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防火安全管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消防防火安全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消防防火安全管理

篇1

网格化;消防防火安全管理

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原来陈旧的消防模式已经越来越跟不上形势,而且原来消防管理模式中存在众多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严重影响消防防火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所以消防管理部门不断研究推出网格化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推广,不但能够跟进当前发展形势,还能提高管理效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优良管理模式。

1网格化管理的含义及原则

(1)网格化管理的含义。网格化消防防火安全管理是新兴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主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城市消防区域分成若干个单元格,对每个单元格进行高效管理。划分成若干单元格之后,利用计算机进行单元格之间的控制管理,每个单元格之间能够及时进行信息沟通,保证管理工作能够系统进行,最大程度提升管理效果[1]。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原本复杂的信息处理进行分解,使管理难度大大降低,促进消防防火安全管理工作进行。

(2)网格化管理的原则。实行网格化消防防火管理也要遵循相应管理原则,主要有网格单元划分标准性原则、网格单元间信息性原则、网格单元间资源协调性原则。单元格划分标准原则是最重要的原则,对单元格划分时,一定要遵守相关原则,保证单元格划分的合理,为以后管理打下基础。由于单元格管理模式依靠计算机进行管理,所以一定要保证各个单元格之间信息的连通性,这样才能准确控制整个单元格,提升管理效率。保证网格单元间资源合理配置是非常重要的原则,只有将各个单元格之间资源进行合理优化配置,才能更好的进行管理,提升整体管理效果。

2网格化在消防防火安全管理中应用的积极作用

(1)优化管理消防执法效率。网格化管理将整个防火区域进行划分,划分之后每个区域都有专门的负责人,专门负责人负责管辖区域内的安全隐患材料收集工作,做好准确记录之后再汇报给总负责人。进行区域化信息收集时,可以优先选用本区域人作为收集人员,因为本区域人员对本区域的环境相对了解,能够准确对隐患区域进行排查,有效提高资料收集效率。这样就能对存在火灾隐患的区域进行及时排查,进行安全有效的处理措施,大大降低该区域火灾发生的概率,切实有效的优化消防执法效率。

(2)有效提高消防监控能力。因为采用的网格化消防防火管理模式,所以在每个独立的网格之中都要设置与之需求相对应的消防分队。消防分队成立之后,应该派分队成员对管辖区域内的所以场所进行排查,确保消防防火工作顺利进行[2]。如果消防分队中的消防人员是当地居民的话,这样对该区域的地理环境有更加细致的了解,进而大大增大消防工作的动态监督能力。因为监督能力的提高,能够更早的发现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及时消除隐患,保障人民生产生活安全。

(3)提高管理水平。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之后,使用计算机对消防信息进行管理,并且还和公安部门进行联合,这样就加大对消防数据的检测准确性,因为还有公安部门的加入,可以更加准确的对数据检测的准确性进行判断。这样就能很好的将区域检测由动态变为静态,方便全面对消防数据进行监测。对于存在火灾隐患的地方,消防人员在得到信息之后可以及时将火灾隐患消除,不断提高消防能力。

(4)推动管理发展进程。因为采用网格化消防防火安全官管理模式,所以区域内相关工作划分的更加细致,消防负责人能够更加及时发现自己管理区域内有可能发生火灾的地点。网格化管理模式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安全检查的准确性。发现安全隐患之后要及时进行整改,实行网格化管理之后,能够将整改质量落实到个人,保证整改工程顺利进行。因为是网格化管理模式,区域管理范围缩小,区域内的管理人员能够有更多时间对该区域进行巡逻检查,这样就能更加准确的了解该区域内消防工作落实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对相关隐患进行更加系统的整治。督促整改计划的落实,保证辖区内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3网格化在消防防火安全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欠缺。由于网格化消防管理模式是新兴模式,很多人员没有清楚认识到模式的重要性,有些地方领导对网格化模式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很好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导致网格化进程缓慢,不能跟上时代进步。

(2)资金投入不到位。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还是极为不平衡,有些地方领导重视发展网格化管理模式,但是受到经济发展程度限制,没有多余资金投入到网格化管理建设当中[3]。只能试点发展网格化管理模式,导致网格化管理发展缓慢。

(3)工作进度不平衡。由于各地人员配备和经济问题,导致工作进度不平衡。有些地方不能按照要求落实消防任务,整体进度不平衡,导致消防工作进步缓慢。

(4)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网格化消防管理人员素质低下也是影响网格化消防管理工作的重要原因。因为有些消防人员就是当地居民,自身综合素质不过关,再加上相关培训不到位,致使消防人员水平停留在较低水平。这也是网格化在消防防火安全管理中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4改善网格化在消防防火安全管理应用中问题的措施

(1)提高重视程度。各地政府要增强网格化在消防管理中的应用,建立齐全的管理措施,将消防工作与各部门工作相结合,设置明确的奖惩方案,使管理人员对消防工作的重视。

(2)加大资金投入。资金的投入是网格化消防工作发展的基础,所以管理部门应该重视资金投入。为了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可以拓宽集资渠道,增加收入,保障消防工作顺利进行。

(3)平衡工作进度。想要平衡工作进度就要及时做好推广工作[4]。合理的推广能够切实保证网格化消防工作的实行,从根本上改变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快消防工作发展。

(4)提高人员素质。消防人员的培训也能加快网络化消防工作的进行。定期对消防人员进行火灾隐患排查和消防教育宣传,全面提高网格化管理水平。各地公安部门还要加强保安部门人员培训,充分利用保安优势,建立完善的网格化消防管理系统。

5结束语

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是以后发展的趋势,实行网格化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消防执法效率,还能提高对火灾监控能力,提高管理水平。但是网格化在实行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只有将这些问题全部解决,才能促进消防工程网格化管理工作的进行。

作者:王惟昊 单位:武警江景德镇市消防支队昌江大队

参考文献

[1]胡佳.网格化在消防防火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科技风,2016(06):71-72.

篇2

1网格化管理的含义及原则

(1)网格化管理的含义。网格化消防防火安全管理是新兴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主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城市消防区域分成若干个单元格,对每个单元格进行高效管理。划分成若干单元格之后,利用计算机进行单元格之间的控制管理,每个单元格之间能够及时进行信息沟通,保证管理工作能够系统进行,最大程度提升管理效果[1]。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原本复杂的信息处理进行分解,使管理难度大大降低,促进消防防火安全管理工作进行。(2)网格化管理的原则。实行网格化消防防火管理也要遵循相应管理原则,主要有网格单元划分标准性原则、网格单元间信息性原则、网格单元间资源协调性原则。单元格划分标准原则是最重要的原则,对单元格划分时,一定要遵守相关原则,保证单元格划分的合理,为以后管理打下基础。由于单元格管理模式依靠计算机进行管理,所以一定要保证各个单元格之间信息的连通性,这样才能准确控制整个单元格,提升管理效率。保证网格单元间资源合理配置是非常重要的原则,只有将各个单元格之间资源进行合理优化配置,才能更好的进行管理,提升整体管理效果。

2网格化在消防防火安全管理中应用的积极作用

(1)优化管理消防执法效率。网格化管理将整个防火区域进行划分,划分之后每个区域都有专门的负责人,专门负责人负责管辖区域内的安全隐患材料收集工作,做好准确记录之后再汇报给总负责人。进行区域化信息收集时,可以优先选用本区域人作为收集人员,因为本区域人员对本区域的环境相对了解,能够准确对隐患区域进行排查,有效提高资料收集效率。这样就能对存在火灾隐患的区域进行及时排查,进行安全有效的处理措施,大大降低该区域火灾发生的概率,切实有效的优化消防执法效率。(2)有效提高消防监控能力。因为采用的网格化消防防火管理模式,所以在每个独立的网格之中都要设置与之需求相对应的消防分队。消防分队成立之后,应该派分队成员对管辖区域内的所以场所进行排查,确保消防防火工作顺利进行[2]。如果消防分队中的消防人员是当地居民的话,这样对该区域的地理环境有更加细致的了解,进而大大增大消防工作的动态监督能力。因为监督能力的提高,能够更早的发现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及时消除隐患,保障人民生产生活安全。(3)提高管理水平。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之后,使用计算机对消防信息进行管理,并且还和公安部门进行联合,这样就加大对消防数据的检测准确性,因为还有公安部门的加入,可以更加准确的对数据检测的准确性进行判断。这样就能很好的将区域检测由动态变为静态,方便全面对消防数据进行监测。对于存在火灾隐患的地方,消防人员在得到信息之后可以及时将火灾隐患消除,不断提高消防能力。(4)推动管理发展进程。因为采用网格化消防防火安全官管理模式,所以区域内相关工作划分的更加细致,消防负责人能够更加及时发现自己管理区域内有可能发生火灾的地点。网格化管理模式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安全检查的准确性。发现安全隐患之后要及时进行整改,实行网格化管理之后,能够将整改质量落实到个人,保证整改工程顺利进行。因为是网格化管理模式,区域管理范围缩小,区域内的管理人员能够有更多时间对该区域进行巡逻检查,这样就能更加准确的了解该区域内消防工作落实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对相关隐患进行更加系统的整治。督促整改计划的落实,保证辖区内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3网格化在消防防火安全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欠缺。由于网格化消防管理模式是新兴模式,很多人员没有清楚认识到模式的重要性,有些地方领导对网格化模式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很好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导致网格化进程缓慢,不能跟上时代进步。(2)资金投入不到位。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还是极为不平衡,有些地方领导重视发展网格化管理模式,但是受到经济发展程度限制,没有多余资金投入到网格化管理建设当中[3]。只能试点发展网格化管理模式,导致网格化管理发展缓慢。(3)工作进度不平衡。由于各地人员配备和经济问题,导致工作进度不平衡。有些地方不能按照要求落实消防任务,整体进度不平衡,导致消防工作进步缓慢。(4)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网格化消防管理人员素质低下也是影响网格化消防管理工作的重要原因。因为有些消防人员就是当地居民,自身综合素质不过关,再加上相关培训不到位,致使消防人员水平停留在较低水平。这也是网格化在消防防火安全管理中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4改善网格化在消防防火安全管理应用中问题的措施

