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工作坊研修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教师工作坊的主体是研修的教师群体,由培训者和学员共同组成。对于工作坊的培训者,教育部有关文件中统称为“主持人”,由高校专家、优秀教研员(培训者)和骨干教师组成“三人行”核心团队。湖南省在实施过程中为了加强分工与合作,将“主持人”细分为“学科专家”“坊主”和“坊主助手”三种角色。每个教师工作坊“学科专家”“坊主”各一人,“坊主助手”根据研修活动开展的需要可设多人。研修学员几十、上百甚至数千人不等,统称为“坊员”。工作坊成员登录网络研修平台,事先会被分配到预设的研修社区,赋予相应的角色,并自动拥有该网络平台的实名制“个人空间”。
教师工作坊一般基于单一的学科或领域开展研修,有些综合性的工作坊也是可以跨学科、跨领域的。工作坊研修模式突破了单一远程培训、集中面授或自主研修的局限性,将几者有机融合在一起,让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产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这种新型的混合式培训模式,要力争做到以下“六个结合”:
(1)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教育部示范性教师工作坊集中面授时间一般为15天左右(可以分段进行),地方性的教师工作坊集中面授时间数天不等。集中面授时要求理论讲授、案例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以提升“主持人”工作坊的主持能力。面授过程中,举办方要注意观测学员的学习态度、服务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遴选并确定坊主,组建主持团队。网络研修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将线上与线下研修相结合,重在专家引领、主题研修、反思实践、交流研讨和成果展示。网络研修要充分发挥“教师工作坊”课程学习、交流研讨和“个人空间”优质教育资源在线生成、推送分享功能,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
(2)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建坊以后,主要由工作坊“主持人”组织学员在线上进行课程学习、活动参与、研讨交流等。推动学员及时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践,巩固学习效果,实现学用结合。工作坊研修项目实施机构采用名师巡讲、主题论坛和现场交流等方式,定期组织学员开展线下集中研修活动。
(3)主题研修与自主选学相结合。工作坊研修项目实施机构应配合工作坊主持人,根据学员需求设定研修主题,优化研修内容,明确研修任务。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提供丰富适用的课程资源,供学员选学,实现按需施训。
(4)专家引领与团队协作相结合。通过培训机构专家团队和工作坊主持人的规划设计、教学指导、组织协调和诊断评估等,引领研修持续高效开展。建立坊内学习小组,实现分层研修;建立学员相互指导和帮扶机制,满足学员个性化学习需求;建立坊间有效联结机制,实现协作研修。
(5)问题解决与案例研讨相结合。研修项目实施机构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探索利用测评工具进行诊断分析,帮助学员发现问题。针对重难点问题,依托典型案例,专家引领学员进行分析研讨,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和路径。
(6)行动研究与成果评价相结合。通过专家指导,基于学科大主题,设立行动研究小课题,采取小组合作或个体研究方式,将研究与实践相结合,驱动学员深度学习,形成系列研修成果。建立研修成果学员互评机制,将数量评价与质量评价相结合,激励学员分享研修成果,生成遴选高质量成果。
二、目标与任务
教师工作坊实行坊主负责制,坊主可由高校学科专家、优秀教研员或一线名师担任。坊主在学科专家的指导和助手的协助下,共同引领一定数量的区域骨干教师进行工作坊研修,打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探索建立骨干教师常态化培训模式。具体实现三大研修任务:
1. 培训工作坊主持人,分级组建教师工作坊
通过集中培训培养各学科(领域)“种子”教师,担任省级和县级教师工作坊主持人,分级组建省级和县级教师工作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级教师培训机构负责组建省级教师工作坊。采取工作坊研修方式,培养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项目县专职培训者和教研员成为工作坊主持人,并不断提升其培训能力。主要包括团队打造与引领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主题并引领研修的能力、突出的教育教学示范能力、工作坊线上和线下活动的组织设计与实施能力、评价能力、现场诊断与指导能力、资源汇聚与整合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负责分学科(领域)组建县级教师工作坊。依托工作坊主持人,利用县域教师网络研修社区,遴选具备网络学习条件的乡村教师进行工作坊研修,不断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材分析与使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学生学习方式与方法、教学评价、基于课堂教学的小课题研究等。
2. 发挥主持人引领作用,生成分享优质教育资源
工作坊研修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工作坊主持人在本区域学科教学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其从优秀迈向卓越。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主持人持续发挥影响力的工作机制,为乡村教师的可持续专业发展提供保障。
通过实施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为各地生成一批优质培训课程资源及服务于乡村教师一线教学需要的实用教学资源。将教师工作坊与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对接,加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遴选汇聚、智能推送和交流分享。
3. 整合教育信息化项目,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通过推行教师工作坊研修,有机整合全省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工程”“优质空间课堂”“网络名师工作室”、教师信息化教学“示范性空间”等项目,提升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变革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规程与要求
教师工作坊研修应是有组织的活动。教育部印发的《“国培计划”――教师工作坊研修实施指南》对“种子”教师的遴选、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工作坊研修项目的实施流程提出了指导意见。为了保障湖南省“名师工作坊”和其他“教师工作坊”研修实效,便于相同学科(领域)实时交流分享,有助于研修成果的提炼汇聚,对研修平台、开坊流程以及工作坊主持人提出了相应要求。
1. 统一研修平台
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坊研修统一依托“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网”(http://
)进行。通过“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网络研修体系,开展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教师工作坊研修。“研修社区”和“教师工作坊”具备成员管理、计划、课程学习、资源推送、活动组织、成果汇聚、监测评价、行为记录与信息反馈等功能。
2. 规范开坊流程
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网规范了各类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开坊的基本流程:报到确认分班开坊申请提交坊管理成员设置班级管理成员通过开坊审核。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在平台上均有公告说明。
3. 明确坊主责任
择优遴选高校学科专家、优秀教研员(专职培训者)和一线名优教师担任教师工作坊主持人,需符合以下条件:①教学(教研/科研)工作业绩优异,在全国或本省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力;②具有丰富培训经验,承担过省级以上教师培训任务;③能够为人师表,引领帮助其他教师成长的愿望强烈,团队合作能力和凝聚力强;④省级特级教师、“未来教育家”或“青年精英教师”培养对象,其他省级名师候选人或入选“国培计划”专家库的一线教师、教研员和高校专家优先。
教师工作坊主持人的专业水平、敬业精神和履职情况,直接影响到工作坊的研修效果。工作坊主持人肩负着组织管理、专业指导、监督评价、成果提升等四大方面的职责。①组织管理方面,主要是引导学员登录,通知公告,管理学员行为,学情统计反馈等;②专业指导方面,负责制订研修计划,组织研修活动,提供研修资源,诊断关键问题等;③监督评价方面,点评学员作业,推荐优质资源,推荐优秀日志,监督研修进程等;④成果提升方面,主要是策划特色活动,总结研修经验,汇聚优秀成果,生成培训课程资源等。
