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未来十年热门专业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未来十年热门专业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未来十年热门专业

篇1

尤其是近两年来,路桥建设等相关专业开始升温,这使路桥规划人员变得畅销起来。用人单位表示,这主要与制造业升级换代及目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有关。制造业升级换代急需补充新鲜血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则急需专业人才。

2、医学类专业特殊领域潜力无限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将会有更多的私立医院,这使医学类专业的学生更为抢手。而且,由于人们工作、生活的压力不断增大,患病率也在增加,现有的医疗系统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要,这就形成了医疗行业的卖方市场。所以,医学类专业人才将会越来越吃香。据有关部门分析,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另外,专门为个人服务的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将增大。

3、艺术类专业需求层次不断提升

传统的美术、音乐、表演等专业已经渐渐显露出就业面狭窄等问题。

传统艺术正与计算机技术、工业、建筑、管理等学科不断交叉,衍生出许多新的专业,这些专业也相应地成了近年来的热门。目前,广告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公关策划、动漫制作、游戏策划、游戏设计等专业人才紧缺。

艺术专业正朝多学科综合的方向发展,实用艺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不懂物理和建筑,就无法搞建筑、装潢设计;不懂计算机就做不出数字化影音作品。文化课严重缺失的“跛脚”毕业生就业压力必然不小。

4、财务金融专业顺应潮流

金融、金融学均为现代经济产物。古代主要是农耕、农业经济,主要是易货和简单的货币流通,根本不存在金融和金融学。如在中国,一些金融理论观点散见在论述“财货”问题的各种典籍中。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早形成于西方,叫“货币银行学”。近代中国的金融学,是从西方介绍来的,有从古典经济学直到现代经济学的各派货币银行学说。

就现在来说,金融专业在中国的就业主要在以下几个领域: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银行。

5、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前景好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银行的后台运作(网络运作)、企事业单位网站的网页设计、网站建设和维护、或网络编辑、网站内容的维护和网络营销(含国际贸易)、企业商品和服务的营销策划等专业工作,或从事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项目管理、电子商务活动的策划与运作、电子商务系统开发与维护工作以及在各级学校从事电子商务教学等工作。

6、民航管理专业薪资待遇好

学民航管理专业薪资较高。近年来,我国民航业迅速发展,中国民航总局局长在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提出:到2020年,中国将再新增2600多架飞机,民航总局将投入超过5000亿的资金用于机场建设。

而民航业却存在着巨大的人才缺口,许多民营航空公司为此展开人才大战,高薪挖角。国内主流航空公司优秀空乘人员平均年薪在几十万元人民币,国外航空公司空乘人员的薪资水平更高。就民航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形来看,薪资普遍较高并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7、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类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十五期间是我国电子信息类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类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it行业发展迅猛,电子信息类也成为了热门专业,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等。此外,电子商务和互动媒体、数据库开发和软件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日益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发展前景相当大。

8、法律类

随着全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在增强,企业的法律意识也在增强,合同化的概念深入人心,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大大提高,法律类因此成为前景最好专业之一。在依法治国方略的背景下,从长远来看,法律类作为朝阳学科,其毕业生的就业大有发展前景。

由于政府部门对法学类毕业生的需求依然旺盛。法律类毕业生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做警官、检察官、法官、行政机关公务员;到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务、做律师;到高校做法学教师;到研究所做法学研究者都是不错的选择。

9、物流类

物流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复合型产业,同时又是劳动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伴随着物流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物流服务观念的更新、技术的进步、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必然引发物流人才整体和多样性需求的持续增加。

随着我国在公路货运、仓储、海上搬运运输、船舶等方面进一步开放市场,我国的相关行业和企业与国外物流企业将开展全面合作。但是我国的物流教育仍十分滞后,造成了现代物流人才严重匮乏,使物流类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所以,物流类将成为未来发展前景最好的十大专业一。

篇2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现状分析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目前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三资企业、涉外企业与私人企业,专业的发展与建设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市场为导向。密切联系市场、关注市场、适应市场,专业建设要与人才培养规格为导向,确立人才培养模式,这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基本依据。(2)分层培养人才。我国“入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会使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类人才的规格与要求整体性提高,大企业集团选拔翻译人才的标准一般为硕士生或具有高级翻译职称,地、市级单位及大中型企业(包括合资企业)对商务人才的要求则需本科以上学历。(3)关注人才就业的空间。今后一段时期,企业商务文员将成为我国企业业务人员需求的主流,大量的中小企事业单位为大专层次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特别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涉外中小型企业星罗棋布,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蔡芸将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归纳为四个模式,即英语+商务知识模式;英语语言课程+商科专业英语模式;英语+汉语商科课程模式;英语+商科专业方向模式。高职高专开设的商务英语专业大多采用了以上几种模式,但是,都没有明确各个模式准确的定位与具体的岗位或岗位群,因此存在着培养方案与用人单位实际工作任务以及完成任务需要的技能与标准相脱节的问题。如果一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不具体,就很难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因此需要进行认真的市场调研并开展校企交流与合作。

社会需求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目的

随着我国加入WTO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大批外资企业、独资企业纷纷涌入我国,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各类企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商务英语人才的就业市场、用人单位的需求结构、人才层次、人才规格发生了新的变化。为更好地探讨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前景,了解社会与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最新需求与就业走向,我院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部分企业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调查,旨在分析商务英语人才的社会需求结构。

(二)调查对象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企业发展与用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广东省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根据市场预测,未来十年内商务英语专业将是这一地区就业的热门专业之一,对具有较强的英语能力的商务人才的需求会愈来愈急迫。2004~2005年,我院分别组织英语教师和部分学生对广东省珠三角地区405家各类企业进行了调查,同时部分骨干教师走访了广州市、中山市、东莞市、深圳市的校外实习基地企业,与实习单位和实习学生进行交流,就商务人员的岗位设置、能力要求、综合素质等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

(三)调查结果

首先,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很大。从统计资料分析:白云学院2001届毕业生有106人,实习率达100%,专业对口率为89.3%,主要从事企业中的跟单、商务文员、进出口业务、翻译、外贸销售等工作。2002届毕业生有152人,实习率达98%,专业对口率为92%,主要就业岗位为企业的跟单、文员、商务助理与行政秘书等。

其次,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保持旺势。目前和今后三年,“珠三角”、广州的制造业、服务业、商业企业对商务从业人员的需求继续保持旺势。在接受调查的405家企业中,对商务跟单、报关员、进出口业务员需求的统计如下:需要商务岗位人员的企业有315家,占78%,未作明确回答的企业有20家,占5%;需要继续招聘此类人员的企业有202家,约占50%,未作明确回答的企业有49家,占12%。调查表明,企业重视商务人员的配置,“珠三角”、广州地区今后三年在现在的基础上,对商务人员的需求稳中有升,但在绝对量上尚不及对电子信息、护理、工程等从业人员的需求。