(1)提高重视程度。各地政府要增强网格化在消防管理中的应用,建立齐全的管理措施,将消防工作与各部门工作相结合,设置明确的奖惩方案,使管理人员对消防工作的重视。(2)加大资金投入。资金的投入是网格化消防工作发展的基础,所以管理部门应该重视资金投入。为了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可以拓宽集资渠道,增加收入,保障消防工作顺利进行。(3)平衡工作进度。想要平衡工作进度就要及时做好推广工作[4]。合理的推广能够切实保证网格化消防工作的实行,从根本上改变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快消防工作发展。(4)提高人员素质。消防人员的培训也能加快网络化消防工作的进行。定期对消防人员进行火灾隐患排查和消防教育宣传,全面提高网格化管理水平。各地公安部门还要加强保安部门人员培训,充分利用保安优势,建立完善的网格化消防管理系统。

5结束语

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是以后发展的趋势,实行网格化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消防执法效率,还能提高对火灾监控能力,提高管理水平。但是网格化在实行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只有将这些问题全部解决,才能促进消防工程网格化管理工作的进行。

作者:王惟昊 单位:武警江景德镇市消防支队昌江大队

参考文献:

[1]胡佳.网格化在消防防火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科技风,2016(06):71-72.

篇3

伴随人们生活安全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安全意识的逐渐加强,对于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同时,由于消防安全管理模式与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存在一定矛盾,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着我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未来发展。因此,消防管理的相关部门应该不断探索有效的应对措施和管理模式。为了进一步保障我国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网格化的消防管理模式脱颖而出,不仅能够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进党群关系。

一、网格化安全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一)提高执法效率

近几年来,将网格化的安全管理模式应用于消防防火的管理过程中,将整个城市合理分为大、小两个区域。每一区域对应相应的管理人员,并且每一负责人管理一部分管理工作人员,每一名工作人员将会面对所负责区域所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并及时进行汇总和分析,汇报给上级负责人。值得注意的是,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询问当地居民的方式,了解该类地区的地形、地貌,由于当地居民对于上述问题了解的十分准确,因此,所得到的资料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因此,消防管理部分在分配收集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优先选取当地居民。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负责人员通过所收集到的消防信息,能够详细了解负责区域的隐患区域、隐患类型等,进而基于选择消防材料的基础上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分析,从根本上降低所负责区域发生火灾的几率,提高了消防工作的整体效率。

(二)提高监管力度

通过利用网格化的安全管理模式,能够将每一小区进一步划分为多个区域,并根据每一小区中的消防管理需求建立消防分队,由消防小组中的成员对于所负责的区域注意排查所存在的消防问题,进而确保消防工作的顺利进行。这种建立消防分队的方式,具有极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消防分队中的各个成员能够及时排查所负责区域的消防安全问题,进而利于及时发现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进行处理。另外一个方面,若消防分队中的成员是本区域居民,将会更加深入了解当地的地域情况,并对于一部分重点场所进行准确评估,实现合理优化和配置消防人员的效果,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消防工作的监管力度,尽快发现安全隐患问题,并消灭于萌芽状态,为小区居民的实际生活和工作提供更为安全和舒适的环境。

二、网格化安全管理模式的保障措施

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网格化管理模式的积极作用,在消防防火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管理制度

对于并没有专业物业管理的小区而言,居住建筑通常情况下由消防管理单位负责,若居民建筑并无产权单位负责,则需要由与之相对应的单位或者相关部门提供消费防火服务;对于当地并未缴纳物业费用的居民建筑而言,则需要由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所队形的社区单位进行管理。相关部门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分级管理制度,同时,获取当地公安机关的辅助和协助,进而确保消防工作的顺利完成。与此同时,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需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如:人口规模、建筑数量、经济水平以及区域面积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网格划分的标准化,进而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其次,网格化的安全管理模式,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和流程切实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各个环节,明确每一名消防人员的工作责任和管理义眨进而从根本上利于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建设基础设施

在消防防火的管理过程中,建立基础设施已经成为重要的构成部分,为了能够实现网格化安全管理模式的积极作用,则需要注重网格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对于预防火灾和实施救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还需要不断提高有关网格化安全管理相关设施的技术建设,进而从根本上提高预防火灾的管理能力。

(三)加强宣传教育

消防防火是一项涉及十分广泛的工程,基于社会不同力量的支持,网格化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加强防火意识的教育宣传,建立一支具有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的消防团队,不断壮大网格安全管理的防火力量。通过定期开展网格化的消防安全培训体系,不断提高消防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将网格化安全管理工作作为首要的研究重点。除此之外,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准确评估消防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根据消防人员的表现情况及时给予奖励和惩罚,积极做到奖惩分明,利于提高消防人员的工作热情。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需要不断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管理力度,在应用网格化安全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通过利用其内在的有效性和专业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安全管理的工作效率,从根本上提高消防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消防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加强网格化安全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消防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 杨洋,顾常源.网格化在社会消防防火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科技资讯,2015(03).

[2] 陈景文,余雯.探究网格化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山西建筑,2015(26).

篇4

一、引发火灾的主要因素分析

引发火灾的因素比较多,既有人们主观因素引发的火灾,同时也有由于人们疏忽大意而引发的火灾,另外,由于自然因素引发的火灾也不在少数。无论由于哪种因素引起的火灾都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损失,重则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轻则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人们主观因素引起的火灾大多为故意纵火,这类火灾大多会造成较大的损失,而且影响比较恶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疏忽大意而引发的火灾也比较多,比如随手乱丢烟头、野外非法使用明火、建筑楼道内易燃易爆物大量堆积、乱接电气线路等因素;而由于自然因素引发的火灾也比较多,比如梅雨季节的雷击现象、电器设备出现漏电或者故障等因素。正是由于火灾具有比较明显的突发性、蔓延性、破坏性等特征,一旦发生火灾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消防防火安全监管一直是消防部门的重点工作内容[1]。

二、消防灭火救援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消防灭火救援行动难度逐渐增大。社会整体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样化,在给人们带来诸多生活便利和优越性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消防灭火救援难度。从当前消防灭火救援行动整体角度来看,越是复杂的火场环境,救援难度越高,同时也越容易发生灭火救援行动安全问题。比如,在城市展开灭火救援行动时,就会由于高层建筑过高或者建筑设施内部结构与环境过于复杂,而增加灭火救援行动难度系数。甚至还会存在一些未知的易燃易爆物,或者由于风向突然改变导致明火倒向蔓延,这样就会严重威胁消防指战员的人身安全。(二)灭火救援行动装备先进性有待提升。灭火救援装备可以说是保障消防员人身安全的最关键屏障,一旦缺少先进的灭火救援装备不仅会增加救援难度,甚至还会导致消防员暴露在巨大的安全风险之下,从而增加灭火救援行动的伤亡率。客观来讲,消防灭火救援装备是否足够先进、完善、可靠,很大程度上跟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密切联系,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相关的消防灭火救援装备也比较先进,比如云梯消防车、通信指挥消防车等。相反一些经济比较差的区域,其消防灭火救援装备也就相对不够先进,进而给消防灭火行动指战员带来较高的风险。另外,一些现代化信息通信设备也未能在部分基层消防站、消防救援队伍中全面应用,导致在火场展开灭后救援行动时通信能力偏弱,火场内信息无法及时传递给现场指挥员或者指挥中心,而消防指挥员和指挥中心的命令也无法及时传递给火场内部的消防员,这也是比较突出的灭火救援安全问题[2]。(三)火场侦查不够全面,消防员安全意识有待提升。在进入火场实施灭火救援行动前,必须要做好火场详细情况的侦查工作,勘察起火源头位置、火势蔓延程度、是否存在易燃易爆物、是否存在建筑物坍塌或者坍塌风险、是否存在被困人员及人数、建筑物主体结构及材料类型等相关信息。但由于部分信息很难被确定下来,比如是否会发生建筑物坍塌、具体的坍塌时间和坍塌区域等,这样就使灭火救援行动安全风险系数明显提升。而且由于很多时候火情比较危急,到达火场后便立即投入到灭火救援行动中,并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火场侦查工作,这样便增加了在灭火救援行动中安全风险。在火场中,消防指战员经常会不顾一切进行救援,将个人安危放在身后,这样就会很大程度上增加消防指战员的安全风险。而且部分年轻的消防指战员实际灭火救援行动参与次数较少,在遇到突发危机情况时应急反应不足,很难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正确的决定,这样就会给消防指战员带来较大的安全威胁[3]。(四)日常演练缺少实战化元素,实战能力有待提升。消防灭火救援行动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很多情况都无法提前预估,这就需要消防灭火救援队伍具备较强的实战化能力,可以有比较强的灵活应变能力。但从整体来看,部分基层消防站在日常训练时缺少实战化元素,这也是在消防灭火救援行动容易出现安全风险的主要因素。实战演练强度不足、两次实战化演练间隔较长,而且部分队伍对于联合救援行动存在不适应情况,个别消防指挥员也不具备指挥两个中队或者两个大队联合行动的能力,这样也会导致在实际消防灭火救援行动中出现较为严重的安全风险。

