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自身素质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现状分析
1.各校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薄弱
历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不必赘述。但在实际工作中,历史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在中学教学过程特别是初中阶段一直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作为中考当中进行开卷考试,且在与政治课进行合卷时只占总分的30℅的历史科,引不起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学校在师资配备和教师培训方面也将其放在陪衬位置,即使是师范院校历史专业毕业的教师,也往往兼任着政治、语文等其他科目。长期以来,历史教师普遍缺乏,好多学校的历史教学由课时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以达到满工作量的要求。或由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担任,这些教师大多未经过专业知识的培训,他们缺乏必要的理论素养,对理论的学习研究不积极,不接触历史教学理论,也就无法从理论角度来审视、指导、改进自己的教学。其中有部分教师,由于对教材的生疏,甚至把握不了所教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要求。对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知识,许多历史教师可以说是知之甚少,更谈不上运用。
2.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陈旧
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绝大多数是从旧教材,并且是从其他学科的旧教材中成长起来的,旧教材、旧教法在他们脑子里打上了很深的烙印。长期以来基础教育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成绩、轻方法。广大教师形成了只要把课本中的知识无保留、无差错地传授给学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的观念。在历史教学中,忽视历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内的情感目标的培养。学生历史学得好不好,关键是看其记忆力强不强,会不会背,他们难以参与课堂活动,很少,甚至没有问难、质疑的机会,无法体会到历史是一门充满活力、思维性很强的学科。这些都不符合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影响历史教学质量。
3.教学条件简陋,教学环境差
农村中学普遍班额大,历史教师又缺乏,教师授课任务重,按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史地生等学科教师任课要达到每周15或16课节,教师疲命于常规教学及应付名目繁多的检查,很少能留出时间去给自己充电,加之受地域条件的限制,无从接触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更谈不上去实践运用了。农村初级中学教学设备较差,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有的学校甚至长期没有历史挂图,没有幻灯、录相器材,就算现在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和帮助下,个别学校装备了一、两个多媒体教室,使用率也不高,同时还得优先满足其他科目的教学。所有这些,都给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提出了新的课题。
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历史课改,面对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所有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和教学能力,必须努力实现自我发展,积极应对才能使新课改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做到使教学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使自己由“教书型”向“专家型”、“学者型”、“复合型”、“学习型”人才过渡。
三、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师自身素质的途径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
历史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机遇,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必须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顺应时代的要求,主动学习新课程的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实践。《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眼花缭乱的信息、无孔不入的传媒,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处在一个起跑线上,需要共同探索、共同发展,教学再也不是教与学的简单相加,而是教学双方“交互主体”,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只能是“平等中的首席”。
(二)积极参加培训和自我进修,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历史教师应具有“专博结合、层次适中”的历史专业知识结构,不能因教师本身的历史功底而制约了历史教学的深度和力度,不能因教师的知识面而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不能因教师的历史素养而抑制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情趣。首先,教师应重视自我学历的提高,积极参加函授、自考等学历教育,加强历史专业知识的学习,如果没有坚实的历史知识做后盾,那就谈不上做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其次历史教师除了精通通史之外,平日还应该广泛的结累知识,不断扩大知识领域,对与历史相关的政治、语文、地理、民族知识也应不断学习吸收。历史教师在具备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之后,还应大量学习、掌握、探索各种在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用到的专门技能,如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设计与书写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绘制图表与使用直观教具的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学中的应变能力(即教师的教学机智)等。历史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才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勇立潮头,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再次,教师应订阅相关教育刊物,如《中学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杂志,了解本学科教育教学新特点,把握本学科教育教学发展新动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历史教师的培训力度,多给基层历史教师提供一些参加各级培训的机会,教师本人也应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新教材培训,参加新课程实验观摩、研讨活动,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三)潜心教研,提高历史教学水平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随时都可能碰到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如历史课上如何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快下课了而学生讨论还没有结束怎么办?学生准备的史料不够完善还让他们继续展示吗?如何把传统教学与课改有机结合起来?等等。不少教师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考不够周密审慎,多为随即思考,而不善做进一步的思考和总结归纳。所以,有相当多的历史教师虽有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很强的教学应变能力,但却很少把它作为一项专门问题加以研究总结,而使自己宝贵的教学经验不能得到认可和推广,长期以往教师也会感到课堂教学枯燥无味,自身的理论素养也不易得到提高。
