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教育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批评教育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批评教育论文

篇1

在课程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明白学前教育中,儿童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应该认真了解儿童行为的原因,有许多行为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特有的,教师不应对儿童进行深度批评,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这样的行为再次发生。应该循循善诱,用平和的语言告诉儿童,这样行为的错误性和这样的行为长期下来会造成的结果,在对儿童进行讲解之后,可以做出一种期望或向儿童指明如果再次发生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教训。教师要认识到学前教育中批评不需要谩骂与侮辱,教师对幼儿要该奖则讲、该罚则罚,奖惩并济且奖惩适度,强化儿童的良好行为,抑制儿童的不良行为。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各种学前教育中教师对学生过度批评的案例,通过各种新闻、社会调查结果、调查报告等,告诫学生对幼儿深度批评的负面影响,并以此引导学生掌握批评的度。

篇2

批评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艺术。正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样,批评虽无定法、定式,但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严宽适度原则

严宽适度原则是指教师批评中学生时要把尊重宽容与严格要求两者相结合。批评学生时首先要爱护、尊重、信赖学生,宽容地对待犯错误学生及那些后进生,决不能挖苦、讽刺、羞辱甚至责罚学生。同时要以德服人。其次,批评前要了解事情的原委,不能仅凭一面之词、表象而妄下结论;批评时准许学生申诉辩解;批评后更要关注学生情感变化,进一步巩固批评教育的良好效果。

(二)时间空间原则

时间原则指教师批评教育学生时要适时、及时,把握好时机。学生犯错应得到及时地批评教育,对该生反馈相关信息,帮助学生尽早地认识自身错误。对待常犯错误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地等待其行为转变。

空间原则是指教师批评教育学生时注意环境、情境、场合,是当面批评、当众批评,还是私下沟通交流。对于犯一般性错误的学生,私下交流、个别批评教育即可,而对于影响大、性质严重的犯错误学生则应在公众的场合中教育。

(三)就事论事原则

就事论事是指语文教师批评中学生时要客观辩证地进行分析指正,既不要通过此事延伸、提及其他事情,即所谓的“举一反三”,也不要全盘否定学生以往种种做法、行为。否则极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失落感,对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愤恨情绪。

(四)因材施教原则

具体说来,对于胆小怕事、心灵脆弱的中学生,要给与更多的关照,运用暗示鼓励性语言对其进行耐心地教导;对于自卑的中学生,要采取暗示、表扬等方式进行教育,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适时加以表扬;而对明知故犯、屡犯不改的学生,应用严厉的态度、尖锐的言辞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从而使他们幡然悔悟。通过区分不同类型的学生而对其批评教育,避免了简单化、公式化。

二、教师批评语运用的方法

中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是自尊心较强、具有自我认知能力、易情绪化的中学生。作为教育前沿的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探寻思考,找到既切实有效而又不会伤害学生的批评方法。

(一)客观辩证批评法

现阶段的中学生大多都是家庭的“小皇帝”、“小公主”,备受家庭的宠爱。受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中学生较关注个人利益得失,常表现出任性、责任心不强、受挫能力差等特点。对班级事情显得漫不经心,人人都想争做学生干部,没有为同学服务等意识。对此,教师要谨慎地选择适合学生个性特征的批评方法。

(二)角色转化批评法

角色转化批评法是指让学生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认识分析自我行为。此原则可用于多种场合,比如班级同学发生口角最终大打出手,不防运用此方法,劝诫双方保持冷静、易位而处,站在对方的位置上看待整个事件,让双发尝试体会对方的内心感受,教其如何将心比心地认识自身不足,认真反思自我行为。

(三)心灵沟通批评法

如果教师要改变学生的态度,仅仅提出良好性的建议并不够,必须让学生喜欢你。具体而言,在某种程度上,学生愿意把教师当成他们的知心朋友,也期待教师能够把他们当做好朋友;此时,教师不仅要做一名聆听者,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诉说,同时,也要在生活中加强沟通,拉近彼此之间的心灵距离。

(四)书信网络批评法

用书信网络等形式传递批评信息,借助于这些现代传播信息的手段,尤其是网络符合当代中学生交流习惯口味,尤其适用于加强与性格内向学生之间的沟通,学生通过这种途径诉说自己的心事,可见,书信网络已成为师生间交流的新桥梁。

三、教师批评语使用的语言

(一)教师禁忌性批评语言

一些教师认为,教育学生越严越好。实际上,如果运用不当的方法,不注意语言的使用,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教育目标。诸如讽刺、揭短、挖苦、威胁性语言是万万不能使用的。

教师禁忌性语言是一个值得广泛重视的问题,教师应用文明语、艺术性的批评语言来代替这些禁忌语。

(二)教师艺术性批评语言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更要注意用纯美的语言触动学生的心弦,其产生的力量会让学生改正缺点错误,即便顽石也能绽放美丽的花朵。那么,在语言表达艺术方面,语文教师应注意什么呢?

1.富有哲理、旁敲侧击

语文教师在语言表达上不仅要做到以情感人,同时也要以理服人。在批评中学生时,并不直言其事,而借助于运用寓言故事、逸闻轶事、历史典故,也可举例子、打比方、讲笑话,学生会听出话外之音,反省思考。

2.幽默风趣、寓庄于谐

在幽默愉快的语境中,师生间没有心理隔阂与障碍,在这种氛围中的沟通就是所谓心照不宣的默契。

3.欲抑先扬、抑扬有致

欲抑先扬,就是教师批评对待犯错误的学生不开门见山批评,而是先提出错误言行所蕴涵的积极目标,以此消除学生戒备心理、对立情绪,以便指出其错误。

4.严话宽说、提醒点拨

温馨提示般批评前提是理解、宽容与爱,使得被批评者对改正自身缺点更加自觉并充满信心。教师也可运用含蓄委婉的语言,对学生不良行为从侧面敲击一下,提醒点播、巧避锋芒、促其深省。

5.正话反说、明话暗说

中国古语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师生沟通中,教师有时为了更好地达到目的,口头说出的意思和自己的真实意图恰恰相反。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能够正确分析教师正反、明暗话语之意。

篇3

三、表扬要注意艺术性,批评要注意严肃性有丰富表情的表扬比平淡表情的表扬更能激励人。微笑的表扬就能给人以和善的感觉,我们不是为表扬而表扬,表扬的效果是激励,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达不到这个效果,其表扬就失去应有的意义。批评要注意严肃性,忌讽刺挖苦、侮辱人格,更不可不了解情况而随意批评。教师的言谈举止,情绪高低,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应该是善意的,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感觉到:老师是为我好。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篇4

一、诗歌理论批评对政教审美原则论的阐说

我国古典诗学的政教审美原则论发端于春秋时期。孔子是最早提出中和审美原则的理论家,其《论语·八佾》云:“《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孔子从儒家中庸思想原则出发,认为《关雎》一诗在艺术表现上秉持了适度把握的原则,具有哀乐相谐的中和之美。其《论语·子路》又云;“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对中和的原则从理论上予以阐说,他将士人中偏于两极之人称为“狂者”和“狷者”,认为他们的言行都是不合中和之旨的,是与一般人的行为准则所不合的。左丘明《左传·昭公三十一年》云:“《春秋》之称,微而显,婉而辨,上之人能使昭明。善人劝焉,人惧焉,是以君子贵之。”左丘明推扬《春秋》在表现方式上微婉合度,含蓄而深寓旨意,认为它较好地起到了劝善惩恶的社会功能。孔子、左丘明对微婉合度的中和原则的倡导与论说,成为后世文学政教审美原则论之滥觞。

