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财务比率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财务比率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财务比率论文

篇1

人民币升值对公司财务的影响

对公司财务费用的影响

财务费用是公司当期发生的费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期发生的直接计入损益的费用,财务费用的大小将影响公司的净利润。汇兑损益是财务费用核算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指在持有外币货币资产和负债期间,由于外币汇率变动而引起的外币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发生变动而产生的损益。

人民币升值影响公司财务费用体现在:人民币升值后,等量的外币只能换回较少的人民币,对于拥有外币债务余额(如外币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账款)的公司,外债折算为人民币后的汇兑损益将会减少,从而减少财务费用,而财务费用具有税收挡板的作用,它的减少将增加当期的净利润。因此,人民币升值后,拥有外币借款、应付账款等外债的公司将因此受益。如某公司2004年底有日元贷款折合人民币为15亿元,人民币升值2%将因此每年减少公司财务费用450万元(利息支出减少150万元,本金减少300万元),对公司整体盈利状况影响接近0.01元/股。对于拥有外币货币性资产(如外币现金、外币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的公司,人民币升值后,用人民币计价的汇兑损益将会增加,从而增加财务费用,减少当期的净利润。因此,人民币升值后,拥有外币货币性资产的公司将因此遭受损失。如某电厂拥有1.79亿美元和141亿日元的应收账款,人民币升值2%将使公司增加约人民币300万元的财务费用,这将影响到公司整体盈利状况。

对公司筹资成本的影响

汇率的“国际收支决定论”认为,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是影响汇率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当一国有较大的国际收支逆差时,对外汇的需求大于外汇的供给,本币对外贬值;反之则会造成本币升值。从国际收支状况看,我国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收支从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一直维持较大的顺差。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流入国,每年流入的国际直接投资高达500亿美元左右。这种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状况使得我国近年来的外汇储备节节上升,截至2004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6099亿美元,较2003年年底增加了51.3%,成为2004年全球外汇储备增加最多的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外汇储备的增加,国际收支顺差的扩大又进一步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了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入。

我国对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影响了外商对我国的投资热情,导致海外对华投资的缩减。据报告,受人民币升值影响,我国2005年7月末外汇存款余额1605亿美元,比上月减少48亿美元;8月末,外汇存款余额为1611亿美元,虽比上月增加6亿美元,但远低于8月份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额4364亿元。从筹资的角度看,缺少外资或者是外资骤减将影响公司的权益资金的筹集,当公司急需资金时,只能转向其他的负债融资。受资金供求关系的影响,在资金供给数量一定的情况下,资金需求量增加,筹资成本必然上升。同时,负债资金增加,将带来财务杠杆的效应,如果投资利润率高于资金成本率,则负债融资将为公司带来额外的收益,反之,将给公司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影响公司的效益。

对营业费用的影响

营业费用是指公司销售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运输费、展览费、广告费以及为销售本公司产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工资及福利费。营业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营业费用的大小将影响公司当期的业绩。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大幅提高,国际贸易盈余、外国直接投资、外汇储备持续增加,西方发达国家感到了压力,担心我国会影响其在全球的经济利益,因此,世界主要国家仍就人民币升值问题向我国施压,希望通过提升币值的方式,削弱我国产品提高本国产品的国际竟争力,达到维护本国产业和经济利益的目的。

人民币升值将对以价格优势为特色的我国产品造成严重打击。由于人民币升值后,进口受到鼓励,进口商品变得便宜,出口减少,结果,本国市场上供给越来越多,本国商品和进口商品之间的竞争激烈,为使公司的商品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增加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许多公司将会在营销方面多下功夫,如扩大产品宣传、增设销售网点等,届时,营业费用将大幅增加,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应对人民币升值的财务对策

关注汇率的变动趋势

要关注美日等国对人民币汇率态度。以美日等为代表的各国对人民币的态度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民币汇率的趋势。2003年7月6日闭幕的亚欧财长会议上,日本、欧洲各国相继提出了人民币升值的要求。到了2005年前后,国外分散的压力逐步演变成为发达国家的国际共识:日本、美国、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或基于国内经济的需要,或迫于国内政治的压力,要求中国改变汇率制度,或径直要求人民币升值。在此背景下,尽管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有所上调,但上调的幅度不大,未达到西方主要国家的预期,人民币来自国外的升值压力仍然不小。

关注美国联邦基金加息情况。按理说,美元加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因为,美元利率的持续上升支撑了美元,美元资产的吸引力会引起国际热钱回流美国。尤其是在中国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平稳实施后,目前美元短期利率已上升至4%,高过人民币短期利率2.25%(税后利率约为1.8%)的水平,由此将大大缓解国际热钱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巨大冲击。但有专家分析指出,当前人民币的升值幅度仍然远远低于美国等国的预期目标。当人民币升值幅度难以满足它们的要求时,人民币升值压力就很难减轻,相反这种压力将长期存在。所以,美元持续升息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压力将继续以经济问题的形式来反映政治问题的实质而长期存在。

关注国内学者对人民币汇率的态度。国内的一些知名学者,专门研究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汇率升值的幅度、时机,升值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等。这些对于公司财务管理人员来说,是很好的参考资料。此外,人民币汇率变动后,市场上的各种价格会随之发生变动,诸多因素,例如大宗商品的价格,房地产价格,都会有影响。

作为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应关注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关注人民币升值对产业内部可能造成的影响,时刻保持警惕性,及时调整相应的财务决策,减少汇率波动所带来的损失。

适量持有外币灵活管理外币债权债务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美元/人民币官方汇率由8.27调整为8.11,人民币升幅约2%。人行还宣布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0.15%幅度内浮动。作为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应坚持“尽早结汇,适量持有外币、灵活管理外币债权债务”的原则。“尽早结汇”是指公司收到外币时,尽快结算成人民币,由于人民币还有升值的趋势,央行总是根据实际经济运行状况来决定人民币升值的时机和幅度的,所以财务管理人员应认真分析汇率的发展趋势,减少央行突然宣布人民币升值对公司的冲击。“适量持有外币”是指对于出口、进口额均较大的外贸公司,可持有适量外币以应付日常之需,避免因外币不足所引起的短缺成本的增加,但应注意持有外币的时间不宜过长,以避免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灵活管理外币债权债务”是指公司对于外币类债权债务的管理要讲究方法,权衡利弊,选择能降低财务费用、使公司效益最大化的策略。如对于外币“应收账款”,要讲究收账政策和收账方法,改变信用政策,加速资金的回笼。而对于外币“应付账款”,在不影响公司信誉的情况下,尽量延迟进口材料或延迟付款,或改变货款结算方式,如采取远期信用证结算方式或以人民币计价等。

适当增加外币债务

如果一些外资预计人民币将进一步升值,必将选择最佳时机大量涌入中国,但因一时找不到好项目,就先存放在银行,到时资金供给将相对充裕,筹资成本会有所下降,公司可利用这一时机适当多举债,较好地利用财务杆杠为公司带来收益。所以,对于有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公司来说,可适当增加美元债务,这是一种较好降低融资成本的财务决策。增加美元债务的方法很多,诸如增加美元贷款、借外币负债、将人民币借贷变成外汇借贷、尽可能偿还人民币贷款、将要到期的国外贷款推迟还款等。

加强公司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严谨的内部控制,要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实行全方位的有效控制,把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全面置于经济监控之中。由于汇率升值后可能影响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足,公司可重点从以下方面加强内部控制,一定程度上抵消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营业费用增加的影响:

加强资金管理。要由专门的财务人员对资金特别是外币资金的筹集、调度、使用、分配等进行筹划,并由相关人员实行严格控制,防止资金体外循环。

严格控制成本费用。公司可在成本控制和定价上下功夫,降低成本应从现在逐步开始,待人民币升值时,公司依然能够向客户报出有竞争力的价格。对于成本控制,可在“采购成本和制造成本”上下功夫,并尽可能“降低费用率”等。如福耀玻璃公司推出了一整套“全面的战略成本规划”,通过降低设备使用成本、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和提升工艺和技术水平,保持成本竞争优势。预计公司到2006年能够将成本降低15%-20%,因此,即使人民币有一定幅度的升值,“福耀”也能够保持成本和价格的竞争优势。

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把财务管理人员的短期行为长期化。公司可以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建立相应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公司的激励和约束,使公司财务人员更关注汇率的影响及公司长远的发展,及时采取策略应对人民币升值对公司的影响,提高公司的效益。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国家的汇率自由化应是大势所趋。不管国际市场有没有施加压力,中国目前出口强劲,外汇储备充足,对外部环境变化也有了较强的承受力,逐步调整人民币汇率、增加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是我国未来的汇率趋势。作为财务管理人员,应未雨绸缪,关注时势的发展变化,从成本控制、增加原材料进口等方面,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积极筹划,即使不久的将来人民币再升值,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汇率风险。

篇2

一、绪论

财务分析是指以企业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主要依据,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帮助利益关系集团改善决策。开展财务分析的方法很多,而比率分析法则因其特有的实用性成为财务分析中最重要的方法。

二、财务比率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一)财务比率分析方法

1、变现能力比率

变现能力是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取决于可以在近期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的多少。变现能力比率又是用来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最通用的分析法。

(1)流动比率分析

流动资产比率是全部流动资产除以全部流动负债的比率。该分析法是衡量企业资产流动性和变现水平的重要指标,反映企业偿还短期债务和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工业企业的流动比率,宜保持在2倍左右。

(2) 速动比率分析

速动资产是指从流动资产中扣除变现能力较差且不稳定的存货、预收账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和其他流动资产等之后的余额。相对于流动资产比率而言,它可以更准确的反映企业快速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工业企业的速动比率以1倍为宜。

2、资产管理比率

资产管理比率分析即企业营运能力指标分析,是指通过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速度的有关指标所反映出来的企业资金利用效率,表明企业经营管理、运用资金的能力。

(1)营业周期是指从取得存货开始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这段时间。他的长短取决于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短说明资金周转速度快;营业周期长,说明资金周转速度慢。

(2)存货周转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营业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它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存货周转速度反映存货管理水平,存货周转率越高,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

(3)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能够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也就是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它说明应收账款流动的速度。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的快慢及管理效率的高低。

(4)流动资产周转率是指营业收入与全部流动资产的平均余额的比值。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速度越快,会相对节约流动资产,相当于扩大资产的投入,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延缓周转速度,需补充流动资产参加周转,形成资产的浪费,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

(5)总资产周转率是企业的营业收入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该项指标反映总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越快,说明销售能力越强。

3.盈利能力比率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也称为企业的资金增值能力,通常表现为一定时期内企业收益数额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

(1)营业利润率是企业在一定时期的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企业营业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越强,获利能力越强。

(2)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越小,成本费用控制的越好,获利能力越强。

(3)总资产报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息税前利润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是反映企业资产综合效果的指标,也是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所取得盈利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则相反。

(4)净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也称自有资金利用率。净资产收益率反映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率,也叫净值报酬率或权益报酬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最重要的财务比率。

(二)财务比率分析法的应用

根据ABC卷烟厂2012年财务报表的数据,利用财务比率分析法进行实例分析。

资产负债表

2012年12月31日 单位:万元

说明:该厂2010年年末存货余额为3800万元;应收账款余额为1100万元;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3000万元。

利润表

2012年12月31日 单位:万元

对表中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2012年度流动比率为:年初流动比率=7100/3400=2.088

年末流动比率=8050/4000=2.013

该结果表明:2012年年初和年末的流动比率均超过一般公认标准,说明有较强的短期偿债能力。

(2)2012年度存货周转率为:年初存货周转率=10900/([3800+4000)/2]=2.79

年末存货周转率=12400/[(4000+5200)/2]=2.70

该结果表明:2012年存货管理效率不如2011年,导致该结果的原因可能与2012年存货增长幅度过大有关。

(3)应收账款周转率为:年初应收账款周转率=18800/[(1100+1240)/2]=16.07

年末应收账款周转率=21200/[(1240+1370)/2]=16.25

该结果表明:2012年应收账款周转率比2011年有所改善,周转次数由16.07次提高为16.25次,这不仅说明该厂营运能力有所增强,而且对流动资产变现能力和周转速度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4)成本费用利润率为:年初成本费用利润率=4000/(10900+1080+1620+800+200)*100%=27.4%

年末成本费用利润率=4200/(12400+1200+1900+1000+300)*100%=25%

该结果表明:2012年度的成本费用率比2011年度有所下降,该厂应该深入检查导致成本费用上升的原因,并改进相关工作,以便扭转效益指标下降的状况。

(5)总资产报酬率为:年初总资产报酬率=[(4000+200)/20000]*100%=21%

年末总资产报酬率=[(4200+300)/23000]*100%=19.57%

该结果表明:该厂资产综合利用效率2012年度不如2011年度,因此需对该长期资产使用、增产节约等情况作进一步的分析,以便改进管理,提高效益。

(6)净资产利润率为:年初净资产收益率=3000/[(13000+14600)/2]*100%=21.74%

年末净资产收益率=3150/[(14600+16500)/2]*100%=20.26%

该结果表明:该厂2012年的净资产收益率比2011年降低了1.48%,这是由于该厂所有者权益增长快于净利润的增长所引起的。

三、财务比率分析的实用性和局限性

通过前面对财务比率的介绍以及对ABC卷烟厂财务比率的分析,对财务分析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但财务比率分析的实用性和局限性也不容忽视。

1、实用性

(1)计算简易,指标内涵与现代财务目标贴近。

(2)序时列示相对比率,可发现企业财务发展趋势和偏离程度。

(3)序时列示结构比率,可发现有显著问题的项目。

(4)分解综合比率,可揭示财务比率内在联系及驱动要求的力度。

(5)根据标准进行综合评价,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作出评价。

2、局限性

(1)没有可比性基础的财务指标没有任何意义。

(2)财务比率分析,属于静态分析,对于预测未来并非绝对合理可靠。

(3)孤立的对财务比率进行解释十分困难。

(4)财务比率分析,仅是一种衡量手段,并不能反映其它方面的问题。

(5)各项指标缺乏统一的评判标准。

四、财务比率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改善措施

当下,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状况评价方面显得越发重要,为能更好地解决企业在财务比率分析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可考虑以下改善措施。

第一,财务报表是一个系统工程,若要从财务报表中取得最佳的分析效果和作出科学正确的决策,首先所依据的分析资料必须真实可靠。

第二,财务报表分析者要借助财务报表体系中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采用一定的分析技巧和分析方法结合趋势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和图标分析法等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进行整体和动态的分析。

第三,将三大财务报表连接起来进行完整综合分析,尤其是对企业现金流量进行分析,以加强财务分析的系统性、完整性,降低财务报表及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带来的影响。

结束语

总之,通过财务比率分析这一系列数据更能直观的反映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变现能力,资产的管理能力及企业的盈利能力,正确的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经营风险。因此,应用好财务比率的各种分析方法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提高企业获利能力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闫华红.《中级财务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篇3

流量财务比率的基本状况在我国作者编写或编著的、于2002年到2005的年之间版的《财务管理》教材中.笔者搜集到32本(因篇幅限制未列明)。完全未提及现金流量指标的有8本,占25%:在余下的涉及现金流量指标的24本教材(以下称可比样本)中,将现金流量分析独立于传统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分析的有9本.占可比样本的37.5%。无论是单独对现金流量进行分析还是将现金流量分析与传统财务评价结合一起.这24本教材都主张按不同的分析目的来设置指标:全数表示现金流量表项目可用于偿债能力评价.但其中有6本教材仅仅设置“现金比率”这一个指标:有12本教材设置了获现能力或叫获利能力分析的指标.占可比样本的50%;有9本设置了盈利质量分析指标.占可比样本的37.5%;还有6本写明了要进行财务弹性分析.占可比样本的25%

