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大学生阅读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叶映华.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困境及其转型[J].教育发展研究,2011.
[3]李精明.创业大学生社会服务体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本文转自:dylw.net]
[4]陈英杰.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主体行为的[J].高校教育管理,2013.
[5]陈鑫,鲁泽鹏.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创业教育路径探讨[J].中国经贸导刊,2013.
[6]王青山,黄勇.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及借鉴[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
[7]孙江丽.构建“四位一体”的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支持网络[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8]李炳安.大学生创业促进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9]朱峰博.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成因分析[J].实践与探索,2011.
[10]梅强.日本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及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3.
[11]周劲波,陈丽超.我国创业政策类型及作用机制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1.
[12]陈仲华.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
参考文献
[1]潘巧红.营造创新创业教育良好环境氛围的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5):67-69.
[2]曹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以吉林省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党元一.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企业导报,2015(2):117.
[4]包玉花,宋建伟,谭江.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2013(10):70.
[5]陈敏毓.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性发展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3(12):253-254.
参考文献:
[1]施永川.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0,(21).
[2]吴晓俊.创业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8,(3).
[3]储珩.创业型经济背景下创业与经济增长机理研究[J].商业时代,2014,(5).
[4]李燕.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J].教育研究,2011,(3).
参考文献:
[1]罗晨,魏巍.谈大学生创业心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2(4):30~32.
[2]郭昱铄,张秀娥.大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探析[J].新西部(下旬刊),2016,(11):125,124.
篇2
阅读的保健及辅助治疗功能早已为人们所了解,阅读疗法被正式收入了《韦氏新国际词典》中,并被做出如此解释:(1)有选择性地采用读物为医学精神病给予辅治疗;(2)利用有指导性的阅读,解决个人心理问题。我国图书情报学词典对其如此诠释:为行为偏差或精神障碍人员所选读物,指导其通过阅读辅助心理治疗的方法。
2.阅读疗法在大学生心理问题指导中的作用
由于阅读疗法灵活、随意、易被接受等优势,因而在大学生心理问题指导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1)排解烦恼。大学生因心理问题难以纾解而形成的焦虑、自卑、抑郁等情绪通常很难自行排解。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可以情不自禁地同作品感情产生共鸣,有助于排除其原本的烦恼,为读者带来愉悦之感,增强其自信。(2)振奋精神。高校读物通常具有较高的质量,且内容积极向上,因此,对于因目标不明、失恋、成绩差等原因所造成的精神萎靡不振等情况,可以利用阅读振奋精神,帮助大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3)开阔视野。由于择业、就业等压力的困扰,不少学生焦虑难安。可以利用就业书刊等使毕业生尽早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及招聘信息,以帮助其顺利就业,拓展视野,解决由此带来的心理问题。(4)汲取知识。高校图书馆心理学书刊颇多,有助于指导大学生交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对常见的心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指导中阅读疗法的有效运用
1.加快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为了确保阅读疗法的有效实施,必须先让大学生了解何为“心理健康”,怎样辨别自身的心理问题,帮助其掌握心理问题的成因、症状以及危害,从而提高其心理保健意识。如若受负面情绪困扰,可能是因学习或生活压力造成,也可能由于隐私难以倾诉,不便向心理咨询师求助,此时,可以选择阅读疗法来释放精神压力。
2.多角度、全方位宣传阅读疗法教育方式
“阅读疗法”对于许多学生仍显陌生,必须多角度、全方位地展开宣传,使学生掌握普通阅读同阅读疗法之间的差异性。通过海报、知识讲座、网站、校园广播、社团、读者协会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使更多大学生认识阅读疗法,让一些备受心理问题困扰的大学生了解问题所在,使其学会了解自我,通过阅读疗法逐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3.培养一批优秀的阅读治疗人员
阅读疗法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专业人员的科学引导与心理辅导,因此,图书馆员除了要具有图书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体系以外,还必须具有心理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一方面,应在图书馆全员上下开展专业化的心理学、医学等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教育,提高全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应选拔一批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服务意识好,阅历及经验丰富,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员对大学生开展阅读指导,构建一支专业化团队,将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同相对应的书籍相结合,推荐给大家。
4.构建相应的阅读疗法服务性机构
高校应组建相应的阅读疗法服务性机构,由心理指导教师负责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如利用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如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群体性指导服务,对于存在特殊心理问题的大学生,需对其进行个性化跟踪服务。馆员平时应多同学生保持联系,随时将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反馈给治疗服务小组,并将相应的治疗书目交予学生。
篇3
一批评人类的自我中心主义思想
人类从诞生开始就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主宰,地球上所有的无论是动植物还是矿物质,甚至是微生物,人类觉得这些都是自然界因为人的存在而应运而生的,人类对于一切事物的评判标准就是以人的利益为基本出发点,对待事物的标准也是以人的主观判断为基点,无视于除了人类以外的自然界的所有东西。这种完全背离事物发展规律的思考模式是不可能让人类和世界万物和谐相处的,只会让人类在自然界中生活得更加孤独。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在其所著的《野性的呼唤》《雪虎》《杰利》《杂种巴塔特》等涉及动物描写的作品里,通过对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以及动物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描写,很好地说明了各种种群之间的恶劣关系,并表达了自己对于如何处理这种关系所独有的一些见解,值得我们去反思。虽然说作者在作品里没有明确地说明自己对于生态系统的关注,但是我们在其作品的文字之间看到了作者对于动物的同情,很好地印证了作者对于生态系统的关注及其一些预测性的建议,表现了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应当和谐相处的观点。
《野性的呼唤》这本书,作者通过大量的文字书写了家养狗巴克产生返祖现象变为狼的神奇故事。描写得十分清晰,故事情节设置得十分曲折,将动物的故事、人类的探险、人性的本质和心理的变化以及对一些寓言故事的描写很好地集中在一起,会让人在阅读中进行自主思考。小说的视角也很独特,即通过巴克这只狗来观察人们的生活世界。我们从小说中首先看到的是巴克这只狗的惨烈遭遇,巴克被多次倒卖,遇到各种各样的主人,被压榨、驯养的种种经历激发出了巴克性格中所蕴含的狡猾和奸诈。它自己也总结出了我们所知道的棍棒法则,即棍棒拥有者就是立法者,就是社会和世界的主宰,而劳苦大众只有服从立法者所制定的生存法则,不服从的结果就是被杀。巴克在经历了种种磨砺和折磨之后,却仍然坚强地燃烧着自己生命的火花,虽然微弱,但不至于熄灭。
小说中自然界的代表就是巴克这只狗,人类对于巴克的控制很好地体现了人类对待自然社会的态度,即万事万物都以人类的利益为中心进行思考的处世观点。人类对于巴克的非法倒卖、残酷虐待以及各种奴役,都很好地说明了人类对于自然界,对于地球资源以及自然环境的任意破坏。人类忘却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生活方式,人类一直将自己看作是世界的主宰,认为世界上所存在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生活得更舒适,动植物的存在只是为人类提供一个衣食住行的基本物质保障,人类也从此走上了一条自私自大的不归路,开始肆意地破换环境、杀戮动物,试图征服整个自然界。总的来说,人类的思考模式正是这种以自己为中心,一切的存在都只是为了自己服务,使得人类采取了目空一切的生活模式。全新的生态发展模式则要求人们去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模式,对于价值观的取向要做以调整,对于文明的评判标准及尺度都要重新作出考量。因此,只有人类彻底地摒弃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模式,才可能真正实现人类和自然以及整个生态体系的和谐相处。
二环境抉择观
巴克在最开始的时候是在南方的一个法官家里生活的,过着很幸福的生活,生活富裕,受到大家普遍的尊重,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后来巴克被拐卖了,在接下来的生活里,巴克总是动不动就要受到棍棒猛烈的敲打,经常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打到昏死过去的地步。自此以后巴克深刻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它在那手持棍棒的人面前是没有丝毫希望可言的。
那棍棒对于巴克就是一把钥匙,这把钥匙让巴克意识到原始本性,让巴克学会了原始统治的法则,就是弱者就要受到强者的欺凌,弱者就要被强者吞食。就在这个时候,巴克体内潜伏的原始野性在慢慢复苏。紧接着巴克又难逃被买卖的命运,这次巴克加入到一只拉雪橇的队伍当中去,慢慢地它从同伴那里寻找到了很多关于生存的门道。比利教会它在雪地里如何凿开冰吸水来解渴,派克教会它怎样通过偷取食物来解决饥饿等一系列生存技巧。还有就是从斯匹茨的身上巴克也学到了特别多的东西,让原本还处在朦胧阶段的巴克记起了原始的杀戮。巴克与斯匹茨的明争暗斗,从最初的忍让到最后的反抗,由人类世界跨度到自然世界,由一个原本饱食终日无忧无虑的宠物狗,到最后成为野生狼群的狼王。巴克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真正的自我,人类却也失去了巴克。这样的结局表达了两个含义,把巴克归到自然界这一类,启迪人类一定要好好善待自然,如若不然最终定会失去自然;把巴克归类到人类,告诉人类回归自然才是真谛,因为在本质上我们人类本来就是属于自然的一部分,回归才是最好的选择。
三失衡的哀啼生态
在作品当中,巴克的某些主人狭隘地认为动物是愚蠢的、低微的,它们受到人类的占有和控制是理所当然的,只有人类在他们眼中才是最尊贵的、充满智慧的。米勒法官是巴克的第一位主人,他给予巴克的生活环境是非常优渥的。它只需要做好主人家的宠物就足够了,完全过着饱食终日惬意的生活。尽管它生活舒适,但是在米勒法官家人的眼中巴克并非是以真正自由、平等的个体存在,它只是他们眼中的一个附属品,仅此而已。可是,这样的生活并不是巴克喜欢的,它更向往的是那种大自然对它的神秘呼唤,那种可以激发它智慧以及潜力的野性召唤。然而,主人却只是让它陪孩子们一起玩耍、安安静静待在老人身旁陪他们一起沐浴阳光,或者是陪家人们一起散步,完全将它视为自己的私有物品,人类就这样理所当然地将自己放在统治者的位置上,运用各种手段去驯服动物,动物对自由的期望和动物自身拥有的本性被完全忽视了。
红衣男子是巴克的第二位主人,他经常用棍子残忍地抽打可怜的巴克,对它冷酷残忍。巴克强壮的体魄和无比锋利的牙齿在棍棒面前显得那么的微乎其微,起不到任何作用。它不是没有试图抵抗过,反抗的结果只是一次又一次被打倒。那根在红衣男子手中的棍棒是武力的标志。人类为了证明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总是通过武力手段来让动物臣服,在这个时候人类却没有意识到当他们以棍棒法则来约束动物的时候,人类已经破坏了和动物之间的和谐,丧失了和动物之间的友情,整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已被狠狠地动摇了。
在巴克成长的岁月里,在它的周围也是有很多的同伴。这些同伴之间形成了一个较为复杂的群体,它们之间存在着合作,但是也有激烈地斗争。科莉在狗队中是一只性情特别温顺的母狗。它对自己的同伴都特别友善。然而,它的这种温顺性格却被看作是懦弱无能的表现。当善良纯粹的科莉试图与另一只狗交朋友向它表示友好的时候,却遭受了来自那只狗的突然袭击。在经过几个回合之后,丝毫没有防备意识的科莉渐渐招架不住,慢慢地败下阵来,倒了下去。就在科莉倒下地瞬间,围观的数十条狗蜂拥而上。片刻之间科莉就死去了,被锋利的犬牙撕扯得粉碎。科莉的死证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脆弱和善良并不适合这个丛林的生存法则,最终只会落得被淘汰的凄惨下场。巴克的狗队之中的斗争,充分说明了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是异常残酷的,它的狗队就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缩影。用“科莉式”的慈爱和友善去感动他人的行为是显得那样的可笑天真。以慈爱与软弱、友好来感动他人的行为显得那么幼稚可笑。而摒弃软弱和仁慈,推崇充满冒险精神的“巴克式”,却日渐浸透到人们原本饱含美好和纯洁的情感当中去了,慢慢地人类变得烦躁而困惑,心灵深处的纯正与宁静消失不见了。
总体来看,我们以生态批评视角作为出发点,对杰克·伦敦动物小说进行合理的解读。在动物身上,作家对资本主义现代文明、人类中心主义和人性之间的差异化与道德丧失给予批判以及沉思,这些对当今整个世界仍旧有着非凡的意义。这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人类更应该关注自然的本体,不能单单只关注其价值,科学地发展已是迫在眉睫。还告诉我们,即便是在生活节奏飞快的现代生活里,也要学会将脚步放慢,用心聆听自然的呼唤和人类内心的低吟。我们要学会在文学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生态视角,从而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当前的生态问题,使其具有一定的生态忧患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使他们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处中,养成良好生态行为。使学生在文学的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染,激起他们尊重自然、关爱自然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徐玉红. 杰克·伦敦的思想撞击及悲剧性命运结局———从《野性的呼唤》谈起[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12).
