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

篇1

1 鉴定所岗位的设置

学校应设立鉴定管理办公室,专门从事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工作,直接和市鉴定中心沟通。为了便于工作,鉴定所所长由学校一名校级领导担任,常务副所长应是专职,同时应有专职工作人员。各系主任任兼职所长,以利于设备的使用和人员的调配,从各系选出优秀的专业课老师任考评员,并定期培训。鉴定管理办公室设立综合管理岗位、考务管理岗位、试题管理岗位,各岗位应职责明确清晰。同时聘请计算机中心技术人员和财务处专职财务人员做常年的技术支持。学校应重视考评员队伍建设,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参加省、市鉴定中心举办的各种考评员培训班,在考评员的选派方面既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工作责任心,又要充分考虑考评员队伍中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的构成。

2 规章制度的建立

为进一步规范鉴定所各项管理工作,应结合省、市鉴定工作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制度汇编”,包括:《职业技能鉴定所(站)鉴定服务工作规程(办法)》、《职业技能鉴定设备设施管理制度》、《职业技能鉴定考场规则》、《职业技能鉴定档案管理制度》、《鉴定工作收费标准和管理办法》、《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管理制度》、《职业技能鉴定监考人员管理制度》、《职业技能鉴定考务工作人员管理制度》、《职业技能鉴定考生守则》等系列相关制度,其中《鉴定工作收费标准和管理办法》等重要制度应上墙公示。

3 档案资料管理

对于鉴定考试工作可制定《职业技能鉴定管理控制程序文件》及《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办法》,对相关材料的管理提出严格要求,使得每次鉴定考试相关材料齐全完整,并能及时按照《职业技能鉴定档案管理制度》存档保存。存档相关材料包括职业技能鉴定申报表、鉴定结果汇总表、考场纪录、总结、考评员考前培训记录;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核发表;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试卷;职业技能鉴定实操鉴定结果等。每次鉴定考试实施前,应制定鉴定考试实施方案,鉴定所考务人员于鉴定考试开始前组织有关人员召开考前培训会,鉴定所相关人员现场督察鉴定考试全过程,考试结束后,按照相关规定组织考评人员阅卷并对本次鉴定考试做出总结。以上相关材料及时按照《职业技能鉴定档案管理制度》存档保存。

4 设备设施

学校应重视鉴定所的发展和建设,根据各鉴定职种的建所标准及发展需要,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设置相应的鉴定场地,利用政府的项目资金,有计划地购置仪器设备,使其符合所鉴定职业的标准要求且数量充足、运行状况良好。每个实训场所都要设有专职管理人员按照《设备管理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维护,并做好详细的记录。设备处应对每个实训室建立设备台账,台账要规范清晰。

5 考核鉴定场地要求

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训室及教室作为鉴定场所以及候考室、抽考室等相关场地。各个去向的道口要设有详细指示牌,每个实训室及教室挂有清晰的门牌。

6 鉴定实施要求

应制定有关《职业技能鉴定管理控制程序文件》及《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办法》,在实施鉴定考试过程中严格按照《职业技能鉴定管理控制程序文件》来实施的。首先是及时鉴定公告、表述清晰且须经过上级部门批准;然后由各负责系组织考生认真填报鉴定申报表与考生登记表,并进行对考生资格审查,合格后上报到鉴定所;再由鉴定所对考生的资格进行复查,特别是对考生登记表中工作简历、职业培训背景、以往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情况等原始资料证据要认证复查,填写不规范或存在问题的要返回重新填写。考评员在聘任期内一定要安排鉴定职业的考评工作,对于鉴定量大的鉴定工种可以成立不同考评小组,鉴定工作中采取轮换制,在考评人员的选派上要严格执行回避制度,做到考教分离。严格组织考评员认真进行阅卷工作,原则上要求试卷批阅采用流水作业,在试卷封面上有初评、核分、审校及分数加总等环节应有签字确认。

7 证书发放

经鉴定合格的考生信息由专门人员及时上报证书管理部门,证书返回发放一定要有领取记录,领取人签字,代领要出示身份证并填写代领人身份证号码。

8 能力建设

为加强考评员队伍建设,学校应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参加省、市鉴定中心举办的各种考评员培训班,在每次鉴定考试前应对考评员进行考前培训。同时选派优秀考评员到国外和国内培训基地参加技术技能提高培训,使考评员队伍能力不断提高。

总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只有和学校的专业发展紧密结合,鉴定工作坚持“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才能实现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与鉴定数量的同步提高。

参考文献:

篇2

二、从2000年7月1日起,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在组织国家题库北京分库已有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时,一律从国家题库北京分库中提取试题、试卷,不得擅自编制。

三、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在组织实施职业技能鉴定时,应严格执行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统一考试考务管理的有关规定。

四、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应该在2000年7月1日前做好启用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的各项准备工作,积极征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复习指导丛书》。

五、各鉴定机构在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与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联系。

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启用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的通知

(1999年8月11日  劳社部函〔1999〕15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劳动保障工作机构:

我部决定自1999年10月1日起,启用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以下简称“国家题库”)。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地区、各部门在组织国家题库中已有的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时,一律从国家题库中提取试题。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应在1999年10月1日前建立国家题库地方分库,经我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以下简称“部中心”)验收合格后启用。

三、国家题库地方分库试题资源,按“有偿使用,以收补建,滚动开发”的原则,由部中心统一配置。

四、国家题库网络运行管理,按照《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网络运行管理办法》(见附件)执行。部中心负责国家题库网络运行的技术支持,并组织实施题库的更新改造工作。

五、对国家题库中暂未列入的职业(工种),部中心将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制定题库开发计划,逐步扩大国家题库规模容量。

附件1: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网络运行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保证职业技能鉴定命题质量,实现职业技能鉴定统一命题管理,规范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网络运行,根据《职业技能鉴定规定》(劳部发〔1993〕134号)和《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网络建设工作方案》(劳部发〔1997〕12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以下简称“国家题库”)包括劳动保障部总库、行业分库和地方分库。各地区、各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凡国家题库已有的职业(工种)试题,一律从国家题库中提取,不得擅自编制。

第三条  国家题库网络是国家题库的运行机构,由我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以下简称“部中心”)、国务院有关部门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以下简称“行业中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以下简称“省中心”)组成。国家题库网络按统一管理、规范运作、优质服务的原则进行管理。

第四条  部中心负责国家题库网络的管理、协调和运行监督,同时负责由全国统一鉴定职业(工种)和示范性职业(工种)组成的总库的运行管理。其主要任务是:

(一)制定国家题库网络运行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二)规划国家题库网络建设,制定运行技术标准。

(三)认证国家题库运行机构资格。

(四)组织开发、更新改造国家题库试题资源。

(五)认定和颁布国家题库试题资源,并统一配置地方分库试题资源。

(六)认定国家题库命题专家和技术人员的资格。

(七)组织国家题库网络的技术指导和信息交流。

(八)组织开发、出版发行总库和地方分库配套资料。

(九)提供总库中已有职业(工种)的试卷服务。

(十)组织管理总库的运行和质量控制。

第五条  行业中心负责本行业特有职业(工种)行业分库的运行管理。其主要任务是:

(一)制定行业分库运行管理细则。

(二)组织管理行业分库的运行和质量控制。

(三)组织开发行业分库试题资源,经部中心审定后联合实施。

(四)配置和管理行业分库人员与设备,并组织命题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培训。

(五)组织开发和出版发行行业分库的配套资料。

(六)参与国家题库网络管理与技术信息交流。

(七)提供行业分库中已有职业(工种)的试卷服务。

(八)维护行业分库试题资源。

(九)接受部中心的业务指导和质量监督,并定期向部中心提供试卷使用情况的统计和分析报告。

第六条  省中心负责社会通用职业(工种)地方分库的运行管理。其主要任务是:

(一)制定地方分库运行管理细则。

(二)组织管理地方分库的运行和质量控制。

(三)按照部中心的要求,承担地方分库试题资源的开发和更新改造工作。

(四)配置和管理地方分库人员与设备,并组织命题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培训。

(五)承担总库和地方分库配套资料的发行工作。

(六)参与国家题库网络管理与技术信息交流。

(七)为本地区提供地方分库通用职业(工种)的试卷服务。负责本地区申请总库中已有职业(工种)的试卷服务。

(八)维护地方分库试题资源。

(九)接受部中心的业务指导和质量监督,定期向部中心提供试卷使用情况的统计和分析报告。

第七条  国家题库试题资源须按部中心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命题技术标准》和有关规定组织开发和审定。

