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连锁经营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般认为,一个企业(或企业集团),以同样的方式、同样的价格,在多处同样命名的店铺里,出售某一种(或某一类、某一品牌)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这种经营模式即称之为连锁经营。连锁经营是一种新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是商业制度的创新,被誉为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
自1859年美国出现第一家连锁企业——大西洋与太平洋茶叶公司后,连锁经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欧美国家,连锁经营占到整个零售商业的60%-70%,销售额占90%。美国连锁大王“沃尔玛”公司,其销售额已连续七年超过美国通用和微软公司,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的第一名。
(二)连锁经营的特征
标准化。标准化即指经营的商品、服务、企业整体形象的统一而标准化。连锁企业拥有统一的企业名、企业徽,统一的建筑形式、统一的店堂陈列、统一的广告宣传、统一的服饰等。连锁企业经营的商品具有同类性,服务的水平和风格也完全相同,从而树立了统一的企业形象。
专业化。专业化是指连锁企业的商品采购、储存、配送、销售及经营决策等职能的相互分离而专业化。连锁企业对业务活动进行了详细分工,甚至每个人的职责都趋向专业化,使其职责分明,各负其责。通过业务活动的专业化,从而保证了连锁经营各项活动的决策正确以及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集中化。分工越细的体系就越需要集中化管理。连锁企业实行集中决策和分散经营的管理体制。即销售计划与经营战略、店铺选址、员工教育、商品采购等,均由总部负责;广告及信息也都由总部控制,形成一整套的决策管理体系。连锁分店负责商品销售及提供服务。通过集中管理,实现连锁企业的统一经营。
简单化。连锁企业在业务操作规范上化繁为简,省去一些不必要的过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连锁企业岗位职责明确,业务操作规范简单而好记,容易掌握,从而保证了连锁企业服务的标准化和工作的高效率。
规模化。规模化是指连锁企业在销售网络上、商品采购、商品配送、企业人员培训、销售广告等各种经营资源方面的规模化利用。连锁企业必须是若干个企业(店铺)联合而成的,形成规模经营,单个企业不能称之为连锁经营。如沃尔玛全球有4000多家分店,麦当劳有30000多家分店。连锁企业通过大量采购,从而降低商品进货价格,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统一管理、标准化经营,使各分店商誉共享、经营管理技术共享,降低了经营费用;数量众多的销售网络,大大增强了销售能力。规模化为连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规模效益。
所以,连锁经营从本质上看,是把独立、分散的商业企业联合起来,形成覆盖面很广的大规模销售体系。它是现代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分工理论在商业领域里的运用。连锁经营这一新型的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以其自身的特点,发挥着巨大的“魔力”,掀起了现代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
连锁企业实施房地产战略的背景
(一)房地产战略是连锁经营的本质要求
连锁经营的开店战略。开店即开设新店,增加新网点,以扩大营业规模和销售能力。连锁企业只有不断开新店,才能扩大营业规模和销售能力,降低进货成本和管理费用,发挥规模效益,取得快速发展。
而开新店,首先就要确定开店的业态,即要开一个什么类型的店、经营什么、以什么方式经营?开一个与原有连锁经营体系相同的店还是开一个完全不同的新店?零售商业的业态有很多种,分为便利店、专业店、超市、大型超市等18种。但从总体上分为有店铺经营和无店铺经营两种业态。有无营业场所和营业场所的规模、结构不同,则连锁分店的目标顾客、商品结构、商品销售方式、服务功能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连锁企业开新店,首先必须确定开店的经营业态,以确定连锁企业的经营目标。
就目前世界范围零售业态的分布来看,有店铺经营是零售经营的主要业态选择。显然,店铺的开发和建设是有店铺零售店的首要任务。铺面规模、结构会影响连锁经营的规模、商品结构和经营方式以及服务方式;铺面建设资金的占用量会影响连锁经营体系流动资金的使用量和资金的使用效率;铺面建设的质量和速度会影响连锁分店的开业时间是否正常和连锁体系的开店战略目标能否实现。而店铺的开发和建设就是连锁店的房地产开发,连锁经营的开店战略从本质上讲就是房地产开发战略。
连锁经营的选址战略。连锁企业的选址战略,就是要确定店铺的选址标准、开新店的条件、商业区选择、商圈调查、商圈市场评价,从而确定恰当的业态、优越的地理位置、合理的营业面积、有利的商业和购买环境,使店能够经营成功。而这一切,正是商业房地产开发的要求。商业房地产开发符合了连锁经营的要求,才能给连锁店今后的经营带来便利条件,如果商业房地产开发不符合连锁经营的要求,店铺选址不当、建筑结构布局不合理、规模过大或过小、购买力不足、交通不便、同业竞争过于激烈等等,都会给连锁店今后的经营带来致命的影响。因此,选址是连锁经营成功的秘诀,选址战略是连锁经营的重要战略。而连锁经营选址战略从根本上讲就是商业房地产开发战略。
连锁经营的网络战略。营业网点多、销售规模大是连锁经营的最大优势。连锁经营必须开发许多的网点、达到相当的规模才能具有规模效益,发挥规模优势。而规模的扩大,仅仅依靠扩大经营范围和商业促销已经不能奏效,只有依靠网点的增加,在更大地域范围、更多目标顾客市场上,不断增加新网点,扩大销售网络才能实现。因此,连锁经营实质上是网络经营战略。不断地在更大地域范围、更多目标市场上选址、店铺设计、建设及装修、开业,这就是商业房地产开发。
连锁经营的资本运营战略。美国贸易法规定:连锁店是至少有在一家总店控制下的10家以上的经营相同业务的分店。英国则认为,连锁店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标准:单一所有,即一个公司或一个合伙店或单个业主所有;集中领导,统一管理;设立的店要相同;有10个以上成员店。日本“连锁店协会”则规定“连锁店是在全国拥有11家以上的商店,每年销售额不少于10亿日元零售额的店”。
从以上世界各国连锁经营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的特点:连锁经营是规模化的经营,通过规模经营来获取规模效益。连锁经营是商业资本集中、垄断和扩张的产物。而其中,房地产是其最大的资本。因此,连锁经营战略首先是房地产资本运营战略,其房地产运作的好,连锁经营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其房地产运作的不好,将导致整个连锁经营体系的失败。
(二)连锁企业实施房地产战略的实践背景
1.为了推进连锁事业的发展,需要连锁总部提供房地产支持。房地产开发是连锁经营的先决条件,没有经营场地无法开展经营。而房地产开发需要大量的资本,用于土地购置、店铺建设和店堂装修,少则上百万,多则上亿元。而且连锁店要不断的开设新店、增加新网点或吸收加盟店,以扩大规模获得发展,这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为了减少资金压力,有些连锁企业不是自己买地开发,而是采取租用的方式获得经营场地,甚至与地产商合作经营。而对于更多的加盟商来说,他们往往既缺加盟金、更缺建房款,正是资金的困难限制了连锁加盟事业的发展。为了推进连锁加盟事业的发展,也需要连锁总部提供房地产支持,加盟店只需缴纳少量的房租就可开业。麦当劳就是借此方式而实现了加盟店的迅速扩张。
2.房地产的稀缺迫使连锁企业必须开展房地产经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土地成为稀缺和珍贵资源,地价飞涨,土地竞争十分激烈。连锁店为了开新店,纷纷在各个城市圈地布点。但是,由于土地竞争激烈,好的地块早已拿不到,即使是拿到了,拿地成本也很高。而零售商业又十分强调在城市商业中心、人口稠密地区、交通便利地区开店,这些地区往往是城市土地资源最少、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因此拿地成本就最高,甚至是天价土地。再加上不断上涨的建筑材料费、人工费等,使得开店的成本越来越高,经营收益弥补不了涨价的损失,企业无法承受。在我国每年递增5%至10%的房租成本,已成为企业开店的最大难题。这就迫使连锁企业不得不考虑房地产开发的问题,考虑如何才能以较低的价格得到较好的位置和良好的经营环境。
另外,房地产价格的快速的增值保值性,迫使(或者说是吸引)连锁企业开始考虑投资房地产业。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连锁企业自己开店的需要,而且还可以通过房地产的开发经营,消除地价的上涨、增加房租收益,增加连锁店的总收益。房地产高达20%-30%的毛利率,使商业地产成为商业资本又一个很好的投资选择。
这也是很多连锁商业与房地产经营联合的主要原因,许多连锁店同时成立房地产公司,许多房地产公司也同时经营连锁商业,“商业﹢地产”的经营模式在商业和地产界已开始流行。麦当劳的快速扩涨就主要依靠麦当劳房地产公司的运作,我国国美集团也拥有鹏润房地产公司。如果没有房地产运作的支持,国美电器要实现2003年后连续四年的利润暴涨和国美股票上市,几乎是不可能的。
3.零售经营的特殊性、复杂性,要求必须与房地产开发相结合。零售店获得经营场地的方式有两种,自建开发或租赁经营。自建开发,往往得不到好的地块,或拿地的成本过高,影响连锁企业的开店步伐和经营收益。通过租用经营可以找到好的位置(因已经有房地产公司先抢到好的地块进行了商业开发),但由于房租上涨过快,经营利润会被涨租吞掉;并且无法对店铺进行改造,租房的结构、布局甚至水电设施,都会对连锁经营的商品构成及经营方式带来很大的限制。因此,是自建开发还是租赁经营,必须与连锁经营的整体战略联系在一起考虑。而商业房地产的开发也必须与商品经营的需要相结合。我国商业地产空置率高达30%,商铺销售后期经营不佳,其主要原因就是地产商脱离了商业经营的需要,单纯搞房地产开发,商铺的规模、结构不适应商业经营的需要造成的。所以,房地产战略是连锁经营的必然要求,商业房地产开发必须与商品经营相结合。
房地产战略在连锁经营中的应用
美国的麦当劳(Mcdonalds)原来只是卖快餐的,但当它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制造快餐的程序、店面摆设的规则、店铺选址的秘诀,并最终利用麦当劳的牌子以特许经营的方法扩张时,麦当劳在很大程度上已变成了一家经营房地产的店。麦当劳总部如今基本上不具体经营快餐业务,而更多地分析哪个地段是一个城市将来人流最旺的地方。论证完毕后,就买下看中的地块并建立快餐店,然后寻找特许经营的合作伙伴,将快餐店租给他们经营,向他们收取特许经营费和这块商业旺地的铺租。只要承租的加盟者能够生存,麦当劳至少可以在房地产上赚取40%的利润,而且随着物价上涨,麦当劳的租金只涨不跌。
以租赁为主的房地产经营成为麦当劳主要的盈利模式。由于加盟者一般都没有足够的资金支付3万美元的土地费用和4万美元的建筑费用,也常无力争取贷款,麦当劳公司就负责代加盟商寻找合适的开店地址,并长期以低价承租或购进土地和房屋,然后将店面出租给各加盟店,获取其中的差额。这是麦当劳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这实质是麦当劳房地产公司(为实施房地产策略而成立的公司)用各加盟店的钱买下房地产,然后再把它租给出钱的加盟店。这种房地产经营策略,实际上是把第一债权人的权利转让给了麦当劳房地产公司,以使它能具备从银行取得贷款的资格。这既解决了加盟者开店的资金困难,又增加了麦当劳公司的收入,同时,通过控制房地产,更有利于麦当劳加强对受许人的管理。资料表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麦当劳的近万家餐馆中,有60%的房地产权属于麦当劳总部,另40%是由总部出面向当地房地产主承租的,使麦当劳成为全美价值最高的零售房地产公司,仅在帐面上,就值41亿美元。麦当劳收入的1/3来自直营店,其余来自加盟店,其中,房地产收入占这部分收入的90%,由此,房地产收入成为麦当劳的主要收入。如今,麦当劳有30000家快餐厅,其收入就可想而知了。
麦当劳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分店,在北京东单大街与长安街接口处的黄金地段。20世纪80年代末麦当劳进驻时,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土地可以转化为资本,后来王府井的改造使麦当劳仅因拆迁而得到大笔的土地补偿,此时人们才知道麦当劳投资房地产眼光的犀利。
其实,在地产中淘金的非地产企业,远不止麦当劳一家。如世界第一、第二大零售连锁商业沃尔玛和家乐福,以及国美、苏宁等国内的很多品牌零售店,其实就是商业用房的最大房东,因为这些店是一个知名品牌,同时它要的商业用房的量很大,所以他可以用一个很低的价格租到房子,如沃尔玛的租金就比其他中小零售商低20%-80%。由于沃尔玛是一个品牌,对地段的商业前景有较专业的分析,所以可以用比较高的价格把店铺分成很多块租给小业主,租金差价就是这些店的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因而,这些零售店不仅仅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赚取利润,而且以自己的方式经营房地产赚取巨额利润。