篇4
毕业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大学本科生的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毕业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来随着大学教育的迅猛扩张,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各校普遍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教育质量不同程度有所下降,毕业论文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应对毕业论文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建立一套完善的毕业论文教学体系,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多渠道多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大学毕业论文培养要以创新人才为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成就斐然。但也应看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即现在的大学热衷于招生规模的扩大但人才培养的质量重视不够。2005年钱学森先生在病榻上向同志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老科学家认为这是很大的问题。紧接着数学大师丘成桐教授对中国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以目前中国的本科教育模式,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两位科学家的话值得我们反思。近些年来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大师?我们的培养模式有没有问题,问题在哪里?我们现在的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一定程度上还可能扼杀大学生有待开发的创新潜质。毕业论文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普遍存在着重视不够、指导不力、抄袭严重、质量下降的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培养创新人型人才,首先必须要有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在本科生培养目标的12项标准设计中就包含了创新型人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具有清楚地思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具有以批评的方式系统地推理的能力;具有形成概念和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具有敢于创新及独立工作的能力;具有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具有判断什么意味着彻底理解某种东西的能力;具有辨识重要的东西与琐碎的东西、持久的东西与短暂的东西的能力;熟悉不同的思维方式;具有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具有观察不同学科、文化、理念相关之处的能力;具有一生求学不止的能力。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就是要围绕这个培养目标去设计、去开展。只有这样,毕业论文这一重要教学环节才不至流于形式,达到应该达到的目的,取得应有的成效。
二、精心设计毕业论文前的基础训练
培养创新人才,毕业论文教学要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应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理安排毕业论文写作前的教学培训,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
一是合理安排毕业论文前的培训课程。如文献检索,前沿知识讨论等,使学生从一入校就学习有关论文写作与文献检索方面的有关课程,了解如何选题、搜集资料、引证论据等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
二是增设选修课,如论文写作、专业软件使用、科研方法等,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基础知识,培养写作兴趣。
三是增加已有课程的研究性内涵,如专业外语、双语课程的资料翻译,专业课程的参考文献阅读等,使学生提高文献阅读、外文翻译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
四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引入研究性因素。介绍专业课程的前沿动态,拓展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分析经典结论的形成过程,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思想与方法。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可以安排学生写专题总结、文献阅读体会、课堂论文、调查报告等形式的作业,引导学生有目的的阅读专业书刊,激发学生通过阅读,增长知识,探究问题,逐渐完成由单纯学习知识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转变。
五是改革命题和考试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课可以增加开放式题型比例,考查课可以撰写专题论文,使学生把主要精力从过去死记硬背教科书上的知识转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上来,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三、严格毕业论文操作规程
制定毕业论文操作规程,从毕业论文动员开始到论文答辩全过程,规定每个阶段的大致进度、具体要求和指导老师、学生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
(一)合理安排毕业论文时间
大学生毕业论文安排在第七学期为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写毕业论文和应聘工作的矛盾,便于大学生集中精力和时间投入毕业论文写作。召开毕业论文工作动员大会,学院院长或系主任做动员,强调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求学生端正态度,提高认识,认真对待。请本院知名教授介绍毕业论文写作方法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提高学员的写作技巧,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
篇5
二、研究内容
首先,对“价值对比”中的“价值”二字进行界定。“价值”不仅仅是指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还包括学术论文的质量,更包括着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心理动机。其次,通过对学术政策方面的研究,寻找有关学术论文方面的政策,认真分析、思考学校对于学生的态度、做法,从而形成自己的结论。
通过对浙江师范大学部分讲师和教授的调查,了解当前教师对发表学术论文的态度和期望值,为论文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性资料。通过教师还可以了解到时下关于本科生、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价值性争论的焦点,进而探讨两者的价值性对比。通过对浙江师范大学部分大学生的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对发表学术论文的心理和出发点,并了解本科生对于数量和质量的具体要求,导出本科生的价值。通过对浙江师范大学部分研究生的调查,了解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心理和出发点,并了解研究生对于数量和质量的具体要求,导出研究生的价值。了解学术论文的国内状况,并对比分析本科生和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价值,结合有关方面的调查,形成规范大学生学术风气的调查报告。
三、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以及教师访谈的总结,得出三类人群对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不同看法。
1、本科生和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对比
本科生中大部分人(超过37%)发表过一到三篇论文,只是接触过一门论文写作指导课,短短的几个课时难以掌握论文的要领和精华之处;本科生发表过论文的人数比率竟然高达55%。相比之下,研究生虽然的比例高,但是毕竟研究生人少,其总量远远没有本科生多。因此,单从数量上看,本科生发表的论文数量超过研究生。
2、 本科生和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质量对比
由上可知,本科生的数量超过研究生,但从质量来看,就不容乐观了。本科生发表的论文绝对部分都是三级刊物(该比率高达98%)。而研究生发表的论文大部分集中在二级刊物上(比率也达到了61%),但已经有很多研究生发表过一级及以上的刊物。通过调查,大部分人不知道学术论文的抄袭是怎么回事。因此,从论文质量上看,研究生论文价值性更大些。(具体统计结果见表6)
3、本科生和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心理动机对比
大部分本科生的目的就是单纯地加能力分(超过67%)或者便于今后找工作(占到了21%);但是学术研究类的文章最不感兴趣的就是学术研究(仅仅占到10%多一点)。相比之下,研究生对于加能力分的举措显得不是那么重视(只有10%)。本来就是做研究之用,因此出于功利性的动机来写文章必定会对论文的质量和数量有影响。(具体统计结果见表7)
4、本科生和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态度对比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本科生对于的态度还是持弊大于利(占到调查人数的42%);而认为利大于弊的本科生也有30%,说明本科生的态度还是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的。而研究生相对来讲对于态度较为明确,超过60%的人认为利大于弊,而只有13%的人认为弊大于利,因此,研究生期间,几乎所有人都会,而且他们的态度也较为明确。
四、反思与对策