三、强化消防灭火救援安全管理的思路分析

(一)健全消防灭火救援安全管理制度。针对目前消防灭火救援行动中暴露出来的诸多安全风险问题,消防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健全消防灭火救援安全管理制度,使其更具规范性、完整性和时代性。消防管理部门要从大量灭火救援行动中总结经验,制定相应的灭火救援基本流程和管理制度,同时要求全体消防指战员都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和要求,这样可以明显降低消防灭火救援行动中的安全事故发生记录。管理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在不断总结和反思中进行变通,充分体现出安全管理制度的动态性特征。另外,消防管理部门还应当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消防指挥员的具体责任,使其能够在火场进行指挥时可以始终保持客观、冷静的思维和头脑,并且监督消防指挥员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一旦在发生安全事故后需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这样可以让全体消防指战员都能够在实际灭火救援行动中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从而降低消防指战员的伤亡率。(二)做好火灾现场的勘查工作,加强消防灭火救援装备创新。消防指战员到达现场后必须要进行全面细致的火场情况勘查工作,这是保证消防指战员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要对起火源进行确认,确定具体是什么物质引起的火灾,火场内是否存在易燃易爆物,火场内部是否存在被困人员、数量及具置,被困人员是否意识清醒、是否能够移动,建筑结构信息,建筑内消防设施具置、消防设施能否正常运行,建筑设施是否存在垮塌或者二次垮塌的风险,是否要调用消防云梯车等车辆和装备。确定好这些信息,不仅是勘查工作的必要内容,同时,也是提高灭火救援行动安全系数的重要措施。消防部门应当加紧做好灭火救援装备的创新和升级工作,尤其要加强灭火救援行动通信设施、救援防护装备的创新。火场内的情况瞬息万变,即便做好的火场勘查工作,也会在实际救援行动中遇到诸多突发性问题,这就需要保证火场内救援人员和火场外消防指挥员保持比较好的信息沟通能力。可以将3S技术、可视化技术等现代化技术应用到灭火救援行动装备上,实现灭火救援行动可视化。消防救援人员及时将火场内具体情况回传给消防指挥车或者指挥中心,让指挥员下达最准确的作战指令。而且消防部门还应当加大消防装备方面的资金投入量,用于现代化先进灭火救援装备的创新或者采购,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灭火救援行动的成功率和效率,同时也能最大限度保护消防员人身安全[4]。(三)强化日常实战化演练,提高消防指战员整体安全素养。消防救援队伍的日常训练成果会直接体现在具体灭火救援行动中,一支消防队伍是否能够打胜仗、打硬仗,与其日常训练存在直接联系。在现代消防灭火救援行动中,必须要求消防救援队伍有较强的实战能力,这是保证救援行动质量和消防指战员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要定期开展消防演练,所有演练和训练活动都必须要完全模拟实战状态下的灭火救援行动,要对实战化演练有比较高的重视度。通过实战化演练让消防员能够快速、熟练、准确掌握相关装备的实战运用技巧,即便在实际救援行动中也不会因为精神高度紧张、心理出现较大波动而导致技术动作发生变形。要保证每个月开展两次以上实战化演练,必要时还需要进行多部门联合演练,培养消防指战员多部门联合作战条件下的指挥能力、行动能力和应急处理水平,做到消防训练完全达到实战化标准。尤其对于一些新装备更需要进行相关训练,让消防员能够熟练操作新装备、新技术。针对部分地区基层消防指挥员出警次数偏少,参加灭火救援行动次数少等现实情况,消防部门可以采取换岗工作的方式,让这部分消防指挥员到火灾频发区域的消防部门进行学习和工作,以提升其实战指挥能力。部分一线消防战斗员的安全意识存在薄弱问题,虽然在消防灭火救援行动中作战勇猛、敢于冲锋,但却存在较严重的“个人英雄主义”现象。在具体灭火救援行动中经常忽略自身的安全风险,这样就极容易导致消防战斗员发生意外,甚至出现严重消防员伤亡情况。因此需要对消防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工作,主要从心理干预、安全风险判断能力、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等方面入手,提升消防队员的安全意识,确保消防应急救援队伍免受不必要的人员伤亡损失[5]。

消防灭火救援是一项风险系数极高的工作,并且无法提前进行预估,这样就使得灭火救援行动经常出现人员伤亡情况。为了避免消防应急救援队伍出现不必要的人员伤亡损失,需要消防部门能够对消防灭火救援安全风险的因素有比较客观、正确的了解,并从以下几个角度强化安全管理工作:健全消防灭火救援安全管理制度、做好火灾现场的勘查工作,加强消防灭火救援装备创新、强化日常实战化演练,提高消防指战员整体安全素养。

参考文献:

[1]周正超.消防灭火救援安全管理问题探讨[J].今日消防,2020(07):61-62.

[2]衡伏海.关于消防灭火救援安全管理相关问题的探讨[J].消防界(电子版),2018(14):33-34.

[3]张智博.当代消防灭火救援工作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今日消防,2020(07):55-56.

篇5

1 农村消防安全管理不可忽视

1.1农村消防安全管理刻不容缓

在农村火灾中,起火原因多是用火不慎、电器引发和玩火等。因此提高农村家庭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恢复确保消防水源的正常使用,刻不容缓。因此,扎实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在抓好城市防火工作的同时,努力探索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工作的新途径,积极推进农村消防工作,通过完善基层组织网络、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建立多形式消防队伍等方面不断加强和完善,农村消防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夯实。

1.2农村生活现状制约了消防安全的工程建设

首先,住宅密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住宅布局较为紧密,建筑间防火间距小,通道比较狭窄;其次,交通不便。农村道路多为自然土路,路面狭窄不平,雨、雪天泥泞难走,一些乡镇尚没有公路,不通公路的村庄则更多;第三,可燃物多。农村住宅多系土木、砖木、石木结构,门窗、屋架多为木质材料制成,耐火性能差。住宅内家具、食物、家用电器等生活用品不断增多,有的屋内还堆放柴草等燃料;第四,水源不足。有些农村住宅建筑密集的地方,离天然水源较远,有的虽有水源,但由于道路、取水设施等原因,消防车不易靠近吸水;第五,私建乱建情况严重。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往往造成仓房、牲畜棚、车库等建筑随意搭建,直接与住宅毗连,缺少防火分隔和防火间距不足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建筑火灾危险性增大,且给火灾的控制与扑救带来了很大难度。

1.3消防组织不健全,制度不落实

首先,国内大多数乡镇没有消防组织,即使少数乡镇成立了防火安全委员会,也是形同虚设;其次,作为具体实施消防监督管理行为的基层派出所,受警力有限等限制,工作重点也主要放在查处案件、调处纠纷等治安管理方面,难以落实具有较强群众性、经常性和技术性的消防工作;第三,担任防火安全委员会领导职务的乡(镇)长更是忙于应对多种繁杂事务,消防工作没有提到应有的位置。这些情况都非常不利于火灾的及时扑救;第四,消防责任不明确。消防安全不能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制定包括防火灭火常识的村规民约、防火安全公约和其他有关消防安全的管理制度,难以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自查自改、自我控制的自觉行为。同时,防火安全责任书没有签到基层村组织,未得到较好的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不能得到有效贯彻和执行。

1.4消防知识匮乏,消防意识不强

当前,消防宣传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却在农村遭到忽视,消防宣传工作无人管。农村普遍存在没有消防安全意识或意识淡薄,消防安全知识匮乏,自防自救能力差的问题。当问及发生火灾是否懂得扑救时,除“不知道怎么救火”,甚至不会拨打火警电话“119”。消防知识和意识都不强。

2 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途径分析

2.1适时开展消防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消防安全意识

首先,公安派出所要履行消防法赋予的义务和职责,不失时机地宣传消防法律、法规、防灭火常识;对农民工要面对面开展消防宣传和培训。其次,对居民防火要发挥村委会作用,成立联防组织,采取形式多样活动开展消防宣传,重要季节可组织灭火演习,人人参与,激发人人监督的积极性,调动广大群众人人注意防火的自觉性。同时,村委会要及时成立护村、护屯组织。针对农村春、秋、冬季节火灾多发时期,要在开展防火宣传的同时,分组定人进行巡逻,提高村民的火灾意识和法律意识。第三,建立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机制,建立乡(镇)、村消防安全宣传网络。要根据乡镇特色,充分利用有线广播、宣传画廊、电影下乡、有线电视等宣传平台,运用农村人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宣传消防安全基本知识特别是居民家庭防火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消防知识,要不断采取新形式、拓宽新渠道,使消防宣传深入千家万户

