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大三学生自我鉴定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大三学生自我鉴定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大三学生自我鉴定

篇1

在学习上: 在这一年里,先后取得了普通话水平测试证书和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这对我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承担创新课题一个,并顺利结题,这也是对我综合能力的肯定。学习成绩也比去年有了一定的进步。

在生活上,我独立自主,养成良好习惯,并乐助人,关心他人,与舍友、同班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并结识一些高年级的学长,向其请教学习、工作、生活上的问题。

在工作上,积极主动,工作踏实,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组织交际能力,注重团队协作精神,组织协调其他学生干部顺利的完成各项工作。

我个人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一心两用甚至多用。急功近利,喜欢一口气学许多东西,但是贪多嚼不烂,即使最后都能学会,也已经搞得自己很疲劳。如今想想,这样其实并不好,正所谓贵在精而不在广。自从发现这个缺点后,我常常警戒自己,以后一定改正。

三年的大学生活,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这即将挥手告别美好大学生活,踏上社会征途的时候,我整军待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新的生活环境中,去迎接新的挑战,攀登新的高峰。

大三学生自我鉴定范文二:

大三的学生最近几天开始写学籍和毕业生登记表,其中有一项是毕业生自我鉴定,在把学籍发到同学们手里之前,我就强调让大家把自己的自我鉴定先打个草稿,认真仔细的把自己三年来的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好好的总结一下,然在在写到自己的学籍里面,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怕学生们直接写到学籍里会出现涂改现象,第二担心他们自己的鉴定写不好,看似小小的鉴定却会影响着他们的一生,强调归强调依然会有学生的自我鉴定只有两三行,难道大学三年真的没有什么可写的吗?下面是一个学生写的自我鉴定的一个范文,供大家参考: 蓦然回首, 不知不觉中自己的求学生涯已经结束,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定位,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本人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更多的是在这期间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修养和能力,也使我的修养、为人处事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等都有了质的飞跃;让我懂得了除学习以外的个人处事能力的重要性和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在校期间学习刻苦努力,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团结同学,有耐心,乐于帮助他人,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结合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机会,从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

在思想上我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篇2

大学三年在自己的拼搏与享受中马上就要结束了。美好的三年大学时光,总有很多怀念的地方和总结的地方,下面就是我精简大学自我鉴定:

大学的三年时光,在我人生的历程中,有着抹不去的印记,有美好,有难忘,也有失落,兼并着困惑,但却都是纯粹的自我,在这里学到的知识,对生活的认知,还有那些最可爱、最最难忘的同学和朋友,将会在我的心中驻扎,永久永久.....

通过这三年的学习使我懂得了很多,从那天真幼稚的我,经过那人生的挫折和坎坷,到现在成熟、稳重的我。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不可能存在一帆风顺的事,只有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驿站。当然,四年中的我,曾也悲伤过、失落过、苦恼过,这缘由于我的不足和缺陷。但我反省了,这只是上天给予的一种考验,是不能跌倒的。大专生的我们应该善用于扬长避短的方法来促进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能力。

相信今后的要面对的人生,会有荆棘,或许伴有辛酸的伤痛,但有了大学这样一段满满的经历,我们的羽翼会更加丰满,蓝色蛹向金色蝶的飞跃,终会迎来灿烂的霞光,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我永久的美丽的校园!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每一刻都是现场直播。通过这三年的锻炼,给我仅是初步的经验积累,对于迈向社会远远不够的。因此,面对过去,我无怨无悔,来到这里是一种明智的选择;面对现在,我努力拼搏;面对将来,我期待更多的挑战。战胜困难,抓住每一个机遇,相信自己一定会演绎出精彩的一幕。

篇3

在平时的生活中该生待友善,尊敬师长,与同学老师关系融洽,行为习惯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肯定。在校期间该生曾被评为“文明学生”。在课余生活中该生还热心于国家大事,拥护国家的领导。在汶川地震时,该生带头捐款,帮助救灾。在奥运火炬传递至时,该生也积极参与了火炬的传递活动。对于学校组织的校运会、“校园文化艺公务员之家 节”等活动中,该生也同样积极对待,并且表现不俗,曾今在校运会的男子实心球比赛中获得年级第二的良好成绩。