再次,高素质商务人员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在接受调查的405家企业中,明确表示需要中、高层次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的有307家,占76%。在问及企业目前的用人标准时,146家企业表示英语能力第一,气质第二;有97家企业表示综合素质第一,人际交往与语言沟通能力第二。调查表明,社会对素质较高、专业能力与沟通能力较强的商务人才求大于供,衡量标准主要是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

最后,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商务应用人才。在接受调查的405家企业中,明确要求商务人员具备扎实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企业有332家,占82.%。在职业知识方面,企业需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前三位是:人际关系与社交礼仪知识、财税与金融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在职业技能方面,企业需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前五位是:英语听说阅读能力、办公自动化设备应用技能、文书写作技能、信息与档案管理技能、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在职业素质方面,企业需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前四位是: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发展潜能、中外文化修养。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岗位与职业能力

调查表明,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方基本上是外资、合资、外国公司或有意开拓国外市场的中资企业,学历起点是大专层次,岗位群广泛,职务多为涉外业务助理、外国客户服务、外贸业务员、商务秘书和商务文员等业务类,我们还发现劳动力市场对我国大力推行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反应冷淡。同时,商务英语专业市场需求量大、岗位群广泛的特点也构成了高职教育的不利因素,它要求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广泛的商贸运作知识,然而商务系统庞大而错综复杂,受高职学生基础文化修养较低与学习时间有限的制约,关于商贸知识应该讲什么、讲多少、怎样讲就成为专业建设的重要课题。在被调查公司对相关专业职务能力的描述中,100%提到英语和计算机应用两项能力,95%提到与人沟通的能力。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能力模块的基本定位是:(1)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要求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且各项技能应达到国家四级水平,专业英语技能强调口语、应用文写作和口笔译。(2)广泛的商贸运作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了解商务公司运作所需的外部和内部条件要素,掌握包括商务秘书、市场开拓、产品销售、客户服务和进出口业务的基本操作程序。(3)较强的沟通能力。要求口头表达清晰、流利、得体、有思想、有条理,文字表达规范、通顺、得体、有思想,应掌握灵活、有效的人际交往与商务沟通技巧,具备团队合作的意识和方法。(4)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熟练掌握Windows、Office应用,具有网络信息搜索与处理能力。

以上能力目标的基本确定为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提供了现实和科学的依据,除了公共课,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将通过三个课程组合来实现,即英语课程组合、商务课程组合与计算机应用课程组合。

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

商务英语是一个交叉专业学科,必须做好专业定位,并据此制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还要考虑朝哪个方向发展更符合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笔者认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商务英语翻译方向涉外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国内外企业对商务翻译的需求将不断扩大,英语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都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要求,前者缺乏必要的商务知识,而后者又没有足够的英语应用技能。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具有就业空间广阔、适应性强、发展前景好等特点,目前从事商务和外贸翻译的多数为英语专业毕业生且为数较少,远远满足不了人才市场的需求。

外贸业务方向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将会有大的发展,国营或民营外贸公司对正规的、专业的进出口业务员的需求将与日俱增。为适应市场需要,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可以立足商务,向进出口贸易方面发展,培养进出口贸易业单证员、报关员。主要技能为单证英文识别、单证处理程序、运输报验、报关、托运、投保等。这些技能重实践操作,理论性要求不高,比较适合大专层次的人才培养规格。进出口贸易理论和实务与商务关系密切,可以相互促进,专业知识可以融会贯通,专业方向对口性强,因此,培养外销员也是一个可行的方向。我国具有外销员资格证的人才十分紧缺,而且今后将更加紧俏,“珠三角”地区的外销贸易呈上升趋势,这为外贸人才的就业与发展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前景。

国际旅游方向旅游事业从广义上讲是商务的一个分支,而国际旅游更是与商务英语息息相关。目前,从事旅游事业特别是国际旅游业的大多数是英语或商务类专业的毕业生,而从事国际导游的大多数为职业高中和技校的毕业生,学历和文化层次较低、英语交际能力不强,不能满足国际旅游事业的发展需要。因而,开发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国际旅游方向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通过对商务英语专业的现状及社会需求调查的分析,笔者认为,牢固树立高职特色的人才观、质量观与教学观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前提。实践证明,教育观念与就业导向观念的更新是高职教学改革的先导,观念转变得越快,教学改革的思路就越清晰。当前,应进一步加强高职教育的理论研究,着重研究高职教育的定位,牢固树立高职教育是有别于学科型、研究型、工程型的高层次的职业教育类型,其培养目标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观念。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应在此基础上准确定位,对岗位职业能力、完成岗位任务的程序以及各个程序的职业标准做出详细科学的描述,加强专业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训练的规范性与应用性。

篇3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目前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三资企业、涉外企业与私人企业, 专业的发展与建设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 1)以市场为导向。密切联系市场、关注市场、适应市场, 专业建设要与人才培养规格为导向, 确立人才培养模式, 这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基本依据。

    ( 2) 分层培养人才。我国“入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会使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类人才的规格与要求整体性提高, 大企业集团选拔翻译人才的标准一般为硕士生或具有高级翻译职称, 地、市级单位及大中型企业( 包括合资企业) 对商务人才的要求则需本科以上学历。

    ( 3) 关注人才就业的空间。今后一段时期, 企业商务文员将成为我国企业业务人员需求的主流, 大量的中小企事业单位为大专层次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特别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 涉外中小型企业星罗棋布, 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蔡芸将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归纳为四个模式, 即英语+商务知识模式; 英语语言课程+商科专业英语模式; 英语+汉语商科课程模式; 英语+商科专业方向模式。高职高专开设的商务英语专业大多采用了以上几种模式, 但是, 都没有明确各个模式准确的定位与具体的岗位或岗位群, 因此存在着培养方案与用人单位实际工作任务以及完成任务需要的技能与标准相脱节的问题。如果一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不具体, 就很难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因此需要进行认真的市场调研并开展校企交流与合作。

    社会需求的调查分析

    ( 一) 调查目的

    随着我国加入WTO 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 大批外资企业、独资企业纷纷涌入我国, 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各类企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商务英语人才的就业市场、用人单位的需求结构、人才层次、人才规格发生了新的变化。为更好地探讨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前景, 了解社会与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最新需求与就业走向, 我院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部分企业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调查, 旨在分析商务英语人才的社会需求结构。

    ( 二) 调查对象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企业发展与用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广东省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根据市场预测, 未来十年内商务英语专业将是这一地区就业的热门专业之一, 对具有较强的英语能力的商务人才的需求会愈来愈急迫。2004~2005 年, 我院分别组织英语教师和部分学生对广东省珠三角地区405 家各类企业进行了调查, 同时部分骨干教师走访了广州市、中山市、东莞市、深圳市的校外实习基地企业, 与实习单位和实习学生进行交流, 就商务人员的岗位设置、能力要求、综合素质等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

    ( 三) 调查结果

    首先, 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很大。从统计资料分析: 白云学院2001 届毕业生有106 人, 实习率达100%, 专业对口率为89.3%, 主要从事企业中的跟单、商务文员、进出口业务、翻译、外贸销售等工作。2002 届毕业生有152 人, 实习率达98%, 专业对口率为92%, 主要就业岗位为企业的跟单、文员、商务助理与行政秘书等。

