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测量专业技术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刚刚进公司我被分配到戴南万源公寓项目部担任测量员,对于陌生的环境,同事们都对我非常热情,我有什么测量方面的问题去请教领导及前辈们,他们都能热情的帮助我,交给我经验教导我技术,很快的我就适应了新环境,并积极的投身到项目建设的施工工作中。
测量是工程的眼睛,作为测?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保颐潜咀攀导是笫怠⒁磺幸允菟祷暗脑虼邮虏饬抗ぷ鳌<堑玫谝桓鎏ど显虑虬⒛匪固氐に倒虑蛏咸ど系囊恍〔剑侨死嘟降囊淮蟛健5比唬谖姨ど洗髂系囊恍〔剑彩俏以谌松星敖囊淮蟛剑堑模蛭抑沼诳剂巳松凶钪匾牟糠郑铱脊ぷ髁恕?/p>对于首次来到工地的我,一切在我的眼里都是这么的好奇,我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基础到正负零的整个施工过程,我的心也在一天天的成熟,我总结了我这半年以来学到的东西,得到了至深的锻炼。现将切实工作总结如下:
一、严谨科学、认真求证
在施工测量之前,认真审图,对图上有误、有疑义的地方及时向领导及前辈们请教、咨询、学习。在测量放线之前,利用cad算出坐标,反复查看,确保万无一失。对各种原始数据注意保存和及时整理,因为“经验,是从众多的数据中总结出来的”!
测量放线后应认真复合线的位置确保每条线的实际误差不超过半公分。
二、不断进取、精益求精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各种新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机具不断地应用到施工建设中来,相对的,也出现了更多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各项规范也跟着发展。在如今高速发展的,不能自我提高,就意味着落后,就不能适应目前施工建设工作的发展要求。
三、纳百家之长,补自家之短
在与甲方、监理等单位专业人士的接触中吸收他人的经验,平时到多跑跑施工现场检查与学习,学习工人们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从他人的成败中,看到问题的所在,同时也看到自身的不足,以达到“博众家之长,补一已之短”的目的。
对于我这个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困难是不可以避免的,遇到困难并不可怕,找到解决的方法就可以了。来到工地的没多久我就遇到了问题,由于刚做施工放线不久,对如何复合线是否正确不是太了解,放线后也没有认真复合导致承台梁位置错位偏斜。但是项目经理没有责备我,反而鼓励我对我说“:错一次,二次没有关系,但是要吸取经验,保证下次不犯同样错误。”还定时请来黄工手把手教导我,并复合,这使我有了信心,有了面对困难的勇气。来工地的第3个月因为我对仪器的不爱惜导致了棱镜杆弯曲,放线出现了问题,误差虽然不大但是对施工进度及准确性产生了影响。项目经理依然没多加责备反而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要好好工地就是你的家要爱惜家里的工具,把它看成自己的东西来爱惜保管。经理的一番话使我感到很温暖,我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天道酬勤,路漫漫其修远兮,测量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在项目部领导指导思想和精神的指引下,把好工程测量质量关,完善测量工作内外一体制度,落实各项任务及指标,配合各个部门工作,做让戴南人民放心的工程。
测量工作的严密实施,靠项目领导的支持和理解,靠我们各位测量员在工作中每时每刻的谨小慎微,不断思索求证,保证万无一失。在此感谢刘经理,黄工及项目部各位领导、前辈、同事的关心、指导与支持!相信我一定能在万源项目这个大熔炉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继承发扬好咱们八局人的精神,为公司为万源项目部尽自己的一份力。
测量工作专业技术总结报告2时光荏苒,20____年很快就过去了,在项目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在同事的无私帮助下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
系统地了解项目的情况,明确了自己的工作内容,认识到了哪些是应该纠正和避免的,并从中吸取经验,记住教训。在工程施工中,测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工程进度和质量的保证,在这20____年一年的测量工作中。
做了如下几方面总结:
初到测量班,由于没有经验,很多理论知识都不知道如何应用到工作中去,在项目领导、总工、班长和各位同事的帮助下,从熟悉图纸开始慢慢入手,经过几个月的摸索和学习逐渐掌握了路基施工放样的坐标和高程计算方法,复核了桥梁的桩基坐标,并对整个工程的施工情况有了全面和基本的了解。
对现场施工测量的方法和数据处理有了全新的认识,对自己的工作内容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对自己也有了更加准确的定位。测量是施工的先头兵,测量放线的误差大小决定了后续施工的准确程度,作为一名测量新手,在工作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严格要求自己,将误差控制在规范要求的最小范围内。
期间对GPS的认识更进一步,在学校期间由于设备原因,对GPS的学习只是掌握了一部分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可以说基本是空白。在路基平台的放样中,逐步学会了GPS的基本操作,回来后经过查找资料翻阅书籍,对动态GPS的测量原理有个更清晰的认识,这对今后GPS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后期主要是结构物的放样测量工作,包括桥梁的桩基放样,涵洞的基础及墙身放样,隧道的洞身复测等。在涵洞的放样过程中,我认识到测量在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坐标时要充分考虑曲线和角度的影响。在随后的桩基坐标复测中,必须依据坐标方位角才能准确的算出坐标数据,这对我今后的工作是一个很好的经验。
最后阶段,运用电子表格编程,我已经可以对测量坐标进行系统的计算和复核。可以从事路基,桥梁,涵洞,隧道的测量放样的工作。
对于测量员,准确性是硬性指标,在施工放样中必须做到准确无误,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保持认真仔细的工作作风,更加严谨的对待本职工作,争取零错误。
过去的20____年,是不断学习、不断充实的一年,是积极探索、逐步成长的一年。过去的经历让我不断成熟,在处理各种问题时考虑得更全面,专业技能也得到了加强。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公司领导的悉心栽培以及同事对我的入职指引和帮助,感谢他们对我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的提醒和指正。
在20____年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找准自己的定位,为公司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测量工作专业技术总结报告3不知不觉来到松源路桥已经快两年了,也毕业快两年了。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工作,我学到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
20____年这一年可以说是我从从工作以后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人生的一个小的转折。因为这一年我当上了主测,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我彷徨过,也幻想过;忐忑过,也激动过。我想这也是我人生的一次重大挑战吧。
其实,当领导第一次给我布置工作任务的时候,我只有一种感觉,害怕。害怕做不好改怎么办,做错了咋整。但是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和热情的帮助,让我很快的适应了主测这一角色。慢慢的开始觉得其实测量也很容易,发现有很多东西书本里都接触过。我也从对工作的茫然到一点点的适应再到胜任,这当中都离不开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与关心。不想让关心与帮助我的领导和同事们失望,我也一点点的充实自己,努力的学习,不光是为了自己,也为了回报那些帮助以及关心我的领导与同事们,这里是我的另一个家,他们都是我的亲人。我还是来说一下这一年工作中所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吧:
1、工作前,准备工作要做好,要细心、积极
每当开始新一天的工作时,都要最晚在前一天晚上,把第二天要做的工作的所有准备工作做好,以便于在第二天能快速而准确的把工作做好。我就有几次忘记确认了图纸和数据或者忘带了测量笔记等而耽误了工作,所以测量开始前,一定要把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这是保证完成工作或任务的前提。
2、工作中,要准确、细心或者反复测量确认测量作业的时候,要能发现问题,做完一样工作的时候,心里就要能够确认自己做的就是对的。
但是,不管怎样都要回头再看一遍,如果有疑问,哪怕很小,都要进行再三确认,反复测量防止出现错误,以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3、工作后,要善于总结,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每当完成一个工作,都要把测量笔记做好,记录清每一个细节,不仅可以加深对它的印象,也可以在以后有问题的时候,作为判断的依据。
还要善于总结,对于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懂就要问清楚弄明白,并记录好;要善于发现和改变,对于一些繁琐的测量程序要能寻找一种既简单有准确的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
4、利用业余的时间来充实和提升自己在空闲的'时间,可以向同事和领导多聊聊天,因为他们都有着丰富的经验。
可以利用书籍和网络来丰富一下自己的专业知识,接触和了解一下最新的测量方法和规范,从而扩展一下自己的知识面,开拓一下眼界。
其实,前提都是对图纸和工程都充分了解,有一定的基础的情况下,没有人生下来就什么都会,都是一点点的学来的。
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对不对,但是不管怎样,只要你学习努力不断进步就是好的。不光是我还有大家,都在不断的进步,公司不也一样吗!看着它,感受着它一天天的壮大,我知道我应该更加的努力,让自己能够跟上公司的步伐。我的个人能力虽然不强,但是我会努力的不断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为人处世等等。
20____这一年,我想说:我喜欢这里,每一个人、每一个事物。我相信在各位领导的英明领导和各位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公司会更好的发展,而这一点我更坚信。
测量工作专业技术总结报告4紧张的一年过去了,作为____建设有限公司一名测量人员,我在公司领导、项目部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努力工作,为企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这一年中,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高标准要求自己,做了很多工作,现将今年的个人工作总结如下。
一、导线点、水准点的交接