2.2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对构筑“防火墙”工程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动员各行业、各系统抓好落实。各地政府或防火委纷纷成立组织、制订方案、层层部署、落实责任。二是强化部门联动。各级防火委或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加强协调,建立健全消防工作部门信息沟通和联合执法机制。安监、环保、消防等部门联合开展了包括消防安全在内的安全生产检查,建设、公安、安监、工商、电力等5部门深入开展居住出租房屋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公安、建设、质监等3部门联合部署开展建筑消防设施专项整治,教育、旅游等部门专门开展学校、星级宾馆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

2.3消防部门深入指导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

切实提高了基层派出所监督执法能力,强化民警业务素质,也提高了派出所民警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实效,使各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执法工作各方面更规范化,为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4整体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发展

消防规划对于宏观消防工作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级、地方党委、政府汇报,推行“防火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定点挂钩”和“四定一书”制度,将消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了城镇消防规划和公共消防设施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协调发展。另外,要结合农村扶贫开发、易地扶贫搬迁、小城镇建设和农村村改造同步实施,把村民住宅的消防安全布局、消防通道、消防水源和单位建筑改造材料建设纳入农村建设规划,与村容村貌的治理改造同步实施。各乡镇、发展工加快经济建设的基础上,按照规划适当增加和完善消防设施,充分利用农村的水资源,设置消防水池。

3 结论

总之,只有从主观上加强对新农村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的重视和管理,才能提高全社会的消防意识,才能充分发挥公安派出所的消防监督职能作用,才能达到消防安全群防群治的目的,才能使全社会有个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才能提升“四个能力”水平的关键,才能切实有效地“防火墙”工程的有效开展。

篇6

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0-0177-02

1 小型旅馆的火灾教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乡下务工及非固定从业人员等流动人口大幅度增加,小型旅馆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小型旅馆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区域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也造成许多不容忽视的消防安全问题。近十年来,我国各地中小型旅馆火灾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这些中小型旅馆火灾事故教训十分惨痛,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时刻注意中小型旅馆的防火安全问题。

2002年4月3日,海口市南海小区某小旅馆因用火不慎发生火灾,死亡3人,伤2人,直接损失15.5万元。

2005年6月21日21时多,海口市美兰区美舍上村一幢住满农民工的小旅馆式的五层楼发生了一起火灾。火灾殃及左邻右舍,二、三楼靠近火源点的共八个房间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失。大火虽然被赶来的消防队员扑灭,但是四女二男在大火中丧生,其中两个是小孩,其状惨不忍睹。

2008年2月15日晚,位于浙江省义乌市义亭镇的成帅酒店发生不慎火灾,过火面积约200平方米,死亡1人、重伤4人。

2011年12月24日凌晨,湖北省潜江市园林城区原长途汽车站巷内一小旅馆“亨通宾馆”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造成4人死亡7人受伤的惨剧。

2012年10月25日凌晨,合肥火车站“幸福宾馆”突发大火,消防员及时赶到救出10名旅客。

2012年11月13日,山东济南刘家场南街永民祥和宾馆一房间起火,夺去了一个年轻的生命。

2 小型旅馆的火灾危险性因素分析

2.1 火灾荷载大

大多数小型旅馆是由老城区和集镇的门面房或私房改造而成,其建筑的耐火等级偏低,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左右建设的私房多数为混合结构,甚至有的建筑构件柱、梁、吊顶等采用木结构等可燃材料,耐火等级为三级甚至四级。有的小型旅馆尽管采用砖混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但内部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可燃、易燃装饰材料以及生活用品。同时发生火灾时,燃烧猛烈的塑料制品在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人体吸入这么气体后,对身体伤害较大,也会给疏散和扑救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2.2 人员多,流动性大,疏散困难

旅馆是人员较集中的场所,且大多数旅客的特点是暂住型,他们的流动性较大。他们不熟悉旅馆内的环境情况、不清楚疏散通道及灭火设施的位置,加之发生火灾时旅客心情紧张,这种情况下极易迷失方向,拥塞在通道上,造成秩序混乱,人员无法及时疏散、消防人员无法救援,造成一些无法挽救的伤害。

2.3 擅自改变结构且内部管理混乱

多数小宾馆老板为了谋取更大赢利,擅自对旅馆内部消防设施进行改造,将通往疏散楼梯的走道改造为客房,并将疏散门改造为窗户,改造后的宾馆消防设施、消防安全条件严重不符合国家规定,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极易引发重大火灾事故。并且小宾馆多为个人投资,投资额小,建筑规模小,难以做到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标准,在无服务员值班、无消防设施的情况下,火灾如果发生在夜间将会造成人员重大伤亡。

2.4 用火用电多

一是旅馆吸烟人多,明火难以控制。厨房、锅炉房等固定的用火部位如发生液体、气体燃料泄漏或用火不慎,都会引起火灾。二是电器线路接触不良,电热器具使用不当也易于引起火灾。三是温度过高的照明灯具烤到可燃物而引发火灾。

2.5 从业人员和管理者消防素质较低

小型旅馆的从业人员和管理者大多为家族成员,在经营和管理上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缺乏对消防安全工作的认识,开展消防安全培训教育、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及消防常识匮乏,部分工作人员甚至不知道火警电话,不会使用灭火器。

3 小型旅馆防火技术对策措施

3.1 提高管理层人员素质,强化思想认识

一方面有关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推动消防教育,切实改变公安消防部门唱“独角戏”的现状,经常下到辖区单位去,将消防知识普及到人头;另一方面管理人员自身要切实认识到安全就是财富,消防安全是关系到自身利益的事业,从思想意识上提高上去,不要认为这是职能部门的任务,与我无关,片面地认为火灾不可能发生在自家头上,往往这样的大意导致事发后的后悔。

3.2 扎实落实消防宣传

消防宣传工作是为保平安、保稳定,利用一切可以影响群众消防意识形态的媒介,以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消防工作重于泰山,消防宣传系于一半,在全社会实现消防安全保证,既取决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又取决于管理人员消防意识的加强。只有通过社会化的消防安全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消防意识。

3.3 安全疏散

安全疏散是小型旅馆最为突出的消防安全问题,大多数都不能满足安全出口数量要求。对于符合建设规模要求的单体式小型旅馆,可以只设一个安全出口,但疏散楼梯间应为封闭楼梯间,且应直通屋面,楼梯间疏散门应为乙级防火门,疏散宽度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建规”)相关规定1.1倍执行。还应考虑人员被动疏散的设施,如适当增设简易式缓降器、手电筒、防烟面罩等。

3.4 疏散楼梯宽度不足

一部分小型旅馆疏散楼梯的宽度不足1.1m,楼梯宽度的增加需要破坏房屋的结构,很多的现场是无法整改的,这样就造成人员疏散的难题。因此,小型旅馆应增设疏散楼梯,单个楼梯满足单股人流的疏散宽度,楼梯的总疏散宽度满足楼梯最小净宽和总疏散宽度的要求即可。

3.5 增加消防设施

限定了建设规模后的附设式小型旅馆,可以视为不改变整幢建筑的使用性质。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如下设备:

简易自动喷水灭火装置。使用范围为附设在高层居住建筑内的小型旅馆,加强对初期火灾的扑救能力,并且也适合高层建筑火灾立足于自救。

点式独立火灾报警器。使用范围为附设式小型旅馆和四层及以上单出口单体式小型旅馆,它的作用为早期预警。

消防软管卷盘。消防软管卷盘使用范围为建筑面积较小场所,好处为灭火行动易展开,灭火效果显著,及各类人员都能掌握其操作。因此,消防软管卷盘安装于所有小型旅馆,并根据小型旅馆营业的面积来确定其数量。

总之,地方旅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是关系重要的民生问题,是服务经济建设、执法为民的表现之一。加强和改进中小型旅馆消防安全,才能更好地推动小型旅馆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合理规划利用土地资源已摆到城市建设发展重要地位。城市的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工程逐年增多,建筑形式、建筑结构、建筑规模有了很大变化,地下建筑的广泛使用,无疑使地下建筑火灾危险性增加。因此,加强地下建筑的防火安全管理,了解掌握地下建筑火灾特点,合理消防设计布局,是目前摆在消防和建筑、施工、管理单位的重要课题。

1 地下建筑工程分类

地下工程是指,建筑在自然岩层或土层中和构筑在地面建筑下,由防护功能的地下室建筑统称为地下建筑。根据目前我国的情况,按地下建筑的使用功能可分为5类:军用建筑、民用建筑、交通建筑、仓库建筑、公共服务性建筑。

军用建筑:包括各类野战工程,指挥通讯、物资仓储、火炸药库等。

工业建筑:包括各类地下工厂、车间。

民用建筑:包括商场、医院、旅馆、餐厅、展览厅、电影院、礼堂、体育场、歌舞娱乐游艺场所等。

交通建筑:包括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地下铁道等。

仓库建筑:包括各种地下贮库、油库、粮库、车库、物资库、冷库、资料档案库等。

共用建筑:包括通讯机房、广播电台、电视台等。

2 地下建筑的火灾特点

2.1当发生火灾时,地下建筑出入口已成为排烟口

地下室内空气的供给完全依赖于出入口,由于地下室内空间体积有限,火灾发生时室内很快被烟雾充满,至使燃烧缓慢,短时间内处于不充分燃烧状态(熏烧状态),随着燃烧范围的不断扩大与地面的联通口就成了外部空气的进入口和排烟口,室内烟和空气分界的中性带,随着火灾扩大而逐渐降低,最后出口形成了烟囱效应。致使消防扑救人员很难接近起火部位,进行火灾抢救作业。

