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英语教学思考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英语教学思考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英语教学思考

篇1

2、创优课堂教学的设计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会相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课堂教学应努力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知识,变“学会”和“会学”。要做到这点必须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脑、动口、动手上下功夫,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形成以学生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育人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可采用“启发式”、“学导式”等教学法。

首先,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做到深入浅出,画龙点睛,一语道破,起到指导作用,以达到“导”在关键上的目的。

其次,在学习课前预习,划出难点,带着问题听课时,或学生在自学中遇到了困难,迫切需要教师解难答疑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把握好关键时刻,恰到好处,这时学生的思想集中,难全神贯注,认真听讲,可收到最好的效果。培养学生自己找规律,自己做总结,通过独立思考、开发智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3、创优教学方法的结合

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英语教学方法也要有所改变,这就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课堂上教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学生就往往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它直接影响着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努力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围绕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进行教学。可采用“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来作为确定学习状态的特征变量,从而为促进学习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服务。由于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根据知识技能、顺序、结构和学生的初始能力的特点做出安排的,所以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在此基础上,按照知识技能的相对完整性,可将教学知识技能发展序列分成几个教学环节。

一般来说,一节课上教师所要进行教学的内容不外乎三个部分:①复习;②新授;③巩固训练。在每一个步骤当中,教师的作用都有所不同,如采用口、笔头练习、测试、听写、提问等复习方式;利用实物、图片、借助动作、猜迷、接龙式提问、简笔画等介绍新的语言项目;通过分排或分行、两人、小组等进行操练;通过做游戏、扮演角色等方式提高运用语言能力;充分利用和“复习要点”,练习册中的练习,口、笔头练习等加强学习运用的能力,以加深印象,巩固记忆。教师要在教学中自始至终观察全班学生的反应,要随时根据情况变换自己的角色,保证所教的内容大家都能接受,达到完成课堂的整体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要随着各个步骤的变换而改变,更重要的要根据学生接受程度和实际教学的需要来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在“吃透”教材,掌握教法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因材施教,在师生间形成一个感情融洽,相互尊重,配合默契的氛围,才能顺利教学,取得预期的效果。

篇2

1.中职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

根据有关教育方面的资料显示,在中职生中70%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单词读、写困难;20%的学生基础可以,但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导致实际英语成绩差;10%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受整个英语学习环境的影响,英语读、写能力提高缓慢。实际上中职生的英语基础,比统计的情况更加严峻。

2.中职生对英语学习心理惧怕

由于英语基础薄弱,造成中职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惧怕的心理,逃课,抄袭作业,害怕课堂提问,害怕听写单词,害怕读单词、课文是他们共同的表现。上英语课如同听天书腾云驾雾一般,不知所云。面对单词不知如何读,老师领读时,只是和尚念经一样鹦鹉学舌,自己什么都不知道,最怕听写单词。不敢问老师任何问题,怕老师问及其它的问题,不懂装懂。

3.心理压力造成中职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

由于对英语学习的惧怕,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使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枯燥、繁多的单词、语法、时态变化和跟不上英语教学的进度,使得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厌倦情绪,失去了对学习英语的信心,继而,放弃了对英语的学习。

4.口语差造成中职生对自己学好英语失去信心

英语教学中,口语是学习英语的关键。可实际中口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为薄弱的环节,音标基础差,不敢读单词,怕出错。不会读单词,造成记忆单词困难,听写困难,背、读课文困难,理解课文困难,跟讲课进度一点都合不上拍,找不到学习英语的感觉,对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失去对英语学习的信心。

5.传统被动式的灌输英语教学方法抹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受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老师一味的赶教学进度,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只是满堂灌,老师累的气喘嘘嘘,学生听的迷迷糊糊。再接下来就是听写单词、背诵课文、做练习题、测验考试,周而复始,形成了机械的程序化,教学课堂没有了生机和活力。

6.枯燥的英语教学环境抹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呆板的课堂,严肃的老师,老师讲,学生听,枯燥的英语教学环境,使得学生对英语这门主要靠对话交流的课程失去了交流的环境,变成了一滩死水,听、说、读、写不能有效的结合,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

二、防治对策

1.调查摸底,从基本开始,夯实英语音标、语法基础知识

调查摸底,了解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进入职业中学英语的第一堂课,起着关键的作用,这是改变学生对英语学习态度的重要一步。根据学生对英语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计划的进行音标、基本语法知识的补课,在补课的讲解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尽可能的让学生夯实音标、语法基础,使学生敢读、敢说,并给予表扬、鼓励和肯定,形成有效的鼓励机制,树立学生对学习英语的信心,使学生在对英语学习上产生积极的心理响应,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行趣味英语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实行趣味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有效途径。趣味教学就是以引导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导,在教学中穿插一些生动的英语故事情节、幽默的英语笑话、国外的风土人情等的内容,使枯燥的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有活力,逐渐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实行理想、信念教育,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理想、信念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学习英语这门课程中。中职生对于理想、信念的认识程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错误的认为,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干好工作没有直接的联系。他们这样的错误观点导致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放松,甚至于放弃。

4.积极开展英语口语交流活动,树立学生敢说、能说的信心

积极开展英语口语交流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5.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为教师授课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更为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做到直观、趣味,使学生易于接受,不仅做到有直观的感性认识,更有趣味的理性讲解,从而改变一程不变的课堂、严肃认真的老师、枯燥无味的环境,使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结束语

中等职业英语教学有其独特的特点,就是要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讲解,使学生打好基础,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继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水平。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强、技术能力硬的中职生将不再是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难题。

篇3

一、职业学校商务英语教学现状与问题

商务英语专业是一个复合型、应用型专业,其培养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而且应该具有扎实的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目前国内大部分职业学校都已经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但从社会对商务英语毕业生的反馈来看,目前国内商务英语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大部分商务英语课堂仍然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商务英语课堂中,教师把大部分时间分配在讲解商务英语词汇和比较抽象的国际贸易理论等方面。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导致课堂气氛往往比较沉闷,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所传达的信息。此外,部分教材内容陈旧单一,缺乏操作性与实践性,无法与时俱进,难以满足新形势的需要。

