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组合作学习反思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小组合作在英语教学中的建立
1.1 小组的组成。在组建学习小组时, 我尽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每组以4-6人为宜,根据性别和学习能力合理划分。每组配备一名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为小组长,来带动整个小组的学习气氛。因为这届我带的是文科班,我尽量每组都安排2个男生4个女生为一组。而且我利用班主任的优势,把这6个同学的位置采取就近原则,这样便于他们讨论问题。为保证公平性,我力求使每个学习小组的水平(智力基础、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保持相对均衡,每个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学优生与待优生,男女生数量相对平衡。小组间的英语水平应差别不大,各个层次的同学都有, 避免小组在完成任务质量上的明显差异,还有利于教师对小组展开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1.2 小组合作具体做法。
1.2.1 合作课前对话。随着广东高考英语的改革,听说考试成绩纳入高考总分。口语在英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分组合作中,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尤其是学生课外的自主合作学习,对英语教学来讲更有实际意义。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提倡小组合作编对话,争取每堂课有3分钟左右让学生表演,这样既可以锻炼口语又可巩固所学知识,学生自编对话热情高涨,因为是集体活动,平时不愿开口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每个学生都充分展示了自己。
1.2.2 合作学习单词。在英语教学中,词汇一直是一些学生的拦路虎。但由于教学时间较紧,学生人数多,教师难以一一面授辅导。这时,教师就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先检查部分学生的发音,然后组织若干学生一同学单词。由发音较好的学生指导发音较差的学生,最后组织小组竞赛。而且我每天要求每个同学记2个单词,然后把这2个单词教会同组的其他同学,这样,小组的每个同学每天就能记到10个单词以上,日积月累,词汇量大大增加, 学生的练习量增加,但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看到平时害怕背单词的学生这时也表现得很积极,组员之间更是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督促。
1.2.3 合作预习新课。教师事先把本单元要掌握的单词,词组,句型,语法等要点告诉各组的小组长。小组同学经过讨论,把一些能够解决的问题先解决,将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做成一份组内笔记。然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听老师在课堂上讲评,逐一解决疑点。由于是小组合作,教师有时还可以提出难度稍高的预习要求。
1.2.4 合作表演话剧。为了加强同学的学习兴趣,我会定期让他们排演话剧。每个小组自编自创一个话剧,两个星期的准备时间,准备好后我组织学生以小组开展竞赛。我们邀请其他科任老师与全体同学一起做评委,评出最佳表演组,最佳创意奖,最佳新人奖,最后颁发一些纪念品。为了小组的荣誉,每个学生都不甘落后。一般来说,英语成绩好的学生都乐于承担内容较复杂的角色,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每个组员都能在小组活动中充分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上次表演中,我们班一个平时不爱说话的男生,还获得最佳新人奖,同学们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1.2.5 小组合作作业。在处理学生作业的问题上,我们一直要求学生诚实自主完成但却无法杜绝抄袭现象的发生。小组合作做作业既能避免抄袭又能及时纠正错误。小组合作作业,我们要让小组各个同学都有他自己的明确任务,小组长收集他们不会做的作业,然后小组讨论后完成,之后进行 互批作业,出现错误时要及时讨论纠正。如果学生讨论仍然不能解决问题,教师要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及时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
1.2.6 小组合作订正试卷。每次测验后,教师会讲评试卷,针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但由于学生错题类型各不相同,教师不可能在一节课内讲解所有题目,我们可以在小组内让学生相互探讨,共同订正试卷上的错误。这样能营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共同学习、探索、研究问题的氛围,树立对话式、互动型的教学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之间的竞争可以有多种形式。具体操作是制定一张考核表,从作业、听写、背书、课堂检测等多个方面检验小组学习效果,在课室的墙上张贴并公布各个小组的成绩。一个月评比一次,评选出最佳小组,排出小组名次。分数最高的为优胜组,并给予一定奖励。由于以小组为单位,参与面更广,竞争更激烈,获胜人数也更多,后进生也有了获奖的机会,能体会到成就感。而且,这种竞赛很能在小组间形成一股凝聚力,向心力,大家齐心协力为小组荣誉而努力,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意识,有利于平时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
2.小组合作反思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教学实践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没有达到我们理想的效果,仍存在一些“合而不作” ﹑“合而滥作”的低效现象:
2.1 课堂喧哗。小组合作学习会带来比传统教学更大的噪音,有的同学是动了起来,但不乏有一些同学借机闲聊。
2.2 小组发言人固定,忽视个体独立思考。每次发言都是那几个好生,而且他们思维活跃,一下子就能抢答老师的提问。其他同学都还没反应过来,问题就一下就过去了,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几乎散失了。
2.3 小组合作评价不合理。教师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往往只重视对小组整体的评价而忽视对个体的评价,只重视对合作成果的评价,而忽视对合作过程的评价等。
2.4 小组合作中的好生与差生的参与度严重不平衡。小组活动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造成了“好生讲,差生听”的局面,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代表小组汇报的次数多,在小组活动中起着支配的作用,而其他小组成员则无所事事,小组合作表演对话,部分成绩较差,或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在对话表演中,只说几句礼节性的口语,而活跃的学生则是滔滔不绝,小组合作完全变成了他个人的表演。
