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大学生学习方法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大学生学习方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大学生学习方法

篇1

大学期间,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特别强调基础课和实践课的重要性。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强调了理解,鼓励创新思维的构建,特别要注意深入理解概念。如果说大学是一个进步的平台,那么这个平台的建立之本就在于基础课。

1.1 概念是理论的核心

概念是理论的核心,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反映对该理论的深入程度,所以必须重点花工夫对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如高等数学中的极限、连续、可导之间的关系。大学理论学习和中学理论学习的最大不同之处,最难掌握的地方,就是概念需要重点进行探索研究。

1.2 勤于思考,多提问题

我们在学习中往往会遇到“看都‘懂’,用无门”的现象,咎其原因便是学习未深入。如果学过以后没有问题可提,说明我们还没有学懂。会学的学生,每次学过后都会提出问题,有一些问题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得到解决,有些问题则是经过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研究或请教老师解决的(鼓励自问自答和互相讨论)。要使学习深入,主要的方法是勤于思考,发掘问题,通过“认真思考——提出问题(怀疑)——解决问题(肯定)——提高认识”的途径,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才能逐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1.3 思路的学习和训练

思路的学习和训练是一个艰难和长期的过程,可以配合看些科学发展史、哲学史,经常请教老师,借鉴成功和失败的教训,“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一个客观认识的过程,是一种创新思维的构建过程。

任何理论的建立,规律的发现,都有思路可以借鉴,并进行思路训练,经过举一反三,学会灵活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加强思路训练的直接法、筛选法、特殊值法、验证法、图象法、试探法等。学则变,变则通,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1.4 理论的系统理解——总结的重要性

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 、“由薄到厚”两个阶段。当我们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在读书过程中,我们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书又会愈读愈厚。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也就是说,在读书过程中总结就显得至关重要。如何总结:

(1)养成总结习惯。每次复习后都应归纳一下,每学一章都应有小结,学期最后总复习时要有总结;(2)总结应简明扼要,尽量采用列表等形象的方式表达,便于看清事物间的联系;(3)要有重点与难点,从而突出事物间的联系;(4)特别要总结理论的总体思路;(5)最好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6)把每次考试当作是一次课程总结和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极好机会。

1.5 通过实践,进一步深化认识,提高能力

求知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应从思想上认识实践在认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中的重要地位。故应将课堂教学内容和实际相结合,注重第一课堂(特别是专业课)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与实验结合,与科研结合。实践不能与理论割裂,注意动手与动脑的有机结合。

配合课堂教学做适量的习题。注意做习题应有复习——做题——复习的过程,通过做题,锻炼能力,发现未懂之处,可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做题切不可取中学的题海战术,解题鼓励采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以便活跃思维,发掘创新思路。

学好基础课不但是学习后续课程所必需,也是今后考研之必要,更为成就主体形人才打好基础。

2 专业理论课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2.1 课堂教学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专业理论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类,专业基础课是必学的,专业课则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目标有所侧重和有所选择。大学课程和中学课程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学习的要求和目的不同),有利于根据大学理论课特点学好本课程,故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首先大致了解一下全局有利于听课时对课文的理解,所以,课前最好能先预习5~10分钟,大致了解一下下堂课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对学习内容预先有一个总体印象,做到心中有数。

(2)上课用心听讲,必须使自己的思路紧紧跟上老师的讲解思路,特别对有些着重理解的基础课,

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等,绝不可有一点点走神,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将会造成今后复习的很大困难(特别对新生来说),所以课堂纪律十分重要(不可迟到,迟到会打断大家的思路)。

(3)上课必须学会记好笔记,这点特别重要。这是和中学有很大的不同处。笔记要记提纲、重点和讲课新颖的地方。

(4)课后必须认真复习,并结合着做题,两者相互促进,不可偏废。要着重于理解(特别是概念)和探索问题。

在中学里,习惯于题海战术,但对课的内容不求甚解,在大学里绝对要不得,要重点予以纠正。当然,光看书不做题也是学不好的,俗话说“光看不练假把式”。

(5)学完每章内容要有小结,学完整个课程要有总结。

由于大学的学习和中学的学习有本质的不同,需要在建立信心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摸索大学的学习规律,总结科学的学习方法,小结每次的失败和成功,总结每学期的学习和生活,最终必然会很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取得学习的成功。

        2.2 掌握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的捷径

(1)重视基础课的学习,掌握系统学习的方法;(2)抓紧时间多实践,极早发现自己的兴趣并培养个人特长,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及较强的实践能力;(3)以创新精神对待自己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3 实践、实训课特点及学习方法

由于中国大学培养目标不同,中学注重学习知识,而大学是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地方,需要我们有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所以,实践方面的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学生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实践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身就是偏重于技术,所以更应重视实践学习。

3.1 重视实验学习

实验学习是实践学习的基础,实验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的是《大学物理实验》、《电子技术实验》等。《大学物理实验》课是一门独立的课程,着重在实验技能、基本观念和科学素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强调对客观现象的观察和误差、结果的分析。它不但是一切实验课的基础,而且能使学生在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能够得到最基本、最充分的训练。《电子技术实验》课是专业基础课。

3.1.1 对实验课学习的基本要求分为:

四个充分:充分认识实验课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地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克服动手时不动脑子的偏向;充分发扬探索精神,即使是验证性实验,也要多进行一些实验探索,提高自己的创新(包括设计)能力。

两要掌握: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学会基本仪器的规范操作,树立误差观念,努力减小在实验过程中的测量误差;掌握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的科学方法。树立定量观念,培养综合定量分析、科学推理,做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一种态度: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1.2 为做好实验,要做到:

(1)加强实验前的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和任务,了解实验原理,理清实验操作的整体思路,做到实验前心中有数,以避免在实验中完全被动地按实验讲义中的操作步骤照搬照抄。(2)熟悉实验仪器的主要性能、参数,仪器的调整必须思路清楚,操作规范、严格,对于一些有可能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注意事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3)重视原始数据的记录,要有对自己的测量数据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极端负责的态度。(4)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维护实验室整洁,爱护实验仪器。(5)写实验报告字体要端正,文字要简练,数据要齐全,图表要规范,计算要正确,分析要充分、具体、定量。

3.2 实训学习和技术水平

为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以适应今后实际工作和拓宽毕业后就业面的一系列技术考证的要求,应特别重视大学阶段的技术培训的学习。尤其是受大多数学生的青睐,说明大学生已开始重视实用技术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因人而异,但也有一般规律和通常做法。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尽快更新学习习惯和观念,努力探索适应大学生活的学习特点及方法,着重创新意识和素质能力的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孙昌龄.大学生学习方法[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7.

[2]维克托.p.梅厄拉纳,理查德.c.约克.大学生学习方法指导[m].文汇出版社,1987.12.

[3]熊文斌.大学生学习与谋职指南[m].中南大学出版

社,2008.8.

篇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金陵科技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jit-b-20120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214-02

在中学和小学教育阶段,教师传授基础知识,学生则通过反复训练来掌握它。但是到了大学教育阶段,教育工作者则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训练。[5]为了更好地指导大学生的学习,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本文从精度和浏览、专与博、细节和原理三个层次对大学的学习方法模式展开了讨论,给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一、精读和浏览

决定攻读一门学科时,首先应该选定一本基本教材进行精读。所谓基本是指其应是这门学科的一本全面、深刻、经典的著作,也就是说精读了它,就会基本上掌握了该学科的全貌。所谓精读是指要反复地阅读它,不仅要通晓它,还要做到对其其本内容“倒背如流”,这样学生就可以掌握这门学科的骨架。然而仅仅如此还远远不够,因为对于该学科,其知识可能还不够“丰满”,因此学生必须浏览大批有关文献和其他书籍。所谓浏览是指对于有些材料,学生不必全部通读,可以选择有关部分阅读;同样对于有些材料,学生也不必逐字逐句阅读,可以“一目十行”扫过。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浏览并不要求学生完全掌握所看的内容,但是学生必须对其所看材料的基本知识要有较透彻的了解,对深奥的部分至少要做到有一模糊印象。只有通过上述“实效”性浏览,学生对该学科的知识才会丰富起来。

如果是在校学生,学科基本教材多由授课教师选定,学生基本不用操心。如果不是在校学生,或者是在校学生,但教师选定的教材不够精深,此时人们选定较深教材和钻研它就有一定的难度。在现今提倡“终生学习”的年代,应建议人们在不违背循序渐进的原则下,选择经典著作作为基本教本。一般来说,不管多么深奥的书,反复阅读十几遍,总是能够看得懂的。同样,对于浏览的材料,自学者也应该类似处理。

精读使人能够站立,浏览使人能够丰满,两者结合起来,人们就可以在该专业上进行创造性工作了。

二、专与博

梁启超说:“无专则不能成,无博则不能通。”短短两句话,深刻地说明了专与博的关系。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业务上,钻研自己的专业,这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然而要想有所成就,仅仅只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时至今日,人类的科学知识早已超出了经验范畴,为了表达其深邃思想必须使用数学。爱因斯坦在创立广义相对论时,就曾经向数学家询问数学的最新进展,最终其使用黎曼几何表述了他的理论。自然科学也从人文学科中获得了营养,如符号学、哲学都为一些学科奠定了研究基调。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实证论是一些西方自然科学赖以生存的哲理基石。[1]类似地,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数学化倾向,甚至是艺术也在追求理性表达力。可以说人类各类知识在基本原理上都是相通的。美国哈佛大学规定每个专业学生都至少要“精修”本专业以外六、七门功课,这是扩大学生眼界,让知识贯通起来,从而达到上乘境界的绝妙手段。

