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体育教师自我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教育教学方面。
1、本年度承担7个班级的体育课程教学工作,上半年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初三体育中考及新广播操的推广,下半年的主要教学任务是新广播操的普及和体育达标工作。本学期的体育教学工作受到团委吴老师的表扬。
2、本学期开始担任初一(5)班的班主任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基本上做到,早上7点前到校管理学生早读,中午12:50前去班级管理午自修。
三、科研论文方面。
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案例、论文等比赛,同时踊跃的向各个杂志社通稿。
1、文章《水手、水手、右满舵》发表在国家级杂志《中国学校体育》2016年第1期、第58页。
2、文章《篮球式腰旗橄榄球项目的研发》发表在国家级杂志《中国学校体育》2016年第4期、第72页。
3、文章《上好体育优质课的课前准备的三个基本步骤》发表在国家级杂志《中国学校体育》2016年第6期、第75页。
4、文章《废旧篮球 百变现身》发表在国家级杂志《中国学校体育》2016年第7期、第71页。
5、文章《浙江省部分地区体育中考项目调查》发表在省级杂志《体育教学》2016年第5期、第12页。
6、游戏《反向跳准》发表在国家级报纸《中国体育报》2016年4月8日、第6版。
四、竞赛辅导训练方面。
1、广播操比赛,同另两位体育老师及全校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获得学区第一名、县二等奖。
2、同另两位体育老师组织训练、带队参加学区运动会取得1个第一名、多个第二名的较好成绩。县运动会上本人指导的学生xx获得铅球第二名、李谦谦获得跳高第六名。
3、指导班级黑板报工作(班主任),获得校年级段第一名,县初中组三等奖。
五、个人能力提高方面。
1、常年订阅《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杂志,定期浏览《中国体育报》等网站。时常阅读班主任工作书籍。
篇2
首先,政府要注重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注重舆论宣传和引导工作。特殊教育学校由于其特殊性,受政府的关注和支持相对就比较多,也从属于政府民生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政府有必要重视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抓好特殊学校体育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进行舆论的宣传和引导工作,并利用一定的政策优惠引导,鼓励高素质的、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体育爱心教师,进驻到特殊教育学校从教,让优秀的人力资源不断输入,让这批优秀的教师资源去对已有的教师资源进行培训和引导,带动整个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其次,学校积极做好制度考核和培训工作。学校是直接影响因素,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中扮演着主导角色,学校需要承担职责,做好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工作。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考核制度变更,让体育教师能够在工作行为被严格考核的情境下,不断地去自我总结、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另一方面,学校有必要增加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可以通过聘请专业的心理辅导专家,或者专业的医药专家,来校对体育教师进行专业技能辅导。
最后,体育教师自身要有思想觉悟,从自身身上入手,做好自我体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工作。一方面,体育教师要不断地参与各种专业体育教学技术培训,或者通过互联网等现代学习渠道,增加对体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学习,也可以通过参与专业的体育教学协会,在协会中与大家共同交流和学习,总之,体育教师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让自己针对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理论知识能够不断得到补充;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在针对特殊学生所开展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并要时刻保持对其的关心和关怀,不断保持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也要通过这样的沟通和交流,不断询问其接受自己目前所运用的教学方式的感受,以及其对于这方面的建议,从而能够保证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此外,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保持自己的良好心态,不能让同情心泛滥,对学生有太多不同的看法和行为,让其感受到旁人因为其特殊性才对他好或者怎样的,一定要让其觉得自己是一个正常人,也能够成为一个正常人。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一种康复教学,不仅仅是能够提高特殊儿童自我生存能力,更是能够帮助他们从阴影中解脱出来,找到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其拥有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尽管现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教师教学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但是还是不能满足客观的需求,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国家、学校和教师都要长期坚持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真正满足特殊儿童或者青少年的需求,最大满足社会的需求。
作者:高培军杨勤单位:江西九江学院
篇3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体育教师要提升德育意识,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体育教师德育意识提升在体育项目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教师要提升德育意识,在教学的具体运用中使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来展开教育活动,在不同的体育项目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体现在多种项目的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提升德育意识,发现每个项目的深刻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在长跑项目中煅炼学生的意志
长跑是一项耐力项目,由于大多的学生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好,平时生活养尊处优,缺少体能煅炼。学生对于耐力跑体育项目有畏难情绪,害怕挑战,缺少坚持到底的精神。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加强思想教育。鼓励学生严格要求自己,自我加压,自觉的完成体育项目的要求。例如:在体育教学中,对耐力跑体育教学项目中不能按课程要求完成的学生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有些学生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刚开始跑步冲的得太快,体能消耗过多,因此影响了任务的完成;有些学生是缺少煅炼,意志不坚定,怕苦怕累,缺少坚持到底的毅力。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鼓励学生磨练意志,顽强拼搏,坚持到底,让学生明白要有坚定的意志,以提高在长跑项目中的耐力。
2.在跳跃、障碍跑或支撑跳跃等项目中培养学生的意志
在跳跃、障碍跑或支撑跳跃等项目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在跳跃跨栏的教学中,有些学生因害怕不能完成学习任务,体育教师要做好应有的保护措施,在此基础上来激励学生鼓起勇气,完成第一次跨栏运动。当学生完成任务后,要及时的鼓励学生,提高他们的兴趣与自信心。如:在跳高训练,一些学生在低杆的时候动作做的非常到位,但是当杆位提高后,学生的动作就不能够按标准动作来完成,这通常是由于精神的因素造成的。因此,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如进行模拟训练,把跑高模拟成战场上的跨越练习,让学生的思想意识得到升华,给练习赋予鲜明的爱军、爱国教育,培养学生的意志,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项目教学中去。
