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网络媒体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网络媒体论文

篇1

2006年,流媒体的发展更是来势汹涌,一日千里。直播点播、InternetTV、P2P流媒体、IPTV,视频监控、可视电话、视频会议、音乐视频网站、网络游戏,流媒体几乎在音视频应用领域中遍地开花。广播一向被视作四大媒体中的弱势媒体,流媒体时代带给广播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给广播以前所未有的机会。“流媒体时代”的春天会不会是传统广播的冬天?还是随着流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广播即将迎来自己的第二个春天?

一、流媒体带来的变化

流媒体(StreamingMedia)是指的是在网络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即在因特网上以数据流的方式实时音、视频多媒体内容的媒体,音频、视频、动画或者其他形式的多媒体文件都属于流媒体之列。流媒体是在流媒体技术支持下,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到网络服务器上,让浏览者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需要等到整个多媒体文件下载完成就可以即时观看的多媒体文件。

流媒体技术的出现,音频、视频文件得以在网络媒体中顺利、实时地播出,人们不仅可以在网络上顺畅地收听广播、观看影视节目,还可以直接收看赛事实况直播。以前需要通过收音机、CD机、电视机来收听、观看节目,现在只需要一台计算机就可以全方位覆盖需求。网络媒体也由以前单纯地静态的文字和图片,发展为对动态的音频、视频的传播,这是对网络媒体功能的拓展和传播价值的整合。流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大大节省网络用户的下载时间,而且使网络媒体与传统的广电媒体在互动、实时、直观等传播特征上,开始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流媒体技术使网络用户不再需要经历漫长的下载等待时间,就可以实现在网络上收看、收听影音文件,这一模式与传统的广播、电视播出极为相似。同时也意味着,网络媒体对传统广电媒体的冲击真正开始了。

自从1995年4月,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的ProgressiveNetworks公司(即后来的RealNetwork公司),在美国全国广播者联合会上推出了一种名为RealAudio的软件,实现音频在因特网上的实时传送以来,以流媒体形式出现的网络音频、视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根据一组来自国际权威机构的调查,2000年在网上访问流媒体的人数增加65%,西方网络发达国家访问流媒体的人数已达到1.1亿人,约占网民的1/3,在亚洲也迅速增加到2500万人,将近网民的1/9。

二、传统广播面临挑战

自1920年美国匹兹堡KDKA广播电台正式播音以来,广播在一段时间内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广播作为宣传战的最锐利武器,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自从电视出现之后,广播作为媒体的地位开始衰落。由于广播稍纵即逝、形象性差等劣势,在电视蓬勃发展、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广播更是难以在日趋激烈的媒体大战中找到本应属于自己的位置。

“大霹雳的前十秒种——刹那间,眼前诸象皆改观。”贝若斯如此形容网络的骤然降生。网络媒体的优势不需多说,除了公认的互动即时、开放性、信息海量等特点之外,网络媒体还有一个突出的独有特征,即高度的整合性,也可以称其为多媒体性。从技术手段上来看,网络媒体几乎将所有传统媒体的传播手段悉数囊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互联网被称为“媒介大融炉”并不过分。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初期,由于带宽等因素的制约,网络媒体仍然以文字和图片信息的为主,而要顺畅、实时地收听、收看影音文件则在技术条件的限制下还有一定的困难,但随着流媒体技术的出现,边下载边收听、收看的实时传播成为可能,人们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来收听和收看。而且,众所周知,宽带是网络发展的主流,随着网络带宽建设的不断发展,网络广播和网上电视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事实上,目前在网络媒体中,流媒体已经被大量地运用,而且深受网民欢迎。

目前网上广播主要有两种形式:直播——即时播音(live)和点播——随选播音(Audio-on-demand)。前者的形式与目前的广播相类似,即按照固定的节目播出表的节目时间播出广播节目,只不过听众收听节目的硬件设备是计算机网络,这种形式只是在接收载体上与传统广播有所区别;而后者则是在网站中存放广播节目,听众可以在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时点播收听自己喜欢的节目。与传统广播相比,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网上广播具有很多优势,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播范围大。网上广播不受传统广播覆盖范围的限制,可以超越更广大的地理空间,进行全球化传播,各种功率的电台获取听众的机会更加平等而广泛;

2、多媒体性。传统广播传播信息的载体相当单一的,即仅通过声音,这也是传统广播被视为四大媒体中的相对弱势媒体的一大原因,而且其稍纵即逝、过时不候的信息传播特性也使其在媒体竞争中处于劣势,但网上广播则大大弥补了传统广播的这一先天不足,结合文字、图片、声音等多种传播载体,可使信息传播的丰度和厚度大为增强;

3、互动性。互动是网络媒体的一个天然优势,双向交流使得网上广播突破了传统广播“我播你听”的被动模式,使听众可以随时按照自己的意愿调整收听过程,网上点播是对听众获取信息的主动性的最好佐证;

4、可检索性。网上广播的技术优势使得广播电台建立起自己的专业资源库成为可能,同时也为听众对广播节目资源的搜寻检索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广播节目成为可查询、可检索的信息资料;

5、全新经营模式。传统广播电台基本依靠广告作为其收入来源,网上广播则为广播电台的这种经营模式提供了新的角度,即对节目内容资源的经营上的转变,付费收听节目可以成为广播电台生存的新方式。

1995年8月,美国ABC广播网首先利用网际网路进行全球播音。如今,已有约85%的美国区域性或全国性广播电台都开始了网上播音。Dataquest的数据显示,1998年时,因特网上已经有2,500互联网广播电台,这一数量在1999年时增长到了2,700万。据统计,目前因特网上每周约有45000小时的广播节目,58个美国电视台提供Web广播,34个电视台提供点播服务。有近半数的跨国企业公司在内部使用流媒体实现Web广播。据英国BBC的克里斯·韦斯科特在《新媒体变革对BBC的影响》一文中所提到的,12岁以上的全部美国人中有22%,即5,000万美国人曾经访问过一个广播电台的网站,在广播网站的访问者中,46%的人停留长达20分钟以上。

据统计,到1999年初为止,世界各国建起网络广播电台1500多家,其中从1995年到1997年两年间,美国已经有85%的广播电台建设了网络广播,到1998年上网的电台超过了2000家。1996年12月15日,广东的珠江经济广播电台首创我国广播电台上网的先例,到2000年5月底,我国的网络广播已经达到100多家。《世界广播电视参考》的资料显示:我们现在已经能够听到100多个国家的1550多个网上电台的广播。截止到2000年7月,著名的YAHOO中文在“电台”的检索字串下,已编入了15个类目和347个网站。荷兰电台的节目总监马克思说“现在有超过6000个电台在互联网上各种形式的流式音频。”

三、广播的生存机会

流媒体技术给网上广播带来的全新气象固然势不可挡,但这并不意味着广播媒体就此失去了生存机会。历次传播革命给了我们这样的认识,传播符号、传播媒介和传播科技始终呈叠加性状态发展,也就是说,新媒体的诞生并不会使旧媒体消亡,而是新旧媒体共进共荣;而叠加性状态又导致了整合性状态,即新的媒体会以整合了旧媒体传播优点的特征出现。

流媒体技术在技术上的进步,也遵循了人类传播革命发展的规律。传统的广播媒体在新技术的促进下,并不会消亡,而是会对其功能与价值进行整合,以自身的调整来适应技术变化带来的冲击。

在流媒体时代,传统广播依然具有自己的生存机会,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其一,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广播媒体已经建立起自己独有的、其它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优势,这种优势将转化为流媒体时代下广播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其二,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网上广播在实现上还面临着一系列尚待解决的问题,在网上广播从技术到内容的全面完善过程中,传统广播必将找到与因特网结合的最优化模式,从而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事实上,如果洞悉广播媒体的固有优势,就不会对广播的发展前途悲观失望。因为广播的某些独有的优势,可以成为“流媒体时代”广播生存的新契机,迎来传统广播媒体的“第二个春天”。以下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广播的固有优势所带来的发展新机会:

1、伴随性。广播媒体伴随性的优势是其他任何媒体所无法比拟的。收听广播节目只占用了听众的听觉器官,并不影响眼、手、口等器官的正常活动,听众可以在从事其他活动时(如做饭、散步、旅行、锻炼等)兼顾广播节目的收听,大大提高了广播媒体的使用率。伴随性的优势在网上广播中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因为网络用户在上网浏览网页、收发邮件、聊天的过程中,占用的只是视觉,其听觉处于闲置状态,而广播伴随性的特征使其在不妨碍网络用户视觉运用的同时,可以顺利完成依赖于听觉的信息传播。网上广播可以顺利避开视觉层面的激烈抢夺战,并转入后台工作,作为背景声音完成对用户听觉的占用。

2、低成本。与电视相比,广播节目的运行成本相对低得多。无论从规模、数量上来讲,广播媒体要完成一个节目所需要投入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要小得多。相对电视节目的上网,广播节目上网只需调动音频资源,从技术角度看广播上网比电视上网简单便利,从成本角度看广播上网也比电视上网成本更低。