因此一定要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自身的研究素质,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参加校本研究活动,主动钻研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教师应依据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农村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克服新课程实施中的困难。教师还要认真研究和实践学习策略的教学,在丰富自己的陈述性知识及程序的同时,还要研究策略性知识,探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途径,从而为学生提供策略上的咨询和指导。
篇2
一、学校音乐教育为音乐素质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培养高素质音乐专业人才是专业音乐教育教学的目标。从我国现有的专业音乐教育与教学大纲来看,音乐素质教育体现在音乐理论与音乐专业表演技能的结合及对音乐的理解和完美再现等方面。除了专业课的学习外,音乐高等教育还设置了相关的音乐基础课,如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和声、作品分析、音乐史等,为音乐人才培养提供科学、严格、规范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在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也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技巧,并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笔者认为,我国几十年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各专业音乐院校的基础音乐教育是相对合理完善的,是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与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而协调发展的,并能够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音乐素质教育。音乐教育强调在学习中,学、用结合,练习与演出结合,音乐理论与实践结合。只有这样,培养出的音乐人才才能活跃在音乐创作与音乐表演的舞台上。然而,学校的教育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有限的知识。学校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远不能满足学生日后工作的需要。在今天这个信息社会,学生必须要具备自学的能力与不断进取的求知欲,不断地充实知识结构,开拓视野,才能适应迅速变化所提出的新要求。学生不可能在学校里学到未来专业上所需的每一种知识和技能,要想提高能力,就一定要有终身学习和不断进取的精神。音乐表演专业更是如此。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浏览大量的音乐作品需要能力和时间,同时,因为音乐艺术性和技术性要求极高,每个音乐人必须要不间断、长久地进行音乐素质与技能的练习才能保持最佳的表演状态。只有优秀的艺术家才能以炉火纯青的技巧透彻地诠释和再现音乐。这主要体现在对音乐风格的整体把握及对音准节奏等基本音乐要素的把握上。二、重视自身音乐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专业音乐人才自身要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与修养,只有不断长期地钻研和进取才能保证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高质量与高标准。重视自身音乐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体现在艺术实践活动的方方面面,甚至具体到每一个音符,一旦忽视了就会出问题。专业歌手大赛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就是最好的例子。有些选手在音乐素养视唱与模唱的测试中出现错误,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能力和修养的问题。由于他们平时忽视了基本功的练习,对自身素质培养的必要性重视不够,平时练习功夫不到,对音乐技能的训练要求不严格、不扎实,才导致音准与节奏不正确。他们往往没有认识到音乐的基本功与音乐表现之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认识到培养提高音乐文化修养的长期性必要性,所以,平时只注重把自己的几首歌曲唱得完整,而对于视唱新作品或歌曲缺乏必要的快速与准确识别音准的视唱能力。这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歌手从学校毕业后,由于放松了对音乐能力的培养和音乐修养的提高,所以导致他们在比赛时,在读谱视唱听辨测试中出现一系列问题。这种情况提醒我们,无论是在学校学习的学生还是已毕业的学生,只要在从事音乐的表演,就要重视对视唱练耳课程及其他专业基础课的继续学习,要认识到音乐基本素质提高是长期的任务。高超的音乐技能是需要长期、严格、认真、科学的训练。只有重视音乐素质这一基本功训练,才能保证正确快速地读谱,以自己敏锐的内心听觉及时纠错。这样,在练习和艺术实践中才会少出或不出现问题,保证音乐作品的完整再现。
三、对专业歌手应有较高的音乐素质要求
篇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3-0165-02
毕业综合实践教学环节被多数学校安排在最后一个学年,它是学生对专业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升华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在毕业前进行的全面综合训练,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是最应该认真对待的学习内容。然而,面临毕业的学生既要找工作又要进行毕业实习,他们往往普遍看重就业而忽视毕业实践,从而直接导致实践教学质量不佳,使得毕业综合实践教学环节与就业之间出现矛盾。分析这些问题及其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及实习指导教师应该重视的研究内容。
一、毕业综合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学生的就业观念未能及时转变。尽管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走向了“大众教育”阶段,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而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历届毕业生实习单位的落实情况来看,大多数毕业生不愿离开浙江省,不愿离开大城市,不愿到基层去;个别毕业生在通过单位的面试、复试后,又选择了放弃;有些已经在单位实习、试用了一段时间后又辞职;学生们在面试时不是关心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发挥和发展潜力,而是关心报酬和工作环境。诸如此类的情况让企业很反感。再就是实习内容与学生期望的差异,毕业生往往对顶岗实习抱有好奇心和很大的希望,不少人打算在此大显身手。但是,当他们兴高采烈地来到实习单位,发现分配给他们的工作常常只是简单的琐事,甚至无所事事时,这与原来的期望有差距,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以致对实习单位产生不满情绪。
2.学生自身素质存在问题。从我们对在企业实习的学生的调研情况来看,部分学生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怕苦怕累,遇到加班等情况,有的就干不下去了;有些学生缺乏奋发向上的精神,一旦遇到挫折,就垂头丧气,不再努力工作和学习了。这些学生给企业留下不好的印象。另外,学生内在素质不达标。实习单位在肯定毕业生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却对他们的内在素质评价较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内在素质的好坏,决定了学生能否在职业道路上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专业知识决定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内在素质则是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基础,因此,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要进一步提高。