在明确教师工作坊坊主(主持人)基本条件和主要职责的基础上,还应分别对学科指导专家、坊主助手的工作条件与职责提出相应要求。同时,对工作坊坊员的研修活动提出合适的、可操作的考评标准。
四、课程与资源
丰富、优质而实用的课程资源是吸引教师长久留在研修平台的关键因素,因此,预设的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与动态生成的优质教育资源显得同等重要。教育部相关文件对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的课程设计与资源提供分类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教师工作坊每次研修活动都要先确定一个主题,即教学中有待解决的某一具体问题,然后围绕这一主题,全员准备,各自阐发自己的理解认识,形成争鸣与碰撞,做到有理论思考、有实例研讨、有反思总结。研修主题涉及六大领域,即师德素养、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方法与技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工作坊研修指导等。
研修课程由教师培训机构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要求,根据研修项目的目标任务和学员实际需求,围绕一个或若干研修主题,分阶段设计系列课程模块。每个模块应包括学习目标、专题内容、典型案例、研修活动、研修方式和成果要求等。研修课程应标明必修与选修,明确线上与线下研修的学时任务。
由于工作坊研修倡导混合式研修,不同的研修阶段(或环节),培训要求以及课程资源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面授阶段侧重工作坊主持能力,包括工作坊研修规划和指导能力、线上及线下研修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线上协作研修工具使用能力、课程资源设计与整合能力、研修效果评价能力等。网络研修阶段重在为坊主设定切合的研修内容,帮助其在指导学员的同时,总结自身教学经验,凝练教育思想,塑造教学风格,提升专项能力。
教师工作坊主持人培训的课程内容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二是提升培训能力,具体包括培训教学能力、教师工作坊主持能力、校本研修规划与指导能力、区域性教师培训设计与组织能力、网络研修指导能力等。
承担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的培训机构须提供高质量资源,满足学员必修课程的学习需要。资源应针对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聚焦学员的共性需求。教育部有关文件指出要参照MOOCs方式建设优质教育资源,进行碎片化加工,原则上每段课程不超过15分钟,能够通过即时问题测评和作业互评监控学员学习过程。“示范性项目”本类资源不少于线上学时的四分之一。资源应聚焦课堂教学前沿问题、核心问题、焦点问题,有效整合典型案例。“示范性项目”本类资源不少于线上学时的2倍。
教师工作坊推崇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每个成员既是原创教育资源的建设者,又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享用者。主持人在培训机构的支持下,结合研修主题,通过自主开发与推荐使用相结合的方式,提供针对性的研修资源,包括课堂教学实录、专题讲座、典型案例、微课程等。每位学员围绕研修主题,在学习小组帮助下,开发不少于2学时的生成性资源,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微课程和研修日志等。
五、组织与保障
教师工作坊研修虽然已经推行两年,但还是新生事物,要确保常态化、有效地开展,必须加强组织管理和监督考评,建立并完善一系列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
1. 加强组织管理
建议实施分级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教师工作坊主持人各司其职。“国培计划”示范性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由教育部负责总体规划和统筹管理,安排专项经费支持线上研修。省级项目办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的具体管理和协调工作,组织专家进行方案评审,建立项目监测与管理平台,进行信息收集与,提供研修支持服务,开展过程监测和绩效评估等。
省教育厅要将工作坊研修纳入全省项目规划,为学员线下研修提供经费支持,做好学员选派管理、工作坊研修监管和绩效评价等。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为本地学员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将研修学分计入教师培训学分。
培训机构负责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组织实施工作。组建研修专家团队,做好平台支持与服务,提供课程资源;会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学员学习管理与评价;按要求做好项目总结评优等工作。
工作坊主持人负责主持工作坊研修活动,做好整体规划、研修指导、活动组织、资源提供和学员评价等工作。高校学科专家提供研修专题的理论指导,发挥教师专业发展的专家引领作用。坊主助手协助工作坊主持人组织学员进行日常研修,协助做好学员评价工作等。
2. 加强考评监督
“国培计划”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由教育部负责绩效考核工作,省教育厅和省级教师培训机构加强项目管理,按照相关标准给予经费支持,加强对培训机构组织实施的指导工作。
省教育厅会同培训机构做好省级教师工作坊研修的过程监控和绩效考核工作,并根据工作和学习成效及时对工作坊主持人和学员进行动态调整。
培训机构负责教师工作坊、工作坊主持人和研修教师的考核评价工作。考核要坚持实效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参照教育部颁发的相关标准,利用大数据做好监测工作,综合评价各工作坊及相关主体的行为,将相关结果定期反馈项目办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研修社区显要位置公布优秀名单,优秀成果,并向学员“个人空间”推送。
建立长效协作机制,在省教育厅规划指导下,建议由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负责省级中小学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的统筹管理;具体负责名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的组织实施;协同各教师培训院校(机构)组织实施工作坊研修环节;指导县级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的开展。
建立监督反馈机制,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组织实施机构安排专人在线全程跟踪,及时了解并反馈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定期召开学情分析会议,以研修简报、周报、月报等形式上报省教育厅。
3. 完善激励机制
(1)减轻工作坊主持人的日常工作量。担任“国培计划”示范性工作坊或省级名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的主持人,经县市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建议在正常工作量的基础上,另外计算一定的标准工作量,或者按照此标准减轻日常工作量。
(2)为工作坊研修提供经费保障。工作坊研修经费应按照教师网络研修经费标准予以保障,目前,湖南省是按照3元/人学时的标准用于平台运行费、资源费、辅导费、管理费等。其中辅导费应不低于1元/人学时,用作坊主、专家和坊主助手的劳务费。建议对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组织评估,评为优秀等级的省级名师工作坊、教育部示范性工作坊,由省教育厅给予一定的奖补经费。评为优秀等级的县市级教师工作坊,县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酌情奖补。
篇2
工作坊
工作单位
任教学段
任教学科
贾晓光
数学工作坊
广灵县第五中学
初中
数学
研修自
温馨提示:请您对照下表中的四类研修要求,检查您是否按要求完成了本次培训
(供教师进行研修自检,无需填写)
研修学习
专业引领
互助共研
项目及平台
(1)课程学习达到学时要求(必修课、选修课);
(2)完成研修活动,提交每步骤研修任务;
(3)按时按要求完成研修作业;
(4)完成本研修总结。
(1)观看所有专家视频答疑,并进行评论;
(2)参与项目问卷调研;
(3)学习阅读工作坊简报、项目简报、学科简报等。
(1)在研修交流区发主题帖,积极回复学友帖子;
(2)在视频课程后评论,提出建议;
(3)发表研修心得、日志;
(4)在资源分享区积极分享教育教学资源,共同建设工作坊资源库。
(1)及时了解项目公告、工作坊公告等通知;
(2)查看项目考核方案,明确考核要求;
(3)通过方案解读视频,了解项目情况;
(4)通过平台操作指南视频及使用帮助手册,掌握平台功能及关键操作。
研修总
请认真回顾本次研修全过程,从以下三个方面填写(总字数不少于500字,要求原创):
1.课程学习与研修收获;
2.将研修所学内化应用到教学实践的情况;
3.希望在今后研修中解决的问题及对培训的建议。
研修收
通过本次研修,您在课程学习、研修活动、研讨交流、专家视频答疑、简报导学及与工作坊学友互帮互助中得到哪些主要收获?
