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课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Peng Dakai
【Abstract】Is just like flashes by, the class changes carelessly the calendar crossed for five years. A group walks, the exploration and the change follow throughout. Yes, our all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gether unceasingly grow in the exploration, moves toward maturely together in the change. Now turns head the class which has a look at us to pass through to change the road, is similar to the cocoon transforms the butterfly to be ordinary, although has the pain, but when this butterfly dances lightly time, unexpectedly like this beautiful moving.
【Key words】The class changes; Growth; Mature; Harvest; Insistence
光阴似箭,转眼间,课改五年悄然而过,在这课改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变化”。因为我们全体师生一同在变化中不断成长,一同在变化中走向成熟。现在回头看看我们走过的课改历程,如同蛹蜕变成美丽的蝴蝶一样,虽有痛苦,但更多收获的是幸福与甜蜜。
1 在“探索”中成长
在课改前我已有16年的传统教学经验。对于自己的课,我非常自信,同时也为自己取得的这小小的成绩而沾沾自喜。并且是一遍一遍、乐此不疲地实施着传统的那一套教学模式。那就是:满堂灌和题海战术。课堂上至始至终由教师操纵学生,牵着他们的鼻子走,这样下来的结果就是:质量勉强上来了,然而学生的素质、能力下去了。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发展被扼杀了。现在通过课改,我的成绩仍然遥遥领先,但有所不同的是,我的课堂却变得开放了、灵活了,更有活力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师生关系也变得特别的融洽了。应该说我们的课改是在探索中逐渐成长起来的。这一路走得很艰难,也很吃力。但我们还是挺过来了。课堂教学先后经历了四次改变,才有了今天的“四段六步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课改五年间我先后阅读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教师角色的转换》等书籍。此外,我校先后还邀请了很多优秀教师到我校交流教育教学经验以及座谈,他们的教育艺术令我钦佩;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催我奋进;他们对学生的爱与付出更令我感动。在与名师大家们的学习、交流中我的精神生命在不断成长着!
2 在“实践”中成熟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我们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注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它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最明显的特征。[1]
在课前准备学案时我要求自己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研究教材和教法,研究学生的心理与能力。为了上好一节课,我首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调查学生已有经验,从中找到教学的切入点,掌握学生理解知识的难点。然后,我会关注教材,看看例题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的,这样呈现的目的是什么?在知识研究的过程中,哪些地方具有思维价值,哪些知识可以延伸。针对我所教的两个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我经常要预设出多种教学情境,以便学生轻松、自然的进入学习状态,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交流讨论、展示我会耐心地倾听,不轻易的打断他们的讲解,也许他们的表述还不够流畅,也许他们的语言还不够准确,也许他们的想法还比较幼稚,但是我会给学生搭建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让他们的思想无拘无束,在思维的碰撞中擦出创新的火花。我总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学生的困惑和错误及时的点拨纠正,偶尔也会装糊涂和他们一起争论,也会向学生坦诚的承认自己的不足和偶尔考虑问题的不周;更会感谢学生及时指出我的错漏之处。我和学生一同享受着这份平等、宽容、和谐,享受着思考带来的乐趣、享受着友谊与信任。
下面就是我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遇见的一堂真实而又让人深思的课例:
在讲解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练习,结果大大让我出乎意料:
例:计算1-2+3-4+5-6+…+2005
我在课前准备了两种解法:
解法一:
原式=(1-2)+(3-4)+…+(2003-2004)+2005
=-1×1002+2005=1003
解法二:
原式=(1+2005)+(-2-2004)+…+(-1002-1004)+1003
=1003
我特别得意解法二,相信学生是不会发现的。
上课了,我把此题的任务分配给了第8组,因为这一组的学生特别爱动脑。如愿以偿,解法一学生完成了,我暗暗得意,你们喜欢动脑终究还是没有发现解法二了,呵呵!正在得意之时,这一组的另外一个同学发言了:“老师,我们组还发现了一种方法!”我的心一紧,不会是解法二吧!我急忙说道:“说说看呢。”我的担心终于兑现了,他们的另外一种解法就是我的解法二!没有办法了,只好让学生展示下一个题目了!正要继续时,第5组的同学又发言了:“老师,8组同学的两种解法虽然不错,不过我们组还有一种解法应该也很不错的。”我有点发呆了,还有解法吗?我带着可疑的语气说道:“那你们组上黑板来解给大家看看呢。”他们组的值日组长自信的走上台面带微笑的写出了他们的微妙解法:
解法三:
原式=1+(-2+3-4+5)+(-6+7-8+9)+…
+(-2002+2003-2004+2005)
=1+501×2
=1003
我感叹了!合作学习太有魅力了!
更让我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第3组的一个同学大声叫起来了:“老师,前面三种方法太复杂了,我还有一种更简便的。”这次我是真的发呆了,真的还有更简便的吗?我带着根本不相信的口气说道:“说说看呢, 让大家也享受一下哟!”这个同学上台大笔一挥写出了:
解法四:原式=1+20052=1003
当时我愣住了!难住了!我在台上手足无措,无法解释、无法给学生作出肯定的判断!此方法是巧合吗?此方法正确吗?
我只好在学生面前谦虚了:“同学们,对于解法四,结果肯定是正确的,但是可不可以这样做呢,等老师下去和其他的数学老师研究后再给你们讲解好吗?我们继续来展示下面的题目吧!”……
这堂课表面上看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打乱了我的课前预设,但是从这堂课中我真正体会到了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感触很深,在关注学生小组合作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想象力极为丰富,学生很有潜质,只要老师充当学生学习活动中平等的指导者、促进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实践探索者、知识构建者、愉快的收获者,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一定会促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2]
3 在“思索”中收获
在参与课改的五年时间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具有了科学研究问题的意识和反思能力。
我更加理解到了“真正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深感这种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落实的必要性、艰巨性。任重而道远,我将把科学探索贯穿于教学始终,与学生共同发展。[3]
我更加感受到了教师的“引领作用”的深刻含意,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点拨恰到好处,能够自如的应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解决当堂课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对知识的理解要有一定的高度,要求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平等参与者、引导者、启发者、点拨者、评价者、激励者。
课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课改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完善,我们才能适应当前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加之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有思想的、可塑性比较强的、活生生的大小孩,因而我们面对的工作是千变万化又是单一的有机结合,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改就两个字“坚持”,我相信只要有了“坚持”,我们的课改一定会获得成功,并在课改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阔!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9页.