在平日的学习中,该生保持了自觉而严谨的学习态度。对于学过的例题,该生总能举一反三。而对于做错的题目,该生也能牢记在心,避免再犯。在历次的年级测试中,该生的名次总是位于前列。他曾今在年代表学校到南宁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并获得区三等奖,还在在第二xx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得市一等奖。

该生作为班上的学习委员,在自身的不断进取的同时还不忘帮助身边的同学,积极为老师分忧,为班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的同桌在他的帮助下,由原来中游水平,渐渐提到到了上游水准。而班上的同学在他的带领下,成绩逐渐提升,班里的学习气氛愈加浓烈,在下课时,大家也都是俯首学习,基本杜绝了扎堆闲谈的现象。到如今,该生所在班级里一共有16人获得了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市级以上的奖项,还有5人获得了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区三等奖.。

篇4

篇5

在生活上,崇尚朴实质朴的生活作风。在大学期间,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从来没有无故夜不归宿。平时比较平易近人,对人态度友好,与同学和朋友的相处融洽。我一直相信,生活源于坚韧的信念。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才能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因此,个人的生活独立性和自理能力比较强,很多事情都力求自己解决,尽量不让别人帮忙。

一直相信人不是完美的,每个人必定有各自的缺点和优点,重要的是该怎么去正视自己的优缺点。

为人随和,诚实,性格坚毅是我的优点。只要决定去做一件事,必定会认真的去完成。从来都不喜欢和一些虚伪的人交往,虽然不能改变别人,但可以时常勉励自己坚持原则,为人诚实守信。

篇6

200x年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给予了我人生一片灿烂的回忆。这次“三下乡活动在时光的穿梭中已过。但他给予我的是锻炼的一个过程。以下就是本次下乡的工作鉴定。

这次“三下乡“活动在我的设想之中完全达到了我的意愿。虽然这次三下乡活动的时间很短,便在队长的带领之下,我们队员每个人都过得充实而又有意义。在每项活动中都能体现出我们大学生的做事风格。我参加的是机电系支农服务队。我们队员通过派发传单。意味着调查,零距离的采访,张贴标语,拉横幅,挂海报,出黑板和专题报告会,专题座谈会,现场咨询等形式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意义有影响的暑假活动。每项活动都能做到有准备,有目的地进行。

这次活动使我意识到“服务社会,实行自我”是人生的一件乐事。社会是需要我的。社会培养了我,然而我应该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应该为人民干实事,做有贴亲人民生活的事。虽然自己的力量很小,但总可以让温暖的花朵灿烂碇放。

“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要好。”这是我在这次三下乡活动中感悟得到的。在支农服务队里虽然很辛苦。做就在这环境里我意识到我们只能去适应而不是让环境去适应。那忙碌的七天“三下乡”的实践活动,随时间而过。在这七天里总有辛酸与欢笑。使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农村贫困的生活。目睹了农村存在的各种现象。给予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受到了本地人的热情的款代和欢迎。他们说:“我们需要你”这句话给了我无数的力量。我随从的虽然是支农队,我们队伍也搞了一系列宣传与支教等方面的活动。给予当地村民深下了很好的一个大学生的形象。做为一名大学生的我们也一以个大学生的具体行动证明了我们的一切。

这次“三下乡”活动我们每位队员都能相互的关心着对方,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有人鼓励我去战胜它。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想的是“我们是一个队团队”。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倒下来,这次“三下乡”活动我们相信也许人生只有一次。我们每一个人都很珍惜着这短短的七天时间。每天我都觉得自己过得非常的充实,非常的快乐和愉快。总有一家的气息缠绕在我的身边温暖着我,给我动力让我前进。这次也是我一次参加活动时间最长的一次集体活动,也是最有意义的一次,它让我学习到我缺少的东西。锻炼了我,成熟了我。给予了我人生回忆留下了美好的金色的一段。

