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幼儿教师健康领域工作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思想品德素质
1.较高的思想素质
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是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教师的思想品德是非常重要的。人的思想会影响行为,幼儿教师的思想素质会直接表现在她的言行举止中,幼儿教师应以真善美为目标,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以健康积极的思想指导教育工作和生活,使它融入到自己的内心深处。
2.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幼儿教师应该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但实际上,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却不容乐观。纵观当今时事,虐童、辱童的事件频频发生。某幼儿园7名儿童因上课说话被该校女老师易某用电熨斗烫伤。家长发现孩子受伤时质问,易某谎称是因孩子们上厕所时相互拥挤不小心摔伤的。
二、健康的身心素质
曾经有人做过形象的比喻,如果将健康比作1,将其他的如学识、财富、地位、容貌等比作0,那么有了前面的1,后面的0越多,就拥有的越多。没有了健康这个1,后面的0再多也毫无意义。由此可见健康的重要性。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健康的内涵应该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这四个方面,其中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无疑是最重要的。
1.健康的身体素质
健康的身体对于每个人无疑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幼儿教师而言显得尤为重要。2003年6月,《早期教育》编辑部曾在某市对11所幼儿园的103名幼儿教师进行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所有教师都感到工作压力大,工作累,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作时间长,每天基本超过8小时;二是班级人数多,班级人数最少的为25人,最多的46人;三是案头工作多,有教案、观察记录、教学笔记、准备教具、教科研活动记录、家园练习册、计划总结等;四是开课多、比赛多,尤其是示范园和实验园;五是业务学习多。
2.良好的心理素质
幼儿教师应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有爱心就要热爱幼儿,热爱幼儿纯真的笑脸,包容幼儿犯的每一个错误,在对幼儿付出爱心时,就会从繁重的工作中获得幼儿教育的意义和快乐,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踏实工作,奉献青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幼儿教师不要吝惜赞美的语言,这些语言最能体现出教师对幼儿的爱。
幼儿教师应该是一个有耐心的人。每个幼儿都具有其鲜明的个性特点,其发展的速度、强度等都存在明显差异,同一种教育方法,有的幼儿接受快,有的幼儿接受慢,对那些发展缓慢或性格内向或经常犯错的幼儿,幼儿教师应循循善诱,耐心地倾听、教导,切不可性情急躁,更不可大发雷霆,以威怒震慑幼儿。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电视节目中主持人问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当你驾驶着飞机在太平洋上空飞行时,突然飞机上没油了,而机上还有十几名乘客你怎么办?”小孩不假思索地说:“我让旅客系好安全带,然后我就乘降落伞跳下去。”观众席上一片哗然,主持人也哈哈大笑。当大家都认为孩子会自己逃命时,小孩委屈地哭着说:“我要赶紧去找油啊,然后飞机就可以继续飞了。”小孩的想法是天真淳朴的,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耐心和他们交谈是无法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只有耐心地倾听,才能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
三、基本文化素质
幼儿教师要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现代幼儿教育内容有五大领域:健康领域、社会领域、语言领域、科学领域、艺术领域。可以看出,幼儿教育的内容涉及面广。幼儿教师接触的幼儿多是3~6岁的孩子,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处于吸收性心智,好奇心强,会有很多个“为什么”,幼儿教师每天都会面对幼儿提出的千奇百怪问题,他们提出的问题涉及动物、植物、天文、地理、文化、艺术等众多领域,幼儿教师如果没有足够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很难轻松地承担教育工作和应对幼儿的提问的。
篇2
一、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中国教育报》2011年12月12日第3版发表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中指出,幼儿教师培养的理念之一,就是以师德为先。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由此可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现在幼师学生的特点是:独生子女居多,学生年龄偏小,成长环境优越,没有挫折经历,以自我为中心,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想法简单、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职业神圣感和责任感。正因如此,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尤为重要。如果每一位幼儿教师都热爱和尊重孩子,就不会有虐童事件的发生。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艺固然重要,但具备高尚的师德是前提和保障。德与才的关系,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做了精辟的分析。他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一个人只有具有高尚的德行,方能使才按正确的方向得以施展。因此,德才兼备,把德育放在首位,仍是培养学前专业人才的第一位的要求。
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中的社会教育要求,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幼儿教师是幼儿成长的启蒙者,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心理的发育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与其朝夕相伴的老师的影响,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状态。实践证明,在富有自信和创新能力的幼儿教师的影响下,幼儿也会具有勇敢创新的表现;一个满腹牢骚、萎靡不振的幼儿教师,所带的幼儿也往往是没有生气和无精打彩的;开朗乐观的教师所带的学生会阳光满面,不畏挫折;善良宽容的教师会使他的学生诚实守信,善于合作。在幼儿面前,教师的喜怒哀乐都会影响着幼儿的情绪,在轻松和谐的环境气氛和情绪中,幼儿的思维才有可能变得积极活跃。
总之,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心理健康的教师可以愉快地接受自己的职业角色,真正成为学习的指导者、行为的示范者、心灵的爱护者,真正地做好教育工作;心理健康的幼儿教师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能忍耐挫折和困难的考验;能够独创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幼师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缺失,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素质是一切素质的前提和基础,提高心理素质可以说是一个人整体素质提高的核心。所以寻求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是现实的呼唤,是保证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
三、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
幼儿教师将来工作的对象是可塑性极强、内在潜能巨大的学前儿童。幼儿的教育内容分为语言、社会、健康、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从五大领域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出发,要求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生理、心理、卫生、健康、营养、医疗等学科知识,还要具备文学、语言、社会、音乐、美术、教育等学科知识,幼儿教师的知识面要全,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艺术知识能够满足幼儿强烈的求知欲,使教师成为一名合格的授业者;良好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储备,能够让幼儿教师更好地和幼儿交流、沟通,使教师成为一名合格的解惑者;基本的营养、卫生、保健知识能够使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所以,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要自觉完善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融汇到实际工作中去。
四、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具备精湛的专业能力
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在注重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保证将来幼儿教育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和基础。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幼儿教师将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中介和桥梁,是幼儿教师良好职业素质的重要体现。幼师学生的专业能力,是幼儿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幼师专业毕业生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
首先,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中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离开的重要的工具。传递科学知识、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问题,都要运用语言触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幼儿的共鸣,所以幼儿教师要注重口语训练,说好普通话,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幼儿教师是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职业。为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要尽早走出课堂,尽可能多地广泛接触各种类型的儿童,带着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或疑惑再去学习理论知识,把实践探索和理论求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衡量人才的一把重要尺度。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自主能力,敢于树立新的儿童观、教育观,挖掘出适合中国国情和婴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内容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第四,培养学生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专业标准》中指出,幼儿教师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第五,培养学生具备信息检索、组织、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在信息时代,信息素质如同阅读、写字、计算一样,正成为信息社会的一项基本能力,是信息社会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
总之,我国的幼教事业任重而道远,未来国家间人才的竞争首先取决于当前师范院校对幼儿教师后备力量的严格培养和教育。只有具备高素质的幼儿教育人才,才能参与未来社会高水平的竞争。
篇3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关注幼儿身心发展,为幼儿减负已成为幼儿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的确,当我们看到许多家长在幼儿完成了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教学活动和兴趣班的学习后,还纷纷抱着孩子去学习各类艺术特长,进行智能开发训练等,我们真的从心底由衷地呼唤,该给幼儿减减负了。其实,随之而来的是幼儿教师的负担也越来越重。幼儿需要减负,幼儿教师更需要减负!园长们在关注幼儿健康成长的同时,更应该给“对关怀孩子为己任”的幼儿教师多一点人文关怀,提高其职业幸福感。
1 步履艰难——幼儿教师承载太多的负担
1.1 工作负担
如今的幼儿教师都面对着三多问题。一是会议多。幼儿园老师经常要参加各种大大小小形式上的会议,老师们置身于“会海”中,有时既浪费了她们的精力,又耽误了她们备课、学习、研究和休息的时间。二是检查多。广大的幼儿教师除了要应付园内的教学活动检查、教案检查、卫生检查、活动墙报检查、家园手册检查等各种检查外,还要应付园外的上级领导、社区居委会、教育学会、治安、消防等部门的检查以及家长的检查。每一次检查教师们都得精心准备,万无一失。为迎接各项检查,她(他)们常常忙得疲惫不堪。三是比赛多。幼儿教师不仅要参加接应不暇的园内幼儿一日生活观摩、活动设计比赛、教学比赛、课件制作比赛、教玩具比赛、说课比赛、论文比赛、墙报评比、卫生评比、演讲评比、基本功评比、幼儿体操评比,而且还要参加各幼儿园间的、市区的、省级的、国家的以及学会的各项评比,有时甚至要参加一些与教育无关部门组织的比赛,眼花缭乱的各种比赛都需要教师们全力倾心参加,绝不能因为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失误而影响整个幼儿园的形象。可想而知,幼儿教师本来就很少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再让她们参加各种大大小小无关紧要的会议,应对各种繁琐的比赛,应付各种无关的检查,她(他)们哪有时间认真备课、静心学习和研究?哪有时间锻炼身体和调整心理呢?
