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植物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小四宋体,1.5倍行距)
0、引言
(要保留显示章节的罗马数字序号)
(引言部分,通常是介绍该类该批食用植物的国内外或民间,研究或应用或流行的一般概况,如该类食用植物的分布地域的基本条件,自然概况,应用概况,或作为食用植物资源的一般概况等。切记不能光谈食用建筑风格等而不结合具体的食用植物)引言中每自然段可按数字序号编排。如:
0.1
0.1.11„„„
0.2
0.2.2„„„
0.3
1、方法
1.1网上收集资料或图书馆查阅资料或根据自己调查、实验、分析等。
1.2收集资料时间:2012年*月*日
2、结果
2.1结果段落内的内容要符合客观真实,通常是先对你个人收集的一批植物进行大实话介绍或叙述,文字通常简练直白。然后插入你个人收集的一批植物的三线表,并有表题名)(五号宋体居中)表格内文字不宜过多,如有过多文字,可放在下面的讨论中进行讨论。表格内的文字可用小五或六号宋体,(表格总宽度不能超过15.6,表格内每行均为自然行高)„„参见(表1)
表1、部分食用花卉或部分食用植物鉴赏。用途或作用(表题五号宋体至六号宋体居中)
2.2表格插入后还可对表格内容进行补充介绍或说明。
2.3......
(正文文字(小四宋体,1.5倍行距)(整篇小论文字数:4000字以上)
3、讨论
(可以对表格内所列食用植物进行逐一的特点总结或分析讨论,讨论是可以商榷性的、探讨性的,因此可以主观发挥,尤其可以多谈你个人对这些植物的感受体
会等,)
3.1„„
3.2„„
3.3„„
4、参考文献或参考网址
篇2
丽水市位于浙江西南浙闽结合部。市境介于北纬27°25′-28°57′和东经118°41′-120°26′之间。
地形地貌: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以中山为主,间有低山、丘陵和山间谷地;东北部以低山为主,间有中山及河谷盆地。全市土地面积17298平方千米。
气候:丽水市地处中亚热带,季风影响显著,总的特点是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别和山脉,海洋、地势的不同影响,形成的山地气候与地带性气候特征明显不同生物论文,主要表现为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在光、温、水等方面重新组合造成全市气候具有较明显的水平地域差异和垂直差异。年平均气温17.℃-19.℃,年均降水量1300mm-1500mm。
土壤:种类多,主要有黄壤、红壤、岩性土、潮土和水稻土。黄壤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上,地表植被好,土层层深厚,有机质积累量大,分解慢论文格式模板。红壤广泛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土体红色和黄红色为酸性土。岩性土零星分布在盆地低山上,这些土壤含矿物质养分较高,碱性或中性反应。潮土分布在河畔及溪流谷口洪积扇上,这些土壤质地疏松,砂粒含量多。
由于上述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特点,决定了野生植物的多样性、复杂性。也就决定了丰富的野生园林植物种类。
1调查方法:
1.1调查地点的选择:以森林覆盖率高、植物种类丰富、受人类影响小的地方为调查地点。主要有松阳的箬寮原始林、遂昌九龙山、龙泉凤阳山等。
1.2调查的范围:包括野生状态下园林植物资源,也附带调查民间种植的园林植物资源。
1.3调查的内容:野生植物的园林观赏特征,包括形态、花、果、叶、香味等。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丰富的野生园林植物资源
丽水市素有浙南林海之称,森林覆盖率为79.1%,物种资源丰富。下属的庆元县是中国生态第一县,其他县也名列前茅。据统计:已知种子植物、苔藓植物和大型真菌3800多种,其中种子植物165科,852属,2556种;苔藓植物58科生物论文,132属,295种;蕨类植物41科,88属,325种。初步调查统计,有一定观赏价值,可供园林建设利用的各种木本、草本、藤本植物有371种之多,其中木本植物占60%以上。它们主要集中在木兰科(Magnoliaceae)、樟科(Lauraceae)、蔷薇科(Rosaceae)、壳斗科(Fagaceae)、桑科(Moraceae)、榆科(Ulmaceae)、豆科(Leguminosae)、芸香科(Rutaceae)、大戟科(Euphorbjaceae)、冬青科(Aquifoliaceae)、兰科(Orchidaceae)、山茶科(Camelliaceae)、五加科(Arali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茜草科(Rubiaceae)、木犀科(Oleaceae)、禾本科(Gramineae)、胡桃科(Juglandaceae)、卫矛科(Celastraceae)、槭树科(Aceraceae)、漆树科(Anacardiaceae)、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
按各种野生园林植物的观赏特征分类,初步统计如下:以观花为主的有130种,占总种数(371种,包括同一种植物观赏重复的给予重复统计,后同)的35%,以木兰科、杜鹃花科、虎耳草科、兰科等植物较集中。以观树形为主的有53种,占总种数14%,以樟科、木兰科、壳斗科、冬青科较多。以观叶(包括色叶)为主,兼观花、果的有96种,占总种数25%,以槭树科、漆树科、杜英科(Elaeocarpaceae)较多。以观果为主,兼观花的植物有81种,占总种数21.8%,以冬青科、紫金牛科(Myrsinaceae)、芸香科等植物较多。攀缘植物46种,占总种数12%,以葡萄科(Vitaceae)、豆科、木通科(Lardizabalaceae)较多论文格式模板。地被植物51种生物论文,占总种数14%,以鸢尾科(Iridaceae)、石蒜科(Amaryllidaceae)、唇形科(Lamiaceae)、石竹科(Caryophyllaceae)较多。
2.2野生园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价值高