2.2地下建筑火灾烟雾大

火灾时发烟量与可燃物物理化学特性、燃烧状态、空气充足程度有关,火灾阴燃时发烟量大,明火燃烧时发烟量小。地下建筑火灾特点,一般是空气供给不足,温度上升开始较慢,阴燃时间长,发烟量大。如:地下建筑中一间15m2的房间,其火灾荷载约25kg/m2(折合木材),在300℃时,燃烧发烟量可以达1 300 000m3。以建筑物净高3.5m计算,1 300 000m3烟量可使37万m2的工程全部被烟充满,而地下建筑由于无窗无自然排烟条件,发生火灾时不能象地面建筑那样,有80%的烟可以由破碎的门窗散到大气中区,而是大量的滞留在建筑物中,而且燃烧中还产生各种有毒气体直接危害人员的生命安全。

2.3地下建筑人员疏散苦难

1)由于地下建筑无外部空间,火灾时,逃生的出口和方法比地上建筑少。地下建筑人员逃生路线由于火灾现场情况的复杂性,往往只有一条,火灾时人员的逃生方向也是火灾烟雾往上扩散蔓延的方向。人员的入口,又是烟的排出口。所以人员要疏散到安全区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必须逃到地面上,而烟的扩散速度一般比人步行速度快,经测试证明:烟的水平扩散速度一般为0.5m/s~1.5m/s,烟的垂直上升速度比水平方向快3~4倍。由于烟气影响会给人员疏散造成严重危害。

2)地下建筑主要靠人工照明,火灾时,主要依靠消防事故照明,人的视线全靠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来引导疏散。如果没有事故照明,建筑内将是一片漆黑,人员根本无法逃离火场。而地上建筑在自然光照明情况下(月光里地面照明有0.5勒克斯),但地下建筑内无任何自然光源,加之大量烟雾遮挡视线,人员疏散极为困难。如人员在此情况下安全疏散决定于3个极限值:(1)疏散视距的极限值;(2)人能承受烟浓度极限值;(3)在疏散视距离内,人能承受烟浓度下,人员疏散视觉光强度的最低极限值。超出上述3个极限值人员将难以正常疏散。

3造成建筑火灾的主要原因

1)领导不重视,防火组织制度不健全。由于地下建筑安全管理的特殊性,在安全上要严于地上建筑。有些单位没有将地下建筑消防安全特殊性列入议事日程,特别是多家经营使用的地下建筑,消防安全责任不清,互相推诿扯皮,对已发现的消防火灾隐患不能及时整改,职工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紧急情况下安全可靠的应急措施,整体消防安全得不到保证;

2)建筑平面布局不合理。安全出口数量不足,疏散距离超长,柜台、货架商品超储,室内采用大量可燃和易燃材材料装修,从而增大火灾荷载和火灾危险;

3)随意改变原设计使用功能,一些建筑原设计为一般场所,随意改做公共娱乐场所或仓储库房,提高了火灾危险级别,造成消防设施设计参数变化,从而减低灭火效能。

4地下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

4.1加强消防安全管理,认真落实各项防火措施

由于地下建筑具有特殊性,发生火灾后不易扑救,主要依靠建筑自身的消防设施进行扑救。因此,地下建筑的使用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是消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组织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消防组织机构,认真落实逐级防火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4.2严格建筑防火管理

4.2.1严格执行防火分区划分

根据国家《规范》要求,认真划分防火分区单元面积。做好建筑物水平和竖向防火分隔。在分隔划分中考虑不同的适用功能和重点部位,确定独立的防火分区。

4.2.2确保安全疏散要求

安全疏散距离应指火灾时人员从室内最远点到安全出口或安全区域(避难走道等)的距离。由于火灾条件下,烟气、高温、轰然等视线因素影响,在此距离内人员不可能停留时间过长,(地上一、二级建筑疏散允许时间一般采用6min),地下建筑疏散时间远低于这个数字50%。而且在上述火灾情况下,人员疏散速度约为0.3m/s,加之室内货架柜台的摆放,建筑物品倒塌等因素影响,实质的疏散距离都不是直线距离,延长了疏散线路,增加了疏散距离,这在建筑设计中要认真考虑。

参考文献

[1李耀明,郝震.谈地下建筑火灾的特点及预防措施[J].武警学院学报,2003(6).

篇8

一、消防安全在火电厂生产中的重要性

当今的社会、经济大繁荣、大发展的阶段,社会各行各业都在蓬勃发展,同时各类的灾害现象也相伴而生,这些灾害的发生严重影响着我国的消防安全问题,由于近几年我国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的不断发生导致我国的很多火电厂都受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国民经济严重受损。火电厂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命脉的来源之一,对经济稳速增长,扩大就业,稳定市场需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社会经济大发展、大繁荣中始终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可看出消防安全问题对火电厂安全的重要性。火电厂对各种生产所需的材料和技术的使用在不断提高,同时也加大了火灾等灾害的发生,这也加大了传统消防对灾害控制的困难,也导致了灾害更加频繁和难以控制。同时,我国的火电厂在消防安全管理的投入相对来说还是远远不够,面对这些众多的不利因素,火电厂在面对这些灾难时难免会力不从心,难以抵抗。一旦灾情发生较大,这对火电厂来说将会是致命的打击,对经济也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就我国当前的诸多火电厂来说,在发展中的最主要目标便是经济上的利益,实现利益最大化已普遍存在于火电厂的发展中。火电厂建立发展策略措施必然会把自身产品的价格和质量等方面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并且不惜手段地不断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赢得最后胜利。而此时,对于消防安全问题的认识往往都会被火电厂所忽略。由于灾害的发生一般具有偶然性和不可知性,所以,对于这些灾害所产生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往往也不会被火电厂作为影响火电厂发展的主要阻力。也正因如此,火电厂对这些安全问题的忽视致使很多的火电厂管理人员对消防安全管理意识淡薄,心存侥幸,甚至还有不少火电厂将错误的认识信息运用于火电厂管理上,并且刻意将消防安全上的资金投入进行缩减,转到其他生产方面,由此所造成的后果不堪想象。因此,火电厂对消防安全上的投入必须加强管理和监控,并适当增加资金上的投入,确保火电厂的安全生产。

二、火电施工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1)消防安全理念落后,责任主体意识缺失

很多火电厂对消防安全不重视,甚至没有消防安全理念,对消防安全管理在火电厂发展中的重要性和两者密切关系认识不足,尚未认识到火电厂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火电厂管理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保障火电厂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一些单位甚至认为消防投入是多余的,和火电厂经济效益是矛盾对立的,是冲突的。片面重视眼前经济效益,忽视消防安全投入。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消防安全工作的主体和自身消防安全管理责任的承担者。还没有形成“防火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的单位消防管理格局。而经济落后地区和一些私营业主、小单位小场所、群体业户组成的综合市场、管理方式陈旧落后的单位,表现的尤为突出,对消防安全不以为然,侥幸心理严重,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不强,消防安全管理混乱。一些单位报着“政府部门提什么问题我们改什么”的思想,可见并没有把消防安全当作自己的份内之事,依赖思想严重,政府部门推一推,动一动,不推不动,甚至推了也不动。

(2)责任分工不清

一个火电厂是多个组织和单位组成的,各个单位对安全问题的认识程度都有着差异,各个单位对于消防安全的认识和关注程度,决定着火电厂在消防安全问题上的总体走向,各单位人员对消防工作参与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消防工作能不能完好地运行。近几年普遍存在一个机构或一个部门唱独角戏的现象,这也导致了火电厂各单位成员对开展消防工作没有明确的认识,对所需承担的责任和分工模糊不清,造成消防工作长期以来都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同时,还有一些个别人员独树一帜,对消防工作不了解也不重视,还认为消防工作只属于消防部门的工作,在这种无积极性,无主动性可言的情况下,消防安全工作很难开展,导致火电厂人员在遇到险情时不能自救,不会组织人员疏散。

(3)火电厂消防措施薄弱

在一些火电厂的集中的工业园区,消防基础设施并没有同园区建设同步。大部分火电厂在投入生产后对出现消防设施老化、消防水源缺乏、消防供电不足以及消防逃生通道不畅等等问题。由于许多火电厂分布在乡镇、城郊地区,因此存在着先天的消防基础设施不完备的问题,例如水源缺乏、电力不稳定等。但大多数火电厂还是由于自身不够重视,出现设施质量不过关,配备不齐全以及年久失修等严重的问题。

三、加强火电施工消防安全管理的措施

(1)加强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明确规定了火电厂单位的消防安全职责,明确提出了火电厂是消防安全责任主体的理念。条例中的“管理自主”也直接点明了火电厂及火电厂负责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因此,政府必须强化对火电厂及火电厂负责人的消防安全的宣传教育,将消防建设行为与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引起火电厂的足够重视。同时,火电厂也要加强平时对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将消防意识植入每个员工的脑中,时刻紧绷安全的弦,做到上下同心同力。最后,要健全与消防安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将消防行为制度化,日常化,避免流于形式。

(2)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单位既可以制定若干不同方面的消防安全制度,也可以制定一个综合性的消防安全制度,但内容应该包含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能够保障消防安全。通常来说,单位消防安全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防火巡查、检查;消防(控制室)值班;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安全疏散设施管理;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火灾隐患整改;用火、用电安全管理;专职和义务消防队的组织管理;燃气和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包括防雷、防静电);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其他必要的消防安全内容。

(3)提高火电厂建筑工程的消防力度

根据大量的火灾资料表明,大量的火灾事故中,占据首位的是建筑火灾。其中,建筑火灾占总火灾次数的百分之七十五,火灾导致的死亡人数以及经济损失大约占到了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五。因此,要根据我国的《消防法》和公安部的《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规定》,对我国的火电厂的新建、扩建、改建、内部装修以及建筑用途变更进行严格的整改和清除。同时,要严格实行消防安全设计审核、安装施工工程检查以及消防验收等等一系列的工作。这些工作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来实行,不允许有丝毫的放松。只有做到以上这些,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火电厂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减小火灾隐患。

参考文献

[1]李涛.当前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1:20.