第八条  总库试题资源的修订、更新和改造由部中心负责组织;行业分库试题资源的修订、更新和改造由行业中心负责组织;地方分库试题资源的修订、更新和改造由部中心负责组织,省中心负责向部中心报告题库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对题库的改进建议。

第九条  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在申请国家题库试卷服务时,须填写部中心统一印制的考核鉴定试卷申请单,按不同职业(工种)分别向部中心、行业中心或省中心申请。

(一)属总库管理的,由行业中心或省中心向部中心申请。

(二)属行业分库管理的,向行业中心申请。

(三)属地方分库管理的,向省中心申请。

(四)尚未建立国家题库分库的行业或地区,直接向部中心申请。

第十条  部中心、行业中心、省中心对申请用卷单位进行资格审定和试卷申请内容核查无误后,按申请要求从题库中抽取试题、发送试卷。试卷印刷和发送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  国家题库网络采用有偿服务方式提供试卷服务。

第十二条  总库、行业分库、地方分库的运行质量分别由部中心、行业中心、省中心负责,其管理人员、命题专家和技术人员负责具体运行质量管理。

(一)管理人员负责:题库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安排抽题组卷工作,总结题库运行情况和统计有关信息。

(二)命题专家负责:审定题库中所提取试卷的内容,修正突然发生的试卷错误,评估题库中试题资源和试卷服务的质量,编制非职业技能鉴定时所用组卷计划书。

(三)技术人员负责:国家题库专用软件的使用和一般维护,题库试题资源的安装、备份和管理,提取试卷。

第十三条  国家题库网络的运行质量监督由部中心会同部培训就业司统一组织。

第十四条  部中心统一组织对国家题库各分库的质量检查,质量检查采用不定期检查与年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质量检查的内容按照《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网络省(部)级分库运行机构资格标准》要求逐项检查。

(二)质量检查结果由部中心送部培训就业司核定后公布,并对成绩优秀者给予表彰,不合格者限期整改,半年内复检,复检仍然不合格的取消分库运行管理资格。

第十五条  国家题库网络运行接受社会监督,部中心、行业中心和地方中心都要建立举报制度,公布监督电话,对检举违反题库运行管理和试卷使用有关规定等问题,各地要认真查处。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负责解释,自之日起施行。

附件2:

首批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职业(工种)名单

---------------------------------------------

|      职业(工种)名称      |    代码    |      职业(工种)名称      |    代码    |

|--------------|------|--------------|------|

|商品营业员                  |03-013|汽车驾驶员                  |20-001|

|--------------|------|--------------|------|

|制冷设备维修工              |03-048|汽车维修工                  |20-017|

|--------------|------|--------------|------|

|家用电热器与电动器具维修工  |03-050|长度量具计量检定工          |30-001|

|--------------|------|--------------|------|

|服装设计定制工              |03-126|长度量仪计量检定工          |30-002|

|--------------|------|--------------|------|

|客房服务员                  |04-003|衡器计量检定工              |30-008|

|--------------|------|--------------|------|

|农艺工                      |07-001|电磁计量修理工              |30-015|

|--------------|------|--------------|------|

|乳品检验工                  |07-034|食品检验工                  |30-024|

|--------------|------|--------------|------|

|家畜饲养工                  |07-040|纺织纤维分类分级检验工      |30-030|

|--------------|------|--------------|------|

|饲料加工设备维修工          |07-060|纺织纤维物理性能检验工      |30-031|

|--------------|------|--------------|------|

|农机修理工                  |07-130|无线电机械装校工            |36-001|

|--------------|------|--------------|------|

|铸造工                      |09-001|无线电装接工                |36-002|

|--------------|------|--------------|------|

|锻造工                      |09-005|无线电调试工                |36-003|

|--------------|------|--------------|------|

篇3

(一)全面开展质量认证工作,提升鉴定质量

为深化对认证工作的指导,把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做的更加科学合理,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从工作目标、组织领导、审核小组、专家队伍、认证流程等多方面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方案。

按照方案中的规定,电子行业各职业技能鉴定站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成立专门的认证工作领导小组,编写包含《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流程》、《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和《记录文件》在内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使其符合鉴定机构的工作实际且具有可操作性。通过六个月的体系试运行,确保所建立的体系是高效率并且是符合实际的,经过试运行阶段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后,将有效的体系文件及相关材料上报部中心,向部中心的认证领导小组提出认证申请后,由部中心的认证领导小组及组成的专家审核组对其质量管理体系情况进行现场审核。

从4月起,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完成了包括中电集团54所、重庆职业技能鉴定站、中电集团38所、中电集团13所、四川职业技能鉴定站及中电集团10所在内的6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工作,并完成了对新疆职业技能鉴定站、中电集团18所、贵州职业技能鉴定站和广西职业技能鉴定站的认证申报审核工作。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广泛开展,一方面使得行业内的鉴定机构按照新构建的科学、规范、制度化的鉴定质量管理系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鉴定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管理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另一方面,通过规范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质量管理工作,完善了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维护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整体推进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建设。

(二)加强对鉴定机构的指导,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为确保行业内各鉴定机构职业技能鉴定行为的规范,提升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管理水平,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要求,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编写制定了《年度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责任书》草案,准备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年1月和行业内各鉴定机构正式签署,以此对各鉴定机构的工作流程进行必要的约束。

与此同时,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许可证》有效期限为三年的规定,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于8月份对行业内已到三年期限的职业技能鉴定站(所)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进行了年检。经过年检确认有45个职业技能鉴定站为年检合格鉴定站,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规定格式上报,换发了新的《职业技能鉴定许可证》和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铜牌。对于年审不合格者将坚决不予通过,并视情节给予不同的处罚,直至撤销鉴定资格。通过采取鉴定机构年检等措施,促进了鉴定机构制度化、规范化的建设,建立起了长效的奖励退出机制。

此外,制定了二级鉴定机构的管理监督办法,积极做好二级鉴定机构的备案工作,完善了各二级站责任人、联系方式等信息的备档工作。对二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工作监督力度的加大,进一步规范了二级站职业资格相关工作,确保了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维护了电子行业资格证书公信力。

(三)加强鉴定质量监控回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各鉴定站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状况,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开设了专用邮箱,建立了交流平台,可以及时的与各鉴定机构取得联系。同时,中心要求各鉴定机构要对下属的二级站的鉴定质量进行“质量问卷”调查,各二级站要直接面对考生进行“质量问卷”调查。

此外,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还扩大回访的范围,加大回访力度,亲自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质量回访调查。截至到11月30日,参与质量反馈的人数达到4,552人次,其中工作满意率为99.1%,工作不满意率仅为0.9%。

总结各方面的反馈可以看出,参与调查的人员普遍认为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总体上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鉴定工作到位、规范,鉴定机构及部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认真,能够耐心并准确的解答考生的各项问题,责任心强;在考试方面,绝大部分地区的理论及实操考场秩序良好,监考老师工作细致严格,相关考评及督导工作到位,记录认真,评分公正,考务工作正规、严谨,透明度高;在试题方面,绝大部分考生认为试题难易度适中,理论试题能与书本结合,实操考试能与实际工作相关联;网站则有着内容全面、信息及时、更新速度较快、证书查询功能简便快捷的特点,也受到了广大参评人员的好评。

在中心的鉴定质量监控回访工作中,通过留言反馈,也发现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考试试题理论多于实践、应该多与实践相结合,同工种的历次考试间及各工种间的试题难易不均等。中心认真对待每条回访意见及建议,根据意见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听取建议积极改进相关工作,认真解决和回复了所有回访中的问题和留言,确保了工作不留死角。

在鉴定质量监控回访的过程中,我们不是简单地询问学员对鉴定工作是否满意上,而是要通过对问题的反馈,进一步征求广大学员和社会各界对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建议,来帮助我们更好的改进工作。鉴定质量监控回访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我们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各界对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看法,及时纠正工作过程中的各种不良行为,提升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的形象。

二、规范了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维护职业资格证书公信力

(一)加强资格证书核发管理,规范管理流程

为了保证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于4月份下发了《关于规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作管理工作流程的通知》,并配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启用新版职业资格证书,将鉴定合格人数与证书核发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加强证书核发管理,从严把握职业资格证书申办程序与核发流程,切实维护了电子行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与严肃性。