1.2 生活负担
有调查显示,在11所被调查的幼儿园中,只有一所幼儿园的教师日平均工作时间为8小时,其他10所幼儿园日平均工作时间为9.19小时。显然,工作时间的延长,必然会减少幼儿教师在家休息的时间,家务劳动的强度随之增大,为了家庭的和睦和幸福,她们必定会起早摸黑地完成家务。有些幼儿教师晚上还要回家加班加点制定教育计划和撰写教案、教育笔记、教学心得、幼儿观察记录、幼儿成长档案、听课笔记、活动分析、家园联系册等等,有的还要在家制作教玩具。为了完成这些案头工作,幼儿教师不得不利用业余时间,把休息时间拿来做幼儿园的工作。有些教师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还要爱人帮忙,才能顺利完成工作和家务。由于工作压力大,使幼儿教师情绪差,与爱人吵架、不能照顾好自己的孩子、不能承担家务等等,进而影响夫妻间的感情。另外,幼儿教师的劳动报酬普遍偏低,尤其是新参加工作的老师,其最低生活要求都不能满足,有的还要靠父母补贴帮助。
1.3 身心负担
众所周知,幼儿园都是2~6岁的孩子,进入幼儿园时孩子们大都没有生活自理能力,更没有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因此,老师担负着教育和保育的双重任务。由于工作压力太大,很多教师身体状况不良。困扰幼儿教师的主要疾病是声带小结、听力障碍和神经衰弱。由于整天面对几十个孩子,教师有时需要提高嗓音,久而久之,声带就出现了问题。听力障碍和神经衰弱是由于环境原因所致。有研究者对幼儿教师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果显示,51.23%存在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感到失望,对工作没有信心,自卑……另据统计结果表明,幼儿教师普遍感到工作中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一半以上的教师还认为自己现在承受的心理压力远比以前大,有26.50%的教师认为“大得多”,37.50%的教师认为“稍大”,30.00%的教师认为“差不多”;中专学历中68.29%的教师有较大的压力,随时有下岗的危险,而大专学历中53.85%的教师也有较大压力①。长期过重的工作负担和沉重的精神压力是造成幼儿教师产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幼儿教师的身心负担亦由此产生。
2 人文关怀——请为幼儿教师减负
2.1 为幼儿教师合理安排工作量
合理安排工作量是为幼儿教师减负的第一步。只有让幼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教育教学活动,才能真正保证她们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质量,也才能实现她们的自身提高。合理安排教师工作量,为幼儿教师减负首先要从精简各种会议入手。园长要倡导开专题会、开短会,努力提高开会的效率;其次是要减少无关的、无效的各种名目的检查,让幼儿教师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设计教育教学活动或休息;第三要精心设计和开展比赛,避免各项比赛交叉或重复。以便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
2.2 为幼儿教师举办丰富多彩的园内外活动
单调的生活使人情绪低下,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随之下降。园长应该为幼儿教师创造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为幼儿教师举办丰富多彩的园内外活动。例如,为教师们建立教职工之家;在业余时间组织各种有意义文体活动,如乒乓球、卡啦OK、才艺比拼等活动,以丰富教师的文娱生活;幼儿园每一学期可为教师提供一至两次幼儿园家属园外活动,这既能开阔教师视野,又能增加家庭间感情。因为,多数教师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都有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园长哪怕是给予幼儿教师的家属一点点精神上的关心,都会使教师感激万分,精神振作,进而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2.3 为幼儿教师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心理知识讲座
身心健康最重要。秉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园长应该为幼儿教师创设比较宽松的心理氛围,切实减轻其心理压力。应该定期为幼儿教师组织身体检查和内容涉及教师心理减压、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等的心理知识讲座。必要的时候还可在园里开展义务心理咨询活动。幼儿教师是幼儿园的主体,她们的身心健康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园长每学期可为幼儿教师提供一次身体检查,每一年为教师提供1~2次心理知识讲座,这样做既能保证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她(他)们的职业幸福感加强,能很好地稳定教师队伍。
篇4
一、幼儿教师心理成长的内涵
1.幼儿教师的心理成长指心理健康的发展。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至最佳状态。心理健康是一个协调内外统一并使之适应和发展的过程。从心理健康本身来看,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可能因为个体自身的发展而变化,也可能因为个体所处情境的不同而不同。从个体心理的发展来看,心理健康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存在由健康向不健康转变的可能,也存在由不健康向健康转化的可能。从幼师毕业进入全新的人生,角色的巨变,工作生活的压力,加之现代社会激烈的职业竞争和幼儿园特殊的工作环境,幼儿教师必然遭遇到和普通人一样的心理压力和困惑。这就需要重视幼儿教师健康心理的不断成长。
2.幼儿教师的心理成长也指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发展。教育应该是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对话——“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幼儿,幼儿教师的工作手段不是简单地应用教具组织一些活动,而是运用教师的语言、智慧、人格甚至整个心灵去工作。如何用一个心灵去影响另一个幼稚的心灵?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一些特殊的心理素质。幼儿教师充当着知识的传授者、团体的组织者、模范的公民、家长的人等诸种角色,必须具备仁慈、体谅、耐心、爱心、热情、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公正、民主、合作、开朗、守纪等一系列心理特征。因此,作为一名专职的幼儿教师就需要专业心理素质的不断成长。
二、幼儿教师心理成长的重要意义
1.幼儿园教育效能受幼儿教师的职业心理素养的影响。第一,幼儿与教师之间的积极情感的建立将显著提高幼儿活动的教育效果。幼儿期儿童心理具有明显的无意性、情绪性、易受感染性等感性特征。儿童对学习、对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没有理性的价值判断。他们的学习兴趣,一是来源于活动本身的生动趣味性,一是来源于对教师的情感依赖。幼儿往往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学习,愿意接受她们的教育影响。因此,幼儿教师若具有热情和蔼、活泼好动、民主体谅、可亲可敬等性格特征,将会提高幼儿活动的教育效果。
第二,幼儿教师良好的能力素质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效果。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幼儿,幼教工作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创造性和艰巨性。如何有效地了解幼儿,发现幼儿的个性差异、发展的可能性,并有效地组织适合幼儿特点,为幼儿喜闻乐见,易被幼儿理解接受的教育活动,从而有效促进每一个幼儿生动活泼地发展?这就需要幼儿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思维创造力、生动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灵活的组织沟通能力。研究证明,上述教师具备的心理能力直接影响着幼儿活动的成效。
第三,幼儿教师的价值观倾向影响着幼儿活动的质量。当幼儿教师认为教育工作有极大的价值,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获得成就感等时,才会对幼教工作尽已所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幼儿教师树立起什么样的价值观,关系到幼教工作的成败。不同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幼儿教师的上进心和责任心,影响着幼儿活动的质量。
2.幼儿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幼儿期儿童具有是非判断力差、好模仿、易受暗示等特点,这更加强了教师人格的影响作用。要幼儿好学,教师就应该有孜孜以求的精神;要幼儿赋有爱心,教师就必须关爱幼儿;要幼儿公正,教师就必须民主平等……教师的人格本身就是一部无言的教科书。
美国学者Witty指出:教师的病态人格将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在情绪不稳定的教师所教的班级里,出现人格障碍的人数也较多。如果教师性情古怪,脾气暴躁,情绪多变,固执偏激,动辄训斥等,都可能造成幼儿心理上的紧张和无所适从,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可以说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而且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义务,是保证下一代健康成长的义务。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态,重视心理健康成长。
3.心理成长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作为普通人,幼儿教师也需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享受人生的乐趣。同时作为普通人,幼儿教师也必然不例外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甚至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我们要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成长。
三、促进幼儿教师心理成长的策略
1.通过专业成长。促进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成长。专业成长是指幼儿园教师从一名新手成长为专家型教师。通常的专业成长途径一是通过幼儿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素养。后者常采用的方法有观摩和分析优秀幼儿教师组织的幼儿教育活动、反思教学经验、行动研究等。而在这样的专业培训中,幼儿教师所需要的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观察力、思维力、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公正民主、热情和蔼、进取上进等健全的人格特征也将会获得有效成长。因此,可通过专业成长促进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的成长。
2.幼儿园构建教师心理健康的平台。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成长。造成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幼儿教师工作实际,以及众多理论工作者的观察研究,我们认识到形成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是由幼教工作的特点决定。幼儿年龄小独立性差,生活各方面都需要悉心照料,这就决定了幼儿教师的工作量大。另外幼儿活泼好动自控力差,因而工作环境嘈杂。这些都极易造成幼儿教师身心疲惫。幼儿好动好奇带来的安全隐患,更易造成幼儿教师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是由竞争压力所造成。课程改革的深入,幼教体制的转型,职称的晋升,家长不断提出的高要求都使幼教领域人才竞争更加激烈。稍稍放松自我成长就会带来下岗、失业等严重的生存压力和自尊压力。
三是由幼儿园管理体制所决定。对教师管理评价时缺乏科学可行的管理机制:或是好教师差教师无法区别,只要带好幼儿不出安全事故就行,把教师当作“高级保姆”,教师缺乏成就感,没有上进心,易产生职业倦怠感。或是通过上课评比管理教师,幼儿教师常常处在比赛竞争的压力中,造成身心疲惫不堪。
因此,减轻幼儿教师心理压力,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成长,幼儿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幼儿园如何为幼儿教师构建一个心理健康的平台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是情感管理。为幼儿教师创设一个心理宽松的生活工作环境。减轻工作量,提高教师待遇,给教师以人文关怀等都是有效措施。
