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1

1.个体背景因素与大学生基层创业意愿密切相关

由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创业人文环境较差,到农村创业更具不确定性和挑战性,在农村开展种植、养殖或农产品加工等创业活动有很大的风险性。这要求到农村基层创业必须具备很强的自学能力、挑战意识和风险承担能力、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坚定的学农爱农兴农的信念。而性别、年级因素、专业、心理素质等可能对农科大学生基层创业意愿的形成带来深刻影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性别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明显,男生有创业意愿的占25.0%,女生占18.0%,男生创业意愿显著高于女生;不愿意创业的女生比例高出男生14%(见图1-A)。这可能是因为男生更加追求事业成功,风险承担能力更强,更富于冒险精神;另外男生更加相信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和拼搏改变命运,取得创业成功,同时还可能与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女性追求工作稳定、男性担负着更多的家庭责任有关系。持无所谓态度(观望)的男生比例比女生高7%,反映男生一方面追求事业成功,同时对创业更加慎重,更显犹豫。不同年级大学生创业意愿有较大差异,愿意创业的学生比例大三>大一≈大二>大四,其中,大四学生愿意创业的比例大幅低于其他年级,而大三学生愿意创业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年级(高于大四学生17.3%)。相应地,不愿意创业的学生比例为大四>大一≈大二>大三(见图1-B)。大三学生经历过创业憧憬和创业教育成功案例激励后,创业冲动和意愿激增,而大四学生历经了找工作、毕业论文、考研等诸多压力后,变得更加现实,甚至有些消沉和疲惫,创业激情被磨灭,创业意愿大幅下降。依据专业特点,将受访学生分为两大类:传统农科类和非传统农科类。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传统农科类学生创业愿意(23.5%)明显高于非传统农科学生(14.7%),无创业意愿的传统农科学生比例(45.0%)明显低于非传统农科学生(56.3%)(见图1-C)。其原因可能包括,传统农科学生较多来自农村,受家庭和自身条件限制,就业相对困难,就业质量不高;所学专业比较对口,凭借专业知识更容易自主创业;农科学生由于专业“冷门”,更具危机感,更加懂得努力拼搏才能改变命运的道理;农科毕业校友中成功创业的案例较多,对农科学生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2.人脉和资金支持、自学能力、风险承担与挑战

意愿以及事业心等对创业意愿形成有重要影响采用Bartlett球形度检验和KMO检验对原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样本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概率p值为0.000,即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矩阵有显著差异(见表1)。样本的KMO值为0.881,根据Kaiser给出的度量标准,原变量适合做因子(主成分)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按照特征值大于0.6作为纳入标准,运用正交旋转方差最大法提取因子,旋转在7次迭代后收敛,共提取8个因子(见表2),这8个因子共解释了17个原始变量总方差的77.396%,说明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贡献率较高,该分析结果可以接受。最终提取的8个公因子,涵盖了所有17个变量,根据载荷最大的变量对公因子进行命名。各原始变量的载荷、公因子的命名、解释变量如表3所示。由此可见,假设一个农业院校大学生的性别、生源地、家庭、年级、专业、社会兼职与实习经历、学生干部经历、创业相关经历等不变时,农业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主要受到8种因素的影响,依据重要程度由高到底依次为:人脉和资金支持(14.081%)、财富与地位的追求(11.502%)、政策了解(10.261%)、自学能力(10.201%)、创业氛围与教育(9.062%)、事业心(7.571%)、风险承担与挑战意愿(7.494%)以及就业形势感知(7.494%)。将因子分析中所得出的8个因子作为变量,分析其与受访者创业意愿的相关关系。这8个因子与创业意愿的Pearson相关系数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01,即所提取的这8个因子与创业意愿极显著相关。为探明各因子对创业意愿影响的方向和大小,各因子作为自变量,创业意愿为因变量,运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其中,人脉和资金支持、自学能力、创业氛围与教育、风险承担与挑战意愿以及事业心这5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概率p值均小于0.05,因此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结果表明,资金和人脉支持对创业意愿的影响最强。据此建立回归方程:y(创业意愿)=-0.291+0.398*x1(人脉和资金支持)-0.183*x2(自学能力)+0.286*x3(创业氛围与教育)+0.264*x4(风险承担与挑战意愿)+0.202*x5(事业心)。观察所有个案的残差数据,标准化残差呈正态分布,并且从回归标准化残差的标准P-P图(见图2)可以看到,散点在直线上或靠近直线,说明变量之间呈线性分布。由此可以推断,回归方程满足线性及方差齐性检验。

3.兼职、创业教育或培训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关系密切

调查发现,有社会兼职经历的学生愿意创业的占28.6%,无社会兼职经历的学生具创业意愿的占20.1%,两者之间相差8.5%;有社会兼职经历的学生不愿意创业的比例(40.2%)比无兼职经历学生的比例(53.6%)低13.4%(见图3-A)。表明大学生课余到校外兼职有利于促进创业意愿的形成。积累必要的经验和技术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1]社会兼职为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技能,提振了创业的信心和愿景。调查结果显示,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对创业意愿无明显影响。担任和未担任学生干部的创业意愿分别为23.5%和22.9%,不愿意创业的比例分别为51.4%和52.2%,均无明显差异(见图3-B)。有研究认为,创业教育中的创业实训有助于培养学生创业兴趣,提升创业意愿。[2]本次调查发现,创业实践和参加创业大赛活动对学生创业意愿形成有显著促进作用。参加过创业实践或创业大赛的学生其创业意愿(40.6%)比未参加创业实践或创业大赛学生(13.5%)高出27.1%,处于观望状态的比例也高出12%,不愿意创业的比例(19.4%)比未参加创业实践或创业大赛的(58.5%)低39.1%(见图3-C)。表明通过亲身参加和创业有关的活动,接触与创业相关的事务,对于了解创业、激发创业热情有积极的影响。洛达克(Roudaki)指出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对学生创业意愿的形成和强化有重要作用;[3]李(Li)研究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和印度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发现,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对创业意愿形成影响很大;[4]大学期间关于创业的学习经历有利于他们提前了解企业如何运作,对他们预测创业能否取得成功,评估是否做出创业的选择有重要的影响。所以,要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意愿,应该强化创业实践活动,激励学生参加创业大赛,让学生了解创业,掌握技能,勇于创业,热爱创业。