其次,目前商务英语教学的实践环节还很薄弱,实践教学体系比较混乱,校内商务英语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等实训场所没有达到足够数量或者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实践环节的教学甚至是形同虚设。主要表现为没有规范课程名称,没有实训手册,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实训项目不具体,实训方法和实训手段单一,实际操作性不强,课时少,教学监控难,师生不够重视等。

最后,师资队伍建设不容乐观,双师型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急需得到加强。目前许多学校的商务英语教师缺乏商务实战经验,多为半路出家,他们具备了较强的基础英语教学功底,但对商务知识了解不深,更没有企业任职的工作经验。因此,他们对实践性很强的商务知识问题难以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解,很难胜任商务英语综合性较强课程的教学工作。

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培养合格的商务英语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许多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人员原本毕业于英语专业或英语教育专业,虽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但缺乏商务知识,所以很有必要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在实践中积累实战经验,丰富教学内涵,使教师们都能够熟悉语言在不同场合的实际运用,灵活应对各种商务信函、合同、回执,熟知英语国家的民族礼仪、文化背景,并且最好具有成功接洽、谈判的经验,还要具备专业的贸易知识,高深的经济理论实际的管理能力。同时,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商务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或聘请业务专家、业内资深人士担任兼职教师,优化商务英语师资队伍结构。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2.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商务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其目的是培养在外语背景下能够从事商务活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以单纯传授知识点为主,讲座式授课的教学模式,把语言知识和技能课程、商务操作技能课程和学科知识课程融会贯通,缩减理论部分的描述、推导,把实践渗透到每门课的学习中去,即每门课程都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专业课堂教学中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的案例教学和互动式的情景模拟教学。在教学内容上选择与商务接待、贸易实务、营销、商务出行、公共关系等与专业实际联系紧密的主题,配以相应的试听材料,学生能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更有一个感官的认识,而不是单纯、枯燥而抽象的知识堆积。通过讨论会、市场调研报告、模拟谈判、产品演示、图表描述等接近真实商务环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短期内理解和基本掌握商务流程与操作,提高信息调研、归纳、分析和运用能力,并通过小组活动和商务情境模拟将所学商务知识用于实践,增强课程的实践性。这样通过对学生基础和专业知识的不断强化,以及对商务情境模拟的实际操练,力求培养出学会求知、学会沟通、学会综合、学会动手和应用的综合能力强、素质高、受用人单位欢迎的既懂英语又懂商务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3.加强实训室内和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规范实训课程,避免随意开展活动,组织教师认真编写实训指导书。作为实训的重要指南,一份规范实用的实训指导书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训的全过程都要求任务明确、完整。实训指导书要明确规定实训的项目、目标、要求、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考核标准等各项内容,同时,要强调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估,建立技能测试题库,实施技能考核。当然,实践教学还要解决好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在安排上、内容交替上、时间分布上存在的突出矛盾,以保证有序、有效地实施实践教学。对于实际操作部分,要求学生对具体的模拟业务进行现场操作,指导教师根据业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成绩评定,使学生通过反复的训练,不断提高知识技能的熟练掌握程度,做到熟能生巧。学生通过在防真、模拟甚至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训练,实现从学校毕业就能马上融入工作岗位,实现立即上岗,无需再参加其它培训。同时,经常设计和安排各种各样的校外实践活动,例如,进行市场调查、走访企业、参加各种商务活动等,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4.创建科学教学评价体系。一是要坚持商务理论和商务实践评价相结合。人才培养应结合社会需求,注重培养人才实用性、创新性和交际性,改变传统考试制度,创建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教学评价体系。除把握商务理论外,要求学生熟悉并掌握商务实践操作技能,如各种进出口单证、外销合同等的制作;在模拟商务谈判中,制定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相评价及教师对学生实训评价的效果评价体系,检测学生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小组协作与组织策划等能力。另外,还要坚持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评价相结合。建立学生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举的就业制度,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如《全国国际商务单证考试》、《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考试》、《全国外贸跟单员考试》等,进一步检测学生商务技能,促进学生早日与社会接轨,成为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

总之,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较高商务英语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我们只有积极探索和实践创新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才能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篇4

传统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以理论讲授为主,而且教材中大量的单词、语法、句法枯燥无味,缺乏生动的案例,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以被动地学习,被动地背诵单词和课文为主,对很多词汇和句型学生因不理解往往凭记忆背诵下来,而非真正掌握,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学生最终丧失对课堂的兴趣,学习主动性更无从谈起。

1.2教学方法以语法翻译法为主,学习效果欠佳

在传统英语课堂,尤其是中学以上英语教学,很多教师遵循的教学模式仍然是解释句子、讲解语法,以帮助学生翻译语句为主[1]。致使很多学生对语法掌握非常清楚,对单词和句法理解非常透彻,但是在实际表达汇总却不知道如何准确选择合适的词汇和句型,学生在使用英语交流时中式英语层出不穷,只知道按照字面意思翻译,而不知道以英语的思维表达自己的思想。

1.3以考试为成绩评判依据,忽视应用能力评价

听、说、读、写是英语教学的四个有机组成部分,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的最终目的就是灵活运用。我国英语教育普遍存在学习效果评判标准、评判形式单调,对语言的应用能力缺乏有效评价等不足。学生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过分重视为单词、语法的学习,而忽略了对英语交流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考出优秀的英语卷面成绩,却不能准确地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

2“案例教学”相关理论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运用精选出来的案例材料,使学生进入某种特定的事件情境之中,通过组织学生对事件的过程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培养他们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智慧,发展其积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方法。自从1870年美国哈佛大学居于领衔地位的法学院使用案例的方法进行教学以来,案例教学法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2]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体,而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案例教学法不仅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更加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将自己融入到特定的情境,改变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法,成为主动探索和构建知识的主体。