本科阶段是知识扩展和充实的重要阶段,大多数同学不能写成具有一定质量水平的文章。但本科生的数量却超过了着力于学术研究的研究生,且质量水平低下,这一现象反映出本科生的盲目性和低效性。因此,要从学校、教师、学生自身三方面谈一下规范本科生的建议。首先,学校方面。适当提高加分标准,让物质对发表学术论文的诱导减轻;并开展相关的学术规范的讲座。学校应该提高奖励标准,比如说:本科生必须在二级即以上刊物才可以享受学校奖励的200元钱;这样不仅有利于减少本科生的数量,而且可以提高的质量。同时,学校还应该提高能力分加分标准。比如:从现在的三级刊物论文第一作者加8分,减少到2分;这样就会降低本科生的功利性动机,从而减少论文数量,相应地,提供论文质量。学校还应该多开展一些学术论文指导的讲座,引导学生锻炼自己的论文写作能力,多思考,多修改。这样,会活跃学术氛围,营造整个学校的科研氛围。
其次,教师应该多给予同学们以指导。在他们平时读书的过程中,有问题的进行精心的指导;对于不知道看什么书的同学们进行阅读的指导;对于想发论文的同学严格要求,指定必须看完那些书才能开始写作,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同时也减少了的数量。
最后,本科生自身要不断扩展自身的知识面,增加阅读积累,为今后高质量论文写作奠定基础。
本科生要减少的数量,提高的质量。要有发一级刊物论文的雄心,而不仅仅是出于功利性的目的发表一些“学术垃圾”。要多多请教教师、研究生学长学姐,以便自己能够提高论文写作水平。(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继宏.《本科生有多难?》
[2] 杨海,魏甲亮.在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的价值初探.[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篇6
作者简介:[HTK]高天野(1974―),沈阳体育学院图书馆馆员。
*本文系2013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省大学生数字资源阅读倾向调查与能力培养研究”的项目成果之一,项目编号:L13DTQ020。[FQ)][HT]
阅读是大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过程;是大学生拓展知识视野的主渠道;是大学生增强综合文化素质的主要手段,在其成长过程中意义重大。理清大学生“为什么阅读”“应该阅读什么”和“如何阅读”等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大学生正确阅读与高效阅读问题的关键所在。大学生阅读倾向研究是读者阅读行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解决读者阅读正确性与效率问题的起点,是大学生阅读倾向引导与阅读能力培养策略设计的基本前提,也是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机制改革的基本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笔者拟在全面剖析辽宁省大学生数字资源阅读倾向现状的前提下,系统解读大学生数字资源阅读倾向的形成机制,为图书馆资源建设、功能完善和服务创新提供借鉴。
[BT3]1研究对象与方法
[3]笔者以辽宁省大学生数字资源阅读倾向问题为研究对象,查阅了沈阳体院的图书馆藏书,并通过互联网搜集整理了中国知网相关文献,为确定本文的研究方向和具体研究内容奠定基础。此外,笔者选择辽宁大学、东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沈阳医学院、沈阳农业大学、沈阳音乐学院、沈阳体育学院、沈阳师范大学、中国刑警学院等10所高校四个年级的5,00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5,000份,回收4,560份,计4,250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3.2%。调查内容包括阅读动机、阅读内容、阅读行为等核心要素。最后,笔者根据实证调查结果,通过分类、比较、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梳理了辽宁省不同年级大学生对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的阅读倾向。
[BT3]2辽宁省大学生数字资源阅读倾向分析
2.1辽宁省10所高校馆藏数字资源构成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10所高校图书馆都根据自身实际购买了一定数量的中文数据库和外文数据库,并根据教学和科研工作需要自建了反应自身学科专业特色的数据库,馆藏数字资源都比较丰富。但是,综合性大学的馆藏数字资源建设明显优于单科性院校,且表现出巨大的差距(见表1)。
2.2辽宁省大学生馆藏数字资源阅读倾向分析
2.2.1阅读动机倾向。调查结果表明,休闲娱乐、完成作业、获取信息和撰写论文(设计)构成了大学生的主要动机体系。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动机呈现出一定差异:大一和大二学生主要以休闲娱乐、完成作业和获取信息为主;大三学生主要以休闲娱乐、撰写论文(设计)和完成作业为主;大四学生主要以休闲娱乐、撰写论文和获取信息为主(见表2)。
2.2.2阅读对象选择倾向。调查结果表明,电子图书类、音频视频类和期刊论文类数字资源是大学生主要阅读对象,四个年级大学生在对象选择方面基本一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数据库建设的质量问题,高校自建的反应学科专业特点的数据库较少有学生关注(见表3)。
2.2.3阅读行为倾向。首先,阅读途径和地点的实证调查结果表明,70%以上的大学生倾向于通过电脑网络阅读,不同年级之间基本没有差异;66%以上的大学生只要图书馆有座位就会选择在图书馆进行阅读,不同年级大学生在阅读地点选择上也不存在差异(见表4)。
其次,阅读时间段与时间长短的实证调查结果还表明:①90%的大学生在非双休日课余时间进行阅读,不同年级的比例没有差别。总体而言,在阅读时间分布方面,每天阅读在2小时以内的占36.7%,3~4小时的占46.9%,大于等于5小时的占16.4%。另外,在阅读时间长短上,不同年级呈现出明显差异,随着年级的增长阅读时间明显延长。②86%的大学生在双休日进行阅读,不同年级没有差别。总体而言,每天阅读在2小时以内的占13.9%,3~4小时的占34.0%,大于等于5小时的占62.1%。阅读时间明显高于非双休日阅读时间,但在不同年级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见表5)。
2.3影响辽宁省大学生数字资源阅读倾向形成的因素分析
[3]笔者对影响大学生阅读倾向的21项原因的因子分析发现: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所学专业和所在年级之间的内部一致性较高,可以定义为“自身素质因子”;馆藏资源类型、馆藏资源数量和馆藏阅读平台之间的内部一致性较高,可以定义为“馆藏资源因子”;阅读动机引导、阅读行为指导、阅读能力培训和阅读效果评价之间的一致性较高,可以定义为“阅读服务因子”;社会环境、学校氛围、家庭背景和宿舍文化之间的内部一致性较高,可以定义为“背景环境因子”(见表6)。
相关分析发现,大学生阅读倾向的形成受自身素质、馆藏资源、阅读服务和背景环境等4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阅读动机倾向主要受自身素质和阅读服务的影响;阅读行为倾向主要受馆藏资源和阅读服务的影响;阅读内容选择倾向主要受自身素质、馆藏资源、阅读服务和背景环境的影响(见表7)。
[3]2.4基于大学生阅读倾向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设想
2.4.1引导阅读动机。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是一种内部刺激,是个人行为的直接原因。动机的强弱与正确与否直接影响阅读的方向性和实效性,因此对大学生阅读动机的正确引导是提高阅读效率和效果的关键。图书馆的当务之急就是要与相关部门联合建立大学生数字资源阅读动机引导的活动体系,针对大学生以休闲娱乐为首要动机的现状开展系列讲座和竞赛活动,以实际活动促进大学生以主动获取知识、信息为主的阅读动机的形成。
2.4.2提升阅读能力。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对数字资源的阅读能力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关键环节,阅读能力提升能够有效克服阅读障碍。①图书馆要帮助大学生提高最新的文献检索能力、计算机检索能力和网上信息资源检索能力,最终使大学生掌握高效获取信息的技能。为此,图书馆应组织专家学者定期举办网络读书报告会、网络信息资源查询与分析竞赛、数字资源阅读培训会等,促进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提升。②图书馆要针对各专业和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系统的培训与竞赛活动,充分利用馆藏数字资源和网络在线数字资源的优势,布置相关的作业,督促学生提高数字资源阅读能力,提升数字资源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4.3规范阅读行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引导,重点在于加强对大学生课余阅读时间、双休日阅读时间的控制,通过建立图书馆、辅导员工作联动机制,共同限制学生阅读时间。同时,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图书馆要制定系统的方案,通过系列活动引导大学生选择对自己专业学习、生活、就业有意义的阅读内容,使其真正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搜集信息、提升专业综合素质的有效平台。
2.4.4建立综合阅读服务平台。①进一步加强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建设,做好需求调研,加大投入,购置能够满足学生需求的数据库,完善反映学校学科专业特色的自建数据库。②进一步优化馆藏数字资源的功能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和完善馆藏数字资源目录,为大学生提供系统化的阅读信息检索服务。③在校园网上提供常用的分类数据库网址,及时更新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资讯、权威论文、图书和报纸等目录,向大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目录通报服务,避免大学生盲目阅读,提高阅读效率。④建立图书馆开馆阅读和闭馆阅读的综合服务平台,将实境阅读和网络阅读结合起来。如建立网络阅读兴趣小组,开展网络书评、网络征文活动。⑤充分利用校内相关媒体和学生各社团等阵地,通过采访报道、交流对话等形式,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为大学生提供阅读帮助,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种阅读活动,使社团活动与阅读指导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HTK]
[1][ZK(#]黄晓斌.数字媒体对大学生阅读行为影响的调查分析.图书情报工作,2008(2):53-56.
[2]武彬.大学生阅读倾向的调查分析及其引导.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3):73-74.
[3]张秀芳.试析素质教育对当前大学生阅读倾向的相关影响.现代情报,2002(2):87-88.
[4]耿华.信息时代高校学生读者阅读需求的的思考.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5):80-82.
