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媒体管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媒体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媒体管理

篇1

2004年底,国内已有一批媒体企业上市,如北青传媒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融资9.04亿港元,是北京青年报社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的重要举措,对于其他媒体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具有领头的作用。

笔者一向认为,国内业绩好的报业集团在目前发展阶段,如果仅仅是为了“圈钱”,不必非到股市上筹资。有的正在准备上市的报业集团老总也私下说,上市圈到的钱还不知道该怎么花呢。上市筹资是有代价的。如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代表股东利益,有权撤换管理人员。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上市也能促进中国媒体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风险披露标准和透明度。既能通过法律与市场监督保障股东权益,又能通过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和股票认购权等物质手段激励员工、保留优秀员工。相对于“圈钱”,当前这股酝酿中的上市热,更反映了国内报业集团尽早建立健全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彻底摆脱旧的行政体制的热切愿望。根据目前国内媒体的现状,一般来说,媒体企业上市可通过并购、重组,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提高经营与管理水平。

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属于“喉舌”性质的媒体的主体业务不能进行企业化运作,只能将经营性业务剥离出来,实行事业办企业,事业单位作为出资人,授权企业单位经营,如北青传媒模式。即使如此,从长远看,媒体从业人员学习一些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经济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经营管理、人事管理等多方面现代企业的才能,并将之和媒体实践相结合,对于转换媒体经营机制、创新管理体制、增强竞争力,都是有益的。

这里,我想介绍一下自己作为记者转行成为媒体管理人员的经历。

我1986年在上海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和新闻系毕业后,先是在北京英文《中国日报》担任7年记者。后获美国《读者文摘》奖学金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院学习。毕业后被亚洲管理最佳公司之一的新加坡报业控股集团聘用,历任《联合早报》高级财经记者、《联合早报网》主编、亚洲网有限公司副总裁、新加坡报业控股集团高级经理等职,参与过分公司上市筹资与管理。新加坡报业控股集团是新加坡第七大上市公司,出版当地主要报纸杂志,并投资于电视、电台、网络等电子媒体。虽然我是新闻科班出身、老记者,可谓“血管里流的是墨汁”,但在一个高度市场化条件下的国家和媒体中从事财经报道和媒体管理工作时,以往国内外接受的新闻教育和积累的工作经验相当不够用,非常吃力。这样才在工余攻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SUNY- Buffalo)在新加坡开设的MBA学位,可谓学以致用。

笔者对美国第一大报《纽约时报》的管理层做过统计,发现在28名高级管理人员(包括发行人、总裁、总编辑在内)中,有新闻和商业经营两方面经验的只占17.9%;只有商业经验者则占50%;两者相加,有商业经验者占大多数,达到67.9%。在28人中,受过财经、商业管理教育者占到60%。发行人和总编辑中也不乏有MBA学位或管理文凭者(见“纽约时报公司管理层背景”)。根据笔者的观察,其他世界著名媒体公司的管理高层的背景,也大致如此。为了保证管理层为股东创造最大利润,公司对他们的商业经营能力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新闻工作经验和能力。由于国内媒体进入市场时间太短,媒体企业管理人才匮乏。对于所谓媒体经理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国内业界和学术界也是众说纷纭,甚至有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如提出媒体经理人需要既懂政治,又懂经营、新闻等等。

可以预见,随着国内媒体企业的市场化进程加快和财经新闻日益增加的重要性,对懂商业管理的人才将有更大的需求,也会有更多的媒体人士对现代化企业管理发生兴趣。MBA教育以培养实务型管理人才为目标,已开始得到国内一些媒体集团的利用。实际上,国内已出现了“天价”媒体EMBA项目。① 纽约时报公司管理层背景

工作背景 人数 比例(%)

有新闻工作经验者 9 32.1

有商业经验者 14 50

两者皆有 5 17.9

合计 28 100

教育背景 人数 比例(%)

受过财经\管理\MBA教育者 17 60.7

数据来源:,2004年11月

二、系统介绍市场化条件下媒体企业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谈到媒体的经营与管理,比较常见的概念和话题有市场与消费者的细分、产品的差异化、社会责任、财务管理、新技术应用等,这些在MBA的战略管理、营销、伦理道德、财务管理等诸多课程中都有涉及。但MBA更注重培养管理人员对企业发展的整体了解。在美国MBA的管理“通才”教育下,毕业生应具备以下主要能力:

通才的眼界,能全面考虑一个组织的问题,并在较大范围内了解组织的状况。

分析和综合能力,能把含糊的和没有条理的信息条理化,得出对问题的准确解释、形成创造性的选择,并恰当地完成。

技术与专业技能,包括各种商业手段和职能方面的能力。

商业伦理,作为一个管理人员应当具有的尽职精神和伦理观。

能成功地与同事或竞争对手交往,能在各种竞争条件下出色完成任务。②

中国的MBA教育在过去10年里发展非常迅速。但由于起步较晚,因此系统了解MBA战略管理、商业伦理、经济学、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组织行为等课程(各个MBA课程设置不尽相同,因此只列出主要课程)覆盖的知识结构的传媒人士并不多见。此外,现在的传媒管理人比较忽略媒体企业的文化、使命、伦理道德等概念,缺乏建立现代化媒体企业的整体思考,也即MBA要求的通才的眼界。掌握一些基本的MBA管理内容,对他们的工作也是会有帮助的。如果是要将MBA的概念和案例运用于媒体管理,则应具备MBA知识和媒体管理实践经验两方面的知识。因此,我觉得应该利用自己的经验写一本概括MBA基本内容,并与媒体实践相结合的书。

必须强调的是,MBA式的媒体管理也并非被所有人接受。美国人Underwood曾在上个世纪90年过一本《当MBA们管理新闻大厅的时候》的书,对所谓MBA式的现代化媒体管理方式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在这里,MBA代表了报业中的市场营销、成本、赢利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商业概念。该书作者认为,在“MBA”式管理制度下,以市场为导向的报纸,包括《今日美国》(USAToday)在内,是市场营销占了上风,结果一味迎合读者,抹杀了采编人员的创造性,更取代了媒体教育读者的功能。③无独有偶,中国的报纸编辑也有类似抱怨。④

难道“MBA”们努力吸引受众和广告主、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还有什么错吗?如果按照更好地服务他人的商业理念,媒体服务的对象应包括股东、受众、采编人员、分销商、政府监管人员以及所在社区等诸多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媒体作为一个创造性和自主性强的企业,要发挥雇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使商业经营更为成功。在追求商业利润和照顾利益相关者关系之间,如何平衡绝非易事。这样的道德难题在企业管理中司空见惯。国外MBA最近几年开设的伦理道德课程,便是为了帮助经理人理解应对管理中出现的伦理道德冲突。

国外对媒体进行MBA式管理的批评意见还有,媒体除了传播专业功能以外,还必须发挥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和文化功能,因此,不能过分强调媒体的商业功能。这种观点有些类似国内关于媒体上市必须要符合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的要求。

本书侧重于介绍企业的全面管理知识,和这些知识在媒体经营中的运用。但作者也同意媒体的经营与管理须兼顾媒体的商业利益和社会责任的双方面功能。为此,在拙作《媒体集团的经营与管理――新加坡报业控股的成功之道》一书中有大量篇幅专门介绍新加坡媒体集团如何发挥特殊社会责任和企业公民职责。同时,笔者认为,除公共媒体组织外,多数媒体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必须赢利。现代企业化经营的根本目的是要取得利润最大化和股东价值最大化,媒体进行企业化经营时也不例外。

美国大学在教授媒体经营与管理课程的时候,大致会有两个教学方向。一种是强调媒体经营与管理的财务管理;另一种则是强调对人的管理。本书在写作时倾向于后一种方向。因此,虽然此书提供了媒体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实践,但这只是粗线条而已。如书内有介绍媒体经济学与媒体财务管理,但其目的是要帮助读者从经理人的角度来理解主要概念、读懂报表中数字代表的意思,而非是讲述会计工作中的每个环节。如前面所述,这本书最终的目的,是要介绍MBA教育要求的通才的企业管理眼界。此外,虽然这本书强调“系统”介绍MBA概念及在媒体实践中的运用,但相比于整个MBA教学内容和方式,这本书只有入门的功效。MBA1910年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迄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MBA教学方式强调案例讨论,强调问题导向的学习、合作学习和团队学习,强调沟通技巧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这都是看书学不到的。

本书共分11章,包括了组织行为、市场营销、伦理、经济学、人力资源、统计、财务、运营、技术与电子商务、战略管理等MBA主要课程。除了介绍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技能以外,还试图将这些内容和媒体管理实践相结合。有些案例和分析,如多媒体整合对媒体企业组织的影响和媒体缩减规模(裁员)期间的人力资源策略,皆出自于本人亲身经历,在MBA学习时成为课堂讨论的主题。附录还列出了国外著名商学院MBA和新闻学院媒体管理课程简介,为有意进一步学习的传媒界朋友提供帮助。

(作者系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媒体MBA精要》一书近期已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发行)

注释:

①据新华网报道,上海复旦大学管理、新闻学院联手,酝酿多年的传媒管理方向EMBA项目自正式招生以来,“前来咨询报名的人络绎不绝”。校方表示,最初被称为“天价”的25.8万学费并未吓倒报名者,截至2004年6月底,招生情况已远远超过校方的预期。

篇2

在世界的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影像下,我国有了社会的大发展、大改革。但随后而来的危机事件的频发也引起人们的担忧,21世纪以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媒体在不断发展,也成为了处理危机的重要工具和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的桥梁,媒体能否客观、及时、适度的传播公共危机中的各种信息,对于应对公共危机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危机中要合理处理与媒体的关系,要分清各自的职责是很有必要的,危机中媒体和危机管理者都有不同的职责,管理者是要处置事件,而媒体是把事件的具体情况告知于公众。

在传统社会中,由于媒体的发展并不广泛,转播信息的工具只有报纸,也有用于娱乐的各种乐器在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可能能及时传播信息,信息的准确率并不高,也就不能及时发现危机,造成很大损失,而这些报道也只是在危机发生之后的处理工作的简单介绍而已,我国最早的危机报道是在1626年6月出版的一期邸报——《报房京报》上,就刊载了灾难新闻,之后再发生的唐山大地震等等,由于没有进行专门的报道,而没得到积极的救济,使损失过大。在过去出于对社会稳定和政治因素的考虑,而压抑对危机的报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入和民主法制制度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在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就开始重视危机的管理和民众的知情权,从而有了对危机中媒体的正确认识,强调了危机事件不仅仅在新华社可以报道危机事件,而且其他任何新闻媒体都对灾情进行真实的报道,比如在1994年克拉玛依友谊宾馆火灾,1993年新疆系列爆炸案等等,都证明了危机中媒体的重要性。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危机事件不是突发而变得频发,为更好地发挥危机中政府部门的作用,我国在危机中合理与媒体沟通解决危机事件,比如在SARS或在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四月玉树地震等等,体现了两者的有效地沟通作用。