仔细分析教材中使用的评价指标,大致可以归纳为27个.分属四种分析目的。偿债能力分析指标最为大家认可,其出现的频率达n44%,其次是获现能力指标,频率为36%,财务弹性指标占l1%.盈利质量指标占9%。具体到各财务比率.公认程度最高的是经营现金净流入/流动负债.其出现的频数达到19%经营活动现金流量/n期债务本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到期债务、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动资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全部债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平均总资产等五项财务比率的认同程度也较高.均达9%。

二、现行教材中现金流量指标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夸大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如前文所示.约四成的教材将现金流量分析独立于传统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分析之外.说明仍有不少人将现金流量分析视为与传统财务分析并列的~部分事实上,现金流量表作为传统两表的桥梁.其作用不可能超越他们。其次.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与传统两表不同.它不可能取代后者.因而不可能独立存在。而且.现金流量表也存在人为操纵的可能。比如:年末时大量回收货款或大量借款、有意调整“现金”概念.将本来就是现金范围的现金归口为非现金项目以增加现金流量、将现金流量表的各项数据同时调增或同时调减.以达到调节表内各项目数据的目的。

(二)指标名目繁多,未能突出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1.将结构比率、趋势比率等不属于财务比率的指标吸纳进来财务比率是将企业某个时期财务报表中不同类但具有一定关系的项目进行对比而形成的比率.其数据均来自一个会计期间.不同于趋势比率:这些数据属于不同类项目,因而有别于结构比率:2.纳入了非现金流量指标。如: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之和/流动资产.数据可以从资产负债表中获取而不必从金流量表中获取:3.将非财务指标纳入体系。如:最大负债能力——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市场利率之比中.市场利率在财务报表中不能获取.超出了财务比率的范畴。

(三)指标命名欠规范,容易混淆

1.同一指标.名称不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这~比率就有现金偿债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现金流量比率、短期债务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流量负债比等7种名称:2.有的指标“名不符实”,如:利润变现比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营业利润.公式中分母仅限于营业利润,而指标名称却叫“利润”变现比率,外延大多了;而且,利润与现金的关系并不是变现的过程,这与传统的资产“变现”概念相背,不利于对指标的理解。

(四)指标的计算公式有争议甚至有错误

1.现金比率一般是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之和与流动资产的比值,有学者将计算式的分母取作总资产。还有人取作流动负债:2.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也有人将分子取作“经营现金流入”:3.现金利息保障倍数有(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现金利息支出及(利润总额+利息支出)/n息支出两种计算公式:后者更粗略一些,因为利润总额未考虑到非付现费用及非经营所收或所付的现金;,分子分母显然口径不一.会导致错误计算。

三、包含现金流量项目的财务比率体系

鉴于现金流量表与传统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之间存在紧密联系.重构的财务比率体系是以同一时期三张报表的相关项目计算而成的比值为主体,剔除所有的结构比率、趋势比率.按不同报表使用者分为四个方面——传统的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和增设的财务弹性分析,不再对现金流量进行单独评价

(一)偿债能力分析

现金是偿还债务最直接的工具.也是最终的偿债手段。在传统的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的基础上,补充以下包含现金流量信息的财务比率:1.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流动负债.该指标反映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获得现金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其值越高.对短期债权人的本金保障程度越高但由于现金的流动性最强.其盈利能力也最差.该比率值过高.说明企业没有充分利用现金造成资源浪费按速动比率的经验值来推断.现金流量比率值在l左右属于理想范围:2.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现金流量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所得税付现)/[现金利息支出+优先股股利/(1一t)+到期债务本金/新思考(1一i’)]

利息费用是可抵税费用.满足一元的这些债务只要求有1元的税前现金流量.但优先股股息和债务本金偿还须从税后现金流量中支付.除以(1一t)得到相当于满足它们的税前现金流量

该比率值大于1.说明企业利用税前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量可以偿还到期债务并支付利息、优先股股息.无需另行筹资来履行固定义务:反之,该比率值小于1.表明企业履行这些义务时.不但耗尽了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税前现金流量.还动用了前期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将受到不利影响.

(二)盈利能力分析

传统的盈利能力分析主要都是依据权责发生制下的利润。但利润是否有实实在在的现金净流入作为保障.还需要将现金流量与利润额对比,判断盈利的质量.作为传统盈利能力分析的补充。可设置如下盈利质量分析指标:

营运指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收益一非经营收益+非付现费用)

非经营收益主要是指投资收益、财务费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外收支净额.而非付现成本包括计提的资产损失准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待摊费用的减少等。上式中的分母,常被称为经营所得现金。该指标反映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调整后经营利润的差异程度。该比率大于1.说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高于营业活动应得现金.主营业务创造的利润具有更多的现金作为保证,该比率小于1。说明一部分收益尚没有取得现金.原因是应收账款的增加、应付账款的减少或存货增加.使得实际得到的经营现金减少。而存货有贬值的风险.应收账款有形成呆、坏账的风险,因此。未收现的收益质量不如已收现的收益:即使不出现上述风险.存货和应收账款占用的资金也是有机会成本的.那么.企业取得同样的净收益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实际的业绩水平下降,营业利润的质量下滑。

(三)营运能力分析

在传统财务分析中.销售收入与投入资源或业务相比较.获得的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被归纳为营运能力分析指标。而获现能力指标一般也是将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投入资源和相关业务相比较.如.将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资产平均余额相比较.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销售额相比较可见.营运能力评价指标和获现能力评价指标都反映企业利用资源获取经营成果的能力.不过.前者反映的是权责发生制下的经营成果.后者反映收付实现制下的经营成果从这个角度出发.可把获现能力评价视为营运能力评价的补充可设置如下指标:1.反映销售业务获现能力指标销售现金流量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销售额.该指标可以衡量销货收入在当年收现的程度.用以评价销货工作的质量。该比率值越高.说明企业积压在应收账款上的资金越少,企业的经营成本越低.管理效率越高:2.反映总资产获现能力的指标资产现金流量回报率=(经营现金流量+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该指标更全面反映资产的获现能力,用以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创造现金的能力.反映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其值越大.说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

(四)财务弹性分析

企业财务弹性是指企业应付各种挑战、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企业能否灵活筹集资金应付偶发性支出、股利支出以及捕捉投资机会的能力。将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相结合,能获取现金流量和支付现金需要两方面信息.用以判断企业可稳定获得的现金是否充足.

篇4

一、单变量预警模型

单变量预警模型是指利用单个财务比率来进行财务预警,以判断企业是否发生财务危机的一种预测模型。Beaver(1966)在其“财务比率与失败预测”一文中,以财务危机预警为主题,以单一的财务比率指标为基本变量,运用配对样本法。随机挑选了1954年至1964年间79家危机中的企业。并针对这79家企业逐一挑选与其产业相同且资产规模相近的79家正常企业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最能对企业危机做出预警的指标是“现金流量/总负债”比率,其次是“净收益/总资产”比率和“总负债/总资产”比率。其中,“现金流量”来自“现金流量表”的3种现金流量之和,除现金外还充分考虑了资产变现力,同时结合了企业销售和利润的实现及生产经营状况的综合分析,这个比率用总负债作为基数,考虑了长期负债与流动负债的转化关系,但是总负债只考虑了负债规模,而没有考虑负债的流动性,即企业的债务结构,因此对一些因短期偿债能力不足而出现危机的企业存在很大的误判性。“总资产”这一指标没有结合资产的构成要素。因为不同的资产项目在企业盈利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这不利于预测企业资产的获利能力是否具有良好的增长态势。

Beaver最先在企业危机预警研究中使用非参数统计的二分类检验方法来确定分割点。使其错误分类率降至最低,这一方法为以后的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者广泛采用。此外,Beaver还首创配对抽样的技术以控制因产业类别和企业资产规模不同而引起的混淆。但单变量预警模型只是利用个别财务比率预测企业财务危机。因此其有效性受到一定的限制。一般来说。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单个比率反映的内容往往有限,无法全面解释企业的财务状况。

二、多元判别分析模型

多元判别分析模型是对企业多个财务比率进行汇总,求出一个总判别分值来预测企业财务危机的模型。Altman(1968)在其“财务比率、判别分析和公司破产预测”一文中认为,企业是一个综合体,各个财务指标之间存在某种相互联系。各个财务指标对企业整体风险的影响和作用也是不一样的。他通过把传统的财务比率和多元判别分析方法结合在一起,发展了一种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即Z计分模型。该模型的具体形式如下: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式中,X1=营运资本/总资产,反映资产的流动性与规模特征;X2=留存收益/总资产,反映企业累计盈利状况;X3=息税前收益/总资产,反映企业资产的获利能力;X4=权益的市场价值/总债务的账面值,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X5=销售总额/总资产,反映企业的营运能力。

通过统计分析,Altman认为Z值应在1.81-2.99之间,等于2.675时居中。如果企业的Z值大于2.675,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如果Z值小于1.81,则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风险;如果Z值处于1.81-2.675之间,称为“灰色地带”,处在这个区间,则企业财务状况是极不稳定的。

Z计分模型的变量是从资产流动性、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等指标中各选择一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指标。模型中的系数则是根据统计结果得到的各指标相对重要性的量度。实证表明该模型对企业财务危机有很好的预警功能。但其预测效果也因时间的长短而不一样,预测期越短,预测能力越强,因此该模型较适合企业短期风险的判断。

Z计分模型在企业破产前超过3年的预测正确率大大降低,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环境也将出现重大变化,特别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企业财务危机的平均规模急剧增大,原有的Z计分模型已无法解释当时的企业财务危机现象。于是,Altman等人于1977年又提出了一种能更准确地预测企业财务危机的新模型——ZETA模型。在该模型中,Altman等人利用27个初始财务比率进行区别分析,最后选取了7个解释变量,即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资产)、盈余稳定性(息税前利润,总资产的10年标准误差)、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总额)、累计盈余(留存收益/总资产)、流动性(流动比率)、资本比率(5年普通股平均市值/总资本)和资本规模(普通股权益/总资产)。该模型存在的不足是选择比率没有理论可依,选择同一行业中相匹配的危机公司和正常公司也是困难的,而且观察的总是历史事件。但由于该模型简单明了。以后对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都是沿着这一思路进行的。

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发银行调查部选择了东京证券交易所31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与Altman相同的研究方法,建立了“利用经营指标进行企业风险评价的破产模型”,进行财务危机预测。其判别函数为:

Z=2.1X1+1.6X2-1.7X3-X4+2.6X5+2.5X6

式中,X1表示销售额增长率;X2表示总资本利润率;X3表示他人资本分配率;X4表示资产负债率;X5表示流动比率;X6表示粗附加值生产率(为折旧费、人工成本、利息及利税之和与销售额之比)。模型中和的系数是负数,表明他人资本分配率和资产负债率越小,风险也越小。该模型Z值的判断标准是:如果Z值大于10,则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如果Z值小于0,则企业存在严重的财务危机,破产的概率极大;如果Z值在0与10之间。则表明企业处于“灰色区域”,存在财务隐患。

陈肇荣应用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财务资料建立了多元判别函数,但未给出临界值及警度区间。该模型如下:

Z=0.35X1+0.67X2-0.57X3+0.39X4+0.55X5

式中,X1=速动资产/流动负债;X2=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3=固定资产/资本净值;X4=应收账款/销售净额;X5=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由于Z计分模型在建立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现金流量的变动等方面的情况,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中国学者周首华等对Z计分模型加以改造,并建立其财务危机预测的新模型——F分数模式。F分数模式的主要特点是:(1)F分数模型中加入现金流量这一预测自变量。许多专家证实现金流量比率是预测公司破产的有效变量,因而弥补了Z计分模型的不足。(2)考虑了现代化公司财务状况的发展及其有关标准的更新。公司所应有财务比率标准已发生了许多变化,特别是现金管理技术的应用,已使公司所应维持的必要的流动比率大为降低。(3)使用的样本更加扩大。其使用了CompustatPCPlus会计数据库中1990年以来的4160家公司的数据进行了检查;而Z计分模型的样本仅为66家(33家破产公司和33家非破产公司)。

F分数模式如下:

Z=0.1774+1.1091X1+1.1074X2+1.9271X3+0.0302X4+0.4961X5+0,4961X5

式中,X1、X2及X4与Z计分模型中的X1,X2及X4相同,这里不再进行分析;X3=(税后纯收益+折旧)/平均总负债;X3=(税后纯收益+利息+折旧)/平均总资产。F分数模式与Z计分数模型中各比率的区别就在于其X3,X5的比率不同。X3是一个现金流量变量,它是衡量企业所产生的全部现金流量可用于偿还企业债务能力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讲,企业提取的折旧费用,也是企业创造的现金流入,必要时可将这部分资金用来偿还债务。X5测定的是企业总资产在创造现金流量方面的能力。相对于Z计分模型,它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出企业是否存在财务危机。F分数模式的F分数临界点为0.0274;若某一特定的F分数低于0.0274,则将被预测为破产公司;反之,若F分数高于0.0274,则公司将被预测为继续生存公司。

多元判别分析模型是根据特定样本建立起来的判别模型,因而根据一个地区(或时期)样本企业建立的判别分析模型可能无法有效地对另一个地区(或时期)的企业进行预测。此外,多元判别分析模型的有用性差,导致理论研究热而实际应用冷的尴尬局面。

三、线性概率模型

线性概率模型是多元判别分析模型的一种替代选择。该模型为:

P=c0+c1x1+c2x2+…+cnxn

该模型可以解释为,在给定财务比率xn的情况下,P为该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的估计值。该模型计算虽然简单,但存在明显的缺陷:(1)该模型表示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则P值只能在(0,1)区间之中,然而线性回归方程无法做到这一点,采用该模型进行预测时,P值可能在(0,1)区间之外;(2)线性概率的假设往往与实际情况不吻合。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变量是不确定的,而在该模型中,自变量c却是一个常数。基于以上原因,该模型在企业财务危机预测的实际研究中鲜有采用。

四、Logistic模型

尽管多元判别分析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性,但存在假设上的局限性,即要求各自变量(财务比率)服从多元正态分布的假设和两组变量(发生财务危机与未发生财务危机企业)具有同样方差一协方差矩阵的假设,显然,这些假设与现实相去甚远。此外。样本的抽取往往也会影响评价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因此。为服务于对定性因变量的多元非线性分析,Ohlson率先在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中应用了二元概率函数来计算危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由此产生了Logistic模型。在企业财务危机判定与预测中,Logistic模型如下:

Yi=β0+β1xli+…+βkxki

Pi=1/(1+e-yx)

式中,Yi代表第i家企业是否发生财务危机,i=0或1,0代表正常企业,1代表财务危机企业,xki代表第i家企业的第k个财务比率,Pi代表根据Logistic模型所估计出来的第i家企业可能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

该模型是一个用来测度企业是否会发生财务危机的二元选择模型。对这个模型的参数估计只能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Logistic模型的一个重要优点是它把在(0,1)区间预测一个企业是否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的问题转化为在实数轴上预测一个企业是否发生财务危机的机会比的问题,这与线性概率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和进步。

