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拍球教案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拍球教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拍球教案

篇1

1、成立领导小组

充分重视安全工作,并从人力、制度上进行落实,已确保安全工作的实施。故此我们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步调一致,齐抓共管,确保学校各项安全工作措施的落实。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校委会成员为副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要本着对学校负责的思想,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各司其职,尽最大努力做好学校周边安全工作,努力清除各种影响学校安全和稳定的隐患,保障全体师生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学习。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就必须有章可循,确定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组织师生学习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定期出版墙报、专栏,定期利用班队会等开展安全讲座,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3、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

(1)、学校与每位家长和班主任分别签定安全工作责任书。

(2)、制订安全管理工作各项制度。

4、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关键是要防范于未然。我校将实行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每天都要组织老师对校门口、校园等地方的检查,节假日都要安排老师值班,做好防盗、防火等工作,每天上放学学校值班老师及最后一节课的老师都要维持好校门口的交通秩序,严禁校外车辆未经同意私自进校。加大对校门口周围的整治力度,尤其是不让小商贩在校门口摆摊设点,校门口不准摆卖东西和停放车辆。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发现重要情况,及时上报,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5、全面开展安全大检查

学期开始再对学校每个角落进行地毯式的大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特别是教室的门窗、学校围墙、供电、等更要定期检查,对较旧的电气设备、电线、灭火设施等进行更换,杜绝隐患。

6、教育教学安全

(1)各任课老师要继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积极研究学生的心理、生理变化,加强心理辅导,每天晨检时间对学生进行一次安全教育,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2)由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要制订好详细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安全工作预案,各班都要周密考虑,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严格管理。各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来,不能有丝毫大意。

(3)体育课及其他室外游戏,教师要全程监督。活动量大的要向学生讲清要求,问清学生能否参加,不应勉强。

7、交通安全

(1)班主任应把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作为必讲内容,要教育的学生过马路要一看二停三通过。

(2)我校有明确的学生上下学接送制度:要求一二年级学生家长要接送学生至校门口;要求三四五六年级学生家长送至校门口,放学时由最后一节课的老师护送学生过马路,并且要求学生必须佩戴小黄帽.

(3)各班要坚持排队放学制度,切实执行学校按时清校的规定,严禁教师放学留学生,有特殊情况必须与其家长取得联系。

(4)严禁未满12周岁的学生骑车上学。

(5)加强门卫的工作责任,校门口不得乱停车辆,闲杂人员不得进入校园,外来人员进入校园要办理登记手续。

8、教学设施安全

(1)电器、教具使用前要进行安全检查,如有故障要及时排除。按规定接插线,接插线前要检查电线绝缘皮是否完好,不得乱拉电线。

(2)体育器械在使用前体育教师或活动辅导老师要认真检查一遍,确定完好后方可组织学生使用。使用时教师不得离开,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活动,加强保护,防范事故的发生。

(3)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上下楼梯右轻走,严禁在楼梯走廊内追逐、打闹。

(5)完善防火设施,设置警示标志。

安全工作是学校的头等大事,让我们全体职工积极行动起来,人人讲安全,个个关心安全,时时处处绷紧安全这根弦,为把我校建成安全、文明的学习乐土而努力!

9、要求学生做到10个方面

1、严禁攀坐上下楼护栏,不得在各楼层的楼梯或走廊追逐,奔跑,打闹、以防跌倒、摔伤;课间操、放学下楼梯、升旗集会解散时不要拥挤,推搡,按顺序和学校规定的分流要求上下课、间操、升旗、放学,以防发生踩踏事故。

2、不摸、不动灭火器材、电线、各种开关;为防止火灾和意外事故,所有教室及其他场所严禁违反规定使用明火。

3、严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出入校门步行,放学后不要在校门外逗留;上下学途中步行要注意安全。严禁野浴。

4、克制自我,禁止打架伤害行为的发生。(不要把与学习无关的物品带入校内。如刀具、棍棒等)

5、妥善保管好个人钱物,将个人随身所带的钱币不要放在教室。教学楼内一旦发生火灾地震等意外事情时要按演练逃生方法去撤离出教学楼。

6、体育活动及课外活动要严格服从老师指挥,严守操作规范,严禁擅自行动,防止各种危害安全的现象发生。

7、培养坚韧、顽强的意志,克服心理上的软弱;学会自我调解和放松,缓解过重的心理压力,最终战胜自我,取得成功。

篇2

(三)今年教师节教育部将印发《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2012年修订)》,各单位要认真做好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规范》的各项工作。要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提出明确举措和要求;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和扎实有效的教育活动,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规范》,帮助广大教师全面了解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自觉规范思想行为和职业行为,全面提高师德素养;学校领导要言传身教,率先垂范。

二、今年,市、区不再统一组织表彰庆祝大会,各单位在教师节期间要采取多种形式为教师排忧解难,做好事、办实事。同时,对中小学贯彻“两免一补”国策及安全教育工作落实情况进一次认真清查,坚决杜绝中小学乱收费现象及安全隐患的发生。

(一)各单位自行组织一次庆祝表彰活动。

(二)召开一次教师代表、退休教师代表、退二线领导、民主人士参加的座谈会。

(三)对退离休教师、优秀教师代表、困难教职工进行一次慰问。

(四)开展好一年一度学校开放日活动。

三、今年市、区政府在教师节期间要表彰一批在我区教育战线上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同时组织以下几项活动:

(一)教育局领导陪同区有关领导对中小学校教职工进行慰问。

(二)召开一次退离休干部、教师代表座谈会。

篇3

(二)今年改革开放已跨入第30个年头,各单位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基本经验,要结合实际,通过开放日并采取各种方式,大力表彰和宣传改革开放30年来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通过大张旗鼓的表彰和宣传工作,大力弘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充分展现人民教师的精神风貌,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三)今年教师节教育部将印发《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2010年修订)》,各单位要认真做好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规范》的各项工作。要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提出明确举措和要求;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和扎实有效的教育活动,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规范》,帮助广大教师全面了解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自觉规范思想行为和职业行为,全面提高师德素养;学校领导要言传身教,率先垂范。

二、今年,市、区不再统一组织表彰庆祝大会,各单位在教师节期间要采取多种形式为教师排忧解难,做好事、办实事。同时,对中小学贯彻“两免一补”国策及安全教育工作落实情况进一次认真清查,坚决杜绝中小学乱收费现象及安全隐患的发生。

(一)各单位自行组织一次庆祝表彰活动。

(二)召开一次教师代表、退休教师代表、退二线领导、民主人士参加的座谈会。

(三)对退离休教师、优秀教师代表、困难教职工进行一次慰问。

(四)开展好一年一度学校开放日活动。

三、今年市、区政府在教师节期间要表彰一批在我区教育战线上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同时组织以下几项活动:

(一)教育局领导陪同区有关领导对中小学校教职工进行慰问。

(二)召开一次退离休干部、教师代表座谈会。

篇4

4 对各级各类学校校园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校园周边治安状况、道路交通和经营场所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校园周边的非法经营场所及摊点、网吧、游戏厅等进行治理,对学校附近生产、经营和储存有毒、有害和危险品的工厂企业进行环境评估,消除学校周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醒政府有关部门对有毒有害和危险品工厂企业该停产的停产,该停业的停业。

5 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危房改造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各级各类学校是否有完备的D级危房档案(数据库),是否有D级危房仍在使用,对于一般危房是否及时加固检修,对位于可能受到滑坡、塌方、泥石流、河水危害位置的校舍是否采取了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对由于雪灾、凝冻原因新增的危房,是否建立了档案并作出相应处理。

6 依据《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卫生管理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卫生设施、餐饮设施、日常饮用水、自备水源及二次供水设施(包括饮用水设施)的管理情况,食品卫生许可证领取情况,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等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农村地区学校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

篇5

所教班级七年级一班共62人,由于他们刚进入初中,还不太适应新课标教材,因此这学期的任务艰巨,希望通过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在期末考试中他们的语文水平有所提高。

三、学期目标

思想目标:

在联系生活的基础上,能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减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并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其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使之具有较健康的发展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知识目标:

