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生物实验教学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生物实验教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生物实验教学

篇1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决定教学效果有三个主要因素:认知的前提能力(基础知识)、情感的前提特性(参加学习的动机情感)、教学的质。它们对学习速度的影响分别是50%、25%、25%,虽然有了知识不等于就有了能力,但没有知识则不可能提高能力,由此可见基础知识的重要地位,因此实验设计之前必须深谙实验设计的原理。

1.1挖掘教材中的实验设计理论知识在现行的教材中对生物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内容没有专门的系统阐述,而是把它们隐含在教材的实验内容和生物学史的内容之中,这就要教师应善于发现并挖掘出教材中的隐含信息,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学实验设计的理论知识。例如复习“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时,通过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的细致分析,帮助学生形成科学、严谨的实验设计思想;通过比较对照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学会运用实验设计科学性原则――设立对照组;通过实验内容的剖析,使学生掌握实验设计准确性原则――设立多因子变量。通过分析生长素的发现历程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揭示过程使学生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1.2补充经典实验,优化实验设计理论知识分析教材中的实验,发现实验内容少且缺乏系统性的方法指导,这对于学生全面了解实验设计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补充生物学的经典实验(如伞藻的嫁接实验、童弟周培育单尾鳍金鱼实验等),着重让学生了解实验者的实验意图,认识实验的形成过程,分析实验设置的实验条件的目的。这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验设计的原则,掌握实验设计的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

2强化实验设计训练,是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必经之路

学生在明确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后,只有通过必要的实验设计训练,才能真正掌握实验设计的方法,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2.1课本实验的重新设计树立实验设计的信心进行实验设计的初期,学生对实验设计方案的思路模糊,存在畏惧心理。此时教师可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策略,帮助学生树立实验设计的自信心。课本实验是学生既熟悉又亲切的知识,教师在课本实验的复习中可灵活地改变实验的某个条件,让学生模仿课本实验的程序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感,增强对实验设计的兴趣;同时在“模仿”过程中训练学生实验设计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初步形成实验设计的正确思路,为实验设计实施的可行性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篇2

2、缺乏有效的实验教学目标管理机制。在目前的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缺乏有效的实验教学目标管理机制,只注重实验过程,忽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3、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陈旧。在目前的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验证性的实验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设计性、应用性实验少,传统、经典的实验多,内容单一的实验多,综合性实验少。

4、实验教学的设备落后。目前的生物学实验设备陈旧落后,由于教学经费紧张无法更新实验设备,上世纪八十年代生产的显微镜仍然在使用,部分无脊椎动物实验仅由显微镜、装片、挂图等来完成,多数实验室未能配备计算机来辅助教学。

二、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

1、构建实验教学课程新体系。构建生物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应强调整体规划与系统建设,要以学科特点、培养目标及实验教学自身的规律为主体,分层次建设.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实验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实验内容的设置可分四类: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总之,实验教学内容应具备多样性、系列性、研究性,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和科技进步的要求。

2、整合实验教学内容。随着中学课程的改革,实验课的课时数也发生了变化,为此,对实验进行了优化、调整。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应坚持“三多三少”,既少单一性实验、多综合性实验,少验证性实验、多设计性实验,少演示性实验、多操作性实验。实践证明,这有利于克服“重理论、轻实践、轻能力”的弊端,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训练实验技能和综合创造能力。

3、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填鸭式的灌输给学生常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新的实验教学需要,也不利于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和教学结构将由线性结构趋与复杂的教学方法。实验课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4、规范实验教学考核制度。以往的生物学实验考核方式,以学生实验报告为主,难以全面、客观、公正的反映出学生学习成绩。为此,有必要采取新的实验考核办法: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大块。其中平时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70%,考试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30%。前者根据实验纪律、实验操作、课堂回答、实验报告等进行评分;而后者则通过笔试来考查,首先编制了实验试题库,内容包括实际操作、问答题等,考试形式采取抽签方式,现场考核的方法,由学.生抽签进行随机组题当场考试,通过实验考试全面衡量学生的显微镜使用、临时装片的制作,以及学生对实验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等等。

三、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与目标

针对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要加强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将逐步实现教育工作现代化,包括教学思想观念现代化,教学模式现代化,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现代化,教学管理现代化等。

1、建立新的实验教学体系。生物学实验教学必须形成自己的独立体系,既要注重纵向知识的系统性,又要注重学生的横向知识的相互渗透;既要抓好学生的共性要求,更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既要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应有利于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知识潜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智力开发。

篇3

然而,就我校微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还远不能达到要求,还存在硬件设备短缺、实验室建设比较落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力量较弱、教学管理欠规范等问题,这些都制约了微生物实验教学的发展,难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为达到实验教学目的,应该采取多种手段,从硬件和软件建设两方面入手,加强实验教学,硬件方面构成相互配套、资源共享,实验室类别层次清晰,结构优化,活力增强的现代化实验室新体系;软件方面规范实验教学管理,加强师资力量队伍建设,改进和增强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1 加强规范化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创造优良的实验教学环境