3、高普及率。广播是普及率最高的传统媒体,与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相比,广播由于通俗易懂,不受文化程度限制,只要是听觉正常的人都可以接收;与电视媒体相比,广播体积小、携带方便,流动状态也能接收,而且接收装置价格低廉,尤其在中国的广大农村,使用广播获取信息的人口比例更是占绝大多数;与网络媒体相比,广播节目的接收不像网络,无须熟悉特定的操作技术和网络语言。因此,广播媒体是用户进入壁垒最小的大众媒体,这也是其普及率高的根本原因。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收音设备普及率达69.1%。这使得广播媒体积聚了大量的群众基础,随着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网络媒体的逐步普及,多年来对于广播媒体具有感情的听众大有人在,这也为广播上网提供了先决条件。

另一方面,虽然流媒体技术大大便利了网上广播实现的可能,但是技术的发展需要得到时间的检验。真正意义上的“流媒体时代”还需要各种发展要素的支持,从硬件上说包括技术上的网络带宽、网络安全等问题,从软件上说则要求相应的政策环境、收费模式、信息消费者观念等要素的逐步完善。比如,就技术层面最基本的带宽问题而言,我们的邻国韩国以75%的宽带网络接入比例,位列世界宽带服务家庭接入率的榜首。根据2007年1月23日CNNIC公布的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总人数已达13700万人,宽带上网网民人数已达9070万人。虽然我国的网民数量在世界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网民人数每年也在快速增加,但是13亿人口的基数使我国的网络普及率还处于相对较低的程度。因此我们离真正成熟完备的网上广播还有一定的距离,而这种时间差不仅是传统广播反思其阻碍自身发展的不利因素的良好时机,更是借势因特网,化被动为主动,以变化求生存的绝佳契机。

四、广播媒体的生存对策

自从网络媒体问世以来,广播媒体就把如何借势网络,发挥自身潜在优势,以适应网络媒体出现后的新媒体竞争格局作为自己的重要课题。而“流媒体时代”的到来,则使得网络媒体对于广播媒体的直接竞争更加突出。因此,广播媒体必须拿出自己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重新思索自身的定位、发展模式与目标。借助流媒体技术的新契机,使自己彻底走出弱势媒体的阴影。

1、借助网络技术,整合内容资源优势,获得新的竞争力。

与网络媒体相比,传统媒体最根本的优势仍然在于内容资源的优势。流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音频资源可以在网络上顺利传播。随着网络用户对信息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流媒体技术支持下的网上广播可以把选择权和控制权交到用户手中,大大增强了传统广播媒体的生机和活力。同时,流媒体技术使得实时的音频传播成为可能,使广播媒体本来就具有的快捷性特点得到进一步强化。但是,网上广播并不等同于简单的广播上网,并非只是将广播媒体的原有内容照搬到网络平台上就万事大吉了。如果广播媒体不懂得有效利用网络媒体的特色,使流媒体技术为广播媒体带来的这种便利成为对其固有功能和价值的延伸,那么广播媒体就不可能摆脱弱势媒体的命运。

一方面,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和可检索性的特点,为传统广播媒体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广播媒体所固有的节目资源优势找到了新的传播平台,并可以根据这一新平台的传播特性,创造更加符合用户需要的节目内容。除了技术支持带来的功能强化之外,广播节目的内容资源优势应当成为其获得新的竞争力的重中之重。广播媒体以声音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音频资源的优势无人能出其右。网络媒体在传播速度、传播范围等方面令传统媒体望尘莫及,但在内容资源方面却是其短处。广播电台加盟网络媒体,使网络世界顿时由无声变为有声,人性化的成份大大增加。广播新闻、广播剧、音乐节目、连载故事、名人讲话等深受听众喜爱的节目样式,可以通过网络以更加灵活互动的方式进行传播。同时,广播媒体除了在内容资源优势上可以与网络媒体形成互补之外,还可以针对网络媒体的自身特点开发出适应网络传播的节目内容,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核心竞争能力。只有使自己在节目内容上与网络媒体上的内容既有传承又有创新,适应不同媒体介质和受众群,才能使内容资源的优势成为应对挑战的秘密武器。

2、直面经营方式的必然变化,尽快形成新型广播经营管理模式。

由于网络媒体的出现,信息由原来的“推”变为各取所需的“拉”,网络用户也由此改变了被动的信息接收者的地位,而成为主动的信息消费者。这种传播模式的变化,使得网络用户对于信息的要求日益呈多元化发展。“流媒体时代”的广播节目不仅不再是“只能在固定的时间收听固定的节目”,而且更加丰富多彩的个性化需要也越来越突出。这使得媒体的思维模式要由以前的面对“受众”转变为面对“信息消费者”,由以前我播你听的线性模式转变为我生产你消费的互动服务模式,提供给信息消费者各种必要的服务。这样,传统媒体登陆网络媒体就必须直面传统经营方式的必然变化。

广播媒体应该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体制和观念,在经营方式上实行更大的变通,尽快形成一套全新的广播媒体经营管理模式,以适应媒体竞争环境的变化。网上广播的发展为广播生存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即对以往单纯依靠广告收入来维持广播电台的经营运作模式的突破,广播电台的经营结构和收入层次上还可以进一步完善,除了广告来源,广播节目的付费收听在广播上网之后也会变得切实可行。这样,在节目制作的低成本运营下,如果能够顺利实施付费收听的收入机制,那么对于广播电台的经营局面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当然,高质量的节目内容是付费收听的“源头活水”,而广播媒体低成本运营的优势也可以成为调动其制作优秀广播节目的一大积极诱因。付费收听的模式对于广播电台的经营理念来讲是一种变化,广播电台能否适应这样的变化还是未知之数;另一方面,这对于消费者接收信息的固有观念也是一种挑战,因为受众习惯于为报纸、杂志的版面付费,也愿意为有线电视节目付费,但广播节目的收听历来是免费的,要扭转听众接收广播节目的固定模式需要假以时日。因此,谁能尽早适应这种新变化和新要求,谁就能在市场中掌握先机。

3、努力借鉴国内外网上广播的先进经验。

由于起步较早,国外广播界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广播业的发展具有借鉴价值。比如在20世纪50年代,广播业最为发达的美国就开始摸索广播电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并取得了成功,而现在我国广播界也已经开始在专业特色和个性化战略方面进行了尝试。同理,在广播与网络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中,国内外有一些广播电台已经做得相当成功。借鉴一些成功的例子,对于更好地认识广播在“流媒体时代”的生存不无裨益。

英国BBC的网上广播。2001年3月,英国BBC首次实现了对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网上直播采访。这次访问既有声音,也有图像,并进行英语和俄语的同声翻译。在电脑屏幕底端还有显示向普京总统提问的机会的比例,并编辑了有关普京总统执政第一年的资料。在BBC的网站上,网民们可以浏览此次采访的全部内容,包括普京先生的所有讲话和向他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通过网上直播,全世界公众都获得了向普京总统提问的机会。这次网上直播采访获得了热烈的反响,对普京总统采访时,BBC网站收到了大量的关于此次采访的E-MAIL提问和评论,共计24000件,且来自世界各地。

日本的网上广播。日本的网上广播大致分为三种形式:一是把无线电广播里的节目原封不动地通过因特网广播;二是广播与因特网的互动节目;三是专门在因特网上播出的节目。自1999年4月开始,日本七家较大的商业广播电台就开始通过与微软公司合作,播出具有个性且具有因特网广播特点的网上广播节目。如“Tokyo-FM”电台于1999年7月开始的《TFM即时剧场》,最早使用了活动的画面,用了5分钟的电影画面剪辑介绍最新的电影;被称为开发了因特网上的“广播新娱乐方法”的《山田的有限弧度》属于第二种形式的网上广播节目,当地面广播节目播出时,网上的节目主页就会出现主持人和节目小宠物主人公的网上漫画,而漫画中主持人和小狗的变化是根据用户听众的反馈意见来左右的,深受日本听众、网络用户和广告商的欢迎;而“文化广播”的《望世界》和《因特网广播·在网里相见》则属于第三种形式的网上广播节目,这是专门针对卡通电玩迷们编排的因特网节目,由卡通片的配音演员与特定的因特网听众相互交换电邮地址,向传统广播本体进行挑战,希望把很少收听广播的电脑一族——年轻一代吸引到广播里来。

香港电台的网上广播。1994年12月香港电台率先进行“香港电网版”的网上实验服务,以提供新闻演示文稿及少量电视及电台节目为主。1995年9月17日上午7时起,香港电台运用同步直播科通过互联网36小时向全球直播电台选举新闻和节目,成为世界上首个应用同步直播科技进行36小时直播的电台。1997年6月,香港电台在互联网上进行连续48小时视像直播报道有关的各项庆祝活动,吸引了全球25万人次的收看和收听,到访其网站的人次高达900万。2000年4月,香港电台全面拓展网上广播服务,每天直播全部6个电台频道、所有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节目(每周共7小时视像节目)、提供中文新闻文本。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1998年12月26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正式推出了自己的网站。1999年底,国际台网站已初步形成了华语(包括普通话、粤语、繁体字)、英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等共九种语言的广播节目文字和声音上网。在国际台的网页中目前已经链接了实时收听和节目回放,在节目回放中还会放上文字稿,以满足用户收听和学习需要。

自1995年推出第一个互联网流媒体播放器以来,流媒体的应用呈爆炸性增长。到2004年,流媒体市场有着巨大的收入潜能,其中为消费者服务创收90亿美元,内容提供商创收28亿美元;全球将有1000多个流媒体网站,2亿多小时视频流。去年在网上访问流媒体的人数增加65%。亚洲访问流媒体的人数迅速增加到3500万人,将近网民的1/6。到2007年,流媒体发展的重点将从以“流”应用为中心转移到以“媒体”为中心,随着IPTV以新媒体的身份出场,将流媒体的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