汉魏六朝时期,是我国古典诗学政教审美原则论进一步凸显的时期。此时,对诗学政教审美原则的论说主要体现在司马迁、扬雄、《毛诗序》作者、刘勰等人的论说中。司马迁《史记·屈原传》云:“《国风》好色而不,《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习舾司马迁承继孔子以来的中和审美原则论,论断《诗经》的主要篇什合乎中和之旨,他一反时人对屈原《离骚》露才扬己的指责,认为《离骚》怨而不露,诽而不乱,是合乎儒家中庸思想原则的。之后,扬雄《法言》提出:。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晚年的扬雄对自己早年致力于创作大赋深表后悔,他曾道。雕虫小技壮夫不为”,扬雄在经过创作的长时间历练和反思后,他晚年崇尚华丽而合乎典则的。诗人之赋”,对过度渲染、一味追求夸饰的。辞人之赋”不以为然,体现出自觉地以中和审美原则指导文学创作的自律性。南朝时,刘勰《文心雕龙》多方面论说到文学批评的政教审美原则。如:《宗经》篇云:。《诗》主言志,诂训同《书》,摘风裁兴,藻辞谲喻,温柔在诵,故最附深衷矣。”刘勰将温柔敦厚视为诗歌言说人的心志最本质的风格特征与审美要求,他界定具有。温柔”审美特质的作品是最容易感人至深的。《明诗》篇又云:。诗者,持也,持人情性;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刘勰进一步强调诗歌要温柔敦厚、持人情性,他将孔子等人以来所倡导的中和批评准则倡扬了开来。

唐代,对诗学政教审美原则的阐说主要体现在孔颖达、刘蛲、徐衍等人的言论中。孔颖达《礼记·经解》云:。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情性和柔。《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云温柔敦厚是《诗》教也。”ZS]船孔颖达进一步提出。诗教”的论题。他认为,《诗》、《书》等作为。六艺”各有所教,其教化也各有特点,其中,诗教乃。六艺”教化之首,在发挥教化功能中具有突出的作用和地位。孔颖达将。诗教”的最基本精神与特征概括为。温柔敦厚”,这从内在质性上对诗教的本质予以了界定,从此,汉代以来人们所常言的。温柔敦厚”作为诗教的核心观念之一,一直影响到历代文论家对作家作品的批评。孔颖达对。温柔敦厚”作为《诗》教之义的解说,在古典诗学政教之论史上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之后,刘蛲《取士先德行而后才艺疏》云:。昔之采诗,以观风俗。咏《卷耳》则忠臣善,诵《蓼莪》而孝子悲。温良敦厚,诗教也。岂主于文哉!

刘蛲和孔颖达一样,也肯定。温良敦厚”是诗教的基本特征他明确反对过度的、违背中和原则的。文”。晚唐,徐衍《要式》云,。美颂不可情奢,情奢则轻浮见矣;讽刺不可怒张,怒张则筋骨露矣。”针对。美颂”容易辞不符实的状况徐衍强调要反对过于感情用事,避免轻浮不实;针对“讽刺”容易直露的情况,他又提出反对一味叫嚣怒张的做法,认为这容易使诗作筋骨尽露,缺少感人的意味。

宋代,邵雍、王安石、魏泰、黄庭坚、韩驹等人对诗学政教审美原则都有所论说,他们将政教审美原则较广泛地推扬了开来。邵雍《答傅钦之》对诗歌的审美表现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恶则哀之,哀而不伤;善则乐之,乐而不,邵雍将孔子以来。乐而不,哀而不伤”的话题具体联系善恶观念阐说发挥了开来。王安石《诗义序》提出了。《诗》上通乎道德,下止于礼义”的论断,对《毛诗序》中的。止乎礼义”之论予以了重倡。魏泰《临汉隐居诗话》强调。诗主优柔感讽,不在逞豪放而致怒张也。"黄庭坚也对中和审美原则予以过阐发,他反对。强谏争于廷,怨仇诟于道,怒邻骂坐之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的创作旨向和路径,认为这是“失诗之旨”的做法,此论从一个侧面道出了诗歌创作要持人性情的主张。韩驹《陵阳室中语》则云:。诗言志,当先正其心志,心志正,则道德仁义之语、高雅淳厚之义自具。三百篇中有美有刺,所谓‘思无邪’也。先具此质,却论工拙。”韩驹较早将诗作的社会功用与创作主体心志的邪正联系起来立论。他提出,要想让诗作具有美刺之义,合乎儒家。思无邪”的原则,首先必须要让创作主体。正其心志”,如果主体惰性淳厚,志向纯正,那么,诗作自然便会呈现出中和的审美特征。

元代,对诗学政教审美原则的阐说主要体现在虞集、傅若金两人的论说中。虞集《郑氏毛诗序》认为诗歌可以。变化”人的。气质,涵养”人的。德性”,。所谓‘温柔敦厚’之教,习与性成,庶几学诗之道也”虞集把。温柔敦厚”的艺术原则放置到了诗歌审美表现的首位。傅若金《诗法正论》云:先生日:夫子删诗,列于六经,谓其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推之从政专对而无不可也。其所关亦大哉!若作者能以‘思无邪’而不堕不动声色奇怪之失,则固圣人所不弃也。傅若金在孔子所倡。兴观群怨”说的基础上,继续将心思无邪”定位为诗歌思想旨向和艺术表现的准则,其批评观念体现出过度的保守性。傅若金极力主张诗歌创作要有益于教化,要符合以比兴言说的传统,要吻合中和的审美原则,要得情性之正。他在这段不长篇幅的论说中,将儒家诗学政教批评的原则都端了出来。

明代,在对诗学政教审美原则的阐说方面,杨慎,胡震亨、王祚、陈子龙等人对。温柔敦厚”、。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中和审美原则也予以了高标。如:杨慎《选诗外编序》批评魏晋以来不少诗作,。详其旨趣,究其体裁,世代相沿,风流日下。填括音节,渐成律体。盖缘情绮靡之说胜,而温柔敦厚之意荒矣。”胡震亨《唐音癸签》云:。诗家虽刺讥中要带一分含蓄,庶不失忠厚之旨。”“王祚《学诗斋诗记》云:。诗以理情性,是故圣人有优柔敦厚之教焉。求止乎礼义之中而不失其所感之正,情性之道,斯得矣。”陈子龙《皇明诗选序》云:。诗由人心生也,发于哀乐,而止于礼义,故王者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一些诗论家对诗学政教审美原则展开了理论探讨。如:谭浚《说诗序》具体地对中和艺术表现的内涵展开阐说,他认为,诗的最大功用在于养人性情,由养”到“中”,再由“中”到。和”,他批评。躁者肆而不遏,倨者疏而不缩,濡者咩而不谐,杀者竭而不泽,微者匿而不显。此词逐文变,匪所养也”;认为只有。君子”才能够。喜平则无乐,怒平则无恶,思平则无虑,悲平则无怨,恐平则无畏。”谭浚实际上旨在提倡一种不露声色、悲喜深寓的艺术欣赏与感受观,其论显见深受传统儒家思想观念的沾溉与局圃。又:王直《诗辨》认为孔子删诗,。十去其九”,则。其存者必合圣人之度,皆吟咏情性,涵畅道德者也”.其温厚和平之气,皆能感发人之善心者可知矣。王直之论,亦体现出对。温厚和平”创作取向的痴迷。