(二)规范职业资格相关活动

为了贯彻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的通知》(〔2007〕73号)有关精神,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严格要求行业内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按规定组织实施电子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建立起了区域负责的质量监督机制,实施质量定期通报制度,对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实行严格的年检、评估、审批制度,推广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完善奖惩退出机制。对国家职业标准的执行和国家题库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的专项检查。坚持质量现场督导制度,严格规范考评人员、质量督导人员派遣、使用和管理制度,强化对鉴定现场特别是实操考核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和完善了行业内鉴定质量的投诉举报措施,加大对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逐步建立起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目前,行业内各鉴定机构的质量意识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考务管理程序也日益严格,促进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持续健康的发展,是坚持科学人才观、维护电子行业人才的合法权益、促进电子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

三、加强了职业技能鉴定基础工作,完善了职业技能鉴定支持体系。

(一)加强四支队伍的建设

为确保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较高的水平上运行,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积极加强行业内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建立了鉴定机构管理人员学习制度,积极组织各鉴定机构管理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并逐步在行业内推行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同时,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还专门成立了“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专家委员会”,确保每一职业有3—4名左右的专家队伍,其中有1—2名具有丰富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经验的骨干专家,其余专家也在该领域的专业实践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优秀的专家队伍在国家职业标准开发、职业培训教材编写、考试试题的编制、考评人员和师资的培训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此外,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质量督导员是开展鉴定工作、保证鉴定质量的重要力量和关键。为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和队伍建设,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不断的加强考评员、质量督导员队伍的建设,把好考评员、督导员人选的入口关,严格控制标准和条件的同时,建立、完善了系统的考评员、督导员培训制度,并构筑了严格的考评员、督导员管理制度。

年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组织了三期电子行业特有工种鉴定考评员培训班、一期高级考评员培训班和一期质量督导员培训班。每期考评员、督导员培训班的举办,都得到了各省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各职业技能鉴定站和IT企业的高度重视,均积极选派学员参加。

培训班得到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他们就国外职业教育基本概况及其借鉴、我国关于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方针政策及工作部署与要求、国家职业标准在技师和高级技师考评工作中的作用,以及电子行业特有工种技师和高级技师实操考核要点及相关知识进行了深入的讲解。此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电子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员培训班,邀请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张副主任出席。亚男副主任传达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辽宁会议的有关精神和张小健副部长的讲话,介绍了职业技能鉴定的特点和现状,指出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三个转变,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

根据与会学员的反馈,大家一致认为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督导员培训班的形式和内容都非常好,授课专家的讲解从实际工作角度出发,贴近鉴定工作实际,突出特点,精彩深刻。学员们从中学到了很多相关知识,了解和借鉴到了很多有益的工作方式与方法。

五期培训班共培训了181名考评员、89名高级考评员和54名质量督导员。目前,电子行业已建立起了一支拥有4611名考评员、578名高级考评员和215名质量督导员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评队伍。

随着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工作重视的不断加强,考评队伍不断扩大,进一步规范了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的工作流程和考试标准,提高了职业技能的鉴定质量,对于推进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向高质量、深层次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修订国家职业标准,编写新教材

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始终紧抓职业标准、培训教材等基础工作,遵循统一开发的思路,促进了标准与教材内容的有效衔接,保障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顺利实施。

为了更好的加强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的基础建设,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重视电子行业特有工种国家职业标准的开发与修订工作,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要求,对于《通信交换设备调试员国家职业标准》和《通信设备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两项国家职业标准,组织专家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并于10月30日和12月22日分别召开了《通信交换设备调试员国家职业标准》碰头会和《通信设备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审定会。会议期间,对现行职业标准的内容、格式等的规范性进行了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指出问题、交换意见、改正问题,力争做好电子行业特有的职业(工种)国家职业标准的开发制定和修订工作,为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石。

此外,教材编写工作稳步推进。组织专家编写并出版了《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电子设备装接技术》和《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等三本职业技能培训教材。这些教材内容注重鉴定工作实际需要,兼顾专业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可操作性强,已在信息产业职业技能培训中广泛使用,受到了培训单位和学员的好评。

(三)改造技能鉴定考试题库

根据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和企业生产的实际,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制定了组卷规则,简化了程序,使组卷更加科学、合理,从而提高了题库的权威性。计算机装调、无线电调试、电子设备装接、无线电设备机械装接和印制电路制作五个工种的理论试卷专家命题工作已全部完成。目前,电子行业已经建立了计算机装配调试、网络设备调试、电子设备装接、印制电路制作、半导体芯片制作等主流职业的考试试题库,进一步扩大了国家题库的职业覆盖面,夯实了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能够更好地为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供支撑。

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的来看,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数量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鉴定工作发展态势良好,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稳步推进,鉴定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鉴定工作质量不断提升。

在充分肯定工作成绩和总结经验的同时,电子行业职业技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比较突出:

一是个别鉴定机构对鉴定质量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没有与时俱进,诸如鉴定机构在考核过程中鉴定行为不规范、监控不严等现象还偶有发生。

二是鉴定工作开展还不平衡,鉴定业务指导还有待加强,鉴定服务质量还有待改善,管理人员队伍从数量到水平能力均有待提高。

三是鉴定质量管理略显粗犷,不够细致,缺乏有力的措施,高技能人才综合评价手段还有待完善。

篇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8-0118-01

1 我国职业技能鉴定中存在的问题

1.1 制度管理体系上缺乏竞争机制

我国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属于国家证书制度体系。所推行和管理职业资格制度的方式是非竞争性方式,由政府或者政府授权的权威机构来集中管理。由于缺乏竞争,很可能使技能鉴定的质量得不到保证;故在非竞争性的管理方式中,评价者或被授权机构,他们并不能完全代表他们自身,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必然多多少少地受到授权方的影响,从而影响人们的参与度,降低鉴定结果的可信度。

1.2 主观上导致鉴定失真

这种失真毁损国家鉴定机构的形象、削弱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干扰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正规教育、阻碍企业职工素质的提高、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另由于鉴定机构设置不合理、鉴定的地域或范围划分不公正、由经济利益驱动产生不正当竞争等原因,一些地方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置国家政策于不顾,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不能很好地按章办事,从而导致鉴定失真,损毁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1.3 考试模式上缺乏灵活机制

我国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属于标准参照的考试模式。标准参照考试是以某种既定的标准作为参照系进行解释的考试。这种考试的成绩具有绝对性,考试具有达标。同时,由于职业的分类细化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标准参照化,也使得此类考试存在诸多弊端:首先,在客观上过分依赖于同一行业的技术专家、学者的经验,与不同行业的同一工种有现实差距问题。其次,试题标准显得滞后、内容陈旧,考核的内容过于狭窄,只针对某一个岗位,而针对一个岗位群的内容偏少,含金量低。另外,由于受到出题者的业务水平及对本行业了解的程度的制约,这种考试试题能否被大众所接受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2 完善我国职业技能鉴定的对策

2.1 通过国家立法,切实推行劳动准入制度,促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国际接轨

1999年我国开始实行劳动预备制度,它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共同组成了科学、规范的劳动准入制度,使我国劳动力市场开始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通过立法,强化劳动准入制度的权威性,政府可用法律与经济手段,对劳动准入制度宏观调控,通过财政、税收、审计等政策引导职业培训。加大经费投入,完善职业技能标准与评价体系,促进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国际接轨。

2.2 适度引进竞争机制,构建统一协调的职业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体系

我国职业技能鉴定组织机制中采用的是非竞争力机制,即由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权威机构集中管理。这种管理机制一方面便于国家和政府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的直接调控,使各地职业技能鉴定在大方向上步调一致。适度引进竞争性机制,凡符合条件的企业与各类职业学校均可成为培训与资格鉴定的中介机构,以构建一个统一协调的培训与鉴定体系。政府的职业培训职能从目前劳动与教育等部门分别管理改为统筹规划,统一指导。劳动部门与教育部门应尽快联合研究制定劳动预备教育的培训标准、模式,充分利用各类职业学校的教育资源,将其建成实施劳动预备教育的培训基地。