[2]焦润民.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电力安全技术,2007,08:30-31.

篇9

1.救援中出现伤亡问题的主要原因

1.1.没有真正了解现场的具体情况。

1.1.1.工作粗心,没有细致、全面的进行火情侦察。

在救援中,部分指挥员易出现这样的错误:对火灾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对救援中的复杂性和艰难性没有充分的考虑,完全凭主观进行判断、开展救援行动;对火情侦察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把消防队员到场先出水为第一准则;极易受现场紧张气氛的感染,救援心切,在没有进行火情侦察情况下就展开救援行动。

1.1.2.没有针对性强的灭火救援预案。

针对性比较强的救援预案的制定是以对现场状况的深入了解为基础的,只有深入的了解了现场,才能制定出针对性的预案,采取有效的行动。部分中队指挥员没有对重要场所的灭火救援预案的制定给予足够的重视,了解现场时,走过场,应付差事。而失火单位的内部布局、建筑结构和火灾危险性等情况却知道的很少,平时实地演不认真,实效性差。一旦有灾害事故发生,往往受灾害迫于灾害形势,盲目、无目的性的进行灭火救援,这样,不必要的伤亡事故就不可避免。

1.2 没有到位的落实自我防护措施。

1.2.1.防护装备的种类和数量缺乏。

部分领导对消防员防护装备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只讲求数量而不顾质量。甚至将部分使用效率低的装备闲置不用,打“球”现象严重,不按照规定标准配置,防护装备的配备滞后于实际需要,使消防人员的火场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1.2.2.不合理的使用装备

在有的地方,消防员防护装备的使用管理制度并未得到有效落实,特别是对高空救援的缓降器、上升器等器材未履行使用登记、日常维护等程序,在灭火救援时使用盲目;部分单位唯恐训练损坏装备,真正救援时却手忙脚乱,不熟练、不合理的操作装备必然导致消防人员伤亡的发生。

1.3.不到位的组织指挥

1.3.1指挥员未正确预见现场的危险。

高度的工作热情,处置胆大,但经验不足,专业知识缺乏是大多年轻指挥员的通病,因此,当面对气氛紧张的火场,他们往往没有充足的判断和临机决策能力。以致于发生不必要的伤亡事故。

1.3.2.指挥员专业知识的缺乏

有的指挥员在面对高层、地下等火灾,处置气体泄漏等复杂的灾害时,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往往易发生两种错误:第一,消极的防御,由于对自身战斗力量不能正确的估算,对火势发展不能作出正确的预测,导致战机的贻误。第二,指挥员对现场情况判断失误,对潜在危险观察的少、考虑过少,进攻盲目,特别是在处理进攻与撤退的关系时,由于对可能出现的爆炸、中毒等征兆掌握不准,也就不能针对性的调整部署,以致于当意外事故突发时仍毫无准备。

1.3.3.消防通信保障能力不足

消防无线通信三级组网是保证各级指挥员战术意图落实的根本。通信不畅会造成消防队员的各自为战,如果是在大型的灭火救援现场,各参战单位间信息的不畅,不仅影响救援的成败,对消防队员也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危害。

2.加强灭火救援安全管理的具体方法

2.1加强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由于安全意识淡薄倒致救援人员伤亡的事件经常发生。如在有易燃液体或气体的现场,在没有关阀门的情况下就扑灭明火,这极易引起二次爆燃的发生;所以,加强消防官兵救援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其安全意识十分必要。

2.2.增加实战性训练,提高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

2.2.1从实战的角度出发进行训练,以装备为基础制定训练操法,使人和装备相互结合,生成最有效的战斗力。最近几年,新装备、新技术在消防部队中广泛推广,这正是提高灭火救援作战能力的重要时机。要认真研究新配备的装备,编成操法,进行训练,使消防人员熟练掌握其性能及使用,让新装备尽快形成强大战斗力。

2.2.2从实战的需要出发进行训练,训练要以救援需要为依据。树立科学的训练观,突出基地训练、组合训练和实战应用性训练。例如,在灭火救援中,如何进行破拆、如何制定救人方案、、如何避免爆炸等,经训练使官兵的综合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不断提高。

2.2.3进行创新性的训练,丰富形式,利用各种场地。要根据参训人员的不同,开展不同的训练。以此使官兵综合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得到提高。

2.3.科学有效地进行灭火救援

2.3.1.指挥员的决策应该充分考虑安全

一是要明确目的,火场指挥员要善于捕捉火势发展的信息和可能会出现的险情预兆。并以此为基础作出准确判断,采取有效行动,采取有目的应对措施。二是要明确重点,合理把握时机,随时做好行动准备。三是要合理部署兵力,要把主要兵力投放到火场最需要的地方,因人定岗,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四是要灵活运用战术,因地制宜,综合运用。五是要正确使用灭火剂,要在充分考虑火场多方面因素情况下合理选用。

2.3.2.选择正确的进攻阵地

选择阵地要注意以下两点:是否依靠承重墙,要对墙的承重、有无变形等进行科学推断,在非承重墙、屋顶等下面严禁站立;是否有水泥等材料因受热掉落的现象。

2.3.3.消防员的常规防护装备一件也不可缺少

规防护装备在日常的救援行动中运用的最普遍,它能够保证消防人员在大部分的救援中免受伤害。同时,基本装备的保养对于灭火抢险成败和自身安全也有直接影响。所以,要充分重视常规装备的配备和保养,以充分确保安全。

2.4.强化专业知识,增强救援能力

这个时代,是各种高科技、新知识不断产生并广泛应用的新时代。如今,高层建筑林立,石化企业密布,地下建筑增多,致使火灾发生的频率大增,处理难度不断增大。面对新情况,各级指挥员要认识清楚,更新观念,增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救援指挥能力,以满足形势变化的要求。

3结语

面对严峻形势,在明确了救援中出现伤亡的主要原因之后,为了促进消防灭火救援安全管理能力的提高,通过以上各种措施的采取,希望这一目的能够达到。

篇10

1、室内装饰的安全隐患

室内的装饰材料是引发室内火灾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所以一定要使装修的工人有足够的重视。容易引发火灾的材料主要有电源、粘结剂、装饰物以及装饰物构件。其中建筑物内为了达到一定的亮度效果,就会安装和布置一些用电设备和电线,如果这些设备和电线不能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很容易出现火花,一旦引燃装饰物,就会酿成火灾。粘结剂是很多装饰材料在装饰的过程中都需要使用的,在建筑物内一旦发生火灾时就会瞬间融化,此时那些装饰物就会脱落掉下,而且粘结剂又是易燃的物品,对于火灾是助燃的作用。如果将可燃性的装饰物粘贴到可燃的装饰构件上,在火灾发生时是非常危险的,可以加大火灾的形式。

2、室内装修隐患

室内的装修过程存在以下的安全隐患:第一,技术方面的隐患,一些装修单位在装修过程中只注重效益,没有将安全性放到一个正确的位置,没有指定切实的消防技术标准,也不能够完全按照防火的技术要求来进行装修的工作。在装饰过程中采取的装饰品、粘结剂等的等级根本就达不到国家的相关规定标准,这样会使整个建筑工程的耐火等级很低;第二,现场管理方面的问题,室内在装修的过程中是一片混乱,各种可燃物品随意扔放,根本无法形成一个有序的秩序。在很多的装修过程中,施工工人对于电线的布设不符合规定,乱接乱拉的现象也很明显。装修时的用电量是很大的,而且使用的一些机械很容易产生火花。在场施工的工人安全意识很低,没有将这些易引发火灾的因素重视起来,最终引发火灾的爆发;第三,现在我国的防火材料还是相对较为单一,在美观度上达不到要求,而美观度和耐火性都能达到要求的价格又很昂贵,所以这是一个装修过程中的矛盾。装修单位为了取得较大的经济利益就会选择耐火性低、美观以及廉价的装饰材料;第四,由于装修是在相对较为狭小的空间内进行,而且施工的地方很分散,消防部门的监管力度就相对较小,监管难度较大,所以装修单位会钻这个空子,这也为消防安全埋下了隐患。