施工放样是在施工承包合同生效后按设计图纸进行的,施工放样前,测量人员应全面的熟悉设计文件及监理细则,接受监理工程师或设计单位交给的导线桩、水准点和设计院逐桩坐标资料及其他桩志。在监理工程师的主持下,设计单位按照找总结网图纸资料在现场直接向承包人交桩。
若发现连续两个以上控制桩点丢失、损坏时,应要求设计单位补定。承包人在接到设计单位发出的桩位图及坐标、标高等数据并现场交桩后,应在规定期限内(一般14天)自己进行复核检测,检测过程中应进行旁站监理。如果没有错误且精度符合设计及施工的要求,应书面表示正式接受桩位,并负责以后的维护和使用。如承包人对任一测量标志及数据持有异议时,应由监理工程师提交一份表格,列出认为有错误的桩点位置和修正数据。承包人的复核检测成果应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在监理工程师确认以前,不得作为控制点使用。
交桩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进行中应避免出现任何可能给工程造成的差错。测量人员应及时对新桩点时行复测,用附合导线法与相邻标段联测两个点,看是否满足二级导线相关的技术要求。导线点往往不能满足测量需求,离道路中线较远且彰碍物较多,所以必须增设支导点,在选点的时候,导线点应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点,便于施测周围地形。相邻两点间互相通视,便于测量。导线点设置在平坦,土质坚实、不易破坏的地面设置。便于架设仪器。导线的边长要大致相等,相邻边长不应悬殊过大。
新点选取后,在地面上做好标记,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导线点,应埋入石桩或混凝土桩,刻凿十字作为标志,通过两个已知点测出该点的角度距离和高差,并闭合到另一个导线点。利用正倒镜的测法,算出平差,再确定该点的坐标,做好成果记录。以保证所移交的控制桩、点资料的正确。
二、控制网点的加密
设计单位提交的导线点、水准点是设计阶段为满足设计要求建立的,并不能完全保证施工现场测量施样的需要,且其中有些桩点在施工过程中会被覆盖、破坏而消失。因此,在开工前,测量人员开展好加密控制网点的工作,以保证路线及构造物各部位都能准确定位及施工过程个别桩位丢失后也能有足够的精度恢复桩位。测量人员正式接受导线点、水准点桩位后,应根据现场情况及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立即开展施工测量控制网点的加密工作。
加密控制网点的埋桩、测量、建网和计算由测量人独立完成。完成此项工作的人员要有合格的资历和工作经验,使用的仪器必须经过检验标定,符合精度要求。拟定加密控制网点测设方安案。测量人完成加密控制网点工作后,应书面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报告和计算资料。监理工程师复核检测结果进行审核,认为准确无误,精度符合要求后,可以使用。
三、施工放样复核
测量人员应按设计要求将公路线路、构造物的位置及高程正确地定到地面上。为防止施工放样测量发生错误,给工程带来损失,施工测量控制网点已完善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可以开始做具体分项工程的施工放样工作。在测量放样开始前,测量人应提交一份测量放样计划方案,测量放样过程中监理人员应旁站,以保证施工放样方法及测读无误。放样测量的报检表和原始记录应在施工开始前交监理工程师审核签认。首先,编制测量方案,在施工测量过程中均要按批准的方案实施,且先进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请监理人员复核。
俗话说:“点点滴滴,造就不凡”,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不管工作是枯燥乏味的还是多彩多姿的,我都要不断积累经验,与各位同事一起共同努力,勤奋的工作,刻苦的学习,努力提高文化素质和工作技能,过去的阴霾是否依旧会伴随我们一路前进,取决于我们是否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和勤勉严谨的敬业精神,我坚信,只要我们脚踏实地,拼搏进取,依法履职,牢记宗旨,必能创造出更大的效益,抒写出更加壮阔的篇章。
测量工作专业技术总结报告5时间如水流,匆匆而过,20____年即将结束,新的一年即将来临。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我们有喜有忧。喜在我们的新同志慢慢的在进步,忧的是偶尔会犯点低级错误。当然都有犯错的时候,我们都在努力的学习,不断的总结这总结的工作,争取干到更好,做到最好。
这一年的时间,我们测量从两横洞(际坑横洞毛竹坞横洞)见证到进北山主洞。横洞的测量工作,方向的定位,现场的监督,精度的控制。每个测量人员都付出了自己的汗水。不怕辛苦,不断的思索着放样的方法,不断完善工作经验,努力提高放样精度。际坑横洞一进主动,我们就对开挖面方向进行了确定,保证我们掘进方向的正确。为了保证方向的正确性,对横洞的导线点即时进行复测,进主动我们每三百米埋设一组导线点,一百五十米加密一组导线点,半年公司请公司精测队复测一次埋设的导线点。主洞内对开挖面进行了复测,沿着“杜绝欠挖,控制超挖”的思想,对欠挖的地方标出,超挖的根据开挖断面,分析原因,指导现场工人改进操作方法。对测量的结果,我们做到及时交现场技术员和施工队,让他们对有问题的地方及时进行处理。监控量测方面,及时的督促施工队,对点的埋设进行交底。埋设方法做到书面交底,现场指导。对埋设的观测点及时的进行观测,随时掌握围岩的变化情况。
篇2
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迅速发展,测绘事业在经济的助推下呈现出繁荣昌盛的发展态势。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培养出如何符合测绘事业发展能够真正满足社会需要的掌握工程测绘技术的高级人才,是高职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1.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家教育工作的硬性要求。有些院校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依旧是学科型的模式,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毕业生适应行业的能力差,无法真正的为工程测量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1]。所谓的工学结合模式是一种将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是以工作来完成学习的目的,以提高学生工作能力为目标,一种符合时代的教育模式。
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对策
2.1 正确定位职业目标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出能够满足工程测量工作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从事的岗位主要有测量监理、城市规划放样以及野地作业组长等。其掌握的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制图、数字化成图以及控制测量等,同时要求从业人员具有技术管理以及施工现场管理的能力。所以学校应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学生以后就业方向,以此建立符合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2.2 优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首先针对企业岗位的需要细分专业的研究方向,同时制定符合需求的教学大纲,进行模块式的训练。其次改变传统的教学观,突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职业倾向性,以满足岗位需求为课程设置的基础,建立独立的实践体系,使实践与理论教学相互结合。再次,实行实践性教学的改革,增加关于专业实训项目的课程,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坚持以就业为导向[2],按照工程测量职业的需要,以已经确定培养目标和教学体系为依据,优化教学内容,设置新的课程。
2.3 强调工学结合模式的教学体系
依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特点,工学结合模式的建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在课间加强对工程测绘设备的认识,进行各种操作仪器的操作,增加学生仪器操作的熟练度。二、进行单项项目的作业的训练,如外水准测量、方向阀水平观测等。因为工程测量技术的每一道工序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进行实地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三、模拟完整的测量工程,集中教学,让学生综合学习,其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测量工程的流程,用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工程测量工作的性质,从而增加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道德感[3]。
2.4 具体实施措施
2.4.1 建立工学结合的实践基地
现代工程测量技术是以电子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技术,测量设备更新速度快,所以学校必须建立专门的工学结合实践基地,更新基地测绘设备,同时采用的新的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推动测量技术的传授。
2.4.2 a实行工、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由于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对理论技术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学生参加实践的时间必须长久,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在学校三年的时间,规划好学生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重,保证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实行工学交替,以实践增加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以学习提高学生实践的能力。
2.4.3 实行订单人才的培养体系
学校应该积极进行企业人才需求调查,收集社会对工程测量技术人才需求的具体信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为企业服务为目的,研究企业的人才需求,培养出符合需求的人才,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签订就业协议,实现订单培养。在校期间针对学生就业意向以及企业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培养,实现学生一毕业无需企业培养就可上岗的目的。
2.4.4 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学校可以实行多证书制度,以此鼓励学生一专多能,要求学生在完成本专业的学习下,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参加工程测量技术的等级考试,鞭策学生尽可能的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2.4.5 建立以工作驱动学习的教学机制