丽水丰富的野生园林植物中有很多具有较高的园林观赏特征值得大力推广开发利用,见下表:
表一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野生植物
树 种
植物分类
特 征
园林应用
亮叶腊梅
Chimonanthus Nitens
腊梅科 、蜡梅属
常绿灌木,秋季开花,花青白繁多
用于假山或花丛背景树
浙江楠
Phoebe chekiangersi
樟科、楠木属
常绿乔木 树干通直
行道树、庭荫树
钟萼木
Bretschneidera sinensis
钟萼木科、钟萼木属
落叶大乔木 总状序顶生蒴果大
孤植树、园景树、观花观果
厚朴 Magnolia
of ficinalis rehd et wils
木兰科 、木兰属
落叶乔木 花大而美
孤植树、风景林、行道树
白兰花
Michelia alba DC
木兰科、含笑属
落叶小乔木一年开花三次有浓香
观花植物 从植 列植 盆栽
深山含笑
Michelia maudiae
木兰科、含笑属
常绿乔木 花大白色有芳香
孤植树园景树行道树观花树
香果树
Emmenopoterys henryi
茜草科、香果树属
落叶乔木 树干通直 树形优美
花白色
孤植树、庭荫树、观花植物
大叶冬青
I.latifolia .Thumb
冬青科、冬青属
常绿乔木 果密集 深红色 经冬不落
观果植物、孤植丛植列植
拐枣
Hovenia acerba Lindl
鼠李科、枳木具属
落叶乔木 果梗肉质肥大扭曲 红褐色
观果植物、孤植丛植列植
细柄蕈树
Altingia.gracilipes Hemsl
金缕梅科、蕈树属
常绿乔木 树体高大 枝叶茂密
树冠庞大
行道树园景树庭荫树
小叶蚁母树 Distylium
buxifolium(Hance)Merr
金缕梅科、蚁母树属
常绿灌木 叶似雀舌黄杨
树体扁球形
列植群植配置于乔木林下或作地被植物
披针叶茴香
IlliciumlanceolafumA.L.Smith
木兰科、八角属
常绿小乔木 树形优美极耐阴
花与果美丽奇特 有香气
观果树 配置于树林景观的中层 孤植 群植
百日青
Podocarpus neriifolious D.Don
罗汉松科 罗汉松属
常绿乔木 树型高大 树形优美
孤植树 风景林 庭荫树
茵芋
Skimmia reevesiana
芸香科、茵芋属
常绿灌木 花白色 极芳香
秋冬满树红果
配置于林缘 草坪边缘 群植
乐东拟单性木兰
Parakmera Lafungensi
木兰科、木兰属
常绿乔木枝叶茂密树体高大
花洁白芳香
庭荫树 孤植树 行道树
三裂叶蛇葡萄
A.delavayana
葡萄科 葡萄属
藤本植物 果白色,醒目美观
栅栏、矮墙 、点缀假山、 地被
南蛇藤
CelastrUSorbic
篇3
(二)实行分组教学,照顾每一个学生
分组教学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教学方法,这对于职业技术学校生物化学理论课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在基础方面呈现参差不齐的特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实行分组教学的教学方式,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学有不足,无法满足他们对于知识的需求,而另一部分基础相对较为薄弱的学生则感到学习比较吃力,造成教学效率下降。实行分组教学,因材施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能够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三)引导自主学习,加强课堂沟通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被教育的对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但是,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方式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在职业技术学校生物化学理论课教学中,我们可以应用自主学习,具体的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而且可以通过有效的课堂沟通,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关系。
(四)施行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实验的直观性、生动性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讨实验所蕴含的原理。生物化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也是一门典型的自然学科,需要大量的实验作为知识探讨的工具。因此,在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实行实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复杂的基础知识,又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典型的一举两得的教学方式。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
(一)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化学基本知识的掌握
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比较繁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不容易掌握,实行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变这种局面,在多种方法的共同作用之下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的掌握,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