2.5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重实效。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有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赶时间,往往是学生才开始合作几分钟,刚进入状态,或是个别小组先完成了,教师就急着让各小组汇报成果,然后匆匆结束进入下一环节,把合作学习变成走过场,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上课时,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也不敢过多的让学习困难和内向性格的学生回答表现,因此这些学生久而久之就习惯于当听众,很少甚至从不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新课改的今天,小组合作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教师要大胆实践课改中的新思想新理念,从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力的角度出发,把小组合作运用到基础教育广大空间中去,使我们的学生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沟通、学会合作与交流。
参考文献
篇2
第一组表演开始了,只见这组的一位同学双手平举站在中间,小鹿,小猴,小狗来到大树前,举手等着蜗牛摘葡萄,奇迹出现了,蜗牛果真把一串,二串,三串...成熟的葡萄摘下来了,其余的孩子哄堂大笑,"葡萄怎么摘下来啦""树怎么还会 跳舞啊!"我连忙充当临时解说:"动画城里的树不是有灵气
葡萄树也一样啊。"孩子们拉着手跳的更欢了。
第二组开始表演了,小狗,小猴子,小鹿轮番上场,一位平时受冷落的学生,一本正经地站在那里,笑吟吟地等着小动物们一个个经过他的面前,双手在头上随音乐轻轻舞动,别组的孩子都叫起来:"他在干吗呀?"他们组表演结束,组长很郑重地告诉大家,这位同时扮演的是小狗家门口的小花,他在欢迎我们呢?再看这位同学一脸的骄傲。表演结束,我给这两 个小组的孩子每人奖一个金色的小音符。
我从心里感谢他们,从他们身上,我真正领会了"小组合作"
真正含义。这一课的课后反思我这样写到:
你可以当一棵树,也可以当一朵花,但你更可以感到成功。感到被别人尊重。当我把能力差的孩子分配一对一给各组后,孩子们的安排使我更深地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体会到教学反思是一个教育工作者自我提升的捷径。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如下几点体会:
1 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有关
教师必须设计合作学习的活动和作业,小组中的每个人都有事可干,有的分角色表演,担任演员,有的创编故事情节,担任解说的,充分体现小组集体的力量,且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
2 与合作能力有关
教师必须提供有效的帮助,引导学生制定小组活动规则,探索小组学习的方法。如:如何在小组表达自己的观点,应该怎 聆听他人发言,教给小组长的组织管理方法等。
3与合作的时间有关
篇3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不科学
1、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划分不科学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每四人分成一组, 座位的编排往往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 但人员搭配不合理, 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有些班级是直接将座位分成了几个固定的小组,但班主任在分组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各个学科的学习情况,使有些小组在某一学科处于落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并不能很好地达到学习目标。以至于任课老师每上一节课,都要调一次座位,搞得班级乱哄哄。
2、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任命不科学
成功的合作学习离不开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为了实现有效管理,提高小组学习效率,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重视和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任命,往往各个学科都是同一个学生。有些学生均衡发展,各个学科都比较优秀,还能善于带领小组成员合作学习。但一些组长严重偏科,在某些学科并不能起到带头作用。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各小组成员的各学科学习状况,任命不同的学生做不同学科的组长。
二、学生在课前缺乏有效的预习
预习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提高学习热情都有极大地帮助。许多学生没能结合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了解教材的知识内容及其中的重难点。在新课的学习中不光未做到事半功倍,由于缺乏对知识点的了解和课前准备,小组合作交流时,只能干瞪眼,听别人讨论,自己无所事事。
三、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这是十分关键的地方。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合作学习完全流于形式,造成学习效率低下,最终导致合作学习的失败。
1、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不明确
课堂上经常出现这种现象, 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立马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 每小组里, 每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互相推辞, 谁也不想讨论问题和发表见解,等别人讨论出结果,坐享其成;更多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其他事。到了小组汇报时只是盯着你老师看,说的却是:“我认为……,“我想……”,而不是“我们小组认为……、我们小组觉得……”,更有好多小组汇报时只能发呆。凡此种种,都是一些走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究其原因, 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
2、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能起到帮助学困生作用
学优生在学习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有的小组学习好的学生不等其他学生发言, 抢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虽然当老师提问到学困生时, 他们能够答对, 但这并不是他们自己思考得到的。结果, 好的更好, 差的更差。
四、教师忽略了教学的主导作用
1、教师对学生还是缺乏足够的信任
还是有一部分教师对学生缺乏足够的信任,不能将课堂学习放开,只是在提出一些思考题时,让学生进行交流,得出最终答案。其实这并不是小组合作学习,仍是满堂灌。
2、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不当