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学校在当地的影响力,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有偿的服务,以此将学生推向工程测量工作的第一线,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竞争气氛,感受社会压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结语
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根据学校所处的经济的环境和科技环境为依据,有针对性的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建立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的模式,注重工程测绘技术专业人才工学结合模式的方案设计以及具体落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参考文献
篇3
本次实习要巩固和掌握以下技能:平面控制网的布设、精度水平角观测、精度电磁波测距、平面控制测量处理、二等水准测量野外作业、二等水准测量内业平差计算。
实习内容:1.四等导线2.二等水准
四等导线测量:
根据城市测量规范的要求,进行图上设计时,需遵循以下技术指标
由于实习必须在校园内进行,平均边长根本达不到,因此布网的时候这些不能再考虑了。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让网形更加美观,即各个边长很均匀,角度大小基本一致,当然必须通视。所以这次实习时我们所布的网其边长大约在250米左右,总长在3km左右。
测角测距都采用全站仪,测角中误差为2″,测距为2+2ppm。测角按照规范需测6测回,方位角闭合差限差要求≤±5″半测回归零差≤±8″、一测回2c较差≤±13″、各测回较差≤±9″且分左右角观测,1、3、5测回观测左角,2、4、6测回观测右角。
角度计算要按照如下公式进行:圆周闭合差Δ
Δ=[左角中+[右角中—360°
圆周闭合差需小于5″,则认为合乎限差要求,最后按如下公式计算左右角:
β左=[左角中-
β右=360°-β左
如果超限,则要具体分析,确定粗差,尽可能的少测,且要达到不测的目的,以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测量时我们注意的问题有:1、角度配置一定要按要求进行;2、左右角务必要分清,且要记录准确,总之一定不能混乱了;3、中午阳光强的时候,对仪器进行打伞遮阳,全站仪在符合观测者身高的前提下尽量架高一些,棱镜更是越高越好,以减少大气对流的影响;4、大家互相提醒杜绝使用橡皮,涂改数据等一些大家容易犯、或不在乎的错误,以养成严禁认真的科学态度;5、严格按规定使用旋紧测角,决不允许拼凑数据;6做到站站清,谁记录谁负责,这一站的所有问题。
距离测量采用往返测,各测量测回,每测回读数4次,合计距离为16个数值的中数。一测回读数较差10mm,测回间较差15mm,这个没有一个超的,太容易达到限差要求。我们在实际作业中,需要注意的只有测角。角度测量中也确实出现了很多重测的,有的一站要测上三四次,也就是这次实习让我们领会了精密测角的重要性,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达到精度要求的。该注意的都不能省略,天气条件太重要了,同时深刻地体会到了各种外界条件的影响。比如大气对流,大气遮光,太阳直射时,温度对全站仪的影响,未动螺旋的隙动差,障碍物对视线的影响,虽然不会遮挡视线,但会形成一个模糊的斑影响找准。
另外就是大家都差不多习惯了,拿到仪器就进行测量,对一些参数不去查看,这样会造成很大的麻烦的,有些甚至无法挽回,所做的数据可能全部作废。这个问题一定要牢记在心,按程序一步步做:1、棱镜配套吗?常数该设为多少;2、角度、距离、气压、温度、最小显示、测距模式、水平角和垂直角的形式;3、电池电量;4内存记录和手工记录,以便检核,这个不是那么必要。
二等水准测量
这是本次实习中陌生和富有挑战的一个项目。使用S1水准仪在校园内测量。每小组自己选线,测一个闭合水准,路线长度大约在2km左右,选择4个待定水准点。按照规定以次
选线——选点——埋石——观测
选线要沿路进行,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段和磁场较强的地段。更重要的要避开行人、车辆来往繁多的路段,应为是在校内实习更应如此,一是安全,而是视线不易被挡。否则会浪费较多的时间。视线一定要避免通过河流、湖泊。这些都是学校内需要切实注意的地方。如果在野外,还要注意地质等条件。
选点,在实际作业中都要埋石,需要注意埋石的保存条件,不能被破坏了。不要受水淹、滑坡、沉陷的影响,地形隐蔽,展望不好的地方也要尽量避开。总之,要从时间、空间考虑周全。
具体测量时要往返测,使用同一种仪器和转点尺承,同一测段的往测和返测应分别在上午与下午进行。在日间温度变化较大时要减弱其影响。各种限差要求如下:基辅面读数差小于4mm,基辅面读数差较差小于6mm,前后视距差小于1m,累计视距差小于3m,闭合差小于
等等。。。
随着我对仪器和测量规范的熟悉,为期两周的工程测量实习结束了。这期间,我们遇到了种种麻烦,比如如何更好的布设导线网、怎样更好的读数、怎样扶尺、怎样内业计算等等。。。。但我们都顺利的解决了,这不仅锻炼我们遇到困难快速解决的能力,还让我们养成了劳而无获的情况下保持心态平静的能力。
通过这次实习工作,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很多在课本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在实践操作中,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对精密水准仪、全站仪的操作也更加熟练,并提高了快速计算能力。这些知识往往是我们在课堂很少接触、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
在此次测量实习过程中我得出了几个经验:
首先,测量的前期工作不能太草率。在实习之前的准备工作中,我们组看了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自以为在大一上测量课时已经操作过这些仪器,没有什么难得到我们的,可是到了实习场地之后,我们显得束手无策,耽误了相当多的时间。就拿角度测量来说吧,在测量的准备工作的时候,大家夸夸其谈,口若悬河,然而到了测量开始时没有一个组员能胸有成竹的站出来打头炮,最后还是通过查看资料,才真正的知道操作的准确过程。此次实习常因为这种的前期工作马虎影响了工作进度,耽搁了时间,通过这一点,我收获的经验是测量工作的前期准备一定不能马虎,不要眼高手低,要考虑每一个可能影响结果的细节,这也是以后做任何事需要考虑的一点。
其次,测量讲究熟中生巧。在本次测量中,我的工作主要是扶尺和读数。在刚开始测量时,由于对仪器操作的不熟悉,经常因读数顺序错误或者重复影响了工作的进度,从而影响整个组的效率,但后来经过多次操作渐渐地熟悉了这项工作,不需要提醒就可以了。从这,我也明白了,以后如果再从事测量工作时,一定要提前熟悉所使用的仪器和如何操作,这将会很大的提高办事效率。
篇4
2.1两条主线
两条主线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生的两大就业面,即测绘与国土资源企业和工程建设行业,分别对应学生的地形图测绘和工程施工测量的专业技能,根据专业技能的相对独立性,将理论和实践教学划分两个阶段理论教学,两阶段顶岗实训[3]。测绘与国土资源行业主要从事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土地调查、地籍与房产测量等领域;工程建设行业主要包括工程勘测设计、施工和竣工运营阶段的测量需求。两大就业面决定了毕业生应具有地形图测绘和工程施工测设的两大主要专业技能。两阶段顶岗分别在教学周期中第三学期和第六学期安排。在“两条主线、项目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第一阶段为第一、二学期。此阶段主要是以地形图测绘为主线,进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突出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测绘技能的培养。采用学校为主体,企业辅助,将地形图测绘分解成若干单项任务,聘请企业技术能手专项辅导,学校教师讲解分析二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地形图测绘的实践锻炼和专业思想的建立。该阶段学生实践技能训练采用将测绘生产项目引入校园的“仿真”实训和课间实习。第二阶段为第三学期。此阶段是地形图测绘顶岗实训[4]。顶岗实习最主要的特点是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以测绘企业实际生产项目或学院勘测设计企业承揽项目为载体,通过行业专家、企业骨干、技术能手的现场指导,学校专业教师现场管理参与,学生深入生产项目一线承担实际工作任务,使学生积累地形图测绘等实际工作岗位的生产经验,提高专业技能,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第三阶段为第四、五学期。此阶段以工程施工测量为主线,进行道路桥梁、铁道、水利和工民建等专业领域的测量理论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突出工程建设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各阶段测量技能的培养。第四阶段为第六学期。此阶段是工程施工测量顶岗实训。该阶段以交通、铁路、水利等工程建设单位承揽项目为载体。通过学生参与工程施工建设项目不同生产阶段的实际测量工作,积累专业测量工作生产经验,强化专业技能,加强对测量生产项目的管理运作能力[5]。
2.2项目融合
项目融合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实训项目的选择和顶岗实训的要求。理论和实践教学项目化、任务化——根据不同测绘项目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要求,建立项目课程,根据“项目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价”等实施过程进行教学。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将项目实施过程分解成若干具体实际生产任务进行实践教学,专任教师负责现场指导,企业兼职教师负责质量检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实训项目生产化、标准化——专业核心课程实训项目的设置,按照企业生产工作流程、技术标准要求进行。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训项目,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生产,承担完成某项生产任务。实训项目中技能训练严格依据职业资格证书等级要求和行业规范要求,即工程测量员职业所需职业技能和工程建设各个阶段测量规范为训练标准,培训学生技能。顶岗实习岗位化、责任化——学生以技术员的角色参加企业工程建设中的测量工作或校企合作的生产项目。以“测量工作岗位职责”为要求,通过顶岗实训,熟悉工作内容和流程,认识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和模式,满足用人单位“岗位”要求,实现与企业“零距离”的对接。学生在测量工作中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生产产品应达到企业、行业的质量要求。
篇5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目前该行业各岗位的入职学历要求详情为:单位技术负责人这一岗位,要求入职者学历达到本科或本科以上;作业区技术负责人这一岗位,要求入职者学历为大专及以上;而对作业组组长以及作业组组员的学历要求则为中专及以上。
1.2 岗位对能力与素质的要求