二是赏识管理。支持、提升教师,促进幼儿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增强竞争能力,降低心理压力。幼儿园应为教师提供进修培训的发展机会,增强其业务能力,培养她们的自信心;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幼儿园园内教育和娱乐活动(不仅是上课比赛),激励每一位教师积极参与,使每一位教师都有成功的机会,增强其成就感和自豪感。
三是评价管理。管理者与教师建立客观、公正、鼓励进取的评价机制来调动每位教师的工作热情。对教师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及时加以肯定,并委婉善意地指出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使教师从评价中获得激励,及时调整工作进度、改变方法。
篇5
一、幼儿教师心理成长的内涵
1.幼儿教师的心理成长指心理健康的发展。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至最佳状态。心理健康是一个协调内外统一并使之适应和发展的过程。从心理健康本身来看,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可能因为个体自身的发展而变化,也可能因为个体所处情境的不同而不同。从个体心理的发展来看,心理健康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存在由健康向不健康转变的可能,也存在由不健康向健康转化的可能。从幼师毕业进入全新的人生,角色的巨变,工作生活的压力,加之现代社会激烈的职业竞争和幼儿园特殊的工作环境,幼儿教师必然遭遇到和普通人一样的心理压力和困惑。这就需要重视幼儿教师健康心理的不断成长。
2.幼儿教师的心理成长也指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发展。教育应该是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对话——“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幼儿,幼儿教师的工作手段不是简单地应用教具组织一些活动,而是运用教师的语言、智慧、人格甚至整个心灵去工作。如何用一个心灵去影响另一个幼稚的心灵?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一些特殊的心理素质。幼儿教师充当着知识的传授者、团体的组织者、模范的公民、家长的人等诸种角色,必须具备仁慈、体谅、耐心、爱心、热情、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公正、民主、合作、开朗、守纪等一系列心理特征。因此,作为一名专职的幼儿教师就需要专业心理素质的不断成长。
二、幼儿教师心理成长的重要意义
1.幼儿园教育效能受幼儿教师的职业心理素养的影响。
第一,幼儿与教师之间的积极情感的建立将显著提高幼儿活动的教育效果。幼儿期儿童心理具有明显的无意性、情绪性、易受感染性等感性特征。儿童对学习、对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没有理性的价值判断。他们的学习兴趣,一是来源于活动本身的生动趣味性,一是来源于对教师的情感依赖。幼儿往往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学习,愿意接受她们的教育影响。因此,幼儿教师若具有热情和蔼、活泼好动、民主体谅、可亲可敬等性格特征,将会提高幼儿活动的教育效果。
第二,幼儿教师良好的能力素质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效果。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幼儿,幼教工作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创造性和艰巨性。如何有效地了解幼儿,发现幼儿的个性差异、发展的可能性,并有效地组织适合幼儿特点,为幼儿喜闻乐见,易被幼儿理解接受的教育活动,从而有效促进每一个幼儿生动活泼地发展?这就需要幼儿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思维创造力、生动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灵活的组织沟通能力。研究证明,上述教师具备的心理能力直接影响着幼儿活动的成效。
第三,幼儿教师的价值观倾向影响着幼儿活动的质量。当幼儿教师认为教育工作有极大的价值,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获得成就感等时,才会对幼教工作尽已所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幼儿教师树立起什么样的价值观,关系到幼教工作的成败。不同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幼儿教师的上进心和责任心,影响着幼儿活动的质量。
2.幼儿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幼儿期儿童具有是非判断力差、好模仿、易受暗示等特点,这更加强了教师人格的影响作用。要幼儿好学,教师就应该有孜孜以求的精神;要幼儿赋有爱心,教师就必须关爱幼儿;要幼儿公正,教师就必须民主平等……教师的人格本身就是一部无言的教科书。
美国学者Witty指出:教师的病态人格将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在情绪不稳定的教师所教的班级里,出现人格障碍的人数也较多。如果教师性情古怪,脾气暴躁,情绪多变,固执偏激,动辄训斥等,都可能造成幼儿心理上的紧张和无所适从,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可以说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而且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义务,是保证下一代健康成长的义务。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态,重视心理健康成长。
3.心理成长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作为普通人,幼儿教师也需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享受人生的乐趣。同时作为普通人,幼儿教师也必然不例外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甚至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我们要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成长。
三、促进幼儿教师心理成长的策略
1.通过专业成长。促进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成长。专业成长是指幼儿园教师从一名新手成长为专家型教师。通常的专业成长途径一是通过幼儿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素养。后者常采用的方法有观摩和分析优秀幼儿教师组织的幼儿教育活动、反思教学经验、行动研究等。而在这样的专业培训中,幼儿教师所需要的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观察力、思维力、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公正民主、热情和蔼、进取上进等健全的人格特征也将会获得有效成长。因此,可通过专业成长促进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的成长。
2.幼儿园构建教师心理健康的平台。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成长。造成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幼儿教师工作实际,以及众多理论工作者的观察研究,我们认识到形成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是由幼教工作的特点决定。幼儿年龄小独立性差,生活各方面都需要悉心照料,这就决定了幼儿教师的工作量大。另外幼儿活泼好动自控力差,因而工作环境嘈杂。这些都极易造成幼儿教师身心疲惫。幼儿好动好奇带来的安全隐患,更易造成幼儿教师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是由竞争压力所造成。课程改革的深入,幼教体制的转型,职称的晋升,家长不断提出的高要求都使幼教领域人才竞争更加激烈。稍稍放松自我成长就会带来下岗、失业等严重的生存压力和自尊压力。
三是由幼儿园管理体制所决定。对教师管理评价时缺乏科学可行的管理机制:或是好教师差教师无法区别,只要带好幼儿不出安全事故就行,把教师当作“高级保姆”,教师缺乏成就感,没有上进心,易产生职业倦怠感。或是通过上课评比管理教师,幼儿教师常常处在比赛竞争的压力中,造成身心疲惫不堪。
因此,减轻幼儿教师心理压力,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成长,幼儿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幼儿园如何为幼儿教师构建一个心理健康的平台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是情感管理。为幼儿教师创设一个心理宽松的生活工作环境。减轻工作量,提高教师待遇,给教师以人文关怀等都是有效措施。
二是赏识管理。支持、提升教师,促进幼儿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增强竞争能力,降低心理压力。幼儿园应为教师提供进修培训的发展机会,增强其业务能力,培养她们的自信心;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幼儿园园内教育和娱乐活动(不仅是上课比赛),激励每一位教师积极参与,使每一位教师都有成功的机会,增强其成就感和自豪感。
三是评价管理。管理者与教师建立客观、公正、鼓励进取的评价机制来调动每位教师的工作热情。对教师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及时加以肯定,并委婉善意地指出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使教师从评价中获得激励,及时调整工作进度、改变方法。
篇6
一、研究背景
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实施是将已经设计好的课程付诸实践的过程,而这些课程是从幼儿的特点出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正面影响,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和全方面综合发展等特点。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实施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手段,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了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实施的相关问题,是之后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成长和今后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对幼儿教育的普及提出了要求。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农村经济发展和城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造成了农村教育业的发展也低于国家平均水平。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对农村教育的地位和重要作用进行了阐述,同时也将加强农村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近年来,课程实施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相关研究也在不断进行,而关于农村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实施的相关研究并不太多,因此对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深。
二、研究方法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个案研究法,以A幼儿园为个案进行了研究,深入到A幼儿园随堂听课,并且对该幼儿园自园长以下的管理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以此来了解A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实施的现状。
三、A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实施现状与特征
(一)A幼儿园介绍
A幼儿园建于1985年,占地面积3404平方米,建筑面积1876平方米,发展到如今有9个教学班,在职教职人员33人,幼儿教师18人。
(二)A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实施现状
1.园长的领导能力并没有完全发挥
园长是对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实施的主要负责人,能带领幼儿园的教师按照原本的计划进行课程的实施,而幼儿园园长的领导能力会直接影响到课程实施的效果。A幼儿园园长和副园长教学能力突出,但是在整体的领导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以下是对A幼儿园园长的访谈记录:
Q:您对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实施的认知是怎么样的?