2.3 对考评人员的素质进行严格考核与管理,把好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关

职业技能鉴定基本分为理论测试与实际操作两个层面。在实际操作的层面,考评人的道德水准和业务素质对职业技能鉴定的结果也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作为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在选拔与管理考评人的过程中,应注意与把握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在选拔考评人员的时候,不仅要考查其基本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还应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及职业道德品质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2)对考评人员的产生也应建立在一个公平、公正的基础上,通过竞争的方式产生。(3)对考评人员也应有一个周期性的考核和淘汰机制,以防止考评人员的腐败变质。(4)加强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人员的思想教育,使其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技术等级鉴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打消“利益驱动”的念头,严格执行职业技能鉴定的政策。(5)要注意考评人员与培训人员相分离,避免出现考评与培训人员一致的情况,从而提高职业技能鉴定的真实性。

2.4 健全试题的命题与管理,促进职业技能鉴定的公平、公正及科学性

(1)严格坚持统一命题原则。《职业技能鉴定考务管理规定》明确要求: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实行统一命题原则,实施鉴定必须从国家题库中抽取试题。对于国家题库已经开发并运行的职业(工种),省级或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应向国家题库申请试卷清样,对于暂未建立和颁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题库的职业(工种),可由省级或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组织专家编制试卷,经省级劳动行政部门或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劳动工资机构审定后,在本地区、本行业使用,并报劳动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备案。(2)加大试题开发力度,保证试题供给。保证试题供给,是规范鉴定程序,保证国家题库正常运行势在必行的要求。现在国家题库只有50个通用工种的试题,个别(职业)工种操作技能考核只有一套试题,题库资源不足。编制试卷,需要《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而目前只有30多个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批准试题开发。(3)加强题库的运用和建设,目前国家已开发了50个工种的国家和地方题库。今后要根据技能鉴定工作的需要,继续开发和增加题库的工种量。

2.5 健全职业技能鉴定相关环节的管理,减少职业技能鉴定过程中的个人因素

(1)检查鉴定考核机构的合法性。其一,职业技能鉴定是由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实施的,就是说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必须经政府有关部门授权,明确可以开展鉴定的职业(工种)及其资质,这是鉴定机构的必备条件。其二,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各环节的管理。从出题到阅卷,从报名到监考,所有环节都要从严、从实把关,务使条件合格,手续齐全,还应做到教考分离,考评分离。其三,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的宏观调控。要以市、地鉴定部门为核心,进行统一组织与调控,制定有关的处罚规定,发现弄虚作假者,应立即予以查处。(2)检查职业资格证书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和使用是维护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权威性的重要环节,要严格遵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质量检查工作要求,由省级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对本地区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核发和管理。发现有仿制、伪造、推销、贩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单位和个人,要立即制止,对有关责任人员要进行严肃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灾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3)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的查询平台。填堵职业技能鉴定管理过程的一些漏洞,最有效的措施,就是给大家特别是一些用人单位提供一些识别平台,使造假者及投机者迅速显形。这就需要劳动就业保障部门牵头,在网站上设置一个职业资格证书查询通道,方便大家查询职业资格证书。

2.6 加强职业技能资格鉴定标准的社会化

职业技能资格鉴定是在国家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所必备的技能标准,由国家劳动技术技能鉴定中心负责组织实施的一项职业技能资格考核方法的一种行政行为。职业技能资格的鉴定,应以特有的社会功能对劳动者所具有的技能水平作出科学、公正和权威性的客观评价。要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其标准的确定尤为重要。因为标准的确定,直接关系到鉴定者行为推测的尺度,并且也为被鉴定者提供了应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强化多部门联合参与制定职业技能鉴定标准。(2)确定标准的使用期限。(3)强化职业技能鉴定与技术比赛相结合。

2.7 建立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转换机制,构建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相互贯通的“立交桥”

我国虽然强调要执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政策,但还没有建立起像英国和澳大利亚那样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从国际职业技能鉴定的形势来看,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基本趋势,而我国的双证书教育是在国家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尚不健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尚未衔接,政府指导、政策支持、行业参与均不够到位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那么,我们如何真正构建起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相互贯通的立交桥呢?(1)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双证的转换给予认可;(2)建立国家资格框架体系来规定大学学分折算标准,从而保证课程衔接的统一性和规范性;(3)根据学历教育相关课程的要求,给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所修的课程进行学分评定;(4)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情况,设定接受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人员的入学申请所需学分。

篇5

近年来,徐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扎实做好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对符合设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站)的职业院校,均鼓励他们按照规定的条件、标准和程序,申办成立职业技能鉴定所(站)。目前全市已有12所职业(普通)院校设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站),聘用了考评员850多人,开考职业(工种)120多个,基本上构成了徐州职业院校职业技能鉴定的工作网络,每年鉴定人数稳步递增。但另一方面,目前各职业院校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不能将技能鉴定与常规教学有机融合

第一,职业院校的常规教学和职业技能鉴定之间存在“两张皮”的问题。职业院校各专业执行的教学计划、大纲,与其对应的各职业(工种)技能鉴定标准、规范相对独立。鉴定前的培训独立于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为考证而考证,实际技能训练效果并不好。学校教学所讲授内容不能涵盖鉴定的内容,为了达标,在技能鉴定前不得不对有关的知识再进行系统的培训,造成了教育的重复和浪费。

第二,教学活动与鉴定规范对学生应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分配比率不同,技能教学时间得不到保证。教学一般按照理论与实训教学6∶4的比例编配,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则要求,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按照1∶1的比例编配,并侧重于技能的考核。

2.部分技能教学设备很难满足技能鉴定的需要

一是设备的型号较小,用来进行技能鉴定力不从心,二是技能教学设备台套数量少、工位少。三是技能教学材料的数量与质量不足,导致学生技能训练不能达标。

3.专业名称及课程设置很难与国家职业名称与标准相匹配

职业院校为了适应用人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专业方向和设置,这不但给学校教学带来难度,也给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带来难度。一是很难找到相对应的职业(工种)名称,即使有接近的职业(工种)名称也没有相应的职业标准或者试题库;二是部分已有的职业(工种)名称和标准或试题库,又不能与现在开设的专业相对应。

4.职业教育师资不足

有的院校从企业外聘教师来进行技能教学,但外聘教师绝大多数都是已经退休的人员,工作经验相对丰富,但缺乏教学经验。学校自己培养的技能老师,多是从理论老师转行,要轻松驾驭技能教学,还需要下一番功夫。

5.不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培训鉴定,影响证书“含金量”

一方面,在鉴定过程中,有的职业院校不能按认证标准严格执行,存在着走过场或者“跑题”的现象。另一方面,实训的设备不能完全满足鉴定的要求。为了照顾考生考证的积极性,只能降低鉴定标准。结果是学生花了不少钱和时间,仍不能真正掌握一技之长,用人单位往往需要重新培训才能上岗,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不言而喻。

6.就业准入制度执行的偏差,影响了“考证”积极性

为了顺利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原劳动保障部要求在部分职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求职者未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不得就业。徐州市曾在驻徐各大中专院校大力宣传,取得一定的成效,很多企业在劳动用工年检的时候也根据要求,组织职工培训和鉴定。但随后由于相关的配套措施没有跟上,导致就业准入制度成了一纸空文。毕业生找工作时发现很多用人单位并不重视资格证书,从而影响了学生考证的积极性。

二、在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建议

1.建立教学改革与职业技能鉴定相融合的教学管理制度

(1)课程体系设置要“以能力为本位”。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专业课程体系应针对专业技能方向、职业岗位和职业技术标准进行合理的构建。既要突出专业知识模块又要突出专业技能模块等,特别是该专业技能模块应涵盖所对应的该职业(工种)的工作技能要求内容。这样就能在专业设置方面将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逐步结合起来。

(2)按照“以能力为本位”的要求明确培养目标并融入教学活动。高度重视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强调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应用。教学方法坚持“教、学、练”三者合一的原则,采用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在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明确该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前应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具体职业名称和等级,比如专科以上的毕业生,其主干专业所对应的职业资格鉴定要基本达到国家资格三级,非主干专业可以达到国家资格四级,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2.积极推进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与多层次教学形式相结合

要结合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要求,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建立起适应提高职业技能的实践教学体系。与企业紧密合作,探索建立校内生产型实训和校外生产型实习的基地,努力改善实训实习条件,也为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要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改革,按各职业(工种)流程组织教学,形成一套内部体系完整、外部关系协调的工学结合教学机制。

3.凡具备条件的院校均应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成立不但会进一步增强职业院校领导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而且会给学生的技能培训与鉴定等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从而推进学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深入开展。