懂得记叙文的基本知识,能运用基本知识来阅读,分析简短的记叙文。加强朗读背诵的能力,增强语感,积累语言。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习惯积累一定的词汇,能把内心的情感、思想,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会对生活的观察和分析、表达。

四、达到目标的途径与措施

在教学中,改变教师主讲,力求精讲,多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给他们 一些自由发展的空间,加强预习和复习,让他们多读,适当地辅之电教手段,努力减轻学生的负担,注重学生的培优辅差工作,争取能有一个新的起色。

五、教学进度表。

周 内容 课时数

1 《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 5

2 《生命 生命》《紫藤萝瀑布》《童趣》 5

3 第一单元作文 检测 4

4 《理想》 《短文两篇》 4

5 《人生寓言》《我的信念》 4

6 《论语十则》第二单元作文 检测 5

周 内容 课时数

7 《春》 《济南的冬天》 6

8 《山中访友》《秋天》 4

9 《古代诗歌五首》第三单元作文 检测 6

10 复习 中考

11 《化石吟》 《看云识天气》 5

12《绿色蝈蝈》 《月亮上的足迹》 4

13 《山市》 第四单元作文 检测 5

14 《风筝》《羚羊木雕》 6

15 《散步》《诗两首》 4

16 《世说新语》两则 第五单元作文 检测 5

17 《皇帝的新装》 《郭沫若诗两首》 6

18 《女娲造人》《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4

19 《寓言四则》第六单元作文 检测 5

篇6

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由于其市场化程度较高,法律体系比较健全,合营安排会计准则出现得较早,而且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发展以及不断修订完善的过程,再加上近年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美国会计准则趋向统一,合营安排准则更加严谨和完善,在世界上获得了较高的认同度。我国合营安排准则起步较晚,并且受到政治、法律、经济、市场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现在仍然处于一种试探性的摸索阶段,需要实务界、监管部门等在企业会计准则执行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当然也少不了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学习和借鉴。

2011年5月13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1号(IFRS 11)“合营安排”正式,它是在原国际会计准则第31号(IAS 31)“在合营企业中的权益”的基础上加以修订和完善而形成的。追溯IFRS 11的发展历程,可以关注到以下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2004年4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与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委员会(AASB)开展了关于合营企业中权益的合作项目,对原IAS 31进行重新审视。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1)合营企业及共同控制主体的定义;(2)在这些主体中投资者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此后,该项目成为IASB与FASB的一个短期趋同项目,目的在于缩小国际会计准则与美国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

2004年7月,IASB决定将合营安排项目列入议程。2007年9月,IASB了一份征求意见稿(ED 9),对IAS 31进行了初步修订,包括:(1)合营安排的定义。合营安排实质上是一种合约安排,它是由两方或多方共同控制相关经济活动,对决策达成一致意见的一项协议。它包括共同控制资产、共同控制经营和合营企业三种类型。(2)在决定合营安排的类型和会计处理时,应遵守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ED 9与IAS 31在决定会计处理方法的最重要因素的看法上有显著的区别, IAS 31认为财务报表中的会计处理方法应该以合营企业的法律结构为基础,而ED 9认为决定会计处理方法的最重要因素不应当是协议的法律形式。在2009年5月的会议上,IASB决定将合营安排分为共同经营和合营企业两种类型,以代替原IAS 31和ED 9提出的将其分为共同控制资产、共同控制经营和合营企业三类的思想。2009年6月,IASB规定了共同经营的会计处理方法。2009年12月,IASB对IAS 27和SIC-13的差异进行了讨论,并通过了对IAS 28的修正草案。2010年2月,IASB明确了本准则的适用范围以及共同控制经营参与方的会计核算要求。2010年5月,IASB对单独财务报表、过渡性规定、披露等事项进行了讨论。2011年2月,IASB完成了IFRS 11主体阶段内容的讨论,于当年5月正式了IFRS 11“合营安排”。相比原先的IAS31,该合营安排准则主要涉及了三方面的变化:一是将合营安排的三分类法(共同控制资产、共同控制经营和合营企业)改为两分类法(共同经营和合营企业);二是要求基于合营安排下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来确定某项合营安排是共同经营还是合营企业,不再将是否存在单独主体作为判断的唯一因素;三是要求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统一采用权益法(equity method)核算主体在合营企业中的权益,并取消了原先允许采用的比例合并法(proportionate consolidation)(IAS 31原先将“比例合并法”作为基准方法,将“权益法”作为备选方法,后来根据与美国会计准则趋同的要求,仅允许采用“权 益法”)。

长期以来,我国并没有制定单独的合营安排会计准则,相关事宜只是在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等准则的应用指南和相关讲解中予以规范。例如,2001年1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完全没有涉及合营安排的定义、分类及其会计处理,只是在长期投资中区分了控制与重大影响,要求分别使用成本法与权益法予以核算。2006年2月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有了一定进步,明确了合营企业、联营企业适用于本准则,并且在应用指南中含有“共同控制经营和共同控制资产”的单独内容,但规定仍较为简单,可操作性较差。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合营安排日益增多,加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合营安排提出了新的会计要求,按照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持续趋同的原则,财政部在充分借鉴IFRS 11和结合我国实际的基础上,于2012年11月27日了《企业会计准则第X号——合营安排(征求意见稿)》。

二、我国合营安排(征求意见稿)与IFRS 11的比较

我国征求意见稿分为6章23条,包括总则、合营安排的认定和分类、共同经营参与方的会计处理、合营企业参与方的会计处理、衔接方法和附则等。而IFRS 11除了引言和附录外,准则正文分为目标、范围、合营安排、合营安排参与方的财务报表与单独财务报表5个部分共27段。本文通过表1详列这两项准则的异同。

三、完善我国合营安排(征求意见稿)的建议

通过以上对比,笔者认为,我国本次起草的《企业会计准则第×号——合营安排(征求意见稿)》质量较高,已全面体现了IFRS 11的基本要求,与国际准则的趋同度较高。但从进一步完善我国该准则征求意见稿的目的出发,本文仍提出以下探讨及建议。

首先,关于合营安排准则的目标和侧重点的探讨。我们发现,IFRS 11与我国征求意见稿有所不同。前者侧重的是为参与合营安排的各方如何编制财务报告提供原则和会计规范,因此区分了参与方具有共同控制、具有重大影响以及既不具有共同控制又不具有重大影响三种情况。对于第一种情况,按照共同经营和合营企业的顺序分别规范了合并财务报表对参与方在合营安排中权益的列报问题(列报作为确认的结果自然还涉及确认、计量等会计处理,另将它们的披露交由IFRS 12“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加以规范)。对于第二和第三种情况,则对合营安排参与方的单独财务报表作出规范(因为没有形成控制,因此只要求采用权益法核算其在合营安排中的权益)。因此,IFRS 11的立项目标和规范重点是相当明确的,准则内容的逻辑性也很强。而我国合营安排准则征求意见稿却是为规范合营安排各参与方对在合营安排中权益的会计处理而制定的,虽然讨论到有关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的确认,但几乎没有涉及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更没有涉及单独财务报表的编制问题,这就与国际准则规范的出发点形成了差异。实际上,进一步考察合营安排国际准则的发展史就可以发现,IFRS 11的前身IAS 31最早是由IASC于1990年12月的,当时的名称是“在合营中权益的财务报告”。IASB接替IASC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后,将IAS 31改名为“合营安排”,虽然名称变了,但其规范的侧重点并没有改变,仍然将重点放在如何对合营安排中的权益进行财务报表列报的问题上。我们可以通过表2更清楚地看到我国征求意见稿与IFRS 11在结构和侧重点方面的区别。

其次,关于完善我国合营安排会计准则结构的探讨。IFRS 11在将合营安排区分为共同经营与合营企业两种类型之后,将其参与方也区分为“共同经营者”(joint operator)与“合营者”(joint venturer),然后再分别探讨“共同经营者”与“合营者”对合营安排中权益的财务报表列报问题,思路清晰,结构合理。我国准则的征求意见稿虽然也将合营安排分为共同经营与合营企业两类,但却将合营安排的参与方统称为“合营方”,也没有按照这两种“合营方”的顺序分别讨论它们的财务报表列报问题,内容结构不如IFRS 11合理,增加了阅读和理解的困难。