五、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模型

篇5

财务报表分析,又称财务分析,是通过整理,收集企业财务报告中的有关数据,并结和其他有关信息资料,采用专门的技术与方法,对企业现在和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揭示企业面临的风险,分析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为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管理决策和控制依据的一项管理工作。

财务报表分系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的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是为银行服务的信用分析。当时借贷资本在企业资本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贷款银行需要对客户进行信用调查和分析,借以判断客户的偿债能力。资本市场形成以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发展为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财务报表分析由主要为贷款银行服务扩展为向投资人提供服务。随着社会筹资范围的扩大,非银行的贷款人和投资人的增加,公众进入资本市场和债务市场,对财务报表要求的信息更加广泛。财务报表分析的范围相应地扩大到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分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外部财务报表分析体系。

财务报表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但是单纯从财务报表上的数据还不能直接或全面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特别是不能说明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和经营成果的高低,只有将企业的财务指标与有关的数据进行比较才能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所处的地位,因此要进行财务报表分析。

二、文献综述

张先治、陈友邦(XX.2)在《财务分析》中指出,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告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了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及分配活动中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者、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科学。

张新民、钱爱民在(XX.2)《财务报表分析精要》中指出,目前常用的财务状况的方法包括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报表分析最基本、最普遍使用的方法。它既用于本公司历史数据的比较,找出变动趋势;也可以用于与本行业其他上市公司进行比较,看公司在本行业中的竞争力;还可用于与行业总体指标比较,看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比率分析法是通过两个数据相比进行相对数的分析。通过对这些比率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情况。趋势分析法则是通过观察连续期的财务报表,比较有关项目的金额,分析其发展变化趋势。

荆新、王化成(XX)《财务管理学》中写道:财务报表的分析经历了由资产负债表到利润表再到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也经历了一个由外部分析扩大到内部分析的过程。

陈晓红(XX)在《完善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思考》一文中认为,科学合理的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对于企业决策者和信息使用者来说者显得十分重要,它可以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发挥积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及时掌握大量的财务信息资料,而这些财务信息资料的提供离不开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主要内容:

1.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2.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3.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综合能力分析;

4.投资建议。

主要方法:

运用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进行分析和评价。将报表分为三个方面:单个年度的财务比率分析、不同时期的比较分析、与同业其它公司之间的比较。这里我们将财务比率分析分为偿债能力分析、资本结构分析(或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经营效率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投资收益分析、现金保障能力分析、利润构成分析。

四、参考文献

[1] 张先治,陈友邦.财务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XX.2.

[2] 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

[3] 刘永泽,傅荣.高级财务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XX.7.

[4] 张新民,钱爱民.企业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XX.8.

[5] 杨有红,《西方财务分析浅论》,《财会研究》,1994年第八期,1994.8.

[6] 陈晓红. 完善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思考[j].经济师,XX,07期

[7] 张新民、钱爱民.《财务报表分析精要》.北京:科学出版社 XX.2

[8] 姜国华.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投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XX.9.

[9] 单喆敏,夏大慰.《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XX.5

[10] yuegong, the array of financial analysis ". beijing: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 XX.10

五、研究进度

1.XX年10月21号论文指导老师与学生见面,下达任务书;

2.XX年01月06日前,搜集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3.XX年01月15日前,提交开题报告,由老师提出指导意见并进入论文写作;

篇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9-0027-02

企业信用评估和企业财务预警是企业财务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诸多学者将两个问题一起进行研究,这两者之间还是有本质区别的。财务预警即财务失败预警,是指借助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利用财会、统计、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理论,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及多种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信用评估本质上是对企业履约各种承诺能力和信用程度进行全面评估,预测未来偿债可能性来辨识不同企业的方法。服务的对象有商业银行、金融监管机构、与受评对象有业务往来的商业客户以及社会公众和投资者。

(1)定性评估方法:人工专家分析法,又被称为古典信用分析方法,包括5C、5P、5W法,5C法指贷款申请企业或个人的道德状况,偿债能力,贷款申请企业或个人的财产状况,可用于进行贷款申请时抵押担保的资产价值,宏观经济状况。 5W法指贷款申请人、申请贷款的使用、贷款的时间长度、担保资产价值及还款方式。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实务中仍主要采用的信用评估分析方法。

(2)定量评估方法。

①统计方法:多元判别分析法(Multi-linear Discriminate Analysis)是较早应用于企业信用评估的多元统计方法。Altman(1968)最早提出Z-score模型对企业运营财务危机预警、企业违约预测问题进行研究,使用较少的财务比率迅速进行判断分析,使用年度报表的数据运用财务比率进行分析:企业运营成本/平均总资产、留存收益/平均总资产、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总资产、普通股股东权益合计/平均总负债、营业收入/平均总资产,并且对三十多家样本公司进行分析,得到准确率较高的分析结果,该模型属于贝叶斯判别,用样本修正已有的先验概率分布得到后验概率分布。这篇经典论文开创了企业破产预测,财务危机预警,信用评估分析的先河。Altman(1977)在前述论文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又加入几个财务比率建立ZETA模型,使用总资产收益率(利润总额/平均总资产)、利润增长率(利润总额/上一年利润总额)、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费用)、留存收益/平均总资产、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平均总资产、公司股票市价等财务比率,得到比签署模型更好的分析结果。Logistic模型分析。Martin(1977)使用财务比率进行企业经营财务预警及企业贷款违约分析,使用多元统计学中的Logistic回归方法,使用1970至1971年的报表数据从的美联储成员银行5600多家中选取58家属于财务困境,违约样本的银行进行分析测算,使用资产净利率(利润总额/平均总资产)等8个财务比率,进行分析测算,并且分析不同的信息使用者的风险偏好差异,如投资人和债权人,测算不同的风险预警系数,便于信息使用者更好地作出分析决策,得到较好的分析结果,并且使用该多元回归模型与前述的Z-Score模型,ZETA模型测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优于前述模型的预测数据。吴世农(2001)收集我国上市公司1998至2002年A股市场的ST公司共计七十多家,收集样本数据的时间是公司转化成ST的年度,并且选取相关行业的七十多家作为对照组样本,进行横截面数据分析,选用不同的计量模型进行对比研究,主要有线性概率模型(LPM),Fisher二类线性判定,Logistic模型等多元统计方法对企业财务进行预警研究,最终结果是Logistic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均高于Fisher判别分析法和LPM的准确率。于立勇、詹捷辉(2004)也使用Logistic模型,选取商业银行的贷款企业客户的财务数据进行信用违约的分析,得到较好的测算概率。方洪全、曾勇(2004)在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实证研究及比较分析中运用Logit模型分析。李志辉、李萌(2005)选取了19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Logistic模型的准确率高于线性判别模型神经网络模型。Junni L. Zhang(2010)运用贝叶斯加分类树法对德国公司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偿债能力进行有效得分类。

②信用风险评估模型。Credit Metrics(信用计量模型)是摩根大通等美国知名金融机构采用用VaR(在险价值模型)的思路,对个人和企业的贷款以及其他金融资产进行价值估计和风险预测的计算方法。麦肯锡公司提出的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信贷组合审查模型),是改造Credit Metrics模型,考虑到周期性宏观经济因素,结合信用风险评级转移和宏观经济变量如年度经济增长率、市场利率、政府支出等建立关联模型,使用蒙特卡罗技术模拟宏观经济周期性因素的计算得到评级转移概率。KMV模型(Credit Monitor模型)(是美国KMV公司提出后被穆迪公司收购),该模型是可以对上市公司的信贷违约概率进行预测分析。张玲等(2004)运用KMV模型评估我国上市公司ST公司和非ST公司的信用风险后得到,改变KMV模型的相关变量可以至少提前2年预警我国上市公司的信用违约风险,并且可以提前4年进行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变化趋势的预测。戴志锋等(2005) 运用KMV对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和某国有商业银行非上市公司的信贷数据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非上市公司模型在中国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但预测准确率低于欧美国家。Credit Risk+模型(信用风险附加模型)是由瑞士信贷银行金融产品部(CSFP)开发的,它是一个违约模型(Default Model)。

③人工智能方法:神经网络。陈雄华等(2002)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研究企业信用等级的评估问题,按照企业样本分为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两大类,利用偏相关分析方法建立了企业信用评级的指标体系,实验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准确性。于立勇(2003)收集一百多个企业作为训练样本,运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信用违约风险分析,得到有效的预测结果。章忠志、符林、唐换文(2003)使用神经网络模型,选取28个企业数据做为样本进行分析,预测结果准确率达到90%以上。徐佳娜、西宝(2004)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与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建立模型对企业信用风险进行评估,预测结果说明该模型比已有的其他模型准确更高。张卫东等(2006)建立模型结合前馈型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模糊数学方法来,评估商业银行企业客户的信用风险,使用Matlab软件对选取的商业银行企业客户数据进行测算,得到的结果表明准确率比以前的模型方法有所提高,模型更具鲁棒性。夏红芳(2007)通过与上海某商业银行的合作,对其1999-2005年的贷款明细和公司财务数据进行了系统研究,运用粗糙集理论的约简功能,从中选出最能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8项财务指标,再应用模糊神经网络方法进行信用评估,实证研究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精度。但是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需要根据实际的样本数据不断调整系数,相对而言模型的鲁棒性不够强。戴芬(2009)根据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神经网络的评估模型。结果表明蚁群神经网络的预测方法与传统的BP 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相比,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应用在中小企业信用评估系统中具有很高的评估准确率。

整数规划法。薛锋(2006)选取上市公司数据,使用混合整数规划法,建立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模型进行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可以满足非参数检验,也不需要样本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可以较为广泛的应用,经数据实际测算的结果说明,该模型鲁棒性较好,预测效果较好,准确率较高。遗传算法。薛惠锋(2006)利用人工智能方法——GA-PSO混合规划算法构建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并利用上证50若干企业的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该模型能有效预测上市企业的信用风险状况。该模型在收敛性能及预测准确率等方面优于基于传统的多元回归方法及GP方法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Jonathan N. Crook(2007) 参考诸多文献比较线形回归(LDA),Logistic回归,决策树,数学规划法,神经网络法,遗传算法,遗传编程,K近邻法,支持向量机几种方法,认为支持向量机法的准确率相对较高。

从以上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可知,尽管国内外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对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评估进行大量的研究,但在实际应用中涉及中小企业的研究较少,未考虑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内部人控制的企业中管理者个人因素对企业信用的影响,限制了模型的适用范围。

参考文献

[1]Altman,E.I.,Financial ratio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Journal of Finance,1968,23(4):189-209.

[2]Altman,E.I.,R.Haldeman & P.Narayanan,ZETA analysis:A new model to identify bankruptcy risk of corporations[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77,(l):29-54.

[3]D.Martin.Early warning of bank failure: A Logit regression approach[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77,(1):249-276.

[4]吴世农,黄世忠.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2001,(6):46-55.

[5]于立勇,詹捷辉.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违约概率预测研究[J].财经研究,2004,(9):15-23.

[6]方洪全,曾勇.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实证研究及比较分析[J].金融研究,2004,(1):62-69.

[7]李志辉,李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识别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5,(5):61-71.

[8]Junni L. Zhang,Wolfgang K. Hrdle The Bayesian Additive Classification Tree applied to credit risk modeling Computational[J].Statistics and Data Analysis 54 (2010) 1197_1205.

[9]张玲,杨贞柿,陈收.KMV模型在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系统工程,2004,(11).

[10]戴志锋,张宗益,陈银忠.基于期权定价理论的中国非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度量研究[J].管理科学,2005,(6).

[11]陈雄华,林成德,叶武.基于神经网络的企业信用等级评估系统[J].工程学报,2002,(6):570-575.

[12]于立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预测模型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3,(5):46-52.

[13]章忠志,符林,唐换文.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J].模型经济数学,2003,(3):42-47.

[14]徐佳娜,西宝.基于AHP-ANN模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4,(3):94-98.

[15]张卫东,韩云昊,米阳于.GA-BP模糊神经网络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5):81-84.

[16]夏红芳.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与管理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8).

[17]戴芬,刘希玉,王晓敏.蚁群神经网络在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中的应用[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9,(10):218-221.

篇7

The contrast of the cash flow ratio and the profit ratio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the use of analysis of the financial report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Because the ration analysis apporach is one of the basic apppraches of the financial analysis, this dissertation chooses some ratio to build two sets of ratio system:One is made up of cash flow ratio, and the other is composed by the profit ratio. Studying the differences of the two sets of ratio system is the duty of this essay. Through accounting the ratio of four corporations which are marketable company in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in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with their three year’s statistics, contrast the different conclusions between the two sets of the ratio system. Then combine the two conclusions,make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the company more clearly and more correctly.

The dissertation tries to explai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ash flow ratio,while the local analyst did not care it. Although the cash flow ratio can not take the profit ratio’s place ,it can be the vital compementarity. If combine the profit ratio and the cash flow ratio, the conclusion may make the decision-maker know the working conditions and the activity of the company better , then make the better decision for the company.

Key words: cash flow ratio, profit ratio, ration analysis apporach

目 录

一、序言1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

(二).研究的内容与方法1

(三).文章的结构1

二、文献回顾1

(一).财务比率分析的起源1

(二).财务比率分析的现状2

三、比率分析理论阐述2

(一).以利润为中心的比率分析体系3

(二).以现金流量为中心的比率分析体系4

四、案例分析5

(一).星马汽车比率分析6

(二).上海汽车财务分析8

(三).福田汽车财务分析10

(四).宇通客车财务分析12

(五).分析结果对比13

五、结论15

资料来源及参考文献16

致谢16

译文及其原文17

一、序言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财务报表分析对报表信息的使用者至关重要,它可以使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公司的业务、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为决策做好准备。在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之中,由于比率分析法计算简易,可以显示出企业财务发展趋势和偏离程度,容易发现存在显著问题的项目,另外还能揭示各个财务比率的内在联系以更好地评估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所以在实际分析中,比率分析法运用居多。目前,绝大部分财务报告分析中的比率都侧重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比率,很少选用现金流量表比率。但是,现金作为企业的血液,是掌握企业脉搏的关键。在目前的经济状况下,公司的现金流量很大程度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虽然现金不能作为确定收入和费用的依据,但现金可以体现收益质量,使分析更保守、更稳健,风险更小。而且在权责发生制及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下,净利润可能存在纵的现象,另外一些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也可能导致资产和权益的信息失真。此时,采用现金流量比率进行补充分析有助于决策分析者对企业活动的理解。

(二).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本文以财务报表分析中的比率分析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以“会计利润”为核心的比率分析与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的比率分析之间的比较,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中,选取四家属于汽车行业的公司,对其近三年的年度财务报告进行比率分析,并将两种分析体系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用事实来说明现金流比率虽然不能代替非现金流比率分析,但却是利润比率的的重要补充。当两者结合起来时,分析结论能够更好地帮助决策者理解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

(三).文章的结构

第一章介绍文章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主要内容以及脉络结构。第二章简要概述财务报表比率分析的起源及现状。第三章分别选取适当的比率构成以“会计利润”为核心的比率分析体系及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的比率分析体系,并在理论上对其进行阐述。第四章分析案例,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中,选取属于汽车行业的四家公司——星马汽车、上海汽车、福田汽车和宇通客车近三年的年度财务报告,分别采用这两种体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并将这两种结果相结合。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