现今的科学和技术越来越专门化,任何一种专业耗尽人的一生精力也未必能够全部精通,因此“专”是我们所处的专家时代的一个特征。同样,现今的科学和技术也出现了交融、沟通的现象,因此“博”也是学者在现今时代获得成功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只有“专”深、“博”学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最伟大的成就。

三、细节和原理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怀海特说:“大学的理想与其说是知识,不如说是能力。它的责任就在于使青年人的知识变成成年人的能力。”[2]而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思想深度和洞察力。所以他又说:“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在精神上是埋头在书桌上的;在大学里,他就应当站起来环顾四周……大学的职能就在于使你能够为原理而摆脱细节。”[2]

细节指的是一门学科的“具体”知识和技能,按照学生所获得的训练经验,它能以一种类似“程序”的固定方式进行学习和操作;而原理却是根本性的,它是一门学科的“抽象”思想,它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润人的理智和创造力。人类的科技史告诉我们,所有民族无一例外地都重视知识和技能,但是在重视原理的程度上却存在很大差异。凡是很重视原理的民族,他们的科学知识往往是系统性的,且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普适性。我们知道,具有很强理性的系统知识是很容易深化的,并且随着人类知识的积累和深化,它又以很大的概率保证人类的思想观念迟早会发生革命性转变,即导致人类在思想认识上不断地突破和更新。

事实上,人类许多进步都直接来自于人类思想观念的巨大转变,因此重视原理的民族往往在科学技术上居于领先地位。康德在谈到几何学时,说到:有的人死盯着图形研究,而有的人却站起来,从原理上立法,于是我们就有了几何学公理体系。我们知道第一个纯粹从原理出发的学科是欧几里德几何体系。关于它,爱因斯坦这样评价道:“世界第一次目睹了一个逻辑体系的奇迹,这个逻辑体系如此精密地一步一步推进,以致它每一个命题都是绝对不容置疑的——我这里说的是欧几里德几何。推理的这种可赞叹的胜利,使人类的理智获得了为取得以后成就所必需的信心”。[3]哥白尼的太阳中心学说是对地心学说的突破,它导致牛顿力学和近代科学的诞生,随后又出现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革命性理论。类似的,麦克斯韦尔的电磁理论促使电磁波的应用。图灵关于计算本质的论述和图灵机模型的构造,直接导致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出现。

可惜的是,很多人至今仍不重视或者很少重视原理和思想,他们认为原理和思想虚无飘渺,没有实际意义。这种现象可能影响重大创造性的工作。我们知道,出现划时代的理论和技术,一方面它是历史上罕见现象,另一方面它又在短短的几千年人类文明史中不时地出现。它们之所以罕见,是因为发现它们需要非凡的洞察力。而它们之所以能不时地出现,是因为创造它们时并不需要很多“东西”,有时仅仅需要几条原理就够了,甚至凭借人类的灵感也能构造出它的雏形。[3,4]只有当丰富它们或者论证它们时,才需要人们花费巨大精力。牛顿创立他的理论,只用了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也只用了(如重力和加速度等效等)几个等效原理。虽然牛顿和爱因斯坦为他们的理论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是那些劳动却是“细节”性的(尽管许多细节也需要高度技巧和创造性智慧),也就是说每个受过严格训练且不怕艰苦的人或许也可以完成,但是他们的真知灼见并不为一般人所拥有。由此可见,重视原理和思想的学习是多么的重要。今后在重视细节的同时,也应让学生们听从怀德海的教导,站起来环顾四周,勤于思辨,寻找原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突破旧有观念,做出创造性工作。

四、结论

在大学学习的学生都处在一个新的起点,大学教育可能也是他们接受学校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因此应研究大学生的思维特征、学习方法,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和引导,鼓励学生“向前进,你就会产生信念”(达朗贝尔语),胜利就在那里,从而让他们攀登科学的顶峰,努力书写他们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霍金.时间简史[M].许明贤,吴忠超,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2]菲利普·弗兰克.科学的哲学——科学和哲学之间的纽带[M].许良英,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6.

[3]王健吾.数学思维方法引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篇3

提高学习成绩是我们很关心也很重视的一个目的和希望,如何实现这一点,首先让我们对学习行为做一下基本的了解和分析。

构成学习行为的两方面是学习环节和学习秩序,环节是针对“点”的事情,秩序是针对“线”的事情,我们通过“点”和“线”的完美结合来解决各个学习单元的问题。而学习方法就是学习环节和学习秩序的不同组合,换句话说,把握好学习环节和学习秩序就可以得到有效率和效果的学习方法。很显然,做一件事情没有科学的方法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

让我们去想象一下“如何炒一盘可口的土豆丝”。显而易见,保证正确烹饪的程序和完美的烹饪环节是成功的关键。大家都知道,如果炒菜的顺序不对,比如先放土豆后放油,那最后的味道真是不敢想象,即便炒菜的先后程序没有错,但要是土豆丝切的大小不匀或是忘了放盐,或者盐放的多了或少了,那么这道菜最终的味道也是不敢恭维的!

我们不仅关注如何设计合理的学习秩序,也同样关注如何有效地完成学习环节。而学习习惯则是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通常会有的意识和行为,也是一种固有的学习环节和学习模式。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让我们从一顿早餐说起。

母亲要给孩子和丈夫准备一份简单的早餐,早餐的内容是煮鸡蛋、馒头、小菜和米粥。当她进了厨房,先把馒头放在笼屉里和水一起热上,然后淘米;在等水开的时候,把切好的蔬菜凉拌了放入盘里;水开了以后,把米放进锅里。差不多粥熬了一半的时候,把洗干净的鸡蛋放入粥里。就这样大约20分钟的时间,一份简单的早餐就做好了。

另外一个主妇也要准备这样的早餐,不过她是先淘了米,然后热水,等水开了后,再把米放到锅里,等粥熬好以后,才开始切菜,等凉菜拌好后,就又开始热水蒸馒头,等馒头蒸热后,又把鸡蛋煮上……不用我说,您一定知道这份早餐来的是多么不容易。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还没有特意强调时间的危机感,只是说明了在结果相同的情况下,操作顺序不同,工作效率也不同。而当时间成为关键因素,后果可能就是不能完成。

可以看出来,不同的设计,将导致结果和效率的不同,为什么许多上了初一的学生在面对比小学更多的功课时,往往会手忙脚乱,疲于应付,就是由于没有具备很好地安排管理学习的能力而造成的。所以,秩序不仅是决定是否能够正确实现目标的基础,也是保证是否高效率地完成目标的决定因素。

做所有的事情都要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和方法才能达到目标,而目标是否可以完好实现一定是通过工作程序和工作环节来保证的。所以炒一盘好菜需要方法,想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更需要方法。决定学习方法的好与坏就要看学习环节和学习秩序否科学、合理。

一个合理的学习秩序不仅是达到学习目标的必备条件,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措施。而学习秩序设计的不理想,则可能完全不能实现目标。

对“错误”认识的最大错误

许多同学在拿回作业本后,通常只是看看老师有没有判“优”,甚至看都不看就收起来了,所以即使看见了红叉也视若无睹。

也经常发生这样的现象,考试中遇到了平时做过的题目,但却不会做了;平时做错过的题目,考试的时候又做错了。

一次考试回来后,家长经常会迫不及待地问孩子考了多少分,考了第几?好则喜而夸,差则恼带骂。可对于丢了多少分、都丢了什么分、为什么丢了这些分这些重要的问题却不怎么特别关心。

为什么很多人不仅不能避免不该犯的错误,而且还使错误的比率提高!小的时候能考双百,大的时候却越来越低,是功课难了吗?当然不是!

我接触过的许多学生对错题缺乏耐心,作业练习中出现了老师的红叉,看到后感觉很不顺眼,所以通常不想也不再多看一眼。有时对孩子作业比较关心的家长会问道:“怎么错了?”孩子通常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不小心!”就这样把一个错误的问题“大化小,小化了”地放过了。如此这样轻易把错误放过,其实就是放虎归山,后患自然无穷埃

现在我们应该明白造成这样后果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以上讲到的那种现象了吧!为什么平常做错的题目,在考试中又出现了,但还是没做出来,或者还是做不对。你不把错误当回事,错误也不把你当回事!