A:我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也参加过关于课程实施的培训,对于课程实施的重要性和一些新课程的设计以及实施我是持肯定态度,如果完全按照我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幼儿园的课程实施,对于幼儿教育有较大的积极影响,但是目前园里的幼儿教师却不能将这些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去,也不愿意改变之前的教学方法,课程实施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Q:您认为贵园还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课程实施?
A:目前我们幼儿园的教材和别的幼儿园相比已经挺好了,教材的内容也比较完整,所有的教学过程都是按照教材上的内容来进行的,有的时候出去学习,看到别的地方的幼儿园也有比较好的东西,也想用到我们幼儿园教学中。但是我们的老师平时上课也挺累的,根本没有时间搞太多的东西,只要能保证我们幼儿园在当地的幼儿园中处于领先水平就可以。
从对A幼儿园园长的访谈中可以看出,幼儿园园长已经意识到了课程实施的重要性,也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学习,但是由于农村幼儿园本身的特点和幼儿教师的态度影响到了幼儿园园长对课程实施的认识,幼儿园园长的领导能力还有待提高。
2.幼儿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幼儿教师是直接面向幼儿,也是课程实施的主要人员。因此幼儿教师的实践能力就是直接影响课程实施的效果。根据对18位幼儿教师的调查发现,幼儿教育对于园长的话比较认同,对于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实施的理念也比较认可。但是在实际的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时候还是有一定的缺陷。A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大都是由小学教师转岗而来的,只有两位是专业的幼儿教师毕业,但是工作经验不足。由于幼儿教师的惯性思维影响,还是完全按照小学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课程实施,教学理念和实践脱节,影响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实施的效果。
3.幼儿家长对课程实施并不完全认同
为了调查家长对于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实施的看法,笔者在A幼儿园进行了随堂听课,先了解幼儿园的课程实施情况,发现在幼儿园的课堂上,尤其是中班和大班已经学习的基础的拼音和算术,大班甚至已经让幼儿学习认字和写字,并且还布置的家庭作业,这是严重与课程实施的观念相悖的行为。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了进一步的访问,访问资料总结如下:
Q:目前贵园的大班已经学习到了认字和写字,这个与课程实施的理念是否相悖,是否会影响到艺术领域课程的实践?(园长)
A:这个问题我们也知道,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也想在办园的时候完全按照课程实施的理念来进行,和城市的幼儿园教育看齐,但是我们园中都是农村的孩子,家长的观念和城里的家长不一样。在幼儿园开家长会的时候,孩子家长已经和我们老师反映了为什么不教算术,不教拼音,还说他家旁边的小幼儿园已经学习到什么程度了,邻居家的孩子已经会认识几个字了,我们幼儿园为什么还不教孩子学习这些,每天就领着孩子做游戏、练审美这不是耽误孩子吗?我们对于这个问题,老师也给出了解释,也提出了艺术类课程的重要性,但是家长并不接受,觉得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也是没办法。
然后笔者又对幼儿教师进行了访谈,得到的访谈结果和园长的大体相同。
从这些访谈资料可以看出,幼儿园在课程实施中不仅仅受到了园长和幼儿教师的影响,家长的态度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也严重的影响到了幼儿园日常的教学活动,给A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实施带来了阻碍。
(三)A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实施特征
1.幼儿活动安排不均衡
幼儿园的课程实施需要对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和技能五个方面全面发展,在课程实施的选择上需要全面覆盖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但是在实际的幼儿课程实施中主要侧重点还是语言和科学,艺术领域课程安排过少不利于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2.幼儿教育小学化
幼儿教育需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在A幼儿园的幼儿课程实施中知识教学比重过大,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儿教育小学化会让幼儿的童年都在学习知识、记忆知识,会让幼儿感到厌烦,不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甚至还会影响小学的学习。
3.课程实施名不副实
A幼儿园的课程实施尽管尽量按照教材上的来进行,也加入了一些奥尔夫音乐和蒙特梭利教学,但是收到教师和家长的双重影响,这些课程实施大都是做表面功夫并没有吸取到这些课程实施的精髓。
四、对A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实施的建议
(一)园长需要提高领导力
课程实施在幼儿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幼儿园园长应该更好的发挥其领导作用,在平时的工作中深入到园中去,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育实践中,而不是花费在财务、人事、后勤等方面。幼儿园园长的领导能力还有待加强,可以让幼儿园园长多才加相关培训,及时的学习掌握相关课程实施的知识,才能更好的在幼儿园中推进课程实施。
(二)社会专家进入到幼儿园中指导
一般的农村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由于繁杂的工作并没有过多的实践、精力和经费去参加培训,尤其是幼儿教师更是离不开工作岗位。因此可以让社会专家进入到幼儿园中进行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教育部门也应该积极参与,帮助幼儿园克服困难,邀请专家到幼儿园进行定点帮扶,对幼儿园的课程实施加以帮助。
(三)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
农村幼儿园的课程实施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较为系统的实践活动,而幼儿教师是其中的影响因素,在这一情况下可以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让幼儿教师能更为深刻的认识课程实施。在培训的过程中结合农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将课程实施更好地融入到实施中去,而不是指讲述课程实施的理论和城市幼儿园的应用案例,因此对幼儿教师的培训需要较强的针对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农村幼儿园教育已经得到了国家和地区的初步重视,社会各界也将关注的目光更多的转移到了农村幼儿园教育中,而农村幼儿教师也越来越重视课程实施,并且融入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但是由于农村教育水平的影响,农村幼儿教育在课程实施的过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造成了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枯燥无趣,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而且也忽略了幼儿的感受,导致农村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实施的情况并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需要从根本对幼儿园的课程实施进行改革,不断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而且在政府和社会各界都积极参与到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实施活动中去,为其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让农村幼儿也能各项素质综合全面发展,更好地完成农村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实施过程,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水平。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科研项目”,“A Project Supported by Center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Sichuan ”川北地区农村背景下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的适宜性研究,项目编号:CECER-2013-C15。
参考文献:
[1]杨晓萍,何孔潮.西部农村公办小学附属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实施现状与变革[J].学前教育研究,2014,(10).
