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经费审计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工会经费审计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工会经费审计论文

篇1

主要评估指标包括:经费收入预算完成率,分析考核经费收入是否完成预算收入;财政划拨经费上解率,分析考核财政划拨工会经费是否按比例上解上级工会;经费支出预算执行率,分析考核费用支出是否按照预算执行,支出费用率,分析考核经费支出是否量入为出;专项资金拨付率,分析考核专项资金是否按照规定用途足额拨付;社会贡献率,分析考核经费支出是否用于工会重点工作;预算调整率,分析考核预算调整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审计评估指标计算公式如下:(1)经费收入预算完成率=实际完成收入/预算收入×100%;(2)财政划拨经费上解率=实际上解数/应上解数×100%;(3)经费支出预算执行率=实际支出/预算支出×100%;(4)支出费用率=实际支出/实际收入×100%;(5)专项资金拨付率=实际拨付资金/应拨付资金×100%;(6)社会贡献率=(职工活动支出+维权支出+补助下级支出)/经费总支出×100%;(7)预算调整率=预算调整增减数/预算数×100%。

2)从经费支出结构方面进行审计评价。

分别以职工活动支出、维权支出、业务支出、补助下级支出、行政支出、资本性支出、事业支出、其他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为目标控制值,予以考评。目的是优化工会经费支出结构,节约和压缩行政办公费用,特别是“三公费用”的支出。促使资金支出向职工活动、职工维权、职工帮扶等工会重点工作倾斜,提高工会经费使用绩效。

2.关于基层工会绩效审计评估指标

一是从财务管理方面审计评价工会经费支出是否符合基层工会经费使用范围及相关规定。促进基层工会按照全总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通知》规定,管好用好工会经费。二是通过考评基层工会在职工文体、宣传、教育等综合活动及职工困难帮扶、职工维权、职工劳动竞赛、技术创新等活动所使用经费占经费总支出比重以及开展次数、职工群众覆盖面方面审计评价工会经费使用社会效益。

二、建立绩效管理新模式

1.建立预算绩效管理模式。

将工会一切收支全部纳入预算内容,逐步建立以预算为导向的支出安排机制。加快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项目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运用、绩效缺失有问责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真正做到预算编制科学精细、预算执行规范有序、预算控制严格有效,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2.建立“管控型”绩效管理模式。

一方面对经费收入加强管理,扩大工会经费收缴覆盖面和拨缴率,实现应收尽收。另一方面对行政费用支出,尤其是“三公经费”类支出实行控制性管理。按照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原则,压缩行政费用,使工会经费主要用于工会工作和为职工群众服务。

篇2

二、调动经审委员积极性,促进经审组织建设

加强经审组织建设,是有效履行审查监督职能的基本保证,发挥经审委员作用,对于做好经审工作至关重要。一是按照“三同时”的原则,建立经审组织。形成“工会组织建到哪里,经审组织就建到哪里“的良好氛围。二是配齐、配强经审委员,完善经审组织。在配备经审委员的过程中,应注意把好“三关”,即:人员筛选关、审核评价关和民主选举关。由工会组织组成考核小组,筛选出事业心强、政策水平高、业务过硬特别是在财务、审计、纪检监察等方面有专长的人员,经过审核评价后,按照民主程序进行选举,使经审组织逐步向专业型、知识型发展。二是建立经审委员定期联络制度。工会经审干部要起到组织协调作用,及时掌握委员底数,定期召集经审委员开展活动,发挥经审委员专长,做到经审组织有人管理,经审委员有人组织,经审工作有人开展,使经审组织实现高效运行。

三、以本级审计为突破口,提高审查监督质量

基层工会经审工作重点应放在本级工会经费收支和财产管理审计上,在本级审计工作中存在敷衍了事、重形式、走过场的现象。审计过程简单,缺乏必要的审计证据和审计资料,大多以召开经审会宣读会计报表,委员们就举手通过的方式对经费收支情况进行审查,有些经审委员甚至对财务收支状况都不清楚,根本起不到把关的作用。第一,按照审计操作规程运作,把好工会经费收、管、用三道关口。经审会议前,召集经审委员组成审计组进行经费收支审计。从审查原始凭证、核对会计账簿、报表入手,收集审计证据,填制各类工作底稿,以审计报告的形式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经费收支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督促落实整改。第二,经费收支审计重点突出“七查七看”,一查预算执行情况,看经费收支是否遵循预算,执行中是否存在随意性;二查经费使用结构,看经费使用方向是否侧重于职工会员;三查拨交经费收入,看工会经费是否足额拨付到位;四查内部控制制度,看制度是否健全、是否有效地执行;五查原始凭证等会计资料,看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各项支出是否合法、合规,审批程序是否齐全。六查固定资产,看工会资产是否安全完整,是否发挥效益。七查往来款项及投资,看有无呆死账及投资效益情况。第三,为收到较好的审计效果,可争取上级经审会协助本单位搞好本级审计工作,使对本级经费收支审计尽快形成制度。

四、以台帐管理制度为核心,搞好制度建设

基层工会经审制度不宜过多,应突出注重实用,便于落实。经审台帐登记管理制度很适合在基层工会推广,首先,登记台帐有利于促进经审工作规范化。台帐是按照年度经审工作规范化程序设计,并形成一定的固定格式,做到年初有工作计划,年中有各项审计工作,年末有总作总结,其次,台帐使用有利于提高经审工作效率。经审干部身兼数职、工作繁重,一本台帐反映一年的工作内容,可以帮助经审干部理清工作头绪,有利于促进经审工作高质量的完成。第三,台帐登记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经审工作水平,可作为上级工会考核经审工作的依据。在推行经审台帐管理制度过程中,应注意:(1)抓落实,避免“走过场、应付差事”。对于登记的每一个项目,都要通过登记人、经审主任、工会主席三方共同签字监督每项工作落实到位。(2)抓对比,提高台帐登记质量。通过与以前年度台帐对比,可直观地反映经审工作的发展情况。(3)抓交流,促进工作开展。开展台帐交流活动,从横向的角度,相互学习交流,开阔眼界,取长补短。

五、提高素质,夯实经审工作基础

篇3

正文:工会经审工作是指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对工会经费收支、资产管理以及相关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和经济监督。是工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健全工会监督制约机制、坚持依法治会的重要措施。做好基层工会经审工作,对于增强工会组织的经济实力,促进工会财务工作的健康运行,保证工会资产的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健全和工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工会经审工作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基层经审工作的现状还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新要求,主要表现在:认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基层经审组织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经审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基层经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基层经审干部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经审组织与各部门的工作关系有待进一步协调。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的制约了工会经审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了工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以上基层经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粗浅的认识:

一、提高认识水平,是做好基层工会经审工作的前提条件

首先,要提高基层领导对经审工作的正确认识。进一步明确工会经审工作不但是开展工会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而且是工会开展民主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工会法》赋予的工作职责。其次,要增强基层工会领导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消除“经审工作可有可无,经审会就是专门挑毛病”的偏见,使其真正认识到经审会履行审查监督职责是对工会干部的爱护,是避免工会干部滋生腐败的有力措施。再次,要提高基层工会经审干部对自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敢于担负责任,切实起到把关作用,使有限的经费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二、健全经审组织,是做好基层工会经审工作的必要条件

各级工会要切实加强工会经审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经审会组织的职能作用。在基层工会经审组织的建立过程中,一是按照“三同时”的原则建立经审组织。即工会组织建立的时候,同时成立工会经审会;同时配备经审委员;同时落实经审经费。二是建立经审委员定期联络制度。定期召集经审委员开展活动,发挥经审委员专长,做到经审组织有人管理,经审委员有人组织,经审工作有人开展,促使基层经审组织实现高效运行。

三、完善制度建设,是做好基层工会经审工作的根本保证

各级基层工会经审组织要逐步建立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使经审会工作有章可循、有事可做。要保证工作有计划,活动有内容,任务有落实。要建立经审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制度,把经审工作纳入工会工作全年目标考核内容。按照制度的要求,各基层工会经审会的成员之间要有明确分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同时要在上级经审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定期开展经费审查活动,通过规范的程序管理和严格的制度运行,推进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四、提升人员素质,是做好基层工会经审工作的基础保证

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基层经审人员的专业素质,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在工作中加强学习,在“工作――学习――改进――提高”的循环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学习国家财经、审计政策法规,提高业务素质。通过参加培训班、知识竞赛、优秀审计项目评比、论文交流等活动,提高实际工作能力。通过座谈会、现场观摩等形式,加强横向交流,学习典型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是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管理机制,鼓励基层经审人员积极自学,参加各种专业知识和资格考试,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对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给与一定的奖励;对未能取得的人员,限期取得证书。并结合竞争上岗、年终目标考核、末位淘汰等管理手段,激励与约束经审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五、创新工作理念,促进基层经审工作科学发展

篇4

第四条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经审工作信息,各街(桐湖)、乡镇、管委会和委、局(中心)及局级企事业单位工会经审会要明确一名专兼职信息员,负责及时向区总经审会报送信息。信息员思想要敏锐,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写作能力,所反映的信息力求快捷有效、事实准确。报送信息一律实行实名署名制。

(一)及时反映本级工会和下一级工会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全总、省总、市总和区总领导同志对经审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的贯彻执行情况;

(二)工会经审工作的重要决定、重要情况及国家审计、工会经审工作的政策法规;

(三)职工群众反映的有关工会经费收管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重大违纪违规情况;

(四)工会经审工作好的经验、做法和优秀论文、调研报告等;

第六条经审信息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反映的情况真实、可靠,重大问题上报前必须核实;

(二)信息中的事例、数字、单位准确,名称规范;

(三)重要情况及时报送,确保其时效性;

(四)实事求是,防止弄虚作假,以偏概全;

(五)主题鲜明,文题相符,言简意赅;

(六)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力求有一定的深度,努力做到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

(七)重要信息及时向有关领导呈报,为领导当好参谋,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篇5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近年来,我国正以有力而坚定的步伐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市场经济的大潮正迅速改变着中国的面貌,改变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也面临着创新与革命。我国建筑造价费用的构成及计算程序和方法对招标投标有着极大的约束力,因此研究现行建筑工程造价构成很有必要。