篇4

根据高师院校音乐系选修生的现状及其学习古筝的特点来看,大学生想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重点是要把握学习古筝的关键和方法。

(一)大学生学习古筝的关键:

1.首先需要明确目标,应该以“学以致用”为目标。

2.讲究学习效率。因为每一位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主修专业,除了自己的主修课程外,还有可能会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来锻炼自己,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因此,时间对于每一位选修生来说都不是那么充足,学习效率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学习古筝来讲,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包括三个方面:学生的学习心态,有责任心的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

3.对重要技巧和要点的理解与掌握。除了懂得基本的练习方法之外,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古筝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技巧和要点,可以帮助大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精炼名曲或自己偏爱的古筝曲目。练得多不如练得精,相信不少学生都有过这种经历,练了很多曲目,在演奏的时候总还是存在问题。或是一些曲目练过之后,过一段时间再来演奏可能有些部分又已经遗忘了。通过精练可以帮助掌握细节从而达到增强理解和记忆的作用。同时,练习名曲或是自己偏爱的曲目可以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用更积极的学习心态去学习,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率。

5.用精听和唱谱的方式来培养乐感。精听和唱谱可以说是培养乐感的最佳捷径。精听可以帮助你了解整首乐曲、掌握每一个乐句、找到每一个音符所要演绎的内容。由于音乐是具有歌唱性的,在精听的前提下应该多练唱谱,拿一首乐曲来反复的精听、演唱。通过日积月累,你的乐感一定会明显提高。

6.练习时间的保证。对于选修生来说,学习的时间并不长,大部分高师院校的选修课程时间设置为两年,每周一个课时。而选修生大部分是零基础的,想要练习好一首可登大雅之堂的名曲是需要时间来磨练的,所以,必须保证练琴的时间。

找到学习古筝的关键之后,就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区别教学,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大学生学习古筝的基本方法

1.从双指指法学习开始,科学训练基本功。由于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协调能力和动作控制能力,而且根据神经及肌肉的发育顺序,人体手部运动是从一开始无意识的握持反射到有意识地握持玩具,到双手各握一玩具,到食指拇指能够对持拿东西,到能够独立系鞋带,人体手部的动作是由用整手进行抓握,发展到用两手指进行对握,然后才发展到用手指完成一些简单的劳动。这证明了,人类最先熟悉的是手掌肌肉群的整体运动。针对大学选修生的特点和人体与生俱来的特性,我们在进行指法学习时,可以从双指学习入手,先熟悉整个手部的动作,训练手指之间的配合能力。然后再将动作分解,来进行单指动作的训练,并且在进行单指练习遇到问题的时候,把双指练习时的手部活动方式作为一个辅的动作,来帮助单指进行练习。

举例来说,我们先进行大撮的练习,在演奏大撮时,手心像握着球一样,保持一种最自然抓握的状态。因为这种抓握状态是人类从婴儿时期就会做的动作,也是人类最早熟悉和使用最熟练的手部动作。这一部分肌肉是人类最初就开始学会使用的。这种与人体本能极为接近的肌肉运动,学习起来就能比较的快速准确。在一开始不需要加上很大的力度,只是先学会在演奏大撮时能自然地以拱形来支撑手背,并进行反复的抓握动作。在手背和动作保持稳定之后,再要求手指整个大关节加上一定的力度,以90度的正确角度触弦,让手指随着一开始学会的抓握运动而运动,发出饱满的声音。此时,可以适当对演奏音色加以要求。然后再保持大撮的手型,提起中指,依然用大撮时同样的手指运动方式进行拇指的托弦,或是抬起拇指,用大撮时的方法进行中指勾弦,先学习中指演奏还是拇指演奏可以随自己的学习习惯而定。要注意,在进行单指演奏的同时,必须加强手指末端的小关节力量,以合适的角度触弦,演奏出合乎标准的音色。然后再进行小撮的学习,在小撮的手型稳定之后,抬起拇指,进行食指单独弹奏。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具体的学习方法,也可以在学习完大撮小撮后再一起进行拇指食指中指的分指演奏练习。在练习的同时,要谨记一旦觉得手部紧张、僵硬,要提醒自己回想初始放松的状态,再进行正确的练习,比如在不确定的单指动作是否正确的时候,就回过头去弹大撮或者小撮,来观察在演奏大撮和小撮时每个手指的动作,以此来记忆单指演奏动作,或是检查单指演奏时的动作是否准确。总的来说,就是把双指演奏训练放到单指演奏练习之前,更有利于提高掌握演奏的速度和演奏姿势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时注重从自己的兴趣入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选修生学习古筝的目的可能各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出于对古筝的爱好,或是希望对自身素质有所提高。所以,在学习和练习时,就必须与自己的学习目的保持一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在制定计划的同时,大学生应该利用成人的自我学习能力,主动参与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内容的策划工作,以加强自己在练习时的目的性,带着思考进行练习。

3.积极主动思考,进一步把握动作要领和情感体现。由于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所以不管是在进行指法学习还是曲目学习的时候,都可以根据教师对动作要点的准确语言描述进行练习。当然,因为这里研究的对象是选修生,考虑到其基本为零基础,在初学阶段,也需要在领悟老师的动作要领描述的同时观看老师的示范性演奏。在听了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领会总结,首先从理论上明白演奏的动作要领和情感表达方向。这种经过思考后总结出来的结论,比单纯的通过老师教给学生该怎么弹,该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更容易被学生记住和运用。

4.主动与老师和同学保持沟通和交流的习惯。与老师沟通和交流的同时,老师会更加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学习进程。这样便于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用更加适合的学习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这种及时的沟通,也能够及时地解决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这种沟通不仅仅局限在上课的60分钟时间内,在平时也可以通过电话,短信或者QQ等形式进行联系,从而,教师可以尽快对一些问题进行讲解,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加快学习的进度。课上与同学的讨论,课后同学间的沟通交流,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们解决问题和吸取经验。通过相互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经验总结。

三、 结语

高师院校古筝选修生这个主体应把握学习古筝的关键并运用合适的方法去学习。把握学习目标、学习效率,学习技巧,练习时间等关键,运用从双指指法练习入手、积极主动思考、把握兴趣导向作用和及时交流沟通等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巧君.古筝培训教程 [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

[2] 李世明.器乐演奏技术问题探微 [J].艺术教育,2006

篇5

近些年,我国高校规模不断扩大,随之产生的大学生教育质量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①其中部分学生因缺乏对本专业兴趣,往往会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学生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学生只有对专业学习感兴趣,才能集中精神和注意力在专业课业上,激发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从而享受学习的过程,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因此,从主、客观多方面分析研究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低靡的根源,从而建立合理的培养模式和激励措施,对提高现代大学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大学生缺乏专业学习兴趣的原因

1.1 主观因素

1.1.1 学习态度不端正,方法不当

中学的学习习惯都是老师和父母督促、被动学习,且多数是按照老师制定的学习计划执行,忽略了自身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紧张的高中生活,使学生们都对各种描述中的天堂般的大学生活充满了幻想。在步入大学校园脱离各种束缚后,极易忽略学习的重要性。这些学生将重心放在了其他的活动上,如热衷于各类社团社交活动,或沉迷于网络游戏,或沉醉于感情生活等。另一方面,大学截然不同的授课方式,使得学生很难迅速适应。此时学生如果不及时调整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将极易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从而严重影响学习课程的兴趣,同时也易造成心理上的失落和逃避,丧失学习主动性。

1.1.2 不喜欢所选专业

高考后选择志愿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大多数是依照自身的兴趣来确定目标,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去自己想学或是适合的专业。有的是家长决定选择的志愿,并不考虑学生是否感兴趣;有的学生在选择时并不了解各专业的特点,稀里糊涂地选了专业;有的则由于分数不够高,为了能进入大学学习而选择了服从专业调剂,结果可想而知。这些情况造成了学生不喜欢所选专业,甚至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感,因此学习兴趣索然。

1.1.3 人生规划目标不明确

部分学生对于大学的学习很茫然,没有学习动力和目标,每天跟着其他同学盲目地上课、自习,而自身却没有任何规划。有的学生观点是“车到山前必有路”,得过且过。也有的学生上学就为了最后一纸文凭,到时“拼爹”找一份稳定工作,根本不认真对待自己所学专业,就更谈不上学习兴趣了。

1.2 客观因素

1.2.1 高校教学方式有待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实施教学、开展教学活动组织者,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目前社会环境背景使得高校中部分老师把重心放在科研上,特别是某些教师评价体系也隐含此规则,由此导致教学质量不被重视。另外也有教师本身专业水平有限,教学方法过于简单,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交流。这些使得学生对老师缺乏信任,自然对其所讲课程不感兴趣。

1.2.2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部分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内容也不能紧跟专业发展需求,致使学生认为所学知识与将来就业关联不大,从而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就业准备上,培养自己的能力,直接忽略甚至放弃部分专业课的学习。

1.2.3 理论与实践教学不紧密

工科高校培养计划中都设置有一定的实践环节,例如课程设计、专业认识实习等。但是很多情况下,大家往往只注重完成任务而不注重过程效果。实践环节有时与理论课程不匹配,使得实践环节形同虚设,学生参加实践并不能体会到其中的意义与乐趣,自然更提不起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

2 提高大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方法建议

2.1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又称为学习动机,②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从事学习活动,除要有学习的需要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由于学习目标指引着学习的方向,可把它称为学习的诱因。步入大学后,轻松的环境使得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目标与动力,应及时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合理安排好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目标过程与兴趣培养过程相辅相成,成就感可激发学生对兴趣爱好的提升,兴趣的进一步发展则促进了目标不断提高与进步。