3.毕业综合实践教学环节与就业时间安排的矛盾。毕业综合实践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每一个毕业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目前,高职学生毕业综合实践环节(毕业实习+实习周记+实结+毕业论文)一般是在第五学期末开始进行,持续到整个第六学期,直到六月份毕业前的毕业答辩。因此,大学生的毕业环节与就业同时进行的方式,导致学生精力分散,另外,还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
4.高职院校管理制度不严密。大学生就业率作为大学办学质量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学生就业问题,不但学生有压力,学校同样也有压力。所以,毕业生因找工作而耽误学习,学校采用理解的态度,在执行管理制度上会放松。同时,对已经签订就业协议的同学,就业单位往往要求学生到单位实习,这部分同学在论文答辩期间,不能有充分的时间在校内修改论文,往往都是匆匆忙忙完成答辩,毕业论文总体质量不高,而学校对此现象采取放任的态度。
5.毕业论文撰写存在严重问题。在毕业论文的撰写上,学生往往缺乏基本的论文写作技能和技巧,抄袭、拼凑现象严重,标题不明确,选题大而空,更有甚者整篇从网上下载。另外,有的还把论文写成了说明书、操作手册、经验总结之类的。毕业论文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之外,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学校和教师对毕业论文的综合性教育地位认识不清,在教学中人为割裂毕业论文与其他教学环节的联系。
二、对策研究
篇4
一、我国研究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1.从导师方面来看
(1)所带研究生数量偏多。调查数据显示,15.7%的研究生导师指导的在读研究生在10人以上(含10人)。导师本身既有科研任务、研究课题,有的还承担教学任务或行政工作,造成导师负担过重,体力和精力跟不上,无暇顾及研究生。2011年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年龄在61~65岁的研究生指导教师为6666人,66岁及66岁以上的为5061人。每年有大量研究生指导教师退休,这需大量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来填补,而由一名研究生成长为一名年轻导师需几年的时间,传统的“手把手,师傅带徒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难以造就出大批高质量的研究生,势必要求导师制进行改革和完善。
(2)对研究生指导较少。研究生导师的指导对研究生的成长有重要作用,但有的导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导师对研究生疏于指导。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指出,目前研究生很多几乎是处于“放羊”状态:“师生之间一两个星期见一面,而有的要一两个月甚至半年才能上一次课。有的导师忙于自己‘赚外快’和‘做学问’,无暇顾及研究生的学习情况,有的甚至导师与学生‘老死不相往来’。”这种情况出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科研、行政、校外活动较多或长期在国外,对研究生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管理,对研究生的学习不闻不问;另外,并不是指导教师没有能力指导研究生,而是认为既然已经是研究生了,应培养其独立研究学习和工作的能力,论文课题就应该让他自己独立去完成,教师不必过问和指导。导师制中导师的指导很重要,通过个别谈话或小组交流,导师可了解学生的特长爱好、思想动向、学术倾向,以便及时予以指正,减少学生学习上的盲目性,学生也可在导师的言传身教中养成谦虚谨慎的作风,培养宽广无私的胸怀、乐于助人的精神,形成良好的科研合作精神、团队精神,还可实现教学相长。
(3)导师自身素质和教育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导师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但如上所述,有的导师责任心不强、师德不高,出现“导师不导”的现象。同时,也有的导师业务素质不高、基础知识不甚扎实、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创新思维,还有的导师不能正确对待科研成果的归属、名利、研究生的培养与科研协作等方面的问题。例如,北大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铭铭在近作《想象的异邦》中剽窃美国人类学家哈维兰1987年出版的《当代人类学》,在学术界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导师不仅是研究生知识的传播者、学术上的引导者,而且是他们行为的楷模,“名师出高徒”,如果导师自身素质不高,又如何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研究生呢?当然,大多数导师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精湛的业务水平、开阔的视野和宽广的胸襟,但有的在教学方面缺乏教育艺术,不重视教育方法研究,不能根据不同研究生的不同特点讲究教学与培养方法,因材施教,不但要授之以鱼,还能传之以渔。因此,导师应探索育人艺术,增强育人能力,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素质全面的研究生。
2.从研究生方面来看
(1)学生对导师过分依赖。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学生大多数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勇于探索,但也有一些研究生没有认清导师只是起点拨、指路、启迪的作用,只是在思想、方法上引导、启发和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开拓能力和求异思维,认为有了指导教师,凡事都可以依赖导师,有了导师的保驾护航,拿到学位是没有问题了,缺乏自觉性和积极主动精神。在学术上不勇于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以至于使导师每一步都要亲自指导,把着手教,导师本身就有繁重的科研和教学任务,研究生的这种做法无疑增加了导师的负担,也不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 转贴于 (2)学生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少。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担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和解决科技问题的重任,如何使研究生教育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更直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一直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我国研究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中学习书本知识,参与实际工作较少,不能密切地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重书面知识、轻实践能力的观念,即使到了研究生阶段也不主动从事实践活动;另一方面,有些导师是“从校门进校门”,虽然有较高的学历,善长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取得较多的科研成果,但缺乏工程实践经验,与企业联系不够,没有与企业开展科研合作,在与企业联合申请项目、合作攻关或合作培养研究生方面较薄弱,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不能满足研究生毕业后从事社会经济建设实际工作的需要。尤其是理工科方面的研究生,要培养其实践和创新能力,要求导师要有实践背景,具有分析、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这必然影响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由单一的导师制向多样化的模式转变。
二、改革和完善研究生培养制度
1.从导师方面来看