二、危机管理中媒体的作用

(一)消极作用

第一,摧毁政府形象。由于媒体是对事件进行客观的报道,但是在处理过程中,政府部门没能及时处理事件 ,使事情逐步恶化。甚至在很多危机事件中,危机管理者往往把媒体当做敌人,在危机爆发后,个别地方政府、执法机关对危机事件遮遮掩掩,甚至滥用行政权力封杀媒体,不仅延误救援、无视民情还造成社会上流言四起,在危机信息的时候也采取和媒体不合作的态度,或者经常使用“无可奉告”之类的外交辞令。从而引起媒体的关注和公众的高度不满,使政府失去公众的信任,形成政府形象的下降。

第二,小题大做,雪上加霜。由于现在媒体走向商业化、企业化、市场化发展,因此有些媒体为提高收视率,为抢独家头条新闻,发表刺激危机局势的新闻消息,误导社会公众,或加剧公众的社会恐惧心理;就乱报,失报,引起社会混乱,影响社会稳定。媒体无限制地对危机进行采访,也会使政府为了避免媒体的乱报,而对媒体的采访进行重重阻碍,这往往会影响政府的危机管理效率,甚至引起政府对危机处理的失误,使受害者再次受到创伤。

第三,人心混乱。从心理学上讲,人性中潜存着许多不合乎社会的欲望,其进过教育或道德意识等手段,被压制于意识之中,经教化还可成为生活的动力。但由于一些危机事件的爆发,因媒体的过分报道,而易引起人的不良情绪,控制本能的理性会逐渐减弱,激发一种与社会秩序不和谐的情绪与行为。

(二)积极作用

第一,成就政府形象,实现政府的透明度。在危机发生之后由于政府部门的所谓“保守”的手段,其实,会引起公众的疑惑,会引起公众心里不安,所以政府部门应该要把关于危机的事情通过媒体的帮助透漏与群众,只有能把信息透明化才能实现政府坦诚的态度和开放的精神,无疑会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感,提升公众对政府的信赖和支持率,逐步提高政府的形象。比如,在美国的“9.11”事件中最初人们对此事件的发生而对政府极其不满,可是因为后来处理的妥当,使政府收到了人们的赞赏。

第二,娱乐大众。在危机中,为了能让民心安定,危机管理人员以及大众传媒会做不同的努力,其中一个就是娱乐。因为,在极其紧张的时刻,媒体会转播一些搞笑的事情,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使人感到轻松。这会把一些本来是让人担心的事儿,通过各种方法来变成娱乐。

第三,满足受众知情权,起到激励作用。灾难性新闻不仅让人们了解事情外还能让人感到某种危机感和紧迫感,从而能够起到激励人们奋起应战,共度难关,推动实际发展的作用。当知道灾难后每个人不会是不采取行动,而是会接受挑战和应战的,这就通过媒体的组织而进行反击力量。这种激励是衡量一个社会或民族面对困难的态度,这与大众传媒的帮助是密切相关的。

三、危机管理人员应对媒体的措施

第一,掌握主动权。政府要及时、准确、充分把信息传给媒体,媒体传播给大众。政府不仅在信息、舆论引导还是在处理事件等等都应该有主动权,来引导媒体以及公众,把被动状态转变为主动状态,是事件能够很好的解决。危机一旦发生,为控制危机事态、整理社会秩序、避免社会恐慌,危机管理主体必须快速应急,通过媒体以最快的速度最新的信息,争取舆论主动权,有效地控制新闻传播的导向性。

第二,要与媒体积极合作,消除对媒体“敌人”态度,不能是简单的命令和控制。在危机管理中政府对于媒体的态度,实际上是政府的一个政策选择问题,有些领导对于媒体的采访表示“不欢迎”的态度,甚至敌视媒体,打击媒体或远离媒体等等现象,实际上媒体是危机的报道者,也是危机的记录者,所以它能给政府带来很多有用的信息,为处理事件带来方便,所以不能把媒体看作是敌人,而应该与媒体进行合作,共同面对危机,要争取时间完成工作。

第三,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要尊重生命,在第一时间去救人的同时要把已知的信息公布于众,表达关切,表明应急措施已经启动,利用媒体实现公众的知情权。在社会透明度日益增强的今天,特别是我们今天已经处于新媒体时代或者说社交媒体时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手机广泛应用后,有一个说法叫媒体无处不在,人人都是记者。在这种情况下,透明度应该说比任何时候都要大。所以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充分认识到媒体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不应该也不可能排斥把它在危机管理之外,而是应该畅通沟通的渠道,充分发挥媒体在危机管理当中的积极作用。(作者单位:新疆大学)

参考文献

[1]薛澜、张强、钟凯斌.危机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篇3

1.媒体对于公共管理的影响

1.1可以实现主动传播。主动传播指的是管理人员主动将政策和方针等进行传播、推广的传播方式,例如当政府制定了某项公共管理措施之后,为了让民众了解政策的主要内容,管理部门和人员可以与相关的媒体联系,或者在网络平台有关信息,向民众全面解析该项公共管理政策,以便实现政策的有效传播。②2017年长沙政府就2016年的黄渤工作报告进行了披露,并提出未来2017年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思路、方针、政策等,希望广大市民加强对环境保护职能部门的监督,获得了热烈反响。1.2可以实现客观传播。客观传播指的是媒体在管理者意愿之外的传播,这种传播方式不具有稳定性,属于媒体的自发行为。媒体对公共管理的客观传播有可能出现积极正面的社会反响,也有可能出现消极反面的负面影响,需要根据情况而定。③例如,当公共管理部门颁发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相关规定时,部分媒体就该政策的积极意义进行了解析和阐述,这对于肯定党和政府的领导、宣传政府政策有着积极的作用,而如果媒体对此进行了错误的解读,那么就有可能误导民众对政府产生错误的理解。1.3可以进行逆向传播。逆向传播指的是当政府实施公共管理并且出现了公共管理事件时,新闻媒体进行报道,产生了逆向传播。逆向传播实际上是不以管理者的意愿为转移的传播形式,因此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可能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积极影响指的是新闻媒体对公共管理事件或者公共危机事件进行客观的报道,是能够稳定民众情绪的新闻报道,带给社会的影响是积极的;而消极影响则完全相反,指的是媒体故意夸大、扭曲事实的报道,会引起社会恐慌,加大公共管理的难度。当然,逆向传播中还存在一种媒体态度,即沉默态度,也就是说,在公共事件发生和管理中,媒体对此事不进行任何报道,也不发表任何评论,以给政府的公共管理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时间。④例如,2015年天津大爆炸事件,对于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此时网络媒体对于政府的公共管理呈现两边倒的情况,一部分媒体认为公共管理及时,避免了更大的伤亡,也有部分媒体表示这些事件的发生说明政府的公共管理存在较多不足,应该完善公共管理制度。值得注意的是,新兴媒体的出现带动了自媒体的发展,自媒体环境下,民众公共管理的话语权和参与权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因此逆向传播的事情会经常发生,政府必须客观看待媒体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

2.公共管理中的媒体作用和政府政策

媒体在公共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基本作用即为信息的传播和推广,因此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如何加强对危机公关的应对,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就成为关键。2.1危机管理初期的政策。危机公关出现的初期,民众的第一反应是希望通过媒体渠道获得更多有关公共管理的相关信息,如公共事件的发展情况、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等。2013年H7N9禽流感病毒出现在中国大陆,引起社会的极大恐慌,⑤民众迫切想知道H7N9禽流感的具体病症和发病来由,目前哪些城市发生感染,怎样对H7N9禽流感进行预防和治疗,国家是否已经研发出疫苗进行对抗,当前各大城市的病情控制情况如何,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如果不借助媒体的力量信息、安定社会的情绪,就会激发社会的恐慌和混乱,因此政府迅速利用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进行了H7N9禽流感病毒相关内容和信息的,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指明了方向。2.2危机管理中期工作。危机管理开始之后,政府需要做到的是进行有效的公共事件管理和控制,加强各部门的配合,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在此过程中,政府必须保持与媒体的联系,及时将管理的进度给民众,让民众了解到最新消息,稳定人们的紧张情绪。2.3危机管理后期工作。公共事件管理后期,政府需要做到的是对此次公共事件的总结,先联系各大媒体,包括网络媒体、传统媒体等,报道公关事件的处理结果和成绩,消除人们的紧张情绪和顾虑,然后针对此次公共管理的经验和问题进行总结,以掌握更多的传播规律,为以后的公共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3.公共管理中的媒体应用对策

篇4

一、多媒体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多媒体引用到教学当中,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自主动脑能力,并在创新思维和意识上提供些许的刺激作用。为此,高校在重视学生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多项内在属性和能力。

多媒体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它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为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何优化课堂结构,是每一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知道,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导师,更是获得知识的最大动力。没有兴趣的学习,如同强扭的瓜般,食之无味。传统教学中的课堂往往是教师的单方面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被动的接受同时,效果不免要大打折扣。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并茂,配以视频、影响、文字、符号等多种元素,将整个教学气氛调动的兴奋起来。学生们更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充分发挥自己的眼、耳、手、脑等功能,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当中。举个例子,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借助电脑这个多媒体,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再结合学生们的实际学习状况,运用向光的文字、图像、视频、声音等效果,有时用些三维虚拟现实的手法,制作出下堂课的课件。比方,中文系教师利用多媒体可以将学生从枯燥的文字海洋中解放出来,通过自己精心设计的课件,声情并茂的将古典诗词和名言美句夹杂其中,给学生们脑海中形成一种自我情景美感的反射,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强烈审美意识,在视听当中自我体会书本中所表达的意境美。简言之,多媒体教学能够活跃教学气氛,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教学效率的提升。

多媒体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产生,为教师的个别教学和学生的自我学习提供了便利。多样化的软件,给学生造就了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他们可以自己规划学习的进度,再也不用完全依赖教师所强加的固定学习模式。学生更能在课堂之外通过多媒体系统对多门学科进行学习和辅导,也变相的解决了家长辅导不利的处境。同时,多媒体教学亦能激发学生个体素质的发展,创新意识的产生以及分析和解决能力的提升。以往的教学,老师通过费力的板书教学,极大的缩短了有效的教学时间,使得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大减弱,更遑论在教学的同时,去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创新意识,能够将知识点讲清楚就不错了。现在多媒体的引用,能很宽的将学生的思维同多媒体的演示完全契合起来,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多媒体的互动,也在潜移默化的培养着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想能力。与此同时,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在不经意中充分调动了起来。

二、高校多媒体教学管理的现状及解决办法

自从高校扩招以来,多媒体在高校中的使用率日益增长,90%的高校在日常教学当中都离不开多媒体。其专业性之强、技术之精、精密之高,对管理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作为新兴的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高校缺乏对多媒体技术的培训。很多高校在不了解不考察市场的情况下,一味的相信欧美产品,在不计成本的整套购入后,缺乏对教师的技术培训。如从德国进的一批多媒体设备,只能靠授课教师自己对照字典研究德语说明书,往往从购入到使用,耗去了许多时间和人力。而良好的技术培训可以缩短这个过程,从而降低设备的使用成倍,提高利用率。否则,因为操作上的失误而导致设备的损毁,造成教学的不能顺利进行就不划算了。