2.2 引导学生合理进行人生职业规划

北宋哲学家张载曾说过:“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步入大学后,都应该以端正的心态面对所学专业,将其作为将来从事就业的首要技能。此时引导学生合理进行人生职业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职业定位是决定职业生涯成败的最关键的一步,同时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当学生自己有了合理的职业生涯定位,就会认真对待专业学习,不仅仅是完成一项项课程考试,而且为今后自身发展搭建平台,此时兴趣就逐步和将来的发展相联系起来,明确的奋斗方向会使学生正视并且注重专业学习。

2.3 提高高校整体教学水平

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适合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合乎市场的要求、适应时代的需要,③高校应及时改革课程体系,开发新的课程,对原有课程不断补充更新,打造特色课程,采用一系列措施来激发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革课程的同时,教师也应发挥自身的特点,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注重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起到引导和教育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2.4 注重实践

在各专业课课堂教学的同时,应尽可能多地开展相应的课程设计,使得学生对于理论有更具体的认识。另外,参与专业竞赛也是实践的一种,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例如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参加人工环境工程学科奖学金竞赛、“挑战杯”赛和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等,通过参加比赛不仅扎实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开阔了眼界,为自身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对学生产生对专业的兴趣起到激励和督促作用。

3 小结

培养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也是促使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④高校要为培养专业型人才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学生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认识专业学习的重要性,明确发展目标,将专业学习兴趣与自我发展有效结合,力做有益于社会的合格专业性人才。

注释

篇6

一、单片机分类

ARM、DSP、FPGA和8051为内核单片机(以后简称51单片机)都属于单片机范畴,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区别如下:

1.ARM是现在很流行的一种单片机的架构,指令系统和硬件都比51单片机复杂,控制能力较强,但在开发工业测控设备成本较高,通常用于消费电子。

2.DSP是数字处理芯片有较高的运算能力,通常用于数据图像处理领域;虽然时序控制能力较弱,但在数字信号处理及算法是强项。

3.FPGA是一种用于逻辑处理方面的芯片,通常为ARM或DSP提供逻辑信号,由于没有指令周期,执行速度快;控制能力较强,但由于没有指令集,控制方面不如ARM和单片机;主要用来设计电路,用软件配置硬件资源使一块芯片能实现一块传统电路板功能。近年来发展迅速,许多高端芯片内嵌了DSP。

4.51单片机,多为8位机,采用MCS-51系列单片机结构和指令系统,这种单片价格便宜。

我们通过比较,制作了一个不同单片机的比较列表如表1

从上表1可以看出51单片机虽然可用资源最少,但价格最低,而且基本的配置都存在了,适合初级人员开发,或简单系统的开发。而我们大学生在一些课程上虽然有些基础,但没有开发经验和广播的相关知识,比较适合学习51单片机的内容,并为逐渐学习高端单片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单片机的工业用途

通常很多开发都应用于工业场合,其中最常用的工业计算机有三种:单片机、总线工控机、PLC可编程序控制器,它们的特点用表就可以一目了然,见下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在工业计算机中,单片机的许多方面是有亮点的,用在智能领域有非常的优势,不但价格低,而且资源多,尤其用的用户多,提供的学习资料多,学习难度相对较低,所以非常适合大学生的学习。

三、单片机学习方面的同类比较

从学习的角度如何选择哪种单片机较合适呢?下面列出单片机选型的几个注意点:

1.从学习的规律上讲应该从易到难,DSP和RAM是高端单片机,结构和指令复杂,所以不是入门硬件开发的首选。

2.从应用广度和使用资源上,51单片机是最有优势,开发时能很容易找到开发系统和庞大的软件资源。

3.从开发成本来讲,应选择性价比高的芯片,从来都不是越采用高端越好,所以开发普通测控设备51单片机是首选。

4.从整个硬件领域来看,51单片机的原理和其它单片机相似的,其外设和其它单片机是通用的,所以即使以后转到其它单片机也非常容易,大多数的高级硬件开发人员都是从最简单的51单片机开始的。

有的观点认为:不管什么微处理器都是通过对内部或外部某些逻辑单元进行控制,从而实现预期的某种需求。也就是说,不管ARM、DSP、FPGA、51单片机,都是通过编程来实现动作或逻辑处理,而多数的操作是对某些寄存器写1写0,Principles是一致的。这也说明了几种单片机的一致性。这说明了在学习单片机上没有高低之分,不能认为低端单片机就是应用也是低端,高低端是互相补充。因此,我们如果想学习高端单片机,直接学习难度大,可以从51单片机学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单片机的选型

单片机的型号很多,选择合适的单片机能使开发工作事半功倍,所以学习单片机首要了解单片机的基本信息,比如:单片机种类,单片机的配置,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性价比等。通常选择单片机至少应该关心以下几个方面:

1.存储器空间

主要是程序存储器大小和数据存储器大小,通常单片机的数据存储器最小128B,最大是1KB,程序存储器1KB到64KB不等。我们根据每个存储器的大小选择相应单片机。

2.单片机的运行速度

不同型号的单片机运行速度不同,单片机AT89C51用的晶振最高24MHz,一个机器周期0.5us,STC89C52单片机晶振可以达到80MHz,当然频率越高运行速度也越快,但这时就要考虑单片机高频时系统的稳定性因素了。

3.是否扩展一些功能

比如含有两个及以上的串行口,是否带有A/D及D/A转换器等,这个要根据需要选择,否则选用分立元件比单片机组合的成本要高的多,而且要额外占用单片机的资源,比如三总线被占用等。

4.成本和质量

同样功能的单片机不同厂家价格是不同的,比如AT89C51和STC89C51功能差不多价格相差很大,当然他们的质量也不同,不能光看参数,质量是非常重要;

此外,同一型号的单片机又分商业级别、工业级别及军用级别,它们的质量不同,价格是相差甚远的,要根据实际设计要求选型。

五、单片机语言学习参考

目前,比较流行的单片机编程方法有3种:单独汇编、单独C语言和两种语言混合编程。其中它们的优缺点如下:

1.汇编的特点是最接近机器语言,控制语句最直接,对于单片机的控制效率最高,适合作精确控制的场合,常常用于底层驱动或控制算法的编程,缺点是与C语言相比不方便记忆,而且受寄存器位数等限制(51单片机为8位机),算法复杂的编程较困难;

2.C语言的特点是编程相对汇编语言简单,特别是适合一些复杂些的算法编程,但编译成机器代码冗余指令较多,从而导致占用程序存储器空间较多,而且冗余指令对控制产生影响,所以不适合做精确或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3.混合编程是一种流行的方法,它结合汇编和C语言的优点,应用较强大。通常混合编程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汇编语句嵌入到C语言中,这种方法实现较容易,但控制功能还是不强;另一种方法是用汇编和C语言两个文件,用接口函数或接口寄存器进行两个函数的数据传递,最后进行联合编译形成一个机器代码,这种两种语言结合方法效果最好。

六、总结

对大学生而言,学习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在校期间他们虽然基础较好,但实践经验较少非常适合低端单片机的学习,但低端单片机不代表用途是低端,恰恰是用途广泛的“低端”,同时也是高端单片机的学习基础,因此不能好高骛远,忽视低端的单片机,而片面的追求所谓高端单片机,这从学习方法和实用价值来讲都是不符的。学习低端单片机时,要学透学精,尽可能的掌握多种语言,为以后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泳龙主编.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2]丁元杰主编.单片微机原理及应用(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张洪润,张亚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戴胜华,蒋大明,杨世武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篇7

一、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问题表现

(一)学生未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从目前我国的英语学习情况上看,很多高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单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只注重与考试相关的部分,以四级、六级考试内容为依据,制定学习目标,其学生目的并不明确,动机水平较低,在英语学习上,他们并没有十足的兴趣,也体会不到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导致自主学习很难开展。

(二)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

虽然部分大学生已经意识到自主学习对英语课程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对自主学习的认识仅仅停留于初级层面,并未将知识变为能力。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未制定完善的学习计划,尽管部分学生制定了计划,不过并没有考虑该计划实施的可能性,没有充分发挥学习计划的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较弱。

(三)学生对依赖性太高

目前,英语课堂仍然是以老师讲课为主,然而学生之间存在个体的差异性,学生对于自身的学习状况并不了解,且没有分析英语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导致其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非常缺乏,他们通常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实现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缺乏有效的自我管理能力,对老师的依赖性太高,不愿自己动手查字典、查资料进行学习,学生与学生间私下对于英语学习的讨论非常少[2]。