[2] 《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初中数学卷.人民教育编辑部编著,49页
[3] 《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初中数学卷.人民教育编辑部编著,49页
[4] 段兆兵.论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专业成长[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篇2
为此,学校尽可能创造有利的条件来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克服困难创造有利的教学硬件设施。如随时通报各校之间听课交流学习的情况,鼓励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到外校交流;加强集体备课工作,加强科任教师与班主任的交流;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反馈,及时了解教学情况与学生的接受情况,进行各种形式的问卷调查……但是,不可否认,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学工作的主渠道,集体备课组内的老师互相听课评课,要对教材内容和课堂教法进行调整,打破授课的固定形式,根据各位教师的不同特点、各部分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灵活安排,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将与课本联系密切、学生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鲜活的问题引入到课堂中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开发思维潜质,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师生互动式的交流和合作。并且,在抓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我们希望,通过良好的集体备课活动开展,能够形成一支团结协作、素质不断提高的教师队伍。
二、强化学生管理,丰富课改内涵
设立行政班后,各班迅速建立学生素质档案,教务处设计出学分管理办法,由各集体备课组确定本学科学分评价标准,并通过学生大会、班会等形式让学生有充分了解,各科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贯彻执行学分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出勤情况及考试成绩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由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后得出对该生的学分认定。
新课程所体现的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学校开设的第二课堂是学生参加实践、应用理论、获得经验、提高素质、展现自我、发展个性的一个教育平台,因此,加强第二课堂建设也是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我们要求各班主任在学生档案中对于每一位学生参加的活动、取得的荣誉都进行详细的记录,这也作为学生评价的一个参考,如运动会、征文比赛、朗诵比赛、文艺晚会、知识竞赛等,都是学生发展个人爱好的舞台,他们在这些方面获得的任何成绩或表现都是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篇3
如果把课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华丽精美为代表的,有精美的课件,字字珠玑的表达,夸张的表情和体态,课堂热闹非凡。学生讨论探究、小组合作,回答问题精彩纷呈,在各种讲课比赛中摘金夺银。另一种则是呈现朴素之美,表现为课件简单(甚至不用),表述精炼,学生有深度的思考,课堂看似波平浪静,实则暗潮涌动。大多数老师的课堂,尤其是公开课,往往倾向于前者,而我认为后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接近于常态教学,学生掌握知识、获得练习的时间更多。我们常常敏感于一节课堂的细节,停留在最表层的课堂层面上,缺少了让学生自我思考的空间。因此,我们在设计课件的时候,不要过多地关注听课老师的反应,而是要更多地考虑孩子的感受,多倾听他们的声音。我在开学的第一堂课上,总会做个问卷调查,让学生把想法写下来,然后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其实,无论什么课,都必须建立在关注学生发展这个角度上来,这样才能看到充满生机的课堂教学。
2.谁做主
“关注全体学生,把课堂还给孩子”,几乎每个老师都能脱口而出,可为什么在我们的课堂上却是另一番景象?我们的课堂该由谁来做主?我们问过孩子这节课该如何上了么?我们知道,能够吸引人的电视剧,一定有跌宕起伏的构思,扣人心弦的情节,而我们美术课堂呢?一堂课下来,开始干什么,接下来干什么,最后干什么,一点悬念和期待都没有,总觉得缺少了一种突破的勇气。既然是课改,以前就有陶行知先生的“兵教兵”,也许孩子的精神世界和思维方式更容易沟通,我们的课堂到底该由谁来做主呢?答案毋应置疑。
其实不仅是课该如何上要由学生做主,课的好坏也应由学生自己去评判。现在有一种不好的现象,评课的时候,不关注学生感受,不关注课堂本身,用一些空洞的理论洋洋洒洒,废话连篇,却甚为自得,哪有“我口说我心”?柳传志说过,学会,聪明而已,反思,才是智慧。教育之道,需要建立在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上,才能悟得出来。我们问过学生的感受么?是否可以考虑今后评课的时候,也让学生参与?