二、文献回顾

(一).财务比率分析的起源与现状

财务报表分析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的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为银行信用分析服务的。1895年,纽约州银行协会的经理委员要求他们的机构贷款人提交书面的、有其签字的资产负债表,自此,财务报表开始大量使用于信贷目的。不久后,银行经理就认为必须对扩大贷款额度的贷款人预测偿债能力,于是产生了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1919年,亚历山大沃尔建立了比率分析的体系,即著名的沃尔比重评分体系。他认为:为取得对公司全面的认识,必须考虑财务报表间的各种关系,而不仅仅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之间的关系。为了综合评价企业的信用水平,他选用了7个财务比率,并对每一个财务比率给定一个权重,评出企业财务状况的综合得分。

同年,美国杜邦公司的财务经理唐纳得森创造性的发明了杜邦分析体系,该体系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围绕该核心选择其他财务比率,以观察各比率彼此之间依存制约的关系,揭示企业经营成果的来源及影响因素,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着重突出对企业持续发展能力的分析。从那时起,通过计算比率进行财务分析的方式迅速流行起来。

1923年,James H.Bliss提出:在每一个行业,都有以行业活动为基础并反映行业特点的财务与经营比率。这些比率可通过行业平均比率来确定,通过该比率与个别公司财务比率的比较,发现个别公司与行业水平之间的差距和存在的问题。从此,标准比率的观点开始流行。

(二).财务比率分析的现状

目前,比率分析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的数据,自开始编制现金流量表后,现金流量已成为信息使用者另一个关注的对象。美国学者查尔斯吉布森在《财务报告分析——利用财务会计信息》(第八版)中,主要探讨了相关的现金流量财务比率:营业现金流量/本期到期的长期债务和本期应付票据;营业现金流量/债务总量;每股营业现金流量;营业现金流量/现金股利。美国教授Franklin J.Plewa, George T.Friedlob在其所著的《全面理解现金流》中,主要对现金流量的比较分析和比率分析进行了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体系以比率分析为基础,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为主要依据,根据表内比率值之间的关系,考核、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能力,借以反映企业的财务经营情况,评价该企业的财务经营业绩,满足财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我国在1998年3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自此开始出现对现金流量表分析的研究。对于现金流量结构和趋势分析,现在不存在较大的差异与分歧,但现金流量的相关比率和效率比率分析争论颇多。在实务中,大部分财务报表分析不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或只是进行现金流量的结构和趋势分析,很少使用比率分析法。但笔者以为要想更深刻地了解公司现金流量的全貌、做出更有利于公司的决策,就应重视企业现金流量的比率分析。

三、比率分析理论阐述

按照信息分析者分析目的的不同,一般财务分析分为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成长能力分析及企业市场表现能力分析等五项,但说法及分发可能略有不同。其中,前四种分析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企业市场表现能力是股份制公司所特有的,一般仅针对股份制公司。企业市场表现能力通常为前四种能力的衍生,特别是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表现,股份制公司就是依靠这种表现能力来吸引投资者。从某种程度上讲,企业的市场表现能力更突出“表现”二字,往往与企业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

比率分析法是财务分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该方法将影响财务状况的两个相关因素联系起来,通过计算比率,反映他们之间的关系,借以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

按照比率的组成数据关系来分,比率可分为三类:相关比率,是以某个项目和其它有关但又不同的项目加以对比所得到的比率,反映有关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利用此种比率可以分析出企业的相关业务是否安排合理、营运是否正常;效率比率,是指某项经济活动中费用与收入的比率,反映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结构比率,又称构成比率,是指某个经济项目的各个组成部分与总体的比率,反映部分与总体的关系,着重分析相对于整体非常重要和关键的项目在总体中所占比重。

为了突出以利润为中心的比率分析和以现金流为中心的比率分析之间的比较,本章在比率分析体系当中挑选了一些重要比率,构造了两个体系。本文主要以效率比率和相关比率为研究对象,构建的比率体系主要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因为成长能力分析主要采用剩余收益分析和增长率分析,因此本文没有涉及此方面的指标。另外,本文将企业的市场表现能力作为盈利能力的衍生在盈利能力分析中进行分析。

(一).以利润为中心的比率分析体系

1.偿债能力分析比率

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各种债务的能力,是企业经营者、投资人和债权人等十分关心的重要问题。对企业经营者而言,企业必须持有一定的现金或可以随时变现的流动资产以偿还各种到期债务。如果偿债能力不佳,甚至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那么企业就很可能破产。对投资人而言,如果企业的偿债能力发生问题,那么投资人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偿还债务,影响正常的经营活动,致使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最终影响到投资者的利益。对债权人而言,拥有较强的偿债能力的企业才能保证他们利益:及时收回本金,按期收回利息。

企业的偿债能力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主要是指企业以流动资产支付流动负债的能力,分析比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又称为银行家比率,是银行发放贷款的主要参考指标,它表示每一元的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保证。当流动比率大于1时,说明企业的流动资产从物资保证性上和偿还可能性上能保证流动负债的偿还;当流动比率小于1时,则为短期偿债能力不良的信号;一般认为该比率为2比较适宜。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是扣除存货的流动资产。速动比率又称为酸性测试比率,它剔除了变现能力弱且变现金额不稳定的存货的影响,能够更好地反映出企业的偿债能力。按照传统经验,该比率为1比较合理。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从长期来看,它主要依靠企业的获利能力,其分析比率主要包括:

(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该比率综合表现企业的偿债能力,反映出在企业的总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举债获得的,反映了债权人债权的保障程度,同时反映出企业进行负债经营的能力。资产负债率越高,说明企业的债务负担越重,企业的偿债能力可能越低,财务风险越高。一般资产负债率为50%比较合理。

(2).产权比率=负债总额/净资产

该比率反映债务负担与偿债保证程度的相对关系,直观地表示出债权受到股东权益的保护程度。产权比率越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就可能越低,财务风险越高。一般认为该比率为1比较合适。

(3).利息保障倍数=(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该比率说明了企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益与企业所需支付利息费用的倍数关系,反映了企业偿付债务利息的能力。倍数越高,说明企业偿还利息的能力可能越高,债务的安全性越高,当倍数大于1时,则说明企业具有偿付当期利息的能力。

2.盈利能力分析比率

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取利润的能力。作为一个企业,经营目的就是获取最大利润,使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最大化。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企业营运能力的结果,它代表了企业维持持续经营和发展的能力,是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关注的问题。研究企业的盈利能力不仅能够衡量企业的经营业绩,还可以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另外,盈利能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此通过比较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

(1).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

该比率是反映盈利能力的核心比率,综合体现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它既直接反映资产的增值能力,又反映出资产的使用效率。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可能就越好。

(2).主营业务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主营业务利润是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之差,该比率反映了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和获利水平,体现了企业最基本的业务的获利能力。

(3).主营业务净利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该比率反映每一元主营业务收入带来多少净利润,评价企业通过主营业务赚取利润的能力,同时从侧面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主营业务净利率与主营业务毛利率的差异越大,则说明企业的费用消耗越大,经营管理效率就越低。

(4).每股利润率=本年净利润/年末普通股总股数

该比率表示股份制企业每一股普通股在一定会计期间内赚取的净利润,反映了普通股的获利水平。

(5).每股净资产=净资产/年末普通股总股数

该比率又称普通股每股账面价值,反映了每一股普通股所拥有的净资产,是普通股获利的基本保证,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内部积累可能越雄厚。

盈利能力分析比率中,每股利润率和每股净资产是盈利能力的衍生比率,是股份制公司特有的,又称为股份制公司的市场表现能力比率。绝大部分股票投资者很看重这一类比率,因此,这类比率的好坏,会在股票市场上影响企业股票价值升降以及企业股票的热度。

3.营运能力分析比率

营运能力又称资产管理能力,主要是指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评价企业的资金、资产周转速度,评价判断企业资产的存量是否合理及其流动性和利用效率的高低,以充分挖掘资产利用的潜力。分析企业营运能力的比率主要有:

(1).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平均占用额

该比率反映了企业存货规模是否合理,周转速度如何,同时反映了企业销售实现的快慢,是衡量评价存货的综合性比率。存货周转率越高,存货占用的资金就越少,存货流动性就越强,即销售速度越快。

(2).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占用额

该比率反映应收账款的流动速度。一般应收账款在流动资产中占较大金额,应收账款的及时收回,有助于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客户的质量越高,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越快,企业资产流动性越强。

同时,以上两个比率还体现了短期偿债能力的质量,比率越高,企业的流动资产质量越高。

(二).以现金流量为中心的比率分析体系

1.偿付能力分析比率

与偿债能力比率相对应的现金流比率是偿付能力比率,又称为流动性比率。这类比率将企业本期经营活动所获取的现金收入和企业本期所偿还的债务、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各项支出进行对比,确定企业用于投资和发放股利的现金。衡量企业偿付能力的现金流比率主要有:

(1).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

该比率表示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动态指标。它反映了生产经营活动对流动负债偿还的保障能力。如果比率大于或等于1,则企业有能力以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来偿还到期短期债务。

(2).现金负债总额比=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负债总额

该比率反映企业的付息能力,只要该值大于同期的市场利率,说明公司有充足的付息能力。该比率越高,企业能够负担的利息就可能越高,承担债务的能力可能就越强。

(3).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所得税付现+现金利息支出)/实际支付的利息

该比率剔除了利息保障倍数中的非现金项目,更好地体现了企业实际支付利息的能力,有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在不能收回利息之前作出判断。一般情况下,该倍数越高,企业偿还利息的保障程度越高,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

(4).现金股利支付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派发的股利

该比率反映了企业实际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支付股利的能力,主要衡量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现金分发本年度的现金股利。这个比率也是体现上市公司市场表现能力的比率。一般进行长期股票投资的投资者喜欢现金股利支付率较高的企业。

2.盈利质量分析比率

基于现金流量的盈利能力分析比率主要衡量企业的盈利质量,即反映企业所获得收益中的多少有现金保障。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持续而又稳定的现金流入才是高质量的现金流量。

(1).净资产现金收益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净资产

该比率反映企业所有者拥有的每一元净资产能够赚得的现金流量,揭示了企业运用资产获取现金的能力,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该比率越高,企业净资产获得的现金流量的能力就越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就可能越强。该比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差异越大,则企业的收现能力就可能越差。

(2).现金流量净利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净利率

该比率反映净利润中的每一元所能够获得的现金金额,反映了企业的净利润中的多少有现金保障,剔除了收益中非货币的部分,即存货、应收账款以及一些人为意愿不同带来的影响。一般来说,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利润中真正实现的部分可能越大,即企业当期的收益质量越高。

(3).主营业务收现能力比率=主营业务产生的现金流入量/主营业务收入

该比率反映了企业每实现一元主营业务收入所能够获得的现金流入,用来评价企业主营业务的收现能力。这个比率较低,则说明企业的获利质量不高,存在不正常的赊销行为,更有甚者是严重的虚盈实亏。

(4).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该比率显示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在外的每一股普通股所带来的现金流量,揭示为每股盈利提供支付保障的现金流量。这个比率是盈利能力的衍生比率,它是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能力比率之一,反映了企业支付股利的最高可能性。一般,每股的现金流量越多,其支付股利的能力就越高、越稳定,该企业的股票就越受股东们的欢迎。

3.营运能力分析比率

(1).现金周转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年现金平均持有额

该比率是考核现金利用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一定时期内企业现金周转速度的快慢。一般,该比率越高,则说明企业的现金周转速度越快,即企业运用现金的能力越强。该比率若配合存货周转率及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就可以全面地评价企业资产的管理能力及运用效率。

(2).资产现金收益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资产平均余额

该比率表明企业每一元资产通过经营活动形成的现金净流入,反映资产的经营收现水平,一般来说,该比率越高,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就越高。

以上则为本文选用的分析体系,这两个体系主要侧重于对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分析。在实际运用当中,这几种能力的分析并不能很清楚的划分界限,而是一种穿插式的相互表现:盈利能力是偿债能力的保证,又是营运能力的结果。企业成长能力则是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的综合。

四、案例分析

理论的灵魂在于应用,财务分析只有在配以实例的时候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为更好地了解以上两种分析体系的运用和差异,本章利用上一章构建的财务比率分析体系,对汽车行业的四家上市公司近三年的年度财务报告分别进行分析。

选择上市公司,是因为我国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到现在为止还不是很完善,上市公司在多方的监管下,其现金流量表最可能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财务中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而且上市公司的数据容易收集,其年度报告是公开、透明的。

选择汽车行业,是因为汽车产业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感应度,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一国工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目前,我国的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它带动着我国新一轮经济的快度增长。汽车产业是知识、技术、资金高度密集和高度集中化的专业化、现代化产业,它覆盖面广,拥有大量先进制造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国家的装备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围绕汽车工业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加快了发展速度,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已建成了大量的整车和零配件生产厂家,并实现了与国际知名汽车企业的跨国联合,一定程度上具备了改革我国汽车工业和发展汽车工业的条件和能力。汽车业的发展,对推动我国技术进步,解放生产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工业企业的发展,增加社会就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在,由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多种矛盾的制约,汽车行业经济运行速度持续趋缓。至2005年,我国共有汽车业上市公司32家,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有21家,深圳证券交易所有11家 。本文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中选取四家有代表性的、有特点的、值得关注的公司——星马汽车、上海汽车、福田汽车和宇通客车,进行比率分析。

(一).星马汽车比率分析

1.星马汽车简介

星马汽车在近几年行业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名次波动很大,短短两年时间内,就经历了最强和最弱的排名名次,故选择它为分析案例之一。

安徽星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马汽车)是1999年12月12日由始建于1970年的安徽星马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改制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4月,星马汽车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向社会公众发行30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2004年又以原股本为基数,每10股转增5股的比例转增股本,使股本转增至12498.75万股,注册资本变更为12498.75万元 。公司的主导产品为散装水泥汽车、混凝土搅拌车、混凝土泵车、压缩式垃圾运输车、重型自卸车等专用汽车,另外公司还生产销售汽车配件、建材、建筑机械和金属材料。

2.星马汽车财务分析

表1-1 星马汽车利润中心比率分析表

指标名称

2003

2004

2005

偿债能力指标

流动比率

1.75

1.39

1.34

速动比率

1.33

0.96

0.95

资产负债率

50.39%

63.82%

61.48%

产权比率

1.02

1.76

1.60

利息保障倍数

23.79

3.45

2.28

盈利能力指标

净资产收益率

19.42%

2.75%

4.80%

主营业务毛利率

7.77%

5.70%

7.94%

主营业务净利率

3.68%

0.96%

1.85%

每股利润率

74.71%

10.43%

17.32%

每股净资产

5.88

3.65

3.57

营运能力指标

存货周转率

4.74

2.56

1.86

应收账款周转率

31.04

9.44

5.70

表1-2 星马汽车现金流比率分析表

指标名称

2003

2004

2005

偿付能力指标

现金流动负债比

-29.89%

-20.65%

26.70%

现金负债总额比

-25.69%

-18.85%

25.21%

现金利息保障倍数

-17.94

-10.24

9.43

现金股利支付率

-19.99

-5.20

7.18

盈利质量指标

净资产现金收益率

-26.09%

-33.25%

40.23%

现金流量净利率

-205.46%

-1163.58%

829.42%

主营业务收现能力比率

106.86%

118.08%

86.68%

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

-1.53

-1.21

1.44

营运能力指标

现金周转率

-112.10%

-72.93%

77.74%

资产现金收益率

-17.59%

-13.49%

14.85%

(以上表格数据均以星马汽车

2003—2005年年度报告中财务数据为依据计算得出)