篇7
一、研究工具及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工具是《地方院校大学生就读经验调查问卷》,该问卷的设计主要依据“美国大学生就读经验”(CSEQ)、“全国大学生参与度调查问卷”(NSSE)、周作宇修订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大学生就读经验问卷”以及鲍威的“北京高校学生学业发展状况调查问卷”等成熟调查问卷,问卷中选取能反映就读经验和学习收获的问题,同时收集了学校类型,专业,家庭年收入,成绩等级等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背景信息,问卷主要围绕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就读经验及自身发展程度设置问题,主要分为基本信息、校园活动(课程学习、课外活动、人际交往)、对校园环境的感知、对自己大学就读收获的评价四个部分,共计92道题目。在问卷修订时得到了教育学专家、教育工作者的参与和指导,这些都保证了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
本研究主要聚焦于该问卷的两套变量上:一、大学生基本信息;二、课程学习活动。在《大学生就读经验问卷》中,课程学习参与情况通过14道题来测量,包括每周分配在课堂学习、课外学习(预习、复习、完成作业等)的时间;利用图书馆查阅所需资料、在图书馆自习、上课认真做笔记、课堂积极提问,参与讨论、在课堂上做口头报告、完成课堂规定的作业、利用电脑及互联网获得所需信息或辅助学习;主要课程作业的性质;近一学年阅读指定参考书、自由阅读、参加课程考试、完成论文或报告的数量。课程学习变量的克朗巴赫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2,作为分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信度。[1]
本研究的分析素材来自笔者对湖南8所高校实施的《地方院校大学生就读经验调查》。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首先将湖南省高校区分为“211工程”高校、一般本科院校、高职高专三类,进行院校抽样,再分别在文科、理科、工科三个不同学科院系中分别从大二、大三、大四三个不同年级进行样本抽取。调查共回收有效样本数量1358个,其中男性为48.1%,女性为51.9%;92.0%的学生年龄在19-23岁之间;院校分布结构为“211工程”院校22.6%、一般本科院校56.6%,高职高专院校20.8%;年级分布为大二39.6%、大三38.7%、大四21.7%;专业分布为人文社科32.3%、理科41.2%、工科26.5%;66.6%的被测学生来自乡镇;研究对象父母的学历以高中、初中及以下为主;家庭年收入基本上在5000到10万之间;95.8%的研究对象住在校内宿舍;学习成绩在70-90分的研究对象占83%;有60.3%的学生选择毕业后追求更高学历;89.1%的研究对象学费来源于父母。
本研究依据以上数据资料,运用SPSS21. 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把握湖南省高校大学生的课程学习现状,考察大学生基本信息对课程学习的影响。
二、调查数据与研究发现
(一)大学生课程学习现状分析
从图 4.1 中可以看出学生在课程学习活动各指标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参与的频率。大学生在课程学习上投入的时间较多,而在课外学习上投入的时间较少,这在统计学意义上验证了目前大学生在课程学习上“高课堂投入低课外投入”的普遍状况。近一学年每周投入至少26个小时在课程学习上的学生有48.15%;投入至少26个小时在课外学习上的学生有16.74%,而22.97%的学生却表示每周投入在课外学习上的时间不足5小时,面对大学普遍比较大的课业压力,想要“术业有专攻”仅仅依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而每周不足5小时的课外学习时间,即平均每个工作日不到一小时的课外学习似乎不足以应对这样的压力,这样的学习情况令人堪忧。
从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具体内容来看,课堂学习中参与频率最高的是“完成课堂规定作业”,次之是“上课认真做课堂笔记”,“课堂积极提问,参与讨论”、“在课堂上做口头报告”这两项活动的参与频率不高,频繁或非常频繁参与这两项活动的学生不到20%,甚至有15.17%的调查对象表示从未在课堂上做过口头报告。课外学习主要考察图书馆学习的情况,“利用图书馆查阅所需资料”、“在图书馆自习”的参与频率不高,主要以“偶尔”和“一般”为主。此外,从互联网的利用情况来看,有42.93%的调查对象“频繁”及“非常频繁”地利用互联网获得所需信息,这符合对高校大学生的日常认知,与目前互联网的普及和大学生积极接触网络信息的主动意愿相关。
从阅读量、写作量和参加考试的数量来看,参加课程考试和自由阅读的频率较高,而阅读指定参考书、撰写论文和报告的参与状况不佳。近一年无论是阅读指定参考书、自由阅读、参加课程考试还是完成论文或报告的数量基本集中少于10本(门篇),其中参加课程考试11门以上的学生为29.77%,自由阅读书籍11本以上的学生为26.27%,阅读指定参考书和完成课程论文或其他书面报告的数量超过11本的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仅为13.19%、13.41%,甚至有12.23%的调查对象表示没有写过课程论文或者其他书面报告。调查发现,湖南省被测高校的课堂作业性质以考察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的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主,其次是考察组织综合能力。其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教育目标中比较重要的问题,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能使课本知识更生动,更深刻,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吸收。从课堂作业性质可见被调查的湖南高校对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非常重视,这也符合目前社会对大学生人才的要求。图4.1课程学习维度的基本情况汇总
注:图中选项 1-5 分别对应各题目中的 1-5 选项,如“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两题,选项1-5分别代表“≤5”“5-15”“16-25”“26-35”“35以上”这5个选项;“利用图书馆查阅所需资料”等题,选项 1-5 分别代表“从不”“偶尔”“一般”“频繁”和“非常频繁”这 5 个选项;“课堂作业性质”的1-5选项分别代表“记忆能力”“分析能力”“组织综合能力”“判断能力”“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的能力”;而表中“阅读指定参考书”、“自由阅读书籍”、“课程考试”及“课程论文或其他书面报告”的 1-5 选项则分别代表“没有”“少于 5”“5-10”“ 11-20”及“20 以上”这5 个选项。这样处理能够更集中更直观地反映出课程学习维度的回答情况。
(二)学生背景信息对课程学习参与情况的影响
为了了解学生的不同背景特征对课程学习参与的影响,笔者将性别、民族、年龄、所在学校类型、年级、专业、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在读期间住宿情况、成绩等级等这样一些背景信息作为自变量、将反映课程学习情况的14个项目及课程学习变量看作各自独立的因变量,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来检验学生背景特征与课程学习情况之间的关系。总的来看,表1数据显示学生背景信息与课程学习这一变量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将课程学习作为单独的因变量时,学校的类型、年级、母亲受教育程度、成绩等级、更高学历追求以及学费来源对学生在课程学习方面的参与有显著的相关性(P*
从反映课程学习情况的14个项目具体来看,第一,学校类型与课程学习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投入在“课堂学习”的时间、“利用图书馆查询所需资料” 、“课堂积极提问,参与讨论”、“在课堂上做口头报告”、“完成课堂规定作业”的频率,“阅读指定参考书”以及参加“课程考试”的数目;第二,学生的年级与分配在课堂和课外学习的时间、利用图书馆查询资料或自习、利用互联网辅助学习、阅读指定参考书以及撰写论文或报告等方面存在显著影响;第三,母亲受教育程度对学生课程学习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投入在课外学习上的时间、利用图书馆学习、参与课堂学习如认真做笔记、参与讨论、做口头报告的频率、阅读指定参考书、参加课程考试以及撰写论文或报告的数目等方面;第四,学生成绩等级除了在课堂作业性质及自由阅读书目上之外,对反映课程学习情况的其他12个方面都存在潜在的影响;第五,学生是否追求更高学历与学生在课外学习的时间、利用图书馆学习、参与课堂学习以及阅读书目(指定参考书或自由阅读)等方面具有显著相关性;学生学费和生活费来源对课程学习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利用图书馆查阅所需资料、在课堂上做口头报告以及完成课堂规定作业这几方面(见表1)。
三、总结
本研究仅从整体上对大学生课程学习状况及学生背景对课程学习的影响上进行研究分析,没有就课程学习的参与情况对就读经验其他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也没有从学生背景特征的具体分类对课程学习状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如没有对学校类型的具体分类进行研究,因而无法清楚地了解不同类型的大学(譬如211院校,一般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里课程学习现状。这些还有待以后进一步研究。
从本研究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湖南高校大学生在课程学习方面的参与度较好,但仍有改进的空间,且学生所在学校类型、年级、母亲受教育程度、学习成绩等级、是否追求更高学历、学费和生活费来源等背景特征对学生参与课程学习有显著性影响。具体来说,大学生相对来说重视课堂学习,投入在课堂学习上的时间较多,参与也较频繁。但是参与课堂的积极主动性不够,如在课堂上讨论或做报告等参与不佳。课外用功学习的比较少,投入的时间很少,很少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学习,读书数目有限,风气不佳。这与学校的教学设计和教育模式息息相关。教学设计应该在保障课堂学习的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学习和独立研究,促进学生在课堂外的自主学习。而教学模式则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因而,为了提高高校大学生在课程学习上的参与度,必须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课外作业和学生独立研究的重要作用,在教学模式中增加双向互动和课后反馈,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陈超,邹滢. SPSS15.0中文版常用功能与应用实例精讲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337.
[2]孙庆雯.学生学习经验与本科教育质量的相关度分析, 硕士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11.
[3]叶绍国,何英奇,陈舜芬.大一学生校园参与经验与收获自评―以淡江、清华、师大三校为例[J].师大学报教育类,2007.52(3).
[4]鲍威.高等院校教学质量与教育成果及其关联性的实证研究――基于北京市高校学生学业情况的调研大学[J].大学研究与评价,2O08(3).
篇8
学活动中提出对文献利用的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大学生驾驭文献的能力。
关键词 科技文献 创新能力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30文献标识码:A
Cultiv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erature Using Ability
HE Lijiang, REN Manjie
(School of Computer, Yantai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005)
AbstractTechnology litera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cienti
fic research. the ability to use technology literature is one of basic
requirements in undergraduate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the misund
erstandings in technology literature using ability training must be ov
ercome. in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reading skill is the most importan
t, and students should get in touch with literatures as early as possi
ble. the standard to use the literature should be built up in a variet
y of teaching activities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control the l
iterature in practice.
