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医学检验社会实践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而发展的。”能力是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对各种特殊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创新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推进教育创新,靠的是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也离不开实践这一环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实践也是检验创新的主要标准。思维与行为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思维转化为行为,才得以体现思维的价值,而行为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思维的创新和发展。人的行动、动为往往是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而实践又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摇篮。本文拟就社会实践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探讨。
一 社会实践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的重要过程,是完成从课堂、书本向社会现实转变的过程,是发展个性、促进全面进步和完善能力的过程。我国的医学教育过分注重共性的发展,对个性的培养重视不够,有创造性的人才不多。普遍存在“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实践创新能力不足”的现象,社会化程度低。表现在高分低能、动手能力差、与环境不协调,缺乏适应能力、竞争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综合素质发展不平衡,与社会要求相差甚远。直接导致工作中医生只会说不会做,关心技术不关心人,会一点而不知其他,只注重病人的具体疾病或是疾病的一个方面,而忽视病的整体情况和影响病人的社会、心理、环境等制约因素,甚至造成诊断、治疗的局限性的现象,严重不能适应医学综合化、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1.社会实践有利于激发医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医学生由于学科限制,课程紧张,课余时间少,活动范围小,生活经历简单,创新和实践机会受到限制、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低。目前开展的社会调查、医护劳动、生产实习、送医下乡多是与专业实践相关。给医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提供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平台,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学习参与性、积极性大大提高,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社会实践同时弥补了第一课堂的枯燥无味,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充分结合,将知识传递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成为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
2.社会实践有利于促进医学生理论知识的转化与拓展
经过系统的课堂教学,医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而将这些书本上得来的间接的、系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依赖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中的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考虑诸多因素,要求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社会实践为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机会,使大学生接近社会和自然并从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和有价值的新元素,让他们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进行对照、比较,逐渐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总结出新的知识,拓展新的理论和知识,促进思维发展。正如歌德所言“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当运用;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应当行动”。
3.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一个人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知识的多少,而是取决于解决问题能力的强弱。在社会实践中,医学生广泛接触、了解社会,不断动手、动脑、动嘴,在培养和锻炼自身实际工作能力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改进,以适应今后职业工作的需要。同时,“一切皆流,一切皆变”,社会实践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固定的场所和对象,面对的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环境以及不断变化的对象,在这种环境下,医学生要成为一个主动的参与者,他们要自行组织活动,独立面对各种问题,并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这都有利于医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4.社会实践有利于全面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社会实践是医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是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反过来又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合理调整知识结构;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能够实现自身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成才意识;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能力,锻炼意志,特别是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问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团结协作意识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对提高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能力,调整和更新学生的智力结构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 培养医学生社会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途径
篇2
1调查对象概况
1.1调查对象
为2015-2016年我院接受的高等医学院校在校暑期社会实践的学生,共118人;以大二学生为主;
1.2学生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扬州大学医学院、徐州医学院、南通大学医学院、浙江医科大学、宁夏医学院等11所医学院校;
1.3专业
临床医学、卫生事业管理、中西医结合、检验、药学、影像、康复、全科;
1.4实践时间
1~4周;
1.5组织方式
学校组织、个人联系。
2社会实践活动
2.1实践内容
实践活动方案制定、实践岗位计划确定、医院及科室建设介绍、社会活动、专题讲座、学生课题调研、教学活动参与、公益活动、城市的人文介绍、师生座谈等;
2.2专题讲座主题
从医的思考、医院制度与规范解读、医患沟通与医疗安全、医学生职业规划与发展、如何成为合格医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志愿者服务、医疗服务、医院感染的防控、医保知识解读等。
3现状分析
3.1学生特点
3.1.1学生构成以大二学生为主、极少量的大一学生;专业涵盖了临床、医技、护理、药剂、康复、中西医结合、全科医学及卫生管理等。
3.1.2除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以外,学生多数正在进行医学基础课的学习,尚未接触临床专业课程;学校所学专业知识与现实工作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3.1.3学生普遍存在专业知识不足、与不同人群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不够、适应社会的能力弱与锻炼机会少,初次参加社会实践进入临床后普遍感觉自信心不足,发现课本知识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速度,实践过程中较难将书本知识有效运用于实际工作。
3.2学院存在问题
3.2.1没有专门研究社会实践的机制与机构;没有专职人员负责社会实践工作。
3.2.2没有对实践活动进行完整的规划,没有明确的目的与要求,对活动缺少有效的经费支持和过程管理,缺乏成熟的评价体系;部分高校组织的实践活动,内容设置缺乏创新性,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3.2.3教师、学生、学校对社会实践重视不够。有部分学生只重视文化课成绩,带有功利色彩的去追逐奖学金和各类资格证书,对社会实践不愿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没有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少数带教人员认为学生社会实践时间短,临床知识量不足,不存在不重视的现象。少数高校对学生社会实践监督及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学校有一定的教学任务,很难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一个稳定的指导与监督的平台,通常是发给学生社会实践等级表,要求学生在其实践单位签字盖章,这种方式导致许多学生对实践草草了事。
3.2.4不同学校时间长短不一致,有的学校、专业时间太短,造成教学管理部门安排存在难度,影响实践活动效果。
3.3医院(基地)存在问题
3.3.1管理部门宣传培训力度不够,科室和医务人员不知晓社会实践的目标和要求,常用见习、实习学生的要求来对待社会实践的学生。
3.3.2临床带教人员理念没有改变:普遍认为这些学生缺乏足够的专业理论与技能、时间太短,没有大用。
3.3.3培养模式不够规范:①模式多样:多科及多人带教、个体带教,存在自由参观的现象;②内容复杂:规章、制度、法律、医保、专业知识、个人规范、院感要求、医护的医学专业能力等内容复杂,重点不突出;③综合授课引导、座谈交流偏少,对学生的需求了解不够。
4对策与建议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教学计划内的实践环节和教学计划外的一切时间活动。对低年级医学生而言,包含对医疗实践活动的熟悉以及与医疗相关联的一系列实践活动,需要学生、医学院校、医院三方协调,医学院校在其中起着引领的作用,承担主要的职责。
4.1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医德和法律意识为首要任务
尽管医学生专业特色明显,但在学院的专业学习时间仍有三年以上时间,专业理论的学习有学院的系统安排,可以在学院继续学习。医德是医生的基本素质要求、法律意识是医生的必备素质,医学生成为具备良好医德的依法执业的医生是社会的基本需求。社会实践又是这些学生第一次接触社会、接触医院、接触病人,是真正融入社会的开始,因此打下良好的医德基础、培养敏锐的法律意识应成为首要任务。
4.2以培养大学生观察能力为次要任务
医学是与不同的人、不同的疾病密切接触的一门学科,而病人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经济基础的不同又会产生不一样的需求,良好的观察能力将有助于临床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3以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出发点
虽然专业不同,但医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沟通能力的培养等综合素质提高是共通的。
4.3.1引导与感悟结合引导:引导学生①如何看:看书(时间、地点、方式)、看工作方式方法、看工作流程;②如何学、学什么:规章、流程、人文、专业知识、思维方式,学会整体思考与换位思考,③如何沟通:沟通的对象包含医、护、工、患、家属、老师、同学;沟通的方式包括头汇报、书面汇报、工作交流、座谈交流;沟通内容包含病情交代、人文关怀、提问与解答等;④参与志愿服务与宗旨服务,体验患者感受。感悟:让同学们从应试教育的填鸭式教学里走出来,晚夜间适当安排急诊岗位、临床跟班,同时留出足够时间引导学生对全天的活动进行思考、交流与总结,感悟体会以得到改进与提高。
4.3.2安全与服务结合:医学是人文科学,随着社会进步,患者的需求在不断的提高,加之许多疾病的诊疗行为是不可重复的过程,安全与服务是一种必备的基本意识。
4.3.3临床与管理结合:在临床工作中,将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应用于医院的管理,从绩效管理等的讲解看临床工作与管理的相互改进,从“用药监管平台”的演示看制度、规范与临床的关系,从工作流程再造看改善医患关系的探索,等等。
4.4基地双师培养