清代,人们对诗学政教审美原则探讨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对温柔敦厚诗教原则的标树;二是从人的性情、品格论说温柔敦厚诗教原则的根源。在第一个维面,冯班、魏禧、徐乾学、田雯、田同之、吴雷发、翁方纲、方薰、潘德舆、何绍基等人作出了论说。如;冯班以“恩无邪”来概括诗歌的思想旨向,其《钝吟杂录》云:“诗者,讽刺之言也,凭理而发,怨诽者不乱,好色者不,故日思无邪。”魏漕《魏叔子文集》云:“诗之为道,主于温厚和平,此不恶之谓也;此于礼义,此严之谓也。”徐乾学《十种唐诗选序》云:“诗之为教,主于温柔敦厚,……惟恐稍涉凌厉,有乖温柔敦厚之旨田同之《西圃诗说》云:“不微不婉,径情直发,不可为诗。一览而尽,言外无余,不可为诗。吴雷发《说诗菅蒯》云:“诗须得言外意,其中含蕴无穷,乃合风人之旨。”

翁方纲《渔洋诗髓论》云:“诗者忠孝而已矣,温柔敦厚而已矣,性情之事也。”潘德舆《养一斋诗话》云:“凡作讥讽诗,尤要蕴藉;发露尖颖,皆非诗人敦厚之教。”何绍基《题冯鲁川I小像册论诗》云:“温柔敦厚,诗教也等等。在第二个维面,赵执信、沈德潜、李重华、纪昀、焦循等人则作出了论说。赵执信《沈东田诗集序》云:“诗之教温柔敦厚,盖必人之天性近之,而后沐浴风雅,扬挖比兴,咀其精英而挹其芳润,庶几有得,非苟然也。赵执信论断“温柔敦厚”的诗教是与人的“天性”有着紧密联系的,是人敦厚性情的体现。沈德潜《施觉庵考功诗序》云:“诗之为道也,以微言通讽谕,大要援此譬彼,优游婉顺,无放情竭论,而人裴徊自得于意言之余。《三百》以来,代有升降,旨归则一。惟夫后之为诗者,哀必欲涕,喜必欲狂,豪则放纵,而戚若有亡,粗厉之气胜,而忠厚之道衰。其与诗教日以慎矣。”沈德潜是诗教的忠实提倡者和维护者,他在清代中期统治者崇盛文道的历史背景下,强调诗歌创作要走微言大义之路,“优游婉顺”,以陶冶人的情性为本。他反对非中和的创作路径,认为在对个性的偏扬中温柔敦厚之道会走向衰落,诗教会日渐式微。李重华《贞一斋诗说》云:“今既藉风雅一道,自附立言,则美刺二端,断不得轻易著手。大致陶冶性灵为先,果得性灵和粹,即间有美刺,定能敦厚温柔,不谬古人宗指,否则于已既导欲增悲,于世必指斥招尤,或谀人求悦,取戾自不小也。”纪昀将人品与诗格紧密联系起来加以阐说,认为人品与诗格是成正比的。他认为,李、杜相较,“忠爱悱恻,温柔敦厚”的性情和气质是杜甫让后人广泛接受和推扬的主要原因。焦循《毛诗郑氏笺》云:“夫诗,温柔敦厚者也。不质直言之,而比兴言之;不言理,言情;不务胜人而务感人。自理道之说起,人各挟其是非,以逞其血气,激浊扬清,本非谬戾,而言不本于性情,则听者厌倦。焦循明确将诗的本质属性界定为“温柔敦厚”,他具体从表现方式和艺术内容两方面立论,在表现方式上,强调要以“比兴”言说,委婉曲致,引人回味;在艺术内容上,则肯定“不言理”而“言情”,不追求超过人而追求感动人。

二、词学理论批评对政教审美原则论的阐说

我国古典词学理论批评对政教审美原则论的阐说相对于古典诗学而言数量是很少的,主要体现在清人的一些词学论评中。清代,对词学政教审美原则论予以过阐说的词论家主要有田同之、尤侗、彭孙通、蒋敦复、刘熙载等人。他们主要围绕诗词同道,词的创作旨向要人乎雅正、合于风雅之义来展开其论说。田同之《西圃词说》云:“王元美论词云:‘宁为大雅罪人’予以为不然。文人之才何所不寓,大抵比物流连。寄托居多。《国风》、《雅》、《颂》,同扶名教,即宋玉赋美人亦犹主文谲谏之义,良以端之不得,故长言咏叹,随指以托兴焉。必欲以柳屯田之兰心蕙性,枕言下等言语,不几风雅扫地乎?田同之针对明人王世贞论词所大胆吐露的欲为风雅罪人的言论展开论说。他认为,风雅谲谏在我国古代是具有悠久传统的,《诗经》中的“风”、“雅”、“颂”有功于名教自不必说,就连宋玉这样的才子,也以“美人”之喻托言谲谏之义,较好地将文人之才性与传统政教的要求结合在了一起。

但像柳永这样的词人则创作旨向相反,从创作主体而言,他具有灵心妙舌,但遗憾的是其出语猥俗,不合风雅之义,他将作词之道领向了脱轨风雅的道路。尤侗《序》亦云:“词在季盂之间,虽不多作,要皆合于国风好色、小雅怨诽之致,故予尝谓先生之诗可谓词,词可为曲。尤侗在论评吴伟业词作时,对词作的旨向明确提出了合于风雅之义的要求。此论在我国古代词论史上是较早从正面阐说政教之求的言论。彭孙通彭孙通《旷庵词序》云:“历观古今诸词,其以景语胜者,必芊绵而温丽者也;其以情语胜者,必艳而佻巧者也。情景合则婉约而不失之,情景离则儇浅而或流于荡,如温、韦、二李、少游、美成诸家,率皆以旅至之景,写哀怨之情,称美一时,流声千载。黄九、柳七,一涉儇薄,犹未免于淳朴变浇风之讥,他尚何论哉!……不知填词之道,以雅正为宗,不能冶为诲,譬犹声之有雅正,色之有尹邢,雅俗顿殊,天人自别,政非徒于闺檐巾帼之余,一味儇俏无赖,遂窃窃光草兰苓之目也。”彭孙通从词的创作对情景运用的角度来详细展开论说,认为词与诗一样,也有“以景语胜”和“以情语胜”两种艺术表现的偏重,相对来说,“以情语胜”更容易流于不合风雅之义的艺术表现情态中。同时,词作艺术表现也有情景交融和情景相离两种审美表现的不同情态,相对而言,情景相离容易使词作流于浅俗浮荡的艺术情味中。为此,他将宋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词人词作划分为了两类,对黄庭坚、柳永词作予以了讥斥。彭孙通最后归结“填词之道”应以“雅正为宗”,在创作旨向的人乎雅正中尽辨“雅”与“俗”的内在本质不同。彭孙通此论体现出深受宋人执着辨分雅俗与贯通雅俗的影响,在古典词学政教审美原则论中是甚具典型意义的。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提出:“词原于诗,即小小咏物,亦贵得风人比兴之旨。唐、五代、宋人词,不甚咏物,南渡诸公有之,皆有寄托。蒋敦复和彭孙通一样,也从正面提出了词作要有“风人比兴”之义的要求,强调要在对事物凡俗和日常生活的吟咏中,体现出深致的寄托。他称扬南宋词人大都能于物有寄,继承发展了我国古代以来的“风人比兴”传统。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云:“词莫要于有关系。