2.现行建筑工程造价的构成

建筑工程产品成本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构成,是在建筑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是建筑产品价值货币表现的基础。建筑产品的成本反映了建筑企业在生产和销售建筑产品过程中的费用支出,集中反映出企业全部工作的经济效果。建筑产品的价格是建筑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产品的价格是劳动者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创造产品的成本,并获取利润的表现形式,所以建筑工程造价由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等4个部分组成。

2.1直接费

直接费包括直接工程费和措施费两个部分。直接工程费是指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的各项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措施费是指为完成工程项目施工,发生于该工程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非工程实体项目的费用。

(1) 直接工程费

直接工程费主要时由人工工资、材料费和施工机械使用费组成。

①人工工资。人工工资是指直接从事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生产工人开支的各项费用。原来人工工资单价是按以前的有关文件规定确定的,反映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平均工资水平。与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人工工资水平相差共远,遏制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另外工人完成分项工程的同时,也相应为企业创造出了利润。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利润的计取方法,使工人创造的利润永远是在定额基础上的利润,不能真正反映出工人剩余时间创造的价值一利润。②材料费。材料费是指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零件、半成品的费用。建筑材料费在建筑安装工程中占很大比重,建筑材料预算价格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造价的高低。因此,只有在了解建材市场行情、价格运行规律的基础上有预见性地编制建筑材料预算价格,才能如实地反映建筑工程造价,准确地制定基建计划,促进企业的经济核算,取得良好的效益。

材料的预算价格及其组成:

材料的价格:是材料自产地或来源地或交货地起,途中经中间仓库转运、保管最后到达工地仓库后再出库的综合平均价格。通常是根据各地区建委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编制计算确定的。

材料的预算价格=(材料供应价+运杂费)×(1+采购保管费率)-包装品回收值

供应价=原价+包装费+供销部门手续费

③施工机械使用费。施工机械使用费是指施工机械作业所发生的机械使用费以及机械安拆费和场外运费。

(2)措施费

措施费是为完成工程项目施工,发生于该工程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非工程实体项目的费用。包括环境保护费、文明施工费、临时设施、夜间施工、二次搬运、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混凝土和钢筋砼模板及支架、脚手架、已完工程及设备保护、施工排水和降水、雨季施工增加、垂直运输机械及超高增加、构件运输及安装、总承包服务等。

2.2间接费

间接费是指不直接用于建筑安装工程主体,而又实际发生的用于企业组织管理活动的费用。通常,间接费包括企业管理费和规费。

(1)企业管理费

企业管理费是指施工包括:①管理人员工资。管理人员工资是指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工资性补贴、职工福利费、劳动保护费等。②办公费。办公费是指企业管理办公用的文具、纸张、帐表、印刷、邮电、书报、会议、水电、烧水和集体取暖(包括现场临时宿舍取暖)用煤等费用。③差旅交通费。差旅交通费是指职工因公出差、调动工作的差旅费、住勤补助费,市内交通费和午餐补助费,职工探亲路费,劳动力招募费,职工离退休、退职一次性路费,工伤人员就医路费,工地转移费以及管理部门使用的交通工具的油料、燃料、养路费及牌照费。④固定资产使用费。固定资产使用费指管理和试验部门及附属生产单位使用的属于固定资产的房屋、设备仪器等的折旧、大修、维修或租赁费。⑤工具用具使用费和财产保险费。工具用具使用费是指管理使用的不属于固定资产的生产工具、器具、家具、交通工具和检验、试验、测绘、消防用具等的购置、维修和摊销费。财产保险费是指施工管理用财产、车辆保险。⑥劳动保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是指由企业支付离退休职工的易地安家补助费、职工退职金、六个月以上的病假人员工资、职工死亡丧葬补助费、抚恤费、按规定支付给离休干部的各项经费。工会经费是指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计提的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是指企业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按职工工资总额计提的费用。⑦财务费。财务费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企业经营期间发生的短期贷款利息净支出、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企业筹资发生的其他财务费用等。⑧其他。其他费用包括技术转让费、技术开发费、业务招待费、绿化费、广告费、公证费、法律顾问费、审计费、咨询费等。

转贴于

2.3利润

利润是指承包人完成所承包工程获得的盈利。为了持续生存与发展,承包人必须获利润。

费用定额规定的利润率是按拟建单位工程类别确定。

建筑业企业可依据本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建筑市场供求情况,自行确定本企业的利润水平。利润=(直接工程费+措施费)×利润率利润率=典型工程利润/(典型工程直接工程费+措施费)

2.4税金

税金是指按照国家规定计人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由施工企业向税务部门缴纳的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费附加等。它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向纳税人按规定税率征收的货币金额。

3. 建筑工程造价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是一个现代化的组织机构实现其主旨目标的前提.它为管理和经营工作提供指令或依据。管理活动中的信息不会自动流向管理者,因此对原始的数据、信号加以收集、加工整理、储存、传递与应用,是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即信息管理。其实质就是根据信息的特点,有计划地组织信息沟通,使决策者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达到正确决策的日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把握信息管理的各个环节,并做到了解和掌握信息来源,对信息进行分类;掌握和正确运用信息管理手段;掌握信息流程的不同环节,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3.1建筑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内容

(1)工程造价资料积累

建设工程造价资料积累是工程造价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经过认真挑选、整理、分析的工程造价资料是各类建设项日技术经济特点的反映,也是对不同时期基本建设工作各个环节(设计、施工、管理)技术、经济、管理水平和建设经验教训的综合反映。工程造价资料积累的目的是为了不同的用户都可以使用这些资料来完成各自的工程造价控制的任务。工程造价资料积累,一方面要包括工程建设各阶段的工程造价资料。另一方面要体现建设项目组成的特点,应包括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的造价资料,也要包括有关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分部分项工程造价资料。而且这些工程造价资料的积累的内容,不仅要有价,还要有量。

(2)主要设备和主要材料用量的价格管理

设备和材料的支出在整个工程造价中占很大的比例,因此必须存储它们的用量和价格。特别是用量,其与价格相比有相对的稳定性。只要掌握了设备和材料的用量,就可以随时套用最新价格,从而快速地得到对设备和材料支出的最新估计。用这些估计与原价格体系下做出的估计相比较,还可以看出设备和材料支出的变化情况。

3.3信息管理的主要工作

对企业信息的管理过程,实质上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信息流的管理过程。信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储存和信息传输四个环节,其核心是全面正确地把握信息管理的各个环节,正确应用信息管理的手段,对信息源、信息流、信息载体以及信息接受进行系统的、严格的、细致的、综合的管理。其主要工作如下:

(1)信息收集主要指原始信息的获得,包括:确定企业的信息需要;规划信息收集的途径、方法、程序;组织实施收集工作。

(2)信息处理对大量的原始信息进行筛选、分类、排列、比较和计算,是指系统化、条例化,提高信息的可靠性与适应性。

(3)信息存储指加工整理后的信息全部存储起来,供以后参考备用,常用的方式有两种:手工建立信息资料档案;使用计算机将信息资料编码存储。

(4)信息传输包括:建立有一定容量的信息通道;明确规定合理的信息流程。

4 结束语

我们应理顺工程成本的费用构成,充分利用有价值的信息,快速准确地计算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项目或措施清单项目的综合单价,才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挥企业竞争优势,达到控制成本、取得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6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大多数高校实行的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这种管理体制有利于学校从全局角度统筹安排和合理调度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给高校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一财务管理体制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如不利于调动各学院办学的积极性,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等等。因此,高校财务管理的体制必须作出相应调整。由财政部和原国家教委联合颁布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五条规定:高等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校内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运作由此有了法律上的依据。在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下,学校将人、财、教学、科研等权力下放给学院。各学院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拥有相当的自主权,由此形成在学校统一领导下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

二、两级财务管理体制下的预算编制

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预算仍旧是学校整个财务收支的灵魂,它体现了学校的意志和发展方向。学校预算的编制得好与坏,对学校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预算管理是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财务管理的核心。只有编制了科学合理的预算,两级财务管理模式的运行才能顺利开展。

1.两级管理体制下的校级预算

“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学校编制学校总的预算。学校的年度总预算在参考上一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全面考虑预算年度学校发展规划及预算年度收支增减各项因素后作出。校级预算包含学校各行政部门及各学院的预算。校级预算的制定,首先由学校财务综合学校整体情况制定一份初步预算,经全校各部门讨论后提出修改意见,再综合考虑各部门及各学院提出的意见进行调整与修改,最后由学校确定后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学校的校级预算要兼顾各学院的共性及各自特性。”校级的预算要保重点,同时也要兼顾公平。校级预算主要由以下预算组成:学校行政部门预算+人员经费学校负责部分+各学院预算+学校重大工程预算+学校年度重大事项预算+其他预算。

在制定校级预算时,行政部门预算由学校掌握。涉及全校范围的公共资源配置的财权也由学校统一掌握,这主要包括学校重大工程预算和学校年度重大事项预算。在人员经费方面,人员的基本工资部分、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工会经费、员工福利费由学校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统一计算和掌握。教师人员经费中的津贴补贴部分由学院掌握。“在向各学院分配的预算中所包含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学生经费时,由学校在综合考虑各学院学生人数、教师人数、教师结构、专业数、学科因素等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定后核定。在制定预算时,学生人数一般按照预算编制的要求,将所有学生折算成本科生的数量进行计算。专科生、研究生、留学生按一定的比例折合为本科生人数。”教师结构主要以教师职称进行评定,不同的级别应有各自对应的计算基数。“同时还要将由客观条件造成的各学院经费上的不平衡也考虑进来,特别是新建的院系和专业以及规模较小的院系等因素。”

2.两级管理体制下的院级预算

各学院根据校级预算分配的额度和本学院创收情况编制本学院收支预算,并对资金的安全和使用负责。各学院领导对本级预算承担最终责任。学院的预算包括收入预算、支出预算及预算分配原则三部分。