我校的实验室尽管已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条件有限,例如,设备老旧,操作台套数偏少,实验教学中远远不能满足每个学生能动手操作,保证不了教学需要。为进一步加强微生物实验教学,必须加强基础实验室的建设,适当投入资金对实验室及仪器设备进行改建及更新。购置新式电光源双目显微镜、新式摇床、灭菌设备、自动微量加样器、离心机等,以及适应并满足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式的电脑、多功能投影仪、视频展示台、显微摄像装置和电视放像系统等,改善教学硬件设施,为提高包括微生物学实验在内的基础课实验教学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达到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同时对现有实验室资源重新进行整合,优化配置,改变过去实验室重复设置、资源浪费、“小而全”的现象,实现实验室由单一性、封闭性、重复性、分散性向综合性、开放式、共享型、多功能、高效益模式的转变,为实验室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为了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挥实验室资源效益,应进一步做好我校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工作,对教学计划外进行开放实验的教师给与一定的资助,开放实验项目既可以是老师精心设计的,也鼓励学生自选(带)实验课题,完成实验要求的可获得相应的学分。调动实验室老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利用业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实验,可使实验训练少的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激发他们对专业实验的兴趣和创新意识;为他们提供发挥聪明才智和发展个性的场所,使他们尽早涉及科学研究。

实验室应具备完备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仪器设备的管理和措施的实行都要严格落实到人。在每学期第一堂课,必须对学生进行规范化实验室管理的教育,结合微生物学实验这门课自身的特点,首先介绍实验室整洁及无菌操作在微生物学实验中的重要作用,并列举一些不符合规范的举止及不严格的无菌操作造成实验失败的例子,最后强调实验室纪律及操作规程。

2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更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是当代科学研究的两大热点,其发展日新月异,相关的理论和技术不断更新,我们的教学手段和内容必须与这一发展趋势相适应。因此,在“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已努力实现电脑化教学,将讲授内容中的文字、图像及相关多媒体信息资源输入电脑,通过多功能投影仪进行投影教学,通过显微摄像装置和多功能投影仪进行投影展示及讲解,尽量使教学形象生动,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更加深入细致地看到实验操作的细微部分,并在感性认识上有更深的体会。

作为基础课,微生物学实验讲授的是微生物学研究方面最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术,但这并不应该成为介绍微生物学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和技术的障碍,由于条件所限,有些实验目前还难以让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实际操作,但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新成果和新技术的讲解和多媒体演示教学。例如,在进行“细菌形态显微观察”时,可向学生介绍新发现的直径达0.5mm的肉眼可见的细菌,使同学们对“微生物是肉眼难见的,需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的一大类生物的总称”这一传统观念有一个新的认识;在要求同学们掌握一些实验中常用菌种的学名时,介绍目前一些已被测定基因组全序列的微生物,以及获取这些基因组数据的重大意义;在介绍这些新知识、新技术的同时,强调他们现在正在学习的这些微生物学实验的最基本技术和方法是微生物学以及相关学科取得新进展的基础,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了解学科前沿,同时可使他们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因而更加重视微生物学实验这门基础课的学习。

3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严格考试制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实验课程应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教师主导型”而转化成“学生主导型”,在授课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科研能力及合作精神,努力改变“一人动手大家看”这种“放羊式”现象出现。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独立工作、多动手的意识。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促使学生在实验中勤动手,也使学生们具有成就感。对于有些实验由于条件所限不能人人动手时,则可采用分工合作,实行小组长负责制,争取小组成员一起协调配合完成。

4 启迪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联想”能力

篇4

一、做好实验室物资管理

生物实验室是开展生物学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必须全心全意投入到实验室管理中。平时主要做好建帐、保养、维修等各项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高效作用,为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提供最佳服务。

1、生物教师要做好仪器设备的验收及计划采购工作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需用哪些仪器,哪些药品,生物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做好规划;对新采购回来的仪器要认真核对数量,查看仪器说明书,检查仪器附件是否齐全,整机有无损坏等。然后贴标签,注明仪器编号、名称、规格、数量等。

2、生物教师要做好仪器设备的登记建帐工作

实验室要要做到账目清楚,查点方便,必须建立好“三本帐”即:总帐、明细帐、低值易耗品帐。做到帐、卡、物相符。

3、生物教师要做好仪器设备的陈列和摆放工作

仪器设备的陈列和摆放,应按科学分类、整齐美观、陈列有序、取用方便的原则来摆放。

4、生物教师要做好仪器设备的保养工作平时做好清洁除尘工作,模型及腊制标本要在柜内放樟脑,防止害虫侵蚀,浸制标本要注意封口的严密性,并及时添加防腐剂。实验完毕收回的仪器要及时保养,如:有的要擦油,有的要清洁干燥,有的要将部件复位等等。

二、实验室制度管理

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教学,提高实验开出率,实验教师和任课教师制定本学期的实验计划,各年级的实验课,课外活动的计划。如实验课的开展必须以各备课组为单位,保证同年级同一个实验能在连续的时间内完成。

三、实验课的准备工作

生物教师要按照实验要求提前准备好实验仪器和药品,并对准备好的实验要事先做过,特别一些细节问题,只有通过教师亲自操作才能掌握,做到心中有数。

四、实验课教学有效性的管理

1、建立实验小组,定组定位定仪器,上好实验课

教师在上实验课前把全班学生编成若干实验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上课时,各组对号入座,学生做实验时,教师要巡堂指导,处理有关问题。实验完毕由小组长分工,按要求清洗整理好仪器,经实验教师验收后方可离去。