[2]李云淑.福建省城乡幼儿教师课程实施行为水平比较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篇7
渊博的教育文化科学知识,是做一名合格幼儿教师的前提。知识的积累对于一个幼儿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幼儿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那里种下的每一颗种子都会发芽和结果,老师的博学正好在这片土地上洒下知识的种子,为学生后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长期以来,社会上有一种误解,以为幼儿教师就是哄孩子,只要不把孩子磕着、碰着就是完成了任务,认为幼儿教师所教知识浅薄,没有学术性,更谈不上专业性,似乎谁都能胜任,其实不然。幼儿教师和一般教师职业一样,具有双专业性的职业,即不仅要具备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同时,还要具备传递知识技能的技巧,解决“如何教”的问题。教师同医师一样,必须经过严格的、持续不断的专业训练,能“诊断”“分析”“开处方”,成为教育方面的“临床专家”。针对幼儿的特点,结合他们的认知水平,交给学生这个年龄段应该掌握的知识,更是幼儿教师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
与一般教师职业不同的是,幼儿教师不是某一学科的教师,而是担负着幼儿的全面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内容涉及到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因此,教师只有掌握渊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教育教学艺术,才能满足幼儿成长发展的需要,才能胜任幼儿园的工作。
二、培养教育幼儿落实一个“爱”字
关爱幼儿是做一名合格幼儿教师的基础。大文学家高尔基说过:“教育儿童的事业是要求对儿童有伟大的事业。”一个幼儿教师的爱心是他做好幼儿教学工作的前提,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幼儿在家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呵护,初到幼儿园,难免怯生,不合群,这时老师的关心,爱护才能去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因此,教师对幼儿的爱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成人的,能使幼儿得到感情上的满足,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安全感。
爱,同时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这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注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良好关系,可以使幼儿乐意接受教育。当给他们系鞋带时教给系的方法,当给他们换尿湿了的裤子时,教育他们及时如厕……所有这些既让幼儿感受到了“慈母”般的温暖,又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当然,教师对幼儿的爱是一种理智的爱,是我们俗称的教育爱。这也就要求我们对待幼儿态度温和、宽容、不偏爱,尊重幼儿的人格,保护幼儿的合法权益,既做幼儿的老师,也做幼儿的朋友,惟有如此,才能受小朋友的欢迎、喜爱,完成培养教育幼儿的工作任务。
三、对待幼教事业坚持一个“诚”字
忠诚幼教事业是做一名合格幼儿教师的保证。曾几何时,有些幼儿教师总认为:幼儿教师待遇差,地位低,工作琐碎、繁杂,没出息,爱发牢骚,常想改行。实则,这是没有认识到幼教事业的重要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的未来。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担负着为人才培养奠基的光荣使命。幼儿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国家的兴旺,民族素质的提高,要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重任责无旁贷地应由幼儿教师承担,幼儿教师职业是神圣的,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
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当忠诚幼儿教育事业。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从事的神圣职业而自豪,为自己能从事的事业充满高度的责任感,倾注满腔的热情,任劳任怨,不计得失,做出成绩,创造辉煌。
总之,只要掌握渊博的教育文化科学知识,培养教育幼儿倾注无私的爱心,对待自己从事的幼教事业始终坚持无限忠诚,我们就能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光和热。
参考文献:
[1]宁春峰.浅谈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音乐教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5).
篇8
一、前言
自我和谐是罗杰斯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自我和谐指的是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罗杰斯认为,自我是个体的现象领域中与自身有关的知觉与意义,个体有着维持各种自我知觉间的一致性,以及协调自我与经验之间关系的机能,而且“个体所采取的行为大多数都与其自我观念相一致”。如果各种自我知觉之间出现冲突或者个体体验到自我与经验之间存在差距,个体就会感到一种不和谐的状态。为了维持自我和谐统一,个体会采取各种各样的防御反应,这样为心理障碍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可见,罗杰斯认为,个体的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会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造成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幼儿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自我和谐状况值得关注,因为幼儿教师在幼儿成长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价值。本研究旨在关注幼儿教师自我和谐的状况和特点,分析部分幼儿教师自我不和谐的成因,探究促进幼儿教师自我和谐发展的对策。这不仅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研究现状
本调查研究显示,幼儿教师自我方面总体比较和谐,一部分幼儿教师面对自我与经验的不协调情况,不能针对问题准确灵活地作出变动。这部分教师由于自我的不协调和不一致,会出现一定的适应不良、焦虑等心理问题。故在心理健康普及教育中,要特别关注这类教师。
幼儿教师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方面较高。原因可能是幼儿教师在年龄、经验等方面相对成熟,能够对自己有客观、全面的认识,所以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面对现实,采取灵活多样的解决方式。不同教龄、不同学历、以及是否结婚对幼儿教师的自我和谐并不产生显著影响。中班幼儿教师自我和谐程度要明显高于大班和小班,说明自我和谐程度受班型因素的影响,这可能与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有关,小班幼儿教师年龄最小其身心发展水平较低,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越多特别是幼儿容易出现安全问题,这些都是导致教师自我不和谐的重要原因。而大班幼儿年龄较大,身心发展相对成熟但同时开始有一定的自我意识,独立性强容易调皮也较不易管理,这可能是导致教师自我不和谐的原因。相比较而言,中班幼儿教师的自我不和谐程度则较低。
本次调查认为,幼儿教师在自我不和谐方面主要存在受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当前幼儿教师存在着一定的自我不和谐性。其次,幼儿教师特殊的工作环境及对他们的特殊要求是产生自我不和谐的主要因素。再次,目前幼儿教师这一群体缺乏公众的关注和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另外,对于幼儿教师自我不和谐因素不仅仅局限于本研究所提变量,也可能受其它因素的综合作用。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本调查以及对幼儿教师的访谈发现,幼儿教师的自我不和谐并由此导致的身心疾病以及较低的教养质量应引起全社会的注意。提高幼儿教师的自我和谐度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对此特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1、幼儿教师要注意培养正确的自我概念。作为幼儿教师要经常进行反省,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和自我批判,认清自己个性中的优缺点,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正确面对挫折和压力,根据现实的客观条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要不断的提高自身心理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使之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调整心理期望水平,增强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行政部门和幼儿园重视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管理部门要尽一切能力的缓解与消除幼儿教师的自我不和谐度,除教师自身的努力以外,行政部门和幼儿园管理的作用非常重要。要充分重视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减少检查评比次数,调动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教师的生活情趣等。
3、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工作。要充分的宣传幼儿教育工作,让广大社会人民了解幼儿教育,并促使他们关注和理解幼儿教师。另外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到更高的层次,对有心理障碍的教师要更加关注并积极的引导。有条件的幼儿园要与心理咨询机构联系,定期对幼儿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进行心理素质训练从而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黄知荣, 李朝霞, 李哲. 大学生自我和谐的调查与分析[j]. 社会科学论坛, 2007,(9): 95-98.