多媒体交涉建设和管理还不足,设备管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现在的高校很少有独立的部门去管理多媒体教室及设备。不同学校、不同院系、不同的管理模式,使得管理效率低下。再加上不同时期购买的不同型号和品牌的设备,其操作方式的不同,导致了多媒体教室建设和管理的不一致性和非系统性。最明显的缺陷是,多媒体教学都是与网络脱钩的,不能更好的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和互动平台,多少影响了资源的使用率。例如,教师去不同的多媒体教师,往往因为使用的不同会在教学过程中造成较大的困扰。除此之外,设备管理人员普遍缺乏服务意识,并且缺乏耐心,对教师的求助往往表现态度不好,计划矛盾。这也是目前高校多媒体管理存在的一个难题。为此,这就需要高校从整合多媒体教学设备入手,遵循“统一安排,共同使用”的原则,加强对设备故常的日常处理和维护,以帮助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郑前进.浅谈多媒体管理模式的发展[J],管理观察,2010(4)

[2] 夏勇、赖敏.浅谈多媒体教室管理模式[J],科技风,2012(24)

篇5

目前,伴随着电视节目的增加,以往传统的以磁带为介质的节目保存、使用方式存在很多问题:一是以磁带方式存储难以查找、难以共享且磁带寿命有限,这种方式的弊端是素材难以长期保存,在先前存在于磁带上的很多有价值的视音频资料还需要抢救;二是多种格式介质并存,在工作中时常要进行格式转化,这样就导致了质量和效率的降低,进而也不利于台内素材、节目利用以及台与台之间节目的交换。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视音频压缩技术的发展,基于IT存储和互联网技术普及,实现优质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已刻不容缓。实现电视台音视频节目、资料等媒体资产的数字化管理、存储,解决视音频等多媒体数据资料的检索查询、非编素材转码、资料、工作流程管理,都将成为电视台业务增值、信息数字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媒体资产的存储方式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是一套完整的数字媒体资产存储、管理、解决方案,通过该系统对各个媒体和内容(如视音频资料、文本文件、图表等)进行有效管理,满足媒体资产拥有者创建、挖掘、存储、管理、应用、各种形式信息的需求。为媒体资产的使用者提供访问内容的简便方法,以便高效地保存和利用媒体资产,充分地挖掘电视节目资料的潜在价值,保证音像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为电视台各节目部门提供高质量、全方位、多品种的多媒体信息服务。

存储体系是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中的关键因素,它由存储的形式、格式、介质、结构和设备接口技术五个部分构成。存储形式包含原始记录形式和文件格式两种。后者一般为存入磁盘的数据。要实现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全面管理,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有文件格式;存储格式分为直接将视音频格式记录成文件和采用通用格式。前者保留了原始素材的全部属性,然而不能通用,后者采用统一的格式存放,可以进行调用和共享,这也是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技术的目的所在;存储介质包含磁介质(如磁带、硬磁盘、软磁盘等)和光介质(如各类光盘)两种;存储结构采用多级和混合存储,是目前大容量系统的唯一选择。

二、分级存储管理技术在存储体系中的运用

从电视行业的角度出发来看,电视节目的存储量非常大,要做到有效存储就必须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当前,在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中多采用多级、混合的存储形式,分级存储管理软件来实现媒体资产的存储和迁移等等。此种方法既可以实现快速的媒体资产访问,又能实现大容量的媒体资产存储。

从原理上讲数据迁移是一种将离线存储与在线存储融合的技术。其能够将高速、高容量的非在线存储设备作为磁盘设备的下一级设备,然后将磁盘中常用的数据按照指定的策略自动迁移到磁带库等二级大容量存储设备。

首先,文件由数据迁移系统进行选择,然后被拷贝到分级存储管理技术的介质上。其次,在文件被正确拷贝后,这时一个和原文件相同名字的标志文件就被创建了,与原文件相比,此文件所占的磁盘空间很小。最后,当用户访问标志文件时,分级存储管理系统可以将原始文件从正确的介质上恢复过来。以上这些工作是需要一定的策略来管理和实施的。

分级存储管理软件提供多种数据迁移策略,在当前主要是通过高水位、低水位及清除位来设置符合存储原则的标识。当数据达到高水位时,分级存储管理软件会将数据迁移至二级存储设备中或三级存储设备中,直至低水位才停止。

三、在线存储、离线存储和近线存储的特点

所谓在线存储,就是指存储设备永久地连接在计算机系统中,并且能够随时保持可实时快速访问的状态。它具有良好的反应能力和比较高的访问速度,适合访问要求频繁并且对反应和数据传输都要求较高的应用,在线存储设备一般采用磁盘阵列。然而,在线设备没有更换介质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存储热数据,适合频繁访问,数据量小的应用。

所谓离线存储,是指存储设备或者存储介质平时未装在计算机系统中,如果遇到存取数据时就需要把存储设备或存储介质临时性地装载或连接到计算机系统中,当数据访问完成后可以脱开连接。此种方式在访问速度上不快,然而它的存储容量不受限制,多用于存储冷数据和极大的数据量。

所谓近线存储,它是介于在线存储和离线存储之间的既能做到较大的存储容量,又能获得较快的存取速度。这种设备一般采用自动化的数据流磁带或者光盘塔,主要用于存储与在线设备发生频繁读写交换的数据。

四、视音频素材存储介质的选择

当前在电视台,音视频素材的存储介质主要采用的是磁带,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磁带存储方式存在很多问题,也难以满足现代电视发展要求。计算机存储系统是由内存、硬盘及辅助海量存储器构成,从价格上看,内存的价格最高,后为硬盘阵列、光盘塔、数据流磁带。

1、硬盘

硬盘的作用主要是计算机数据、程序的存储,它的存储容量决定于盘片数与面密度,然而,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把若干个硬盘加上控制器组成一个大容量、快速响应、高可靠性的存储子系统,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率和存储容量,同时利用纠错技术提高了存储的可靠性。

硬盘的优势是读写速度快、存储容量大,但是用于大量的信息存储时造价就很昂贵,而在少量信息存储中,它具有很大优势,可大量用于非线性编辑设备、硬盘自动播出系统以及数字视频制播一体网,同时也可用于常用信息的存储。

2、光盘

最新一代的大容量存储设备是DVD,其数据的存储格式为MPEG-2,完全能够满足广播级视音频信号的要求,达到了目前技术中最理想的容量。而采用双层双面技术的DVD光盘存储容量达17 GB,能连续播放8 h的广播级节目,DVD可分为只读(DVD-ROM)、只写一次(DVD-R)和可重写3种。

从目前的使用情况看,DVD光盘的市场环境很广阔,代表了高速大容量存储设备的发展方向,价格也比较适中,适合于电视台大量视音频素材的长期存储。

3、数据流磁带

数据流磁带利用磁记录方式保存数据,数据不是以帧为单位的图像信息,而是以计算机文件形式存在的数字信息,具有成本低、易于存储、保管、易于扩充容量、可靠性高、传输率高、允许无人操作、自动备份等优点,适合于电视台大量视音频素材的长期存储。

五、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数字化存储优势

电视台借助媒体资产管理系统MAM不但满足了海量音像数据存贮、管理的需求,还可以实现台内各制作部门音视频节目、资料等媒体资产的数字化开发和利用,将媒体资源真正形成一种资产,最终达到保值和增值的目的,实现媒体资产的真正价值。

运用先进的软硬件编解码技术,支持批量采集,关键帧自动抽取,自动提取基本编目信息实现了两路的高、低质量码流的同步生成,根据镜头、场景变换自动抽取关键帧。系统支持多种国际通用的视频编码格式, 支持采集质量的精确控制。高质量节目采集采用 MPEG-2 编码格式;对低质量节目采集,系统可根据用户需求选择 MPEG-1、 MPEG-4 和 Real 格式, 音像资料的采集上载兼顾了数字化编码的质量、编码格式的通用性和兼容性,以及存储占用的空间大小等问题。

对素材和节目的内容、简介、描述以及其他相关信息进行分类管理,便于检索和使用。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编目结构对于日后的使用和检索至关重要。

编目结构包含两大类:即单级编目和多级树状编目。单级编目的结构简单,所有与描述相关的信息都存储在一个数据表中,在操作和查询时都很简单和明了;多级树状编目是以描述节点为基本的描述单元,多个节点组成的树状描述结构,它具有对描述节点可以重新定义外,还能够利用这些节点组成一个完整的描述结构,就像一本书一样,详细地记载了节目或素材的每一个细节。

视音频素材的存储模式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可提供关键字检索、全文检索、条件检索等多种检索方式。对于检索的音视频文件结果,系统可提供MPEG-4格式的文件索引供用户浏览访问。素材输入子系统可实时将节目素材以MPEG-2格式数字化,高质量地存储在存储子系统中,各用户终端通过网络可直接查询、检索并实时共享存储子系统中的素材。压缩后的素材信号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无任何损失,从而实现素材资源通过网络直接为节目制作服务。节目素材压缩子系统备有MPEG-2,MPEG-4两套压缩方式,MPEG-4格式供用户查询浏览用,MPEG-2格式供存储、输出、制作及播出节目用。

综上所述,MAM技术体系中的数字化存储技术的实现,不仅仅是存储方式和存储介质的改变,还涉及到信息获取数字化,资料标引及编目、存储及管理、检索及查询、权限管理等信息处理技术。由于它包含了多项当前最新的技术,不但对音像资料传统工作模式产生较大的影响,也是电视台实现节目生产数字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实现电视台资料数字化存储时、不仅要考虑技术的先进性,还要根据每个电视台的实际情况考虑相关技术的可行性。对现有的资料存储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这样既能解决当前的一些迫切问题,又能保证将来的系统升级及与全台数字化系统的融合。

【参考文献】

[1]Ray Edmondson, Audiovisual Archiving: Philosophy and Principles, United Nation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2004.

[2]谭琳,何锦.数字时代对内容存储管理的要求-媒体资产管理.广播与电视技术,2003.03.

