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在教学中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册书单元教学的性质很强,每单元都有一个相关的主题,比如议论文单元、小说单元、说明文单元……因此在教学中就注重让学生掌握各个知识点,并以每篇课文作为范例进行教学,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让他们展开讨论,让学生有意识思考,有兴趣思考。在教学的过程也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的能力。每堂课都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备好学生,知道学生喜欢课外的知识,于是每节课前就由我自己给学生讲一个课前小故事,让学生起来复述,并让同学讲讲故事讲了个怎样的道理或从故事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这样既锻炼自己的朗读水平,也让学生从小故事当中学到一点做人的道理,还可以锻炼学生听课的能力和概括的能力。课文的迁移积累也是本学期很注意做的一件事,每课都会向课外或生活延伸,作业设计也注意一些发散性思维的题目的设计。即专家所说的要“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
3、作文教学也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命题灵活,形式也多样化了。比如本学期学校开展了军训和运动会,因此本学期就有两次作文有关这方面的,因是学生亲眼所见的,写作中就多了几分真实性和真切的情感,作文水准也提高了许多。周记就让学生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做些摘抄,写一写读后感,有时还有意识将课堂延伸让学生写在周记上。还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也有所区别,因人而异,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比如周记我让作文水平中下的同学就摘抄,而中等以上的同学就要踏踏实实的写每周发生的重要的大小事,或在摘抄的基础上写出相对应的感受想。而作文也有区别,一些有能力的作文字数就要求600字以上,而一些后进生则要求450字以上则可以。一课三练一部分可以只同学做第一、二部分,一部分同学则需全部完成。
4、注意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由于本地区学生受方言的影响,对语文的学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待语文科目较不重视,要让学生树立信心,只有多抓学生的优点,让他们意识到有人关注他们,有人在乎他。当然这种做法收效甚微,但我还是要关注他们,毕竟他们也是班级中的一员,在学习中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我们的教育理论中有一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所以我不能放弃每一位同学。
篇2
1.注意在阅读前让学生积累词汇。教师应当将新词汇的教学放在阅读教学之前,以减少学生在阅读时的障碍,并在进行词汇教学的同时,还应当通过文本导入和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提前了解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以提前将学生带入阅读材料所设定的情境中,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新目标英语2013版Go for it)Unit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这一章节时,我就先将engineer,scientist,collge,education,physical,relationship等新词汇用学生所学过的句子和词汇串起来先行讲解,并在这个过程中利用文本导入和图片赏析的方式让学习猜测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既扫清了学生阅读时的障碍,又提高了词汇学习的频率和效果。
2.注意在阅读时让学生掌握技巧。在词汇学习的基础上,就应该让学生进行多种模式的阅读,以切实把握文章内容。以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新目标英语2013版Go for it)Unit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中的sectionB为例,就可以让学生先进行通读以粗略掌握文章大意,然后再进行诵读以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了解,并让学生在诵读之后总结文章大意、基本架构和写作特点,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精读,让他们通过阅读,掌握文章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和技巧,从而在这样递进层次的阅读中增强语感、熟悉句式、积累有用的短语和句式,感悟英语文章的表达特点。最后再让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口头复述,以让学生在口头复述中形成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
二、以读促写——融会贯通,水到渠成
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是一个被动输入的方式,而在阅读之后指导学生写作就是让学生将被动输入的知识转变为主动输出了。所以,教师在进行完阅读教学之后就应该着手指导学生根据阅读材料进行仿写和创新写作,让学生将阅读输入的知识进行及时转化。
篇3
第三阶段是在模拟测试之后的查漏补缺,本阶段主要从“答题要点”入手,以准确高效答题为目的。
在三个阶段过程中,第一阶段是复习的保障,第二阶段是复习的关键,第三阶段是强化运用。