(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利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育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实行多种教学方法并举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相关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三)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组织能力
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影响之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学生进行自我观点表达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可谓是一举数得,这是实行多种教学方法最为重要的意义之一。
(四)增强了学生协作意识,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实行了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加入到课堂教学之中,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互动中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
篇4
财务,也即财务活动,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其产生的特定经济关系的统称。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是财务活动的基本细胞,企业资金从货币资金开始顺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不断循环往复,包括资金筹集、投放、耗费、收入及分配五个方面的经济内容。同时在复杂而规律的运转过程中也形成了企业与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等的各种财务关系。财务职能是指企业财务在运行中所固有的功能。财务的职能源于企业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表现为筹资、用资、耗资、分配等过程中的管理职能,包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等。传统的财务职能理论在引入产权思想后,以财务分层理论为基础,从财务管理主体(所有者和经营者)角度来研究财务职能更具科学性。从该角度定义的财务职能更倾向于使所有者和经营者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共同进行的财务管理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把所有者的财务职能定义为决策、监督、调控,经营者的财务职能为组织、协调和控制。“二权分立”更好地使财务职能得以迅速实现,提高了效率。
二、财务职能及相关概念
1.财务本质及财务职能。财务本质是关于财务工作实践具有根本规定性的范畴,是对财务对象、财务属性、财务职能、财务特征的高度概括。财务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企业的资金如何运动,如何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关系。财务本质和职能有机联系在一起。财务本质决定财务职能,财务职能是财务本质的具体体现。
2.财务目标与财务职能。财务目标是财务管理活动的起点和终点,它不仅统领财务应用理论,而且还是联系财务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纽带。而财务职能是由财务本质所决定的,其内涵是如何实施财务管理,高效地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是财务管理达到其目标的前提,有了明确的职能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
3.财务环境与财务职能。财务环境是企业从事财务管理活动过程中所处的特定时间和空间。财务环境既包括企业理财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文化等宏观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管理体制、经营组织形式、生产经营规模、内部管理水平等微观环境。就所有企业来说,其宏观财务环境是相同的,但每一个企业的微观财务环境则是千差万别。企业财务职能的发挥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并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对于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也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
篇5
藤类:藤蔓,有的结实些,可以拉着往上爬或是在那跳过去那边又跳去那边,首先你得不怕高!第二你要不怕摔,第三你要不怕累。
花草种类繁多,有龙血草、欧丁香、白菊、向日葵、龙舌草、龙爪草、小玫瑰、仙人掌。最喜欢小白菊,白而纯洁,受人喜爱。仙人掌,自而刺人。欧丁香,高而美。龙舌草,都可用于药用,白菊可泡茶,提神抗疲劳。欧丁香,外国名有的花类,向日葵的种子,亦是可以成为人类零食的一种食品。
绿藻即为水中植物,无水即死,长在阴暗的地方。
苔藓长在阴暗的角落,多而绿,需要以水为生,一般羊最喜欢吃。
篇6