    其次, 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保持旺势。目前和今后三年, “珠三角”、广州的制造业、服务业、商业企业对商务从业人员的需求继续保持旺势。在接受调查的405 家企业中, 对商务跟单、报关员、进出口业务员需求的统计如下: 需要商务岗位人员的企业有315 家, 占78%, 未作明确回答的企业有20 家,占5%; 需要继续招聘此类人员的企业有202 家, 约占50%, 未作明确回答的企业有49 家, 占12%。调查表明, 企业重视商务人员的配置, “珠三角”、广州地区今后三年在现在的基础上, 对商务人员的需求稳中有升, 但在绝对量上尚不及对电子信息、护理、工程等从业人员的需求。再次, 高素质商务人员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在接受调查的405 家企业中, 明确表示需要中、高层次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的有307 家, 占76%。在问及企业目前的用人标准时, 146 家企业表示英语能力第一, 气质第二; 有97 家企业表示综合素质第一, 人际交往与语言沟通能力第二。调查表明, 社会对素质较高、专业能力与沟通能力较强的商务人才求大于供, 衡量标准主要是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

    最后, 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商务应用人才。在接受调查的405 家企业中, 明确要求商务人员具备扎实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企业有332 家, 占82.%。在职业知识方面, 企业需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前三位是: 人际关系与社交礼仪知识、财税与金融知识、法律法规知识; 在职业技能方面, 企业需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前五位是: 英语听说阅读能力、办公自动化设备应用技能、文书写作技能、信息与档案管理技能、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 在职业素质方面, 企业需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前四位是: 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发展潜能、中外文化修养。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岗位与职业能力调查表明, 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方基本上是外资、合资、外国公司或有意开拓国外市场的中资企业, 学历起点是大专层次, 岗位群广泛, 职务多为涉外业务助理、外国客户服务、外业务员、商务秘书和商务文员等业务类, 我们还发现劳动力市场对我国大力推行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反应冷淡。同时, 商务英语专业市场需求量大、岗位群广泛的特点也构成了高职教育的不利因素, 它要求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广泛的商贸运作知识, 然而商务系统庞大而错综复杂, 受高职学生基础文化修养较低与学习时间有限的制约, 关于商贸知识应该讲什么、讲多少、怎样讲就成为专业建设的重要课题。在被调查公司对相关专业职务能力的描述中,100%提到英语和计算机应用两项能力, 95%提到与人沟通的能力。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 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能力模块的基本定位是:

    ( 1) 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要求具有

    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且各项技能应达到国家四级水平, 专业英语技能强调口语、应用文写作和口笔译。

    ( 2) 广泛的商贸运作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了解商务公司运作所需的外部和内部条件要素, 掌握包括商务秘书、市场开拓、产品销售、客户服务和进出口业务的基本操作程序。

    ( 3) 较强的沟通能力。要求口头表达清晰、流利、得体、有思想、有条理, 文字表达规范、通顺、得体、有思想, 应掌握灵活、有效的人际交往与商务沟通技巧, 具备团队合作的意识和方法。

    ( 4) 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熟练掌握Windows、Office 应用, 具有网络信息搜索与处理能力。以上能力目标的基本确定为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提供了现实和科学的依据, 除了公共课, 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将通过三个课程组合来实现, 即英语课程组合、商务课程组合与计算机应用课程组合。

    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

篇4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目前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三资企业、涉外企业与私人企业, 专业的发展与建设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 1)以市场为导向。密切联系市场、关注市场、适应市场, 专业建设要与人才培养规格为导向, 确立人才培养模式, 这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基本依据。

    ( 2) 分层培养人才。我国“入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会使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类人才的规格与要求整体性提高, 大企业集团选拔翻译人才的标准一般为硕士生或具有高级翻译职称, 地、市级单位及大中型企业( 包括合资企业) 对商务人才的要求则需本科以上学历。

    ( 3) 关注人才就业的空间。今后一段时期, 企业商务文员将成为我国企业业务人员需求的主流, 大量的中小企事业单位为大专层次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特别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 涉外中小型企业星罗棋布, 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蔡芸将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归纳为四个模式, 即英语+商务知识模式; 英语语言课程+商科专业英语模式; 英语+汉语商科课程模式; 英语+商科专业方向模式。高职高专开设的商务英语专业大多采用了以上几种模式, 但是, 都没有明确各个模式准确的定位与具体的岗位或岗位群, 因此存在着培养方案与用人单位实际工作任务以及完成任务需要的技能与标准相脱节的问题。如果一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不具体, 就很难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因此需要进行认真的市场调研并开展校企交流与合作。

    社会需求的调查分析

    ( 一) 调查目的

    随着我国加入WTO 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 大批外资企业、独资企业纷纷涌入我国, 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各类企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商务英语人才的就业市场、用人单位的需求结构、人才层次、人才规格发生了新的变化。为更好地探讨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前景, 了解社会与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最新需求与就业走向, 我院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部分企业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调查, 旨在分析商务英语人才的社会需求结构。

    ( 二) 调查对象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企业发展与用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广东省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根据市场预测, 未来十年内商务英语专业将是这一地区就业的热门专业之一, 对具有较强的英语能力的商务人才的需求会愈来愈急迫。2004~2005 年, 我院分别组织英语教师和部分学生对广东省珠三角地区405 家各类企业进行了调查, 同时部分骨干教师走访了广州市、中山市、东莞市、深圳市的校外实习基地企业, 与实习单位和实习学生进行交流, 就商务人员的岗位设置、能力要求、综合素质等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

    ( 三) 调查结果

    首先, 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很大。从统计资料分析: 白云学院2001 届毕业生有106 人, 实习率达100%, 专业对口率为89.3%, 主要从事企业中的跟单、商务文员、进出口业务、翻译、外贸销售等工作。2002 届毕业生有152 人, 实习率达98%, 专业对口率为92%, 主要就业岗位为企业的跟单、文员、商务助理与行政秘书等。

    其次, 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保持旺势。目前和今后三年, “珠三角”、广州的制造业、服务业、商业企业对商务从业人员的需求继续保持旺势。在接受调查的405 家企业中, 对商务跟单、报关员、进出口业务员需求的统计如下: 需要商务岗位人员的企业有315 家, 占78%, 未作明确回答的企业有20 家,占5%; 需要继续招聘此类人员的企业有202 家, 约占50%, 未作明确回答的企业有49 家, 占12%。调查表明, 企业重视商务人员的配置, “珠三角”、广州地区今后三年在现在的基础上, 对商务人员的需求稳中有升, 但在绝对量上尚不及对电子信息、护理、工程等从业人员的需求。再次, 高素质商务人员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在接受调查的405 家企业中, 明确表示需要中、高层次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的有307 家, 占76%。在问及企业目前的用人标准时, 146 家企业表示英语能力第一, 气质第二; 有97 家企业表示综合素质第一, 人际交往与语言沟通能力第二。调查表明, 社会对素质较高、专业能力与沟通能力较强的商务人才求大于供, 衡量标准主要是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