Key wordstechnology literature; innovation ability; undergraduate
在“科教兴国”战略的背景下和创建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各高校为努力培养学
生的创新能力,采取了诸多的措施。包括开出研究性教学的课程,鼓励大学生进
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竞赛
等。在实践中,大学生科技文献利用能力的培养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这制约了
创新能力培养的质量,也不利于大学生获得全面的提高。科技文献在科研工作中
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专业教育中重要的学习资源,大学生应该在科技文献利用
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提高大学生科技文献的利用能力,有利于改变目前大学生
由于学习材料单一而造成的学习兴趣不浓、独立思考能力差等问题。需要在教学
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创造条件让科技文献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大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的重要保障。
1 科技文献利用能力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科技文献指科技工作者对其创造性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科学总结,并公开发
表或通过答辩的科技写作文体,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报告
、专利说明书、标准等。无论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还是在开发研究中,科技
文献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技文献是科学研究的基础,科学研究总是在科技文
献的指导下进行的,科学研究将阅读文献作为研究起点,确定研究方案、方法和
步骤。科技文献是科学研究交流的载体,科学研究活动最终以发表文献而结束,
形成文献交流的循环系统。
在大学中,单纯的传授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面对信息急剧增长、知识
不断更新的要求,大学教育必须转向培养大学生获取、选择和利用知识的能力。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一个紧迫而有意义的课题,①然而有调查显示,
大学生对科技期刊认识和利用的现状堪忧。②在现实中,大学生死读书、读死书
,围绕考试考证学习的现象很突出,组织研究材料和运用研究方法的能力未得到
及时的培养。与教材重基础和体系,少前沿和争鸣相比,科技文献以其新颖性、
多样性、严谨性和完整性,理应成为大学生理想的辅助学习材料;与通过网页、
论坛等渠道获得的信息相比,科技文献在科学性、专业性、权威性等方面占有明
显的优势,各种科研、教育机构也建设了很多文献服务的平台,科技文献有条件
在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科技文献的利用能力也是合格大学
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2 科技文献利用能力培养不力的原因分析
2.1 大学生不必看文献的误解
学生认为将来不一定做科研工作,学会利用科技文献没有用,这种功利性的定位
阻碍了大学生对文献的利用。且不论“不做科研”的结论下得太早,学会科技文
献利用并不只是对科研工作有用,而是一切创新性工作的基础。在调查中还发现
,在经过早期的应试教育后,学生习惯了只以课本为知识载体的学习,加上其他
优秀的教材和教辅资料层出不穷,因而认为科技文献是多余的。甚至为数不少的
大学毕业生,不知道学校里还有丰富的数字文献资源。
2.2 文献阅读能力培养被忽视
大多数的专业培养方案中,都开出了《文献检索》课程。文献检索课程的重点在
于文献的获得,介绍各种索引工具和在线数据库的使用方法。有些类似的课程增
加了文献写作的培养。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大学生对科技文献利用的最大障碍不
是“找不到”,而是“看不懂”。这里存在学生专业知识尚不丰富、专业能力尚
不成熟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阅读方法也是一个需要训练的环节,读哪些、怎
么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针对不同阶段的大学生,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指导
,尤其是在学生初次接触专业文献时,帮助他们克服起步时的心理障碍。
2.3 科技文献利用能力培养具有长期性
学习并实践科技文献利用,并不是在一两门课程中就可以涵盖,也不是通过一两
个学期的学习就可以解决。只有在初步了解的前提下,督促和鼓励学生将科技文
献应用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科技文献在学习中的益处,从
而自觉地利用文献,提高对文献的驾驶能力。各门课程均应在文献利用上提出要
求,引导学生基于文献,紧跟前沿,以切实提高能力为终极目标,而不是过早地
采用类似“吃快餐”的方式追求工作、考试、考证等直接目标。在长期利用文献
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需要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 科技文献利用能力的培养方法
3.1 尽早接触科技文献,体验科技文献的好处
从大学一年级开始,让学生掌握获得科技文献的途径,开始有意识地结合文献发
现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案,消除对文献的神秘感和与文献的距离感,养成有
问题查文献的意识。除了在新生入学后由图书馆组织的入馆教育之外,应该由专
业教师以讲座的形式,向新生讲解相关学科的文献来源,重点是数字资源与网络
资源。讲座的目的除了科技文献的一般知识以外,还要对阅读做出指导,让学生
学会筛选出适合读的文献,例如综述性的文章,以扩大知识面为目的;学会在低
年级时可以只读文章的引言部分,以了解相关背景和进展为主。要知道读文献重
在坚持,读不懂时重复读,就能突破。除了讲课,还应该给学生设计出实践活动
,例如,可以带学生集体到图书馆的期刊阅览室,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
3.2 开设专门的文献阅读课程
科技文献阅读课程可以面向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开出,课程内容包括:(1)科
技文献的基本概念,重点在于了解科技文献的分类及其在学习、研究中的作用;
(2)科技文献检索技术:重点在于如何利用数字期刊和会议论文资源;(3)文
献阅读方法: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筛选文献,学会通过浏览标题、
摘要、图表、参考文献等判断文献的价值及对自己的适合度,学会详读和记阅读
笔记的方法;(4)个人文献资源管理:介绍NoteExpress等桌面文献管理软件,
学习管理个人资料的方法,并能与文字编辑软件结合提高写作和研究的效率;(
5)学术规范:在阅读体验基础上,进一步深入领会学术规范要求,以规范进一步
加深对阅读技术的理解和体会;(6)文献阅读报告写作与交流;(7)学术道德
: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在科学研究中应该遵守的学术道德规范,自觉摒弃不当的学
术行为。课程以阅读能力提高为主线,通过实践活动,以及文献管理、学术规范
和道德等多方面的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3 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重视对文献的规范利用
在培养文献利用能力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各种课程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毕业
论文等各教学环节中按规范的要求利用文献。教师对学生报告中参考文献的引用
予以关注,在保证相关教学环节的质量的同时,使学生的研究能力得到更好的锻
炼。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撰写的报告中存在“拼凑”的现象,这很大程度
上是由于对文献利用能力低下的原因,而不单纯是道德问题。通过在各个教学环
节的训练,提升学生文献利用能力,使学生养成利用文献的习惯。
3.4 在课外科技活动中培养
第二课堂的科技立项、竞赛活动等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培
养学生科技文献利用能力的重要环节。但是在有关研究性教学和学生科研能力训
练的教学研究中,③④⑤均未明确提出对科技文献的利用。指导教师应该指导学
生,用自己在科研工作中的一般工作方法,去完成这些创新活动。学生参加创新
活动,与追求好的结果相比,对科研方法的体验是更加重要。
4 结语
科技文献在科研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专业教育中的重要学习资源,大学
生应该在科技文献利用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近年来大学生对科技文献的利用程
度有减弱的趋势,这对培养创新性人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确实不利。突
破目前在观念和实践中的各种障碍,以阅读能力的提高为突破口,在教学的各个
环节中,基于实践,让大学生充分利用好科技文献,将有利于新一代创新性人才
的培养。
注释
①彭丽喃,李三衡.论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情报科学,2005.23 (5).
②王桂清等.大学生对科技期刊认识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医学情报工作,200
4.6.
③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的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
篇9
[2]余逸群.大学生恋爱心理与恋爱道德教育[.丨].北京青年政抬学院学报.2003(6):31.
[3]孙景艳.对当代女大学生恋爱价值的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01(10):30.
[4]骆文炎.高职生恋爱观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3(23):183-]84.
[5]方国庆.论大学生恋爱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9(10):84-85.
*此论文为:2012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守兰.英美名诗解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刘文荣.英美诗歌名篇研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9.
[3]宋启军.试论艾米莉・勃朗特诗歌的叙事艺术[J].作家杂志,2012.6.
[4]宋兆霖主编.勃朗特两姐妹全集第8卷艾米丽・勃朗特诗全集[M].艾米丽・勃朗特(著);
参考文献
[1]梁健.爱情本质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2]陈昕.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3.
[3]王凯.90后大学生爱情观现状与应对教育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2.
篇10
一、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为海南大学自然科学方面某3个专业的2015届毕业生。此次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69%。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论文选题、师生互动、论文完成情况及满意度、论文写作、论文对自己的影响等方面。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位论文
导师选择有大约45%的大学毕业生是自愿选择导师的,充分展示了大学生做毕业论文选择时的主观能动性。另外,也有部分学生是由导师挑选的,这部分学生和导师往往都是强强联手,如:导师课题较多、学术造诣相对较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也较高;学生和导师之间相互比较熟悉。当然,这部分学生的比例相对较低,大约只有14%。值得注意的是,大概有16%~17%的学生比较被动,他们对导师的选择很漠然。他们要么是对导师情况不熟悉,要么是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方向、科研兴趣不明确,在导师选择中比较被动,最后只好由学院来做安排。对导师选择的建议是:学院对导师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及给学生的研究课题做详细说明,让毕业生充分了解每个导师,最后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合适的导师,充分发挥学生在毕业论文中的创新精神。
(二)选题思路
超过48%的毕业生是和导师共同商量后确定毕业论文的课题,这一选项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选项,也充分说明了学生对毕业论文题目选择的主动性和协调性。有大约29%的毕业生的选题是由导师安排的,这部分学生就比较被动,可能参与的课题不在自己的兴趣范围之类,属于不得已而为之。值得注意的是,有大约17%的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设计的课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新精神和主观能动性。对选题思路的建议是:导师要充分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或是与学生共同商量决定要做的课题,而不是强加式的命题作文。导师要充分发挥引导、扶持、纠错的作用,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少走弯路。
(三)对毕业论文课题的兴趣度
大约有55%的毕业生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是有兴趣的,而且在努力完成;另外,有超过25%的毕业生是花了心思在做自己的毕业论文,甚至有大约15%的毕业生对自己毕业论文涉及的课题非常感兴趣,也非常用心地做。综合起来说,这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完成都是非常认真的,而且兴趣也还不错。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不足6%)对自己的论文题目完全没有兴趣,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有理由相信这部分学生的论文质量水平不高,属于完全的“从动轮”。为了增强学生对自己论文的兴趣和参与度,提供论文质量,建议导师要充分准备自己的课题,多设几个研究方向,同时要充分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使选题有价值,尽量避免“小题大做”或“大题小做”。
(四)完成毕业论文期间与导师的互动沟通情况
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师生沟通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就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经常沟通讨论的学生比例达到48%,远远高于其他选项;另外,其中在遇到问题时有沟通的学生比例也占了37%以上。当然,也有小部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与导师沟通较少或基本没有沟通,这两部分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有的教师指导学生偏多,在论文(设计)指导上就难免力不从心,无法对每一个学生的论文进行深入了解[6]。建议导师要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足够重视,投入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主动就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经常与学生沟通沟通讨论,对学生毕业论文仔细阅读、审核,提出意见,努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整体论文水平提高。
(五)完成毕业论文所花的时间
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超过85%的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都在3个月以上,其中60%的投入时间在3~6个月,有25%的学生投入的时间较多,在6个月以上。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投入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近年来,学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学生们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去联系工作;再加上一些学生忙于考各种证书,来增加就业的砝码;也有部分学生忙于考研、复试、调剂等,很难专心从事毕业生产实习和论文工作[2,7]。建议学院提前启动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让学生尽早着手实验论文的工作,包括查阅资料、论文设计、实地实习、撰写论文等一系列较为复杂的任务。以便为后续工作安排留有充裕的时间,做到考研、毕业、就业多不误。
(六)完成毕业论文的角色