张元干仲宗因胡邦衡谪新州,作《贺新郎》送之,坐是除名,然身虽黜而义不可没也。张孝祥安国于建康留守席上赋《六州歌头》,致感重臣罢席。然则词之兴观群怨,岂下于诗哉!”刘熙载也通过例说张元干、张孝祥二人词作,阐说出诗词同道之理和词作艺术表现亦具有“兴”、“观”、“群、“怨”的效果。他在词的创作旨向上是明确持论有丰厚社会现实内涵的。

三、散文理论批评对政教审美原则论的阐说

我国古典散文理论批评对政教审美原则论的阐说是与诗学理论批评紧密相联的,两者相互纽结。从先秦两汉至魏晋南北朝,人们的文学观念由诗文同体到逐渐异途,形成各异的文体批评观念。因此,在这一长段的历史时期中,我国古典散文政教之论并未开拓出多少独立发展的空间,其政教审美原则论是与诗学政教审美原则论交融在一起的。其论说也主要体现在孔子、左丘明、司马迁、扬雄、《毛诗序》作者、刘勰等人的言论中,我们不作复述。

唐代,对散文政教审美原则的阐说主要体现在王通、李华、柳冕、崔元翰等人的言论中。王通在《中说》中对南朝许多有成就的作家如谢灵运、鲍照、江淹、吴筠、谢庄、王融、徐陵、庾信、谢胱、江总等人都指斥其不足,如云:“谢灵运小人哉,其文傲,君子则谨;沈休文小人哉,其文冶,君子则典;鲍照、江淹,古之狷者也,其文急以怨;吴筠、孔洼,古之狂者也,其文怪以怒;谢庄、王融,古之纤人也,其文碎;徐陵、庾信,古之夸人也,其文诞。”王通推尚的只有颜延之、王俭、任防少数几人,其云:“子谓颜延之、王俭、任防有君子之心焉,其文约以则。”对颜延之等人简约典则的文风表现出倾赏之意。王通之论表现出平和中正的文学趣味,当然也同时体现出了其较为狭隘的文学审美观。之后,李华《赠礼部尚书清河孝公崔沔集序》云:“文章本乎作者而哀乐系乎时。本乎作者,六经之志也。系乎时者,乐文武而哀幽厉也。立身扬言,有国有家,化人成俗,安危存亡,于是乎观之。……夫子之文章,偃商传焉。偃商殁而孔及盂柯作,盖六经之遗也。屈平宋玉哀而伤,靡而不返,六经之道遁矣。”。李华认为,文章的写作因缘来自两个方面:从内在而言,是缘于创作主体的“六经之志”;从外在而言,则是缘于人的思想感情受到外界事物的触动。他批评屈原、宋玉违背了儒家传统的中和艺术表现原则,致使六经之义在他们的创作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柳冕《与徐给事论文书》亦云:“盖文有余而质不足则流,才有余而雅不足则荡;流荡不返,使人有丽之心,此文之病也。”

篇5

近年来台湾校园新词语的发展变化

宁波外贸企业语言生活调查

杭州市称呼语“老板娘”调查

中国辞书学会举办辞书学术讲座

国内教育培训机构命名字号类型调查

意大利华人青年的语码转换

香港雇员补偿判决书的语篇分析

澳大利亚的语言翻译服务

语言战略研究的产生与发展

青海省一藏族村寨的双语生活

当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政策解读

香港公司年报汉英双语使用比较

霍顿司法调查证据的话语分析

常州城市化进程中的语码选择与转换

祝畹瑾《新编社会语言学概论》介评

舆情视角下语言教育问题分析

徐州隐语反切语的结构与流传

机构致歉的社会效果及其话语策略

从“北大简介”看大学身份的话语建构

我国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的回顾、问题与展望

商务印书馆新近推出《语言规划概论》

香港工作场所中三语使用情况的再调查

“滕州地方普通话”声调变异实验研究

字母词的使用是语言接触中的自然现象

商务印书馆2014年度语言学出版基金评选揭晓

中英应用语言学期刊中语言教育论文对比

“领导、南巡、农民工”的社情语义背景分析

“2015中青年语言学者沙龙”在商务印书馆召开

新疆师范大学留学生即时通信工具语言使用调查

英国剑桥中文学校对外汉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研究

阿尔巴尼亚首都汉语推广与教学状况调查

批评性语篇分析:具有人文主义倾向的语言研究

德语正字法改革的历史经验:哈贝马斯视角

批评视角中的心理治疗与咨询话语研究综述

中澳媒体话语跨文化的研究——以力拓间谍案为例

英文流行词Ungelivable(不给力)的“热”与“凉”

纳西东巴教中的二元对立及其对纳西族世界观的建构

内蒙古一牧区村蒙古族语言使用的代际差异

新疆库尔勒市蒙古族语言使用与语言态度调查

维吾尔族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减退实证研究

赣语、徽语交接地带跨境移民源流地方言考察

语言接触与新疆俄罗斯族母语语序的变异

国际区域合作背景下的跨境少数民族语言管理

执法语境下警察与犯罪嫌疑人权势关系的话语建构

篇6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中国古典散文名篇之一。中国古典散文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这不仅体现在散文的内容上,也体现在文字本身所蕴含的美上。《醉翁亭记》的英译本很多,本文主要对比分析最具代表性的两译本:即杨宪益夫妇和英国著名汉学家Giles 的英译本。

一、从原语文本类型及语言层面

从原语文本类型及语言层面看,二篇译文风格迥异、但各有所长。杨宪益夫妇的译文注重“忠实于原文文本”的原则,语言贴切译者主体性,表词达意方面也是既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又能为西方读者所接受。这样高质量、高水准的译文,千百年来古往今来译者大都望而却步。相比之下,英国汉学家Giles的译文则更注重于传达原文的“雅致”,给人以美的享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他译文的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语言文体上,采用逐层脱卸的方法,把所描述的对象由远及近,由外到内,渐进地点出描述的中心对象;在语言风格上运用古典词汇和现代表达方式相结合的手段;在韵律中大量使用习语,使得译文有着音乐和诗一般的韵味。例如,二篇译文对亭子周围四季更替不同景致的描绘。

原文: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译者主体性,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杨译文:Then in the course of the four seasons,You find wild flowers burgeoning and blooming with asecret fragrance,the stately trees put on their mantle ofleaves and give a goodly shade,until wind and frost touchall with austerity,the water sinks low and the rocks at thebottom of the stream emerge.

Giles 译文:The wild flowers that exhale their perfume from thedarkness of some shady dell; the luxuriant foliage of the dense forest ofbeautiful trees; the clear frosty wind; and the naked boulders of the lesseningtorrent;—these are the indications of spring,summer,autumn,and winter.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可见,杨的译文于属于原文的忠实再现;而Giles 的译文在语言的文体、风格和韵律方面见长,用语地道译者主体性,形象生动巧妙,活灵活现了原文的美感。但他的译文相比于前者,有误译之处。如:

原文: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杨译文:In the distance,densely wooded and possessed of a rugged beauty,is Mt. Langya.