(1)收入预算。各学院的收入预算要根据学院的教职员工规模、学院招生人数以及自身的创收能力来合理确定。一般而言,学院教职工人数及学生数基本固定,因此学校拨付的资金收入比较好计算和确定。而学院自我创收收入较难确定。这部分收入主要有各学院面向社会提供教学、科研、社会培训、捐助等取得的收入。这部分收入会受学院内部因素和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学院创收收入在学校提取象征性的管理费后归学院自主支配。

(2)支出预算。各学院要根据学院发展规划及学院内各系部的特点,根据预算收入制定支出预算。一般要求量入为出,严禁超预算支出。各学院的支出预算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学生经费、科研经费、教学经费等。专项经费通常由学院统一申报,作为科研经费和教学经费的有机组成部分。人员经费必须首先得到保证,这是一个学院发展的最关键部分。公用经费必须能对教学和科研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同时要厉行节约,压缩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学生经费必须做到足额和到位,不得挤占或挪用。教学经费、科研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专项经费要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相关要求,以批复的支出项目和金额执行。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学院的人员经费分配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本学院整个预算的效果。人员经费直接关系到学院每一个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能否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是整个学院工作能否做好的最关键一环。人员经费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教师的工作量、教学与科研技能。在预算上,应强调不同岗位所需要的不同知识、技能和经验,根据不同岗位对人员能力要求的不同制定相应的人员经费标准。经费标准的制定要能激发广大教职员工投身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要科学地予以制定。人员经费预算应关注对教师的德能评价和岗位贡献的评估,要结合教师知识积累、技能发展情况的评价,从知识、能力、贡献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因素,同时应对各岗位实行绩效考核。另外,在预算分配时还要坚持竞争性和公平性原则,要在预算中体现出对新参加工作人员和年青教师的特别支持和鼓励。

(3)预算分配的基本原则。在编制预算时要按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学院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资源都由各学院自行掌握。学院掌握的经费内容主要包括:人员经费中除基本工资外的各种津贴补贴(如岗位津贴、业绩津贴等)经费项目;全部的公用经费和学生经费,学院必须对学生的困难补助金、各种奖助学金按国家及学校相关要求及时足额发放;涉及学校整体发展的专项项目由学校各职能部门代学校执行,其他项目则分配到各申报的学院管理;“各学院的创收收入按照学校制定的政策进行分配。”

三、预算执行的监督与考核

篇7

集团公司的每一项投资,风险都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对于集团公司来说,就是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做好投资风险防范。实施投资风险防范的过程就是先认识风险,然后对风险进行管理,最后再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直到削弱风险。另外在风险方法体系中,还要对潜在的一些意外损失进行评估和辨识,然后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已达到最大化的减少风险损失的目的。

二、投资风险的定义

集团公司的投资风险是指公司所投资的项目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之间所可能存在的偏差,会给公司带来不利因素或者亏损的可能性。和集团公司投资活动有关的风险有:收益风险、变现风险、投资额风险以及购买力风险。

集团公司进行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利润,来提升公司的价值,但是因为市场环境的变幻莫测,导致投资的风险必然会存在。公司的投资形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投资,也就是公司直接把资金投入到生产经营性资产,来获取利益的一种投资;另一种则是间接投资,公司把资金投放在金融性资产,以获取股利或者是利息收益的一种投资。

三、集团公司投资风险的产生原因

集团公司投资风险的产生原因有:

(一)可研报告出现偏差。通常,为了保证投资项目的顺利进行,业务部门所编制的可研报告中的经济性测算结果都是可行的,但是在项目开工的时候,由于市场、材料以及设备等往往会出现不同的变化,导致可研报告出现一定的偏差。

(二)项目建设经常超出概算。项目建设经常出现超概算的问题,在经费控制方面,为保证工程能够准时完成,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所提出的各种设计变更都不能拒绝。

(三)工程的质量问题。工程的质量问题一直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经常会因为工程质量不达标,而对设备的开工率产生影响,造成产品滞销,引起一系列的经济损失。

(四)建筑工期延长。出现这种情况的因素有: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导致在开工会不能进入到主施工阶段;不断变更设计对施工产生影响;建筑后期资金没有及时到位等等。

(五)对风险的防范不足。要把一切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例如市场风险、不可预见事故、融资风险等,如果不重视进行风险防范,那么就可能直接对项目的成败造成影响。

四、集团公司投资风险的防范

(一)想要防范集团公司的投资风险,首先应该识别投资风险。集团公司的项目投资风险的识别可以根据投资风险的测算以及衡量来进行,经常采用的方法就是投资报酬直方图法、投资报酬率变异系数法、投资报酬率方差法以及投资报酬敏感度法。

(二)投资风险防范就是在公司识别风险、度量出风险程度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也就是针对决策时所选定的投资方案,利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把投资风险降到最小。其防范措施则可以单独或者同时使用以下几个投资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1、对投资效益进行合理的预测,对投资方案的可行性加强研究;2、可以利用杠杆原理,对经营风险和筹资风险进行协调。也就是根据总杠杆、经营杠杆以及筹资杠杆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通常认为,一些经营风险比较低的企业可以对筹资杠杆进行一定的使用,采用一些筹资杠杆比较高的融资组合方式;但如果是一些经营风险比较高的企业,则就要对筹资杠杆进行比较少的利用,可以采用一些筹资杠杆比较有限的融资组合方式,从而可以对企业的总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3、加大对资金组合理论的利用,科学合理的进行投资组合;4、有效的采取风险回避措施,最大化的来避免项目投资风险;5、可以利用一些其他相关措施,对投资风险进行控制。

(三)其实对于投资风险的控制主要有:1、事前控制,也就是在项目投资前对潜在的或者是客观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识别,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减少他的出现,做到未雨绸缪。2、全过程控制,就是把投资风险的控制贯穿自投入资金至项目过程控制及项目建成投产后投资收益的评价这一整个过程。这一环节中所出现的风险,可以采用三种防范技术:一是回避风险,对于那些潜在的风险成本会高于收益的项目风险应该直接回避;二是控制损失,在风险无法回避时,就要采用控制损失的措施,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三是采用保险转移或者非保险转移措施。3、全方位控制,就是要把集团的项目风险控制涉及到公司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专业管理作用,使其各司其职,积极参与投资风险控制。D、在实行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下,充分发挥集团公司所属子公司的财务管理作用,监控投资项目的实施过程,并及时反馈相关信息至集团公司,集团公司可据此适时调整投资策略与方向,避免投资损失。

五、结语

由于集团公司的投资风险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可预测性以及可控制性,所以要想对投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就必须先对投资活动中的一切风险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评估、监控以及控制。另外一些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的防范会和跟踪审计制度具有一定的逻辑一致性,所以可以建立跟踪审计的层次分析模型,用来进行风险警示和选择风险防范方案。只要采取了一定的风险防范措施,就一定可以有效的降低集团公司的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篇8

1.参与制定了学物资采购、设备管理及相关规章制度若干项。规范了经济行为,使审计工作进一步走向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2.在学机构改革后,进一步明确了审计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使内审工作的内部监督职能进一步得到体现,可以更好的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3.调整人员的知识和年龄结构,新增专业审计人员2名(均为应届本科毕业生),加强了审计队伍建设,一名同志获高级会计师资格。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和积极上进的年轻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以老带新、新老结合,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审计队伍。

二.学习及培训

强化措施,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使我每个内审人员都真正成为"思想领先、业务过硬、技能娴熟、务实高效"的工作高手。

1.派一名同志随同教育厅考察团赴法国等国外学习考察,获取了大量审计工作信息及先进工作经验。

2.与、大学、大学等省内外高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审计工作新思路。

3.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学习,积极进行学术研究和探讨,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篇。

三.参与后勤改革

随着高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深入,我后勤集团已逐步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我们参与制定了一系列后勤改革的规章和措施,同财务处、后勤管理处一道,对集团每个中心进行了成本核算,并结合外经验,根据本实际,制定了各项定额标准,为推动学的后勤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四.参与办产业改革

"科教兴国"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一战略的提出,给以高科技为特征的高办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是由于办企业的利益和学的利益并不完全是一致的,企业内某些同志往往会为了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而致学利益于不顾,很难保证学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面对这一现状,我们会同财务处、企业管理处一道,参与制定了办产业改革工作的相关文件,对办每个企业进行了清产核资,摸清了企业家底,改善了经营环境,明确了经济责任,提高了经济效益,为领导提供了决策依据,为学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五.参与各项招投标工程及政府采购

随着学改革的迅速发展,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学工程建设和物资采购是与市场紧密相联的,要实现对工程建设和物资采购工作的有效控制,就必须用各项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我们参与制定招投标程序及学物资采购工作的相关规定并监督实施。在招投标工作中真正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物资采购工作,审计处自始至终全过程参加,充分发挥了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的监督作用。一年来共参与招投标项目及物资采购项目110余项,监督签订经济合同50余份,涉及金额近千万元,为学节约资金130多万元,规范了学物资采购行为,维护了学的经济利益。

六.具体审计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搞好内审工作,按照审计署提出的"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稳步推进审计工作深入的开展。

1.开展决算审计2项,通过对年度学财务决算和工会经费决算情况进行审计,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进一步规范了学预决算的编制和管理工作。

2.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4项,提出合理化建议20余条,查处应交未交学资金共计162万元(其中家电公司107.6万元;机械厂29.92万元;印刷厂16.21万元;文体用品公司8.23万元),现基本已全部追回。

3.经济责任审计是为了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其经济责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保障国有资产增值而实行的一种监督管理制度。一年来我们开展经济责任审计4项,既澄清了厂长(经理)任期内的各项经济责任,同时又为企业和学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措施,促进了企业的经营管理,为领导提供了决策依据。

4.基建审计:随着我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基础建设项目资金的投入继续增加,全处同志克服人员少,任务重,审计事项跨度长的困难,以我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紧抓工程项目审计,从工程的招标、施工到竣工验收结算的每个环节,实行全面审计,从中发现存在虚列工程项目,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和多结算工程款诸多问题,对查出的问题进行纠正、整改。全年共审计基建、维修、装饰工程项目340多项,审计金额5000多万元,审减金额160多万元。为学挽回了经济损失,维护了学合法权益,有效地规范了工程项目的管理。