要完善导师制,就应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一流的人才取决于一流的教育,而一流的教育取决于一流的师资,即要培养素质优、层次高、业务精、结构好的导师队伍,只有造就优秀的研究生导师才能培养出大批富有创新精神的研究生人才。
首先应加强导师的素质培养。研究生导师不仅应具有崇高的思想素质、精湛的业务水平,而且应具有广博深厚的人文素质。高素质的导师在指导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给学生以良好的启迪和榜样,因此导师应积极加强师德建设,注重思想品德修养;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学术水平,学识要扎实、宽广、深厚,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和课题攻关,研究工作要充满生命力和创新精神;加强人文素质基础课修养,阅读哲学、艺术等书籍拓宽知识领域,参加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各种活动,从而加强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
其次应完善奖罚制度。目前导师制中的一些问题源于奖罚制度不完善,该奖的不奖,该罚的不罚,有的导师兢兢业业,有强烈的育人意识和奉献精神,将全部身心投入研究生的教学与培养上,但现有的制度没有对这些育人有功的导师进行奖励,真正从物质生活、政治待遇、科研条件等方面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有的导师对研究生疏于指导,放任自流,全身心扑在从事校外经商活动上,对研究生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但现有的制度也没有相应的处罚机制。所以大学应建立一套奖罚分明的规章制度,完善导师制遴选制度和教书育人制度,将教书育人的工作实绩作为衡量研究生导师是否合格以及聘任遴选研究生导师的必要条件之一,对不负责任或不能胜任者要及时调整。对在研究生培养中教书育人工作或成绩突出的导师予以奖励并优先或破格重用;对在研究生培养中未能以身作则的导师应给予必要的教育或处分。
2.从研究生方面来看
篇5
Key words: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graduate students;innovation ability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1-0181-03
0 引言
研究生教育,作为一个在本科教育之上的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已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研究生,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对象,其培养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研究生教育的成功与否。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逐步发展,我国每年的研究生培养数量均有相当大的规模,这也为我国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其综合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而作为其核心素质的创新能力,更是重中之重。研究生教育应当把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并将其融入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这不仅仅是研究生教育自身发展的质量要求,更是时代赋予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1]。
科学地评价研究生创新能力,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2]。传统的教育评判大都采用只注重其结果而忽视过程的“黑箱理论”[3],全部采用数字量化评判,虽然便于操作,但是某些指标仅以数值来反映,不太科学。对于某些不宜用数值描述的模糊指标,应选取一个模糊集合来描述。本文引入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建立了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估模型,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估。
1 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估体系
1.1 指标体系的建立
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繁多,所选指标应既能客观公正的评价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又能全面地、系统地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同时,在选择指标上应遵循系统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多主体评价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4]。基于以上两点,本文选取“自身素质”、“研究团队”、“文化氛围”为三个一级指标,三个一级指标下又包含若干二级指标。
1.1.1 自身素质
自身素质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研究生自身素质是否优秀,对今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自身素质方面,综合考虑其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和性格特点,选取了检索能力、基础知识水平、专业知识水平、论文撰写、外语水平、调研实践和责任心七个方面作为指标来进行评价。
1.1.2 研究团队
研究生通过在与导师的沟通和在科研项目的参与过程中来不断地提升自己。在科研项目的参与过程中,作为研究团队的一份子,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会受到来自团队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导师作为研究生的主要培养者,其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基于此,选取导师学历、高职比例、年龄层次、科研经费和获奖情况五个方面作为指标来进行评价。
1.1.3 文化氛围
外部的文化氛围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有一定影响的。所谓“见贤思齐”,在良好的学术环境中学生更愿意参与科学研究工作和学术活动,主动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思想,同他人进行学术交流[5],一个好的文化氛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积极性。为此,选取年学术交流次数、激励机制和年科技竞赛次数三个方面作为指标进行评价。
指标体系建立如图1所示。
1.2 指标权重的求解
应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评价指标对上层指标的权重系数,在两两评价指标对比的判断矩阵的构造上采用1-9标度法,由专家打分可直接得A与下层指标的权重系数:A=(0.58 0.24 0.18)。
下面,首先构造A1与下层指标的判断矩阵如表1所示。
求得最大特征值λ=7,一致性比例CRM=0.0017
同理分别计算A2与A3下层指标的权重系数为:
A2=(0.160 0.239 0.039 0.160 0.202);
A3=(0.5 0.3 0.2);通过验证,一致性比例CRM均小于1。
2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2.1 模糊综合评判
模糊综合评判,亦称模糊综合决策,一种模糊决策方法。指对各种因素及它们与各种决策方案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考虑后做出优化判决的一种数学方法。一个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包含因素集X={xi;1?燮i?燮n},决策集Y={yj;1?燮j?燮m},以及X到Y的模糊关系R={rij;1?燮i?燮n,1?燮j?燮m}。如果a=(a1,a2,…,an)为X上的模糊向量,通过a与R的复合运算得到Y上的模糊向量b=(b1,b2,…,bm)。
2.2 评语集的建立
评语集是评判者对评判对象的各种评判结果的集合, 是对单因素和多因素性能的评价,本文针对各评价指标特点,将各评价指标分为优、良、中、差四个评价等级,各评价等级取值范围由专家讨论所得。即构成评语集:V=(v1 v2 v3 v4)。