工程测量技术岗位要求入职者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基本的专业技能、职业的核心技能以及职业发展空间。职业素质主要考察入职者的团队精神、行为习惯、沟通交流能力等,以确保在日后工作过程中,入职者能够遵守职业操守,能够与其他同事协调合作,在岗位中发挥应用的价值。基本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以及各项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情况,确保入职者在日后工作过程中,能够灵活应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熟练操作各种测量仪器与设备,完成各项日常工作。职业核心技能则要求入职者具备掌握环境数据采集与分析的能力,及时了解四周建筑工程的布局,确保技术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职业发展空间,则主要看该入职者的学习能力与业务管理能力与未来的发展空间,考察入职者能否善于在实践工作中,通过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
1.3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
根据调查结果,笔者对工程技术测量专业今后的就业岗位进行了总结,这些就业岗位主要包括:工程检测员、工程监理、地理环境检测员、GIS数据工程师等。同时,根据岗位定位,笔者将工程检测、控制测量、环境制图这三大职业技能的培养,拟定为职业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内容。
2 培养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的有效措施
2.1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虽然教师的教学水平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主体地位。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学成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是现阶段教学模式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方法有三种:
(1)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习趣味性。开展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游戏与竞赛等环节,提高学习趣味性。教师应多倾听学生建议,调整课堂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实践教学期间,可将学生分[( dylw.NET) 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的服务,欢迎光临]为不同小组,每组均指定一名组长,负责监督组员认真参与实践课,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在有限的时间内努力练习各项操作。以小组为单位,设定评分机制,每一位组员的表现均会影响到整个小组的成绩,旨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工作协调性,营造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学习氛围。
(2)制定学习计划,向学生适当施压。在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数教学内容是层层递进,一环扣一环的,因此打好基础十分重要。笔者认为,可以在教学开始前,制定学习计划,设定阶段性学习目标,能够有效督促学生循序渐进学好知识。另外,透过学习计划,学生能够随时了解到自己的学习动态与学习成果,进步或退步的趋势均会给学生带来无形的压力。而适当施压,对提高学习积极性是很有益处的。教师应设定奖惩机制,表扬并奖励进步明显,表现良好的学生。对于学习成绩退步、学习效率低下的学生,教师应注意加强沟通,指出这部分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良建议。
(3)注重学以致用,满足岗位需求。教学活动除了要帮助学生打好理论基础,还要加强学生对各类仪器、检测技术的操作能力。一味地掌握课本知识,不懂得学以致用,显然无法满足需求。现实工作并不是纸上谈兵,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所以,教学期间不要一味照本宣科,教师应结合社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节假日校方应积极与测量单位进行合作,分配学生去实训基地进行工作实践,使学生充分了解岗位需求,日后学习时目标更加明确。
2.2 设立双证书教学制度
对于技术专业人才来说,相较于学历证明,专业资格证书才是证明自身专业技能的有效凭证。工程测量专业教学要求学生在毕业时,需获得由指定认证机构颁发的中级工程测量工作资格证书。笔者认为,结合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的内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教学应设立双证书教学制度。双证书教学制度,学生除需接受中级工程测量工作资格鉴定,还需接受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双证书教学制度的实施,不但能给学生一个专业的认定,海能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提供保障,降低失业率。
2.3 构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校方应加强与社会的联系,通过校企合作,进一步考察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把学生培养成能够满足社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符合人才。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十分强调实践性,传统的教学体系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导致学生对工程测量技术行业存在错误认知。因此,建立多个长期校企合作式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够站在生产一线,零距离接触这一岗位,经过充分的实践与锻炼,能够对该行业有深入的理解与足够的认知。如此一来,学生在日后就业时,能够迅速接手工作,直接为企业省去了上岗前培训的过程,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2.4 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就现阶段我国工程测量技术行业来看,传统的经纬仪、水准仪逐渐被全站仪、动态GPS等先进技术给取代。然而由于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投入不足,依然延续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过于落后,直接导致学生毕业后,掌握知识与技能与时展严重脱节,在工作过程中,不能马上适应工作内容,无法满足岗位需求。因此,在培养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时,学校应与时俱进,结合该 行业发展状况以及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情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努力拉近学生综合能力与社会要求的差距,向社会输出大量优质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为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添加新动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职业能力的不同认知,将会造就不同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模式。结合工程测量技术行业的岗位需求,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培养方式进行研究,通过有效的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制定双证制度[( dylw.NET) 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的服务,欢迎光临]教学模式,为学生就业提供可靠保障;构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注重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使学生在就职后尽快适应,均有利于高职高专院校向社会输出大量优质人才。因此,结合社会需求,拟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是高职高专类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对人才培养的有益探索。
基金项目:广西区教育厅资助项目(桂教高教 2013JGA154)
参考文献
篇6
专利是创新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主题。专利作为科学技术成果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被学术界认为是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的一项强有力的指标[1-3]。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TO)统计,专利文献覆盖了世界90%以上的重要科技研究成果,世界上发明成果的70%-90%都出现在专利文献中,且比学术论文和公开出版物早出现1-2年,经常检索专利情报可以节约60%的研发时间及40%的研发经费。
专利计量,英文为patent bibliometric,即“专利文献计量”,是一种通过定量方法对专利文献进行采集、加工、整理与分析,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的科学研究活动。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关注和重视专利文献统计分析。人们通过对专利信息数据库内专利文献量的变化、分布、结构等进行统计分析,并以此来进一步研究和判断某些企业或国家重点发展的技术领域及其技术发展方向、主要竞争对手的重点研发领域和主要投资动向,从而为企业或者国家制定专利发展模式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4]。
本研究正是利用专利文献计量手段,从宏观的角度阐述山东省液压升降平台产业发展的技术趋势,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创新研发水平,这对于开展技术引进、技术贸易、提高竞争能力并制定经营发展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国内液压升降平台的地区分布
我国升降平台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区域性,生产中心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和华南三个地区。
华北地区以山东为中心,有全国最大的升降平台生产基地——济阳液压升降平台工业园区。该园区目前已发展到200余家,相关配套企业70余家,园区企业产值约83亿元。其主要生产的剪叉式、套缸式、自行式和曲臂式升降机等四大类100多余种产品在全国占有约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液压升降机械生产制造和销售基地”。
华东地区是以上海为中心,辐射苏州、杭州、无锡、宁波一带长江三角洲。其中苏州因其升降平台和零配件的年产量在国内占有较高市场份额,成为中国较集中的升降机生产制造基地之一。华南地区主要以广州为中心辐射东莞、中山、佛山一带珠江三角洲。
2 国内外液压升降平台产业技术概况