(1).偿债能力分析

从以利润为中心的比率来看,流动比率在这三年间有下降趋势,其最低水平为2005年数据,但对于正常企业,1.34属于正常范围,且在汽车行业中该比率属于中等水平。与流动比率相同,速动比率也有下降趋势,但同样其最低水平0.95依然属于正常水平,在同行业中属于中等地位。说明星马汽车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好,属于行业的中等水平。但是由于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低,影响了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质量。资产负债率在三年内均处于行业的较好水平,产权比例均大于1,说明负债有足够的所有者权益保护。利息保障倍数在2003年竟达到23.79之高,而在2004年急速下降,可见公司中的借款有所增加,但利息保障倍数始终大于1,且保持在3左右,说明星马汽车具有相当的还息能力。可以得出,星马汽车具有较好的长期偿债能力。

从以现金流量为中心的比率来看,2003年到2004年的比率数值均为负值,说明星马汽车在2003和2004年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净流出,即星马汽车无法为债务提供现金保证。反映出星马汽车的偿债能力很差,盈利质量存在问题。2005年,星马汽车现金流量为正值,各项比率有所好转,现金流入使其具有一定的偿债能力。但鉴于星马汽车现金流量不稳定,现金流质量不高,无法有效地进行预测,因此还要对其以后的数据进行观察才能确定其偿债能力是否真正提高。

(2).盈利能力分析

从以利润为中心的比率来看,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毛利率、主营业务净利率都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其中,净资产收益率的最低值仍然高于汽车行业的平均值,可以说星马汽车具有正常的盈利能力。但星马汽车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却明显低于行业的平均值,说明星马汽车的成本在行业中偏高。主营业务净利率明显低于主营业务毛利率,说明星马汽车的经营管理水平较差。由于股数的增加,星马汽车的每股净利率骤降,每股净资产依然保持正常的水平。总体来看,星马汽车的盈利能力处于行业的中下水平。

从以现金流量为中心的比率来看,由于2003年和2004年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为负数,星马汽车的盈利质量很低。但主营业务的收现比率属于正常情况,可以断定星马汽车以前年度的应收账款数额可能较大,且主营业务成本占用了大量资金,经营管理中的耗用也偏高。2005年由于正的现金流量,比率表现较好。星马汽车现金流量的不稳定严重影响了盈利质量,虽然盈利能力有所回升,但很难预测以后的情况。

(3).营运能力分析

从以利润为中心的比率来看,星马汽车的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都远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即企业存在存货积压和应收账款收现能力低下的情况,即其营运能力不高;从以现金流量为中心的比率来看,星马汽车的营运能力在2003年和2004年很差,但在2005年有所上升。

(二).上海汽车财务分析

1.上海汽车简介

上海汽车2004年的行业综合竞争力排名为第8位,在轿车业白热化的竞争中,上海汽车的业绩仍在以缓慢的速度提高,故选择它为分析案例之一。

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汽车)于1997年8月由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独家发起,在上海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资产重组的基础上,以上海汽车齿轮总厂的资产为主体,采用社会募集方式设立。1997年11月,上海汽车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向公众发行普通股755,999,790股。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上海汽车持有的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股数为2,216,519,456股,其他社会公众股为1,059,479,634股 。上海汽车的经营范围主要是汽车、摩托车、拖拉机等各种机动车整车,总成及零部件、物业管理、咨询服务等。

2.上海汽车财务分析

表2-1 上海汽车利润中心比率分析表

比率名称

2003

2004

2005

偿债能力比率

流动比率

2.22

2.43

2.45

速动比率

1.60

1.76

1.92

资产负债率

18.47%

18.08%

19.60%

产权比率

0.23

0.22

0.25

利息保障倍数

126.08

94.14

28.28

盈利能力比率

净资产收益率

15.98%

18.68%

9.59%

主营业务毛利率

23.93%

25.67%

18.45%

主营业务净利率

22.01%

26.41%

17.29%

每股利润率

60.19%

60.38%

33.72%

每股净资产

3.89

3.47

3.56

营运能力比率

存货周转率

5.33

3.84

3.43

应收账款周转率

30.42

18.69

9.72

表2-2 上海汽车现金流比率分析表

比率名称

2003

2004

2005

偿付能力比率

现金流动负债比

19.09%

11.75%

24.36%

现金负债总额比

17.54%

11.34%

22.66%

现金利息保障倍数

41.23

18.09

18.09

现金股利支付率

0.43

0.64

0.73

盈利质量比率

净资产现金收益率

4.00%

2.52%

5.56%

现金流量净利率

25.82%

14.52%

58.67%

主营业务收现能力比率

118.82%

110.47%

107.67%

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

0.16

0.09

0.20

营运能力比率

现金周转率

21.77%

18.54%

34.86%

资产现金收益率

3.44%

2.20%

4.53%

以上表格数据均以上海汽车

2003—2005年年度报告中财务数据为依据计算得出)

(1).偿债能力分析

从以利润为中心的比率来看,近三年内,上海汽车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十分稳定,且微有上升趋势,从比率的数值上看,这两个比率都高于正常数值,且比行业的平均值要高,说明上海汽车的短期偿债能力很强。但是,尽管上海汽车的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都比星马汽车高,却仍然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海汽车的短期偿债能力。上海汽车的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波动不大,且数值较低,说明其负债金额不大,提高了企业还债的安全性。另外,上海汽车的利息保障倍数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在数值上却是惊人的高,由此观之,上海汽车的长期还债能力很强。

从以现金流量为中心的比率来看,现金流动负债小于1,上海汽车没有足够的现金去偿还流动负债。而现金负债总额比与现金流动负债比相差不多,说明上海汽车的长期负债不多,大部分为流动负债。由现金利息保障倍数来看,上海汽车有足够的现金偿还利息。但是上海汽车的现金股利支付率还不到1,虽然有上升的趋势,目前也仅有0.73,股利支付没有现金保证。综上所述,上海汽车短期偿还能力较弱,但由于长期债务很少而使企业足以保证对长期债务的偿还。

(2).盈利能力分析

从以利润为中心的比率来看,上海汽车的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毛利率、主营业务净利率都高于行业的均值水平,即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且其主营业务毛利率和主营业务净利率的差额很小,说明上海汽车具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上海汽车的每股利润率远高于星马汽车,但每股净资产与星马汽车相似,由此可见上海汽车的资产获利能力远高于星马汽车。

从以现金流量为中心的比率来看,净资产现金收益率与净资产收益率有一定差距,且现金流量净利率不到1,说明企业的回款存在一些问题。而上海汽车的主营业务收现比率数值良好,那么其以前年度的应收账款的金额可能很大、其他业务的收款可能存在不良问题,这一点与星马汽车相似。当然,这样的结果并不排除公司的数据存在虚假、粉饰行为。总体观之,上海汽车的盈利质量不是很好。

(3).营运能力分析

从以利润为中心的比率来看,上海汽车的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不高,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与星马汽车情况相似,说明上海汽车营运能力不高;从以现金流量为中心的比率来看,现金周转率和资产现金收益率均不高,说明企业的资产运用效率存在问题。

(三).福田汽车财务分析

1.福田汽车简介

福田汽车是一个商用车强势企业,其2004年的行业综合竞争力排名也很靠前。但是福田汽车的盈利能力远低于汽车行业的平均水平,故选择它为分析案例之一。

北京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田汽车)于1996年8月28日由北京汽车摩托车联合制造公司、常柴股份有限公司等100家法人单位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4,412万元。福田汽车于1998年5月11日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5000万股,并于1998年6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截至2005年12月31日,福田汽车上市流通股合计为300,699,000股,已上市流通股合计为156,000,000,股份总数为456,699,000 。福田汽车属于汽车行业,主要产品包括:轻型载货汽车、中重型载货汽车、轻型客车等。

2.福田汽车财务分析

表3-1 福田汽车利润中心比率分析表

指标名称

2003

2004

2005

偿债能力指标

流动比率

0.96

0.83

0.75

速动比率

0.38

0.30

0.29

资产负债率

62.39%

68.24%

73.20%

产权比率

1.66

2.15

2.74

利息保障倍数

11.74

15.35

-3.15

盈利能力指标

净资产收益率

16.77%

13.16%

-18.59%

主营业务毛利率

8.65%

7.78%

6.82%

主营业务净利率

1.64%

1.22%

-2.02%

每股利润率

49.81%

47.59%

-64.98%

每股净资产

3.42

3.81

3.18

营运能力指标

存货周转率

11.57

10.65

8.17

应收账款周转率

115.58

138.87

75.95

表3-2 福田汽车现金流比率分析表

比率名称

2003

2004

2005

偿付能力比率

现金流动负债比

23.90%

8.63%

-2.48%

现金负债总额比

20.41%

7.81%

-2.09%

现金利息保障倍数

21.87

18.67

0.03

现金股利支付率

32.76

5.77

-1.81

盈利质量比率

净资产现金收益率

33.92%

16.81%

-5.71%

现金流量净利率

233.16%

134.56%

27.93%

主营业务收现能力比率

75.55%

73.44%

77.22%

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

1.16

0.64

-0.18

营运能力比率

现金周转率

265.21%

147.29%

-38.01%

资产现金收益率

14.17%

6.06%

-1.52%

(以上表格数据均以福田汽车

2003—2005年年度报告中财务数据为依据计算得出)

(1).偿债能力分析

从以利润为中心的比率来看,福田汽车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很低,明显低于正常标准,说明其短期偿债能力低。但其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均属于正常范围,说明其长期债务金额较小,偿还有一定保证。另外,其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都很高,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说明虽然福田汽车流动资产不多,但存货和应收账款的质量都很高。但是,在2005年,福田汽车的净利润为负数,降低了它的偿债能力。

从以现金流量为中心的比率来看,现金流动负债比和现金负债总额比逐年下降,2005年随着经营的现金流量为负值使这两个比率降为负值,且数值均很低,说明现金流入的情况越来越糟糕,而应收账款情况良好,说明销售环节出现问题,即可能是销售量无法满足其成本和费用的花费。但它的现金利息保障倍数和现金股利支付率在2003年和2004年表现均良好。这都说明福田汽车的短期偿债能力不高,但长期偿债能力较好,这一点与上海汽车相似。

(2).盈利能力分析

从以利润为中心的比率来看,福田汽车排在星马汽车和上海汽车的中间,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毛利率都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除2005年外)。但由主营业务毛利率的下降,说明随价格战的深入,福田汽车的销售收入已经无法满足销售成本及费用的消耗。而且,主营业务净利率远低于主营业务毛利率,说明福田汽车的经营管理存在很大问题。并且在2005年,销售收入进一步减少、各项费用增多使福田汽车利润为负值。在市场表现能力上,每股利润率较为正常,每股净资产与前两家公司相似。综上所述,福田汽车的盈利能力属于中等偏下。

从以现金流量为中心的比率来看,2003年和2004年的表现较好,虽然主营业务收入的收现并不是百分之百,但收现很稳定,且净资产现金收益率高于净资产收益率,说明净利润有现金作为保障。但2005年,现金流量情况恶化,经营现金流量的负值使盈利能力的质量下降,这主要还是由销售量的减少造成的。

(3).营运能力分析

从以利润为中心的比率来看,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很高,但在逐年下降,说明福田汽车的资产运用情况在恶化,虽然资产使用效率较好,但趋势不容乐观;从以现金流量为中心的比率来看,现金周转率和资产现金收益率也在逐年下降,2003年和2004年的数值还保持较高水平。但在2005年,因为净利润、净现金流量的下降,比率均为负值,说明营运能力出现问题。

(四).宇通客车财务分析

1.宇通客车简介

宇通客车是国内大中型客车行业的龙头企业,并且公司在确保公路客车市场优势的同时,开始切入公交和旅游市场。由于价格战和关税降低对客车的影响较小,公司处于一个良好的态势,故选择它为分析案例之一。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通客车)是1993年经河南省体改委豫改字(1993)第29号文批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36,723,661.00元,于1997年5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发行流通股93,723,141股。截至2005年12月31日,宇通客车的总股数为266,611,140股,其中上市流通股合计182,760,126股,尚未流通股合计83,851,014股 。宇通客车属于汽车工业客车整车生产企业,主要业务为大中型客车的生产和销售。

2.宇通客车财务分析

表4-1 宇通客车利润中心比率分析表

指标名称

2003

2004

2005

偿债能力指标

流动比率

1.43

1.44

1.50

速动比率

0.96

0.80

0.98

资产负债率

52.64%

50.47%

50.94%

产权比率

1.11

1.10

1.11

利息保障倍数

42.80

22.75

234.83

盈利能力指标

净资产收益率

12.44%

12.50%

15.01%

主营业务毛利率

18.29%

17.03%

18.49%

主营业务净利率

3.94%

3.64%

4.06%

每股利润率

93.81%

70.06%

69.64%

每股净资产

8.07

5.83

4.80

营运能力指标

存货周转率

4.77

4.70

4.78

应收账款周转率

29.21

21.19

17.95

表4-2 宇通客车现金流比率分析表

指标名称

2003

2004

2005

偿付能力指标

现金流动负债比

11.13%

33.33%

36.26%

现金负债总额比

10.66%

33.28%

35.65%

现金利息保障倍数

43.62

77.57

502.44

现金股利支付率

-

7.78

4.94

盈利质量指标

净资产现金收益率

11.88%

36.53%

39.58%

现金流量净利率

102.20%

303.96%

272.61%

主营业务收现能力比率

107.53%

130.91%

122.61%

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

0.96

2.13

1.90

营运能力指标

现金周转率

28.12%

81.56%

74.84%

资产现金收益率

6.44%

17.70%

18.79%

(以上表格数据均以宇通客车

2003—2005年年度报告中财务数据为依据计算得出)

(1).偿债能力分析

从以利润为中心的比率来看,宇通客车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不高,但都属于正常范围,处于行业的平均水平,且三年中并没有太大的波动,说明宇通客车的短期偿债能力虽然不强,但尚可以满足偿还债务的需求。其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也没有较大波动,且处于较好水平。宇通客车拥有较高的利息保障倍数,特别是在2005年,由于利息费用的减少,利息保障倍数竟高达234.83,说明它具有较强的还息能力。

从以现金流为中心的比率来看,宇通客车的现金流动负债比和现金负债总额比逐年上升,且相差不多,说明宇通客车的短期偿债能力有所改善,虽然仍然无法利用经营产生的现金流偿还流动负债,但对利息的保证程度很高。宇通客车长期债务较小,使其具有较好的长期偿债能力。另外,宇通客车具有充足的现金为其支付利息作保证,特别是2005年。企业的现金股利支付率较高,企业有充足的现金为股东发放股利,这点会吸引大量的投资者。

(2).盈利能力分析

从以利润为中心的比率来看,宇通汽车排在福田汽车和上海汽车中间,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毛利率均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但是,与福田汽车相似,其主营业务净利率远低于主营业务毛利率,说明宇通客车的经营管理水平很低,费用耗用过多,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在上市场表现能力上,宇通汽车的每股利润率和每股净资产都较高,但逐年有下降的趋势,这主要是由近两年内其配股造成的。总体观之,宇通客车具有中等偏上的盈利能力。