第一阶段的复习应以课本为依托,严格按考纲要求,对知识能力点进行全面归纳梳理。由于这阶段要进行新课任务,所以本阶段的复习只能穿插在新课的学习中,找准固定的时间,制定好本阶段中每天、每周、每月的具体任务目标。根据课本的编排体系,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复习。如古诗文的复习,从七年级上册到八年级下册的所有内容,都要有计划地进行复习。每天安排课前5分钟,默写1~2首古诗,欣赏1首小诗,这样每天坚持,一个学期可以把七八两个年级需要背诵的古诗文循环默写欣赏两到三次;每周安排好1~2篇的古文复习,一个学期也基本上能完成七八两个年级古文的复习;每月安排一册书的复习,如9月要求学生复习好七年级上册的内容,10月要求复习七年级下册的内容,11月复习八年级上册的内容,12月复习好八年级下册的内容。这样,有计划地进行,一个学期就可以轻松对七八两个年级的知识进行一次全面梳理,重新强化积累需要记忆背诵的知识,让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
因为本阶段还在进行新课程,所以本阶段的复习在时间上是零碎的、散乱的,但只要每天、每周、每月坚持有计划地进行,日积月累,就能形成较系统的知识结构。
另外,在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内容、写法、语言风格、作家等几方面对新旧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这样既加强了旧知识的复习巩固,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比较的能力。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中的《渔家傲 秋思》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内容上复习一些关于秋天的古诗,如八年级学过的《天净沙秋思》《秋词》;从写法上,找一些具有相同或相近写法的古诗词,如《使至塞上》,分析借景抒情的写法;从语言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与“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精妙;从作家看,引导学生复习范仲淹的作品,如《岳阳楼记》,结合作家的不同作品,了解作家的思想及风格,进一步掌握作品表达的中心主题。如果,教师在新课的教学中,长期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学生不仅能更好地掌握新旧知识,而且能够提升能力,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二阶段主要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题复习,从考试题型入手,掌握各类题型的答题方法。在复习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训练是主线。由于语文知识的庞杂,各类习题放在一起训练耗时费力,效果不佳,所以,分门别类地进行有序的全面的专题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如根据试卷结构,可以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三大专题。每一个大专题又可以根据题型分小专题,如在“积累与运用”专题中,可以再分语音、字型、词义等小专题。在专题训练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研究考试题型,选择适合学生的题目,切忌搞题海战术。
在本阶段的复习中,教师要选择典型题目,有计划、有序列、有层次地进行全方位复习。可以按照字、词、段、篇由浅入深的层次,设计专题。如可以设计以下专题:语音、字型、辨析词语、语病、语言的简明得体连贯、仿写、图表表述、语言的综合运用等专题。在阅读与鉴赏部分,可以设计如何鉴赏诗词专题,指导学生分类鉴赏,引导学生从字词、修辞、写法、意象、内容等多方面进行鉴赏;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设计如何分析词语的含义、分析句子含义、分析标题、分析语言特色、分析写法、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结构等专题:还可以从文体知识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学作品中的小说、散文、戏剧等专题。写作部分,教师可以设计审题、拟题、选材、立意、结构、开头、结尾、详略、如何紧扣题目等专题。
本阶段,教师要仔细地有计划地设计专题,避免杂乱无章,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复习目标。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为做题目而做题目,重点要指导学生答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归纳答题心得、答题技巧。如在句子衔接专题中,我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了10条一致原则:句子前后主语要一致,前后对象要一致,词性要一致,近义、反义要一致,前后语序要一致,修辞尽量一致,前后表达的主要意思要一致,句式要一致,语境、内容要一致,风格要一致。学生根据分析总结,答题的技巧得到了提高。
在本阶段的复习中,教师可以按照“目标定向”“复习内容提示”“方法指引”“精选训练”的复习模式设计专题复习。有些题型可以引入数学的教学方式,如先给公式,再给例题,最后实战训练。
第三阶段主要是根据模拟测试查漏补缺,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弱点、盲点,及时补救。可采用筛网式的复习,强化重点、弱点,找准热点。教师要分析历年的中考试题,发现考试的最新动态,重视模拟题中的新题型,帮助学生掌握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技能,为参加考试做好心理上和技能上的准备。
篇4
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一文时,我让学生针对花木兰从军形象展开论述,让同学们知晓课文写作背景。然后让学生大声的朗诵课文,达到背诵的程度。最后我再对课文进行讲解。
师:同学们,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花木兰的巾帼英雄艺术形象也被搬上了大银幕。可能同学们还不知道,花木兰从军故事最早来源于一首诗――《木兰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下北朝乐府诗《木兰诗》。生非常期待。
师:课前我们已经做好了预习,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大声朗读一下课文。然后叙述一下课文的大意。生一起诵读课文。回答:主要是讲述了木兰从军的缘由、经过和结果。
师:同学们回答的比较到位。下面,我利用多媒体为大家播放一下《木兰诗》的内容,同学们可以感知一下这首诗优美的旋律,展开自己想象的空间。
师开始放录音。生如痴如醉。
师:通过录音,同学们对这首诗有什么想法?