3.球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很多球类教学项目是属于集体运动项目,体育教学培训的形式是以集体训练为主,集体项目讲求团队配合,这是在比赛中能成功的重要保证。要保证参与者之间的契合,行动要协调统一。结合球类项目集体性活动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如在球类项目中,球队成员的训练是以团队为基础进行的,在体育项目的课堂教学和培训中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因为集体训练对抗激烈,夹杂着一定的生理训练,训练是超负荷的。要求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和战胜一切困难。通过集体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机智、冷静,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能力,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让学生领会团队的力量,明白集体项目是要靠协作完成的,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融入团体,养成互相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体育项目的特点是需要学生用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克服种种困难完成项目,教师的鼓励的话是非常重要的。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将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将学校的教学目标和体育学科的德育教育本身有机的结合起来,营造德育教学的内容,促进学生个人道德的提升。同时通过道德意识的提升反过来促进体育常规教学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榜样作用对于学生德育教育的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体育教师提升德育意识,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受到影响与熏陶。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举止得体,对话文明,讲解清楚,教师对学生树立的良好形象,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达到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升的目的。如在体育课堂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纪律要求,提高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平,提高学生正确理解语言的能力。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所谓身教胜于言教,体育教师的行为促进了学生教育水平的提升。
四.结语
篇4
一、自主性学习的概述
何谓“自主性学习”?近年来,我国学者就自主性学习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学者认为,自主性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本质来说的,它不同于“机械性学习”、“被动性学习”以及“他主性学习”。另外,还有有关学者认为,自主性学习就是在进行学习之前,能够自己做到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计划的制定等等,能做好学习前的准备,在学习中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反馈等,在学习结束之后,还要做到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补救等。这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自主性学习。
自主性学习的特点包含有效性、能动性以及相对独立性等。所谓有效性就是为了使自己的学习达到一个好的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措施进行调控。能动性即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而不是在别人的强制下有压力的学习。所谓相对独立性即由自己对学习做出选择或控制,不依赖于他人和教师。
二、当今体育教学的现状
1.教师的综合性素质偏低,教学观念落后
很多中学体育教师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其必定缺少一定的经验,能力也有待提高。另外,一些教师的认知水平、政治素养、审美情趣、创新意识都还不能够适应现代体育教师的要求。此外,一些教师没能认识到自主性教学,还是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开展教学。一般体育课就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简单的技术性传授,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等都被忽视,这就影响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发挥。
2.教学形式单一,内容缺乏深刻性
对于体育教学内容来说,体育教师向学生传授的内容过于肤浅,缺乏一定的深度,学生仅仅是了解,没有深刻领悟。另外,教学形式也很单一,一般就是教师指定,学生完成。而没有发挥出学生的能动性。
3.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还有待改进
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与态度还很不够。在一项调查中,对某学校的45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包含男生286人,包含女生104人,调查结果显示,有63名男生喜欢上体育课,仅占23%,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占到了67%,无所谓的人占到了11%;而对女生的调查中,喜欢上的人仅仅占10%左右,而不喜欢上的人占到了高达82%,无所谓的占7%。由此可见,喜欢体育的初中生很少,这就意味着体育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
4.教学评价比较单一
在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评价这块的欠缺,比较单一,仅仅是教师的单方面评价,而学生没有权力介入。这就存在着一些问题,因为体育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仅仅在一堂课的时间里,教师能做到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很难,甚至是有时候,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比平常要好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对学生加以表扬,更加促进学生的进步,但是,在短短的一堂课上,教师就有可能及时发现不了。
5.教学条件有待完善
体育教育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国家还倡导“阳光体育”。但是,学校里的教学设备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一些中学尤其是一些农村中学,设备还不能够达到自主性教学的水平,特别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教学设备还很落后。
三、自主性体育教学策略
1.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素质
体育教师的素质很重要,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教学的方式,因此,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是当务之急。要提高教师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理论素养、人格魅力等等。另外,还可以推行教师上课挂牌、教师聘任制等等。此外还可以开展教师之间的竞争,优胜劣汰。
2.教学中要体现“美”的因素
在教学中体现出美的时候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
首先,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与当今的科技资源进行体育教学。比如说,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摄像机、录像等,来组织学生定期的观看一些大型的体育盛会,通过这些精彩的比赛,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带给他们美的享受,在观看中,不知不觉的就增加了他们的积极性与参与的欲望,提高了对体育的认识。
其次,通过一些美的动作来激起学生的运动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用语言来进行说教,而是应该多通过优美的肢体语言,促进学生的参与性。因为体育教学是一个很复杂的教学过程,仅靠语言的话就很难实现教学的目的。另外,优美的肢体语言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情感上的交流,使得所传递的信息更加富有感染力。