2.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以系统性、条理性学习,注意上下内容连贯,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使学生养成细心耐心、循序渐进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懂得,怎样抓住重点,分清主次,这个习惯的养成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做好预习,多做习题是学习的关键。
2.2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在每个知识点给出之前,我都会以启发教学的形式提出很多问题,并且鼓励学生互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的热情,这样便于学生长期记忆。比如说我会在蛋白质这章,利用幻灯形式,把社会关注重点“三鹿奶粉”推到学生面前,让学生们思考蛋白质的缺失对生命的意义,并且深入探讨酶的催化作用、调节作用(胰岛素、生长素等)、运输功能(血红蛋白、脂蛋白等),运动功能(肌动蛋白),免疫保护作用(干扰素、抗体等),传递信息的受体(激素),贮存功能(种子贮藏蛋白)等,都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有牛津大学的公开课,让学生们开阔眼界,在课堂上领略异国教育风采。
2.3优化教学内容
学习一门科学,教学内容的紧凑性和递进性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大二的学生。因此,打破原有教材的知识框架,适当调整教材的先后顺序,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比如:在生物化学的动态部分,物质代谢各个章节中,首先涉及到新陈代谢概念,对学习四大物质代谢起到一个铺垫的作用,在实际教学环节中也可将生物氧化和物质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两部分内容提到前面来讲,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一个连续的思路,在进行四大物质代谢的讲授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思维模式,用动态的思维去理解各大物质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篇7
2.1做好施工安全控制对于施工安全控制方面工作,首先需做好基坑的防护工作,在正式施工之前,严格排查施工周边的环境与土质特点,进而针对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支护方案;其次,需做好脚手架的安全防护工作,通过精密计算来确定脚手架的位置与高度,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最后,各方面的施工均需严格按照国家相关安全管理规定进行,引导各方施工人员树立安全施工意识,并充分认识到高层建筑实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以从整体上降低施工安全隐患。
2.2加强施工现场材料和设备的控制在房屋建筑施工质量方面,材料和设备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因此,加强施工现场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控制,既可以降低投资成本,又可以提高建筑产品质量。要想提高房屋建筑施工现场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就必须加强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在挑选相关的采购人员时,要注重其责任心和专业知识,以胜任这项工作。由于房屋建筑工程属于一项盈利性很强的工程,因此在采购材料和设备时要有独到的眼光,在掌握各种信息的同时,还应进行综合比较,选择购买符合相关建筑要求和质量好的材料,并要做好进场的检查验收。对于特殊材料要附有相关的说明书和检验报告,对于材料和设备质量有质疑的,要进行加倍的抽样检查和全部检验。
2.3做好施工验收环节的质量控制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如果出现质量问题,需要在施工验收环节进行最终的控制。而对于一直存在的问题,则需专业的施工单位和专业的施工技术人员作出具体的问题分析,并提出可行的操作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才能够保证工期按时完成,从而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然而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其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梁板、承重墙等的浇筑,若按照施工工序逐步的验收,则有助于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产生的原因。而对于出现问题,在追究责任和返工时,要采取可行性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才能够做好施工验收环节的质量控制。
篇8
1.打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民主是一个人创造能力发挥的先决条件,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部分人的创新能力,才能给创新主体提供一个和谐的发挥创造力的环境,因此,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将爱的教育全面体现在每一个教育环节及言行举止中,构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活跃的课堂环境。只有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课堂上才能充满情感的交流、情绪的体验,才能任想象驰骋,任思路纵横,任多种想法涌动、交汇,才能自然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激发创新的潜质。
