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举措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精神文明建设举措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精神文明建设举措

篇1

学雷锋志愿者带动学雷锋日常化、常态化

北京市年初下发《关于弘扬北京精神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实施意见》,按照《实施意见》部署,除每周六开展的“学雷锋志愿活动日”以外,北京市的学雷锋活动还包括组织学雷锋宣传周活动、学雷锋树典型活动、“雷锋精神进校园”活动、“岗位学雷锋”活动、创作推出弘扬雷锋精神的文化产品、以创建活动带动完善学雷锋活动长效机制等总共7大项。

今年3月以来,北京市开展的“学雷锋志愿者——我报名”活动,已经吸引246万多名公众报名,成为学雷锋志愿活动的中坚力量。246万多名学雷锋志愿者,将体现学雷锋“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的特点,形成学雷锋活动人人参与、学雷锋成果人人共享的局面。

“十个一”工程建设农村文明新生活

今年起,北京市将实施的“十个一”农村文明创建工程,从10个方面解决农村的文化队伍、场地、设施、资金等难题,着力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农村的社会文明程度。通过大力繁荣发展农村文化,满足农村居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十个一”文明创建工程:为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名文明宣传员、一个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网络宣传视屏)、一所市民文明学校、一个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一个乡情村史陈列室、一个标准篮球场、一个乡村大戏台、一支特色文体队伍、一支志愿服务队、一个农村居民信息服务站等项目。“十个一”建设将以“全国文明村”、“首都文明村”和“北京最美的乡村”为突破口,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篇2

二、区分层次,抓好活动载体

我们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放在开展一系列形象鲜明、内容丰富、实践性强、成效明显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中去。首先开展了全民读书活动。引导干部群众多读书、读好书、学科技、用科技,并建起了6处农家书屋,买书、读书、藏书在全镇蔚然成风;其次是抓好细胞工程。在镇机关开展了七讲六好五热爱活动,在农村开展了 文明一条街、十佳文明户、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在中小学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和传唱优秀童谣、做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在豆制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展了做诚信老板、创文明企业活动,在党员中开展了 我为党旗添光彩活动,在团员中开展了青年志愿者活动,在民兵中开展了爱心献国防活动,在窗口单位推行了文明用语和青年文明号、服务明星评选活动。通过这些有针对性、人人都能参与的活动,提升了各阶层人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风尚。

篇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总体上说,我国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是滞后于物质文明建设的,主要体现在文化生活水平不高,层面不够丰富,缺少必要的文化氛围。如何结合当前实际,把握住工作重点,切实解决新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最急迫、最关键的问题。

以品牌建设为抓手,统领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是转变老思想、转变老办法的现实需要。淳安县在认真分析形势、结合地方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以“幸福和美”统揽精神文明工作,有力提升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性。

一、把握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三大关系

(一)把握好“大势”与“微观”的关系。精神文明工作必须从大势着眼,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关注点,做好内涵阐释,增强共识共鸣。同时在具体工作载体和手段上,找准小切口,借“细小实”的身边人身边事来折射大理论、大道理。

(二)把握好“重点”与“全局”的关系。以“幸福和美”主题统揽精神文明工作,必须系统、全局、整体地进行科学谋划,充分调动和整合各方资源,加大品牌深化力度。同时,必须找准品牌打造的着力点,精心设计活动、分线推进实施,集中一段时间和精力,形成声势、亮点和成效,使“幸福和美”品牌打造开好局、起好步。

(三)把握好“中心”与“基层”的关系。基层精神文明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中心和群众两种意识。一方面,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浓墨重彩地做好“五水共治”、“‘撤村建居”、“美丽示范实验区”建设等中心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充当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糅化剂”和“油”,认真调研基层群众所思所需所想,活动向基层延伸,如以流动幸福舞台的方式,深入偏远山村、建筑工地、流动人口聚集区等地,满足各类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三大举措

在积极探索基层宣传文化工作内在规律的基础上,淳安紧紧围绕以湖兴县总战略,以“幸福和美”统揽精神文明工作,着力打造“三大品牌”,全面提升淳安发展软实力。

(一)以“和美家园”为目标,打造“幸福千岛湖”人文品牌。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统筹各方社会资源,丰富文化文明活动,全力营造文明和谐氛围,提升民众幸福指数。一是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着力点,弘扬社会道德风尚。围绕“三个倡导”24个字,深入开展“六大行动”,通过各种载体和形式,开展学习讨论和宣讲普及。在全县开展“最美淳安人”评选,开辟“最美淳安人”光荣墙,分期展示“最美教师”、“最美环卫工人”、“最美金融卫士”等各行业最美丽形象。举办“文明杯”少儿故事、少儿书法、少儿歌曲等系列比赛,通过活泼的、艺术的形式,在全县少儿中形成讲文明树新风的新风尚。二是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为落脚点,提升民众幸福指数。扎实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进一步完善“网上文化礼堂”,积极探索社区文化礼堂建设,通过常态化运作,使文化礼堂成为城乡群众精神家园和“文化地标”;举办“淳安好声音”、“淳安好腔调”、“淳安广场舞电视大赛”等有影响、有声势的大型文化赛事,激发全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和活力;利用“幸福舞台”载体,送文化下乡到偏远农村、建筑工地,努力做到文化享受全覆盖;努力培育农村文艺队伍,如文昌油菜花、宋村乡宋世兰艺术团等,充分发挥草根艺术团在基层群众中的引领作用。三是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为突破口,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以城市精细化管理为契机,努力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开展城乡垃圾分类,开展“文明出行”、交通整治,全力打造千岛湖城市管理金名片;深化社区卫生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探索城市环境共建共管长效机制;推进旅游服务精细化工作,通过文明导游、文明示范店评选,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努力为市民和游客打造文明、和谐、有序的旅游环境。

篇4

一、围绕创建工作统一思想认识

创建文明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靠哪个部门能单独完成的任务,而是需举全市之力,上下齐心协力谋大发展,才能得以实现,要把创建工作同推动提高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发展水平结合起来,同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服务水平结合起来,同凝心聚力、实现市委三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建设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工业强市”,与建设文明富裕、和谐新**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大发展,要充分发挥文明委成员的作用,调动全体干部、职工参与精神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形成机制,狠抓落实,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丰硕成果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围绕提升素质,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

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公民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四有”新人,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提升文明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在抓好每年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的同时,把“一日”三文明教育工作贯穿于全年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好文明学校教育阵地的作用,特别是各街道办事处的文明学校要进一步加强,以市民群众教育引导、以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建设为内容,抓出成效,办出特色。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网站、广播、电视等媒体舆论宣传、引导监督的作用,弘扬正气,传播文明,曝光陋习,引领风尚,在全社会营造起讲文明、讲礼貌、知荣辱、树新风,争做文明**人的良好氛围,市文明委拟在明年春天组织开展一次道德模范评比表彰活动,充分挖掘先进典型,大力宣传推广,以此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的蓬勃开展,以达到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目的。

三、围绕优化环境,打造诚信**

诚信即是一种承诺,也是一种美德,一个城市有了诚信,就会有发展的空间和活力,要把诚信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任务抓好抓实,在打造诚信**上,要有新举措,着力构建以市场准则为基石,制度健全,管理有序,覆盖广泛的社会信用体系。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个人诚信为重点,以做好服务窗口,执法部门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农村信用联社等部门的诚信服务建设为抓手,大力开展诚信部门、诚信企业、诚信经营户、诚信公民、信用乡镇(村)模范还贷户的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典型引路形成“人人参与,共铸诚信”的良好局面。工商、执法、教育部门,信用联社要积极做好宣传牵头,引导作用,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以丰硕的成果树立文明诚信**新形象,推动诚信**建设工作。