4.创业氛围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显著

家庭创业背景对创业意愿形成有较大影响。本次调查发现,亲友中有成功创业案例的学生,愿意创业的比例(23.1%)比无亲友成功创业的学生比例(14.0%)高9.1%,前者无创业意愿的比例(46.0%)比后者(55.6%)低9.6%(见图4-B)。这可能是因为如果处于亲友经营企业的环境当中,对企业的经营运作会有一定了解,或者对企业经营产生兴趣,这样也容易激发创业意愿。这些影响可能在于创业氛围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这种支持能够激励具有创业潜能的大学生坚定创业理想并朝着创业目标前进,从而提高创业的可能性。政府的政策支持等创业氛围对学生创业有重要影响。政府的政策支持主要包括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和保障制度、必要的资金扶持和贷款优惠,这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次调查显示,来自城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无明显差异,即生源地(城镇或农村)对创业意愿无显著影响。

三、提高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路径

1.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服务“三农”的创业理想

首先,应树立科学的创业教育理念,将解决“三农”问题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业能力。目前农村条件艰苦、就业岗位少、薪酬低,很多农业院校大学生毕业后不愿去农村基层发展。因此,农业院校应站在推进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发展、促进学生基层创业的高度开展创业教育,明确创业教育内涵,培养学生从事农业类创业活动所必备的挑战精神、自学能力和事业心,核心是要培养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着力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创业观念,自觉适应社会需求,将目光转向农村和农业,树立面向农村自主创业的观念。其次,在创业教育中应渗透“学农爱农”的专业思想。一些农业高校把创业教育视为提高就业率的无奈之举,部分涉农专业毕业生把回农村基层创业视为求职不顺之后的选择。学生创业意愿受事业心的追求影响较大,在创业教育中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基层创业所能带来的经济收益、社会价值与地位的提升。农业院校必须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培养一批立志学农爱农兴农的优秀学子。如袁隆平院士早年读书期间在学校组织的园艺场参观时,对花草果木和大自然的春华秋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立下了学农爱农的志向。再次,创业教育应与农业知识培训有机结合。农业现代化知识是农科大学生创业所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因此,要特别注重农业知识与创业知识的高度结合,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农科教育为特色,创业教育为龙头,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职业理想教育的融合。既要突出专业知识教育的作用和地位,也要加大创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强调人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要尽量扩大创业教育的受众面,不仅面向有创业兴趣的大学生,更要将创业教育普及到所有在校大学生,尤其要重视对女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普及,培养她们的创业意识。在普及创业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层次性、针对性和专业性,分类指导,统筹兼顾,保证农科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要求。还可成立创业教育研究机构,专门有针对性地研究农业院校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探索农科学生利用农业科技进行创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重视大学生农事训练与实践,积累创业技能

首先,建立农业院校农事训练与实习基地。调查表明,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和创业实践经历对创业意愿有显著影响。但是,农业院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相关措施和制度还不完善,创业实践环节薄弱。相对工业类企业和服务业发展,农业企业发展存在数量少、规模小等问题,这些都导致农科学生创业缺乏平台和载体。因此,农业院校应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主动与农业企业合作,建立以科技创新、课程实践、就业实习等为目标的农事训练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农业企业参观、实习和实践。近年来华南农业大学与广东温氏集团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大批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实习机会,培养了一批立志农村基层创业的学生。另外通过农业科技创业园、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心、大学生创业协会等组织,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机会。其次,在创业教育中融入农业技能实践内容。农业院校要以教育部“卓越农艺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和实操能力,充分发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能,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养,激发其创业意愿。定期举办农业文化节、农业实验技能大赛、农业知识竞赛、生态沙盘制作大赛等活动,强化农业技能和农事实训,畅通科技创新和创业探索的渠道,让学生在参与式的教学中感悟创业。还可尝试举办面向农村的大学生基层创业计划大赛,让更多的学生在比赛中接受农业创业教育和模拟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再次,整合社会资源指导创业实践。创业是一项社会活动,需要与多个部门发生联系,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社会的支持。农业院校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大批人才,其创业教育具有特殊意义。农业院校创业教育起步晚,师资缺乏。一方面需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规定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必须到企业完成;另一方面,农业技术专家和企业负责人也可作为创业教育的师资,指导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训和实践。对愿意在农业领域进行创业的学生,重点开展帮扶和指导,尽量使其掌握一技之长。

篇2

2.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不完善

部分高校根本没有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一些学校仅仅通过专题讲座或者职业生涯规划简单讲授,还有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相应的创业教育课程,但是教学方式落后,方法单一,重讲授轻指导,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内容,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不满意。

3.大学生创业成活率较低

大学生创业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就大学教育而言,在大学生创业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前提下,很多高等学校置办了对于大学生创业有着推动作用的孵化园、模拟公司等硬件设施来帮助大学生进行创业,在大学生中进行创业团队的组建,进驻孵化园、进行准公司化的管理和运营。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学校的创业教育都没有形成系统的管控,一部分企业家有利可图,导致大学生团队成为了企业赚取利润的,一部分则是得不到真正的创业技能以及经验的知识,这也最终导致大学生创业团队只能流于公司形式,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大学生创业成活率低也致使很多大学生有很好的想法但是不敢进行尝试,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大学生创业的积极热情,影响了新生代创业者的创业信心,影响了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

二、如何加强大学生创业指导教育

1.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和理念

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推动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它支配着创业者的创业态度和创业行为,是创业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意识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培养,高职院校创业意识的培养要要灌输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激发自主创业的独立意识。与此同时,在对高职院校创业意识的培养教育要贯穿到高职院校教育的全过程中,让学生全面认识创业教育。

2.建立一支强而有力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老师缺乏系统的创业培训,缺乏创业的经历和实践经验,必将制约了创业教育的开展。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组织选派教师参加创业教育专业培训、到企业锻炼,使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能及时了解创业教育动态,学习先进的创业教育经验,了解、掌握国家以及本地区有关创业的税收、工商注册、资金扶持等相关法律、政策。同时可邀请成功的创业者、专家和政府相关专业人员担任创业教育兼职教师,与校内创业教育教师共同举办各种活动,拓展各自的视野、提高创业教育教学水平。同时可以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支持教师创办经营企业、参与企业各项活动,强化、丰富教师创业经历和创业实践经验。