篇7

四年来,感觉自己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变。学习成绩虽然一直没达到拿奖学金的程度,但我却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首先是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要想学好只埋头苦学是不行的,要学会“方法”,善于借助身边的一切事物充分利用资源。

篇8

在生活上,我独立自主,养成良好习惯,并乐助人,关心他人,与舍友、同班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并结识一些高年级的学长,向其请教学习、工作、生活上的问题。

在工作上,积极主动,工作踏实,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组织交际能力,注重团队协作精神,组织协调其他学生干部顺利的完成各项工作。

我个人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一心两用甚至多用。急功近利,喜欢一口气学许多东西,但是贪多嚼不烂,即使最后都能学会,也已经搞得自己很疲劳。如今想想,这样其实并不好,正所谓贵在精而不在广。自从发现这个缺点后,我常常警戒自己,以后一定改正。

三年的大学生活,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这即将挥手告别美好大学生活,踏上社会征途的时候,我整军待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新的生活环境中,去迎接新的挑战,攀登新的高峰。

大三学生自我鉴定范文二:

大三的学生最近几天开始写学籍和毕业生登记表,其中有一项是毕业生自我鉴定,在把学籍发到同学们手里之前,我就强调让大家把自己的自我鉴定先打个草稿,认真仔细的把自己三年来的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好好的总结一下,然在在写到自己的学籍里面,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怕学生们直接写到学籍里会出现涂改现象,第二担心他们自己的鉴定写不好,看似小小的鉴定却会影响着他们的一生,强调归强调依然会有学生的自我鉴定只有两三行,难道大学三年真的没有什么可写的吗?下面是一个学生写的自我鉴定的一个范文,供大家参考:

蓦然回首,不知不觉中自己的求学生涯已经结束,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定位,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本人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更多的是在这期间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修养和能力,也使我的修养、为人处事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等都有了质的飞跃;让我懂得了除学习以外的个人处事能力的重要性和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在校期间学习刻苦努力,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团结同学,有耐心,乐于帮助他人,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结合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机会,从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

在思想上我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篇9

我很其他同学一样,正常地学习,正常地考试,并取得了不算太差的成绩。学习成绩大三一年专业排名14,在我的理论中,我应该比这个是更好的,因为选课的不同(材料方向与机械方向)的差别是很大的,而我处于弱势,导致今年与二等奖学金差0.02分失之交臂,因此也与大数额的奖学金,高荣誉的三好学生擦肩而过,但我觉得,这不是失去,而是没有得到,应该学会争取,学会努力,只有不断的努力,明显的实力,才能高枕无忧,才能坦然而自信。相对于大二学年,我的学习成绩有所上升,但有部分人比我上升的更多,所以还是处于弱势,这是一个教训,我当从中吸取教训,让以后胜利地更完美。自信是必要的,但也要相信别人的实力。在本学年中,我觉得我更好地掌握了大学期间的学习方法,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这是我所高兴的。

在思想上

与前两年有很大不同,毕竟是临近毕业了,要考虑自己的目标了。经过将近一年的挣扎考虑,我终于做出了最后的决定,就是毕业后先工作,先了解一下社会现状,以后在考虑考研的事。还有就是长大了该赚钱了,不好意思再像父母要钱了。

还有一件比较重要的事就是我参加了祖国六十周年群众游行方队,这经历使我非常的难忘。能亲身参加到这浩大的庆典中去,我感到格外的荣幸与自豪。在训练期间我还上了党课,又一次深刻的受到了党的熏陶。

在工作上

篇10

篇11

国内外许多学者和高校对这一问题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和实际操作模式,笔者提出利用公益活动来提高法学学生实践能力,此法是借鉴哈佛大学的一种操作模式,哈佛大学法学院十多年前就要求他们的学生做公益活动。具体的做法是:学院要求每一名学生在毕业之前要花40小时做公益活动,提供法律援助,但事实上,平均每个学生在毕业前都做了六百多个小时的公益活动,而且学生都很喜欢做这样的公益活动。此项活动不仅提高了法律实际操作能力、提升了法律综合素养,而且培养了法学学生社会责任感。