3.我是谁
什么时候我们的热情开始减退,学生的热情不再。这个问题我和许多老师交流过,除去外部的原因,我想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和学生之间开始渐行渐远。我们该常常问:我是谁?该怎样给自己定位呢?我想,我们应该是一个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说是首席,不是以教师的地位,而是以“好学”的气质、广博的知识、得体的外表和对学生真挚的爱。我们该切记在美术课堂上,我们不是主宰者,而是引领者。这个引领,是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感受他们的精神世界。往大里说,这就是教育的终极关怀。
4.四大误区
(1)强调美术的审美表现,淡化知识技能的学习。美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多年的教育体制和应试教育使我们的美术教育缺失了最本真的东西。我们可能片面地把技能学习和审美表现对立起来,于是我们看到了不讲实际效果的学习,学生失去了造型、色彩、点、线、面这些基本的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怎么能够深刻地获得审美感受呢?怎么能谈得上创新呢?所以美术老师,一方面要纠正过去片面强调所谓“双基”的美术教学;另一方面要防止单纯强调审美,忽视技能的学习。
(2)运用多媒体,削弱了美术的艺术功能。多媒体的迅猛出现,为美术教学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在教学中应用越来越普遍,作用也越来越大。但是过多地使用,对于教师却形成了依赖,假如失去课件的辅助,慢慢退化了的教学手段,能支撑一节美术课的教学?我想很多人会手足无措。
(3)盲目拓展领域,失去本体学科特点。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强调人文素养的渗透,强调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但是我们的美术学科不能变成大杂烩,我曾经听过一堂优质课,放音乐、跳舞、写对联、背古诗、朗诵散文;也曾经出现了一堂莫名其妙的艺术课,老师带领学生唱着歌来到花园观察,排着队走回教室继续上美术课的情况。我想,这不是美术教师的初衷,因为它改变了美术学科的性质和特点,脱离了美术学科的本体。
篇4
二、班主任应成为学生思想发展的领航员。
要改变以往教师高高在上,授课一尘不变的做法,给学生思想、情感、想象的自由。班级活动,班主任应是行船的舵手,画龙点睛,指明方向,把更多的空间、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有争论,有不同的立场、看法。班主任应无条件地、真心地倾听学生的意见,适时、适度地呵护、矫正和培育,从而让学生形成平和健全的人格。
三、班主任应成为学生学法改革的指导员
篇5
一、 课程改革困难重重。
尽管当前课程改革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其实,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其中可谓阻力重重:
1、传统教育思想与课改的矛盾。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全新的理念、平等的身份、灵活的教法进入课堂。然而,由于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放不下自身的架子,无法抛弃师道尊严的思想,或者一味惯切的“黄荆棍子出好人”的理论,往往无法在教学中实现改革和创新。也更有一些“经验主义者”,自认为自己经验丰富,因此,诸如:“哎,现在的年轻人呐,也不谦虚,喜欢自己搞什么创新,我们革命的那几年也不知你在干啥呀?”、“咳,现在的社会呀,什么都变了,连上课都成了一锅粥”。之类的感叹屡“闻”不鲜。这就无形之中为课程改革带来了舆论上的阻力。
2、不均等的教学资源对课改的阻碍。
富足的教学资源——教学硬件和软件是取得丰硕的教学成果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学中往往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而且必须善于学习和创新,必须多才多艺,有较强的素质。然而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师资不足。而对于教师自身发展的后续工作跟不上。教师自身尚不能发展,又怎能发展学生呢?
另一方面,一些农村学校和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硬件设施严重不足,学生和教师想改也无法改,那就更不用说有些时候在教学中还需要用到一些先进的教学仪器和设备了。因此,课程改革,在一些农村学校和边远地区实施起来是比较困难的。
3、实施者在过程中遇难而退。
课程改革,本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事业,有些教师缺乏对课改的艰巨性的认识,缺少挑战困难的思想和精神准备,一旦遇到困难,便不再进行课改的探索与思考,于是便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还有的教师则缺乏事业心,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课改尝试与实践之后,正当课改在向纵深发展时,便戛然而止,悄然收兵,使本应结出硕果的课改半路夭折,不能再深入下去。
4、固定的考核制度对课改的束缚。
长时间以来,几乎所有学校都只为片面追求学生的分数,一切为分数服务,教师为分数而教书,学生为分数而学习,这不仅严重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而且严重阻碍了课改的实施、推行与发展。教师为应付考试随便增加课时,对学生进行超负荷的训练,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5、传统考试制度与课改的对立。
课程改革是本着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改革活动。因而,教师必须以博大的胸怀、宽容的心态,灵活的方法,新颖的形式、渊博的知识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环境,以便启迪、调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形成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能。
然而,一些教师和学校由于受到升学压力的冲击,在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导航之下,迫于各种社会压力,目前课改实践中很多采用的依然是灌输知识,讲练题型,遨游于题海的老一套。老师有口难言,学生疲惫不堪。对学生创造能力不但不能培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反倒局限和抑制了学生的发展。
除却以上影响课改的因素和现象外,还有很多令人不解和担忧问题与现象,因此,要使课改达到预期的目的,有必要认真审视诸如此类的问题,从中寻找课改的出路,使课程改革得以顺利进行,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 课程改革怪象百出。
回首走过的课改历程,的确有一些辉煌的成绩,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似乎有点过火之嫌。
1、教学中一味肯定。
课程改革中的新课堂要求教师多给学生予以鼓励和肯定,然而,很多人或许是有所误解,将鼓励当作是课程改革的唯一手段,这或许有一点偏激。
笔者曾有幸目睹了一次大师级的观摩课,这位精力充沛的大师激情昂扬的上了一堂异常活跃的观摩课,课堂上,大师始终抓住鼓掌这一诀窍,大势给予同学肯定和鼓励:提了问题没人回答时,请大家鼓励鼓励;回答正确了请大家鼓励一下;某同学答问声音小了,请给予鼓励;答错了勇气可佳,掌声鼓励……一堂课下来,掌声达十几次之多,大有“余音绕耳,三日不决”之势。一个观摩的老师说道:掌声太多了吧。而另一个却说道:赏识教育嘛。在接下来的权威人士点评道:这堂课气氛非常活跃,同学积极参与,尤其可贵的是至始至终体现了赏识教育的精神,用掌声给同学信心……听罢真有一点莫名其妙。然而,对与同学的回答,教师始终是在肯定,即便答错了,其勇气可嘉。如果学生说“1+1=3”,不知教师是否也说学生有创新意识。课程改革就是不分青红皂白肯定与鼓励吗?应该不会吧。
2、教学中急于标新。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课程改革认识不足,因此在课改问题上方向不明,对于教学、教研、课改问题这三者的关系不能正确处理。而有些教师由于理论知识不丰富,缺乏严谨的治学精神,急于标新立异,以至故弄炫虚,结果,只能将课改引向歧路。比如有位教师为了“创新”,在教学中放了很多影片和音乐,使得一堂语文课几乎变成了音乐欣赏课。这或许有所偏颇。
3、教学中惯于“模仿”。
有些教师缺乏创新精神,不作深入思考,喜欢拣便宜,便将别人的课改经验盲目地加以移植,尤其是当今的网络时代,许多人便从网上下载一个课件,不经思考与修改,全盘复制,这样并不利于课改的发展。
如此种种,课改中的不成熟“经验”和异类现象实为不少。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三、课程改革任重道远。
课改是一项极为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然而,它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兴衰,因此,推动课改向纵深发展,却是势在必行。那么,要使课程改革能够顺利地按计划进行,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寻求恰当的方法。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教师的课改理论及业务学习。
加强教师的理论及业务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而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课改工作者缺乏理论的指导,理论的模糊往往会导致实践的盲目与偏差,加上自身素质和水平的限制,从而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做一些无效劳动的现象。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教师进行课改理论的培训以及业务能力的学习的力度,以便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
2、加强教师的横向与纵向联系与协作。