生1:我觉得这首诗写的非常好,叙述了一个完整的小故事。同时,这首诗读起来比较有韵律,我非常喜欢。
生2:嗯,我觉得这首诗的语言也非常美,虽然是叙述的方式,但是语言描写得都很形象。
师:嗯,同学们总结的很对,但是这首诗还有很多优点等着我们去发现,下面呢,请同学们分小组朗读或者背诵课文,再次深切地感悟一下课文。
如此反复的诵读,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深层的领会作品的深刻内涵,一举几得,不失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得力助手。
二、匠心独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古诗词教学妙境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我们借助于多媒体的直观、快捷、方便之优点,可为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创造妙气横生的环境。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天祥《过零丁洋》一文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造超越时空的环境,将文天祥正义凛然的形象、山河寂寥图等图片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利用视频展现我为大家准备的一段文史资料,然后让学生再品读一下全诗,深刻理解作者的情怀和课文的主旨。
因此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如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将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理解作者的人文情怀起着极大的帮助作用。
三、老牛反刍细品味,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知识
在进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达到背诵精品篇目的程度,还要让学生养成积累古诗词知识的习惯,如此才能达到学有所用的教学目的。可并举办一些小活动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如举办“每周一诗”,在课前几分钟,每天由一位同学搜集一首小诗,写在黑板之上,然后为大家讲解一下主旨大意,同学们进行诵读,达到背诵。这样的活动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篇5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受教育者一方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运用一定的科学方式,积极而又创造性地主动介入课堂教学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提高素质的教学方法。它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法,对于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起着重要作用。从定义来看,参与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习者在课堂中的参与热情,提高学习者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迁移。笔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反思与总结,认为板书设计在提高课堂参与度方面,尤其是在提高英语课的课堂参与度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好的板书设计能恰到好处地体现讲述内容,是一种落实教学要求的艺术再创造。尤其是在初级英语教学中,板书设计的作用往往比老师讲解的效果还要好。如果说板书设计在语文教学中更具“纲”的特征,那么,在外语教学中则更具“路”或“桥梁”的特征。
一 板书设计在英语教学中具有的作用
1.从课堂的角度看,能使教学重点、难点突出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和概括,为了体现一节课的精华,板书的内容都是经过教师的认真准备和细心的筛选,将最具代表性的、最重要的和最难以理解的部分板书出来,让学生可以反复看反复琢磨,以达到不断强化、加深印象的目的。板书可以使一节课的讲解部分变得更高效,从而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全面的合作练习。
2.从教师的角度看,能使授课更富层次感和逻辑性
板书是老师的“微型教案”,它体现了老师上课的思路,体现了课程的内在联系。如果板书设计合理,它就能够将课程内容有重点有先后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呈现出来,使课堂有连续性和层次感。老师能更轻松地把握课堂节奏,观察学生的反应,使得课堂张弛有度,符合认知规律,从而更好地发挥出教师作为引导者与组织者的作用。
3.从学生的角度看,能引导思路,协助理解和记忆
板书是一座桥,若设计得好,学生就能顺利地通过它来理解难点、记忆重点,最后将其内化成为自身知识构成的一部分,完成知识的正向迁移。掌握了基本知识,学生就能在后面的合作学习环节中主动参与,积极反应。如果板书的内在逻辑性很好,他们体会到的就会是一种思维方式,经过长时间的接触,他们就能很快掌握老师的思维方式,理解教材的意图,自主地、能动地去学习。
二 中学英语教学中,板书设计体现的原则
1.分析教材,认真备课,高低有度
不同的课型就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特点就要有不同的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应有不同的教学重点。《新目标》英语中,每一单元都由A、B、SELF CHECK三部分组成。A部分主要讲授本单元的主要词汇和句型;B部分主要是在A部分的基础上,将词汇和句型进行扩展和运用;最后一部分是对整个单元的复习和总结。其中前两部分各需两节课时,第三部分只需一节课时。这样一来,每节课时的重难点又不同。教师应站在整个单元的高度进行备课,分析单元的重难点,再分析每节课的重难点;然后确定每节课的目的和课型,最后进行板书设计。
2.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如果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词汇与句型,那么板书设计就应使二者互相搭配,相辅相成,便于学生学习并记忆词汇,然后进行句型练习;如果本课的重点是篇章理解,那么板书设计就应体现文章的文体或线索,便于学生从整体把握和理解文章,最后复述文章;如果本课是一节总结复习课,那么板书设计就应将整个单元的脉络反映出来,从词汇到句型再到重点的语法知识。
3.形式多样,书写适时,便于练习
有人说教词汇就把词汇罗列出来,教句型就把句型罗列。出来,很简单,难道还需其他形式吗?答案是肯定的。比如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教学有关人的五官和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句型是What is the matter?He has a toothache.一位老师先让一名学生到台前来作为模特给学生教有关身体各部位名称的单词,然后再直接让学生扮演病人,引出句型。教单词时没有板书,只在教句型时将两句话写在了中间,随后便让学生自己练习;另一位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微笑的卡通熊,边画边将单词写在相应的部位,随后又将笑脸改成哭脸,此时引出句型的前一句并板书出来,接着又将某些部位改成曲线,引出句型的后一句并板书在旁边,这时再让学生两人练习。这两种板书方式哪一种更生动有趣,便于学习、记忆和练习呢?答案不言而喻。板书的形式多样,并随着课程的逐渐展开而应时出现,不提前也不滞后,使老师的教学如虎添翼。
4.字迹工整,布局合理,开放灵活
板书无论是何时书写,都应字迹工整,尤其是教学低年级学生时,不可随意连笔,大小写不分;重点的和容易出错的部分用彩色粉笔书写以示强调;根据黑板的长宽比例,尽量将板书写在中间位置,不可一边倒,并将右侧留出,作为机动部分。
三 英语教学板书设计的形式与方法
1.简笔画式
这种方式多用于以单词为主的课型,画面简洁,意思明了,适于联想,便于记忆和练习。如教国家的名称,有老师随手画了几面国旗,颜色鲜艳,一目了然,学生的积极性立即被调动起来,老师顺势和学生一起写出单词。还有的老师在教关于天气的单词时,仅用几笔就将风、雨、雪、晴等天气状况画了出来,速度快,使用效率高。这种方式特点在于出其不意、生动活泼、方便快捷、抛砖引玉。
2.词句搭配式
这种方式多用于以句型练习为主的课型。句型呈现完整直接,便于练习。比如,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该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句型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on Sunday morning? 向别人发出邀请,再用句型Sure, I’d love to. 表示接受,或用句型Sorry, I can’t. I have to do something. 表示拒绝并给出原因。板书书写时,将重点短语列在相应的位置,然后再引出句型并写在相应位置。这样的方式思路清晰,便于学习和掌握,几乎全班学生都能在10分钟内学会并脱口而出,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课堂的效率也显著提高。如以下对话:
A: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on Sunday morning?