最后,关于IFRS 11一些名词定义中文对译的问题。我国会计准则主要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而制定,因此就需要对国际准则中使用的一些专用名词作出准确理解并给出恰当的中文对译。在我国合营安排准则征求意见稿中,有几个名词及其定义的使用,笔者认为仍有斟酌的余地。例如,IFRS 11将“合营安排参与方”(party to a joint arrangement)定义为“参与合营安排的主体而无论该主体是否对合营安排具有共同控制”。我国准则没有对“合营安排参与方”作出专门定义,却使用“合营方”同时指代两类对合营安排享有共同控制的参与者。但在中文含义中,“合营者”与“合营方”很难严格区分,容易引起混淆,从而将“合营方”误解为仅属于合营安排一种类型的“合营者”(笔者还发现,在我国征求意见稿与起草说明中,已经出现了将“合营方”与“合营者”混用的情况)。又如,对“合营安排”,我国准则征求意见稿基本沿用了国际准则的定义,将其定义为“一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方共同控制的安排”。但在同时的“起草说明”中,又将合营安排定义为“由两方或多方共同控制的安排”。将IFRS 11中的“two or more parties”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还是“两方或多方”需要斟酌并统一,笔者认为译成后者比较恰当,因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英文表述一般应该是“two or above”。

【参考文献】

[1] IASB.IFRS 11:Joint Arrangements[S].2011.

篇7

Key words: university;basketball class;student;main function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2-0230-01

0引言

教师在选择篮球教学内容时应从学生的主体需求出发,以新《纲要》为指导,坚持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内容的深度上强调可持续性,选择要从实际出发,重视体育实践课中的理论渗透,突出健身性、娱乐性、实用性,以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自觉地参加篮球学习,逐步形成特长,养成锻炼习惯,向快乐体育、终身体育转化,从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因此,大学篮球选项课教学内容的构建,必须突出以下方面:

1在重视技能传授的同时,突出健身性和娱乐性教学内容

寻求运动快乐与运动技能的结合点是篮球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篮球运动源于游戏,篮球游戏、娱乐性比赛等娱乐性内容,既含有对抗成分、带有竞技色彩、有胜负结果,又以较大强度完成练习。安排篮球游戏、娱乐性比赛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不仅符合篮球运动技能开放性和对抗性特征,又能体现技术动作学习与实战对抗运用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也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身心发展目标相吻合。教学实践证明,以篮球游戏、娱乐性比赛等内容进行教学,首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技术能力、完善技术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在学生个体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更能体现篮球技术动作教学的规范化目标和个体化原则,同时在提高意识、培养作风、磨练意志、突出团队精神方面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增设游戏化教学内容把篮球运动技术按游戏的规则编排成各种游戏,如:各种运球接力、投篮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各种技术,提高身体素质,突出娱乐性和健身性。

2精简技战术教学内容,加强核心技战术内容的教授,突出实用性、基础性

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对篮球教学来说就是要教会学生利用篮球运动进行健体,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因此,篮球教学中应强调学以致用,技战术的教学内应突出实用性。在篮球课的教学中要抓住主要内容,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以重点内容为主线,比较重要的内容根据教学进度穿插在其中,一般内容作为学生自学内容。技术内容的选择以传、运、投、突为核心,有效地利用有限教学时数,解决学生专项技术的主要问题,注重单项技术之间共性规律的讲授,促进技能学习的有效迁移,使其专项技术水平迅速地提高。如在传接球的教学中,重点学习双手胸前传球和单手肩上传球技术;投篮的教学中,重点学习单手肩上投篮和行进间单手低上篮;运球教学中,主要学习高、低运球、运球急停、急起以及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突破的教学中,重点学习顺步持球突破技术。战术配合以基础配合为主内容。这些核心技战术的掌握是学生进行篮球运动,获得运动体验的基础与载体,也是技战术储备进一步放大前提。也只有具有一定技战术储备才能在运动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提高练习的兴趣而养成锻炼习惯。

3满足学生需求适当增加教学比赛内容比例,在对抗中实施战术教学,提高巩固运用单项技术

篮球是一项同场对抗的集体目,竞争性是它的重要特点之一,没有比赛的篮球运动是不完整的。篮球魅力在于它能使学生们享受比赛的各种乐趣,娱乐原本是体育的属性。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认识和喜爱,基本上是从篮球比赛开始的,学生特别喜欢进行各种形式的比赛。我们过去的篮球教学过多地强调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在内容的安排上忽视了学生强烈希望参与篮球比赛的动机,压抑了学生的比赛欲望和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反而不好。因此,实践中增加比赛内容比例,通过小组间比赛进行基础战术学习,使技战术方法,能够在两三人局部对抗中运用,最后通过全场比赛培养整体配合意识。同时在比赛过程中渗透篮球规则和裁判法的教学,教会学生比赛方法,掌握比赛技巧以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

4重视篮球理论的传授,凸现篮球教学的人文性特征

体育教学是有系统、有步骤、有计划的文化教育活动,也就是说,在体育教学中,除了运动技术技能的传授外,还必须进行多样化的体育文化、理论知识的传授。因此,篮球教学中应增加理论课时数,且引入篮球文化的内容,突出篮球文化与篮球实践的有机结合,重视篮球运动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的教育内容。通过篮球教学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篮球技能,还要实现传播篮球文化的目标,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让学生了解一些相关的篮球知识和常识,了解一般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

5增设篮球欣赏内容

篇8

新世纪《体育与健康》课程课改之前,我们对体育课教学方法的认识较为固定,即传统教科书中的讲解法、直观法、语言法、示范法、分解与完整法、预防纠错法、游戏与竞赛法、循环练习法、重复练习法等,自新课改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以来,体育课教案中的“教学活动”开始出现“一分为二”现象:“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体育课教学方法同样开始“一分为二”:教学方法=“教法”+“学法”,并出现了教师活动(教法)、学生活动(学法)不同的编写栏目,从而导致了很多具体内容的错误与偏差:有的老师只写了教法、不写学法;有的老师写的教法与学法是不对称的;还有的老师不知道怎么写教法与学法,乱写一通;等等。

把体育教学方法分割为“教法与学法”并非体育课程特有的现象,它是新世纪教育学科改革的产物,对于这个新生事物,我们采用拒绝与否定的态度是不明智的,接纳与深化研究才是正确的选择,但前提是:我们需要结合体育学科特点,明确体育教学方法的意义、作用与价值;体育教法的种类、体育学法的种类;体育教法与学法预设的规范性;等等,这就构成了本文的研究问题。

一、再次认识体育课教学方法的意义

体育教学方法意义何在?这个问题似乎问的有些多余,因为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着形形的方法,但笔者认为,如果我们不多问个为什么,那么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往往会迷惑我们行进的方向,体育教学方法也是如此。从词义角度来理解,“方法”指的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教学方法”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我们从上述概念中不难发现,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的是“教学目的或教学目标”,换而言之,体育教学方法因体育教学目标预设而立,因体育教学目标达成而亡。结合本年度体育教学质量的讨论选题,笔者把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教学质量的关系构图为图1所示。

如上所述,体育课教学方法存在的意义在于:体育课教学方法为体育课教学目标服务,进而为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做出贡献;预设的体育课目标是配置体育课教学方法的前期;体育课目标的达成是体育课教学方法的终结;体育课教学方法选择需与体育课教学目标相一致。

二、体育教学方法划分与种类回顾

规范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理论研究所需,也是体育教学实践的急需,但其难度很大,主要原因在于三个方面:一是教育理论研究成果中有关教学方法的提法众说纷纭、没有定论,因此,教育学有关教学方法研究成果的借鉴与参考价值有限;二是前期有关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较为匮乏,划分体系不够科学与完善;三是,体育学科不同于教育其他学科,是一门以操作性为主要特征的特殊学科,对于体育课程教学方法的认识相对不足。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国外有关的教学方法。

巴班斯基根据人的活动特点,把教学方法划分为三大类:“组织和自我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检查和自我检查教学效果的方法”。

拉斯卡依据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即刺激――反应联结理论,把教学方法归为四类:呈现的方法、实践的方法、发现的方法、强化的方法。