2.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理论素养,创新教学理念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应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基础理论,如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不断拓宽视野,用科学原理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知、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还应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和发展教学理论,培养自身创新意识,努力寻找教学过程中一切有创新价值的因素,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上力求新的突破。
3.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针对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现状,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看似简单难度却很大。因为五年制高职学生多来自于初中毕业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还没有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不够成熟,缺乏耐性,抗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差,大多处于青春期,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因此,课堂教学就必须不断推陈出新,不断给学生新的刺激、新的感受,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鲜活性、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维的活跃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4.课堂教育方法应多样化
课堂不能局限于以往的讲与听的模式。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缺乏耐心,注意力的稳定性差。因此,应采取生动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课堂中可以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考,逐步解疑,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大胆质疑、讨论、争辩。开发求异思维、逆向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的能力,然后对结果进行评价,让学生能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喜悦,感受学习创新的成就感;课堂也可以搬到户外、搬到企业,将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赋予生动的实践体验,让学生边学边用,在活动中让学生有新的发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注重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据科学研究,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因此,创新离不开智力因素,但绝不仅仅是智力因素,更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积极探索的心理和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因此,在培养和发展高职学生创新精神的同时,应充分重视非智力因素,把目前的课堂从单纯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因素,转变为发展智力因素,也培养学生的意志、兴趣、动机、情感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五年制高职学生大多欠缺责任心和顽强的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因此,课堂中应当把创新精神的培养与理想信念、责任、勇气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联系在一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篇9
2.1植物配置的各因素保证一致性
在进行生态园林设计时,其植物的配置务必要求在树形、颜色、植物的线条和植物的比例在丰富多样的基础上保证一致性。这就要求其设计的结果呈现出不同基础上的相似性,不要让人感觉比较杂乱没有规律性,就会失去了美感。在颜色的选择上,也要尽力做到一致性。只有做好了植物配置各因素的一致性,给人才会有一致的美感。
2.2依据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巧妙设计
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为了保证和谐和美好,就要对植物的习性和季节性变化的特征进行熟练掌握。然后要结合人们对植物的景观美感以及群落的特点进行设计,这样在不同季节呈现的植物颜色和形体的不同,对生态园林设计的动态美感起到了主要作用。整个的园林设计所呈现的效果就是无尽的美感和不同时间均有观赏价值。