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曾说过“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其实,每个人的精力、时间和知识毕竟都是有限的,况且“术业有专攻”呢?因此,要使教改活动能顺利地实施进行,必须加强教师间的合作。
首先是同科教师要通力协作;其次是加强不同学科教师间的联系与协作;第三是注重本校教师与外校教师的交流。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样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使全体教师参与课改,联合攻关,经常交流自己的心得和感悟,从中总结一些经验,甚至形成理论性的东西。这样就能改变以往“狭隘的经验主义”以及“坐井观天”局限,从而推动课改革向纵深发展。
3、建立科学的教训评价体系。
篇6
⑴及时成立各级课改领导机构,对课改工作进行统筹安排、科学规划、相互协调。譬如专设课改办公室,成员由教研员及师训人员组成,主要负责筹备大型会议,出台相关的文件、意见、通知、建议,进行专项调查和调研以及对外接待等工作。仅20*年下半年,他们就对外接待来50多个考察团。又如,市里又专门成立了教材评议委员会和教材选用委员会这样的临时机构,负责教材的评议和选用工作。更为值得一提的是,青岛市主管教育的市、区领导,凡遇课改的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一概参加!⑵设立课改专项基金。以市南区为例,仅课改一项,区里设50万元作为课改工作的经费保障。
⒉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
他们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级的课改培训,组织市、区的专门培训,进行校本培训,这些培训的开展,都极大地推动了课改工作顺利进行。
⒊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
青岛市始终把课堂教学做为重要的工作来抓。教学中,他们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坚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具体教学行为中去。为此,经常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寓教研于活动之中。
⒋实施课题带动战略。
青岛市始终坚持以科研推课改、以课改促科研的方针,努力营造人人有课题、人人搞课题的科研氛围,把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课题化,把科研工作科学化,从而切实保证了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
⒌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学,建立一整套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这是当务之急,也是至关重要的。他们认为:一个人的潜质表现在对事物的认识程度,而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综合起来就是对学生的评价,这种评价是过程性的,至于最后的结果完全可以淡化。对于教师的评价,注重精神的激励,积极、向上氛围的创设。对于教学的评价,重视研究,着眼交流、提高。虽然尚未完全建立成熟的评价体系,但他们却已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⒍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他们及时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对家长进行了认真的培训,使家长对课改有着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清晰认识,不定期召开会议,把学生的情况、学校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始终把家长视为教育的伙伴。加强课改工作的宣传力度,使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来关心、支持课改。
二、得到的启示
⒈课改应是政府行为。
政府应该始终不移地把课改工作放在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并把它作为政府的一项大事、要事切实抓好,为课改工作保好驾,护好航。
⒉社会应积极参与。
课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课改工作的成败是一件国计民生的大事,整个社会都应积极关心课改、支持课改、为课改工作做些有益的工作。
⒊课改成败在教师。
教师是课改工作的最终执行者、具体的落实者,教师的观念、行为真正对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最终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⒋教研工作应重新定位。
广大教研人员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曾经做出重大贡献,在课改实施的过程中,虽然和一线教师同在一个起跑线上,是从零开始,但须仍然发挥服务课改、指导课改的重要作用,这是课改中不容忽视的强大的生力军。
⒌评价是保证。
课改究竟进行得如何?靠什么来保证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评价体系是当务之急。
三、想说的几句话
课改给我们带来了压力,带来了竞争,也带来了动力。我们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问题和困惑,但我们始终应该相信:
有一扇门就会向我们打开,
篇7
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猛,为适应发展的需要我国进行了课程改革。新课改之后,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要转变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激活课堂学习氛围,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历史课堂中,新的教学模式侧重故事教学,以学生和教师互动为主,加强学生课下查阅资料的能力,使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增长知识。
二、激活初中历史课堂的方法
新课改之后,初中历史教师在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激情。通过归纳分析相关教学实践,我得出下面几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1.营造快乐、民主的课堂环境
快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压抑的课堂环境则会阻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为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趣,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回答问题。课堂上,教师应该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引入教学内容的主题,比如可以利用小故事,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松弛自己紧张的情绪,以轻松的心态接受课堂内容,并融入其中,不断进行思考直到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结束的时候,教师应主动指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以便使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得到提高。
2.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及回答问题的意识
初中学生大多十几岁,这一时期的学生相对比较叛逆,他们对老师在心理上有一种抵触,在课堂上不太愿意发言,而是更喜欢单纯地听课。因此,教师必须想办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及思考问题的意识,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准备几个简单的小问题,这些问题的设置必须使班内80%的学生能够回答出来。这样,以简单问题开始课堂内容可以提高他们的信心,使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这样,就会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意识,养成积极参与课堂的好习惯。
3.采用故事教学的模式
传统历史教学过于偏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这些内容学术性较强,缺乏生动性,这样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新课改之后历史教学的需要。为使课堂更加生动,教学内容更容易理解,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采用自编小故事或历史小故事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从故事中得到启发,产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教师可以准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小故事,或者给出一个主题,要求学生课前自己查阅资料,课堂上由学生结合自己课前的准备讲述相关的小故事。这种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结束语
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该主动转变教学观念,采用故事教学法或者利用多媒体教学来丰富课堂内容,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环境,使学生乐于思考、敢于发言,培养历史学习的兴趣,在愉快的学习中完成新课改的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宋淑琴.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体会[J].科技创新,2010(10).