篇6

教育技术现代化是院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的效果体现了教育技术发展的水平,目前以中央控制器为核心,计算机、影碟机、展示台、功放等多种现代化设备组成控制音、视频多媒体播放系统,取代了过去的电化教室,加上多种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应用,使教授的课件,更加直观、形象,授课更明晰,老师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轻松、直观地进行教学活动,降低了老师劳动强度,学生在接受和理解知识方面远远高于传统的教育方式。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必要手段。因此,如何科学的管理好多媒体设备,充分发挥其教学作用,使其更好的地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值得我们研究和重视的问题。

1. 教室多媒体设备管理模式

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管理,它牵涉面较广,从教室的整体设计、设备的配备、安装调试、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使用人员的操作培训等,可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本身应该纳入学校正规管理范畴,建立有效的管理机构,才能科学规化、科学管理。

1.1设备的投入

搞好多媒体教学,首先学院领导充分认识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合理配备有限的教学资源,有计划的投入,对有些批量大,贵重设备应经多媒体管理机构调研后,给出方案,通过审核后,作出决策。多媒体机构应协调各部门关系,落实好设备安装、调试、使用、管理和培训等工作。

1.2设备使用情况的掌控

多媒体管理机构应随时掌控设备的运行使用情况,对于一些主要设备要有记录,如投影机灯泡使用记录,清洗过滤网、光路灰尘的清洗记录、计算机故障排除记录,等等。管理人员应对每一次教室多媒体设备的故障处理过程作详细的记录,这种记录,看似平常,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对每一个教室设备做到心中有数,建立表格,制度化,通过这种经验的积累,人员的管理素质、管理技术才得以提高。

2. 主要设备技术处理

各种设备在运行时,由于操作人员的使用不当、长期使用设备老化、计算机病毒的入侵等原因,造成设备故障,无法运行,各种设备在管理、使用、维护中都有不同的要求,下面就其中主要设备如何进行科学处理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2.1计算机故障应急处理

计算机故障一般分硬件问题和软件问题,要求管理人员技术过硬,上课时计算机出现故障,几分钟之内应尽快判断出是硬件、还是软件出问题,硬件问题一般情况,上课时是处理不好的,可以使用备用机,或启用备用教室,尽可能的不影响课程的继续,如果是软件故障,是系统问题还是应用软件问题,系统问题一般情况都是病毒侵入,造成系统无法工作,或运行速度慢等现象,出现这种情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一键通软件,用GHOST备份好完整的没有病毒的C盘系统文件,以后一旦系统受损,就可以很方便地利用一键通打开GHOST软件调出已备份好的系统文件,恢复系统盘,待再次进入后立即对D盘E盘以及其它盘进行格式化,这种方式,在实践中,应用非常有效,5分钟之内就可以解决系统问题、病毒引起的问题,教师可以立即恢复上课。管理人员应对一些常用应用软件有所准备,以备上课之需。

2.2音频设备的选择与使用

音频设备一般就是指功放、喇叭、播音设备,教师上课现在使用最多是无线扩音设备,由无线话筒、发射机发射定频信号,由带接收功能的功放进行信号接收、放大推动喇叭,这种无线接收扩音设备,如果两个教室很近,频点相近的话就很容易产生互相干扰,再加上拾音器(迷头)使用寿命比较短,损耗较大,发射机使用9V电池充电,每年要投入资金更换充电电池等,后续的维护繁杂、投入也较大。目前已有新产品问市,利用移频电路,生产出移频数字扩音设备,该设备解决了以上问题,扩音话筒安装在讲台上,通过有线到扩音器推动喇叭,教师上课不再使用拾音器上课,去掉了拾音器的损耗,没有发射问题就不存在相互干扰问题,220V供电不使用电池,这种产品与无线扩音设备比较有着很多优势,所以在选购音频设备方面,可以考虑选择移频扩音设备,对后续的管理维护也提供了方便。

2.3投影机设备的管理

投影机灯泡使用是有寿命的,一般是2000小时左右,实际使用达不到2000小时灯泡的亮度就降低了,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作好记录,定期清洗过滤网,清洗光路,尽量延长其使用寿命。选用投影机时,中等教室一般选用2000~2500流明的投影机,投影效果应该满足要求,如果是报告厅或大的阶梯教室,就应该考虑使用更高一点的一般3000~3500流明的投影机,投影机的管理重点在于维护。

3. 人员的使用和培养

多媒体管理是一种专业技术工作,所以最好使用电气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人员,在工作中逐步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新进人员应尽快熟练掌握各设备的性能、控制线路,最好在设备安装过程中,跟随安装,这样对掌握控制线路有一定的帮助,对于管理人员要求,能完成多媒体教室各类设备的管理 、保养维护、故障的判断与排除,能进行计算机的故障处理、软件的安装。能独立调试多媒体系统,写出操作手册,并能对教室多媒体的设计给出合理化的建议。对于管理人员要逐步提高业务水平,可以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组织短期培训,定期组织经验交流,取长补短,鼓励帮助管理人员制定好学习计划,定期考核,成绩显著者应给予奖励。

对于多媒体使用人员即各任课教师,要求能熟练操作面板,掌握一些基本构造和使用注意事项,能够熟练操作课件在计算机中的播放。

对于学生使用多媒体的管理,一般情况学生严禁使用教学设备,但在工作中也有一些例外,学生搞活动、考课件等等,对于这些情况,可以培训一些学生作为操作员,每个班级可以1~2人次,培训发放操作证,操作时也必须有审核手续,这样就能有效的控制管理好设备的使用,对于使用者也有责任感,爱护好教学设备。

多媒体设备管理的再好,不会使用,就不能有效的发挥教室多媒体的作用,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每学期应对多媒体使用者进行培训,以提高使用者操作技能。

科学的管理,才能保障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实施。所以怎样更好的管理、使用好教学设备,仍然是我们共同关注、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教育信息化多媒体教育资源库建设初探.

篇7

首先,从媒体管理的角度看,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创建学习型媒体的重要理论支撑。因此,结合实际,全面、准确地吸收、借鉴、消化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创建学习型媒体的前提。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学者彼得・圣吉提出的。在管理科学发展的百年历程中,学习型组织理论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学习型组织理论立足于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把组织整体做为观照的对象,把组织看作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强调对组织中各要素的有机整合。

学习型组织理论为传统组织向学习型组织转变设计了完整的训练模式、方法和途径。正因为如此,对于我国的新闻媒体而言,创建学习型组织已经有了一套成型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可以借鉴。对于我国新闻媒体来说,从动力支持系统进行分析,创建学习型媒体已经时机成熟,条件具备。

1.社会环境发展的推动力

新闻媒体面对市场经济、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压力与挑战,决不能被动地应付,必须要主动应对,努力创新。新闻传媒业是信息、知识、技术密集的产业,在市场经济、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条件下,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推进组织变革和管理创新,努力从传统组织转向学习型组织,是新闻媒体谋求更大发展的有效途径。

2.政策的牵引力

20世纪后期,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兴起和成功实践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和瞩目。在我国,也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大明确把形成学习型社会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目标,这不仅意义重大,而且时间紧迫。学习型社会的形成,需要由众多的学习型组织来支撑。由于新闻媒体具有信息、知识和技术密集的特点,应该成为率先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先行者和排头兵。

3.媒体内部的驱动力

经历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市场化洗礼的新闻媒体已深刻认识到,练好内功、提升管理是谋求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因此,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引入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按产业化、市场化、企业化的标准推进管理实践,努力提升管理水平。而学习型组织理论作为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现代管理理论,对于正处于市场经济、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我国新闻媒体无疑是提供了一种针对性强、路径简捷的指导理念和管理实务。

二、学习型媒体的特点

学习型媒体作为学习型组织的一种,既具有学习型组织的共性特征,还兼备传媒业的特色。

1.持续学习、共享学习、充满活力

学习型媒体应该是充满活力、充满朝气的组织。这种朝气和活力充分地表现在组织成员对事业的投入、对工作的负责和持续不断的学习、创造、创新之中。在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背景下,已进入“内容为王”时代的我国新闻媒体不仅仅需要快速传播信息,更需要深刻地解读信息,而惟有从业人员持续学习,高效率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才能适应这种要求和竞争的需要。学习型媒体的持续学习不仅表现为组织成员的个体行为,还必须在个人、团队、组织三个层面上同时展开,建立共享学习的系统,把个人的知识和能力转化成团队、组织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在整体意义上增强媒体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

2.结构扁平、富于弹性、反应快速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升级,学习型组织能够打破僵化的层级式组织结构,减少中间层次,保障信息在组织内部顺畅地双向流通,从而使组织结构日趋扁平化。新闻媒体作为专业化的新闻信息传播机构,以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和传播为其核心业务,尤其需要构建扁平化、富于弹性的组织结构。结构扁平才能快速反应,在第一时间记录第一现场。富于弹性才能保证对社会环境变化的高度敏感,对新闻事件的发生才能快速感知。

3.工作取向、有效沟通、亲密合作

学习型媒体作为有着明确目标和社会责任的组织,应该坚持以工作取向为基础,倡导以工作为中心的人际关系和组织氛围。做到有效沟通和亲密合作。有效沟通是亲密合作的前提和保证;有效沟通绝不是一团和气、无关痛痒的客套、寒暄、扯皮,而是组织成员内心深处真实意愿的流露;有效沟通并不回避冲突,但绝不是互相拆台和充满敌意的破坏性冲突,而是以解决问题为共同目的的建设性冲突。只有坚持工作取向,经过有效沟通后,才能产生令人神往的亲密合作的境界。

4.目标一致、价值共享、勇于创新

学习型媒体应该拥有组织成员一致认同的目标,即使目标还不明确,也应该拥有一致认同的方向。目标和方向的确定绝不是简单地由领导层做出封闭式决定,而后公布于众让大家被动接受,而是经由上下互动,全体成员智慧共振,共同协商,形成普遍认同和接受的、具有共享性的核心价值,并以此为基点,达成共同的目标和方向。只有这样,创新才会有方向和行动,才能不断奉献出主题精深、艺术精湛、情理交融的高质量、高品位的媒介产品,从而保持持久的、独特的竞争优势。

5.民主参与、有效激励、自主管理

新闻传媒业是信息、知识、智力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劳动的个性化特色鲜明,媒介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低,员工的主观感受和努力程度直接影响到产品最终的质量。因此,学习型媒体更顺应了当代“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的趋势,理解人、相信人、尊重人。由集权转向分权,由管制转向激励,实行参与的、民主的、自主的管理模式。把以命令、服从、控制为特点的等级式的人际关系变为以平等、协作、尊重为特点的水平式的人际关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赋予其自主管理、自主决策的权限,让员工的价值和理想在组织的不断良性发展中得以实现。

三、以创建学习型媒体为契机,全面推进我国新闻媒体的管理创新

彼得・圣吉明确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并提供了具体、详细、系统的修炼内容和技术。只要我们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收获到创建学习型媒体的丰硕成果。

我国传媒业长期存在着一定的制度上的弊端,新闻媒体在具体开展各项修炼时常常会遭遇许多制度性的摩擦和阻力。创建学习型媒体为我国新闻媒体提升管理水平,推进管理创新,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契机。为了保证五项修炼的有效性,我们需要在现实的起点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创新。这是创建学习型媒体的题中之义,是导入具体修炼的第一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管理理念创新

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新闻媒体的企业属性日益显现,组织内部规范管理、科学管理、高效运作、有序运行的要求日益强烈。而伴随着我国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双重转型,新闻媒体也面临着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和人性管理的双重跨越。一方面,新闻媒体必须要努力夯实管理基础,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条件下,组织的竞争力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在组织应对环境变化的学习力上,而新闻媒体由于其产品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化色彩,个人知识和能力的不同和主观努力程度的差异将直接影响媒介产品的质量和媒体竞争力,因此,推行人性化管理势在必行。

2.领导风格创新

管理学家勒温经过实验研究,提出了集权专制式、民主参与式、放任自流式三种领导风格理论。集权专制式领导风格主要指领导者大权独断,靠权力和命令约制下属服从。民主参与式领导风格主要指领导者以理服人,鼓励下属参与决策,注重发挥人的长处,各尽其能,分工合作。放任自流式领导风格主要指工作顺其自然随意而为,权力完全给予个人。