4.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是学校应从政策、待遇上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职业的高等级资格证书,以此来促进教师职业实践能力的提高。二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努力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将实践教学的老师送到对口的企业去顶岗学习或培训提高、将合作企业技术骨干请到学校来做兼职或客座。

5.校企同台竞技,以赛促训,以训促学

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校外实习的一致性,在适当的时机举办专业技能大赛,并邀请企业青年员工同台竞技。这样不但可以加强校企合作交流,而且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技能与企业员工的差距,也更有利于“双证书”制度的推行。如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2011年举办了机电类技能大赛,邀请徐工集团近百名青年员工参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某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在大赛开幕式上“凡在大赛上获得一、二等奖的学生选手,他们将全部录用”的表态,在近千名学生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三、确保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长效运转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1.建立规范的宏观统筹管理机制,治理和净化考证环境

首先人社部门对资格证书要发挥统领作用。不论是职业还是执业抑或从业证书,都应由人社部门统一管理,统一印制,统一模板。其次对现在的多头考证标准进行整合。确定每一个职业只有一个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杜绝出现标准不一、颁证部门不一且相互之间又互不承认的现象。职业标准应由政府部门牵头,由职业院校、企事业、行业协会三者联合确定。三是严格执行退出机制和考证与培训分离的机制。四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及时推出新的职业名称,及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职业标准及培训鉴定教材、题库等。

2.职业技能鉴定必须符合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的需要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根基是在企业,只有得到企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

首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要和产业现场相结合,制度设计上更能体现能力导向,主要通过现场的能力考核去评价实际工作能力。

其次,逐步加大操作技能考核的比例,弱化对知识的教条记忆。要全面发展考试测量技术和考评技术,加强对鉴定活动的信度、效度和等值性等问题的研究,使鉴定的内容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劳动者已经具备的工作能力。

第三,要让更多的来自企业的专家、特别是一线的工作者参与到鉴定工作中来,使我们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鉴定试题和题库、考评技术方法等等更贴近企业的生产

实际。

3.开发相关职业(工种)的职业标准

目前全国共有2000多个职业(工种),已具有国家(含行业)职业标准的有1000多个,但与之相配套的培训与鉴定教材、试题库却不足一半。这就制约了“双证书”制度的全面落实。因此,人社部应分类别、分行业组织由相关职业院校参与的职业标准制定、培训鉴定教材和试题开发,然后由相关企(事)业修订,这样一定能够有力推动和促进这项工作的大发展。

4.解决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整体推动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必须协调好与相应工作的关系,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整体工作而言,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必须充分考虑两个方面的工作关系。

一是要与就业制度改革相衔接。就业制度决定证书制度的方向,证书制度是完善就业制度的重要基础和手段。首先要保证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证书数量和等级结构能够满足就业岗位的需要;其次要保证质量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用工要求。这也是证书作为市场“通行证”的基本条件。

二是严格落实就业准入制度并与企业劳动人事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相衔接。实施就业政策的一个关键,就是要加强对企业用人规范的监察,让就业准入制度落到实处,这样才能策应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设。要实现企业对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同,还必须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企业劳动人事管理改革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导企业建立培训、考核与使用相结合,并与待遇相联系的激励机制。

篇6

职业技能鉴定实施的是考试与培训分离的制度,它由学校或相关培训机构对学生或职工进行培训,由职业技能鉴定部门进行组织考核,全国统一发证。这种多方共同进行的制度,有利于保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客观性、社会性和权威性。

2.技能鉴定对教师开发新型教材的指导作用

新型教材就是要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建立以工作任务为主的知识体系。它是以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工作程序为逻辑而建立的,其知识体系应该是串行的;它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的体系,以工作体系为主建立的教材。新型教材需要以国家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要求为标准,把鉴定需要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原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新型教材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有一体化教材、行动导向型教材和项目引领型教材。

行动导向型教材是指将理论知识糅合到技能训练中,它以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等为载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通过具体的操作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都要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应的理论和技能衔接起来,使学生达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

项目引领性教材以具体的项目为载体,按照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控制和评价等六步法,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让学生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学习和掌握与工作过程紧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从工作过程的全局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与工作过程相近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值得注意的是,项目的选择要紧扣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

3.技能鉴定对教师组织教学内容的指导作用

传统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辅助的。教师强行将知识内容灌输到学生头脑中,学生是被动的,教师是无奈的,对学生来说是“要我学”的被动组织形式。

新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为中心组织的,教师起导演和指导者的作用。学生通过完成相应的项目或任务完成学习内容,做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师通过导演把学生要掌握的内容贯彻到学生的学和做中,做到“在做中教”。老师和学生成一体,对学生来说是“我要学”的主动组织形式。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对每个工种都有规定的大纲,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认真研读该大纲,理解大纲,把大纲的要求贯穿在教学内容中,要对职业岗位和岗位群要求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将学生掌握的职业能力和工作任务分解成相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再将它们转化成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的教学内容中。

4.技能鉴定对开发习题库的指导作用

技能操作试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操作技能比较强的工种,像机械类工种、电气类工种等,采用现场操作方式,学生根据所抽取考试试题要求,完成相应内容的动手操作。考评员根据要求现场监考,根据学生操作时的各种情况和完成操作的结果给出相应分数,有时会把一部分基本技能操作用笔答形式完成。另一种是操作性比较弱的工种,像物流师等工种,采用纸质笔答形式,学生在国家规定的时间和地点,用笔答的形式完成操作考试、试题的答题工作。

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必须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对每个级别的工种,都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要求。教师必须收集相关材料开发题库,供学生复习。因此,教师开发题库具有重要意义。

5.技能鉴定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

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已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要求的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融合到了平日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要注意对有关鉴定题目的收集和整理,用专用的笔记本进行记录,并经常复习。

学生参加技能鉴定,必须根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对不同工种的要求学习,要会分析职业技能鉴定要求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根据要求进行学习和复习,特别要完成老师收集和开发的题库,对每个复习题要充分理解和掌握,不管题型如何变化都能适应。

6.技能鉴定对学生管理的指导作用

篇7

职业技能鉴定能否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关键在于鉴定内容是否较全面地反映了《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鉴定方法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为了贯彻落实《车工国家职业标准(2009年)》(以下简称《车工标准》),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在认真研究《车工标准》的基础上,开发了车工技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题库。

指导思想与命题原则

(一)指导思想

题库开发的指导思想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结合当前行业技术发展水平及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确定鉴定的范围与内容,拟定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考核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鉴定题库,达到客观、准确地鉴定考生职业资格等级的目的。

(二)命题原则

准确性原则 坚持准确性原则,即题库内容、范围与《国家职业标准》中相应等级的技能、知识要求相符合,等级越高,工作职责和服务范围越大,要求掌握的机床和工装技能越复杂,要求智力及工作经验越高。

规范性原则 坚持规范性原则,即统一考核内容结构、题型、配分、评分标准、试卷结构及格式,使鉴定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实用性原则 坚持实用性原则,即操作技能考核内容在企业生产实际中具有实用性。命题注重操作技能考核与企业生产实际的内在联系,考核内容在企业生产实际中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

可行性原则 坚持可行性原则,即操作技能考核内容应具有可操作性,准备通知单中的材料、设备、工量器具等尽可能具有通用性,使鉴定工作尽可能做到可行、高效、低成本。

理论知识题库开发与设计

(一)确定理论知识试卷结构

开发理论知识题库,首先需要确定理论知识试卷结构。根据调研及分析,拟定车工技师理论知识试卷的题型有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及论述题,每份试卷的题型、题量、配分如表1所示。

(二)制定“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

确定各级鉴定范围 根据《车工标准》中的“基本要求”和“工作要求”确定理论知识各级鉴定范围。理论知识“鉴定范围一级”分为“基本要求”和“相关知识”。理论知识“鉴定范围二级”是对“鉴定范围一级”的分解,将从业人员应掌握的理论知识按所隶属的职业活动范围领域进行划分,理论知识“鉴定范围三级”是对“鉴定范围二级”的分解,将从业人员应掌握的理论知识按所隶属的工作内容进行划分。各级代码可用大写字母A、B、C等表示。

确定理论知识鉴定点 理论知识鉴定点是按知识体系内在逻辑细化到最小、不可分割且独立可鉴的知识点。鉴定点的名称应准确表达鉴定点的内涵,文字表达必须清楚、完整、简练。细目表中各鉴定点的重要程度分别用X、Y、Z表示,其中,X表示核心要素,Y表示一般要素,Z表示辅助要素。在鉴定要素细目表中,一般X占80%,Y不超过15%,Z不超过5%。鉴定点的代码按鉴定点在鉴定范围中的自然排列顺序,分别用数字001、002、003……表示。