学用结
通过本次研修,您将所学到的技能和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了吗?请简要描述您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的效果与反馈(可以一节课举例说明,可配课堂照片)。
篇3
一、问题提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习分析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兴技术的产生与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1]为适应时展的需求,《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2]与《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指南》(以下简称《实施指南》)[3]共同指出各地要积极开展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同时《实施指南》强调要创新教师网络研修模式,发挥“教师工作坊”作用。教师工作坊融合了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的优势,在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助下能真正提升教学水平,达到理想的研修效果。而基于教师工作坊开展的混合式研修活动则是以校本研修――磨课的开展为基础。所谓磨课,就是教师以提高自身教学思想、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为目的,经过多次反复深入地研究和实践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精心探索教学规律,切实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校本教学活动。[4]鉴于磨课研讨方式的优势,以教师工作坊为开展磨课活动的基本单位,坊内教师可以通过资源共享提升整体教学能力。为观察坊内磨课活动的实际开展情况,该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技术来解锁发帖记录的信息捕获教师异步讨论知识交流的情况,探究教师参与磨课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从而为后期教师工作坊顺利开展提出建议,有效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参与混合式培训的教师在磨课活动各环节发表的帖子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
内容分析法是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做客观而有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5]应是准确、客观、有效、可复制的,任何时候都要尽可能保证其准确性与客观性。[6]内容分析法的实施过程通常为确定研究问题、确定研究目标的总体范围、梳理选择研究样本、选定研究分析单元、建立分析类目、确定编码体系、对样本进行编码与处理、分析统计结果。[7]内容分析的关键在于建立研究内容的分析类目体系。一个有效的类目体系,首先应具有完备性,保证所有分析单元有所归属;同时类目之间应是互斥与独立的,每个分析单元只能属于一个类目。类目体系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编码者对分析单元所属类目的意见一致性)确保该编码体系可用。[8]本文将按照内容分析法的一般步骤对活动中教师发贴内容进行处理、分析。
2.研究对象
以“国培计划2014”混合式培训中教师工作坊典型磨课活动为研究对象,探究中小学教师参与磨课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通过跟踪调查,选择湖北省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中AA学校的数学课题组第一轮磨课活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为研究样本,活动各环节中教师发表的每条评贴为分析单元。
3.研究编码体系
本研究编码体系的建构目的主要是分析坊内教师评贴,将所有评贴分为人与人的交互和人与内容的交互两个类别,人与人的交互主要是指磨课活动中教师之间的同侪互助、知识共享,如图1所示。
图1中坊主与辅导教师是活动主题的者与活动开展的引导者;授课教师针对相应主题在实际教学环境中准备授课,提交教学设计与课堂视频,是活动开展的执行者;观察教师作为重要参与者针对主题评价授课教师提交的教学设计与课堂视频,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给出有效建议。图1表明所有教师彼此之间都能互动交流。
人与内容的交互主要是指教师与活动主题相关的评论,对授课教师提交的教学设计与课堂视频的分析、评价与建议,或是活动中的收获与感想。因此本文的内容编码体系在活动开展的基础上,结合布卢姆学习目标分类的认知过程维度,[9]分析总结教师认知过程的循环变化(图2),借鉴Gunawardena的反映协同知识建构不同阶段的内容分析模型,[10]从教师同伴互助、交流互动的角度出发,创建了用于分析教师工作坊磨课活动平台发帖的类目分析模型,如表1所示。
4.研究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是对同一对象进行测量时采用同样的方法,分析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是保证内容分析结果可靠性与客观性的重要指标。[11]本研究使用Cohen的Kappa统计量评价不同编码者内容分析结果的一致性。[12]采用kappa值进行一致性检验的标准为:结果大于0.75时,具有高度一致性;结果低于0.40时,具有较差的一致性。本研究的kappa值为0.764,表明不同编码者运用同一类目体系进行编码具有高度一致性,可以使用该类目体系,分析结果可靠。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教师发帖过程
教师工作坊磨课活动的开展共分为研修计划、教学设计初、课堂观摩初、教学设计终、课堂观摩终、研修总结六个环节,AA学校数学课题组教师在活动各环节中发帖数量如表2所示:
由表2看出,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研修计划环节发帖数量最多,所占比例超过了50%,教学设计初环节发帖数量急剧下降,教学设计终环节教师发帖数量达到最小值,研修总结环节发帖数量再次明显上升。
2.教师知识建构过程
针对教师工作坊磨课活动的评估不仅依靠各环节中的发帖数量,更重要的是发帖内容,从而探究坊内教师的知识建构过程。表1教师知识构建编码分析模型中显示,教师对知识的掌握变化主要体现在人与内容的交互(A1-A5)和人与人的交互(学术性支持A1-A5)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展示教师知识建构过程,依据表1编码分析模型对A1-A5类评贴进行归类,并采用折线图表示编码类目A1-A5的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A1类(无实际意义)、A2类(与学习内容相关)与A5类(迁移应用与建议)数据在研修计划环节发帖数量处于最高点,随后逐渐减少。A3类(表明态度与反思磨课)数据在研修计划与研修总结两个环节为极大值,而在教学设计终环节发帖数量最少。A4类(分析与评价)数据在研修计划与课堂观摩初环节达到极大值,在教学设计初为极小值,且在课堂观摩终与研修总结则没有相关数据。
随着磨课活动的开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认知水平逐渐升高。研修计划环节只要求教师知道活动主题,对其进行简单描述;教学设计初、课堂观摩初、教学设计终、课堂观摩终等环节的开展要求教师认真思考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适、课堂时间安排是否合理等,这需要教师首先有分析能力,分析授课教师提交的材料;其次是综合评价能力,能够评价主题材料的优缺点;再次是迁移应用与创新能力,要求教师依据自身教学经验,结合主题,迁移应用所学新知,以期为授课教师改善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提出建设性意见。教师间的交流、讨论会帮助每位教师建构对相应主题创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争取探讨出更合适的教学模式。最后在研修总结环节,所有教师总结自身表现,对活动主题达到更高层次的理解,并寻找新的活动主题,争取为下一次开展磨课活动积累经验。在此,结合磨课活动各环节对教师的能力发展要求,分析活动开展过程中AA学校数学课题组教师各类知识建构的实际发展情况(见图3)。
A1类(无实际意义):主要是简短且意义不大的发帖。对照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修订版),A1类属于“知道”层次的目标。磨课活动初期,教师知道活动主题,坊内教师之间了解不多,且因为教师发帖数量是培训考核的指标之一,因此教师在活动初始环节会一些A1类评贴。
A2类(与学习内容相关):每个磨课活动都有特定主题,要求评贴与主题密切相关(并不涉及授课教师提交的教学设计与课堂视频)。A2类属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中“理解”层次的目标。针对同一主题,每个人对事物都有独特的理解,不同人之间的交流可以影响学习者的建构,正是因为这种交流互动恰好促进了教师知识的建构。[13]各种不同观点,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加深了每个人对主题的理解和认识,这是传统教学方式很难达到的。[14]如图3所示,此类评贴主要发生在研修计划环节,随后环节中几乎未出现A2类评贴,说明教师已经参与到分析评论教学设计与课堂视频的过程中。
A3类(表明态度与反思磨课):教师通过磨课活动、教师培训的开展,对活动过程或者与磨课活动相关资料的感触。A3类同样属于“理解”层次的认知目标。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需要积极主动地在个体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高阶知识,[15]教师能够在归纳总结自身观点时引用所学新知或者自身教学经验表明教师对活动主题达到了较高层次的理解。[16]图3中,A3类数据在研修总结阶段处于最大值,表明教师能够积极、及时反思总结磨课带来的收获。通过此类评贴能全面了解坊内教师对开展磨课的态度与建议,教师之间交流互动的心得体会。
A4类(分析与评价):坊内其他教师分析授课教师提交的教学设计与课堂视频,总结归纳其优缺点。A4类属于“应用、分析与评价”层次,表现了授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与坊内其他教师的分析、评价能力。A4类评贴对坊内教师参与活动的要求更高,需要认真观察授课教师的表现并彼此交流,才能更好地分析教学设计与课堂视频,共同建构主题知识。如图3所示,研修计划环节A4类评贴数量最多,表明教师愿意同侪互助与知识共享。不过由于研修计划环节授课教师尚未提交教学设计、课堂视频,因此发帖情况与活动发展环节不太符合,可能是其他教师在活动后期通过查看相关资料,再评贴。
A5类(迁移应用与建议):坊内教师分析评价授课教师提交的资料时,若有更好的想法可以在评论中给出建议,或者反思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尝试迁移运用到教学实践中。A5类属于“评价与创造”层次,对教师参与活动的要求最高。通过分析、综合和评价建构新的教学模式,表现出教师的反思、表述、认知、创造等能力,帮助授课教师更好地改善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过程,形成一堂真正的精品课。图3中, A5类评贴数据与A4类相似,在研修计划环节针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情况提出建议,不太符合活动的开展流程,可能是部分教师对活动各环节的任务仍然存在一些困惑。
从AA学校数学课题组教师A1-A5类评贴的数量与趋势来看,教师参与磨课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尽管如此,教师开展活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部分教师对活动开展的六个环节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可能还存在困惑;分析评贴内容发现坊内教师之间展开的交流主要停留在分析评价主题材料优缺点层面,讨论深度稍有欠缺。尽管达到了观点共享、同侪互助的目的,但是坊内尚未达到“深层”知识建构。