3.将自己的专业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正确认识创业创新教育。通过创业创新教育,对自主创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好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积极参与校内外创业创新教育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创业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提升实践能力和创业品质,树立勇于冒险、敢于创业的价值观念。把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与创业联系在一起,在自己熟知的行业中更好地创业。

篇3

2.1政府加大扶持力度,降低自主创业门槛结合毕业生的个人需求和当地需求,各级地方政府适当放宽大学生创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同时为创业者开辟创业“绿色通道”。并制定实施大学生创业相关的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突出“大学生创业”的便利性、实际性。例如,取消户籍限制、增加小额贷款、免收相关费用、降低创业注册资金门槛、提供创业基地、精简企业注册审批环节等。

2.2弘扬创业精神,营造创业氛围良好的创业氛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在全社会范围内,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积极鼓励支持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

2.3建立和完善金融保障体系通过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创业金融保障体系,可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彻底解决其后顾之忧。例如,筹集“大学生自主创业基金”,对于大学生的创业项目,组织专业评估机构进行认定,然后由相关金融机构对相应的创业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对于创业失败的大学生,由政府或者创业投资风险进行分担偿还贷款,一方面消除金融部门的贷款顾虑,另一方面缓解大学生创业失败后的压力。另外,为了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在税收方面给予扶持。

篇4

由于众筹方式具有“低成本、低风险、低门槛、高效率”等特点,从而与大学生的创业融资的结合具有明显的优势。“低成本”,众筹可以灵活高效地募集较小规模的资金,与银行贷款相比具有较为优惠的融资费用,同时还可以借助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大幅降低交易成本。“低风险”,在众筹模式下,参与众筹的众多投资者共同分担风险,同时,投资者来自于各行各业,吸引投资的过程也可以当作是产品投放市场前的预演。“低门槛”,通过互联网为无资金、无经验、无人脉的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一条新的的融资渠道,只要创意足够有价值,就有获得支持的可能。“高效率”,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信息产业将有助于资金供需的最佳匹配,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两者有效的结合,不仅为大学生创业融资开辟了新的道路,同时也在丰富金融服务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而得到了双赢的效果。

1.1大学生利用众筹创业的优势

众筹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具有很多其他融资模式没有的优势。首先,众筹比传统融资模式面向的范围更加广阔和开放,门槛更低,更加平民化,草根化。究其评判标准来说,衡量融资是否成功的标准有很多,不仅仅是商业价值,并且,融资不再受到筹资者年龄身份等的限制。只要你的项目足够吸引人,得到了网友的支持和认可,一律可以在众筹这一平台上获得投资,这笔投资便可用以自己创业项目的启动资金。这种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好点子好创意的诞生,也为大学生创业融资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和方向。其次,众筹融资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创业者所面临的风险都比较小,如果申请传统贷款,创业者必须自己承担相应的金融风险,但众筹优于其他的一点就是在融资获得初始资金之后,仅仅需要对捐赠者付出奖励。大学生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与融资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相比较而言众筹无疑是更好的选择。第三,众筹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广告效应,是一种不错的营销方式。创业者初期时利用众筹来筹集资金,就需要做好宣传与推广,而借助一些社交网络的平台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往往是最有效的,从而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人为其进行投资。创业者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自己的项目路演,这不仅给初创企业节省大量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而且,项目路演成功与否企业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商讨出最终结果,得到市场反馈信息。同时,大学生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尽快并且有目的地修改自己的创业项目计划,从而使创业成功率更加高。又因为大学生创业者相对于其他社会人士创业而言比较特殊,没有相应的社会经验和人脉资源,但在众筹模式下,投资者更加关注的是创业者的创意和产品自身,他们会给出自己的看法的意见,使创业者的项目运行更加顺利。这对于初创企业和大学生创业者而言,无疑是极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对他们之后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1.2对接大学生创业项目的众筹平台应具备的特征

(1)具有独立的筛选与审核流程。这更多的是对于一些具有好的想法或概念,但是项目的实施与市场不能良好对接的不成熟的大学生创业团队。众筹平台能够和各级政府一同成立的专门帮助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类似于“职业指导中心”等的机构来进行合作。仅是到2010年为止,就有权威的报告显示各级政府与许多高校已经成立了高于16亿元的校园创业资金,并且建设了一批又一批的创业孵化基地,给当代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以及平台的支持。这样,便可以充分调动各级政府的管理资源。同时还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并且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对相关的创业项目进行一系列的评估与优化,给刚起步开始创业的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指导与培训,让这些初创企业形成较好的管理与风险控制模式。另外还能够减少创业团队在申请众筹并不断修改项目的时候在各种部门或平台间来回奔走的次数,能够更好更有效率的落实国家的优惠政策,同时众筹平台也能够更快获取到更多成功的优秀项目还不用增加人力成本。(2)防止创意在众筹期间被剽窃,增加保护意识。项目审核过程中要对知识产权加强保护,对项目的发起人作出提示,让其在对项目的描述中尽可能的避免涉及与知识产权有关的重要内容,或者在过审方面有相关的硬性要求。这既可以保护大学生的有些创意、想法不被剽窃,同时也保护了创业项目的知识产权,有利于形成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风气,促进更多更好的项目出现。(3)增加众筹项目成功后首款的比例,促使项目更好周转。就现在来说,普遍为项目成功结束后才能够申请首款,在通过众筹平台的审核之后再计算首款。而在项目结束后的承诺期限内发放回报且支持者确认收到回报之后才可以收到尾款。若超过15天且支持者依然没有确认收到回报,系统就会自动确认。而针对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建议众筹平台能够对首款和尾款的资金比例做出一定的调整,从而使得创业团队可以更加有效的对资金进行周转,更快的为支持者提供回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创业团队筹集股权更便捷。所谓股权众筹主要是指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让出一部分的股利,同时根据相关投资者的人数比例,对公司未来可能会获得的收益进行合理的分配,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依赖相关的互联网技术。也有一部分研究人员认为,股权众筹是指股权朝着互联网行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当前采用的股权众筹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众筹平台的运行,一方面还是走在法律的边缘上,与非法集资这一法律问题很难区分开来,很容易违背公司法与证券法等法律规定,国家可以通过学习其他国家已经颁布的相关法律来规范股权众筹。