篇9
幼儿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自我和谐状况值得关注,因为幼儿教师在幼儿成长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价值。本研究旨在关注幼儿教师自我和谐的状况和特点,分析部分幼儿教师自我不和谐的成因,探究促进幼儿教师自我和谐发展的对策。这不仅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研究现状
本调查研究显示,幼儿教师自我方面总体比较和谐,一部分幼儿教师面对自我与经验的不协调情况,不能针对问题准确灵活地作出变动。这部分教师由于自我的不协调和不一致,会出现一定的适应不良、焦虑等心理问题。故在心理健康普及教育中,要特别关注这类教师。
幼儿教师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方面较高。原因可能是幼儿教师在年龄、经验等方面相对成熟,能够对自己有客观、全面的认识,所以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面对现实,采取灵活多样的解决方式。不同教龄、不同学历、以及是否结婚对幼儿教师的自我和谐并不产生显着影响。中班幼儿教师自我和谐程度要明显高于大班和小班,说明自我和谐程度受班型因素的影响,这可能与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有关,小班幼儿教师年龄最小其身心发展水平较低,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越多特别是幼儿容易出现安全问题,这些都是导致教师自我不和谐的重要原因。而大班幼儿年龄较大,身心发展相对成熟但同时开始有一定的自我意识,独立性强容易调皮也较不易管理,这可能是导致教师自我不和谐的原因。相比较而言,中班幼儿教师的自我不和谐程度则较低。本次调查认为,幼儿教师在自我不和谐方面主要存在受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当前幼儿教师存在着一定的自我不和谐性。其次,幼儿教师特殊的工作环境及对他们的特殊要求是产生自我不和谐的主要因素。再次,目前幼儿教师这一群体缺乏公众的关注和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另外,对于幼儿教师自我不和谐因素不仅仅局限于本研究所提变量,也可能受其它因素的综合作用。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本调查以及对幼儿教师的访谈发现,幼儿教师的自我不和谐并由此导致的身心疾病以及较低的教养质量应引起全社会的注意。提高幼儿教师的自我和谐度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对此特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篇10
我国的儿童性教育问题已经逐渐被教育者所关注,性教育对象的年龄正在逐步向下延伸。幼儿教育不可否认地承担着教育下一代的功能,当代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教育者也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儿童与生俱来的“性”问题,是否有必要在幼儿期做出相应的引导和教育呢?又应当如何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呢?笔者试图以此为切入点,对这一课题进行尝试性的调查研究。
本研究以岷县幼儿园为对象,试图通过对教师与幼儿家长的性教育观念与性教育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幼儿性教育状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寻适合我县特色的幼儿性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根据研究对象和目的,分别采用《自编幼儿性教育状况教师调查问卷表》和《自编幼儿性教育状况家长调查问卷表》,并设计了对幼儿的访谈提纲进行数据的收集。
为遵循基本的抽样原则,实现异质总体的内部构成同质化,本研究采用了分层整群抽样技术进行采样,抽取了幼儿园四个教学班的幼儿169名,相对应的家长180名,抽取幼儿教师30名。整理后,家长调查问卷的有效卷为116份,教师调查问卷的有效卷为21份,获取了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研究数据。(调查结果见表1、表2)
通过对岷县幼儿园及幼儿家长对幼儿性教育的实施情况调查结果来看,部分幼儿教师对幼儿性教育的重要性有较好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教师对幼儿与性有关的问题较为关注,大部分教师普遍具有不同程度的幼儿性教育知识。而家长对幼儿园性健康教育的意义普遍认识不足,很少为孩子提供有关性知识方面的信息支持。家长对幼儿性教育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程度的关注。幼儿教师和家长对幼儿与性有关的问题有较为相似的关注程度,不过两者对幼儿性教育知识均较为欠缺。幼儿园向教师提供的幼儿性教育书籍较为欠缺或宣传利用率不高,幼儿性教育活动开展程度不够,开展途径较为单一,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最后笔者对幼儿性教育实施策略的建议:
一、积极引导教师和家长逐步形成科学的幼儿性教育观念
1、开展幼儿园专题讲座,以促进教师幼儿性教育观念的形成。
该幼儿园可以聘请一些幼儿教育专业人员,定期对幼儿教师做幼儿性教育方面的专题讲座,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全面提升该园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2、开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大力宣讲科学的幼儿性教育思想。
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办家长学校,或定期举行家长会。通过引导家长对幼儿具体情况的分析以及幼儿个案的讨论,使家长真正认识到幼儿性教育的重要性,努力培养幼儿家长的幼儿性教育观念,使他们逐步形成科学的幼儿性教育意识。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可在此方面主动地对孩子进行随机教育,以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3、购置足够数量的有关幼儿性教育方面的报刊、杂志和书籍,为教师的自我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浏览和阅读大量的幼儿性教育方面的文章和书籍,使幼儿教师逐步丰富幼儿性教育知识,逐步提高幼儿教师的幼儿性教育主题活动的设计能力。
4、制定相应的幼儿园制度要求,努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幼儿园管理者可以和幼儿一起讨论并制定相应的幼儿园制度要求。幼儿园管理者可对照制度,检查和督促教师的专业成长情况,
二、努力帮助教师和家长丰富幼儿性教育知识和技能
1、帮助幼儿教师开阔视野,以丰富幼儿性教育知识,提高幼儿性教育技能。
幼儿园应当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思想,开阔教师知识视野,吸纳和学习兄弟园所的先进经验,以丰富幼儿教师的幼儿性教育知识,提高幼儿教师的幼儿性教育技能。
2、积极挖掘各大领域中有关幼儿性教育的元素,做到活动主题的合理渗透。
幼儿园应当为幼儿教师提供各种机会,鼓励她们根据大、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专门的主题活动,集中开展适合各年龄段幼儿性教育的主题活动,并将活动向五大领域渗透。
3、充分利用各种传媒手段,帮助教师拓展幼儿性教育思路。幼儿园应当利用一切大众传媒手段,引导教师积极收看或听取各种教育信息,以拓展向幼儿进行性教育的思路。
三、鼓励教师勇于创新,不断总结自己教育教学中的良好经验
幼儿园应当帮助教师积极挖掘其它领域中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与幼儿性教育进行相关的联系,设计出科学、新颖、形象、生动的幼儿性教育活动,并对幼儿实施教育。在此过程中,帮助教师形成有意识积累和总结工作经验的良好习惯。
对于水平较高的活动设计,幼儿园应当积极为她们创造条件,作好推广宣传活动。如,可以以观摩课的形式出现。
四、开展幼儿性教育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
幼儿园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有关幼儿性教育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对科研成果进行及时地推广和运用。
在初次尝试专业论文写作时,笔者真实地体验到了由于专业知识缺乏和科研能力有限而带来的种种困难与挫折。所以,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笔者将把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努力提高科研能力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主要方向,尤其要在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上下工夫。
参考文献:
[1] 刘志梅.浅谈幼儿性教育[J].
[2] 幼儿园性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报告[J].
[3] 郭亦勤,著.幼儿健康教育活动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
[4] 万 钫.著.学前卫生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
篇11
发生在教师身上的职业倦怠(job burnout)是目前受到普遍关注的现象。部分心理学家将职业倦怠定义为工作压力导致的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以及成就感降低的现象。梁慧娟冯晓霞等人的研究发现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不容乐观,多半的幼儿教师都有职业倦怠的倾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除了使教师自身的身心受到伤害,还可能造成教师对儿童缺乏同情心和耐心,并无心教学。
大量研究都发现工作压力是影响其职业倦怠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但是,压力在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的同时,也会受到个人价值观、态度和认知的影响。而职业承诺就是这样一个重要认知因素。职业承诺是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重要领域,影响到员工的离职意向、工作满意度以及工作投入等。教师职业承诺是教师对其所从事的职业的心理归属感,为教学工作努力的义务感,以及继续保持教师身份的意愿。关于职业承诺的结构,有研究者倾向于认为职业承诺是一个单维度的结构,然而,Meyer等人则认为职业承诺应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结构,包括了情感承诺(affective commitment),规范承诺(normative commitment)和继续承诺(continuance commitment)。情感承诺,指教师对所从事职业在感情上的依附,认同及投入。规范承诺,指教师受长期形成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规范的约束,为尽自己的责任而留在现职业中工作。继续承诺,指对离开现职业代价的认知,即教师为了不失去已有的职位和多年投入所换来的福利待遇。资历,地位及工作技术而不得不继续留在原职的一种态度。本研究依据的是职业承诺的3维度结构。
本研究拟探讨幼儿教师职业承诺和教师压力对于职业倦怠和躯体化症状的影响。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我们了解职业承诺与压力和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寻找减轻压力对幼儿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的方法有积极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被试 162名来自珠海各幼儿园的教师,所有的教师都是女性。
1.2 工具 幼儿教师职业压力:根据对幼儿教师的访谈。修订了朱丛书等编制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问卷”,用以研究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修订后的幼儿教师压力问卷共35个项目,5级计分,得分越高则压力越重。总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17。
职业承诺:采用龙立荣等编制的师职业承诺问卷。该问卷分别测查职业承诺的3个维度:情感承诺、规范承诺和继续承诺。包括16个条目,4级计分,得分越高既承诺越高。经检验,本次测试总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Cronbach’s Alpha为0.752,各分量表分别为:情感承诺0.850,规范承诺0.633,继续承诺0.815。
本研究分别用教师职业倦怠和躯体化症状来考察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职业倦怠;采用Maslaeh等人专为教师编制的职业倦怠问卷(MBI―ES),国内学者进行了翻译、修订,有较高的信效度。该问卷共22个项目,分别测查教师在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3方面的状况。采用0到6,7点计分法,个人成就感在数据录入统计时进行反向计分。各维度得分越高则职业倦怠程度越严重。在本次测量中,总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742,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3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别0.801、0.736和0.794。