制定“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 在确定车工技师理论知识各级鉴定范围的鉴定比重、明确各鉴定点的重要程度后,制定理论知识鉴定细目表,具体格式如表2所示。

(三)编制理论知识试题

编写试题特征参数 为了便于计算机组卷与评分,需在理论知识试题前标注特征参数。特征参数包括层次属性、题型、难度等级、题目与目标一致性程度4个要素。层次属性指试题所对应的鉴定知识点所属层次及代码。题型表示试题类型,用题型代码表示。难度等级分为易、较易、中等、较难、难5个等级,分别以1、2、3、4、5表示。题目与目标一致性程度分为差、较差、中等、良好、优秀5个等级,分别以1、2、3、4、5表示。

编写试题 试题内容应与“车工技师理论知识鉴定细目表”中的鉴定点相对应,每个鉴定点题量不少于4题。各类型试题表达要完整、准确、规范。简答题、计算题以一个鉴定点为核心,可涉及2~3个鉴定点。论述题、综合题可包含多个鉴定点,着重考核考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编写标准答案 标准答案必须正确。简答题、论述题应列出答题要点,写明答题的关键内容及步骤,并按其重要程度配以相应的分值。

操作技能题库开发与设计

编制“操作技能考核内容结构表” 根据《车工标准》对技师的操作技能要求及职业活动内在联系,确定操作技能考核的内容,各部分考核的比重、时间、形式如表3所示。

编制“操作技能鉴定要素细目表” 按照“操作技能考核内容结构表”中的结构关系,分级别将鉴定范围由大至小逐级细分至可用标准独立测量和考核的鉴定点,并将各鉴定点标注代码、鉴定比重、重要程度、试题量等参数,即形成“操作技能鉴定要素细目表”,其格式如表4所示。

编制“操作技能鉴定点考核技术依据” 为了明确操作技能鉴定点考核要求,需编制操作技能鉴定点考核技术依据,其格式如表5所示。根据“考核技术依据”,可将适合企业生产实际的工件作为考核试题。

编写操作技能试题 按照鉴定点的考核要求,结合生产实际编写操作技能考核试题。操作技能试题包括准备要求、考核要求、配分与评分标准三项内容。准备要求一般分考场准备和考生准备两部分,具体内容包括场地、设备、工量器具等其他准备条件。考核要求主要包括考核时间、加工图纸等。配分与评分标准主要包括考核项目、配分、评分标准等。

题库审定与组卷

题库审定分为过程审定与最终审定,过程审定主要审核“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操作技能考核内容结构表”、“操作技能鉴定点考核技术依据”等题库框架结构,最终审定主要是审核试题。除了书面审核外,对操作技能试题还需进行车削等加工验证。

为了便于计算机组卷,题库开发完成后,需编写组卷计划书,使每套试卷考核项目、各部分比重、题型符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通过设计、审定、组卷等程序,最终形成模块化、结构化、标准化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题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车工国家职业标准(2009年修订)[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2]韩树英.解读新版本《车工国家职业标准》[J].职业,2009(23):60-62.

篇8

职业技能鉴定是按照某一职业要求,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进行评价和认证的活动。我国现行的职业技能鉴定是随着社会发展应运而生的技能人才评估机制,是在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八级工)制度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深人,职业技能鉴定作为一项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在整个社会进步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兵役初度改革后,军队特有专业在士兵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军队许多特有专业尚未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没有实行“持证上岗”,不能对特有专业技能人才进行有效评估。

二、士官院校职业技能鉴定的意义

(一)实施职业技能鉴定是适应国家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军队士官院校,应完善岗位任职制度,执行“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实现专业教学与士兵职业技能鉴定融合对接。

士官院校职业技能鉴定从目的来看,是为准确评价士兵专业技能水平,全面实行任职技能资格制度。它把国家关于技能人才的技术等级规定作为士官选取的必要条件,使士官技能评价体系更加科学,选拔保留人才标准更加严格,有利于激发广大士官献身国防、爱军精武的热情。

(二)实施职业技能鉴定是推进士官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在军队院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参照国家职业标准要求,借鉴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模式,着力引导和培养学员打牢技术基础,强化专业技能,满足任职需要,适应长远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还有利地推动学校教学内容与组训方法的改革,加强教员队伍建设,促进教学保障条件等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发展。

三、推动士官院校职业技能鉴定的措施

(一)修订教学大纲、课程计划,改革教学内容,突出课程教学模块化

要把士官人才培养目标和未来岗位标准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职业技能鉴定内容渗透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环节之中,把鉴定目标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在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中,把职业技能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形成从理论教学的课堂讲授到实践教学的实训课、实习课、部队实践等教学环节一条龙式技能培养路线。教学计划要突出应变性、实践性的原则,特别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以培养本专业最贴近的职业技能为中心。

改革课程模式,建立以任职教育为目标,以岗位技能要求为核心的课程模式。依据部队的需求,以部队岗位能力为切入点,强调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主线,让学员先接受岗位共同的基础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并依据学生个体的能力、兴趣以及岗位需求,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员对职业技能鉴定的认识

学员是职业技能鉴定的主体,学员是否愿意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为了使学员能够充分认识职业技能鉴定的必要性,士官院校加大对职业技能鉴定的宣传力度,分别召开有关教学工作会议,认真深入的宣传职业技能鉴定的重要意义。经过宣传使学员认识到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是适应部队发展的需要,对自己将来岗位任职很有帮助,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三)专业设置要以部队为导向

专业设置是部队需求与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专业设置是实现士官培养目标和体现士官教育特色的基础工作,也是士官院校主动适应部队需求变化的关键所在。把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基层部队应用性人才作为培养目标的士官院校,必须以部队对人才的培养的需求为导向,针对实际需要,紧密围绕培养技术应用性士官人才这一宗旨,按照技术领域或岗位(群)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和调整专业,建立主动适应部队发展需求的专业调整机制,只有这样,士官院校才能具有快速反应能力,能够较快地适应部队岗位需求的转换。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是一个集人、财、物、教学、信息等要素有机组成的实体。实训基地的建设首先要尽可能符合部队岗位实际,努力体现真实的岗位环境,让学生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其次要紧跟时展的步伐,要体现新形式下作战新特点,使学员在实训过程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技术。最后要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尽可能使所建设的实训基地适用性强,能进行多学科的综合实训,相关专业尽可能通用。

建设好相对稳定的实训基地,士官院校要根据自身专业设置、岗位能力需求与部队联合开辟校外实训基地,实现与实训条件的部队沟通和资源共享,充分发挥部队作用,提高教学质量,解决实训条件滞后于部队实际的难题。实训基地建设需要突出对学员操作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走教学服务部队的道路。学员通过实训,完成相关岗位应知应会的基本训练,为他们顺利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与部队岗位的“零距离”创造条件。

(五)严格选拔培训,加强考评员队伍建设。

严格从专业教员中选拔了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员,并从部队聘请专家担任考评员。应加强考评员培训,定期举办考评员集训班,聘请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总部领导和专家,就考评技术和相关政策法规作专题辅导;组织编印培训教材,加强考评人员系统学习和重点掌握相关知识。利用部队资源,以及向部队专业岗位聘任兼职教员,不断扩大兼职教员队伍,充分发挥兼职教员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加强了职业技能实训、鉴定室建设,协助国际商务学院进行了保育员实训场所的建设、经过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对材料的审核、现场评审等环节,最后批准我校增加保育员初、中、高级鉴定。职业技能实训设备的投入,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协助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申报汽车修理工工种鉴定许可准备相关材料。满足了“课证相融”、“以赛促教、以考促评”的教学实训需要。组织开展了第三届职业教育活动周暨第五届职业技能能手大赛活动。在各学院、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人人赛”、“班班赛”、“决赛”三个环节环环相扣,职业技能大赛精彩纷呈,取得了圆满成功。本次大赛中,全校共有35个专业、38个技能项目参赛。同时积极协助学校组织开展的各类技能竞赛的网上报名,如全省振兴杯比赛。

二、严格考务管理,不断完善考务制度。

随着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规模的不断扩大,做好考务工作显得极为重要,因此,我们在组织鉴定考试的每一个环节中努力做到:

1、严格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各项政策、标准进行技能鉴定工作。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完成技能鉴定报名、 管理、 查询、 报表、 存档工作, 以及学生技能档案管理、查询、 报表工作。努力营造和谐工作氛围,提高工作效率,提高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

2、考试前均对监考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明确任务、目标、职责。在选拔监考教师上认真挑选,把责任心强、工作作风好的教师挑选出来承担监考任务。个别失职的监考教师给予通报批评,并在其后的监考中不再安排其担任任何监考工作,在学期测评中记事故。在考生中开展考风考纪教育,使学生端正考试态度。

三、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本学期共组织1134名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其中“双证制”招录学生考试餐厅服务员718人,客房服务员104人。保育员17人、加工中心操作工33人。新职业考试电子商务师90人,育婴师172人.