B:Sure, I’d love to. / Sorry, I have a piano lesson.
I have to study for a test.
help my parents.
go to the doctor.
visit my aunt.
3.表格式
这种方式适用于篇章的学习(见下表)。特点在于文章脉络清楚,重点词汇突出,便于复述或背诵文章。比如,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3A的板书就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在讲解过程中逐渐将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当课文讲解完毕,大多数同学已经可以根据表格内容提示来复述了。这样一来就省去了课后大量的背诵时间,提高了课堂40分钟的利用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对比式
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学习单词或学习句型的变形时,让学生对变形的规则和结果有清楚的认识。尤其是变形的部分要用红笔写出,以示强调。比如,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是学习形容的比较级。该课先用意义相反的两个形容词对人物进行描述,然后再进行比较,板书就可以设计为对比式。学生通过观察,得出三个形容词比较级变形的规则,老师的讲解也变得轻松很多。左边再将关键句型列出,学生学习完单词后,直接运用句型练习,难度降低,便于掌握。这样的效果比直接讲语法高效得多。
Tall-taller thin-thinner A is…than B
short-shorter heavy-heavier -Is A…than B?
long-longer funy-funnier -Yes, she/he is.
wild-wilder serious-more serious -No, she/he isn’t.
calm-calmer athletic-more athletic. She/He is…than B.
smart-smarter outgoing-more outgoing
5.逐次展开式
这种方式主要用于以句型练习为主的课型,多见于每单元的第二课或第三课。该课主要是对第一课的深入发展。老师可在复习时将前一天的主要句型列出来,然后逐步引导,展开当天的新句型,一般会有2~3个,学生会在老师的带领下,慢慢建立起对该课的整体认识。比如,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上课时老师先复习句型How do you get to school?然后进一步引出两个新句型How long does it take?/How long is it from home to school? 板书设计就可以按照进程逐步展开,最后学生可将三个句型同时编进自己的对话中。这样学生在接触课文以前就学会了关键句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节约了随后讲解课文的时间,从而全面理解课文的同学也大大增加了对话内容。
―How long does it take ?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 It takes about …minutes.
―I… to school. ―How long is it from home to school?
―I get to school by…. ― It’s about …miles/kilometers.
四 结束语
“参与式”教学的理念及其特点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是师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合作学习的过程。它使我们认识到:课堂上必须摆正师生的位置,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起着主导的作用。它是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获得知识的过程。教师在努力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之前,先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从每一节课入手,观察教育现象,发现教育问题,并努力钻研和思考,研究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自己从“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使我们的学生向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转变。
参考文献
[1]彭观仞.浅谈板书设计的特点与要求[J].陕西教育,1999(8)
[2]蒲恩荣.参与式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发展,2006(8)
篇6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尽最大努力培养尖子生,抓好中游学生,力争在第二档上有所突破,尽量减少差生数量,从整体上提高学生成绩,以保证在明年的中考中取得较好成绩。
三、教材分析:
九年级两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两册共有47篇课文,10个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进行综合训练,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第二学期,进行复习。第一轮,紧扣教材系统扎实的打好基础;第二轮,专项训练,基础知识、古文、现代文阅读、写作。针对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逐一解决。第三轮综合训练,整体上训练学生素质,答题技巧,应考能力。
四、教改措施:
1、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很抓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2、从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好阶段性检测,严格按照中考标准出题阅卷,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
3、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深挖学生内在潜力。
5、作文采用全批、抽批、面批,学生互批等方法,快捷、及时反馈给学生,及时指导、评价、交流,激发写作动力,同时结合每周两篇随笔指导、交流,用最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最容易接受,最容易受感染的学生作品启发、激励学生写作,把作文教学落到实处。
6、现代文阅读教学,注重阅读规律的总结,找出规律,找好规律,在训练中学生加以应用,以提高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能力。
7、古文教学,背诵要牢固准确,加大检查力度,以达到最佳效果。把课内的词语含义、句式、情感等迁移到课外阅读。
五、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学期:
上半学期学习上册
第一周:第一单元
第二周:第二单元
第三、四周:第三单元
第五、六周:第四单元
第七、八周:第五单元
第九、十周、复习、期中考试
下半学期学习下册
第十一周:第一单元
第十二、十三周:第二单元
第十四周:第三单元
第十五、十六周:第四单元
第十七、十八周:第五单元
第十九、二十周、复习、期末考试
第二学期
第一周:复习六年级上册
第二周:复习六年级下册
第三周、第四周上半周:复习七年级上册
第四周下半周、第五周:复习七年级下册
第六、七周:复习八年级上册
第八、九周:复习八年级下册
第十周:基础知识、古文专项训练
第十一、十二周: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篇7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大自然的语言》等五篇文章,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2.积累科学知识,激起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把书“读薄”的过程,把长文“读短”的过程,都是不断筛选的过程,不断去粗取精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提高筛选信息的能力。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筛选文章信息,探索自然奥秘”。