    最后, 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商务应用人才。在接受调查的405 家企业中, 明确要求商务人员具备扎实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企业有332 家, 占82.%。在职业知识方面, 企业需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前三位是: 人际关系与社交礼仪知识、财税与金融知识、法律法规知识; 在职业技能方面, 企业需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前五位是: 英语听说阅读能力、办公自动化设备应用技能、文书写作技能、信息与档案管理技能、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 在职业素质方面, 企业需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前四位是: 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发展潜能、中外文化修养。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岗位与职业能力调查表明, 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方基本上是外资、合资、外国公司或有意开拓国外市场的中资企业, 学历起点是大专层次, 岗位群广泛, 职务多为涉外业务助理、外国客户服务、外业务员、商务秘书和商务文员等业务类, 我们还发现劳动力市场对我国大力推行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反应冷淡。同时, 商务英语专业市场需求量大、岗位群广泛的特点也构成了高职教育的不利因素, 它要求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广泛的商贸运作知识, 然而商务系统庞大而错综复杂, 受高职学生基础文化修养较低与学习时间有限的制约, 关于商贸知识应该讲什么、讲多少、怎样讲就成为专业建设的重要课题。在被调查公司对相关专业职务能力的描述中,100%提到英语和计算机应用两项能力, 95%提到与人沟通的能力。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 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能力模块的基本定位是:

    ( 1) 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要求具有

    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且各项技能应达到国家四级水平, 专业英语技能强调口语、应用文写作和口笔译。

    ( 2) 广泛的商贸运作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了解商务公司运作所需的外部和内部条件要素, 掌握包括商务秘书、市场开拓、产品销售、客户服务和进出口业务的基本操作程序。

    ( 3) 较强的沟通能力。要求口头表达清晰、流利、得体、有思想、有条理, 文字表达规范、通顺、得体、有思想, 应掌握灵活、有效的人际交往与商务沟通技巧, 具备团队合作的意识和方法。

    ( 4) 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熟练掌握Windows、Office 应用, 具有网络信息搜索与处理能力。以上能力目标的基本确定为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提供了现实和科学的依据, 除了公共课, 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将通过三个课程组合来实现, 即英语课程组合、商务课程组合与计算机应用课程组合。

    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

篇5

我国高校开设的专业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由粗到细的发展过程,这在各学校的招生简章上可以得到体现。但一个突出的变化是,学校的招生简章越印越厚,原因是专业不断增加。翻开近几年的招生简章,上面数量繁多的专业种类让人看得晕头转向。仅计算机专业下面就包括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软件技术等专业,而其中计算机应用等又可以划分成很多小类,总共可以划分出158个专业。据统计,我国现有249种专业目录,2400多个专业方向。

专业划分过多过细造成了考生对专业选择犹如“雾里看花”。同时,各高校还在不断地推出新专业,这无形中又加剧了考生选择专业的难度。北大方正教育心理研究院曾历时两年时间,对全国1万多名高中生进行了专业选择评估,结果显示,学生们对于249个专业目录,90%的专业要么没听过,要么听过不了解具体内容。

专家指出,有的高校在设置专业方面往往片面追求招生人数,将专业设置化整为零,并以原有专业为基础设置相关边缘专业。有的专业仅仅是把原来的专业改头换面而已,如原来的数学系,现在叫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有些专业改名前后的称谓,“不光是考生看不懂,就连大学老师也摸不着边际。”同时,有些大学什么专业热门就开什么专业,根本没考虑到专业的市场容量。这些都给考生和家长的选择造成了困难。

我国正处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过程中,遵守的还是以前“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培养模式,所以导致专业划分相对较细。同时社会浮躁的心态,让企业不愿意接收继续教育的接力棒,因此专业的划分不能太过于宽泛。

全家动员频繁更改

“选专业真累,比高考还累。”山东某大学大一新生小张回忆起一年前选择专业时的情形,仍然忍不住抱怨起来。“我们一家人对着招生简章商量了半天,也没商量出结果来。”小张表示,大部分专业都有个比较好听的名字,但是究竟这个专业学些什么,将来能从事什么工作,却不得而知。某高校对1400名大一新生做过一次调查,49.3%的学生填报志愿时对专业不了解,甚至近半数的学生进入高校立即就对自己选择的专业后悔。

“专业太多了,也不知道哪个才能有较好的就业前景。”虽然学生还没进入考场,好多家长已经为选择专业的事情忙开了,老师、同事、亲戚、朋友、专家,凡是能打听到消息的一概不放过。对于重视“毕业出口”的家长来说,孩子四年后的就业是选择专业的关键。然而,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对专业的不了解,让家长们为孩子选专业的时候慎之又慎。就是怕选错了专业,把孩子耽误了。

全家动员为考生选专业并不一定对考生有好处,考生应当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兴趣来选择专业,否则即使你进了一个相当好的专业,也不见得以后就有个好工作。同时,由于考生对种类繁多的专业不了解,往往凭着感觉去填写志愿,有的甚至仅凭名字的好坏来决定专业,同样导致了学生们一进学校就要求转专业的现象发生。

高校在对待学生入学后调换专业的态度上,也有较大变化,以前学生想换个专业,不仅需要缴上一笔费用,还受严格的名额限制。而现在,一些学校更加注重学生意愿,对于的确不适应所选专业的学生,学校会主动帮助其进行专业调换。

承担学历教育的学校和承担职业教育的学校,专业设置的侧重点理应有所不同,但为了多招生,现在不少学校的专业设置存在趋同化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蕴藏着就业难的风险。对此,考生和家长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学校做出必要的专业识别和选择。

理性对待量体裁衣

高校应该主动加大宣传介绍专业的力度,而不是等着家长和考生来咨询。针对考生对大多数专业熟识度不高的情况,高校对于专业的介绍不应当是流于表面的,而是要让考生们知道能从这个专业学习到什么。

同时,高校在选择人才的过程中相对比较被动。更多的考生在选择专业的过程中,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专业,盲目跟风去选择热门专业,导致自己对专业不感兴趣。

考生应当根据自身的个性去选择专业。在美国,人们会为90种职业中的优秀人才制作个性曲线,然后再同这些个性曲线作比对,看自己最适合哪个职业。通过个性曲线的比较,使考生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从而对自己适合什么专业有个初步的认识。

专业――就业――职业,虽然这三个环节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专业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职业前景。针对一些高校专业设置问题,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在积极进行干预,要求学校注意培养知识面宽的学生,对相近专业的学生多开设公共课程。另外据了解,教育部门还将根据有关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及市场需求的结构变化,对专业设置进行动态管理,一些就业前景较差的专业,将被要求停止招生或限制招生规模。

一个法学知识学得好的人,未必是个好律师,专业的选择就应当遵从自身的个性优势。在没有明确自己想选什么专业以前,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专家还提醒考生,理性看待所谓的热门专业、冷门专业,填报专业时不盲从、不追“新”、不赶“热”,多从自身的兴趣特点和知识结构来选择专业,从而减少自己面对专业时的困惑。