四、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我们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方面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

1、根据新设专业及国家公布的职业工种,积极申报新的鉴定工种

2、结合新工种的申报需求,进一步加大考评员的培养力度。

3、稳抓基础建设,进一步规范我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的档案管理工作。

篇10

篇11

2.1制度完善,机构健全

完善的制度是工作开展的基本保障。延长油田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虽然起步晚,但是一直在不断努力完善各项制度。先后出台了《延长石油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延长石油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办法》等。延长油田职业技能鉴定制度中不仅体现了技能鉴定质量管理、流程管理,而且将职业技能鉴定和薪酬待遇有机结合,更是将职业技能大赛融入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例如: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每年都会组织一些主要职业(工种)的技能鉴定大赛。根据《延长石油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办法》规定,对技能大赛中获奖的职工,颁发荣誉证书,奖金,并可以破格申报相应等级的职业鉴定,符合条件的劳务派遣工还可以转录为在册合同制员工。这一系列的配套制度都能促使职工积极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也保障了延长油田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有效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是按照国家对各个行业职业技能的要求,在政府指定的认定机构对劳动者实施技术技能水平测评的活动。机构是职业技能鉴定的载体。结合延长油田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在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所的指导和帮助下,延长油田成立了自己的职业技能鉴定站和技能鉴定领导小组,技能鉴定站与培训中心相配合,能够更加灵活方便地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2.2鉴定人数多、涉及的工种复杂

随着延长油田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的与时俱进,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贯彻宣传下,越来越多的员工认可并积极参加技能鉴定,每年鉴定职工约2000人次。延长油田的精细化管理,体现在勘探开发、采油、注水、井下作业、原油输送等各个环节,因此延长油田职业技能鉴定涉及的工种也相应的比较复杂,囊括了企业各个岗位的各种工种。

3延长油田职业技能鉴定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

3.1考核标准落后

随着延长油田的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企业的劳动分工越来越细,而职业(工种)的要求相比于企业的岗位要求宽泛得多,这使得国家职业标准的共性要求与延长油田生产岗位的个性要求难以做到衔接。而延长油田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主要是从国家题库中提取试题组卷。这就要求组卷时尽量选择与延长油田生产经营实际相符合的知识考试和技能考试试题。在技能鉴定工作中,也应该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结合延长油田生产实际或者作业项目,编制知识考试和技能考试试题,在组卷时,对国家标准的试题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

3.2考评员不够专业

延长油田的考评员基本上都是兼职的,是从生产一线推荐选的具有高级工或中级专业技术以上职务的优秀员工。而在实际的技能鉴定实操考试和综合评审中,都是由考评员直接参与技能鉴定人员的通过与否。有时候,参加技能鉴定考试的员工与考评员相互认识,有的甚至是多年的同事,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考评员评判的公正性。再者,由于生产一线员工的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张,自然考评员参加培训学习的时间就比较少,导致一些考评员不熟悉考核流程,甚至有的时候无暇参加鉴定考评工作。延长油田的技能鉴定站和培训中心应该尽量为考评员提供多种多样的培训学习机会,例如在线学习,视频培训等,使得考评员能兼顾到工作和学习,另外也要重视考评员的思想道德和职业操守的提高。

篇12

(1)鉴定人数。近五年来,郴州市职业技能鉴定人数保持年均15%~20%的增长。2003年,考核鉴定人数为9473人;2007年,鉴定人数增加到17824人。近五年鉴定考核人数总计70750人,取证人数达到59801人。

(2)鉴定职业分布。目前,郴州市鉴定职业涉及136个,基本涉及到该市各个重要行业的从业人员。

(3)鉴定对象的覆盖范围。各类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和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工是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主要鉴定对象。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双证制”(即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已经形成;有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已经建立完善的持证上岗制度和薪酬激励机制,这是郴州市大力宣传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结果。

2.各项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鉴定质量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1)制度完善。从1993年湖南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来,省、地市出台了一系列各项制度和规定。完善的制度有力地保障了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促进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发展。

(2)考评员队伍建设逐渐壮大。据统计,目前郴州市各类职业考评员总计218人。

(3)机构健全。郴州市管职业技能鉴定所条件日渐完备,对鉴定所进行年检年审,促进了鉴定所的建设发展,各鉴定所均配备了考务管理软件。同时,各县、市(区)劳动保障局均有相应的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二、职业技能鉴定存在的问题

郴州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尽管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提升劳动者整体素质的要求仍有差距,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1.职业技能鉴定扩面缺乏后劲

国有大中型企业鉴定增长缓慢,院校鉴定规模突破难度加大,民办培训机构鉴定打不开局面,下岗失业人员及农民工鉴定开展困难。

2.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严重滞后

从鉴定统计报告可以看出,近五年,郴州市高级以上鉴定考核人数每年均保持在500~600人左右。随着考核鉴定总量的不断增大,郴州市高技能人才取证比例呈下降趋势。

3.鉴定机构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

市本级鉴定工作机构的性质、地位、作用不甚明确,其工作经费缺乏财政预算支持,鉴定工作有利益趋动倾向;市管鉴定所规范布局不尽合理,鉴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鉴定的职业发展过快,题库建设、培训教材、考评员队伍建设严重滞后,鉴定质量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三、如何解决职业技能鉴定中存在的问题

面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运用科学发展观,树立“创新”的思想,在思想观念、工作机制、工作制度、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创新,才能突破现有职业技能鉴定发展瓶颈,促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1.创立“精品职业”品牌鉴定,利用示范性职业技能鉴定做出特色效果

拟选定5~8个职业,要求这些职业从业人员多,有较高的技术含量,鉴定条件比较成熟,涉及行业面比较广。这些职业鉴定程序公开,实行全市统一鉴定。鉴定时不定期邀请各行业技术能手、新闻媒体、大中型企业负责人参加鉴定观摩。通过鉴定过程宣传,让社会各界人士了解职业资格证书的真正含义,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社会认可度。

2.大力发展市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占领职业技能鉴定扩面的制高点

要充分利用改革开放30年来郴州市经济迅速发展的成果,根据该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需要,在有条件的学校、大中型企业、各县、市(区)就业服务机构等单位,大力发展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大力提高郴州市鉴定机构的鉴定能力。

3.创新企业职工考核机制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源于企业,服务于企业,植根于企业。缺少企业的认同和参与,将会失去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壤。而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取决于企业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认同度。增强企业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同度,关键在于解决好职业资格证书的通用性与不同企业具体生产岗位特殊性的关系。社会化的职业技能鉴定,突出强调统一标准、统一命题、统一考务管理、统一证书核发。从发挥职业资格证书市场就业通行证作用、促进就业的角度看,这是正确的,但各地区、各企业生产技术设备存在差异,不同企业岗位对同一个工种的技能有其特定的要求,这就既要保持其统一性特色以利流动,又要满足不同企业相应岗位的特殊要求。因此,我们在开展企业职工技能鉴定时,要与企业生产部门紧密联系,并做到三个结合:评价内容坚持职业能力与工作业绩相结合;评价标准坚持国家标准与岗位要求相结合;评价机制坚持专业评价与企业认可相结合。

4.大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竞赛,创造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

通过竞赛,使一些优秀技能人才,不受学历、资历的限制能够脱颖而出,直接取得高级工或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建议与工会、共青团、纪委、科委、国资委等部门联合组成竞赛委员会,既可以开展市本级各职业技能大赛,又可以将各行业、各企业职工竞赛升级至市级级别竞赛。通过竞赛,发现高技能人才,促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壮大。