二、自主学习在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应用

(一)要求学生制定学习策略

老师要意识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其中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英语基础等,以学生的个人学习情况为依据,指导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策略,便于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我决策能力。另外,要指导学生将学习策略掌握,强化英语口语训练。在学生学习期间,他们的翻译、读写、听说能力均要达标,老师在英语课堂的教育中,要讲授读写、听说等能力的掌握技巧,要求学生做好笔记,课下要进行复习。例如在讲述不定式的内容时,老师必须要让学生了解,有一些表示感官的动词,如see, hear, watch等和某些使役动词(let, make, have等),其后跟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时,不定式通常不带to。制定英语学习策略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制定出有效的学习方案,明确英语学习的薄弱环节,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提高英语学习能力,从而实现自主学习[3]。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强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进行指导,使大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这对于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老师需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作用的影响下,向学生传递学习理念,让大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培养自主学习意识。老师要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在英语课堂中,针对表现良好同学提出表扬,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要给予鼓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自信,有利于学生自主解决英语课堂中遇到的难题[4]。

(三)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

英语课堂是一个充满创新与想象力的课堂,在课程教育中,老师要了解学生学习的出发点,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与他们分享学习心得,对其思维能力、学习兴趣进行培养,鼓励学生自主获取新的知识。老师可指导学生组织自主学习活动,例如开展英语演讲活动,所有学生均可踊跃发言,或者开展英语辩论活动,在辩论中要求学生利用英语交流,通过这种趣味性的活动方式,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明确英语学习目标。

(四)为自主学习创造更多条件

学校要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英语课程教育中建立多元信息网与服务系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多资源,使他们的需求得以满足。老师可以融入开放式教学模式,利用音像、视频、图片等方式展现英语学习内容,使教学形式更加多元化,有利于完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学生也在自主学习中,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查阅自己需要的资料,及时解决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结束语:

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意识,可以提高高校的英语学习质量,使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便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与学习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通过本次研究了解到,高校可以将自主学习模式应用于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中,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嵘,田金平.浅议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158-160.

篇8

高校教师的任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培养高素质人才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

政治理论素质和较为优秀的做事能力。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正处于我国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特殊时期,

思想状态也比较特殊,需要特殊对待。对于他们的政治思想工作不应当是一味地讲大道理,不能把思想

政治工作脱离实际,形成空中楼阁。需要的是唯真;务实;含情;言传身教。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活

动有机结合,把为学生服务当作教师的首要职责,以爱岗、敬业、尽责的职业精神带动、影响学生,对

学生充满爱心,对社会充满责任,对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充满忠诚,积极践行虚心做人,用心做事,

严谨自律,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以良好的道德风尚言传身教,感染学生,塑造学生,努力使自己成为

最受大学生尊敬和最值得大学生信赖的人。

一、要唯真,为大学生设身处地讲前程

教师在学生面前有天然的威信,但不是所有人。从本人工作实践看,作思想工作的教师越是年龄接近学

生年龄的越好做工作。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而言,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带来的问题,大学生总是倾向于

从他们同一代人那里寻找生活的经验,因为这些经验来得更真切,更有效。年龄相近,认识问题的角度

更接近,这就给年轻老师一个做大学生思想工作带来了便利条件,因此做大学生思想工作以年轻老师,

尤其与大学生年龄相仿的为好。

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正确对待现实问题,不能空头说教,可以结合古人追求"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的范例激励学生,教育学生从身、家、国三方面规划人生的目标和理想,结合目前严峻的就业形

势与国家经济发展模式谈所学专业和今后就业问题,引导大学生尽早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崇高的职业

生涯规划,站在培育时代合格人才的制高点,指导大学生明确方向并督促其付诸行动,同时,要引导大

学生向德才兼备的方向发展。一方面要积极营造道德高尚和自觉自律的良好氛围,追求德才兼备;另一

方面要让学生明确德与才的关系,德统御人生,才支撑职业,德塑灵魂,才造实绩,德促才,才养德,

二者相辅相成同等重要,现实生活中德才兼备者早早脱颖而出,德高才少者也有委以重任的,唯才是举

者不乏其例但往往次之,因此矫往必须过正,使学生在大学阶段做好人生德才形成的重大转折,发扬优

点,固定优点,修正缺点,在读书成才中不断的修身养性,并把德才兼备定位为终生不懈努力的方向,

使其成为现代化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要含情,顺应学生心理需求,做大学生的生活益友

当代大学生大半是在父母和亲人的溺爱下长大的,没有生活困苦的经历,没有经受过挫折,所以心理比

较脆弱。因此老师要以良好的心态、平等的身份、无微不至的关怀逐步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驾驭和化

解矛盾,消除心理障碍,使他们感到老师不是父母,却胜似父母,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你,理解你,容纳

你,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鼓的局面,只有这样,老师的各项工作开展起来也就容易得多。老师和

学生和谐相处,就要有良好的修养和坦荡的胸襟,语言严谨,切忌信口开河,深知"青出于蓝胜于蓝"的

丰富内涵,面对学生的不良语言、表情和气质,学生做错了事,不要过于苛求,你要想到你曾在生活中

遇到过的冷漠、难堪、轻淡,以及碰了一鼻子灰的阴暗心境,假若你视而不见,或横眉冷对,终有一日

,会有同样的场面等着你,刻薄你。教师要时时处处尊重学生,不要以"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长"而居

高临下,傲视学生,说不定老师和学生的位置某一日被置换了,没有初识时的尊重,就谈不上重逢时的

尊重,所以说,人生的哲理往往体现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

老师要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职责融入到学生日常衣食住行上,以高度的责任感为学生学习、生活、就业

、考研服务,在很短时间内成为大学生的朋友,使学生感受到亲情和友爱,形成一种新的归属,他们有

心事愿向你吐露,有困难愿向你求助,有琐事愿让你去办理,威信在热情服务中逐渐树立,使学生产生

一种钦佩和感恩之情,也就会生发出生活的热情和奋发进取的张力。同时,老师还要与家长建立联系,

了解家长的职业,家庭生活水平、通讯方式等,听取家长对培养子女提出建议,共同促进孩子成长,介

绍学生在校学习、工作、生活方面的表现,实事求是地提出学生的优缺点,加深学校与家长、家长与孩

子之间的沟通,以增强高校教育的效果。

认真指导学习方法和技巧,顺应他们接受知识的多样性,注意联系专业特点,把教学内容进行细、新、

深的设置,赋予趣味和吸引力,把枯燥变成有趣,把繁杂变成简约,把学习变成愉悦,有创新、有特色

,使学生有兴趣、有动力,积极向上,学生各个方面就会按照我们预定的目标迈进。

三、要务实,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我国劳动力已经转向"有限剩余"阶段,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大学生就业难形势不会改变,有关

部门预测,今后每年有1400万人面临就业难。但每年还是有大量的大学生得到就业。什么样的学生容易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6-0174-02

当代高校教育的主题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知识创新能力。大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教育的改革就要求大学生自身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满足自身发展,适应社会需要。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改进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大学生对大学学习环境的适应和对所学知识建构的认知对学习方法的改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内涵及现状

1.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内涵。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内涵是指高校大学生通过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而且能够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是一种开创性的探索未知的心理活动,是人类智慧升华的表示。

2.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当前,高校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一是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二是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三是缺乏创新的兴趣和毅力;四是缺乏创新所必需的毅力。另外,随着网络的盛行、西方思想的传入和现在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压力等问题的日益呈现,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也出现了很大的分离,譬如各种心理问题和道德修养缺陷等,这些无疑都给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设置了障碍。从当代高校大学生的创新现状分析,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教育工程。

二、大学学习环境的特点及其有利条件

1.大学学习环境的特点。大学学习环境在具有中小学学校学习环境共性的同时,也具有不同于中小学学校学习环境的许多长处、优点和特点。在校大学生特别是刚刚迈入大学校门的一年级大学生应该熟悉和了解大学学习生活和环境的特点。这是顺利完成大学学习任务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条件。大学学习生活和环境与中小学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学习的任务内容不同。普通中学的主要任务是以升学为主要目的,注重一般基础性学科知识的学习,而大学学习任务则转到以就职为主要目的的专业性知识学习。大学并没有取消基础性学科知识,但已完全不同于中小学的基础性知识。大学在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大大高于中学。课程门类、教材内容和课堂信息量加大。许多课程的内容与现代科学发展的前沿阵地更加接近。大学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是在求同思维的基础上,更突出强调求异思维,强调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的同时,已经不同程度地包含有“研究”的内容和性质。

第二,教学方式不同。大学教学方式同中学有五个区别:一是大学在强调课堂教学的同时,更强调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给予学生较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二是大学教学单位除一些选修课为2学时外,一般课程多为3~4学时。三是大学教师不完全按照教材内容和体系、思路讲授,教材上有的不一定讲,教授的内容教材上不一定有。课堂信息量大,老师讲课快而精,学生完全依靠课堂消化理解掌握知识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在课外时间下较大的功夫。四是大学有较多的公共选修课、限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五是大学除课堂教学之外,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较多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如社会调查、咨询活动、专业实习、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论文等。

第三,学习的具体环境氛围不同。大学在教学的硬件设备上一般都优于中学。如大学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设备先进的阅览室和各种实验室,特别是有知识密集、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强且师生比例较高的教师群体,在某些专业方面还有知名度较高的学术带头人。同时大学除课堂教学之外,还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术报告、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

第四,学生学习的管理方式不同。中学的学生管理主要以教师为主,管理方式是班主任制,学生的各种活动大部分都是班主任亲自组织和参加。而大学则主要转向自己管理自己,管理方式是辅导员制,学生的大部分活动主要由团组织和学生会自己组织。