再次,教学内容美。在体育教学中,体育课内容其自身就蕴含着一种美。比如说,在铅球扔出时的弧线美,跑步中的运动节奏美,在排球中的鱼跃救球美等等,这些包含美得教学内容,教师就应该注意要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亲身感受这种美感,这样,才做到了在学中体现美,在美中更乐学,实现了一种健康体育。
3.教学环境的营造
首先应该创造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比如说体育教学的场地、器材等进行人性化设置,让学生随时都能体会到一种关爱。其次,还应该构建一种平等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加学习的自主性。
4.教学评价
在教学评价这一环节,不能仅仅是进行教师单方面地评价,还应该尊重学生的看法,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在评价之后及时的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及时改正调整,这样就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好评价的各种事项。教师应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状况提出不同的目标,在学生的表现相对于之前有所进步时,教师就应该加以表扬,给予肯定。比如说:“我相信你的能力,下一次还会做的更好”。在学生自我评价中,在学生进行学习上的分析时,教师要帮助他一起分析,找出不足或优点,促进下一次的进步。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要做到从不同的角度评价,用不同的观点进行交流,这就可以使学生向更深层次学习与研究。
总之,在初中的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是很有意义的,自主性学习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全面发展。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就要注意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景怡光,程培杰. 论自主学习实质的准确把握[J]. 教育评论,2007.(02)
篇5
拓展训练是对体育教育的一次全面提炼和综合补充,在发达国家的学校中开展拓展训练活动比较普遍,并规定在其国家体育课程标准中,代表了一种国际化体育与健康教育发展的趋势。当前很多高校、职业院校、初高中都在体育教学中引入了拓展训练,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小学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引人,拓展训练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拓展训练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通过拓展训练可以提高参与者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自信心,提高战胜困难的毅力,拓展训练的参与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释放心理压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更重要的是拓展训练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集体参与意识与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责任心,使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社会意识。拓展训练引人到小学体育教学中还可以弥补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学习兴趣较低的问题。拓展训练的引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体育课堂的学习氛围,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的开展。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单一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主要是一些基本的体操、队列练习和学校自编操,这些内容安全性相对较高,方便开展教学,小学体育教师倾向于这些教学内容。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喜欢一些刺激性、趣味性较高的体育项目,由于当前这些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相对较低,满足不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体育教学效果不理想,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单一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2.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小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不高,现有的教学内容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小学生普遍对当前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喜欢一些趣味性较高的项目。如何调动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需要小学体育教师进行深入的研究。
3.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
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比较单一,在教学中多是采用传统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学习,教师纠错的练习方法,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很难发挥出自己的主动性,都是在被动的情况下学习,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完善教学方法,也是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必须要进行的。
四、拓展训练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策略
1.学校领导重视拓展训练,便于开展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引人到小学体育教学中,首先要提高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对拓展训练的认知,拓展训练并不是简单的体育游戏,他是一种全新的理念,一种探索式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师要对拓展训练的内容进行学习,理解拓展训练的内涵,真正掌握拓展训练的意义,为拓展教学的开展做好准备。
2.合理选择拓展训练内容
拓展训练内容较多,有远足露营、登山攀岩、长途跋涉、野外定向、伞翼滑翔、野外生存等野外项目;场地项目包括信任摔、高空单杠、高空漫步、高空速降、天梯、断桥、沼泽、绳网以及各种个人和团体组合项目,这些项目有些适合开展教学,有些不适合引入到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针对这些项目进行研究,结合小学体育教学场地设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项目的选择要以安全性为前提,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项目的选择要难度适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如果项目难度较高,容易导致学生失去信心,产生消极的情绪。
3.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
篇6
(1)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证明了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2)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
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2. 结合教材特点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3. 评价中进行德育渗透
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慢慢自然收敛。《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叫“赏罚分明”,其意不仅是说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线,更意味着有由才赏,有由才罚的道理。但一味的表扬,事事得赏,这不仅会变成毫无意义,而且变成“无聊”的代名词。过重严厉的批评,往往可能毁灭孩子的兴趣,变得自暴自弃,陷入自卑和孤独,因此批评要遵循三个原则:(1)不伤害孩子的心理和身体;(2)言行避免粗暴;(3)就事论事,不以孩子为发泄对象,既往不咎。