在课堂教学中, 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什么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 而不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如有的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的在适合于学生独自探索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 有的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 有的在一节课中安排多次小组合作学习。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逐渐造成学生丧失独立思考,感到厌倦,失去小组合作的兴趣。由于时机不当, 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收效甚微。
3、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缺乏有效的引导
许多教师一提出某探究活动时,就说 “好,下面就由各小组同学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然后就放手让学生讨论,而不在管学生。结果,有的小组成员相互之间大眼瞪小眼,不知该干嘛;有的小组成员在探究讨论时,偏离了内容,乱无目的。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备时,虽说学生在学习氧气的制备时已经了解了气体的制备方法,但很多同学并不能将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如果教师不能引导学生回忆氧气的制备,气体制备装置的选择,并结合二氧化碳制备的原理,指引学生设计实验,很多学生只能无所适从,白白地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4、教师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不足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常常在提出问题后未留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 不到几分钟就叫“停止”。这时, 有的小组还没有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 有的小组也是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 甚至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我们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学生能够充分交流讨论,合作学习,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五、没有有效的评价
篇4
一是如何让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合作。
教师首先应该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例如小组的确定、小组成员角色的分配、根据个人个性和特长等进行合理的分工、给所有学生都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等,都是颇有讲究的。我们也应看到:合作学习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训练。并且要有计划地训练,不能随意,每一个人都需要在无数次反复演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或者说去适应某个角色,比如进行记录、代表小组发言等。社会是丰富多变的,行业是不同的,每个人担当的角色也应该是不一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的“角色”感也只有在无数次的有效训练中才能成就。
二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究竟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教师的角色不要只局限于讨论的组织者,教师如果能经常地参与到学生的探讨之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并指导他们如何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以自己的发言暗示、诱导学生,教给学生说出自己观点的方式,和学生一起讨论,逐渐培养学生发言的习惯和兴趣,将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这需要教师极大的耐心与极持久的恒心。在多次听课中,我们发现多数的小组学习,形式大于效果,基本上是低效的、放任的,经常是某几个人在表演。学生回答学习的结果时,根本没有用“我们小组有人认为……,有的人认为……,最后一致认为是……”的方式汇报交流的结果,而只是说“我认为……”“我觉得……”小组学习只是反映在形式上,盲目地开展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这样的小组学习是低效的。
合作学习,不教给学生方法,小组学习就会在一张张叽叽喳喳小嘴的低效交流中耗掉学习时间,学习行为和方式并没有得到实质的转变,到头来仍然是几个优秀学生在“独领”,而其他学生并没有参与体验学习的过程。小组学习就失去了重全员参与,重情感体验,重人文关怀与合作的真正意义。
缺乏教师指导和参与的流于形式的小组学习会给学生一个不好的意识:热热闹闹就是小组学习。给人一个先入为主的错觉。以讹传讹,反而诱发学生产生不良的小组学习行为习惯。另外传递出一些不良信息:反正老师不参与小组活动。这就给某些学生创造了聊天、做小动作的机会,真正的学习过程在这里被歪曲了。千万不要让这种不切实际的形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意识,这种潜在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教师应加强驾驭课堂、组织学生的能力,对学生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不符合课堂规范的行为,比如打瞌睡、交头接耳、左顾右盼等进行适时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
三是这种单纯的讨论式合作学习是否每节课都需要。
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适,是作秀还是教学的需要,这不仅需要教师的认同,还需要课程的认同、学生的认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投入到研究讨论中去。一句话,要看是不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这个时机的掌握要看教师事先的精心准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遵循内容决定形式的原则,不同的教学内容会有不同的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并非“万金油”。
当然,如需要用这种学习方式,则应精心构思这一环节。具体实践时,还应特别关注学生的小组学习是否在走过场,或者说流于形式。教师要注意营造自由自在的学习氛围,控制讨论的局面,如讨论中是否有人进行人身攻击,是否有人垄断发言权而有的人却一言不发,是否有人窃窃私语等,教师要在巡视及参与中“察言观色”,及时调控。
四是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安排及时机问题。
我们应该根据探究问题的内容、难度等情况,给学生规定交流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精神状态的充沛和思维的活跃。保持适度的焦虑状态,做事的效率会大大提高。另外,有些问题值不值得探究也是需要思考和研究的,抛出问题后两三分钟讨论交流就可以完成的内容有搞探究活动的必要和价值吗?