威斯顿和格兰顿根据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媒介和手段,把教学方法分为四大类:(1)教师中心的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提问、论证等方法;(2)相互作用的方法。包括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伴教学、小组设计等方法;(3)个体化的方法。如程序教学、单元教学、独立设计、计算机教学等;(4)实践的方法。包括现场和I临床教学、实验室学习、角色扮演、模拟和游戏、练习等方法。

其次,我们回顾国内对教学方法的表述。

李秉德按照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把教学方法分为五类:(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4)“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陶冶法等。(5)“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

黄甫全教授提出了层次构成分类模式,把教学方法分为三个层次:(1)原理性教学方法。解决教学规律、教学思想、新教学理论观念与学校教学实践直接的联系问题,是教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方法化的结果。如启发式、发现式、设计教学法、注入式方法等。(2)技术性教学方法。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学方法的指导,向下可以与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构成操作性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体系中发挥着中介性作用。例如: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等。(3)操作性教学方法。指学校不同学科教学中具有特殊性的具体方法。如语文课的分散识字法、外语课的听说法、美术课的写生法、音乐课的视唱法、劳动技术课的工序法等。

再次,我们回顾各类教材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划分种类(表1)。

综上所述,国内外教育理论对教学方法的划分由于其依据不同而呈现了各种类型的教学方法,《学校体育学》教材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划分因其依据不同也呈现出不同的种类:有的按体育教学目标进行划分: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方法、发展体能的方法、思想品德教育与发展个性的方法;有的按教法与学法进行划分:教师指导的方法、学生学习方法;有的把学法特指为学生练习法;等等。总之,以上划分依据很不统一、种类差别较大,对于一线体育教师在体育课教学设计过程中选择教学方法造成了较大的难度,并形成了现有大量体育课教案中教学方法非常混乱的现象。

三、体育课教学方法重新划分

以矛盾论视角分析,“教法”和“学法”是构成教学方法这一矛盾的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首先,“教法”和“学法”具有不同的主体,“教法”的主体是教师、“学法”的主体是学生,两者具有相对独立性;其次,两者之间相互关联,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如教师在做动作示范时,学生则在现场观看教师示范的动作);再次,在不同的阶段,两者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教学初期,教师“教法”是主要方面;教学后期,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学生学会所学内容,即体育课教学目标达成,“教法”随之告终)。

总之,从师生关系角度来看,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了“教法”改革的重要性与新颖性,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学法研究,加强学法指导。而学法的主要核心在于是主动地学还是接受式地学、是个人自主地学还是团体合作地学,这就涉及了传统教学方法改革与新课程学习方式变革等方面的问题。

基于《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与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变革,根据前期对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教学方法相关性的认识,结合学生学法核心内容,针对体育课教案中“教学方法”描述较为混乱的现象,我们把体育课教学方法一分为二:“体育课教法”+“体育课学法”:体育课教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实施的方法、体育课学法主要是以学生学习方式为主实施的方法,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图2所示,从“教法”角度而言,主要包含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有关运动技术理论知识的教法。虽然运动理论知识并非体育课教学的本质内容,但在运动技术教学过程中同样存在有关运动技术概念、原理、方法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因此,我们把运动理论知识的教法总结为:讲解法、启发法、提问法、对比法、讨论法等。

第二,运动技术是体育课教学的本体,其教法为:动作示范法、实物演示法(图片、展板、模型等)、媒体辅助法、动作分解法、动作完整法、口令指挥法、保护帮助法、动作纠错法、反馈评价法、重复训练法、游戏竞赛法、情景设置法等。

第三,把课改之前体育课“思想品德教育”方法修改为“发展学生心理与社会适应”方法,结合十提出的“教书育人”基本精神,本文把“发展学生心理与社会适应”的方法调整为“育人”方法,具体为:榜样法、鼓励法、奖惩法等。

第四,把传统体育课的“体能”教法简化为:负重训练法、重复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循环训练法等,并把之前的“练习”改为“训练”,因为“练习”主要是从学生角度而言,“训练”则可从教师角度而言。

另外,从“学法”角度而言,其划分的依据是:一是学法与教法基本相对应,如教师实施了动作示范法,与之相对应的是学生观察法等;二是学法主要以学生“主动或被动”“个人或合作”的方式为核心。因此,“学法”具体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1)运动技能的习得是学生个人的事,只看不练是不能达成掌握运动技能目标的,所以,涉及学生个人的学法有:如观察法、聆听法、探究法、反省法、模仿练习法、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动作纠正法、负重练习法、重复练习法、持续练习法、循环练习法等;(2)由于班级授课制仍是我国长期以来体育课教学主要的教学形式,因此,学生的集体学法可采用全班集中学法、分组合作学法的形式,分组合作学法又有:两人一组、三人一组、五人一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等。

四、体育课教案案例分析与教学方法规范性建议

篮球:体前变相换手运球教案

1.指导思想(略)

2.教材分析(略)

3.学情分析(略)

4.教学步骤(略)

5.具体教案(表2)

(一)以上教案主要的亮点

(1)给学生分发学习卡片,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2)球性练习内容较为丰富,包含了众多的练习形式:两手弹拨球,球绕环:绕头、绕腰、绕膝、绕腿,双手拨地滚球,持球左右转体探肩,胯下绕“8”字,抛接球:击掌或转体;(3)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练习形式循序渐进:由原地三个练习转向绕“障碍”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练习。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1.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步骤等方面的问题

因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与本文选题关联度不大,因此,我们将在另文中具体阐述,本文只对具体教案中与教学方法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

2.体育课教学目标方面的问题

(1)体育课教学目标陈述格式不够到位。该目标表述方式主要采用的是教育学家布鲁姆的目标分类体系:认知目标、技能目标与情感目标。其主要的缺点在于:首先,技能目标中的“技能”并非特指运动技能,与体育学科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其次,缺失体育课中有关“身体”方面的目标。

(2)体育课教学目标定位不够准确。首先,认知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能较好掌握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含糊不清,不够具体,不具有课后评价的操作性。其次,一方面技能目标之一“使学生在练习中运用技术完成练习,一半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大部分能连续运用此技术在游戏、比赛中有所体现”不够具体,没有说明具体的运动技术核心内容,缺乏评价的操作性;另一方面,该课是新授课,也是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一半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能实现吗?显然不能!若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只学了一节新课就基本掌握了“篮球变向换手运球技术”,那么这个老师真是神了。技能目标之二“发展学生灵敏性和快速移动能力”并非是运动技能目标;再次,情感目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信心,与同伴合作友好相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泛泛而谈,缺乏具体的课中实施路径与操作的可行性。

(3)领域目标与教学目标相互混淆。“领域目标”是教学目标的上位目标,在具体的教案中再次表述领域目标有些画蛇添足的感觉,没有必要。其次“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是领域目标吗?是什么领域的目标?

3.教学单元学时不明确

该教案虽说明了是新授课,但没有说明总学时(在教材分析部分也没有说明),这就容易导致该课教学目标盲目化,因为同样是新授课,总学时为3的新授课与总学时为6的新授课,其教学进度是不同的,教学目标定位也是不一样的。

4.动作讲解要领缺失

该课的主体教学内容是“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但在整个教案中却没有该动作的技术要领,这就造成了体育教师“讲什么”的模糊性,设想一下,体育教师连主体教学内容的技术要领都不熟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精讲多练”呢?