5.科研工作是高发展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我们集中力量加强对科研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使这些资金充分发挥作用和效益。一年来我们开展科研经费审签11项,促进了科研工作的发展。

6.全面开展审计工作,对全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重点问题进行审计监督。开展住宅楼工程财务决算审计25项,纠正不合理费用支出2万多元,并在《后勤通讯》上加以公告,切实维护了广大教职工的利益,开展专案审计1项,纠正违纪资金12余万元,建议并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严肃了党纪国法,受到了全教职工的好评。

7.积极开展对外联系,经常性的和省内外高合作,继续保持与兄弟院的友好往来,共与兄弟院合作开展审计项目2项,既查清了问题,又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目的。树立了我形象,提高了我知名度。

七.工作体会

1.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搞好内审工作的关键。领导的重视程度越高,内审工作就越有依靠,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我们在认真做好工作的同时,注重同上级领导的交流,不定期汇报工作情况,争取领导的信任,取得了领导对内审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领导对审计工作倍加关注,对审计的组织、人员的调配予以大力支持,对重大问题的定性与处理亲自过问,对审计报告认真批阅,及时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具体要求,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证。

篇9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高职院校投资主体与资金来源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筹资渠道的多样化和资金控制的复杂性以及市场经济的深入,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要走创新之路,加大财务管理的难度,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发展和蔓延,不仅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大的冲击,同时也暴露了原有财务管理理论的缺陷与不足,对财务管理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给财务管理理论带来了创新的机遇和空间。

一、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意识淡薄,缺乏统筹全局观念

目前学校财务人员的管理观念停留在记帐、算帐、报帐的基础上,缺乏科学理财的思想,缺乏长远意识,重核算、轻管理。尚未建立起市场经济环境变化下的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成本效益观念。风险意识薄弱,在拓宽财源方面,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存在被动状态,听命行事,缺乏纵观全局的前瞻思想。

(二)、财务管理制度缺陷

近年来,国家加大内控理论的建设,但针对学校内控的法律、法规较少,大多数学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这些制度仅仅把执行业务规章制度当作是加强内部控制;有的未建立自我防范与约束机制,发生违规行为才采取措施加以补救,这些制度存在控制范围、控制内容不全面,控制方法不科学、控制执行不严等方面的问题。

(三)、财务管理内容不健全

无形资产的管理与监督,相关的激励机制等内容严重缺乏。大多数高等院校对技术性无形资产的有形转化和利用不够重视,轻视应用研究,重论文,轻专利,轻效益,忽视生产急需的技术,重视上游研究,忽视下游的产业化,大量科技成果处于贮藏状态,没有被激活,转化为生产力;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其价值难以确定,大多数高等院校只重视对有形资产的核查登记,忽视对无形资产的评估,使无形资产价值得不到真实反映;缺乏安全管理,没有相关的激励机制,人才流失严重,财随人失,造成高等院校无形资产的流失。

二、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1、加强预算申报的可行性研究

编制预算应遵循全员参与的原则,财务人员应同各部门负责人一起参与预算的编制,共同编制的预算更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准确性和规范。当年申报的预算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可以参照分部门分项目多年实际开支的平均数,并搞清楚什么是当年急需的项目,把预算经费和工作重心结合起来。

2、严格执行预算

日常报账要严格执行“一支笔”的签字制度;各部门在购置设备时,没有经费来源的一律不得采购;基建项目立项要严格按照程序执行,报账必须严格按照审批的基建计划执行,没有预算的一律不得执行等。

3、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与控制

为确保预算经费的有效使用,必须重视预算监控这个环节。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必须建立预算跟踪和调整机制。事前要进行预防性控制,事中要进行检测性控制,事后还要进行反馈控制。

4、建立完善预算绩效考核机制

高职院校应建立与全面预算管理相配套的业绩评价体系与激励制度。在专项项目执行过程中,要建立追踪问效制度,加强过程控制。项目完成时,应该对该项目的经费使用效益进行分析,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为以后的预算安排提供依据,探索建立与目标、任务、绩效挂钩的资源分配制度。

5、加强对结余资金的处理

通过对预算执行的效益分析,找出项目结余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财政拨款项目要严格按照申报的预算加强使用和管理,保证项目按时高效的完成;校内预算项目也要分析结余的原因,并考虑调整下一年度该专项项目预算金额。

(二)、强化债务风险管理

1、加强贷款资金的管理

贷款高职院校应成立以校(院)长为组长,财务、监察、审计、工会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贷款资金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贷款项目的论证、贷款资金的使用、管理与监督。财务部门必须配备专门人员做好贷款资金的管理工作,严格控制贷款资金的使用方向,建立贷款项目管理责任制。

2、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应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善于对社会经济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科学预测,建立财务预警体系,不断加强风险预测能力、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风险决策能力,正确处理风险、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在充分利用有利机会,并使高职院校价值最大化的前提下适当选择规避、分散、转移等措施,优化投资、筹资和利润分配等各种财务结构,将可能遭受的损失尽可能降到最低限度,使高职院校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高职院校的经济效益。因此,以资金及其运动为纽带,将风险管理与财务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以风险为基础财务管理,能够使高职院校面向未来,以战略发展为导向,是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基础。

3、实行多渠道筹集资金

(1)、积极争取财政拨款,稳定经费来源。学院财务部门要及时掌握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重大决策,协助院领导和各部门认真规划,加强预算的科学性、可信赖性,为学院有关部门通过项目申报等方式来争取财政拨款作好服务工作。

(2)、规范和加大对学生收费管理的力度。学生学杂费是高职院校自筹经费中的主体部分,是除财政拨款以外的另一个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一方面,高职院校要面向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前景,吸引更多的生源报考高职;另一方面,要规范和加大对学生收费管理的力度,确保学生学杂费的足额收取。针对当前学生欠费数目日益增大、追缴困难的情况,财务部门可利用银校合作契机,进行电脑联网收费,建立学生收费动态管理系统,对学生缴费情况进行实时控制,及时向各系、部、处、室及有关职能部门提供学生欠费情况,取得他们的支持,配合催款。尤其要发挥班主任或辅导员的作用。

(3)、利用高职学院的资源优势,为社会提供服务。政府赋予新高职的功能和使命是:以新的机制和模式培养造就数以万计的专门技术型人才。高职院校主要服务形式有:医疗服务、技术推广服务、专业人员培训服务、科技成果转让和应用研究合同等。实践证明,通过直接向雇主提供特定的劳务知识服务而获取收入已成为重要的经费补充渠道。

(4)、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抓住机遇利用当前良好的金融环境,在预测和分析学院未来的承受能力、偿债能力的前提下,适度向银行贷款获取建设资金,优化长短期贷款的组合,满足学院发展对资金的需要。

(三)、加强高职院校资产管理

为了确保高职院校财产完整无损,保证高职院校资产使用有效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首先,应进行成本核算,转变高职院校目前的经费管理观念和模式,使高职院校理财体制、模式、方法与社会相适应,降低学校运行成本,提高竞争力。其次,各单位除教学、办公用房外,可以统一收取一定比例的占用费,对仪器设备的收费部分提取一定比例的折旧费,这样可有效遏制争点学校资源,促使各部门重成本,讲效益。

再次,建立健全资产管理有效机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对资产立项、购买、使用、报废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打破专业与院系限制配置相关资产,避免资产重复购置,减少资金浪费,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要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岗位责任制,健全物资收发、保管制度。

三、新形势下创新财务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及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使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呈现出跨越式的发展趋势,高等院校原有财务体制的弊端日益凸显,特别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巨大的财务风险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积极进行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创新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以政府拨款为主要经费来源的格局正在被开放型、多元化的筹资办学形式所替代;资本市场的初步建立,客观上为学校盘活资金创造了条件,缺乏主动进取的财务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客观上需要高等学校及时转变观念,积极采取应对危机的策略。进行财务管理创新。

四、结束语

总之,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它要随着时代的步伐和学校的发展而不断改革、创新、完善。高职院校只有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促进高职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一、参加财务人员继续教育

每年财务人员都要参加财政局组织的财务人员继续教育,但是2016年11月底,继续教育教材全变,由于国家财务部最新公告:2017年财务上将有大的变动,实行《新会计准则》《新科目》《新规范制度》,可以说财务部2017年的工作将一切围绕这次改革展开工作,由唯重要的是这次改革对企业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参加财务人员继续教育,了解新准则体系框架,掌握和领会新准则内容,要点、和精髓。全面按新准则的规范要求,熟练地运用新准则等,进行帐务处理和财务相关报表、表格的编制。 参加继续教育后,汇报学习情况报告。

二、加强规范现金管理,做好日常核算

1、根据新的制度与准则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业务核算,做好财务工作。

2、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处理好同其他部门的协调关系。

3、做好正常出纳核算工作。

按照财务制度,办理现金的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努力开源结流,使有限的经费发挥真正的作用,为公司提供财力上的保证。加强各种费用开支的核算。及时进行记帐,编制出纳日报明细表,汇总表,月初前报交总经理留存,严格支票领用手续,按规定签发现金以票和转帐支票。

4、财务人员必须按岗位责任制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做出表率。

5、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个人见意措施

要求财务管理科学化,核算规范化,费用控制全理化,强化监督度,细化工作,切实体现财务管理的作用。使得财务运作趋于更合理化、健康化,更能符合公司发展的步伐。 总之在新的一年里,我会借改革契机,继续加大现金管理力度,提高自身业务操作能力,充分发挥财务的职能作用,积极完成全年的各项工作计划,以最大限度地报务于公司。为我公司的稳健发展而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工作目标及希望

望在2017年做好出纳本职工作外,在不影响其他人员的工作前提下,能接触月度、季度、年终财务报表、统计报告等。虽然现在的能力水平可以编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但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因此想多学习一些财务的实际操作技能,希望以后能对公司的工作有所帮助。

具体抓好五项操作:

一是财务开支操作:对营业费用实行费用额和费用率控制,严格实行了“ 以收定支、先提后支、多收多支、少收少支、以率定额,超支自负”的费用计提开支原则,将费用控制在核定比例之内。