四、围绕“六大”创建,加强日常管理,提升创建水平

截止目前,全市已建成三级文明单位424个,占单位总数的近90%,其中自治区级62个,地区级129个,从数量上看,地区级以上文明单位只占创建数的48%,从结构上看,城区单位占比例较大,农村只占17.5 %,所以,加强文明单位日常监督管理,提高创建质量,重视侧重农村创建工作的指导极为重要。一是要总结经验,形成一套对文明单位监管、检查、指导、管理,各级领导齐抓共管的长效工作机制;二是要坚持对三级文明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对一些领导不重视,群众活动少,经济效益差,管理工作滑坡的文明单位予以清理摘牌,维护文明单位的声誉;三是坚持深入基层,分类指导,定期检查文明单位开展工作情况,巩固创建成果;四是加强文明单位监督,除单位自行公示外,坚持对新申报和届满的单位在媒体或网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扩大监督面;五是发现亮点培育典型,力推一批领导重视,环境优良、群众参与积极性高 ,业绩突出社会信誉高的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再上新台阶,以此推动全市创建工作的扎实开展。

五、围绕乡村文明建设,抓好农村创建工作

篇5

按照交通运输部《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规划(2011-2015年)

》和《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及《省交通运输厅“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精神,省运管局制定了《__道路运输系统“十二五”精神文明创建规划》,为了将部、厅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战略部署传递至全行业,实现上下联动的机制,省运管局连续几年举办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培训班,要求各地市运管部门、局直属单位主要领导和文明办主任参加,邀请省文明办、省厅文明办的领导讲解相关内容。

道路运输行业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精神文明建设既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做好行业惯例工作的有力保证。因此,我们要根据自身实际和客观需要,在强化行业管理过程中,卓有成效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一是规范行业外在形象。近年,省运管局逐步推行行业形象统一战略,提出统一规范服装,统一执法车辆标识,统一执法公示栏,统一挂牌执勤,统一执法行为规范的“五统一”。在此基础上,注重用良好的人文工作环境来促进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重点推进了基层单位文化场所建设。各地运管部门积极加强阅览室、陈列室、活动室、健身房等文化场所建设,逐步改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的硬件设施,有条件的单位还建立了荣誉陈列馆、展示馆等,充分展示道路运输行业建设与发展的成就。通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实现了规范行业外在形象,寓行业价值观和行业理念于外在形象之中,达到了美化工作生活环境,建立行业标识体系,树立行业良好社会形象的目的。

二是提高运管人员综合素质。组织运管战线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同志编写《运管人员职业道德》、《道路旅客运输司乘人员职业道德》、《道路汽车客运站站务人员职业道德》等相关培训教材,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组织有关业务专家到企业、运管机构开展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巡讲;每年举办运政执法、客运管理、货运管理、安全管理等岗位培训班,切实提高了队伍综合素质;加强行业发展长远规划建设,召开全省范围内的企业座谈会、运管工作会议,研究制定推进我省道路运输行业快速发展的有效措施,形成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三是大力宣传行业精神。省运管局党委将龙江交通精神确立为行业核心价值理念,通过在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办公场所、道路运输站场、道路运输企业采取悬挂张贴以龙江交通精神为核心内容的宣传画、宣传标语,开辟固定宣传栏宣传板,播发主题宣传片等形式,广泛宣传龙江交通精神;通过在出租车和公交车醒目位置粘贴宣传标语,在有LED屏幕的出租车和公交车上滚动播发宣传标语、宣传口号等形式,弘扬龙江交通精神;通过开展主题演讲、报告座谈、读书征文、诗歌朗诵、行业歌曲创作、展览展示、文艺晚会和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形成一批广大干部职工认可、在行业及社会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化作品,切实把行业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精神文明创建的各个方面。

篇6

1、培育企业价值观

企业行为是否正确决定着企业的发展,而企业根本指导思想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行为,这就是所谓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石,是企业生存的思想基础和发展的精神指南,其与企业物质、政治、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有密切关系。煤矿企业必须以构建和谐文化为主线,在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和谐文化的体系建设,并且充分发挥文化载体阵地作用。为树立煤矿企业形象,创造优美环境、提升煤矿的管理水平、加强干部员工日常安全教育和廉洁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思想观念和自律能力,在努力贯彻落实企业安全理念和建设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的过程中精心设计建造企业文化。煤矿企业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统一对企业文化进行整合管理,制定了塑造企业形象、整合企业文化、提升管理品质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意见,并在对企业发展进行长远规划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企业文化建设目标,总而言之,企业文化要与煤矿安全密切相连。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企业全体职工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企业文化其实质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企业发展经营战略,因此,必须坚持以人文本。新时期强调加强和改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文化的重要举措,把企业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提升企业文化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形成全所一盘棋的向心合力。

2、锤炼企业精神

把锤炼企业精神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着力点,发挥文化的凝聚力。企业文化的主导和精髓就是企业精神,而企业凝聚人心的一面有效旗帜就是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的“以人为中心”的根本特征在企业精神的锤炼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且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精神的锤炼。企业的凝聚力,是指一个企业的综合素质所形成的吸引力。具体地说,企业的凝聚力能充分发挥职工积极性、创造性,有效整合企业内部资源,适应企业外部环境变化,推进企业发展。面对新经济时代,企业改革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从推进煤矿企业的实际出发,推进规范企业文化建设,赋予企业精神以新的内涵。大力倡导“主动服务、全员服务、文明服务”的理念,使“创新、求实、拼争、奉献”的精神日益成为广大职工的自觉行为,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成为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丰富源泉、凝聚企业职工的力量,推动企业的发展。强化品牌文化的对外辐射力,打造以创新文化、竞争文化、和谐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强势企业文化。坚持运用企业文化兴企育人,通过持续的文化建设与创新活动,使企业文化成为全体员工传承践行的企业之魂。

3、建立企业职工职业道德规范

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立足点,发挥文化的感召力。企业道德是职工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中,不仅应重视物质管理,更应重视人的管理,要着眼于建立一个企业成员遵从的企业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煤矿企业在加强企业得到建设中,一方面制定了《煤矿职业道德规范》加强了硬性约束,《煤矿职业道德规范》中分别对各种技术人员进行了约束。

4、发挥文化的吸引力

从实际出发推动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组织、有文明、有计划的开展丰富多彩、科学文明、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为学习型企业的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浓厚的文化氛围。通过学习型煤矿企业的建设,使职工的精神得到了充实,塑造了企业的品牌形象。煤矿企业中有很多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工,对他们的培养要采取现场教学,在感性认识基础上,深化理论教育,这是使他们能够快速接受的一种有效方式,例如,顶板控制,发生顶板事故的大多数原因都是由于操作技术导致支护质量差。全面开展目标教育,借助目标的激励功能,使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把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完全调动起来。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使职工的使命感增强了,责任感增强了,紧迫感也有了,并且企业文化建设能够将职工的能力和热情正确地引导到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效益的增加上去,最终进一步向企业的总体目标靠近。