篇5
【反思】这样的课堂,学生是在“游戏”还是在“探索”?我们说课堂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教师创造民主、平等、自由的气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和学习的探索者。然而,自主不等于自能,不等于自会,也不等于不要教师教和指导。学生自主有余,似乎成为学习的主人,却收效甚微。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不能自主,不会自主。
因此,小组合作的“自主探索”,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及认知规律设计探索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跳一跳摘果子的感觉”;当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他们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2.设置“套路”抑制“创新”
【案例】摸到红球的概率教学。老师设计了任务,让小组合作解决。
用4个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球设计一个摸球游戏。
1、使得摸到白球的概率为1/2,摸到红球的概率也是1/2
2、摸到白球的概率为1/2,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概率都是1/4
你能用8个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球分别设计满足如上条件的游戏吗?各小组的学生经过操作、合作、交流后,派代表汇报……结果各组回答都是一样。
【反思】常言道:问题是智慧的窗口,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我们知道只有当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案例中的小组“探索”,事先设定问题“套路”,无需经过学生的“头脑风暴”,也无需经过讨论,一目了然的“形式化的小组合作学习”现象又成为数学课堂的一道风景线。看似学生都在积极参与,但是否有“探索”性?是否是课堂的主人?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场“学生演员”依据剧本的成功演出罢了。
那么,课堂教学又怎样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呢?首先,教师要创设问题的情境,围绕知识诞生的原始情境中发生的问题来建设合作学习的依据,而不是教给学生课本中“专家”式的答案。其次,设置的基本问题应没有明显的“正确”答案,应是开放性的,这样就意味着他们有多种研究和讨论的路线,以期提出新问题,而不是诱导出教师所预期的“那个”答案。再次,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是为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而精心构造的,这种问题能够适应各种兴趣和各种学习风格,使学生可以得出连老师也未能考虑到的独特答案和创造性方法。
3.一味“开放”忽略“一般”
【案例】整式的除法的教学:8abc÷2ab(-2/3abc)。平时罗嗦惯了的教师认识到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感悟。于是不敢过多的讲话,惟恐占据学生的时间;不敢评论,惟恐压制学生的个性。所以教师只是充当“点将官”的角色,充分让学生民主,由学生解,由学生讲,学生把各种解法都搬上了黑板。
篇6
然而当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却值得我们认真反思。有的教师认为搞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显得落后、过时,于是在平时的教学便不重视了。小组合作课堂教学表面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琅琅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缺少了对优美精彩文段必要的分析,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字词句段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其他听说读写等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地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
二、既要学生自主,也要教师主导
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然而实际的课堂中却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老师讲授得少了,课堂上乱哄哄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却还称赞说有创新。有的教师不能讲更不敢讲,因为怕自己讲得多了就不能算作一节好课,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学生不理解课文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节课上完了学生仍弄不明白这节课应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的,课堂教学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学生的自觉性不是很高,自制能力有待加强,对自主学习的适应性不强。因此,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责任非常重大。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基础、接受能力等,并根据其特点和教学内容提出真正有启发性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进行发散性思维并最终掌握教材的重难点,既让学生各抒己见,又能够统一认识才行。
三、鼓励合作学习,重视独立思考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如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时,教师可安排学生合作交流这样四个问题:(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这四个问题学生自己就能从书中找到答案,如果非要让学生小组讨论,这样的合作学习又有什么意义?