三种风格恐怕各有其合理性,但比较而言,最佳的选择应该是第二种风格。

创建学习型媒体,无论是顺应新闻信息产品的生产呼唤人性化管理的特点,还是遵循学习型组织构建共同愿景的要求,都需要媒体的领导者和领导群体身体力行民主参与式的管理风格。

3.管理手段创新

首先,新闻媒体进行管理手段创新的关键就是要从长期沿袭下来的行政机关化模式所强调的控制转向注重激励、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使员工感到满意和不满意的因素大不相同,导致不满意的因素主要由外界环境引起,包括收入水平、监督方式、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人际关系、地位、安全等,这些因素被称为保健因素。保健因素改变了,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意,但不能使员工满意,也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引发员工满意的因素主要由工作本身产生,工作具有挑战性、肩负较大责任、成绩得到认可、工作带来成就感、事业得到发展等等,这些因素被称为激励因素。激励因素得以改善,员工才能感到满意,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才能得到有效激发。由此可见,新闻媒体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时,要同时改进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不仅要注重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要注重量才使用,各尽其能,努力营造让员工成长、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组织环境。

其次,改进沟通方式。沟通是组织成员之间,特别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沟通尤其是各级领导者的重要职责,良好的沟通是组织健康发展的基础。改进沟通方式需要找出并努力克服沟通的障碍,大力提倡直接沟通、口头沟通、双向沟通,设计固定的沟通渠道,形成沟通常规。

4.组织结构创新

长期以来,新闻媒体采用了行政机关的金字塔型组织结构,以权力为本位,管理层级多,信息流动慢,工作效率低。创建学习型媒体,必然要求推进管理创新,必然要求变革组织结构,减少中间层级,模糊权力结构,构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更加平等,类似网络、扁平式的组织结构。

5.组织文化创新

组织文化包含精神层、制度层和器物层三个层面。要求媒体学习型必须有意识地加强组织文化建设,不断创新,鼓励员工勇于超越,勇于创造,使新闻媒体成为员工成长和发展的平台。组织文化建设和创新并不是仅仅通过局部的、零散的、浅层次的工作和运作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新闻媒体进行整体和系统化的变革和创新。

篇8

1.实验内容设计思路

1.1项目建设内容和方法

数字图像处理的内容:完整的数字图像处理大体上分为图像信息的获取,存储,传送,处理,输出,和显示几个方面。

数字图像信息的获取主要是把一幅图像转换成适合输入计算机和数字设备的数字信号,包括摄取图像,光、电转换及数字化。数字图像信息的存储,数字图像信息的突出特点是数据量巨大,为了解决海量存储问题,数字图像的存储主要研究图像压缩,图像格式及图像数据库技术。数字图像信息的传送 数字图像信息的传送可分为系统内部传送与远距离传送[4]数字图像信息处理包括图像变换,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彩色与多光谱处理图像重建,小波变换,图像编码,形态学,目标表示与描述。数字图像输出和显示,最终目的是为人和机器提供一幅便于解释和识别的图像,数字图像的输出和显示也是数字图像处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1.2 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既空域法和频域法

空域法:是把图像看做平面中各个像素组成的集合,然后直接对一维和二维函数进行相应处理,根据新图像生成方法的不同,空域处理法可为点处理法,区处理法,叠代处理法,跟踪处理法,位移不变与位移可变处理法。点处理法的优点,点处理的典型用途 a)灰度处理b) 图像二值处理点处理方法的优点a)可用LUT方法快速实现b)节省存储空间。区处理法,邻域处理法。它根据输入图像 的小邻域 的像素值,按某些函数 得到输出像素。区处理法主要用于图象平滑和图像的锐化。叠代处理法:叠代就是反复进行某些处理运算,图像叠代处理也是如此,拉普拉斯算子或平滑处理的结果是物体轮廓,该图像轮廓边缘太宽或粗细不一,要经过多次叠代把它处理成单像素轮廓——图像细化。频率法图像是在二维空间分布信息,若将图像进行二维正交变换,则灰度变换对应二维空间频率域的频谱。既空间域-频率域,对图像频谱进行的处理称为图像在频域上处理。跟踪处理法:一般用于图象边界,边缘的跟踪与提取,以便进行图像的分割,识别及特征参数的计算。频率法处理的一般过程:频域处理是建立在修改在图像傅立叶变换基础上,增强感兴趣的频率分量,再将修改后的傅立叶变换值再做逆傅立叶变换,得到增强的图像。

2.协同建设教材

教材对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我们在教材的体系结构和内容上都做了改革,为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熟悉的模拟信号基础上增加了从模拟到数字的转换,引入采样定理;在介绍傅立叶变换时也是从基本的非周期信号入手等;教材的体系结构充分考虑与前后课程的连接,对本专业已经学习的离散系统的知识略讲;教材内容注重基础性和先进性,适当引入新的理论与实用方法。2002年在多年图像处理技术应用的基础上,从应用系统设计的软件和硬件入手,我编著了《 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电子教案。

图像处理涉及的技术比较多,如几何处理,算术处理,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图像重建,图像编码,图像识别,图像理解等。原先占实验主体部分的基本验证型实验项目和实验理论部分一般按实验项目和单元进行介绍,各项实验的知识有一定的独立性,逻辑联系不紧密,实验过程中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不足,实验结果雷同,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将实验课程中大于75%的课时更新为综合设计型实验,将多个单一的实验技术集中体现在一个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的实施中,前后相互依赖、贯通[1]。

为进一步深化我校本科实验教育建设和改革,切实推进“实验示范中心”建设,“实验教育改革专项基金”项目申报,力争通过实验教育改革,创建和培育一批行之有效、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的实验教育成果。以项目建设推动课程建设,打造品牌,创出特色,带动我校本科实验教育水平跨上一个新台阶。

从影像科筛选有价值的图像, 同时将已有的具有较高教育与科研价值的胶片转化为数字图像, 撰写影像表现及诊断意见, 存储于SQL服务器中, 建立影像学数字化实验教育平台, 在客户端利用IE 浏览器调阅相关图像进行实验教育。完成系统软、硬件建设, 建成影像学数字化实验教育平台, 系统运行正常; 具备图像上传、图像管理、图像检索与浏览、实验报告提交、教师批阅等功能; 能满足教育使用要求。系统具有操作方便、直观、互动性好、安全可靠等优点, 值得推广应用[2]。

以培养学生图像处理应用系统的设计能力为目的,为本科生开设了“图像处理”课程,对研究生开设“计算机视觉”。由于图像处理应用的广泛性,因此,本门课程教育内容选择余地大,也增加了教育难度。我们的教育指导思想定位在了解图像处理基本结构、特点和应用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并掌握一款图像处理芯片的设计方法。实验内容包括(1)基本实验;(2)图像输入装置片内外设实验;(3)显示器片外设备控制实验;(4)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数字图像信息处理包括图像变换,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彩色与多光谱处理图像重建,小波变换,图像编码,形态学,目标表示与描述。

3.方法

3.1 平台的建立

1) 图像资源的格式与组织。JPEG 是面向连续色调静止图像的一种压缩标准。虽然压缩时被删除的资料无法在解压时还原, 但压缩效率高, 广泛运用在Interne t上, 以节约宝贵的网络传输资源。这样可以减小图像文件大小, 节省磁盘空间。同时, 考虑到实际应用、编程难度和时间要求, 选用了JPEG 图像格式, 而没有使用T IFF、BMP、DICOM 等格式。

2) 图像数据库的建立、维护与查询。图像数据库 SQL服务器可以是基于文件系统的, 图像都是以文件形式存放在服务器上, 为某次检查建立的某一个文件夹下面, 而图像的有关信息包括图像的物理存储路径以记录的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 这些记录起着索引的作用。完成后通过IE 浏览器将图像及相关信息上传到服务器的SQL 数据库保存。系统允许对数据库文件进行维护和管理所有图像资源采用模糊查询, 构建3种查询方式: 成像设备查询、检查部位查询和按疾病名称、类别查询。

3) 影像学数字化实验教育平台的建立。系统采用B /S( Brow ser /Server, 浏览器/服务器) 架构, SQL 服务器操作系统选用Window s Server 2003, 安装SQL Server 2005, 通过IIS (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 Internet信息服务)提供web服务和图像存储与检索服务。自行开发医学影像学数字化实验教育平台网站程序,用于收集和管理图像资源。编程工具选用的系统开发软件为Visual Studio.

3.2影像学数字化实验教育平台的功能

数字化实现教育平台具备图像上传、图像管理、图像检索与浏、览, 实验报告提交、教师批阅等功能。

3.3影像学数字化实验教育平台的应用

1)课堂实验教育。影像学数字化实验教育平台进行影像学实验时, 学生操作简便, 会上网就会使用系统,

2)网络教育与指导。本文还利用各种正常或有病变的图像, 制作教育课件, 存储在网络上, 并利用网络进行实习教育和考核, 向学生全部开放, 让学生练习或实际书写各种实验报告书, 教育老师通过网络进行修改和指导。

3)开放性实验教育。课余时间学生需要大量阅片学习, 才能使得读片水平迅速提高。快速地调阅各种教育片, 真正实现开放性实验教育。

4.开放性实验的教育模式

学校通过开设开放性实验室,促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实验教育过程中来,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开放式实验室不仅加大了实验资源的共享度,而且有助于知识结构的互补优化。

开放式实验教育模式,一般包括三个基本操作程序:首先教师介绍的基础理论及发展前沿,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宽厚基础,拓宽学生的视野;然后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探索,对实验进行立项、设计方案并实施;最后由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发现的新问题进行再探索。

5.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实验教育模式

随着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实验教育也自然将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应用其中,达到提高实验教育质量的目的。它倡导环保理念,以优良的教育软件实现实验教育内容、实验教育经验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结合,并在实验教育中融入了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使实验课教与学的互动性更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新问题,培养了学习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

参考文献:

[1]尹尚军、钱国英等.面向综合素质培养的生物化学综合设计型实验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大学教育,2011,2

[2]祝元仲、游金辉等.医学影像学数字化实验教育平台的研发与使用.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2

篇9

视觉元素是多媒体课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多媒体课件中的视觉元素设计主要是指页面设计。一部优秀的多媒体课件,除了内容的科学性和使用的便捷性外,同时也应该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实践证明,通过对页面的精巧设计和完美的艺术构思,完全可以将多媒体课件中那些较为抽象、枯燥的内容转化为形象、生动、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内容。使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真正具备艺术品的直观、生动、形象的特征,从而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得学习效率得以大幅度地提高。

如何使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内容以较为理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符合教学对象的心理要求,富有吸引力,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呢?本文拟从色彩、布局、字幕、层次四个方面,对多媒体课件页面的构设作以探讨。