二是比例操作:即在费用开支方面针对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对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养老保险,待业保险金等按比例准确计提。对招待费、宣传费等要在规定比例之内节约使用。

三是预算操作:对培训费、会议费、修理费、电子设备费购置及运转费实行了预算制,做到了在具体操作中严格按照预算控制支出。

四是包干操作:对差旅费、邮电费、水电费、公杂费等我们结合区域实际和市场物价情况合理制定包干使用办法,无正当理由超出包干限额的社,其超额部分扣减个人费用。五是成本操作:严格加强了其他成本项目和营业外支出的管理,坚持按月监控,防止以其他名义列支。

1、根据公司核算要求和各部门的实际情况,按照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做好财务软件的初始化工作。

财务主管2017年度工作计划二

一、加强规范管理、做好日常核算

2、配合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第七年度的年终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并按有关部门的要求,完成会计报表的汇总和上报工作。

3、配合外部审计机构对总公司上一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4、配合公司领导完成各责任中心经济责任指标的预算及制订工作,并做好公司有关财务管理制度的拟稿工作,加强财务制度建设。

5、做好日常会计核算工作。按照会计制度,分清资金渠道,认真审核每笔原始凭证,正确运用会计科目,编制会计凭证,进行记账。做到“三及时”:即及时编制有关会计报表,及时报送税务等部门;及时装订会计凭证;及时清理往来款项。出纳要严格按照现金管理办法和银行结算制度,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及时准确登记银行、现金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严格支票领用手续,按规定签发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

6、配合销售部了解货款回收情况,做好货款回收工作。

7、积极筹措资金,从多方面保证公司资金运营的流畅。

8、努力加大新业务开拓力度,实现跨越式发展。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将重点集中在新业务领域,务必在认识、机制、措施和组织推动等方面下真功夫,花大力气,力争使在较短时间内投资、发展新业务,走在同业前面,占领市场。

9、完成公司董事会及CEO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加强基础防范、做好安全工作

1、货币资金安全。定期检查现金提取、送存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检查现金是否超库存存放;对有关设备的完好性进行检查,若有隐患,及时处理并向上反映;及时加以整改。

2、票证管理安全。做好现金、收据、发票、各种有价票证的管理工作以及安全防范工作,确保不漏不遗不缺。

3、负责防火安全。严格执行用电管理规定并保证每日下班时切断主电源;对办公室吸烟进行严格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地上无乱扔烟头。

4、负责防盗安全。定期检查安全措施的完好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向上汇报。

三、加强考核考评、提高工作质量

1、严格遵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有关规定,对违反规定的人员提出处理意见。

2、严格进行考勤工作。严格执行上下班制度,保证每日工作的正常进行。

3、要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基础工作制度,促进企业管理整体水平提高。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基础工作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及清查盘点制度、行政管理制度,根据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工作的要求,实行岗位责任制,规定每个员工必须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在什么情况下应怎么做,以及什么不能做,做错了怎么办等细则。这样,每个岗位的每个责任者对各自承担的财务管理基础工作都清楚,要求人人遵守。通过实施这些制度,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整体水平。

4、建立和健全自我约束的企业机制,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严格审核费用开支,控制预算,加强资金日常调度与控制,落实内部各层次、各部门的资金管理责任制。尽量避免无计划、无定额使用资金。

四、加强素质养成、推进队伍建设

随着后勤集团的不断壮大,面对日趋复杂的市场和日益加大的竞争,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日显重要。

篇11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分工呈现出两个明显特征:一是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二是岗位分工越来越细。会计行业亦不例外,会计岗位的分工呈现出精细化的特征。财政部有关文件中将会计岗位划分为负责人(主管)、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核算、稽核、档案管理、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共十三个岗位。单项会计实验要体现仿真性,必须突出会计岗位分工,体现会计岗位特征,使学生熟悉各个会计岗位的业务流程,掌握各个会计岗位的业务技能。所以单项实验内容和流程应当是:(1)会计基础;(2)出纳岗位实验;(3)往来会计岗位实验;(4)存货会计岗位实验;(5)资产会计岗位实验;(6)收入与利润会计岗位实验;(7)会计报表岗位实验;(8)工资会计岗位实验;(9)费用会计岗位实验;(10)成本会计岗位实验;(11);涉税岗位实验;(12)财务分析岗位实验;(13)审计岗位实验。注:由于单项会计实验必须与会计理论教学课程同步进行,因而单项会计实验必须兼顾到教学进度安排。考虑到《成本会计》和《纳税实务》的开设均在《财务会计》之后,故将其相关岗位的实验放在比较靠后的位置。

各岗位实验内容及目的是:

(一)会计基础部分

实验内容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日记账和明细账的登记,记账凭证汇总表的编制。

实验目的:初步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结账与更正错误的基本技能。

(二)出纳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开设和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保管和签发支票,办理支票借用及报账,库存现金管理,填制结算凭证,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办理与银行的各种业务往来,办理各种报销业务,保管各种有价证券、印章、空白支票和空白收据,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出纳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货币资金核算的内容和操作技能;了解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及其有关规定。

(三)往来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开设债券债务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根据发生的往来业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债券债务总分类账及明细分类账。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往来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熟悉各种应收、应付款项账务处理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各种债权、债务的确认标准。

(四)存货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存货的验收、入库、发出的计价、核算,存货的清查。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存货会计岗位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各种存货业务核算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存货业务有关规定和管理办法。

(五)资产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无形资产取得的核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与核算,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固定资产改建扩建和修理的核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处置的核算,固定资产清查的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资产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核算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资产核算和管理的有关规定。

(六)收入与利润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与核算,主营业务成本的计算与核算,其他业务收支的确认与核算,投资损益的计算与核算,营业外收支的核算,利润的计算与核算,利润分配的程序与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收入和利润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收入、利润的形成及其分配的核算内容和操作技能;了解利润的形成和分配的有关规定。

(七)会计报表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编制资产负债表及其附表,编制利润表及其附表。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会计报表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程序;掌握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报表信息资料应用的操作技能;了解各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八)工资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工资的计算,工资的发放与代扣款项的结转,工资的分配,应付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住房公积金的计提与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工资费用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工资费用的核算、账务处理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工资费用的构成和有关政策规定。

(九)费用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营业费用的核算,管理费用的核算,财务费用的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费用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费用账务处理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费用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

(十)成本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品种法下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以及相应的账务处理,分步法下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以及相应的账务处理,分批法下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以及相应的账务处理,编制各种费用要素分配表,登记有关总账及明细账,填制产品成本计算单。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成本会计岗位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产品成本的各种计算方法和账务处理操作技能;了解成本构成和确认标准。

(十一)涉税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并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并向税务机关提供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计算营业税应纳税额,并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并向税务机关提供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计算消费税应纳税额,并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并向税务机关提供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向税务机关报送相关报表并提供相关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涉税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各种税款的计算和纳税申报表的填制方法;了解我国税收征纳程序及税款缴纳方式。

(十二)财务分析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增长能力分析,财务综合分析及评价。

实验目的:全面掌握财务分析岗位的基本职责;掌握各种财务分析方法并能实际运用;了解财务预测方法。

(十三)审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流动资产审计,固定资产审计,长期投资审计,负债审计,所有者权益审计,收入与成本费用审计,利润形成及其分配审计,编写审计报告。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审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各项企业内部审计方法和操作技能;编写审计报告;了解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的方法。

二、建立与会计工作知识综合化相适应的综合会计实验子体系,提高受训者的行业意识和行业适应能力

当今社会,一方面业务的知识综合化过程越来越深;另一方面业务的综合化、整体化越来越明显。综合化要求各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交叉。会计学科当然也不例外。这就要求会计教育要不断提高知识结构的通用性,拓宽自身的业务技能,培养会计行业意识和行业适应能力,使之能胜任会计行业的相关工作,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多变的竞争环境。为此,构建整体手工实验模块应当遵循:实验内容真实、全面原则、实验素材选择恰当原则和实验角色清晰原则。

整体手工实验模块流程图1:

注:(1)原始凭证审核的教学内容中包括如何填制常用的原始凭证。(2)记账,凭证的审核应由会计主管审核,实际做时可在同学间相互审核;登记账簿注意明细账与总账,由不同的会计人员登记,以科目汇总表的账务处理程序为典型。(3)成本核算以计划成本为典型,并用到其他方法。(4)期末对账,包括银行对账单与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核对,总账与明细账核对,明细账与记账及凭证等之间的核对。(5)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其他报表,利润表要求理解所得税的金额调整。(6)成本核算主要完成制造业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实践操作,提高成本控制水平。(7)纳税申报主要完成企业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各种税金的计算与纳税实务。(8)财务分析主要是运用专门的财务分析方法,及时提供能够满足各种要求的财务分析报告。(9)报表审计要求能够熟练运用审计理论与方法完成常规的审计工作。

(一)手工实验模块核心部分的构建思路

手工实验模块核心部分的构建,要求能够充分体现会计核算工作的核心业务,主要是在完成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每章的知识点实验后,对一个企业一个完整的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一般对一个股份制生产企业12月份的业务为实验素材,掌握手工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做到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核算过程中运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材料的收发按照计划成本进行,掌握货币资金、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及利润分配、会计报表编制等内容的实践操作。手工实验模块核心部分的经济业务要能够覆盖日常会计核算的专业基础知识。在受训者操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启发式和扩散式思维,即在有多种备选方法的情况下,用其它的方法该如何处理,比较之下增强受训者的理解与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验过程中,为了避免受训者一人做所有业务而对岗位意识不清的情况,可采取将每4人划分为一个小组,交替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审核、编制会计报表等业务,使受训者完成不同岗位角色的转换,并培养不相容岗位不能由同一个人担任的专业意识。

(二)手工实验模块分支部分的构建思路

综合会计实验子体系以会计核算为主体,但会计核算并不是其惟一的内容。会计行业除了会计核算工作外,还涉及税务、财务分析、审计等其它相关的工作。为了提高受训者的行业适应能力,使受训者能够充分胜任会计行业不同的专业岗位,手工实验模块分支部分的构建内容应该包括成本核算、纳税申报、财务分析和报表审计。受训者通过手工实验模块分支部分的操作,完成会计行业相关各岗位的实践操作,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专业知识体系。知识层面的开阔使受训者的岗位选择更多一些,并有较好的适应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技能会使受训者走向工作岗位后很快进入角色,适应角色,并得到良好的职业发展。