总而言之,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而精神文明又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因此,企业文化与精神文化相融合是当代企业亟须实现的,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通过“培育企业价值观”、“锤炼企业精神”、“建立企业职工职业道德规范”、“发挥文化的吸引力”来实现煤矿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的融合,从而推动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精神方面的消费逐步增多,休闲方式逐步多样化。就是在边远乡镇,也有不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唱歌跳舞,健身娱乐,坝坝文化较为火热,村级文化活动也开始发展。由于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广泛开展宣传政策法规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开展,农民的政策、法制、科技意识不断增强,运用政策、法律、科技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二)活动形式日趋多样

正月初七灯火节游园活动、万名群众环城长跑、中国四川光雾山红叶节等主题突出、参与性强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各文艺宣传团体创作编排的金钱板、音乐快板、歌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农民读书节和迎奥运、促和谐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等,使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入村入户,深入人心。

(三)阵地建设更臻完善

加强了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新规划建设了12个乡镇文化站,为光雾山镇铁炉坝村、元潭乡字库村、侯家乡姜家大院捐赠图书30000余册,并建立了规范的图书阅览室。加强了县内赶场老年拐棍宣传队、南江镇女子秧歌队、长赤镇腰鼓队、元潭乡唢呐龙狮队等民间文艺团体建设,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传统文化颇具特色

二、存在问题

我县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南江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相比,都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重视不够,认识偏差。一些乡镇,尤其是经济和基础建设较为落后的乡镇,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对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在干部队伍建设、设备资金投入等方面,偏重经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做到两者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使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形成了两张皮。

2、投入不足,基础薄弱。一是缺经费。目前乡村两级财政十分困难,无法筹集到资金建设文化阵地,有发展之心而无建设之力。乡镇以上各级投入以送为主,送戏送书送电影等,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不多,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二是缺阵地。边远乡镇大多缺乏文化设施,就连一些原本已经建设起来的文化设施,也因缺乏足够的资金,没有很好的保养和管理,无法发挥作用;大部分边远乡镇没有文化站,村没有文化活动室,社没有图书阅览室,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载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难以开展。

3、队伍不力,主体缺乏。部分乡镇没有专职的宣传委员,使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等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加之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使农村文化活动失去主体。现阶段留守在家的老年农户担负的主要任务是照顾晚辈读书上学,休息时间也仅满足于看看电视、打打麻将,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很多村社文化活动室因缺乏活动主体名存实亡,使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巨大反差。

4、观念不正,陋习抬头。由于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应严重不足,乡、村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下降,导致一些地方不良风气蔓延,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目标格格不入的现象屡见不鲜:封建迷信开始抬头、办酒风盛行泛滥、赌博风越刮越烈。一些农民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错位,崇尚科技文化知识的氛围不浓,农民学习文化科技知识的热情不高。

三、对策建议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

项长期的艰巨任务,特别要重视边远乡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因地制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才能扎扎实实地把我县精神文明建设推向前进。

(一)深化认识,做到三个到位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做到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努力扭转两个文明建设中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坚决克服对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观点,真正把精神文明和经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二是资金投入到位。政府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资金投入列入财政预算,各乡镇要着眼于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建立各级财政拿一点、后盾单位帮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投入机制,鼓励民间资金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机制,保障农村精神为文明建设的正常开展。三是工作落实到位。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这一软任务变为硬指标,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列入对各级各有关部门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指标化、定量化,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建立一整套系统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制度,定期检查,年底总评。

(二)提高素质,狠抓三个教育

围绕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这个核心,大力开展三个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一是思想教育。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教育和指导农民,提高他们认识社会的能力,消除固有和封闭、保守的旧意识,形成改革开放、共同致富的新意识,增强他们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二是知识教育。通过多种媒体和形式,加大对农民在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及党的方针政策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增强他们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抵制封建迷信及的能力。逐步破除封建迷信,阻止乱建坟墓、庙宇,大操大办红、白喜事陈旧陋习,形成崇尚科学、摒弃陋习、追求文明进步的良好风尚。三是道德教育。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村规民约等为主要内容,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农民讲社会公德、讲职业道德、讲家庭美德,争创省级文明县城、市级卫生县城、国家生态县城和中国旅游经济强县。

(三)优化载体,开展三项活动

篇8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推进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为目标,以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重点,做了大量扎扎实实、富有成效的工作,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素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有力的发挥了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作用。

(一)加强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农民群众的素质不断提高。近年来,全市各旗县区和有关部门把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农民致富和农村发展,坚持教育人、培养人、提高人,促进了农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一是围绕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使广大农牧民群众看到中央和省、市委解决“三农”问题的坚强决心,看到党和政府对农民切身利益的深切关怀,看到农村发展的美好前景,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更加深入人心。二是围绕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坚持对农村干部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在广大农村牧区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市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干净人家、精把媳妇”的评选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促进了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三是围绕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深入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积极引导农民自觉摒弃陈规陋习。

(二)加大农村牧区文化建设力度,农牧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几年来,随着中央、自治区、市委解决“三农”问题重大举措的实施,各旗县区和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措施,不断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相继新建和改建了一大批乡镇宣传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全市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要求,大力实施“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多方整合资金,重点支持乡镇苏木宣传文化站和村嘎查宣传文化室建设。在“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的带动下,各旗县区普遍重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有的地方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已达90%以上,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文化阵地网络。各旗县区以文化阵地为依托,组织时事政策教育,开展集中文体活动,举办科技知识培训,把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办成了思想教育的阵地,法纪教育的场所,科技培训的课堂,文化活动的园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活跃了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农民群众精神面貌发生可喜变化。全市以提高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为目标,紧密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环境面貌改善,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进一步打造“北疆文明大通道”。近几年,我们重点抓了110国道、丹拉高速公路、固查线、五乌线、临赛线绿色通道建设。大力整治村容村貌,硬化路街巷,绿化、美化、净化村庄,重点清理城乡共建示范点上的破墙烂院、柴草杂物、污水垃圾,解决乱搭乱建、坑洼不平等问题,努力实现“生态文明村”建设目标。二是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市文明委抽调130个单位,分成30个组,由组长单位负责,共联了30个村,由几个单位联合起来联建一个村,三年之内将所联村庄建成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示范点的基本框架要求是“五改五建”、“三通、三化”(改水、改电、改院、改圈、改厕;建新房、建青贮窖、建沼气池、建养殖小区、建大棚;通油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村庄绿化、巷道硬化、庭院净化)。三是创建生态文明村。近几年,我市以建设文明生态村为目标,把发展生态经济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认真实施“生态家园”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启动了54个示范引领型村庄建设,建成乡村油路1913公里,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沼气入户2.6万户,完成中低产田改造64万亩,农田水利配套262万亩。四是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不断深化。各旗县区把创建文明村镇作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按照规划科学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特色突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秩序良好,科技文化健康发展,环境面貌整洁优美的目标,全面加强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五是连片创建出现了良好发展势头。各旗县区重点重点抓了主轴线沿线及两侧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中心小集镇及建制镇的创建工作,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创建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不断深入,逐步显现出连片创建格局,日益发挥整体效应。通过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临河区新华镇、乌拉特前旗西小召镇公田村2005年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9个苏木建制镇获得1-6星级文明镇,34个嘎查村获得1-6星级文明村。