2.3 各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指标隶属度的确定在模糊综合评判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经专家讨论,对于可定量处理的指标确定用效益型和成本型两种指标类型来描述,对于需定性分析的指标,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效益型和成本型分别可用下梯形函数和上梯形函数两种隶属度函数来描述,其函数图如图2所示。
其中,检索能力:以在整个研究生学习阶段阅读的中文和外文文献衡量。
基础知识:以在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平均成绩衡量。
专业知识:以最高质量衡量,期刊检索因子衡量。
论文专利:以和取得专利数量衡量。(年均)
英语水平:以四、六级成绩衡量:八级优、六级良、四级中、不过级差。
调研实践:以去工厂、部队调研和社会实践的次数衡量(年均)。
责任心:定性。
导师学历:博士+博士后或双博士优,博士或双硕士中良,硕士中,学士差。
年龄层次:平均年龄。
获奖情况:以获省部级奖励为主(年均),加权处理,若是国家级须乘以2。
3 实例分析
假设某研究生经专家针对以上指标进行评分后,所得分数如表3所示。
从评判的结果来看,采用最大隶属度原则,该生的创新能力评估结果为中等。
4 结语
本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通过考虑研究生自身素质、研究团队和文化氛围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评估。通过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结合,更加全面具体地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估。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的人才教育,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所应具有的核心能力,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岳庆军.对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认识与思考[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7,4(2):122-124.
[2]陈振斌,张万红.研究生创新能力灰色聚类评价模型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9(3):288-290.
篇6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了党的方针政策,了解时事及教育理论和相应的法律法规,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牢固树立了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思想,严谨治学,依法执教,在教育教学中树立为学生和家长服务的观念,增强了工作的责任心。
2、认真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和策略》等,从中吸取了不少经验,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获取现代教育的信息,使自己更加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发展,得心应手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3、坚持不懈地参加各级开展的教研活动和业务学习、技能培训等,在教研活动中,认真做好准备,积极参加并与教师共同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并认真作好记载和活动小结,及时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在教材的培训中,态度端正,积极主动学习,取得比较好的成绩,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技能和技巧。
4、积极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作为一名教师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不仅认真学习理论,还要更加重视的是深入好教师的课堂,认真听课,学习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处理及应用生成的能力,与老师探讨教学方法,认真总结提炼,形成新的教学模式,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5、及时反思和总结教学上得失,撰写师德论文及政治学习心得体会,在教学中,认真吸取教学得失,分析原因,撰写的经验论文,体现了新的教学意识。
三、存在的不足: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虽然努力的学习,但自己的教学工作能力和某些素质较高的教师相比,还差距很大,如教学理念的转变,教育思想的更新以及教学方法采用还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自身的业务知识和教学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今后的措施:
篇7
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秘书在高校二级学院研究生管理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承担着越来越繁杂的工作。研究生秘书是研究生管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是沟通学生与导师、学院与学校的重要枢纽,其工作主要由招生管理、培养管理、学位管理及日常事务管理等部分组成,而学位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取得学位,学院能否按时向社会输送人才。学位管理工作内容十分复杂,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较大,要顺利完成此项工作需耗费工作者较大的精力。
一、学位管理工作的内容
学位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时间跨度长,一环紧扣一环,工作任务艰巨繁琐,主要工作内容包含以下几点:
1.学位申请和资格审查
学位申请由学生本人提出,研究生秘书需根据学校要求开展审查工作,符合资格审查条件者方可通过学位申请,获得基本的毕业资格。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数高校已全面实行信息化管理,申请者只需通过系统提出申请即可,给管理者带来了便利;但由于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和招生类别的多样化,这一看似简单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
2.和送审
论文送审前,学院和学校需对论文进行TMLC系统检测,其中学院检测由研究生秘书操作,论文重复率小于25%者方可送审。论文送审分为校级盲审和学院送审,其中学院送审论文由学院组织同行专家评阅,而最直接操作者即研究生秘书。研究生秘书必须完成联络专家、寄送论文(或电子论文传递)、评审结果回收、评审费用开支等一系列工作,还要根据送审结果及时通知学生和导师完成相应的工作。
3.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是学位管理工作较为重要的一部分。首先,研究生秘书必须根据论文送审结果,确定答辩名单;第二,制定答辩安排表,具体工作流程为:确定答辩专家名单,协调专家及学生的时间,进行合理分组,安排答辩教室,最终完成答辩安排表的制定,答辩安排信息;第三,准备打分表、投票表等答辩相关材料,及时公布答辩成绩;第四,答辩结束后,根据经费开支标准,制作答辩经费开支名单,完成答辩经费开支。
4.学位申请材料回收、制作、归档
通过答辩者向学院提交学位申请材料,研究生秘书需对提交材料进行审核、制作、整理归档。这是最为繁忙的阶段。原因在于,第一,时间有限;第二,回收材料多,包含学位申请书、毕业登记表、学位论文、网络材料等;第三,需对材料进行加工制作,签署学院意见和学校意见;第四,需对各项材料进行非常细致的检查,确保没有缺漏和错误后才能归档。
二、学位管理工作的困难
1.工作量大
研究生可分为博士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等类别,研究生类别的多样化以及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给学位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以资格审查工作为例,不同类别研究生的毕业和学位申请要求不尽相同,研究生秘书需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各类别申请者的毕业资格审查工作,工作量之大可见一斑。
2.保密压力大