艾瑞市场咨询(iResearch)根据资料整理显示,移动流媒体作为移动多媒体业务的一部分正逐步受到重视,市场将不断扩大。预计到2007年,日本的移动流媒体用户数量将达到2144万人,其次是德国和韩国,而预计中国将有超过190万的用户数。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流媒体的时代已经来临。事实上,从技术角度、网民数量的增长,以及宽带的逐步普及等角度来看,流媒体的应用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政策因素、版权等各种相关问题的制约,流媒体的长足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环境催化。传统广播媒体要想在“流媒体时代”下生存并得到不断发展,就必须懂得与网络媒体进行正确有效的合作和功能、价值的整合,从而实现双赢。对我们传统广播媒体而言,必须利用这个时间差,跟上发展的潮流。

“流媒体时代”的到来并不可怕,反而是传统广播焕发“第二春”的绝好契机。由于流媒体技术的出现,传统广播在传播特征上的不足得到弥补,传统广播转瞬即逝、选择性差、直观性差的弱点得以修正。通过流媒体技术,人们可以自由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段落,反复多次地收听,同时可以配合文字、图片等各种其他载体,丰富广播内容的传播形式。

随着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广播媒体还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冲击,重要的是要在这种发展中学会变化和调整。正如BBC的克里斯·韦斯科特所说,“广播……不会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死亡,但是会改变。”对广播媒体而言,重要的是应该学会怎样更好地改变。

[注释]

[1]《宽带网络的发展将使流媒体成为未来的主流技术》,

[2][英]克里斯•韦斯科特,《新媒体变革对BBC的影响》,选自邓炘炘、李兴国主编《网络传播与新闻媒体》,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第75页。

篇2

(三)盈利模式对比澳大利亚Yahoo是典型的三方市场模式,雅虎为消费者提供个免费的高质量的服务,广告商向雅虎付费。Yahoo!7网络用户为广告商的客户来源,以多种多样的增值服务、收费业务为利润增值店。提供高品质的免费服务和小众化的收费业务为利润保障。这种第三方市场模式加免费加收费模式结合首先减少了对广告的依赖,在次融合了传统媒体所拥有的电视节目资源优势,给网络用户提供更多资源的同时,保证了自己更好更集约的运行。无疑是媒体融合趋势下网络媒体发展的典型代表之一。中国新浪除开大家所知的通过点击率和知名度来获取大型公司的广告费用,新浪也通过开发虚拟货币,IGAME米票,出售vip邮箱等等获取额外利润,只是单单以新媒体的方式开始,并还没有通过与传统媒体的合作来做为现有的盈利点。

(四)影响对比据2007年4月的统计,在澳大利亚1160万活跃的在线网民中,有45%登陆过Yahoo!7网站,总人数达520万人。2007年11月末,Yahoo!7网站主页和邮箱双双排在澳大利亚前20大网站之中。2008年,Yahoo!7网站更是成为北京奥运会在澳大利亚的官方在线广播机构。2010年,Yahoo!7网站成为澳大利亚排名第一的电视网站,每两个在线的澳大利亚人中就有一个人每个月会访问Yahoo!7网站,Yahoo!7网站每个月的观众则超过720万人〔1〕。在此网站成功模式下,澳大利亚出版与广播公司与微软公司效仿雅虎和7频道所组成了合资企业9网络Ninemsn公司。它是MSN网站也是媒体视频网站。Nine9公司与yahoo!7是网络传媒的主要竞争对手。据统计,2011年新浪微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社会第一大信息源,占到了总体的五分之一强〔2〕。据《新浪微博元年白皮书》的统计:“截至2010年8月,共有466家主流新闻机构开通了新浪微博,其中包括118家报纸、243家杂志、36家电视台和69家电台。”在2014年的春晚上,新浪微博已经成为中央电视台马年春晚二维码独家合作伙伴。这也标志着网络媒体进一步融入中国最具有标志性的和权威性的电视台。两家网络媒体集团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索创新,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满足自己国家国情的新旧媒体融合之路。澳大利亚网络媒体寻求完全与电视媒体融合,创造出一个新的传媒平台,形成新的产业链。而国内,传统媒体在网络上找到一个新的平台,通过这个传媒介质,与用户交流,在反馈到电视台中。不一样的方法,但是是两种媒介的融合,同样带动的是媒体行业的从组与发展,给了新旧媒体更好的发展方向。

二、媒体融合趋势下的利弊

媒介融合使各种媒介都有所获益,打开了新一轮的用户市场。纸媒通过网络把文字信息带到了世界的各处。而网络媒体,可以不单纯的依赖于广告商所给于的网络广告费用来赢取利润。它通过合作的电视媒体所提供的免费电视节目和付费的高品质的电影、电视剧来获得更多的点击量和利润。某些电视节目也给予了网络媒体的正确的导向和可信度。说到此还有一点要说的,则是现在的一些网络媒体开始发展本网站的自制剧。如《杜拉拉升职记》、《泡芙小姐》、《钱多多炼爱记》等等都有较好的收视率和点击量。这也是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成功结果之一。当然媒介融合也有一定的弊端,首先存在的也就是新闻从业者会被认为专业不精通。一部分记者或许不能适给不同的媒介提供自己的资料,也不能准确的找到自己属于哪一个领域,更不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有选择性的找到自己的位置,是新闻从业者需要在目前媒介融合趋势下注意的事情。

篇3

二、研究设计

1.研究样本和分析单位。

目标媒体的选取:本研究以网络媒体为目标媒体,为了使样本更具有代表性,本文依据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中国网站排名网站的调查排名顺序,选择了排名前两位的《腾讯网》和《新浪网》。

时间范围的选定:本研究选取2011有关动画议题的新闻报道,即2011年1月3号至12月31号位研究时段。

抽样方法:为了避免新闻的周期性,使本文所选取的样本更具有准确性和全面性,笔者采用美国传播学者迈克尔?辛格尔特里将星期和月份组合起来的抽样方法,将2011年1月份的第一周抽取周一,第二周抽取周二,以此类推直到12月份最后一周,如果抽取当天的新闻没有关于动画的报道就改抽取前后几天的新闻报道,再没有就放弃该抽样样本[1]。

分析单位的选定:首先,本文所界定的“动画”研究样本设计动画产业的创意与创作、衍生产品的宣传与开发、政策扶持和动画片宣传等主题应该是围绕“动画”,排除相关性特别低的报道。

2.类目建构。本研究所建构的分析类目包括以下内容:

1.报道形式:(1)消息;(2)通讯;(3)评论;(4)深度报道;(5)视频。

2.新闻篇幅:(1)300字以下;(2)300~1000字;(3)1000~2500字;(4)2500字以上。

3.报道立场:(1)正面报道;(2)中性报道;(3)负面报道。

4.新闻议题:(1)产业经济;(2)国家政策扶持;(3)产业管理与策略;(4)教育培训;(5)行业动态;(6)动画技术;(7)动画书籍;(8)就业人员情况;(9)动画片评论。

5.议题的报道立场:(1)产业经济;(2)国家政策扶持;(3)产业管理与策略;(4)、教育培训;(5)行业动态;(6)动画技术;(7)动画书籍;(8)就业人员情况;(9)动画片评论。

*注:产业经济包括票房、衍生品开发、产业信息、市场份额等关于动漫产业链的内容;行业动态包括动画片宣传、动画企业项目动态、动漫节等关于动漫业界动态的信息内容。

三、数据归纳统计和分析

《腾讯网》2011年全年获得41个样本48篇文章,《新浪网》全年获得49个样本195篇文章,总计90个样本243篇文章。

1.报道形式。从统计的数据来看,不同的新闻报道形式对同一个议题进行报道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挖掘问题的深度也不一样。两个媒体在报道上的主要形式是一样的,都是以通讯为主分别是43.75%和74.35%;其次《腾讯网》报道形式居第二的评论是27.83%,《新浪网》的评论居第三是8.71%;《腾讯网》在消息报道上占18.75%,《新浪网》占12.82%;深度报道上《腾讯网》为4.16%,《新浪网》为1.53%;视频报道上《腾讯网》为6.25%,《新浪网》是2.56%。可以看出,相比较之下《腾讯网》的评论比新浪的多,而《新浪网》的通讯比《腾讯网》的多。总体来说,两个网络媒体通讯较多,深度报道较少,这可能跟网络化时代下媒体注重解读性和信息量有关。

2.新闻篇幅。媒体的议题篇幅反映了其关注程度和偏重点。《新浪网》300字以下的报道占25.79%;300~1000字的占62.63%;1000~2500字的占11.05%;2500字以上的占0.53%。《腾讯网》300以下报道占31.82%;300~1000字占34.09%;1000~2500字占31.82%;2500字以下占2.27%。从以上可以看出《新浪网》没有用太多的篇幅进行报道,较少进行深入报道,但是信息量比较大,而腾讯则较平均相对于《新浪网》报道要深入一些。

3.报道立场。传媒对新闻的选择角度,反映了媒体对该议题的倾向和态度,由此而产生的传媒产品必然会对受众产生特定的影响[2]。通过表1可以看出在新浪网新浪搜索新闻所检索的新闻中总有195条,其中正面报道74条,比例为37.95%;负面报道21条,比例为10.78%,正面报道相对较多。而腾讯网正面报道占68.75%远大于负面报道8.33%。由上面数据可以看出,媒体对动画产业的形象倾向于好的一面。中性报道新浪为51.28%,腾讯为22.92%。