目前,我国连锁业的发展正处在快速扩张,遭遇国外跨国连锁集团的渗透,竞争激烈和地价飞速上涨,经营成本过高的不利环境下。连锁经营中的房地产战略,给我国连锁企业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有利于困境突围的经营之道。
论文关键词:连锁经营房地产经营战略
论文摘要:连锁经营是一种新型的商业组织模式和经营方式,是现代商业的主流模式。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与房地产的关系,甚至创造出“商业+地产”的经营模式。本文基于连锁经营的概念及特征,分析了连锁企业实施房地产战略的背景及应用,以期使连锁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晋源.从一到无限——连锁店的经营与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篇2
中国医药连锁经营发展的现状
在过去的两年中,医药连锁经营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据有关资料显示,在2001年前后,全国大约有200多家医药连锁企业,5000多家连锁医药零售商店。由于医药零售点高达20%—40%的毛利率,许多投资者在等待市场进入的机会。另外一个特点是医药连锁经营市场出现了制药企业、老牌医药流通企业、原有医药批发企业共同竞争的现象,更多的制药企业倾向于建立自己的连锁店。
如果我们把2001年称作医药连锁经营的元年的话,2002年可以称得上是扩张年,一些制药企业和纯粹流通企业已经显示出强劲的扩张势头。三九医药集团作为50家可以跨省连锁的企业中为数不多的生产企业,2002年第一季度,该公司行动神速、不事张扬的收购了国内400多家零售药店,并且计划要花13亿元在3年内开8000家连锁要点,力争占领国家不低于5%的零售市场份额。深圳万基的目标是在未来三五年内投资20个亿在全国建立1000家药店,每年达到10几个亿的销售额。同仁堂要在2003年前建500家分店。一些纯粹医药流通企业也开始了扩张,北京金象大药房大规模吸纳特许加盟店,打算在未来3年内北京及全国范围建立500家连锁店,其中北京地区200家,预计销售额将达10亿元。
医药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
1.连锁经营数目虽然多,但规模小,市场份额低。我国现有医药连锁经营企业200多家,拥有门店5000多家,但其中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不到5%。在较为成熟的美国、加拿大市场,前10家药店就占了整个零售市场的50%,但中国最大的200家连锁药店加起来只占了市场的15%,市场覆盖面小,不能承担起分销的重任。
2.管理体制所造成的区域限制,影响了医药连锁的发展。我国现行的地区所有制和部门所有制的管理体制,是医药连锁发展的瓶颈。由于各级医药公司的存在,许多医药连锁经营企业仅仅局限于某一城市或地区,部门分割造成的“小商店林立”现象,虽然国家药品监督局已经允许一些医药连锁经营企业跨省经营,但地方保护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在开办连锁经营的申请拖延或人为设置障碍的现象还屡见不鲜。
3.规范化程度不高,管理水平落后。目前,绝大部分医药连锁企业仍然为实现标准化经营,未能实现管理上的集权化和一致性。企业只注重规模的扩张和数量的增加,许多连锁店只是挂上了总部的牌子,其原来的单体店经营模式改进很少甚至照搬,根本没有达到连锁店在进货、广告、物流、形象设计等方面的独特要求和内在规律的统一,而且内部管理分工不明确、协调缺乏科学性,导致管理成本上升,不能发挥连锁经营的规模化优势和价格优势。
4.配套政策和法规滞后。我国国家经贸委和国家药品监督局为了规范药品零售市场,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对我国医药连锁市场的规范化和统一经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仍远远不能满足加入WTO后的中国医药连锁经营飞速发展的需要。再加上我国还没有成熟的针对连锁经营的法律法规,使主管部门对于连锁商业中出现的假连锁等现象束手无策,极大的制约了整个医药连锁市场的规范与发展。我国医药连锁经营的框架构建思路
1.连锁经营的模式选择要适当。目前,国际流行的连锁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正规连锁、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
针对我国目前医药连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竞争激烈,并面临国际知名企业冲击的情况,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医药流通企业应采用正规连锁和特许经营相结合的方式,先取得进入市场的通行证,然后通过优化整合,逐步探索适合本企业的经营模式。同时应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总部为制药企业的医药连锁经营企业。此类企业由于要将本企业产品放于主要经营产品位置,而且要通过连锁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应该主要采取正规连锁,如为了尽快占领销售终端,也可以考虑加盟店,待时机成熟进行收购转化为直营店。
(2)总部为老字号、名牌医药流通企业。这类企业大多是区域性的连锁组织,随着区域限制的取消而逐步走向全国化,有着丰富的医药连锁经营的管理经验,而且在医药流通中有品牌效应,应该采取特许连锁方式,同时也要注意加盟店的质量,防止假连锁和不规范连锁。
(3)总部为原医药批发企业。这类企业的优势主要在于畅通的进销渠道,在传统体制下控制了大量的销售终端,医药批发企业可以带头搞自由连锁方式。各企业相对松散的联系在一起,利用总部的物流配送来降低成本。
2.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医药连锁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医药流通企业正处于重组的关键时期,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将在兼并、联合中扩大企业规模,同时也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如今电子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只有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化管理,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将扩张的规模效应发挥到最大。通过条形码和收款系统收集信息,跟踪药品销售的动态,从而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
3.整合现有的医药连锁经营企业,提高其竞争力,为迎接外资的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连锁经营的最终目的市取得规模效益,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一定的分店数量才能充分发挥连锁总部的物流配送优势,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中国目前有200多家医药连锁经营企业,规模都比较小,面对即将来临的外资冲击,迅速改变我国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的现状,运用整合甚至是医药联盟的方式提高竞争力是当务之急。
4.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取消地域限制,为医药连锁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国家应当借鉴国外的经验尽快出台针对医药连锁企业的法律法规,使医药连锁经营在我国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国家药品监督局应该加大放开的力度,特别是取消地区所有制和部门所有制的限制,清除地方保护主义,为医药连锁经营的地区、跨省经营扩张扫除障碍,同时加强对医药连锁经营审批的管理,使医药连锁企业的扩张符合市场规律的要求。
5.实现保持统一和有效激励的充分结合。保持店面、广告、物流等方面的统一,是连锁经营的重要表现形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才是连锁经营的价值所在。在总部和分部之间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能只注重统一而忽视了对分部的管理,否则不能达到整体的有机结合。
6.降低药品价格,实现薄利多销,让利于消费者。随着国家对药品管理的逐步放开,特别是OTC(非处方药)的放开,医药连锁形式减少中间环节,同时资本大量流入使竞争趋于激烈,药品的价格下降已经是必然趋势。面对这种趋势,医药连锁经营企业应该尽快降低药品价格,让利于消费者。只有将最终顾客作为上帝的企业才是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
7.连锁分店的设置应该以便民为原则。医药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它的销售也应该满足人民群众的方便、快捷的需要。医药连锁企业药店店址应尽量选择在居民区、商业区中,使人们方便购买。在这方面医药连锁企业可以借鉴日常商品连锁店和超市的网点设置,而且可以考虑与它们平行设置。
8.提高医药销售人员的医学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传统观念认为,药店只是销售药品的场所。但是,随着OTC药品的普及,老百姓已经将药店当作了小医院,常常会提出一些与药品疗效有关的问题。医药连锁企业必须重视,提高销售人员的医学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
医药连锁经营在中国出现不过短短的几年时间,但是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笔者相信,只要充分利用发展机会,遵循科学的医药连锁经营框架构建思路,在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全面对外开放之后,中国的连锁经营企业还是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的。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世谦:《连锁店经营管理实务》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2]牛海鹏:《特许经营》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篇3
“新华书店”这个有着70多年历史的金字招牌,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出版发行领域的领头羊,也是整整一代读者的精神家园。随着我国加入WTO,出版发行行业履行WTO的相关承诺,新华书店从此卷入建店以来最大的经营环境变革,同时面临民营资本和外资的双重挑战。在此背景下,由政府推动的书店企业重组和连锁经营战略成为全国新华书店走向市场化、增加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本文就新华书店连锁经营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思路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对书店企业改革提供帮助。
二、“新华书店”品牌建设的困局
品牌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可以有效地将不同厂商区隔开来,在市场竞争中为品牌所有者带来收益溢价。
作为一个集体商标,在法律上“新华书店”只属于中国新华书店协会一家。然而,现实状况却是全国有2700家各级“新华书店”都在使用这一名称。因此,“新华书店”品牌的区分功能仅仅表现在新华书店系统以外的企业,在新华书店系统内则是统一的商号,并不能区分不同投资主体的各地新华书店。此外,集体商标的性质也使“新华书店”这一品牌在跨地区连锁经营时会遇到知识产权上的限制,各个企业在品牌的使用和转让上都没有自。针对这一问题,目前,许多省级新华书店都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在推进连锁经营中实施双品牌战略,即在省内继续延用“新华书店”的老招牌,而在省外培育独立于“新华书店”之外的新品牌,比如浙江省的新连锁书店被冠名为“博库”,四川省新华书店重点打造“文轩”品牌等,都是为了和当地的“新华书店”形成差异,更好地进行跨地域连锁经营。
除了品牌名称归属不清这一表面问题之外,在新华书店品牌建设中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品牌观念的落后,以及长久以来“新华书店”在读者心目中的“事业”的形象。现在各地新华书店的品牌观念还是以产品(图书)为导向的品牌观念,要建立成功的图书零售品牌,就要转变观念,集中精力深入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建立以满足消费者期望为导向的品牌观念,并以此为基础为消费者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三、树立以满足消费者期望为导向的品牌观念
按照市场营销学的观点:一种产品、服务和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竞争就会导致市场细分,每种产品、服务和行业就要寻找他的细分目标市场,从大众产品营销进入个性化服务营销,分众营销时代。书店营销也不例外,只有定位清晰、经营有特色的书店才会有持续竞争力,才是发展出路。