2大学生创业融资众筹相关建议与意见

从市场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资金众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避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资金风险,大学生各式各样的创业想法也为众筹平台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两者对接各得所需,优势互补,从而形成了良好的互利共赢的局面。随着众筹行业的飞速发展,在大学生创业融资和众筹的对接时,应当注意以下五个因素,现对以下五个因素提出相应的建议:(1)政府方面。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能够出具相应的为大学生创业助力的政策,贯彻落实好政策和引领舆论导向。并且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的方式对大学生创业者进行采访,在采访过程中可以介绍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的政策和指导方针。工商管理部门也可以在政策上提供一些支持,例如减免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或者推出优惠政策。监管部门则需要为众筹平台营造一个和谐稳定且有安全保障的交易环境,使平台拥有一个良好的秩序。(2)高校方面。创业教育可以和大学所学的专业教育相结合,在各大高校中,应该都有一批专业的创业教师团队,这些教师的职责就是服务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在大学校园中也应该经常举办一些有关于创业的论坛和讲座,支持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创业,并且对他们的创业精神给予肯定和支持,还可以成立一些类似于创业俱乐部、创业孵化园等,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一定的交流与指导平台。并引导大学生接触众筹,鼓励其对众筹融资做出尝试,可以开设与众筹相关的选修课等,建立创业教育和众筹教育的长效机制。大学生在当前创业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还要能够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调整自己的创业理念。总而言之,当代大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具备强硬的专业知识,以及对自己的意志品质的严格要求。同时也应对众筹及平台有着更深的了解与关注。(3)众筹平台方面。不同类型的众筹平台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对应的经营措施,针对性的对大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扶持,通过正确的引导,让这些大学生认识到当前市场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而取得更加长远的进步。(4)法律方面。我国立法部门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推进相关配套法律的运行机制,对相关领域的法律文本进行完善性维护,对市场进行规范。同时,还要对相关的知识产权进行不断的完善,避免出现相关创意抄袭的不良现象,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大学生相关众筹融资能够更全面的发展。众筹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资金不足的问题,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值得进一步推广。年轻人是众筹这一平台的主力军,在众筹这一平台中,大学生不仅仅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增强了创业动机,也解决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大难题,从而实现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和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3、大学生创业素质低,缺乏抗压抗挫能力强硬的心理素质是创业的前提,体现在对创业风险的清楚认识上,并充分拥有应对风险的心理准备,以及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挫折和压力,需要很好的控制情绪,较强的减压抗压能力以及不怕挫折,越挫越勇的精神。很多大学生对创业持一种比较消极和畏惧的心理,很多大学生创业失败的案例都是因为遇到一点挫折就放弃,无法承受巨大的身体、心理压力,无法寻求帮助和合理的解决办法而以失败告终。

二、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对策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内因才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因素。在具备良好创业环境的基础上,大学生自身创业水平和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创业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环节。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创业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

1、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创业奠定理论基础首先,大学生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了解专业技术、市场营销、财务、人力、企业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为之后的创业奠定理论基础。很多人认为大学生创业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业,如果提倡创业教育的话,很多大学生势必不会认真在课堂上学习,而除去摆摊创业去了,事实相反,真正的大学生创业成功者,大多是学业比较优秀,勤学好问的学生,而且大学生创业教育更应该将创新创意、科技化的创业理念贯彻始终,不提倡大学生摆地摊、开奶茶店创业,荒废学业。所以大学生自身应该从大一开始了解市场行情、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多听创业方面的讲座,学习成功人士的优秀经验。创业前做好准备。要找到自己感兴趣并且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要了解创业的相关途径,了解相关优惠政策,并且有效利用这些政策。为今后的创业奠定理论基础。

2、参加社团、学生工作,锻炼各方面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积极参加社团学生组织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更够培养锻炼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公众演讲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等,而担任学生干部过程中大大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管理能力、领导力等等,而这些能力也是创业过程中需要的能力。其次参加各种社团有利于大学生结交更多的朋友,锻炼社交能力,扩大人脉圈,找到志同道合的队友一起创业。最后要多参加一些模拟创业大赛、创业创意大赛等比赛,通过撰写创业计划书,请老师为自己提出意见和建议来为创业积累更多的经验。

3、参加兼职实习等实践活动,提前接触社会最后大学生应该多参加兼职实习等实践活动,虽然大部分学生的兼职工作与自己的专业不符,并且多是端盘子、推销之类的简单、重复性工作,但是在这些工作中能够提前解除社会,解除各类形形的人、了解各类消费对象特征,锻炼了自己的忍耐力、销售商品、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交际能力;进入企业实习,则能够了解企业的经验运作流程,积累管理企业的经验,为创业做准备。

篇6

2.培育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是指企业或公司能够盈利的方式,通过提供服务或者产品销售赚取利润的整个运营体系称之为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或项目整体运作思路的概括,选择合理的商业模式就意味着有了明晰的发展方向和路线;反之就可能使项目运作陷入迷茫和困惑,甚至导致项目和企业遭受挫折与失败。好的商业模式包括:目标客户、市场定位,具体包括销售和营销渠道,如何做产品或提供服务,收入模式,市场竞争、市场份额等诸多因素。没有清晰商业模式的创业公司,是争取不到创业投资的。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与成熟,新型商业模式不断出现。例如,Skillshare是个教育平台,创始人MalcolmOng推出了每月10美元类似“点餐”式的教育服务,用户可在学习平台上选择任何感兴趣的课程,且收费低廉,让顾客“活到老,学到老”。Skillshare依靠拥有专业知识和聪明智慧的普通人,开发出了一个可以人人参与的教育平台,使公司获得大幅收益。大学生不缺乏新颖的创业想法,但很多项目可操作性不强。为了获取一个具体、可行的公司经营模式,创业人需进行小规模、小范围的创业探索。这样,商业模式的形成就不是“空想”出来的,而是来自于实践探索。在探索商业模式阶段,创业者争取不到风险投资,此时创业导师就成为大学生创业者关键的第一笔投资人和帮扶者。比如,大学生开展研发外包创业项目,利用实习期间学习到的专业技术,通过现有网络平台进行宣传、营销,获取潜在的技术服务业务。对于这样的商业模式,学生可通过创业导师的帮助进行小范围的预创业,从而规避大面积铺开所面临的各种创业风险。创业导师为学生提供场地、仪器设备和服务材料,使学生在探索阶段,以很少的经费投入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检验创业想法的可行性,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创业模式,最终走出校园成功创业。