2.充分利用大学环境的有利条件。第一,努力调整自身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尽快适应大学新的学习环境。大学生初进大学校门时,往往用中学时形成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对待大学的学习生活,因而入学初期出现许多不适应的状况。埋怨课堂教学时数少,自习时间无所事事,教师要求预习而自己却不会预习,不会找重点,考试习惯于死记硬背。因此一年级大学生应该尽快熟悉和了解大学学习生活的特点,努力调整自己的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尽最大努力缩短这种不适应期。

第二,努力增强学习的主体性,变消极被动性学习为积极主动性学习。目前各类学校教育改革正处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时期。但应该承认,目前在校大学生中学阶段大多受的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重要弊端之一是学生的学习处在“要我学”的消极被动状态。这种习惯和状态带入到大学中,是造成不适应大学学习环境和不能很好利用这种环境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真正适应大学学习环境应该是而且必须是能够很好地最大限度地利用大学学习环境。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变消极被动性的学习方式为“我要学”的积极主动性的学习方式。

第三,要充分利用大学的教学方式的显著特征,在培养自身的基本素质、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上多下功夫。教学的直接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传授知识,二是培养能力。传授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培养能力则是传授知识的最终目的。大学教学方式的特点较好地体现了教学的这两个目的及其关系。教师把这一指导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之中。

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但在此基础上,高校大学生还应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之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相适应,为其创造有利的内部条件。

三、大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1.大学生的学习方法。预习是在校学生学习的第一个程序。它在整个在校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为下一程序的课堂学习做准备工作。二是可以变学习中的被动情况逐步为主动状态。三是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为毕业之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课,也是在校学生最重要的一个学习程序。大学生和中小学生相比,听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比重应该说有所下降,但它仍然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中心环节。课堂的听课效率、效果直接影响着整个学习的效率、效果。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正确的听课方法听课的学生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取教师的讲课内容,达到最佳的听课效果。

复习同样是在校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第一,一定要明确复习的目的是在原有知识学习基础上再提高的过程,要克服单纯为考试而复习的心理。第二,一定要抓住众多知识点的总纲,以总纲为指导思想去复习每一个知识点。第三,对基本的概念、原理一定要牢牢记住,但反对把复习归结为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第四,复习中一定要有计划、有步骤。心中要有数,按照先后顺序一步一步来。第五,复习中一定要有自主性,不要盲目跟着教师或同学跑。第六,复习中要正确处理好教材、笔记、参考书、习题集、复习题库等之间的关系。

另外,大学生实验课学习也需要注意掌握一定的方法。首先,需要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思想准备工作,如复习与实验课有关的课堂讲授的书本理论知识,阅读有关教材和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要求、步骤、方法,有的实验课还要求写出实验方案。二是物质准备工作。如按照实验方案中所提出的有关设备、原料及用量。其次,严格执行实验的各项具体的操作程序,具体实验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步骤:一是“想象”实验。即正式开始实验之前,先在大脑中回忆一遍教师多次反复强调的实验课的基本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二是实际实验。即按照实验方案中确定的实验程序、步骤进行有序的、准确的、具体的实际操作。最后,不仅需要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还需要对实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实验结束之后,要对实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讨论和总结。一是把实验过程中所测量的各种数值进行整理、计算,根据教学的要求制成图表或曲线。二是与理论进行比较,对各种出现的现象结合所学的书本理论知识给予科学的说明和解释。三是将实验过程、结果、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认识、推理过程等按照教学要求写成实验报告。

2.大学生自觉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一,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志向。要具有创新能力就首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志向。创新意识和创新志向与在校大学生的远大的人生志向和高层次的学习价值观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改造,努力把自身的学习同国家、民族的未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并以这种远大志向、理想为学习的动力和指导思想,不断激励自己,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努力朝着创新的目标和方向发展。

第二,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离开现实具体的学习活动。因此就必须正确认识重复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的辩证关系,以创造性学习为目标,立足于重复性学习,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实际上是人才所有能力的综合和集中反映,没有最基本的能力如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也不可能有创新能力。

第三,重视以独立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实践能否最终实现还要依赖于科学的思维方法特别是求新、求异的独立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方法。因为在实现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实践的过程中,必须对原有的大量知识、事实及各种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比较、想象,进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等思维的加工和制作。

第四,在学习的具体内容和具体环节上有意识地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造性和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和发展起来,它必须从日常工作、学习中的具体内容、具体环节入手,一点一点逐步形成和培养。因此,在学习每一个具体知识时,在弄清知识原有的含义和内容后,要开动脑筋、扩展思路、努力探求新思路、新方法、新见解。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工作的研究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学习方法的改进困难重重,但只要能坚持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就能够把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并且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篇10

必须要承认的是,在目前的高考招生体制下,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往往是较为不理想的,甚至可以用糟糕来形容,济光职业技术学院也不例外。通过对济光职业技术学院10、11级学生的全面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以及来自任课老师、辅导员对于学生的反馈、评价,我们基本达成一个共识:民办高职的学生,在文化基础知识、自觉学习态度、基础文明礼仪、公共道德意识、纪律秩序观念、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学习动力、学习感受、学习期望等均不容乐观。他们中的67%对于大学、专业期望值偏低,甚至不报希望(9.4%),有个别存在混大学的心理(3.8%)。

作为应试教育的“淘汰者“,他们普遍缺乏自信,对自己前途感到茫然,学习动力不足。我们的学生,学习习惯比较差,没有学习兴趣,学校整体的学习氛围不强,个别班级甚至根本没有学习氛围,大家普遍存在厌学的心理。基本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缺失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和改观的现实。

二、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我们认为,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现状,扣除学生生源质量的问题、学生自身的问题、以及学校在软硬件上还不能完全吸引学生意外,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激励机制不完善,学校在这方面的重视和投入远远不够。在上海民办高职目前还不能解决招生生源质量的现有条件下,我们比较容易做到的、从某种程度上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恐怕还是要回归到学习动力激励机制上来。通过优化完善激励机制来改善这一现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强弱对于其学习的效果的好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通过采取一些激励策略,更好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潜能。正如美国学者贝雷尔森和加里. 斯但纳博士在《人类行为:科学发现成果》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激励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激励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需求得到相应满足的过程。

三、民办高职大学生学习动力激励机制的方法、途径

基于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实际特点,笔者总结了几点适合学校实情的学习动力激励机制的途径、方法,以供民办高职院校参考。

(一)完善奖学金制度,通过奖励激励提高大学生学习的动力。我们知道,公办高校的奖学金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学费和国家生均拨款,而对于民办院校而言,国家生均拨款严重不足,学费则是最主要的收入,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正常运转,也可以说是综合成本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增加奖学金开支无疑意味着民办高校要增加运营成本,这个应该不是每所民办高校愿意做的。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民办高职中,很多奖学金评定仅仅是个形式,只有非常有限的奖励。我们调研过程中,发现有些民办高职的一二三等奖学金的金额分别只有600、400、200,基本上对于激励大学生学习的动力没有任何吸引力,又如何调动大家学习的热情呢。因此,高校应加大奖学金制度的改革力度,增大奖励面,提高奖金额和加大等级差别,拉开学生奖学金份额的差距。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发挥学习激励的合力作用。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学习是可以互相影响的。校风、班风,尤其是班级的学习氛围,应该来讲,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起着双重性的作用。同学之间免不了情绪上和认知上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班级的整体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学习型班集体的打造,发挥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激发大学生的学习潜能。另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大学生的职业人文素质渗透,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适应性。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开设有关大学生学习、大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等方面的指导课,定期举办系列学习讲座、组织学习经验交流报告会、学习俱乐部、学习沙龙等活动,引发大学生对所学课程及自身专业的兴趣和关注度,自觉完善学习心理品质,激发学习动力。

(三)加强在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正确认识自我。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大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励,起着一定的正相关作用,因此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系统、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素质拓展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大学生在校期间了解个人的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和职业价值观,在充分肯定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发现自己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的不足,从而调动大学生自我完善的愿望,引导正确认识自我。

通过制定合理可行的生涯目标和职业理想目标,促使大学生去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而去做各种准备,使大学生的学习具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为此,学校应努力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渗透于大学教育的各个学科,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 赵经.大学生学习动机激励机制的探讨[J].交通高教研究,1999(S1).