总之,针对小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体育教师应注意说话的种种机智与技巧,使学生自觉接受批评教育,从而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4. 体育教学中对德育渗透的思考
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探讨,目的就是挖掘其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激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使他们从思想上热爱体育,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行动上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关心集体,团结互助,遵守纪律;从精神上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坚强毅力。
篇7
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教师的要求日益提高,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心理情绪造成影响,因而在体育教学中热爱学生、充分展现个人魅力,成为体育教师的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可以充分保证教学质量。具体来讲,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展示个人魅力。
一、积极提高自身品德素质
体育教师的道德品质、思想境界、行为表现等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世界观及思想道德的形成。所以,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正确坚定的正式方向,积极学习我国相应的教育及体育政策、方针,刻苦钻研教学方法,热爱教育工作,有效掌握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方法及手段,保质保量的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通过言传身教培育下一代。那些博学多才、道德高尚的教师通常都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但那些作风不正、品行不端的教师不光会损害自身人格魅力,还会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而,相应的体育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自己的生活习惯、言行举止,从而促进学生成长。
二、具备高超的技能,树立终生学习意识
体育教师的科技文化水平在教育学生工作中非常重要。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体育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从而积极的了解新鲜事物,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主动更新并拓宽知识结构,具备多元化知识结构,从而实现与时俱进及开拓创新。
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如果体育教师的示范动作能够达到标准、正确、优美的状态,那么就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相应体育动作的兴趣,从而保证教学效果。例如教授学生进行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时候,体育教师就要站到罚球线上,用标准姿势优美的将篮球投出,篮球擦网落地后,学生们一定会鼓掌叫好,如果体育教师可以连投空心球,那么学生一定会钦佩老师的技术,仰慕老师的魅力,从而积极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模仿,保证教学质量。
三、通过语言表达展现个人魅力
学习普通话,运用普通话是我国政府对每一位公民的要求,作为人民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充分理解相应的教学内容。年轻的体育教师可以利用标准、优美的示范性动作赢得学生尊敬,可是到达一定年纪后,在不能做出标准的示范性动作的时候,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则更能赢得学生们的钦佩,所以,语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相同的教学内容,有的体育教师用三言两语就可以使学生明白动作要领,有的体育教师说了一节课也不一定让学生心领神会。因而,体育教师在掌握标准的普通话基础上,通过抑扬顿挫的讲解、生动形象的描述,可以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学会相应动作要领,还可以充分体会汉语言的魅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进行语言表达的时候应做到这样几点:首先,语言要具有针对性。运用语言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按照学生们的具体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和对症下药,使每名学生都可以了解教师的要求及目的。其次,语言要有科学性。体育为运动科学,讲课的时候要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从部分到整体。最后,语言要具有趣味性。教师的讲课语言应尽量做到风趣幽默、通俗易懂,从而依法学生们大脑皮层的兴奋,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
四、通过较强的身体素质展示个人魅力
所谓的身体素质就是指在相应的遗传变异及后天获得性基础上人体表现出的技能及形态结构方面比较稳定的特点,这些特点通常表现在体能、体格、适应能力、技能、精神状态等方面。要想做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首先就要具备全面发展的力量、体能、柔韧、速度、灵敏、耐力素质较强。跑、走、跳、负重、趴、登等等运动能力及基本能力都要强。各个器官系统技能比较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及抵抗能力。具备充沛的精力,可以持续长时间工作,疲劳消除的很快,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具有良好身体素质的体育教师可以给学生们以直观感受,有效宣传了体育的强身健体功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五、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展现个人魅力
体育教学指教师及学生为了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活动手段及方法的忠诚。对体育课而言,学生非常讨厌那些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喜欢那些新颖有趣、灵活多变的上课方式,例如进行弯道跑教学的时候,通常的教学方法都是在直道进入弯道的地方向学生们讲解相应要领。该教学方法无法提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换一种方法,可能就会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如在田径场当中画一个半径为7.5米的圆,然后把学生分成两组或者四组玩接力赛,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并能自我总结弯道跑的要领,保证教学效果。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被广泛的应用到教学当中,体育教学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可以提前录制好相应的示范性动作,然后进行细致的讲解,这样就可以通过观察学生表情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五、结论
体育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要想保证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展示个人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篇8
在学校经常听到老师们和学生的这么一段对话。这是中学数学中普遍存在的、有着相互联系的两种困惑。我校招过来的学生入学成绩平平,初中的数学基础较差,为高中数学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阻碍。这些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知识肤浅零散,进入高中学习后感到吃力,一次次的考试成绩不如人意,使得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成为了所谓的学困生。实践表明,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融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关注学生情感是转化学困生的一条有效途径。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