Giles译文:…over which the eye wanders in rapture away to theconfines of Shantung.(琅琊山在滁州而非山东)

译文中还出现多处漏译误译现象,如“水声潺潺”(gurgling)没有译出涓涓流水之声;“酿泉”译作“Wine-Fountain”不如“Brewer's Spring(杨宪益)”、恰当,因为酿泉非泉名(泉名实为让泉),而是酿酒之泉;“云归而岩穴暝”一句“岩穴”漏译;“非丝非竹”误译为“there is no thought of toil or trouble(忘却辛劳和烦恼)”;“颓然乎其间者”翻译成“bald at the top of his head(秃顶)”等等。

二、从非语言层面剖析原因

赖斯在《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一书中指出:翻译最初开始于译者对源语文本的理解和阐释。不同的译者对源语的阐释过程一定是不同的。译者对源语文本的解码就从主观上影响了翻译批评。因此译者诠释这个主观因素影响了不同译本的产出。汉学家翟理斯虽然拥有文学天赋,能写非常流畅的英文,但他缺乏哲学家的洞察力。他能够翻译中国的句文,却不能理解和阐释中国思想。对中国文化底蕴的缺乏和文化缺失使他在理解原文上出现了以上等处失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因此译者主体性,在肯定他的音、形、义以及表达方面长处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他译文的不足。因为对古汉语散文的理解,需要译者具有古汉语能力、文化解读能力、同质文化生活经历和审美情趣等。由此可见,典籍英译的主体应该是汉语译者,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由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对所译完的作品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润色和加工。

三、总结

翻译批评有无规律、模式可循。通过以上二篇译文的对比分析,正如赖斯指出:翻译批评既具有潜力又有其局限性。即既要看到语言层面(如语义、词汇、语法和语体)又要看到非语言层面(如语境、主题、时间、地点、源语环境的读者群、源语作者和感知因素 );译本既受到译者的主观因素(如译者诠释、译者个性),又受到非主观因素(如翻译目的、读者群)的制约。因此只有综合考虑各个层面和各项因素,才能提出一个更为客观、合理的翻译批评标准模式。

[参考文献]

[1]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M].上海外语出版社,2004.

[2]贾秋彦.醉心于翻译美文-Herbert A. Giles 的译作《醉翁亭记》赏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

[3]宋聚梅.诗情画意秀丽多姿-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J].西江教育论丛,2003,1.

篇7

摘 要:每个活泼可爱的孩子都是一个小天使,他们就像一张张白纸,纯洁无暇,你给予他们什么,他们就收获什么,因而小学教师的教育与管理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呢?作为一名教师,光有满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要讲究策略,讲究艺术。

关键词:教育 学生教育 教育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189-01

儿童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教育不断改进的今天,对教师的教育能力与教学艺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教育与管理孩子,使其快乐健康向上的成长呢?广大教师不仅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培训,也组织了各种形式的研讨与交流。现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1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教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欣赏,也许你一句鼓励的话,将会是孩子以后成功的动力。我在教育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有不错的效果,那是在教授《同学,老师眼中的我》这一课时,我先叫同学们互相说说自己眼中的好朋友,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积极的把眼中的朋友是什么样的告诉我,让我更多的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当轮到说一说“老师眼中的我”时,我看到了同学们那期待的眼神,霎那间,一双双小手争先恐后高高举起,就怕我看不到他一样,于是我开始一个个说说他们在我心目中的样子,正当我评得兴致盎然的时候,我看到了一双胆怯的眼睛,她可是个文静的姑娘,可是她的书写一直让我头疼。我曾多次和她交流沟通,都没有多少效果,想到这些,多少批评责备话要冲口而出,可转念一想,我们每个人都喜欢被夸奖,大人不例外,孩子更是如此,不是有人说如果一个人生活在批评中,她就学会了自卑,如果经常生活在赞美中,她就学会了自信。因此,我微笑着对她说:“在我心中,你是个聪明能干的小姑娘,老师特别喜欢你,作业再做认真点,老师都为你感到骄傲的!”她听了,好像明白了似的点了点头。

就这样,我惊奇地发现这孩子变了,交来的作业竟然比以前认真了。后来我才知道,那天她回家后就高兴的告诉她的妈妈说:“老师今天在班上夸她了,以后要做老师眼中喜欢的好学生”。她的变化让我意识到,班上像她这样的学生有很多,如果一味的批评,责备,只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阴影,只会让他们厌学,只会让他们讨厌老师。是她让我重新认识自己的学生,也重新认识了自己。经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作为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欣赏别人也是一种美德。

2 发挥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面旗帜。小学生善于模仿他人的行为,根据这一特点,我在班级中评选四好少年,让孩子们有学习的目标,当然,我也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我们要严于律己。教学字词的时候,在黑板上的书写我也不敢马虎大意,书写字迹潦草,而是一笔一划,工工整整的板书。学生这个群体有其个体差异,在教育中要因人施教,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我经常用身边的小榜样鼓励他们,激励他们,我知道,身边的榜样是真真切切的,带来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在班上树立榜样,寻找榜样,从而给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比如有学生随手捡起地上的一张废纸,我会在每周的周队会上专门提出表扬,给操行加分,并号召大家向他学习。时间长了,不用自己强调,孩子们也会自觉捡起。这样教室干净了,校园变美了,学生也得到了讲卫生的思想教育。

3 适时引导

每个孩子的生活环境,教育条件等因素的不同,我们对每个孩子的教育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有的孩子活泼外向,敢说敢做,有的孩子胆小内向,不善言语。对于胆小的孩子,我们主动和他亲近,一个微笑,一次温暖的拥抱,一次不经意的抚摸他的头,都会给他带来极大的安慰与喜悦,从而自信心倍增。在教育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一位同学经常迟到,你会怎么做呢?是批评,责骂,还是罚站,讽刺?这时就需要我们运用教育机制将孩子的不良行为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给予他适时引导。记得那次,我正津津有味的讲着课,突然一声响亮的“报告”打断了我的讲课,又是那个同学来迟到了,我微笑着说:“你今天又迟到了,你说怎么办呢”?他干脆的回答道,如果再迟到就抄《弟子规》三遍。我说,那么多你抄得完吗?他说不能抄完。“那你还说”,我说道。他不好意思的说:“因为以后不会再迟到了”。我默许了他的说法,还别说,他真的再也没有迟到过。

4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获知所必备的一个条件之一。好习惯,可使学生终身受益。学生在学习中若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给学习带来无形的阻力。有的学生上课时不专心,东张西望,对教的内容是一知半解。有的学生对学习用具今天不带这,明天不带那。因此,在工作中,我有意识地注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比如:一入学的时候,我就要求家长配合老师完成教孩子学会自己整理书包,每天检查第二天要用的学习用品,别人的东西再好看也不准拿,有意识培养孩子的秩序感,培养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想意识。许多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可以变成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材。孩子经常不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他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老师既不能一味地要求他,也不能一味的迁就他,而是要在他的方式和我们想教给他的东西之间找个平衡点。事实表明好的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了人的一生。

篇8

    一、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任务

    1.艺术设计理论概述

    艺术设计理论是一门对艺术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问题和基本原理做专门综合探讨的知识体系,主要包含艺术设计史的研究、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的研究、设计批评、艺术设计实践理论的研究等内容。艺术设计史的研究包括:通史通论——中外设计史、中外美术史等,专史专论——中外广告史、中外服装史、中外陶瓷史、平面设计史、工业设计史等。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的研究包括:设计概论、艺术概论、设计心理学、设计方法学、设计文化学、设计美学、艺术美学、艺术心理学、设计艺术原理等。设计批评是对与设计相关的对象的评价和判断。艺术设计实践理论是针对每一门具体设计专业的专业理论,这种理论不是简单的对技法和工艺的概述,而是对技法和工艺一般规律的总结,是对技法和工艺本质及外延的研究。艺术设计理论是一个综合性的、交叉边缘学科,其知识体系涵盖了哲学、美学、艺术学、心理学、社会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生态学、仿生学、人体工学、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因而,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的开设,是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指导学生设计实践的重要途径。