(四)坚持多办实事好事,农民群众在创建中得到实惠。多年来,全市各地和有关部门根据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要求,围绕群众反映强烈、要求迫切解决的问题,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每年办一些实事好事,使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精神文明带来的实惠和好处,自觉参与到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中来。一是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全市以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宗旨,以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奔小康为目标,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三下乡”活动,不断扩大“三下乡”活动的实效,受到了农民群众的好评。二是认真实施“万村书库”工程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由市委宣传部牵头,把“万村书库”工程与科技兴农、科技兴牧,与扶贫和各种创建活动相结合,在全市已建成个乡镇苏木图书室、个村嘎查图书阅览室。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取得了新的成效,全市所有的自然村实现了通广播电视。三是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帮助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制定村规民约,建立村务公开、卫生保洁等项制度,推动了这些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总的看,近年来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在服务“三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各级领导对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旗县区、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力度越来越大,农民群众参与面越来越广,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效果进一步明显。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还是初步的。对照中央、自治区、市委的要求,目前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要求还有差距,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我们要按照中央、自治区、市委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发扬成绩、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二、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扎实推进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

当前,我区及我市新农村新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已步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要做好农牧业结构调整、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以城带乡等文章。要围绕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抓住提升农牧民素质这一根本,围绕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激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个载体,围绕构建和谐农村牧区、解决好民生问题这个重点,围绕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牧区思想文化这个阵地。要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打破城乡发展二元结构,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城乡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现代文明加快从城市向农村牧区传播普及。要正确处理好典型示范与全面推进的关系,促进农村牧区精神创建活动健康发展。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对于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把握重点,全面落实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以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着力点,以完善文化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城乡共建、多办实事为重要途径,以活动为总载体,从抓试点入手,以点带面,连片创建,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着力增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着力提升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推动全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l、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牧民。

农牧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新牧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要着眼于提高农牧民的综合素质,大力培育新型农牧民。培养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合格主体,是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农村牧区各项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要着眼于提高农民素质,突出培育新农民这个主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保障。一要大力加强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和教育农村广大干部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要广泛深入宣传“十一五”规划的奋斗目标和重要部署,宣传中央、自治区、市委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举措,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把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要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要深入进行艰苦创业精神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农村干部群众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市场意识、生态意识,不断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和开拓创新精神。要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农民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二要抓好农牧民培训工作。要紧紧围绕培养新型农牧民,大力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知识、文明礼仪知识培训,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农牧民转移就业培训,帮助农牧民提高综合素质,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三要广泛开展“五进三争”活动。“五进三争”活动的基本内容是:道德规范进农家、政策法纪进农家、科技知识进农家、卫生健康进农家、文化活动进农家,争做新型农民、争当文明农户、争创文明村镇。这个活动载体基本上涵盖了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所涉及的主要任务,涵盖了农民、农户、农村三个层面,抓住这个总载体,广泛开展多种创建活动,对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要把开展“五进三争”活动同农村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同创评文明村户、文明生态村和好媳妇、好妯娌、好婆婆、好农民评选结合起来,广泛吸引农民群众参与,形成以“五进三争”活动为总载体,多种创建活动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创建格局。要通过多种创建活动的扎实开展,把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送到农村牧区,促进农牧民素质提高,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义务教育工作,使农牧民子女得到良好的教育。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市场意识强、懂经营、会管理和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农村牧区适用人才。

2、选准突破口,推动全局工作。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任务繁重,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务求突破,带动全局。当前,我们要把完善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努力促进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一是抓好农村牧区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牧区文化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有利于提高广大农牧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农村文化设施是发展农村公共文化的重要依托,目前农村文化设施严重滞后,必须着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要认真落实中央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切实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建设一批乡镇宣传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发展一批文化中心户,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使文化资源向农牧民倾斜,逐步改变城乡文化资源失衡的问题,提高农村牧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二是抓好农村牧区文化活动。要积极抓好农村牧区群众文化活动,把丰富多彩的民族和地域传统文化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创建活动载体,不断充实、丰富和活跃农牧民的文化生活。要依托农村牧区文化活动室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要抓好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要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培育内容积极健康、风格清新质朴、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农村群众文化,不断充实、丰富和活跃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要教育引导农牧民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乡风乡俗。

三是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必须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从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入手,狠抓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实施“五改五建”、“三通、三化”(改水、改电、改院、改圈、改厕;建新房、建青贮窖、建沼气池、建养殖小区、建大棚;通油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村庄绿化、巷道硬化、庭院净化)。要引导和帮助农村完善公共环卫设施,建立卫生保洁制度,引导和帮助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实现农村环境面貌的较大改观。要把发展生产、农牧民致富和治理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提高以公共秩序、社会风气、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牧区和谐稳定。

四是以文明村镇建设为重点,推动农村区域性连片创建。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以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以点带面,形成农村牧区域性连片创建的工作新格局。要增强小城镇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大力开展区域性片性创建活动,认真抓好区域性连片创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加强引导农民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要抓好文明乡镇苏木、文明村嘎查、十星级文明户等常规性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创建标准,丰富创建内容,创新创建方式。确保创建质量,提高创建水平。

3、切实建好试点,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抓好全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既需要宏观指导、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又必须抓好试点、培养典型、搞好示范,要通过先行试点,摸索经验,以点带面,扎实推进。各旗县区、乡镇都要选择一批经济发展、组织建设、工作基础和自然条件不同的村嘎查作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创建的试点。要根据创建文明村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的要求,切实抓好试点的创建工作。要发挥好试点的带动作用,及时总结试点的创建经验,为不同资源条件、不同发展水平的地方提供学习借鉴。要搞好典型宣传,组织新闻媒体,集中宣传一批特色鲜明、时代感强的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树立一批立得住、传得开、叫得响的创建品牌。

4、服务农牧民群众,多办好事实事。

服务群众、多办实事是搞好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从一件一件的实事抓起。要把创建活动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以解决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从群众最欢迎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积极主动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让农牧民群众从精神文明建设中得到实惠。要特别关注农村的困难群体,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对于安排了的实事,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务求实效。要按照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要求,组织各级文明单位根据各地创建规划,与试点村结对帮扶。一个或几个文明单位帮扶一个试点村,重点帮助农村牧区建设文化活动室、改善文化条件,建设公共设施、硬化村中道路,治理环境卫生、美化村容村貌,开展文化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等。要把结对帮扶工作纳入文明单位评选和管理,作为文明单位年度复查和创建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努力使结对帮扶形成长效机制。各级文明办要加强对结对帮扶工作的指导,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三、加强领导,扎实工作,精心组织,齐抓共管,全力开好这次盛会

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大局,实践表明,“以会促创”精神文明建设重点推进战略,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推动全区两个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和重要载体。自治区党委、政府之所以把全区新农村新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放在巴彦淖尔市召开,就是为了更好地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展示已有的工作成就,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更好的建设新农村新牧区、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途径、新举措。因此,这不仅是巴彦淖尔市的一件大事,也是自治区的一件大事。

l、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明确任务,狠抓落实。

全市上下、各旗县区和各有关部门要把这次经验交流会作为推动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契机,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紧迫任务、头等大事列入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实施,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狠抓工作落实。对别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要结合实际,在认真调查研究、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明确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目标、重点,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要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努力形成领导重视、部门联动、城乡共建、各方共同参与的新格局。