其实在学生合作学习之前,他们的自主学习也很重要。如在讲《春酒》时,我先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后,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批注。有一位学生在“我端着、闻着八宝酒,走来走去,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却仍捏在手里”一句旁批注:此处细节描写非常逼真,说明她对八宝酒的珍爱。人都摔倒了,杯子却捏在手里,可见她把八宝酒看得比自己的身体都重要。当她说出自己的赏析后,同学们都为她叫好,夸她阅读细致,而她的赏析也是我多次教学这篇课文所未注意到的。我真切地感受到:学生有了自己的感悟,知识才是他们自己学到的。这种学习方式所取得的效果显然比我们教师条分缕析,而学生却昏昏欲睡要好得多。只有碰到比较难的、学生无法自己解决的问题时,我们才需要进行合作学习。
篇7
一、学生要注意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环节的深入、学生的学情和课堂的教学氛围来设计小组合作的互动学习过程。在合作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以及合作能力,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避免盲目从众、人云亦云现象;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踊跃发言,还要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要求的习惯,切勿将小组合作学习变成争吵,根据教师的导学提示或要求进行讨论和合作查找资料,让合作学习卓有成效。
二、教师要注意的问题
1.小组讨论时间要充裕
教师在课堂中预设的讨论问题,时间分配上要保证学生学习探究、讨论交流问题的时间充裕,每个学生都要参与讨论辩论,集思广益、相互补充、互相更正,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积极思考,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要让学生在思考、交流、互相讨论中不断总结,在有争议的情况下再去探讨,从而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最有效果。
2.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引领课堂,把控课堂节奏,营造积极主动、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采用多种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从课堂的预设问题开始就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掌控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进行总结、适时引导、不断鼓励和帮助学生,使小组合作顺利有序进行,教师、学生共同参与,使学生有信心、有兴趣参与小组学习,充分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
3.根据教学内容提供学习资源
选择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一般都是学习时较难掌握的、综合性较强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灵活地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适当的、带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资源,方便学生去讨论,省时省力得出问题的结果,学习资源应适应教学的重点、难点,适合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能根据问题自主寻求问题答案。要注意课堂中适宜地安排小组合作,不要安排太多,防止为了小组合作而安排合作,还要注意合作学习中重点是鼓励和引导学生的合作,教师不要过多地帮、扶,代替学生去合作学习,从而使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了。
三、要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开展合作学习要根据教学内容,总体原则是着眼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根据教学内容预设的问题,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讨论,合作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哪些内容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1.具有开放性或有争议的内容
有些教学内容开放性较大,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去探讨,要用多种多人的智慧才能把问题都考虑周到,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通过小组讨论,可以集思广益,方法、思想得到互补,使学生体会到“山外有山,楼外有楼”,也能养成不盲目自大,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有些问题容易引起争议,每个学生有不同的意见,他的方法或观点也行,我的观点和方法也有道理,提出来咱们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总结梳理出一致的观点,使每个学生思路更清晰,答案更明确,达到越辩越明的效果。
2.难度较大的复杂内容
有些教学内容生涩、难度较大,教师一味地讲授,学生课堂上听懂了,过后就忘记或者不知所措,很难留下深刻印象,对于学困生更是望而生畏,晦涩难懂了,这样的内容如果教师预设出问题,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去互相探讨,互相帮助,却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通过小组讨论而掌握的知识,能够思路更清晰,印象更深刻,掌握程度更好。
3.知识范围广、综合性强的内容
这样的内容涉及的面广,综合性较强,通过小组学习,共同探索,讨论,分头查找内容,汇总后,会得到共同提高。
4.需要反思总结的内容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对一节课的反思回顾,可以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疏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反思,综合地总结出一节课学习的内容,互相补充,共同思考,可以让学生记忆更深刻。
四、开展合作学习要注意方式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着重于合作,要求每个小组的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参与,主动讨论,共同合作,体现的是一种小组集体的力量,可以开展小组间比赛,比赛出优胜组。小组各成员要有分工,有合作,分工是为了体现个人的独立能力,是合作的基础,合作是为了提高整体效率,增强小组的凝聚力,提高小组各成员的学习能力。
篇8
一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最明显的特征,与探究性学习一样,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围绕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下面以历史课选择题评讲为例,谈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的几种方式和一些感想。
(一)从时间安排上分为两种形式。
1.当堂训练,当堂讨论。
一节课前二十分钟进行当堂训练,以15到20道选择题为宜,后20分钟进行讨论,一般以4到6名学生为一组,最后五分钟教师进行简单点评和总结。
2.课前训练,教师批改,课堂讨论。
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相关习题,教师收齐后进行批阅、数据统计,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一种方式的好处是学生思考及时,记忆清晰,模拟性强;不足的是教师对学生训练的结果掌握不够全面、不够准确,教师的点评和总结难以把握重点。
第二种方式的好处是教师对学生习题训练的得失分情况掌握到位,教师点评和总结针对性强;不足的是由于时间较长,学生对题目尤其是错题的思路印象不深刻,影响教学效果。
(二)从讨论方式上分为两种方式。
1.公布正确答案后进行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前,教师先公布正确答案,学生对过答案后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2.不公布答案直接讨论。
让学生直接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成果,教师公布答案,点评小组成果,形成总结。
第一种方式的好处是针对性强,能迅速找到学生问题,解决问题;不足的是少数问题学生不能充分参与讨论,存在一定的空隙。这种讨论法比较适合题量较大、难度较大的训练。
第二种方式的好处是原则上每道题都能充分讨论,能充分暴露学生的基础和思维;不足的是耗时多,针对性相对较弱。这种讨论法比较适合题量少、难度较小的训练。
二