美国学者大卫·艾克在《品牌领导》一书中认为:“品牌应该和消费者建立如同人际关系般的联系”。要建立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不应该局限于产品的范畴里,而应该以消费者为中心,使品牌能够成为消费者的朋友、老师、顾问等,从而品牌就在消费者日常生活中扮演了某个角色,消费者的利益价值主张在这人性化的品牌形象中得以体现,品牌将会获得消费者的认同,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为最终形成品牌忠诚奠定基础。四、分阶段实施品牌化战略
新华书店长期以来作为我们党的文化事业的一部分,以注重社会效益为己任,在读者心目中留下太多“事业”的形象。目前,在集团进行连锁化经营的进程中,要努力将“事业”形象转变为“企业”形象,但又不能丢弃过去新华书店的优良传统,同时又要在“企业”形象中能够体现出特有的文化个性。因此在适应读者需求、构建独特企业文化、建立服务优势等方面需要赋予新华书店品牌新的内涵。新华书店连锁经营品牌战略可以分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入门品牌化,仅限于建立和传播连锁企业品牌名称和企业形象,有利于创造和提高连锁书店的知名度,它是连锁经营发展初期的阶段。由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开放历史较短等诸多客观原因,造就大多数零售书店在内部的管理上,与有着市场运行几十年甚至百年以上的西方国家的书店有着极大的差距。目前我国新华书店连锁经营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在很多基础管理建设上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逐建立服务品牌,提升服务理念。
第二阶段,特征品牌化,当连锁书店经营的产品和服务与其他企业有了显著区别、具有自己的特色时,就进入了这个阶段。
第三阶段,形象品牌化,就是将连锁书店自身的企业文化作为品牌来进行建设和传播,在读者心目中逐渐占据显著位置。一个品牌的价值理念包含承诺、创造和竞争三个方面,正如诺基亚的“以人为本”、海尔的“真诚到永远”的理念一样,所承诺的是在竞争中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出版发行企业的品牌要以读者价值为根本,通过其核心价值的观念化,确定并彰显品牌的理念。比如,青岛市新华书店在开展连锁经营的同时提出“知识服务每一天,个每一人”的经营理念,并借此打造书店的服务品牌,为读者提供便捷的个性化服务。
第四阶段,体验品牌化,也就是连锁书店为读者创造个性独特的、连续的、积极的品牌体验,让读者不断地累积对本连锁书店的消费体验从而忠诚于本店,为连锁书店创造出持久的竞争优势。
五、结论
随着图书市场的开放,图书零售业务的竞争将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随着出版发行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和新华书店跨省连锁经营趋势进一步加强,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新的营销理念、新的品牌策略必将越来越多的用于对渠道终端和市场资源的争夺。
篇4
中国医药连锁经营发展的现状
在过去的两年中,医药连锁经营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据有关资料显示,在2001年前后,全国大约有200多家医药连锁企业,5000多家连锁医药零售商店。由于医药零售点高达20%—40%的毛利率,许多投资者在等待市场进入的机会。另外一个特点是医药连锁经营市场出现了制药企业、老牌医药流通企业、原有医药批发企业共同竞争的现象,更多的制药企业倾向于建立自己的连锁店。
如果我们把2001年称作医药连锁经营的元年的话,2002年可以称得上是扩张年,一些制药企业和纯粹流通企业已经显示出强劲的扩张势头。三九医药集团作为50家可以跨省连锁的企业中为数不多的生产企业,2002年第一季度,该公司行动神速、不事张扬的收购了国内400多家零售药店,并且计划要花13亿元在3年内开8000家连锁要点,力争占领国家不低于5%的零售市场份额。深圳万基的目标是在未来三五年内投资20个亿在全国建立1000家药店,每年达到10几个亿的销售额。同仁堂要在2003年前建500家分店。一些纯粹医药流通企业也开始了扩张,北京金象大药房大规模吸纳特许加盟店,打算在未来3年内北京及全国范围建立500家连锁店,其中北京地区200家,预计销售额将达10亿元。
医药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
1.连锁经营数目虽然多,但规模小,市场份额低。我国现有医药连锁经营企业200多家,拥有门店5000多家,但其中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不到5%。在较为成熟的美国、加拿大市场,前10家药店就占了整个零售市场的50%,但中国最大的200家连锁药店加起来只占了市场的15%,市场覆盖面小,不能承担起分销的重任。
2.管理体制所造成的区域限制,影响了医药连锁的发展。我国现行的地区所有制和部门所有制的管理体制,是医药连锁发展的瓶颈。由于各级医药公司的存在,许多医药连锁经营企业仅仅局限于某一城市或地区,部门分割造成的“小商店林立”现象,虽然国家药品监督局已经允许一些医药连锁经营企业跨省经营,但地方保护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在开办连锁经营的申请拖延或人为设置障碍的现象还屡见不鲜。
3.规范化程度不高,管理水平落后。目前,绝大部分医药连锁企业仍然为实现标准化经营,未能实现管理上的集权化和一致性。企业只注重规模的扩张和数量的增加,许多连锁店只是挂上了总部的牌子,其原来的单体店经营模式改进很少甚至照搬,根本没有达到连锁店在进货、广告、物流、形象设计等方面的独特要求和内在规律的统一,而且内部管理分工不明确、协调缺乏科学性,导致管理成本上升,不能发挥连锁经营的规模化优势和价格优势。
4.配套政策和法规滞后。我国国家经贸委和国家药品监督局为了规范药品零售市场,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对我国医药连锁市场的规范化和统一经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仍远远不能满足加入WTO后的中国医药连锁经营飞速发展的需要。再加上我国还没有成熟的针对连锁经营的法律法规,使主管部门对于连锁商业中出现的假连锁等现象束手无策,极大的制约了整个医药连锁市场的规范与发展。我国医药连锁经营的框架构建思路
1.连锁经营的模式选择要适当。目前,国际流行的连锁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正规连锁、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
针对我国目前医药连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竞争激烈,并面临国际知名企业冲击的情况,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医药流通企业应采用正规连锁和特许经营相结合的方式,先取得进入市场的通行证,然后通过优化整合,逐步探索适合本企业的经营模式。同时应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总部为制药企业的医药连锁经营企业。此类企业由于要将本企业产品放于主要经营产品位置,而且要通过连锁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应该主要采取正规连锁,如为了尽快占领销售终端,也可以考虑加盟店,待时机成熟进行收购转化为直营店。
(2)总部为老字号、名牌医药流通企业。这类企业大多是区域性的连锁组织,随着区域限制的取消而逐步走向全国化,有着丰富的医药连锁经营的管理经验,而且在医药流通中有品牌效应,应该采取特许连锁方式,同时也要注意加盟店的质量,防止假连锁和不规范连锁。
(3)总部为原医药批发企业。这类企业的优势主要在于畅通的进销渠道,在传统体制下控制了大量的销售终端,医药批发企业可以带头搞自由连锁方式。各企业相对松散的联系在一起,利用总部的物流配送来降低成本。
2.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医药连锁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医药流通企业正处于重组的关键时期,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将在兼并、联合中扩大企业规模,同时也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如今电子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只有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化管理,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将扩张的规模效应发挥到最大。通过条形码和收款系统收集信息,跟踪药品销售的动态,从而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
3.整合现有的医药连锁经营企业,提高其竞争力,为迎接外资的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连锁经营的最终目的市取得规模效益,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一定的分店数量才能充分发挥连锁总部的物流配送优势,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中国目前有200多家医药连锁经营企业,规模都比较小,面对即将来临的外资冲击,迅速改变我国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的现状,运用整合甚至是医药联盟的方式提高竞争力是当务之急。
4.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取消地域限制,为医药连锁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国家应当借鉴国外的经验尽快出台针对医药连锁企业的法律法规,使医药连锁经营在我国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国家药品监督局应该加大放开的力度,特别是取消地区所有制和部门所有制的限制,清除地方保护主义,为医药连锁经营的地区、跨省经营扩张扫除障碍,同时加强对医药连锁经营审批的管理,使医药连锁企业的扩张符合市场规律的要求。
5.实现保持统一和有效激励的充分结合。保持店面、广告、物流等方面的统一,是连锁经营的重要表现形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才是连锁经营的价值所在。在总部和分部之间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能只注重统一而忽视了对分部的管理,否则不能达到整体的有机结合。
6.降低药品价格,实现薄利多销,让利于消费者。随着国家对药品管理的逐步放开,特别是OTC(非处方药)的放开,医药连锁形式减少中间环节,同时资本大量流入使竞争趋于激烈,药品的价格下降已经是必然趋势。面对这种趋势,医药连锁经营企业应该尽快降低药品价格,让利于消费者。只有将最终顾客作为上帝的企业才是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
7.连锁分店的设置应该以便民为原则。医药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它的销售也应该满足人民群众的方便、快捷的需要。医药连锁企业药店店址应尽量选择在居民区、商业区中,使人们方便购买。在这方面医药连锁企业可以借鉴日常商品连锁店和超市的网点设置,而且可以考虑与它们平行设置。
8.提高医药销售人员的医学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传统观念认为,药店只是销售药品的场所。但是,随着OTC药品的普及,老百姓已经将药店当作了小医院,常常会提出一些与药品疗效有关的问题。医药连锁企业必须重视,提高销售人员的医学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
医药连锁经营在中国出现不过短短的几年时间,但是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笔者相信,只要充分利用发展机会,遵循科学的医药连锁经营框架构建思路,在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全面对外开放之后,中国的连锁经营企业还是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的。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世谦:《连锁店经营管理实务》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2]牛海鹏:《特许经营》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篇5
1.2必要性