3.争取创业资源

创业是创业者建立并不断整合和拓展资源的过程。每一个人创业,必然有其凭依的条件,即必须拥有一定的资源。创业者必须整合好资源,只有具备有效整合社会资源能力的公司,才能具有更强的盈利能力,最终成功创业。由于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不成熟,绝大多数大学生缺乏创业的实践经验,为了克服这一障碍,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发展,各级政府和学校纷纷建立了一批创业中心,包括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园、科技园等。这些创业中心为创业者引入了外界的中介服务机构,提供法律、风险投资及风险管理、教育培训、广告策划和财务等配套服务,创业孵化园还为创业企业争取了政府科技项目资金、搭建融资平台,缓解了创业者的融资压力,因此成为一种宝贵的创业资源。除了创业中心外,创业竞赛也是一种获取社会资源的途径。例如,大学生创业中心和大学生创业竞赛。如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高校和各级政府层面广泛开展,学生参与人数众多,通过竞赛的形式获得风险投资。在竞赛过程中,创业者要选择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某个技术、产品或者服务进行创业设计,组建团队,制订完整的创业计划,现场介绍企业概述、业务展望、风险因素、投资回报、退出策略、投资管理及财务预测等方面的内容。整个创业竞赛极大地锻炼了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同时也可能进一步争取到政府的创业扶持基金。学生通过创业导师的帮助,一方面全方位地提高商业计划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创业导师的推荐和宣传,在社会层面争取更多的评审支持,从而获得竞赛胜利,争取到更多的创业资源。此外,有些企业级创业导师,还能帮助创业者整合金融风险投资、营销网络合作渠道、中介等多种创新创业资源。还有的导师能够直接投资,介绍天使投资,争取大企业的配套,等等。因此,在争取创业资源方面,创业导师往往具有重要作用,是大学生争取社会资源的一扇窗口。同时创业导师将自身资源无偿与创业者分享的做法,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4.提供运作经验

创业导师往往熟悉所在行业,更在自身创业、经营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具有卓越的创业精神和优良素质,而这些正是大学生创业者缺乏的。创过业的人都知道,早期创业是一场现金流的生死搏斗,每个创业者都要高度重视公司现金流,甚至在必要时调整销售策略,保证有不低于半年的现金储备。对于这样的创业经验,大部分初创者往往都缺乏。例如,一次对南京中医药大学淘宝创业者的座谈交流会上,很多学生谈到了现金流相关的问题。大部分创业学生的经营资金在几万元左右,如果不能将供货商的货物快速地销售出去,造成货物积压的话,现金流就会中断,导致每月的营业额下降,甚至经营出现困难。创业导师对此进行了分析,为学生设计了根据现金流进行货物搭配的销售策略。理论上,销售的货物大致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A级货物(常规价格、销售周期短、利润低),另外一种B级货物(价格高、销售周期长、利润高)。如果创业者资金有限,应主要进购A级货物,少进配B级货物。A级货物虽然利润低,但销售速度快,周期短,创业者可以快速收回货款,投入下一次的经营活动,保障每个月的销售额和利润。当创业者积累一定资金,现金流宽裕时,可增加B级货物的配置比例。宽裕的现金流可以抵消B级货物销售周期长、回款慢的缺陷,同时以较少精力付出获取更多利润。经过创业导师指导,大家认识到现金流的重要性,找到自身经营困难的原因,调整A级货物和B级货物的配置比例,从而使创业活动更合理、科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创业导师的指导和影响,将他们在创业、经营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以相对低的成本“传递”或者说“复制”给大学生创业者,是一种快捷、有效的创业帮扶策略。

5.提供心理支持

创业遇到困难甚至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创业的信念和前进的勇气。创业者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往往是创业中途夭折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创业导师在这方面具有重要的帮扶作用。创业导师不仅向大学生传授创业知识、方法、技巧和经验,更重要的是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导师传授了为人处世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式及正确的创业观和价值观。大部分创业导师都经历、体验过创业的艰辛或失败,有丰富和独特的心理感触。导师站在更高的层面和“过来人”的角度可以帮助创业者进行理性、客观甚至乐观的审视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挫折,从而给在困难中的创业者给予心理上安慰与精神支持,有助于保持平和、理智的心态,在顺境中谨慎,在逆境中坚持、不放弃。

二、高校实施创业导师的建议

1.建立功能互补的创业导师队伍

创业是复杂、系统的工程,往往需要不同专业和经历背景的导师进行指导。在创业的不同阶段,可建立各类创业导师合作方法,形成多样化的创业导师团队。不同的创业导师在传授相关创业知识时,相互协作,有助于实现优势互补,有助于快速提高创业者的实战能力,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其中,创业启蒙导师的工作任务是使大学生了解创业、产生创业的兴趣和动力,为其余创业导师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创业项目导师主要由高校的技术型老师负责,具体是发挥高校在专业知识技术方面的优势,指导大学生参与项目研究,创造出合适的产品或服务,并通过各类创业活动大赛进一步争取创业资源。创业市场导师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企业学习、实践机会,帮助创业者进行产品的市场推广,利用反馈信息不断完善项目。融资导师负责帮助创业者开发融资渠道,将有前景的创业项目推荐给各种天使投资家等。创业管理导师帮助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企业方案设计,进行企业的运作与管理。总之,创业导师团队分工有侧重、相互协作,共同承担创业教育的重任。