有接近50%的学生是在师兄师姐(硕士/博士研究生)辅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的。有20%的学生是在导师亲自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的,有超过20%的学生是独立完成毕业的;另外还有不到10%的学生是和同学合作完成毕业论文。从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角色来看,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是高于导师的,这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也反映了指导教师数量不足或任务重的问题。建议学院组建学生科研团队和指导教师团队。从传统的“一对一”模式,转换成“多对多”、“多对一”或“一对多”。每个学生既有各自的研究任务,又可成为一个整体,从而达到“分而不散,合而不乱”。学生科研团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来完成一项较大课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指导团队的组建既可解决学生数量过多、指导教师不足的问题,还可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研究水平和质量。
(七)对自己论文所涉及的领域的熟悉度
有接近50%的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所涉及的研究领域比较感兴趣,也比较了解的,体现了指导教师给予的课题专业性比较强,充分结合了专业特性。另外,有大约38%的学生尽管在毕业论文开始前并不了解毕业论文所涉及的领域,但通过文献阅读慢慢了解。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在论文完成后对自己毕业论文所涉及的领域也不了解,这部分学生往往是要么对自己的毕业论文不感兴趣,要么是对自己的学习不认真负责,还有就是指导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甚至迁就某些不合理要求。建议指导教师要结合专业特性设计较多的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另一方面,指导教师要从论文涉及的领域(包括研究意义、研究动态及创新性等方面)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自主创新能力。
(八)毕业论文遇到的最大挑战
有大约37%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最大的挑战是做实验,有大约28%的学生觉得是写论文,有17%的学生认为是文献阅读。当然,还有另外的17%的学生认为没什么挑战,随便做做就过了。综合来看,这几个专业的学生做毕业论文时,无论是从做实验、写论文,还是阅读文献,都是非常认真负责的,只有少部分毕业生不会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入的研究。建议注意重视学生研究素质培养,可实行导师负责制,让有兴趣的学生平时多参与科学实验研究,培养学生阅读文献、撰写实验报告和科学论文的习惯。
(九)论文写作过程中,最难写的内容
有超过55%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最难写的是结果与分析,有大约22%的学生觉得是结论与讨论,有17%的学生认为是前言和综述部分,只有大约5%的学生认为是材料和方法,而在另一个选项参考文献方面居然没人选择。作为自然科学研究的学生和科研人员来讲,往往结果与分析是最容易写的,而大部分毕业生却觉得这部分难写,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参考文献阅读不够,知识储备不足,对本领域了解深度不够,在文章中盲目推理。面对实验结束后的一堆数据不知怎样处理,怎样进行分析总结。虽然在参考文献一项中,无人选择,但就论文评审评阅过程来看,参考文献格式问题几乎是一个通病,基本都是直接拷贝过来,格式五花八门。建议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分析、讨论进行合理引导,加强学生对文献阅读的理解力和规范性,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十)论文写作过程中,最容易写的内容
有大约45%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最容易写的是材料和方法,认为前言(综述部分)、结果与分析、参考文献部分容易写的学生大约各有16%,只有不到3%的学生认为讨论容易写。综合来看,大部分学生认为材料方法、文献综述部分容易写,是因为这部分往往有现成的东西可以借鉴,甚至是直接拷贝。相反,在其他方面觉得难写,是因为同学们没有自己的科研思维和文献消化能力。建议指导教师要在学生的科研道德、科研素养教育方面合理引导,形成正确的科研价值观。
(十一)毕业论文写作方面的困扰
在论文写作困扰方面,有大约43%的学生认为是文档结构,有25%的学生认为是文献综述,有大约22%的学生认为是论文写作格式,只有不到9%的学生论文是参考文献困扰自己。其实从论文评审评阅情况来看,大部分论文在文档结构、论文格式及参考文献中都存在问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长期以来高校在课程教学不注重习作性专项训练,学校也未开设科学文献检索和专业文献撰写专项训练,导致学生资料整理能力、写作能力较差。对该部分的建议是针对所有学生开始科技论文写作、文献阅读选修课,增强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十二)毕业论文存在最大的问题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超过55%的在写作规范上存在问题,有25%的学生在实验设计上存在漏洞,有大约17%的学生在参考文献格式存在问题,有大约3%的学生存在结论不合理的问题。综合来看,论文写作规范困扰着大部分学生,这可能是由于本科论文没有明确的写作格式和规范要求。另一方面,还是学生对论文写作缺乏了解。建议指导教师要对实验设计和学生进行系统的讨论,不要盲目地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束后的一堆数据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处理,合理地分析总结,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确立学术学位论文格式规范体系。
(十三)论文答辩后对论文所涉及领域的认知度
在论文答辩后,有超过68%的学生对论文所涉及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有点兴趣,另外有17%的学生了解论文所涉及的领域,并认为如果有机会有兴趣继续往下做,有超过11%的学生对该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产生向往。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不到3%)对论文所涉及的领域还是不了解,也不感兴趣。综合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完成毕业论文了解该领域,并产生兴趣,效果还是不错的。建议指导教师根据大学生兴趣广泛、志向多元的特点,发挥各自特长。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与志向入手,有助于让学生们形成钻研学术和实务创造的作风。
(十四)对毕业论文完成的满意度
在论文答辩后,有超过51%的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论文完成情况还是感到满意的,另外有40%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达到了良好等次,还有大约3%的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感到非常满意,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觉得终于完成了。综合来看,学生对自己的论文完成情况感觉还是不错的。建议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力争让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论文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
三、结论
与讨论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我校所调查的几个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在导师选择、课题选择、兴趣培养、论文设计、论文写作、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表现得还不错。但同时也对指导教师在课题拟定、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和科研素养、培养学生阅读文献和科技论文写作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完善。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三创”精神,教学改革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
参考文献:
[1]柯颖.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对策思考[J].学术论坛,2008,31(10):203-205.
[2]姜仁涛.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专书研究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9,(S1):80-82.
[3]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5-47.
[4]黄春梅.本科毕业论文不宜取消———对武汉四所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撰写现状的调查[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2(1):80-83.
[5]张欣,毛永江.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3):99-101.
篇11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本科院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对本科毕业生四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是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毕业论文是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也是评价本科毕业生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重要标尺[1,2]。作为初级学术训练的研究活动,毕业论文具有学术研究的一般功用,能够在学术训练中提升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其毕业论文的质量有效反映了学生专业基础理论掌握程度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专业素养的评价尺度[3]。但是,近年来针对本科毕业论文的争议不断,一方面是认为本科论文是一块鸡肋,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有的论文完全存在抄袭和“黑市”购买现象,觉得应该取消;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大学一直秉承“严进宽出”的传统,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考核把关不严,极少有学生由于论文质量问题而拿不到学位的,本科毕业论文对学生是否能拿到学位丧失了应有的约束力[4,5]。大多数学者认为不能因以论文质量下滑和考核体制不完善为理由而取消本科论文,失去一次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培养的重要实践机会,从而导致大学教育不完整。针对各种争议,本文对海南大学自然科学相关的某几个专业的本科论文完成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期望该次调查结果能为我校本科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完善提供契机,也为其他高校的本科教学改革提供借鉴意义。
一、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为海南大学自然科学方面某3个专业的2015届毕业生。此次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69%。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论文选题、师生互动、论文完成情况及满意度、论文写作、论文对自己的影响等方面。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位论文导师选择
有大约45%的大学毕业生是自愿选择导师的,充分展示了大学生做毕业论文选择时的主观能动性。另外,也有部分学生是由导师挑选的,这部分学生和导师往往都是强强联手,如:导师课题较多、学术造诣相对较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也较高;学生和导师之间相互比较熟悉。当然,这部分学生的比例相对较低,大约只有14%。值得注意的是,大概有16%~17%的学生比较被动,他们对导师的选择很漠然。他们要么是对导师情况不熟悉,要么是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方向、科研兴趣不明确,在导师选择中比较被动,最后只好由学院来做安排。对导师选择的建议是:学院对导师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及给学生的研究课题做详细说明,让毕业生充分了解每个导师,最后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合适的导师,充分发挥学生在毕业论文中的创新精神。
(二)选题思路
超过48%的毕业生是和导师共同商量后确定毕业论文的课题,这一选项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选项,也充分说明了学生对毕业论文题目选择的主动性和协调性。有大约29%的毕业生的选题是由导师安排的,这部分学生就比较被动,可能参与的课题不在自己的兴趣范围之类,属于不得已而为之。值得注意的是,有大约17%的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设计的课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新精神和主观能动性。对选题思路的建议是:导师要充分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或是与学生共同商量决定要做的课题,而不是强加式的命题作文。导师要充分发挥引导、扶持、纠错的作用,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少走弯路。
(三)对毕业论文课题的兴趣度
大约有55%的毕业生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是有兴趣的,而且在努力完成;另外,有超过25%的毕业生是花了心思在做自己的毕业论文,甚至有大约15%的毕业生对自己毕业论文涉及的课题非常感兴趣,也非常用心地做。综合起来说,这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完成都是非常认真的,而且兴趣也还不错。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不足6%)对自己的论文题目完全没有兴趣,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有理由相信这部分学生的论文质量水平不高,属于完全的“从动轮”。为了增强学生对自己论文的兴趣和参与度,提供论文质量,建议导师要充分准备自己的课题,多设几个研究方向,同时要充分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使选题有价值,尽量避免“小题大做”或“大题小做”。
(四)完成毕业论文期间与导师的互动沟通情况
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师生沟通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就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经常沟通讨论的学生比例达到48%,远远高于其他选项;另外,其中在遇到问题时有沟通的学生比例也占了37%以上。当然,也有小部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与导师沟通较少或基本没有沟通,这两部分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有的教师指导学生偏多,在论文(设计)指导上就难免力不从心,无法对每一个学生的论文进行深入了解[6]。建议导师要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足够重视,投入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主动就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经常与学生沟通沟通讨论,对学生毕业论文仔细阅读、审核,提出意见,努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整体论文水平提高。
(五)完成毕业论文所花的时间
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超过85%的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都在3个月以上,其中60%的投入时间在3~6个月,有25%的学生投入的时间较多,在6个月以上。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投入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近年来,学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学生们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去联系工作;再加上一些学生忙于考各种证书,来增加就业的砝码;也有部分学生忙于考研、复试、调剂等,很难专心从事毕业生产实习和论文工作[2,7]。建议学院提前启动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让学生尽早着手实验论文的工作,包括查阅资料、论文设计、实地实习、撰写论文等一系列较为复杂的任务。以便为后续工作安排留有充裕的时间,做到考研、毕业、就业多不误。
(六)完成毕业论文的角色