2、课前布置预习

通过预习,使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器材药品、实验步骤有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七年级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这一节,让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特别是注意事项要事先了解。如:取送方法要正确,镜头的保护,如何正确使用粗、细准焦螺旋等等,防止上课时盲目操作,甚至损坏显微镜。

3、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上实验课时,学生经常会对实验桌上的仪器充满好奇,乱动乱操作,既分散听课注意力,影响上课效果,又容易造成仪器的无端损坏。因此要告知学生仪器摆放规范,不能混淆溶液,胶头滴管不能混用,实验完毕应妥善处理废液等等。

4、做好实验前的演示

实验前的演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把握实验流程,提高学生实验完成率。如教师规范演示操作一遍,并强调实验注意事项,这样能更好地集中学生注意力。有的实验比较难观察,教师就要利用多媒体来演示,如“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实验,用投影播放效果就比较清晰,学生比较容易观察。有的实验操作比较难,我就把多年实践的经验提醒学生,大大提高了实验成功率,如“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是初中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实验,也是第一次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本实验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进行生物实验的积极性,而学生在这个实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撕取的表皮太大,带有叶肉,会发生卷曲 ,制成的临时装片有气泡,影响实验的观察效果。我就强调学生注意:⑴用小刀在洋葱鳞片叶上划出边长为0.5cm的小方格,再用镊子小心撕下表皮。⑵在载玻片上滴两滴清水,再用吸水纸吸取多余水分。⑶将撕取的表皮的外表面向下放于水中,这样表皮展平又容易完全浸在水中,而不产生气泡。这样做出的装片比较成功。

5、做好实验过程的指导

学生动手操作时,教师巡堂帮助指导,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演示纠正,实验完毕,指导学生做好实验结果的讨论,分享成功喜悦,或找出实验失败原因等等,最后完成实验报告。

五、开放实验室,搞好课外活动

篇5

三、创新指导学生爱护好教学仪器,避免实验中突发的事故出现。四、创新指导学生解决操作生物显微镜步骤中的难题。

五、创新把学生未观察到的标本的遗憾转变成实验小组达认定标牌。

一、创新指导学生编组编号入坐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操作实验

多年来各地很多学校都用教室来作各学科实验教学,教室小,特别是城市学生多(每班60-70人)拥挤,纪律差,不好操作实验。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效果。因此在上实验课前:1、实验师、教师要指导各实验班按人数的多少,生物显微镜等教学仪器的多少,可分为1-12组,每组4-5人,实验场地大,生物教学仪器多,学生可分为1-20组,每组3人左右。2、为了方便学生进入实验室时寻找各自的实验小组组号,对号入座。实验师先在实验桌上边沿中央处印上桌号。桌上方用细铅丝挂有机玻板,或硬纸板作实验组编号牌(如1-12实验小组、1-20实验小组)。这样学生入坐时间短,课堂纪律好,可节省更多的时间用来搞好实验。

二、创新上实验课注重抓好学生分组实验组织纪律教学

1、要上好实验课,使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听实验师,教师讲解实验方法,不做别的事,不干扰别的同学听讲,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中,教学仪器完好率就高,实验效益也非常好。学生在绘图、填写实验报告、答题准确率也就高。

2、事与愿违,有的实验师、教师忽视了学生上实验课要认真抓好组织纪律教学这一重要环节。不爱生物学科的学生在实验师、教师讲解实验操作步骤技术时,不认真听讲也不看,还说话打闹,干扰别的同学听讲,有的还在做别科作业,也有的在看小说、看报、看杂志等五花八门与本堂实验课无关的内容。待实验师、教师讲完实验操作方法后,叫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进行观察时,少数学生能达到实验技术要求,而多数学生便朦胧蛮干,损伤教学仪器率就高,实验效益就非常低,为了敷衍了事,绘图、填写实验报告等就去抄袭别人的成果,答题考试准确率极低等。所以实验师、教师在上实验课或课间一定要注重教育全班学生严禁做与本堂实验无关的事情。指导学生集中精力,掌握实验操作技术,其结果,学生的动手熟练程度更准确了。用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反复观察比较,去探索,去发现,去讨论,去鉴别,去总结。若遇到难点自己无能力解决的再向实验师、教师请教。

三、创新引导学生爱护好教学仪器,避免突发的事故在实验中出现。

1、给学生讲明,生物显微镜是中小学生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教学仪器和操作事项,但在实验中由于很多学生不熟练操作显微镜技能,他(她)们要在显微镜下用粗细准焦螺旋向上向下调焦距对光,寻找标本,有时因用力过大,超过显微镜滑槽的定位卡,这就造成了严重的人为损伤,使显微镜筒向下滑。(如无配件更换,就只好报费)既影响了实验教学,又给学校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及早防止这些不该发生的事故和经济损失。上实验课节与节这间,实验师要认真仔细地检查上一个实验班使用过的仪器,用具的好坏、件数,如实验仪器出现故障、损伤,应及时维修。每堂实验课前,实验师要给学生讲解严禁在实验室内打跳,大声喧哗,注意实验安全等。还要向学生交待使用教学仪器的责任,叫每个实验小组的学生认真清点本堂课要用实验仪器的件数、用具的好坏,药品有无,做到学生老师心中都有数。