4.新闻议题。媒体报道什么样的议题,受众就能接触到什么样的新闻,媒体对议题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受众的关注程度。从表2中可以看出两个网络媒体关注最多的议题是是行业动态,占两报总数的40.74%;其次是动画评论,比例为17.28%;再次是产业经济,比例为16.87%,位居第三;排末的是动画书籍,篇幅是0。行业动态是动画发展的风向标,而现在动漫产业发展处于转型期并且面临众多瓶颈,这是现在政府和企业比较关心的客观事实,《腾讯网》17篇,占其总量的35.42%;《新浪网》82篇,占其总量的42.05%。然后网络媒体涉及动画产业最多的内容是动画评论,这些内容显然是媒体吸引受众眼球的手段。其次是产业经济,关注产业管理的不多。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网络媒体热议动画产业从业人员的信息非常少,关于动画知识书籍的是0,说明这些不是2011年网络媒体所关注的焦点。

5.议题报道立场。议题报道的立场体现出网络媒体对于具体子议题的态度,能直接影响受众对于该子议题的舆论导向,同时也利于剖析动画产业的内部媒体信息构造,通过媒体的社会责任来为动画产业把脉问诊更直接更准确[3]。从表2中得知,行业动态、动画评论和产业经济在新闻议题中所占比例最多,占了74.89%,同时从表3中可以看出这三个议题内部正面报道比负面报道多了很多,中性报道平均在55%左右;而从表2中得知产业管理、动画技术和从业人员的议题最少,同时根据表3的情况可以分析出产业管理中负面报道较多,动画技术中正面信息比负面信息多,从业人员报道中正面信息较多。

一是媒体对于动画关注程度较高,报道量相对较大,但是报道形式比较单一。两个网络媒体对动画产业的报道都集中在通讯报道上,腾讯的通讯和评论报道总数与新浪通讯报道量相差不多。其次新浪消息报道和腾讯消息报道相差不大,分别为12.62%和18.75%,其余的为视频和深度报道。由此得出两个网络媒体缺乏深度报道,报道形式相对单一,但是报道量并不少。

二是网络媒体多动画的报道倾向不尽相同,《腾讯网》倾向于正面报道,占比例为68.75%;《新浪网》倾向于中性报道,占比例为51.28%。这说明两家媒体视角不同,对动画的媒介形象勾勒也不同,但总体来说正面报道比负面报道多些。

三是在报道中媒体对动画行业动态关注程度较高,产业经济和动画评论也是较热话题,对于从业人员和书籍关注很低。《腾讯网》对行业动态的议题占35.42%,位于首位;《新浪网》的报道比例为42.05%,居于第一。从业人员和书籍分别为2.88%和0。在对较多议题报道的内部分析中得知行业动态、动画评论和产业经济的总体倾向于正面,这说明动画的外部发展条件相对较好;在对于较少一体报道的内部分析中得知产业管理负面报道较多,动画技术报道中性立场较多,从业人员正面报道居多,这说明动画的内部问题有待解决。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媒体大量的报道中建构了动画朝阳产业的媒体形象,分别从政策、行业动态、产业经济和从业人员需求上得以体现;同时,动画发展的困境也在产业管理、理论书籍和教育上得以体现。这为社会、政府、企业和教育机构正确了解我国现在动画产业的情况提供了一条渠道,同时也为我们的产业改革发展趋势提供了风向标。(来源:今传媒 文/刘勃宏 编选;)

(作者简介:刘勃宏,男,西安文理学院艺术学院教师,设计艺术学硕士,主要从事影视动画研究。)

参考文献

篇4

尽管我们是从因特网首先知道了网络媒体的概念,但真正更易为大众所接受,适合于大众使用的网络媒体应该是有线电视。

这是因为:

(1)一种媒体要进入寻常百姓家应该必须为用户提供物美价廉的服务,而电视节目正是这种服务的一个榜样,她现在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主流媒体,深入千家万户,比其它媒体拥有最广泛的受众群体。

(2)有线电视有实现大规模连网的基础,并且是宽带、高速率的,为高速交互式业务提供了物质基础。

(3)媒体是社会的神经,媒体具有本身特有的运行规律,她为社会所关注,为政府所监管,相对于因特网,有线电视拥有良好的媒体运行机制和管理基础。

因此,有线电视作为传统媒体具有向网络媒体过渡的最佳基础。它既有网络媒体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又有网络媒体发展的业务基础和管理基础。在这种优越条件基础上产生的网络媒体是最有生命力的。因此,网络媒体的时代已经到来,并且有线电视应该是网络媒体的主体,大势所趋,不可阻挡。我们所应做的是面对现实接纳新生,采取积极的对策,让有线电视作为网络媒体在我国走得更稳更好。

2、有线电视的网络媒体特征

尽管有线电视作为网络媒体的主体刚刚显现,但我们通过因特网以及网络媒体在国内外局部范围内的进展,可以看出网络媒体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1)生动的传播形象网络媒体几乎囊括所有的传统媒体,文本的、音频的、视频的,她为传统媒体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推进平台、一个低成本的发行手段,她会成为一个接口规范宽松的开放式的基础设施。

(2)丰富的传播内涵分布于全世界的数据库都可以为网络媒体所用,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们的工作更加方便快捷。

(3)互动的传播方式媒体由原来的单向、固定的传播方式转变为交互、移动方式的传播,媒体由“广播”变为“广取”,用户将有选择地“抓取”或使用网络上的讯息。因此,注意力争夺战将成为网络媒体发展的一个关键,媒体的品牌效应会越来越重要。

(4)个性化的服务方式网络媒体的服务方式将由原来的单一的服务向多样化、个性化发展。传统的电视台将面临困境,电视台的黄金时段的概念将化为乌有,代之而起的是“我要看的时间就是黄金时间”的接受习惯,频道众多,各有所长,观众按需自选,不再受过多的时间限制,从而迫使节目频道趋向专门化,节目质量相应提高。

(5)集约的运营模式媒体运营将打破地域限制,由原来离散、小规模、低效向集团化、规模化、高效转变,有线电视将由原来的封闭型走向开放、走向融合。

3、有线电视的网络媒体困境及对策

尽管有线电视向网络媒体过渡是大势所趋,但在我国仍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网络规模有线电视作为网络媒体,网络的规模、网络的质量、网络的技术水平对有线电视的网络价值影响很大。我国的有线电视的发展过程,一直是有系无统,缺乏统一的垂直化领导。有线电视网络是每个城市、每个县、甚至每个小区自己铺设的,虽然范围非常广泛,但实际上彼此并不相联。这样的信息“孤岛”,在互联网时代是没有价值的,无法发挥本应发挥出来的巨大作用。另外,各地的网络质量水平参差不齐,要实现网络媒体的使命,有的需要重新改造,有的甚至需要重建。

国家为了提升有线电视网络的价值,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组建企业化的广播电视网络传输公司,地(市)县相应建立分公司和子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广播电视传输业务。全国广播电视网络传输公司也有望近期成立。另外,广电正在升级其基础设施。2001年底30个省市骨干线建设全部完成。国家光缆干线网是双向的,已经建成3万公里,连通30个省市。

尽管阻力大、任务重,相信广电部门通过经济、技术、业务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兼顾地方有关各方利益,能够把有线电视网络建成一个完整的全国基础信息大网,不仅可以实现自身的媒体功能,也可以通过介入电信业务,抵御中国加入WTO后外资进入电信市场形成的强大资金、技术优势,并防止外资摄取电信业垄断性高额利润。

(2)网络内容“内容为王,管道为后”,高品质的内容是确保媒体成功的最关键的因素,与技术相比,内容的重要性更大。尽管有关有线电视网络的新技术不断地涌现,但用户更看中的是自己是否享受到高质量的内容服务。要想让网络媒体进入寻常百姓家就必须为用户提供物美价廉的服务,除了能提供目前广播电视能提供的内容,例如新闻、体育、财经、娱乐以及其他内容,还应能提供能满足人们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个性化、专业化服务,而且这些节目还必须具有较高的互动性。

要解决网络媒体内容匮乏的问题,应走网络经营和内容服务分开的道路,充分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各自进行市场化、产业化运营。

有线电视网络独立出来以后,可以在有线电视网上搭建2个信息平台。一个是模拟平台,传输目前的几十套模拟电视节目及其他一些付费频道节目。一个是数字平台,除了为未来的数字电视做准备外,还可以从事多种信息服务业务,包括数据增值服务、电信服务。

有线电视的内容走市场化、产业化后.会极大地繁荣节目制作市场,实现节目制作多样化。所谓节目制作多样化,是指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利用和委托一定的社会力量从事节目制作。未来内容制作方式将呈两极化发展。一方面,人们利用个人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在家庭制作的内容越来越多,一个或几个好的新闻工作者或一个好的节目就可能成为一个频道的品牌。另一方面,大的内容提供商将会涌现,跨领域、跨地域的节目制作和内容提供的传媒集团会组建。随着媒体内容提供渠道的多样化与分散化,用户愿意为好的节目付费,“只有垃圾节目才是免费的”这一新的概念会形成。媒体产业将同时告别暴利时代和免费时代,而走向“微利时代”。