躯体化症状:SCL90E73中躯体化分量表12个项目,0~4级计分,反映身体不适感。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信度0.869。
2 结果
2.1 幼儿教师职业压力、职业承诺、职业倦怠和躯体化症状的一般状况 总体看来,参加本研究的珠海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处于一般水平(平均数稍微低于理论中值3.00),职业承诺的各个维度平均分处于中等水平,教师职业倦怠的平均分也不高。
2.2 幼儿教师职业压力、职业承诺与职业倦怠和躯体化症状的相关相关分析发现,职业压力与教师职业倦怠以及躯体化症状都有显著的正相关,即压力越大,教师的职业倦怠以及躯体化症状也越严重。而教师的情感承诺与其职业倦怠以及躯体化症状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情感承诺高的教师倦怠程度更低。规范承诺与教师的自我效能低负相关,而继续承诺则与人格解体和躯体化症状显著正相关。
2.3 压力和职业承诺对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和躯体化症状的预测作用利用回归分析,以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各个维度和躯体化症状分别作为因变量,职业压力和职业承诺的各维度作为预测变量用enter的方法放入回归方程,结果如表3所示。职业压力可以显著预测除了低效能感之外的所有因变量(β从0.30到0.35),而情感承诺可以预测除了躯体化症状之外的所有因变量(β从-0.23到-0.36),继续承诺可以预测教师躯体化症状(β=0.18,P<0.05)。
3 讨论
3.1 幼儿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状况 以往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的研究较少,得到的结果也不太一致。如一项来自浙江幼儿教师的研究发现,被试在SCL90的各维度平均得分都显著高于全国常模,显示出较差的心理健康水平。而王才康等对珠三角幼儿教师的研究发现她们的焦虑与全国常模相比属于正常水平。
从职业倦怠状况对幼儿教师进行的职业心理健康实证研究很少。本研究中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一般,与以往对中小学教师的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用SCL90的躯体化分量表的测量结果显示,参加本研究的幼儿教师躯体化症状要显著
低于全国常模。这些结果表明参加本研究幼儿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状况属于正常水平。
事实上,目前虽然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关注很多,但是大部分研究涉及到的是中小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相比,幼儿教师的工作性质非常不同,她们面对的职业压力也不同。造成本研究及以往关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结果的不一致的可能原因很多。大部分研究都只是对某各特定地区的幼儿教师进行了研究.而且研究使用的心理健康指标和测量工具也各不相同。为了全面的了解我国幼儿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状况,我们的研究需要更有代表性的取样和职业心理健康的测量指标。
3.2 压力和职业承诺与幼儿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的关系 与以往研究一致,本研究结果表明压力与教师躯体化症状和职业倦怠的各个方面有都有显著相关。回归分析也发现压力可以预测教师躯体化症状,以及情感衰竭和人格解体。这些结果说明压力水平越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篇12
幼儿教师是具有幼儿教育专业知识,承担着一定教育任务的、创造性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幼儿则是具有普遍年龄特征和个别特征的受教育者,是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幼儿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是幼儿教师人际关系的核心,也是幼儿教师人际关系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目前师幼人际关系不平衡
在师往与联系中,教师和幼儿同样作为人,作为人类社会的成员,所以师幼间应该是“我”和“你”之间的和谐意义上的人往;但是幼儿教师和幼儿之间在年龄、身体、心智以及在活动中角色的差别,使他们在具体的交往活动中的关系具有不平衡性。
(二)解决师幼人际问题的策略
良好的师幼人际关系是教育的前提和关键,幼儿园教育是通过师幼人际关系借助其他物质条件和手段,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的活动,整个教育过程需要一个良好的感情基础,所以师幼之间应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实现教育爱
瑞士著名教育家斐斯泰齐认为,教师应该像母亲对待孩子那样,从积极爱护的态度去了解和教育幼儿。对于教育来讲,爱是无条件的前提,幼儿只有享受足够的关爱,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保证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教育爱是一种崇高的情感,它来自于教育者对自己工作的深刻认识和高度的使命感。教育者一旦产生了这种感情,她便可以为之付出一切。
2.建立平等的师幼人际关系
教师应该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这也是建立良好师幼人际的必要条件。幼儿教师是幼儿接触到的第一个社会化的“权威”,幼儿教师应蹲下身,带着一颗充满好奇的童心与孩子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所想。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把教师视为他们中的一分子,他们才愿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老师,师幼之间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幼儿教师之间人际关系的协调
(一)幼儿教师之间人际关系协调的重要性
在很多时候,一位教师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他为人处世的方法。幼儿教师对待社会、对待事业、对待生活、对待同伴的态度,幼儿是耳濡目染的,并对他们产生深刻的影响。有时候,教师之间的私人矛盾,工作上的意见分歧,在言行上偶尔流露,也会被幼儿敏锐地感觉到。
(二)幼儿教师之g人际关系协调的必要性
1.幼儿教师之间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是教育的需要
教师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教学活动以及班级管理的开展都有重大影响。教师教育幼儿要团结、合作、互勉、理解、尊重、信任,把幼儿引向至真、至善、至美,教师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则,为幼儿做出示范和表率。教师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和谐融洽、合作提高,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班级氛围和教研氛围。
2.幼儿教师之间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是工作的需要
一个和谐的氛围能让教师从中获得一份积极的情绪、开阔的思路,使教师能够理智地看待问题,正确地分析问题,妥善地处理问题,心情舒畅,有利于顺利地开展工作,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提高工作效率。
3.幼儿教师之间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是个人成长的需要
一个幼儿教师的成长应该是一个有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生活持有积极态度,能与人和谐相处的人。最起码是要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将自己和谐地融入幼儿园这个大环境里。
(三)幼儿教师之间人际关系协调的有效途径
班级是幼儿园的基层组织,是实施保教任务的基本单位。班内教师之间的关系是班级顺畅的基础,其关系是否和谐、配合是否默契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好坏,也将影响幼儿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发展。因此,保教人员在繁琐而紧张的一日活动中,要使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工作卓有成效,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教师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补位是和谐相处的关键。
首先,教师应该有高度的责任感,把班级当作自己的家,把关心教育幼儿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其次,为了让幼儿受到规范的教育,老师们之间应多沟通,要做到以诚待人、坦诚相待,也就是相处要“真诚”,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把成功的经验运用到对孩子的教育中,使教师与孩子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现在的幼儿园一般配备二教一保,即二名教师,一名保育员,三个人负责班级里的一切事务,他们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一个集体,每个人都应承担起自己在班级中的一份责任,既要分工明确,又要配合默契,形成一定的秩序,避免不必要的紊乱而导致工作的无序。这个秩序关系着幼儿在园的安全,关系着幼儿受教育的质量。
三、幼儿教师与家长人际关系的协调
与家长之间的人际关系协调,是幼儿教师人际关系中难度较大的一种关系。在幼儿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幼儿家长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衡量一位幼儿教师的工作成果,家长工作是一把重要的标尺。它不仅影响幼儿教师的教育质量与工作成效,也影响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幼儿教师与家长的良好人际关系应建立在相互尊重和了解的基础上。宽松的环境、平和的心态、平等的关系有助于教师和家长之间进行交流。戴尔・卡耐基曾说过:“每个人都想成为备受尊重的人。”孔子也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相互平等、尊重,才能有权享受优质服务。因此,新幼儿教师与家长交流时,应具有明确的服务观念、服务意识,让幼儿家长安心、放心、舒心。
(一)“尊重”是幼儿教师与家长人际关系协调的前提
1.幼儿教师应该尊重家长
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通常比家长更熟悉教育知识,要懂得教育规律,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家长的人格。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这样会让家长误认为老师不喜欢甚至是讨厌自己的孩子,从而觉得自己的孩子在班里会受到不公正待遇而产生抵制情绪。当与家长的看法有分歧时,也应平心静气地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既要以礼待人,更要以理服人。
2.通过专业赢得家长的尊重
幼儿教师要不断地增强、充实和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育儿知识,等等。除了在书本上进行学习,生活中经验的积累也很重要。例如,身边有孩子的同事的育儿经,家长之间交流的育儿感受……都是我们收集的资料。你的经验越丰富,对家长提出的问题能做出专业解答,帮助家长解决育儿方面的问题,那么家长对你的信任值就越高。同时,他也会越尊重你。
(二)“沟通”是幼儿教师与家长人际关系协调的重要手段
1.语言沟通
语言是心灵的窗户,是一个人综合修养的反映。从你的谈话中应该表现出:语气的婉和、语态的真诚、语调的亲切、语势的平稳,使家长一听就明了,能从你的谈话中受到启发。批评的话语也要婉转,并体现出你的专业性。在家园交流中,双方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首先,要先扬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这样家长就易于接受,也愿意接受教师的建议,愉快地与教师合作,对孩子的优缺点也能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其次,要避实就虚,即不要一开始就切入正题,待家长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
2.重视非语言提示的作用
不管教师还是家长,在沟通过程中都应注意自己的行动,确保它们的语言相匹配并起到强化作用。因为,当教师的语言和行动所传递的信息意义不一致时,人们往往宁可凭自己的直觉相信自己看到的,而不愿信服你口中所说的。因此,沟通者应十分注意自己的非言语提示,保证他们也同样传达了自己所期盼的信息。作为教师,因为面对的沟通对象是家长,每个家长都很关注自己的孩子,也很关注教师对自己孩子的态度,可以说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左右着家长的视线,所以教师对自己的行动一旦有半点疏忽大意,都引起敏感家长的误解。
四、幼儿教师与幼儿园管理人员人际关系的协调
幼儿教师承担着幼儿保育教育工作的重任,他们每天都要面对不断变化的幼儿,每天都要处理许多繁琐的事务,劳心又劳力,非常之辛苦。幼儿园的管理者要真正关心教师,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教育、教学、办公用品,努力提高教师的待遇,丰富教师的精神文化生活,关注教师身心健康,让教师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也要理解领导的良苦用心,发挥自己的才能,主动做好工作。