当然,任何一种方法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学生的所有问题,因此,教师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小组合作教学法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始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那么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在哪里呢?我想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体现:
(一)了解学情,了解题型。
教师在学生小组讨论前,要对学生的学情有所了解,学生的基础怎么样,学生在选择题技巧上有什么准备,知道哪些基本方法。其次要对训练题目的难易、题型结构有所掌握,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不同的讨论方式。总之,教师要做到知己知彼。
(二)组织到位,及时指导。
在学生小组讨论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分成几个小组,指定小组长,做好组织工作。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时,一些教师站在讲台上等待,或者做自己的事,教师应不应该介入合作学习进程呢?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我认为同教师的引导、参与是分不开的,在活动中,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合作学习中,随时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往往就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三)反馈交流,精准点评。
每节课的最后,教师都要对学生小组讨论进行反馈,并结合自己的认识进行精准地点评,哪些小组表现比较好,哪些小组还有什么问题,哪些知识点还要强调,尤其注意对学生方法的指导,选择题常用的排除法、因果法等,教师要常帮学生总结,这是教师主导性的重要体现。
篇9
1.合作学习时学生角色不明确
有的教师组织合作学习,学生的角色不明确。当教师按照教学设计布置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很长时间不知在干什么,讨论时你让他先说,他让她说说,互相推诿,不能有效地进行学习,表达自己意见和想法;有些组在不断分工:你读第一段,他读第二段……几分钟过去了,还没有确定谁来发言,谁做记录……;有的小组一直由学习好的同学在唱“独角戏”,而其他人则无动于衷,充当看客。
反思及解决策略: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
任何学习方法都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经过训练学生才能掌握。合作学习也是这样。在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首先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例如角色的分配,根据个人个性、特长等开展合理的分工;小组交流时要训练学生做到:一是表述自己的见解看法;二是倾听他人的意见。这样,人人才能感受到交流的快乐,分享合作的愉悦。
2.合作学习时教师角色不明确
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让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知做什么。不是在准备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就是进行毫无目的的行间巡视,对学生的讨论情况不管不问,师生间缺少及时的交流沟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很少,大大降低了合作学习效果。
反思及解决策略: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控制讨论的局面,是否有人垄断发言权而有的人却一言不发;是否有人窃窃私语而没有真正参与学习……教师要在巡视及参与中“察言观色”,及时调控。
3.合作学习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越过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凡是听过公开课的老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学习差一些的学生成了听众,得到锻炼的机会少。
反思及解决策略:异质组合,分工合作,角色轮流,给每个学生交流展示的机会
学习小组宜采用异质小组,各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小组成员在4―6人,男女学生各一半为宜,学生成绩、能力等要基本成比例。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如组长、纪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角色轮流担当,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
低效现象二: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时间缺乏科学性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原因之二是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时间不科学,导致合作学习低效,主要表现在:
1.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价值
有的老师为了体现在教学中运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管什么问题都让学生讨论。学生自学就能解决的问题,没有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的必要;而有些问题难度太大时,同学自己无法解决,也激不起学生讨论的兴趣与热情。
反思及解决策略:设计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最好的效果,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抓住教学中的难点和疑点,设计有价值和有探究意义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同时要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是下列几种情况:①当学习的知识具有更大的延展性时,让学生合作学习; ②当探究知识的方法不止一种时,让学生合作学习; ③当问题具有挑战性,有探究意义,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时,让学生合作学习;④当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模糊、似是而非时,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⑤在重点、难点处让学生合作学习。
2.合作学习的时间不适宜
篇10
2.学生社交技能欠缺,之间缺乏沟通和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效率低下,结果是优等生的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差生成了陪衬。
3.教师课前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也有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只是按照预定的设计,把学生往教学框架里赶。
4.合作时间给予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几分钟就叫“合作学习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下次开展合作活动学生也懒得配合了。
5.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指导作用没有跟上,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们进行帮助。
6.评价体系没有跟上,三重三轻突出,小组合作名存实亡。小组代表或个别优等生的发言多数一听就知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
针对以上问题并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要取得有效性要做到:
1、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好分组。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爱好、特长、性格、性别的不同,本着“条件均衡,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并且做好每个成员的思想工作,让学生养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民主平等的学习习惯。
2、角色意识与合作习惯的培养。
(1)明确分工强化学生的主体角色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明确组员的分工与责任,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前提。