查询《篮球》相关教材发现,教科书对该动作技术的描述也是不够准确的,如《篮球》教材之一的表述是:“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以由右向左做体前变向换手为例:变向时,右手拍按球的右后上方,把球从自己的右侧拍按到左侧前方,同时,右脚向左前方跨出,上体左转,用肩保护球,然后换手运球,加速前进。

该表述存在的问题是:(1)左右方向没有明确交代是以进攻队员还是以防守队员为参照的。(2)按拍球的右侧上方与右脚向左前方跨出的动作不是“同时”关系,而是先后关系。

查询另一本《篮球》教材发现,其表述为: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运球队员从对手右侧突破时,先向对手左侧运球,当对手向左侧移动时,运球队员突然用右手按拍球的右侧上方,使球经自己体前右侧反弹至左侧前方,同时,右脚向左前方跨出,用右肩挡住对手,接着迅速换左手按拍球的后上方,从对手的右侧运球超越对手。”

该表述存在的问题是:(1)左右方向一般以进攻队员为参照体,而该表述是以“对手右侧”中的对手为参照体的。(2)文中的左右指向有矛盾:最先的“右侧”是指“对手”右侧,之后的“右脚”又指“运球队员”。(3)按拍球的右侧上方与右脚向左前方跨出的动作不是“同时”关系,而是先后关系。

观察图3“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经本文修改后的技术要领为:“以进攻队员由右向左做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为例――进攻队员先向右侧运球,当防守队员向右侧移动时,进攻队员突然移动身体重心至左侧,同时用右手按拍球的右侧上方,从体前右侧反弹至左侧前方,随后,右脚迅速向左前方跨出,并用右肩挡住对手,然后换手运球,加速前进。”

若有口诀则使讲解更为简练:“左侧变向佯攻右、重心迅速向左移、右手拍球反弹前、右脚跨左并探肩、摆脱防守换手行。”

5.“运球抢球游戏”安排不合理

该教案在课的基本部分后期安排了一个“运球抢球游戏”,要求学生在练习中体现所学的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笔者认为这是不合理的,设想一下,八年级的学生第一次课就能实践运用“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吗?显然不能,既然如此,安排此类竞赛游戏的作用是什么?是激发学生的体育课兴趣还是巩固所学内容?如此安排不仅会牺牲前期所学内容的成果,而且更有可能会对所学内容起到相反的作用。

(三)改进建议

1.理顺体育课时计划(教案)的结构

综合以往体育课时计划设计的形式与内容,笔者把体育课时计划(教案)总结为7个部分的内容:(1)设计理念;(2)教材分析;(3)学情分析;(4)教学目标;(5)教学重难点;(6)教学步骤;(7)具体流程(表格式)。

2.表格式具体流程的规范性建议

建议把之前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步骤”放在教案的第三部分到第六部分表述;把教师活动的具体内容分解为两个部分:教的步骤与教法;学生活动的具体内容分解为两个部分:学的步骤与学法。

篇9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情况和教学改革的要求,市教研室体育科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与健康课教研活动。增城市体育科教研员柯老师曾经讲过:"教研活动应该是教师的一种松散型的学习形式,公开课只是为教师们提供一个思考、交流、研讨的平台,是一次学习与探索、总结与锻炼、促进与提高的机会。听课评课要反映教师对体育教学价值的追求与愿望,重过程轻结果,通过对教学现象的分析评议,获得启示,发现规律性的东西,提高大家的教学水平"。近几年菊泉中学的以生本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教学改革课堂取得突破性成效。由其是在体育与健康课的"体育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见成绩。菊泉中学近几年中考体育的体育成绩也续步提高:菊泉中学"体育课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实施前后体育中考成绩对照。2003-2007(体育中考总分40);2008-2012(体育中考总分60);2010-2012年菊泉中学实行课改"体育课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具体化前后体育中考成绩对照表1:

上述成绩取得,是结合我校当前实际情况("三小特色":场地小;小班制,每班40人;小组合作学习)。学校场地小是问题的关健(我校在校生804人,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平均4.09平方米∕生。)。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市教研员的指导下每年中考体育成绩越来越好(表1)。加上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确立"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思想,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特点,将育人、育体、育心有机结合,使素质教育的实施取得实质性突破。2011年5月27日星期五下午2:30本人关浩良在增城市教研员柯汉基的指导帮助下主持一节:增城市体育科公开课教研活动。具体做法如下:(1)前期工作市教研员、专家到校调研,看体育与健康课的"体育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有没有推广价值和教育意,再指导完善进行推广学习。(2)本体育科组人员集中时间对:敖劲争老师的体育与健康公开课进行多次听评课。确定课的内容:篮球运球。(3)关浩良指导敖劲争老师撰写体育与健康课的新课程标准:篮球(水平四)行进间运球教学设计。(4)增城市体育科公开课教研活动安排。(5)人人参与听评课,专家点评:精益求精、各有所获。具体做好如下几点:

1.增城市体育科公开课教研活动安排表:增城市体育科公开课教研活动安排,主持:关浩良;总指导:柯汉基

1.1 时间:2011年5月27日星期五下午2:30

1.2 地点:增城市菊泉中学

1.3 内容:1、课例观摩:篮球运球;2、体育课堂教学与体育中考的关系。

1.4 活动准备及分工安排。

(1)前门接待、签到、发资料教案和水(徐锦润、林潮辉)时间:14:00-14;30

(2)后门接待、签到、发资料教案和水(陈钜华、陈丽芳)时间:14:00-14;30

(3) 前门指挥车辆(唐峥嵘、钟叔)时间:14:00-14;30

(4)后门指挥车辆 (庄老师、保安) 时间:14:00-14;30

(5)上课音乐播放 (钟伟民);音响和电源准备(唐峥嵘)

6、场地舞台摆设(关浩良、徐锦润、钟伟民、唐峥嵘、陈钜华、敖劲争 )

(7)听课用登、矿泉水(徐主任、唐老师)

(8)录像拍摄(高佬);学校拍摄(庄老师)

(9)横幅准备:(1)增城市初中体育七年级篮球课例现场观摩(庄老师)(2)增城市初中体育教研会议(关浩良)

(10)接待贵宾专家组(王文胜、钟伟民)

(11)器材收集和搬台(徐锦润、唐峥嵘、陈钜华、七年级(2)班)

(12)医务组:陈俏瑜、吴连笑、关浩良、新塘医院医生

(13)突发事件处理组:(王文胜、徐通、吕成坤、钟伟民、关浩良)

1.5 活动流程

主持:关浩良;总指导:柯汉基

1、下午1:30-2:30协助同行学校车辆进入菊泉中学(体艺科).

2、下午2:00-2:30嘉宾报到、接待、资料发放(体艺科).

3、下午2:40-3:25敖劲争老师上增城市初中体育七年级篮球课.

4、下午:3:35-4:15评课和专题研讨。

(1)、菊泉中学王文胜副校长简单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课改情况同小组合作模式教学开展情况。

(2)、敖劲争老师自评本次教学

(3)、专家教授点评(钟卫东、柯汉基、梁敏球)

(4)、专家组总述

(六)、嘉宾退场、活动结束、安全回家。

2.指导撰写体育与健康课的新课程标准:篮球(水平四)行进间运球教学设计

2.1 (水平四)八年级篮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学习篮球的基本知识,学会拍、运、传、投球、上篮技术的基本技巧,激发与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与爱好。树立安全第一;健康篮球运动的思想。

(2)使学生在安全情况下:跑、跳、投等素质得到锻炼,提高,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促进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3)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4)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克服困难的信心、解决困难的方法、及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

(1)运球的基本技术;(2-3)学习及巩固原地单手肩上投篮;(4)学习行进间单手低手上篮;(5)复习及巩固行进间单手低手上篮。

2.2 篮球(水平四)行进间运球教学设计:篮球单元运球教学(运球)。

(1)指导思想:本设计以"健康第一、安全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体育课程水平四教学目标与内容为依据,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以篮球教学为主线,让学生在轻松快乐和谐的氛围中通过体验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探究学习掌握篮球的运球技术。

(2)学情分析:篮球运动是中学生最喜爱的运动之一,特别在新塘地区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在运动水平方面,学生的篮球水平参差不齐,另外,男生比女生的力量和灵敏度好,喜欢突出个性,本课设计让动作技术掌握较好的男生教动作技术掌握较差的女生,既能培养学生个性,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3)教学目标:1)了解篮球运动的锻炼价值,激发与培养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兴趣与爱好;2)初步掌握篮球行进间运球的技术,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速度等素质; 3)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自主学习习惯及勇于探索,协调合作的集体精神。

(4)教学内容:熟悉球性——原地、行进间运球

(5)重点难点:重点:平稳控制好手中篮球;难点:运球时手触球的部位,触-引-弹拨球的时机。

(6)设计思路: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运球技术动作,引导学生通过篮球运球练习发展灵敏、协调、速度等素质,使学生们容易掌握动作技术。2)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努力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他们的他新能力和合作精神。3)本次课在关心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平台,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7)教学流程:课堂常规(集队、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热身运动(徒手操、慢跑)——分组运球体验——熟悉球性、原地、行进间运球技术学习——集体练习——纠正错误动作——分小组研讨巩固运球能力——个人展示——创新展示——运球接力赛——放松、小结——师生再见。