2、要鼓励学生按实验步骤大胆操作实验,又要互相监督避免有意伤人,损伤教学仪器。

3、实验完后,实验师又要及时认真进行验收,并对实验做得好,教学仪器完好无损伤,无丢失的实验小组进行公开表扬。对少数素质低,有意损坏教学仪器的个别实验小组中的、个别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要求他下次改进,再教他(她)们正规操作,观察到实验效果为止。4、在学生爱护教学仪器的配合下,这样经过本人精心科学管理和科学使用过的生物显微镜等仪器,使用寿命现已达20多年,使用人数近5万人次,而显微镜台台依然崭新,完好率达99%,这一项就为国家、学校节省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别处建设,同时学生的实验安全率也达到了100%。

四、创新指导学生解决操作显微镜步骤中的难题

生物显微镜是中小学生生物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精密仪器,用来放大观察各种标本的细胞结构,是它唯一的专业独特性。学生在操作显微镜某一个步骤中,不准确,不到位,都难于在显微镜下找准要观察到的标本。同时,在操作中每个学生只能用一只左眼从显微镜目镜中去寻找标本,而右眼要用于绘图等。学生还要用双手握住显微镜粗细准焦螺旋向上向下调准焦距,把视野调整清晰,在玻片上寻找临时标本或永久标本,直到不模糊,看清标本为止。在操作显微镜中机械部份和光学部份还会随时出现故障,又要及时排出故障。这个步骤对于专业熟练的生物实验师来说很简单。(如不了解学生操作显微镜的熟练程度)把这个“简单”用在学生操作显微镜排出故障等步骤上就成了重点。(因为各地农村、山区和部份城镇的学校经费困难,购买显微镜台数不多,上生物实验课时,实验师、教师怕学生把显微镜弄坏了,就由实验师、教师调好显微镜找准标本后,让学生轮流去动眼而不动手观察。当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做生物实验操作显微镜时,由于操作技能不熟练,学生感到束手无策,操作显微镜是一个不破之迷)。为了防止这些不该发生的事故,又要及时教学生突破操作显微镜之迷的难点,我采取了以下有效步骤:

1、上实验课之前,叫实验小组全体学生检查显微镜的好坏。

2、实验课节与节之间,实验师又仔细检查上一个班用过的显微镜和实验用具。3、实验师指导各实验小组的学生选出一名组长,从镜箱中取出显微镜(实验组长先动手示范,其余同学认真看,仔细记,便于自己好操作)放在实验桌上方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转换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好遮光器,调好反光镜(观察技术标准是目镜中亮如白天)。学生举手请实验师、教师去检查,合格后这个实验小组的学生人人去观察。

4、实验小组长双手握住显微镜低倍粗准焦螺旋,(头向左方向倾斜,双眼看显微镜低倍物镜,可防止压烂玻片标本)向下慢慢旋转,使显微镜物镜头离物台1厘米左右时,把玻片标本中的物体端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中央的通光孔和显微镜物镜孔中央,(物体偏左、偏右、偏上、偏下,都难于找到所要观察到的标本)用压片夹压上。

篇6

一、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所存在问题

1、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传统的中等教育大多存在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现象。实验教学的计划是紧紧围绕理论教学而制定的.从内容到进度基本上都是依附于理论课,没有形成独立而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内容陈旧,多是验证课堂理论实验,忽略了对学生的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实验设备落后,实验用品不够。从而使学生缺乏独立实验操作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实操能力。

2、缺乏专职的生物实验教学人员。实验技术人员肩负着学生实验的准备、实验仪器的维护保养、实验场所的管理、疑难技术的操作与指导.其重要作用往往是理论教师所无法达到的。然而,目前学校缺乏专职的生物实验技术人员.生物实验人员是兼职的.业务不够精通,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操技术和能力。

3、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传统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仅以实验报告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而当前学生实验报告却存在一些问题:如固定书写框架太多,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过少,相互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普遍,只按教材内容填写而不按实际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的也大有人在.这些都会造成评价结果不准确,真正做过实验的学生和没做过实验的学生成绩相差不多,不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

二、卫校生物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1、思想上重视实验教学。教育者应以“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在培养创新型和实操型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实验教学是实验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实验研究被纳入教学过程的具体体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两个居于同等重要地位的教学环节,对于中职教育来说,更应该重视实验教学,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实操型人才。重视实验教学,还应加大实验室的投入,更新实验设备,使人人都有实验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生物实验室应配备一名专职的实验技术人员,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培训,给实验人员提供出外进修和学习新技术新方法的机会,提高实践教学人员的业务水平。调动实验人员积极性,从制度上解决实验人员的职称晋升和待遇问题。

篇7

科学的核心是探索,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去理解知识,学习技能,体验实验过程与方法,形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因此,要将实验教学作为科学探究的手段,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由以下内容构成: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设计、实施实验、结果分析、交流讨论[1]。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既是自然科学的基本特征,又是开展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本文以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作一探讨,试图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为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切合实际便于操作的教学途径。

1 科学方法解决模式

教材中设置的实验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精心设计的,因而具有科学性、典型性等特点,完成这些实验的教学在达到中学生物教学目标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许多实验的条件、方法和结论都是预定的,现成性的,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制约性,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实验的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通过改变条件或方法进行探索,更能体现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更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目标的实现。

例如,探究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方法。

(1)提出问题:叶绿体色素的提取方法教科书上是用丙酮提取,那么是否可用其他方法提取叶绿体色素呢?而分离色素的层析液教科书是用石油醚、丙酮和苯一定比例的混合物,那么是否也有其他的替代品?