(2)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持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又能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在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主要措施之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观点相比较;之二是开展道德教育,使学生明确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美德,否则就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4)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养成把实践与思维结合起来的良好习惯,再次是要培养学生养成合作实践的习惯。
3、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采用相应的策略:可以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见解,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就保证了每个人都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在参与合作学习中,能体会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4、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要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并运用各种点拨方式使学习能力进一步的深入。
篇11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领导力度减弱,教师由传统集体教学的“权威”角色向“顾问”“同伴”角色转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得到增强,由对教师的被动服从向配合、协同转化,学生的自主程度得以提高。与传统教学不同,小组合作学习提倡充分开发课堂中的人际交往资源,利用多种类型、多种层次的教学来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个体社会化。传统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交往结构上存在着互补的有机结合关系,有利于教学交往全面、充分地开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时,必须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因人施教,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与进步。
那么,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小组合作学习能否顺利开展,取决于小组的建设
小组的组成应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要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交际能力等。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要求组内每一个成员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参与。每个小组的人数应适当。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小组长要起到小老师的作用。在我们教学过程中,每课都有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一般提前发给学生,小组长组织大家完成预习案部分,并思考部分探究案。探究案上所设计的问题就是一个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展开合作研讨的活动情境,以此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学生会从中明确即将进行的合作学习将围绕着什么主题进行,合作学习将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最后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等问题,为后面的合作探究作出明确的目标导向。
二、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一)小组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1. 实行之初,存在管理混乱、职责不清的现象,没有很好地利用好小组长。
2. 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其表现在某些课堂上仍是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小组合作学习时,在小组合学习时,常常出现小组中一两个学生“独霸讲坛”,这些学生凭借优良素质,在小组中扮演着核心人物的角色,主宰整个小组,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但那些“学困生”的思考权、发言权、学习权无形中被变相剥夺了,并且容易误导一部分学生成为“观众”,使得小组学习存在着参与机会“不平等”的现象,背离了合作学习的宗旨。
3. 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不管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把所有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导致问题过于简单,小组合作只作为形式表现出来。
4. 在合作学习的小组活动中,学生合作技能欠缺,不能围绕重点积极有效地讨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各行其道,任凭学生自由讨论,甚至有个别学生还在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
我们老师在关注合作学习的同时,应认真思考我们在集体备课时应该如何操作,哪些内容更适合于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中,每个人的分工如何确定,怎样才能高效有序地组织合作学习,在注重“人人进步”的同时,怎样培养优秀生的综合能力。
(二)小组合作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1. 有效分组。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别、性格等多方面因素,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编组,“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依据,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提供了保证,每组人数以4~6人为宜,民主选出他们的组长。
2. 有效探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实际、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探究点,设问的探究点一定要恰到好处,既不要过难,也不要过易。
3. 有效点拨。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4. 有效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要及时给学生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首先,教师要给更多的学生充分展示成果的机会;其次,要注意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解题思路、学习习惯上下工夫;第三,在小组发言后,教师对各小组展示成果的科学性要给予及时的总结和评价,同时,要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评价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实践,乐于交流合作,在交流合作过程中,既可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能发现自己的学习潜力,从而更加努力更有信心投入学习,这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绩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12
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要旨,把它当成课堂教学的插花点缀,为合作而合作,过一会儿用一次,以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表面气氛的热烈。或者是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担心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而不依据学生的情况去调整合作时间,往往使合作学习蜻蜓点水,浅尝辙止。这是形式主义的表现,是一种典型的低效、无效学习。
(二)教师指导不到位