有接近50%的学生是在师兄师姐(硕士/博士研究生)辅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的。有20%的学生是在导师亲自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的,有超过20%的学生是独立完成毕业的;另外还有不到10%的学生是和同学合作完成毕业论文。从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角色来看,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是高于导师的,这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也反映了指导教师数量不足或任务重的问题。建议学院组建学生科研团队和指导教师团队。从传统的“一对一”模式,转换成“多对多”、“多对一”或“一对多”。每个学生既有各自的研究任务,又可成为一个整体,从而达到“分而不散,合而不乱”。学生科研团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来完成一项较大课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指导团队的组建既可解决学生数量过多、指导教师不足的问题,还可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研究水平和质量。
(七)对自己论文所涉及的领域的熟悉度
有接近50%的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所涉及的研究领域比较感兴趣,也比较了解的,体现了指导教师给予的课题专业性比较强,充分结合了专业特性。另外,有大约38%的学生尽管在毕业论文开始前并不了解毕业论文所涉及的领域,但通过文献阅读慢慢了解。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在论文完成后对自己毕业论文所涉及的领域也不了解,这部分学生往往是要么对自己的毕业论文不感兴趣,要么是对自己的学习不认真负责,还有就是指导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甚至迁就某些不合理要求。建议指导教师要结合专业特性设计较多的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另一方面,指导教师要从论文涉及的领域(包括研究意义、研究动态及创新性等方面)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自主创新能力。
(八)毕业论文遇到的最大挑战
有大约37%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最大的挑战是做实验,有大约28%的学生觉得是写论文,有17%的学生认为是文献阅读。当然,还有另外的17%的学生认为没什么挑战,随便做做就过了。综合来看,这几个专业的学生做毕业论文时,无论是从做实验、写论文,还是阅读文献,都是非常认真负责的,只有少部分毕业生不会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入的研究。建议注意重视学生研究素质培养,可实行导师负责制,让有兴趣的学生平时多参与科学实验研究,培养学生阅读文献、撰写实验报告和科学论文的习惯。
(九)论文写作过程中,最难写的内容
有超过55%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最难写的是结果与分析,有大约22%的学生觉得是结论与讨论,有17%的学生认为是前言和综述部分,只有大约5%的学生认为是材料和方法,而在另一个选项参考文献方面居然没人选择。作为自然科学研究的学生和科研人员来讲,往往结果与分析是最容易写的,而大部分毕业生却觉得这部分难写,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参考文献阅读不够,知识储备不足,对本领域了解深度不够,在文章中盲目推理。面对实验结束后的一堆数据不知怎样处理,怎样进行分析总结。虽然在参考文献一项中,无人选择,但就论文评审评阅过程来看,参考文献格式问题几乎是一个通病,基本都是直接拷贝过来,格式五花八门。建议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分析、讨论进行合理引导,加强学生对文献阅读的理解力和规范性,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十)论文写作过程中,最容易写的内容
有大约45%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最容易写的是材料和方法,认为前言(综述部分)、结果与分析、参考文献部分容易写的学生大约各有16%,只有不到3%的学生认为讨论容易写。综合来看,大部分学生认为材料方法、文献综述部分容易写,是因为这部分往往有现成的东西可以借鉴,甚至是直接拷贝。相反,在其他方面觉得难写,是因为同学们没有自己的科研思维和文献消化能力。建议指导教师要在学生的科研道德、科研素养教育方面合理引导,形成正确的科研价值观。
(十一)毕业论文写作方面的困扰
在论文写作困扰方面,有大约43%的学生认为是文档结构,有25%的学生认为是文献综述,有大约22%的学生认为是论文写作格式,只有不到9%的学生论文是参考文献困扰自己。其实从论文评审评阅情况来看,大部分论文在文档结构、论文格式及参考文献中都存在问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长期以来高校在课程教学不注重习作性专项训练,学校也未开设科学文献检索和专业文献撰写专项训练,导致学生资料整理能力、写作能力较差。对该部分的建议是针对所有学生开始科技论文写作、文献阅读选修课,增强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十二)毕业论文存在最大的问题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超过55%的在写作规范上存在问题,有25%的学生在实验设计上存在漏洞,有大约17%的学生在参考文献格式存在问题,有大约3%的学生存在结论不合理的问题。综合来看,论文写作规范困扰着大部分学生,这可能是由于本科论文没有明确的写作格式和规范要求。另一方面,还是学生对论文写作缺乏了解。建议指导教师要对实验设计和学生进行系统的讨论,不要盲目地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束后的一堆数据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处理,合理地分析总结,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确立学术学位论文格式规范体系。
(十三)论文答辩后对论文所涉及领域的认知度
在论文答辩后,有超过68%的学生对论文所涉及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有点兴趣,另外有17%的学生了解论文所涉及的领域,并认为如果有机会有兴趣继续往下做,有超过11%的学生对该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产生向往。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不到3%)对论文所涉及的领域还是不了解,也不感兴趣。综合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完成毕业论文了解该领域,并产生兴趣,效果还是不错的。建议指导教师根据大学生兴趣广泛、志向多元的特点,发挥各自特长。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与志向入手,有助于让学生们形成钻研学术和实务创造的作风。
(十四)对毕业论文完成的满意度
在论文答辩后,有超过51%的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论文完成情况还是感到满意的,另外有40%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达到了良好等次,还有大约3%的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感到非常满意,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觉得终于完成了。综合来看,学生对自己的论文完成情况感觉还是不错的。建议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力争让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论文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
三、结论与讨论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我校所调查的几个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在导师选择、课题选择、兴趣培养、论文设计、论文写作、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表现得还不错。但同时也对指导教师在课题拟定、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和科研素养、培养学生阅读文献和科技论文写作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完善。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三创”精神,教学改革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
参考文献:
[1]柯颖.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对策思考[J].学术论坛,2008,31(10):203-205.
[2]姜仁涛.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专书研究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9,(S1):80-82.
[3]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5-47.
[4]黄春梅.本科毕业论文不宜取消――对武汉四所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撰写现状的调查[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2(1):80-83.
篇12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综合评定本科生能力素质的一个主要考核环节,在本科阶段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以工程实践为背景的工科专业大学生而言,毕业设计也是培养其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或学术问题的一次较为全面的综合训练和总结测评。文献[1-3]等针对在毕业设计阶段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根据文献[1-3]的讨论,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包括自学能力、科研工作能力、论文写作能力、演讲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文献[4-7]等针对毕业设计阶段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文献[8]讨论了在毕业设计阶段提高工科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生自学能力的策略;文献[9]讨论了在毕业设计阶段提高大学生自学和写作能力的做法。本文在前人探讨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多年来指导测控工程专业大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实践,进一步探讨毕业设计阶段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方法。自学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中最基本的一项能力,是工科高等院校大学生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自学能力是一种面对问题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其外在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学生有兴趣和动力学习新知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学习是基于问题的有目的学习而不是盲目地接触不成体系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并降低了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而其内在特征表现在学生逐步养成的辨析式思维。辨析式思维是运用恰当的方法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并得出相应结论的能力[8]。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大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载体。虽然大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来自于前期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但是这些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介绍成熟的已解决的问题和分析系统化结构化问题,对解决现实问题和非结构化问题的辨析式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明显不够。毕业设计完全不同于前期课程的教学,已经由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完成。这是对前期课程教学环节的必要和有益的补充。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习遇到困难如何解决,而不是帮助学生直接解决问题。通过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身努力把问题解决带来的成就感,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科学安排毕业设计进度,合理分解毕业设计任务
根据我院学历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本科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的4月到6月。想要学生在短暂的三个月时间里完成好毕业设计论文,首先必须科学安排毕业设计进度,合理分解毕业设计任务。指导教师应将毕业设计工作按照由浅到深的难度等级细分为几个阶段,规划好每个阶段的具体设计任务。学生在教师的简单指点下先完成好浅显的工作,树立了自信心,获得了成就感,就敢于去攻克更难的工作。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逐渐提高了,对教师的依赖性也就下降了。根据我们多年来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将毕业设计工作细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开题阶段,二是开展研究阶段,三是撰写论文阶段。开题阶段的设计任务为:学习并分析与毕业设计选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理解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确定研究方法。开展研究阶段的设计任务为: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要求完成主要研究和设计工作,获得研究结果。撰写论文阶段的设计任务为:根据毕业设计论文规范撰写并完善论文,做好答辩准备工作,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毕业设计阶段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具体内容包括独立学习能力和合作研究能力两个方面[8]。独立学习是指在毕业设计阶段大学生需要独立学习相关专业的前沿知识,以及独立学习开展毕业设计所采用的设计方法、设计工具等。合作研究是指在毕业设计阶段教师不仅在开题、科研攻关、撰写论文等方面给予指导,还要在研究过程中有意识地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设计同时指导教师也深入参与设计的过程。学生的独立设计是指毕业设计的具体工作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但同时是在指导教师控制着研究方向、设计方案、设计进度、成果标准等关键环节下的设计。
二、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们将毕业设计工作过程细分为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学生的具体设计任务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每个阶段对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具体培养方法也是不同的。