研究生秘书是学位论文送审的第一执行者,掌握着论文送审地、评审专家名单、评审结果等关键信息,为确保评审结果公平客观,这些关键信息在一定阶段中是需要研究生秘书严格保密的。而在实际工作当中,研究生秘书与导师保持融洽关系是做好研究生管理工作的基础。然而总有一些导师出于各种原因向研究生秘书询问送审信息,既要与导师保持融洽关系又要保守秘密,这给研究生秘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3.工作枯燥繁杂
学位管理工作是研究生秘书的常规工作,每个学期都要开展,重复作业让工作枯燥无味。而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事务又异常繁杂,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影响工作进展。在面对枯燥繁杂的学位管理工作中,对研究生秘书的耐心、细心是一项很大的考验。
三、做好学位管理工作的建议
1.计划性排在第一位
巨大的工作量给研究生秘书带来不小的压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各项事务,做好工作计划是顺利完成学位管理工作的要诀之一。在学位管理工作正式开展前,研究生秘书必须仔细研读学校学位管理工作安排文件,了解每一阶段的工作内容和限定时间,详细制定每一阶段的工作计划,预先向导师和学生通告,提前布置各项工作。
2.坚持工作原则
在学位管理工作上,尤其是论文送审阶段,研究生秘书的保密压力大,在维系人情关系和坚持工作原则上,研究生秘书必须坚决选择后者。只有坚持工作原则,严格保密关键信息,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才会赢得师生的信赖,进而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反之则会遭到质疑,进而影响到后续的工作进展。
3.提升自身素质能力
学位管理工作对研究生秘书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计划能力是研究生秘书必备的能力,研究生秘书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这些能力,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另外,随着学位管理工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研究生秘书必须不断学习,加强计算机操作能力。
4.提升思想境界
研究生秘书要以服务师生为理念,不仅要完成工作,更要以做好工作为目标。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才能在枯燥繁杂的工作任务面前激发出无限的工作热情,工作中最需要的细心、耐心、恒心的力量之源就在于此。
参考文献:
篇8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将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由传统课堂教学为重心,逐渐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分析和探究能力,同时培养独立思考行为,培养学习技能作为新课改重要内容。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问题,要不断改善自我思考,和实践相互结合,所以药品深化物理知识。通过对于物理知识学习,可以从根本上弄清楚物理研究方法,了解物理实验辅助工具重要性。要做到能够学以致用,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和课程学习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性思维进行学习,最重要是培养创新能力。
一、课程改革中高中物理教学现状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物理课程方面相关教学方式都有着相当大变化,教学方式明显变化收到影响最大的就是教师和学生,但是传统教学方式中,很多教师都已经习惯了固有教学模式,很难从实际中适应新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方式课程分类比较细致,要求教师对于知识点进行罗列,但是教学方式比较死板。新的教学方式出现,使得整个教学课程比较宏观花,所以需要教师去自己把握,同时要求教师重点是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增加课程实践活动安排,这会在很多程度上加大教师对课室安排,新课改注重理论同时更加注重对于实践活动学习,但是旧时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生对于专业知识了解,所以需要对于新课改研究。
新的物理教学模式加强了对于实践活动要求,实践活动完成大多数是在实验室,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实践性课程要求比较低,实验室准备资源跟不上新课改。由于资源缺乏,很多高校都没有新的课程改革,新课改不 仅局限于教科书学习,更多是从其他一些书籍中进行学习,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习惯了教师安排布置学习任务,新课改要求教师给学生相应自主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思维在传统教育影响下已经形成了一个定式,无法在很短时间内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二、新课改北京下高中物理教学面临问题
在新课改进行不断加深形式下,也发现很多阻碍新课改因素,第一,高中物理教师缺乏符合新课改要求的专业素质,缺乏综合能力,无法胜任高中物理教学新模式,导致高中物理教学效率不高,进展比较慢;第二,没有很好利用网络技术,再教学事业不断发展今天,应该多应用现代教学工具,更好提高学生积极性;第三,尽管对实践教学呼声很大,但是真正能够做到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的,同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动手体验学习很少,这些都是新课改中高中物理教学发展阻力。
三、新课改高中物理教学改革重要措施
(一)、提高物理教师自身素质,高中物理教师执行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工作主体,,对于教学能力能否改革直接影响,提高高中物理教师自身素质,保证较早改革能够顺利进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要拥有和新课改课程匹配的基础素质,还要不断培养教师创新精神,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只有具备这些素质才能胜任高中物理新课改教学模式。在很多物理教学实践活动中,实验探索中,物理教师要起到领导作用,只有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教师才能准确把握好教学方向,带领学生更好学习物理知识。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对于网络技术运用能力,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和先前物理教学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要不断引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物理教学工作。通过运用普通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教师也可以通过向学生提供丰富网络组员,为学生物理开拓更广阔平台。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工作,还可以增加血色花姑娘接触物理知识储备,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国内外物理研究动态,使得传统死板物理教学性模式转变为生动形象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高中物理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引进网络技术,减少教师教学压力,帮助教师更好进行教学。