(说明:切入阅读主题“筛选文章信息,探索自然奥秘”,同时明确了学习目标。)
二、阅读探究――我阅读
(教师提示:浏览就是扫描式的、跳跃式的阅读,在此过程中了解关键内容,按要求筛选文章信息。)
1.浏览《大自然的语言》,说说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2.浏览《奇妙的克隆》,谈谈克隆技术的好处。
(说明:意在引领学生独立按要求筛选信息,在交流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分享各自筛选信息的过程,从而让学生自主摸索筛选信息的方法。)
三、总结提升――我归纳
筛选信息的方法:第一步,确立信息范围;第二步,选取关键词句;第三步,整合提炼信息。
(说明:在学生自主归纳的基础上生成学法。)
四、学以致用
我介绍:浏览丛书《动物的伪装自卫术》和《冬虫夏草是如何长成的》,筛选文章信息、批注关键词句后完成以下练习。
想一想: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说一说:你以“ 简介”为题目介绍这些。
(说明:运用方法进行筛选信息的训练,意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自然奥秘,并能对所筛选的信息进行整合提炼后准确、概括、有条理地简要介绍,学会方法运用的同时进行了语言训练。)
我表达:朗读丛书《投入大自然的怀抱》的优美段落,从中筛选语句,表达你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参考句式:我爱大自然,因为。
篇8
普通的语文课阅读教学一直都在进行,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在跟进。无论是单文本阅读,还是多文本阅读,阅读有几个鲜明的作用:提高修养,获取知识,传承文化。那么我们为什么更热衷于多文本阅读教学这种形式呢?因为多文本阅读不同于单文本阅读的地方是:课堂容量大了,更多的时间可以放在学生的阅读上,老师的讲则必须是精讲,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是同时阅读几篇文章,让学生更多地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这种阅读形式更贴近“阅读”的本真意义,或者说更贴近“阅读”的本色;同时对于老师而言,相比于单文本的深挖掘,多文本阅读也给了老师更多的自由,在教学设计上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语文教学上则更多地体现了老师的个性与特色,语文课进而也异彩纷呈,百花齐放。
其次,多文本阅读教学如何提升有效性?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有怎样的关键意义?
目前出现的问题是如何提升多文本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很多老师花费不少精力来进行校本教材的研究,寻找了很多课外的相关文章,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的设计。但是,这种做法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例如,我们的教材在编纂时,已经是按照相同的主题进行了单元的编排,同一单元的文章为什么不能作为多文本阅读的素材呢?再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的《短文两篇》,在同一课之内的两篇文章《陋室铭》和《爱莲说》已经能够很好的让学生体会“托物言志”这种表现手法,又为什么要寻找那么多课外的生僻古文来学习这个知识点呢?这种做法是否有一些舍近求远呢?所以,我认为,如何提升多文本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教师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
在进行多文本教学设计之初,教师必须明确的就是“我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个多文本阅读课,我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从课内衍伸到课外,只是同一主题的深化,老师要做的基本就是筛选相关的素材,推荐给学生,稍作点拨总结即可。阅读的本质是什么,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是读者的精神洗涤的过程,是读者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任何一位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做的。而教师的意义更多的应该体现在给学生方法和启迪,“教是为了不教”,如果学生毕业多年,他依然手不释卷,依然热爱阅读,专注于阅读,能从阅读中找到乐趣,甚至能从阅读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成功的。从这个层面,我认为多文本阅读教学的设计可以有两个基本的思路。
再次,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有哪些基本的思路?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思路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我认为多文本阅读教学的设计可以有两个基本的思路――“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
所谓“同中求异”即在主题与写法相同或相近的文本中发现不同之处。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鲁迅的《藤野先生》和的《我的母亲》以及的《我的童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可以就这个主题进行深入挖掘,开展多文本阅读。但是如果进行“同中求异”的思考,就可以从写人叙事的方法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的设计。例如三篇文章都有一个共性即通过典型的事件突出人物的性格,这是“同”,那么在写人叙事的过程中是否还有个性化的“异”呢?通过这种方式的深入思考,还可以发现《藤野先生》在塑造藤野先生这个人物形象是,运用了“正衬”和“反衬”这种表现手法,仙台人民是“正衬”,日本学生是“反衬”,而在《我的母亲》这一课,母亲的形象塑造过程中大嫂和二嫂也起到了“反衬”的作用,但文中没有”正衬”。在《我的童年》中,衬托这种笔法就不明显。这种“同中求异”的思维方式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有更为深入的探索和发现。
所谓“异中求同”即在主题与写法不相同或不相近的文本中发现相同之处。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鲁迅的《雪》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以及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这三个文本,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放在一起进行阅读的时候,是否可以发现其中隐约存在的共性呢?我认为,它们有共性,即三个文本背后都有一个勇敢不屈的斗士形象,都有一片拳拳爱国心。这种“异中求同”的思S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也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综上所述,多文本阅读教学是今后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而教师的教学设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两个思路进行多文本阅读的设计,将非常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篇9