(2)教师引导或提示(师生互动):首先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猜想推理,然后设计实验并动手验证猜想推理。

(3)学生讨论:通过讨论提出其他提取叶绿体色素的方法。

方法1:探究采用有机溶剂四氯化碳提取色素。

方法2:探究采用有机溶剂酒精提取色素。

通过讨论提出用其他替代品做层析液分离色素的方法。

方法1:探究用酒精做层析液分离色素。

方法2:探究用93号汽油做层析液分离色素。

(4)进行评价:通过教师和学生一起评价和分析,认为以上提取和分离色素的替代方法都是具有可行性的,然后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分成四个小组,每组试用上述一种方法),最后将每小组的实验结果汇总,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总结。

这种探究模式使学生主动去感知、进一步深入地探索问题,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2开放性专题探究模式

开放性专题探究即是对教材中的实验或问题进行“纵深式”或“拓展式”的探究,渗透探究性学习的色彩,改变机械仿照的教学方式,可使学生站在更高的知识层面上去理解,牢固掌握学科课程中的基础知识,站在更高的能力层面和方法层面上去熟练、灵活地解决学科课程中所遇到的有关联的系列问题。

开放性专题探究性学习具有发展学生思维、拓宽学生思路的作用,它能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考虑问题的能力。探究中面对问题,学生不仅要探究问题本身,还要探究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使学生自觉地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综合多种信息产生联想,萌发独特的见解和思路。

3从现象入手的实验解释模式

该模式是以现象为学生认知活动的动力源和启动器,是从未知到已知的桥梁和中介,是以现象入手提出问题组织探究性学习教学的。它对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模式比前两种模式具有更大的综合性、独立性和开放性,它往往是综合多方面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创造性应用,以解释特定现象为目标组织实验教学,将科学知识转化为解释特定现象和解决具体问题,学生在这种情境下,调动认知积极性,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学习。

从现象入手的实验解释模式中的“生物现象”一般都源于实验过程或社会生活实际,学生在研究现象中运用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找出解释现象的基本实验思路,掌握其特征,追踪其原因,同时要求有研究问题的多种方法介入,在完成实验之后能较好地总结、延伸与提高[4]。学生通过该模式的训练,使原有的知识结构、技能的掌握变得更加深刻,又习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新的教学改革强调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强调学生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能力的培养,而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探索、尝试、体验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激发了学习的热情,积极构建新的知识,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培养学生能力,形成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的实践尝试。

参考文献:

[1] 生物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 2002. 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0~43

篇8

1微生物实验教学对环境污染的特点

微生物是一个庞大的微观世界生物群体的总称。它们是自然界里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乃至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称之为微生物(microorganism)。在分类学上,微生物可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和原虫等。微生物的个体一般都是单细胞,简单多细胞或非细胞的,通常都是单倍体,繁殖快、数量多和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故具有易变异的特点,如大肠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20min即可繁殖一代,且易变异。微生物实验教学引起的环境污染,主要是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含细菌废弃物以及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污染。实验准备和实验操作中不小心泼洒或滴落到实验台面及地面上的细菌、病毒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传染性肝炎等病原菌,如不加处理直接被倾倒、丢弃,就会引起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一般的实验室都没有专门的处理设施,简单的方法就是混于生活废弃物中随意排放。

2微生物实验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及特点

与工业生产排放的废弃物相比,微生物实验教学中产生的废弃物量不是很大,但由于微生物实验课面对的一般是活的病原体,而初学者无菌观念不强,自我防范意识弱,人为的失误和不规范的操作极易发生实验室物品的污染和差错等事故。而含致病微生物的培养液、培养基,如未经适当的灭菌处理而直接外排,也会造成严重后果。另外在微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人员难免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细菌、培养液、病毒等,其中有些是致病性很强的细菌或病毒(如:结核杆菌)。尤其是实验指导教师经常在被部分空气污染的实验室工作,又长期接触化学试剂(如:二甲苯)或有毒细菌,危险更大,可能导致细菌感染或化学试剂中毒。然而,微生物实验教学对环境污染和对人体的影响却是一种长期低剂量的污染过程,由细菌和化学实验污染引起的中毒往往是慢性或亚急性中毒,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其隐患更大。

3微生物实验净化环境途径

自然界的某些微生物具有净化环境的作用。众所周知,污染物质排到江河之中,随着流途的延长,污染物质会“自然”地发生分解、转化,使污染程度减弱,甚至完全消失,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自然净化作用。其实,自然净化的本身正是微生物的作用。在很多污染环境中,微生物都是起着修复作用的最活跃的生物因子,特别是一些特殊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的作用更是十分显著。例如,有的特殊菌种能将甲基汞、乙基汞、醋酸汞、硝酸汞和硫酸汞等多种汞化合物还原成金属汞,并使汞从细胞中挥发掉。其他各种污染物如酚类、氰化物、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等,也都能被相应的微生物加以降解及转化,消除毒害。利用绿色自然界的微生物和原则并将其贯穿于整个微生物实验中,可减少或从源头上消除实验教学的污染,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绿色净化环境意识,更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好方式。