2、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体现特色。

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是一个历史进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突出重点。要着眼于农民的全面发展,重点规划一批造福于农民的教育、科技、文化项目,使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近期内可以选择一批经济条件好、文化基础好的试点,把重点放在培养新农民、建设新村庄上,在促进乡风民俗树立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等方面抓出一批特色示范点来,充分展示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的成果。各项创建工作既要有紧迫感,又不能急于求成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

篇9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推进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为目标,以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重点,做了大量扎扎实实、富有成效的工作,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素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有力的发挥了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作用。

(一)加强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农民群众的素质不断提高。近年来,全市各旗县区和有关部门把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农民致富和农村发展,坚持教育人、培养人、提高人,促进了农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一是围绕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使广大农牧民群众看到中央和省、市委解决“三农”问题的坚强决心,看到党和政府对农民切身利益的深切关怀,看到农村发展的美好前景,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更加深入人心。二是围绕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坚持对农村干部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在广大农村牧区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市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干净人家、精把媳妇”的评选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促进了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三是围绕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深入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积极引导农民自觉摒弃陈规陋习。

(二)加大农村牧区文化建设力度,农牧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几年来,随着中央、自治区、市委解决“三农”问题重大举措的实施,各旗县区和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措施,不断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相继新建和改建了一大批乡镇宣传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全市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要求,大力实施“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多方整合资金,重点支持乡镇苏木宣传文化站和村嘎查宣传文化室建设。在“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的带动下,各旗县区普遍重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有的地方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已达90%以上,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文化阵地网络。各旗县区以文化阵地为依托,组织时事政策教育,开展集中文体活动,举办科技知识培训,把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办成了思想教育的阵地,法纪教育的场所,科技培训的课堂,文化活动的园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活跃了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农民群众精神面貌发生可喜变化。全市以提高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为目标,紧密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环境面貌改善,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进一步打造“北疆文明大通道”。近几年,我们重点抓了110国道、丹拉高速公路、固查线、五乌线、临赛线绿色通道建设。大力整治村容村貌,硬化路街巷,绿化、美化、净化村庄,重点清理城乡共建示范点上的破墙烂院、柴草杂物、污水垃圾,解决乱搭乱建、坑洼不平等问题,努力实现“生态文明村”建设目标。二是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市文明委抽调130个单位,分成30个组,由组长单位负责,共联了30个村,由几个单位联合起来联建一个村,三年之内将所联村庄建成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示范点的基本框架要求是“五改五建”、“三通、三化”(改水、改电、改院、改圈、改厕;建新房、建青贮窖、建沼气池、建养殖小区、建大棚;通油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村庄绿化、巷道硬化、庭院净化)。三是创建生态文明村。近几年,我市以建设文明生态村为目标,把发展生态经济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认真实施“生态家园”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启动了54个示范引领型村庄建设,建成乡村油路1913公里,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沼气入户2.6万户,完成中低产田改造64万亩,农田水利配套262万亩。四是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不断深化。各旗县区把创建文明村镇作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按照规划科学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特色突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秩序良好,科技文化健康发展,环境面貌整洁优美的目标,全面加强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五是连片创建出现了良好发展势头。各旗县区重点重点抓了主轴线沿线及两侧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中心小集镇及建制镇的创建工作,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创建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不断深入,逐步显现出连片创建格局,日益发挥整体效应。通过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临河区新华镇、乌拉特前旗西小召镇公田村2005年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9个苏木建制镇获得1-6星级文明镇,34个嘎查村获得1-6星级文明村。

(四)坚持多办实事好事,农民群众在创建中得到实惠。多年来,全市各地和有关部门根据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要求,围绕群众反映强烈、要求迫切解决的问题,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每年办一些实事好事,使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精神文明带来的实惠和好处,自觉参与到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中来。一是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全市以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宗旨,以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奔小康为目标,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三下乡”活动,不断扩大“三下乡”活动的实效,受到了农民群众的好评。二是认真实施“万村书库”工程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由市委宣传部牵头,把“万村书库”工程与科技兴农、科技兴牧,与扶贫和各种创建活动相结合,在全市已建成个乡镇苏木图书室、个村嘎查图书阅览室。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取得了新的成效,全市所有的自然村实现了通广播电视。三是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帮助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制定村规民约,建立村务公开、卫生保洁等项制度,推动了这些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总的看,近年来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在服务“三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各级领导对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旗县区、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力度越来越大,农民群众参与面越来越广,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效果进一步明显。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还是初步的。对照中央、自治区、市委的要求,目前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要求还有差距,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我们要按照中央、自治区、市委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发扬成绩、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二、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扎实推进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

当前,我区及我市新农村新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已步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要做好农牧业结构调整、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以城带乡等文章。要围绕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抓住提升农牧民素质这一根本,围绕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激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个载体,围绕构建和谐农村牧区、解决好民生问题这个重点,围绕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牧区思想文化这个阵地。要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打破城乡发展二元结构,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城乡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现代文明加快从城市向农村牧区传播普及。要正确处理好典型示范与全面推进的关系,促进农村牧区精神创建活动健康发展。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对于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把握重点,全面落实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以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着力点,以完善文化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城乡共建、多办实事为重要途径,以活动为总载体,从抓试点入手,以点带面,连片创建,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着力增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着力提升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推动全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l、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牧民。

农牧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新牧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要着眼于提高农牧民的综合素质,大力培育新型农牧民。培养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合格主体,是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农村牧区各项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要着眼于提高农民素质,突出培育新农民这个主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保障。一要大力加强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和教育农村广大干部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要广泛深入宣传“十一五”规划的奋斗目标和重要部署,宣传中央、自治区、市委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举措,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把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要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要深入进行艰苦创业精神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农村干部群众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市场意识、生态意识,不断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和开拓创新精神。要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农民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二要抓好农牧民培训工作。要紧紧围绕培养新型农牧民,大力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知识、文明礼仪知识培训,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农牧民转移就业培训,帮助农牧民提高综合素质,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三要广泛开展“五进三争”活动。“五进三争”活动的基本内容是:道德规范进农家、政策法纪进农家、科技知识进农家、卫生健康进农家、文化活动进农家,争做新型农民、争当文明农户、争创文明村镇。这个活动载体基本上涵盖了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所涉及的主要任务,涵盖了农民、农户、农村三个层面,抓住这个总载体,广泛开展多种创建活动,对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要把开展“五进三争”活动同农村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同创评文明村户、文明生态村和好媳妇、好妯娌、好婆婆、好农民评选结合起来,广泛吸引农民群众参与,形成以“五进三争”活动为总载体,多种创建活动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创建格局。要通过多种创建活动的扎实开展,把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送到农村牧区,促进农牧民素质提高,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义务教育工作,使农牧民子女得到良好的教育。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市场意识强、懂经营、会管理和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农村牧区适用人才。

2、选准突破口,推动全局工作。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任务繁重,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务求突破,带动全局。当前,我们要把完善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努力促进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一是抓好农村牧区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牧区文化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有利于提高广大农牧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农村文化设施是发展农村公共文化的重要依托,目前农村文化设施严重滞后,必须着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要认真落实中央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切实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建设一批乡镇宣传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发展一批文化中心户,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使文化资源向农牧民倾斜,逐步改变城乡文化资源失衡的问题,提高农村牧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二是抓好农村牧区文化活动。要积极抓好农村牧区群众文化活动,把丰富多彩的民族和地域传统文化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创建活动载体,不断充实、丰富和活跃农牧民的文化生活。要依托农村牧区文化活动室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要抓好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要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培育内容积极健康、风格清新质朴、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农村群众文化,不断充实、丰富和活跃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要教育引导农牧民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乡风乡俗。