小链接――就业前景看好的专业

金融专业

近年来金融专业在人才市场上反应平淡,与这几年金融专业过多过滥有很大关系。此外,传统的银行业务正在逐步收缩,随着金融业务科技化、电子化程度的提高,需要的人员越来越少。银行吸纳毕业生的能力大大下降。与传统银行业务收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投资银行业的蓬勃发展(投资银行是相对商业银行的)。中外金融界人士一致认为,未来十年是中国投资银行业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大批专门人才。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国内金融机制的改革,民营的金融机构、保险机构也会增加,受过比较好的金融专业教育的学生,将会有很多的发展机会。中国香港贸发局一项研究报告认为,现在内地营业的142家外资银行,大部分将在两年内获利或达到收支平衡。报告认为,内地未来经济发展带动的资金需求,将为外资银行带来庞大的业务机会。相应地,金融专业的人才将会得到重视,其市场价值将重新体现。金融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如熟悉各种金融、经济法规,熟练操作电脑和运用先进的通讯传输手段,思维敏捷,善于策划,富有创新意识和风险意识。而在目前的人才市场上,新型的金融专业人才十分缺乏,高校培养出来的金融、财经类毕业生大多存在知识结构不完善、业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其竞争力不强,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从学历层次看,除传统金融业务的一些基层单位外,专科生基本上没有什么市场;本科生在人才市场上所占份额会逐步缩小;硕士、博士生和MBA(工商管理硕士)备受用人单位青睐。

机械专业

尽管近几年机械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大打折扣,但由于机械行业的重要性和庞大规模,机械类大部分专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仍属“热销”人才(原机械类16个专业调整后合并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四个专业)。人们预测,机械类人才仍会有较大需求。具有开发能力的数控人才成为各企业争夺的目标,机械设计制造与加工专业人才近年供需比也很高。

铸造、热加工专业(现并入调整后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由于条件相对艰苦,一直是学生报考和择业的冷门。从机械行业发展来看,印刷机械、数控机床、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等重头产品前景仍看好。除了这些传统工业领域,该行业将向机光电一体化发展,向光加工、环保这样的新兴领域拓展。虽然目前机械行业境况不佳,但经过国有企业的改革,经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人力资源的配置优化,一旦跟上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步伐,定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经济效益也会回升。

3G工程师

据世界资讯的相关报告称,估计国内3G人才缺口将达到50万人以上。由于目前3G人才比较少,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奇缺,预计4年之后3G工程师的基本年薪会在15万元至20万元。“从目前的一些趋势来看,在无线增值服务行业里的一些精通2.5G技术的人才年薪都在10万元左右,3G到来之后这些人才的收入应该会更高。”业内人士表示。

网络媒体人才

目前,网络媒体人才的收入比较可观,一个在搜狐网任编辑的工作人员月薪都在5000元左右,中等职位的收入在8000元至10000元。“相信4年之后整个网络媒体的广告收入越来越多的时候,从业人员会有一个更好的回报。”目前,不少网络编辑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都颇有信心。

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员被称为“21世纪第一大紧缺人才”。随着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增多和奥运会带来的“会务商机”的涌现,需要越来越多的同声传译员。“同传的薪金不是按照年薪和月薪来算的,是按照小时和分钟来算的,现在的价码是每小时4000元到8000元。”相关人士如是说。“4年之后入驻中国和北京的外国大公司越来越多,这一行肯定更吃香。”

物流师

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为600余万人。相关统计显示,目前物流从业人员当中拥有大学学历以上的仅占21%。许多物流部门的管理人员是半路出家,很少受过专业的培训。据相关人士透露,对此类人才有需求的某知名企业在国内招聘的应届大学生目前的薪金是每月6000元到8000元,在一年之后还会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现在一年就能挣个7万元至10万元,估计4年之后只会多不会少,因为能源越来越紧俏。”

系统集成工程师

据悉,一名刚刚毕业,毫无经验的大学生应聘系统集成工程师之后的薪金是年薪8万元。用户对系统集成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从最初的网络建设到基于行业的应用,再到对业务流程和资源策略的咨询服务。未来系统集成工程师应该是一路走高的职业。

环境工程师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环保产业的从业人员仅有13万余人,其中技术人员8万余人。按照国际通行的惯例计算,我国在环境工程师方面的缺口在42万人左右。据悉,随着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国内园林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的月薪都在七八千元。据预测,年收入应在8万元至10万元。

精算师

我国被世界保险界认可的精算师不足10人,“准精算师”40多人,在当今的国内人才市场上,精算师可谓凤毛麟角。随着国际保险巨头在中国开拓市场以及国内企业的需要,精算师是几年后保险业最炙手可热的人才,目前在国外的平均年薪达10万美元,国内目前月薪也在1万元以上。4年以后,随着人们对于保险认识的加强,保险行业的兴起必然会需要更多的精算师。

报关员

“入世”后,我国的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使得对报关员的需求增加。有资料显示,报关员目前的收入在每月5000元至8000元之间,目前在贸易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报关员月薪都在七八千元。未来几年内,就业市场对报关员的需求将有数十倍的增长,报关员的工资涨幅一般在年10%~20%。

中西医师/医药销售

“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有三条路可以走,一是进入医院,急救医生、产科医生、妇科医生、眼科医生、儿科医生及牙医和理疗医师都将十分吃香;二是进入医药生产流通企业;三是继续深造。”业内人士表示,这个行业的特点是越老越值钱,目前的医药行业月薪水平在3000元到5000元,相信4年之后会有一个更好的薪金水平。

注册会计师

根据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至少急需35万名注册会计师,而目前实际具备从业资格的只有8万人左右,其中被国际认可的不足15%。每年包括德勤、毕博在内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都会在高校招收毕业生,专业涵盖统计、法律、数学等。而进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应届毕业生月薪大都在五六千元,再加上每年丰厚的奖金,收入会超过10万元。

医药专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药品质量、品种、数量和医疗技术、医疗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从行业整体发展的趋势来看,以高科技开发为依托的医药行业属于“朝阳产业”,将始终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医药行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前景,可从药科与医科分别来看。

药科类(调整后共分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三个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普遍看好,总体上供小于求。各医药公司、制药厂是吸收毕业生的大户。虽然我国在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以及大型医疗器械的开发、制造等方面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但国际制药业的准入制度比较严格,受国际竞争的影响不会很大。制药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稳中有升。另外,医药的贸易、经销、检验和医药信息管理对专业技术人员需求也会增加。

医科专业属于市场化程度比较低的一个专业,因为现在我国的医疗制度改革还没有完全市场化,而且医科专业学生的就业弹性也较差,但是从各个医院里病人为患的情景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医科专业的学生不用到人才市场上投简历。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将会出现一些民办医院,这样会使医科专业的学生更为抢手。而且,由于人们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人的患病率也在增加,现有的医疗系统还不满足病人的需要,这就形成了医疗行业的卖方市场。所以,医科专业人才将会越来越吃香。据有关部门分析,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另外,专门为个人服务的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将增大。社会对医学类各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稍有差别。其中,临床医学类(调整后的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眼视光学专业)人才依然走俏;基础医学类与护理学类专业就业状况一般;法医学的社会需求量有限;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从理论上讲很有前途,但从近几年的实际就业状况看,不十分看好。