4在微生物实验中实现实验绿色化

严格规范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细菌瓶必须及时加盖,避免长时间打开细菌瓶;严格控制细菌的取用量,避免过量取用;规范实验操作,避免细菌泼洒;同时加强微生物实验过程的有效管理,加强对细菌、有毒试剂的管理,改善细菌、病毒的保存环境,建立严格的领用制度。实验中要严格按规定操作,对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废气、废渣应回收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为实现微生物实验绿色化打下基础。

5计算机辅助制作多媒体仿真实验,实现微生物实验绿色化

实验中用到的某些有毒、有害的细菌,易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更会危及实验师生的身体健康。利用计算机辅助制作多媒体仿真实验及图片,完全可以把仿真实验中的变化过程和图片清晰地呈现在屏幕上,且形象生动,这样配合理论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对细菌、有毒试剂的了解及掌握;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探索性实验,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对比和判断实验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从而减少实验过程并开发出对环境无污染的微生物实验。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及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的深入,实验教学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微生物工作者不仅要避免工作中的微生物污染,同时还担当着治理环境污染的重任,要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建设环境。这样才能使微生物实验教学工作更安全、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 棣向阳,等.环境与防治[J].1990,5.

篇9

在生物实验课中课堂演示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不能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单纯采用“一是一、二是二”的演示手法,要给予学生自己动手和自主学习的机会。首先,在课堂演示中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演示结束后,可以邀请几个学生上台操作,这样既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记忆,又能够检测课堂实验演示的效率。其次,要给予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要求学生按照演示方法自己进行操作。在为学生创造动手机会的同时,还要发挥集体学习的优势,通过分组和任务分配引导学生进行团体学习。学生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思维得到发散,实验思路和步骤更加明确。

3.活跃思维,注重实验中的知识引导

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来说,实验的目的更多的是对课本知识的检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即实验教学离不开课本知识。在实验中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旧知识的巩固,即在课本内容学习以后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实验过程是对知识的一种检验,掌握实验中的细节,熟悉实验流程,能够应对书本上的实验题目。

篇10

一、做好实验前的教学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实验教学前做好教学准备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因此,在实验教学开始之前,教师要从各个方面做好教学准备。

首先,教要认真研读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有些教师过分重视教材,认为原封不动的照搬教材是最正确的教学方式。实际上这种教学观念是不对的。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确定合适的实验内容,以教材知识为基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深入分析实验中的重点和难点,并且始终以学生的水平来衡量知识的难易程度,而不是仅从自己的眼光来看待。教师要根据实验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安排好实验步骤,不断对教案进行优化。实验课之前还要准备好所需的药品、仪器和其他需要的教学用具等,只有一切准备完善,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其次,要让学生进行提前预习。预习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预习,能够让学生熟悉教学内容,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明确重点和难点。在实验课开始之前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实验过程、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等。这样学生熟悉这些东西,在课堂上就会容易理解教师的实验操作,积极与教师进行交流,并且能够根据自己所确定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针对性地听课。教师要提前把实验教学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学案上的进行预习。学生对实验教学过程做到心中有数,一定程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内部的学习动机。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如果准备工作充足,能够使实验教学过程按照原先制定的教学步骤顺利进行,能够使课堂教学秩序良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二、优化实验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课堂教学过程是主体部分,是教学效果是否良好的关键。在以往的生物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进行实验的演示,然后向学生讲解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者。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实验教学过程进行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因为不同实验的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不同,所以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改变高中生物教学方式单一的局面。实验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式是演示实验,教材中有很多的演示实验,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完成。一般情况下,演示实验都是由教师完成,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这样既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其次,教师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增加探究实验的比重。在高中生物教材上,很多实验都是验证实验,也就是提前知道了结果,通过实验过程去验证。这样的实验通常对学生没有很大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入一些探究性的实验。或者是在验证性实验中加入探究的成分,使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相结合。

最后,教师可以增加实验的开放性。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一些先进的教学观念深入人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设计实验、验证问题。过去实验过程全由教师完成,学生只是按照要求操作,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地位被动。实验设计让学生参与,或者部分让学生参与,增强实验教学的开放性,能够让学生体验参与的乐趣,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

篇11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生物化学是近几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知识更新非常快,新的生化技术不断涌现,这就要求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基于这一要求,教研室组织骨干教师重新编辑了针对性强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具体如下:删减了比较陈旧的验证性实验,如某种物质的性质鉴定、含量测定或某种生化技术的学习等,增加了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比例,增开蛋白质分离纯化、核酸提取鉴定、PCR技术、基因工程、分子杂交等实验项目。通过两年实验教学反馈、实验项目更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能熟练掌握生物化学实验技能,为他们未来工作或继续深造奠定一定科研基础。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要,新编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采用中英文版,军医出版社出版。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解,学生根据教师讲的内容进行操作,忽视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机械的状态。学生普遍积极性不高,课后对所做实验基本没什么印象,对结果的分析也很肤浅。为了增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欲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方法必须改革。首先将学生放到一个主动学习的位置上,我们随机选择了11级法医专业的学生,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提前给学生布置血浆清蛋白分离纯化,每个小组负责设计实验方法、实验课每小组发言交流、根据交流情况给每个学生一定的实验分值。实验课堂上,学生查阅资料和实验方法进行交流,不同小组所用的主要方法有盐析及凝胶层析、电泳法、离心法等。通过学生互相交流,大家掌握了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主要方法及实验原理。最后教师简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采用盐析及凝胶层析法对血浆清蛋白分离。