一、信息技术在创建语文高效课堂中的优势
(一)有利于语文课堂整体把握,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和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教师能够获得更多有效的教学资源,通过制作课件和电子教案,进一步梳理教学内容,理清教学思路。运用多媒体授课方式,有助于缓解教师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学习,实现心、脑、手并用的局面,从而增强了讲课的综合效果,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多媒体的运用,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如《斑羚飞渡》一课,在伤心崖老斑羚和小斑羚飞渡接力的动画演示中,直观、形象,扣人心弦的动画效果再配上《十面埋伏》的音乐,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悲壮和感人,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九年级上册的《智取生辰纲》和《香菱学诗》中,利用影片片段的播放,把文学和电影艺术有机结合,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学生印象深刻,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有利于解决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利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如影片、音乐、朗读录音、动画演示、图片场景等,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如七年级上册的《看云识天气》中描述的各种形态的云,课本描摹的虽形象生动,但不直观,特别是每两种相近的云,界限较为模糊,学生极易弄混。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各种姿态的云、晕、华、虹、霞的形象和特征一目了然,强化了识别。再如八年级下册的《苏州园林》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学生往往难以想象,我们可以从网络上选取若干代表苏州园林特征的摄影图片和录像,通过对比分析,那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生动鲜明,学生也“如在图画中”。
(三)有利于学案导学的推进与完善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在这里具有双重的理念和作用:一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二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实施的依据。教师会把学案提前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检查、师生互动交流、学生自我展示的过程。课件起到了引领学案导学的推进,适当进行点拨、补充、启发、引导和突破重难点的作用。课件的拓展思维又留给优秀学生想象的空间。同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依照学案提示,自主地预习和学习,如了解作者,查找背景,搜寻有关的图片、音像及资料,并能有效地与相关知识链接,如吴刚的《罗布泊,消逝了的仙湖》,搜寻古今面貌的图景以及月牙泉的现状资料。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更是离不开网络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接受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从而开阔了学生视野,也实现了大语文课堂的理念。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多周知,广大青少年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特别表现在初中学生,信息技术可以将视觉听觉集于一体,把课本中抽象模糊的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符合学生的思维模式,教师应挖掘出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根据课本的内容和特点创设极具个性的教学情境,从视觉,听觉上刺激学生的感官和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讲到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一课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有关苏州园林的历史资料,现状以及图片或录像,将其呈现到课堂上看来。下载一些具有江南特色的民族音乐,使学生融入到苏州园林的美景之中,将苏州园林的美展现在学生脑海里,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知来学习课文内容,掌握课本的思想内涵,把握课文精髓,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扩大知识容量,拓展学生视野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在教学时间扩大语文知识的容量,教师又要讲课,又要写好板书,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知识的信息量越大,越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要进行取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初中学生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增强语文的综合分析能力,可以突破课堂时间的限制,节省板书时间,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
(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难以提起学生们的兴趣,有时候尽管教师滔滔不绝,还是达不到教学目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课堂中可以将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调动学生的感官,突出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例如,九年级上册《故乡》一课中,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体会到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的变化,让学生自己总结少年闰土的形象特点,教师再运用演多媒体总结出来,再让学生总结中年闰土的形象,教师再演示出来,最后再在多媒体上进行比较,分析闰土形象的变化,使学生能够很快地却别闰土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的生活、动作、语言以及外貌。
篇10
诗矮,不可不慎也。”文章的标题如同一个人的眼睛,应该有着传神的魅力,画龙点晴的功效。并且,考场阅卷,阅卷老师也往往凭着标题判断你的作文是否跑题,因此在文章拟题上下一番功夫,好好包装一下,显得尤为必要。
“题好一半文”,不错,好的标题既要显示文章的主旨,又要新颖不落俗套,要做到这两点,我认为可用下列方法:以2009年《甘肃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命题指导纲要》一短文为例:
五岁的晶晶在院子里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两天后,妈妈发现晶晶的左手举不起来了,原来女儿的锁骨受了伤。妈妈又急又疼,可是晶晶却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妈妈,我现在知道哪边是左边了!”晶晶太小,一直分不清左右,这下好了,她知道了:痛的那边就是左!