在国外,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以及机、电、液一体化研究的深入,升降平台的可靠性、安全性、舒适性、操作简便等特性都显著提高。近年,国外各大公司陆续开始采用电脑(电子)操控系统来提高整机性能,减少整机液压元件的使用,减小整机体积及重量,提高操控的灵敏度。CROVE(格洛夫)、GENIE(吉尼)、COLES(西蒙)、RICO(利高)、BRONTO(布朗托)等知名公司更是根据市场需求与技术侧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推出其自身的优势产品,扩大市场知名度。如COLES的车载平台,BRONTO的高空消防车系列等。
在我国,液压升降机械制造行业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具有发展潜力大、环境污染小等优势[5]。但近年来,国内市场液压升降机产业迅猛发展,由于受到油价、钢材及电价、工资和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冲击,导致市场对升降机装备制造业的需求放缓,产品出口速度下滑。从企业自身发展情况看,国内液压升降机行业缺少龙头企业、生产规模小、产品档次低,由于企业自行开发能力较弱,加之科研经费不足、缺少科研生产中试基地,导致我国的液压升降产品还基本停留在测试仿制阶段[6]。大多数液压升降平台企业一直陷在产品技术特点不突出、关键技术滞后的尴尬境地,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快速壮大与发展。
可见,如何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技术研发能力,使液压升降平台产业形成规模化、高效化、多元化的发展格局,摆脱专业化协作程度低、行业竞争无序的状态,成为众多企业乃至整个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 液压升降平台行业专利技术布局情况
利用专利计量手段,检索国内外液压升降平台行业涉及的专利技术,通过分析检索到的国内2,785条、国外3,059条专利信息数据,对比国内外技术的现状与趋势,找到适合液压升降平台产业技术创新的新思路与新途径。
3.1 国外专利状况
国外数据显示:自1969-2011年(2011、2012年部分数据还未公开),专利申请整体趋势的高点出现在1998年(175项),随后申请量趋于下降,每年维持在60项左右;申请量居前三位的国家分别为:日本、美国和德国,其中日本以1,497项专利申请量高居榜首,比第二位美国高1.04%,见图1。
国外企业申请位于前三位的分别为日本的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11项)、美国的卡特彼勒公司(7项)、德国的容海因里希股份公司(7项)。排名前10位之中日本企业居多,主要有丰田织机(93项)、日立制作所(68项)和东芝(63项)。
技术主要分布于B66F9/22(液压装置或系统);B60P1/44(其上具有装货平台,举升货物至承载或包容构件的高度上);B66F9/24(电气装置或系统),但随着时间的推进申请量普遍下降,说明国外液压升降平台的相关技术已经趋于成熟,技术改进较小。
3.2 国内专利状况
国内的数据显示:自1985-2012年(2012年数据部分未公开),专利申请总体呈上升趋势,以实用新型为主共计2,052项,发明为595项,外观16项,申请主体主要是工矿企业和个人。其中申请量过百的省有10个,前三名的见表1。在华申请专利较多的国家有美国(28项)、德国(21项)和日本(20项)。
从表1中不难看出,江苏省无论发明专利还是实用新型专利数量均居全国首位,其中发明专利占到全国总数的23.59%,实用新型专利数量更是占到全国总数的12.67%;山东省排名第二。
国内企业申请位于前三位的分别为山东的济南华北升降平台(33项)、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30项)、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9项),值得注意的是第五位的申请人贾广生(20)以个人名人申报了诸多专利,经检索发现贾广生为吉林省华工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该公司主要产品为液压立体停车设备。
国内申请专利技术主要分布于IPC分类中的B66F11/04(用于移动式平台或工作室的);B66F7/08(液压或气动操纵的升降平台);B66F9/06(可携带载荷在轮子或类似的物件上移动)三个领域。且2005年后B66F11/04成为技术发展的主流,B66F9/06的申请波动较大,B66F7/08申请量稳定增长。
前10位的申请人所在地区
山东省截至2012年共申请液压升降平台方面专利计331项,其中发明74项,实用新型257项;工矿企业申请了196项,个人申请了102项,见表2。山东地区前10位的申请人主要集中在济南、青岛、烟台和威海,其中济南市占了总数的50%,见图2。前三位的申请人分别为济南华北升降平台制造有限公司(33项)、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11项)、烟台奔腾汽车检测维修设备制造有限公司(11项)。
济南市截至2012年申请液压升降平台方面的专利共计129项(济阳县64件),申请高峰期为2011年,其中发明48项,实用新型81项;工矿企业申请了83项,个人申请了29项,见表2。前三位的申请人分别为济南华北升降平台制造有限公司(33项)、山东力高升降机械有限公司(8项)、山东交通学院、山东大学、山东济阳机械厂并列第三(5项)。
技术主要分布于B66F11(其他专用提升装置)、B66F7(升降架,起升车辆;平台起落机构);B60P1(用于货运及经改装便于装货、集货或卸货的车辆)。产品主要以平台的底座液压缸和液压的油口为主。
4 山东省液压升降平台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对策
4.1 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利用有益资源强化发展目标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济南市的液压升降平台技术主要集中于B66F11(其他专用提升装置)、B66F7(升降架,如用于起升车辆;平台起落机构);B60P1(用于货运及经改装便于装货、集货或卸货的车辆)等较为基础的液压升降平台的应用,而国外将技术延深至B66F9/22(液压装置或系统)与B66F9/24(电气装置或系统),说明国外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在升降机平台上的应用较高。随着PLC、传感器及模糊控制技术发展(美国的CROVE、GENIE、英国的COLES等),国外已具备基于以太网对升降平台实施在线监控的能力。柔性化、多样化、自动化控制、轻型化,将逐步成为升降平台未来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济南市相关企业可借助山东省科学院等院校优质科技智力资源,参考国外该领域先进产品与技术进行规划,立足技术创新与研发,缩短设计周期、降低设计费用、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在产品结构上,应改变目前以低技术含量为主、低水平、低价位竞争的状况,淘汰一批低效高耗、低档次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努力开发生产高效低耗的大型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
4.2 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强化产业核心技术
数据显示,济南市申请的专利(发明48项,实用新型81)多为实用新型,而发明量偏低,说明企业的核心技术偏少,目前产品多以OEM、仿冒和仿制国外的产品为主。而纵观作为后起的苏州市(发明30实用新型35)专利的质量要明显高于济南市,核心技术(发明)是企业研发水平的重要表现。
济南市可以借助省“科技十六条”、市“科技十一条”以及省政府《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意见》等政策东风,依托产学研合作,组成有力的液压升降平台创新团队,加大创新与投入力度,才能保持、扩大市场的产品占有率。
4.3 挖掘国外失效专利,实现失效专利的有效再开发
通过分析国外专利技术发现,专利申请高点出现在1998年,距2013年已有15年的时间,部分专利已失效,但从技术和市场价值的角度上讲,失效的部分专利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可以通过筛选与挖掘国外失效专利,首先实现仿制,鉴于专利的有关技术细节已经在专利说明书中一一罗列,企业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产品的仿制或创新,省去了专利转让费或使用费,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以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其次通过失效专利的二次开发,形成新专利。企业无须投入大量资金重新研究,同时还可以站在较高的起点上进行二次研发,结合自身发明构思与当下市场需求,开发出更具实用性和前瞻性的新技术,形成专利,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4.4 发挥行业组织的协调作用,促进产业链健康发展
通过分析发现,液压升降平台技术逐渐成熟,技术层面较广(191个IPC小类),产业涉及技术领域较多,例如在数控设备、电力设备、冶金、矿山、石油化工、船舶设备等领域市场空间很大。
可以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协调作用,强化创新引领和技术支撑,扣紧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取长补短,避免小而全又开工不足、资源浪费、单打独斗等问题。
4.5 尽快建立完善的液压升降行业标准化质量体系
随着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液压升降机行业规范化、标准化要求越来越高。虽然我国已经拥有完善的升降机研发、生产体系,但我国现行施工升降机国家标准却落后于国际先进标准,虽然2005年版施工升降机国标中已纳入了许多欧、美标准的内容,但总体上还是存在许多差距。
我们在制定液压升降产品的标准时,应首先学习、秉承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并将其贯彻于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提高我国产品的设计、制造质量和现场科学管理水平,加快产品标准与国际接轨。
4.6 落实知识产权特派员辅助工作
济阳工业园作为液压升降平台产业的集聚地,仍存在研发经费不足,新产品开发速度滞后等困难,省市政府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设立知识产权特派员,免费为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的培训与宣传工作。帮助企业树立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效利用专利计量技术,加快产业技术创新步伐,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希望本研究的对策建议能够为我省液压升降平台产业技术创新、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益启发。
参考文献:
[1] 周寄中,张黎,汤超颖.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联动与效应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18(5):106-112.
[2] 姜全红,张志辉.专利资源量化分析研究综述[J].情报学报,2007,26(1):134-140.
[3] 方庵,张动,高利丹.我国省(市)自治区专利产出与其GDP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6,27(2):40-44,94.