(8)生理指标:平均心率:100-120次/分;练习密度50%-60% ;强度:中偏高

(9)安全措施:1)充分做好热身运动,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保护踝关节。2)注意同学间的距离,相互礼让注意安全避免发生碰撞。3)教师注意观察,语言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2.3 菊泉中学《体育与健康》篮球课教案(水平四)

班别:初一(2)班人数:24女22男;课次:第一次(新授);时间:2011.5.27地点:菊泉中学;指导老师:关浩良; 执教:敖劲争

(1)教学目标:1)了解篮球运球技术在比赛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初步掌握掌握篮球行进间运球的技术,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速度等素质。3)在分组学习和交流活动中,加强同伴的交流合作,学生主动学练,有兴趣,有创新,敢于表现自我。4)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勇于探索,团结合作,开拓创新和集体精神。

(2)教学内容:篮球——熟悉球性、运球重点:平稳控制好手中的篮球 难点:运球时手触球的部位,触-引-弹拨球的时机 。

(3)教学过程:课堂常规

(集队、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热身运动(徒手操、慢跑)——分组运球体验——熟悉球性、原地、行进间运球技术学习——集体练习——纠正错误动作——分小组研讨巩固运球能力——个人展示——创新展示——运球接力赛——放松、小结——师生再见。

(4)课的导入:课堂教学常:1)教师宣布本课内容与要求;2)安全教育、安排见习生。3)要求:快、静、齐,精神饱满。

(5)激发兴趣:1) 使机体器官机能兴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培养学生的自主组织能力;3)徒手操:(2)、慢跑。

(6)学习与体验1:1)体验运球动作,提高学习兴趣:请一位同学演示运球动作;提出练习要求;全班分四组体验运球练习;教师巡回观察语言鼓励。

(7)学习与体验2:1)熟悉球性、原地、行进间运球了解与运用熟悉球习:讲解、示范熟悉球性、原地、行进间运球技术动作;2)球性练习:双手拨球、腰绕环、胯绕环、运球;3)基本姿势:两脚前后开立,两膝微屈,上体稍前倾,抬头平视;4)手型:五指自然张开,用手指和指根以上部位触球;5)手按拍球动作:运球时,以肘关节为轴,前臂和手腕做曲伸动作,用手指柔和的按拍球;6)球的运行:原地运球时,按拍球的上方,向前运球时,按拍球的后上方

(8)学习与体验3:小组成员间探研运球方法相互学习:1)原地、行进间运球,个人展示1、讲解分组运球的练习方法.

(9)身心放松:做好放松运动,达到身心恢复的目的:1)自编操;2)收拾器。

(10)师生再见生理指标安全措施:1)充分做好热身运动,提醒学生注意注意安全保护踝关节;2)注意同学间的距离,相互礼让注意安全避免发生碰撞;3)教师注意观察,语言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平均心率:100-120次/分;练习密度50%-60% ;强度:中偏高

篇10

人数

32人

课次

1

教师

日期

教学

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正确区分行进间运求和体前变方向换手运球过人技术。

2.通过本节课学习,使80%的同学掌握变向、转体、探肩、跨步护球动作要领;20%的同学能够熟练运用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过障碍物。

3.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克服困难的精神品质。

教学

内容

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场地

器材

篮球场;篮球33个

教学

重点

变向换手

教学

难点

手控制球,上下肢协调配合

顺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组织

时间

课堂常规:

1.

集合整队,清点人数

2.

师生问好

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1.检查服装。

2.宣布教学内容和要求。

3.安排见习生。

1.

持球集合

2.

认真听讲

组织队形:

2’

1.

游戏:进攻与防守

(前后两人为一组,相互之间在保护好自己篮球的基础上去拍掉对方的篮球,自己统计自己拍掉的次数)

2.

篮球操

3.“照镜子”练习

1.

教师讲解游戏方法与规则,强调安全

2.

教师组织游戏

3.

教师带领篮球操

3.教师组织“照镜子”练习

1.

进行游戏

2.

跟随老师一起进行篮球操

3.

认真听讲、观察和模仿

组织队形:

6’

导课:教师:同学们,篮球是一项具有对抗性的运动项目,那么我们在进攻的过程中如何摆脱防守队员去得分呢?

教师进行过人动作示范

提问:老师做的动作有哪些共同点

第一关:交高朋友

前后两名同学为一组,右手运球同时前进,到达标志桶位置后原地运球三次,然后用左手击掌一次,最后返回自己的点位。(暗号:1、2、3)

第二关:交矮朋友

前后两名同学为一组,右手运球同时前进,到达标志桶位置后原地运球三次,然后换手运球,转体上步心击掌,最后返回自己的点位。(暗号:1、2、3、换)

教师讲解示范提前变相换手运球

动作要领:以右手运球为例,向左变向时,按拍球的右侧上方,使球反弹到左侧,同时右脚向左前方跨步,身体左转、前倾并探肩,换左手按拍球的左侧运球前进。

第三关:串门

前后两名同学为一组,同时前进到障碍位置,原地运球一次后,换手运球,转体上步心前进至对方位置。(暗号:1、2、走)

第四关:带礼物串门

前后两组同学将障碍合并至球场中间位置,同时前进到障碍位置原地运球一次后,换手运球,转体上步心摸地前进至对方位置。(暗号:1、2、走)

第五关:串宽门

同学们将障碍拓宽,运球至障碍中间位置原地运球一次,换手运球,转体上步心摸地前进至对方位置。变向幅度加大。(暗号:1、2、走)

1.

教师进行提问

2.

教师进行示范

1.

教师讲解动作要领

2.

和一名同学一起示范

2.强调运球动作

3.强调暗号的重要性

1.

教师讲解动作要领

2.

和一名同学进行示范

3.

强调变向转体动作

4.

强调暗号重要性

1.

教师讲解动作要领

2.

教师示范技术动作

1.

教师讲解动作方法

2.

教师与一名同学进行示范

3.

强调换手变向动作

1.

教师讲解动作方法

2.

教师与一名同学进行示范

3.

强调换手变向心动作

1.教师讲解动作方法

2.教师与一名同学进行示范

3.强调动作幅度加大

1.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

2.

学生认真听讲

3.

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示范动作

1.

认真观看教师示范

2.

运球动作:右手运球,左脚在前,护球手前架

3.

两人一起练习并喊出口号

1.

认真听讲并观察

2.

思考这个动作与上个动作的不同之处

3.

两人练习并模仿老师动作

1.

学生认真听讲

2.

看清教师示范并理解提前变向换手运球的动作要点

1.

学生认真听讲

2.

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示范动作

3.

换手变向动作:拍球的右上方,使球反弹至左手,右脚向前方迈出前进

1.

学生认真听讲

2.

思考为什么要去摸地

3.

行进顺序:变向,转体上步,探肩心,摸地前进

1.学生认真听讲

2.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示范动作

3.练习时加大动作幅度

组织队形:

1.

28’

1.

放松

放松全身

拉伸放松各关节

2.

集合整队

回收器材

总结

师生再见

1.

组织放松队形,讲解动作方法与要求

2.

师生共同评价

学生回收器材

与学生再见

1.

按放松队形进行放松练习

2.