根据加入世贸总协议,中国将在2001年放开图书零售市场,2003年,放开图书批发业务。它会给我国图书出版发行业带来什么?从国家新闻出版署到各地新闻出版局的领导以及出版发行业的老总们都一致认为,这将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次前所未有、且十分严酷的挑战。他们大多例举了令中国出版发行界大跌眼镜的德国贝塔斯曼读书俱乐部。两年前这家国际超级书店驻进上海时,尽管国家对其有很多限制,但它们的固定会员到今已发展到150万人,再加上以前参加过的会员,少算也有300万人。1999年我国图书出版业销售额是800万元,而德国贝塔斯曼一家的收入就高出我们一倍多。他们说像德国贝塔斯曼这样的国际超级书店集团不要多,只要有三五家,就会凭借着他们强大的资金、超大的规模迅速占领我国图书出版市场的很大一块份额。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王於良进一步分析说,与西方国家相比较,我国出版发行业从规模经营的综合实力、出版发行的市场运作以及出版发行业的人员综合素质等方面确实存在着较大差距。西方出版业与市场经济融为一体,在策划、制作、营销、合同、会计、统计、审计、法制、管理等多方面,建立了完整的健全的市场游戏规则,而我国出版业还没有完全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解脱出来。[2]为了迎接WTO给中国出版发行业带来国际冲击,新华书店只有实行连锁经营,在规模上做大,在服务上做好,在成本上做低,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较大的份额。
2.传统经营向连锁经营衔接的若干问题
2.1体制问题
长期以来,新华书店主于有国家政策扶持,始终把自己强调为。文化企业,过分强调自身的特殊性,忽视了“企业”的本质,远离了市场,对市场经济缺乏驾驭能力、随着图书发I体制改革的深入,从最初集体个体书店对图书市场的蚕食,到后来邮政部门、出版部门、教育部门等权力部门对图书发行的介入,以及盗版、买卖书号等,这种不健康的图书发行局面,使非怯书商和违规违纪单位大发不义之财,而遵纪守法的新华书店受到冲击,失去了一些市场、从新华书店自身发展来看,多年来一直以教材、教辅发行为主,为我国教育事业服务,经营结构失衡,经营机制僵化,形成了经营惰性、特别是县级新华书店由于受到资金、信息、市场、经营风险等限制,图书品种备货过少,促销不力,丧失了商机、新华书店要从目前图书经营困境中走出来,实现图书连锁经营是图书发行行业从传统销售方式向现代营销方式转变,从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有效途径、实行图书连锁经营必须解决新华书店现行体制,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成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制有限公司,对新华书店进厅改造,通过股份制形式,组建全国或区域性的连锁经营总部,并在大中城市率先实现新华书店的连锁经营,向中小城市辐射,最终构建以新华书店为主体的图书连锁经营网络体系、优化图书市场秩序,使非法出版物(包括盗版书)没有流通空间,把图书连锁经营做大做强,扩大图书零售市场占有率。
2.2管理制度
新华书店实行连锁经营后,以前的一些管理方法己经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必
须按照国际化管理来运作、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一般图书销售是个精细的管理工作,从图书市场的调研、预测到出版信息的掌握,从货源的组织到对读者的宣传;从图书的陈列销售到库存图书的保管与情理;从图书的售后服务到信息反馈;可以说图书整个销售流程是环环相扣的,不论哪个环节上出现管理上的疏漏,都会造成整个销售流程的中断、而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是国际广泛采用,最具权威的规范化管理标准、它有着非常强的功能接口,可以解决图书连锁经营管理中的许多问题,它既可以解决以前管理政出多家,各个部门之间业务不能有效接口问题,还可以通过目标的提出组织实施检查、考核,纠正不合规范因素;预防、改进、制定新目标这样一个“闭环”每年不断有明确的目标提出,并且有措施跟上,抓落实,抓提高,从而进入良性循环,可以使管理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2.3计算机网络平台
对规范化的图书连锁经营来说,计算机管理是不可缺少的必备条件、计算机管理系统是图书连锁经营的“神经中枢”,它既是商品经营的管理平台,又是销售信息的传输管道、以前,新华书店只是把计算机当作一种收款平台来使用,没有发挥其管现、进货、指导销售的功能、在业务管理上始终是一种粗放型的码洋管理,书店进了多少书,卖了多少书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数字,无法对某一品种进厅跟踪管理,而一些与图书销售密切有关的信息,如出版动态。读者需求、图书市场预测等,没有一套科学的技术手段进厅监控、从目前各大集团计算机网络运行情况来看,计算机网络管现总体是多系统并存、多无化发展,所开发的软件都存在一些问题,有的使用的软件系统只解决了零售环节的问题,而采购、配送环节依然问题百出,还没有一套软件系统能解决整个图书销售流程各环节的问题、现在各省自己花钱开发的软件从使用情况来看各有利弊、如果没有一个行业统一的软件管理系统,那么跨地区连锁经营必将问题百出、如果图书发行行业通过行会组织,制定统一的行业规范,开发统一
的行业软件系统,那么,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加快新华书店图书连锁经营进程,冲破计算机网络系统“各自为政”的束缚。
2.4物流配送
物流配送问题一直是图书经营中的薄弱环节、而实行图书连锁经营,如果没有强大的
物流配送作支持,则连锁经营只是纸上谈兵、可以说连锁经营的首要核心就是要建立起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达到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的规模化优势、在物流配送过程中要以最佳服务、最低成本,提供最高质量服务、我国图书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正处在起步阶段,有些方面还是空白,我们可以借鉴沃尔玛公司物流配送方面的先进经验,少走弯路、沃尔玛物流配送中心为了尽可能降低成本,采用了“无缝点对点”的物流配送系统。“无缝”是指整个供应链达到一种非常顺畅的链接,能够为商店和顾客提供最迅速的服务、在物流配送过程中,要
尽可能降低成本,成本的降低就可以让利与消费者,这就是沃尔玛的经营策略、沃尔玛物流配送方面的先进经验以及经营策略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2.5人才问题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的管理要人来实施,企业的财富要人来创造、新华书店实现图书连锁经营后,不仅缺乏熟悉世贸规则、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还缺乏大量的熟悉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精通图书营销。图书宣传,熟悉物流配送等专门人才、目前新华书店系统有职工14余万人,平均每个售书点有职工77人,而国内集体、个体书店为28人,国外书店平均不足5人、新华书店要摆脱目前的困境,必须进厅减员增效,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同时,将富余人员分流到其他一些新兴的、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领域,如物流配送领域等、另一方面,新华书店从业人员与国外书店人员的素质比较来看,不论是知识结构、文化水平以及敬业精神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要提高职工素质,目前较为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实行岗前培训,或脱产培养,员工取得了从业结业证后,才能持证上岗、我们不仅要引进熟悉世贸规则、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而且还要注重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图书连锁经营立于不败之地。
3.新的行业发展战略
3.1供应链一体化战略
在传统的市场竞争中,零售业之间、批发业之间、制造商之间进行着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就是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之间有着利害关系的市场主体,也进行着残酷竞争,彼此以对方为对手。但现在需要其相互之间及其内部竞争对手之间协同竞争,因为,消费者需要的是速度、效率、灵活性、准确性、高品质、合理的价格等的有效组合,消费者需求至关重要,因此竞争与对抗应在供应链的基础上进行,应在顾客、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供应商之间,贯穿供应链网络,进行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整合,实现供应链一体化。这就要求零售商及上游企业打破传统经营理念,再造商业竞争体系。新华书店的连锁经营要按供应链一体化战略进行规划。由于连锁经营本身需要有一流的信息支撑系统和配送系统,而且连锁公司组织化程度、谈判与协调能力、控制能力等都相对较高,因而有条件和实力实现以新华书店连锁公司为中心或主体地位的供应链一体化战略。新华书店供应链一体化战略的实施,还必须做好以下重要抉择:用何种方式同上游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在何时利用供应链网络。
3.2注重无形资产战略
过去零售企业的能力,更多地表现为创造有形资产的销售力,但现在更应注重无形资产的打造能力,尤其是要特别关注以下无形资产:社会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品牌价值含量、商誉、人力资源拥有量与整合水平。新华书店的品牌价值含量比较高,也有良好的商誉,但社会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适合产业扩张与经营的人力资源有多少?实事求是地讲,这两项是新华书店的薄弱环节。在推行连锁经营的过程当中,若能培育社会认可的核心价值观,能广纳社会英才并提高人力资源整合水平,则新华书店连锁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就会更高,其品牌价值将倍增。当然,做好这一项工作的关键点是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建设好新华书店连锁公司特有的企业文化。
3.3联盟战略
企业间的战略联盟指的是企业之间为了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进行的合作。从实践来看,这些合作往往发生在竞争对手之间,合作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最根本的形式是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大公司共同组建一个独立于母公司之外的新公司,从而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在新的竞争中打击自己的主要竞争对手。实行战略联盟,有利于避免在高度激烈的竞争中同规模巨大的竞争对手直接较量,从而出现两败俱伤的不利局面;可以迅速获得击败主要竞争对手的资源与力量,成为价值链条中关键环节的领导者;可以获得公司迅速扩张所需的资金,减少独立投资的风险;可以快速地进入一个新兴市场,获得核心竞争力。[4]在建立战略联盟的过程当中,新华书店可以主动出击。首先,提高整体战略管理水平,从企业在整个文化产业全局中的竞争地位和竞争能力角度来考虑和制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战略,并从战略需要出发,主动而又积极地选择战略联盟对象。其次,要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以提高自己在全球文化产业中的战略地位,让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愿意与自己实现战略联盟,要能做到这一点,新华书店关键是要控制产业链条中“产”和“销”两个关键环节,并提高自己在制度、组织、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能力。
结束语:
总之,我国加入WTO之后,图书零售业首先面临的就是国外图书连锁经营的挑战、而我国图书市场实现连锁经营还面临许多困难,主要是对连锁经营客观复杂性认识不足、出版产业是一个复杂的行业,在实现连锁经营的认识方面存在简单化的倾向、传统经营多年来积累下来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出版产业的发展,也成为新华书店实施连锁经营的巨大障碍、在图书连锁经营的道路上,会不断出现新问题、新情况,我们只有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怯,不断解决新问题,新华书店连锁经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李柯华.浅谈图书连锁经营问题[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2(5):72.
[2].中国书业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中国出版业做“狼”还是做“羊”?.新华网.
[3].王德忠,将和胜.新华书店连锁经营战略的实施要点[J].出版发行研究,2002(1):49—50.