(2)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创设互助的群体环境,营造有利于困难生学习的良好氛围。
一个和谐、互助的学习群体环境对于其每个成员(特别是困难生)的学习有着良好的作用。在班级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人人尊重困难生、人人愿意帮助困难生学习的良好风气。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成立四人学习小组,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后由这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无论回答正确与否都给予表扬和鼓励。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挑选那些学习成绩优良且乐于助人的学生充当困难生的“小老师”,小老师负责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辅导、检查作业并帮助订正错误。在学习园地中开辟“奋斗者足迹”专栏,用于展示那些进步较快的学生的作业和试卷等。
(4)精心组织初高中衔接教学,防止分化。
(5) 加强对困难生的学法指导。
困难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概念理解不充分、基本技能掌握较差、思想品质欠佳。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及时地对他们进行启发和引导,帮助他们透彻理解概念,牢固掌握基本技能,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数学综合素质。
(6)进行分层次教学。
(7)加强困难生的心理辅导。
在困难生的教育中,心理辅导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教育对策。它不仅可以帮助困难生摆脱学习困难,取得学业成功,而且也可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成为今后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
(8)对易错或反复错的知识点,学生也会感到非常难学,教师应该及时注意归纳总结,让学生及时弄清错因,并配备一定量的练习比较甄别,避免再次出错。
(9)实现自我完善,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困难生成因错综复杂,转化困难生方法各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而排除他们的障碍决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而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的、综合的、不懈的努力,调动其个体内部和外部各种积极因素,有针对性地排除其主要的消极因素,促进个体认知、情意、行为积极地交互作用,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愿望才会实现。
二、高中学生自己学习数学时还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新困难和新问题
(2)要提高自我调控的“适教”能力
(3)要将“以老师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转变为“以自己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
(4)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5)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6)要养成解后反思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7)要养成纠错订正的习惯,提高自我评判能力
(8)要养成善于交流的习惯,提高表达能力
(9)要养成勤学善思的习惯,提高创新能力
(10)要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
(11)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提高理解力
(12)要养成写数学学习心得的习惯,提高探究能力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所任教班级数学学困生不同程度取得了进步,他们学习自觉了,成绩比以前好了。表现为:作业认真完成、书写工整,不再迟交、欠交作业,有错及时更正。上课游神的学生也能做到动脑、动手、动口,自觉进行练习、讨论和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主动获取知识;更可喜的是学困生能大胆向老师提出疑难问题,有时课内没时间,也能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向老师请教,这证明他们已不再对学习自暴自弃,而是转化为“我要学”。由于重视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断增强,双基不断扎实,能力不断提高,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燃起学困生学习的热情
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智力的发展、学习兴趣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的启发诱导,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控制和强化。要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必须与学生有所沟通,与学生建立感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真诚的关爱,这样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使学困生“亲其师,信其道”,产生友好、亲近、信赖教师的效果,从而用教师的热情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他们从教师的情感教育中获得积极上进的力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习数学的动机,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把握学困生的闪光点,学困生并非每个方面都弱,总有潜在的某一方面的才能和好的品格,每当这种闪光点闪烁时,也正是对他们进行引导的最好时机。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使用“放大镜”,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很微弱的亮点,也要给予鼓励,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上进的信心。
法学的理论知识,一级能运用哲学知识解决学生体育问题的能力。
正确指导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体育教师要把运动技术教学与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要加强组织与管理学生如何科学、合理的锻炼身体,养护身体。
科学选材、训练和组织竞赛的能力。体育教师担负着学校运动竞赛活动的任务,组织各种比赛,要有分析动作结构、战术方略、运动负心理活动有效干预能力。
篇9
1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师生缺乏互动性。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缺乏多向的互动,主要体现在课堂共建与情感交流两个方面。当前体育课上师生互动主要形式就是师生共同的活动、一问一答以及示范与模仿。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真正的对话,沟通与合作稍欠火候,师生无法形成实质性的思维交流,教师讲的学生不能完全领会,只出汗不动脑,缺乏师生课堂共建的过程。另外,在情感交流方面,师生也无法发自内心地进行情感沟通,无法达到情感交融的目标。学生装样子,教师发权威,没有情感体验和升华的教学过程,注定是被动低效的。
(2)课堂教学程式化。新课改以来,体育课逐渐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乐园,然而体育课堂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程式化教学现象。课堂预设的多,生成的少,表面上看似热闹,实际上没有多少成效。有的体育教师还贴上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标签,甚至运用多媒体方式画蛇添足,花拳绣腿地追求表面化的形式,却不能实现体育课堂的深入发展。体育课堂的程式化问题,也反映出教师教学不够深入的问题。不少教师对于新理念和新资源,只是简单的复制,片面追求结果,自然难以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3)教学评价的失衡。教学评价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多听几句表扬,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总结和调整,不断自我完善与发展提高。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习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掌握学习的情况也是有所差异。在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只表扬好的,对掌握不好的同学回避评价且不指出其中的问题。也许有怕影响学生自尊和自信的考虑,但更重要的是要站在发展的角度,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评价。