认真听教师总结

篇11

我用心接纳每一个孩子,无论他是健康成长的幼苗,还是不幸被虫害咬伤的花草。用爱消除和孩子间的隔阂,用爱融化孩子心灵上的坚冰。当问题幼儿错误一犯再犯时难免情绪会有些波动。在座的各位老师,我想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不管在什么活动中,那些听话,乖巧的幼儿,我们都会不自觉的多爱他们一些,通常对那些调皮、捣乱的幼儿采取的措施是批评教育,结果是成效不大,让人头痛。其实,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在幼儿园里,每个班里都会有这么几位。我们班徐浩航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调皮的孩子,他矮矮的个儿,微翘的嘴角,黑黑的眸子透着机灵。细看一下,他就是个“皮大王”。开学头两天,表现得很安静,哪知过了几天,熟悉环境后就开始发扬他的“优良作风”:上课随意走动,和旁边的孩子说话,在教室里大声尖叫,午睡时趁老师不注意就爬起来或拿走别人的被子,问他问题总是笑眯眯的一个字也不说。在于小朋友交往时特容易发生"冲突",每天都会有很多小朋友告他的状,说教了多少次也无济于事。通过长期对他观察,其实他很喜欢和小朋友做游戏,每次户外活动都很积极,只是他的交往方法不正确,才导致不愉快的事情发生,甚至没有一个小朋友愿意跟他玩。

篇12

1 农村小学体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农村小学撤点并校、整合教育资源的力度不断加大,合并后各个学校的综合教育资源有了一定程度的丰富,但是体育教学资源状况并无明显改善,体育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

1.1 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缺乏

大部分农村小学存在缺乏运动场地或运动场地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问题。部分学校的院落就是操场,中间垒几个水泥乒乓球台,院落边缘象征性地树一两个篮球桩子,或者一副双杠一个单杠什么。有些学校虽然有操场,但是仅仅是一块平地而已,一遇到刮风天便尘土飞扬;即使没有风的天气,一节体育课下来,师生都是一身黄土。这样的运动场地,实在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教育投入难以画上等号。

很多学校的运动器材是在“普九”的时候,按上级检查要求购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器材因为时间关系早已变为废品,比如足球、拍球;由于场地的缺乏,这类器材买了就没有用武之地;而那些跳绳、毽子之类不受场地限制的器材,因使用频率颇高而损坏严重。

体育场地和运动器材的缺乏都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体育课程的质量。到体育课,除了整理队形外,不是跳绳、打乒乓球就是追逐打闹,能分清篮球、足球、拍球的学生寥寥无几,更不要说参与球类运动了。

1.2 兼职体育教师较多,影响新课程的推进

随着撤点并校的进展,大部分年轻教师都调到县城工作,农村小学教师的平均年龄呈现偏大趋势,而且基本没有体育专业的教师,体育教师大多由教课任务不足的男教师兼职。这些兼职教师大多没有体育教学的经历,对体育课堂常规、基本的体育教学方式都不熟悉,只能按照课本的基本内容照本宣科,带着学生做做基本的体育锻炼。由于体育课不作为上级教育部门考核的科目,部分兼职教师为提高自己所担任的科目的成绩,直接将体育课改为文化课。面对这种师资状况,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数量与质量都难以保证,更不要谈落实新课程标准、推进新课程理念了。

1.3 重智力、轻体育的观念在农村小学普遍存在

从教育主管部门到社会、家长,都存在严重的重智力、轻体育的倾向。上级教育部门对学校的考评主要是对学生测试或者对教师进行文化考试,社会和家长也都只注重学校升入重点初中的人数。这种考试指挥棒与社会、家长对学校的要求,都在无形中影响学校对课程的安排和执行情况。学校只要在课表上排上体育课程、有任课教师,就是开全课程的全部表现,至于体育课程怎么上,教学效果如何,无人关心。80%的农村小学生不会打乒乓球,90%的学生不懂篮球运动规则,很少有人玩过足球和拍球;至于单杠、双杠,仅仅是作为一种可以在上边玩耍的器械,大部分学生没见过山羊、跳箱。这种对体育教育的漠视,也是导致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严重滞后的原因。

2 解决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措施

2.1 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

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决定了不可能短期内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体育设施、购置大量体育器材,只能根据现实情况不断地完善体育设施、补充体育器材。体育教师要克服客观条件的困难,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上好体育课。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选择最能优化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案。比如,农村小学基本没有足球场,那教师就让学生在操场或学校院落里分组围成几个圈,每组一个足球,大家练习将足球踢向某个同学,同学接球后继续踢向下一个……这样既起到锻炼作用,也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足球,课堂也有一定的愉悦性。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学校附近能够作为运动场地的公共设施,开拓性地上好体育课。比如,撤点并校后,部分学校从村内迁到村外,学校周围有行人稀少的柏油路,个别学校附近还有废弃的工厂,有开阔的硬化地面。这些地方都可以作为学生临时上体育课的场所,带领学生进行小规模的越野长跑,或设置简单的篮筐作为篮球运动的场所。山区小学可以山区的地理优势,组织学生进行登山比赛等。

2.2 全方位加强对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视

农村的大多数家长将教育作为孩子跳出农家的跳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体育只是有知识人的娱乐方式,根本没有将其与孩子的身体健康、发育联系起来。还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农家孩子只要参加必要的家务和田间劳动,身体就能变得强壮,上不上体育课无所谓。这些错误的认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学校要借助家长会向家长宣传体育课程内容的变化,让家长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内容,明白体育课程对学生身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从家长的角度入手,改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态度。学校要将体育课程放到与文化课同等重要的地位,尽可能安排专职教师任教,减少兼职教师。要求教师每节课必须有教案,教案要有三维目标,不但有明确的体育知识、技能目标,还要突出实施的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显示出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运动与运动文化的热爱。同时结合县里举办的运动会和社会上的其他文体活动,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实绩进行考核,促使教师的教学正规化、专业化。学校和社会的双管齐下,一定能促使农村小学体育课程的快速发展。

2.3 加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是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思想水平、业务能力直接影响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农村小学极少有体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担任体育课的教师对体育专业知识也是一知半解,更不用说执行新课程标准、推行新课程理念了,能保证基本的运动种类和运动量都是体育教学比较先进的学校。因此,相关主管部门应当适当招聘一部分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小学任教;或者以学区为单位,对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培训,要求教师从思想上重视体育教学,将其放到与语文、数学一样的高度。另一方面,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但要求教师掌握基本的体育常识,还要求教师认真学习体育教材,研究体育新课程标准,熟知课程标准对各年级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由此促使农村小学的体育课逐步走向正规,不断改善农村体育课的现状,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体育素质。

2.4 大力开发本地体育课外课程资源

篇13

(一)常规意识不强

低段学生体育活动时体育教师大声地叫喊着组织学生活动,可学生却充耳不闻,相互推搡,玩得不亦乐乎。真可谓是老师累、学生“疯”。试想一下:这样的体育活动又怎么能达到锻炼的目标呢?

(二)执行规则能力差

现在由于独生子女的孩子较多,体育活动时常规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听从教师的口令。有的学生喜欢没有纪律要求的游戏,而对一些有组织、有纪律要求的游戏却表现得不积极、不主动。

(三)教师语言指向不明

教师语言口令太复杂,不易学生理解,导致学生不知老师的重点是什么,自己现在应该做什么?

二、具体措施

(一)利用对话式“口令”――接触规则,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儿童的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的能力是社会性适应中极其重要的内容。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育孩子的重心放在发展智力、培养技能上,往往忽略了道德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启蒙与教育。久而久之,学生就表现得缺乏自制力,行为自由散漫,不愿受拘束,行为霸道等等。因此,在体育活动中培养低段学生的规则意识尤为重要。我们先从师生呼应――对话“口令”入手,我们做了下列工作:

1.呼号式指令――提高规则意识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以往的教学中,特别是队列练习,教师口令运用较多,但是动作要领和要求要穿插于口令与练习之中,由教师进行提示,而学生记忆情况不好,教师说一点做一点,并非学生不认真而是他们不知如何做到更好。关键是学生没有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而且练习易疲劳,兴趣不高。因此,把动作方法与要求编成简单的对话,利用呼号的方式进行指挥。这样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和方法。在“队列”的练习中,教师可以把各项要领编成短句进行师生交流。如教师说“立正”,生答“脚并拢”,师呼“向前看齐”,生对“向前看”等。通过学生喜欢的师生对话的指挥方式,学生会慢慢地记清要领、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兴趣高,动作掌握快,既达到活动目标,又能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2.互动式指令――加强规则意识

游戏是体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形式,要加强学生的规则意识,我们必须在体育活动中选择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特征与游戏完全吻合。然后在游戏中加一些互动式短句,进行师生呼应。