成本核算实验内容主要完成制造业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实践操作,熟悉制造业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的核算方法,在精确计算产品成本的基础上,完成成本控制与考核,提高成本控制能力。纳税申报实验内容要求受训者在熟练掌握税收实务的基础上,完成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各项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各项税金的计算与纳税申报的实践操作。财务分析实验内容要求受训者根据特定企业的相关报表资料和财务信息,运用专门的财务分析方法完成财务分析工作,并形成财务分析报告,以满足不同目的的需求。报表审计实验内容主要是运用专门的审计方法完成报表审计的相关工作,对所审计企业报表的真实性、一贯性和公允性做出合理鉴证,并最终形成审计报告。

三、建立与会计实务操作电算化相适应的电算会计实验子体系,提高受训者的现代会计意识和电算化操作能力

此部分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在构建电算化会计各模块子系统的基础上以一个核算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完整经济业务为数据源,利用各子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财务一体化实验。

电算化会计是一种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会计工作的一种手段,电算化会计实施的前提是首先要有一套与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相适应的财务管理软件。以现代财务软件设计的主流思想来看,大多数财务软件都是以模块系统设计为出发点,结合财务工作的流程最终设计一套完整的电算化财务软件。因此“三化”主导型会计实验课程体系中电算会计实验体系的构建首要考虑的内容便是需要培养受训者哪方面的能力,在构建电算化会计各模块子系统时,我们只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即可。其次,为了能够全面培养受训者的会计意识和电算化操作能力,我们还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经济业务数据源。该经济业务数据源的建立应注意既要体现财务各分支子模块的实验内容,又要兼顾财务实验一体化的设计目标。

核心体系构建:根据电算会计实验子体系的设计思路,其核心体系的构建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建立一套完整的经济业务数据源。按照会计分期的基本假设及会计核算的特点,笔者认为虚拟一个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是可行的,并且经济业务应涵盖会计日常工作的内容,包括账务处理、应收应付款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成本核算、报表编制、纳税申报、财务分析等等。(2)各子模块系统构建及模块操作流程。从会计工作内容来看,电算化会计实验子模块应包括总账系统、应收应付系统、工资核算系统、固定资产系统、成本核算系统、报表系统、纳税申报系统及财务分析系统在内,各部分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一)总账系统。主要培养受训学生运用此系统进行账务处理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总账系统的初始设置凭证处理出纳集成办公各类账表生成与查询账务系统期末处理。

(二)应收应付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此系统进行应收应付款管理与核算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应收应付系统的初始设置应收应付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各种应收应付单据的查询与账表的设计与管理应收应付系统期末处理。

(三)工资核算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此系统进行工资核算、工资发放、工资费用分摊、工资统计分析和个人所得税核算等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工资核算系统初始设置工资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工资系统月末处理。

(四)固定资产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设备管理、折旧计提等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固定资产系统初始设置固定资产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固定资产系统月末处理。

(五)成本核算管理。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成本核算与掌控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成本核算管理系统初始设置成本核算系统日常业务处理成本核算系统月末处理。

(六)报表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企业各种会计报表编制的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会计报表的初始设置会计报表的生成。

(七)纳税申报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各类税务报表的编制与申报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纳税申报系统的初始设置纳税申报日常业务处理。

(八)财务分析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未来前景做出评价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财务分析系统初始设置报表分析与管理。

四、建立与集团公司会计网络化相适应的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提高受训者的网络会计意识和网络财务处理能力

本部分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建立母子公司之间会计数据传递实验模块。其核心部分为一个集团公司母公司及几个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流程;其分支部分为公司内部各系统模块和各子模块之间数据传递和标准化接口流程。实验目标是:建立与集团公司会计网络化相适应的互动协作式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实现电算化实验从单一企业实验向集团公司集中核算实验延伸,全面提高受训者的网络会计意识和网络财务处理能力。

(一)实验室设计

由各个独立的教学实验室构成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基本架构,各独立的实验室各自承担一个完整的会计账套。一个完整的会计账套包括总账系统和应收应付系统、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成本核算、存货核算等等各模块子系统。

教学实验室的设计可以考虑“多层次,分级别”。所谓“多层次,分级别”首先是指独立的实验室各自承担的账套之间是多层次、分级别的,某账套可能是一个账套的上级会计主体,也可能同时是另一个账套的下级会计主体;其次“多层次,分级别”是指独立的实验室各自承担的账套核算的经济业务应按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成几个层次、几个级别,较低级别的实现较简单的账套处理和账务核算,较高级别的实现较复杂的账套处理和账务核算。较低级别的按照实现情况可以随时向较高级别过渡。

(二)实验核心部分流程设计

建立一个集团母公司及几个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实验模块,实现各个子公司逐级逐层合并的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按照“多层次,分级别”的教学实验室设计,各会计账套可以考虑按级次逐级逐层合并(由于受相关条件制约,目前还较难实现一次性并行合并)。具体各会计账套逐级逐层合并流程如图2所示。

考虑到合并本身的复杂性,笔者认为分层的时候安排三层比较合理,具体各会计账套中的经济业务应该涉及多个会计期间(一个会计期间为一个月),各经济业务包含的信息数据可以模拟母子公司实务中产生的一些往来业务,但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每个会计期间必须涉及较多的关联交易或内部往来业务数据,这些数据尽量包括股权投资项目、内部债权债务项目、存货项目、固定资产项目、无形资产项目、盈余公积项目、内部销售收入和成本项目、内部投资收益项目、管理费用项目、利润分配等等项目;二是其中的关联交易和内部往来核算之间的数据衔接关系;三是函数的引用和参数的设计,特别在集团多层级复杂的股权结构下;四是逐级分层合并下要保持合并会计政策的一致性;五是各账套报表格式的差异和调整;六是内部往来会计记录因科目的运用和时间的不一致导致不平的调整。

(三)实验分支部分流程设计

建立一个集团母公司及几个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实验模块,实现各个子公司逐级逐层合并的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关键是处理好母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的具体细节。

首先,子公司要及时生成上报数据并完成相应的数据传递。这部分主要培养受训者提高函数的引用和参数设计的能力,理解子公司如何接收并生成上报数据等一系列数据传递关系。主要的操作流程如下所示:接收母公司下发的数据生成本公司个别报表数据及抵冲数据报表数据实现透视、排序、汇总等操作生成上报数据重新组织本公司各会计期报表对本公司个别会计报表制作分析图形。

其次,母公司要按照子公司上报的数据及时进行汇总合并。这部分主要培养受训者提高内部抵销分录的处理能力,理解各内部项目之间的数据衔接关系、各报表格式的差异和调整以及内部往来会计记录因科目的运用和时间的不一致导致不平的调整。主要的操作流程如下所示:设计合并报表格式定义抵销分录项目及抵冲分录数据调整各公司个别报表数据及抵销分录数据报表数据实现透视、排序、汇总等操作审核报表数据及内部交易数据的平衡关系,并显示错误明细抵销合并项目生成合并工作底稿生成合并报表查询以往所有报表对工作底稿、合并报表及个别会计报表制作分析图形。

最后,在具体母子公司操作流程的实现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完整的会计账套数据建立和个别报表数据的生成中所有信息数据要保持和电算会计实验子体系紧密相衔接。在安排具体账套及其核算的时候可以考虑将那些核算业务相对较简单的安排在较低层次,将那些核算业务相对较复杂的安排在较高层次。

第二,接收内部交易数据并调整个别报表数据和生成抵冲数据时要注意上下级账套数据之间的关系和格式的一致性,并可对本账套报表数据进行多区域透视、可变区排序和可变区汇总等操作。

篇12

“刚回来, 现在可以采访, 你能坚持住吗? ”电话里吴文军对记者说。

“可以, 我现在去找你。”记者撂下电话, 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3 号公寓直奔6 号公寓。时间是4 月25 日23: 15 分。来到6 号公寓一看, 吴文军的电脑还开着, 正在思索着培训总结。见到记者来, 边忙着招呼边说:“两天后要交了, 还差点没写好。现在接受你的采访, 完了我要继续加班, 今天很可能是个不眠之夜。”切入正题, 采访随即开始。

培训伊始, 吴文军尚在德国学习。为遵守培训纪律, 不至失去得之不易的培训机会, 几经请示, 多方协调, 以求得托付责任, 提前离开。欧洲转机, 历经24 小时颠簸, 如期进入开班课堂, 兴奋盖过一路的疲惫。吴文军也成为全国高级人才培训班( 行政事业单位类) 第一期的班长。

财会通讯: 您对本届高级人才培训班( 行政事业单位类) 怎么认识?

吴文军: 就像王军副部长所说的――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推动你们这些人从执行者向管理者、领导者、决策者转变; 发扬用大看小、跳出会计看会计; 学会有进有退、先领后导、在限制中求发展、追求多方共赢的方法论, 我认为培训班的宗旨就是促进我们这些学员由执行者向决策者的角色进行转变, 丰富会计相关领域的知识, 从一种宏观战略角度体验会计。从基本知识的角度来讲, 通过自学可以达到, 但是有了这些培训专家的授课、自由的讨论, 我们就会从其中得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可能就是一种理念, 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这对我们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财会通讯: 您对这个班总体印象如何?

吴文军: 要说印象, 那可真是终生难忘。上午、下午、晚上时间紧凑的让人有点喘不过气。听课、讨论、报告, 堪称是思想的“集中营”, 需要极大地激发潜能。即使严格遵守规程, 但是为求得报告新意, 每天不得不挑灯夜战, 很少有在凌晨一点前歇息。

在我的学习生涯中这样的经历实在很少, 我十分佩服培训班设计者的缜密心思。但这样高强度训练对我们能力提升绝对是有好处的, 我甘心情愿接受挑战。因为这样的机会是稀缺的, 值得珍惜的。另外, 这仅仅是开始, 我们这个班的学员还要走过六年的征程。

财会通讯: 从知识的学习角度来讲, 您现在最亟待补充的知识是什么呢?