一、色彩构设

色彩是表达意思、传达感受的媒介物之一,也是多媒体课件的页面设计中首先要面临和处理好的一个问题。在页面的构设中常遇到的媒体主要有:字幕、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五种,每一种媒体都与色彩有关。就某一个页面来说,不可能五种媒体都出现,但色彩却是随处存在的。所以说,处理好背景与媒体、媒体与媒体之间的彩色关系,是多媒体课件页面构设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实验表明,人对各种色彩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从感受情绪来说,红色、橙色,黄色使人感到温暖,蓝色、青色、白色使人感到寒冷;从感知速度上来说,感知最快的依次是红色、绿色、黄色,最慢的是白色。而且各种色彩对人的视觉刺激的强度也不一样,一般说来,暖色大于冷色,原色大于补色,补色又大于消色,红色最强。所以,在设计多媒体课件的页面时,对色彩的处理必须谨慎,不能只凭个人对色彩感觉的好恶来表现,而要根据内容的主次、风格以及学习对象来选择合适的色彩作为主体色调,如内容活泼的常以鲜艳、亮丽的色调来表现;柔性诉求的则以粉色、紫色系列来传达;政治、文化类的以暖色、绿色来衬托,一些科技类及专业内容则以蓝色、灰色来定调。

背景的色彩基调就是课件的整体基调,一般来说,一部课件要有一个整体基调,不管层次多么复杂,课件的整体基调不能变,不能一会儿红,一会儿蓝,一会儿黑,一会儿白,那样,色彩就乱了,使课件内容首先从页面上失去了整体感,从而显得杂乱无章,不统一了。网络课件由于传输速度的需要,根据其文字内容量大、字体小的特点,背景一般采用白色。而单机版多媒体课件(包括电子提纲),背景常采用深色或浅色调,一方面便于衬托媒体,更重要的是为了装饰和美化的方便,如在深色或浅色的背景上可作一些过渡色及边框修饰,镶钳一些图案、材质和花纹等,起到美观和深化主题的作用,而白色背景在装饰上就受到限制。为了使字幕和图形显得清晰,背景或采用深色或采用浅色,而不可用不深不浅的颜色,否则,字幕和图形不管采用何种色度的颜色,都不能得到清晰的显示。

需要强调的是,页面构设中把握色彩的原则是:背景与所衬媒体的色调要基本一致,整幅页面要保持一个主色调,同时,相互之间在颜色的深浅度上要形成反差,以使媒体(主要是字幕)在和谐的背景衬托下显的清爽明亮,整幅页面从色彩上达到和谐美观。

二、布局构设

页面布局指的是同一页面中各种元素、各种媒体的相互搭配和各自所处的位置。多媒体课件对页面布局构设的总体原则是:在突出主体的前提下,各媒体之间应相互协调,整体美观。每幅页面都有主体内容,它属于突出表现的部分。因此,在进行页面布局时,它应占据最重要的位置,并通过一些方法使其醒目、突出,常用的办法有:在亮度、色调等方面加大主体与背景的反差,简化背景以及虚化背景等。在位置编排上,要按照人们的视觉习惯进行编排。人们在观看事物时,一般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而且对页面各部分的观察频度也不同,在进行页面布局时就要考虑到这一习惯,将主体内容摆放在中上方或者左方,将重点内容的关键词、句、概念、原理等,运用闪烁、动画等技术方法使之和其它信息区别开来,或处理为热键、热区,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焦点。

突出主体内容的另一个方法是简化页面,做到每幅页面的内容主题单一,清晰明确。因为简洁的画面内容容易被记忆,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同一页面各媒体的组合上宜简不宜繁,能不用的尽量不用,多余的一概不用,不能为了显示多媒体特点,而故意的堆砌多种媒体于同一画面,造成学习者视觉上的不适应,产生心理烦躁,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同一页面上次要内容的布局应让位于主体内容,如作为文字补充的图片,一般都置于右边或右下部分,除特殊需要外,通常都不宜放得过大,以能看清楚画面内容为原则。

视频、动画媒体一般都单独布局,在演示视频或动画时,其它媒体应退出页面,因为动态画面的信息量远大于静态画面,需要学习者集中精力去观看、理解。

按钮的位置通常都置于页面底部,造型不宜过分花哨,以免对画面形成干扰。按钮的设计风格和颜色要与背景相协调,上面注有功能文字,在整部课件的每幅页面中位置固定不变,便于使用者随时使用而不用四处寻找。

边框和点缀物的占位要适当,要让位于画面内容,边框不能太宽,颜色不能太艳,图纹不能太繁杂。太宽的边框象厚厚的包子皮,不仅不美观,而且挤占了宝贵的空间,有些巧妙的安排是将章节标题或导航信息压贴在作为装饰的边框上,既增大了信息量,又节省了空间,是一种可取的好办法。花里胡哨的边框不仅显得俗气,而且干扰人们学习的注意力。值得借鉴的办法有:或虚化处理,或采用没有明显指向性的材质花纹。

这里提倡的是要善于运用线条,因为线条既节省空间,又简洁干练,有很大的视觉表现力和很强的概括力,是构设多媒体课件的重要造型元素。合理创作和使用线条,不仅能作出十分优美简洁的边框,而且能组成多种简明概括的图形,如箭头、结构框图、流程图、直方图、扇面形、圆等,为页面的布局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运作空间。

总体来说,页面的布局要平衡中求变化,要错落有致,切忌逐一堆砌,更不能见空间就塞,要留有适当的空白地带,就象高楼之间要留有草坪一样,给人一种透气感。

篇10

一、新媒体及其传播特征

“新媒体”是一个时间维度上的概念,它是相对于“旧”媒体而出现和存在。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这些大众传播媒体而言,新媒体是指随着新兴电子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传媒市场的进一步细分而产生的新型传播形式,目前主要指宽带互联网、无线通信技术两类,新媒介的经营管理主要是这两块的增值服务,有学者把这两类新兴电子媒介催生的新媒体称为第三代媒体。因此,所谓新媒体(New Media)就是信息科技与媒体产品的紧密结合,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革命催生的一个专指新近出现的种种传播媒体形式的宽泛概念,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互联网技术、无线通信网技术、卫星技术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等新兴电子媒介终端实现的现今社会最为常见的媒体形态。

目前比较热门的新媒体,如数字电视、卫星电视、移动电视、网络电视(Web TV)、楼宇视屏、手机短信、手机彩信、手机游戏、手机电视、手机报、搜索引擎、电子信箱、门户网站等超过30种,其中既有新媒体形式,也有不少新兴电子媒介硬件、新兴电子媒介软件,或者新的媒体经营模式。通过新媒体向用户提供的信息和各种服务,不仅改变了人类传播活动的老面孔,也改变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和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这种信息科技与新兴电子媒介产品的紧密结合的新媒体代表了今后媒体传播市场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由于新媒体在传播方式上能够迎合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在功能上能够满足人们随时随地互动、表达、信息与娱乐的需要,以互联网和无线通信网技术为标志的第三代媒体在传播的诉求方面走向了更灵活的个性表达与交流之路,在媒体使用与内容选择上更具个性化,人们使用新媒体的目的性与选择的主动性越来越强;而且媒体市场进一步细分的特征决定了新兴电子媒介把传统媒体的“后仰式”消费改变为新媒体的“前倾式”消费:高新技术和使用环境使新媒体更具可视性、可读性、可听性,更加精致,更有吸引力。新媒体使用者已不仅仅是选择什么内容消费,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媒体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很多消费直接参与互联网的视频、人肉搜索、博客、手机的拍照、摄像、文字编辑及发送等媒体内容的创造。由于人们对媒体内容的需求各异,新媒体消费极具个性化。这就要求新媒体经营管理者必须有针对性地找准市场定位,把大量的媒体市场细分以充分把握市场发展空间保证立于不败之地。

二、新媒体对媒体经营管理的影响

按照早期加拿大经济史学家和经济理论家哈罗德・英尼斯所言:“一种媒介经过长期使用之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它传播的知识特征。而不同媒介又各有殊异的特性和功能。那么,一个社会中新媒介发展壮大成为主导媒介的过程,必然导致社会文化的震动和变迁。”他断言:“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加拿大传播学大师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也曾睿智地指出:“媒介即讯息,每一种媒介都是用一种方式而不是另一种方式构建世界。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开创了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新方式,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麦克卢汉同时强调:“任何媒介(即人的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会在我们的事物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依照哈罗德・英尼斯和麦克卢汉的传媒理论,作为社会信息交流系统、社会文化建构系统、社会心理疏导系统、社会管理控制系统等社会功能方面有着无可比拟重要性的大众传媒。由于新兴电子媒介的出现而产生的新传媒及其新特征一定会对社会政治、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社会生活及媒体经营管理中的“受众群体”“运营模式”“盈利手段”等方面都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新媒体彻底颠覆了传统媒体的运营模式

新媒体在技术层面被阐释为“TMT”,即高科技(Technology)、媒体内容(Media)传播和现代通讯传输(Tele-com)的结合。围绕媒体职业、媒体管理、媒体岗位及媒体组织者的概念外延,新媒体既能提供视频、音频、文字、甚至触觉和嗅觉等五官感受齐全的信息,又可让受众及时参与反馈并影响信息源的内容加工,相对于缺乏传播效力的面对面传播时代和五官感受不全的印刷和电波传统媒体,能实现远距离、高信息量和高储存力的新媒体的传播效力全面改善,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运营和传播时代。

过去,传统媒体是编辑决定报道主题,记者收集事实,然后包装成新闻,以一张报纸或一档节目形式传播给受众。普通受众因为身份、经济和技术的原因,只是受众,很难参与传媒的制作和传播。而由新兴电子媒介支撑的新媒体则能依托互联网服务、手机服务等方式,经济快捷地以众多形式向他人传播信息。门户网站(例如:SOHU、SINA)、个人网页、网络游戏、楼宇电视广告(例如:FOCUS MEDIA)等新媒体雨后春笋般的问世,使得策划、组织和管理传媒信息的新群体大量出现,在传统媒体报纸、杂志、广播或电视的记者和编辑之外,又增加了网站主编、网页管理、游戏设计师、博客作者、短信等许多新的职业与岗位。短信、彩铃、可供点播或下载的视频和音频、可以随意发表个人评论的跟帖、电子邮箱等以丰富的内容和多彩的形式保证了新媒体的传播。由于可以通过网络留言、网络交谈、网络调查、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与信息组织者及时沟通,信息受众可以将个人意见立刻反馈给信息源并且马上参与信息源的信息加工,使得媒体传播的交互性、收发信息的异步性和接受信息的主动性被“新媒体”发挥的淋漓尽致,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

2、新媒体直接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人际交往和政治参与行为

由于新媒体使受众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播者的草根化、信息检索的便利性、网络传播的海量信息、互动通讯及时准确,使新媒体在互动基础上开创了人类交往的新纪元。在目前信息化的社会条件下,人们甚至可以通过自我炒作达到自我包装、自我宣传的目的,“任志强”“牛刀”“凤姐”“天仙妹妹”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所有读者都是编辑和记者”,一对多的传播方式变成多对多的传播方式,编辑和记者在某个时间点甚至和受众一样多,点与点相连形成一张无形的、无人能躲开的天网,这在旧媒体时代是无法想象的。