2.3植物配置要以不同地点的特点为依据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不同的地点其需要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所以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要依据不同地点所要呈现的特点来进行设计。对于一些比较庄重的地点,如陵园或皇家园林中,就需要采用色彩重、数量多且枝繁叶茂的植物进行配置,从而让人有沉重和严肃之感。而对于那些让人放松的花园和公园,则采用颜色淡且枝叶较为稀疏的植被,这样就能做到植物的配置是适合地点的情感要求的。
2.4保证物种之间的和谐生存
不同的物种,其生存的环境是不同的。但是在进行生态园林设计时,是需要把不同的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在一起生存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充分了解物种的生存特征,然后对植物物种进行合理配置,避免之间产生生存的竞争。
篇10
1.1园林建筑对植物配置的作用园林建筑除了在自身形象的轮廓、线条、色彩与自然环境主动协调外,对于园林植物的配置,必须用花草树木来加以搭配,使之不孤立。
1.1.1园建筑的为植物种植提供基址通过建筑的遮、挡、围的作用,能够为各种植物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建筑的外环境为植物提供基址。
1.1.2园林建筑对植物能起到背景、夹景、框景的作用私家园林以墙为纸、以植物绘,使建筑和植物组成优美的构图。
1.1.3园林建筑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隐建筑物于山水之中,将自然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1.2植物配置对园林建筑的作用
1.2.1植物配置使园林建筑的主题和意境更加突出依据建筑的主题、意境、特色进行植物配置,使植物对园林建筑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园林中某些景点是以植物为命题,而以建筑为标志。例如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首先要体现主题思想“柳浪闻莺”,柳树以一定的数量配置于主要位置,构成“柳浪”景观。
1.2.2植物配置协调园林建筑与周边环境建筑造型、色彩等原因与周围环境不相称时,可以用食物缓和或消除矛盾。园林植物能使建筑突出的体量与生硬的轮廓“软化”在绿树环绕的自然环境之中。植物的枝条呈现一种自然的曲线,园林中往往利用它的质感及自然曲线,来衬托人工硬质材料构成的规则式建筑形体,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两种材料的质感。一般体型较大、立面庄严、视线开阔的建筑物附近,要选干高枝粗、树冠开展的树种,在结构细致玲珑的建筑物四周,选栽叶小枝纤、树冠茂密的树种。如园林中厕所旁边常植浓密的珊瑚树等植物,使其尽量不夺游人的视线。
1.2.3植物配置丰富园林建筑的艺术构图建筑物的线条一般多平直,而植物枝干多弯曲,植物培植得当,可以使建筑物旁的景色取得一种动态均衡的效果。如青岛的天主教堂前的枝干虬曲的古树配置于圆尖的建筑前,显得既有对比又和谐。树叶的绿色,是掉和建筑物各种色彩的中间色。如白色的香花衬托于灰色的墙前,尤为醒目。墙面上爬山虎更突出了这种色彩的对比。
1.2.4使园林建筑环境具有意境和生命力植物配置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在景点命题上体现植物与建筑的巧妙结合,在不同的区域栽植不同的植物或突出地方植物特点为主,形成区域景观的特征,增加园林的丰富性。
1.2.5丰富园林建筑空间层次,增加景深植物的枝、干、叶交织成网络,可形成一种界面,利用它可以起到限定空间的作用,使园种植物疏密相间,虚实呼应,高下相称,与建筑相互配合,呈现一种和谐美。
2各种园林中的建筑与植物配置
2.1皇家园林的植物配置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特点是园林建筑美与自然美的完美融合,而这种融合的美与环境气氛的创造,在很大的程度上以来于植物配置及配置得体,体现自然美和人工美的结合。皇家园林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雕梁画栋、色彩浓重、金碧辉煌、布局规则严整、等级分明,建筑体型高大,为反应帝王的至高无上的权利,宫殿建筑特点的特点。一般选择姿态苍劲、意境深远的中国传统树种,如圆柏、海棠、银杏、国槐、玉兰等。
2.2私家园林建筑的植物配置以苏州园林为首的江南古典私家园林建筑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以“咫尺之地”进“城市山林”植物配置重视主题和意境,多于墙基、角落处种植松、竹、梅象征古代君子的植物,体现文人具有象竹子一样高风亮节,象梅一样孤傲不惧。
2.3寺观、陵园等园林的建筑与植物配置寺观、陵墓等园林比较庄重严肃,所以主要体现庄严肃穆气氛,一般多用银杏、油松、圆柏、白皮松等植物。
2.4现代园林的建筑与植物配置现在建筑样式多样灵活,因此可以选择多种树种,应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功能和景观要求选择适当的树种,如白皮松、榆叶梅、圆柏、海棠、玉兰、银杏、国槐、法国梧桐、合欢、龙柏等植物,栽植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无论是在古典园林,还是在现代化的园林;无论是在街头绿地,居民区的小游园,还是在大规模的综合性公园,各种各样,多姿多彩的园林建筑和植物配置都会引起游人兴趣,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却为观赏和营造文化品味而设,植物配合着山水自由布置,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融的境界。因此,园林建筑和植物配置的协调统一是表达景观效果的必要前提,成为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篇11