对低年级医学生医院的带教、指导能力的不足(理论的缺乏、实践的缺失),是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在知识结构、规范培训、因人施教与因材施教等诸多方面仍需进行系统的规划与培训。
4.4.1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加强学习,不仅基础理论扎实、全面,同时及时了解国内外进展。提高学生专研医学的兴趣、进行创新活动的乐趣。
4.4.2提高教学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案、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分步骤、分阶段实现不同的教学目的。指导学生完成社会实践的调研或课题报告。
4.5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学院、医院、学生之间三方评价体系,组织座谈,评价意见修订、完善实践方案,改进教学计划。
4.5.1医院对学生进行事前了解、事后评价。事前了解主要是针对学院及学生的需求进行了解,改进实践模式;事后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专业能力、综合素质评价。反馈学院———改进教育模式、内容;反馈学生———弥补缺陷,改进提高。
4.5.2学生对医院(医护、患方)从第三角度看存在的问题(医患、教学),提出要求与希望;
4.5.3学院对医院(医护、患方)从第四角度提出教学改进要求、培养综合能力的要求。要求医院建立规范运行机制、建立标准评价体系,优化整合实践教学环节内容,实施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注重由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再到自助式教学的转变。
随着大学生们的危机意识、成才意识越来越强烈,如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大学生们的自我追求。在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提高社会实践的针对性,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发挥学生自身优势,不断开拓新的实践形式,把提高责任感、加强素质教育以及培养自主学习、创新能力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引导学生对自己、对医学院校、对医院、对社会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全面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篇3
1.1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实践活动是研究生学术科研和人格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和个性品质,对其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前进行一项调查显示,有65.1%的大学生认为,在高等院校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是社会实践活动[2]。社会实践可以让医学研究生深入社会,了解民情,充分感受作为一名医生的自豪感,体现自身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更加了解国家的方针策略,激发爱国的情怀。
1.2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医德教育
医学生医德修养是指个人对医德理论、知识、规律、规则的了解掌握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和水平,以及将这些理论等转化为个体的医德、行为态度和能力的过程。对医学研究生来讲,他们有着相对完善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是未来医学传承创新的主力军。医学研究生良好医德品质的形成,高尚医德行为的展示,离不开医德的修养。高校德育的“创生论”认为“:个体道德意识的产生、道德情感的陶冶、道德意志的锤炼、道德信心的确立都离不开个体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和活动。”也就是说医德教育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让医学生在走出校门前完成医德品质从认知到行为的内化,做到知行统一[3]。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使医学研究生加深对医德理论的理解,真正了解《医学生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内涵。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医学研究生奉献、合作、关爱、助人等各种社会行为,可以使其获得医德情感体验,坚定“悬壶济世”“普度众生”的崇高思想。
1.3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医学研究生就业能力
随着我国研究生的不断扩张,使其教育逐步从精品化走向普遍化,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医学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参加社会实践,特别是一些与医学相关的“三下乡”“进社区”活动,可以使医学研究生对其所学专业和专业知识有更加准确的认识和思考,对社会实际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摆正自身位置,端正其就业观和择业观。北京中医药大学针对各学院学生展开社会实践活动对医学生就业能力影响的调研,结果表明社会实践对学习意愿、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实践操作等方面均有积极的影响,对提高医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4]。因此,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在研究生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对提高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2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模式
2.1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定位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指出,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各高校要把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组织课堂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与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等结合起来,制订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年度计划。自2011年以来,北京中医药大学已将参加社会实践列为研究生培养计划中的必修环节,对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制定了较为严密的教学实践计划,并出版《研究生社会实践指导手册》供其参考学习。同时,北京中医药大学也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考核机制,规定社会实践不修满学分或成绩不通过者,学生将不予毕业。将社会实践课纳入必修课程,不仅促进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改革,还检验了学生们的在课本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起到了真正培养创新人才的作用。
2.2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我国社会实践活动往往是政府牵头,由学校负责具体组织和推动,其形式多样,包括理论宣讲、教育帮扶、科技支农、专题调研、科普宣传、医疗服务、预就业实习、帮残助困、挂职锻炼等。而医学生的社会实践,往往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原则,主要有志愿服务、组织扶贫、救助失学儿童、健康科普宣传、义诊、送医送药下乡等形式。在此,仅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采用项目化招标的模式进行,分为实践团队项目、实践基地建设2个类别,每个类别下设校级重点项目、校级一般项目和院级项目3个层次。实践团队项目是组建社会实践团队,结合教学内容,发挥专业特色,集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基础志愿服务活动、社会考察调研活动等,以调研报告、学术论文等形式为实践成果。基地建设项目化是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共同建设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依托基地开展志愿服务、中医药文化传播、就业见习、挂职锻炼、创业实践等长期社会实际活动。
3提高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社会实践是一项涉及面广、投入大、且具有社会影响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持才能深入、持久、有效地开展。目前,我国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也存在一些问题,社会实践实效性差主要与领导与管理体制不健全、组织工作不完善、社会实践专业性不强、实践模式单一、内容缺乏多样性及研究生的积极性不高等因素密切相关[5-6]。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使之成为医学研究生成才之路阶梯,需要从学校组织和学生个体2个层面着手。
3.1构建完善实践地基,增加经费支持
目前有些学校没有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研究生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四处奔波寻找社会实践基地,社会实践没有经验的积累和教学的总结。高等医学院校应加强学校实习基地的建设,建立更多长期合作的见习基地,给研究生提供一个稳定的实践环境,这是能否有效进行社会实践科学化长效机制的关键。除此之外,经费问题对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形成了制约。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经费支持不足,研究生需要额外垫付经费,这样不仅给研究生增加了额外的经济负担,还容易打消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针对经费问题,学校可与多方企业医疗单位合作,设立专项社会实践基金,加大对社会实践项目的资助力度。
3.2充分结合专业特色,丰富实践内容
从就业职业发展角度来看,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将极大地促进医学研究生的就业水平,有助于其今后的职业发展。对于医学院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不仅要表现出直接的实践性,即培养医学研究生的动手能力、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还应与时俱进紧随社会发展的步伐,充分体现医学研究生的现实需求和学校的培养目标。同时,由于各医学专业的特点,适合其提高就业能力的社会实践形式也不同,我们需将专业与社会实践形式结合,为不同需求的医学生提供符合其专业特点的实践机会,对于提高其专业技能及就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3建立合理考核及奖惩机制
社会实践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须环节,各高等医学院校须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正规教学计划。社会实践纳入必修课,需要提出和制定严密的教学计划,应明确教学大纲要求,明确时间、任务、目的和要求等。对于社会实践的考核,要从严以待,避免研究生为了拿到学分而出现走过场的现象。对于优秀的团队,学校应予以表扬奖励,充分发挥其榜样作用,对于截止毕业时没修到一定学分或实践态度不端正的学生,需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3.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挖掘其主观能动性
研究生社会实践应以研究生作为“主体”,医学研究生是社会实践活动最终的受益者。医学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讲,已经具备了相对完善的知识构架,因此,在社会实践的活动中学校更应“放手”,给予研究生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使其从“被动实践”转为“主动实践”。在医学实践的过程中,需要专家老师把握方向,管理调控,保障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但实践活动仍应以研究生为中心,要使研究生全身心的投入,激发其内在动力,充分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在此,需重点强调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应在安全合法的情况下开展,对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研究生,不应进行诊疗活动,但可提供医疗保健等服务,如量血压、推拿、耳穴埋豆、养生功法教学等。对于已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研究生,其开出的处方,应由带队老师亲自过目并修改,对于疑难病及病重患者,应建议去相关医院进行诊疗。在组建社会实践团队时应鼓励跨学科、跨专业组合,如须进行医学诊疗活动实践,团队中需有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研究生及带队老师,以确保医学诊疗活动的合法性及安全性。总之,医学研究生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医学研究生需要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实践精神,研究生们身处校园,面向社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为研究生提供了实现自身价值、展现个人魅力的舞台;也让研究生们开拓视野,了解社会,关注民生,同时更加直接地参与了社会生活,更加严肃地思考未来。