三是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必须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从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入手,狠抓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实施“五改五建”、“三通、三化”(改水、改电、改院、改圈、改厕;建新房、建青贮窖、建沼气池、建养殖小区、建大棚;通油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村庄绿化、巷道硬化、庭院净化)。要引导和帮助农村完善公共环卫设施,建立卫生保洁制度,引导和帮助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实现农村环境面貌的较大改观。要把发展生产、农牧民致富和治理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提高以公共秩序、社会风气、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牧区和谐稳定。

四是以文明村镇建设为重点,推动农村区域性连片创建。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以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以点带面,形成农村牧区域性连片创建的工作新格局。要增强小城镇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大力开展区域性片性创建活动,认真抓好区域性连片创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加强引导农民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要抓好文明乡镇苏木、文明村嘎查、十星级文明户等常规性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创建标准,丰富创建内容,创新创建方式。确保创建质量,提高创建水平。

3、切实建好试点,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抓好全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既需要宏观指导、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又必须抓好试点、培养典型、搞好示范,要通过先行试点,摸索经验,以点带面,扎实推进。各旗县区、乡镇都要选择一批经济发展、组织建设、工作基础和自然条件不同的村嘎查作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创建的试点。要根据创建文明村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的要求,切实抓好试点的创建工作。要发挥好试点的带动作用,及时总结试点的创建经验,为不同资源条件、不同发展水平的地方提供学习借鉴。要搞好典型宣传,组织新闻媒体,集中宣传一批特色鲜明、时代感强的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树立一批立得住、传得开、叫得响的创建品牌。

4、服务农牧民群众,多办好事实事。

服务群众、多办实事是搞好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从一件一件的实事抓起。要把创建活动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以解决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从群众最欢迎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积极主动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让农牧民群众从精神文明建设中得到实惠。要特别关注农村的困难群体,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对于安排了的实事,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务求实效。要按照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要求,组织各级文明单位根据各地创建规划,与试点村结对帮扶。一个或几个文明单位帮扶一个试点村,重点帮助农村牧区建设文化活动室、改善文化条件,建设公共设施、硬化村中道路,治理环境卫生、美化村容村貌,开展文化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等。要把结对帮扶工作纳入文明单位评选和管理,作为文明单位年度复查和创建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努力使结对帮扶形成长效机制。各级文明办要加强对结对帮扶工作的指导,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三、加强领导,扎实工作,精心组织,齐抓共管,全力开好这次盛会

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大局,实践表明,“以会促创”精神文明建设重点推进战略,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推动全区两个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和重要载体。自治区党委、政府之所以把全区新农村新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放在巴彦淖尔市召开,就是为了更好地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展示已有的工作成就,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更好的建设新农村新牧区、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途径、新举措。因此,这不仅是巴彦淖尔市的一件大事,也是自治区的一件大事。

l、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明确任务,狠抓落实。

全市上下、各旗县区和各有关部门要把这次经验交流会作为推动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契机,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紧迫任务、头等大事列入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实施,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狠抓工作落实。对别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要结合实际,在认真调查研究、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明确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目标、重点,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要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努力形成领导重视、部门联动、城乡共建、各方共同参与的新格局。

2、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体现特色。

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是一个历史进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突出重点。要着眼于农民的全面发展,重点规划一批造福于农民的教育、科技、文化项目,使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近期内可以选择一批经济条件好、文化基础好的试点,把重点放在培养新农民、建设新村庄上,在促进乡风民俗树立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等方面抓出一批特色示范点来,充分展示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的成果。各项创建工作既要有紧迫感,又不能急于求成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

篇10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推进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为目标,以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重点,做了大量扎扎实实、富有成效的工作,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素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有力的发挥了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作用。

(一)加强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农民群众的素质不断提高。近年来,全市各旗县区和有关部门把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农民致富和农村发展,坚持教育人、培养人、提高人,促进了农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一是围绕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使广大农牧民群众看到中央和省、市委解决“三农”问题的坚强决心,看到党和政府对农民切身利益的深切关怀,看到农村发展的美好前景,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更加深入人心。二是围绕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坚持对农村干部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在广大农村牧区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市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干净人家、精把媳妇”的评选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促进了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三是围绕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深入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积极引导农民自觉摒弃陈规陋习。

(二)加大农村牧区文化建设力度,农牧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几年来,随着中央、自治区、市委解决“三农”问题重大举措的实施,各旗县区和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措施,不断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相继新建和改建了一大批乡镇宣传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全市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要求,大力实施“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多方整合资金,重点支持乡镇*宣传文化站和村*宣传文化室建设。在“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的带动下,各旗县区普遍重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有的地方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已达90%以上,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文化阵地网络。各旗县区以文化阵地为依托,组织时事政策教育,开展集中文体活动,举办科技知识培训,把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办成了思想教育的阵地,法纪教育的场所,科技培训的课堂,文化活动的园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活跃了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农民群众精神面貌发生可喜变化。全市以提高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为目标,紧密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环境面貌改善,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进一步打造“北疆文明大通道”。近几年,我们重点抓了110国道、*高速公路、*线、*线、*线绿色通道建设。大力整治村容村貌,硬化路街巷,绿化、美化、净化村庄,重点清理城乡共建示范点上的破墙烂院、柴草杂物、污水垃圾,解决乱搭乱建、坑洼不平等问题,努力实现“生态文明村”建设目标。二是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市文明委抽调130个单位,分成30个组,由组长单位负责,共联了30个村,由几个单位联合起来联建一个村,三年之内将所联村庄建成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示范点的基本框架要求是“五改五建”、“三通、三化”(改水、改电、改院、改圈、改厕;建新房、建青贮窖、建沼气池、建养殖小区、建大棚;通油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村庄绿化、巷道硬化、庭院净化)。三是创建生态文明村。近几年,我市以建设文明生态村为目标,把发展生态经济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认真实施“生态家园”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启动了54个示范引领型村庄建设,建成乡村油路1913公里,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沼气入户2.6万户,完成中低产田改造64万亩,农田水利配套262万亩。四是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不断深化。各旗县区把创建文明村镇作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按照规划科学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特色突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秩序良好,科技文化健康发展,环境面貌整洁优美的目标,全面加强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五是连片创建出现了良好发展势头。各旗县区重点重点抓了主轴线沿线及两侧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中心小集镇及建制镇的创建工作,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创建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不断深入,逐步显现出连片创建格局,日益发挥整体效应。通过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临河区新华镇、乌拉特前旗西小召镇公田村20*年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9个*建制镇获得1-6星级文明镇,34个*村获得1-6星级文明村。

(四)坚持多办实事好事,农民群众在创建中得到实惠。多年来,全市各地和有关部门根据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要求,围绕群众反映强烈、要求迫切解决的问题,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每年办一些实事好事,使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精神文明带来的实惠和好处,自觉参与到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中来。一是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全市以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宗旨,以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奔小康为目标,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三下乡”活动,不断扩大“三下乡”活动的实效,受到了农民群众的好评。二是认真实施“万村书库”工程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由市委宣传部牵头,把“万村书库”工程与科技兴农、科技兴牧,与扶贫和各种创建活动相结合,在全市已建成个乡镇*图书室、个村*图书阅览室。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取得了新的成效,全市所有的自然村实现了通广播电视。三是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帮助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制定村规民约,建立村务公开、卫生保洁等项制度,推动了这些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总的看,近年来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在服务“三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各级领导对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旗县区、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力度越来越大,农民群众参与面越来越广,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效果进一步明显。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还是初步的。对照中央、自治区、市委的要求,目前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要求还有差距,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我们要按照中央、自治区、市委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发扬成绩、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二、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扎实推进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