2.考虑园林艺术的需要
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考虑四季景色变化;全面考虑植物的观型、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考虑植物要从总体着眼。
3.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
一是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使种植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基本上得到统一,另一方面就是为植物正常生长创造适合的生态条件。
4.种植的密度和搭配
树木种植的密度是否合适直接影响绿化功能的发挥,从长远考虑,应根据成年树木树冠大小来决定种植距离。
园林树木病虫害的防治是保护园林绿地的重要措施。多年来,在园林绿化中,只重数量,忽视质量,植树后缺乏正确的抚育管理,加之初期发生的林木病虫害未能进行必要的监测和防治,因而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增多,危害加重。因此我们应该从规划设计到园林绿地后期养护各个环节进行园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在现阶段制定园林植物病虫害治理对策时,应全面考虑生态平衡、社会安全、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放宽防治指标,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可允许的为害范围之内。基于此,我们的植保工作必须以搞好植物检疫为前提,养护管理为基础,积极开展生物、物理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协调各种防治方法。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就是通过协调而有计划地运用各种策略,将有害生物的种群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这些措施应该是经济有效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可以接受的。要达到上述要求,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通过行政手段对苗木实行统一管理。加强园林植物的检疫工作,以防止本地病虫害对外地扩散和新的病虫害侵入本地。
二是强化组织管理。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和防治监测队伍,完善药械的配备工作。储备不同种类的高效低毒的农药,以便在发生突发性病虫害时能统一行动,及时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不同种类的农药交替使用可以避免病虫对农药产生抗性。
三是加强园林植物的管理。改粗放型经营为集约型经营,增强生长势,提高园林植物的自身抗性。
四是结合整体规划进行防治。一般一种病虫害的发生都有较固定的侵染对象,即寄主谱。寄主谱之间的受害程度存在差异,如果栽植树木时根据寄主谱规划栽植不同的树种,可以避免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此外,针对本地区多发的病虫害种类,绿化时选用抗性强的树种。
五是随着科学的发展。无毒无污染的生物性农药的不断出现与更新,为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武器。人工合成昆虫内外激素的种类不断增多以及遗传不育技术的发展也为园林病虫害的防治开辟了新的途径。
此外,随着城市绿化覆盖率的提高与环境的不断改善,以鸟治虫、以虫治虫等一些生物防治方法在园林病虫害综合防治中也将起到重要作用。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害虫的方法。包括益兽、益鸟、益虫、益螨、有益的细菌、真菌、病毒、激素等来消灭害虫。生物防治有许多优点,保护环境,不易造成环境污染,害虫不易发生抗性,不会引起害虫再猖獗,对人、畜、植物安全。使用得当,可以做到经济有效,技术好,还可以节省劳力。“以虫治虫”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以捕食性或寄生性天敌防治园林植物害虫。它不仅可以改变生物群落组成,直接消灭大量害虫,而且对人畜安全、不杀伤天敌、不污染环境、不受地形限制,长期受益,不会引起害虫再猖撅而形成抗性,是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中很有前途。
篇12
(2)中小草浆企业多
前文已经讲到在世界范围内制浆造纸所用到的原材料主要是木材,而我国的情况又如何呢?我国的造纸工业所用的原材料主要是草类,木材类原料的利用正逐年下降,占的比例越来越少。如果不计废纸,以原生纤维原料计算,则我国造纸工业机制纸浆的浆种结构以原生植物纤维(不计废纸)比较,我国各种机制草浆(包括其他纤维原料,如竹、蔗渣、苇等)可占总产量的绝大多数。同时也可以看到,我国造纸企业的主要制浆方法为硫酸盐法(含碱法),占总制浆产量的72%而其中禾草浆(主要是稻麦草浆)占硫酸盐祛浆的52%,占总产浆量的38%。如果考虑到亚钠、亚铁、石灰法制浆也基本上使用禾草纤维原料,则单纯禾草浆就可占总产量的50%以上。可以说中小型造纸企业和中小草浆企业数量众多是我国造纸工业的一大特点。在考虑我国造纸工业的污染防治以及行业的健康发展时,就必须牢记这两个现实特点。
(3)造纸企业污染严重据统计