(三)、将物理教学内容由理论教学转变为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高中生会面临绝大学习压力,很容易使得血色好难过失去对于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模式会使得学生消极,从实际生活角度出发,在实验室中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起学生好奇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血色好难过进行知识讲解,让物理知识和实践活动相互结合,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亲自解决生活中很多物理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打破传统课堂气氛,同时还会增加教学趣味性,让学生有成就感和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改高中物理教学变化,提出课改后高中物理教学现状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进行相应改革,最后要想更好提高高中物理教学,必须要不断建立新的教学理论,摒弃旧的教学方法,迅速树立正确素质教育观念,主动迎接各种新的挑战。新课改目的也是为了促进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动学生被动教学方式,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素质教育,新课改改变传统教学中繁,难,骗和旧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和学生学习的科技联系,重视知识实际应用性,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学习态度,使得学生改变学生学习正确价值观。
结论:随着现代化教育事业发展,新课改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和现代教育发展领域,只有坚持新课改教学才能在教育文化事业和科学经济不断发展。高中物理作物高中教学中重大组织部分,必须得到很好重视,提高物理教师自身素质和创新教学方式,发展高中教学物理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柯文挺.在探究中学习化学――浅谈新课改的一点体会[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4年
[2] 昆.浅谈新课改形势下农村中学班主任工作[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篇9
2.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的过程。许多有价值的论文,并不是从“写”开始的,而是从“做”开始的,用“写”来指导“做”,用“做”来充实“写”。“做”的过程,既是探索的过程,又是积累写作材料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坚持经常写教学后记,写教育论文,坚持经常回顾、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那么我们就会从中得到许多的有益启示,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
(1)促进教师提高理论素养。撰写教育科研论文,需要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的理论基础,这就逼着教师自己去读自己原来并不熟悉的教育理论著作。
(2)促进教师广泛吸取信息。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可以逼着教师去广泛收集信息,看看在某个问题上别人已经探索了一些什么,哪些探索比自己高明,哪些探索还不如自己,这样就容易确定论文的角度和重点。
(3)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篇10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2000年教育部发文要求将信息技术作为中小学学生的必修课程,而且还要求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高效化,全方面提升学生在信息化时代的学习能力与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我国的教育竞争力。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都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在绝大多数地区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已经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十多年的发展过程已经取得了重大成绩,教学手段不断丰富,学生信息化素养不断提高。但是从教学内容、教学质量以及评价方式上,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与传统课程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发展问题。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课程,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仍然任重道远。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各地区对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加大,互联网与计算机已经走进绝大多数课堂,但不可忽视的问题是,至今依然有一些偏远落后地区无法达到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无法否认的是硬件设施的普及已经达到很高程度,最为关键的问题是教学人员素质的提高,在教育领域,光有硬件设施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自身素质水平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任何新技术、新的教学手段的应用如果离开了教师本身全面参与,再先进的教学方式都无法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在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全过程中,不仅要有硬件设施的支持,还要在教材的编写、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和全面积极参与、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上进行新的改革推广。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对象是学生,缺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也是不行的,首先信息技术教育应传达给学生积极正确的理念,合理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获取知识、主动学习、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是在信息化时代掌握一项基础工具,为自身今后的学习、成长和发展提供必备的条件。教师必须通过教学内容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积累锻炼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可以从互联网上搜集资料做一些小发明,喜欢编程的学生可以编写一些小软件实现个人身高、体重等个人健康情况的监控。
(三)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传统课程的评价主要由考试成绩作为重要指标,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项相对较新的课程,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是信息技术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评价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在评价学生综合能力上暴露出许多弊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的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注重学生间的交流,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显得十分比要,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应该更广泛的参与到教学的评价中,使学生在教学中提高自我认识发现自身的价值,学会批判和反思。因此在教学评价环节上,要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信息技术的学习上比较能体现出交流性与互动性,学生群体间的互相评价应成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评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多角度全方面的思考方式,帮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应体现出开放性与灵活性。