参考文献:
[1]王乐生,张瑾.对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14):98-99
[2]李长松.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3]田润平,傅骞,周嫱,等.以医德教育为核心的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的建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2):31-34
[4]宋佩宁,左璇,罗碧川,等.社会实践培养医学生就业能力作用的调查与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12):1173-1175
篇4
课程设置的改革,仅仅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与行业岗位要求,结合学生毕业去向,经过调查研究,我们要突破传统的课程设置,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每一学期安排相应学科的一周医院见习,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第一学期是职业认知阶段,我们主要开设无机化学、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通过校内实验教学、寒假期间学生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到当地基层医院检验科参观,进行基本技能学习和基本素质训练;第二、三、四学期是核心技能养成阶段,第二学期开设医学基础课程,通过校内实验教学、假期基层医院社会实践,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基本素质训练;第三学期开设临床医学概要、寄生虫学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等课程,通过校内实验教学、职业技能竞赛、附属医院检验科先进检验仪器设备参观,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练;第四学期开设微生物检验技术、临床检验基础、血液检验技术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程,通过校内实验教学、检验实训中心强化训练、周六周日到附属医院检验科见习,进行核心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练。使检验专业课程设置符合市场人才需求对检验专业人才知识的要求,构建新的课程体系,适应各岗位对检验专业人才素质和知识基础的要求[1]。
2 教学内容的改革
根据社会需求,满足就业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增加病理检验技术、临床医学概要等课程的课时数。通过调研,发现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与临床检验工作脱节,为此,我们对现阶段的实践教学进行优化整合。增加实践课程比例,调整了实验项目,减少了以往的验证性实验,设计了与岗位需求相一致的综合实验项目。学生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学校建立了检验实训中心,学生通过仿真实验、技能大赛、职业资格考核、实践技能考核等,不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我们还建立院校合作体系,加大临床兼职教师参与教学的比率,校内教师定期进医院检验科顶岗培训,真正达到资源共享。
3 改善教学模式,逐步建立“教学做一体化”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我校一直沿用中专层次的教学模式,尽管大家努力教改,但还是没有脱离旧模式的束缚。自2012年以来,我校在教改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推进,特别是我校上划省属之后,项目资金的支持,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做了大幅度的改革创新探索。首先我们对省内多家三级甲等、二级甲等医院检验科做调查,了解各医院检验科目前拥有的各类医学检验仪器及能开出的医学检验项目。我们进行了综合整理,以培养目标为依据,建立了两个数码互动显微镜室和一个检验实训中心,购置了大量的先进医学检验仪器设备,每个实验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奠定了基础。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只有完善的实训中心还不够,还需要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我们把校内检验专业教师由原来分配在不同部门重新组合到药学系成立检验教研室。同时,吸纳高校毕业生及外聘医院检验科骨干,组建了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首先在专业课程《寄生虫检验》教学中进行教改试验,接着在其他专业课程中进行部分内容推广实验。由于它是在一体化的实训中心以一体化的师资对学生进行一体化的教学安排,因此能使每一次课都能讲授、示范、观察、操作同步进行,突出了现场示范,增强了直观性,使学生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让他们对知识产生亲切感,对检验技术产生熟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篇5
第一部分是到海通镇农户家庭中作社会实践调查。
我们调查了农民的医疗卫生现状。农民都比较热情,都很配合。我们针对目前的农村合作医疗做了一些简单的调查, 普遍的反映还是不错的,发现全部农民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一点我们都比较高兴,这说明农民很支持国家的这项政策,农民从中得到的许多实惠。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局限的地方,比如有些人反映农村合作医疗对于一些疾病的报销还是有所限制的等等。同时,在预防疾病方面,由于局限,他们的防范意识还是很弱的。在与农民交谈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农民对人才、知识的渴求。我记得有个老奶奶拉着我的手对我说:以后毕业了,希望你们能到我们这些穷的地方工作,我们很需要你们啊。
第二部分是安排在海通医院实习。
7个人由于是不同专业的,我们被分到了4个不同的岗位实习,分别是检验科,病房,五官科和全科医疗室。我和队长在检验科实习,由于大二刚结束,好多专业的知识还没涉及到,我们主要是见习,看看一旁的医生是如何做的,医生也很关心我们,在适当的机会给我们练习,我们从中积累了很多经验,这是课堂中所学不来的。只有当自己亲身体验,印象才会更深,我们把它当作是一种财富!实习进行了一个星期,我们的经验也是越来越丰富。由于我们的出色表现,医生给了我们很好的评价。
篇6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将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2016级护理专业学生纳入到本组研究中,均为女生,共計128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4人。对于观察组学生,以遗传病为主线进行教学改革,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教学模式,两组采用同样的教材,由同一老师授课,学生基础成绩、课时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不会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
(二)教学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常用的理论+实践的授课模式。对于观察组,以遗传病为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1.成立研究小组
成立《医学遗传学》研究小组,制作出玻片标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染色体核型分析,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学生针对医学遗传问题进行社会调查,指导学生搜集自己家乡的遗传病调查资料,编制论文集,并将相关知识力所能及的传递给亲人、朋友等。并普及《医学遗传学》的相关知识,在校内开展义诊活动与知识竞赛活动,结合教学目标来改革教学评估方式。
2.重构教学内容
在教学活动中,将遗传病作为教学大纲,从遗传病原理、分子基础、遗传病细胞、遗传病临床表现、传递方式、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进行教学。并结合《医学遗传学》的内容来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件满足高职《医学遗传学基础》教材规划,介绍学科的发展动态,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课件中有大量的遗传病资料图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在与主动性。同时,设置网络虚拟课堂,建立微信群,为学生提供关于遗传病理论、实验教学、教学课件、遗传病视频的相关知识,内容包括习题、教学视频、参考资料、课件和教学大纲等,学生可以随时下载、复习。此外,以遗传病为主线,编写实验教学大纲,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构建遗传咨询门诊,成立诊断见习基地,在成绩评价上,不仅关注学生的理论成绩,也增加了实验与社会实践内容,提高考核的全面性。
3.建立遗传咨询门诊
遗传咨询即根据咨询对象的遗传病发生情况、诊断、防治问题进行商谈与讨论,让患者对自己家族的遗传病有系统地了解,选择合理的方式。在欧美发达国家中,遗传咨询门诊已经非常普遍,是遗传病治疗的重要内容,负责为患者提供生殖保健、优生优育、遗传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建立遗传咨询门诊,学生可以感受医生、患者的双重身份,从而知道怎样有的放矢地学习知识,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
4.举行社会实践活动
在节假期,组织学生上社区、街道、特殊学校、社会福利院等,举办义诊活动,宣传优生优育的相关知识。在寒暑假,为学生发放调查表,为学生介绍调查方法、调查内容与注意事项,让学生利用假期来进行调查,写出报告汇编。通过调查,有的学生拍摄了珍贵的照片,最后由教师负责汇总。在一个个的实例中,学生感受到了消除传统封建陋俗、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
(三)观察内容
对比两组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考核成绩,满分均为100分,60分及格。
(四)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结果显示,无论是理论考核成绩还是实践考核成绩上,观察组成绩都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两组学生理论与实践考核成绩对比示意表
组别例数理论考核成绩实践考核成绩
观察组6486.4±7.688.4±6.1
对照组6473.9±8.275.9±7.8
三、讨论
医学遗传学是高职护理教学的一门重要内容,涉及的内容复杂,包括医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知识,内容复杂、抽象度高,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方法陈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与积极性均受到了影响,不符合新时期高职院校的育人需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遗传学课程既包括基础知识,也包括与遗传病防治相关的内容。为了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我院以遗传病为主线,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构了教学内容,包括成立研究小组、重构教学内容、建立遗传咨询门诊、举行社会实践活动四个方面,不仅包括理论教学内容,也对实验、实践教学活动进行了改革。以“遗传病”为主线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再将其付诸于自己的实践中,利用节假日、寒暑假的时间,走出课堂,深入社会,进行调研,这种“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理论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十分有益。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理论考核成绩,还是实践考核成绩上,观察组成绩都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以遗传病为主线的高职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模式,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临床实践与理论真正结合起来,借助于各类新型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对于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非常有益。
作者:赵忠桂
参考文献:
[1]曹博,程志,曹德品,等.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7).