篇7
1. 测量技术概述
测量技术产生和发展由来已久,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手工业等各个领域中,尤其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测量技术成为国民日常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基础技术,极大地促进了人们更深层地认识自然事物。测量技术即是对物体尺寸、规格、性质等进行测量的一项技术,其测量对象不仅包括长度、宽度、直径、半径等尺寸,同时还包括温度、浓度、速度、分辨率等深层参数。测量技术主要包括测量、传感和仪器三个方面的技术,测量是基于物理原理对物体几何尺寸进行量取,传感是基于化学效应实现信号的转换,并将测量信息转换成人们易处理的普通信号,为人们认识和处理所用。测量技术根据测量对象性质不同可以分成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静态测量是对静态目标或物体进行测量,其误差源相对较少,测量结果精度和准确度相对较高,动态测量主要是针对移动或旋转等处于运动状态的目标进行测量,其测量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容易受目标物体的动态影响,测量误差源比较多。
2. 测量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中的主要作用
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机械制造企业面临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剧增,生产企业只有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才能获得长远稳定的发展。而测量技术是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的基础技术,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发挥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测量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具有指导生产的作用。在机械生产制造过程中,应用测量技术,在线对加工产品的规格和尺寸进行测量,及时了解加工和制造的实时进度,以便于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制造加工具有指导的作用,防止盲目加工造成原材料的浪费,避免企业蒙受经济损失。(2)测量技术在制作行业中具有监督产品质量的作用。机械产品经一系列工序加工成品后,需要利用测量技术对生产产品质量进行验收,利用相关测量仪器和设备对产品各个要素进行检查,包括产品的用料、尺寸、精度、硬度等,并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委托加工方的要求对产品进行评价,鉴定产品质量是否达标或合格。可见,通过产品质量检测可以有效对不合格或劣质产品进行排除和筛选,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确保企业信誉不受影响。
3. 测量技术在机械制造专业中的主要应用
测量技术作为一项基础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经济领域中。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测量仪器和测量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其中融入大量的新科技、新理念、新元素,逐步呈现高科技化、高智能化发展,为机械制造业发展贡献巨大的力量。
3.1石英传感器测量技术
石英具有良好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的特性,是一种很好的传感材料。由石英为材料制造成的新型石英传感器,其主要包括敏感元件、传感元件和测量电路等,具有操作简单、测量精准度高等优点。机械制造中,石英晶体机械传感器可以精确测量目标的位移、速度、弹力、温度等参数,比如可以在线测量铸件的温度、实时测量金属溶液的浓度等。此外,机械制造中常用的电式三向车削测力仪、压电三向磨削测力仪等,通过间接测量不仅可以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同时也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和质量。
3.2纳米位移测量技术
纳米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端产物,在机械制造中,纳米技术的应用使得测量深入到微观层次,使得高精度、微量位移的目标测量成为现实。纳米位移测量技术主要是利用双频激光合成波长来干涉条纹虚细区分,达到超精度位移的测量。但纳米测量技术的应用需要特定的测量环境支持,才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测量结果。但目前人们对纳米材料和器件的特征、结构以及相互作用等方面的认识仍然不足,使得其在设计和制造中存在许多盲目性。因此,提高纳米测量技术水平,并推广应用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不断努力,提高纳米技术的影响力。
3.3激光器测量技术
激光测量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制造产业中,具有精度高、测量范围大、测量效率高等特点。机械制造中的激光技术主要包括焊接、打孔、切割、测量等,而激光测量是利用正交偏振激光器所发射的激光进行测量,相比传统的测量手段,其可以有效降低测量误差,提高精准度。利用激光制造的测量仪器通常有激光扫描、激光测距、激光散斑测量、激光测长、激光检测仪等,其测量可有效避免了直接接触造成的物体损伤,利用该项技术可以测量高压、高温、高旋转等不可接触的目标,确保了人员和被测目标的安全性。
4. 测量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发展
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测量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新技术新设备的产生和应用,使得测量技术和手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测量技术呈智能化发展
传统测量技术注重产品尺寸、规格等方面的测量,强调产品数量,产品质量观念淡薄,测量技术等级比较低,多数局限于静态目标的测量。而现代测量技术更加重视产品的外观设计和质量等级,包括产品材料的检测、工业流程的检测、产品设计的检测等,并不断融入了集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仪表技术等,形成一系列完整的测量系统,并利用电子、光子、分子等进行信号转化,自动生成直观明了的显示数据,实现实时测量、在线检测、跟踪测量,为机械制造提供高效、准确、自动化的检测技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4.2测量技术呈多信息化发展
当前机械制造行业不断精细化发展,对产品质量要求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高端产品信息量十分丰富,促使测量技术向多信息融合技术发展,为机械制造生产提供有效的信息。同时在建设可持续性经济模式的形势下,节能降耗成为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要求机械制造业不仅要从产品设计、制造、使用等过程中加强绿色生产,更需要从资源入手,利用测量技术对制造原材料选择、加工工艺、产品制造等方面进行监督,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并进行处理和融合,为机械制造行业的生产和发展提供完整、有效、合理的测量参数,促进行业的和谐稳定发展。
篇8
1粮食工程技术专业实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粮食工程技术专业具有很强的工程性、技术性、实践性,粮食生产企业要求毕业生具有社会适应性强、工作态度严谨、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能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考虑到粮食企业到毕业生的要求,在培养粮食工程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时,不仅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还应该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于在实践生产或实验中,内容更具体,更吸引同学的学习兴趣,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积累知识和实践经验,而且有成就感。加深理解和领会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能够真正胸有成竹的走向工作岗位。
2提升高职粮食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实践的措施
2.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实践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识程度决定了实践教学的成功与否。目前,很多同学对粮食工程技术专业认识不够,缺乏学习的动力,通常是依靠家长,有走一步算一步的想法,没有长远的打算,缺乏社会责任感;有的同学由于理工科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对于毕业后从事的工作缺乏了解,导致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不高。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明白实践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在思想上有所认识,培养他们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2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途径,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实践教学方法是根据实践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应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任务引领为基本取向,以工作本位学习为主要形式,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等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有效运用精品课程网、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3不断完善和巩固实习实训基地
2.3.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粮食工程分院建有粮油加工实训室、粮油检验实训室、农产品加工实训室、粮油化工实训室、粮油加工设备陈列室,还应扩建谷物加工技术实训室,更新油脂制取实训室的部分设备,满足粮食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实训的需要。不断完善实训室管理制度,建设成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中级粮油质量检验员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大赛为一体的多动能实训基地,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素质培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3.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零距离”接触生产一线的训练场所,是对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和场所不足的有效补充。分院有针对性地与企业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开发专业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基地,加强了学院与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同时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实现技能培养与就业的有效衔接。
2.4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者,是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与效果。这就需要专业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较高的综合素质,还要有在企业一线工作的丰富经验,因此,需要加强双师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使我们的教师既能“教”又能“做”。我们可采取如下措施:(1)实施教师挂职锻炼制度,鼓励中青年教师到粮油企业对应岗位挂职,提高教师实践水平,使课程教学更具针对性、适应性和实践性。同时实施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培养其专业实践能力并及时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使教师本人从情感上和专业技能上更加贴近粮食行业。另外可以了解毕业生的适应性和企业对毕业生的新要求,加快建设一支适应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满足实践性与技能型教学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2)聘请与粮食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到校做兼职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他们的一计之长,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推进教学内容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专、兼职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促进现有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对粮食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实现了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2.5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粮食行业的创新技能大赛
学院和老师应该多鼓励和支持学生踊跃参加粮食行业的技能大赛、全国性的创新比赛等,不仅可以开阔眼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院粮食工程技术专业在粮食行业的知名度。
3结语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实践技能。随着社会需求对粮食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知识转化率和综合能力的作用日益凸显。
作者:夏明敬 单位:吉林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马森,王晓曦,郑学玲.粮食工程专业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J].高等教育,2015(9):58.