篇6
中国举办了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奥运会的申办、筹备和举办,激起了民众参与体育的更大热情,从而极大地带动体育用品的消费.随着20世纪90年代我国体育社会化、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体育用品业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期。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有的运动鞋、运动服装的生产基地,已能生产上千种体育器材和设备,质量工艺水平不断提高,不少产品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其快速成长足以令传统的销售模式感受到强烈的震荡和威胁。体育用品的营销也可以运用连锁经营的模式,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扩大市场份额。
二、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组织经营现状
1.近年来,在我国不同类型城市中,体育用品流通组织发展速度较快,经营体育用品的流通组织数量较多。各种形式、不同类型的体育用品流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体育用品市场上。在各城市中,随处都可以见到大大小小、类型不同的体育用品商店。并且各大百货商店都增设有体育用品经营专部和专柜。在我国,体育用品流通经营在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也表明近几年体育用品市场较为活跃并被商家所看好。
2.体育用品流通经营具有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结构形式,体育用品市场呈现出垄断竞争性状况。作为社会生活消费资料的体育用品市场,其流通经营组织的所有制形式也具有多元化经济成分的特征,即不但有全民、集体所有制形式,也存在有私营、股份制及中外合资等所有制的经营单位。
3.体育用品经营组织多为小型化的单体经营结构,大型综合体育用品经营组织不多。体育用品经营组织小型化,是目前我国不同类型城市体育用品经营组织的基本特征。除了小型化之外,大多数体育用品经营组织都是独立的单体经营单位,具有连锁经营性质的不多。目前在全国各地开设连锁经营的主要有几个大的体育用品的专卖店,如耐克专卖店、阿迪达斯专卖店、李宁专卖店、康威专卖店、格威特专卖店等。我国体育用品流通组织小型化的情况非常普遍。由于营业面积和经营规模较小,使得大多数体育用品流通组织在经营品种和数量方面都受到很大限制。
4.从经营效益方面来看,体育用品经营组织的总体经营效益不高。尽管目前我国体育用品市场较为活跃,人们一致看好体育用品这一不断发展的新兴市场,从事体育用品经营的组织数量日渐增多,但从经营状况来看,大多数体育用品流通组织的实际经营效果并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从经营角度讲,与体育用品组织的经营战略思想、经营方式、组织形式、经营品种的市场定位以及营销宣传和服务等多种因素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5.各类体育用品经营组织的现代化经营程度较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传统流通领域经营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在流通经营过程中广泛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已成为我国商业流通领域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目前在我国体育用品经营过程中,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运用相对较少,绝大多数体育用品经营组织仍然采用传统的经营手段和措施。在各类专业体育用品商店中使用计算机和店内条码的只有极少数。此外,其他现代化技术手段在体育用品经营过程中都还未运用。
6.大多数体育用品经营组织缺乏现代市场营销新观念,对多种营销手段的运用不够重视,缺乏体育专业内容。目前,我国大多数流通组织还没有摆脱传统的经营观念,守株待兔式的坐店销售是主要的经营方式,并且不重视进行市场和消费者研究,在广告宣传方面投入较少。另外,在服务方面只强调一般意义上的服务,缺乏更广泛、更深层意义上的服务内容。绝大多数经营体育用品商店都缺少诸如体育用品使用指导、体育锻炼方法指导等体育专业性质的服务内容。而这些正是目前和今后广大体育用品消费者所非常需要的。
三、体育用品市场与连锁经营之间的关系
1.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和深入普及,是促进体育用品消费、发展体育用品连锁经营的重要前提
体育用品是人们从事体育运动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是保证人们有效进行体育竞赛和健身锻炼的物质基础。体育用品的生产、流通和体育用品的消费与体育运动的发展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内在必然联系。一方面,体育用品生产的不断扩大,体育用品品种不断增多、质量、性能不断提高,体育用品流通秩序的进一步改善,有助于体育用品消费数量的增加,使从事体育运动的物质条件不断改善,进而推动体育运动不断发展;另一方面,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和深入普及,以及越来越多的人参加体育运动,就会在数量、质量和性能等方面对体育用品提出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必然推动体育用品生产、流通和体育用品消费的发展。体育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是人类的高级文明活动。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增长,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特别是“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进一步实施与推广,一个群众性的全民健身热潮正在中华大地掀起。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进行,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将成为社会生活的主导力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会有更多的人参加体育锻炼、体育休闲、娱乐和体育康复活动,体育用品的消费也会不断增加。因此,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群众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和深入普及,为我们发展体育用品连锁经营提供了广泛的社会消费群体。
2.发展体育用品连锁经营企业集团适应我国体育用品的市场状况及发展趋势
根据目前我国大多数消费者的体育用品消费观念、体育用品消费心理、体育用品消费的行为特征、购买体育用品所主要考虑的商品因素,以及对体育用品经营机构的意见和所希望得到的服务等具体情况,发展体育用品连锁经营企业集团,运用连锁经营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和优势来进行体育用品经营,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多数消费者的实际情况,满足广大消费者的体育用品消费需求。同时,我国体育用品的生产无论在产量上,还是在品种、质量上都呈现出不断提高,迅速发展的态势,发展体育用品连锁经营企业集团适应了我国体育用品生产的这种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此外,体育用品连锁经营企业集团在产权统一的基础上进行规模化的集约经营,能够改变目前我国体育用品流通经营组织“小、散、乱”、组织化程度低和竞争无序的状况,顺应了体育用品现代化经营的发展趋势,符合我国体育用品市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
四、建议
1.借鉴我国其它商业连锁经营企业集团的实践经验
20世纪90年代初,连锁经营被引入我国,在流通领域出现了一批连锁经营企业,经过几年来的经营实践,连锁经营企业及连锁经营网点在我国的主要大中城市已得到了蓬勃发展。从经营业态方面来看,连锁经营已扩展到多个方面,如超市连锁、仓储商店连锁、百货商店连锁、专业店连锁等等;从连锁经营组织形式方面来看,主要是以直营连锁为主而组建的一些大型商业连锁经营企业集团。青岛双星集团公司在努力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场,他们在海外、国内共建立了50余家经营公司,形成了自我为主的连锁经营网络。因此,国内有关连锁经营企业集团所走过的实践道路,为我们发展体育用品连锁经营企业集团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2.借鉴国外体育用品连锁经营的发展经验
网络化流通经营是当今西方发达国家商品流通的一大特点,而连锁经营是其网络化流通经营的典型表现形式。国外绝大多数体育用品连锁经营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紧紧抓住连锁经营的本质,充分利用连锁经营所具备的优势,并结合体育用品消费的具体特点,根据市场情况和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经营活动。第一,他们在经营过程中十分注重市场调查和消费者研究,在深入了解消费需求的基础上,确定经营目标、制定经营计划。第二,在经营过程中明确自己的经营消费目标群体,在稳定主要消费群体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经营范围。第三,国外体育用品连锁公司都非常注重将体育用品销售活动与开展体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营销活动溶于开展有关体育活动之中,在经营过程中积极发展自己稳定的消费群体。他们还专门举办各类运动班,吸收学员,为以后发展打下基础,营造发展前景。第四,各体育用品连锁公司都很重视对营业人员进行体育运动专业知识和有关体育用品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营业人员在经营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为顾客提供进行体育活动和正确使用体育用品的指导、帮助及服务,以提高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3.建立现代化的体育用品连锁经营企业制度
体育用品连锁经营组织必须按照连锁经营的内在运作规律,加强组织内部科学化、规范化的建设;建立严格的统一采购与统一配送制度,强化总部的功能,加强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正确处理和协调好总部、物流配送中心及各连锁经营网点之间的关系,增强组织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及时反馈能力;建立健全各种组织规章制度,加强内部监督机制,严格内部经济核算体系,职权明确、考核严格、奖罚分明,使整个组织及各环节的运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使组织的经营运作有章可循。
4.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体育用品连锁经营组织的运作和发展过程中要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应根据组织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在组织发展初期,可运用各种相对简易的技术手段;随着组织的进一步发展、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逐步增加与完善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一般情况下,连锁经营组织要配备POS系统和MIS系统,在组织内部进行计算机联网。只有建立和不断完善体育用品连锁经营组织的信息管理系统,才能使组织在快速、准确、高效地收集、加工和处理大量市场信息的基础上正常运行。
5.建立和完善体育用品连锁经营组织人才培训系统
对组织职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育、培训,是体育用品连锁经营组织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组织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不断求得发展的战略性保证。因此,体育用品连锁经营组织应当从社会发展和企业自身的发展角度出发,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对组织员工进行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经营素质等全面的教育培训,提高组织员工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经营技术。在培训过程中应特别加强对体育运动、运动健身方面的有关理论和所经营的体育用品的有关技术特征、特性,以及正确使用方法等体育专业理论和知识方面的培训内容。全面提高经营人员为消费者服务的专业技能与技巧,使经营人员能够更好地与消费者进行沟通,使“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经营思想落到实处。
五、结束语
体育用品连锁经营通过多店铺、网络化销售,集中化统一进货,能够有效地与体育用品生产组织进行协作,是改进与建立新型工商关系的新型流通组织形式。连锁经营是一种科学化的流通经营方式和流通组织形式,发展体育用品连锁经营组织集团公司,用连锁经营方式构建体育用品流通网络。
参考文献:
篇7
连锁经营的知识经济性
许多连锁经营的著作都对连锁经营的经济合理性进行了分析,不少学者认为规模经济是连锁经营的一个优势所在:当零售或服务企业开店数量较多时,研发成本、广告营销费用、谈判费用、仓储运输成本、管理人员工资、配送中心运营费用等等开支可以由更多门店和更高的销售额来承担,此外,连锁总部凭借巨大的采购交易额还可以获得砍价优势。按照这个逻辑,开店越多,连锁机构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越富有竞争力。在这种思路下,许多连锁机构把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断定为门店数量,大量吸纳加盟店以求突破临界点,一个大错误产生了。
我们通常认为一个企业经营规模足够大时,多种固定费用被更多产品分摊,单位产品成本降低,同时因巨大的交易量会形成买方垄断或卖方垄断,因此产生了高额利润。经济学中的芝加哥学派有认为企业的市场份额、经营规模不是高额利润的来源而是结果。企业是因为自身系统比竞争对手更富有效率,而在市场上不断得到肯定,从而不断提高销售额的。因此,加盟连锁的战略逻辑应当是:卓越的商业模式——连锁总部的高速扩张欲望与加盟商的投资需求——高速扩张——市场份额扩大、规模经济形成,因此,富有效率的单店运营模式与连锁运营体系的设计、开发、定型才是加盟扩张初期的优势基础,规模经济是连锁经营的一种重要竞争优势,但只是一种派生优势、次级优势,往往在连锁系统发展已经成熟和壮大的中后期,这在很多连锁机构中都被本末倒置了。通过世界著名连锁机构麦当劳、希尔顿、沃尔玛的发展都可以发现,其连锁总部与样板店富有效率首先获得巨大成功,而后吸引投资进行扩张,进而逐渐获得规模优势,并非先作大后作强,而是先作强后作大。