二、室内装饰防火监督管理分析

基于以上对室内装饰消防安全隐患的分析,认识到室内装饰防火监督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价值。为确保室内装饰消防安全、可靠,要求在选择合理的室内装饰材料同时,对电气安装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并重视提高室内装饰工程的消防监督力度。具体措施归纳如下:

1、对室内装饰材料的合理选择

室内装饰效果与室内装饰消防安全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矛盾。为了确保室内装饰的消防安全,杜绝发生火灾事故的可能性,就需要在我国现行相关室内装饰工程消防技术规范的基础之上,遵循装饰美观的基本原则,优选难燃或不燃的装饰材料。根据当前的室内装饰发展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在室内吊顶装饰中,推荐使用石膏板一类不燃材料进行吊顶。若局部需要进行雕刻或曲面装饰,则需要选用局部夹板材料,同时对材料两端进行防火处理。与此同时,面积较大的吊顶,内部应有分隔;管道设施在吊顶内,其穿过墙体的孔洞应严密封堵;第二,在室内隔墙装饰中,多建议选择难燃胶合板、石膏板、以及矿棉板一类B1等级以上的非燃性材料;第三,在室内墙面装饰中,要求装修材料不燃等级在A级以上,且疏散走道、安全出口附近的墙面上应避免采用镜面玻璃进行装饰,以避免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发生疑问和误解;其四,需要重视室内装饰中对阻燃材料的应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阻燃材料主要有有机阻燃材料以及无机阻燃材料这两种类型,有机是以溴系、氮系和红磷及化合物为代表的一些阻燃剂,无机主要是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硅系等阻燃体系。室内装饰中容

易过火燃烧的各种软装饰,包括沙发面、窗帘、壁布、化纤布料、以及墙纸等,都可以通过选取阻燃材料面料,在无色阻燃剂中浸透、或者是喷涂无色阻燃剂的方式,以达到阻燃的效果,降低火灾发生下的损失。

2、对电气安装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室内电气安装是影响其消防安全性能的最关键环节之一。室内装饰工程中的电气安装相对复杂,防火处理难度较大,需要工作人员谨慎对待。具体分析如下:第一,从导线线路的敷设角度上来说,需要遵循现行的标准规范展开工作,多建议采取暗敷方式来保障其安全性,且导线接线盒需要进行封闭处理,原则上不建议导线线路穿越风管;第二,从照明灯具的安装角度上来说,要求所安装照明灯具与室内装饰材料之间间隔50.0cm或以上直线距离,且安装材料应当具有不可燃特性;第三,从空调系统的安装角度上来说,风管材料应是A级或以上不燃的保温、消音材料。同时,风管穿过楼板、防火隔墙及架空地板的出风口自动阻火阀门,阻火阀门关闭时,应有声光信号表示。并且,室内所使用空调系统空气过滤装置应当具有不可燃特性,且附火状态下不排出烟雾。

3、提高室内装饰工程的消防监督力度

对于公安消防部门而言,需要在政府及相关机构单位的支持与写作下,做好对室内装饰防火以及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通过方法宣传资料、张贴标语、电视等多种媒介与途径,普及并引导大众重视室内装饰消防安全的意义。同时,还需要联合技术监督部门以及工商管理部门,对从事室内装饰的单位以及施工队伍资质进行核查,检查其相关等级证书、营业执照、消防许可证的完备性。结合《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中的相关规定(包括“要建立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制度,由具有资质的机构定期开展评估,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作为单位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依据”以及“要建立消防安全自我评估机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季度、其他单位每半年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对本单位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检查评估,做到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等),对无资质的施工队伍作出相应的罚款、责令整改、或停业整顿处理。在此基础之上,还需要重视对室内装饰施工场所的抽查与监督工作。对建筑室内装修工程,未报公安消防机构审核、验收,擅自施工或经审核擅自改变审核意见,竣工后未经验收投入使用的建设单位及个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有关条款的规定给予处罚,以确保公众娱乐场所的安全,避免火灾事故发生。

结束语

室内装修施工的消防安全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施工单位应该对消防部门做到切实的配合。在施工中有效地控制安全隐患,这就需要全民的消防意识共同提高,更需要施工人员责任心、自身素质以及专业技能的提高。当然消防部门的监管力度也非常关键,只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彻底避免火灾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11

一、当前居民生活小区物业服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

以河南省为例,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省共发生火灾8491起,住宅类火灾2054起,占总火灾起数的24.2 %,从起火场所看,住宅类火灾数量位居首位;其中小区居民住宅823起,分别占总火灾起数和住宅类火灾起数的9.7%和40%。可见住宅小区是火灾易发高发区域之一,小区的消防安全现状不容乐观。

二、居民生活小区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小区物业管理对消防安全工作不重视。有的物业管理人员对消防工作重视不够,认为消防安全管理是消防部门的事,而且主观认为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很小,致使消防工作停留在一般性的部署和要求上,有的甚至对消防不管不问,不加强对员工消防意识的宣传培训,对小区消防器材的落实漠不关心,不制定预防火灾和发生火灾后的紧急预案,使得小区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消防培训,从而对消防工作普遍存在不懂、不会等问题。

二是社区居民消防安全意识薄弱,家庭火灾隐患增多。由于过去我国的学校教育课程里对消防安全知识的普及几乎是空白,只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接触和单位的消防安全培训了解一些消防知识,自防自救的能力差,尤其是装修时不注意防火材料的防火性能,而采用大量的可燃材料进行装修,再加上大功率电器的普遍使用,使用电线路负荷增大,加速线路老化造成线路故障而引发火灾。同时居民家庭普遍使用液化气、煤气或天然气,对其火灾危险性认识不足,经常存在不正确使用和违章操作等现象。

三是小区消防硬件设施不够完备,后天失修失管问题严重。大多数的小区,特别是早期建设的小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部分小区消防车通道不畅通,缺乏消防水源,缺少消防设施等问题普遍存在。消防器材丢失、过期失效现象时有发生,加之维保单位人员工作不及时,不能保证及时发现火情。同时大量私家车停在小区道路两侧,消防车道被擅自占用、堵塞现象比较普遍,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根本无法通行,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四是物业消防安全管理经费得不到保障,造成消防管理不落实。消防安全管理经费涉及消防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日常消防安全管理费,管理经费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是开发商提供的一定比例的物业管理维修资金。二是物业管理公司向业主或物业使用者收取的物业管理费。由于有些开发商提供的物业管理维修资金没有法定主管部门监督提留,全部由业主和用户来承担,这样就造成物业管理收取费用过高,维修资金难以落实的问题;而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之间仅靠契约,物业管理资金使用、管理的不规范,使缴纳者产生误解,因而消防管理费用难以收取。开发商与物业管理公司管理脱节,留下火灾隐患。

三、解决居民生活小区消防工作的对策

篇12

受建筑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大型商业建筑火灾时有发生,对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均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十分必要。调查显示,导致大型商业建筑火灾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必须建立相对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才能减少火灾隐患,更好的预防和控制火灾事故发生。

1 大型商业建筑火灾原因

大型商业建筑火灾发生原因较多,根据是否存在人类参与,可将其分为人为原因与非人为原因两种:

1.1 人为原因

受人为原因影响而引起的大型商业建筑火灾,主要包括故意放火、违章操作、用火不慎、吸烟、玩火等多种[1]。部分不法人员处于报复社会等心理,会通过放火的手段,毁坏商业建筑,导致火灾发生。为预防火灾,大型商业建筑均设有禁止吸烟等防火宣传标识,目的在于避免部分顾客以及工作人员由于吸烟或丢弃不慎烟蒂而导致火灾发生,但即使如此,由此引发的火灾现象仍频繁出现,对人民带来的损失极大。

1.2 非人为原因

由非人为原因所引起的大型商业建筑火灾,主要包括自燃、雷击等。大型商业建筑中,往往包含较多的电器设备,电气元件,在使用过程中,如忽略维护,则很容易发生故障,导致自燃,进而引发火灾。另外,自然环境中的雷击,也会引起火灾发生,但几率相对较小,只要做好防雷措施,安置避雷设备等,便基本不会出现雷击火灾。

2 大型商业建筑消防安全管理

大型商业建筑属于人员密集场所,容纳人员较多,人员活动频繁,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所以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极其必要。

2.1 消防安全管理的概念

消防安全管理,指的是以避免火灾发生为目的,对引发火灾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并建立火灾发生时的处理方案的过程,是大型商业建筑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在大型商业建筑运行过程中,容纳人员多,不确定因素也较多,一旦发生火灾,如消防疏散设计不合理,疏散通道堆放杂物,安全出口上锁等,人员的疏散逃生过程必定较为困难,严重时甚至容易导致踩踏事件发生,造成群死群伤。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效避免上述问题发生。

总的来说,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应包括以下流程:(1)分析评估火灾隐患。分析容易引发火灾的各方面因素,包括人为因素与非人为因素,同时分析当前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为消防安全管理提供合理分析,为制定安全管理工作方案奠定基础。(2)整改火灾隐患:针对火灾隐患,进行整改,以由电气自燃原因而引发的火灾为例,应通过加强设备维护力度的方法进行整改,降低火灾发生几率。(3)火灾事故处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能够降低火灾问题的发生几率,但无法从根本上避免火灾的发生,因此,一旦发生火灾,做好事故的处理十分必要。应通过第一时间扑救初期火灾事故,确保生命通道畅通,提高单位员工引导顾客疏散逃生等方法做好事故处理工作,尽最大程度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