2 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性教学探究
(1)更新体育教学观念,满足学生内在需要。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是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模式去开展,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立足学生的需要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因为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而学生的兴趣和能动性则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每学期开学之初,体育教师务必要调查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希冀和需要,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素材。对于自己喜好的运动项目,学生的学习效果肯定是最好的。初中阶段的学生都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渴望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希望被其他同学认可。因此,我们体育教师首先要更新体育教学观念,充分把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学活动,以保持学生长期的学习动力。
(2)施行体育教学预设,强化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体育教学的预设,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体育大单元教学具有较长的学习过程,相对比较容易让教师根据运动技能的规律性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和能力。在相对较长的大单元教学中,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分组,让学生之间形成稳定的互助小集体,发挥团队合作的作用。与此同时,体育课程预设也是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为基础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结合教材的整体性和层次性,找到最佳的教学切入点,以满足学生的阶段性需要。当学生能够产生自我激励的目标意识,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施才能保证其有效性。
篇10
1 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有效利用其可能性,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证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体育教师言于律己,率先示范,带动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至关重要。
2 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各个教学主要环节,进行课堂常规教育,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逐步养成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一些优良的思想品质。 课的开始要对学生进行动员,提出本次课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结束时要进行讲评总结。通过动员,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他们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反映速度、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值日生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这样,将思想教育同体育教学中的组织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
3 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优秀道德品质的主题很多,有爱国、勇敢、团结等。我们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指定相关的内容以及游戏,让学生在不经意之间学到这些优良的品质。例如:针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一体育盛会,对学生介绍运动员积极备战,刻苦训练的感人事迹,通过观看多媒体感受运动员的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还可以以奥运为主题,在课内开展一次小型的“奥运会”,让学生在比赛中学到不怕失败,团结协作的精神。还可以学习那些奥运明星,如姚明、刘翔等。学习他们的爱国,助困,不服输的精神,作为我们学生学习的榜样。
篇11
在体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把学生看成一个简单的装知识的“容器”,强调“技术第一”,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一刀切”,学生在课题上只是简单地机械模仿,其教学过程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教师纠正错误动作——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示范——学生继续练习”。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是被动学习的,因此,学生脸上看不到愉快的表情。虽然,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学生的技术动作也会掌握得不错,但学生对这样的课不感兴趣,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在心理上的求知欲、表现欲不能得到有效的释放。这种教学是有悖于素质教育要求的,应该加以改变。
那么,怎样才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呢?经过试验研究,我总结出一套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练习体会——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观察——学生小组互帮互学——学生演示,师生评价——学生练习反馈。通过这一教学模式的实验,才能形成人人参与评价的局面,以此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实践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打破常规,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我总结出了如下的方法:
1.对比体会法
如教一年级30米快速跑时,老师说:今天我们学习30米快速跑,大家先自己体会一下走与跑的区别在哪里、脚的不同部位先着地的区别在哪里。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自己练习体会,得出了答案。
2.复习体会法
此教法是学生对某个动作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练习,体会总结动作要领。比如在教四年级跳高课时,由于这个内容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四年级的内容只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提高了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首先让学生复习三年级所学过的动作,并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跳得更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进行试跳,体会动作要领。这样,学生练习目标明确,练习主动积极,并且动脑筋思考问题,在宽松的环境中,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
3.游戏体会法
此教法是结合技术动作,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会动作要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比如老师在教授后蹬跑的动作时,采用学生经常玩的猜拳迈步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提出要求:迈步时前腿再抬高一点试一试,步子会迈得更大。接着,学生按照要求继续进行游戏,在游戏中练习动作要领。这样,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促进了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正确评价,树立自信