从以现金流为中心的比率来看,宇通客车的各项比率数值都很高,说明其的盈利质量较好,赚取的收益基本上都有现金作为保障。

(3).营运能力分析

从以利润为中心的比率来看,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一般,略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其中,应收账款周转率逐年下降,说明应收账款的回收能力有所下降。总体来看,企业的营运能力中等偏下;从以现金流为中心的比率来看,现金周转率和资产现金收益率的总趋势是上升的,说明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在不断地提高。

(五).分析结果对比

表格5 比率分析结果对照表

利润比率

现金流量比率

2003

2004

2005

2003

2004

2005

星马汽车

偿债能力

较高

较高

较高

很低

很低

较高

盈利能力

较高

较低

一般

很低

很低

较高

营运能力

一般

较低

较低

很低

很低

较高

上海汽车

偿债能力

很高

很高

很高

较低

较低

较低

盈利能力

很高

很高

很高

一般

较低

一般

营运能力

一般

较低

较低

一般

一般

一般

福田汽车

偿债能力

很低

很低

很低

一般

较低

很低

盈利能力

一般

一般

很低

较高

一般

很低

营运能力

很高

很高

较高

较高

一般

较低

宇通客车

偿债能力

一般

一般

较高

较低

较低

一般

盈利能力

较高

较高

较高

较高

较高

较高

营运能力

一般

一般

较低

一般

较高

较高

(评价等级分为五档:很高、较高、一般、较低、很低)

在两种比率的结论中,有27.78%(36项中的10项,表格5中粗体的部分)的结论是截然相反的,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偿债能力分析上,因为偿债能力主要是由现金提供保证的,所以现金流比率的分析结果能更客观、更稳健、更可靠的体现公司的偿债能力;有25%(36项中的9项,表格5中斜体的部分)的结论是相同的,其余均有一些细小差别。而且,一旦公司现金流和利润表现不一致,会使整个分析结论的性质改变。

若综合两种比率进行分析,则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

1.星马汽车

由于前两年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负值,严重影响了星马汽车的偿债能力,加剧了公司的财务风险,若处理不妥很可能造成公司破产。2005年,由于主营业务成本的降低使星马汽车的现金流入增加,缓和了偿还流动负债的危机。在盈利能力方面,由于收现问题星马汽车的盈利质量不能确定,而且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使星马汽车消耗了大量的资金,影响了它的盈利能力。另外、星马汽车的资产使用效率欠佳,其营运能力不强。

2.上海汽车

上海汽车的负债总额不大,但其中绝大部分为流动负债,上海汽车流动资产虽多,但存货和应收账款流动性差,且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不足为流动负债提供完全的保障,因此其短期偿债能力不强。由于收现问题,上海汽车的盈利质量不高,其盈利能力没有足够的现金作保障。不过,上海汽车的经营管理效率较高,费用消耗较少。在营运能力上,存货和应收账款的使用效率不高,现金的使用效率一般,总体看来营运能力一般偏下。

3.福田汽车

福田汽车的流动负债相对其流动资产金额较大,增大了财务风险,加重了财务负担,其偿债能力——尤其是短期偿债能力很低。2003年与2004年的净利润收现能力较好,盈利质量较高。但由于这几年轿车竞争愈演愈烈,价格战的上演使福田汽车定价较低,而成本却居高不下,经营管理效率又不高,费用消耗过大,以至2005年经营现金流量为负值且公司亏损。说明它的盈利能力不高,波动较大。福田汽车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效率较高,但现金的运用效率不稳定,整体资产的经营效率不高。

4.宇通客车

宇通客车的负债金额不少,其中大部分为流动负债,尽管其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在逐年增加,但仍然无法为它的流动负债提供完全的保障,因此其短期偿债能力不强。但由于长期负债金额小,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较好。宇通客车的盈利能力及盈利质量均较好,且有继续上升的趋势,但是其经营管理水平较低,有较高的费用消耗,影响了它的盈利能力。宇通客车的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速度较快,而且现金具有较好的使用效率,整体资产的经营效率较高。

五、结论

通过对前一章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以利润为中心的比率分析和以现金流量为中心的比率分析在分析相同公司的能力时,结果相差较大,有时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这主要是因为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的计量标准有很大区别,现金流量表以现金的流进、流出作为计量依据,而利润表以权责发生制为计量依据。只考虑利润表时,会忽略各项收入的收现情况;只考虑现金流量表时,会忽略收入真正实现的截止日期,因此,在单独使用这两套比率时会产生很大差异,并在一定程度上误导财务报表的信息使用者。

现金作为企业的血液,是每个企业都不可或缺的。当然,正是因为以现金为中心会误导投资者,会计选用了权责发生制。虽然权责发生制在相应的会计处理上有很多优势,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不足。首先,权责发生制下的利润可能会受到会计准则的不完全性、会计政策的变更及可选择性、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在会计估计上财务人员的主观意愿等影响,都为利润操纵者提供了可行性。其次,当今社会上,人们越来越重视金钱物质,以高度“诚信”为基础的市场已不再存在,这样就为操纵账面利润带来可能性。如此,会计报表中又增加了现金流量表以弥补其不足。

但是,由于长期的习惯,以及目前大部分人仍然认为中国的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存在很大问题,致使我国目前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比率分析仍然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为主要依据,而忽略了现金流量表的信息。实际上,随着会计、审计的发展,我国的现金流量表也在不断的改进,有不少已经可以完整、准确地描述企业的财务状况。而且现在各国的会计正走向趋同,我国的现金流量表也将会逐步走向完善,如果只是制表而不进行分析,将会造成一种资源浪费。

综上所述,以现金流量为中心的财务比率是现代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利用比率对企业的相关能力进行分析时,应当重视对以现金流量为中心的比率分析,虽然这一套比率不能替代以利润为中心的比率,但毫无疑问它是组成财务比率分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得出更有效的结论。

另外,在对比率的选择方面也应当慎重。可选用的比率数目很多,如果全部选用会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还不一定可以得到可靠的结论,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应根据分析目的合理地选择比率。

比率分析只是众多财务分析中的一种方式,得出的结果仅从历史数据的角度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非财务因素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应当受到人们的重视。尽管非财务因素的计量和评价有很大难度,但它可以弥补财务因素所固有的局限性,如滞后性等等。因此,用现金流比率和利润比率结合的体系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时,配以其它财务分析方法及非财务信息,可以使分析者对企业活动有更深的理解,做出更有利于企业的决策。

资料来源和参考文献

本文的财务报告数据均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官方网站

[0]免费100paper.com

[1]上海世纪联融企业咨询有限公司,《企业竞争力排行》,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P63-85

[2]钱爱民、吴革,《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P40-162

[3]张先治,《财务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P187-264

[4]张先治、陈友邦,《财务分析》,第三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P209-271

[5]陈希圣,《财务分析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版,P29-105

[6]樊行建,《现代财务经济分析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P252-304

[7]罗伯特西金斯,沈艺封等译,《财务管理分析》,第六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P3-48

[8]刘德红,《财务报告编制与分析精要》,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P175-217

[9]冯珍,《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改进研究》,【学位论文】,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合肥工业大学

[10]陈友情,《财务报表的现状及其发展研究》,【学位论文】,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南林学院

[11]张健,《运用财务比率分析评价公司财务状况》,【学位论文】,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篇8

二、风险管理理论综述

1、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就是管理者采用合理的管理手段,避免风险的发生或者减少损失。风险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变公司所承受的风险程度,尽可能降低风险对公司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风险管理理论把风险管理分为风险确认、风险评估以及风险控制三个部分。2、流动性分析企业资金的周转和循环,反映了企业各经营环节的运行效率,效率高,资金周转快、效益好,反之亦然。速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速动比率衡量企业在某一时点动用随时可变现资产立即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速动比率一般为1,小于l则说明企业不能抵挡可能出现的债务危机,存在着财务风险。3、长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对债务的承担能力,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已获利息倍数,是税前利润加利息费用之和与利息费用的比值,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所得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至少要大于1,否则,就难以偿付债务及利息。4、经营效率分析企业的经营效率是企业利用资产的效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用于衡量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的快慢,该指标越大企业财务越安全,反之就越危险。

三、某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A企业近3年来,资产总计分别为38千万元,37千万元,33千万元。负债总计分别为24千万元,20千万元,16千万元。所有者权益分别为14千万元,17千万元,17千万元。A企业三年经营业绩及财务数据:企业总资产规模自2009年以来连续下降,特别是2011年的总资产比2010年下降了11.76%,比2009年下降了13.22%,变动幅度较大。从数据可以初步判断某企业经常性损益方面收益虽然减少,但是比非经常性损益下降幅度小,企业盈利主要还是来源于经常性损益。流动性分析可细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短期资产流动性分析。短期资产流动性中周转效率越低,变现风险越大。从数据表可以看出,A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这三年中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债务意味着风险,其不利之处是为了是公司持续经营,必须履行固定的承诺。从数据表分析2009年的1.53在2010年大幅增长至9.12,而2010年又下降至3.35.说明企业在偿债方面有风险。公司的应收账款在11年周转率有了一定幅度的下降,如果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低,说明企业信用政策过于宽松。

四、某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某企业财务风险是由财务管理因管理不善造成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某企业的资金结构是合理的,资产负债比率较高,资金结构的合理比率应为流动比率2:1、产权比率6:4。资产负债率越高意味着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如果企业到期债务无法偿还,会立即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2、A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在11年应收账款周转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说明企业回收应收账款的效率较低,有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由此形成了企业的财务风险。3、某企业存货周转率在11年又有了回落,存货周转率不高将导致资金积压在存货上,企业还必须为此支付大量存货保管费,又要承担市价下跌的损失,从而形成财务负险。

五、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篇9

一、引言

“财务危机”又称财务困境,最严重的财务危机是企业破产。企业因财务危机最终导致破产实际上是一种违约行为,所以财务危机又可称为“违约风险”。

关于财务危机的定义,目前尚无一个统一的说法。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1)Beaver(1966)将破产、拖欠优先股股利、拖欠债务界定为财务危机。(2)Altman(1968)定义的财务危机是进入法定破产、被接管或者重整的企业。(3)Deakin(1972)则认为财务危机公司仅包括已经经历破产、无力偿债或为债权人利益而已经进行清算的公司。(4)Carmichael(1972)认为财务危机是企业履行义务时受阻,具体表现为流动性不足、权益不足、债务拖欠及资金不足四种形式。(5)Wruck(1990)给出的财务危机的定义是企业现金流量不足以抵偿现有债务的情况,这些债务包括应付未付款、诉讼费用、违约的利息和本金等。(6)Ross等人(1999;2000)则认为可从四个方面定义企业的财务危机:一是企业失败,即企业清算后仍无力支付债权人的债务;二是法定破产,即企业和债权人向法院申请企业破产;三是技术破产,即企业无法按期履行债务合约付息还本;四是会计破产,即企业的账面净资产出现负数,资不抵债。(7)Lee(2004)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定义财务危机:一是未能偿还到期借款的本息,借款期间有过延期还款和减少本息支付的协议;二是公司的净资产减少到其股本的一半以下。

综合上述各种定义可知,无论财务危机如何定义,企业发生财务危机都具有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现金流的紧张状态可能使经营无法持续的特点。财务危机的出现意味着企业基本面发生根本性变化,处理不当就会导致企业破产。因此,识别企业财务危机,并对其做出预警,不仅对企业经营者及时采取措施化解危机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于投资者规避风险也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二、文献综述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问题的研究很早就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很多经济学家与财务专家都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利用相应的财务变量构造了一系列的预测模型,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可归纳为四类。

(一)单变量模型

单变量模型是运用单一变数、个别财务比率来预测财务危机的模型。最早的财务预警研究是Fitzpatrick(1932)的单变量破产预测研究。此后,WilliamBeaver(1966)使用单变量为分析方法,采用成对抽样法进行样本配对,考察了29个财务比率在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前1-5年的预测能力。Beaver发现在破产前一年的预测正确率可以达到87%,对于失败企业是最具有预测能力的指标。国内学者对单变量模型也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包括陈静(1999)以1998年的27家ST公司和27家非ST公司,使用1995-1997年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了单变量分析。吴世农和卢贤义(2001)以70家ST公司和70家非ST公司,应用单变量分析法研究了在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前5年21个财务指标之间所存在的差异。

单变量模型的优点是只需要观测一个变量,应用比较简单;但是,任何一个财务比率无法充分和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特征,所以该方法在现今的研究中很少被单独使用,一般都是与其他方法结合运用。

(二)多变量分析模型

多变量分析模型又可以分为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和多元判别分析模型。EdwardAltman(1968)使用多变量分析法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研究。他以1946-1965年间33家破产的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并配对33家正常企业,将22项财务比率分为流动性、获利性、财务杠杆、偿债能力和活动力五大类指数,利用多变量分析法建立了著名的Z-Score记分模型。Meyer和Pifer(1970)以1948-1965年间失败的30家银行与其相匹配的30家非失败银行为样本,利用二元回归分析法建立模型,并且用9对相匹配银行组成的预测样本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此外,还有其他典型的判别分析模型,包括:Deakin模型、Blum模型、Casey模型和Taffler模型等等。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有陈静(1999)使用1995-1997年的财务数据,对27家ST公司和27家非ST公司进行的多元判别分析。张玲(2000)以120家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其中60家公司的财务数据,通过多元判别法建立了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卢守林等(2002)以沪深两市A股市场上所有上市公司1998-2000年的财务资料为依据,用多元判别分析法构建的Z-Score模型。

多变量分析法弥补了单变量分析法的不足,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稳定性,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第一,这种方法受到了统计假设的限制,只适用于自变量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情况,并且要求组内的协方差矩阵相等,否则得到的预测结果可能是有偏的;第二,多元判别分析要求财务危机公司与正常公司之间一定要配对,而配对的标准具有较大的主观性。

(三)多元条件概率模型

多元条件概率模型是使用极大似然法对参数进行估计的一类概率模型,包括Logistic模型和Probit模型。Martin(1977)首次使用Logit模型预测公司的破产及违约概率。Ohlson(1980)从1970-1976年间在美国的上市公司之中排除公共事业、运输公司、金融服务业,总共挑选出105家破产公司和2058家正常公司为样本,采用九个财务比率建立了Logit模型。Huffman&Ward(1996)运用Logit模型对1977-1991年间违约的171家企业的高收益债券进行了预测研究等。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吴世农和卢贤义(2001)分别采用多元判别分析和Logit回归方法建立和估计了预警模型。刘旻(2001)使用1999年28家ST公司与另外28家正常公司陷入财务危机前3年的数据,通过Logit回归方法建立了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姜秀华(2002)和齐治平(2002)利用Logit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信用风险分析。李萌(2005)以不良贷款率作为信用风险衡量标准,构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的Logit模型等。

多元条件概率模型的主要优点是不需要自变量服从多元正态分布和组内协方差矩阵相等的假设条件,但是要求因变量有逻辑含义,而且计算过程较为复杂,有很多近似处理。

(四)神经网络预警模型

神经网络,又称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NeuralNetwork,ANN)是一种从神经心理学和认识科学的研究成果出发,应用数学方法发展起来的并行分布模式处理系统。常见的神经网络模型主要有:BP神经网络模型、MDA协助神经网络模型、ID3协助神经网络模型和SOFM协助神经网络模型。Odom和Sharda(1990)是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应用在破产预测模式中最具代表性的学者。Koh和Tan(1999)以1978-1985年间出现的165家破产公司为失败样本并以正常公司165家作为配对样本,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构建了企业危机预警模型。在我国,王春峰(1998)、杨保安(2001)等学者也在此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杨保安通过对中信实业银行的分析,选取了4大类共15个财务指标,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一个可供银行用于授权评价的预警系统。台湾的林文修(2000)选取1992-1996年在台湾证交所上市企业中的36家失败企业和64家正常企业,并区分为学习样本73家与测试样本27家,比较了多元判别分析、Logit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演化式神经网络模型等四种方法的模型预测准确率。神经网络预警模型的主要优点是分析层次清晰且逻辑关系严密,并依据心理学理论加入了一主观因素,从而有效地使客观分析与主观判断相融合。它的缺点是规范分析特点明显,不适宜做实证分析,分析模式缺乏灵活性,数据性假设条件过于苛刻。