篇11

中学时代,不少同学的目标都非常明确,就是“考大学”。来到大学之后,必须寻求新的目标,才会有新的动力。否则,就可能昏昏沉沉,迷失前进的方向,很可能就会沉迷网络世界,整日生活在虚幻的世界里,以寻求精神的满足与刺激。关上电脑,就会空荡荡的,一无所获。最后成为同龄人的落后者,掉队者,最终只能退学走人。为了为祖国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必须有牢固的科学技术知识和能力。所以在文化知识学习方面,也应有具体的奋斗目标。比如,你准备何时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什么时候通过计算机等级测试?你自己最感兴趣的知识,如何安排时间去研究?要不要选修什么科目,或者参加什么兴趣小组或社团。这些,都应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去实施。总之,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就会有前进的动力,就会百折不挠地奋敢前进,生活也不会空虚,而是有一股朝气蓬勃的向上精神。

二、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学生生活上要自理,大部分时间要靠自己来安排,这是大学学习不同于中学的一个特点。所以要根据学校的作息时间和课表,合理地安排时间,充分利用好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大学课堂教学,老师往往只讲重点、难点,而其他内容则要学生去自学。为了适用这种教学方法,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分分秒秒,听好每一堂课。上课之前,认真预习,把自己看不太明白,不太理解的内容记下来,这样听课就有针对性。特别要在课堂上记好笔记。记笔记可以帮助我们不走神,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听好课。对老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仔细分析论证的重点内容,更要认真领会,详细记录。对于难点和老师补充的知识,可能一时听不懂,但也要记下来,课后复习时,根据笔记,对照书本和参考书,认真分析核对,对笔记进行整理补充,并记下自己的心得。如仍存疑点的内容,可以与同学们讨论,去图书馆进一步查找资料,甚至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在“百度网”上搜索,可能会找到问题的解答,也可能看到对这个问题的最新解答。通过预习、听课、记笔记,进一步查资料,问“百度”,做作业,你一定会发现,你的自学能力提高了,自学习惯也就养成了。这是无比重要的收获,这也正是大学教育的精髓。只有具备自学的能力,才能不断吸取新知识,才可能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三、特别注重实践性的教学环节

为了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变成现实生产与生活中有用的知识,大学教学计划中安排了许多实践性的教学环节,这是有别于中学教育的又一重要特点。同学们对这些实践教学环节要高度重视,认真完成每个环节的实践项目,实验中要懂得实验原理和方法,会使用各种实验仪器,仔细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物理现象,做出详细记载,整理好实验报告。在生产与认识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中,要熟练各种设计规范,利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分析确定设计方案,学会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使知识变成对人类有用的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大学是同学们走向社会的一个实训基地,课外实践活动是衔接大学与社会的重要环节。

篇12

0 引言

实质性教学效果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的实质性的知识增长和能力提升。如果提升实质性教学效果一直是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关注的问题,也是教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笔者只有3年的一线教学经历,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思考、不断改进,发现提升实质性教学效果绝非易事。笔者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以及同行听课、同行交流中发现了一些现象:(1)有些老师授课技术一流,课讲得清晰透彻,作为同行教师去听课,都感觉能学到很多知识,但学生的听课效果却一般;(2)有些老师作业认真布置、认真批改,但考试时出了和作业一样类型的题目,很多学生答题效果仍然不佳;(3)有些老师上课要求很严格,很有气场,课堂纪律很好,但考试成绩仍然没有明显提升;(4)有些老师苦口婆心地反复强调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反复强调考试的严格性,但收效仍然不显著。上述现象引发我的思考,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到底什么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但却被我们忽视了?经过笔者的思考和调研,得到的答案是:学习欲望。

1 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学习欲望

简单地说,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学到东西。请注意,完成这一目标的主体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因此教学应该被理解为给学生提供的充分且必要的学习条件。教师教得好和学生学得好并不是一回事,因为这里涉及一个极为重要但却往往不被教师重视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学习欲望问题。心理学指出,人的一切活动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精神的还是肉体的,都是在某种内部动力的推动下进行的,这就是心理动力。心理动力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决定着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有一个真实案例:我有两个学生,大学期间学习一般,钢结构和结构力学考试刚刚及格,大四突然开悟,决定考研,努力复习钢结构和结构力学三个月,有一次来找我答疑,让我大吃一惊,他对这两门课程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已经远远超越了本科课程的课堂要求,基本上达到了考研要求,原来学了一年都差点没及格的课,三个月竟然学得这么好,而且是自学!这个案例充分证明了学习欲望的重要性。

人的欲望决定了状态,而状态又决定了行动的效果。学生也是人,他的学习欲望决定了学习状态,而学习状态又决定了学习的效果,而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实质性教学效果等价。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其实并不是讲授多少知识,而是首先要想办法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但事实上,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并非易事且往往被忽视。一般教师的常规方法是跟学生摆事实讲道理,让他们清楚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他们明白如果学不好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不可否认,这种传统说教方法也对提高学习欲望有一定作用,但比较有限。作为年青教师,我们往往把重点放在教学技术上,包括尽全力把教学内容吃透,努力提升教学技能(比如表达、搬书、教学思路),认真执行各项教学规定,这样一来,通过几年努力,多数年青教师都能成为符合学校各项要求的合格教师,但是真正的教学效果,每个教师之间的差异却很大。笔者通过听课以及与大量学生的交流,发现了一个重要规律: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多数学生都喜欢他,崇拜他,欣赏他的性格和上课风格,喜欢这门课,喜欢听他的课。上述情感因素往往被忽视但却极为重要,它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提升学生学习欲望,不但要晓之以理,更重要的是动之以情,即要重点从心理学角度和情感因素角度出发去寻找提升学生学习欲望的方法。下面笔者谈一谈提升学生学习欲望的具体方法,供大家参考。

2 提升学生学习欲望的具体方法

2.1 教师要富有激情

相信很多青年老师都参加过新东方的培训,笔者认为新东方教师在提升学生学习欲望方面很有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新东方老师最主要的特点是上课富有激情。笔者曾经听过新东方老师的课,自己在课堂上会被强烈地感染,很兴奋,课堂上其他同学也都很投入,自然也能感染到自己,使自己很难在课堂分心溜号。教师在讲台上,与其说是在讲课,不如说是在表演,老师情绪高,学生情绪才能高,老师很投入,学生才能很投入。这个方面,国内大学教师相对比较欠缺,其原因可能是高校教学评价体系的导向问题,这里不做深入评述。大学教师往往很严肃认真,授课内容和思路都没问题,但缺乏热情,无法从情绪上带动学生,导致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涣散,或听老师说话的声音会犯困,影响学习效果。

作为教师,如何让自己上课很有激情呢?对于一些教师来说,做到这方面应该比备课要难,因为这方面与教师本身的性格有关。尽管如此,笔者认为每个教师都有提升的空间。一个有效的提升自我上课激情的方法就是多去观摩一些富有激情的老师的课程,先让自己被感染,然后在自己上课的过程中逐渐地模仿富有激情的老师的上课状态,不断开发自身内心的激情。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激情,只不过受性格限制,被自己压制了,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逐步释放。对于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教师,可能需要努力转变一下自己的性格,做一些能激发内心热情的事情,比如多参加一些剧烈的对抗性的运动,或去KTV大声地唱一些动感的歌曲,或者参加一些富有激情的培训班等。总之,只要我们有心让自己的课堂富有激情并积极地付出努力,总会有所改观。

2.2 做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

教师的人格魅力非常重要,如果一个教师能够被学生喜欢、被学生崇拜,那么学生自然喜欢听这位教师的课。笔者在这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下面只谈一些浅显的认识。

作为教师,至少要在自己所在领域有足够的自信,课堂上要表现得游刃有余。教师有自信,学生才能信任教师,教师说的每一句话学生才能认真听。另外自信也是学生欣赏的性格,是被学生崇拜的必要条件。

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盛气凌人的老师学生不可能喜欢,经常责备甚至羞辱学生的老师必然不被学生喜欢。大学生已是成年人,要以平等的心态与他们相处,要允许和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

作为教师,要走近学生。喜欢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老师容易被学生喜欢,拒学生以千里之外的教师,学生也肯定拒他以千里之外。另外,只有走进学生才能了解学生的想法,才能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教师,要有一些幽默感。知识渊博同时又不乏幽默感的教师最受学生的欢迎,新东方的教师就是典型的代表。课堂上,有幽默感的教师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可有效地驱除学生的倦意,提高学生听课效率。

作为教师,要真心对学生好。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动人。有情有义的教师必然受到学生的爱戴。

如果是男教师,尽量让自己帅一些;如果是女教师,尽量让自己漂亮一些。这里所说的“帅”和“漂亮”,并不单单指外表,更重要的内心的状态,是由内而外的气质,是一种修为。“帅”或“漂亮”一些,学生自然会更加喜欢。

2.3 激发学生的斗志

点将不如激将,每个学生都有上进心、好胜心和荣誉感,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来点燃学生内心的斗志。下面谈谈笔者的方法。

同荣同辱法。将课堂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课堂提问或课堂做题时随机叫人,如回答基本正确,则所在学习小组所有同学都加分,如回答错误,则所在学习小组所有同学都减分。每个学生都有集体荣誉感,都想给全组争取分数,而不想因为自己让全组同学受到牵连,这样一来,有效提高了课堂听课的认真程度。

组织知识竞赛。在课程基本结束后,组织一场课程知识竞赛,作为一部分平时成绩。知识竞赛也是以学习小组的为单位进行。竞赛是最能激发学生斗志的方式,竞赛题目的范围通常都为教学重点,难度不大,有利于大众参与。另外,竞赛时还会邀请其他老师和学生观摩,这也更加能使参赛学生兴奋。

2.4 适当的刺激学生

在与学生沟通时,可时常提一提往届的学生。比如某某学长,大学期间成绩优秀,现在工作很好,年薪丰厚;又比如某某往届学生,没拿到学位证,毕业时也没找到工作,现在也没有消息。经常用一些真人真事来刺激学生,也不做什么评论,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到底应该怎么做。说教往往是空洞的,不会被信服的,而鲜活的事实更能引起学生的反思,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另外课堂上,要大力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并给予加分,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那些不爱学习的学生。当然适当的批评也是需要的,但务必注意分寸,不能侮辱,要点到为止。

3 结论

提升学习欲望是提升实质性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和必要条件,需要引起大学教师的高度重视。提升学习欲望的方法包括:(1)教师授课要富有激情;(2)做被学生喜欢的教师;(3)激发学生的斗志;(4)适当刺激学生。笔者教学经验并不多,文中必有认识不足的地方,请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周萍.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浅谈大学生学习欲望[J].中国地质教育,2000(3):69-70.