3英语教育“案例教学”实施探索

3.1精心设计教学案例

由于在案例教学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和课堂知识相关联的案例,目前国内开设案例教学的的学科以临床医学、法学、管理学为主,而英语教学,由于其学科以讲授英语的发音、词汇、语法、句法等基础知识为主,在案例的设计和安排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案例准备是英语案例教学法最关键的环节,一个合适案例的选取,对增加课堂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寓教于乐,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案例选择中要注意,情境设计要切合实际。案例中的情境设计应该是对一个真实场景的再现,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才能印象深刻,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才能习惯性地运用自然的英语语句进行表达。

3.2案例演练及案例分析

在根据教学大纲、教学任务对所要掌握知识点的要求选取合适的教学案例之后,想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关键是引导学生进行场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仅要扮演案例故事的主角,而且还要承担起导演的职责,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所涉及的情境中。比如,模拟“求职”过程的案例,老师通过精选电影中几个求职面试的片段,并担任“面试官”的角色,通过教师主动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求职者”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第一要使学生熟悉案例,通过角色扮演体会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或矛盾冲突,第二要求学生对案例中不同角色的特点进行总结,发表个人观点。案例分析通常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或由老师指定分组。在案例分析这一环节中,教师不仅仅是课堂的控制者,更是分组讨论的鼓动着。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作为主体贯穿着案例分析的全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争辩,从而使学生从案例中获得真实的感悟和经历。

3.3案例总结

案例总结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教师根据案例扮演和案例讨论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二是,学生根据自我学习体会和小组讨论情况分析总结案例,使学生对目标案例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语言案例教学的重点就是身临其境和归纳总结,通过身临其境的案例扮演和案例讨论,学生以后碰到同一领域的话题就有了丰富的语言表达形式。案例总结除了当堂的口头总结之外,还要把课堂讨论的话题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知识回顾和独立思考,把语言转化为文字,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在词汇、语法、句法掌握方面的不足。

4英语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把握案例选取的标准

英语教学中运用案例的根本目的在于将抽象的词汇句式、语法理论以及英语文化融入到真实、形象的场景中,达到帮助学生消化理论、深化认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因此英语教学案例必须同时具备真实性、典型性、启发性、实用性等特点。一般而言,在案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应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同时,要选取新颖的教学案例,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迅猛发展的今天,案例内容如果过于陈旧失去了新颖性必然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4.2组织好课堂谈论环节

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就是课堂师生互动,气氛活跃、秩序井然的课堂讨论是衡量案例教学基本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和指标。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对案例导入、问题提出、方向引导全过程进行准备和策划。同时,要注意在讨论时还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各种各样的情况和问题,需要教师有极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师要注意,在学生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冷场”时,要有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的相应预案;在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场面过于热闹时,适当的引导调和,进行降温,缓和紧张的气氛,为学生冷静思考创造条件。此外,在遇到个别不配合的同学“闹场”,向老师的观点进行“挑衅”甚至扰乱课堂秩序时,要沉着冷静应对,一方面要以理服人,通过理智的交流辩论赢得学生的认可,另一方面要树立教师的威严,保证课堂有序进行。

篇5

(二)构建情境性的教学主题,激发以解决生活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兴趣

学以致用,在英语学习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于让学生感受到实际运用中解决生活问题的需求。英语教学中的情景式教学模式,并非教师准备好友结论的文本教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中展示或随机编一个情境,让学生去设计问题和解决问题,或者准备一个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去探索,将自己代入情境角色中,这能够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转化其在输入教学中的学习内容。

(三)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上,推动对实践性方面的考核

构建实践性的教学模式,还要注意建立实践性的教学评估体系。教学评估方面往往和教学环节之间有直接关联,教学模式的建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和形式本身,也包括考核方面。可以说,教学评估是教学模式建立、改革是否能顺利进行并保持的有力保障。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形成多方面综合考察的实践性考察模式。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课堂活动过程、自主学习过程和课外活动过程等,中间都可以设置一定考核权重,当然,该考核权重不能压过终结性的考核权重,并且需要注意各个环节在总体分数权重中的所占比例,也不应过于细致,方面过多,导致考核结果不够稳定,不够客观。

篇6

一、英语CAI课件制作上的误区

虽然大部分的英语CAI课件能够将图像、声音等素材形式集于一体,但是从目前使用情况来看,这些课件在英语教学中还远没有发挥应有的优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制作上存有误区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从笔者所接触的英语CAI课件来看,英语课件在制作上的误区主要有:

1.忽视语言训练

英语教学最基本的任务应该是训练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英语教学要紧紧围绕训练学生语言这个根本任务来进行。但是,现在我们有些英语CAI课件,往往只注意了课件的兴趣性和直观性,而忽视了语言训练这一基本任务,在制作上常常以图像或音乐代替学生对英语课文的阅读与感知。

2.缺乏情感

课文不是无情物,作者的作品总是“情动辞发”的产物,课文愈好,思想感情往往愈浓烈、愈真挚。无论哪一种文学形式都是通过无声的文字传递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时代的真挚而深沉的感受。由课文里的情感因素而触发的语感对语句的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借助CAI课件辅助英语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情感教育效果。但是现在有些教师在制作CAI课件时,对课件内容的思想性注意不够。

3.资料单一

教师在制作CAI课件时,提供材料要注重它的多样性,即要提供多方面的材料,如文化背景、作者生平、历史资料、对课文的正反评价以及其他相关作品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但是有些英语CAI课件资料比较单一,CAI课件依然是教师的“教具”。而没有成为学生的“学具”。在制作课件时,我们不妨进行一番“换位思考”。其一,把老师置于学生的感知角度,体会他们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心理,去感知教材和训练语言交际能力,以此来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从而落实教学目标和重点;其二,把学生置于课件主人地位,使学生在不断地语言训练中理解并掌握教材,进而运用,达到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境界。

二、英语CAI课件运用上的误区

英语CAI课件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是辅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不少教师却偏离了这个方向,有哗众取宠之嫌,其结果是喧宾夺主。

1.公开课的“装饰品”

在部分老师心目中,随着公开课变成“表演课”,英语课件也成了英语教师上公开课的一个装饰品。多媒体课就等于优质课。在现在的公开课竞赛中,使用英语CAI课件,也不是真正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最终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而主要是为了把课堂弄得“热闹”些。不管教者的语言语调、教态、教法和教学效果怎样,如果不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难评上奖。也有的老师认为多媒体内容越丰富,形式越多,教学效果就越明显,从而出现了英语课堂教学华而不实的倾向。