[2]刘新军.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激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0(21).
篇8
在实践新的一轮课堂改革中,课堂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主战场,这就要求教师在更新观念中,重新审视课堂中生命的律动,主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新课改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转变,确立教师和学生是民主的平等关系,逐步形成“培养兴趣、主体参与、分层教学、异步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要面对每一个个体,把所有的学生都组织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心中必须有整体意识,应该建立开放式的英语教学,培养他们的能力,使学生各自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例如我在写导学案的时多花功夫,考虑到每个层面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问题的设计,在抽测时分为A号较难的和B号较易的知识点进行听写。这样面向全体、设计学生能达到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我和学生们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Doourbest!Wewillrockyou!”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涟老师说过:“师生是平等的,求知不存在尊严,谁说得对,就听谁的,服从谁,这就叫伙伴关系,这就叫合作关系,这就叫和谐发展。”课改后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学生背地议论:“MissTian,由喜怒无常的‘红太狼’变成了人见人爱的‘美羊羊’”。因为我懂得新型的师生关系不仅要求教师有渊博的专业知识,高尚的职业道德,而且要求教师的个性要健康、阳光、有时代感。要设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特别是我们这些农村的孩子,和他们交朋友,并做知心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使自己真正转变角色,成为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
课堂上给学习好的学生一句“Good!”、“Perfect!”etc。也应适时给潜能生一句“Youhavedoneagoodjob!”、“Welldone!”etc。这样才不会打击他们的学生积极性,挫伤自尊心。我本人有了错说一句“I’m Sorry!”并注意改正。鼓励学生:“Nevergiveup”、“Don’tbeshy!”、“Justtry!”。我班性格内向、沉默、不善言辞的“三好学生”颜露、颜婷同学,锻炼成了敢做、敢秀、表达能力极强的科代表及小老师。老师、同学们公认的问题生彭继汉受到我表扬后激动地说:“我以前在小学从没得到过老师的表扬。”英语从未及格的他,上期期末考得了61分,所在的第三小组被学校评为优秀小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欣赏,当学生每取得一点儿成绩,一点进步时,教师要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一声“Great”,一个惊喜的表情,能使他们在努力的同时有一种成就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进而鼓起自信和进取的风帆。在课堂上教师既是优秀的导演又是热心的、耐心的观众,学生即是导演也是演员。
三、构建新型的课堂,参与新型的教学活动
赞科夫曾说:“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育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广阔了”。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的具体实际,不断引进新的教学信息,变换教学形式,更新教学手段,优化课堂结构;创设各种学生的有效学习情境,建立学生与老师共同参与多向互动的网络式课堂教学;营造“新鲜”的教学氛围。我认为其关键在于学生参与学教的全过程,而这个过程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学内容组合上应多样化,实行多种模块。
我在设计导学案中,融合贯通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把握教材的精髓,灵活地处理教材,选一些少而精的具有代表性、拓展性、趣味性和生活性的话题,使每个学生觉得有话可说,使学生在话题中能充分发挥所学知识,这既锻炼了语言交际能力,又复习巩固、创造性地应用了新旧知识,能激发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英语知识。我在教学课堂中注意创设情景,创设语境,吸引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保证他们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昂扬、奋发、进取的心理状态,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自由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有不同的见解,多质疑,让学生把教材学活。倡导任务型教学,通过小组动合作方式进行。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以遵守“活动―体验―表现”为心理发展模式。重视对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和帮助。调动学生自主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体现三大基本基础:(1)以“学生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2)课内课外有机结合,A、B号学生结对子互帮,科代表、小组长互学,重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勤学好问的能力。(3)课堂教学设计,重在满足学生的要求,以学生的参与为衡量标准。把统一要求与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结合起来,要看到学生是有差异的,社会需要各种不同的人才。
篇9
近几年,高青县初中毕业生人数锐减,给高青二中的招生带来了空前的困难,既无法保证生源数量,更无法保证生源质量。重塑跨越发展的辉煌,难度可想而知。学校领导高瞻远瞩,确定了不能改变外在条件,就改变自身的战略思想,一场改革势在必行,而课堂教学改革必然是其核心所在。
孙佃河校长提出了“学一家,融百家,自成一家”的课堂教学改革目标。在此目标引领下,借全县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东风,学校密切关注全国各地的教改动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博采众家之长,营造浓厚的课改氛围。2006年,学校组织部分教学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先后两次到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风采我展示”的“三三六”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给陈旧的教学观念带来了根本性的冲击。为探索适合普通高中教学的课改新路,2008年12月,学校组织十余名干部教师,赴兖州一中学习“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2009年11月,学校安排14名干部、教师参加了在天津市静海一中举办的全国高中提高课堂效率研讨会;2010年4月,孙佃河校长、袁坤副校长和王军主任再赴天津市静海一中,参观学习高效课堂教学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2009年,孙佃河校长、袁坤副校长先后到广州考察学习“生本教育”后,分别向全体干部教师作了“生本教育”考察报告,组织广大教师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在经过充分的学习考察之后,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挂帅的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制订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最终确立了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生动为本、以生长为本的生本课堂教学理念。
除了主动出去考察学习之外,课堂教学改革也离不开专家的引领。学校先后邀请市教育局王士军局长、市教研室王玉强科长、天津市基础教育研究所王敏勤教授等省内外知名专家到校作课改专题报告,指导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2008年8月,学校邀请市教研室苏明光主任来校作《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专题报告。苏主任的报告既有高层次的理论水平,又切中高青二中实际,给全体与会教师以深刻启示,对高青二中的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引领作用。
为营造良好课改氛围,尽快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全程参与课改实验小组的听、评课活动,加强对课改工作的指导。形成了课改实验领导小组从“面”上带动,各年级课改实验小组从“点”上推进的保障机制,点面结合,相得益彰。