    2.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任务

    ①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李砚祖先生认为艺术设计是“人类为生存而进行的造物活动,是人为实现实用功能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物化劳动形态。这种造物具有一定的审美属性和精神价值,因而是一种艺术质的造物”。①诸葛凯先生也认为艺术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的艺术”。②从以上的观点中可以分析出艺术设计的两大要素:“造物”体现的科学精神,造物之“美”蕴含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艺术设计实用功能性决定了它必须要遵循一定的科学原理进行造物,因而科学精神是艺术设计的内涵之一。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价值的维护、追求,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珍视。艺术设计具有审美属性和精神价值,体现了其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和重视。若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很好地融入到艺术设计中、渗透到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中,需要合理解决科技发展与文化心理之间的矛盾,需要学习生态学、仿生学、人体工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需要研究历史、哲学、美学、艺术学、社会学、心理学、民族民俗学等相关内容。艺术设计理论知识体系涵盖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方方面面,因而,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树立、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是使艺术设计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渠道。

    ②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当今时代,一方面人们对艺术设计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越来越多样,另一方面,艺术设计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多种风格与流派并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若想设计出既符合大众需要又与众不同的艺术作品,需要的是创新精神。创新需要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艺术设计理论包含艺术设计史知识、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知识、设计批评、艺术设计实践理论知识等内容——知识体系庞大而丰富,所以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理论修养的根本途径。

    艺术设计教育不是培养技术工人,而是培养具有理论修养,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艺术设计教育不应只传授技法、技能,同时也应传授“道”(即技法之外的艺术设计创新的本质、内涵),重在授之以“渔”而非“鱼”。 艺术设计理论揭示艺术设计的客观运行规律、总结艺术设计现象背后的本质,因而,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指导设计实践的基础。

    二、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现状

    1.对待艺术设计理论不够重视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甚至是一部分老师,都没有充分认识到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认为理论可有可无。这与有些人的浮躁、急功近利思想分不开。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活动中,学生更偏爱能够迅速带来设计成果的设计实践课,而艺术设计理论课相对枯燥乏味,不能立即物化出设计成果,较少受到学生的喜欢、重视。事实上,没有艺术理论知识做支撑的艺术设计作品,不过是没有灵魂的视觉元素的简单组合。艺术设计教育,不是仅仅教会学生能创作成果,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创作成果的方式、方法、规律和内涵等本质性的东西。艺术设计实践课程是教学的显性课程,教给学生的是“形而下”的“器”;艺术设计理论课程培养的是设计师的气质、创造意识和设计的综合素质,教给学生的是“形而上”的“道”,所以应加强学生的理论意识。同时,教师的艺术设计理论意识也有待提高。教师在进行艺术设计实践课程的教学时,可用相关理论知识来指导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授技的同时,也要传“道”,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的重视。

    2.艺术设计理论课程设置不大科学

    目前高校的艺术设计理论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理论课程开设参差不齐,有的高校只开设了设计史、设计概论和中国工艺美术史。科学的艺术设计理论课程体系应该包括:基础理论课,如设计概论、设计心理学、设计美学、设计方法学等;艺术设计史论课,包括通史通论(如中外设计史)和专史专论(如工业设计史、平面设计史);相关的设计批评课程和艺术设计实践理论课程等。

    3.授课方法单调

    传统的艺术设计理论课一般都是教师讲解,学生听,教学效果较差。现在多媒体引入教学,但是教学方式依然是灌输式的,多媒体成了第二黑板。这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光、色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因为理论课往往是以合班形式的大班上课,听课人数众多,限制了互动式、灵活式教学手段的实施。另外,多媒体教学依然局限于狭小的教室空间,学生缺乏消化理论知识的身临其境的客观环境条件。

    三、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改革措施

    1.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艺术设计理论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因此艺术设计理论教育对教师综合素养的要求就相当高。不仅仅是艺术设计理论课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艺术设计实践课老师也同样要具备。由于艺术设计理论教育必须紧密联系设计实践,所以对教师的要求就是双重的:既要懂设计理论知识,又要会从事设计实践活动。专职的艺术设计理论课教师,在专心研究、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了解相关的艺术设计实践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深入到艺术设计理论研究的本质问题,避免纸上谈兵的尴尬。专职的艺术设计实践课老师,在掌握和教授设计技能、技法的同时,也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不仅仅包括设计实践课的专业理论,也包括基础理论、艺术设计史论及设计批评等。教师队伍是培养人才的核心,只有教师的全面发展,才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提高教师素质、建设教师队伍是教育的大计。

    2.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

    艺术设计理论课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带有较强的主观性,所以理论课教学在形式上要更为开放与自由,使学生由以前被动的听课变为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不应只局限于教室范围,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安排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针对现成作品进行理论讲解和分析;也可以针对某一艺术设计理论观点,进行课堂辩论或讨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要为理论而理论,艺术设计理论知识要和艺术设计实践紧密结合,要提炼出设计观、美学思想及其对现代设计实践的影响与实用价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会到理论课程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3.考核方式的改革

    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最终的考核方式一般是写论文或闭卷笔试。写论文并不能检验学生真正的学习效果,因为历年来的学生论文抄袭现象较严重,很多学生的论文都没有实质性内容;试卷考核方式考查的只是学生的死记硬背能力。所以艺术设计理论课的考核方式需要改革,可以以论文加设计作品或试题加设计作品的方式来考核。论文加设计作品,是在写论文的同时,要学生根据所写论文的论点,设计出能反映论点思想或与论点思想相关的作品,并把作品附在论文后面;试题加设计作品,就是把传统的题型变化一下,把纯文字型的试题,改为根据已知理论来设计相应作品的画图题或者是分析图片作品的分析题。这样,才能真正考核出学生理解、分析、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运用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的价值。

    结语

    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综合素质的培养,而综合素质中很大一块是艺术设计理论修养。设计师不可能都是设计理论家,但只要是在专业设计上有一定成就的设计师,就一定是具备相当理论素养的人。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应抛弃重技能、轻理论的思想,应加强对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重视和投入。

    注释:

    ①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13.

    ②诸葛铠.图案设计原理[M].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65.

    参考文献:

    [1]曾小红.高等学校艺术设计理论教育初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篇9

当前,由于应试教育依然存在,中学实验室工作还存在两种现象:一是有不少领导仍然没有长远的观点,只有短期行为,他们舍不得在实验室建设投资,有些学校虽然实验室楼房建起来,但建得不符国家规范,且里面设施配备不足,实验材料长期短缺,实验教学工作开展照样困难。领导层忽视实验室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存在“实验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的思想;二是平时老师的教学出现一些误区,例如:重理论,轻实验;重结论,轻过程等现象。其实,实验室是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学生科学实验的启蒙园地。本文拟围绕中学实验室工作这个话题,谈谈如何加强实验工作,推进素质教育。

一、提高认识,明确作用

有一些领导同志对实验室建设说起来重要,但实际做起来并不真正重视,在实验室建设上总强调资金紧张,而不舍投资素质教育论文,忽视内部建设与管理。一件事做得好,群众有句话“关键在领导,领导在认识”。因此,解决实验室建设问题,关键是领导认识问题,而提高认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1.加强实验室建设是学校内部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问题,因此对实验室的投资是深层次的投入,是战略性的投入。

2.加强实验室建设是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实验能力的人才,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它可大大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3.明确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除看师资水平、管理水平外,其实实验室建设和教学装备如何也是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反映校长素质高低的镜子。