2.流水线上的工业品

教学应该做到“实”与“活”的结合。所谓的“活”就是要求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形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做相应地调整。但是教师在使用CAI课件时,由于课件是在课前准备的,并对它的使用过程和时机也作了周密的安排。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只好按照预先的设计来施教,使CAI课件成为“流水线上的工业品”。这样,教学的“活”与课件的“死”形成了一对矛盾。从大多数教学实例来看,教师在处理这对矛盾时,多是选择课件的预先设计而不愿调整教学,课件牵着教师的“鼻子”走。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想像力的发挥。

3.粉笔和黑板的替代品

现实中不少教师在利用CAI课件教学时,脱开粉笔和黑板,干脆把英语CAI课件当作“板书”。“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在很多情况下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教师在教学时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而现在却往往因使用课件无法板书而生出许多遗憾。

三、英语CAI课件制作与运用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对于上述英语课件在制作与运用中的一些误区。笔者认为,在英语课件制作与运用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语言情境,关注语言训练

教师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进行言语思维及表达的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笔者曾做过一个这样的课件,它由三部分组成,前两部分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使课堂生动直观,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情境中掌握了所学内容。第一部分是这样的,一辆小轿车徐徐开来,Kate跑着去够她的球,Jim追过来让她小心。就在车要撞上Kate的一霎那,只听吱的一声,车刹住了,一场车祸避免了。在这个紧张的场面中配上Jim焦急的呼喊和车祸避免后的叮咛嘱咐,使整个场景显得生动真实,学生在良好的氛围和语言环境中学会了此段对话,可谓事半功倍。第二部分是这样的,配上朗读弹出一个问题:When is it safe to cross the road? 接着红绿灯、车辆、行人出现,先是红灯慢慢变亮,只听刹车的声音,车辆停止。行人安全的穿过马路,配上一段朗读同时弹出一段文字:When the lights are red, the traffic must stop. Then you can cross the road. It is safe.让学生充分朗读之后,去掉文字,然后让学生配音。这样就把死板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2.将课件“心理化”

英语课件的制作和运用要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规律。笔者在讲授Unit 5 Dialogue the Flying Objects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对外星文明发生兴趣,引发他们的科学幻想,用Powerpoint设计制作了这样的画面:第一屏,太空图片动态呈现,配以“Is space mysterious? Mysterious?”的文字,其中在新单词space与mysterious下加下划线,大写斜体的Mysterious变换不同颜色,自屏幕中心放大,动态展现,最后变色停留于屏幕中心并同时出现“神秘吗”。第二屏,动态展示呈现一幅海面上的UF0图片,飞入文字“Look,what’s that over the sea? ――Oh,a flying object”。第三屏,动态展示太空中的UF0图片,自远而近出现文字“That is also a UF0,isn’t it? Look at the flying lights of it.How mysterious the yare”(第一、三句留于屏幕)。第四屏,蔚为壮观的飞碟近影,左侧飞入文字“Are you interested in the flying objects”之后消失。接着教师问学生:“Have you read any materials about UFOs?”并利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展示《飞碟探索》等几本介绍UF0的书刊和其中几幅目击照片。学生们兴趣盎然,第一次目睹UF0照片的更感惊奇,在激发他们学习动机之时,教师宣布课题“Today,let’s learn Unit Five Dialogue the Flying Objects”(课题立体字动态出现于画面),至此导入新课。这一导入的精心设计其实具有多重教育功能。首先,学生欣赏了富有神秘色彩的太空及UF0系列图片,开阔了视野,诱发了科学想像力,激起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次,触景生情、师生问答,启迪了英语思维,促进了语言表达与训练;再次,画面文字中,生词的反复动态出现、变色等效果是教师的巧妙设计,便于学生记忆。

3.提高制作课件的能力

从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受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英语教师习惯于一支粉笔一张嘴地讲英语,对运用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热情不高。由于学科的差距,英语教师平时很少接触计算机,因此部分英语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不高。教师公开课所用的课件也多是计算机教师帮助完成的,所以制作出来的课件英语特点不突出。由于制作CAI课件能力不够,平时又不注意积累素材,使得教师在制作课件时缺这少那,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如果教师有较强的CAI制作能力,就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使用,伴随着经验的逐渐丰富,上述许多问题将迎刃而解。

当然,英语课件优化了英语课堂教学。英语课件能使英语课堂更生动、形象、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使课堂教学容量相对增大,多媒体信息量大和速度快的优势可以帮助教师传递大量的信息,给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和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有利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由于计算机技术自身的局限性,它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应立足于“辅助”这一基本点。在运用英语课件辅助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它的优势,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或避免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之真正物尽其用,为英语教学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使英语CAI技术更好地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

篇7

2.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爱因斯坦曾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心理学理论层面也曾提及,学习兴趣直接影响了学生注意力的发挥。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挖掘学生对于英语的兴趣和热忱,这不仅仅需要通过多样化的语言表现,同时更需要教师坚持开放的教育理念,融入游戏、多媒体、艺术歌曲等多样化的互动活动,真正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沉浸到快乐学习的实际应用场景之中,帮助学生实现乐于学习的目的。

3.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愿学”

在当前新课改形势下,新的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一起共同构成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更加强化了情感教育的应用价值。理想的英语教学课堂是能够有效融入这三个维度的教学影响,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的互动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之中应用有效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真正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及应用能力。因此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能够防线心理负担,在和谐的课堂互动氛围之中加强英语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升英语自学能力,让学生能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这样才有助于学生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挥,提升英语课堂的实效性。

4.强化学法指导,使学生“会学”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实现的重要教育目标便是正确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是真正的根本所在。这可以通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方法总结,如关于阅读学习经验的交流,就泛读和精读的经验和方法为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同时还可以引导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进行学习经验的分享,以此来帮助学生群体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为以后的英语学习建立良好的基础。