5.加强合作、协调,形成鉴定工作合力

加强与行业的合作,可以与旅游、建设、交通、农业、卫生等部门加强合作,充分利用行业技术、人力、管理优势,变行业的力量为鉴定力量,形成强强联手、互利双赢的格局;加强劳动系统内部协调机制,充分利用培训平台,如再就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失业人员培训、民办培训机构管理等,加强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工作,树立为下岗失业人员服务,为农民就业服务的思想,实现培训――鉴定――取证――就业一条龙服务,既提高了培训层次,又为参加培训人员实现就业提供了技术支持。

篇13

1.某高职院校近三年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状况分析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开展“双证”制教学的深入,广东省某所高职院校为充分保证在校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质量,多次修改完善考证程序和相关制度,根据市场需求调研及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的调整,各专业每年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认真修订,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的安排上尽可能与职业技能鉴定协调统一,职业技能鉴定条件日渐完备。

目前,该校可承担41个职业工种的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主要包括“秘书”、“助理物流师”、“营销师”、“人力资源管理员”及“物业管理员”等全国(省)统考类工种;

“办公软件应用”、“图像制作员”、 “网络管理员”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等广东省高新类工种;“维修电工”、“数控铣工”、“汽车维修工”、“化学检验工”、“服装定制工”及“餐厅(客房)服务员”等省日常类(即市级统考)工种,此外还开展了其他行业证书的技能鉴定考证工作。现学校已具备各类职业考评员98人,33个专业均选定了与本专业较为贴近的1 ~2个职业资格证书,每年,有3000余名在校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职业技能鉴定专业覆盖率达100%,有效地促进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发展。

根据近3年广东省某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情况统计结果:不同类型鉴定工种中,由于受组织形式、管理水平、试卷难易程度等诸多因素影响,鉴定考试的通过率呈现较大差别。全国(省)统考类:除“营销师”工种通过率基本能保证在70%以上外,其它如“秘书”、“助理物流师”、“人力资源管理员”及“物业管理员”等通过率均较低,有的甚至在20%以下;广东省高新类:“网络管理员”、“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等通过率较高,平均在80%以上;省日常(即市级统考)类:理论部分考试形式采用笔试的通过率明显比机考的通过率要高,虽有少数是通过补考后成绩合格,但通过率基本达100%;而采用机考形式的个别工种(尤其高级工)通过率偏低,甚至在50%以下。另外,学校师范类学生经过普通话测试后,基本100%能取得小学教师资格证。

2.存在问题

2.1 管理体制上政出多门, 无统一规划和严格有序管理

目前,劳动、人事、教育、信息产业等部门均可颁发职业技能鉴定的资格证书。各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实施、管理和收费没有统一的标准,认证机关庞杂、工种重叠,且互相制约、效率低下。在开展鉴定过程中时常出现考试的盲目性、工种设置的随意性、考核标准的差异性、考试管理不稳定性等问题。有的鉴定机构强调鉴定数量而轻视鉴定质量甚至以加收考生鉴定费用、降低考试标准、提高通过率来提高经济效益,尤其对省日常类考证,各市级鉴定中心收费差异很大,严重违背了职业技能鉴定的原则,极大地损害了职业资格证书的严肃性、可信度和权威性。

2.2各种类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差别大,题库难以满足需要

随着开展鉴定的职业(工种)逐渐增加,试题开发显得相对滞后,个别工种题库资源不足,已经对扩大鉴定面产生了不利影响。从前述的某高职院校考证通过率不难看出,已开发试卷库的工种中即使同一类型的考证其命题标准也不统一,出题范围、试题形式及难度系数等具体标准差别很大,同一类型考证中有的工种在校生反复报考3、4次都难以通过,而有的工种却相对容易的多;有的试题内容陈旧,只针对某一个岗位,而针对一个岗位群的内容偏少,含金量低,使考核鉴定的质量受到很大影响;现有的测试手段人为因素较多,尤其技能测试由考官组卷、考试、阅卷、成绩,不能看到操作过程,无法检验受试者适应真正实验环境的能力及操作过程中的动态反应能力。

2.3考评员队伍人员繁杂,考评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考评员队伍中无论是在文化技术水平上,还是在人员分布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结构不合理问题。具有高级技术职称考评员人数所占比例不足50%;有的职业(工种) 考评员人数过多,有的又太少;在实际工作中,部分考评员对评分原则掌握不准确,致使在执行鉴定工作任务时出现考评方法不规范、执行标准不统一、对评分表的使用方法不清楚等各种问题。出现省高新类、日常类等证书(尤其是技能卷)的合格率过高,正是由于少数考评员放松自我要求,缺乏自律意识,从而在执行鉴定任务中出现“有规不依”、“执考不严”、“循私不公”等不良现象,严重地影响了鉴定的公正、公平性。

2.4 就业准入制执行受阻,职业资格证书利用率降低

目前认证市场机制并不完善,不仅颁发证书的机构繁多,同类证书频频撞车,社会认可度参差不齐,劳动部门制定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主要适应单一岗位工作的较多,适应复合技术岗位职业需要的证书种类较少。高职院校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反映,有的技能鉴定证书应聘时很难有相应的说服力:如“维修电工”等证书,具有此类型证书的人员较多较杂,很多用人单位比较看重上岗证,而有无职业资格证书影响不大;再如“法律事务”等个别专业高职学生因无较适合的证书可考,若选择考取“秘书”等资格证又难以通过,为了达到毕业要求只能选择考取相对容易通过的行业证书,结果在应聘时几乎无任何参考意义。

3.建议

3.1 统一规范管理,增强职业技能鉴定信誉度

各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管理和收费应有统一的标准,不断规范我国职业技能考试行为,统一归口管理,统一划分工种,统一考试大纲和考核标准,职业教育教学评价与现实体系接轨,政与证出于一门,是当务之急。只有归口规范管理,方可体现我国职业技能鉴定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才能增强职业技能鉴定信誉度。

3.2 提高命题质量, 促进职业技能鉴定科学性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是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地开展鉴定的重要技术保障。根据技能鉴定工作的需要,应不加大试题开发力度,并尽可能统一标准和平衡同类工种考题的难易程度。要根据专业( 工种) 培养目标的调整,充分运用现代科技,研究现代测试手段,对有关工种试题内容进行更新,鉴定所(站) 应不断引进现代考核设备,改善考核条件,为鉴定工作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使技能鉴定工作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基地,理应成为国家职业标准及职业技能鉴定题库的研究开发者。

3.3 严格考评管理,把好职业技能鉴定质量关

职业技能鉴定质量是鉴定事业大力发展之根本,而考评员是职业技能鉴定考评的组织者、实施者,其工作内容是职业技能鉴定的核心活动和关键环节,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技能鉴定质量。首先着重考察考评员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专业水平,应把好入口关,选拔出一批作风严谨、坚持标准、严守规范、敢于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考评员队伍;其次要用科学管理手段,建立考评员日常管理与档案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改变只要资格培训合格就聘任考评员的简单做法,应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择优 、差额聘任,采用不定期轮换方式,使其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技术等级鉴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4 证书贴近专业,提高职业技能鉴定实效性

学生在选择职业资格证书时,要格外注重紧贴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遴选,要从证书的社会认知度和含金量两个方面来考虑,社会认知度是指证书是否被用人单位接纳,接纳程度如何,以及企业能否通过证书直接确定量裁应聘者的量化机制;含金量则是证书的定位是否准确,是否能够针对特定的技能。那些定位过于宽泛的证书,实际上用人单位认为广而不精。应认真研究与证书相关的细节(如采用教材,发证部门,考核内容等),可通过已工作的师兄师姐或导师亲朋,从了解证书的业界声誉和作为求职砝码的加分效果,选择权威性的考核和发证机构。只有树立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才能建立起职业资格证书、毕业证书并重的地位,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技能鉴定与现代高职教育有效衔接。

小结

广东省某高职院校近三年职业技能鉴定情况统计结果表明:不同种类鉴定工种中,全国(省)统考类工种通过率最低,高新类考证通过率相对较高,省日常类(各市组织)考证通过率最高。对于同一类型考证通过率均存在较大差别,产生原因多种多样。针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建议应进一步采取考评队伍专业化、考核条件标准化、测评方式科学化、考务组织规范化、鉴定结果真实可靠、证书管理严格有序等一系列管理机制,形成合理的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保证体系,增强职业资格证书在企业和社会上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陈兴东.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几个问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 第6期.

[2] 王 军. 关于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管理的问题与思考. 海铁道科技,2008年 第3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