篇4
网络研修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其成本低、效率高,并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着很多便利。“江天工作坊”网络平台共有10个栏目。我们建立了基于网络的课题研究资源库,探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的有效教学、学习策略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操作方法,培养了一批专业素质高、课堂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
我们还积极开展了“主题阅读”课题研究示例、示范观摩活动,围绕课题开展相关的案例研究以及活动课、拓展课实践研究。用“主题阅读”的课堂模式进行备课、磨课。其常见形式如下:
1. 自主研修。工作坊成员自主学习、自觉实践、自我反思,在实践过程中习得实践智慧,反思行动策略,完善研究成果,积累成功案例,使研究成果伴随着教师专业成长的足迹而逐渐丰厚。
2. 集中会课。每次活动轮流安排在活动承担者的年级科组进行,教研组老师一同参与,以课例为依托和以问题为核心进行做前问诊、做中现场指导和做后交流提升。每学期,我们要选择至少一名成员举办1次公开课,主讲人撰写和提交教学案例1份,观摩者均提交1份观摩或交流心得。
3. 同伴互助。对于磨课活动,我们立足人人参与、积极践行的原则,采取了“六步骤教研法”即:个人备课——小组讨论——课堂观摩——教后研讨——二次试教——反思总结。
4. 专题研讨。我们以年级为单位隔周组织学科教学研讨活动以及专题研讨活动。我们还与“主题阅读”的倡导者刘宪华老师面对面交流,切实帮助教师们解决困扰教学的实际问题。
5. 成果交流。对“主题阅读”的研究改变了我们的教学研究的行走方式,真正实现了教研相长,提高了工作坊成员的课堂教学实战能力。
二、师生成长的“助推器”
骨干教师的成长得益于“主题阅读”课题研究。
工作坊与“主题阅读”结缘后,宋海鞭、胡仟境和陈碧军先后被评为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特级教师。2012年8月,工作坊宋海鞭老师参加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特级教师选拔。在最后一场封闭式的备课说课环节中,她抽到的课题是《地震中的父与子》,她把自己两年来参加“主题阅读”实验的感悟融入到说课中,充分考虑到如何使学生得到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心灵的感动。教学中,她用情感的碰撞、人文的熏陶、文化的积淀,让学生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动于伟大的父爱。她采用“批注式阅读法”强调让学生“找”——找那些承载着所有父亲爱子之心、悲痛之情的词句,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准确、细腻、深入的把握中获得了真切的体验。学生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然后,她通过让学生“议”——你喜欢文中的谁?小组合作探讨,挖掘出孩子们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另外,拓展阅读《谁与我同行》和《懂你》也来自于“主题阅读”教材。这种“以文带文”与“批注式阅读法”的巧妙结合,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最终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特级教师。
工作坊一批青年教师也在“主题阅读”课题研究中成长起来。2013年4月,我带李秋霞、廖雪红、叶丽艳三位年轻教师到深圳参加了“主题式阅读高级研修班”学习。学习过程中,我们深入深圳市新城学校、学府小学学习听课、诊课、评课,受益匪浅。回来后学以致用,廖雪红老师参加港北区小学教师说课评课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叶丽艳老师参加贵港市城区小学语文教师“美文诵读”比赛荣获了特等奖。
“主题阅读”课题实验成为“工作坊”引领成员实施课程改革和语文教学改革的“助推器”。
李秋霞老师,率先在她所带的班级实施“主题阅读”教学,不仅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大提高,她也迅速成长为学科带头人。
2013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李秋霞老师执教的《走进大自然——整体识字》一课荣获了一等奖。评委评价她的课扎实有效,富有新意。
在“主题阅读”课题实践过程中,学生更是受益匪浅。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大多数都能背诵四五十篇经典篇目。不仅如此,孩子们还迷上了看书。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们在家除了完成规定的作业外,每天都会看至少半个小时的课外读物。课堂上,由于少了喋喋不休的讲解,少了毫无意义的提问,少了一套又一套的练习题,孩子们快乐地阅读,读得如痴如醉……
工作坊把“主题阅读”课题研究与学校“书香校园”建设相结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阅读知识竞赛、中华经典诵读、“书香伴我成长”演讲、讲“国学经典”故事、“中华诗文朗诵”、“情满西江”大型诗会等活动中享受阅读的快乐,展示了自我风采。
篇5
2. 在第二学习阶段,主动熟悉平台, 明确培训任务要求。工作之余,我会经常登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后50学时)培训网及QQ群,查看有没有小纸条或新的动态,及时解答学员的问题,帮助学员如何选课及学习,并参与项目讨论中。
篇6
二、积极研修,深刻感悟
篇7
(一)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于解决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带动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2015〕43号]
(二)从2015年起,“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继续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采取顶岗置换、送教下乡、网络研修、短期集中、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方式,对中西部地区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继续实施“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加强培训团队建设,探索培训新模式,为各地开展乡村教师培训培养“种子”、打造“模子”、探索“路子”。[教育部 教师[2015]10号文件]
(三)“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
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省级教育、财政部门组织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按年度分批遴选项目县,主要面向乡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进行2-3年的周期性培训,持续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
实施置换脱产研修,建立乡村教师培训团队;实施送教下乡培训和教师网络研修,建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形成区域与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实施短期集中培训,支持村小和教学点教师、乡村幼儿园教师和乡村校园长培训。
二、“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中县级发展中心职责分解
在国培计划有关文件中,明确规定采取顶岗置换、送教下乡、网络研修、短期集中、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方式,对中西部地区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同时也明确了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各项职责。
(一)送教下乡活动
由省级统筹,项目县组织,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乡镇片区研修中心协同承担,以本地教师培训团队为主体,整合全省(区、市)专家资源,分学科组建送培团队,开展送教下乡培训。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在此项活动中的职责为:
1.制定县级送教下乡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2.积极整合本地培训资源,建立院校中心教研乡校四位一体送教体系。3.建立高水平送培团队,制定激励政策,按1:30标准建立县培团队。4.落实培训经费,保证经费的合理使用。5.健全制度,落实职责。 6.加工生成性资源。7.进行过程监管, 绩效评估。8.发掘先进和典型经验,宣传推广。
(二)网络研修,乡村教师工作坊
遴选具备“国培计划”远程培训资质的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专业机构承担网络研修任务,组织实现网络研修任务承担机构与项目县对接,每县对接1家机构,支持双方协同开展2-3年周期性培训,建立县域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形成区域与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
网络研修包括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和教师工作坊研修两类培训
1.按省市要求,制定计划方案。2.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3.加强中心建设,建立协作机制。4.建立县级网络研修社区。5.建立县级培训者队伍,加强校长培训。6.经费落实7.开展跨校区研修。8.做好资源库建设。9.过程监管,绩效评估。10.发掘先进推广宣传。
(三)置换脱产
遴选培训成绩突出的高等学校、网络研修绩效居前的国培远程培训机构、能发挥示范作用的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校本研修特色明显的中小学幼儿园协同承担,组织高年级师范生顶岗支教,置换出拟承担送教下乡和网络研修培训任务的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教研员,进行为期4-6个月的脱产研修,各地可跨年度分段实施。培训主要包括院校(机构)集中研修、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幼儿园“影子教师”跟岗实践、返岗培训实践和总结提升等四个环节,跟岗实践时间不少于1/3。须建立工作坊,将网络研修贯穿始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专家统筹设计课程,合理配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系统整合网络研修课程,坚持教研类课程与培训类课程并重,培训类课程须涵盖送教下乡培训、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的实施方法与技能。高校集中研修,影子跟岗实践,返岗实践,总结提升四个阶段。
1.建立协同机制。2. 遴选优质学员,实行(四级协同)局、乡、校。3.组织置换。4.建立优质资源库。5.总结宣传,激励卓越成长。6.经费落实。7.组织影子培训。
(四)乡村教师访名校校训
分批组织本省(区、市)教学点教师到一线或东部中心城市高水平院校,村小教师到本省(区、市)省会(首府)或东部中心城市高水平院校,进行为期10天左右的集中培训,针对教育教学突出问题,采取专题讲座、案例研讨与名校观摩等方式,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更新理念、提升能力。
1、专题讲座、案例研讨、名校观摩;