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
可做如下拟题指导:
1、运用歌词激兴趣。通过标题,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可拟题为:
(1)阳光总在风雨后
(2)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2、引用、借用成语典故丰内涵。引用、化用一些文言诗文、成语典故,会让作文有一种别样的美,颇能显示作者的匠心。可拟题为:
(1)失败乃成功之母
(2)梅花香自苦寒来
(3)不吃一堑,难长一智
3、运用修辞显文采。使用修辞手法拟题,可以起到明显的提升文采的作用,让作文标题具有更加靓丽的色彩。可拟题为:
(1)意外的收获
(2)挫折=成攻
(3)痛=真知
总之,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有来自平实生活学习的积累,积累多了考场上才会产生灵感。因此,备考阶段应注意多阅读报刊,多看电视新闻,有意识地积累一些鲜活的标题,供自己借鉴。
二、设立谋篇构思标志
考试作文在结构上应巧妙安排,通盘考虑,给阅卷者以思路明晰 、结构匀称、行文严谨、文气贯通的感受,避免信马由疆,拖泥带水,让阅卷老师理不清行文思路,抓不住要点,从而产生厌烦的感觉。这就要求考生注意运用特色标志显示自己的运思。
设立行文标志的方法:
1.运用题记的方法。如2006年浙江省中考作文《假如世上没有了书》前配有这样的导语:“先哲曾把读书喻为‘灵魂的壮游’,一卷在手,日月山川,兴衰变迁、悲欢离合便如沿途的风景扑面而来,铸就人类仰望的姿势,从而达到精神的高度。在满目风景中,人们可以对书当酒,偃仰歌啸,为佳词妙句、昔人情怀而击节称叹。但是假如有一天,世上的书籍突然消失,我们的生活将走向何处?我们的心灵又将栖居何处?”我们可以截取导语的一部分作为文章的题记,让阅卷者会心一笑,请看:“先哲曾把读书喻为‘灵魂的壮游’,一卷在手,日月山川,兴衰变迁,悲欢离合便如沿途的风景扑面而来,铸就人类仰望的姿势,从而达到精神的高度。斯言妙哉!――题记。”
2、运用小标题,形成丝丝入扣的递进式片断组合。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作文《爱,无处不在》,可以以人物为序设立小标题,父母的呵护、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帮助等,这样使家庭、学校、社会的三个片断共同扣紧了《爱,无处不在》的主题;也可以时间为序设立小标题,如《校园随想》的小标题“晨练、午休、晚自习”;以空间为序,如《新世纪畅想》的小标题“生态日”、“海底世界”、“月球村”; 以事情发展为序,如《难忘朋友》的小标题“相识”、“相知”、“分别”,写了与朋友从相识到离别的过程。
总之,无论运用哪几种形式,便于阅卷老师快速把握思路,读懂内容,那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三、特别注意扣题点睛
考场作文阅卷,时间短,任务重,决定了阅卷老师只能泛读,不能全部精读细看。适应这种阅卷特点,考生应特别注意扣题点睛。
在写议论文或抒情散文时,考生应注意有意识地在文章内容流程交汇之处,不失时机的点明题旨,回扣题意,这样才会大大加深阅卷者对此份作文“中心明确”、“中心突出”的印象。如我上完八年级上册《背影》一课后布置的同题作文,我班学生铁永艳的作文中写道:“放眼周围,其实还有很多美丽的背影,妈妈在厨房内为我们一日三餐而忙碌的背影,爸爸晚上加班时灯下厚实凝重的背影……我庆幸自己有一颗善感的心,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够让我发现这些感人至深,引人深思的背影,能够让我从背影里感悟这人生百态!”
篇11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自读课与讲读课的区别
初中语文讲读课教学是对学生学习语文方法的培养,通过讲解的过程对课文的整体思路分析和整理,培养学生掌握学习课文的方法,同时提高学生理解能力。讲读课在课本中所占的比例高于自读课,因为讲读课的作用在于“授人以渔”,通过教授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提高学生语文知识获取的能力,只有讲读课的效率提高,才能起到指导的作用,才能保证学生有能力去进行“自读”,即独立阅读、独立思考。
自读课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中所占的比例为百分之四十五以上,说明自读课的重要性较高。自读课是在学生通过讲读课学习后,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思路能够独立完成的阅读任务,区别于讲读课的精讲模式。在自读课部分,教师通过对自读课文的类型或内容的判断选择,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独立完成阅读和理解的能力。自读课实际上是对讲读课的一种巩固练习,通过自读课学习将学到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巩固掌握的学习方法,完善整体语文学习能力。同时,通过自读课的教学学习,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和抒发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二、课堂主线――精讲讲读课
讲读课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内容的核心部分。进行讲读课教学时,要注重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进行抒情题材的课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如何掌握课文整体脉络,若何分析人物情感变化,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边体会作者的情感抒发和文笔风格,一边感受文中流露的情感表达,通过别人的情感,提高自身的情感感知。在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背影》的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流程进行梳理。首先,介绍《背影》作者,朱自清,在七年级学习《春》时,已经了解过作者,通过课堂提问进行简单介绍;其次,让同学进行默读,找出生字词,通过讨论或查询字典解决这一问题;然后,是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掌握文章整体思路,对故事内容和思想中心进行准确把握;最后,通过师生互动总结出《背影》中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是怎样的,最感动你的是哪里?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回忆与父亲之间深深的情感,是否也有“背影”一样的情感故事。通过教师的精讲教学,学生掌握学习课文的整体流程顺序,准确把握人物情感的同时,抒发自身情感,提高感知能力。
三、完善课堂结构,加强自读课教学
自读课的选择性较强,容易出现精讲和不讲两种情况发生。正确对待自读课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能力,有利于课堂结构的完善,教学效率的提升。在进行自读课教学中,教师提倡学生自主阅读,通过对自读课类型的判断,结合在讲读课堂学习的知识,对课文进行整体脉络的理顺和情感的把握。