[2]张咸宁,俞萍,祁鸣,等.医学遗传学课程建设浅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
[3]冯浩,沙保勇,景晓红.浅析高等医科院校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陕西教育(高教),2015(12).
[4]米亚静,张妮,刘洁,等.青年教师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体会与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14(17).
篇7
一、社区实践长效机制
我校经过近年来不断地深入社区尝试、建设,摸索出了“主题课程进社区”这一暑期社会实践品牌项目。社区为大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舞台,拓宽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途径,而大学生社会实践也可以服务于社区,促进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我校实践队员走进社会、进入社区,积极开展“主题课程进社区”的实践活动,开设暑期夏令营,为社区群众送去高品质的歌舞演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更是在社区开设了流动门诊,为社区群众开展免费测血压、测血型、医疗保健咨询等医疗服务,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和好评。此项社会实践活动正逐渐成为我院育人成才的有效载体。首先,社区服务突破了校园的范围,大学生在了解社会、了解民情、投身地方“三个文明”建设过程中更能体会到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自我奉献精神和基于奉献基础上的社会对个人劳动的承认,从而促使大学生真正体会自立的实质,同时,社会实践活动提供给大学生应用各种专业知识的机会,为以后就业做准备。
显而易见,实践育人的功能很大部分在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社会化程度的向前发展。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大学生往往会产生种种矛盾和冲突,出现内心的紧张、压力、焦虑和不平衡等心理现象,这需要当代大学生要有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而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则有利于推动大学生主动调整自己思维的片面性、行为的冲动性来适应社会,以减少压力和挫折,促使大学生不断的提升心理素质,形成正确待人处世的方式,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理论是灰色的,行动之树常青。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将书本知识用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这就使大学生通过创造性思维,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建立理论模型,然后再回到实际中去,使认识发生质的飞跃。从而大大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适应能力。
社会实践是一个富有非常广泛而深刻涵义的概念。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我们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良好形式;是我们投身改革开放,向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是提高思想觉悟、增强服务社会意识,促进身心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更新观念,提高个人素养,完善个性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我们一生有着深刻的意义!
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
众所周知,实践活动产生育人成效的关键在于制度化与结构化,进一步说,就是如何保证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期性与稳定性,其中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就是高校整合各方面因素、为我所用建立起来的、对学生实施实践教育的最有效手段。稳定的、健康的实践基地能够使社会实践活动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规模化,同时有利于实践成果的应用和推广,有利于实践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有利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积累,这是有针对性地深入、持久、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保障,适应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化、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的。
一个实践基地的建立健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应将一次挂牌就视为基地的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需要学校和社会的长期的共同努力,而双赢恰恰是二者持久合作的前提和基础。然而目前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却不能达到双赢的目的。有相当一部分高校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稳定,活动缺乏连续性,往往是校方满足基地数量的增加,合作方借此作一点自身宣传,最终使基地建设无法深入开展下去,达不到原有的目的。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我国高校教育途径之一,现已蓬勃发展,并发挥综合效应。大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在服务与体验中有效地促进了其主体发展,我们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道德情操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地锻炼。在校期间的实践活动可以提供给大学生一个平台,让大学生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感受社会价值的各种冲击和张力,从而使我们能够理性地看待并调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进而不断完善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在这种理性的调节过程中,我们即将成型的价值观体系受到现实社会的检验而会变得日益成熟。
参考文献:
[1]金文涛.论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及对策[J].电子世界, 2012(6).
[2]刘希磊.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成功经验及启示[J].南昌高专学报,2012(3).
[3]陈爱民.大学生社会实践载体创新模式[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2(3).
篇8
我这次的实践内容一共分为五大部分。
一、熟悉医院环境,了解工作流程。
我第一天独自一个人熟悉了整个医院的环境,以便于以后几天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我认真听取了医院里老医生的介绍,熟悉了医院各部门的职责和分部间的工作联系,了解其之间的相关配合及工作流程。在熟悉医院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我便按计划开始了我的工作。
在熟悉医院的过程中,我发现虽然每个部门的工作性质都有一些差别,但是只有各部门各司其职并且合理配合才能使医院正常运转为患者服务,一旦哪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会影响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所以,以后我到了工作中就必须认真对待本职工作并学会和其他人密切配合。
二、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并作相应的心理疏导。
我们每天都和患者进行谈心,感受他们患病后的心理状态和对医疗工作的感想,运用我们掌握的心理疏导的知识及技巧为他们做简单的心理疏导。为医患间筑起了沟通桥梁,院方也表示了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赞赏。通过沟通,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医患问题根结都在于双方不能互相理解和体谅。患者及家属对医生的工作生活不了解,所以容易产生对医务工作者的各种误会。同时,医务工作者也没能很好的及时与患者沟通,没能去设身处地的为患者考虑,所以使矛盾产生。
三、积极与医护人员沟通,悉心听取学习。
我们不仅向身边的医护人员请教专业的医学知识和宝贵的工作经验,还向他们咨询他们的工作生活状况及他们对他们现在工作的看法以及关于医学实习生的不足之处和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了解到医学工作的严谨和辛苦,我们的工作关乎生命,所以我们要一丝不苟,也正因为这一特性,我们的工作就格外辛苦和劳累。可即使如此,我们依旧会学好练好,不畏辛苦,为患者服务。
四、运用掌握的知识技能,协助治疗工作。
我们在老师的允许下,定期对患者进行测血压量体温等检查,并听取老师对病人病情的分析。不仅增强了我们的知识,更锻炼了我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弥补了在校学生只可“纸上谈兵”的不足之处。
五、宣扬医学养生之道。
在现代社会,尽管国家开始逐步重视我们的医学养身,可百姓对此并没有一个很好的熟悉度。所以我们通过发放前期准备好的医学养身宣传单来介绍一些简单的医学知识和有关冬季易患病的注意事项和防治方法。
这一宣传活动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反响,很多病人及家属都会认真阅读传单并向我们提出各种相关的疑问,在老师的帮助和队员的努力下,他们得到了满意的解答。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2017二】
一、实践目的:
这个作为我大学里第一个长假的寒假,我决定不让它荒废。于是早在期末考还未结束之前就计划要出去打工,以此来让我的寒假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与众不同。我想,现在的打工是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磨练。它能让我们提前体会社会上的一些事物,让自己匮乏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让自己以后能更快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
在学校里,我们学的都是理论知识,真正用到的却不多。理论加实践才是最科学的学习方法。感谢学校给我们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作业,社会给我们提供一个社会实践的平台。所以,有这样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真是很难得的。由于我们药学专业所从事的工作一般不会招收我们这样的短期工,所以这次工作虽然与我们所学专业没有太多相关关系,却一样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二、实践内容:
我是通过熟人的介绍才找到的打工的机会。酒店的老板娘我认识,平常都叫她阿姨。人很和善。实践的主要内容有刷盘子、擦酒杯、上菜、收拾餐具等等。先说说我在那里的工作情况吧:第一天进去做事时感觉很奇怪,因为以前一直都是以消费者的身份进的酒店,这次的身份却是一个服务生。呵呵,第一个感觉就是首先要把心态调整好。每天8点半上班,一直到晚上9点半。