不是规模经济,连锁扩张的经济合理性何在?笔者认为是知识的经济性。知识是当代最富有价值的生产要素,与其他各类生产要素不同,不同在于:相对于知识研发的巨大成本,知识可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复制,知识不会因使用而损耗。但是有价值的、可以预期带来现金流入的知识是稀缺的,我们通常笼统的认为加盟连锁需要支付一笔品牌许可费用,以为连锁总部的价值就在于品牌,这是错误观念,纯粹的品牌并不能为我们带来预期的现金流入,同时,在实现大规模扩张之前,连锁总部的品牌并不能号召消费者。实际上,企业以品牌这个概念笼统地称呼了连锁总部所有将输出的、有价值的无形资产。知识可以低成本复制,但是知识的创新却具有相当大的偶然性,研发费用高,开发周期长,风险巨大,而且知识一旦创新,许多知识可以以专利、商标等方式申请法律保护,在使用上具有排他性。这就意味着连锁总部可以以知识资产复制来控制大量加盟商的资本并转移投资风险,而加盟商通过知识复制迅速地、低成本地掌握了一种被验证有效的知识,因此,知识复制是连锁经营的第一经济理由。
连锁企业的复杂知识系统
许多连锁总部一旦开发了一种新产品、服务或商业模式,便匆忙拓展加盟连锁业务,实际上,如果连锁总部不能形成一个难以复制的复杂知识系统,纯粹的服务流程、商业模式等知识本身无法申请专利保护,那么,加盟商在加盟期满立即独立成为竞争对手就经常会发生,其他企业也会通过模仿、人才挖掘等方式迅速模仿并展开竞争,许多有潜质的连锁总部在发展前期都会遭遇这些问题,进入发展成熟期的连锁总部可以凭借品牌号召力和规模经济阻止模仿者的攻击,但是如何在发展前期防止模仿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某些连锁总部可以独占某些生产要素(如某项必需设备的技术专利)或得到政府授权,这种连锁在早期拓展中可以一定程度防范复制,但多数不具备这种进入壁垒的企业如何保证对手难以复制而自己又能成功复制呢?连锁总部的知识必须是一个复杂知识系统,是一个持续进化的知识系统:
连锁总部必须拥有一个跨职能、跨组织的被有效整合过的复杂知识系统。一般对手可以轻易地进行某个领域的知识复制,然而面对如此的复杂知识系统,模仿难度极大。有时对某一单一的“知识碎片”进行模仿,该知识在缺乏其他相关知识支持的企业环境中,是无效的知识,例如单纯对肯德基食品技术进行模仿,而未获取其作业管理方法及信息管理系统,食物质量是无法保证的。另一方面,一旦连锁总部拥有的是一群知识,即使对手可以一一模仿,显然,模仿所需的时间和成本都加大。因此,连锁企业必须是多种相关知识有效整合后的一个复杂知识系统,只有总部自己拥有这些知识及自我复制的能力。
连锁总部拥有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交织的复杂知识系统。许多连锁总部认识到连锁发展就是自我知识复制的过程,最近几年,国内许多连锁机构加强了对门店运营手册、选址手册、开店手册、CIS系统手册等显形知识的整理和编写,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但是对隐性知识重视不够,在连锁总部积累的知识中,有许多知识属于存在于员工头脑之中、并且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些知识由于无法或难以以书面形式出现,传播范围与质量大打折扣。日本对隐性知识的挖掘、共享、固化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较为领先,野中郁次郎1991年11月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知识创造型企业》一文,这非常值得连锁企业借鉴。连锁总部对企业内部尤其是样板店的隐性知识需要进行有效管理,分析企业内部存在何种隐性知识,由哪些员工掌握?通过何种路径向加盟店传递这些知识?这些都是加盟店对连锁总部样板店进行无知识损失地完全克隆的关键问题,关系到连锁成败。
连锁总部拥有专家知识支持系统。优秀的连锁机构往往拥有庞大的专家知识支持系统,加盟店对某些知识的需求是偶然出现或随机性质的,但是掌握这类知识往往对人的专业要求很高,总部可以拥有一个专家团队,各基层门店有该类知识需求时可以向总部求援,这种做法有两种好处:一是代价高昂的专家团队费用由总部直接承担其费用,而各门店间接分摊,降低运营费用;二是专家团队处于总部之中,对防止企业的核心知识扩散起到积极作用。
连锁总部拥有知识进化的能力。许多连锁机构具有不断自我完善的知识进化能力,连锁总部开始形成最核心的企业商业模式、技术诀窍等知识,随着业务拓展和竞争对抗,连锁总部在业务发展的同时也将企业知识的创新引向各业务细节,框架性知识、核心知识有了细节知识的补充,连锁系统才开始日益成熟,因此,许多连锁机构非常注重进行组织内部的知识创新、挖掘和对外部企业标杆行为的学习。
连锁企业的三个知识运营系统
连锁总部向加盟商销售的是一个复杂知识系统,实现低成本高速度地业务扩张和无形资产对大量有形资产的控制,如果连锁总部提供的知识缺乏价值性、容易复制和模仿,那么,高速扩张是不可能的。连锁企业要实现知识资产的高收益,三个知识运营系统缺一不可:
知识创新系统。连锁企业如果在知识上没有创新性,那么,连锁扩张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连锁总部必须具有持续的知识创新系统,这个系统不仅需要提供最初连锁机构的商业模式和工作流程等基本知识,而且要能在竞争对手模仿的情况下,不断进行知识创新,拉大与对手的距离。连锁总部知识创新活动必须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许多连锁企业管理表现出高度刚性,对基层门店的操作确实应严格控制,但是总部必须有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创新活动由总部专家团队有计划地进行,一部分创新是专家团队内部研发的成果,研发成功,再向各基层门店复制,而更多的创新应当是学习的结果。在创新问题上应当放弃集权思想,并非总部才能发现和推广好的工作方法,各基层门店员工以及竞争对手时常有一些更富有效率的工作方法,总部专家团队更为重要的任务是最佳实践方法的采集、评估、优化与标准化,只有这样,才能集思广益提升知识质量。
知识复制系统。好的知识被创新出来后不一定在整个连锁系统中能够得到运用,尤其当许多知识以隐性状态存在或多种知识互为因果、相互交织时,总部向门店复制知识的难度就更大了。蕴含在设备、服务设施、标识、门面等硬件中的知识的复制可能最为简单,由总部负责生产并安装,许多操作手册、规章制度等显性知识只需要拷贝和复制即可,而许多涉及机密或体验性质的知识往往是隐性知识,它们的复制是复杂的。连锁总部可以通过样板店实习、参观、座谈、培训、非正式组织交往等形式进行隐性知识复制。
知识保护系统。欧美许多连锁企业有完善的知识复制系统,但他们更加注意对知识的保护。知识是根据一定的重要程度被确定传播范围的,即使加盟店也不能得到所有知识。日常运营知识对加盟店是必须的,而选址、谈判、开店、培训、评估等知识只需要总部掌握,否则加盟商很容易转变为直接的竞争对手。在利用专利、商标等法律方法进行知识保护的同时,对不受法律保护的各类知识也需保护。许多连锁企业已经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重要知识的培训无书面材料;针对各类操作手册有保密制度、保密协议;将重要知识蕴含在机器、软件、布局等等之中,使用者掌握使用方法但不掌握其知识原理;公布需要隐性知识作支撑的显性知识,通过多种方法维护创新性知识的独占使用,使连锁总部和加盟者获得高额收益。
参考资料:
1.赵曙明、沈群红著,《知识企业与知识管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李敏著,《现代企业知识管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3.史东明著,《核心能力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张忠元、向洪著,《学习资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篇8
连锁经营管理的理论定义为,在流通领域的行业中,若干同业店铺以共同进货或授与特许权等方式联结起来,实现服务标准化、经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连锁经营管理模式极大的激发了各行业的潜力,这些行业涉及到了零售业、房地产业、汽车销售业、租赁业、不动产业、休闲旅游业等行业,几乎所有的服务行业都已对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有所借鉴。
对于连锁经营管理模式的优势,最主要的体现在其规模经济优势上,具体如下:(1)成本优势,在该模式下可以集中管理和统一决策,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2)销售优势,连锁经营模式下的分店专职于销售,而专职化的销售服务人员比非专职化人员更具优势;(3)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通过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销售统计、簿记登录、存货盘货等电子化操作,可以有效提高管理效率;(4)采购优势,这一点对于实体行业尤为重要,总部集体进货既可以增强议价能力,又可以节约成本;(5)品牌优势,较高的品牌形象可以促进分店业绩的提升,分店优良的业绩又可以进一步的强化品牌的形象。
二、连锁经营管理视角下的金融业管理模式探讨
连锁经营管理理论同样引起了国内学者的重视,余明南[1]对当前国际大型连锁零售业的发展趋势做了研究,指出了国内零售连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建议举措;范明[2]对国有商业银行采用连锁经营管理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论文将从银行和证券两个行业进行展开,分析金融行业经营管理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借鉴连锁经营管理模式促进金融行业发展:
(一)金融行业经营管理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近二十年来,金融行业的改革大体经历了银行与财政分离,银行的企业化改革和银行与保险、证券分业经营三个阶段。刘增学[3]、朱[4]等对金融业的经营管理模式问题做了论述。具体来讲,对于金融行业经营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经营管理理念亟待改善。当前,国内金融行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并没有完全同国际接轨。比如,国内商业银行往往将经营的重点放在存贷的规模上,在这种经营理念下,一方面,容易忽视存贷的效益性和安全性,促成了“超贷”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容易将贷款的风险注入到银行的经营发展当中。商业银行较高的不良贷款比率现象有力印证了这一点。在证券行业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券商一般都将经营的重点放在了传统的证券经纪业务,从各大券商的年报中可以发现,证券经纪业务收入的占总收益的比重大约在70%左右。作为周期性很强的证券行业,一旦经济低迷和资本市场惨淡,将会对公司的收益和管理的稳定性造成强烈冲击。
(2)经营管理体系缺乏标准化和系统性。例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系中,其执行标准往往由各部门自己来设置,存在一定随意性。在证券行业,也存在经营管理制度缺乏标准化和系统性的现象:证券公司在运营管理中没有明确的自我定位,既作为投资中介和经纪人,又作为机构投资者和自营商;
(3)经营管理体系冗杂问题。这一点在国有商业银行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其分支机构主要是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级市、县级市(县、区)、乡镇等行政级别逐级设置,形成了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分理处等多个管理层次,管理体系冗杂。
(二)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与改善金融行业经营管理
对于如何借鉴连锁经营管理理论,改善金融行业经营管理体系和建立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制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具体分析如下:
(1)经营管理机构集约化,将金字塔型管理结构转变为扁平型管理结构。以国有银行为例,由于分支机构按照行政级别进行层级设置,大大降低了银行的经营管理效率。通过借鉴连锁经营管理模式,减少冗余的管理层次,建立简明而标准的管理流程,这样既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实现规模效益,又可以消除等级观念,提高管理效率。
(2)经营管理体系逐步实现标准化(Standardization)、专业化(Sepecialization)。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理论要求企业根据自己的战略目标,制定出相应的标准化运营程序,这包括从人员招募、职工培训到采购、收货等各个环节。企业的每位职工均具有专门的职业技能来执行标准化的营运程序。在标准化的营运标准前提之下,任何人在执行程序时,其操作标准都是相同的,避免了由于操作的随意性和模糊性带来的非系统性风险。
此外,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建立标准化、简明化、专业化的经营管理体系的必要前提之一。目前,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的大股东基本都是国有法人机构,一些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利用其控股地位支配了公司董事会和经理层,董事会成为政府行政命令的中介,股东大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形同虚设,容易造成“内部人”控制问题,阻碍了现代化经营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3)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经营方式,其运作模式较传统方式具有难度大、要求严、技术含量高等特征,这就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管理人员。对于银行业和证券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建立现代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以证券行业为例,面对金融全球化趋势下,金融衍生产品、资产证券化、风险投资等新兴业务的兴起,原来的人才结构已经不再满足新兴业务的需求,培养专业的人才也成为企业面临的迫切任务。另外,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可以有效遏制违规操作现象的产生,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
三 、总结
本文主要以金融行业中银行和证券两个行业为研究对象,从连锁经营管理的视角,对其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结论认为,对于金融行业的管理模式存在一些弊端,管理体系亟待改革,而连锁经营模式对金融行业极具可行性和可借鉴性,银行、证券公司可以从从管理机构集约化、管理体系标准化、专业人才培养、改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等方面进行借鉴,构建和完善经营管理体系。(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 俞明南,储春银:《当前国际大型连锁零售业创新趋势分析》,《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03年第3期:24-28.