5.实施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学”

在当前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智力水平、性格素养都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让教学氛围能够活跃起来,需要给予学生的个性差异性,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对待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布置个性化的教学任务,如针对英语写作能力较为欠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其加强英文写作的相关训练,注重逻辑结构和基本语法的应用,通过因材施教来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完善自身的不足,进而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

6.尝试成功体验,使学生“敢学”

随着英语课程进展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难度更大,同时知识涵盖范围更广,因此对于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和学习障碍。为了避免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教师需积极应用激励教育手段,通过针对性的语言或行动鼓励学生的学习成果,针对学生的每一个进步给予及时地肯定和激励,帮助其建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如学生在课堂互动过程中存在紧张情绪,教师都可以应用积极的语言疏导,在学生回答正确的时候可以鼓励其他学生给予鼓励。

篇8

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语言知识的讲授者,其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语言输入,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精讲的形式而展开,一切课堂活动,一切教学目标,一切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手段,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估标准等都完全由教师掌握。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可以概括为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教学的主宰者。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全球化时代的的到来,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角色也必然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首先,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需求,设计、组织、安排丰富多彩、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不是作为旁观者,而是作为参与者直接参与到活动中去,在学生需要时给予启发、帮助和指点。

其次,教师还是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职责不再仅仅是向学生进行语言输入,更要注重学生创造性语言技能的输出。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与同学及老师之间在特定的情景下进行有效地交流。另外,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及在课堂活动中,如双人活动、小组讨论等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时,教师要能作为学生所需信息来源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

第三,教师是语言环境的营造者和学生潜能的挖掘者。教师要能为学生创造机会,营造最佳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语言的学习与应用,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和语言技能。

总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多重作用,扮演着多重角色。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受到一些具体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会遇到具体操作上的问题和困难,会产生一些认识上的不足甚至误区。为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达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大学英语教师应对其有一个充分的、全面的、正确的认识。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并不是忽视教师作用、而由学生完全自主的极端教学。即“以学生为主”并不意味着可以抹杀教师的作用。相反,我们仍须强调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作用。他既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又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既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又是课堂气氛和语言环境的营造者;既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者,又是其潜能的挖掘者。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我们反对传统的以教师精讲为主的教学,但“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讲的越少就越好。尽管英国著名的英语教学专家杰里米·哈默主张外语课堂上应尽量减少教师讲课的时间,但由于作为学习者个体的学生自身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将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决定着教学的成败,故不能一概而论。只要教师的讲课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变其学习策略,调动其积极性,那么这种教学就是成功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篇9

1 传统英语教学现状

1.1 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以理论讲授为主,而且教材中大量的单词、语法、句法枯燥无味,缺乏生动的案例,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以被动地学习,被动地背诵单词和课文为主,对很多词汇和句型学生因不理解往往凭记忆背诵下来,而非真正掌握,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学生最终丧失对课堂的兴趣,学习主动性更无从谈起。

1.2 教学方法以语法翻译法为主,学习效果欠佳

在传统英语课堂,尤其是中学以上英语教学,很多教师遵循的教学模式仍然是解释句子、讲解语法,以帮助学生翻译语句为主[1]。致使很多学生对语法掌握非常清楚,对单词和句法理解非常透彻,但是在实际表达汇总却不知道如何准确选择合适的词汇和句型,学生在使用英语交流时中式英语层出不穷,只知道按照字面意思翻译,而不知道以英语的思维表达自己的思想。

1.3 以考试为成绩评判依据,忽视应用能力评价

听、说、读、写是英语教学的四个有机组成部分,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的最终目的就是灵活运用。我国英语教育普遍存在学习效果评判标准、评判形式单调,对语言的应用能力缺乏有效评价等不足。学生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过分重视为单词、语法的学习,而忽略了对英语交流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考出优秀的英语卷面成绩,却不能准确地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

2 “案例教学”相关理论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运用精选出来的案例材料,使学生进入某种特定的事件情境之中,通过组织学生对事件的过程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培养他们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智慧,发展其积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方法。自从1870年美国哈佛大学居于领衔地位的法学院使用案例的方法进行教学以来,案例教学法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2]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体,而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案例教学法不仅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更加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将自己融入到特定的情境,改变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法,成为主动探索和构建知识的主体。

3 英语教育“案例教学”实施探索

3.1 精心设计教学案例

由于在案例教学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和课堂知识相关联的案例,目前国内开设案例教学的的学科以临床医学、法学、管理学为主,而英语教学,由于其学科以讲授英语的发音、词汇、语法、句法等基础知识为主,在案例的设计和安排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案例准备是英语案例教学法最关键的环节,一个合适案例的选取,对增加课堂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寓教于乐,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案例选择中要注意,情境设计要切合实际。案例中的情境设计应该是对一个真实场景的再现,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才能印象深刻,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才能习惯性地运用自然的英语语句进行表达。

3.2 案例演练及案例分析

在根据教学大纲、教学任务对所要掌握知识点的要求选取合适的教学案例之后,想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关键是引导学生进行场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仅要扮演案例故事的主角,而且还要承担起导演的职责,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所涉及的情境中。比如,模拟“求职”过程的案例,老师通过精选电影中几个求职面试的片段,并担任“面试官”的角色,通过教师主动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求职者”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第一要使学生熟悉案例,通过角色扮演体会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或矛盾冲突,第二要求学生对案例中不同角色的特点进行总结,发表个人观点。案例分析通常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或由老师指定分组。在案例分析这一环节中,教师不仅仅是课堂的控制者,更是分组讨论的鼓动着。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作为主体贯穿着案例分析的全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争辩,从而使学生从案例中获得真实的感悟和经历。

3.3 案例总结

案例总结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教师根据案例扮演和案例讨论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二是,学生根据自我学习体会和小组讨论情况分析总结案例,使学生对目标案例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语言案例教学的重点就是身临其境和归纳总结,通过身临其境的案例扮演和案例讨论,学生以后碰到同一领域的话题就有了丰富的语言表达形式。案例总结除了当堂的口头总结之外,还要把课堂讨论的话题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知识回顾和独立思考,把语言转化为文字,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在词汇、语法、句法掌握方面的不足。