刚进来什么也不懂,阿姨就叫了一个老生来教我们。第一天只是试工,大家都在努力的学习,虽然说有点累,但我们每个同学都很积极、很投入,都感到很乐意,因为这毕竟是我们本次社会实践的第一步嘛。所以在那一天的时间里,虽然说有一点点累,但我们却都觉得挺充实的 。
我们每天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在客人来之前把房间弄干净,客人吃饭的时候,男生负责端菜,而我们女生就负责上菜报菜名,帮客人倒酒、换餐盘之类的杂活。在我看来最辛苦的,就是每次客人吃饭的时候,你必须站在外面等候,一天下来腿跟腰都很痛,刚开始的时候真的有点受不了。平常在酒店吃的时候不觉得,来工作了才发现酒店的工作还真不是盖的,每个细节都要弄好。虽然说顾客就是上帝,但有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些难缠的客人。
要么是过于挑剔,要么就是素质不是很高。记得有一次,老板娘说那天下午的一桌客人看起来都挺乡下的,叫我们看着别让他们把毛巾给带走了。我刚开始一挺就觉得挺别扭的,乡下人又怎么了,怎么可以这样瞧不起人家呢?但是我到了那个房间,我刚给他们倒好茶,就那么一转身的功夫,桌上所有的毛巾都不见了,都到他们的口袋里去了。
做为酒店也不好说什么。所以服务生的工作看似简单,但操作起来还是挺麻烦的。因为这个原因,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感到有一点紧张,但越是紧张我就越必须鼓起勇气,因此慢慢的我就习惯了。后来证明,我还是很幸运的,几天后老师就说我们已经做得不错了,可以自己招呼客人了呢。从客人进到酒店,到客人拍拍肚皮走出酒店,能让客人脸上一直挂着满意的笑容,老板娘还一度夸我们大学生做起工作来就是不一样呢。这份工作给了我一个独立锻炼、独立挑战的机会。
三、实践结果:
就这样,我顺利地完成了一个月的打工,还拿到了靠自己的双手得到的第一份薪水。在实践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本人的人际交往的能力还欠佳,这还应在日后的日常生活、交际中有待加强和学习。
第二,缺乏社会经验,在为人处事方面尚还不太成熟,处理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往往有时不得当。
虽然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我觉得仍有一些值得骄傲的闪光点的。本人参加社会实践有着不畏困难的精神,敢于实践,对工作充满热情,细心真诚。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我认识到,在生活中吸取周围人的经验和阅历,掌握一些社会礼仪的技巧是极为必要的。充分发扬本人自身的优点,取长补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自己对将来充满信心,也为以后真正融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也想到了一些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及策略如下:
第一,在同一个地方的时间有点太长,社会实践不完全等于上班工作,所以不应该总在一个地方,时间长了会让人有一种厌倦的感觉。所以建议应该在适当的时候调换一下实践岗位。
第二,因为我是学药学专业的,不太懂这方面的专业理论,也不知道自己的建议到底对不对,但还是觉得如果想要建立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一定是双方面的。商家和消费者都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努力达到“双赢”。
最后,很高兴能有这个实践的机会,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个月,但我觉得挺充实的,至少让我的寒假过得有意义。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得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不要以单纯的想法去理解和认识社会。而是要深入地探索,为自己的未来打好基础,在学校学会更多的书面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好好利用知识进行运作。真希望以后能再有这样的机会,也希望我们学校以后能有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去参加这样的社会实践吧。
四、实践总结或体会:
我以“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为宗旨,利用假期参加这次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这次的社会实践收获不少。现在举例如下:
一,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工作让我认识很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的。以前实践的机会不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二,在社会实践中以及以后的工作中要有自信。
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就像刚开始时我到饭店那样有一点胆怯,但后来是自信给了我勇气。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
自己觉得困难挺多的、缺乏社会经验等种种原因往往使自己觉得自己很渺小,自己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所以应该尝试着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如有人所说的“在社会中你要学会厚脸皮,不怕别人的态度如何的恶劣,也要轻松应付,大胆与人对话,工作时间长了你自然就不怕了。”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尝试过吃了亏就害怕,当你克服心理的障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气面对是关键,如某个名人所说:“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四,在工作中要不断地丰富知识。
篇9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抽样选取重庆市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学生500名作为研究对象,在选取研究对象时综合考虑了参与调研学生参加专业社会实践的频率、类别、年级等因素,以保证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及科学性。
在调查方法上,广泛查阅了相关资料,采用了自行设计的3组问卷:高职高专院校护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调查问卷、高职高专院校护生社会实践活动效果评价、高职高专院校护生职业素质培养情况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评价、存在的问题;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护生职业态度、专业技能、沟通协调能力、人文关怀意识、责任感、爱心、个人意志品质、社交能力等方面提升的效果评价;护生对专业知识及运用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人文关怀意识、法律意识等职业素质的重要性评价。通过随机抽查的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9份,有效回收率为97.8%。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搜集整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社会实践对高职高专院校护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效果评价
(一)社会实践对强化高职高专护生职业意识的作用
职业意识即从业者在特定的职业环境影响和社会条件下,在专业岗位任职实践中形成的某种与从业有关的思想和观念。社会实践对强化高职高专护生职业意识有很明显的效果。我们通过对抽样整体及参与活动的频率和内容多少分成一般群体和密集群体进行横向对比分析。
1.职业的热爱和认可度
高职高专护生社会实践对增进对职业的热爱和认可度情况调查表明,30.5%的同学选择很大,39.5%的同学认为较大,只有1%的学生认为无帮助。另通过t检验,活动密集群体与一般群体在社会实践对增进职业热爱和认可度方面有显著差异。护生在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职业的认识和了解及社会对护理职业的评价和认可。
2.个人意志品质及责任感和爱心
高职高专护生社会实践对个人意志品质的正向引导情况,68.5%的学生认为很大和较大,30%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对促进自身责任心和爱心方面,81%的学生认为很大和较大,只有0.5%的学生认为无帮助。同时,通过t检验,在个人意志品质方面从t检验得出P值为0.023
3.人文关怀意识及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高职高专护生社会实践对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及沟通能力方面调查情况如下,近80%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有利于增强自我人文关怀和照顾意识,约60%的学生认为对沟通能力的提升作用明显。通过对高年级社会实践活动密集群体及低年级一般群体对比分析,在对沟通能力的提升一项上存在明显差异,密集群体高于一般群体。良好的护患关系是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在医疗服务及护患沟通过程中,医护人员的言语、表情、动作、对病情的解释等非技术性因素的影响也极为重要。虽然,通过临床实践,护生在人文关怀意识及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培养方面有一定效果,而且大多数学意识到其重要性,但在临床实践中还需进一步加强。
4.职业仪表仪容及社交能力
对护生职业仪表仪容及社交能力的提升情况如下,76.5%的同学认为有较大的提升,68.5%的同学认为对语言表达能力、社交活动能力的改善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对高年级社会实践活动密集群体及低年级一般群体对比分析,在对职业仪表仪容的改善和规范方面,高年级活动密集群体略高于低年级一般群体。
(二)社会实践对提升高职高专护生职业能力的作用
职业能力指从业者对职业岗位的适应性和对工作的驾驭能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力。一般是由从业者个性化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经过学习、训练等获得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经验等综合形成的主客观条件决定,并与任职岗位融合后产生的,包括知识积累和能力储备两个重要方面。
1.对提升护生专业技能及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的作用
通过数据分析,近60%的护生认为社会实践对专业技能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只有0.5%的学生认为无帮助;在提升护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方面,52%的护生认为作用明显,约46%的护生认为效果一般。由此,经常性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护生能快速、理性地适应临床环境,并与病人直接、有效沟通,从而第一时间传达病人的需求,有效弥补了课堂教育偏重于技能操作和理论指导而与临床环境脱节的缺陷。
2.护患沟通技巧及卫生宣教能力
通过数据分析,68.5%的护生认为社会实践对护生护患沟通技巧有促进作用,只有0.5%的学生认为无帮助;而就卫生宣教能力这一项做调查时,69%的护生认为有明显的提升,30.5%的护生选择效果一般;同时,社会实践活动对护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方面,61%的护生认为能在活动中增进自身法律意识。护生能提高法律风险意识,利用法律保护病人并自我保护,这对于护生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也是当前护理教育急需改善和强化的课题之一。