篇9
一、校企合作是新时期职业教育的需要
校企合作的意义在于学校和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和共同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需要越来越多的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所以,我国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鼓励学校与企业联合,以推动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通过校企合作,学校能够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能够让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人才培养计划制订、教材编写和课程建设,能够在企业开发校外实训基地,能够很方便地委派教师到企业去锻炼,可以共享生产单位的测绘仪器设备,可以在合作企业解决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也可以从中取得一些实惠。如低成本地送培自己的职工,从而较大幅度地降低职工的培训成本,提高职工的职业素质;可以将学校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企业利润;合作院校的毕业生是企业最稳定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可以共享学校的先进实训仪器设备;可以在生产任务紧急时利用学生的人数优势和时间优势低成本地突击生产任务;一些企业甚至把学生变为潜在的用户。校企合作可以让企业不断地发展,从而提升企业的实力。
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历程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建立于1989年,最早使用过“矿山测量”的名称,学院是重庆市最早开办工程测量专业的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从事国家基础测绘、为城市和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勘察与开发、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环境保护与灾害预防等领域,从事测量工程、地理信息的设计与施工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近20年来,已培养了千余名毕业生,毕业生遍布东南沿海和西部地区,成为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自2002年被重庆市教委批准为教改试点专业以来,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依托行业,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培养高技能性专门人才”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大幅度地进行专业改造和课程整合,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强化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学院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下,实习、实训条件进一步完善,设备达到先进水平,取得了一定成效。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结合重庆及西部地区的特点,分析测绘工程项目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分析测绘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多年来一直努力与测绘生产企业保持密切联系,让师生走出去,把企业测绘技术人员请进来。学生在三年中做到了100%参与工程项目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训练,成为真正的高技能人才。
三、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和内容
我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
篇10
《工程测量》课程是道路桥梁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测量基本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又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进行道路现场施工测量。《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是该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主要讲述道路线形设计与道路外业勘测知识。两门课程教学内容均有理论和实践环节两部分构成。在各自的现有教学内容体系中,两门课程均存在有知识点的不连贯现象,同时两门课程在知识结构上又存在一定程度的知识点交叉与重叠。因此,优化整合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科学合理安排教学次序,互相补充,删去重复部分,实现两门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对节约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一、存在问题分析
《工程测量》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工程上常用仪器的构造、使用和校核;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公路路线勘测阶段的任务以及工作方法,包括中线的测设和路线纵、横断面的测量;道路工程施工阶段的测量任务及方法,包括道路施工测量、桥隧施工测量等内容。简单概括为测量基础理论知识讲授与道路施工测量技能培养两部分内容。《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主要内容为:道路设计管理与控制要素,平、纵、横断面设计、选线及总体设计,交叉口设计,交通设施设计,外业勘测等。同样可以分为道路线形基础理论与外业勘测技能的培养两部分内容。可见两门课程,在知识结构形式上均可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内容上也都离不开道路线形基本知识,联系也较为紧密。
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国内有关高等院校在该专业课程设置中,两门课程的教学安排大部分为以下模式:
《工程测量》设置在大二上学期,理论学时48课时(包含8学时的实验课时),另加2周的测量实习。《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置在大三上学期,理论学时56课时,另加2周的室内课程设计。
笔者用近两年时间,通过和学生谈话、调查问卷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等方式,发现两门课上述教学模式虽被大多数院校所采纳,但的的确确存在有一定弊端。
(一)理论教学方面
对于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工程测量》课程的重点是1、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2、公路路线勘测;3、施工测量。但是后两个知识点明显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道路线形知识基础,即:道路平、纵、横断面的基本知识以及相关计算公式。对于处在大二上学期的学生,只是学了一年的公共基础课,没有任何道路线形知识基础,想熟练掌握这部分知识是很吃力的。如果要求授课教师在讲授《工程测量》课程时,把这部分牵扯到的道路线形基本知识加进去,那么本课程的总共48课时是远远不够的。笔者每次讲述到这部分时,总感觉讲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也吃力。如果《工程测量》课程只讲授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授课内容明显不够饱满,也不符合该课程的大纲要求。因此,《工程测量》的三大内容(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公路路线勘测、施工测量)的连贯性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测量仪器基本操作与公路路线勘测之间出现了知识结构的断层。
接下来再来看《道路勘测设计》课程。《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内容分类为道路线形基础理论与路线外业勘测技能的培养两方面。首先,道路线形基础理论部分用到了工程测量学里面的有关计算公式,以及转角、控制测量等专业术语。路线外业勘测部分更是要求学生能够数量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是测量学知识在路桥工程中的延伸。因此《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学习依托于《工程测量》的知识基础;《工程测量》课程是《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先修课。此外,《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路线外业勘测部分和《工程测量》课程中的公路路线勘测部分讲述的都是道路几何线形在现场如何放线的问题。两门课程在这里出现了知识点的交叉和重复。
(二)实践教学环节方面
首先,来看《工程测量》课程2周的测量实习。2周时间的测量实习,真正能干什么呢?鉴于前面分析过的原因,在理论授课时,因学时的数量限制,学生又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教师针对道路路线指标有关的计算、测量部分,是无法讲解的。因此,2周的实习只能是在校内让学生练习一下测量仪器的使用,绘制小地区平面图。而道路桥梁工程现场的曲线测设、边坡放样等日常测量工作是无法进行的。这种模式的实习将导致学生虽然学过测量课程,,熟悉了道路施工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但是毕业后到了路桥施工现场遇到测量工作,仍然是一筹莫展,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尽快将学到的知识用到工作中去。《工程测量》课程的测量实习教学效果也就偏离了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接下来分析《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2周室内课程设计。同样是时间限制,学生不可能有搬着仪器,到现场进行地形测量的机会。课程设计只能是在给定的现场地形数据,即地形图的基础上,学生按照规范要求生搬硬套,进行道路线形设计。因为缺少现场考察的过程,设计出来的成果往往未能和当地地形、景观、环境相协调,更容易忽视道路平纵横的相互配合。最终导致学生设计出来的作品,只是几种基本线形机械的累加,没有任何工程实践意义。因此,为期两周的《道路勘测设计》室内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同样偏离了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综上分析: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两门课程无论是在理论教学上,还是在实践环节上,均出现一定程度的知识点次序混乱,连贯性脱节,不可能完整的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上述弊端,对两门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理论知识,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技能,真正实现实用性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
二、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
鉴于上面的分析,两门课程有不同程度上的知识点次序混乱,连续性脱节现象,我们可以打破两门课程的现有格局,将两门课程的知识点糅合在一起,从新排序,形成一个逻辑性强的道路线形勘测与施工测量知识体系。新的授课内容安排次序如下:1、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2、道路线形设计基础理论;3、公路路线勘测;4、施工测量。其中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公路路线勘测以及施工测量三部分是原《工程测量》课程中的内容;道路线形设计基础理论和公路路线勘测两部分属于原《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中的知识。新的教学次序连贯性强,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符合人们认识新事物的认识规律,更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此外,新教学体系从内容上新的理论教学内容涵盖了原两门课程的全部知识点,而且公路路线勘测部分知识只出现一次,避免了原两门课程在此部分知识的重复现象,节省了约20课时。这样,原来两门课程理论教学总104课时,可以缩短为84课时。
三、实践环节的改革
为了避免两门课程实践环节的上述弊端,我们同样可以将二者放在一起进行,互相弥补彼此的不足,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地物地貌适合教学、具有一定规模的地质公园作为实习基地。实践环节的4周时间,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周,进行地形图测绘。第二周,进行道路选线、现场放出导向线。第三周,进行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线形设计。期间如果对地形有疑问,可随时到现场重新测量核实。第四周,根据设计成果,现场进行模拟道路施工测量。新的实习内容安排涵盖了原两门课程的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而且与道路施工的现场相吻合。通过实习学生不但完成了对测量仪器的认识与使用,也熟悉了道路施工工序,增强了工程实践经验。这样学生一旦走出校门,进入工地就可以马上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过程,尽快进行现场施工测量。
四、结语
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工程测量》、《道路勘测设计》两门课程的孤立进行的传统模式,而是将两门课程的知识点,融会贯通,按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的从新排序,形成两门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无论是理论教学上,还是实践教学上,不但节约了时间,更有利于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学习掌握,在教学上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道路工程测量教学改革探讨[J].杨建光.北京:教育与职业,2010:138-139.
[2]道路勘测实习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J].文畅平.重庆:高等建筑教育,2006:86-89.