吴文军: 从我个人来说, 从本科到博士都是学会计专业的, 说实话如果现在的培训还是集中在会计方面我还真有点吃不消, 我主要想了解一些比较宏观和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知识, 这种知识能够给我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 而不是一些具体的知识点。也就是说, 我需要跳出会计这个圈子再次审视会计, 这样可以解决“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是庐山真面目”的困惑。我想这也是很多高级人才的想法, 也是从执行者到管理者和规则制定者转变的基点。财会通讯: 您觉得哪些课对您的启发比较大?

吴文军: 我们这次参加学习的学员来自各个部门, 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都有自己的成绩, 藉此机会我们聚集在一起可以相互交流、相互碰撞形成一些令人振奋的思想火花。萧伯纳说, 如果你有一个思想, 我有一个思想, 互相交换, 我们各自就有两个甚至多个思想。这句话在讨论交流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同学们精彩的发言, 内容丰富, 信息量大, 思维活跃, 思路开阔, 视角新奇独特, 不时跳跃着思想的闪光, 弥补了各自知识经验的不足和思维、思路的缺陷, 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惊喜, 每每有一种如饮醇浆的感觉。这是人生一笔可遇而不可求的巨大财富。

另外我们的课程安排得很紧, 学员都比较辛苦, 经常夜里两三点还在忙活作业, 或者写总结。可见这些课程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有用的。比如说, 关于博弈论的问题, 这是一门深刻的管理辩证思维, 在我上学时候我接触的博弈论知识基本上是琐碎而不成体系的, 而近些年来博弈论取得了很大发展, 好几次诺贝尔管理学奖都授予了有关博弈论方面的研究, 国内也开始非常重视博弈论的研究, 有很多观点和意见。在这次培训中, 专家简明扼要的讲述, 并且运用博弈论来分析现实中一些普通的事情, 却得出另一种“不合常理”但是却又是一番道理的结论, 一方面拓展了我的思维空间, 一方面使我更能多角度的了解情况, 这也是在现实管理中必须要考虑的。因此, 我对博弈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我觉得我的收获会很大。

周振鹤教授、骆玉民教授关于“ 晚明清初中西文化的交汇”和“魏晋文人的风度与人生观”的讲座, 将我们引入了相对陌生的、但又引人入胜的文化和艺术殿堂, 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艺术素养, 提高我们的人文修养和人生境界。这些知识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视角、较高的层次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 为我们走向领军提供了厚实的铺垫。

学习不一定是非要学到某一个公式, 某一种先进的知识点。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学到一种方法。不要说其他学科的知识, 就算是财务会计这方面的知识, 就永远也学不完, 所以没有必要了解每一个知识点, 而是要学会某种研究深入的方法, 也就是“授人与渔”, 这才是我想得到的。

财会通讯: 您认为这个高级会计人才培训班的成功标志是什么?

吴文军: 我们的背后, 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提高执政能力, 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是我们这些行政事业单位要对百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作为财经管理的中坚力量, 在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中, 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政府部门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所以, 在会计领军人才工程的建设中, 行政事业类会计领军人才的建设意义重大, 我们更感责任重大!

提升能力, 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靠一时的热情和运气是无法实现的, 空想更是难堪领军使命。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精心的准备, 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准备, 而且需要健康的身体准备、良好的心理准备和足够的技术准备。

因此我认为, 行政事业班领军人才培养成功的标志应当是: 我们的单位、我们的部门、我们的系统, 因为有了我们而提高了管理

水平, 改进了管理方式、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 并逐步展示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吴文军在挂任贵州省财政厅厅长助理期间, 应邀到省直机关、高校、企事业单位和地市州作了21 场专题报告;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针对农村信用社改革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从制度建设、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受到有关领导好评; 针对当前财政工作的一些热点问题, 积极参与调查研究, 走访9 个市( 州、地) 的42 个县(市、区), 搜集相关材料,撰写了《关于贵州省省级财政收入特征的研究报告》、《关于县乡财政问题的调查及思考》、《贵州省农村信用社改革侧记》、《关于贵州省基层财政状况及财政改革若干问题的调研报告》、《努力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透过税收结构看经济发展》、《把握特点稳步推进财源建设》等报告和文章, 供部、省、厅领导决策参考。

财会通讯: 您在贵州挂职锻炼的时候曾经深入调研, 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和意见。在清理经济鉴证中介机构办公室工作的过程中也写了几篇关于鉴证中介机构的调研报告。您对调研是否情有独钟?

吴文军: 可以这么说吧, 我这个人闲不住。喜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进入现实中调查, 得出自己的结论。一方面使自己的文章更有说服力, 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够为其他使用者提供一点参考。而且这些调研都充分运用了当时的有利因素, 能够深入地展开,结果也就比较贴近实际, 反映现实。

其实, 调研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方法, 它可以让你在一个集中的时间内对某一行业了如指掌, 并能够迅速地采取措施。但是,说实话, 调研是一个苦差事, 需要大量的收集第一手资料, 那么就需要去很多地方, 和很多人交谈, 这样才能客观实际。当时在贵州写出的几篇调研报告, 我就跑遍了大半个贵州, 因为贵州是高原地区, 路很难走, 确实很艰苦。但是看着自己的报告得到领导的重视我还是很欣慰的, 毕竟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财会通讯: 最近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了您关于农村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服务的文章, 当时怎么想起写这个?

吴文军: 我老家湖北红安是有名的将军县, 但是也是一个贫穷的地区, 因为父母不习惯城市的生活, 所以每一到年节我都要回去。回去了, 肯定不能闲着啊。在财政部金融司工作, 肯定要把工作融入生活, 这样也符合我的个性。而且年前, 金人庆部长教导我们,解决农民的问题要带着感情去办。作为政策的思考者和拟订者, 如果没有忧国忧民的心态, 深入基层, 掌握第一手情况, 再高的理论水平, 也可能只是高谈阔论、隔靴搔痒, 而于事无补的。

财会通讯: 是啊, 不能拍着脑袋瞎说啊。还有您对调研是情有独钟的!

吴文军: 确实, 现在很多人缺乏这种深入基层的精神。当时我是与我们红安县财政局金融股刘股长一起去的, 基本上跑遍了整个县。包括种粮大户太平桥镇农民汪家福, 县农村信用联社的有关领导, 七里坪镇的生猪养殖户罗新全等等。当时觉得农村在金融服务上实在是欠缺。就像老刘说的“在我们这种穷山区, 农村金融前几年简直就是被边缘化了”。

财会通讯: 现在国家的很多政策都在向农村倾斜, 财政拨款支农力度也比较大, 最近农村的村镇银行也开始兴办了, 对农村金融是个极大的利好消息。

吴文军: 彻底解决“三农”问题, 需要全方位给予农业支持和扶持, 需要税收、财政补贴和各种配套政策, 也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协调和配套发展。前些年农村金融发展不太健康, 拖了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后腿。为扭转这一局面, 必须高度重视农村金融改革滞后、服务不足的问题。没有金融业的支持, 农村改革的创意再好也不会长久! 农民需要什么样的金融, 无论是现在的金融业还是即将新办的金融机构, 是为改革而改革, 还是为农民需要而改革, 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 农民举手不举手是最好的检验。在发展农村金融的关键时刻, 为农民打理好他们的辛苦钱, 需要更多改革的思路,更多勇于创新的勇气, 更加深入实际的作风。

从1999 年开始吴文军就承担重大课题研究: 1999 年承担部级课题《规范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管理研究》; 2001 年承担部级课题《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研究》; 2002 年承担部级课题《加入世贸组织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建设和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03 年承担省级课题《从税收结构看经济发展――关于贵州省税源结构的调查分析报告》; 2005 年承担部级立法项目《金融企业财务规则》。

财会通讯: 2005 年您承担了《金融企业财务规则》的起草, 这个对金融企业的财务影响应该是很大的了?

吴文军: 这个项目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我当初算是主力牵头。耗费了很长时间, 这里面凝聚着我的很多理念, 因为时间比较长,没有及时作系统的文字梳理, 但是从头到尾我都参加。我对这个项目非常有感慨。这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完的, 我目前就要给某地财政系统的同志们讲授如何在财务上监管现代的金融机构。

《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不仅理顺了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体制, 而且强调了财务风险管理, 使金融企业财务管理从行政审批模式转变为引导金融企业自主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促进金融企业稳健经营, 强化对金融企业财务信息的分析与利用。这一规则的出台, 在财政系统、金融界引起了较好的反响。

财会通讯: 那您就给大家谈谈这个《规则》的起草过程吧!

吴文军: 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2005 年6 月全国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后期, 各个部门在相互提意见, 很多意见集中反映到财政部金融司――1992 年制定的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 现在已经13 年了, 中国的金融企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应该改一改了。于是财政部就组成专题小组, 形成讨论稿初稿, 并在9 月将讨论稿印发各地及部分金融企业征求意见。然后再根据相关部门和专家意见, 形成草案, 报部务会审议。2006 年9 月29 日, 财政部党组会议讨论通过《金融企业财务规则( 草案) 》。10 月, 征求部内司局、国家税务总局意见, 完善草案。11 月, 召开座谈会, 起草规则实施指南。12 月7 日, 财政部第42 号部长令。这个规则开始叫《金融企业财务管理通则》, 但是经过多方讨论认为“通则”不适合, 而改为“规则”, 这样一方面层次有所提高, 而且通用性比较强。另一方面, 财政部对金融企业本身就具有管理、指导、服务的职能, 为什么要单独强调“管理”呢, 于是就最终改为《金融企业财务规则》。

财会通讯: 看来这份《规则》的提出、制定过程还是十分漫长和艰辛的。那么这个新的《规则》有什么特点呢?

吴文军: 简单的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分离财政部门社会事务管理者与资产管理者的职能; 减少财政部门对企业的直接干预; 界定不同层次财务管理的内涵; 丰富并强调了财务风险管理;

改革了财务分配制度; 提升了财务制度的层次; 明确了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 规定了财政专员办的财务监管职责; 理顺了信用社类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

财会通讯:《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与原来实行的财务制度有哪些区别呢?