三、强化社会实践对护生职业素质培养作用的策略分析
(一)构建科学的护生社会实践内容体系
1.完善社会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
要使护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更好的提升职业素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实践内容核心,学校可将教学计划内实践和教学计划外实践统一起来,纳入学校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动护生社会实践课程化建设的实施,按学生所在不同年级、专业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根据护理专业课程进展而不断深入,服务内容也呈循序渐进方式,形成多层次立体化模式,促进社会实践课程间的系统组合和优化,发挥实践育人的整体效应。
2.加强专业资深教师对护生社会实践的指导
在专业性实践活动中,指导老师是决定活动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老师的点拨指导、评价反馈能推动活动向纵深发展,因此,应组织、鼓励资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对活动开展的专业性、实效性等方面给予指导。同时,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可组建由专业指导老师、有实践经验的学生共同组成的团队,是护生社会实践团队的最优构建模式。该模式将不同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人结合在一起,全面考虑团队成员的知识水平、交际能力、时间因素等,使团队中各成员真正实现角色互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让低年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让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最大程度地服务于社会。
3.进一步完善护生社会实践评价体系建设
评价体系建设是护生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学生社会实践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则是实现学校实践育人目标的重要环节。建立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渠道采集护生社会实践信息,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对护生社会实践的过程和效果及社会实践对护生职业素质的促进方面做出一定的价值判断,提出改进与提高的方向和途径,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和指导功能,总结经验,完善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活动。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实践基地对护生实践活动的评价,可通过定期座谈、活动效果评价表等形式进行;二是学校设立学生社会实践获学生素质教育学分制认定办公室,按参与活动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和学分认定;三是本人参与的专业社会实践心得或调研报告;四是校内外指导教师评价。
(二)坚持“三个结合”,积极探索护生社会实践的新形式和新思路
1.坚持社会实践活动与加强护生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
护生社会实践活动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只有坚持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强化护生职业道德的有效载体,社会实践活动才会有明显的效果,才会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护生可以运用知识去认知社会,将所学知识同社会现实进行验证,变理想为现实,变浮华为理性,培养其踏实的作风、严肃的学风,通过亲身的体验,对护理工作的性质、护理工作的内容有了更深的认识,学生坚定了学习信心,进一步稳固职业思想,从内心树立了崇高的职业理想。同时,增强自身对基层国情、民情的了解,了解当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状,加深对职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2.坚持护生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特色相结合
社会实践必须照顾到实践主体和实践对象的要求,即社会实践的主体感不感兴趣和有没有收益,实践的对象有没有接受实践主体行为的需求和市场。因此,社会实践必须突显专业特色,使实践主体和实践对象在活动中实现双赢。护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结合专业特点,通过深入基层为广大群众进行医疗服务、卫生常识的宣传等等,使学生学以致用,实现了课堂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从实效性上看,护生的每一次专业实践活动,如三下乡、志愿护理服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社区义诊等都有专业教师的指导,解决实践中的疑难问题,使护生在实践中提升了自己的职业素质,同时服务了当地群众,达到了“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顺秋,吴殿源.现代实用护理管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27.
篇10
应用型;实践育人;品牌塑造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
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众多高职院校以及应用型本科院校根据各自的专业设置和办学特点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具体实施办法。与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的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既懂专业又擅长实际操作的专门人才。十报告提出支持特殊教育。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2014-2016年)提出加强特殊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和特殊教育队伍建设。《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发[2016]47号)的第三部分提出,要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包括满足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和接受教育的需求,特别是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以上这些是特殊教育、残疾人事业发展相关专业发展的机遇。据统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高校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近百所高校。开设儿童康复专业的有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郑州师范学院、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开设康复治疗学的有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100多所高校。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儿童康复专业为例
(一)儿童康复专业的特点
儿童康复专业具有教康结合以及医教结合的特点,即教育和康复相结合,医学和教育相结合。通俗点讲,也就是毕业生通过3年到4年的学习,熟练掌握教育学、医学、康复学等方面的知识,应用所学的相关技能,服务特殊儿童,让特殊儿童逐渐康复。因此,为学好儿童康复专业,并在将来能有更好的发展,该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包括教育学、医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残疾人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该专业毕业生需要有较强的能力,包括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诸多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儿童康复专业的毕业生还需要具有人文精神,懂得人文关怀,具有大爱情怀,善于理解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需要,并经过努力满足其需求。
(二)儿童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成绩
儿童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康复科学学院十多年来,坚持医教结合、立足儿童康复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教师+治疗师”的人才培养定位,取得江苏省品牌专业项目、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项目、江苏省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等专业建设成效。
三、实践育人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四大职能之一。实践育人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核心任务,是育人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对于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育人为创新教学方式变提供借鉴和启发。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落伍。跨学科人才培养需要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方式的创新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来实现。实践教学对于儿童康复专业来说显得尤为迫切。儿童康复工作者应该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学习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实践教学有的时候可以作为第一课堂来开展,有的时候可以作为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学生只有动手操作了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碰到的问题。实践育人过程是学以致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残疾人康复主要包括有教育康复、医学康复、社会康复三种形式。教育康复是通过教学帮助特殊儿童逐渐康复的有效方法。在特殊儿童康复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应到医学方面的知识。单纯靠课堂学习医学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文科的学生更需要课外的实践操作才能理解并掌握医学方面的知识。残疾人康复的最终目的是融入社会,能够正常参与社会生活,实现社会康复。