幼儿教师与管理者的交往也是其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管理者对教师工作的支持、认可与正确评价往往能成为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发展自身的动力。管理者可以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交流和参加培训的机会。“走出去”的教师不仅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教育观念和知识得到更新,而且还能“引进来”新经验,给整个幼儿园集体注入新的活力。
管理者合理的人事安排是教师自信和工作动力的源泉。每一位教师在能力、性格、专业特长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如果管理者能考虑到教师间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发挥不同教师在健康、音乐、绘画等领域的优势,对任教班级的老师进行合理搭配,形成良好的合作环境,则会有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管理者的正确评价可以减少不正当的竞争,建立良好的育人环境。只要管理者能够做到评价公正全面,看人不戴“有色眼镜”,教师间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会有所增加,幼儿园就会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研究学习气氛,不仅有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也间接保证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五、结论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人的工作和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则阻碍人的发展,损害人的健康。幼儿教师的人际关系网络主要由幼儿、家长、教师、管理者构成,如果教师在交往中能逐步与幼儿、家长、同事、管理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对幼儿园的工作质量、幼儿的发展有益,而且对教师的潜能开发、专业成长及身心健康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篇13
教师的专业化实质上是指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从普通大众往专业标准发展的动态过程。有学者从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和教师个人的专业也这两个角度来解释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分别是通过提高教师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和提高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让教师专业化,从人人可以替代到非专业人士不可替代的成长过程。也有学者指出教师专业化从专业的自律性和自主性阐述其内涵。②从学者们对于教师专业化的表述可看出,教师专业化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和培训来达到个体专业化,从而拥有专业自主性并实现职业的专业化。幼儿教师专业化即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教师个体通过积极主动地教学、反思、科研和培训等方式来促进其专业成长,以至拥有专业判断能力并获得专业地位。
2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
2.1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不高
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与组织中所表现出来的,对教学效果和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作用的能力的总和,主要包括:教育理念、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四个方面。如今学前教育师资学历层次主要有“中”“专”“本”三种,专业水平良莠不齐。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因幼儿教师学历层次的不同,导致其专业素养出现较大的差距。中专生在专业技能方面(如:弹、唱、跳)比较擅长,在专业知识方面(如:教学活动设计等)显得薄弱;本科生则在专业知识方面较强,但专业技能薄弱;而专科生介于两者之间,但对两者了解都不深入。在教育理念方面,幼儿教师仍然意识不到幼儿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讲授多,要求多;倾听和关注幼儿较少,缺乏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幼儿教师必须是在教育理念、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四个方面整体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当前幼儿教师在工作中,由于自身水平约束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无法凸显出幼儿教师的不可替代性,阻碍了专业化的发展。从总体上看,目前幼儿教师普遍存在专业素养不高的现象。
2.2幼儿教师社会地位较低
教师社会地位指的是教师这一职业在整个社会职业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对教师社会地位的评价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经济地位、权力地位和职业声望。经济收入是衡量幼儿教师经济地位的标准。在我国,虽然从纵向上看,幼儿教师的经济较以前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从横向上看,幼儿教师的经济收入一直处于同教师行业(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教师)的最底层。曾经有一项对唐山市民办幼儿教师的工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不同工龄的教师收入不同,但在幼儿园内,74%的教师的月工资水平在2000元以下,八年以上工龄的教师工资也仅在2500元左右。按照目前对幼儿教师的工作要求来看,有一种得到与付出不成正比的现象。幼儿教师的权力地位主要表现在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专业自主性,能够对课程内容、活动设计和职称评定有自,但多数幼儿园领导并不让幼儿教师参与到这些环节当中,可见,幼儿教师的权力地位之低。教师职业声望是社会成员对教师职业的意义、价值、声誉的综合评价。通过学者在1998年和2009年分别对常见的一百种职业的职业声望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幼儿教师同其他阶段的教师相比,社会声望明显偏低。
2.3幼儿园管理者及教师对在职培训不重视
在职培训是指为教师职后发展需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素质所提供的各种有组织的学习活动。第斯多惠曾经说过,一个人一贫如洗,绝不可能对别人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可以看出,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培养优秀的学生,必须要有终身学习的信念。幼儿教师是幼儿的启蒙老师,理应通过专业学习来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为幼儿提供最优质的教育。在当前幼儿园中,幼儿教师在职培训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幼儿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低、外出培训的机会少、园本培训工作难以开展、培训时间和经费没有保障以及培训实效低。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牵扯到两个因素,即幼儿园教师及其管理者,这两者必须要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上达成一定的共识,才能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形成良性循环,否则,只有幼儿教师或者幼儿园管理者单方面的热情,而没有相应的支持,也无法将在职培训进行下去或即使培训也只是应付差事,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4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不规范
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是由国家制定对专门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是公民获得幼儿教师岗位的法定前提条件。目前,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中存在教师资格终身制、入职门槛低、无证上岗和资格准入认定内容缺乏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资格的终身制导致了教师不求上进,安于现状等消极的工作态度;并且幼儿教师的文化背景多样化,只有极少部分教师是在学前教育培养院校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一些不是师范院校毕业且不具备组织幼儿教学活动能力的教师也在园担任教学任务,充分说明幼儿教师的入职门槛低;在幼儿教师无证上岗方面,学者研究表明,我国中、东、西部地区,教师资格证持有者较少,相比之下,西部地区幼儿教师无证上岗现象更为严重;⑦另外,幼儿教师资格认定上内容笼统宽泛且对部分内容存在缺失现象,重视申请者的学历和专业知识,而忽视对申请者专业情感、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的测试。
3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3.1国家应对学前教育正确认知,加大投入
对于社会大众来说,国家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在我国,较之欧美一些国家,学前教育重视程度起步较晚,国家相关部门应深刻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弄清学前教育的内在价值。学前阶段的儿童,在感知觉、思维、想象等认知方面都尚未成熟,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成人的支持与引导,可塑性极强。学前教育应废弃传统上旧的教育观,批判地接受新思想、新主张,使社会大众认识到新旧教育观的不同,认可幼儿教师当前科学的教育方法,意识到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此外,国家应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保证幼儿园园内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为幼儿教师提高福利待遇,从某种程度上,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专业成长中去。
3.2幼儿教师应优势互补,各尽其职
目前多数幼儿园都存在学历层次不同的教师,由于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教师需要达到在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达到高的素养,但幼儿教师文化背景和精通领域各异,因此,在教育教学上教师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幼儿园管理者应合理规划园内职务,理论知识强的教师可专门负责幼儿园课程方案、活动设计等理论方面工作;而技能方面强的幼儿教师可参与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从事实践工作。当然这两类幼儿教师不是互相对立的,应该取长补短。众所周知,幼儿教师的一日工作纷繁复杂,这样既可以减轻幼儿教师的工作负担,又可以让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得到稳步发展。
3.3倡导幼儿教师进行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法是由教育工作者担任研究者,以学校内亟待改进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改进教学活动为目的的研究方法。幼儿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实践者,对幼儿在一日生活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了如指掌,比如:如何解决幼儿的冲突、如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如何组织幼儿游戏活动等。幼儿教师作为这些事件的亲身经历者,能够了解真实情况,并且能够观察到具体案例,为教育科学研究都能够提供大量材料。虽然当前幼儿园资金紧缺导致部分幼儿园无法开展更多的培训活动,但是归根结底,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主要依靠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而教师行动研究为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了机会,不需要外界额外的帮助。因此,倡导行动研究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