篇9
(一)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定位是服务于连锁产业、连锁行业、连锁企业的发展需要以及其对人才的需求,而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正是根据人才的培养标准与岗位的能力标准等建立起的一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它能够直接对接专业与产业,从而促进学生的就业需求与企业的发展需求等;因而,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基础。在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之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对连锁企业岗位以及其岗位群的设置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以及论证,从而对其岗位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之后再根据岗位的任职要求等来确定岗位的人才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能力素质要求等。只有明确了以上这些重要要素,教师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来确定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即是培养面向大型连锁企业、具有较高专业技能水平、较高文化素质以及较高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级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并且它的最终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出更多的能够胜于任连锁经营企业服务第一线上的门店店主、各部门经理以及总部各部门主管等人才。可以说,只有先确定好了人才的培养目标,才能够更加深入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篇10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既具有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和能力的职业性,又具有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去向的基层性的特点,80%以上的毕业生到企业就业。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既要掌握连锁经营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在连锁销售促销等一线岗位工作。在与连锁企业多年的交往中,笔者发现企业选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时,不仅仅注重学历,更注重其实践操作技能和经验。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门店管理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及营销策划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这些和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目标有很大的一致性。创业教育具有专业性和普适性的特点,是以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等为教育内容,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思维、敬业精神、专业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企业和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作为创业素质的基础,创业能力侧重于知识结构在实践中的表现,主要包括经营能力、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推理总结能力和操作能力,因此,创业能力的培养应当贯穿于大学生受教育的整个过程。创业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是指具备丰富的创业知识、强烈的创业意识和全面的创业能力,在连锁经营行业领域创造出新颖的经营形式、优质的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的专业人才。目前,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及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十分欠缺,难以适应目前社会变化和行业发展的需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创业教育课程结构和体系尚未形成,多数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仅仅停留在就业指导层面上,或开设极少量创业教育课程,而且作为选修课,课程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全过程性和系统性,教学模式也只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培养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普遍缺乏创新创业精神。因此,创新高职院校创业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批既具有创业能力,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需要。
3创业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
3.1科学制定专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指导思想。创业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是建立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的基础上的,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既要强化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也要突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只有将专业能力与创业能力结合起来,才能使得创业能力有专业的根基,培养学生基于本专业的创业精神。根据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定位,以就业岗位任职和创业能力要求为逻辑起点,以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创业任务为依据,综合企业专家、创业者、教育专家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和开发课程内容,增强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把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将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为三大模块,即基础素能模块、核心素能模块、素能拓展模块。基础素能模块传授基础知识,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能、道德素质和创业常识;核心素能模块主要传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基于本专业的创业素能;素能拓展模块重在传授拓展知识和创业实践能力,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3.2合理设置专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结合的课程模式
课程模式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包括课程结构体系和课程内容体系。课程结构就是课程的组织与流程,反映教学的框架与进程。根据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设置课程,构建以专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并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分解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立足于专业与创业的融合,围绕创业要求,整体构建课程,增加有关创业的上下游延伸性课程。将创业教育渗透到学生在学校受教育全过程,形成三年连续式递进式的创业教育,实现创业教育在时空上的全覆盖。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一年级开展创业意识和创业基本常识教育,培养学生创业品质,和对创业与财富的基本认识、价值标准、职业道德等,把“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和“创业基础”等创业基础理论课程放入基础素能模块。二、三年级开展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创业计划制作、融资、企业管理技巧、市场调查等创业技能的辅导。将“连锁经营与创业”、“市场营销”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创业课程放入核心素能模块。将创业实践课程如创业教育活动(创业大讲堂、创业创意竞赛、创业培训、创业实践活动)和职业生涯规划活动(职业大讲堂、职业规划比赛、简历设计比赛)作为素能拓展模块课程。同时,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和创业需要开设核心课程,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紧紧围绕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连锁经营市场的变化,整合课程内容,开发新课程,课程内容要重点加强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心理品质的训练与培养,着力进行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创业实务知识的传授。突出岗位定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强化知识应用和技能实践、创业教育过程和创业能力。在课程形式上,做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
3.3大力推行专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结合的教学设计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使学生具备从事一种或一类职业或创业的能力,应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宗旨。因此,教学设计必须紧紧围绕高职连锁经营专业的培养目标,从职业岗位(群)和创业需要分析入手。梳理出哪些是从事职业岗位(群)工作所需的能力,哪些是创业所需要的能力,依此,对专业教学进行系统的规划。一方面,要及时了解连锁行业的基本情况。让学生了解和熟悉连锁专业,热爱连锁专业,且对未来职业生涯有一定的规划。将连锁经营专业学生要求应具备的时间管理、有效沟通和服务他人等技能培养融入到连锁专业技能教学中。加强职业生涯设计教育,使得学生进入企业后,愿意从基层做起,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较强的职业发展动力,增强学生职业忠诚度,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要了解从事连锁企业创业所需要的专项能力及综合能力。以此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才能真正体现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宗旨的高职教育观念。同时,依托政府搭建的创业园、工业园等创业平台,提供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创业实践。同时,将课堂创业教学与课外创业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培训,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创业实践等活动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正确认识社会的需要,积累创业经验。
3.4确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途径
校企合作是培养既有专业能力又有创业能力的高职连锁经营人才最有效、最基本的培养途径。只有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将获取的理论知识有效转换成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是培养创业型连锁经营人才的关键。依托政府搭台、协会牵线、校企联手,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促进校企合作不断深入。通过连锁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积极与连锁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连锁企业成为培养创业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成为学生实战应用基地,真正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真实连锁环境中掌握必需的专业技能,锻炼创业技能。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有选择性地与品牌连锁企业合作,在校内建立连锁门店,开展模拟教学和实战训练。让学生学习商品陈列、销售、防损、收银、客服等前台操作技能,学习开发商品采购、配送、信息处理等后台管理技能,使学生掌握商品流通、定价、促销、配送、POS技术、数据分析等连锁专业核心技能,这样既能使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又学习到管理知识,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号召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以此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使学生能将连锁专业知识迁移到多变的职业岗位中,以应对多变的连锁业态及市场环境。
3.5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教师创业素质的培养是创业型连锁经营人才培养的关键。培养连锁经营专业教师的创业精神,提高教师自身创业素质。大力推行“一师一企”即一名教师联系一家企业,设立“企业教师工作站”。选拔有潜质的青年教师到企业或直接参与创业实践,让教师深入连锁经营企业尤其是自主创业成功的企业进行实践学习,这样才能潜心研究案例,并能够带着自己具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和学生共同去创业,以造就一批“创业型教师”或“教师企业家”,增强教师指导学生基于本专业创业的教学能力。
篇11
直营连锁:由连锁集团全资投入或控股的连锁机构,把人、财、物权都集中在总部的一种连锁模式。加盟连锁:由投资者按照连锁集团的标准投资建造经营场所,利用连锁集团的经营网络,全权委托连锁集团管理经营的一种经营模式。特许经营:由总部授权加盟店,使用总部的知识产权(商号、商标、专利、经营模式等),在统一的业务模式下,各自独立经营的合作体。其特点是由投资者经营,纽带是总部特有的字号和业务模式。
(二)连锁化经营优势
1.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率。通过连锁化运作,以规模效益带动企业整体资源配置水平的提高,并将各酒店间原先的交易费用内部化,有利于发挥集团优势。
2.扩展经营空间,实现优势互补。旅游消费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异地性,通过经济型酒店的连锁化经营,形成地域分布的网络化,在更广的范围内整合市场资源,提高市场占有率。
3.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加入连锁化经营后,原先的单体企业可以得到集团在管理上的技术支持,让每一位顾客在连锁集团下属的任何一家经济型酒店都能享受到统一的高水准的服务。
4.共享销售网络。通过连锁化经营,各企业可以统一对外宣传,统一促销,实现资源与信息共享,充分利用品牌与客源网络,使企业在集团内部达到”共赢”。
二、品牌经营战略
品牌是指受消费者认可的一切无形资产的全息浓缩,泛指企业提供给某个或某个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近几年,国内旅游对经济型酒店的巨大需求吸引着国外众多饭店集团的眼球,他们纷纷调整自己的战略,凭借各自的品牌优势,开始进军我国饭店长期以来占据的中低端市场。因此,经济型酒店的竞争态势迫切需要我们产生自己的品牌,以应对国外知名品牌的挑战。
(一)注重品牌质最关键
质量是品牌的根本,经济型酒店品牌的成功并不是一时技巧的运用,而是依赖于持久的战略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经济型酒店除考虑顾客的需求外,还要强化“时尚、亲和、实惠”的形象,及时掌握国内外行业发展动态和顾客的需求趋势,开发设计出独特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建立质量检查和绩效考核制度,有效监控服务与产品质量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要树立长期经营观念。品牌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消费者长期的检验和认可。因此,应树立长期经营和全局观念,打破短期行为。
(二)把品牌经营作为主要手段