因此,儿童专业学生还需要学习社会学方面的知识,懂得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事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从广的意义上讲属于残疾人社会工作,从事残疾人社会工作就需要熟悉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有些是相通的,可以从书本上学习,但是理论知识需要实践的检验,社会工作作为国外的舶来品专业,其理论知识更需要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仅靠书本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亲自去实践操作才行。除了以上所说的教育学、医学、社会学知识,在实践中还能学到将来从事工作所必须的心理学、管理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实践育人过程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加深了解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过程。美国大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学习之余参与社会实践本身就是受教育的过程。学生到特殊学校和康复中心参加志愿服务等活动,一方面可以直接接触到残疾小朋友,另一方面可以用所学知识,所具备的能力为他们服务。活动的过程还会感知残疾人生活的艰辛,耳濡目染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博爱精神。总之,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了解社会和弱势群体打开了一扇窗,可以说每次的社会实践活动都可以说是活生生的励志教育课。实践育人可以将职业教育、创业教育、创新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并通过开展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培育新时期“好学生”。除了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之外,每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实践育人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和教师双方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的教师也可以从中获得收获,或者是自身技能的提升,或者是理论假设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或者是丰富观察问题的视角。指导老师的言行举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和教育。担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老师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努力,争取机会带着学生一起进行志愿服务、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引领者和成长导师。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育人品牌塑造的探索
(一)“殊博汇”:关注特殊人群、传承博爱精神、汇聚正能量
“殊博汇”是康复科学学院多年来实践育人的成果的凝练,也是志愿服务的特色和品牌。“殊博汇”由康复科学学院团组织实施专为特殊人群汇聚博爱能量的志愿服务项目,充分发挥高校专业和人才优势,以大学生为主体开展暑期及每周固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为特殊人群提供志愿服务,为地方残疾人康复工作提供专业支持。以实现残疾人社会融合为目标,将地方组织力量与高校专业优势相结合以形成联动机制,青年志愿者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以“新老志愿者接力、与助残对象结对”的服务模式,深入社区残疾人家庭,开展康复需求调查、功能评定、康复计划制定与实施训练等系列专业服务。
(二)“暖阳公益”:送知识,送服务,送教育,以实际行动推进融合教育
暖阳公益是南京特教学院一支由学生自发组成、非盈利性质的公益团队。自2012年成立以来,暖阳公益一直致力于推广平等、博爱、融合的特殊教育理念,培训专业志愿者,通过暑期夏令营、宣讲会、体验日等方式宣传特殊教育知识,推广融合教育理念,让当地特殊儿童走进普通小学,走进日常的课堂,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同时宣传特殊教育精神与正确的残疾人观,达到推进当地融合教育的效果。
(三)品牌塑造的过程及意义
实践育人品牌是育人的成果的总结和凝练,有助于实践育人成果项目化,品牌化,从而有助于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实践育人品牌塑造的过程是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的过程,是培养懂社情、国情、民情,做人做事接地气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高飞 单位: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篇11
一、实践单位情况
我的家在安徽,今年寒假回去,由于快要毕业了,万种思想凝聚于心,自然想着要找到一份好工作便首当其冲,但由于我们专业的特殊性,会计——一门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不进行实际动手操作演练,而只是凭着书本上的一些理论性的东西去从事会计这门行业的话,那么你的工作将会非常不适应,以至于在工作中出现意想不到的差错,
这也就是所谓的会计专业从业的谨慎性了。
既然不能先去找工作,我想还是先实践一下吧!说不定工作就此而有了着落了呢!
改革开放给我的家乡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这两年建立了一系列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带动了乡镇、农村经济的发展,得知这一消息,在一位朋友的引荐下,我找到了离我们家比较近的固镇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想在这里施展一下我的专业手脚,开发一下我的专业头脑。
在去开发区的路上,我感慨万千,想起以前这里的景象:没有楼房,没有公路。而如今,一条条笔直的水泥路从开发区穿过,路的两边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远望去,和农村的土景形成极大的反差,恍如世外桃源一般。
怀着一种美好的憧憬,我来到了蚌埠市鸿源纸业有限责任公司,这是一家生产育果袋纸的专业厂家。公司成立于xx年02月,虽然成立不久,但已经初具规模。公司占地面积27559.3平方米,现有员工100余人,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年综合生产能力3万吨,年产值6000万元。主要生产育果袋纸、木浆挂面纸等产品。
公司推行全面的质量管理,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齐全的测控手段。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具有生产和开发各种育果袋及其他产品的能力,该公司生产的“鸿源”牌育果袋纸具有拉力强度大,防水性能好,透气度适中,且复卷整齐,出袋率高的特点。水果套袋的优点主要有:1.可以有效减少农药毒化,防止病虫害;2.能有效改善水果外观质量,使水果果型好,色泽鲜亮;3.促进水果生产;4.提高水果价格,增加农民收入,为果农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
该公司生产的“鸿源”牌系列产品,凭着过硬的质量、良好的使用效果、完善的服务受到广大客户的,在省内外已经占有一定的市场。
公司承诺: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公司将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身的条件,建成一个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一流的企业,并且遵循“取之自然,服务自然”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实现无污染造纸,为公司成为真正的“绿色”造纸企业而不懈努力!
1.大学生暑期购物中心社会实践报告XX
2.阳光之行关注弱势群体暑期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3.大学生寒假药店社会实践报告XX字
4.暑假酒水促销员实践报告书3000
5.暑期上海打工社会实践报告范文XX
6.暑假打工兼职实践报告XX字
7.大学生教育专业实践报告
篇12
活动过程中,队员们认真负责的为居民们测量血压,周志斌老师及其学生为居民进行现场针灸推拿,取得很好的疗效。而永胜镇居民们也积极参与,在活动开始前就积极提前到场等候。
这次义诊活动中夏桑菊小队通过实际行动关爱居民健康,宣传了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也传递了我们的爱心,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虽然活动过程中队员们都很累很辛苦,但是我们很开心能够帮助到居民,这对我们来说非常有意义。而居民们感谢的笑脸,就是我们最好的回报。总之能够传递爱心,服务大众,一切付出与辛苦都是值得的,夏桑菊小队甘之如饴。
社区义诊活动总结
20xx年10月15日,早上8点,杭州++医院耳鼻喉门诊专家走进拱墅区仓基新村,对该社区的居民进行免费的义诊和健康咨询。医院携带血压计、耳鼻喉内窥镜系统、体重等器材,接待耳鼻喉体检老人近50余人,发放医院内部杂志以及购物袋80多份。
此次,现场健康咨询及免费义诊,公益行动表明:耳鼻喉疾病是一种最常见疾病,据专家介绍约有75%的的居民不同程度的患有耳鼻喉疾病。其中社区老年人耳病最为频繁,如:耳聋、耳鸣、外耳道炎等。
此次公益活动深受居民欢迎,为塑造良好的社会口碑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次义诊活动有几个特点:
一、服务百姓,加深了感情,促进了交流
现代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群体是被孤僻在社区里,孤独在生活中的,他们或许有着生活来的追寻,但是由于行动不便,就医诊病很不方便。针对这些情况,我院在每周制定了社区义诊日,为社区百姓提供最便捷的就医指南。仔细为居民解答问题,推广耳鼻喉健康知识。广泛宣传公益优惠政策,及时发现社区群众的潜在病情,并向他们普及健康知识,对增强疾病预防意识,促进身体健康,尤其是季节性耳鼻喉疾病的发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扩大影响,增强医院声誉度、美誉度
此次义诊,通过医生现场诊病,交流,发放宣传物品,为社区群众搭建了一个良好的疾病沟通平台和方便的就医机会。免费的专家咨询平台、免费的健康知识普及、免费的优惠措施、免费的专家见解……不论是老专家、年轻专家,只要一坐下,就是半天,一口水也来不及喝,虽然口干舌燥,但大家是高兴的,因为赢得了这么多老乡的认可。义诊现场来诊患者不断。
三、锻炼自己,提高院内部员工自身素质
义诊中医务工作者,自觉坚守岗位,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技术将服务送到社区人民家门口,以人性化服务开展工作。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目标:让百姓更加了解和认识我们医院。耳鼻喉有问题能第一个想到我们医院,让患者在经济上和时间上得到更好的服务和较高的诊疗方案。在义诊中,医务人员也发现自身的临床经验不足,知识欠缺,今后在工作中知道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增加临床经验,不断进步。
四、义诊活动敲响健康警钟
1、居民健康意识差
通过昨天的义诊表明,居民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并不是完全了解,都有着拖治,消炎药就能解决问题的心理。有的甚至是几十年的鼻炎、耳鸣等耳鼻喉疾病都从未采取过相应的正确的治疗方式,对自己的病情甚至一无所知;
2、耳鼻喉疾病人群较多
针对本次体检,我们发现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已处在临床疾病边缘,耳鼻喉疾病人群较多,但往往这部分人对此漠不关心,对于健康的人而言,必须依据年龄和性别的不同对身体实行定期检查。专家建议大家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耳鼻喉全面检查。
五、医院义诊存在不足
1、前期准备工作缺乏
建议社区内三天内张贴公告,告知社区人民,活动的意义和义诊的重要性;
宣传耳鼻喉疾病的危害性;