外语专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也与年俱增,前景是乐观的。但由于前几年外语专业招生过热,这几年总的就业形势已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其中,师范类外语专业需求量相对较大,师范院校的外语毕业生的就业较为容易,甚至不少非师范外语院校的毕业生也愿去从教。这是因为传统的英语教育是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现在英语教育的年龄不断往前移,从以前的中学移到现在的小学、甚至幼儿园教育,所以对于师范类英语人才的需求还会保持一定的增长。从我们现有的师资来看,受过良好教育的英语教师还是非常缺乏的。现在,整个社会发展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工具,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自如地应用。早期的政府官员或企业的管理人员的英语水平不是很好,需要有专门的翻译来帮助,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翻译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随着中国的开放,英语教育的逐渐普及,人们学英语的意识也在提高,学习英语的环境也在改善,很多企业家或管理者已经有这个技能,不再需要一个专门的英语人才来帮助他,这样对单纯学习英语的人的需求就大大减少。同时,现在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使英语专业学生面临着许多强劲对手。所以,非师范英语专业的学生将面临着更大的压力。非师范类外语专业中,需求量最大的是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的需求也较大。这些语种的毕业生就业较为容易,高层次人才供不应求。而一些小语种的就业状况不太理想,如欧州和亚非的一些语种,除韩(朝鲜)语、阿拉伯语基本持平外,就业都较为困难。目前,教育部对这些小语种的招生进行了控制。但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如果能掌握一门大语种,则非常受欢迎。

网络专业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社会生活高度电子化,网络已经发展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电子商务、电子货币、电子邮件将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网络的发展带来的是专门人才的大量需求。在美国现在最好的工作是与电脑和网络相关的职业。美国高技术行业中100位最富有的企业家中,从事与网络有关业务的人占三分之一。网络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当今世界最大的富翁制造厂。有资料表明,新世纪是网络的世纪,网络人才将是当今人才市场的宠儿。网络人才是指从事网络方面的专业人才,具备计算机网络专门知识和技能。每一位有志于网络技术的考生应该了解大学课程的设置不仅是为了像专科生和职高生那样培养一种或几种技能,而是培养一种方法和思想。以前我国许多程序员编写的国产软件与国外优秀软件区别不在于功能,而在于程序的思想。这些方法和思想对你以后的职业取向和发展是终生有益的。每个人都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成为全能的多面手,但只要能够精通一个方面就可以使自己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前途。计算机是由美国人发明的,它的母语是英语。因此要掌握计算机知识,特别是从国外获得最新的知识,则必须熟练地掌握英语,让英语成为一种能够熟练运用的工具,而不是仅仅是一张四级证书。

网络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包括:

①软件人才。一份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今后几年,美国将有100多万个新职位需要软件人才。日本每年都从中国等国家招聘几万名软件工程师,有关网络技术的软件人才则更是短缺。

篇6

因经济的快速发展等因素,我国的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连年扩大。自1999年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以每年平均30%以上的速度扩张。2002年制定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2-2010)》提出:到2010年在学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规模将达到120万人[1]。

扩招如此快,但对应的物化资源、人力资源、制度资源、知识资源及社会资源却严重缺乏。这些资源的核心指标就是经费投入。从总量上看,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有较快增长,但以生均指标计算,实际上却是下降了不少。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所需经费2500亿元,国家投资1200亿元,资金缺口过半[2]。这直接影响着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尤其是工科类的,造成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既不能“下”,到基础用所学专业技术解决现场问题;亦不能“上”,做好科研工作。

对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当培养其独立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但工科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较差严重制约着培养目的的实现,这一问题近年来尤其突出。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实践能力差原因分析

1. 扩招的影响

研究生生源的质量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础。研究生扩招后,生源质量大幅下降。招生规模的扩大,考生动机趋于复杂,功利性过于严重,造成学习动力不足,同时,出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优秀生源大量流失。

其次,师资等的增长严重滞后。伴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向研究型大学转型,研究生扩招的步伐也越来越大,相应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却没有同步增长,这成为实践能力差的直接原因。在一些热门专业已经出现了一个导师指导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研究生的“放羊”式局面。

再次,本科的大规模扩招亦产生深刻影响。本科的教育主要是进行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如何自学的本领。但因为扩招太快,绝大部分本科生毕业后亦不知学了什么知识,更谈不上会如何自学。这样素质的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后,自然只懂点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差。

2. 本科培养不够重视

本科生培养可以说是“亏本”的,尤其是工科本科生的培养,需要大量的设备仪器,各种相关实习基地及职业道德水平高、能力强教师。在大扩招之前,相关资源基本上能满足对应数量的学生培养,但之后却远远不够了。上理论课时,一二百人聚在一起上已是常事;实习时,就如逛工厂,带队教师领着长长一队人,走一遍就完事;上实验课时,把仪器药品一摆,任学生自己做,带课教师根本管不过来,有些院校干脆大量减少实验学时数。

理论知识可以在课后,学生认真自学补救点,但实践能力却无法自补,这亦是从“根”上造成工科硕士研究生实践动手能力差。

3. 学生自身等因素

因就业形势不好等因素,很多学生基于功利等动机,想在往后的社会竞争中取得优势,不顾其他因素考研,进入深造。但他们往往都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进入校园学习,为筹措学费和生活费,不得不在学习期间从事于各种兼职,从而严重影响学习,更不可能有较多时间进行各种“无偿”实践,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三、提高实践能力的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高校培养的工科硕士研究生虽然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但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较弱,不善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术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工程问题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应先解决能“下”问题,也就是强化动手能力,然后才有必要去谈能“上”问题。

加强工科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主要应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 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专业实践与学习。学校和导师鼓励或介绍学生利用假期或空余时间参与到与本专业相关的技术工作或设计工作中去,以达到锻炼和加强研究生的动手能力。

2. 加强对工科硕士研究生进行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和实验设计等技能的学习与培训。撰写学位论文最能锻炼研究生实践能力。因此,研究生毕业课题的选题应该包含绝对比例的实验或结合生产的技术性工作[3]。

3. 开设助教助管等岗位。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对于实践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参与本科专业实验教学工作中去。

通过协助准备实验及做预实验,可以让研究生学到如何更好更快地去做实验,从中学到扎实的动手能力,认识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从而成为一个合格的实验员,为往后的科研实验打下了极好的基础。

此外,还可以协助管理贵重仪器。通过对仪器的管理,能很快地掌握仪器良好运行的条件,出现问题解决的方法,如何分析数据的准确度等等。

还有,还可以协助管理本科各种实习、实践。通过带领本科生去各种厂实习,能给予研究生很大的激励,让其了解生产工艺等等,而且也弥补了本科师资不足。

通过开设这些岗位,一是可以提供兼职的岗位,给经济困难的学生解决了生活问题;二是提供了实践的岗位,而且这些岗位承前启后性很好,可以为其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很好的基础;三是给本科教育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可以较好地解决师资力量弱这一问题。