2.2 消防安全管理体系

大型商业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包括防火管理模块、灭火管理模块、疏散救援管理模块、消防宣传教育管理模块、人员以及储备模块等:(1)防火管理模块:该模块的功能在于实现对火灾的预防,火灾隐患的分析等,便属于该模块的主要内容。(2)灭火管理模块:该模块的功能在于在火灾发生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扑灭火灾,将火灾的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要求尽可能在火灾发生的最短时间内灭火,降低人员以及财产损失。(3)疏散救援管理模块:该模块的功能在于对火灾发生时商业建筑中的被困人员进行疏散和救援,确保人员能够有秩序的撤离,最大程度保证其安全。(4)消防宣传教育管理模块:该模块的功能在于对消防安全知识进行宣传,通过在商业建筑墙壁上张贴防火条款的方法,提醒各类型人员防火的重要性,降低由人为原因而导致的火灾的发生几率。(5)人员以及储备模块:该模块的功能在于对于消防安全管理有关的人员进行管理,同时对消防设备等进行管理,包括组织消防演练,以及做好消防物资的储备等。

3 大型商业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方法

大型商业建筑面积大,人流量大,可燃物多、装修材料复杂,火灾负荷大地特点,应通过下方法做好大型商业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3.1 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消防工作

日常防火措施如下:(1)建立日常防火守则,根据《消防法》的要求,综合商场本身的特点,做好日常防火工作。(2)建立责任制:在人员模块中,确定防火以及灭火工作管理负责人,并落实责任制,要求其对本身所管理的事项负责,发生问题及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与认真性,降低火灾发生几率,同时提高火灾处理效率。(3)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参与消防知识培训讲座,提高其对防火重要性的认识,促使消防宣传教育模块的功能得以发挥,提高有关人员的防火以及灭火素质。(4)提高防火的细节性:防火应从细节入手来实现,应将柜台、商铺、火源、电源灯,作为火灾防范的重点场所,使日常防火有所侧重,最大程度避免火灾问题发生。

3.2 引用自用鸹鹣低常防患于未然

(1)设置“禁止吸烟”的标志,将其设置在醒目区域以及火灾的多发区域,对有关人员产生警示以及提醒作用。(2)建筑措施:在柜台改造过程中,设置防火分隔,在需采用电气焊接作业时,如需动火,必须经过相应审批流程的确定才可以实施。(3)监督:防火负责人做好日常监督工作,时刻准备好消防器材,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扑灭,避免其对商场以及有关人员产生过大的影响。现代技术不断发展,新型防火技术层出不穷,对于大型商场来说,要积极引入自动灭火系统,一旦发现隐患,能够快速响应喷头,降低火灾隐患。据调查,利用这种方式,能够减少火灾损失20%,将最大热释放率降低45%。

3.3 加强物品管理,减少火灾隐患

(1)商场中,部分工作必须物品,属于易燃物品,如打印纸等,应做好对这一部分物品的管理工作,对其销售量进行控制,避免其销售量多大而增加火灾发生的几率。(2)将易燃品与高温物品隔离开来进行保管。(3)商场内禁止销售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的物品。(4)商场内酒精等销售区域,应禁止明火,避免引发火灾。此外,针对大型商场防火,还要在评估基础之上,引入全新的设计理念,通过论证,及时调整商场防火方案,使得消防安全功能能够符合规范。防火卷帘应该同时具备防烟的性能,和楼板、梁、墙体、柱子之间的空隙应该使用防火封堵的材料进行封堵处理。

3.4 加强全员消防教育,树立安全意识

消防工作的核心在于事前预防,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定期对商业场所全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消防安全意识,侧重对燃烧原理、报警、灭火器操作等内容的培训,使员工懂得如何防火、灭火常识。同时还要积极构建专职消防队,根据商业场所规模配备多名人员,负责夜间消防工作,加大防火监督力度。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可行性灭火疏散反感,最大限度上保障人员安全。

4 结束语

篇13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全国范围内各种民建、基建等工程施工实践活动的不断增加。急剧快速发展的建筑工程施工行业在不断满足人们住房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安全问题。由于建筑行业发展的快速性,较高的盈利性,驱使大量的企业纷纷涌入建筑施工行业。大量企业涌入建筑行业带来的直接后果不仅仅是加剧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同时,由于企业资质的千差万别特点,使得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为各种事故和问题埋下了严重的隐患。建筑施工行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高危行业,从事工程施工活动需要面对较为复杂的现场环境,作业条件的极大变动性,又容易诱发各类事故的发生。规范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仅仅依靠政府或者企业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期望收获良好的效果。

总结以往建筑施工现场起火的教训,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起火原因分析,一方面能够帮助企业趋利避害,在具体工程施工实践中针对以往的教训,确立防火的重点。另一方面能够对事故发生后,火灾引发原因的调查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我国建筑施工现场起火原因分析

本文通过分析总结我国2002-2011年建筑行业施工现场火宅发生的原因以及发生次数。总结出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行业火灾的形势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从整体的角度上来讲,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形势相当不容乐观。年均火灾次数居高不小,大致保持在每年1000左右。且火灾发生的次数和频率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常见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起火原因有电气、违规操作、用火不慎、员工吸烟、玩火、燃料自燃、雷击以及人为恶性纵火等。从引发施工现场火灾原因的统计分析来看,电气、违规操作以及用火不慎这三种原因在所有原因中出现的频率最多,其中,最甚者是电气问题诱发的火灾。

通过十年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火灾事故分析来看,各年度火灾发生诱发的原因基本上是稳定的。

通过以上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发现,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行业消防安全管理还不够完善,火灾事故虽然随着建筑行业规模的发展并未呈现激增的现象,但也出现了较大的增长。总结经验和教训,不难发现,造成施工现场火灾难以杜绝的原因主要是施工现场用电设备较多、临时线路多、施工人员素质较低、明火较多等原因造成的,我国建筑施工行业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加强施工现场科学布局,有效减少火灾隐患

现场布置的合理性是影响火灾发生几率的重要因素,科学合理的现场布置可以有效的避免作业活动的相互影响,杜绝火势蔓延的物理条件。施工企业在规划施工现场布置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明火的作业区、易燃、可燃材料的堆积区以及危险品的库房等区域。对这些容易造成火灾的项目设立专门且醒目的标示,尽量将易引起火灾的作业区安置在施工现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者是侧风向,以杜绝这些引燃区一旦出现火灾而给企业造成更大危险的可能。

重视电气设备的管理

电气原因是现阶段我国施工现场引起火宅发生最重要的原因,重视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的管理,防止火灾的发生,就需要不断加强电气设备的管理。建筑施工现场中的电气设备多是临时性的,在施工现场,这些电气设备应当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防止违规操作现象的出现。设备的安装、维修等要由经电工或者专业人员检查确认合格以后方能通电使用。严令禁止,在电线上搭载易燃物品,对于检查出可能引起短路、发热、火花等隐患的问题,应当及时进行维修。

强化对电焊、气焊操作的管理

电焊、气焊是两种较为特殊的工种,从事两种工作的人员须持有上岗证,方能进行操作,且在操作的过程中,应当尽量清理干净周围可能存在的可燃物品,并设置专人对电焊、气焊工作区域的灭火设置进行看守,且在工作结束之后,要对现场进行仔细检查,防止火星的存在而产生火灾隐患。

加强明火管理

保证明火与可燃、易燃物堆场和仓库的防火间距,防止飞火。对残余火种应及时熄灭。

建筑施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措施

规范消防部门执法、监督、审批关

消防部门规范执法、依法监督、严格审批程序是减少施工现场火灾发生隐患的重要条件。消防部门针对施工企业未经审批而擅自施工的现象进行限期整改以及手续的补办,严格相关程序的执行,有利于确保施工企业在现场消防设施的布设以及管理方面,符合国家规章制度以及技术标准。用违法成本去约束企业的违法行为,能够迫使企业自觉考虑违法的后果,最终达到消防意识提升,降低火灾发生几率的目的。

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引入保险机制

施工企业作为投保人,往往因为缺乏火灾风险管理经验、资料或忙于施工管理工作,在火灾事故发生以前很难进行系统的火灾风险管理,当事故发生后施工企业工期等的间接损失是得不到赔偿的,况且还有自留风险的存在,所以施工企业非常希望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有得到火灾风险管理服务的要求。保险公司作为保险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极不希望火灾事故的发生,签单前对所承保工程作出正确的火灾风险评估以确定是否承保,签单后监督保险合同执行情况,提供风险管理服务,帮助投保人控制火灾风险的愿望。保险公司与施工单位签订风险担保合同是双方需求的表现,且保险公司在数量采集和项目批量服务方面具有着较大的优势,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引入保险机制,能够有助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管理水平的提升。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2002-2011年十年间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火灾发生原因,总结出我国施工现场火灾发生特点。并针对原因和特点,从企业和行政两个角度提出了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为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环境的营造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贾俊峰,梁青槐.工程保险在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施工技术, 200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