篇12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前提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喜欢思想品德,首先,作为教师得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你,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嘛!一般来说,上课有激情、亲和力强、善于鼓励学生、欣赏学生优点、知识面广、责任心强且对学生严中有爱的教师都比较讨学生喜爱。正如我在平度市南村中学任教的八年级四班学生说的:我们之所以觉得思想品德好学,那是因为我们喜欢政治老师;我们之所以学得到语文,那是因为我们佩服语文老师;我们之所以做得到数学,那是因为我们怕数学老师……博得了学生的喜爱,老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有利因素,趁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喜欢思想品德学科。其次,在教学中,要做到先易后难,善于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如七年级的入学教育,可以从学生进校后的第一印象和最初感受谈起,然后引导学生去进一步观察、了解整个学校,帮助学生去适应新的环境等等。让学生感觉到思想品德是一门既好学又好玩的学科,逐渐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兴趣,这样就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善于从实践中探究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学生生活,所以很多的知识都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体会、感悟。由学生自己探究的知识既容易理解又记得牢。如八年级上册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一课的教学,我就先带着学生到当地一特殊学校去实践,组织学生与残疾人交流、帮助残疾人做事等,让他们体会到了关爱他人收获的是幸福,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关爱他人还得讲究艺术。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对“关爱别人,幸福自己”、“关爱是金”、“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等知识感到疑惑了。现在的政治教学,很多知识都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而且课本中也设计了很多这样的活动,只要老师认真利用,精心组织好这些活动,一定会对教学有帮助的。
三、加强训练,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备课、上课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课后巩固也必不可少。学生课堂上听得再好,如果课后不及时消化,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接受得快,忘得也快。二00七年秋季学期,我就专门做了一个实验。开学前两个星期,我在七年级每次上完课后都没有给学生安排作业,也没要求学生自己课下去复习,只要求学生在听课时一定要认真且做好笔记。课堂上,气氛确实很好,学生觉得轻松,感觉课堂上效果也不错。上完一个单元后,组织了一次测试,结果就让大家比较失望了,试题的答案很多口水话,知识零乱,并且还有一些学生都是凭自己的感觉做的。考完后,我再去调查,发现学生不知道怎样将平时所学知识运用到答题中去。所以,学生上课听懂了,课下再进行一些典型习题的训练或花上短暂的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抢记,趁热打铁,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学生不仅能更牢固地掌握好所学知识,而且还能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通过练习得以提升、拓展。只要这样长期训练,学生就不会觉得所学知识不知如何运用了,既培养了学生的做题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又让学生知道了本课所学知识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个知识经常会出现哪种题型、哪个知识应该怎样运用。这样对学生今后的自学也有很大的帮助。
篇13
二、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探寻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能提升初中生审美品位。初中语文教师可从传统文化、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解读课文。下面笔者结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出现的课文,从现代文和文言文两种体裁,阐述一下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内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共五篇文章,编者作了如下单元提示:这个单元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是述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让我们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些经典课文中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涵是当代中学生难以理解的,他们的困惑己经远远超越了课文本身的主题思想,比如,在讲解课文时,有很多同学会有如下困惑:
对于发生在这些作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一些事情并不伟大,更没有任何值得我们学习的价值。
关于这些小人物的课文让我们感到人生和社会是无比阴沉的。
可怜人的命运虽然可悲,但都是他们自己造成。
善良的人真的就有好报吗?我认为善良人的命运也不好。
作为初中生面对这个单元的内容提出这样的困惑也许是编者们没有预料到的。这些思想淳朴,内容精美的文章如果放在以前的课本中,可能都不用语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们就可以完全被课本上的内容感动得一塌糊涂。但如今时代的变迁,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品德的缺失付出严重的代价。近十年来,我们所面对的中学生的思想状态之复杂,深谙中学教育的人都会难以置信。甚至有人评价:如今孩子的放肆张扬,己经远远超越了所谓个性发展的限度,并且逐渐走向极端的自私自大,也正变得丝毫不懂得尊重他人。这绝非危言耸听之词。因此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的把传统文化的内容贯穿到语文教学中并非易事,这就需要老师们多费脑筋了。
首先,不完美中的美,感悟人生真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悟其中的人生真谛。阿长只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下层农村妇女,黄而矮胖、睡相难看、爱搬弄是非,还具备当时封建社会中农村妇女们身上让人最讨厌的传播谣言的毛病,作为保姆的她,对作者的看管甚至到了繁琐且愚昧的地步。但学生们却能够从不完美的形象中看到人性的善良。当阿长把作者日夜想要的《山海经》拿到作者面前时一切不完美都释然了,从中真正的感悟到人生的真谛。《背影》中的父亲身材臃肿,步履蹒跚,不美。《台阶》中的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不美。《老王》中的老王面如死灰,行动迟缓,不美。《信客》中的老信客不诚信也不美。这些人物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但他们的精神是美的,也正是这些不完美,才烘托出了人性美的价值。在教学的过程让学生懂得只有不完美的人生才是生命的本色。生命中的本色才是人生的真谛。在一个外在丑陋的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灵魂未必是丑陋的。只有让学生明白这些,才能让他们去理解这些不完美的人生中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