当前,我区及我市新农村新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已步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要做好农牧业结构调整、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以城带乡等文章。要围绕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抓住提升农牧民素质这一根本,围绕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激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个载体,围绕构建和谐农村牧区、解决好民生问题这个重点,围绕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牧区思想文化这个阵地。要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打破城乡发展二元结构,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城乡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现代文明加快从城市向农村牧区传播普及。要正确处理好典型示范与全面推进的关系,促进农村牧区精神创建活动健康发展。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对于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把握重点,全面落实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以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着力点,以完善文化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城乡共建、多办实事为重要途径,以活动为总载体,从抓试点入手,以点带面,连片创建,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着力增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着力提升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推动全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l、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牧民。

农牧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新牧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要着眼于提高农牧民的综合素质,大力培育新型农牧民。培养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合格主体,是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农村牧区各项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要着眼于提高农民素质,突出培育新农民这个主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保障。一要大力加强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和教育农村广大干部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要广泛深入宣传“十一五”规划的奋斗目标和重要部署,宣传中央、自治区、市委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举措,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把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要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要深入进行艰苦创业精神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农村干部群众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市场意识、生态意识,不断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和开拓创新精神。要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农民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二要抓好农牧民培训工作。要紧紧围绕培养新型农牧民,大力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知识、文明礼仪知识培训,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农牧民转移就业培训,帮助农牧民提高综合素质,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三要广泛开展“五进三争”活动。“五进三争”活动的基本内容是:道德规范进农家、政策法纪进农家、科技知识进农家、卫生健康进农家、文化活动进农家,争做新型农民、争当文明农户、争创文明村镇。这个活动载体基本上涵盖了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所涉及的主要任务,涵盖了农民、农户、农村三个层面,抓住这个总载体,广泛开展多种创建活动,对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要把开展“五进三争”活动同农村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同创评文明村户、文明生态村和好媳妇、好妯娌、好婆婆、好农民评选结合起来,广泛吸引农民群众参与,形成以“五进三争”活动为总载体,多种创建活动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创建格局。要通过多种创建活动的扎实开展,把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送到农村牧区,促进农牧民素质提高,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义务教育工作,使农牧民子女得到良好的教育。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市场意识强、懂经营、会管理和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农村牧区适用人才。

2、选准突破口,推动全局工作。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任务繁重,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务求突破,带动全局。当前,我们要把完善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努力促进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一是抓好农村牧区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牧区文化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有利于提高广大农牧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农村文化设施是发展农村公共文化的重要依托,目前农村文化设施严重滞后,必须着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要认真落实中央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切实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建设一批乡镇宣传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发展一批文化中心户,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使文化资源向农牧民倾斜,逐步改变城乡文化资源失衡的问题,提高农村牧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二是抓好农村牧区文化活动。要积极抓好农村牧区群众文化活动,把丰富多彩的民族和地域传统文化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创建活动载体,不断充实、丰富和活跃农牧民的文化生活。要依托农村牧区文化活动室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要抓好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要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培育内容积极健康、风格清新质朴、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农村群众文化,不断充实、丰富和活跃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要教育引导农牧民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乡风乡俗。

三是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必须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从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入手,狠抓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实施“五改五建”、“三通、三化”(改水、改电、改院、改圈、改厕;建新房、建青贮窖、建沼气池、建养殖小区、建大棚;通油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村庄绿化、巷道硬化、庭院净化)。要引导和帮助农村完善公共环卫设施,建立卫生保洁制度,引导和帮助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实现农村环境面貌的较大改观。要把发展生产、农牧民致富和治理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提高以公共秩序、社会风气、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牧区和谐稳定。

四是以文明村镇建设为重点,推动农村区域性连片创建。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以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以点带面,形成农村牧区域性连片创建的工作新格局。要增强小城镇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大力开展区域性片性创建活动,认真抓好区域性连片创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加强引导农民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要抓好文明乡镇*、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等常规性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创建标准,丰富创建内容,创新创建方式。确保创建质量,提高创建水平。

3、切实建好试点,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抓好全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既需要宏观指导、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又必须抓好试点、培养典型、搞好示范,要通过先行试点,摸索经验,以点带面,扎实推进。各旗县区、乡镇都要选择一批经济发展、组织建设、工作基础和自然条件不同的村*作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创建的试点。要根据创建文明村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的要求,切实抓好试点的创建工作。要发挥好试点的带动作用,及时总结试点的创建经验,为不同资源条件、不同发展水平的地方提供学习借鉴。要搞好典型宣传,组织新闻媒体,集中宣传一批特色鲜明、时代感强的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树立一批立得住、传得开、叫得响的创建品牌。

4、服务农牧民群众,多办好事实事。

服务群众、多办实事是搞好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从一件一件的实事抓起。要把创建活动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以解决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从群众最欢迎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积极主动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让农牧民群众从精神文明建设中得到实惠。要特别关注农村的困难群体,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对于安排了的实事,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务求实效。要按照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要求,组织各级文明单位根据各地创建规划,与试点村结对帮扶。一个或几个文明单位帮扶一个试点村,重点帮助农村牧区建设文化活动室、改善文化条件,建设公共设施、硬化村中道路,治理环境卫生、美化村容村貌,开展文化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等。要把结对帮扶工作纳入文明单位评选和管理,作为文明单位年度复查和创建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努力使结对帮扶形成长效机制。各级文明办要加强对结对帮扶工作的指导,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三、加强领导,扎实工作,精心组织,齐抓共管,全力开好这次盛会

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大局,实践表明,“以会促创”精神文明建设重点推进战略,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推动全区两个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和重要载体。自治区党委、政府之所以把全区新农村新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放在巴彦淖尔市召开,就是为了更好地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展示已有的工作成就,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更好的建设新农村新牧区、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途径、新举措。因此,这不仅是巴彦淖尔市的一件大事,也是自治区的一件大事。

l、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明确任务,狠抓落实。

全市上下、各旗县区和各有关部门要把这次经验交流会作为推动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契机,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紧迫任务、头等大事列入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实施,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狠抓工作落实。对别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要结合实际,在认真调查研究、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明确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目标、重点,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要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努力形成领导重视、部门联动、城乡共建、各方共同参与的新格局。

2、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体现特色。

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是一个历史进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突出重点。要着眼于农民的全面发展,重点规划一批造福于农民的教育、科技、文化项目,使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近期内可以选择一批经济条件好、文化基础好的试点,把重点放在培养新农民、建设新村庄上,在促进乡风民俗树立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等方面抓出一批特色示范点来,充分展示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的成果。各项创建工作既要有紧迫感,又不能急于求成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

篇11

一、青年文明号活动重在精神文明建设

青年文明号活动始终贯彻“重在建设精神文明”的方针,积极引导广大青年自觉在岗位上实践职业文明。

1、精神文明建设是从群众最关心的具体问题抓起的。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从群众最关心的具体事情入手,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才能使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深入群众,青年文明号活动正是从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抓起。