为调动广大干部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教学创造性,培植典型,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学校组织开展了“教学大比武”“首席教师评选”等系列活动,邀请县教研室学科教研员作为评委,对课改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同时,聘请市、县教研室专家帮助学校进行阶段性总结、验收,巩固成果,推进改革。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市、县教研室组织的优秀课改论文评选、优质课评选等活动。近年来,王海滨、王小娟等名教师多次获得县课堂教学改革优秀论文评选和优秀学案评比一、二等奖,马建辉、宋斌等人多次获得市、县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学校建立了课堂教学改革校本研修制度,定期召开课改研讨会、通报会,引导教师撰写教学反思笔记,及时反馈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研讨教学设计中遇到的困惑和难点,总结个人的经验和阶段性成果。由课改实验小组定期编辑、印发的《课改实验简报》,在宣传先进课改理论、介绍各地课改动向和经验、及时通报学校课改情况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争奇斗艳 课改
呕心沥血勤耕耘,换来苗圃满目春。全校上下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探索出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246”自主高效课堂。
对此,孙佃河校长做了这样的解释。“246”自主高效课堂的全称是两案四点六环节自主高效课堂:两案指教案学案并举,缺一不可;四点是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必须注意四点:目标、效率、方法、检测;六环节是指明确目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精讲点拨、练习达标、拓展提高六个基本环节。
在此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各学科根据本学科特点,不断总结提升,逐渐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做法。
比如,语文学科探索形成了“三课四段”教学模式雏形。即预习――展示――反馈――作业四大环节,贯彻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注重调动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突出读写训练。具体操作流程为:提前两天下发预习导学案,学生依据导学案来完成课文的预习工作(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学习方法,背景资料,预习要点,学习内容,学习反馈等);课上小组讨论,确定中心发言人阐明本小组的见解――组间讨论,碰撞交流,产生形成性见解(非资料提供的观点,这是最宝贵的材料);教师精讲点拨,力求高屋建瓴(不局限于教材,适当类比延伸);总结反馈(学生总结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拓展提高(归类阅读,对比鉴赏,仿写训练等);巩固作业(夯实所学知识,预习下节内容,主要以预习导学案为载体)。
面对不同的题材,语文组教师群策群力,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针对散文《都江堰》的阅读教学,语文组教师的教学流程如下:
课前预习(依据两天前发的导学案)――齐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激情导入新课,学生齐读课文――小组交流(相互听写字词、齐读重点段落、商定对重点语句语意的见解、推选中心发言人)――组间交流(重点语句语意把握、文章写作意图、写作手法、文章启示等)――教师点拨(简介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提出更有高度的思考题,如都江堰现状和保护等问题,引领深入拓展)――语段仿写――归类总结――巩固作业
再如诗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教学流程如下:
课前预习(了解李煜生平,大致了解诗词内容,熟读成诵)――明确学习目标(吟咏诗韵,批文入情)――小组交流(轮流朗诵,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组间交流(各发言人朗诵,相互点评,阐释各自观点)――教师点拨(诵读要点:轻重、缓急、长短、反复等,教师泛读)――学生再读,再交流(注意形式:比喻、叠词、反问、对比、标点等;内容:愁绪、哀怨、反思、悔悟等)――拓展提高(李煜前后期作品的比较,或者李煜《虞美人》与李清照《声声慢》、晏殊《浣溪沙》的比较阅读,评价李煜等)――巩固训练(以第一人称和散文化语言描绘词的内容)――总结(诗词鉴赏方法)――作业(预习学案)
同是语言学科的英语,与语文有着莫大的相似性。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更注重追求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及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学校英语组的教师立足新课标,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能力的训练,听和写不仅是适应考试的要求,更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需要。教师们长远考虑,近处着手,制订了具体可行的教学计划。不仅夯实了基础,还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英语教学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目标,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其基本的教学模式为:
学案展示――小组讨论,质疑纠错――点拨拓展,解读目标――消化吸收,总结心得――跟踪检测――作业布置,下发学案
在此基础上,根据年段学习内容的不同,又有所区别。如高三两轮专题复习课,以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宗旨,以高考题型为主线,同时穿插词汇复习和综合训练,以期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其教学基本模式为:
词汇复习――作业展示――讨论排疑――教师点拨――二次利用――跟踪训练――作业布置
而试卷讲评课的基本流程又有着自己的特点,其模式为:
交流讨论,确定难点――板书难题,寻求帮助――学生讲解,教师点拨――二次利用,好词佳句――跟踪练习,巩固提高
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为英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空前高涨,能够主动回答、主动展示,成绩也有了长足进步。
数学教研组的教师们披沙拣金,在浩如烟海的知识点和训练题中,静心思考,准确把握,抓住了数形结合这一关键点,发动学生动手画图,通过图像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变式思维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教学基本模式为:
归类延伸,导入新知――师生探究,达成共识――知识应用,存同求异――归纳总结,拓展提高――练习巩固,超前预习
根据不同课型,课堂教学流程又可适当灵活调整。以试卷讲评课为例,基本流程为:
学生互批,指明错因――自查自纠,找准疑难――板书错题,寻求帮助――学生解答,教师点拨――变式训练,巩固提高――当堂测试,整理备用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放手训练,引发思想碰撞,特别强调方法积累,对于出错率较高的题目,留待周测再行检查,做到堂堂清、周周清。再如复习课,基本流程为:
图像展示(学生列知识点,画图像)――交流补充(力求写全并指明作用及用途)――教师点评(补充重点、难点、考点、热点)――典型题探究(学生解答,查缺补漏)――变式训练(拓展、提升、归类、反馈)――方法归纳――当堂训练(争取做满分卷)
在此过程中,教师特别重视典型错误的查找、归纳以及方法指导,通过变式训练,引导学生拓展提升。特别是“满分卷”的做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诗无达诂,教亦无定法,“让每一节课都成为高效课堂”是高青二中课堂教学改革的追求。他们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落脚点。各学科加强了对学生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等环节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三先三后”(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审题后作答)的良好习惯,探索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教学模式。
三、累累硕果 责任催行
昆曲《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唱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她走出了禁锢之地,顿时眼界大开,感觉满目风光美不胜收,回首从前,不禁悲从中来,感慨万端。教学也是如此,一旦不再抱残守缺、固步自封,放眼教学改革的大潮,自当视野无限宽广,收获良多。高青二中自实行课堂教学改革以来,硕果累累。