篇11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砝码”。因此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制造业的基础与创新建设,我国的制造业在进入新世纪以后也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但传统的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需要。因此随着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大,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的教学要求、内容和教学模式、方法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作为技工院校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成为学院机械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突破口”。为使此次课改落到实处,学院组织一批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与行业、企业一线专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要求、模式等方面入手,根据机械制造类企业的工作实际,设计和确定典型的工作项目,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将相关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恰当安排到各个项目中,力图通过这些项目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通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体系的确立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极限配合与尺寸检测、检测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检测零件的几何误差以及常用零件的检测等。其所承担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机械类高级技能人才必须具备的公差与检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课以及生产实习打好基础,同时也为学生进行技术设计和创新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到该课程细分到机械各专业的教学要求并不相同,只有在充分分析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要求与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二、当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技校生基础薄弱
由于该课程处于整个机械类课程体系的核心地位,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初步的生产实践知识,能读懂简单图样,并了解图样的标注方法,但由于技校生的基础素质薄弱,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加之厌学情绪较重,给教师开展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教学模式僵化
本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表格多、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要求学生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熟记要点。但许多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输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机械地死记硬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实训教学不足
由于检测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在教学时最好先进行认识性实习,再学习检测知识,最后在生产或实习工厂进行现场检测技能练习。但在许多技工院校受到课时少及实训场地、相关设备缺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只能在教室课堂上完成相关的学习。
三、技工院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学实践
1.加强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由于该课程是联系其他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纽带,因此教师在识图与制图、工艺设计、编程、加工与制造等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按照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的原则进行组织,这样既能保证各教学项目之间技能和知识的有效衔接,又考虑了教学方面的可操作性,从而节约了教学成本,提高了教学效率。
2.改进教学模式
为使本课程的教学更能适应当前技校生的现实学情状况,笔者决定采用模块+任务的教学模式。首先将教学内容确定为四个模块,即极限配合与尺寸检测、检测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检测零件的几何误差、常用零件的检测。同时在这四个模块中分别设置不同的任务。每个任务中均设有能力目标,这样就能以任务驱动教学,做到理论学习有载体,技能训练有实体,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学习成就感。
3.加强实训教学
教师要充分发挥本课程技能课的优势,利用技能训练中所获得的感性知识来促进本课程的学习,同时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专业课和技能课中去,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学院就充分利用学校的地缘优势,与新钢公司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篇12
课题:本文系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计划项目“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项目化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14JXLX01)研究成果。
一、背景资料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要求,“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决定》同时指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工程技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联系基础课与实践教学、专业课之间的纽带作用。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国家标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宣传和贯彻国家标准,使学生掌握有关互换性的国家标准、常用零(部)件的精度设计与检测,为今后从事机电类各岗位工作储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二、传统教学方法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的特点是标准多、符号多、概念多、术语多,知识点抽象且实践性强。传统教学方法主要以理论知识学习为目标,按知识逻辑讲授课程内容:在学习方式上,以课堂学习作为主要学习形式;在评价方式上,以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的课程成绩。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是所讲述的理论知识系统全面、整体性强,但侧重的是知识讲授,忽视了知识与工程实践之间的联系,加上学生普遍缺少工程实践经验,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这种方式沿用了本科院校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偏离了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学完该门课程后虽对有关互换性的国家标准有了一定了解,但仍然不知怎样去用。
三、项目化教学优势
行动导向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目的是获得职业(行动)能力。“行动”是达到给定目标的有意识的行为,将认知学习过程与职业行动结合在一起 。项目化教学法是基于行动导向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知识点融合在“项目”中,教学形式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一个完整的“项目”。传统教学方法是“让我学”,而项目化教学模式由“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地位,学生在完成一个具体项目的工作任务中学到了相应知识和技能。
四、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
1.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分析
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就业岗位主要是从事机械零件测绘、加工与装配、质量检测与控制、装配与调试、设备维修与管理等工作。以上各岗位均在不同程度上用到了工程技术语言——机械工程图样。而机械工程图样主要包含表示零部件结构的视图,以及表示零部件尺寸精度、形位精度、表面粗糙度等的“精度要求”。可见,明确产品的精度要求是各岗位(群)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
2.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知识体系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知识体系如下图所示,主要内容是机械零(部)件的互换性与测量。在实际教学中,主要讲述基础模块,提高模块作为选学内容。
3.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
充分结合现有实训条件,选择典型的、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零部件作为项目的载体,并考虑所选择的载体在课程体系中具有前后衔接作用。该课程一般在第3个学期开设,该学期同时会开设数控加工实训,在后续课程机械设计基础中会开设减速器拆装课程设计。结合实际,笔者选择二级直齿轮减速器及数控实训零件作为项目的载体。教学内容围绕着典型零件的精度检测进行,项目任务由单一到综合、简单到复杂,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精度设计与检测的方法与技能。根据该课程知识的体系,笔者设计了如下4个项目(表)。
五、项目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提高学生积极性,挖掘学生潜力
目前高职学生大多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主动性差;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强。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训条件,将课堂搬到实习、实训车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根据项目设定的任务,查阅相关资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完成任务。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起引导作用,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2.改革课程考核模式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一般是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模式,平时成绩依据课堂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来确定,在总分中占约20%;期末成绩主要根据卷面成绩确定,在总分中占约80%。在项目化教学中,主要根据学生平时表现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等来评价学生成绩,平时成绩占约80%;期末考试主要是检验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占约20%。
六、小结
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符合教学改革要求。目前,项目化教学研究正在各高等院校如火如荼地开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项目化教学模式必将由目前的探索阶段转为成熟阶段,从而提升高职教育质量,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晓康,陈于萍.互换性与测量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李旻.案例教学法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中的应用[J].装备与制造技术,2013(8).
篇13
0 引言
为了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全面了解企业对本专业的市场需求的趋势、岗位指向、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和设置本专业课程的内容与结构等方面的针对性的问题,探索专业建设的方向,制订合理的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1-4]。相关教师深入生产一线,对本专业已经就业的学生及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和主管领导进行了大量走访及问卷调查,深入了解本专业在生产中的具体工作情况,为本专业的建设方向提供有力的依据[5]。经过大量走访和调研,发现了本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与在工厂工作中的要求存在一些相适应的问题,也听取了相关人员对于本专业的一些建议和意见,为下一步编制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
1 调研基本情况
为了能够切实深入了解本专业的毕业生在企业生产一线的具体工作情况,特此制作了《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需求调查表》,主要调研:近三年质检人才需求状况;能为该专业学生提供哪些类型的工作岗位;就业岗位最需要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企业认为该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对该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的建议。调研教师对全国各地的百余名学生、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和主管领导,进行了走访调研和座谈调研等,并完成了调查表的填写,获得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2 调研资料分析
调研资料中的一些调研项目可以有多项选择,而有些调研项目的一些被调研对象没有做出选择,每一项调研内容的百分比为选择该项的调研资料份数与总份数之比。
2.1 近三年质检人才需求状况
2.1.1 需求人数:1-3人,30份,34.5%;4-6人,19份,21.8%;7-10人,6份,6.9%;10人以上,14份,16.1%。
2.1.2 需求趋势:上升,38份,43.7%;下降,1份,1.1%;无变化,5份,5.7%。
2.2 能为该专业学生提供哪些类型的工作岗位
机械产品检验,70份,80.5%;质检工艺编制,8份,9.2%;计量仪器操作,32份,36.8%;机械产品加工,21份,24.1%;产品质量分析与改进,27份,31%;车间技术组织与管理,6份,6.9%;企业内审员,18份,20.7%;质量管理部门质量管理、咨询、监督,19份,21.8%;其它岗位,2份,2.3%。
2.3 就业岗位最需要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
2.3.1 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46份,
52.9%;具有较强的吃苦耐劳的能力,40份,45.9%;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42份,48.3%;具有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29份,33.3%;具有在团队合作条件下有效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44份,50.6%。
2.3.2 专业能力:具有阅读机械专业有关技术文献、资料的能力,36份,41.4%;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并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制图的能力,23份,26.4%;能使用游标卡尺寸、千分尺等常用量具进行产品检验,49份,56.3%;能使用三坐标、万能工具显微镜等现代测量设备对机械零件进行检测,28份,32.2%;具有对机械产品进行质量分析的能力,35份,40.2%;能够对常规量具及测量设备进行日常保养、维护、调试的初步能力,15份,17.2%;具有学习及应用新技术的能力,34份,39.1%;质量管理部门质量管理员岗位的工作能力,21份,24.1%;具有正确编写中等复杂零件的检验工艺规程的能力,26份,29.9%。
2.4 企业认为该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具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28份,32.2%;具有识图、手工绘图、计算机绘图等方面的一般知识,52份,59.8%;掌握必须的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电工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12份,13.8%;掌握简单的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理论,11份,12.6%;熟悉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等相关专业理论知识,41份,47.1%;掌握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的方法,并进行质量分析及产品质量改进,25份,28.7%;了解计量仪器原理及其操作方法,31份,35.6%;机械加工质量控制与检测等专业理论知识,20份,23%;了解现代企业管理与ISO9000质量体系
及标准化法、计量法等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39份,44.8%。
2.5 对该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的建议
2.5.1 需要加强的知识技能: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需
要加强,要有更多的机械加工实践机会,要了解一些现在先进的检测技术。
2.5.2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规范使用各种通用量具,对气动量仪和内径表这方面知识更应该加强;对课程方面应该加强学习材料力学、金属表面处理、机械加工工艺,这样可以准确的判断出不合格零件产生的原因。
2.5.3 正确应用下列术语:合格、不合格、缺陷、返工、降级、返修、报废、让步、偏离许可、放行,会熟练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业务管理和质量信息处理,具有生产技术知识。
2.5.4 要有对产品质量进行审核,对产品设计进行评审和新产品鉴定的能力,具有调查研究质量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建议的能力。
2.5.5 在学校应当多安排实训,多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开设拓展训练课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待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及对工作的责任感、生活的积极态度。
3 调研结论及建议
从调研资料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质检专业设置的课程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学生在校学习这些课程和走上工作岗位应用这些课程之间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也正是我们所要调研企业对于质检专业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也正是我们今后应该在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完善的薄弱环节。
①适当增加机械加工工艺、测量技术、质量管理体系等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培训的课时。
②总体要求毕业生具有宽广的基础知识,能从事生产一线机械加工、工艺实施、机械产品检验、企业内审员、质量管理部门质量管理、咨询、监督等岗位。
③应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引进企业先进的检测技术和企业文化。
④开设实用的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类课程,以适应企业的急需。
从调研结果来看,本次调研达到了调研的预期目的,为教研室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韩丽珠,林琨智.面向生产一线的工程素质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3):19-21.
[2]徐秀娟.互换性与测量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3]徐秀娟.机械制图[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4]费业泰.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