2、精神文明建设是有有形、具体的载体。

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虚功实做”,以办事业、抓工程的方式积极推进,必须以具体、有形的载体作为依托。使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关系明朗化,构建起了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和谐人际关系。

3、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典型。

先进人物是实践精神文明的榜样。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徐虎、李素丽等榜样的力量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人。青年文明号活动从一开始就注重发现、培育、宣传不同行业的典型,深入挖掘、大力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以此激励青年,影响社会,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4、精神文明建设是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

青年文明号活动将一流的服务、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效益作为考评基层青年集体的综合指标,始终坚持以效益论英雄,以贡献论优劣,形成了积极的导向。

5、精神文明建设有持续发展的机制。

二、青年文明号活动是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需求服务的生动实践

十几年来,这项活动从现场挂牌示范,到推行服务卡,到助万家,再向创建示范城试点工作迈进,取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产生了巨大的综合效益,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团组织动员广大青年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需求服务的新路子,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花朵。

1、青年文明号活动适应青年工作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争取了部委支持,借助了社会力量,形成了团组织与行业部门齐抓共管的生动局面。

青年文明号活动适应人民群众不断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的客观要求,开展优质服务,扩大服务性消费,开拓了服务群众的新路子业。

青年文明号活动正是从服务入手,在服务上做文章,以优质服务赢得顾客,以优质服务来扩大服务性消费。

2、青年文明号活动狠抓优质服务,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城市服务业发展,形成了以服务扩大消费,以服务促进城市管理的发展趋势。

青年文明号活动适应市场经济对企业提出的新挑战,帮助企业增强信誉,改善服务,加强管理,为企业生存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青年文明号活动从服务入手,大大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首先,青年文明号活动推进着企业加强管理。

第二,青年文明号活动调动了人的积极性。青年文明号是优秀青年集体,其先进性的重要表现就是职工有较高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青年文明号活动帮助企业塑造良好形象,赢得良好信誉。

第四,青年文明号活动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加强管理、提高素质、强化形象,企业的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经济效益也得到显着提高。

4、青年文明号活动促进了企业素质的提高和实力的增强,反过来,企业又对这项活动倾注更大热情,这就形成了持续发动的良性循环。

篇12

二、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升职工思想道德水平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拓宽教育渠道,抓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开展形势教育。要求党员带头学习时事政治,在党组成员先学一步的基础上,由班子成员做一次形势报告。使本单位全体职工紧跟国家形势发展步伐,进一步增强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学习经常化。在组织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均不定期地组织干部职工学习,适时讨论交流,辅之以各种活动实施。号召干部职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做遵纪守法公民。三是加强对党员队伍的教育治理。认真落实党员学习的“”制度,进一步加大了对党员的教育治理力度。要求党支部开展党员责任区建设,每个党员结合工作岗位的特点,协助党支部做好日常的沟通和思想工作。今年9月,我们在“把党的旗帜亮出来”演讲比赛中名列第三名。四是以各项活动为载体,打造团队精神,营造了“忠诚、敬业、执行”的良好氛围。我们针对水务局实际,适时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激励大家好学上进、勤奋敬业、争做贡献,在本单位形成了上下一心、团结友爱、健康向上的风气。五是加强了领导与职工间的沟通交流,使水务局更加和谐、稳定。我们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在领导的思想中,把走群众路线作为领导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紧密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建立了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环境转而成为水务局的宝贵财富,成为水务局效益不竭的源泉。在”把党的旗帜亮出来”活动中,局领导抱着对员工的满腔热忱、充分信赖和真诚依靠,深入职工和老百姓中,虚心听取职工以及老百姓对领导班子、领导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对自己谋略能力、领导才能、工作水平、生活作风等方方面面的情况重新熟悉和定位,明确了自己努力和发展的方向。在党性分析和整改提高阶段,就群众对党组、支部和个人的意见、建议分门别类归纳整理,分别制定了整改措施,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党群关系,调动了群众热爱单位、多做贡献的热情。

三、健全各项制度,保证了理论学习的进一步深化

我们贯穿深入学习、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心“两个条例”、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精神,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为主要突破口,狠抓理论学习,建立完善了各类规章制度,较好地完成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各项任务。一是完善学习制度。我们对学习制度进行了进一步完善,使其更贴近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更便于操作,学习任务更加细化。坚持每月一次专题学习,有计划、有制度、有中心发言人、有学习成果,内容上做到中心学习任务与服务工作、创效工作结合。围绕学习科学发展观,进行了专题交流,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二是完善了干部职工学习制度。为了根除干部职工学习放任自流的问题,克服形式主义,把开展学习交流作为提高学习质量、保证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篇13

形成这样一个思路,主要是要解决好新的形势下油田精神文明建设在前进过程中面临的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近几年,江汉油田的改革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实行主辅分离、按专业化重组,一些职工提前内退,一些职工转岗下岗,与职工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等。这些举措,虽然为企业按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轻装上阵,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因利益格局的调整,使得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日益明显。这种情况,客观上要求油田在部署、规划油田精神文明建设时,不能照搬过去的做法,走常规的路子,必须着眼于解决好企业在深化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在利益格局调整中处理好既要发展、又要稳定的关系,为和谐油田的建设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第二,进入新世纪,祖国经济的全面腾飞与世界石油市场的空前活跃,给江汉油田带来了强大动力与巨大商机i这对江汉既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也是一次挑战。进入经济发展快车道的江汉,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与之相匹配。如何培养一支与时代同步,又合于时代要求的“四有”职工队伍,这就要求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把素质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全面提高职工的道德水准和岗位技能,为油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江汉油田是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走“城乡结合、工农结合”的路子建立起来的。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行业特点和所处地域的特殊性,在其发展过程中,客观上形成了企业内部“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为了改变这种组织框架,油田在深化改革中,一些人脱离了企业,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负担,降低了人工成本,但也增加了矿区在管理上的难度。如何妥善地处理和安排好这些人的就业与生活问题,既是社会的责任,也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在新的时期、新的环境下面临的新的课题。这就要求油田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时,不能把企业仅仅看成是一个经济组织,局限于职工这个层面上,必须着眼于创建的社会性,从更广的范围去设计安排,全方位开展工作,履行好自身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推动和谐油田的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第四,江汉油田连续七届获得了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称号。在这样一个高的起点上,如何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不仅需要在创建的内容上更好地贴近时代、贴近职工、贴近实际,也需要在方式方法上不断改进、不断创新,

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油田党委在设计部署新时期油田精神文明建设方案时,决定以“工程”模式抓创建,并按内容和层次,将其具体定为“四大工程”。总的目的就是要在油田经济驶入快车道的同时,为油田的发展奠定好人才基础,营造好环境氛围,树立起企业精神,塑造好企业形象,使之成为效益油田、平安油田、阳光油田。

按“工程”模式抓创建,在油田是一个创新,目前尚处于探索性和实验性。实施过程中,油田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为重点,用好的机制来强化责任意识,促其工作落到实处。其运行方式和操作方法主要包括组织形式、目标体系、工作重点、操作流程四个方面。从实施近两年的情况看,其初步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一支高素质、有才能,对企业和职工负责,德才兼备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油田各级领导干部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推进改革,奋力开拓市场,加快发展油气主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产业,使油田发展进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