篇7

二、创业环境下培养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方法

1.政府政策支持刚刚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往往缺乏创业启动资金与创业实践经验,因此,为了更好地鼓励大学生创业,帮助更多的大学生成功创业,国家和政府应针对大学生创业制定颁布相对完善的法律政策,以优化创业环境,从政策上对大学生创业给予肯定、帮助和扶持。具体而言,政府应当为有创业意愿且有具备创业条件的大学生以政策上的支持和优惠,可以对大学生初期创业期间的税收进行免除或减少,并为大学生提供贷款扶持,针对大学生创业成立专项扶持基金,政府应在政策上为大学生提供便利的创业条件,尽量降低大学生创业成本,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积极步入自主创业行列之中。另外,政府还要充分利用其部门的信息条件和行政职能,为大学生提供全面广泛的国内外创业信息,促使创业教育正常有序的开展,凭借政策优势强化创业意愿。同时,政府应强调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及其重要性,促使其变为社会热点问题,从而引导媒体的关注,扩大宣传广度与力度,逐步提高人们对创业的重视程度。倡导勇敢积极的创业精神,提升敢于积极的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精神,并逐步形成强烈的创业意愿。

2.学校的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而言,高校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的创业教育同样影响着创业意愿的形成。高校教育应就大学生创业形成系统化、全面化的教育体系,帮助大学生建立创业计划、树立创业意识、提升创业素质、增强创业技能,引导大学生合理科学地进行创业项目选择。在帮助大学生形成创业意愿的同时,要防止大学生过于盲目地进行创业。第一,高校在课程设置时,应添加多种创业教育课程,通过创业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全面了解创业知识,掌握相关创业理论。创业课程设置的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要想形成创业意愿,应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开始,而要形成创业兴趣就要充分了解创业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对创业知识的了解,明确创业的优势所在,增强大学生对创业的兴趣。第二,高校应增加更多的创业实践活动,通过创业实践,激发创业意愿。比如在校内举办各种创业比赛,用这种形式为大学生创造创业实践的平台,锻炼创业技能,促使创业能力的提高及创业实践水平的提升,在实践中了解创业的真正意义,使大学生有更加强烈的创业意愿。第三,高校应加强创业教育队伍建设,加强对创业指导老师实际创业指导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升。创业教育的关键在教育上,因此,应着重加强教育师资力量和师资水平建设,只有高水平、专业能力强的创业指导教师,才能给予大学生以正确的创业指导,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创业建议,才能更好的培养创业意愿,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

篇8

(3)创业综合能力。创业综合能力主要有:及时捕捉市场机遇的能力、对创业活动进行分析决策能力、对创业活动内部外部环境的把控和协调的能力、主动适应社会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创业信息的接受和处理能力。创业者需要熟练掌握这五项能力,因为,随着创业的不同阶段,所需能力也会有所变化,如在创业的初期,可能五项能力都很重要,而进入创业的成熟阶段,随着企业的发展,有更多的员工和管理人员承担了许多工作,这时候,分析决策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2提升创业技能对促进大学生创业活动的积极意义

(1)培养自信与自我认同感。在创业过程中,是否具有自信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学生在逆境中开拓和创新提供信心与勇气,同时也会为学生在面对创业过程中的怀疑和批评时提供坚强的毅力。学生的创业技能提升会带来创业的逐步成功,所以必定会让学生充满成就感和自信心,而在个人发展的定位中,个人有充足的自信心与自我认同感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创业进程,推动创业活动的良性循环发展。

(2)增强进取心与责任感。个体的进取心是会促使个体具有目标指向性和适度活力的内部能源,认真持久与积极进取的态度是个体事业成功的基础。实践证明,学生的创业能力越强,承担的压力也就越大,而压力大了就会刺激出更多的进取心,从而推动学生不断追求人生新目标。因此创业技能的提升将会伴随着个人进取心和责任心的增加。

(3)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制定目标并具备相应的技能,然后围绕既定目标做一系列相应的工作。创业活动的实践证明,创业技能的提升过程中必将会引起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同步提升,包括个人专业知识提升、个人待人接物的改进、个人分析决策能力的改善等等。而如果这些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势必将会促进学生个体的生涯发展。其次,在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不断的锻炼自己的各项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创业技能的提升会为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带来更多前进的动力和勇气,为自己在未来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3提升大学生创业技能存在的障碍

(1)创业过程中缺乏自我决定的主见,由于高校大学生创业外部动力因素,如:有的为了获得学校或相关部门的创业基金改善目前经济状况,有的为了回避就业压力临时决定创业,有的为了赚足面子,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高校大学生创业过程或创业行为是为了创业行为给本人带来内在的快乐,可以在创业过程中体验与创业竞争对手博弈过程的刺激。在大学生创业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因素并存,这两种因素与创业经验不足、创业资金困难、社会关系缺乏等创业实际困难进行碰撞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创业意识减弱,不但给创业技能的提升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大学生消极创业、放弃创业。

(2)由于外界环境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大学生在实际创业过程中,创业不能坚持下去,成功率较低,持续性较差,这是目前高校大学生创业的真实状况,高校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经常出现放弃创业梦想,离开创业团队,从创业队员跨入公务员考试大军、或者放弃创业,参加事业单位招考或国有企业应聘等常规面试,这样不仅影响了大学生创新和创业技能发展,同时也导致了创业团队不稳甚至解散,或创业项目失败。创业技能不能得以锻炼,创业思维及潜能不能得到应有的施展,更谈不上把创业思维及潜能深化和转移到实际创业行为上来。

(3)无论是高校,还是政府创新创业工作主管部门,在激励大学生创业制度方面服务工作不到位,没有深入到创业工作的全部过程,这样既不利于创业技能的培养,还阻碍了创业活动的展开。而高校通过举办创业大赛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这种激励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纸上谈兵,把创业激励放在在创业计划比赛,缺乏对创业实施过程的激励与扶持,因此,影响了高校大学生创业技能发展的完整性,很难完成整个创业过程。