1.开题阶段的培养方法。通常,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是由指导教师拟定的,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了某个设计题目,但很可能并不了解该设计题目的真正含义,更不清楚如何针对所选题目开展理论研究或设计工作。针对此特点,指导教师应该首先做设计内容及方法的专题辅导,使学生对如何开展设计工作有一定的认识,引导学生快速入门。在独立学习方面,指导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综述性文献以及重点文献,并以建立在一定阅读量上的文献综述作为阶段性的独立学习考核标准。指导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相关综述性文献、重点文献以及文献资源网站(比如CNKI资源网站),概况性地介绍该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指导教师在学生独立学习过程中主要是控制学生阅读的方向和范围。例如,在毕业设计论文《导弹推力矢量控制系统设计》的开题阶段,首先告诉学生主要设计内容是采用变结构控制方法设计导弹三通道的推力矢量控制系统,采用Matlab软件编程进行仿真分析。学生已经熟悉了Matlab软件和推力矢量控制的知识,但是对变结构控制方法比较陌生。我们为学生提供了核心文献:变结构控制在导弹制导与控制中的应用综述,变结构控制的理论及设计方法等。再如,在《机动再入体末制导弹道设计与仿真》的开题阶段,首先告诉学生主要设计工作是采用带落角约束的导引律设计制导弹道,采用Matlab软件编程对末制导弹道进行仿真分析。首先为学生提供核心文献:具有终端角度约束的导引律综述,带末端落角约束的变结构导引律、具有终端角度约束的机动再入飞行器的最优制导律等。除了为学生提供几篇核心文献以外,还要求学生到CNKI资源网站搜索下载相关论文进一步学习,扩展知识面。另外,要求学生学习文献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对比不同文献提出的方法有什么差别。更进一步地,要求学生独立推导几种带落角约束的导引律的设计过程。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获得了成就感和自信心。在合作研究方面,指导教师在学生理解相关文献和设计课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定具体的设计内容、设计方法、时间分配和毕业设计论文的框架。在这一阶段,发现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共同讨论相关文献提出的多种设计方法各有哪些优缺点等途径来培养;而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共同讨论如何选择确定设计方法来培养。例如,对于《机动再入体末制导弹道设计与仿真》,设计方法包括带落角约束的扩展比例导引律、带落角约束的变结构导引律、带落角约束的最优制导律等,我要求学生首先分析比较一下这三种方法的制导原理以及优缺点,然后再和学生一起讨论,根据原理简单、容易掌握的原则,确定了采用带落角约束的扩展比例导引律来设计。
2.开展研究阶段的培养方法。开展研究阶段是毕业设计环节的核心阶段,主要设计工作都是在这一阶段完成的。这个阶段的标志性成果是毕业设计论文的初步研究成果和结论。这一阶段学生根据确定的设计方法具体实施课题研究和设计。指导教师可利用这个阶段多给学生一些独立研究机会,引导学生尽可能独立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随着毕业设计工作的进展,学生可能会发现在某些具体研究问题上还需要进一步搜索和学习专业理论或设计方法类文献,或者对已选择的设计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对这些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就构成了本阶段独立学习的主要内容。例如,在《导弹推力矢量控制系统设计》的研究阶段,学生对变结构控制方法自主学习并掌握得比较快,设计时间也充裕,我又要求学生再采用古典的PID控制方法设计控制系统并进行仿真,对比一下哪种方法设计的控制系统的性能更好。再如,在《机动再入体末制导弹道设计与仿真》的研究阶段,初步确定研究方案时考虑到学生对比例导引律比较熟悉、容易掌握,选择了带落角约束的扩展比例导引律方法来设计末制导弹道。学生在自学了相关的论文文献后,又对带落角约束的变结构导引律方法产生了较大兴趣,于是我鼓励学生,自行推导一下论文中变结构导引律的设计过程,在采用扩展比例导引律方法设计好末制导弹道以后,再采用变结构导引律设计末制导弹道。最后,学生采用上述两种导引律设计了末制导弹道,并对两种导引律的设计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现出了比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从事科研的能力。在合作研究方面,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具体问题需要与指导教师讨论,比如对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的批判,对前期确定的设计方法某些方面的质疑或否定,毕业设计进展不顺利时对设计内容的调整等情况。指导教师应在学生一筹莫展时及时帮助学生共同攻关,逐步培养学生的迎难而上的精神。这一阶段指导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定期讨论,比如一周讨论一次。通过定期讨论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设计进度和设计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共同探讨解决疑难问题的办法,使学生在研究中少走弯路。而且也有助于养成良好的从事科研攻关的素质。
3.撰写论文阶段的培养方法。这一阶段的目标是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按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书面表达出来。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完善研究成果。同时,还应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研究成果的局限性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在独立学习方面,学生应按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撰写和修改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研究能力、自学能力、写作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份综合答卷。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是学习如何总结科学研究和如何表达研究成果的一次很好的训练。教师应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检查指导,查找问题并让学生仔细修改论文。此外,指导教师在论文答辩方面也要给予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科答辩时学生只有10分钟的陈述时间,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提炼出毕业设计论文的核心工作,在此基础上制作好多媒体课件,要求学生面对指导教师进行1~2次模拟答辩,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对于《机动再入体末制导弹道设计与仿真》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制作的答辩多媒体课件包括40多幅,重点不突出,显然陈述时间将远超出10分钟。我检查后提醒学生,要在10分钟内汇报毕业设计工作,因此不能面面俱到,必须提炼出自己的主要设计工作进行汇报。学生经过两次多媒体课件修改和模拟答辩,答辩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答辩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合作研究方面,首先需要指导教师认真审阅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并提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通过反复讨论与修改,使学生明白好论文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道理。同时,还有与学生共同探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巧、演讲表达的技巧。通过多媒体制作和模拟答辩过程的多次训练,使学生们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演讲交流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本文结合我们多年来指导测控工程专业大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实践,探讨了在毕业设计阶段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自学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中最基本的一项能力,是工科高等院校大学生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毕业设计阶段自学能力培养的具体内容包括独立学习能力和合作研究能力两个方面。我们将毕业设计过程按照由浅到深的难度等级细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开题阶段,二是开展研究阶段,三是撰写论文阶段。介绍了各阶段的毕业设计任务,并分别针对这三个阶段,详细探讨了独立学习能力和合作研究能力的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徐如彝.毕业设计与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J].现代制造工程,2003,8(增刊):70-71.
[2]杨任尔,曾兴斌,黄青年.毕业论文过程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1):118-120.
[3]赵健.加强毕业设计环节在提高本科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中的作用[J].职业教育,2012,(1):31-33.
[4]范兴明,张鑫,王荣,等.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创新精神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1,(21):438,448.
[5]靳治良,朱桂华,杨晋,等.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3,41(2):143-145.
[6]张爱华.浅谈毕业设计中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18):4-5.
篇13
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道德,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强调做人要“言必信,行必果”,孟子则提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诚信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诚信缺失的现象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由于升学就业的压力,造成学校对德育教育重视不够。在小学、中学,学校和家长关心的是升学率,以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评价学生的好坏,以升学率的高低评价学校的优劣,智育第一,德育排后。在大学,学校则关心学生的四、六级过关率、就业率、研究生的考取率、比赛获奖的多少等,而德育教育主要是以理论灌输为主,轻视对学生日常生活中道德素质修养的教育。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善于接纳新生事物,勇于思索,敢想敢做,但是他们世界观、价值观不成熟,不稳定,缺乏足够的道德评价能力,对社会上良莠不齐的现象不能辨别其真伪。常常把观察到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误导他们失去诚信观念。同时,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的优越使他们缺少艰苦生活的磨炼,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为他人着想,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当各种价值观念发生冲撞时,他们就很容易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心理,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追求个人的名利得失,而很少考虑自己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所以,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虽然只存在于少数的大学生之中,但它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未来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各高校均把大学生诚信教育提到德育教育的重要位置,其中的措施之一就是为大学生建立诚信档案。诚信档案是大学生向社会证明其诚信度的凭证,是评定大学生诚信度的重要依据,它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大学生的能力、素质,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帮助。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大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图书馆的读者管理工作,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读者的种种不良行为,会严重破坏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也会在校园内形成恶劣影响。图书资料是图书馆开展工作和提供服务的物质基础,但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破损丢失现象却十分普遍,有的甚至比较严重。毕业论文,档案。图书馆每年都要开支一部分经费用于破损图书资料的修补,并对一些无法修补的图书资料进行剔旧处理,给图书馆和读者都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1]
大学生在图书馆内的诚信缺失现象表现在:
1、破坏性的不良行为
阅读过程中的批注。特别是一些习题类的图书,被一些同学写上了答案,严重影响了其他同学的阅读。
阅读过程中的“裁剪”。这种现象是图书借阅中较常见的图书损坏现象,给图书杂志“开天窗”,剪下自己喜欢的内容,在老师不注意时还回图书,使图书无法继续流通,并且在读者中造成恶劣影响。
阅读过程中的“肢解”。即将书籍拆分之后取下自己需要的部分,然后将书“还原”。毕业论文,档案。 使后续读者阅读中发现“断页”现象。借出时崭新的图书等读者阅毕归还时已面目全非,完全散了架,这样不得不重新装订。
故意破坏图书借阅标识造成重复浪费。在开架书库里,每本图书都贴有条形码,这是借还图书的标识,然而某些读者用碳素笔或圆珠笔在条形码乱划,使扫描器失去检验,导致工作人员不得不更换条形码,以及相应数据,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2、违规性不良行为
长期占有图书。有些学生对一些副本少的图书,采取朋友之间交替借阅的办法,致使图书长期在少数几个人之间流通,其他同学借不到;或者在阅览室内将自己看的书“藏”到偏僻的书架上,只图自己阅览方便,使图书不在正常架位,别人无法找到,变成死书。
在图书馆内有种种不文明行为。毕业论文,档案。如大声交谈、接打手机、乱扔杂物等;在图书馆内的自习室占座,在自习室内长期堆放个人用品,因为占座问题自习室内吵架事件时有发生;不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不尊重老师等等。
所以,加强对读者的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素质,是高校图书馆读者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规范大学生的行为素质,加强图书馆读者管理工作,在图书馆建立读者诚信档案,约束、规范大学生的行为是非常必要的。
国内外图书馆进行读者信用管理的探索已经逐步展开,一些信用体系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将个人利用图书馆的信用情况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如果读者在图书馆内有不诚信的行为,则不单单是金钱的损失,,还会使个人信用受损。[2]目前,各高校普遍建立了学生诚信档案,也为图书馆建立大学生读者诚信档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高校有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图书馆可与学生处等部门直接联网,互通信息,完善的网络系统是建立诚信档案的前提条件。同时,高校图书馆具备完整的学生读者信息,包括姓名、年龄、班级、学号,还有读者全部借阅历史,能查阅读者的违章行为,如借阅图书超期、损坏图书罚款、丢失图书的赔偿等等不良记录,这就为图书馆建立读者诚信档案奠定了良好基础。再者,高校图书馆都有一套完整的读者管理工作规章制度,处理学生违纪违规时有理可凭、有法可依,这就为图书馆建立诚信档案,记录学生违规行为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高校图书馆在新生入馆教育时就要重点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并与新生签订诚信协议书,读者在签订协议书时必须认真仔细地阅读协议书的细则,明白如何遵守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今后四年大学学习生活所作所为有所依据,可以使新生掌握合理利用图书馆的方法技巧,抑制减少违规行为的产生,维护图书馆的正常工作秩序,让读者感觉到做诚实守信的人是神圣崇高的。毕业论文,档案。[3] 图书馆还要与学校学生处、团委联合举办活动,提倡做诚信大学生,做文明读者,在图书馆内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诚信氛围。毕业论文,档案。在馆内学生读者信息的基础上,增加几项内容,分别记载学生的违纪违规行为,如破损图书情况,超期还书次数,阅览室内违规行为记录,图书馆自习室内占座行为统计,在图书馆内有无其他不文明行为等等。毕业论文,档案。学生如果有违纪行为,都要记录在案。组成学生读者代表委员会,让学生直接参与学生诚信度的评定,以学期为单位进行统计,对全学期没有违纪行为的读者在图书馆网页上公示表扬,并给予增加借阅权限等奖励;对违纪次数多,性质严重的学生公开批评,并给予减少其借阅册数等相应处罚。
大学生读者诚信档案的建立,可以强化图书馆读者管理工作,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对构建和谐社会、创建文明校园,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福文.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破损的人文因素与对策.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6):132-134.
[2]张培峰.图书馆开展读者信用管理的思考.河北科技图苑,2008(7):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