造纸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在世界范围内都比较严重,而我国造纸工业所造成的污染则更加严重。除了经济、技术力量薄弱等因素以外,中小型造纸企业多和中小草浆企业多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一个日产量只有几十吨的小造纸企业,在其没有任何污染治理措施的情况下,这个企业的污染量与一个日产量是它十倍的大造纸企业差不多。近年来,我国造纸企业的污染排放负荷已经开始降低,也就是每吨产品的污染排放量开始下降;但是污染排放总量仍在不断上升。污染负荷的降低是因为一些大、中型制浆造纸厂的碱回收、蒸煮废液的综合利用,白水循环利用以及纤维回收技术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应用,从而减少了污染排放。但是平均污染负荷降低,跟不上造纸企业产量增长的速度,所以排放总量还在明显加大,污染还在继续扩大。所以,当前有关部门能加大对造纸企业污染的监督力度,特别是对于许多中小造纸企业的监管力度更要加强。
2.造纸工业污染防治的现状
当前,造纸工业产生的污染物及处理方法有许多,其中草浆生产企业产生的蒸煮废液是产生污染的主要部分,下面主要介绍防治蒸煮废液污染的方法。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已经了解到了造成造纸工业严重污染的“罪魁祸首”是化学浆的蒸煮废液。在草浆生产企业的总制浆产量中,化学浆占的比例最大,甚至达到70%多,并且化学浆的蒸煮废液中的有机污染物质产生的最多,几乎占整个制浆过程产生的总污染物的90%。在我国,总的情况当然也是如此,我国的化学浆的产量中,草类纤维原料的化学浆占绝大多数,所以它造成的污染相当严重,草浆产生的污染要不木浆大的多,并且我国的草浆生产企业缺少成熟的生产技术,在资金上也比较缺乏,这些原因都使治理污染的难度大大增加。这些年来,我国的环境工作者为了解决草浆生产企业的污染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取得的一定的成果,但这些污染治理措施对于许多小草浆企业来说不是技术太复杂就是资金投入太大,难以有效的应用,这就造成了我国一些小草浆企业对环境的污染日益加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另一方面,数以千计的中小草浆企业,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甚至禁而难止。除了每年统计全国总产量时,在总量中加上小草浆造纸厂数以百万吨计的产量,从而承认其为国民经济做出贡献外,对于如何防治其污染,并未进行有效的帮助。我国的造纸废水治理技术研究正是针对这一具体情况设置和开展的。限于资金和力量,研究不可能包罗小草桨造纸厂污染防治的所有方面。造纸废水治理技术研究的重点在于中小碱法草浆企业的碱回收、蒸煮废液的综合利用和蒸煮废液的厌氧消化三大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补充,似可为解决小草浆厂污染的主要矛盾方面,提供当前阶段的技术手段。经三年多团结攻关,已出现一批可喜成果。
篇13
1.3适应性原则要使植物能正常生长,一方面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让植物的生态习性与居住区的环境相符合。另一方面要为植物的生长创造合适的环境,使空气、温度、水分等因素满足植物的生长要求,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这就是遵循适应性原则。根据绿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或者通过引种驯化或改变绿地生长条件,使植物成活和正常生长。比如在我国北方,降雨量比较少,选择植物时应该首先考虑植物的抗旱性和耐寒性。
1.4植物多样性原则如果植物种群单一,在生态上是贫乏的,在景观上也是单调的,园林植物配置时要注意乔、灌、草结合,增加植物群落稳定性。植物配置时为了避免颜色单一,在植物搭配时可以着重突出植物的季相性,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效果,使丰富的植物色彩随着季节的变化交替出现,让居民四季有景可赏,感受大自然的生气及其变化。
1.5协调性原则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应从总体着眼,考虑植物之间、植物与建筑之间的协调性。植物与植物在平面上要注意种植的疏密,在竖向上要注意林冠线,在树木片区要注意开辟透景线,同时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及远近观赏效果。而植物与建筑之间,要利用建筑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植物以及其他搭配要素,使整个景观不论是在色彩还是在布局上消除突兀感,创造真正的美,将人居与生态融合在一起。
2园林植物的选择
居住区绿地因其与居民近距离常接触,因此在植物选择上应本着无刺、无毒、无臭味、不飞絮、抗性强、病虫害少等原则。除一些常规的乔灌木、草花、草坪等园林绿化常用品种外,还可适当增加一些果树、藤本植物等特色品种。
2.1绿化果树的应用在居住区环境中引入桃、李、桔子、杨梅、石榴等果树,不仅增加植物品种的多样性,还为居住区的生活环境增加一定的生活气息,更好地体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2.2藤本植物的应用爬山虎、常春藤、扶芳藤、蛇葡萄等藤本植物应用在居住区建筑物周围,不仅起到美化建筑,形成立体绿化的效果,还能减少夏季日光对建筑物的照射,提高环境舒适度;紫藤、凌霄、蔷薇、葡萄等应用在小区的花架、廊架、荫棚上,可为居民提供一个很好的夏季荫凉空间,同时也增加了居住区绿化景观的效果。
3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3.1空间层次性居住区除了中心绿地外,其他大部分都分布在住宅前后,其布局大都以行列式为主,形成平行、大小相近的绿地,狭长空间的感觉非常强烈,因此,可以充分利用乔木、灌木、草本等不同组合的立体式植物空间营造,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间,形成活泼、和谐的空间,增强人的视觉及空间体验。在设计宅旁绿地植物景观时,应配合住宅的类型和层数、间距等来确定植物的配置,贴合整体上的风格。考虑到房屋居住的舒适性,在靠近房屋的区域一般不会种植较大的乔木,而在住宅西向的一面则会栽植高大落叶乔木,遮挡夏季日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