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集中集体的智慧,培养探究的精神。可是在很多课堂上我们都不难看到这样的场景:老师在课堂中高声宣布:“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一个小组,共同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于是,孩子们前后桌围成一团,教室里像开了锅一样热闹。它带来的后果是:学生会思考有想法的自然说的多,没思考没想法的还是没进步,热闹过后,一切如初。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走下讲台,不俯下身子去聆听和指导学生,不进行必要的分工与要求,不和学生一起合作探究,学生往往随心所欲,应付了事。
(三)学生参与不均衡
因为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着时间分配不合理或是合作的问题不恰当等因素,所以也就出现了在课堂上进行的合作学习中,学生参与面不均衡,合作交流往往成为优等生“表演”的舞台,抢先发言,争着表现,而其他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却总是失去机会,或默默地坐着,或“袖手旁观”,“坐享其成”。
二、改进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处理好“需要”与“合作”的关系,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作为教师,在备教材、备学生时一定要记住一点,我们探索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不是为了做秀,而是真正为了学生的发展。那么,在进行合作学习的环节设计时,教师一定要考虑清楚“需要”与“合作”的关系,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而是因为有需要,所以合作。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关键是提出的问题能否提供合作的契机,是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如果提的问题过于简单,讨论将变成一种形式。
教师还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只有在学生个体经过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意见不统一时,才会有交流和帮助的需要,这时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增强课堂调控能力
教师除了更新教学理念对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提高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水平。
1.教学设计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学生、把握教材,对课堂上所要解决的问题要有一个基本的估计:哪些问题学生能独立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筛选出具有一定难度、探讨价值、开放性的合作学习的问题。
2.教学时间
对课堂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特别是合作学习的用时要合理把握,时间不足和过度耗时都是不可取的。这需要根据教师执教的不同内容和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而定。
3.监督指导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是旁观者,更不是局外人,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应尽量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的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及时点拨,排除障碍。学生讨论时,教师应该以听、看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上,在此基础上,迅速的加以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哪些调整,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教师要做出最恰当的选择。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时,要及时加以指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
4.评价问题
合作讨论的结果运用应体现民主性、广泛性、检查反馈性。如果教师只安排讨论而不重视讨论结果,或者不把学生讨论结果进行科学的小结,学生就会觉得这种学习形式索然无味,因而降低学习兴趣。教师应注意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总结评价,尽可能让更多的小组代表发表意见以保证对学情的最基本了解,从而有效地指导教学。
(三)明确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辨证关系
新课改强调合作与独立并重,明确指出个别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之前必须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给学生提供充分地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之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效果,多数学生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组织合作学习。宜独宜合,应从实际教学出发。
(四)教会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
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对全班进行分组,提出任务,明确责任;然后,教师要走下讲台俯下身子聆听,去做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认识在组内,组间进行交流,相互质疑,在互助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对有困难的小组,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的几项要求和训练。
一是小组长的培训。督促小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是引导学生学会友好相处。可以组织开展一些小组竞赛活动,使学生明白只有人人参与,团结协助,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三是训练学生学会倾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与训练学生能听、会说、善辩的能力。
四是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
篇13
3.为了合作而“合坐”。小组合作学习本来是通过小组内的几个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来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的。但是在合作学习中,有些教师认识不到位,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为了合作而“合坐”。比如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一道开放性的习题:给每个小组分发很多张有空白图案的卡片,让学生发挥想像力,涂出有规律的美丽的图案。学生每人涂出一张图案,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也不能完全代表小组的水平。究其原因,教师没有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或者说这样的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吗?其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并不是同学们围在一起坐着,就是小组合作学习了。
4.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技能技巧。如果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之前没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没有激发学生合作的意识使学生领会基本的合作规则,有的学生就会不知道怎样才能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例如不知道怎样建立信任、如何正确清晰地与其他成员交流、如何解决冲突等等。这时学生相互之间就显得生疏,他们不会意识到合作学习将带给他们带来的好处,结果导致“小组合作学习”低效。
5.学生缺乏自制力,不专心,易受干扰。有的学生自制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爱跑题,讲一些与主题无关的话题,或过于喧闹,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6.评价不全。开展小组活动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依我之见……”,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显然,学生的不正确的发言方式是由教师的不科学的评价造成的。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