目前,广播电视台仍是一个重要的节目制作和提供单位,应该尽快转变观念,鼓励发展独立的节目源制作商,委托他们制作节目。特别是一些专业性很强的节目,例如教育、卫生等,必须由大学、科研机构、专业人士的参与,和他们采取联办、合办或分办的形式,这样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让节目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这样的网络媒体才会给社会带来新鲜、刺激,为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推动力。

目前,我国的网络媒体还处在市场的培育阶段,有线电视需要做的是将大量的经过组织的优化信息,推向用户,并加强宣传力度,让用户以低廉的价格体会到网络媒体的好处,随着观众的增加,才能出现规模效益,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3)国家政策有线电视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具有极强的政治敏感性,有线电视不仅要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精神产品和信息产品,还肩负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倡导主流意识的重任。因此国家对有线电视的监管不仅应该而且必要。但是监管的具体内涵以及具体的监管方式对有线电视产业的发展影响很大。相对于我国有线电视的产业化进程以及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我国有线电视的产业政策还显不足和滞后。

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①现行的管理体制只是对有线电视的内容供给侧采取政府直办的方式进行控制,这种方式只能保证内容供给侧不出事,却无法保证因缺乏足以吸引公众的节目和信息产品而在有线电视市场真正失去政府控制的目标。

②政府现在对有线电视的管理还多采用事业型的内部控制制度,相关法律还显缺失,这远不能适应有线电视的产业化需求,有线电视的产业化更需要政府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对市场进行法制化管理,通过建立相应制度,在政府的管制下促进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③政府对有线电视行业的管理笼而统之,该严管的内容,因管理幅度不够或管理成本太高,无力监管或降低了监管能力;不该严管并具有市场价值的内容,因管理太严,而制约了产业发展。在有线电视的产业化进程中,政府对内容的管理应该区分类别,进行分类管理,该严管的要严格控制,该放宽管制的要予以松绑。在目前试图全部管理的制度下,必然会抑制有线电视产业的发展。

4、有线电视的业务分类

有线电视的光纤同轴混合网HFC利用5-40MHZ频带作为上行通信用,50-750MHZ作为下行频带,这种结构具有非对称双向传输功能,这使有线电视网络具有廉价、宽带、多功能的特点,它实现了分配型信息和交互型信息在有线电视网中的统一。HFC有线电视网络的这种特性使其可能成为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切实可行的用户接入网。

所谓分配型业务是由网络中的一个给定点向其他位置传递单向信息的业务,具体包括:

一、不由用户参与控制的分配型业务;

二、由用户参与控制的分配型业务。

篇5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曾经说过:电视媒体的发展建立在国家、区域发展的基础上,失去了这个依托,电视媒体难有大的发展机会。然而,令我们庆幸的是,电视媒体的一代又一代的决策者们,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不仅在信息资源内容的源头垄断上下功夫,还在信息资源内容的深度挖掘上做文章。新媒体对电视媒体的冲击,集中表现为多种形式的互动,在这种情况下,电视媒体既然没有新媒体那样灵活多变,就应该坚持做视频内容的创作者,把视频内容的传播交予新媒体,这样的模式其实就是“三网融合”、“三屏合一”最终的发展结果。在北京电视台,依托于台内现有资源而推出的北京网络电视台,基本上把所有频道所有节目都进行了信息化、数据化处理,加上其他网络媒体对北京电视台节目的传播,明显地扩大了传播的受众范围,而对于北京电视台的品牌栏目而言,新媒体的传播影响力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样对于品牌栏目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符合传统媒体的发展规律,又要适用于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规律,对于媒体而言,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网络、手机等,每种媒体之间都在不断地竞争和融合,但又如同广播没有取代报刊,电视电影没有取代广播一样,网络媒体的出现也无法彻底地取代电视媒体。归结到一点,就是电视媒体拥有多年培养的电视制作人才和多年积累的电视制作经验,这是其在内容生产方面的宝贵财富。目前,作为电视媒体要做的,不是去急匆匆地扩展传播网络,而是让自身对内容的创作能力更强,对内容的创作范围更广,使内容的挖掘更具深度,换句话说,电视媒体要打造出更多的、更好的、更专业的品牌栏目。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一加一》、北京电视台《锐观察》、东方卫视的《东方新闻》等新闻栏目,就突出体现了对信息资源内容的深度挖掘。

篇6

最近美国有三家市场研究公司分别对网络广告市场容量提出相关的研究报告。尽管不同研究公司所提供数据有所出入,但每年会有数倍增长的预期却是相似的。1997年全球Internet上的网络广告总收入高达9.065亿美元,是1996年的三倍。从这些数字可看出网络广告的市场增长惊人,不容忽视。可以预计Internet将成为继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后的第五大媒体。

一、网络广告的特点

网络广告作为一种全新的广告,之所以受到各个国家及地区企业的重视和喜欢,是因为它与当今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四大媒体的广告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非强迫性。我们知道,电视、广播、报纸、户外路牌、霓虹灯广告等都具有强迫性,它们要想方设法转移受众的视觉、听觉,将有关信息塞进受众的脑子,而网络广告却是非强迫性的,它具有类似报纸分类广告的性质,让受众自由查询,受众既可以只看标准,也可以从头浏览到尾;既可以初略浏览,也可以详细查看,这样就使受众大大节省了时间,并避免受众注意力集中的无效性和被动性。

2.交互性。网络广告是一种交互式的广告,俗称“活”广告,查询起来非常方便,由一般受众感兴趣的问题,一步一步深入到具体的信息。只要受众在一般介绍中有标记的关键词上用鼠标一点便出现对这个关键词的内容作更为详细介绍的新画面。受众可以通过他正在看的WWW页画用电子邮件向公司发出咨询甚至订单。

3.实时性。在传统广告媒体上,广告发版后很难改变,或者说改换广告版面的经济代价太大,因而难以实现。而在Internet上做广告则能按照需要及时变更广告内容,包括改错。例如,一则有关电视机促销广告的电视机销售价格变动了,更改价值只需要1、2分钟,更改成本则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做到经营决策变化与广告变化之间的无延迟。

4.广泛性。网络广告的广泛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传播范围广。网络广告通过Internet可以把广告传播到Internet网络所覆盖的150多个国家的3600多万用户中,并且这个用户群还在不断以每年月日0%以上的速度发展壮大。相比之下,传统的广告往往局限于一个地区、一个时间段。(2)内容详尽。传统广告由于受媒体的时间和版面的限制,其内容只能删繁就简,突出重点;而网络广告则基本不受这样的限制,可以将广告做得十分详尽,以满足想进一步详细了解有关情况的用户的需要。(3)形式多样。网络广告的表现形式包括动态影像、文字、声音、图像、表格、动画、三维空间、虚拟现实等,它们可以根据广告创意需要进行任意的组合创作,从而有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制作出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能够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广告。(4)无时间地域限制。网络广告与传统广告不同的是,受众可以在任何地点的Internet网站上,在他们方便的任何时间内随意浏览广告。

5.易统计性。运用传统媒体广告,评价广告效果比较困难,因为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有多少人接受到了你所的广告信息。例如,虽然报纸和杂志的网络浏览者人数可以确定和统计,但是刊登在其上的广告有多少人看到过却只能推测估计而不能统计,至于电视、广播广告等的受众人数就更难估计。而通过Internet广告就能很容易地统计妯每条广告被多少用户看过,以及这些用户浏览这些广告的时间分布、地理分布等,从而有助于广告主和广告商评估广告效果,进而审定他们的广告策略。

6.经济性。目前在Internet上广告相对传统媒体而言便宜得多,每年只需几百到几千美元不等。

二、网络广告的类型

目前在Internet上播发的网络广告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按钮型广告(Button),这是网络广告最早的和常见的形式。通常是一个链接着公司的主页或站点的公司标志(logo),并注明“Clickme”字样,希望网络浏览者主动来点选。按钮广告的不足在于其被动性和有限性,它要求浏览者的主动点选,才能了解到有关企业或产品的更为详尽的信息。

2.旗帜型广告(Banner),网络媒体者在自己网站的页面中分割出2*3、3*16或2*20厘米的一个画面(视各媒体的版面规划而定)广告,因其像一面旗帜,故称为旗帜广告。旗帜广告允许客户用极简练的语言、图片介绍企业的产品或宣传企业形象。它又分为非链接型和链接型两种。非链接型旗帜广告不与广告主的主页或网站相链接,浏览者可以点选(clilk),进而看到广告主想要传递的更详细信息。为了吸引更多的浏览者注意并点选,旗帜广告通常利用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处理,如做成动画跳动效果,做成霓虹灯的闪烁效果等。

3.主页型广告(Homepage),即将企业所要的信息内容分门别类制作成主页,置放在网络服务商的站点或企业自己建立的站点上。主页型广告可以详细地介绍企业的相关信息,如发展规划、主要产品与技术、产品定单、售后服务、战略联盟、年度经营报告、主要经营业绩、联系办法等,从而让用户全面地了解企业及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4.列表分类播发型广告,即利用电子邮件列表和新闻组(专题讨论组)列表,将客户的广告信息按信息类别发向相应的邮件地址和新闻组。

5.综合型广告,即同时采用上述几种广告方式或其中几种。

三、网络广告的播发途径

广告主如何通过Internet企业的广告?从目前来看,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从中选择一种或几种方式。