(四)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于学生信息获取、交流传递、团队协作以及应用处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教学应体现出开放性、多元化、互动性,因此在教学环节,信息技术教材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应该注重实践效果,学习内容应该包含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获取、判断、处理;信息创造和交流协作;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决策处理。教学内容应能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充分尊重各人兴趣爱好,而不是简单机械化的教学。
三、小结
信息技术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自身信息素养的培养,而不是具体理论的学习,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体现多元化,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上不能简单地采取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指标,应充分激发学生自身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手段上要体现开放性。
【参考文献】
[1]罗晓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篇11
二、整体规划
以第三周期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方案为指导,全面贯彻培训学习计划,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工作中,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做到课堂教学有质量;实践中,不断探求、感悟、反思,时刻提醒自己用脑子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力争成为教坛名师和培训班的姐妹们一起攀登更新的宏伟目标。
三、主攻方向
1、以培训班集中学习为动力,把工作着眼点放在自身素质提高上,把落脚点放在教育理念的内化上,积极学习前沿知识,提高教学技能,为今后的发展储备隐形能量。
2、以小组研修为平台,在不断储备知识和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把工作重心逐渐转到工作实践反思和提升上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探讨幼儿自理能力的有关特点,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汇总,形成专业分析理论。
3、以图书漂流为契机,在日常学习中吸收相关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相关经验,积极参加教研活动,钻研优势学科的教学技巧,推出具有自己风格的教学策略,并能够在此学科领域起到推动作用。
四、实施策略
(一)立足学习,更新理念。
1、认真学习有关专家引领的先进教育理念,提高自身教育素养,用前沿信息指导自身工作,定期撰写感悟体会,提高文化层次,注重在培训中锤炼自己;
2、积极分享不同种图书的精华,加强业务学习、涉猎不同领域内容,拓展视野,提升自我学习力和践行力。撰写读书笔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升华理论,形成有特色的教育经验与论文;
3、以网络交流为媒介,发表博文,分享经验,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张扬自己的教育特色。
(二)立足专题,促己提升
1、坚持以日省的方式,学习有关有关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方面的理论依据,形成学习笔记网络,为今后的小组研修提供支持。
2、坚持以月写的途径,将工作心得上升为理论,争取在专题研究报告上有所显现。
3、在教育教学中,将自理能力方面的原理性理论与典型案例相结合,以观察和分析的途径,积累教学经验,形成专业的视角和观点。
4、汇总小组成员的的经验案例,形成代表性、针对性、推广性的研究报告。
(三)立足服务,放大影响
以主人翁的姿态大胆承担小组组长任务,明确职责,勇于担当,做好服务:
篇12
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加强语文阅读储备,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他们对文章的感知大多在感性的层面。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吸收文章的精华,体会人文的影响,这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有较高的语文驾御能力,这样才能把较深的道理用浅显的儿童化的语言表达。才能更好的体现教师的多元角色。
认识了小学语文教师阅读储备的重要性,就要变原来的“三多”(考核多、论文多、作业多)为“一勤”,即勤看书。现在对教师的考核很多(如班主任、心理健康、现代教育技术、英语、微机、普通话、法律法规等),不能否定这些考核对教师素质提高的促动,但从其实质来看我们应该减少考核次数,精化考核内容,否则,反而使教师疲于应付,浪费了教师的精力。教师的论文评比也很多,我们不能否定一些评比的合理性,但也有一些论文评比,主要目标不在教师的论文上,而在评比的费用上,或是完成上级的任务上。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者,对教育规律的探究的过程是艰巨的,不是随时随地都能写出论文来的,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现在都强调质量意识,而衡量质量的唯一标准就是考试,教师的奖惩都与考试挂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能拿起自己也不愿意的“法宝”——重复作业。作业多了,批改的时间也多了,学习的时间相应也就少了。如果把这“三多”去掉,让教师多学习,多看书,加强阅读储备,应该是大有益处的。
篇13
2、积极配合学校各部门开展工作。教学活动期间,坚持多媒体教室和电子备课室的开放,在信息技术教师共同的努力下,为活动提供技术和设备服务,确保了教学学校活动圆满完成。
4、认真做好省级实验课题《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的结题准备工作,为结论文的撰写收集、整理资料。
5、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为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锻炼,更新观念,提高理念,以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本学期在教科室的指导下,踏实开展《新教材新功能》的培训学习,并认真做好笔记、撰写心得,加强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同时结合教学实际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进行了探索,充分运用了现代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的优势,课前精心备课、制作课件,以此来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6、认真进行教师培训。本学期完成了对丽江市80名教师“internet未来教育”的培训工作;同时在上个学期培训的基础上,平时对老师在上课时或操作电脑时的各种技术方面的求教有求必应,并进行耐心指导。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指导学科教师和组内教师积极参加省、市、校组织的信息技术及远程教育培训活动及省电教馆组织的论文、课件、说课比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校争得了荣誉。
7、完善相关的电教设备管理制度,加强了学校现有硬件和软件的管理工作,做到规范管理、科学使用,进一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8、完成了光纤接入工程,将光纤高速互联网接入以多方式延伸到每间办公室、每个教室,保证了教学的要求;同时不断充实我校资源库的资源,及时更新资源库内容,让网络资源和ip资源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9、完成了“北大众志电子教室”及“amd启明星电子教室”的安装与试用,使我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及硬件设备又朝新的台阶迈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