三、财务危机预警的指标体系设计

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因素很多,且错综复杂,单变量模型与多变量模型仅能揭示影响关系与程度,变量的选择会因分析人员偏好的不同而不同,其不仅缺乏统一的理论基础,而且系统性往往较差,多元条件概率模型和神经网络预警模型虽然在分析技术上较为先进,且分析企图试图更精确,但它们在强调分析技术的同时,往往忽略了立论的基本依据,且在变量选择中往往伴随较明显的盲目性。因此,作为完善多变量模型系统,为多元条件概率模型和神经网络预警模型提供变量选择的依据,利用相应的财务理论构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就是研究企业财务危机的基础之基础。但从财务本身的角度去分析,财务危机形成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公司经营状况不佳,导致营业收入无法稳定增长,造成公司的连续亏损,使得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增大;(2)过高的负债使公司面临更大的财务危机。虽然公司本身有盈余,但是可能因为无法应付短期的庞大利息支出而造成破产倒闭;(3)现金流量发生持续性的净流出,企业就像是流动性资产的储水槽,若水槽中的流量变小(资产变少),流入量减少(现金流入减少),流出量增加(现金流出增加),流入量与流出量之间的差量就会逐步增大,这样会使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概率增加。

综合引起财务危机的三个主要因素,可以对应用五个方面的财务指标来描述或预警财务危机,用经营能力指标、成长能力指标和获利能力指标来度量或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用公司的偿债能力指标来度量或反映企业的债务负担,用现金流量指标来度量现金流。从预警的角度考虑,五个方面的财务指标可进一步细分为20个更具体的财务变量(见表1),以此构成财务危机预警的指标体系。

以深沪两市A股中被ST的上市公司为实际考察对象,利用2006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深沪两市A股中154家被ST的上市公司的数据。剔除由于以下几种原因而被ST的上市公司:(1)上市两年内被特别处理的公司;(2)因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意外事件而被特别处理的公司。经过剔除后,本文选取的有效样本变为80家。根据研究期间一致、行业相同或相近、规模相当的原则按1:1的比例选择没有被ST的上市公司作为配对样本。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制度规定上市公司公布其年报的截止日期为下一年的4月30日,上市公司(t-1)年的年报和其在第t年是否被ST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用(t-1)年的数据预测第t年是否被ST没有实际意义。在本文中采用(t-2)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表6是财务危机公司和正常公司的成长能力指标在发生财务危机前2年的统计性描述,包括最大值、最小值、平均数、标准差和t值。

篇10

会计的职能仅为对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货币计量的一个过程,其主要内容是对过去经济活动的核算和计量,是对企业过去的经济活动较客观的记录。而财务管理则是基于会计活动的结果,结合企业内外部信息,对企业将来的经济活动的决策,以使企业正常且更高效地运行。各种决策行为都离不开对未来的预测,而财务预警就是财务管理中对企业将来运行是否会恶化的预测范畴。企业利益相关者如内部员工、银行、股东等都对企业的财务恶化信息十分敏感。这种客观事实奠定了财务预警在财务管理中的独特地位。

作为能够识别、预测公司财务危机并为公司投资人和管理者提供预警信号的风险管理工具,财务预警模型倍受关注,并逐渐成为公司财务管理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之一。依赖历史会计数据建立的模式识别类的传统预警模型,由于方法中存在固有缺陷,难以在公司财务管理中推广应用;而考虑微观与宏观因素之间联系的预警模型目前仍处在实验室阶段,尚未发展到能实际应用的程度。

二、相关文献评述

自国外学者Beaver(1966)用单变量分析预测公司破产并取得一定成果,Altman(1968)利用多元线性判别构建了著名的Z分数模型之后,一场财务预警研究的浪潮便在世界范围内掀起。

国内对财务预警的研究起于1986年吴世农、黄世忠介绍企业的破产分析指标和预测模型,经历25年。其中前12年,即1986—1998年为萌芽期,此期间的较少,研究处于基本认识阶段。这一阶段比较漫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的两大证券交易所在1990年11月前尚未成立,实证数据十分不完善,并且各种指标界定都处于模糊阶段,因此,在次阶段,研究者们不得不只关注国外的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在经过大量基础理论的积累以及国内的证券市场日趋成长,1999—2003年,国内财务预警研究转入了正式导入期,此阶段的主要研究成果与后期相比较少(这与萌芽期的实际情况是相吻合的)第三阶段即2004年至今,为国内财务预警研究的大发展时期。在这一阶段,尤其是2004年,有一个井喷式发展。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有以下飞跃:不仅每年的优质成果数量明显增多,且研究内涵、外延都有较大的突破。从内涵上看,首先,在研究层面上,不再是单一研究一种方法,而是将前人的方法进行综合比较,然后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新模型。其次,在研究对象上,不再仅仅依靠传统的财务指标,而是加入各种其他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例如经济附加值、现金流量指标、自由现金指标以及其他非财务指标,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再次。在研究方法上,也不仅仅限于传统的计量经济方法,引入了多种在理工科方面有重大意义的研究方法,如人工智能方法、模糊数学方法以及灰色系统理论等。从外延上看,一些学者不仅讨论企业遇到财务困境时一系列指标的客观规律,也开始探讨财务危机与企业增长的关系。

除了灰色系统模型,其他模型大都以大量实证数据为基础,只是证明了财务预警领域的一些客观规律的存在,其应用仅局限于信用等级的评价,但是财务预警的意义并不尽在于此。人们需要通过模型来预测企业是否将会遇到财务危机,在企业遭受困难之前发现这冰山一角,然后采取行动来抑制这种趋势,防止财务危机的形成。由于宏观环境的不断变动,模型需要新的数据来加以修正,但其样本之庞大决定了巨大的工作量,因此不利于新模型的建立,因而对模型的推广应用树立了一个明显的障碍。以上为过去研究在财务预警实用性方面的不足。

另一方面,研究者们几乎都不约而同地选取同一时间截面的数据来建立模型,这种没有经过科学论证的做法是有缺陷的。由于各种指标的独特性质,它们可能对未来产生影响的滞后性不是那么一致,所以应该先论证是否有这种滞后性的存在,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

前人在将灰色系统理论应用到财务预警领域时候没有考虑到指标的合理性、序列的平滑性以及权重计算的科学性。因此这些因素也就成为将灰色系统应用于财务预警研究需要特别注意的方面。

三、研究设计

(一)指标选取

在指标选取上,本文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将2000年到2012年中所有发表的国家级基金项目论文进行统计,取被选用次数最多的前12个财务比率指标如表1:

其中,资产负债率X1、流动比率X2、速动比率X5体现了企业的偿债能力;总资产周转率X8、应收账款周转率X4、存货周转率X11、营运资金与总资产比率X12体现了企业的营运能力;总资产利润率X6、净资产利润率X7体现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总资产增长率X3、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9、净利润增长率X10体现了企业的成长能力。

(二)指标滞后性考察

四、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取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共有38家公司仅由于连续2年亏损而被退市预警,也就是*ST。为了使实证结果更加明显,本文选取了被*ST比例最高的行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为主要实证对象。剔除数据不全的样本后,纳入实验的训练样本共10家公司,其中2家为*ST公司。①

(二)指标滞后性考察结果

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得出的滞后性结果为,除了X11存货周转率滞后期为1外,其他指标滞后期均为2。这种结果足以证明,各财务比率对系统影响的滞后期是存在的。这也是对上市规则中规定的连续3年财务异常给予退市的实证支持。

(三)灰色聚类分析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X1、X2、X4为一类,其代表指标为X1;X6、X8、X10为第二类,其代表指标为X8;X7、X12为第三类,代表指标为X12;X9,X11为第四类指标,以X9为代表指标;X3与X5分别为最后两类指标。这样的结果有点令人咋舌,得出的分类结果并没有按照传统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以及发展能力来划分。

(四)线性回归结果

经过逐步回归后,得出以下回归结果(表2)。

表2很清楚地展现该模型的拟合优度极高。首先R2=0.94602,已很接近其最大值1,其实际意义是该模型对因变量的解释力已达到94.60%;其次该模型的P值为0.0433,小于0.05,表明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很显著。

(五)模型的应用

1.行业内应用

以上模型是基于t=2012,用以往的数据来预测化学纤维制造业2011年年报中的公司财务情况。模型得出的预测值越大,说明该公司的财务状况越不乐观。取t=2011,运用以上模型来预测化学纤维制造业2010年的财务状况,预测值结果如表3。其残差平方和仅为0.05394,并且预测值连续两年最高者均在2012年被*ST。

2.行业外应用

将此模型应用到其他行业。这里笔者选取另外一个与2012年被*ST公司比例较高的行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取t=2012,得到以下预测结果(表4)。

其残差平方和为8.647474,远远大于该模型在化学纤维制造业的应用结果。该结果表明,对财务预警模型的研究,分行业是更加科学的。

五、总结与展望

(一)总结

1.结论

(1)在概念识别上,以往文献均以百度中公布的过期知识“ST指连续亏损2年的公司,*ST指连续亏损3年的公司”为基础进行研究。而以上规定于2002年就已废除。本文则依据《深证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08年修订)》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08年修订)》中的相关规定“连续亏损2年的上市公司会被*ST即退市预警,而如果在之后的那一年仍然有财务异常状况,则暂停上市”进行研究。

(2)在指标选取上,本研究仅参考前人对财务比率的大多数选择。而在近年的相关研究中,非财务指标在财务预警研究中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并且各研究者都纷纷寻找其他更加显著的新指标(如EVA双基点距离等)。但笔者认为,应该回归经典,在最初的财务预警研究中,均只采用了财务比率指标,奠定了财务预警的坚实基础。其有待丰富的理论基础以及有待提高的预警精度,正是后来者的追随方向。本文正是以经典为基础,融合了灰色理论的先进思想,对仅有财务数据的深度挖掘,并与统计学中的多元回归模型相结合。

(3)在指标处理上,以往研究都选取同一时间点的数据作为截面数据,而本研究突破性地提出滞后性概念,认为不同指标对系统影响的区别既体现在程度上,也体现在滞后性上。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然证明了这一点是正确的。

(4)在样本选取上,对行业的细分也是以往研究中没有做到的。在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中,行业因素对财务数据是有很大影响的。以往的研究中,为了获取大量的样本数据,不得不忽略部分行业因素,而灰色系统理论的特殊性,即适用于小样本分析,这样就可以在将行业分得足够细致的前提下进行财务预警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在不同行业中,各指标对系统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正因为如此,分行业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不足

(1)在指标的选取上同样有所不足,因为时间精力有限,没有对其他的指标进行探索。

(2)在财务预警的界定上,没有统一的既定的标准,仅仅是在该行业内按照预测值进行排序,认为排名靠后的即存在财务危机。

(3)在对灰色系统理论的应用上,仅仅应用了较浅显的理论,即利用灰色关联度来删选指标。灰色系统理论的内容甚是丰富,将灰色系统模型引入财务预警是非常好的一个研究方向,由于笔者能力尚且不足,未曾找到一个合适的结合点。

(二)展望

一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财务危机企业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该如何防范以及如何逆转现有危机状况。

二是寻找其他对系统有显著影响的新指标。

三是将灰色模型合理应用于财务预警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旭涛.会计与财务管理关系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1(10).

[2] W H Beaver.Financial Ratios as Predictors of Failur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66(4).

[3] ALTMAN E I.Financial Ratios,Discriminate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Journal of Finance,1968,23(4).

[4] 崔学刚,王立彦,许红.企业增长与财务危机关系研究——基于电信与计算机行业上市公司的实证证据[J].会计研究,2007(12).

[5] 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08年修订)[S].2008.

篇1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内房地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何辨识、评估、监测、控制风险已成为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道路上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在我国房地产企业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工作薄弱,是企业发生重大风险问题的重要原因。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对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识别方法和识别变量的选择方面,而且这些研究成果主要是用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

Beaver[1](1968)率先提出单变量分析法。选择79家公司,通过6组30个变量来反映公司破产前一至五年的财务能力,研究发现最好的判别变量是营运资本与负债之比和净利润与总资产之比。Altman[2](1968)首次运用多变量分析模型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判别分析。从流动性、获利能力、财务杠杆、偿债能力和活动性五个方面选用22个变量作为预测备选变量,通过对1946―1965年间破产制造企业和33家非破产配对企业的研究分析,构建了Z-Score模型。Ohlson[3](1980)构建 Logistic预测模型,研究发现,影响公司破产概率的变量,即公司规模、资本结构、业绩和当前的变现能力。

周首华等[4](1996)运用1977―1990年的62家公司,即31家破产公司和相对应的同一年度、同一行业及相近净销售额的31家非破产公司,建立了F分数模型,并以ComPustat PC Plus 会计资料库中1990年以来的4 160家公司数据作为检验样本进行了验证,其F模型的准确率高达近70%。生育新、顾寿仪[5](1998年)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利息倍数对财务风险的预警指示,研究宏观回避和微观回避对财务风险的回避。杨淑娥和徐伟刚[6](2003)在Z分数模式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出了Y分数模型,并用建立模型的134个原始样本进行回代,在预测值Y=0.5时,模型的回判准确率为80%左右。王芳云[7] (2005)在系统阐述奥特曼Z计分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取了2003年沪、深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实证研究。实证表明,Z-score模型、模型对某个行业或某类企业的财务风险整体性分析的指导作用较强,可有效的评价企业财务风险。邢姝媛[8](2011)结合了王伟、赵占军认为的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三种表现形式,从内部控制体系、财务管理体系、资金管理体系和加强财务管理意识等方面提出防范措施。赵春[9](2012)应用于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危机预警的研究,提出了企业财务风险概念层次树模型和时间序列动态维护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通过基于Hash 结构的关联规则交互挖掘算法HIUA、基于部分支持度树的关联规则增量式更新算法 IUPS_Miner和关联规则的动态维护算法ARDM方法,构建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量指标、运营能力、成长能力和指标相关性分析几项财务指标。杜俊娟[10](2013)从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两方面分析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产生原因,提出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进行预警分析的新思路。杜运潮、徐凤菊[11](2013)以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8家财务状况异常的公司,按照4倍比例选取了32家财务状况正常的配对公司,采用反映企业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现金流量能力五个方面能力的30个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构成Logistic财务风险识别模型。代岑颖[12](2014年)将财务风险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流动资产风险三类,针对每一类风险选取相关财务指标,共27个量化指标构成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对该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与防范。王惠聪[13](2014)运用财务比率分析法,单变量分析模型、Z3计分模型、F分数模型,对房地产公司的财务风险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房地产公司的财务风险水平正在逐渐升高。向晓露[14](2014)、刘砂砂[15] (2014)研究结果表明,对房地产行业的财务风险影响最大的为偿债能力因子和成长能力因子,盈利能力因子对强势公司影响最大,而偿债能力因子对弱势公司的影响最大。庞明和吴红梅[16]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利用现金流视角研究财务风险。研究结果表明,经营活动现金流增长率、投资活动总流入结构比率与财务风险的变化趋势反比净利润现金比率、全部现金流量比率、筹集活动总流入结构比率显著影响财务风险。