4 英语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把握案例选取的标准

英语教学中运用案例的根本目的在于将抽象的词汇句式、语法理论以及英语文化融入到真实、形象的场景中,达到帮助学生消化理论、深化认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因此英语教学案例必须同时具备真实性、典型性、启发性、实用性等特点。一般而言,在案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应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同时,要选取新颖的教学案例,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迅猛发展的今天,案例内容如果过于陈旧失去了新颖性必然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4.2 组织好课堂谈论环节

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就是课堂师生互动,气氛活跃、秩序井然的课堂讨论是衡量案例教学基本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和指标。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对案例导入、问题提出、方向引导全过程进行准备和策划。同时,要注意在讨论时还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各种各样的情况和问题,需要教师有极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师要注意,在学生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冷场”时,要有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的相应预案;在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场面过于热闹时,适当的引导调和,进行降温,缓和紧张的气氛,为学生冷静思考创造条件。此外,在遇到个别不配合的同学“闹场”,向老师的观点进行“挑衅”甚至扰乱课堂秩序时,要沉着冷静应对,一方面要以理服人,通过理智的交流辩论赢得学生的认可,另一方面要树立教师的威严,保证课堂有序进行。

4.3 深入了解案例学习效果

由于案例教学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之后要注意跟踪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生对案例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一方面是指考核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包括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此外也包括学生对教师案例教学效果的反馈,通过收集学生对教学过程中优点与不足的反馈,才能不断提高教师案例教学的水平。

篇10

一、独立院校艺术生英语学习状态

首先考入独立院校的学生相对考入公办院校的学生而言,普遍存在着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而进入二级院校的艺术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则更加薄弱。

其次大多数艺术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消极,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或是为了考试而到堂。

最后艺术类学生在文化课的学习上普遍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对于语言学习而言课后的花的功夫要比课上要大这是所有语言学习者的体会。但艺术生在课后基本不会触碰课本,没有自学的意识和能力,所以效率极低。

二、独立院校艺术生英语教学的思考

1.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

如何让艺术学生喜欢上英语课?这是所有同行一直再思考的问题。但笔者认为如果一个学生希望该教师,他就会喜欢上这个教师的课。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他的老师呢?这就要从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入手。很多人认为独立院校由于资金问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师进修体系,对于那些资历浅的年轻教师来说他们缺少培训机会。其实英语教学尤其对独立院校的艺术生的英语教学来说,要做到教学有吸引力,英语教师更注重的是平时知识的积累。能否把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与教材中的话题联系,能否了解学生的兴趣点,能否将这些兴趣点与教学相融合从而设置在教学中的每一步当中才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间相互交流,定期召开研讨会,平时鼓励教师多看与自己专业不相关的书籍,多鼓励英语教师参加社会活动,这样可以迅速提高青年教师的知识内涵与人格魅力。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不关注一个教师能否能够记得多少专业八级的英语单词(当然笔者并不是否认英语教师基本功底的重要性);他们只关注的是能否学到即有趣又有用的语言知识;他们喜爱英语学习的原因可能不是英语本身,可能是授课教师的内涵与人格魅力。这些工作即使在缺少资金的情况下也能做到。

2.选择合适的教材

独立院校艺术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相关院校在教材选在上的不够重视而导致的。对于这些院校而言,在开设相关设计专业之出考虑的重点是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往往对于艺术生英语教学方面似乎没有那么重视,对于艺术生英语教材的使用上基本参照文理学生的大学英语教材。首先在教材的选择上就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因为文理生的大学英语教材涵盖了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试范围。而对于艺术生而言,他们在进入大学前,大部分学生的文化分是不能和文理生相提并论的,更不用说英语水平。

3.强调听说能力的培养

由于独立院校普遍历史较短,受到办学条件的限制,在英语教学这一块很多独立院校采取大班授课的方式。意味着一个老师要面对将近百人的课堂。对于语言教学而言,语言的练习是关键,而面对近百人的课堂做课堂口语练习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耗时耗力效率低下。所以针对艺术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各独立院校的现实条件尽可能的采取小班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起到调动和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口语互动练习。这样有利于营造一种轻松积极的学习气氛,让艺术学生克服学习英语的恐惧和对英语的厌烦感。

4.改变现有教学模式

现如今大多数二级院校的英语教学还是停留在“填鸭式”教学,尽管这些院校已经建立的相关的语音室,但语音室的设置非常传统忽略了互动练习的需求。就笔者自身教学经历而言,对于艺术生的英语教学首先应该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缩短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距离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参与互动是研讨,小组口语练习。那么在语音教室的设置上可用圆桌式课桌替换现有的阶梯式桌位安排,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有助于教师掌控学生的互动。除了在硬件上做出改善以外,授课教师应以新的角度和思维去思考教学,去了解艺术学生他们真正需要什么。课堂授课应多以讨论式教学为主,教师通过有趣的人或事例的讲述提出相关话题,学生用最简单的词汇或语句表达观点。在话题的选择上近可能贴近生活,贴近艺术专业学生日后工作生活可能接触到的相关表达。教学的重点不应放在词汇的讲解,而在于语言的表达。更多关注应用型语言表达,因为艺术生可能更在乎他们所使用的制图软件上的一个英文单词的意思或类似“犀利哥”这样时尚的热词表达。

三、总结

如何培养有创造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一直是各二级学院追求的目标。对于英语教学而言,如何让学生尤其是艺术类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有所得,学以致用这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由于各个二级学院自身条件所限制,实际情况有所不同。但笔者认为,只有应材施教,深入研究教学对象利用现有条件不断挖掘新的教学思路,激发学习者自身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营造良好的学期气氛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与教学能力,只用这样才能在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教学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6)

篇11

英语在我国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第二语言的学习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他们能够接触到的语言环境除了课堂上老师所创设的环境外少得可怜。全英文的教学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全英文环境,学生在听和说的过程中听力和语感都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感知和敏感度。