4提升大学生创业技能的着力点

(1)构建并完善大学生合理的创业知识体系。大学生科学完备的创业知识体系是成功创业的首要保证,在必备的知识体系中,包含了专业知识、人文科学知识、经济形势及政策、工商管理知识等。大学课程体系的设置,直接反映了对培养的培养思路,因此,高校应当结合每个专业的特点调整课程体系设置,为帮助学生创业,设立创新创业课程或短期培训,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知识和技能辅导。同时大学生还要主动学习有关创业书籍,以及浏览有关创业主题的微博、论坛,全方位营造创业氛围,经常组织创业团队成员参加创业培训,进行实地考察锻炼,用多种方式和渠道获取创业所需要的经验,营造尊重知识、鼓励共享、团结一心的团队精神,加强和其他创业团队的知识沟通交流,不断丰富完善自身的创业知识体系。不断利用这些知识来创造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2)积极强化自身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做一个有心人,有效利用校内外的一切教育资源,尽量多的参加各种锻炼机会,如:企业志愿服务、科技创新创业协会、勤工助学等活动,通过各种实际锻炼,磨练自身的意志,增长各方面才干,学会如何对待挫折。在校大学生还要多参加创业辅导培训、校企合作讲座、创业设计演习等创业实践活动,主动抓住校内外各种创业锻炼学习机会,全面锻炼自己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通过拓展信息获取渠道,开展市场调查和分析研究,培养自身在市场经济中的商业敏感,最终发现和捕捉创业机会,进行成功的创业。

(3)注重培养自身良好的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创业主体自觉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的个体心理倾向,会引导创业者为追求某一特定目标,而投入大量精力、资源和行动。在高校大学生实施创业活动的过程中,创业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要注重自身创业意识的培养、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着能吃苦耐劳、踏实进取、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乐观豁达、敢于冒险的优良品质的人,实现成员之间的价值观、态度等人格差异的最小化。

篇9

2.提供运作经验创业导师往往熟悉所在行业,更在自身创业、经营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具有卓越的创业精神和优良素质,而这些正是大学生创业者缺乏的。创过业的人都知道,早期创业是一场现金流的生死搏斗,每个创业者都要高度重视公司现金流,甚至在必要时调整销售策略,保证有不低于半年的现金储备。对于这样的创业经验,大部分初创者往往都缺乏。例如,一次对南京中医药大学淘宝创业者的座谈交流会上,很多学生谈到了现金流相关的问题。大部分创业学生的经营资金在几万元左右,如果不能将供货商的货物快速地销售出去,造成货物积压的话,现金流就会中断,导致每月的营业额下降,甚至经营出现困难。创业导师对此进行了分析,为学生设计了根据现金流进行货物搭配的销售策略。

理论上,销售的货物大致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A级货物(常规价格、销售周期短、利润低),另外一种B级货物(价格高、销售周期长、利润高)。如果创业者资金有限,应主要进购A级货物,少进配B级货物。A级货物虽然利润低,但销售速度快,周期短,创业者可以快速收回货款,投入下一次的经营活动,保障每个月的销售额和利润。当创业者积累一定资金,现金流宽裕时,可增加B级货物的配置比例。宽裕的现金流可以抵消B级货物销售周期长、回款慢的缺陷,同时以较少精力付出获取更多利润。经过创业导师指导,大家认识到现金流的重要性,找到自身经营困难的原因,调整A级货物和B级货物的配置比例,从而使创业活动更合理、科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创业导师的指导和影响,将他们在创业、经营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以相对低的成本“传递”或者说“复制”给大学生创业者,是一种快捷、有效的创业帮扶策略。

5.提供心理支持创业遇到困难甚至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创业的信念和前进的勇气。创业者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往往是创业中途夭折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创业导师在这方面具有重要的帮扶作用。创业导师不仅向大学生传授创业知识、方法、技巧和经验,更重要的是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导师传授了为人处世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式及正确的创业观和价值观。大部分创业导师都经历、体验过创业的艰辛或失败,有丰富和独特的心理感触。导师站在更高的层面和“过来人”的角度可以帮助创业者进行理性、客观甚至乐观的审视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挫折,从而给在困难中的创业者给予心理上安慰与精神支持,有助于保持平和、理智的心态,在顺境中谨慎,在逆境中坚持、不放弃。

二、高校实施创业导师的建议

篇10

[2]叶映华.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困境及其转型[J].教育发展研究,2011.

[3]李精明.创业大学生社会服务体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本文转自:dylw.net]

[4]陈英杰.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主体行为的[J].高校教育管理,2013.

[5]陈鑫,鲁泽鹏.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创业教育路径探讨[J].中国经贸导刊,2013.

[6]王青山,黄勇.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及借鉴[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

[7]孙江丽.构建“四位一体”的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支持网络[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8]李炳安.大学生创业促进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9]朱峰博.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成因分析[J].实践与探索,2011.

[10]梅强.日本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及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3.

[11]周劲波,陈丽超.我国创业政策类型及作用机制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1.

[12]陈仲华.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

参考文献

[1]潘巧红.营造创新创业教育良好环境氛围的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5):67-69.

[2]曹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以吉林省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党元一.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企业导报,2015(2):117.

[4]包玉花,宋建伟,谭江.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2013(10):70.

[5]陈敏毓.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性发展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3(12):253-254.

参考文献:

[1]施永川.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0,(21).

[2]吴晓俊.创业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8,(3).

[3]储珩.创业型经济背景下创业与经济增长机理研究[J].商业时代,2014,(5).

[4]李燕.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J].教育研究,2011,(3).

参考文献:

[1]罗晨,魏巍.谈大学生创业心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2(4):30~32.

[2]郭昱铄,张秀娥.大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探析[J].新西部(下旬刊),2016,(11):125,124.