由新兴电子媒介产生的新媒体已经成为重要的舆论监督力量。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新媒体参与政治。新媒体成为民意舆情的重要反映渠道。政府通过博客收集大量民意,有些信息可直达中央高层,对政府决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深受新兴电子媒介影响的新媒体已经成为民主改革和监督的“助力车”和“推进器”,成为人民参与政治的一个重要的平台,从根本上改变了公民参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模式。

3、新媒体势必改变旧的媒体盈利模式

新兴电子媒介产生的新媒体的运营模式与传统媒体相比,显然不再是单一模式,而是变成了多种模式的组合。媒体业务的融合趋势,使得新媒体业务的运营需要跨越多种媒体平台,这体现在新多媒体的内容和服务往往同时需要来自平面、广播、电视等多种传统媒体的支持。同样,新媒体的赢利模式也显得较之传统媒体更灵活和多元化,付费内容、媒体模式或是某种概念的结合都能成为新媒体业务的赢利模式。新媒体强调某种内容增值业务与服务,通过为用户提供各种增值业务、技术服务等就能成为很好的盈利点。

传统媒体的赢利是以广告投放为主;媒介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呈现单向传递,受众的目标特定但不确定,广告价值随着覆盖受众的扩大而线性增长。而新媒体的信息是互联网运营商、电信运营商策划、组织和提供,他们面向公众提供信息传递服务;媒介以声音、文字、图形、影像等呈复合形式双向传递;网络价值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呈几何级数增长,通过提供与传统媒体类似但又根本不同的服务对媒介产品收费;媒体业务可以与金融服务、商业贸易结合收费,影视作品、音乐作品等可以下载收费;产品的订购可以在线支付收费。这些盈利形式,有的是对报纸和电视广告的变相模仿,有的是通过网络信息库对用户收费,有的是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降低成本,有的是通过手机短信、彩信和彩铃这样个性化服务满足受众需求盈利。

4、新媒体势必为世界各国投资商带来巨大商机

新媒体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媒体市场,成为一种商业模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媒体在满足自己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带来了新的产业的诞生和巨大的商机。从而推动着整体经济的全面发展。

根据权威调查机构预测,在中国新媒体的市值已经超过了400亿美元。新媒体的巨大潜力,给世界各国的投资商,特别是风险投资商带来了巨大商机。

一段时间以来,百度、巨人等网络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新浪、搜狐等传统门户网站和新兴的网站吸引了大量风险资金,许多大型企业纷纷对移动通信、IPTV、手机电视注入巨资。

新媒体创造出的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网络游戏、电子商务和及时通讯等商业模式,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新动力。“超级男声”短信总收入超过了3000万。2009年从除夕至大年初七八天时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两大移动运营商的收入逾19亿元,仅仅短信一项,2009年春节短信达170亿条,短信月收入达万元,成为炙手可热的新职业。2009年网络广告市场延续高速增长态势,整体规模增至230亿元,年度增速达81.0%;网络购物市场连续几年延续高增长态势,网络购物交易规模破千亿,增速超过130%;网购用户规模达10000万,近三成的网民成为网络购物用户;搜索引擎市场规模突破70亿元,用户规模接近3.2亿人,专家预测2012年将突破5亿人;手机电视的市场规模增加,2010年初步统计手机电视市场规模已达到59亿元;网上支付市场交易额规模预计将达2743亿元,同比增长181%,网上支付深度用户增速稳健,接近2500万元。随着3G网络的普及和手机产品的丰富,2010年中国无线营销市场规模已达到22亿元。这些数据已经说明:现在的新经济实际上是新兴电子媒介支撑的新媒体经济,现在的富豪榜实际上成了新兴电子媒介影响的媒体企业家富豪榜,在新媒体的光环下,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媒体“新贵”的层出不穷。

5、新媒体势必对高科技产业链产生巨大的影响

新兴电子媒介衍生的新媒体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媒体产业链,新媒体利用技术优势,在相关产品的前端、中端和后端不断延伸出新的产品或者相关产业。新媒体产业链丰富、完善和不断发展进而拥有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市场前景。就手机衍生出来的新媒体而言,目前中国市场现有的手机增值业务有文本信息SMS、MMS,发展迅猛的彩铃(CRBT)、手机音乐、手机影像。一个新媒体平台已经形成,新媒体传播内容的海量需求时代也随之到来。目前手机与网络平台的完美结合,已经创造出一个个超值回报的神话。手机作为产品消费平台和付费平台,成为未来一段时间信息和娱乐消费的个人终端。手机电视将是手机话音业务、文本业务之后最值得关注的3G业务。在美国,去年网络购物成交总额已经达到1000亿美元,占到零售业总额的6%,相比之下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潜力巨大。由此带来的将是整个媒体产业链商业形态的改变。目前围绕4300余万家中小企业而衍生出来的服务商分布在IT、物流、搜索、金融等相关领域。平台服务商包括阿里巴巴、卓越网、当当网、京东商城、凡客诚品等;软件服务商如阿里软件、金蝶软件、用友软件;支付与金融服务商包括第三方支付公司、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等;搜索服务商则涵盖百度、谷歌、搜狗、有道、搜搜、雅虎以及一些垂直搜索等;物流服务商覆盖中国邮政、民营快递公司、外资快递企业与电子商务服务商自建物流配送公司。不仅如此,新媒体在科技、工业、农业、卫生、教育、军事等各个领域所创造的间接商机、所创下的间接效益更是无法估量。

6、新媒体直接影响着当今文化产业的消费和发展

新兴电子媒介衍生的新媒体对文化影响,首当其冲是对文化消费的影响。新媒体以其独特的媒介交流方式和娱乐体验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主导了新的文化消费,创造了新的文化消费产品,进而改变了人们包括网络语言、网络视频、网络红人等文化消费观念。新媒体的自由度、互动性及参与交流的广泛性,使得当下的文化趣味日益娱乐化、流行化、大众化。新媒体传播的即时性、无限性和伴随性恰恰能使人们实现多层次、多类型的文化消费成为可能和便利,并成为文化产业实现的重要介质。无疑,新媒体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强大的动力,带给人们新的生活。在新媒体发展的二十年间,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媒体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人们的阅读习惯已经发生很大转变。候机厅、公交车里、电梯中随处可见人们全神贯注地看着小小的手机屏幕或移动电视。年轻的一代已经习惯了在淘宝、易趣、当当、卓越等网络商铺里购物。网络消费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由于新媒介本身自产生起就有商业性和娱乐性,工作与娱乐的界限也变得模糊,工作与生活也越来越融合在一起。受众可以通过新媒介了解时事新闻、查看证券行情、购买商品,甚至是交友谈恋爱。随着不断融合的媒介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受众有意无意受到媒介的文化形态的影响,信息形态、娱乐形态,甚至人们的行为模式的同质化倾向日益明显。现在成千上万的人通过各种新兴电子媒介工作、形成新的社会关系、建立新身份并发展新文化。人们利用新媒体展示自我、创造个性,形成新的草根文化。通过新媒体这个平台传输的各类信息,几乎波及到社会的不同阶层、各个角落。

三、新媒体发展存在的隐患和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回顾媒介发展的历史,每一种新的媒介的出现,改变的不仅仅是传播的空间和时间,还有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文化观念文化传递的方式以及媒体经营管理,“新媒介”会不断涌现和不断发展,平面媒体提供文字和图片、广播提供音响、电视提供音像,依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这种新兴电子媒介支撑的“新媒体”却能同时提供多种媒体信息,新媒体必然催生“新人类”。

从媒介史来看,每一次新兴媒体的诞生和革命,都同时造就了新兴媒体的一代人,如“报纸的一代”、“广播的一代”、“电视的一代”,现在也自然会产生“手机和网络的新媒体一代”。在新媒体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社会不同阶层和不同的群体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自由传播、传播者的平民化和传媒机构的企业化给社会对信息的监管和控制带来了不小的困难。这些困难使新媒体发展存在不少隐患和种种负面影响,这显然已经引起政府和社会的普遍重视,各方面正在加大力度净化新媒体传播环境,使新媒体更加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约翰・菲斯克:电视文化[M].商务印书馆,2005.

[2] 罗伯特・艾伦:重组话语频道[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 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译林出版社,2000.

[4] 蒋原伦:媒体文化与消费时代[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5] 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篇11

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计划系统。媒体品牌生态管理是基于媒体品牌资产和价值利用,通过整合媒体品牌内外环境要素,实现媒体品牌持续发展的过程,它不仅仅意味着媒体品牌核心价值提升与媒体品牌活力保持的过程,而且在更大范围内体现着媒体品牌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目标实现和计划完成的过程。任何媒体品牌的管理都需要详尽的计划和周密的安排。只有合理制定相应的计划,才能明确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目标,掌握媒体品牌生态管理步骤,协调媒体品牌生态管理主体间关系,增强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主动性和绩效性。因此,合理构建计划系统就成为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前提。为此,首先要根据媒体品牌成长实际情况,结合媒体品牌拥有企业内外环境状态,按照媒体品牌价值培育和提升规律,通过媒体品牌管理主体之间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讨论,设置媒体品牌生态管理计划的具体目标;其次要全面分析媒体品牌生存发展环境,明确媒体品牌生态管理资源需求,提出媒体品牌生态管理具体形式,指出某一阶段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重难点问题;最后要保持计划系统的开放性,不断向外部环境输出媒体品牌生态管理计划的相关内容,及时处理外部环境的反馈信息,促进计划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正常进行。

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组织系统。计划系统是媒体品牌生态管理决策和活动的先导,是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基本结构。在构建计划系统的基础上,作为媒体品牌生态管理主体应该合理组织管理要素并使之处于高效运转状态,以确保管理目标顺利实现,即设计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组织系统。一般而言,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组织系统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静态组织系统,主要以培育媒体品牌价值为核心,以管理主体、对象、目标、任务、手段以及这些要素之间关系为内容;一种是动态组织系统,主要以构筑媒体品牌价值链和延伸媒体品牌价值空间为目标,以有机结合媒体品牌生态管理要素、条件和环节为手段,旨在实现要素功能优势互补和媒体品牌价值整体提升。媒体品牌生态管理实践表明,仅仅重视静态组织系统设计的做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目前媒体品牌市场竞争要求,只有将两种组织系统形态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满足媒体品牌持续发展需求。然而,两种形态的具体结合也要依附于特定的方式,方式选择的不科学、不合理都会影响到整个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组织系统的健康稳定。可见,如何有效设计组织系统,实现两种形态的催化互动和协同共生,是提高媒体品牌竞争优势,促进媒体品牌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冷静面对和切实解决的重要问题。