2、15天跟岗实践研修,提升课堂课堂教学能力。
三、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任务综合汇总
搭建平台提供资源,组织研修实地指导,线上线下活动助学,培养骨干建设团队,开发资源提炼特色。
四、优秀县级发展中心的要求:
篇8
学校现有3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978人,教职员工125人。学校以“求真知、明真理、养真心、做真人”为校训;“团结、守纪、勤奋、进取”为校风;“勤学、多思、求是、创新”为学风;按照“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严谨治校,致力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校长何宗武自2006年9月先后在金刚完小、荷花街道人民路二小、三口中学任校长, 2015年8月任浏阳市金刚中学校长,主持全镇教育管理工作,被称为是一位“有经验、有魄力的教育人”。
2015年,学校通过开展“搭梯子、树榜样、借行家”工程,引进长沙教育学院“原野行动”基地校和长沙特级教师工作站落户金刚中学,同时争取浏阳市二中对口帮扶共建,将原本浏阳教育落后的“死角”,一跃成为当地教育的样板与亮点。长沙市特级教师金刚中学工作站导师肖万祥说:学校进步从教师做起,教师进步也应有一些“常法”,教师应从研究角度把握教学,分清课型特点,建立系统宏观思维,并在微观思维中实施具体教学行为,探索与总结课型的基本模式。特级教师、工作站站长许月良说:教师要善于掌握学科基本技能及信息技术能力,注重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相结合,做研究型教师,而不只是教书匠。“导师”的引领,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促进了金刚中学教师专业成长。
同年5月,学校面对农村师资薄弱的现状,成立了“邱楚芳小学语文工作坊”,每周三下午,来自全镇12所小学的18位语文老师齐聚一堂,开展“校本教研”。两年来,“工作坊”开展活动60次,送课交流15次,对外展示5次,教师在“工作坊”中互帮互助,获得专业成长。此种将“本土名师”通过“工作坊”的形式实现互助共进、交流联动与有效整合,达到共同提升的研修新途径,在当地实现了零的突破。金刚中学借助优质资源和成熟经验,全镇教学获得长足进步。
副校长徐华珍说:近年来,学校坚持以“校本教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搭梯子、树榜样、借行家”工程促进教师解放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激励教师真正把心思用在事业上,把精力用在教学上,把劲头用在发展上。学校创建“金刚教育在线”微信公众号,开展“寻找最美教师”“做最可爱乡村教师”评选活动,并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广;学校为教师搭建相互学习、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创建QQ群、微信群,编印周工作简报,发现教师优点、闪光点,及时在QQ群、微信群、简报上及会议上点赞,从而让教师在充满人情味的大家庭中,享受教育与教学的乐趣。这些举措,极大地稳定了教师队伍,凝聚了学校教学力量。
发挥家校教育合力
近年来,学校注重发挥家校教育合力,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金刚中学分年级部召开家长会已形成制度,家长在开放日活动中,可以各自到子女所在班级听课;课后,与所在班级老师一起午餐。家长开放日期间,既可展示学校教育教学成果,让家长了解学校,又可增强家长对孩子的有效辅导。
致力于重塑学校形象,社会重教氛围日渐浓厚。2015年,在地方政府支持下,成功召开全镇教育捐资大会,I措爱心善款1200万元。
学校秉承“量、质、趣”相结合理念。为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一小时锻炼,大课间活动安排在每天上午的第二节课后及放学后进行。在时间上,充分满足学生锻炼的“量”。旗操、武术操、球操分场地同时进行,保证了大课间的多元化;在 “趣”上,体现于分班级活动,有排队投篮、有乒乓接力、有跳竹竿、有花样跳绳等。学校大课间活动因此荣获长沙市“阳光体育竞赛”一等奖。继在浏阳市2016年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得初中甲组团体第二名后,2016年长沙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在周南中学召开,此次运动会上,金刚中学代表队首次参赛便夺得3金4银3铜的好成绩,并获得团体“道德风尚奖”,再次获得佳绩。2016年,金刚中学体育中考获浏阳市第四名、农村中学第一名;前几天,又传来捷报,2017年,他们的体育中考再次获得了农村中学第一名。
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金刚教育人不懈的追求。在2016年浏阳市义务教育总结大会上,金刚中学获浏阳市初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进步奖,校长何宗武在会上作典型发言;学校年度绩效考核进步37个名次,获市一等奖和优秀领导班子奖,被当地媒体作为典型报道。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长沙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长沙市劳动实践示范基地”“长沙市模范职工之家”“浏阳市德育示范学校”“浏阳市安全文明单位”。
“不出门的教研”与“青蓝工程”
学校认为:良好的用人机制与开放的办学态度是学校发展的先决条件。2016年8月5日,金刚中学教师会议室气氛热烈,在进行金刚镇中小学管理干部岗位竞聘演讲;浏阳市教育局领导、专家以及其他各方代表作评委。此次竞聘,全校有28名教师参加,其中40岁以上教师6人。最终经评委评议,黄会等8位教师脱颖而出。灵活的用人机制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为学校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保障。
金刚中学在“校本教研”中,先后邀请名校名师来校“互动”,是“搭梯子、树榜样、借行家”工程的又一补充。3月29日,来自长沙梅溪湖中学、雨花中学、长郡双语实验学校、青竹湖外国语学校、南雅中学等名校名师,在金刚中学分别展示初三语文、数学、政治、外语、化学、历史、物理示范课。课后,与金刚中学教师共同分享授课策略及经验。最后,由专家对示范课进行评议,开展“微讲座”。这种“不出门的教研”,通过课例研修,引领金刚中学教师思考和掌握如何构建轻负高效的教学模式。
学校还通过“青蓝工程”组成师徒结对。老教师对青年教师传、帮、带,一直是金刚中学的优良传统。为了更好地培养青年教师、打造并扩大名师队伍,学校每年都会给新教师和有发展潜力的教师指定一位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当“师傅”,不仅在业务上给予指导,而且从思想上、生活上关心青年教师,促进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高。2016年,在浏阳市第20届中学课堂教学评优中,共有5位青年教师获市一等奖。
名师小记:“工作坊”导师邱楚芳
金刚完小教师邱楚芳从教18年来,勤于教学,善于积累,在教学教研上独树一帜。邱楚芳的公开课,写几十页手稿是常事。同事说:邱老师上课挥洒自如,如行云流水,娓娓道来总让人百听不厌,仿佛花香鸟语萦绕耳际,回味无穷。多年的钻研与摸索,邱楚芳在教学中坚持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通过课堂与教学外延,使课内学习与课外积累相联系、相互促进,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使语文传统学科焕发出新的魅力与光彩。
金刚中学为了更好发挥“本土名师”资源,2015年通过市教育局批准,任命邱楚芳为金刚镇“小学语文工作坊”导师,带领金刚镇12所小学的18名青年教师,开展“校本教研”;两年来,邱楚芳带领“工作坊”成员到全镇各小学进行交流活动,与澄潭江澄市完小进行手拉手活动,并多次参加浏阳市举办的开放教学展演。金刚中学通过“工作坊”形式锻炼了全镇青年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从“工作坊”走出的年轻教师先后有8人次参加浏阳市赛课并获得优异成绩。
作为金刚镇“小学语文工作坊”导师,邱楚芳尝到了学无止境、成功不易的道理。她说:教书不能死死按照“文本思路”,活的课堂要在文本当中呈现,而不能不加选择的全部纳入,全线出击,寄希望于全面开花,结果却使课堂陷于庞杂而琐碎境地,导致课堂预设目标不能有效达成。解析、归纳、整理是一个打乱重组的过程,也是一个提炼优化的过程,只有这样的课堂设计,主线才清晰,结构才顺畅。邱楚芳总在反思中前行。
2015年,邱楚芳指导学生参加创新作文竞赛获金奖3个,银奖8个,铜奖12个;浏阳市阅读班级评选活动中,所带的班级被评为“最爱阅读班级”;辅导学生在参加湖南省作文竞赛中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同年度长沙市名师工作室考核中,邱楚芳被评为“优秀学员”;2016年邱楚芳指导学生荣获浏阳市中小学生“三独”比赛“优秀艺术指导奖”;同年在“爱阅读善表达”学生素养大赛浏阳市选拔赛中,邱楚芳指导的学生团队荣获一等奖。
邱楚芳本人也于2015荣获长沙市“小学语文阅读推广先进个人”、浏阳市“创作杯优秀指导教师”;同年底,在浏阳市“百变魔方”学生作文竞赛中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城南旧事》获阅读设计一等奖。
人物对话
《教育》:请您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怎样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独创性?
何宗武:我认为,指导学生观察,积累素材,教师应充分利用直观教材教具、现代教育媒体、实物等,促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当学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之后,想象能力便会逐步得到发展。这里需强调的是,指导学生观察,进行作文训练或指导学生写作文,也是开发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题,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必须创设富有创造性的情境,在课堂上应引导学生多思,让学生多问,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创性,鼓励学生质疑,这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重要途径。
《教育》: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何宗武:在金刚中学,无论学生的意见正确与否,我们都必须给予他最基本的自由权利,并不断给他们创造机会,而不是扼杀他们的学习思路。如果老师能做到尊重学生的意见自由,那么,学生会更尊重老师,对老师的意见和批评也能愉快地接受,也可能更加热情地投入学习之中。教师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自由空气,使他们敢说、敢想、敢提意见,便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与创新意识。
《教育》:如何J识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何宗武:近年来,尽管几乎所有学校都把安全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学校也会定期开展各类安全教育、心理健康辅导等活动,但悲剧依旧在不停上演。另外,考试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做错事被老师罚写检讨这类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导致学生采用过激行为不胜枚举。这一现状折射出当下生命教育的不完整,大部分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比较模糊,从而使得他们在面对挫折时容易焦虑、迷茫,甚至钻牛角尖。我认为: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必须创新形式,学校、家庭、社会应形成合力,共同承担起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的责任。
《教育》:新时期,怎样做一个研究型校长?