开设助教助管岗位需要一定的经费,但从总的成本上估算看,不一定会增加经费。因为有助教的参与,本科专业实验每次开设的实验项目就可以变多,每个实验项目所需要的仪器套数就可以减少,从而可以大量减少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因为有助管的参与,贵重仪器的管理也会变得更良好,仪器使用效率也会变高,而且出故障的机率会变低,这减少大量运行维护费。

四、实践案例——以A校为例

自2006年,A校发出《关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管工作的通知》后,各院系根据院系情况申请助教助管岗位,基本上按每70名本科生配1名的助教或助管比例进行,并制定相关待遇标准,如:批改作业0.4~0.6元/份;辅导答疑20元/学时;辅导实验15元/学时;兼任助管的工作报酬为10元/小时等等。

研究生助教、助管工作的主要内容有:

1. 维护各种仪器。平时有些仪器不用,但也要通电维护,如紫外分光光度计;有些仪器也要定期运转,如离子色谱仪。维护好这些仪器,能很好地保证实验课能如期开出。

2. 准备实验。有些实验需要配的药剂太多了,而且亦有时间因素,因此需要较多人手准备实验。研究生助教的参与,能很好的解决这类问题,而且亦锻炼了研究生的统筹实验的能力及做实验的耐心。

3. 做预实验。有些实验项目虽然已做了多次,各种应注意的事项也基本了解,但因药品批次不同带来质量有点变化等因素,还是会造成做这些实验项目时,出现意外现象。如做水中总氮的测定实验,往往就会因过硫酸钾的自身含氮纯度不定,而造成吸光度变化很大。因此,一定要做预实验。研究生通过做预实验了解情况后,亦可以协助指导实验教学,从“根”上加强了工科学生实践能力。

4. 批改实验报告。A校不同工科学院制定相关标准,让研究生批改实验报告,把有关问题汇总,最后处理问题,如此不断良性循环,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A校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每年都能培养一批实验能力强的研究生,再由他们辐射到一大片学生。此外,也为解决经济困难的研究生生活问题提供了强大的力量。还有,实验教师等有了较充足的时间,可以更多地与学生交流,改进或开发实验项目,编写有关教材,更新实验仪器等等。

五、结语

研究生教育连年招生规模急速扩大,教育经费投入不能同步扩大的情况下,使得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下滑,实践能力更下滑得利害。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开设助教助管岗位等方式,能直接高效地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依然可培养出高素质的研究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7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0JZD004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主持人:石伟平;本研究获得上海市重点学科“职业技术教育学”建设项目(项目编号:79003099)的资助,主持人:石伟平。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3-0012-04

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指职业院校为维持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质量而主动采取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管理过程。长期以来,我国职业院校质量保障主要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主要有直接或间接的政府行为以及强势的市场力量,我国职业院校内部尚未形成一种基于自身主动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职业院校增强自身质量责任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1]。

一、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基本特征与问题

职业院校不是脱离社会而存在的独立实体,而是一个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开放系统,其组织演化是系统为自身生存和发展而寻求目标优化的过程。所谓职业院校质量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指职业院校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目标,调动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整合办学资源,形成推动自身办学质量持续改进与提高的机制,从而构建起具有自我管理、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功能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系统[2]。

(一)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特征

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由目标系统、组织系统、对象系统、改进系统等四个子系统构成,其基本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1)目标系统的特色性。职业院校类别众多,其突出特点就是多样化。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系统的建设需要汲取国际和国内有关教育质量管理思想的精华,确立学校办学定位、学校教育教学思想,制定适合校情的质量标准,走特色发展之路。(2)对象系统的全面性。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是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全程、全员、全面的管理,在这一过程中所有人员、活动、环节都会对教育质量产生影响。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对象既包括教育教学要素的科学组织与运行,也包括管理部门对办学要素的组织协调与管理。(3)组织系统的整合性。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涉及到的环节主要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课程结构的调整、校企合作机制的完善、实训基地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等,然而单个环节作用的发挥难以实现学校办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需要抓住课程建设这一核心,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围绕课程建设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并根据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改善实训条件,提升教师素质,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人才培养合力,从而实现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4)改进系统的闭合性。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动态的、复杂的人工系统,因此职业院校内部保障体系需要借鉴相关理论与技术,构建闭环式的改进系统,并通过制度来规范、约束、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职业院校内部质量管理的动态平衡。

(二)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职业院校初步建构了职业教育质量评估制度框架,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意识日渐增强,质量保障机构逐渐建立,然而,由于长期受外部驱动的影响,我国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的有效性尚待提高,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行为被动。受我国行政性教育管理体制影响,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性较差,学校自主发展意识薄弱,职业院校没有将内部质量保障活动提升至学校整体发展战略的高度,许多职业院校并不重视对自身办学思路的梳理,唯上级部门和市场需求是瞻,这使得职业院校办学目标日渐趋同,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也逐渐流于形式,难以发挥保障学校特色发展的作用。(2)保障目标外生。职业院校质量保障的目标应主要来源于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然而受政府行为的影响,职业院校质量保障的标准也主要依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文件而非学校发展诉求,行业企业、学校教师、学生等利益相关者没有参与保障标准设计和保障活动的权力,学校内部质量改进动力不足,外部质量保障难以转化为内部质量提升的动力。(3)保障对象单一。职业院校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应该具备办学指导思想和教育质量标准方面的保障、投入方面的保障、人才培养过程的保障、教学效果的保障以及信息收集、评价、分析和反馈机制的保障等系统内容。而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办学内部质量保障工作方面的重点在于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和教学结果的评价,对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投入、毕业生信息收集、反馈与改进等方面不是很重视。(4)保障机制不足。目前,多数职业院校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适合职业院校质量管理体系的配套的系列质量保障制度,同时多数职业院校是由教务处负责本校教育质量监控工作,有的在教务处内部或教务处下面设立教学评估中心,且评估人员大多由教务部门的管理人员兼任。无论从机构的地位,还是从人员的精力来看,都不足以支持整个学校的质量保障活动,相关的质量监控工作也常常受到其他事务性工作的干扰,不能系统深入地开展[3]。(5)质量改进滞后。目前,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更重视对办学过程的静态监控而忽略动态监控;重视校内评价而忽视企业在生产性顶岗实习中的评价;重视院校自身的质量控制而忽视校企合作共同质量控制;质量保障习惯上停留在经验性的评价和总结层面,总结性评价过多而过程性评价偏少,职业院校质量控制机构在质量管理和督导过程中“督”的比重大于“导”,评价结果更注重在评比、选优方面的运用,而较少用于对质量问题的诊断和预警,对如何帮助被评对象较好改进工作提供的服务不够。