4.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各校领导外出参观学习,请先进单位的同志作报告,使参观者开阔眼界,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二、纳入计划,保证经费

认识提高了,要抓落实,把实验室建设摆上议事日程。①学校要把实验室工作纳入校学年工作计划,且必须有一位校长主管实验室工作。要把实验室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有意识有重点地搞好实验室建设和设备工作。②在经费使用上,保证实验室重点使用。经费,一方面要在依靠政府的基础上,发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另一方面要依靠自力更生,勤俭节约,创造条件,用于改造或新建实验楼,添置教学设备,创建标准的实验室。

三、做好规划,坚持标准

首先,做好规划。实验室建设要纳入学校建设的规划中,要在规范化、标准化的规划中发展。要按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实验室建设的文件要求,使实验室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上新台阶,无论改建或新建都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向高标准迈进,加速现代化实验手段的建设。

其次,学习国家标准,明确要求。①明确初中、高中和完中实验室的仪器室、准备室、办公室和实验教室间数的设置、面积的规定,水电安装的要求,排气扇的功率等实验室设施的详细说明。在实施过程中,坚持改造一个合格一个,新建一个达标一个。坚持标准,反对只图省钱,而不讲标准。②明确国家规定的中学各类学校的仪器设备配备标准素质教育论文,从而配足仪器设备。

第三,抓典型,促建设。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在推动基层学校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抓典型,以典型引路,促进其它学校实验室建设标准化、规范化进程。

四、加强实验管理,推进素质教育

硬件设备上去了,管理和使用是关键,只有管理跟上,使用才能出效益,才能推进素质教育。作为领导,要切实加强实验管理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狠抓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是加强实验室建设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制度对设备的使用、管理及实验员的职责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制度要装框上墙。作为学校领导,要定期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并把执行情况列为对实验人员的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

2.抓实验开出率。实验不能仅限于满足教材规定的项目,否则就不能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投资效益,就不能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精神,不能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要鼓励教师多做实验,增加学生动手机会,让学生自选实验课题进行实验。具体要求与做法有:①把部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②把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③开放实验室;④开展课外科技活动;⑤加强实验会考等。此外,要求实验人员在学期末,要根据实验教学记录单,对照本学科教材要求的实验,统计各年级各位老师实验完成数量。统计表要能反映各位老师是否100%完成教材要求的实验,以及超额完成教材规定的实验数量。实验统计表要送交学校教务处存档,以备查阅。

3.加强实验队伍的建设。这是加强实验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而队伍建设重点是稳定、提高素质和调动其积极性这几方面工作。具体方法:①稳定实验教师队伍 ,严把人员进入关。怎样管好、用好仪器,使仪器在实验教学中发挥的效益,实验教师的素质起一定作用。因此,作为领导要有长远眼光,严把人员进出关,不要让老弱病残的人充数,更不要让没有责任心的人充当。要注意培养新生力量,充实实验队伍。②解决实验教师业务进修问题,例如:组织参加省、市专业培训,鼓励进修等。③切实加强实验队伍的思想工作,严格管理,从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调动其积极性。例如:解决评职称、工资福利和劳保待遇等方面问题,以稳定队伍,鼓励进取素质教育论文,调动积极性。④明确实验教师业务工作的标准要求:a.懂得实验室财产帐的做法;b.掌握仪器、药品性能特点,以及保管储存和维修保养;c.熟悉教材与课程标准,明确实验的教学目的和要求;d.明确各年级的实验教学进度;e.熟悉实验步骤、过程和结果等。

4.检查评估,总结交流。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要抓好各校实验室的检查评估。这是触动各校校长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方法。通过检查评估,表扬先进,批评落后,总结交流,促进进步,以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检查评估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检查评估的内容:①学校领导是否重视。通过听汇报,和检查学校学年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是否有实验室工作内容,检查召开实验工作会议记录和领导听实验课记录。②实验设施是否配备齐全。③规章制度是否落实。④帐务是否健全,帐物是否相符,存放是否科学、美观。⑤实验通知及实验教学记录单的记录情况。⑥抽查学生做实验等。总之,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检查评估,触动各校校长,从而引起其重视并付出行动。

篇10

成人教育论文致谢词范文二:

通过这一阶段的努力,我的毕业论文《xxxxxxxxxxxxxxx》终于完成了,这意味着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大学阶段,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浅,这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xxx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写作毕业论文是一次再系统学习的过程,毕业论文的完成,同样也意味着新的学习生活的开始。我将铭记我曾是一名XX学子,在今后的工作中把XX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感谢各位专家的批评指导

成人教育论文致谢词范文三:

岁月如梭,如歌。转眼间,三年的研究生求学生活即将结束,站在毕业的门槛上,回首往昔,奋斗和辛劳成为丝丝的记忆,甜美与欢笑也都尘埃落定。交通大学以其优良的学习风气、严谨的科研氛围教我求学,以其博大包容的情怀胸襟、浪漫充实的校园生活育我成人。值此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谨向所有关心、爱护、帮助我的人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与最美好的祝愿。本论文是在导师李霞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之下完成的。三年来,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导师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三载,却赋予我终生受益无穷之道。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几易其稿,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我向我的导师李霞副教授表示深切的谢意与祝福!本论文的完成也离不开其他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与帮助。在此也要感谢王保民等各位老师在论文开题、初稿、预答辩期间所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管理学院能源课题组为本论文提供的数据和建议,还要感谢同门的师兄师妹们,在科研过程中给我以许多鼓励和帮助。回想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虽有不易,却让我除却浮躁,经历了思考和启示,也更加深切地体会了法学的精髓和意义,因此倍感珍惜。还要感谢父母在我求学生涯中给与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一如既往地支持我、鼓励我。同时,还要感谢马元平同学、张乐同学、赵洁同学、王玥同学三年来对我的爱护、包容和帮助,愿友谊长存!相关的论文致谢样本·毕业论文致谢如何写·课程设计论文致谢词·博士生论文致谢范例·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感谢信·本科毕业论文致谢·大专毕业论文致谢词求学生涯暂告段落,但求知的道路却永无停滞。三年的交大生活给予我许多珍贵的财富,教会我许多难能的品质。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这十六字箴言将伴随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勇敢地不断前行。

成人教育论文致谢词范文四:

四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四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伟人、名人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导师。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人生的道路有许多的坎坷,不是一条通往光明之路,有痛苦,有伤心,有无助,也有面对一切所不能忍受的,这就是生活。但是生活中确实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有些时候你不会看到它的本身的色彩,如果你用这一种方式感受不到的话,不妨换一种方式去感受,也许它正是你所需要的那种生活方式。千万不要放弃生活,你放弃了它,生活也就放弃了你,人生贵在的是感受,会感受才会有幸福,在生活中如果你感受的多了,那你才会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你才会知道你在前世所选择的是今生的最正确的人生路。

篇11

2、坚持以继续教育为重点,培养一批会管理懂经营的复合型企业管理人才和高级人才。

(1)进一步加强干部学历教育。“十一五”期间,干部学历80%达到大专以上,为企业外出创业发展提供后备人才。在培训形式上采取内培与外培相结合。

(2)继续开展专业技术干部新理论、新知识以及新技术培训。组织多层次的培训讲座,到重点院校和知名企业请学者、教授、专家来矿传经送宝。

(3)开展管理干部的计算机等级培训,干部计算机达到中级以上水平。

3、坚持以岗位培训为重点,突出专业技术工人培训,培育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满足创业发展人才需求。