一、法学专业学生从事公益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公益实践活动是指高校法学专业的学生自行组织或者被组织向社会公众进行与法律相关的各种免费公益活动,具体包括一定时间的法律宣讲,法律咨询,诉状,诉讼等一系列与其所学知识相关的活动。笔者认为法学学生从事公益实践活动具有以下几个必要性:

(一)适应法学专业本质属性。美国历史上伟大的法官之一霍姆斯说过"法律的生命始终不是逻辑,而是经验。" [1]法学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进行实践活动是法学专业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各法学院都提出了自己的应对之策,主要集中于专业实习。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法学专业实习出现了形式化和走过场的倾向,实习效果已经满足不了法学专业自身属性的要求。进行公益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弥补实习的缺陷,而且可以满足法学专业实践性的要求。

(二)社会需要的现实性。中国当前社会法治化的建设不仅需要大量法律人才,也需要大众普法。但是,对于大众普法活动的投入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法学学生进行公益实践活动可以在节约社会成本的前提下进行普法活动。因此公益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优秀的法律人才,另一方面可以为社会法治化建设做出贡献,具有社会现实需要现实性[2]。

(三)法学学生自身的需要性。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法学学生自身能力的欠缺是其主要限制因素。学生参加公益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巩固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熟悉社会,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其就业积累实践经验。因此,理论联系实际的公益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法学专业学生从事公益实践活动的调查分析

目前,高校关于上述的公益实践活动都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主要集中于专业实习和假期实践,没有形成一种相对的固定形式或者长期综合的实践模式。当前这种实践模式从根本上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为了解现状,更好的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于河西学院政法学院法学专业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一)当前法学专业学生从事社会公益实践的现状

此次调查对象为政法学院法学专业大一至大三学生,总共发出问卷190份,收回问卷181份,有效的问卷178份。调查的主要目标是确定目前法学学生参加过公益实践活动的现状。具体比例如下图所示:

根据调查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学生参加公益实践活动的比例有所不同,具体来说,从大一到大三学生从未参加公益实践活动的比例逐步降低,但是经常参加公益实践活动人数比例仍然不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调查显示,如此大比例的学生没有经常从事公益实践活动习惯,这种现状令人担忧。

(二)问卷调查参加公益实践活动之原因

为了进一步的了解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笔者针对这些没有参加过公益实践活动和仅仅形式上参加公益实践活动的学生做了进一步的问卷调查和进行个别单独的交谈。对于其原因做了简单汇总,具体如下图:

调查显示,同学们没有参加过公益实践活动或只是参加过一定形式公益实践活动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没有机会,其次则是由于没有时间,根据交谈得知,他们想参加实践活动,但是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或者做什么,以及去什么地方做等,从中反映出大学学生与现实社会相脱节,以及自己具体实际运用法律能力的欠缺和一些相关组织相关活动机制的缺乏等一系列问题。

三、对法学学生从事公益活动现状反思及其相应解决措施

(一)法学学生从事公益实践活动较少原因分析

1.从思想方面看,学生思维模式的单一化是目前法学学生实践能力弱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法学学生而言,很多学生只注重获得的理论高分,很多学生缺乏一种将学习的法学理论知识尽快用于社会实践的思维。他们忽视了法学是一门操作性、应用性极强的专业。

2.从教育方面看,高等法学教学目标定位的错位。法学教育本应该是为国家法治建设培养优秀法律人才,且是具有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高,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但是,目前法学教育注重理论的传授,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据调查得知,我国大学法学专业人数从1978年的几万人到2011年的百万人,各大学注重了数量而忽视了质量。老师与学生比例差距进一步的扩大,导致老师教学负担过重,学生对自己专业信心不足。多数大学对法学教育投入的教学资源不足,国内大学为法学专业学生提供的教学资源如模拟法庭教室、案例教学课堂以及对口学生实践基地等仅为国外的1/12。[3]