这里的评价是指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同学间互相评价、教师整体评价。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有一种评价、一个标准,这是不科学的。因为每个学生个体在身高、体重、身体素质等方面都是有差异的,因此,对每个学生教学要求可以有所不同,评价的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这样,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由此产生兴趣,进而主动参加体育锻炼。比如,在仰卧推起成桥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凡是自己可以完成的就自己独立做;自己不能完成的可以在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一个人帮助不行的可以两三个人帮助。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能完成,都是成功的。这里没有统一的标准,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条件下学习,充分体现了自主参与。
篇12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健康是三维的,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这就要求学生不仅有健康的身体,也要有健康的心理,更要有较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心理健康通过体育活动得到改善和提高。体育活动有助于身体健康,能增进心理健康,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情绪调节能力,改善学生心理状态,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对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大部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家受到父母的疼爱,在学校受到老师的关心,从未受过大的委屈,心理和感情都非常脆弱,一直生活在顺境中,对挫折的承受力较差。一遇到挫折,就惶恐不安,甚至丧失信心,一蹶不振、悲观失望,更有甚者伤及自尊心的事,往往产生过激行为。如果不及时正确的引导,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或许影响到他的一生。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健康的生活,如何适应当今社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心理素质的忍耐力,使他们战胜挫折,走向成功。具体应该如何做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树立为促进每一个孩子发展的基本理念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是对学校教育本质功能的重要定位,它指明在课程的设计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以及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和对学生的客观评价等诸多方面加以解决。“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些表述强调体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体育教学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辩证统一。过去的体育教学是以知识技术的传授为重,教材是中心,体育教师只有教材意识,教学始终是在演“独角戏”,“新体育课”看重的不是竞争,而在乎每个学生的表现。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标准》要求体育教师必须要拿出相当一部分精力来为那些少数学生另设目标,安排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让个体差异受到尊重,个性得到发展,只有这样能保证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探索空间
1.以学生的生活爱好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游戏
“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新课程标准极力倡导体育教学内容应是学生平时熟悉的喜欢的,并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特点的。如何让体育课融入生活味?笔者试着从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来展开。教学内容生活化是根据教材内容针对性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从课堂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学习方式生活化,就是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和体验知识,而不是直接的、被动的去接受经验。案例:“限时购物”。体育课上模拟春节将至的繁荣景象。为减轻家长的负担,学生帮助家长到商场“限时购物”。购买物品苹果――毛巾――鸡蛋,每次往返只能用篮子装一样东西。比比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最先完成这项任务。这一普通的日常购物活动,既能让学生体验到帮助家长分担家务的快乐,又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也为课堂增添了浓郁而喜庆的生活气息。兴趣是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在设计活动时,坚持趣味性原则更显其重要。设计的活动生活化、有趣味,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坚持下来。例如斗鸡游戏活动时,设计成学生喜欢的揉道的情景,学生们活动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否则枯燥的斗鸡活动会令学生们感到乏味。
2.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苏霍姆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其导人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刚开始上课,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抑制状态,这时,教师如果用一个故事来导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气氛肯定会活跃起来。
3.分层次培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在教学活动中要考虑不同能力学生的需要,改变过去那种“一刀切”的做法,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对发展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那些动作发展好的学生要适当提高难度,让他们“玩得有劲”;对那些动作发展较差的学生则降低动作要求,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跳台阶活动中,要提供几种不同高度,让学生自由选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高度进行练习,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增加高度。教师只是起到引导、鼓励、保护学生的作用。
三、运用激励法对后进生多进行表扬鼓励
体育教学新评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教师的微笑多了,能够与学生达成一种无形的默契,使得一节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在学生身上得以实现。其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被赏识的渴望。在课堂上,教师用真诚的微笑、友善目光,亲切的赞语、热情的鼓励来营造和诣热烈的氛围,不仅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励他们的质疑与探索精神。
1.合理的运用语言激励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鼓励是增强自信心最好的一剂药方,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多用激励性语言,教师对学生的赞许可以用无数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要避免简单的说“好”或“很好”,否则会使学生心理上得不到满足。教师可以说:“你的动作非常好,我很喜欢”,“大家来看XXX的表演,他做得真棒!”“老师相信你是成功的”等语言进行激励。另外,教师在评价上少用主观性的臆断,而应采用多样性评价。如一堂课,教师如果在最后的评价中能把四组分为最佳表现组、最团结组等等,或者对取得三、四名的小组加以鼓励,那么也许该课会更加完美。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