二、研究设计与指标构建

Vasicek 于2002 年首先提出来的财务风险,并在财务预警体系研究中得到应用。该模型假设财务运行状况主要取决于两个变量ZA和ZB为正的概率,用公式表示为:

财务预算的名义杠杆率?渍可以表述为:

鉴于最大概率为1,现金流运行状况的概率可以表述为:

当概率为1 时表示现金流的约束较松,可以降低风险标准提高高风险项目的投资,如果把剩余资金用于项目A,则B+A项目的收益情况W可以表示为: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得出以下公式:

上述公式表明,在约束条件下,公司现金流的最优财务状况和公司项目收益E 呈正向关系,与置信度系数α 也呈正向关系,和违约率PA和PB呈反向关系,即风险的存在将提高公司财务危机发生的概率。

企业收益情况可以表示为:E(P|I)=(q-Pi)P0+(1-q+Pi)pc

其中,Pi 表示企业利润,如果i为0,表示企业完全使用自有资金,i 等于C,表示完全使用外部资金。

只有在E>0,即企业利润为正时才会继续扩大投资规模,意味着企业现金流的财务状况良好,对E 求导可得如下形式:

上述公式意味着房地产企业所处外部环境越复杂,房地产企业资金不足时,进行外部融资的成本越大,将会影响企房地产企业正常运转。财务预警指标从经营效率、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资本收益四个方面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其中经营效率包括企业内部现金充足率、经营现金比率、自由现金比率和资金周转率4个子指标,偿债能力包括企业现金比率、资本负债率和现金债务比率3个子指标,盈利能力包括盈利现金比率、经营现金比率和净资产利润3个子指标,资本收益用每股的现金流量表示。随机抽取2015沪深两市54家房地产上市公司ST 公司和50家非ST 公司,把ST公司设定为1,非ST公司设定为0,在分析时把94个样本公司分成两组,分别为估计组和检验组,计量分析使用SPSS软件,数据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

三、实证检验

根据财务风险的数理模型,企业财务状况主要取决于企业收益情况和现金流项目特质性。

由于企业财务风险(CF)和企业收益和现金流存在密切关系,基于上述变量选取,本文设定经营效率(JY)、偿债能力(CZ)、盈利能力(YL)和资本收益(ZB)四大影响因素构建计量模型:

为了对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定量分析,首先使用上述风险计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2)。

从模型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所有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伴随概率较小,从标准差和t值可以看出回归结果较为理想。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目前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而且上市公司融资压力是制约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因素。合理规划、制定行业标准是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Beaver W.Marketprice,Financial Ratios,and the Prediction of Failure [J].Joura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68.

[2] Edward I.Altman.Financial ratios,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 [J].Journal of Finance,1968.

[3] Ohlson J.A.Financial ratios and the probabilistic prediction bankruptcy[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1).

[4] 周首华,等.论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F分数模式[J].会计研究,1996,(8).

[5] 生育新,顾寿仪.浅谈企业财务风险[J].财会月刊,1998,(12).

[6] 杨淑娥,徐伟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Y分数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2).

[7] 王芳云.运营Z计分模型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实证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05,(5).

[8] 邢姝媛.关于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1,(6).

[9] 赵春.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财务风险分析与预警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0] 杜俊娟.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与防范[J].会计之友,2013,(10).

[11] 杜运潮,徐凤菊.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识别――基于Logistic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2013,(18).

[12] 代岑颖.?菖?菖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防范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3] 王惠聪.BLDC公司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D].沈阳: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篇12

2.实现社会的需要和学生个性的需要。学校培养学生的准则是能够为社会输送需要的人才、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传统的标准化考试,所有学生面对一样的试题,所有试题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这样的考试对所有学生的要求是一样的,但是我们培养的不是具有一样特点,具备同样能力的人才,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统一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并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方面需要;另一方面,每个学生的兴趣点是不同的,传统的标准化考试无法让同学们展示他们的特长,无法基于个人本身的兴趣对知识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所探讨的非标准化考试致力于可以满足以上两点需要。

3.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长期以来考试成绩用来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学的目的逐渐演变成让学生们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而不是真正学到了什么,学到的知识是否会运用。以致产生了“高分低能”的说法。这里面比较典型的是大学英语的四、六级考试。大学英语的四、六级沿用的就是标准化的考试方法。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四、六级的考试成绩并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对英语掌握的真正水平。我们大学中那些标准化英语考试分数很高的学生有不少人却不具备真正的英语听说和读写能力。

二、非标准化考试模式的设计

近几年来,许多人都提出了并且尝试了考试改革,比如实行开卷、半开卷考核方式;实行大论文的考核方式等等。实践证明,在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所探讨的非标准化考试模式主要适用于经济管理类、社会科学类偏文学科学生的期末考核,具体设计如下:

1.考试形式。非标准化考试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仍然是以试卷的形式,这部分基本上同标准化的考试一致,但是在试题的设置方面更加侧重能力的考察,没有名词解释,简答这样的传统题型,而是将这些基础知识融合到论述和案例分析中,也就说要想回答对试题,首先就要了解这些基本的概念和相关的基础知识,这样更能考出学生的水平和能力,也给学生充分的发挥个人创造力、想象力的空间;另外一部分采用答辩的方式,任课老师针对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布置一个题目,每3~4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以组为单位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准备,在老师规定的时间进行答辩,答辩的过程中老师和其他学生均可进行提问,最后老师给每名学生一个答辩成绩。

2.成绩评定。改变以往一卷定终身的弊端,非标准化考试的最后成绩也有两部分组成,即分别赋予试卷成绩和答辩成绩一定的权重,如分别为50%,得到最终的成绩。即总成绩:卷面分数×50%+答辩分数×50%。

3.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对于试题部分,由于所有的题目均为客观题,并且很灵活多样,因此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标准,只要有一些答题要点即可。评分标准也要根据回答的程度而设定。比如,一道题目共有10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若学生全都答对,即可得到满分10分,若答对了5个,即可得5分。对于答辩部分,没有参考答案,任课老师可综合学生的准备情况、自述情况、答题情况制定一个分数标准体系。

三、非标准化考试的实践

根据以上的设计,我们选取金融学1(投资概论)这门课程进行非标准化考试改革试验,这门课程在我院的04级金融学专业开设,本文仅对非标准化考试的答辩部分的实践进行详细说明。

1.答辩要求。04级金融学专业共有31人,事先学生按照自愿组合的方式分组,每组2~4人。老师规定答辩的主题为“财务预测”,学生需以组为单位搜集某公司的有关资料,分析公司的财务报表,依据报表的数据计算公司的某些财务比率(这些财务比率都为本门课程需要掌握的),根据计算结果预测公司未来的财务状况。每组的答辩时间为10分钟。学生答辩的次序由学生自行决定,没有事先规定,即当一组答辩完毕之后,另外一组即可自愿上台。答辩要陈述的内容由小组成员自行分配。

2.答辩过程。首先,学生介绍公司的概况,包括公司名称、主营业务、在国内国际市场的地位,通过陈述有关财务报表说明公司的财务状况和重要的资产、负债、利润、现金流量等项目。

然后,将所要求算的财务比率通报其他学生及老师。并基于所计算的相应公司的财务比率预测公司未来的财务状况,得出结论。

最后,其他学生根据答辩组介绍的内容,对有异议的问题进行提问,答辩组成员予以解答;在学生提问之后,老师提问与答辩内容相关的问题,并针对学生的表达等提出一些意见和改进方法。整个答辩过程气氛活跃,学生表现出了很强的积极性和参与精神。

为了更加形象地说明答辩过程,以下举例说明:

我院金融专业学生A和学生B为一组,他们所介绍的公司为“联通公司”,他们在陈述的过程中介绍了联通公司的概况和联通公司的三大报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利用三大报表的数据计算了外部筹资,内部增长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财务指标。根据计算结果,学生预测了未来联通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并预测了联通公司下一年度的利润率等。接下来的老师提问,老师针对答辩过程提出了问题并给了相应的建议。该小组答辩结束后,老师从各个方面对小组的表现作了纪录。

四、非标准化考试的积极作用与存在的问题

从非标准化考试在我院的实施来看,它作为不同于传统考试模式的新形式,主要有以下优点:

1.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研究和分工协作的精神,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这对于学生专业能力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2.学生可以出于自己的兴趣,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准备资料,学习、巩固一些自己还没有掌握的知识。比如说:有一组所研究分析的公司是一个外国公司,查阅的的是外文资料,一些与公司相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翻译的,这样,即充分发挥了国际学院学生英语好的优势,也同时提高了金融学的专业知识和英文能力。

3.学生不仅对自己所研究的公司有所了解,而且通过倾听其他同学的介绍,也了解了其他的公司,开阔了眼界。更重要的,从准备到答辩的整个过程,学生都表现出了强烈的热情和兴趣,这比较符合素质教育的目的,学生是为了兴趣而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单一化、模式化教育。

但是,同时,在其适用性方面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这样的考试模式更适合一些有些基础的高年级同学,比如说大二、大三的学生,而我们此次试点是针对于大一的学生,因为大一的学生所学的内容还属于基础知识阶段,这样的方式对于他们略显有些难度,有些囫囵吞枣的印象。

篇13

2.合资经营。合资经营是指一个企业持有其他企业相当数量,但未达到控股程度的经营方式,后者被称为未合并企业。人们通过在未合并企业中安排投资结构,从事表外业务,尽可能地获得完全控股的好处,而又不至于涉及合并问题,不必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未合并企业的债务。还有一种流行的形式叫特殊目的实体(SPE),即一个企业作为发起人成立一个新企业,后者被称为特殊目的实体,其经营活动基本上是为了服务于发起人的利益而进行的。通常,SPE的负债相当高,所有者权益尽可能地低,发起人尽管在其中只拥有很小甚至没有所有者权益,但承担着所有的风险。安然公司正是利用SPE,在1997~2000年累计高估利润5.91亿美元,累计隐瞒负债25.85亿美元。

3.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进而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证券化融资业务通常是对银行的信贷资产、企业的交易或服务应收款这类金融资产进行证券化的业务。比如,出售有追索权的应收账款,本质上它是一种以应收账款为抵押的借款,但在现行会计实务中,企业对售出的应收账款作为资产转让,而不确认负债。证券化作为企业的一种有效的表外融资方式,最近几年在美国非常流行,并且无论是在证券化的金融资产种类上还是在价值量上都得到了发展。安然公司“盘活”资产的方法之一就是能源商品证券化。

4.创新金融工具。当前是创新金融工具大爆炸时期,这些金融工具包括掉期、嵌入期权、复合期权、上限期权、下限期权、上下取胜权等。由于环境的急剧变化及其引起的对风险控制的需要、竞争的加剧、分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这一势头一直不减,并将持续下去。然而,会计准则的制定并没有跟上创新金融工具发展的步伐,因此按现行会计准则规定,创新金融工具在财务报表上大都得不到体现,企业通过创新金融工具进行融资所产生的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自然也没有反映。安然公司在1995年被《财富》杂志评为“最富创新能力”的公司,它的创新成就主要就是对金融工具的“创造性运用”,如开辟能源商品的期货、期权和其他衍生金融工具。

此外,代销商品、来料加工、产品筹资协议、应收票据贴现等也是常见的表外融资方式。

二、企业表外融资的动因

1.优化企业财务状况。企业通过表外融资,甚至将表内融资转移到表外,将优化企业的财务状况,使资产负债表的质量得到明显改观。这时,根据资产负债表计算出来的有关财务比率,如负债权益比率将会相对降低,至少从表面上改善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增加了企业的偿债能力,使借款人处于有利的地位。更重要的是,这样做可以防止那些不利于借款人的财务比率出现,从而避免形成其他更为不利的发展趋向,例如信用等级下降、借款成本提高等。当然,更有甚者通过表外融资将财务比率控制在其所期望的范围内,从而达到粉饰企业财务状况、筹集所需资金的目的。

2.扩大企业经营成果。表外融资筹措的资金以及形成的资产并不在资产负债表内直接反映,而其所形成的费用及所取得的经营成果却在损益表中反映出来,扩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当企业未来投资利润率高于举债成本率时,表外融资加大了财务杠杆作用,提高了自有资金利润率;另外一些反映盈利能力的比率,如总资产利润率、固定费用利润率等看起来也更乐观。不过,也有企业通过“假销售真借款”的形式进行表外融资,以达到掩盖亏损、美化企业经营成果的目的。

3.规避借款合同限制。一方面,借款合同往往对借款人增添债务明确规定种种限制,例如规定不得突破某一负债权益比率。于是,借款人便通过将某些债务置于资产负债表之外,来规避借款合同的限制。另一方面,拟定借款合同的债权人也会越来越精明,他们可能在判断是否履行了特定的借款合同时,将某些表外债务(如租赁)与资产负债表上的债务同等对待,而这种压力同时又将进一步催生新的更富于创新精神的表外融资方式。

4.应付通货膨胀压力。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很可能造成资产负债表上的许多项目被严重低估。当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及相应的资产被严重低估时,企业的举债能力就会大大降低。因此,作为对这类资产被低估价值的抵销,可通过表外融资,将部分债务置于财务报表之外,以应付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状况和举债能力造成的压力。

企业经营者之所以热衷于表外融资通常来自于以上四个动因。现行会计准则也使得企业表外融资成为可能,如安然公司利用SPE高估利润、低估负债,就是因为按照美国现行会计惯例,如果非关联方在一个SPE权益性资本的投资中超过3%,即使该SPE的风险主要由上市公司承担,上市公司也可以不将该SPE纳入合并报表的编制范围。

三、企业各利益关系人对表外融资的反应

对所有者而言,当企业投资收益率高于举债成本率时,表外融资可以提高企业自有资金利润率或每股收益,从这点来说,企业所有者可以从企业表外融资中得到利益。然而,表外融资的隐蔽性,可能使所有者无从了解企业实际投资收益率,难以辨清企业经营状况。由于表外融资对所有者的双重影响,导致所有者的双重反应,当所有者能够明确预见企业未来投资收益率高于举债成本率时,所有者对表外融资会采取支持态度;反之,则持反对态度。

对企业债权人而言,表外融资带来的主要是危害。首先,债权人受资本的保护作用降低。表外融资加大了企业实际负债比率,使得企业资本负债比率相对加大,所有者投资对债权人投资的保护作用降低。其次,表内债权人利益受到表外债权人利益的侵害。表外债权人本金受法律保护的程度低、风险大,因而表外债权人往往通过提高资金使用费来补偿风险,加大了表内债权人收回本息的风险。因此,债权人对表外融资主要持反对态度。新晨

表外融资对潜在投资者也是不利的。由于表外融资不能提供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对市场的潜在投资者会产生误导作用。因此,潜在投资者对表外融资也持反对态度。

四、合理运用表外融资,正确监管表外融资

1.合理运用表外融资。表外融资所筹集到的资金无需编列在资产负债表中,从而使得企业在获得借入资金的同时,又保持着会计法规所要求的资产负债率,规避了会计准则及公认会计惯例的限制,向人们展示了较为宽广的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