篇9
教师培训中的研修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 of Teachers)是指培训者与参培教师基于“研修主题”开展实践研修活动而构建起来的一种群体学习和实践的联合体,它以中小学教育教学及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 以学习、探究、反思性实践为主要方式,以双方共同提高、共同成长及参培教师所在学校的发展为主要目标,强调共同信念和愿景,强调各个成员见解与经验的共享,各成员之间形成一种主题中心、任务驱动、资源共享、相互借鉴的良好机制,进而实现共进共赢与和谐发展。教师研修共同体具有如下特点:共同的价值追求、生态化的研修场景、任务型的合作关系。
二、构建教师研修共同体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主要采用“授—受”式模式,往往远离真实的教育现场,忽视参培教师的自身经验,导致训研分离、学用脱节。教育部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努力改进培训方式方法。改进教师培训的教学组织方式,倡导小班教学,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教师研修共同体视域下的教师培训,强调对教师主体作用的尊重与教师自身资源的利用,强调走进教育现场,强调任务驱动下的合作学习,强调训研一体与学用结合,推动着教师培训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从大一统式走向自主式、被动式走向互动式,培训与参培者彼此尊重,平等对话,相互接纳,资源共享,最终实现情感融合和知识生成。区域教师研修共同体的构建,还将为学校校本研修的开展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支撑和更有力的专业引领,实现城乡教师共享研修成果,促进教师队伍均衡发展与区域教育和谐发展。
三、教师研修共同体的实践与探索
教师研修共同体倡导的是一种“大培训观”。所谓“大培训观”,是指以问题为中心,是以研究为纽带,将培训活动从学院课堂延伸到中小学一线的办学实践、从培训期间的研究与学习延伸到培训结束后更长期的研究与交流,追求的是培训的生长性、生根性与生态化。
1.构建愿景、确立目标,做激活主体动力的培训
共同愿景是组织内所有成员自愿达到的目标或实现的理想的总和的抽象,反映了组织的共同理想、共同价值取向及一定时期共同的奋斗目标,是推动共同体行动的内在动力。在培训实践中,我们依据不同项目、不同参培对象构建不同的愿景,如骨干班主任研修共同体,我们构建的愿景是“更新教育理念,优化管理策略,沉淀育人智慧,实现由保姆型向引领促进型、由权威型向民主对话型、由经验型向智慧反思型的角色转变”;骨干教师研修共同体,我们构建的愿景是“提升研究能力,分享研究经验,形成教学专长,提炼教学特色,做有思想的行动者和有高度的教育者,实现由骨干教师到卓越型教师的成长飞跃!”由此来激活主体意识、唤醒发展内需、导航发展方向。通过精心设计《研修日志》、精心策划“破冰活动”,让学员了解共同愿景,建立研修规范,促进感情相容与沟通,培养学员的团队归属感与文化认同感。
2.因需而变、因求而立,做满足教师需求的培训
基于研修共同体的教师培训,是基于问题、关注需求的培训,其培训的效果首先取决于真实而科学的需求调研与分析。为此,学院提出了“培训基于调研、调研先于培训”的项目策划要求。强调通过调查问卷、个别访谈、座谈会议、实地考察、政策研究、理论学习等多形式专业性地开展训前调研,以获取准确而真实的需求信息。如,在每个项目实施前,我们通过“训前调研问题单”(如下表)来收集与问诊参培教师的现实需求。
训前调研问题单
不仅如此,我们还将培训的需求调研与诊断分析贯彻培训始终。通过“破冰活动”中的“问题征集”、学员的研修日志、课堂观察记录、教学质量问卷调查、培训满意度调查等来方式来全面深入地了解学员的培训需求,根据学员需求来灵活地调整培训内容、设计论坛主题与研究课题。注重充分挖掘已培项目的效果反馈和总结反思,把每次培训的效果反馈和总结反思,作为下一次培训需求调研的起始环节,形成循环机制。
3.聚焦主题、实践取向,做紧接“地气”的培训
培训课程作为培训目标的载体,是教师培训的核心,课程设置是否精当,直接关系到培训的实效高低与质量优劣。“十二五”以来,长沙教育学院 遵循基于教学实践、凸显情境需求、体现目标导向、注重互动生成、强化应用反馈的课程研发理念,培训课程设计由“模块拼盘式”走向“主题聚焦式”,由“理论取向”走向“实践取向”,围绕研修目标与主题,逐步建构了以“实践性课程”为主体的课程结构,强调实用理论、实景课堂、实在研讨、实效感悟。如语文教师培训,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员,近三年来,我们研发了如下培训主题:新课标视野下的语文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基于课堂观察的课例研修与语文教师专业成长、文本解读与现代文教学能力提升、文言文教学决策创新与教学实施、读写一体理念下作文教学的改革与优化。围绕培训主题,集中用力,聚点深挖,或横向开拓,或纵向发掘,设置培训课程,形成专家理论引领、一线名师或学科培训专家示范引领、学员反思性实践、小组研讨交流、总结提升后再改进行动的培训课程体系,基本实现了“学”(听中学、做中学)、“思”(经验提升、实践反思)、“做”(情境体验、任务驱动下的校本实践)、“研”(“小课题”研究、课例研究)的结合。
4.多元互补,整合共生,做有“孵化”效应的培训
基于研修共同体的教师培训,在培训形式的选择上往往采用多元主体协同培训、多形式互补混合式培训。将院校集中培训、校本研修与学员自我教育结合起来,将远程培训与岗位反思性实践结合起来,将专题讲座与微案例分享、主题沙龙结合起来,将理论学习与参与式工作坊活动结合起来,实现各形式间的相互联通、优势互补与同步生长,扩展教师研修的时空,延伸研修的效果,进而实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基于研修共同体的教师培训,其教学形式除专题讲座外,更多地采用主题研讨、世界咖啡汇谈、工作坊活动(任务驱动、合作研讨、实践操作)以及任务驱动下的岗位实践,促进学用结合,使培训突破了即时效应,具有了生根性与生长性,进而产生带动与孵化效应。
5.跟进指导,训研一体,做专业支持服务的培训
研修共同体的建设需要有骨干的带动,需要有专业引领力量的支持。作为研培机构,在打造研修共同体的过程中,要牢固树立“培训即服务”的工作理念,这里说的“服务”不仅仅是后勤保障,更重要的是专业支持服务。可以是远程网络跟进,通过建立QQ群、网络研修社区,形成专业交流与对话共同体,定期发起活动与话题,引导学员横向交流与深度研讨;可以实施导师制的跟进服务,以小组为单位配备指导老师,对学员的岗位实践进行全程跟进与跟踪;可以采用项目组定点式跟进,选择有代表性的学校,确立具体目标与研修内容,进行定点式跟进,真正将学习与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教学生产力。
6. 注重展示、固化成果,做推动自我实现的培训
篇10
我们所说的专业引领课堂包括:学科素养提升、学科教育、课堂示范教学。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以学科素养提升为重点,辅以学科教学指导与示范教学,在学科教育思想的引领下,通过名家们的引导,树立良好的理性学科思想认识,走出旧的樊笼,建立新的思考,教师们的思想有了飞跃,学生才能得到发展,这是本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所在。
为此,我们采取以下办法来实现有效的专业引领课堂:
(1)建立健全的引领制度。包括组织制度、指导制度等。
(2)形成完善的引领机制。其中包括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明晰的“个人档案库”“个人档案库”包括“个人资料”、“教育资料”、“素质资料”、“绩效资料”四个板块,以便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加明晰化。
(3)组建“导师团”。 导师团内部包括有外部专家和学校内部“专家”,其中外部专家包括大学教学论专家、特级教师、教研员、退休校长等等,内部专家刀包括校长、科研主任、教导主任、骨干教师等。课题组通过优化“导师团”内部结构,使各个专家都做到各施其责,各尽其用。
2. 教学实践课堂
包括:到河北省区域内的重点中学听课、评课、交流、研讨、专家点评、引领教学;该课堂的教学设计以相互学习交流为重点,充分利用“差异既是资源”的有利条件,通过来自不同区域的同行们的深入交流、探讨,使学员获取更多的启发和启迪,加深对教学的思考与改进。
(1)要开展行动研究,反思教学实践。教师要为行动而研究,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找到科学理论的依据,提高教学实践的科学性;要在行动中研究,反思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在实际行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改善实践行为;要对行动进行研究,每次行动之后对整个行动进行深刻反思,增强新课程改革的体验,总结教学实践的基本规律,提炼和升华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典型案例和教育故事。