二、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缺陷的原因

(一)单一的外适性质量观使职业院校质量目标错位

在教育实践中,常见的有三种不同的教育质量观:内适性质量观、个适性质量观和外适性质量观。[4]内适性质量观认为教育质量就是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为下一个阶段学习所作准备的充分程度。个适性质量观强调学生作为人的自由与独特性、整体性、自我指导性,认为学生理智的训练、心智的发展和完善比功利的目的更重要,个性的陶冶比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要。这两种质量观目前在我国职业院校的质量标准中都不占主导地位,目前我国更加重视外适性的质量观。外适性的质量观源于工商管理的质量概念,从工商管理的观点来看:离开顾客的需要去谈质量是没有意义的。在他们看来,质量即满足顾客需要的程度。这种依据外部需要来界定质量的观点被称为外适性质量观。由工商界移植过来的外适性教育质量观强调教育必须适应并满足国家、社会和教育“顾客”的需要,否则教育便不具有意义,它以外部满足作为衡量质量水平的标准。外适性质量观在职业教育中的体现就是就业导向:职业院校如果能够准确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满足市场的需求,取得高就业率,那么就是高质量的。学生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情况,基本反映了社会对某所职业院校毕业生素质的综合评定水平。

依据外适性教育质量观对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进行评价是一种标准参照性评价,其关注点更侧重于教育服务效果。其在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急功近利的特点使得人们根据外适性质量观去考虑教育问题,几乎无例外地只考虑教育的短期效应。就业导向关注的是培养受教育者具有适应某一岗位所必需的就业素质和能力,即只要受教育者开始了职业选择,接受了相关的就业培训,进而进入工作岗位就业或再就业,那么职业教育也就完成了任务。仅从就业角度认证职业教育质量标准,会使人们忽视教育的根本属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与教育的长期性、发展性特点是相违背的[5]。在外适性质量观的指导下,职业院校更加关注短期内学生的就业,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忽视办学质量的系统保障,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也就难以实现。

(二)强势的外部评价使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行为迷失

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既是职业院校的举办者,又是职业院校的管理者,还是职业院校的评价者。这种情况往往导致职业院校高度重视政府组织的外部评价而忽视学校内部的自我评价。职业院校尚未把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看作是学校整个质量保证活动的主体和基础,而只是将其视为质量保证的对象。教育部规定“所有的高等职业院校每五年都要接受一次教学工作评估,要以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引导高职院校正确定位,加强各项教学改革与建设”。[6]教学水平评估对职业院校的办学起着导向作用,评估成绩对学校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十分重视教学工作评估,调动全校人力物力争创优秀。然而,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水平评估评估的主要内容是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对学校的管理水平和相关服务水平都较少涉及,这就造成高等职业院校更加重视教学质量相关工作的开展而忽视其他保障措施的配套建设,造成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系统的不平衡。长期以来,我国对职业院校的评价更注重院校的硬件建设以及短期之内的办学效益,并且这样的评估方式在职业院校办学质量评估中成为几乎唯一的方式。这样的评估难以促进职业院校进行系统性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反而使得职业院校围着评估指标转,使得其内部质量保障行为得不到有效的鼓励和指导。

(三)短期内的急剧扩张使职业院校对内部保障体系建设的认识不足

我国职业教育在新世纪以来获得了极大的发展:1998年国家首批高等职业院校仅14所,但截至到2009年底,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已超过1200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70%,高职在校生人数超过1300万,高等职业教育从学校数量到在校生人数都已占据了全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在2007年突破800万,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达到868万。我国职业教育在短期内获得了规模上的迅速扩张,这也使得职业院校在办学上出现了许多短视行为:在职业教育规模扩张过程中,职业院校的管理者来不及思考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问题,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先机,得到更多生源,从而赢得更多的发展资源,成为职业院校的领导层必须首先思考的重大课题。为此,许多学校大作表面文章,片面追求校园建设的高规格,忽视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使有限的办学资金消耗在基本建设上,职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相关环节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校内部资源不能合理配置;为容纳更多的学生,学校在专业建设上缺少详细的市场论证,片面追求热门专业,即使没有发展的条件和师资力量,也不断拼命扩张,影响学校办学质量;在人才培养上,本末倒置,漠视学生基础知识教学,片面追求效益,压缩人才培养时间,导致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在以规模扩张为主题的发展时期,学校内部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受重视,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也就步履缓慢。

三、完善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以质量提高为核心,推进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从世界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来看,数量的增长不等于质量的提高,许多国家的职业教育都经历了“数量增长——质量下降——控制数量——提高质量”的发展过程,因此,构建职业院校内部的质量保障体系是解决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与促进的根本路径。[7]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规模扩张速度的放慢,社会各界对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了质疑,提高办学质量成为教育政策和实践指向的重点和热点。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未来十年,职业教育发展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同时,随着适龄学生数量的减少,职业院校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而办学质量将成为学校取胜的关键。这一发展思路的提出要求职业教育的管理者、职业院校的领导层要将发展的思路从规模扩张转移到质量提高上来。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将是职业院校增强自身竞争力,提高办学效益的重要途径。

(二)内外结合,坚持多样化的质量观,促进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999年在韩国首尔召开的第二届世界职业教育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科林·鲍尔指出:“世界正在走向以信息为基础的经济,生产和服务的质量将决定效率。培养富有成效的灵活的劳动力对迎接21世纪的竞争至关重要。职业技术教育不应该仅仅是‘需求驱动’,也应该由‘发展需要’来驱动。职业教育应是人的整体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8]。职业教育必须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就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来说,我们不能仅仅用外适性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标准来简单判断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好坏,而应该用发展性的、多样性的质量标准来衡量职业教育办学质量。[9]我们要坚持职业教育为社会和个人服务,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满足他们千差万别的教育需求,适应学习型社会人们终身学习的需要,增强职业院校的发展潜力,增强职业院校内部质量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评估是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职业院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需要将内部体系与外部体系进行有效的配合。我们需要不断完善职业院校评估制度,将行政性评估转化为促进职业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行为,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相结合,合理分配资源,注重评估结果的反馈,增强评估的指导性,从而有效促进职业院校推进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10]。

(三)统筹规划,构建机制,以质量改进为落脚点逐渐完善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职业院校内部保障体系建设必须把握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形成规律,尽管职业教育千差万别,但职业教育质量有着自身生成的规律:办学质量建立在一定的价值基础上;职业院校的目标和使命是质量生成的基础;办学投入是质量形成的条件;办学过程是质量形成的核心过程;办学成果的评价是不断改进办学、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这些方面直接决定了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11]从实施层面上来讲,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需要定期开展一系列制度化的质量保障活动,通过目标认同、制度约束、活动引导等措施,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监督意识,使质量保障意识渗透到教学和管理的全过程,同时,对于质量保障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要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改进,建立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以及定期检查或随机检查制度,促进评估对象将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另外,职业院校还要尊重教师、学生及毕业生所在单位对学校反馈的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对专业、课程设置做出调整,加强分析与运用内部质量评估结果的力度。

参考文献:

[1]康宏.我国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

[2]戚业国,代蕊华.本科教学质量体系建设的思想与方法[J].教师教育研究,2007(2).

[3]李明惠,邢伟.建设多元化主体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4]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23-225.

[5]石伟平.时代特征与职业教育创新[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09-110.

[6]石伟平,唐智彬.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9(13-14).

[7]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J].江苏高教,2000(1).

[8]温璿.关于构建高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