孙佃河校长在课堂教学改革阶段总结会上是这样概括的:我们惊喜地看到了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中呈现出四多四少的现象:学习方法、学科思想多了,内容重复、知识罗列少了;过程研究、思维展示多了,照本宣科、固定答案少了;学生中心、合作探究多了,教师中心、包办代替少了;心猿意马、心不在焉少了,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多了。
诚然如此!走在高青二中的校园,能够深切感受到课改给这个学校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篇10
(一)有活动却没有体验
当前课堂上的一些活动有相当部分是散漫的、随意的、肤浅的、局限于表层的活动,活动缺乏明确的目的,出现了活动的形式化、浅层化和绝对化倾向。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活这儿,一会儿忙活那儿,流于表面花里胡哨的热闹与外在的活跃,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为活动而活动,没有体验、没有反思。
(二)“穿新鞋、走老路”
某些教师不能深入理解和把握教材结构和学科体系,无法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还是沿袭着机械地传授书本知识的传统教学行为,为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满堂问”,乍一看是群情激昂、热热闹闹,殊不知是一种简单知识传递的变形。
(三)合作学习成为一种名不副实的“空洞时尚”现象
在语文公开课上,“小组合作”已司空见惯。只要教师一声令下,学生便两个一对、三个一群,煞有介事地热烈讨论起来。有的学生唯恐教师听不见,还有意提高音量,颇有一番“争论”的味道。有时,一堂课甚至要“合作”多次,可每次合作,却又都在教师的连声催促下“草草收场”,从表面上看合作得很好,讨论得也很热烈,但是汇报时就会发现这种所谓的好和热烈只是一种假象,他们根本没有解决什么实质的问题。这种合作往往只是流于形式,时效性并不是很好。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合作学习已被教师接纳并被广泛应用到课堂中去,公开课中更是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但是,在热闹的表象背后,我们不禁要问,合作学习仅仅就是让学生分组进行“自由的讨论”吗?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合作学习中,教师将扮演什么角色?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二、在新课改的道路上,教师要努力的方向
(一)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角色,对学生放手而不放任
在课堂改革中,首先我们应该做到顺学而教,顺学而导。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教学预设来进行授课,要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弹性教学目标进行调控课堂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课堂上,教师就不是绝对真理的拥有者,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不能搞单向传递的独白式教学,不能扼杀学生好问的求知欲,不能磨灭学生探究世界的热情和创造火花。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角色,既不能袖手旁观,又不能统得过死。既要放手,又不能放任。
(二)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需求
课堂教学的改革已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的改革已成为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是推行课程改革的关键。我们只有认真学习新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才能将小组合作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运用得更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通过学习高效课堂,我认为课堂应该实在一些,要尽量做到在短短的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教师要自愿地回顾和重建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自己和学生的表现和其中的因果关系进行客观的分析。教师在课后的教学反思比课前的备课甚至更为重要。一线教师最宝
的东西是那些在实践中获得的生动、鲜活、充满生命体验的教学故事,是那些酸甜苦辣的,甚至是在课堂上遭遇尴尬的场景,教师应该把这些记录下来,从而及时地发现自己的闪光之处。在教学发展的过程当中,要具备不断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必须对其作一些思考和研究,虽然只是浩瀚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也是有价值的。
(三)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
1.优化组合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
篇11
课改提出各种新理念的目的就是让广大音乐教师从陈旧、落伍的教育思想中解放出来,从传统的单科教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满堂灌、一言堂、说教式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从“双基”教学的片面理解中解放出来。所以,音乐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和深入理解新的教育理论,并将新的理念自觉地转化在行动上,付之于实践。这样的教学才有意义、有价值、有生命力。
二、头脑有课标
课程标准是国家实施教育教学的纲领和指南,它不仅为音乐学科各学段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规定与要求,还涉及实施的意见与措施。如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评价方式等。作为教师,能否真正理解和领会课改的精神实质,能否真正理解和把握课标的各项要求,是衡量一名教师是否能跟上时代之步伐、社会之发展的关键。教师应不断地深入学习和感悟课标的精神,研读其内涵、明确其要求,并积极参与各种研讨和培训,将这些新理念贯彻和落实在教学实践当中,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三、心中有教材
音乐教材是课程的重要载体,是音乐课程中最重要的资源,是音乐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以及实现音乐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文本。有人说,教材是剧本、课堂是舞台、教师是导演,作为导演的音乐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还要善于挖掘和发现教材中所包含的音乐与文化、知识与技能、审美与情感等因素,更要善于在使用教材时将自己的经验智慧、审美体验、文化素养、音乐技能以及对教材的理解认识,积极主动地融入对课程的设计、分析、编排、处理之中。只有对教材的内容了如指掌,才能在教学中谈吐从容、应变自如、得心应手;只有深入挖掘、钻研教材,方能设计新颖、编排有序、富有创新;只有合理使用教材,方能资源共享、教学相长,也唯有此,才能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写教案、抄教参,被动使用教材的状况。
四、眼中有学生
学生是教育教学中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应当遵循“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处处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教学理念的确立、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设计、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语言的表达等方面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即紧紧围绕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特点、兴趣爱好、能力习惯、心理需求、经验特长等,使他们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得以彰显与发展。
篇12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信息化、全球化的影响和冲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将成为教育的核心。如今我们面临着资源严重短缺,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以及人们道德力量的缺失等等问题,那么培养高素质人才已是优为重要的大事。这也就是为什么要进行新课改,作为心事教育工作的一员。深感这种工作的责任之重大。那么,新课程改什么?怎样改?下面谈谈个人看法:首先:教师们应该明白课改的价值取向,也是课改的灵魂,那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因为每个年龄阶段每个学生由于家庭受教育的程度有区别,且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富有独特个性的人,他们的生活经历不同,对知识理解,接受就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对学生的实际生活、理解能力、兴趣爱好、知识水平、思想状态等有全面深入了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那么课堂上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因为关注就是最好的教育。学生在被尊重的环境中,精神愉悦、积极上进、获取信息,知识再生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强。教育教学质量就会稳步提升。