(二)开放实验室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鼓励学生探索最佳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条件,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仅靠课堂还是不够的。学生做完一个实验不但对实验的原理操作等要有深刻理解,最好对相关知识也要有一定了解,做到举一反三。所以我们针对实验课的内容,选择性开放实验室。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兴趣,学生要查阅资料写一个小的报告,实验教师审查过后在实验室操作。如做完“双缩脲法测蛋白质含量”的实验后,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实验材料或测定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通过开放实验室,使对生物化学有兴趣的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要求。

我们还开设生物化学虚拟实验室对基因工程、分子杂交等实验项目时间周期长、实验要求高,目前不能大面积开展的实验项目进行虚拟实验。借助虚拟实验室可以在课堂或者实验室开放时间让学生掌握这些最基本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三)实验考核的改革

从2012年开始,生物化学实验与分子生物学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即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因此, 实验课程的考核显得越来越重要。以前的考核项目是上课表现、实验报告、实践操作。改革后根据学生课堂全程表现给出合理分数,具体将他们积极提问、回答问题的表现记入上课表现分,激发他们积极讨论的兴趣,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实验过程中根据学生动手程度、实验结果给一个课堂表现分,实验报告主要根据实验报告完整性、实验结果、结果分析给出合理分数。最后对学生进行实验理论闭卷考试。学生成绩由笔试成绩、实验报告成绩、操作成绩三部分构成。通过考核内容改革学生主动性、参与操作程度,基本实验原理理解程度增强,减少实验成绩不客观因素。

总之,我们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是成功的,学生也相当满意。开设实验项目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各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方法,而且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该实验考核办法也能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生化实验理论及操作技能水平,有效地弥补了当前生物化学课程考试体系的操作性不强的不足。

篇12

一、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实验是生物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缺少了实验部分,生物教学是不能够顺利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教学内容真正产生兴趣,这就是实验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知行要合一,而“行”却是其核心,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够让学什么对教学内容产生立体的感觉,才能够打破对生物的抽象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是最容易将实验内容联系到生活实践的,这也是学生们为什么更容易接受实验,而不太容易接受教材内容的原因。而且生物实验的重要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提高学生们对生物的认识和学习,而且还体现在了他们的动手和独立思考方面,对其它学科产生了重要的作用。[1-2]例如,生物实验对物理学习就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学生们通过学习生物的经验,将这一经验联系到物理学习中。实验教学教会了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然后去如何解决问题,最关键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二、实验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实验教学虽然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但是也并不是一种万能的方法,要灵活运用这种方法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要带着问题进实验室,学习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总结实验对教材学习的重要性等。任何的学习方法都是需要我们有所准备的,正所谓希望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一个人懒惰,只想找到一种万能的不用思考就能掌握知识的方法,那是不可能的。带着目的进实验室就要求学生们对教材内容和实验进行一些基础的理解和调研工作,在学生们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应该把实验安全注意事项牢记,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够真正进实验室。例如,实验设计到观察植物的细胞及细胞器等内容时,老师一般会让学生们先把教材相关内容了解一下,然后把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告知学生们,同时给学生们详细讲解植物叶子切片的制备方法。如果学生们只是兴奋于马上就要做实验,而忽略了这一部分理论知识和注意事项的学习,那么他们的实验是很难成功的。[3]这也就是为什么同一间教室走出的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实力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那些认真听讲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他们的操作一般是很少有失误的,而且实验结果也会比较理想。当然,我们如果刻意地去跟学生们讲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是没有意义的,这个学龄的学生,他们是很难听进教师的话的。所以,大可以让他们经历一次失败的实验,这样对他们下次的实验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第一次实验时,一些学生对教师的话当作耳旁风。然而在实验的过程中,他们大都傻了眼,不知道如何操作。当他们看着同学们在娴熟地做实验的时候,自己却只能观摩别人,这样他们的心灵必然会受到创击,所以这就为他们下次做好实验打下了基础。所以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学工作,我们可以采取这种迂回的战术,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自己所种下的果实。事实胜于雄辩,我们不需要对他们进行长篇大论的教育,只需要合理的引导和刺激,便会让他们轻易地上钩。教育针对的对象不同,我们就应该采取辩证的教学方法,因为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是可以适应所有学生的。例如,针对大学生教学而言,教师们一般都不会采取强制的措施,而是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学习的道路。因为大学生阶段,做人和学习的道理他们基本上都懂了,不需要教师去给他们规划人生和指导。而对于初中生而言,这是完全不同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形成一种正确的思维定式和科学的逻辑,我们作为教学园丁,我们的任务就是把他们的歪风给去除掉,让他们更健康地学习和成长。其次,安全也是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生物实验和其它实验一样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例如一些酸和碱都有可能会对学生的身体带来损害,一些切片用的手术刀也有可能会伤害到学生,所以实验安全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个环节是生物实验的重中之重,只能采取相对强硬的教学模式,因为一旦对学生的身体形成了伤害,这是无法挽回的。所以安全培训这一个环节是不能忽略的。

三、重视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也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动力,所以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应该从实验开始。实验是一种需要动手和动脑一起协作完成的过程,所以它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在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在巨大的教学任务下,他们往往选择让学生直接接受实验知识,而忽略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不仅是一种对教学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还把学生的创新意识扼杀在了摇篮里。所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们有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对实验以及其它的教材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发现疑问,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进而达到提高自己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的目的。培养学生动手和思考的能力,教会每一个学生如何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思维效率要远远超过给学生讲解一本题海重要。