(2)要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实践技能。新课程教学与传统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为了适应新课程实施的需要,教师应改革课堂教学目标及活动设计,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情感体验,提高自身组织教学活动、调控教学过程的能力;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创设支持学生学习的环境,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差异,从学生的参与度、交往度和达成度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课堂教学技术,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大脑“动”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提高自身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要追求实践智慧,富有教学机智。新课程教学具有动态生成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具有实践智慧,能科学调控,也能即兴创造,使课堂教学成为智慧探险的过程,引导学生开放性地吸纳知识;要坚持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回归社会的原则,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使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要灵活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追求实践智慧的生成和提升,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3. 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
包括“教学工作坊”备课、磨课、上课、说课、评课、专家引领教学;通过以上两个课堂的学习与实践,内化到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该如何开展与实施?将理论与实践的学习相结合变为自身的教学行为的改变,在教学中又如何体现?我们设计了“教学工作坊”一一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学员亲历教学实施过程,去进一步理解、体会、内化,变为自身教学真正的行动。在此过程我们配有学科教学专家全程引导与评价,还有学员间的相互探讨与交流,多方位的指导和实践环节,使学员达到学以致用。
我们在“语文教学工作坊”中,把不同的语文课型进行分类:说明文教学、议论文教学、记叙文教学、诗词教学、文言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教学、散文教学、作文指导课教学、作文评价课教学等10类。然后,我们把实验教师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钻研一类教学,并发挥集体的力量备课,备完课后,我们将在“语文教学工作坊”中集中展示。
具体分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集中研究,集体备课。
在“语文教学工作坊”中,我们10个小组通过聘请教研员、特级教师及老教师在各个小组内就分到的类别进行集中指导。各小组成员在自己分到的类别中集中学习相关教学知识,并集中就其中某一课进行集体备课。
第二步:集中展示,相互质疑。
当备课成熟后,各小组分别派一名代表上示范课,其他小组成员现场打分,并就其中的问题进行质疑,做课教师当场解答。最后给各队打好分,排好名次。各小组就其他队提出的问题内部修改。
篇11
二、工作思路
借“国培”之力,整合教育教研科研、研修工作室、校本研修、送教下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微课”网络研修与教师工作坊、中小学毕业班复习研讨、学科教师命题制卷、乡村教师能力提升、论文评选、课题立项、校长论坛、校点负责人,骨干教师、教学改革培训等工作,转变培训方式,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助教师业务能力提升、专业技术发展,学生成才、教师成功。
三、工作措施
1、分区域建立教研、科研、研修联组:推行区域研修,协同研修,集智研修,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为中心,以优秀工作室为龙头的“1+N引领培训、以骨干与学科带领人为首的“1+1”帮扶研修以及学校自选的同课异构、校际结对、网络讨论、实践反思、校园网站等。示范带动,以点带面,全员参与,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满足需求,捆绑考核,均衡发展,实现“共融、共荣、共赢”目标。
2、“送教下乡、各类教学赛课”纵深开展:全覆盖26个乡镇中心校推荐学校,10所一级预算单位中学、16所直属学校、部分优秀示范幼儿园等促进学校工作全面开展。采取“专题讲座、教学观摩、经验介绍、现场参观、岗位实践、互动交流、专家点评”等形式,通过“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方式,强化教师培训质量和效益意识。
篇12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交流的题目是《做“国培”教育的追梦人》,自2010年12月第一次参加国培,便与国培接下不解之缘。期间多次参培,也多次担当坊主,从网络培训工作坊到省名师工作坊,与坊员们一起经历了一场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之旅。其间的点滴进步离不开继教网和各级领导、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耐心指导。感谢全国中小学教师继教网这一平台,为我们打造出一片知识的海洋,创建出一个小学语文研修的精神乐园。在学习和辅导中,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教研技艺的增长;既有交流、分享带来得快乐,也有在辅导与工作矛盾无分身之术的无奈、艰辛和委屈,感悟颇多。
一、网培四步行,真诚是纽带
教师培训需要的是培训者平和的心态,培训者唯一需要做到的就是真诚!因为真诚只能用真诚来唤起。带着一颗真诚的心,我坊按照以下四步进行网络培训。
(一)自我培训,诚学操作
我在做坊主前参加了宜宾学院组织的教师团队置换脱产研修和宜宾县组织的坊主专题培训,明确了培训的任务。通过自学操作指南,
1
了解网络学习的操作步骤,并制定出小语2坊的学习指南。提前去浏览了网络课程,了解课程设置的结构和具体内容,为有针对性的辅导奠定基础。
(二) 组建团队,诚邀参培
1. 组建团队
召开三人行主持人会,统一思想,交流规划,做好分工。坚持“小分工大合作”的原则,由我统一协调督促学习进度,批改师德追求板块的作业。一副坊主是一线教师,重点批改参训计划和培训总结作业。另一副坊主是片区教研员,主要批改信息应用成果。
根据学员的个人信息和采访了解,共51名校长,镇小7人,基点校和村小44人,是宜宾县51所最基层基础教育基地的领航人。了到他们年龄参差不齐,有的还是民转公人员,便将学员随机分组,由组员推荐选出班委和组长,并借助群视频,召开班委会,指导参加网络学习。
2. 诚邀参培
建立QQ 群后,文件、短信、电话齐上阵,邀约学员申请加入QQ 群, 进入平台、熟悉平台、进入学习状态,明确培训任务和要求,积极参加培训,确保学员按时登录学习。及时在群里转发培训指南和登录用户名,在QQ 群和学习平台上新学员须知及编辑的学习步骤微课,告知学员学习分几部分,每一部分怎么操作。提出作业审核的要求,要求不符合要求作业一律不批改,由分管主持人电话通知重新
2
提交。
(三)激发激情,诚赞助难
1. 激发激情
坦诚交心、彼此尊重、答疑解惑、及时反馈。培训中充分发挥团队精神,班长,组长,班干部随时在群里提醒大家,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如在视频观看的学习过程中,部分学员不会计时,造成学习了很多次学习时间仍然为零。发现这样的学员,我们总是一边打电话,一边在电脑上截图传过去一步一步引导。部分学员学得非常认真,能及时做出反馈,并且能在研修日志中把自己的学习感想与心得乐于与大家分享,在帖子板块与大家讨论。我们会认真阅读学员的日志,与学员一道在论坛上分享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的喜与忧,交流中对学员从陌生到相熟再到相知。
2. 优化评价。
学员的作业既是是他们认真学习的见证,又是他们平时工作的经验总结,很值得学习和借鉴。所以,每一位学员的作业,我都认真地读,慎重地下评语,我想通过精短的评语,为学员们加油喝彩,让他们感受到“国培”的意义。
优化评价,以鼓励为主,我们多次以光荣榜代替学情,温馨提示代贴通报,以调动学员积极性。学情及时上传下达,沟通交流。对学习进度快,作业优秀的学员,高高杨起表扬的武器为其点赞。真诚的期待促进学员创新学习,尽可能让网培收到实效。
3
3. 提醒督促。我每周的周一上班后,周五下班前在群里公示一次学期,以提醒大家及时参加学习。充分利用好班级公告、小纸条、简报等平台及时通报学习近况。督促学员认真对待各级组织的学习活动,并鼓励把研修收获运用于实际教学中。特别提醒那些掉队的学员,督促因为工作繁忙而耽搁了学习的学员,鼓励因为地处偏僻地区网络不通畅和因为学校及家里电脑较少的学员,期待他们与全班的学员一起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4. 凝聚合力。下班回家,我会经常登录“国培”网及QQ 群,查看有没有小纸条或新的动态,及时解答学员的问题,帮助学员学习,并参与各类讨论。如果浏览到好的文章,及时在群里分享,与学员共享“心灵鸡汤”,增强学习群的凝聚力。