其次,课程改革要想取得成果,那么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关键的一步。以生的学习中出现的死记硬背,接受性学习、机械性训练的状况,严重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不断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小组活动”就是高效的学习方式,它既能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能力。又培养团体意识,同时,使知识和技能有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形成良好学习氛围和人格魅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第三,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将有力推动新课改的实施。以往的课堂那是老师的地盘。学生被动地被接受知识,被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机械性形成你讲我听,你写我记,课堂死气沉沉,丝毫没有生机,严重影响学生智力的开发的知识的再生,学生综合能力低下这样教学模式长期下去,后果极其严重,如今的新课改,它倡导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教师只是旁敲侧击,力求精简,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倡导乐学,做到练中有练、练中有讲,灵活适用。
总之,新课程改革任重道远,只要我们提高自我要求,不断探索,不断地改革,那么,通过长期有效的锤炼、实践,逐步形成适应时代的教学风格,努力将课改进一步推向深入。
篇13
第二次国际数学教学大会报告中明确指出:“教师的素质是任何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学校的教育改革,所有改革方案都是由具体的执行者――教师来承担。因此,只有当教师的知觉和态度有了明显变化,而且得到他们的帮助来发展新的技能时,才能取得教育改革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成功。”因此,我校对教师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如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参加培训、请专家到校做专题报告等,以此来拓宽培训渠道。同时抓好校本培训,对教师举办解读课标的讲座;组织教师按新理念进行集体备课;就课改中出现的问题组织教师进行研讨;对教学案例进行剖析。另外,我们还鼓励教师不断充电,把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恰当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展示自己的风采;鼓励教师写反思,及时思考自己的成功和不足,把反思作为一种习惯,一种修养,在反思中完善自我,在反思中实现进步;鼓励教师在竞争中合作,精诚团结,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进步。这种以教师为本的做法有效地促使教师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在课程改革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改的重点在于弘扬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民族精神的发扬和重塑,关注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综合运用。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以生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我校教师及时更新理念,转换角色,牢记“平等、尊重、民主”六个字,把“目中无人”的教育变成“和谐融洽”的教育。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把学生看成有情感、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潜质达到教育目标,善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并帮助其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教师在课堂上严而不厉、宽而不纵,学生在课堂上乐中有思、笑中有悟,真正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二、搞好课题研究,推进课程改革
课题研究是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做指导,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规范的形式来解决学校发展、课堂教学、教师成长、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问题和困惑,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认知实践活动。我们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引领课程改革,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并结合新课改理念,探索总结出“课前预习,决战课堂”的“六六六”自主学习模式。
课前预习,指学科教师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自主设计适合本科的预习卡或预习提纲,课前发到学生手中或教师给学生布置预习内容,学生通过预习,填写预习卡或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决战课堂,指教师运用“六六六”自主学习模式,根据学生所填预习卡或预习提纲(初一、初二语文、数学、英语、物理设计预习卡,其余学科教师课前布置预习提纲)反馈的信息,进行针对性的讲授,做到学生会的教师不再重复,学生不会的进行启发、引导、点拨,重点解决学生疑难问题,并当堂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主体性、探究性、参与性、开放性、多维性和互动性,教师通过明确目标、指导预习、组织交流、梳理归纳、引导探究、达标反馈六个环节主导教学,学生通过明确目标、课前预习、交流合作、展示反馈、延伸拓展、达标测评六个环节自主学习。“课前预习,决战课堂”的“六六六”教学模式,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蕴含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每一个教学环节完整而有层次,科学而有梯度,先学后教,学以致用,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的个性体验和自我感悟。“课前预习,决战课堂”的“六六六”自主学习模式也获得了山西省课题研究一等奖。
三、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是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条件,也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力保证。我校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彻底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实施课程的做法,取得了显著成效,并编写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书。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丰富实践活动内容。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有浍史铸造厂、武池大棚菜、烈士陵园、敬老院等。这些基地类别不同,内涵丰富,课程资源取之不绝,用之不尽,教学的价值不可估量。为了充分发挥基地的依托作用,开展活动时我们邀请基地上的部分学生家长、熟悉基地情况的行家或专家等担任基地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这样,学生们欣喜地走出校园,领略了青山绿水的美丽,了解了地方的历史文化,目睹了高科技生产的神力,体验到生活的真谛。综合实践活动赋予学生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赋予教育以生命的活力。
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家乡资源,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通过“发挥地域优势――欣赏家乡优美风景、挖掘历史积淀――了解家乡历史文化、开发人才资源――学习家乡名人精神、品尝风味小吃――感受家乡饮食文化、走进少数民族――领略回族风情”等一系列活动,把师生的生活和经验带进课堂,超越课本上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构建者,在走出课堂、学以致用、开阔眼界、增强能力的同时,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