参考文献:

篇13

1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和建设开放实验室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实验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学生不仅能正确理解理论知识,还能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提升生物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传统模式下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都是在规定的实验室内进行,由于课程时间有限,学生实验操作的时间也会受到限制,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提出内心的疑问并发挥潜在能力,进而无法获取更多的知识,甚至阻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一定要对现有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此来满足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开放实验室这种新的教学形式应运而生。学生可以在开放实验室教学中,结合自己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所需,使用相应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创新实验,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实验等,不但能实现对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取更多新的知识。由此可知,加强学校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很有必要。

2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策略分析

2.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时期,要想对现有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还需要从教学方法入手,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为了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价值发挥出来,生物化学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将常规实验和容易理解的实验拍摄下来[1]。可以在开展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视频模仿实验。为了有效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效果,老师还可以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解答,如在实验课开始之前,老师需要让学生说出实验注意事项,这样一来,不但创新了实验教学模式,还有效提高了实验效果,为日后开展开放式生物化学实验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改变了课堂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的兴趣。如关于“种子的萌发条件”的探索,老师就可以借助计算机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种子萌发的视频、图片或者动画,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总结出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2.2突出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老师会在实验过程中讲解学习目的以及实验原理,更多时候是一步步教会学生如何操作,学生需要做的就是听话照做。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地位比较被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要想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老师在开展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时,不要过多地讲解实验步骤、目的等,只需要告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主动探索和操作,这样不但可以突出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还可以给学生带来新奇的教学体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2]。如在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一边滴一边摇晃,直到红色褪去。提问学生红色消失的原因,让学生自己探究,效果比老师讲解好得多。结果:有的学生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和HClO中和了NaOH所致,还有的学生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红色酚酞变成无色物质。这样不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并在实验过程中得到最终的验证结果。

2.3加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传统模式下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法非常单一,虽然也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了知识,培养了动手能力,但并没有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而且这种单一的实验教学方法,时间一长就会被学生厌弃和反感,反而不利于实验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因此,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采用多元化的形式展开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使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能够在课堂之外的地方获得更好的发展和应用,更能满足社会的发展现状以及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新时期,老师需要给学生带来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渠道,引导学生多关注多元化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如将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与科研创新结合起来等,都能在改革实验教学模式的同时,带给实验教学更多的创新力量。

3开放实验室的建设模式

3.1开放实验室的时间

在传统模式下,生物化学实验一般都是在固定、封闭的环境中展开的,学生即使想做实验也只能在实验课上进行,因为只有这个时候实验室才开放。因此,学生想要及时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很难实现,而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学生的想法又不那么强烈,反而不利于学习和探究。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需要延长实验室的开放时间,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如安排人员在实验室值班,将实验室开放时间调整为周一到周六上课时间,也就是全天开放,直到晚上十点关闭[3]。这样既延长了学生的实验时间,还保证了学生的休息时间,有效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此外,学生不会再受到实验时间的限制,可以随时进行实验并验证自己的想法,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3.2开放实验室项目

开放实验室还需要向实验项目、研究生、科研老师以及需要完成学科论文的学生等开放。只有全面又有针对性地开放,才能真正实现开放实验室的建设。第一,对实验项目开放。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很多实验项目没有时间限制,只要学生递交的实验报告符合要求,就可以随时进行实验操作;当然,如果学生对实验效果不满意,也可以重新申请实验[4]。需要注意的是,实验室的开放并不只是对生物化学实验的开放,如果其他专业的学生想要实验,通过审批之后也可以进入实验室。第二,对科研教师开放。很多老师为了设计教案或者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想要通过实验深入分析和研究,也可以进入实验室。由于实验室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虽然学校开放了实验室,但是实验人员必须得到批准后才能进入,目的是更好地保证学生安全。第三,对毕业学生开放。很多学生在写毕业论文时,实验室也可以为其提供实验条件和指导。但是对于这部分学生,需要指导老师与实验室管理人员联系并统一安排,在实验结束后,由指导老师签字。

4开放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加强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水平,实现对学生素养的培养,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实验指导老师的素质水平和能力不足。生物化学实验需要专业、有经验的人员进行有效指导,甚至有很多实验教师没有接触过。在这种情况下,便需要专业的、有丰富经验的实验指导老师提供正确的指导。第二,加强开放实验室的规范管理。加强实验室管理在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中非常重要。实验室管理与图书馆管理、教具管理等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很多化学制剂存在危险性,如果不规范管理,会增加实验室安全风险。尤其是开放实验室,给实验室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因此,还需要重视实验室规范管理。第三,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要想建设开放实验室,学校还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方面,实验室建设需要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由于实验室的开放会提高实验仪器的使用频率,为了更好地保证实验效果和精准性,还需要定期对实验仪器和设备进行修理和保养,而这也需要资金支持。

5结语

新时期想要通过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综合性人才,还需要加强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只有对传统教学方法、内容进行创新,才能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进而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探究实验,提高个人能力。要想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还需要重视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只有在两者的配合下,才能真正实现对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韩国君,姚海波,范传刚.本科生导师制与开放性实验室建设的结合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48):273-274.

[2]张妮,焦哲,廖文波.建立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4(3):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