5. 温馨助难。对时间和条件有限的学员采用温馨提示、电话、QQ 微信谈心,帮助分析学习落后的原因。极少部分因为年纪大和条件差需要技术和设备支持的,我通过电话联系当地的主管行政部门,寻求当地有条件的镇小或者基点校提供帮助,周末到有条件的学校专题学习。如:因为偏辟,学校和家里都没有网络的村小校长金校长,利用周末的时间到镇小学习,一直坚持了四个周末,最后以100分的好成绩结束培训。
(四)齐心协力,喜获佳绩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语2坊的在春秋两个学期的参训率100%,合格率100%,优秀率100%。共成绩公示光荣榜12次,作
4
业提交的温馨提示14次,作业提交不合格与原因的温馨提示提示4次,成绩未满90分人员温馨提示3次,简报6次,推荐优秀作业22份。
二、面授六策略,落实是关键
怎样把网络学习中学到的一切运用到实践中去呢?集中面授就是实战演练的场地。在集中面授学习中,我们坊采用了以下六个策略。
(一) 调查分析,目标定位
调查了解培训者的需要,访问有经验的本土专家,采访校长,采访老师,了解需要接受哪些板块的培训。召开坊主会讨论、分析、交流,统一统领思想,统整课程的设置,着眼实际和实效,确定培训的目标。
(二) 统整课程,分项实施
严格遵循课程设置原则,即主题化,递进式,接地气;以课题引领,实现教培一体化;课堂“三非”:非课改课不上,非课改的教研不搞,非课改培训不做。我们通过研究决定采用国培与课题研究及推广相结合,集中研培与“游学式”研培相结合,总分总结构操作的集中面授培训方式。第一次主题“探寻有效管理”,第二次主题“探寻有效识字和阅读”,第三次主题“探寻快乐交际与习作”,第四次主题“探寻诗意语文教学”,在诗词教学后展示、总结、反馈。在交流、反思中收获提升。
采用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递进式螺旋上升培训方式,目的
5
是让校长们不仅自己能上课,还能研课、磨课,做到科学有效的指导课堂。
(三) 引领互助,措施落实
1. 专家引领、名师引领。结合课程,除了重温网上的经典视频,我们还聘请了多位教育专家进行精彩的讲座。他们用生动的案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和宝贵的经验引领引领着学员更新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让校长们对教育教学的改革有了更深的认识。如:聘请广汉市实验小学校长张兴述做校园文化主题交流,给校长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发了一场关于学校怎样打造文化的论坛交流。
2. 名优带头、坊内互助。坊内有极少的省、市、县级名师和名校长,我们通过组织研讨、交流、思维的碰撞,对办学思想,小学语文教学的观课,评课,议课,导课有了提升,对课堂的指导途径,方法等研磨得内容丰富,详实、实用。
3. 自主管理、互评推优。出勤签到、组织活动、磨课评课、讨论交流、作业收交、互评推优都采用自主管理。如分组交叉推荐优秀作业。
(四)融入课题,科研引领
“国培”课程设置中融入县内课题研究和推广,让参培学员办学思路更清晰。
在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板块,我们融入了省级研究课题“区域推进小学语文课内外整合阅读教学研究”。聘请市和县的课题负责人
6
分别做了2个专题讲座,全市示范课2节,县优课展示5节,学员对比课10节。
在诗词教学板块,我能们融入了市级研究课题“区域推进高效课堂实践研究”,课题负责人示范了高效课堂“三环六步”操作模式。通过“怎样的课堂才高效”论坛交流,学员们在实战演练中对课题的推进步骤更加明确。
在识字教学板块,我们结合了市级推广课题“三自识字法”的推广。聘请了2位课题主研人员上示范课,研磨后学员抽签同课异构展示收获。还给予每位学员3分钟进行识字教学的论坛交流。
(五)“游学”研培,受益基层
1. “游学式”集中培训怎么“游”?
借用“游学式”送教下乡的经验,把研培活动“游”起来,动起来。“游学式”培训即把班级学员按地点轮流培训,送教到乡镇,每到一处,该乡镇便组织涉及的学科教师参与到培训中,50名学员扩散为100名、150名......
2. “游学式”集中培训的目的
让培训真正做到了辐射乡村,这样聚力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成效,让基层的教师和孩子更受益。在与各地的教师交流学习中,不少学员成长很快,感觉见识广了,当初的迷茫逐渐变为豁然开朗。
3. “游学式”集中培训的成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到一处,学员不仅能全方位观摩所
7
到校园的校园文化,办学理念,体会借鉴教学精髓,还能促进承办学校的发展。如在观音镇小的诗词教学研培中,该校师生结合学校实际,展示了经典诵读活动的节目,学员也即兴同台PK 。五节不同类型的课吸引力不少老师,也让观音镇小的孩子们领略了校长们不一样的教学风采。培训后,不少村小和基点校的校长都说收获颇丰。横江镇小的肖校长当场发出挑战,要PK 观音镇小,同时发出邀请,希望其他的学员届时积极参加见证。国培培训延伸为学员们的互动培训。这恰恰就是我们培训所要达到的目的:那就是唤醒校长们对未来的责任与担当。激发校长们沉睡的教育激情。
(六)“听诊”研培,体验提升
1. “听诊式”研培的形式多样
聘请专家做专题讲座引领,邀请一线名优教师上示范课,学员临时抽签上模拟课,观摩一线教师的研究课,学员通过观课、研课、磨课、评课、专题研讨、集体备课、分组说课、对比教研、剖析诊断、重构设计、微课演练、同课异构、论坛交流、综合展示、参观访问、组内推优等形式研究课堂。
2. “听诊式”研培的课型丰富
在培训时渗透了团队体验式培训活动,激发了培训的兴趣。体验式课型有专题课、模拟课、诊断课、研究课、示范课、微课、实践活动等。学员们在体验中提升,表现为出勤率高,认真笔记,参与积极性高,思维碰撞效果好,作业上交质量高。通过“听诊”研培,让校
8
长学员们不光会管理学校,还要能上课,会观课,研课,磨课,指导课。与专家型校长缩短距离。
三、成果日渐丰,愿景终实现
(一)办学理念得以更新,有了新思路。
(二)指导教育教学的技能得到提高。
我们总结会上选出上汇报课的五位校长中一位是镇小的,一位是基点校的,三位是村小的。通过课堂的呈现,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成长。
(三)教育教学成绩得以提升,办学幸福指数得以提升,更自信。
(四)形成了《研修计划集》《优秀教师故事集》《优秀教学案例集》《优秀培训手册集》《优秀微课作品集》《学习心语集》《国培计划集》《教学设计集》《优秀教学反思集》《优秀成长记录集》《论文集》《集中面授简报集》《学员研修总结集》等成果集。
四、困惑与反思
(一) 困惑
在面授中,我们感到工学矛盾比较突出,音像资料收集困难,游学中部分学员感觉路途远,学员回校的报销困难,各组之间的成果收集有差距,少部分学员培训任务强调不到位,网络设备较差,以致个别学员参与线上学习较困难。
(二) 反思
怎样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线上学习时间可不可以再拉长一些,让学员学得再扎实一点?线下集中培训可不可以一学期一次多天来
9
篇13
通过专家教授的讲解引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促使自己向专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化方向发展。
二、研修目标
1.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2.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3.能结合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语文教学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三、研修方式及内容
1.积极学习
珍惜这次培训提升机会,认真遵守培训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要求,每天挤出时间上网学习,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报告,并做好必要的记录。无论专家报告何种风格,都坚持在最快的是时间内调整思路,融入专家讲解思路,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
2.聆听请教
对讲解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3.反思提升
每天结合自己在培训学习中的感受写出学习心得、研修日志,发表在班级培训平台上,与各位学员共同交流探讨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能力。
4.学以致用
争取通过学习,在研修结束后写出研修学习的体会和收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发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使传统与现代教学媒体互相渗透,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
四、具体措施
1.每天利用1—2小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
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3、培训期间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