如在游戏《小小魔法师》对学生进行队列练习中。师:谁是魔法师?生:我是魔法师。师:大圆走,生:1、2、1……他们可以在老师的口令声中一个接一个从四路纵队走成大圆。当听到“大圆变小圆”的口令时,学生又可以在各种排头的带领下走成四个小圆。像这样的队列游戏千变万化,教师可根据各班学生的能力进行编排、组合。在队列游戏中通过一些简短的对话口令,引导学生不断变换队列、队形,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在这种愉悦的氛围中,孩子们游戏的欲望得到满足,参与积极性高涨,不仅有助于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默契,形成有效、积极的互动,而且也有利于培B学生的规则意识。

(二)利用图示式“口令”――接受规则,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

图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多。研究表明,图示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符合学生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自觉领悟和接受活动的规则。从学生学习方式的角度来看,学生对视觉形象的学习和接受非常敏感,通过直观的路线图让学生顺利地接受规则的信息,并有效地进行活动,从中也会节省在活动中教师反复重申规则玩法的时间。

1.利用图示,表达活动规则

我们在体育活动中适宜地创设和运用一些图示,把游戏规则表现在图示中。比如在体育活动《快和慢》中,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练习快走和慢走,教师在有的场地上填上了红颜色的、较大的箭头,用以指导学生练习快走的位置,而在有的场地上则画上了表示慢的符号,用以指导学生练习慢走的位置。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快慢的节奏变化,教师在快走与慢走的连接处都贴上了代表不同爬行速度的动物的图画:乌龟代表最慢的,猴子等代表快的。学生在这些图示的暗示和游戏情境的熏染下,不知不觉地就接受和领悟了活动的规则,对该活动不仅表现兴奋,而且也非常感兴趣。

2.利用图示,暗示活动规则

在活动中我们通过暗示,让学生接受图标带来的规则,更乐意去遵守规则。如在队列练习中,“踏步走”和“齐步走”结合起来设置为道路交通的场景,把口令变为图示信号。用三种信号板分别代表“红灯、黄灯、绿灯”。教师举起“绿灯”学生就会明白安全可以通过,并用语言解释“绿灯行”,同做“齐步走”的练习。当教师举起“黄灯”时学生就会想到可能会有危险要注意,并解释“黄灯看”,做原地踏步。当教师举起“红灯”时学生知道危险应停止,并答道“红灯停”。然后便立定不前。通过简单的信号指挥既把生活实际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又满足学生爱玩的心理。学生通过信号内容的变换,掌握应该采取的对策,能起到提高生活的应变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作用,并得到有效的锻炼。

(三)利用肢体式“口令”――遵守规则,强化学生的执行能力

在研究中,我们提倡教师在体育活动中利用肢体开展教学,让学生更好地遵守活动规则。如体育游戏《交通规则》,教师在游戏前建立一定的行车规则,引导学生想象马路上的车辆来往行驶时怎样听从交警的指挥,怎样遵守交通规则,然后由教师做交警,用手势发出相应的指令,让学生明白,应往哪个方向行驶。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跟着教师的手势行驶,掌握方向,这样就形成一定的秩序。

在活动中,我们还根据活动的需要采用学生能领会的指挥手势。如要求队伍绕过某个障碍物,我就用手在体前绕圈;要求学生靠拢,我用两手张开体前合拢;要求形式停止练习或讲话,我用两手打开做暂停手势。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习惯成自然,学生只要一看到这些手势就知道要干什么了。这样既让学生完成常规的队列训练,又强化了学生的执行能力。

(四)利用音乐式“口令”――掌握规则,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

在体育活动中,我们注重音乐的使用,让活动规则蕴含在音乐中。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很好地活动身体、融入活动的情境,而且通过音乐的参与能促进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掌握活动的规则。比如在《快和慢》中,活动难点是让学生感受不同节奏的快走和慢走,因此我充分地运用了音乐这个手段,在创设一些图示的基础上还巧妙地加入了音乐,使音乐的节奏正好与图示代表的节奏一致,学生在慢走的时候,音乐的节奏是缓慢的;在快走的时候,音乐创设的氛围就是简洁、明快的,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不同节奏的走法。

(五)童谣式“口令”――内化规则,培养学生的专注力

在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时,利用童谣导入,这是引发学生掌握动作要领的一种好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单脚站立动作时,我就根据学生好模仿小动物形象和叫声的特点,要学生模仿雄鸡站立姿势,昂首挺胸,双臂后摆,单脚站立,同时念童谣:“我是大公鸡,喔喔喔喔喔,叫醒小朋友,快来做游戏。”孩子们做起来兴趣盎然,久做不厌。

将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形象、有趣的童谣贯穿于整个活动中。既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例如,在组织体育游戏《拍皮球》活动时,为了使学生有兴趣进入锻炼状态和熟练掌握原地B续拍球的动作,我就设计了“让皮球跳舞”的游戏情节。为帮助孩子们控制拍球的力度,在指导动作的同时,我们采用了童谣:“我有一个大皮球,拍一拍,跳一跳,拍得重,跳得高,拍得轻,跳得低,一拍一跳真有趣。”在游戏中,通过语言的提示和不断的练习尝试,孩子们很快地掌握了拍球的动作,对于掌握了连续拍球,并开始练习拍球走的孩子,我又设计了“带着球儿去旅游”的拍球走的游戏,在玩游戏的基础上我们又创编了一首童谣:“球儿是我好朋友,一拍一跳跟我走,拍一拍,走一走,带着球儿到处游。”让孩子们边拍边走、边说边练,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运球的要领。

三、成果与收获

(一)促进学生的发展

1.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

在研究中,我有效地运用体育“口令”,一方面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常规,强化他们对规则的认识,使他们逐步在游戏中树立规则意识;另一方面,为教师将这些规则迁移到平时的各项活动中奠定了基础。如在体育游戏《我和球来跳舞》中,我就利用音乐“口令”让学生掌握内在的规则:我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想出各种各样和皮球跳舞的动作,首先自己示范了一段球操,然后请小朋友们自己想一想,还有什么动作可以做,小朋友在想动作的时候,我播放了背景音乐,把原来平静的气氛一下子调动起来了。本次游戏虽然是在室内进行的,但活动气氛不比在户外开展体育课来得低,而且在游戏中孩子们能遵守活动的规则,音乐停,球和孩子也就停。由此可见,在体育游戏中有效地运用“口令”不但能激发孩子活动的兴趣,而且孩子们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活动规则,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了。

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如当某小朋友面对障碍不敢跨越时,我就给予鼓励:胆子大些,跨过去,相信自己。尽管这个小朋友做得不是很好,老师对他的一点点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渐渐地发现这个小朋友在障碍前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最后终于可以毫不犹豫地跨过去。就这样通过不断地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在游戏中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从中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

(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充分运用多元化的体育“口令”,使我们明白了教师在活动中要做一个有创意想法出现时的支持者,一个需要小组游戏时的合作者,一个有困难出现时的引导者。如在练习跳圈时,我发现孩子们在跳的过程中,兴趣渐渐地不在跳圈上了,而是转移到了拼圈,这时我就立即进行了调整,用肢体式“口令”把圈拼成一个图形,然后进行跳圈,孩子们看到后很快就几个凑在一起,有的拼出了花形,有的拼成S形等等,他们在自己拼的图形里跳得很开心。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注孩子们的兴趣点,及时发现、调整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2.提升科研实践能力

在实践研究中,我和老师们共同学习、共同讨论,选择活动内容、设计活动教案、学习环境创设、收集资料,热烈研讨,从研究体育“口令”的多元化到教师的指导策略,不断研究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在研讨《拍皮球》活动中,有的老师编出童谣口令“球儿,球儿跟我走,一二三、三二一”这样的口令比较简洁、明了,而有的老师认为太简单了,可以编成“球儿球儿跳起来,跳到东、跳到西,跳来跳去真好玩”,大家争执意见比较大,我认为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编出的口令可以指向更明确些,最后“口令”编成“球儿是我好朋友,一拍一跳跟我走,拍一拍,走一走,带着球儿到处游”。在反复的研讨实践中,教师的研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我对研究方案不断的调整、拓展,使教师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研讨能力逐渐得以提高,科研意识增强,了解了运用多种体育“口令”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方法,提升了体育活动中实践研究的各种能力。

友情链接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