宣传本期主推技术和专家团成员;
尽量制定优惠措施,宣传本院优惠措施;
2、不能为了义诊而义诊
建议义诊前一天早上通知到义诊现场的医生及其他人员,手头上工作合理安排;
建议临行前,义诊会议召开,安排每个团,每个人个负责事项;
义诊当天回来数据即刻登入电脑,三天后即刻回访、探访、询问等;要不数据累计太多,缺少后期跟踪,导致为了义诊而义诊,刚出去义诊,不见病人进来,会影响义诊积极性;
建议义诊施行奖赏制度,增加员工积极性;
3、社区义诊片面化
早晨社区义诊,大部分是老年人,老年人消费水平较低,疾病多年,健康意识薄弱,就诊欲望不强;比较喜欢小礼品,可以借此机会多多发放医院宣传品,扩大医院营销;
建议多向中年人或者青少年发展。
4、缺乏社区人群分析
社区义诊分析:社区义诊周一到周五:早上义诊分析,社区常在人大多是老年人。针对不同老人采取不同的诊疗方案,相同的鼻病或者耳病有着至少三套的治疗方案。让病人充分选择,引导消费。
社区义诊晚上分析:晚上人员聚集,可以进行现场讲座和义诊。(具体操作另见方案)
社区义诊周六到周日分析:周末社区上班族基本是睡觉,不会起那么早,主要针对人群也是老年人。晚上人员聚集比较多。同样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个性化、差异化来吸引患者就诊,发展上班族。
临床系义诊活动总结
一、活动目的及意义:
在临床系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在学生会各个部门的关心下,在青协和实践部的大力配合下,通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工作,此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这次临床系出队义诊意义重大。活动受到敬老院老人的好评,同时,在活动期间,宣传了我校的中医药文化,以及对我校的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的平台,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团体意识,以及增强了推拿手法以及医学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同时锻炼出一班骨干人才。
对我们而言,义诊活动使我们医学生有了可以进一步掌握测血压,听心肺音法……的锻炼,同时使我们提高了与人交流的表达能力。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
大学学什么?肯定不只是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更要学会怎么融入这个大时代大背景。别人总是戏称没读大学出来打工的叫读“社会大学”,但是我觉得“社会大学”也是我们这些含着大学金钥匙的人必须要修读的。
二、活动优势:
通过开展义诊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们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们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在此次实践过程中我们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你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回味无穷。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我们医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很理想,所以以后的实习课显得十分重要,而我们作为大一新生离实习还有大段时间,义诊就成为我们实习的第一个平台。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就是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通过实践,原来理论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巩固,原先理论上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
三、活动中的不足及改进的方法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尽管义诊结束后,手法理疗进行了长时间后,大家都十分累,但是因为能为人民服务,同时,提高了自己而乐此不疲。
但是,此行还暴露了一些问题。例如:开始,义诊中个别表现出来手法不够熟悉,有些同学有点紧张。但在老师的指导下,很快同学们操作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作为医学生的我们,应该重视平时实验课的操作和要理,加强课后练习,多向老师进行请教和加强经验交流,熟悉和掌握一些基本操作!
四、感想和期望
篇13
(一)对于技能型实验采用教-学-做-考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来强化学生技能;教师首先讲授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操作要领、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报告的撰写方法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然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和自我训练。对于技能训练、基本性实验,学生应事先预习实验教材;并通过教学录像、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地完成实验设计,提高实验技能。
(二)对于提高型、研究创新性实验,如兔眼角膜缺氧实验、接触镜护理液细菌培养与菌落观察等实验,学生以2~4人一组,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了解实验准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而学生制作PPT和翻转课堂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学生礼仪规范则从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进行规范。结果证明言谈得体、仪表端庄、神态大方、礼仪到位的我校眼视光技术学生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低视力和盲人情景体验和引导等实验是为了让学生亲身体会视觉问题对我们的生活、学习的不便,认识到视觉康复的重要意义,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三)改革考试方法,建立多元实验成绩评定方法(如:采用设计评价、实验操作、结果分析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还建立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制定了“平时成绩 + 期末成绩”和“实验操作 + 笔试成绩”相结合的实验考核原则在《验光技术》、《视光学基础》、《接触镜验配技术》、《眼镜技术》等课程中应用,并鼓励创新。平时成绩以实验操作、实验能力、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是否准确、规范化为主要依据;鼓励学生在实验中有所创新,对于有创见的学生,成绩评优。同时针对技能操作要求高的课程《视光学基础》、《验光技术》、《眼镜技术》、《角膜接触镜验配技术》,采用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各占100分进行考核。
二、实训----真实的工作场景及规范的操作流程:
眼视光技术是一个以技能操作为专业重点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沟通技巧明显提高与改善,由此提高就业效益,获得竞争优势。技能培训重点一般放在基本技能与高级技能两个层次上,同时增加学生未来的工作所需要的职业素质,培训学生学会知识共享,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来调整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同时,培训使学生的工作能力提高,为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提供了可能,技能培训后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后,取得相关职业证书也为学生提供更多晋升和较高收入的机会。眼视光技术专业学生“双证率”达100%,“三证率”达95%以上。同时,每年在学生实习前通过技能强化集中培训,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评出技能标兵,为学生的顶岗(带薪)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临床见习――真实的工作环境:
临床见习是临床教学的三大任务之一,在见习中学生需将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完成在校实验外,去医院见习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见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诊断思维方法和治疗原则等有一个从感性上升为理性的认识。眼视光技术专业根据教学计划及进度的安排,眼视光技术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安排到附属医院(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见习。根据医院科室设置,分别安排眼科、耳鼻喉科、视光中心、眼镜加工中心等四个科室见习。在见习过程中根据学生人数,平均分成两大组,每周各组互相交换,直至全部见习完。眼视光技术(经营管理方向)在以上基础上,增加营销,眼镜店面管理,共4周。针对五年制眼视光技术专业学生理论基础较差的情况,重点培养学生的技能,在学生实习期到企业进行为期18周顶岗见习,通过验光技能、接触镜验配技能、眼镜定配技能、眼镜营销等模块的见习,使学生动手能力得到加强,技能水平得到提升,同时产教融合,发挥企业的实习实训教学能力。
四、社会实践――真实的社会体验及锻炼:
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教育的途径包括课堂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实践是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才的必要途径。理论来自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的试金石。眼视光技术专业通过每年 “全国6.6爱眼日”专题系列活动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积极设计、制作手工画报,通过展报的形式,宣传国家的防盲治盲政策,介绍防盲治盲项目,传播眼保健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盲治盲意识。同时眼视光技术专业教师和学生还深入到学校周边小学、社区、养老院、特殊教育学校等地进行免费视力普查、视力保健知识宣传等公益活动,发扬白衣天使传统的奉献精神,把爱传送到社会,并宣传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及眼视光技术专业,受到了广大青少年学生、家长、残疾人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五、毕业实习――真实的工作环境及对象: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实习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和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关键环节,坚持执行巡回教学与教学检查工作是有效地保障实习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关键。为了更加系统的加强临床实习教学管理,切实保障和有效监控临床实习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提高眼视光专业实习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特在巡回教学和教学检查制度的基础上制定本制度,以利于更加规范、系统地建立实践教学的质量控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