3.从法学教学单位和相关组织的关系看,法学教学单位缺乏与相关基层组织的联系,导致大多数法学专业学生无处从事实践公益实践活动。中国的法学教育主要依靠学校教育,而相关司法实务部门基层部门并不愿意协助学校承担相应的责任。学校属于教育部及各省的教育厅管理,司法实务部门属于各自不同的法院,检察院或司法部管理,而相关基层组织又属于政府部门管理,因此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渠道,彼此之间没有太多的联系,即使有需要也不能更好的协调。平时,学生想要观摩庭审或到法院、律师事务所等去实践,他们也会因为学生动手能力差、安全等原因不去接受。而在西方法制较为发达的国家,法学院一直和律师事务所、法院等相关部门保持着畅通的联系,学生可以随时到自己感兴趣的单位实践,他们也愿意接受学生,为他们提供帮助。

4.从公益实践活动的经费来源看,公益实践活动所需必要资金无从保障。从事公益实践活动必须有一定的资金作为保障,这种保障是非营利性的,却是必不可少的。而高等法学院的资金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在这些项目中虽然有一些实习经费,但相当少,在大四实习时都不能得到很大保障,更不用说是假期或平时的公益实践活动了。

(二)激发法学学生从事公益实践活动积极性的措施

1.学生自身树立正确公益实践观。根据调查显示,9%的学生害怕参加公益实践活动,因为他们没自信。其根源是由于自身理论知识功底不够。我们学生正处于学习阶段,具备深厚的法律功底是不太可能,因此在实践中难免会遇到不能解决的复杂问题。因此,我们应该端正心态,不仅要运用所学知识去帮助别人,更重要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身理论知识欠缺的地方,从而回归书本、解决自身欠缺问题,加深理论知识,提高行动能力。

2.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中心作用。在法律援助中心内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亲身无偿讲授法律知识、法律案件等一系列公益活动为社会弱者提供法律帮助,获得职业成就感,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但是,目前这种模式在少数高校艰难的运行,究其原因,主要是资金问题以及社会和不同高校的认识不到位。所以,我们需要在此方面加强宣传并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使之良性运行,同时还需要与当地法律援助中心保持业务联系并接受其业务指导。[4]

3.学校大力支持,灵活安排。在法学专业本科生实习的过程中,由于单位及高校双方认识不足、相应保障机制不完善等原因,部分高校法学专业实习并未收到应有的效果。目前,各个学院对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主要安排在大四实习期间,主要原因是经过六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但是没有考虑到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毕业生们承受考研,考公务员,司法考试等层层重压,难免会分散实习时间和精力,影响实习效果。甚至有些学校把专业实习形式化,疏于管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式给专业实习造成的冲击,专业实习已经满足不了法学专业本质属性对于法学学生的要求。[5] 笔者认为,公益实践活动应当可以弥补法学专业实习的缺陷。各个法学院可以明确地将公益实践活动纳入必修课程。在实践安排上,应当避开与学生就业,考研的冲突。也可以借鉴哈佛大学的做法,有老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将学生分成小组,在每学期十五十六周进行公益活动,一方面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查漏补缺,给学生自我鉴定的机会。

4.多方面筹集资金,使得公益实践活动能顺利开展。我国有大量弱势群体需要法律援助,律师与援助中心的无私奉献仅仅解决了一部分案件,更有大量案件需要有偿服务,为了追求公平公正,需要大量的经费来充实援助案件所需的各项支出。但是,目前我们高校拥有的实习资金缺乏,经济相对落后的现状下,政府给予的资金支持也相对有限。因此,我们必须多渠道的筹措资金,主要是从被援助的地方政府申请专项拨款,接受社会捐赠,争取学校的专项实践资金等,使得我们的公益实践活动得到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对学校而言,公益实践活动在法学本科教学领域是一个双赢的措施。一方面,学校开展公益实践活动,它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训练的综合性过程,也是全面检验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而言,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巩固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和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法学专业学生从事公益活动的过程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同时法学学生从事公益实践活动能熟悉社会现实,增强其从事法律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培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

[2]黄培清.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2.

[3]孟庆瑜.法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1.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