1.主页形式。建立自己的主页,对于大公司来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这不但是一种企业形象的树立,也是宣传产品的良好工具。实际上,在Internet上做广告,归根到底要设立公司自己的主页。其他的网络广告形式,无论是黄页、工业名录、免费的Internet服务广告,还是网上报纸、新闻组,都是提供了一种快速链接至公司主页的形式,所以说,在Internet上做广告,建立公司的Web主页是最根本的。主页形式是公司在Internet进行广告宣传的主要形式。按照今后的发展趋势,一个公司的主页地址也会像公司的地址、名称、标志、电话、传真一样,是独有的,是公司的标识,将成为公司的无形资产。

2.专类销售网。这是一种专类产品直接在Internet上进行销售的方式。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这样的网络出现,著名的如AutomobileBuyer''''sNetwork、AutoBytel等。以AutlmobileBuyer''''sNetwork为例,消费者只要在一张表中填上自己所需汽车的类型、价位、制造者、型号等信息,然后轻轻按一下Search(搜索)键,计算机屏幕上就可以马上出现完全满足你所需要的汽车的各种细节,当然还包括何处可以购买到此种汽车的信息。

另外,消费者考虑购买汽车时,很有可能首先通过此类网络先进行查询,所以,对于汽车商和销售商来说,这是种很有效的Internet广告方式。汽车商只要在网上注册,那么他所销售的汽车细节就进入了网络的数据库中,也就有可能被消费者查询到。

与汽车销售网类似,其他类别产品的商和销售商也可以连入相应的销售网络,从而无需付出太大的代价就可以将公司的产品及时地呈现在世界各地的用户面前。

3.免费的Internet服务。在Internet上有许多免费的服务,如国外的

及国内的与、等都提供免费的E?/FONT>mail服务,很多用户都喜欢使用。由于Internet上广告内容繁多,即使公司建军有自己的Web页面,但是需要用户主动通过大量的搜索查询工作,才能看到广告的内容。而这些免费的Internet服务就不同,它能帮助公司将广告主动送至使用该免费E-mail服务,又想查询此方面内容的用户手中。具体说来此种方式有诸多特点:(1)主动性强:所有的使用者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兴趣选择订阅一些免费信息。一旦你选择订阅了有关的信息,就可以定期地收到所订阅的信息。当然,其中包含着广告的内容。不过用户既可以随时增加订阅,也可以随时修改或停止订阅信息内容。(2)统计性好。每一个用户在第一次使用免费E?/FONT>mail时,必须要详细地填写一张用户档案(MemberProfile)。这就使得提供免费E-mail的服务商能详细地知道使用者的具体情况,若有公司利用免费E-mail做广告,免费E-mail服务商就会每月给你一份调查报告,告诉你在这个月中有多少用户看了你的广告,又有多少用户进一步了解了广告的内容(即按了广告的图标)。在每月报告中,免费E-mail服务商还会提供对你的产品或服务感兴趣的用户的具体情况的统计资料。(3)针对性强:随着免费E-mail会员的进一步增加,广告主还可以根据使用者的特性(地域、年龄、性别、家庭收入、职业、受教育水平、兴趣爱好、婚姻状况等),有针对性地自己的广告。

4.黄页形式。在Internet上有一些专门的用以查询检索服务的网络服务商的站点如Yahoo!、Infoseek、Excite等。这些站点就如同电话黄页一样,按类别划分便于用户进行站点的查询。在其页面上,都会留出一定的位置给企业做广告。比如在Excite上,你在search一栏中填入关键字automobile,Excite页面的中上部就会出现某汽车公司的广告图标。在这些页面上做广告的好处是:(1)针对性好,在查询的过程中一秀都有是以关键字区分的,所以广告的针对性性较好;(2)醒目,处于页面的明显处,较易为正在查询相关问题的用户所注意,容易成为用户浏览的首选。

5.企业名录。一些Internet服务提供者(ISP)或政府机构会将一些企业信息融入他们的主页中。如香港商业发展委员会(HongKongTradeDevelopmentCouncil)的主页中就融有汽车商、汽车配件商的名录。只要用户感兴趣,就可以直接通过链接,进入相应行业商(或者配件商)的主页上。

6.网上报纸或杂志。在Internet日益发展的今天,新闻界也不落人后,一些世界著名的报纸和杂志,如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国内的如《人民日报》、《文汇报》、《中国日报》等,纷纷将触角伸向了Internet,在Internet上建立自己的Web主页。而更有一些新兴的报纸与杂志,干脆脱离了传统的“纸”的媒体,完完全全地成为了一种“网上报纸或杂志”,反响非常好,每天访问的人数不断上升。可以预计,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网络的发展,网上报纸与杂志将如同今天的报纸与杂志一般,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伴侣。对于注重广告宣传的公司,在这些网上杂志或报纸上做广告也是一个较好的传播渠道。

7.新闻组(Newsgroup)。新闻组也是一种常见的Internet服务,它与公告牌相似。人人都可以订阅它,成为新闻组的一员。成员可以在其上阅读大量的公告,也可以发表自己的公告,或者回复他人的公告。新闻组是一种很好的讨论与分享信息的方式。对于一个公司来说,选择在与本公司产品相关的新闻组上发表自己的公告将是一种非常有将效的、传播自己的许信息的渠道。

篇7

1.2多媒体远程教育系统的应用。

通过多媒体远程教育系统的运用,能够有效地降低教学的成本,提高教学的效率。多媒体远程教育系统是多媒体技术运用的另一个良好的例子,大幅地降低了教学的成本,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多媒体远程教育系统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之下,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它能够通过网络实现教学课堂模拟,使得学生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降低学习的难度,提高学习的效率。通过多媒体远程教学技术的运用,学生能够以相对低的价格接受各种不同的教育,大幅降低了教育的成本。同时,多媒体远程教学能够改变传统教育单向的教学方式,大幅提高教学的效率。另外,多媒体远程教学一般选择的是教学质量较高的教师,通过多媒体远程教学,能够使更多的学生接触到这些教师的教学,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1.3多媒体数据库的应用。

通过与数据库技术不断结合,形成了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数据库结合了多媒体技术与数据库技术之间的优势,能够实现对图片、文字、声音、动画、影像等进行存储、管理,并且能够方便地实现检索和应用。通过与数据库的不断结合,多媒体技术能够更加便捷地为人们所用,提高了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1.4多媒体技术在医疗事业中运用。

多媒体技术在医疗业中的应用更为成熟和广泛,通过与医疗技术向结合,能够大幅提高医疗的效率,提升医疗的效果。运用数字成像技术,能够很方便地对人体内部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查,进而发现其中存在的病变等。通过可视化技术,能够方便地实现对手术过程的监控等,大幅提高手术的准确性,提高了手术的效率。

2多媒体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2.1多媒体技术的网络化发展。

多媒体技术的网络化发展是指通过对多媒体技术在网络上的实时运用提高人们的交流效果的发展趋势。通过多媒体技术的网络化运用,我们可以实现同世界各地的人们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全面、广泛地交流。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处于不同地区、不同时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以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实行实时交流和讨论,从而获得问题的完美解决。[3]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我们可以实现对事物的可视化等,提高对事物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进而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等。

2.2多媒体硬件的不断发展。

多媒体硬件的发展也是未来多媒体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多媒体硬件技术的发展能够使多媒体的成像技术更加精确、声音技术更加逼真等,提高人们的视觉感受效果。同时,多媒体硬件的发展也越来越趋向与人性化和智能化,通过在多媒体硬件中增加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得多媒体硬件的性能大幅提高。同时,多媒体硬件技术的发展更加趋向于兼容化。通过实现各种不同类型终端设备进行兼容,能够大幅提高多媒体设备的利用效率,快速实现数据处理和数据共享等,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

2.3多媒体智能技术的发展等。

多媒体技术逐渐向智能化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相智能化发展以不断地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在人们现在的生活中,已经出现了多媒体技术向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例如,在多媒体终端中添加语音助手等来帮助人们实现信息检索和简单日常事务的处理等。我们相信,在多媒体技术的未来发展过程中,一定能够实现全面的智能化,更加符合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要求等。例如,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实现更好地实现语音识别、语义判断、自主服务提供、图形识别和理解以及人工智能等。

2.4模拟现实技术的实现。

模拟现实技术的实现能够很好地提升人们的视觉感受、听觉感受等,通过逼真的现实模拟效果,能够大幅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在多媒体技术的未来发展过程中,我们能够更好的实现模拟现实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够不断地提高图像呈现技术,使得图像呈现的效果更加逼真确切;使得声音的呈现与真人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使得影像技术的呈现能够更加真实地还原场景,提升人们的感受效果等。[4]同时,通过与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人机接口技术之间的不断结合,我们能够更加逼真地实现现实模拟技术,提升人们的体验效果。