[2] 王澍,胡欣.授人以渔和授人以“欲”――关于有效学习的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14(12):75-77.

篇13

 

(一)语言背景。

 

1.曰韩学生。中日韩既是亚洲三大邻国,又在文化、历史等方面有着深刻渊源,日韩两国的语言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与汉语相通,这也是日韩留学生选择来华学习的原因之一。总体上,日韩留学生在汉语的学习中呈现出较高的理解力和相对较快的学习速度,汉语掌握相对较好。据校内调查,日韩留学生常与本国朋友和任课教师进行学业探讨,但有时也会借助异国朋友的帮助。

 

2.非日韩国家留学生。对于非日韩国家的留学生来说,学习汉语非常不容易,汉语声调转化多变、单词笔画繁多、汉字书写复杂,截然不同的语言文化体系成为他们学习汉语的最大障碍,书写和交流上的困难使得他们常与本国朋友和任课教师进行学业探讨,与中国学生在学业上的探讨较少。

 

(二)教学形式。

 

1.纯英文教学。根据学校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调查显示,纯英文课堂中留学生课堂参与度较高,他们能够积极跟随授课老师的教学计划,因为不存在语言障碍,所以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述,教师的讲授过程也很顺畅。

 

2.中英混合教学。中英混合教学课堂中,留学生一般具备汉语基础,能够理解教师所讲内容。该教学形式是为了帮留学生适应汉语学习环境,逐渐培养他们运用汉语解决专业相关问题的能力。授课中,教师一般会多运用汉语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便营造一个专业的、成熟的学习环境。

 

3.留学生中文班。在学校,有许多来自母语非英语国家的留学生,对此类学生来说英文教学也存在语言理解交流上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开设留学生中文班,进行中文教学。

 

(三)学习形式。

 

1.课堂学习。

 

(1)小组研讨。课堂学习中,学校教师通常采用小组研讨的形式促使留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即:教师布置一个开放性课题,让同学们自由结组并进行充分的准备,最终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这种方法更有利于理解课程内容、表达个人观点,加强教师与留学生的沟通和了解,学生必须要对课题进行充分思考,提出个人独特观点,留学生们一般配合程度较高;教师通过留学生的表达了解他们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情况,进而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

 

(2)个人学习。通过到留学生班级进行走访调査,发现上某些课程时,部分留学生一般选择坐在教室靠后的位置,对于教师的讲解显得关心程度较低,有时只是低头做自己的事情或与周围同学聊天,只有少数留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讲。

 

2.课后学习。

 

(1)自主学习。调査显示,过半的留学生课余活动多,课下用于预习和复习的时间少,课后自主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这会影响跟进课程进度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2)—对一辅导。根据在学校的调查及留学生的反馈,发现“一对一辅导”这种学习形式在留学生当中十分受欢迎,尤其是语言掌握不熟练的留学生,非常希望能够有一位中国学生进行学业上的帮扶,这种学习形式在实际当中被证明是十分有效的。但目前在学校,中国学生课程繁重及学校活动较多,并且“一对一辅导”对于中国学生的语言和知识掌握要求较高,部分中国学生表示有心无力。

 

二、学校留学生学习方法展现的问题

 

(一)留学生自身问题。

 

1.学习目的性不强,课堂出勤率不高。学习目的对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有着重要影响。但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有部分留学生对自己学习目的尚不明确,通过对任课教师的走访,了解到留学生课堂出勤率与教师预期存在较大差异。

 

2.适应程度较低,未融入中国课堂。在中英混合教学课堂上,时常会出现老师在前面讲课,后排留学生议论声太大使得老师不得不停止讲授来维持上课秩序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来华留学生不适应中国教师授课特点。这种现象从个人角度看严重影响学召效果;从学校层面来看则浪费学校设备等物质资源和教师的学术资源。

 

3.语言障碍。来校学习的留学生要么在课上和其余留学生进行小组i寸论,要么课下自己学习,与中国学生的交流较少。通过采访,了解到原因主要是语言交流存在障碍。在校学习的留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语言基础,但是要跟上中英混合班级老师的授课语速与授课进度以及与中国学生进行课堂或课后交谈还是有一定的困难,语言上的障碍使得留学生很多时候无法有效地学习。

 

(二)外部问题。

 

1.教师授课方式存在差异。相比于自幼受到的教育,进入中国课堂之后.留学生大多感觉到束缚和压力。相比于自己_家气氛活跃、行为自由的课堂,中阒老师较严谨的授课方式也使得留学生以往的学习方法不适用于现在的课堂。

 

2.学校教学引导不够。留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实际执行上的困难,学校注*留学生教学质M、生活水平以及课余活动方面的安排,但在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可以更加细化。

 

三、优化来华留学生学习方法的建议

 

(一)对学校的建议。

 

1.要深化国际化办学意识和理念。高等教育大发展背景下,通过广泛交流活动,既可提高学校国际知名度,又能为学校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管理经验,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拓宽科学研究视野、争取国际项H奠定某础。学校要加强留学生与本土学生思想、学习交流,深化国际化办学意识和理念。

 

2.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由于每位留学生在学习方法上都会有自身问题或疑问需要任课教师帮助及解答,为更好地对留学生开展相关教学,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成果,学校应对教授留学生相关课程的教师进行特殊、有针对性的培训,丰富并提高任课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及教学技术能力,以便对留学生在学习方面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3.加强对留学生的管理。由于学生来源、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差异,留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会给人以独立分敗、不好管理的感觉因此,为让留学生更加适应在校学习生活快进人理想学习状态,学校及相关任课教师应当加强对留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管理工作。

 

4.掌握学生需求,适时调整通过对留学生授课方式意向的调査我们发现,不同语言留学生对于上课语言有不同需求,学校要掌握留学生上课需求,采取E为适合的教学方法。

 

5.建立沟通、奖惩机制。在学习方面,由于留学生的文化背景不同,不同国家教学方式与课堂氛围亦不同,比较明显的是课堂出勤率和课堂纪律问题。对于上述问题,任课教师应当通过耐心与学生沟通和奖惩制度两种方法共同来解决。

 

(二)对授课老师的建议。

 

1.加强对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留学生由于语言障碍、与来源闰所学知识难度存在差异、思维模式及思考方式不同等原因,大多数在学习方法上存在不同问题,这就需要授课老师加强对留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以便他们适应课堂,学有所成。

 

2.增加对留学生的接触。通过接触,使任课教师更好地了解到留学生在学习方面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达到更好的学习成效。增加对留学生的接触,才能彻底拆除妨碍情感交流的墙,形成良好的教育网络,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对留学生的学习建议

 

(一)语言学巧方式。在汉语学习中,韩留学生会呈现出比其他国家留学生更好的理解能力,但在语法、字音、字形等方面,日韩语言与汉语有很大区别,所以日韩留学生要尽可能从自己国家的语言体系中剥离出来,联系中日、中韩语言学习的相同点,并目.积极了解我国的语言文化和4惯。非日韩留学生要注重汉语语音语调、汉字的笔酬、句子的语序等方面的学习.通过对比汉语与本Sift肓的差异,加深对汉语的理解与掌握。

 

(二)注重语言环境。语言环境是学习语言的背景,脱离语言环境的语言学习闲难且不易实现。在留学生学习中文的过程中,完整、真实的语言环境,不仅是学习语言的基础,而且能够促进非母语学习。因此为了克服语言障碍,提高中文水平,留学生在学习语言时候应该注重语言环境。

 

(三)注重学习乐趣。知识的兴趣能够激发人们对于学习知识的渴求与欲望,快乐的情绪能够激发人们的斗志,唤起人们的热情,激起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学3过程中,留学生应当注重学习的乐趣,享受寓教于乐的课堂。

 

(四)积极融入中国课堂。文化背景、教学方式、课堂氛围等方面的差异性使得留学生在接受中国式课堂学习初期不能很快适应,融入不到课堂学习氛围中。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不要放弃,不要总想若通过课后&主学习去弥补,而是要积极融人到中国课堂中,努力理解老师的所讲所授,积极参与课堂论。

 

【参考文献】

 

[1]强百发.基于文化差异下的来华留学生管理[J].现代教育管理,2010,2:88~9

 

[2]杨天琪.留学生汉语学习现状及思考[J].电子制作,2015,18:28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