2.身体语言的激励
当学生们在活动中表现得出色时,教师对他们微笑、点头、竖起大拇指等非言语性动作奖励将会给学生莫大的鼓舞;教师经常走近学生身边拍拍他的肩,摸摸他的头,对学生表示出一种无声的赏识和赞扬;在活动中教师经常注意用视线接触学生,告诉他们老师在注意他们等方法,对提高学生活动的积极性都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总之,表扬鼓励如能始终贯在一节课堂之中,会有显著的课堂效果。
3.发挥学生的评价
给学生自主及自由的空间,同样也应体现在学生的自我评价及交互评价上。只有让学生自己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才能真正达到成功的乐趣。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是增加其自信心的表现。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在的层次,即自身的身体素质。其次,要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白所需付出的努力。最后,要让他们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包括自己在活动中是否全力以赴,是否真正取得成效等等。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因而让学生参与评价,也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表现之一。这种评价可以是以小团体形式出现,也可以是个体对个体间的评价。如在一个活动结束前,可以组织组员齐评谁是最棒的或进步最大的;又如在活动前每组可以推选出一名组长,在活动过程中,由组长对组员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在技能类的体育课上试用一下;也可以两位合作的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认为他(她)在活动过程中与自己配合默契,就给他(她)加星。
四、巧妙设计场地器材与自编自制体育器械
在体育活动设计中,我们大胆地在传统教学的器材上作出突破、发展。在器材的选择上注意就地取材、一物多玩,以此丰富活动内容。同时也注意到废旧物品的利用,如旧轮胎、废篮球、旧报纸、空酸奶盒等等。这在环保意识日趋强烈的今天乃至资源日益匮乏的将来都是具有积极的作用。
同时,体育教师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课是教师从重点培养学生的兴趣,从发展学生有自己的个性出发,而不像我们现在的压迫式的教育,更多的则是从心理深层教学的主体教学。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体育教师如果再不实施有效的继续学习计划,面对新的教材,“徒有羡鱼情”的慨叹将由古代诗词的咏唱演变成悲剧性的现实。体育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由于体育教学科研工作具有探索性、创造性的特点,体育教师要从事科学研究,不断学习,逐步加深对体育教学领域内各种规律和特点的认识,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和提高业务水平。对于揭示和运用体育教学客观规律、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效地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具有重要作用。中学体育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科研能力是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较强的科研能力也是衡量中学体育教师能力素质的重要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没有较先进的科研成果,是不可能提高自身素质。
五、结语
总之学生都渴望成功,人人都希望成功。在教学中,只要给学生一次成功的机会,就有可能会激起他们追求千百次成功的愿望。让学生认识到挫折是成功的前提,成功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在激烈竞争的今天,偶然的失败是正常现象,不必自卑,一蹶不振,而应从中总结经验,找到自己的不足,认识自己,反省自己。“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又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体育教师不仅重视育体,更注重育心。体育教师要为人师表,在体育课上表现善于拚搏,善于竞争,不怕失败,以这种真实的精神感染学生,让他们在体育场上通过努力取得成功,并从成功的体验中获得自信。
参考文献:
篇13
体育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他是一种在室外进行的教学双边活动,学生需要通过各种身体练习,达到思维与活动紧密结合,体育知识和技能紧密相连。其次小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各不相同,教师要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教学。
二、教学技能在教学中提高
1、理解是师生关系的新起点
课堂不仅是建构知识的平台,也是人际交往的场所。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有强烈的欲望,有积极的情绪,有充沛的精力与体力;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迸发思想火花,产生奇思妙想。建立平等、友爱师生关系,营造融洽、和谐的运动环境,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首先必须开阔心胸去理解学生,然后再敞开胸怀去关爱学生,这是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首备条件。教师要利用生动亲切的语言渲染课堂环境,“蹲下身”和学生在“同一个高度上”活动,逐步将自己融入孩子们中间,像一个和平使者用智慧传递知识技能,用爱心连接学生之间的情谊。你给孩子一份理解和关爱,他就会对你产生依赖和信任!作为体育教师就应该敞开胸怀爱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召他们,他们会逐步接纳你,更加尊重你。这样的例子经常发生,我总是把握时机,与孩子们走近,与他们成为朋友。
2、玩耍是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玩是儿童的天性,课堂教学中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为了让孩子喜欢体育课我总是以“游戏”为“家常饭”,以“竞赛”为“家常菜”,力图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练、在玩中乐。同一教材,但教师的教学方法是灵活多变的。只有抓住了学生玩耍的天性,那么学生的身体和身心就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
3、自主是教学互动的发生点
给孩子们空间自主选择内容,是体现课堂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师生互动的出发点和生长点。其一是给学生自主练习的空间。低年级小朋友年龄虽小,但兴趣广泛,并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教师应考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打破以往低年级教学中一切都由教师组织,师生一起做同一活动的做法,而多给学生有选择性的自由练习空间,使学生找到练习的乐趣,发现自己的特长,为终身学习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二是给学生自主表现的空间。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自己去学,就给了部分学生表现的良机,就如有的学生很想成为运动员,就大胆邀请老师参与他的活动,通过表现来实现他的愿望;有的学生想当小老师,就组织一些有共同爱好的同学一起来练习,培养了组织能力;有的学生在练习时想出了新花样,得到了老师的肯定,那劲别提有多得意了。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放开手脚,把课堂还给孩子。
4、期待是教学成效的增长点
体育与其他科目一样,学生存在先天体质、能力和心理上的差异,要清楚地认识到体育“后进生”才是最需要体育和多参与锻炼的人。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来弥补或消除“后进生”的缺陷。对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我们可以简化要求,使其在初步体验成功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树立信心。特别要提出的是,对个别因为身体因素不能达标的学生,可以选项测试,防止发生因测试不合格而对体育课产生心理阴影,久而久之他们会远离体育活动与课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当学生稍有进步时,当学生顺利完成某一动作时,一颗为学生着想的心,一个充满肯定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总能让其体验到进步的愉悦和成功的乐趣,倍感自信,激情满怀。
5、开发是教学素材的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