篇11

(1)政治环境因素。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但大部分政策缺乏相应的操作细则,申请手续繁琐麻烦,申请门槛高仅限于高新科技类项目,整个政策体系还有待健全。

(2)经济环境因素。融资困难:银行信款和风投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资金投入要求严苛,大学生创业缺乏社会资金的支持。大环境下经济形势发展严峻,科技含量不高的产品社会竞争能力差。

(3)文化环境因素。36年的改革开放依旧扫不掉保守的传统文化(教育观念)对大学生创业的负面影响。社会整体创业氛围不够浓厚,学生也习惯了被动学习,不知主动寻找社会机会。此外,大部分的家长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都希望子女就业或考研,并不支持子女创业。

(4)个人因素。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基于其学生身份,对创业缺乏正确的认知和市场信息不对称而挫败其创业。加之创业意味着自负盈亏,需承担创业失败风险,在心理上有多重障碍。而大学生过于依赖父母,缺少磨炼,独立性差,对社会缺乏了解,商业运作不熟悉、市场嗅觉迟钝、创业能力不足并缺乏持续的创业热情和有效的实践经验。

(5)创业教育因素。目前各大高校担负创业教育的部门基本集中在团委、就业中心下属办公室或其他部门,缺乏专业的指导和专职专任的教师。根据共青团广东省委的调查数据,在针对3900名2009、2010届高校毕业生的抽样调查中,仅8.6%的学生清楚创业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与素质。传统的办学理念和应试教育模式,使得创业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篇12

(一)是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构建的有效途径在学生正式踏进社会之前,校园是他们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的形成对于学生生存发展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和谐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有利于学生心智发展的成熟化,这对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意义重大。从时展特征及社会需求出发,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了文化氛围构建的必要性,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建立,为今后的创业做好心理准备。除此之外,学生本身也不仅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者,而是表现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在正确的引导和推动下更好地理解校园文化、拓展校园文化,这对于当代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优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是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尝试创业除了需要必要的心理素质之外,创业勇气和创业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成功的创业者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通过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这一方式大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与人相处的原则,借助团队合作等方式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心理体验对于今后创业都是重要的准备,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发展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的创业奠定基础。

(三)有利于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外部环境,校园文化是帮助大学生创业的核心条件,通过各种校园规章制度、行为目标导向以及价值导向等内容来发展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构建必要的创业动机,这都是校园文化建设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促进作用。积极向上的创业意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社会责任感与社会道德感,这在行为约束方面也有积极影响。随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种类的日趋增多,频繁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文学文艺、科技创新以及各类型志愿服务等都是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培养过程,同时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必要的实践平台。除此之外,校园文化的广泛性特征还表现在信息传播和收集方面,出于今后的创业需要,大学生需要在现代社会中形成必要的信息收集与整理分析能力,作为重要的综合信息传播与交流媒体,校园文化的存在为学生各类信息的获取提供了空间和平台,学生可以在校园文化环境中学会更好地对各类信息进行处理与分类,借助辩论、演讲及各类竞赛活动不断提高自我信息辨别能力,这对于大学生今后创业势必将带来积极的影响。校园文化活动参与的过程也是大学生知识体系形成与完善的重要过程,这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开展的重要补充。

篇13

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比较

教学理念与培养目标比较。在社会本位和多元化价值观的指导下,美国大学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理念,为学生多元化职业发展服务。我国目前尚未达成共识,很多高校仅仅把它作为缓解就业压力的一种途径,而不是从根本上培养学生主动创业的精神和意识,更没有上升到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社会活力”的社会使命为己任的高度。美国创业教育主要以培养企业家精神为依归,目的是为了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素质,尤其是创业精神和能力,不以追求眼前的成功创业者为目的,而是为未来人才培养发展做储备,以非功利性创业教育为主。而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目的多是为了培养能够制造出更多工作岗位的人,功利性较为明显。

课程体系比较。一、课程体系成熟度不同。美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成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我国的课程体系建设尚在探索之中,教学模式不够鲜活;教学方法不够丰富;实践教学相对薄弱;教学途径与形式也比较单一;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专业结合不够紧密;课程教学与创业实践活动缺乏系统设计,关联性不强。二、课程内容丰富度不同。美国已经建立了丰富的课程内容,涉及会计学、管理学、金融学等各个领域,典型课程包括“风险投资”、“创业营销”、“机会识别”和“创业研究”等,教学内容多以现实社会的状况为切入点,按照一个创业成功过程所需的因素来设计,并自始自终将现实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贯彻在教学过程,使学习者置身于创建企业、发展企业这样一个动态过程中加以引导。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实用性和针对性强。我国的创业课程主要集中在企业运作管理领域,教学内容多为原理与方法表述,案例多为舶来品,探究性与体验性内容较少,专业性不强。三、课程形式多样度不同。美国的课程形式多种多样,各个学校可酌情决定课程形式,没有统一的模式。而我国大多是以讲授式、讲座式、任务式和案例式为主,教学内容说教式居多,教材编排整齐划一,课程形式较单一。四、创业课程实践度不同。美国大学创业实践活动十分丰富,既有专门的实践导向型课程,如商业机会选择、商业计划书制定、资本筹集等,又有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如市场调查、企业实地考察、实际体验、创业(创意)计划大赛、创业交流会(俱乐部、协会)等,而且每学期安排科学周密。而我国创业实践课程很少,一般只有商业计划书等2~3门,多数院校以理论课程为主,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开设实践课程,以“创业竞赛”、“现场参观”、“创办科技园”等活动来代替课程实践。

师资队伍比较。美国的师资队伍主要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创业和企业管理经历的人担任,企事业单位兼职教师所占的比重很大,创业教育机构多。而我国主要由缺乏创业经历的就业工作指导教师构成,企事业单位兼职教师所占的比重小,创业教育机构数量少、规模小。

实施效果比较。美国创业教育对本国经济增长、社会就业、学生全面发展作用显著。波士顿银行1997年《MIT:冲击创新》报告显示,自1990年以来,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毕业生和教师平均每年创办150家新公司,仅1994年这些公司就雇佣110万人,创造了2320亿美元的销售额。我国的大学生创业虽然成就了一批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好项目,一批颇具潜力的企业,但是在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目前还没有凸现出来。

保障支持体系比较。美国社会重视和支持创业,创业文化氛围浓厚,有关法律法规完善,社会保障较为齐全,创业教育外部环境良好;而中国社会未形成支持、鼓励创业的氛围,政府目前还没有制定配套支持政策和法规,创业教育外部环境不容乐观。

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由旧金山大学的StEins教授提出,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对象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分别代表优势因素(Strength)、劣势因素(Weakness)、机会因素(Opportunity)和威胁因素(Threat)。前两者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后两者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SWOT分析结果见下表。

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