(1)加大教学基地“现代化”建设。在教学设备、实验设施和教学手段、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教学信息管理等方面逐步实现“现代化”,以适应企业技术进步、设备更新对人才的需求。

(2)实行岗位技能“按需”培训。在培养目标上,其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要与所需人才挂钩,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缺少什么技能就补什么技能,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办学效果。

(3)实现两个转化。一是从注重理论培训向注重实践培训转化,切实提高职工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从注重短期培训向注重中长期培训转化,加大高级工和工人技师的培训力度。

二、下半年职工教育培训主要工作

1、发挥四级安全技术培训机构功能,强化职工的安全技能培训工作,继续搞好一般工种和四级安培中心培训的特殊工种的安全资格培训、复训工作,以满足企业安全生产的需要。

2、认真执行庞党发(2006)43号、44号文精神,做好职工日常安全宣传教育和创建节约型企业的相关工作。

3、继续执行庞矿党政办(2006)6号文和某某矿司教委办(2006)13号文精神,圆满完成全年品行习练计划。

4、继续执行庞矿发(2006)89号文精神,认真做好三违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5、做好省安全培训系统的资料输入工作及安全培训一人一档工作。做好办证、换证、发证存档工作。

6、在全矿范围内广泛发动,认真落实职工教育论文征集工作。

三、保障措施

篇12

(1)进一步加强干部学历教育。期间,干部学历80%达到大专以上,为企业外出创业发展提供后备人才。在培训形式上采取内培与外培相结合。

(2)继续开展专业技术干部新理论、新知识以及新技术培训。组织多层次的培训讲座,到重点院校和知名企业请学者、教授、专家来矿传经送宝。

(3)开展管理干部的计算机等级培训,干部计算机达到中级以上水平。

3、坚持以岗位培训为重点,突出专业技术工人培训,培育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满足创业发展人才需求。

(1)加大教学基地“现代化”建设。在教学设备、实验设施和教学手段、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教学信息管理等方面逐步实现“现代化”,以适应企业技术进步、设备更新对人才的需求。

(2)实行岗位技能“按需”培训。在培养目标上,其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要与所需人才挂钩,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缺少什么技能就补什么技能,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办学效果。

(3)实现两个转化。一是从注重理论培训向注重实践培训转化,切实提高职工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从注重短期培训向注重中长期培训转化,加大高级工和工人技师的培训力度。

二、下半年职工教育培训主要工作

1、发挥四级安全技术培训机构功能,强化职工的安全技能培训工作,继续搞好一般工种和四级安培中心培训的特殊工种的安全资格培训、复训工作,以满足企业安全生产的需要。

2、认真执行号、号文精神,做好职工日常安全宣传教育和创建节约型企业的相关工作。

3、继续执行号文和号文精神,圆满完成全年品行习练计划。

4、继续执行号文精神,认真做好三违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5、做好省安全培训系统的资料输入工作及安全培训一人一档工作。做好办证、换证、发证存档工作。

6、在全矿范围内广泛发动,认真落实职工教育论文征集工作。

三、保障措施

篇13

在很多人谈论和实践幸福教育的时候,我觉得有必要澄清一下幸福究竟是什么。

在解释幸福的时候有两种倾向要反对。一是像诗人一样,以文学的手法,使用很多比喻,把幸福说得玄而又玄,或者停留在谈幸福的个人化感受,把幸福描述得见仁见智,没有用科学的语言揭示幸福的实质,幸福感受背后的机制,所以不能给实践者以可行的操作指导。另外一个倾向就是把幸福等同愉快。我要明确地声明:幸福不是愉快,幸福教育也不是愉快教育。愉快教育把人的情感分成两极,就是所谓的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它相信愉快是积极情感、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而消极情感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所以愉快教育就是要利用学生的愉快、快乐、欢乐等等一些积极的情感来促进学习,而避免另外一些不好的情感。但是我们要知道,把愉快当作积极情感,把痛苦当作消极情感,这只是心理学的理解。不同学科对情感的性质有不同的理解。比如从伦理学来说,有些愉快是不好的。因为伦理学区别所谓情感的价值是根据道德场景、道德规范来认定的。家里面有什么悲伤的事情,你流泪,你哭泣,这是积极的。教育学对情感性质的界定也有它的特殊性。比如说,你这个情感是不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是不是有利于帮助学生去理解。如果我们教育学照搬心理学上的概念,往往研究不下去。如果教育只是讲究愉快的东西,我们做老师的都知道,那是行不通的。

要理解幸福是什么,我们可以从生活当中的一些现象去把握。

我们都长大了,当我们回顾一下我们幸福童年的时候,你会想到些什么?在我们美好的童年记忆中,不光有我们的欢笑,也包括我们的苦难、哭泣、痛恨,各种各样的情绪都有,各种各样的情景都有。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就是一个幸福的人生也好,幸福的童年也好,一定要有东西在里头,只有做了事情以后才会找到有回忆的东西。记忆总是与经历融在一起。没有经历,就无以记忆;没有记忆,就无以回味;没有回味,当然就没有幸福。你没事可做,也就意味着你当时的人生价值没有赋予在你当时的工作当中。所以,你要过一种幸福的生活,那你首先要有事情去做。我们经常说,要给孩子创造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动机。你作为家长可能以为无忧无虑就是幸福,但是当这个小孩子过得无忧无虑的时候,他也就没什么东西值得回忆,也就谈不上幸福。

幸福的婚姻是什么?幸福的婚姻不仅有同甘,也有共苦。夫妻两个人,一致对外,共同承担生活的磨难,那也是幸福的。幸福的婚姻生活,我把它理解为同甘共苦的生活。有时觉得很奇怪,婚姻生活当中,共苦容易,同甘困难。为什么呢?因为生活美满就意味着目前的各种需要基本得到了满足,满足以后,需要层次就得提高,这时需要层次往哪个方向提高,夫妻之间可能还会有分歧,弄得不好,两个人就拜拜了。不容易离婚的时候常常是夫妻两个共渡难关的时候。共渡难关是需要两个人团结的,这么一团结,这么一凝聚,往往就可以把它理解为造成人生幸福感受的一个要素。所以,幸福的婚姻与贫富贵贱无关,而是看夫妻之间是不是一条心,是一条心的,你这个婚姻一定是幸福的。

透过这些生活琐事,我们认识到,首先,幸福“要做事情”,“事情”是主体价值的载体,是幸福感受的载体,通过做事情,主体找到了安放自己、投射自己的客体;其次,幸福“要与客体融合”,因为“融合”而产生出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都是幸福体验。幸福不是哪一种情感(如愉快),而是喜怒哀乐背后那种融合感,正是融合制造了幸福感受。所以,幸福不是愉快,幸福感也不是任何个别化的感受描写所能够囊括的。我们只有抓住“融合”才能理解幸福的实质。

融合是通过什么机制去形成的呢?是互化融合。所谓互化,就是主体与工作对象之间的相互转化。一个是外部的客体变成主体的东西,我们叫客体的主体化;另外一个是我们主体的东西投射在客体上面去,叫做主体的客体化。这里面“化”字很重要。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吃饭,吃饭是客体主体化,我们要把饭里的东西吸纳进来,变成我的力量。当这个饭被我们消化的时候,我这个吃饭才是幸福的,如果这个饭我消化不了,即使吃着山珍海味还能幸福吗?

懂得了幸福的融合实质和互化机制,我们才能够科学地操作幸福教育。接下来我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师生关系三个方面给大家介绍幸福教育如何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