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领导系统。在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系统内部,不同要素之间交互联系、彼此影响,形成多元的关系结构和复杂的功能机制。多元性体现为要素间关系的纵横交错,复杂性体现为要素间关系结构决定的功能形态的丰富多变。媒体品牌竞争日趋激烈的格局使得媒体品牌管理不仅要保持要素间关系结构的有序稳定,也要注重管理系统功能的整体提升,而这又有赖于领导系统的建构及其功效发挥。领导系统主要由领导者、领导活动和领导环境组成。领导者是领导系统的核心要素,是领导活动开展和领导环境建构的主体条件;领导活动是领导者和其他管理主体按照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内在要求进行相关活动的过程,也是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理念转化为管理实践的过程;领导环境是制约和影响领导活动开展的环境因素和条件,包括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教育环境、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等,也包括媒体品牌拥有企业的环境、媒体品牌竞争环境等。领导系统本质上是一种制度系统和规则系统,需要管理主体按照媒体品牌价值提升的内在要求性开展各项管理活动。从这个层面上讲,领导系统的运作过程也就是媒体品牌价值最优化、价值链完善化的过程。

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控制系统。在媒体品牌成长过程中,媒体品牌及媒体品牌拥有企业环境条件的复杂多变使得媒体品牌表现出不同的演化特征,既有可能是持续进化,也有可能是衰退弱化。目前多数企业面临市场竞争诱发媒体品牌优势下降,造成媒体品牌偏离正常发展轨迹的问题。同时,媒体品牌生态管理过程也存在由于要素间、环节间在内容、性质和形态等方面存有差异而导致协调成本偏高的情况。对此,一些媒体品牌拥有企业逐渐认识到媒体品牌发展误区,开始在树立预防媒体品牌衰退意识的同时,通过构建控制系统,科学设置控制目标,有效确定控制主体,准确锁定控制对象,不断强化控制基础,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方式和控制手段②,对媒体品牌管理活动进行导控和适当制约,确保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绩效的正常发挥。作为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系统具有多层面内容,在时间维度上既注重近期媒体品牌管理活动及其绩效的控制,也注重媒体品牌价值战略的长期规划;在空间维度上着眼于媒体品牌内外环境之间协同关系的控制;在价值维度上加强对媒体品牌价值链的控制整合;在投入维度上注重人财物资源投入成本的控制;在制度维度上注重管理内部制度和外部制度的建设及二者间关系的有机整合;在文化维度上注重要素文化与系统文化、内部文化与外部文化之间的协同控制。

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评价系统。每个实施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企业都应该具有评价系统,忽视或者忽略评价系统在整个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结构体系中的作用,就会严重影响媒体品牌生态管理过程的完整性及其绩效发挥,对媒体品牌核心价值和竞争优势产生不利影响。评价系统是对媒体品牌生态管理实施绩效进行价值判断的有机系统,它主要通过多层面、立体化的评估活动,发现媒体品牌生态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全面、准确的评价结论,为媒体品牌生态管理计划制订、组织实施、领导推进和控制整合提供参考,进而增强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实效性。提供有价值的媒体品牌信息是评价系统的主要任务,参照相关研究,这些信息可分为“判断导向”和“发展导向”两种,判断导向的评价信息主要强调过去管理行为的绩效水平,反映已完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发展导向的评价信息着重研究未来管理行为的改进方向,突出未来管理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在评价系统构建及运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三方面问题:一是要充分调动各层面管理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及时发现和控制媒体品牌生态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二是要全面关注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系统内外环境关系及其变化走向,增强评价系统的预见;三是在注重“判断导向”信息收集整理的基础上,有效整合“发展导向”信息,提高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全面性。

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创新系统。创新系统是增强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竞争优势,推动媒体品牌生态管理持续演进的重要机制。伴随媒体品牌资源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媒体品牌生命周期的相对缩短,创新媒体品牌生态管理模式,提高媒体品牌生态管理水平,成为多数企业实现媒体品牌价值提升的主要策略。由于创新系统更突出管理理念、方式、手段、机制以及途径的协同创新和整体创新,因而被提升到媒体品牌战略管理高度。目前,媒体品牌生态管理创新系统集中体现在全面创新,即通过创新管理理念、完善创新手段、优化创新机制等方式,不断培养和激发管理主体的创新意识,整合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系统内外环境要素,增强媒体品牌核心价值。从概念上看,媒体品牌生态管理创新系统包括全要素创新、全员创新和全时空创新三方面内涵,全要素创新是指系统内部构成要素的协同创新,创造有效的创新工具和良好的创新机制,促进创新活动持续进行;全员创新是指充分调动系统内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挖掘创新主体的创新潜能,提高整体创新绩效;全时空创新是指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连接不同区域环境下的媒体品牌创新系统,实现创新时空观的全面扩展。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适应,共同组成媒体品牌生态管理创新系统。

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整合系统。媒体品牌生态管理涉及的环境要素种类丰富、来源广泛,需要进行一体化的梳理与整合,这一动态过程就是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整合过程。从内容上看,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整合包括要素整合、结构整合、功能整合、信息整合等。媒体品牌生态管理内外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既不是天然形成的,也不是外力施加的,而是基于要素之间的自组织性,其结果就会造成媒体品牌生态管理演化方向的不确定性。要保持整个生态管理过程的有序稳定,并取得良好的管理绩效,就必须合理规范和控制构成要素的变化取向,提高管理过程的协调性和统一性,而这又有赖于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整合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整合机制就是媒体品牌生态管理实现内外环境适应互动、达到持续快速发展的有效平台。然而,整合机制的运作结果具有两极性,如果整合力度过小,内外环境要素的不良行为就得不到及时控制,弱化管理绩效;如果整合力度过大,内外环境要素的能动性就会受到抑制,影响管理效果。所以,媒体品牌生态管理要启动整合机制,就必须确立内外环境及要素协同共生的理念,借助力度适当的整合手段,合理疏导内外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网络,使得各构成要素都能各安其位、各显其力,避免相互之间的功能妨害,以实现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有序运转和高效发展。

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保障系统。保障系统是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结构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系统,它对于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运作、发展和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保障系统是媒体品牌生态管理按照管理内外环境实际及变化特征,遵循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本质规律,构建有助于促进内外环境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关系链,推动媒体品牌生态管理的持续高效发展的功能机制。在要素层面,保障系统要基于要素生存力、发展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要素功能的生态活度,预防要素功能的衰退弱化,保持要素之间关系的持续稳定,实现保障内容的全面化。在目标层面,保障系统要基于媒体品牌稳定发展、生态发展和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媒体品牌的竞争优势,培育媒体品牌的特色专长,延伸媒体品牌生态链,扩大媒体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拓展媒体品牌的影响范围和辐射力,实现保障目标的多元化。在方式层面,保障系统要基于媒体品牌结构层次的合理化、功能机制的健全化和环境关系的有序化,科学选择保障措施和方式,合理制订保障计划,结合媒体品牌经营管理的实际,灵活应用与合理组合保障手段,实现保障方式的多样化。在机制上,要基于媒体品牌生态管理主体、内容、目标、手段和方式的有机关联性,细化各管理层面的责权利关系,认真落实管理目标和任务,定期开展管理绩效评价,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及时解决,按照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相应的保障体系,实现保障机制的有效化。

参考文献:

1.康胜:《企业集群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未来与发展》,2004(2)。

篇12

二.充分认识媒体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媒体资产本身就是针对节目和素材等相关内容资产而言的。

电视媒体作为全社会拥有信息量最大的行业,自身积累的节目存储资料磁带少则几万盘,多则数十万甚至近百万盘,其中有许多有价值的珍贵资料。但由于传统的存储介质对保存的环境有着一定的要求,也有一定的保存期限,超过期限就会出现磁粉脱落、磁化、退磁、机械性损伤等问题,不易于资料的长期保存。同时,一些珍贵的素材资料长期散落在编导手中,很多影像资料已不可再生,致使这些资料无法重复利用,更无从谈及保护了。媒体资产数字化最终的落脚点即是抢救保护节目资料与达到节目资料的再利用的最大化。对新闻、专题、影视剧、综艺、体育、纪录片、素材等不同类别的媒体资产,要加快数据化上载及编目工作,建立在线并具有检索和下载功能的数字化节目资料库,真正实现保护资料、资料共享、媒体资源储备的发展战略。

三.实施媒体资产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制度建设是实施媒体资产管理的根本保证。要完善符合现代组织管理要求的制度体系,建立和健全磁带库房管理制度、音像资料数据保密及数据备份制度、节目资料收集管理制度、电视资料编目标准化等,更好地用制度进行管理,用制度保证运行。同时还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努力使媒体资产工作者与媒体资产的发展目标协调一致,创造良好环境,实现共同发展。

(二)建立数字化存储平台是实施媒体资产管理的技术保障。媒体资产管理范围内的数字化加工存储,不仅是指从技术角度将原来媒体所拥有的各种介质、各种制式、各种状态下保存的视音频节目资料,按统一的标准转化为数据文件,同时还包括运用同样的数字技术标准,对节目素材及相关资料进行编目、著录、标引等内容加工处理,形成内容数据与元数据相关联的数据库,从而实现在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下以多种方式对这些节目资料及相关数据的检索、查询、阅览、传输、复制和运用。

(三)规范化的数据编目是实施媒体资产管理的核心内容。音像资料编目就是利用档案学中的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理论知识,借鉴图书、档案资料编目的实践方法,由编目规范、编目细则、节目资料分类法、规范词表等共同构建数据编目生产的标准体系。 通过编目能帮助媒体资产管理实现符合信息分析整理特点的应用功能,并有效地构建起实现内容资源共享的信息资源建设和整理的平台。为此,编目的细致与否、科学与否直接决定着媒体资产能否被有效利用。

(四)提高媒体资源人员素质是实施媒体资产管理的智力支撑。随着媒体资产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对媒体资产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媒体资产工作者不仅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同时更要具备对媒体资产内容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要不断强化媒体资产工作者的资料意识,积极培养资料编研型人才。进一步更新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效益,积极地为节目生产制作提供资料的应用,更好地使节目生产人员树立起保护资料和使用资料的意识。

四.增强媒体资产管理的创新能力

篇13

二、多媒体教室的使用范围:

1、凡属教学计划内的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等,由信息技术教育处根据课程表和学生人数统一安排使用 多媒体教室;

2、属非教学计划内的课程教学、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等,需使用多媒体教室的,由使用单位向信息技术教育处提 出申请,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信息技术教育处可做统一安排;

3、多媒体教室不得用于非教学性质的各种会议、活动、庆典(学校统一安排的除外)。

三、多媒体教室由信息技术教育处派专人进行管理,管理人员职责为:

1、使用前,必须检查各种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2、提前10分钟打开多媒体教室;

3、除教学计划内的正常教学由教师自己开关系统外,其它情况使用时,须由管理人员开关系统;

4、负责对不熟悉多媒体操作系统的教师进行技术指导;

5、在多媒体教室使用期间,需随时排除可能出现的各种设备或系统故障;

6、保持教室卫生、整洁;

7、注意教室的安全用电,防火、防盗。

五、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室时的职责为:

1、提前到教室,与管理人员一起检查设备和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2、组织学生有序地进入教室就座;

3、不熟悉多媒体操作系统时,需接受管理人员的技术指导,不能随意操作;

4、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时,需在管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故障排除,不能随意强行处理;

5、在开关系统时需按一定的操作程序进行;

6、制止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特别是防止学生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擅自操作设备和系统。

六、学生在多媒体教室内学习时,必须做到:

1、听从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