦源绿化造林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基地模式,流转土地6700亩,投入3500万元,发展红豆杉、美国红火箭等珍稀苗木63万株。土地流转后,五个一点的收入有效促进了贫困户脱贫,即身富力强的农户外出打工收入一点、土地流转以每亩700元的标准收一点、自留土上产一点、每年在合作社挣一点(公司每年向流转土地农户提供50个劳动日,按照每天100元工资计算,每户农户每年至少可以挣到5000多元劳务工资)、合作社红利分红分一点。

(三)金融支撑精滴灌

(四)全面整合齐推进

统筹扶贫、发改、移民、国土、住建、残联、林业、环保等相关部门搬迁项目资金,坚持三为主 (集中安置、进城镇安置、进中心村安置为主)和四靠近 (靠近城区、靠近集镇、靠近园区、靠近景区),统一规划、统一补助标准、统一建房试样,采取村级修建集体宿舍安置贫困户或农户自建给补助等灵活多样的安置方式,连片推进生态扶贫搬迁和消危、旧房改造,从而改善搬迁户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下段工作建议

**无论从地理位置、资源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实力和贫困层度与**、**两县相比,都有着绝对的优势,我们理应对精准扶贫工作期待高、信心更足,结全我县当前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转观念、树新风

当前部分干部职工仍把精准扶贫工作等同于以往的三万工作,满足于发个文、联个村、包个户、给点钱、走走看看,嘘寒问暖。还有部分群众争着要当贫困户,等着上级领导送来慰问金和物资,这种等人授鱼,等米下锅的思想,严重制约了扶贫政策的实施。我们应学习两县把精神文明创建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的扶贫理念,干部精准帮扶、群众受惠感恩,将干部群众的扶贫工作思路回归正确导向,扶贫先扶志。要强化驻村帮扶责任,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扶贫氛围,做到扶贫扶谁、怎么扶、扶到什么程度,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建试点、立标杆

篇10

扶贫故事

篇11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总体要求,转变交通运输扶贫脱贫工作思路,由被动帮扶向主动作为转变,大力提升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确保打赢全县交通运输扶贫脱贫攻坚战,为实现行政村与全县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目标和建设标准

在全县532个行政村乘车牌、公示牌安装。

制作标准:

1、乘车牌尺寸为60cm×80cm、公示牌尺寸为40cm×60cm;

2、乘车牌底座为铝合金材质,公示牌底座为铝合金材质,字体为宋体,蓝底白字,反光漆;

3、乘车牌安装线杆为镀锌管,长度为430cm;

4、所有安装材质必须使用国标材料,确保质量合格;

5、乘车牌、公示牌(含底座和安装)。

三、工作台账时间节点要求

2018年10月底完成安装。

四、乡村乘车牌、公示牌建设资金来源

安装完毕后,凭安装资料、明细和发票到安阳市道路运输管理局申报,经验收合格后,由安阳市道路运输管理局拨付经费。

六、保障措施

行政村乘车牌、公示牌建设是省扶贫办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县委、县政府实施精准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的一项重要工作。为确保该项工作顺利推进,各相关单位保障措施必须到位。

篇12

二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脱贫。把扶贫开发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与发掘农村资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结合起来,使农村劳动力就地转化为新型职业农民或产业工人,实现就地脱贫。

三是易地搬迁脱贫。对居住在生存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地方的贫困群众,要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摘掉贫困帽子,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生计为先,做到少花钱、多办事、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四是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靠自身的条件没有脱贫可能性的贫困人口,要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五是扶危济困脱贫。对那些遇到重大疾病、恶性事故、自然灾害等突发性灾祸可能致贫返贫的群众,及时给予临时救急和社会救济,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恢复和保持正常生活。

郭庚茂强调,要落实“五项举措”,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一是实施知识技能扶贫。要把职业技能培训做好,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不能因为没有文化而使贫困代际传递。

二是实施合作带动扶贫。重点解决好“进得去”“接得上”“连得紧”的问题。“进得去”,就是贫困农民能够实现与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产业主体的合作,把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纳入生产组织体系之中。“接得上”,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支持电商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完善提升农村市场体系,使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方便快捷进入市场。“连得紧”,就是要解决好贫困农民和合作组织的利益联结问题,防止“两张皮”和“倒输血”。

篇13

一、住村入户沉下去。严格按照省、市、县驻村工作要求,保证住村时间,认真实施网上签到,落实一户一脱贫方案,填好扶贫手册,整理扶贫资料,发放连心卡,为贫困户照全家福,做到了贫困户认账、脱贫户认可,有效解决“走读”不住村的问题。

二、融入扶贫抓落实。按照要求,做到了熟知帮扶村情况、贫困情况,熟知村“两委”干部情况和党员队伍情况,熟知每户致贫原因、脱贫措施,熟知扶贫各项普惠、特惠政策和上级组织任务要求,熟知产业发展项目、脱贫路径;同时,结合我单位行业特点,积极为贫困户来院就诊免除挂号、检查费用,并积极协调单位在资金上给予帮扶,领会吃透上级政策、全面掌握村情户情,抓住抓重,精准精细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