篇8

改变和拓宽影视作品的创作思路———要想应对网络媒体带来的挑战,网站就必须改变影视作品的创作思路,要改变传统媒体的传者和受者完全分离的场面,创造一个更大的平台,让观众和影视作品的工作人员能够在一个完全平等的平台,让群众能够与影视负责人无隔阂的交流,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影视以后发展的方向。其次,创作影视作品需要的不仅仅是有足够高的编导能力的导演、编导,它更加需要的是他们能够真正的深入到生活中,用细微、敏锐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能够找到生活中的有意义的题材,并且创造出符合人民群众口味的影视作品。影视作品的主体、主题平民化,题材多样化———随着新型媒体网络的普及,顺应新型媒体网络的优势,现在出现了很多平民化的影视作品。他们都是以自己的思想为核心,无关乎集体,无关乎成名,没有杂念,他们以某一个打动人的点,得到许多人的大力支持,从而能够在网络上广泛流传,迅速蹿红。除此之外,他们的创作手法都非常灵活,主题形式多彩多样,或许他们表达的主题思想并不深刻远大,但是正是这种随意性的拍摄,才能表现出多样化的影视作品,才能折射出他们不同的个性,所以才能够打动人心。丰富创作影视作品的新形态———如果将传统的影视作品简单的搬到新媒体网络平台上,肯定不能够表现出它的应用特性,所以传统影视作品必须进行再创作,表现出自己的新艺术形态,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在新媒体网络上获得新生。再者,影视作品的创作要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因为现在媒体网络的受众者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所以影视作品的创作必须体现出年轻人的特性,根据年轻人的特性创作出具有年轻态的影视作品,只有这样,才能迎合年轻人,迎合大众的口味,从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篇9

在对美术具象的讲解中,总会涉及到物体的局限,一本书,一支粉笔教师无法穷尽和全面地展示结构,学生的理解就出现了真空。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来进行展示,诸如在素描课程中对形体的理解——立方体,实物展示学生看见的“面”是有限的,缺乏立体的感觉,而如果多媒体的演示,不但可以将立方体的十二个转折体现出来,还可以通过透视线的变化这种直观的演示方式,使学就能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形象地理解素描教学中物体在空间透视变化这个抽象问题。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多媒体课件是比较常见的,其不但绘制快捷方便,而且还有生动的意境,以这样的电教媒体手段来组织教学,中职美术教学的效率大幅提升,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网络技术并非万能的,手工制作、写生绘画等都不能假手于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师要善用利用多媒体的演示方式,但是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是不能放松的,只有如此才能使多媒体真正为教学服务,而不是左右教学,影响到美术教学基础性的东西。

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往的美术教学注重的是教授,学生的主动性难以得到很好的发挥,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大限制了美术教学的发展,也影响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此,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引入班级教学、小组教学,并且将多媒体教学手段融入其中,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在教学能生动形象地把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视听强化教学等紧密结合起来,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从而达到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

4选择灵活的作业形式

以往的美术课的作业形式比较刻板,除了用到铅笔、水彩笔、颜料等,就是做一些剪纸、泥塑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都难以满足中职院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其终身、长远发展十分不利。多媒体网络技术成熟之后,美术作业的形式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日记本来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如果让学生用多媒体制作日记,学生会怎么样呢?学生不但可以搜集图片,文字,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插入到日记中,让日记不但有图像,还有声音,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创造力将会得到大大提升,不但使其认识到美术学习的玄妙,也能够加深对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了解。还比如在美术欣赏课中往往就只有一张书本上的小图,只靠老师口述,既费时费力,还不能介绍的具体全面。而这些问题现在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解决,不但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而学生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美术欣赏课PPT课件,通过这种做,使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从单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变为自觉主动学习探究的“主体”,这样不但推动了教师应对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这种灵活的美术作业形式也为学生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天地,让学生的美术学习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使学生得到了最根本的美术教育,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篇10

(1)法制建设滞后,导致无法可依。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新闻事业的法律,虽然有些网络新闻媒体从业者凭借“第四权力”、“言论自由”的名义滥用媒体,但惩罚却无法可依,使得这些从业者有恃无恐,成为职业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

(2)媒体之间竞争激烈,导致生存环境压力较大。如今,我国的媒体之间的竞争加剧,为了争夺市场、受众,媒体之间抢首发、抢独家的现象十分激烈,从业者在这样生存压力巨大的环境下,就会忘记自身的使命,从而成为赚钱的工具。

(二)内部原因

(1)网络新闻媒体行业自身的体制不完善:行业岗位混乱,权责不够明晰;人事管理的不到位,门槛越来越低,导致网络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参差不齐,这就为职业道德失范埋下了隐患;考核制度的不规范,使网络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丧失前进的动力。

(2)从业者自身有问题: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只向“钱”看齐,谋求更多的经济利益;从业者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的下降,助推了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的进一步失范现象。此外,新闻专业主义的缺失也导致网络媒体从业者对新闻客观性、公正性认识不够深入。

二、网络新闻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的防范对策

网络新闻媒体事业存在的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已愈演愈烈,迫切需要做出努力来遏制此现象的发生,具体防范措施为:

(一)净化网络新闻媒体行业环境

(1)完善网络新闻媒体机构的体制建设。从三方面入手:一要梳理岗位、明确全责明晰,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事。二要强化人事管理,逐渐提高从业者进入该领域的门槛,从而使网络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三要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加强从业队伍道德素质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

(2)建立健全网络新闻媒体法规。逐步完善的互联网新闻法律制度,对网络媒体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网络媒体和从业人员都自觉服从党、政府路线方针政策的制约,并接受职业道德的规范。

(二)加强网络新闻媒体从业者自身素养

(1)提升从业者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网络新闻媒体的职业道德建设,最终还是要依靠从业者自身来完成。不仅要学习职业道德的相关理论,还应当严格约束自我,保证互联网新闻传播的真实,不能被金钱蒙蔽了双眼,做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

(2)坚持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倡导的是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客观性和中立性,强调媒介的社会责任,推崇职业化教育。网络媒体从业者应始终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坚持维护正义、真理,坚持摆事实、说真话的原则,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从根本上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

篇11

(3)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提供的资料,引导学生有步骤地进行学习。《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在网络各个模块中有大量的多媒体资料,如在资源共享模块部分,包含与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相关的许多模块,如英汉词典汉英词典、文献共享、国内外相关学校链接、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相关视频、课内实验录像、相关企业参观实习视频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将教学中抽象的概念、原理等重点、难点通过动画表现。大量多媒体资料的在线提供,不但能促进高校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十分有益,能够引导学生有步骤地进行学习。

2网络课程教学策略研究思路

在精品课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教学中,通过构建和完善多媒体网络课程体系,包括通知公告、课程简介、教案、教学多媒体ppt课件、多媒体授课录像、在线测试、讨论版和资源链接等模块,让学生在课后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注册进行在线学习。

2.1通知公告模块

通过此模块各种信息,包括每次授课时间、地点和授课内容,通知学生每次课前所需要做的准备等。《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可以结合社会上的热点和本课程的特点,引导学生提前预习、自主学习和课后复习。如可以提前两周在公告模块通知学生,在“免疫学检测技术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这章内容中,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免疫学基本原理和技术,并联系生活实际,看看有哪些免疫学技术在食品中得到了应用,提前做好准备,并制作ppt,在上课期间,给学生提供3~5min的时间,对准备的内容进行阐述,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兴趣,而且还增加了课堂互动,也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2.2教案和课件模块

授课前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教案和课件传到网络上,让学生能够提前对授课的内容有所了解,提前做好准备。

2.3在线测试模块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是考试课程,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要准备应试,但这门课程内容广泛,知识面宽,课时少,在平时的学习和期末考试过程中,就需要有相应的准备。在线测试模块就可以很好地辅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程。将知识点、重点、难点在线测试,做成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论述、讨论以及实验设计等多种题型,在线测试点击后直接给出答案和分析及讲解,大大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重点、难点一目了然。

2.4讨论版模块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是一门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一体的课程,既注重基础理论的讲解,也注重实际解决问题,在授课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设置讨论版模块,邀请有同课的校内老师或者校外做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相关的教授、博士做讨论版的指导教师,在网上发表热门话题,让学生来进行回答;学生也可以在网上提出话题和问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教师之间都可进行互动、回帖和答疑。如可以提出“目前,国内外非常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我国2009年出台了《食品安全法》,2014年通过了《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如果再一次征集修订,你会提出哪些建议”等。尤其是一些国内外食品安全和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相关的热点内容在讨论版提出,让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校内外指导老师进行答疑和解惑,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增加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教师之间的交流。

2.5资源链接模块

这部分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的,可以根据《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的特点来进行设置。可以设置有相关课程的国内外高校链接,让学生通过点击直接进入,掌握新的学习资源;将中英文词典作为学习资料传到资源链接模块,下载或者在线就能学习有关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专业词汇,为之后的就业或者考研打好基础;链接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料,如中央电视台的每周质量报告等,尤其是在学习“食品中抗生素检测技术”等章内容时,可以链接一些实用的视频,或者链接一些国家标准的检测方法等学习资料,让学生在学习课内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动态了解每种检测方法的应用。资源链接模块涵盖的面非常广,是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添加和完善的,做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3网络课程教学策略

(1)对已经初步建设的网络课程进行初步完善,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方面的内容。教学内容的更新要紧跟社会发展,在理论课教学中,做好重点、难点和国内外及社会关注热点的讲述,还可以结合教师的科研内容,贯穿到整个课程的授课过程,把比较难懂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上好。

(2)构建完整的多媒体网络课程学习体系,教学ppt、教学授课录像全程上网、在线测试系统建立、在线答疑等。目前,精品课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已经完成大部分的网络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建设要跟随时展不断完善,如教学ppt、在线测试、在线答疑和资源共享等内容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及时更新,及时了解国内外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之余,不断充实,不断提高。

篇12

1、积件思想的基本特点

1.1注重人的主体性。积件将教学信息资源与教学思想、教法、学习理论相结合的主动权交给了师生,将过去课件设计者从事的教学设计回归到教师学生自己的手中,成为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的工具,因而适应任何类型的教师与学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重组性,充分体现了面向21世纪尊重人、以人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教学设计和学习理论的运用,不是在课件开发之初,而是由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真正做到以不变(积件)应万变(教学实际),计算机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工具,成为教师和学生个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的技术保障。