吴文军: 主要是废止了以前财务制度的一些条款、保留了一部分原来财务制度的条款、增加一些适应现代金融行业情况的条款。具体来讲:

( 一) 废止的具体规定。净残值率按照固定资产原值的3%至5%确定; 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 代办储蓄手续费按代办储蓄存款年平均余额的1.2%之内控制使用; 业务宣传费限额: 银行为2‰, 保险及其他非银行金融企业为5‰; 保险企业支付防灾费的标准; 手续费支付总额最高不得突破实收保费的8%; 佣金最高支付总额不得突破缴费期内实收保费的5%; 业务招待费在限额内掌握使用; 职工福利费按照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4%提取;应提取税后利润5%的法定公益金。

( 二) 保留的具体规定。在企业的资本金中, 银行固定资产净值所占的比重最高不得超过30%( 《规则》为40%) , 保险及其他非银行金融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所占的比重最高不得超过50%。国家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 工会经费按照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2%计提, 拨交工会使用。职工教育经费按照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5%( 新《规则》为2.5%) 计提, 用于职工教育方面的开支。

( 三) 新增的具体规定。第三条――金融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设置财务管理职能部门, 配备专业财务管理人员;第九条――金融企业应建立健全包括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等内容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建立规范有效资本补充机制: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保险业, 偿付能力充足率不得小于100%。证券业, 净资本与负债的比例不得低于8%, 净资产与负债的比例不得低于20%; 第四十四条――金融企业资本充足率、偿付能力充足率、净资本负债率未达到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标准的, 不得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第五十八条――金融企业报送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财会通讯: 还有和此《规则》相配套的规定与行动吗?

吴文军: 当然有。财政部将《规则》实施指南和解读, 还将以《规则》为依据, 在金融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绩效评价管理、财务风险评价和控制、社会审计和资产评估等方面, 制定配套管理制度和具体办法, 检查金融企业执行《规则》情况, 省级财政部门也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夜已深, 记者抬表一看, 已经凌晨时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校园一片静谧, 但是记者向6 号公寓楼回首望去, 很多房间灯光依然……

人物简历:

吴文军, 现任财政部金融司副处长, 高级会计师。

1987.9―1991.7 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会计系工业会计专业学习

1994.9―1997.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攻读会计学专业硕士学位

1999.9―2001.12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攻读会计学专业博士学位

2002.9―2005.12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资本市场问题

1991.7―1994.9 武汉钢铁公司从事会计工作

1997.7―2005.3 财政部从事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工作。其间, 1999 年10 月至2003 年10 月在国务院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

2003 年10 月―2004 年10 月挂任贵州省财政厅厅长助理

获得奖励或表彰情况

1、1996 年:《对武钢养老保险制度的调查及思考》获财政部高教系统“社会实践与我”征文三等奖;

篇13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正逐年下降,人口老龄化趋势如同一股银色潮流正开始冲击全球,势不可当。据专家预计,至2030年全球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由目前的9%上升到16%,西方人口学家将21世纪称为“世界性人口老龄化的时代”。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到来,世界各国的养老金制度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难,主要表现为基本养老金支出迅速膨胀、财政不堪重负。为摆脱困境,世界各国纷纷探寻解决途径,积极地投身到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大潮中,以期将政府从当前的财政困境中解放出来,建立适合本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养老金制度。在这股银色浪潮中,中国也难于幸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始于20世纪70年代,到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作为理论界,自然不会自甘寂寞,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经济理论界对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不断升温,对养老金制度的研究更是情有独钟,他们为养老金制度改革出谋划策。我国的养老金制度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目前为止,已经确立了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养老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养老金制度模式,然而,改革的推进却是相当艰难和缓慢的,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颇多,这都有待于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1、我国企业养老金会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养老保险金制度从1984年开始建立试点,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将养老金会计按照会计主体的不同分为职工养老金会计和企业养老金会计,分别在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和第10号中予以规范。《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对职工养老金保险费等各种不同形式报酬的会计处理进行归纳,规范了职工薪酬的确认、计量和披露。依照该准则,企业将根据具体的确定提存计划,按照固定金额或工资的一定比例提取并支付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养老金,职工在职的会计期间确认为负债,并且根据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体现了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养老金基金》将依法制定的企业养老金计划所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运营收益形成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单独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进行会计处理和列报;规范了企业养老金基金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和净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披露;规定企业养老金基金所持有的各类投资需以公允价值计量;规定企业养老金基金的报表由资产负债表、净资产变动表和附注组成等。

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至今不过短短十几年,相应地,我国的企业养老金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的时间也不长,难免会存在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国外对企业养老金会计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科学的养老金会计体系。而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至今对企业养老金会计的研究还比较少,尤其是对补充养老保险的会计问题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我国并没有一套适合国情的企业养老金会计理论体系来指导会计实践。缺乏理论的指导给我国制定高质量企业养老金会计准则带来了障碍,也不利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2)存在虚增资产的问题。一般来说,企业无须为聘请的兼职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如果同样的两个项目,一家企业主要雇用专职人员完成,另一家企业则聘用许多兼职人员完成,按照现有的会计处理方法,专职人员社会保险费用计入资产价值而使得两家企业的项目资产价值出现差异,主要由专职人员完成的项目价值会显得高一些,而实际两个项目可以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是一样的。这样做会虚增企业资产,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不能反映出企业真实的偿债能力。

(3)不能反映养老保险的提取和使用之间的关系。应付职工薪酬中哪部分属于补充养老保险、对应着哪些资产,从报表上反映不出来,不利于企业及时掌握这部分基金的结余数、缺口数和运作情况并及时作出调整。

(4)企业养老金会计纳税调整涉及账户较多且税负较重。我国税法规定,企业除按国家规定提取的养老保险可以在税前扣除外,自行提取的养老保险不得在税前扣除,如商业保险不得扣除。这样,如果企业将补充养老保险计入应付职工薪酬,在做纳税调整时,不但要调整工资部分对应的费用,调整根据工资计提的职工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还要调整补充养老保险。

(5)补充养老保险部分的会计处理较模糊。我国现有会计准则中没有明确规定补充养老保险的会计处理方法,企业在实际执行时,主要参照基本养老保险的会计处理方法。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基金将更普遍,补充养老保险的形式也将多样化。制定补充养老保险的相关会计准则,使企业在进行补充养老保险的会计处理时有据可依,是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会计准则建设,只有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才能减少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曲解或降低不必要的信息转换成本,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2、完善企业养老金会计的对策

(1)加强理论研究,逐步完善养老金方面的会计准则。在养老金制度急需改革的今天,我们迫切地需要完善的理论作为指导。缺乏先进理论的指导,实践将会异常的艰辛,因此,理论界应该走在改革的前端,先从理论突破,在研究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也不能照搬国外的做法,而应该在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与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在理论的摸索探讨中,我国制定会计准则的机构应密切关注理论界的发展动态,将一些优秀的理论成果及时写入会计准则,以规范我国企业养老金会计。

(2)加强立法,以规范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的运行。基于以上我国企业养老金会计处理的模糊性,因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规范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法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市场的发展没有统一的规则。不同地方、不同行业探索着不同模式,存在着无序状态,导致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的实施、基金的安全运营、受益人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因此,为了推进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深化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我国政府部门应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制定统一政策和规定,确定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市场的基本框架和运作规则,对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的建立以及账户管理、投资运营等各环节进行规范,以保障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保护受益人的权利。如制定《企业养老金实施办法》、《企业养老金经办机构资格认定办法》、《企业养老金投资运营机构资格认定标准》、《企业养老金基金管理办法》等。

(3)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推动企业补充养老金的发展。首先,要抓好试点地区的企业养老金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将试点区域扩大到中小城市。其次,借鉴美国401(K)计划中税收优惠政策,在各地开始实施企业养老金计划之前,国家应该明确企业养老金计划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如可以允许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一定比例(比例的幅度可比试点的钱更大一些)以内的部分,从成本中列支;允许个人延迟缴纳个人所得税,至退休时可免去个人所得税,退休前若提前支取这部分养老金则必须补交所得税并处罚金等,还应考虑对投资受益给予税收优惠以及免征个人所得税。

(4)在现有基础上由确定提存制模式逐渐向确定受益制模式转变。我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主要是在效益较好的行业(一般为大型国有企业)取得可喜的发展,也有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我们可以依托发展较好的行业为基础,逐渐向确定受益模式转变,大力扩大企业养老保险的范围,为将来企业养老金计划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一般而言,在确定受益制计划下,企业养老保险是根据员工工资水平和服务年限来确定未来养老金支付金额。职工退休时所享受的养老金的实际收益水平是事先确定的,因不确定因素所导致的投资、通货膨胀等风险均由企业承担,因而企业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督促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确定受益养老金计划更能吸引优秀的人才,符合企业办理养老保险的目的,并且能使大多数员工老有所依、老有所保,做到真正发挥养老金制度的社会保障功能。我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在某些行业已取得较大发展,形成了一整套财务、审计等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已有较丰富的发展经验。所以,以现有行业发展为依托,改变养老金计划受益模式,是发展我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切实可行的方法。

(5)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逐步壮大精算师与资产评估师队伍。前已述及,确定提存计划是当前我国企业养老金会计制度的主选方式,但确定提存计划模式本身也有不足。随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未来的企业养老金的实施将逐渐过渡为确定收益计划模式。确定收益计划模式下需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将企业未来的给付义务折算成当期的现值,并且要对雇员的死亡率、离职率、投资收益率、提前退休率、通货膨胀率及企业养老金运作中的其他因素作出预测,从而使企业每年提存的养老金数额与职工当期提供的服务相对应。可见,确定受益计划模式下的会计处理比确定提存计划模式下的会计处理复杂得多,需要拥有一大批较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和具有较强专业知识的精算师。此外,期末对企业基金资产进行评估、确认公允价值时,也需要资产评估师参与。但从现状看,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精算师人才匮乏、资产评估师数量不足,因此当务之急是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壮大精算师与资产评估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完善企业养老金会计的需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