由于经济型酒店绝大多数都是连锁化经营,每一个单店就是它的一个代表,使得单店的分布变成了品牌的传播。于是,品牌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经济型酒店连锁化经营的基础。经济型酒店必须建立起为客人所熟悉与信任的品牌优势,让客人保持对品牌的忠诚,以获得更稳定的客源。品牌优势在构成强大进入壁垒的同时,也有利于形成产品的差异化,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针对不同的消费市场,创立不同的品牌成为经济型酒店团的一个主要竞争策略。
(三)注重品牌号召,树立企业形象
品牌不断推动着企业从简单的价格竞争走向复杂的非价格竞争。市场接受程度高的品牌,不但能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而且品牌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号召力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因此,对于经济型酒店来说,品牌是高于有形资产的。连锁化的经营方式、规范化的服务标准、准确的市场定位和营销推广是提高品牌形象的重要方法。
三、成本率先战略
(一)经济型酒店成本领先战略的意义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在与星级酒店的竞争中,经济型酒店处于低成本地位上,具有进行价格战的良好条件。低成本的经济型酒店可用削减价格、打折、会员制的办法稳定现有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在同等的住宿价格上,经济型酒店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
2.在酒店的一些供应商方面,如床上用品、易耗品等,通过规模化采购,能够降低成本,同时由于所采用的物品侧重于实用功能,其价格变动的幅度不大。同时,由于经济型酒店对物品的需求量大,便于和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
3.在与潜在进入者的竞争方面,集团化、规模化、标准化等使用低成本的优势对潜在进入者形成进入障碍,削弱了新进入者低成本的进入威胁。
(二)成本领先战略的实施
1.房产租赁经营,业务实行外包。经济型酒店最吸引业主投资的原因之一就是初期投资成本较低。为了减少投资,缩短进入市场的周期,投资者大多选择在城市中恰当的位置,采用物业租赁方式改造装修酒店。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一些提供社会服务的专业化公司不断涌现,服务日趋成熟、完善。目前,经济型连锁酒店工程设备维护、保养、安全保卫、洗衣服务等,一般都采用外包的形式。酒店不必承担相关外包业务人员的工资、保险、福利(吃住)等,管理相对简单,成本随之降低。
2.根据酒店功能,装修实用,客用品简洁。在功能上,相对于豪华高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通常客房数量较少,大多在100一200间,而且对客房面积有一定限制,多为15一20平方米(含卫生间),卫生间都采用淋浴设施而不安装浴缸,客房内的衣柜都是敞开式的,并提供活动式的熨衣板和熨斗;电视机是小型的,就放在多功能的桌子上,而没有专门的电视机柜,整体空间小,又能被有效地利用,本着”经济实用、简捷舒适,能够满足客人的基本需求”的原则来进行。这些都为经济型酒店节约了成本,同时还有又利于环保。
3.降低人员成本,培训标准统一。经济型酒店也是“从管理中要效益”最有力的证明。因为经营方向专一、明确,其管理模式多为扁平式,店长或总经理直接领导各个部门,甚至直抵服务第一线,省略了中层管理环节。这样,既提高了酒店经营管理上的灵活性,又提高了单位时间的办事效率,便是直接减少了不必要的管理支出。
四、差异化战略
国内经济型酒店在达到一定数量以后,市场竞争必然会加剧,笼统的市场定位和无差异的产品已经不能有效的吸引顾客,尤其是产品的同质化将是经济型酒店参与市场竞争的致命缺陷。市场细分和产品差异化是酒店经营者必须面对的问题,经济型酒店须在未来几年完成品牌形象的定位、目标市场的细分和顾客忠诚度的树立以及产品设计的改进和服务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一)无形服务差异化
篇12
首先,连锁经营企业拥有高度的统一性。虽然每个连锁企业处在不同的地域,使用同一商号的门店不同,但是它们是在同一总部领导下,进行统一的对外宣传与商业活动。无论是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商品和服务,还是企业识别系统和商标,都高度统一。其次,连锁经营企业都有着严格的标准,这样更能让消费者认同,更好的树立品牌形象,为企业更加健康迅速地发展奠定有利基础。
二、连锁经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相关监督体系缺位
当前,我国连锁经营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机构设置不科学、人员配置不合理、监督职能不健全等情况。机构设置的合理与否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连锁经营企业,财务管理结构的合理性决定了财务管理的效率与管理的质量,因此应该受到格外重视。目前我国连锁经营企业在机构设置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连锁经营企业的中层机构设置过于繁杂,执行力低下,这种环境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并没有任何益处。第二,我国连锁企业还缺乏完善的监控体系,这就使财务人员难以做到独立的执行自身的监督职能。当财务问题出现时,难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如果任其发展,就会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陷入恶性循环。
(二)财务管理缺乏统一性,资金使用效率低
国内的连锁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缺乏统一性,总部与各个分店的财务标准不统一,总部无法及时了解各个分店的经营状况,一些分店出现盈余,一些分店出现亏损,而企业内部又缺乏有效的资金调剂机制,导致企业内部的资金使用效率低。资金使用效率低无形中增加了连锁企业的经营成本,减少了连锁经营企业的经营效益,对于连锁企业的发展不利。
(三)信息化水平低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企业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快速的传递各种数据信息,完全不用考虑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对于企业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经营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连锁经营企业,企业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管理范围非常广泛,如果不能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重大的损失。目前,我国的连锁经营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不是非常成熟,仅限于利用信息技术来传递相关的文件,这就为连锁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有的时候连锁经营企业的下属连锁单位已经收到的款项却无法第一时间到达总部,使得总部财务系统中分店收入与分店自己财务系统中的收入不统一,这很容易导致企业管理者决策的失误,对于企业长期稳定的经营与发展不利。
(四)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
连锁经营企业的管理者对于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不是非常的重视,管理者认为企业自身有一些财务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是长期管理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精髓,因此不需要制定新的财务管理制度。然而,连锁经营模式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而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无法很好地满足现代连锁经营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很多的连锁经营企业对于分公司的管理依然沿用总部的管理制度,这让分公司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能灵活的应用于各个分公司,这对于企业来说会增加人工成本,降低经济效益,对于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不利。
三、连锁经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设置科学的管理机构,建立相关监督体系
针对目前我国连锁经营企业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的情况,企业管理者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精简人员,在保证正常财务管理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管理人员的数量,尤其是中层管理人员,对于职能性较差的岗位可以与其他相关的岗位合并。连锁经营企业还要提高管理者的执行能力,不能只是起到信息传达的作用,必须身先士卒,用于实践,充分发挥自身管理才能,遇到问题积极解决,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失。另外,连锁经营企业应该设置必须的监管部门,对于企业管理者以及普通员工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管。监管人员还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到分店进行监督检查,为分店员工提供一些必要的培训与指导,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分店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性。
(二)加强对企业资金的管理,不断的提升资金使用的效率与效果
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低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无形的损失,因此连锁经营企业必须要不断提高资金管理水平,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首先,连锁经营企业应该创新资金管理制度,建立与连锁企业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实现企业资金收支两条线,保证收入与支出的独立性,统一管理收入与支出。其次,连锁经营企业应该对分店实行相对灵活的资金管理方式,下放一定的资金管理权限,让分店财务管理人员拥有一定的自主空间,避免由于资金使用制度过于死板而出现资金链断裂或者其他事项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与运作。
(三)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连锁经营企业的分店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分散于不同的地区,涉及的经营范围非常广,如果信息化水平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势必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与运行,因此,连锁经营企业必须要提升信息化水平。首先,连锁经营企业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财务信息交流中心,在这个交流中心,企业能够与各分店实现畅通无阻的交流与沟通。其次,连锁经营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使用统一的电算化系统,对各分店财务人员进行授权,总部财务人员能够通过财务软件及时看到各个分店的财务处理情况,有效防止总部财务数据与分店财务数据不对等的现象发生,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提高管理人员决策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四)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控制制度
制度的建设对于企业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有效规范相关人员的行为,对于企业的经营非常重要,因此连锁经营企业管理人员想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必须要重视对于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不断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另外,连锁经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能一味地照搬以前的制度,连锁经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制订财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必须根据经营形式的不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根据连锁经营企业在实际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制定对应的管理制度,创新财务管理方式,让财务管理更加充分的发挥其自身作用,为连锁经营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企业连锁经营方式在我国的应用的时间并不长,连锁企业在一些城镇还属于新生事物,相关企业连锁经营财务管理工作的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还都比较有限。因此,我国的企业在使用连锁经营模式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管理,尤其对于财务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保证财务管理的质量,让连锁经营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刘仁琢.连锁经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问题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3(10):180-181.
篇13
一、淮安连锁经营业发展现状
从总体情况来看,淮安连锁经营行业发展水平还很低处于初级阶段突出表现在本土连锁经营企业少、规模小规范化程度低,县(区)之间不平衡从业态渗透方面来看国内外大型连锁企业纷纷落户淮安,其商业业态涵盖百货商场、超级市场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以及折扣店等,其中,以肯德基、时代超市、苏宁电器为主的连锁业态为淮安连锁经营业的发展提供了标杆作用,连锁专业店遍地开花更是加速了淮安地区的连锁经营业的发展从区域布局上看,连锁经营在淮安市中心稳步发展。
并逐渐向郊区、县辐射,初步形成了经济商业固+区域物业住宅区”集中覆盖格局,连锁企业区域布局集中并逐渐拓展不光在主城区的淮海广场、乐园街等商圈有连锁企业抢滩布阵,在广大县区、城郊、农村地区.一些连锁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的网络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连锁性的药品超市、农资超市、日用品超市等.将连锁经营的触角伸到了偏僻遥远的乡村田头,从行业分布方面来看,由连锁餐饮、食品向中小型服务专业及专卖店延伸,从连锁模式来看淮安当地连锁企业品牌极少,直营连锁模式对促进淮安经济发展的作用尚没有体现出来目前基本上以特许加盟模式为主,自由连锁尚没有在淮安发展。
二、淮安连锁经营业存在的问题
1淮安连锁经营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作为连锁经营的核心环节暨连锁物流体系的建设相当滞后.淮安市连锁物流规模小.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综合运输网络、仓储配送设施、信息网络平台等物流基础设施没有进行系统地规划和建设。
2淮安连锁经营的行业分布面窄小。目前.淮安市连锁经营业发展的行业分布面显得比较狭窄传统的医药、超市、餐饮业等分布较广连锁酒店、现代办公连锁等新型行业涉及不深仅在闹市区零星出现,而在图书、家政家装汽车销售等领域尚未涉及。
3淮安连锁经营业整体规模偏小本地连锁品牌影响小。目前,淮安连锁业整体规模偏小本地连锁品牌如江苏淮扬府现有连锁直营酒店13家、淮安市济生医药连锁有限公司35家门店不少连锁企业如淮安商联等本地品牌,只有3~4家门店尚未达到国际连锁商店协会对连锁定义最低11家以上零售或饮食店铺的规定.本地连锁品牌影响较小。
4淮安连锁经营企业的管理技术水平落后,专业人才缺乏。在淮安市连锁企业中,时点销售(POS)、电子订货系统(EOS)等技术运用仍处于低层次技术升级慢、科技含量低、综合水平不高,连锁总部对区域分店的管理能力和调控体系未完全建立等等。目前淮安市从事连锁经营管理的人员大多属于零售业管理人员,管理中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人才在总量和结构上与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缺口。管理技术和人才的缺乏造成了淮安市相当一部分连锁企业有连锁其“形”而无连锁其神”,应对挑战.抵御风险的能力极差。
三、淮安发展连锁经营业的对策
1加强政策引导扶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淮安市政府可以在政策上引导顾客,加强对直营连锁、加盟连锁等连锁经营模式的宣传加大对连锁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确定重点发展领域为连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应积极培育、扶持各类连锁协会等自律性组织,使其真正发挥行业内部协调、指导和监督管理作用。针对现状对连锁经营企业进行法律支持加快相关立法工作,反零售企业垄断法、大店法制约外资企业的收购行为。加大融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