1.2积件与教材版本无关性。积件是以知识点为分类线索,这样,无论教材课件体系如何变化,教材版本如何变化,积件都可被师生应用于当前教学活动中。

1.3基元性与可积性。教学资源素材愈是基本的,附加的边界约束条件愈少,其重组的可能性就愈大。以往的CAI课件总是有启承转收,有头有尾,自成整体,断了哪一个环节都不行,这种看似完美的软件固化了知识的联系,模式化了思维过程,机械化了教学程序,很不适应于千变万化的课堂信息交流;它排斥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创造性、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忽视了教学环境,并在原来的水平上,发展学生的多变性。积件则并非如此。积件中的积件基元就是一个基本知识点,它不局限于特定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并不仅限于可见系统和教科书出版,其对附加条件的约束能力,因而可积性(可重组性)就较大。值得强调的是:不排斥积件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相反,它将许许多多良好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积累到一个库中的原始形式教学的基本策略,就像一组杰出的教育家的智慧溶于一炉,火花可以燎原,燎原在思想上有杰出成绩的学生。

1.4开放性,自繁殖性。物质资源和教学策略资源的积件储存教师的的教学策略资源以基元方式入库供教师重组使用,因而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教师(学生)都可以将最新的信息和自己的作品添加入库,只要确立了积件的信息标准,规范的教学和学习活动的自然开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工作人员和学生的参与,几件的快速发展将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像今天的互联网和网络上的信息爆炸。

1.5继承性与发展性。

机件系统和临时的特定于应用程序的课堂教学可以成为一个临时的课件和教学课件,相当于“微教学单位”,机件系统,从而机件和教学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课件是适用于特定的教学情境机件,适用于任何变化的教学情况,机件更适合教师和学生交换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情景。经过适当的处理课件(去除冗余部分,规范接口标准),可纳入综合微教学单元库,供其他教师从组。机件成为一名教师教学现状组合,也构成了一个临时课件(准确地说,是“堂件”)。零件集成零件库(甚至是一个组合平台)运营商的网络磁盘,CD-ROM的发展,情节的想法,专注于全球化,虚拟化,社会的发展,那将是比今天所有的经验,关于课件和理论课题等让我们去探索更多的更新。

1.6技术标准,以绘制作品在学校,地区,国家和全球的各种信息西苑的可重构情节必须遵守的标准和规范,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例如文本的格式,图形的格式,声音的格式,动画的格式,互联网网络接口格式等都必须与世界主流应用软件一致,否则是不可能的组合来实现的重大信息。教学信息分类和编码,应该是相似的“中图法”的图书分类方法,此外,你还应该考虑广电阅读,条码扫描系统,CD-ROM,VCD格式,以及许多其他因素,此外,这需要在国家一级层次上确立法规性的标准。

1.7易用性、通用性、灵活性、实用性。机件集中的当代应用软件设计的精髓,它具有丰富的教学材料,易于使用,直观的界面,直观的理解,人性化的设计,完整的教学使用与全体所有的教师和学生的应用,适合于不同的教学情境,成为一个使用的工具课堂教学。

2、“积件”系统的基本结构

“积件”系统的组成根据教学需要由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软件系统的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利用。“积件”库是教学资料和表达方式的集合,而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材料可以免费提供给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使用。

微教学单元库:以帮助教师讲授的某个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为目的,或为学生探索的认知和创造的学习环境,“课件”和“微世界”,它的设计和开发方法类似原来的课件,微教学单位的教学改组,并准备为教师和学生的资源,所以它一般不需要封面设计,也不需要额外的北京解释,多余的解释配音等,短小精悍,机件和剧情片相结合的平台界面的格式要求,方便的检索与组链接到教室和学生的使用的教学现状。

虚拟机件库:将网络上的资源变成巨大的类似于图书馆一样的资源库。学生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网络检索,重组,这种教学的灵活性结合在网络上的资源,需要建立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内容,信息和材料方面的政治思想,教学管理,部分已安装在教室的计算机和网络学校模拟可以直接调用网上的教学资源材料组织课堂教学。

3、结论

一个功能强大的网络课件是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但功能强大,人性化和智能化的网络课件的实现依赖于一个纯粹的技术水平是不够的,还需要现金的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思想的不断进步,实现了高层次的信息和课件集成。使用极端机辅助教学在课内和课外更广泛,更深的方向向信息技术月科学的整合。(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篇13

随着电脑、智能手机在学生中的普及,学生更多的选择在网络与社交平台上进行娱乐活动,究其原因,网络与新媒体凭借其丰富的形式、广泛的内容以及较高的时效性赢得了学生的喜爱。由此入手,校园活动中可以通过对网络与新媒体的应用,提高校园活动的知名度与参与度,将学生由单纯的参与线上活动向线下活动引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线上宣传可以节约学校的宣传经费,减少资源浪费,促进校园活动的丰富与发展。在推进无纸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促进学校师生的文化交流,增强学生对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

三、当前校园无纸化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新媒体平台繁多,兼容性差

通过实地调查了解,我们发现目前校内的活动信息平台主要包括官方平台(校园门户网)、电信运营商平台(飞信等)、网络社区(贴吧、论坛等)、社交平台(QQ、人人等)、校园手机客户端(微校园、PU平台)等。众多的平台各有特色,依托的资源不同,功能差异明显,技术上难以兼容。用户群各有侧重,往往校园信息在某一平台时无法达到广泛传播的目的,使得信息效率低。

(二)活动信息不规范,缺乏有效的审核机制

互联网等新媒体作为一个开放平台,其开放性远远超过传统媒体。在此过程中,校园信息的主要依靠同学们自发地转发传播。除了学校的官网由学校网络中心负责管理维护之外,其他平台很难做到实时监管。因此对于某些不规范、不真实信息的监管上存在漏洞,有时候会引起信息的误解和负面信息的过度放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信息安全性差,对于信息保护力度不足

众多的平台丰富了师生的联系途径,同时也给信息的保护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诸如个人资料、成绩、就业资料等信息通过同学间的转发与上传,极易导致信息外泄,从而侵犯到相关学生的隐私。同时,由于缺乏相关的信息安全教育,学生对于此类信息的保护意识不强,无形中加剧了信息泄露的风险。

(四)由于技术更新快,校园信息平台更新频繁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各类客户端与社交平台层出不穷。近年来,江苏大学共启用5种信息平台。然而在某一平台的建设完善过程中又推出其他平台,两者存在功能冲突或者重复,导致相关部门和学生对于平台的定位不清,平台的普及率因此受到影响。平台的频繁更新也使得其相应功能无法得到很好的发挥,不利于校园内信息共享,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校在相关软件购买维护方面的费用浪费。

(五)相关校园客户端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没有好的反馈机制

据调查,学校的校园客户端建设多依托于外部的网络公司,而网络公司由于自身对于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不足,平台功能设计过于单一,使得平台交付之后无法全面满足师生的要求。而师生的实际需求无法通过直接渠道有效的反馈给开发者。这样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使得学生对于平台使用的积极性下降,不利于新媒体的应用推广。同时,针对智能手机的客户端开发忽略了一些没有配备智能手机的同学对于校园活动信息的需求,不利于他们的发展。

四、以无纸化为目标的校园网络与新媒体应用问题解决方案

(一)整合各种平台资源,促进平台高效运行

现今校园内各种不同的信息平台共存,要充分研究各个平台的特点,在信息过程中充分利用不同平台的不同优势。分析各平台用户群差异,信息做到有的放矢,不能盲目滥发信息。研究平台间的兼容通道,促进不同平台间信息传递与转发,融合平台差异。

(二)完善校园活动信息审核机制

建立从上到下的审核机制,选拔各级信息审核员,形成信息审核体系,监控校园信息的流动,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不规范现象。学校要建立信息应急机制,对于不真实信息及时纠正,对于网络谣言予以打击。校园活动从立项到开展过程中的所有线上宣传,都应该进行有效的审核,保障信息的真实性、规范性。

(三)对不同信息实行相应的安全把控,确保信息安全

对校园信息进行分级,编写信息安全守则,严格规定哪些信息可以在上传,哪些信息不可以上传。确保内部文件、学生档案、论文材料等信息不外泄。加强信息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自我信息保护意识。严格控制校内信息平台的登录、访问权限,启用IP、用户名的多种认证方式保障信息安全。

(四)建立网络平台建设反馈机制,保证平台建设与学生需求相对接

在校内开展网络平台建设专项调研,了解师生对平台功能的不同需求。邀请各网络公司的技术工程师到学校进行实地调研考察,深入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尽量在已启用的某一较成熟平台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功能扩展,既稳定了用户群又节约了学校的经费资源。在后期管理方面,信息中心定期开展意见征集活动,不断完善和提高信息平台建设的方案和效率。

(五)制定校园信息守则,促进校园网络文明建设,形成健康、进步的校园网络文化

要建立一个成熟高效健康的校园网络平台,实现校园活动的无纸化,离不开学校的校园信息文化建设。学校应该以《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为基础,编制校园信息守则,在学生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把网络平台活动打造成引导学生成长、促进学生交流的沃土。在校园活动的推广过程中,逐步树立学生对于当代社会信息的适应能力和辨别能力,提高学生的节能减排、节约资源的意识,从而推动学校师生的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