1.2 能增加英文的输入量,为学生的输出打下基础

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必须强调输入和输出。英语学习的输入形式有读书、背诵以及听和说。听是语言输入最直接的一种形式,全英文的教学通过听的形式增加了学生英文的输入量,为学生的英文输出打下基础。

1.3 培养学生英语思考和表达的习惯

全英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上课用英语进行教学,学生也被迫用英语进行回答以及讨论。这个过程中,没有经过中文的翻译,而实现了英文到英文的一种转化。这样的教学流程有助于培养学生英语思考和英语表达的习惯。

2.全英文教学面临的难题

全英文教学虽然具有很多的优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有很多没有解决的难题。在进行全英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忘记香港全英文教学所带来的惨痛教训。

2.1 教师全英文教学水平

全英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是学生英文输入的主要形式,教师语言的正确与否、教师发音的标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英文教学质量。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要提高全英文教学的质量,我们得从自己的基本功抓起,通过大量的模仿或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发音以及英文的涵养。

另外一个方面,就算教师的发音标准、口语地道、用词准确,如果教师没有掌握全英文教学技巧,也很难提高全英文教学质量。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所以我们的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人手,不能高估学生,也不能低估学生,而应该根据最近发展区的相关理论,找到学生新知识的增长点,从而进行教学。美国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Comprehengible input理论告诉我们,在学习当中,可以理解的输入才是有效的输入。用偏难的全英文教学,而学生并不理解,会被认为是无效的输入。

2.2 学生英语成绩参差不齐

全英文教学面临的又一大难题是学生成绩的不均匀,对于程度好的学生来说,全英文教学对他们非常有利,他们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进步。但是对于程度差的学生来说,全英文的课堂对他们来说就好似听天书,如果这些学生连教师简单的课堂指示语都听不懂的话,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就会受挫。听不懂接着就是不愿意听,不愿意听就更听不懂,这么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很差。

3.如何提高全英文教学的质量

综合分析了全英文教学的利弊,如何提高全英文教学的质量就成为我们一线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我觉得在实行全英文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英文素养

全英文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本身的英语素养,包括口语是否流利,发音是否标准,用语是否地道。另外,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也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全英文教学的技巧,不断提高全英文教学的质量。

3.2 关注学生层次

全英文教学中我们更需要关注程度不太好的学生。怎么样才能缩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这些都是我们英语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这些学生英语没有学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我相信兴趣和环境是两大影响因素。要提高全英文教学的质量,我们需要从这两方面入手。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多时候是和教师有很大关系的。争取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如果一个学生喜欢这个老师,那么这个学生在这一个科目上应该会学得好一些。教师平时也要关注细节,要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我理想的课堂应该是教师充满激情地上课,学生充满热情地在学习,教师和学生是和谐的。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作用也是巨大的。教师要在班上创造你追我赶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下主动地学习。这种氛围的形成,我觉得学习小组是很好的一个模式。每天的任务布置下去,教师检查小组长,小组长再去检查组内各个成员。而且教师设立一定的评价机制,综合小组每个成员的表现来对每个小组进行评分。这样,小组内部自然会形成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如此一来,班级学风自然就会慢慢好起来。

3.3 全英文教学不排除适当的汉语的应用

考虑到现在学生英语水平不是太好,我们进行全英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用一些汉语来帮助学生理解。使用汉语可以有以下情形:有时英语解释太繁琐而汉语解释简单明了时、在介绍中西文化对比时、在丰富教师的评价性语言时,我们可以采用合适的汉语。

课堂中使用最多的词就是“good”依次还有“well”、“won-derful”、“excellent”、“terrific”等。那么时间久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就会缺乏兴趣。因此教师要运用多样灵活、幽默、丰富的评价语使学生如沐春风,使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就拿读完课文后来讲,有一位教师就是用汉语来作的评价,评价语言就非常富有变化,充满表现力和感召力:“读得真不错!你的英语发音非常地道!,,“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听。”“老师都被你读得感动了”。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怎么会不大受激励呢?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个教学的正是如此形成的。

4.结语

全英文教学有着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全英文教学方法的弊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班级的实际情况,合理地把全英文教学应用到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上去。我们应该满怀信心地在全英文教学这条路上不断探索,期待它会开辟我们中国英语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崔雷.才智2008.58.

篇12

随着科技和教育的不断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家、社会及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英语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显得日益重要。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在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成效。下面我就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二、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1.教学理念相对陈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的大英教学仍带有浓厚的中学英语教学色彩,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师生的大部分精力仍放在词汇、语法、长难句分析及翻译上,英语教学始终走不出费时低效,聋哑英语的阴影,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远远落后于社会的需求。从宏观来看,整个大学英语教学的理念仍没有实质性突破,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待转变。

2.教学模式相对单一

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模式在部分教师的认识中根深蒂固,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仍停留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上,教学过程俨然成了教师上演的独角戏,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性及创造性没有被完全调动起来,使得英语教学变得低沉而压抑,收效甚微。此外,目前的教学模式大多延续以往黑板、粉笔、书本加老师的模式,虽然多媒体教学被引入到了课堂教学中,但仅局限于简单的运用,并未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目的,未能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及模式。

3.评价手段相对滞后

语言测试的形式及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国的英语教学从小学开始一直延续到大学,许多学生历经10余年的英语学习,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了各种规格的考试后,却仍不能成功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不能适应社会工作的需求,这从侧面反映出现行的英语评价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未能以增强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为目的而设计,对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检测不够。

4.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传统的教学模式较为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各高校都普遍开设了精读课与听说课,可以说,这种课程设置在一定时期内确实对大学英语教学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与挑战,社会对大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际的能力,以及运用英语辅助专业学习及研究的能力,而目前开设的课程还远远不能满足这些需求。

5.教师业务水平亟待提高

目前,大学英语教师普遍存在超负荷工作的现象,师资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教师不仅要承担繁重的授课任务,还要兼顾大量的科研工作,参与著书、编写教材等活动,加之鲜有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因此,绝大多数教师很难将时间和精力集中投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同时,现有大学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不少教师在发音、语法、文化、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及建议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我们尝试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以下建议:

1.改变教学理念

1999年9月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中,对原有大纲进行了三处重要的修改,这些修改集中体现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即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改变原来仅注重语言知识积累的教学模式,而代之以加强语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事实证明,仅仅注重传授语言知识的传统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加强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才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也应当成为现代英语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为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学的侧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尝试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和引导学生努力做到“张口能说,提笔能写”。无论从教材的选择到目标的制定,还是从课堂程序的设计到课堂活动的开展都应该把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放在首位,切实扭转学生听不懂、说不出、看不明的状况。

2.更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更新不仅仅是教学活动及教学手段的简单转换,更是转变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必须转变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的“满堂灌”、“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而代之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第一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当将课堂交给学生,自己则退到幕后当导演:根据学生的特点、需求,以及教材的不同编排或组织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场景”,促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从而“演”好每堂课。教师的作用则应以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随时帮助和鼓励学生,除了必要的启发、提示、归纳和总结外,教师应学会保持沉默,克服习惯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将已有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交际能力。

此外,在实现教学主体转变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从而构建基于课堂和计算机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信息容量大及图文并茂的教学优势(冯超,2009),能为学生提供逼真、生动的语言学习和交际环境,大大提高授课质量,同时辅助学生在课下开展自主学习,能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和个别化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实现最优化教学。

3.完善传统的评价手段

测试方法的改革是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的必然延续和根本保证。多年来,不少院校提出大学生毕业学位的取得与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挂钩的政策,虽然此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但也使英语教学进一步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怪圈。

为克服应试教育的倾向,逐步走向素质教育,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价手段必须得到有效的改革。首先,入学伊始,为了了解学生的已有语言知识及实际语言能力,教师可采用分级考试的形式,根据学生取得的成绩进行分级教学,以便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其次,每节课之初,教师可进行复习性提问、课堂小考或单元测试等,随时纠正学生语言运用上的错误,并起到督促学生课外学习的作用。再次,教师可设立期中测试,增强针对性,及时监测学生的学习近况,同时为师生提供教与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以便双方及时做出调整并进行更有效的学习。此外,加强大学英语四个阶段的课程考试,利用试题库对学生进行测试,达到考教分离,从而了解学生在经过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后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最后,针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可在笔试部分适度加大主观题的比例,作文环节设立最低分,同时增设相应的口语考试,真正做到客观反映教学情况,有效地指导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合理改革课程设置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强调培养学生“输入”接受知识的能力,更要培养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学内容应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一般而言,大学生在经历了初、高中多年的英语阅读训练后,在“读”上问题不大,语言应用能力的欠缺主要体现在听、说、写、译上。因此,建议各院校适当地降低精读课的比例,相应地增加听、说、写、译的课程设置,并注重在听说课程上给学生营造真实、多维的语言气氛,最大限度地将教学课堂模拟成自然交流的环境。

此外,一些院校在分级教学的基础上调整课程设置的做法也是值得借鉴的。实践证明,分级教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实际应用配以相应的选修课,切实做到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同时,各院校应力争做到加大后续教学力度,保证大学英语教学四年不断线。为迎合素质教学的要求,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基础阶段教学结束后,各院校应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开设对口的过渡性专业课程,通过一至两个学期的学习,真正过渡到开设专业英语课,通过以英语教师为主导,专业教师为主体,精选或精编教材,从而实行各专业分类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足够的知识和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

5.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合格的师资队伍是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关键,也是更新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业务水平及语言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及效果。因此,加强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势在必行。教师应该全方位、多层次地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培养扎实的教学能力,切实过好语言关、备课关、组织教学关、教书育人关等,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在扎实教师基本功的同时,努力提高自身跨专业教学的能力。此外,教师还要不断培养自己的科研意识,坚持走以科研促教学的道路,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力争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大学英语教师队伍。

四、结语

总之,大学英语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更是任重而道远,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我们必须及时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核心,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结合实际,统筹全局,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切实培养迎合时代及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使得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美华,李霄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前景.中国大学教学,2006(2).

篇13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模式单一

部分教师过于重视词汇、语法讲解。忽视文章的写作手法,文化差异,价值观念等。重视语言和知识的传授,突出阅读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强化了教师的权威和学生的从属地位,忽视对学生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其结果是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及正确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而在实际交流中往往不自觉的把汉语思维带入跨文化语境,因而不可避免的导致在实际交流中遇到挫折。部分教师对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教学比较陌生,有的教师拿着多媒体教材仍然延用传统教学方式,因而教学效果不明显。由于教师较少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很多学生明显表现为英语语言交际能力不足,不能自由地与外国人用英语交谈,不能直接参加国际会议,不能准确地理解及翻译专业文献等。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过多地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轻视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在课程设置方面听说课的课时数在整个英语教学课时数中只占10%。导致学生学习的是“聋哑英语”,缺乏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除了每周四到六学时的课堂英语外,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教学活动是以汉语为母语的环境中进行的。一些重点大学虽然条件许可,但在教学安排中只是把计算机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作为辅助工作,变相的给学生增加了2节课,并没有发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优势。

(三)教师队伍分布不均,缺乏稳定性

高校教师英语教学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均,所以各地教育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资源也分布不均。多数西部学生存在语音发音及基本语法不能掌握等问题。另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师资不足、投入不够。教师队伍缺乏稳定性、教师缺少教学热情。一些大学教师从事兼职工作,这必然会减少教师投入科研及教研的时间及精力。

(四)评价体系不科学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为了考察学生对英语各方面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成为检验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学效果的主要方式。随着这种方式对学生英语水平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渐渐演变成大学英语教学的唯一标准。很多教师为了追求过级率,打乱正常的教学规律,突出应试教育,很多学生也为了通过考试,将学习重点放在如何应付考试上。过分夸大三级、四、六级统考的作用,出现了大量高分低能现象。尽管四、六级考试越来越完善,但英语学习并非一次考试之有限的题量所能涵盖的。在尊重考试的同时,违背了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这样的评估体系并不科学,严重阻碍学生及教学的发展。

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思考与建议

(一)制定个性化“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或“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定一个明确、科学、个性化的教学大纲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前题。在“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分层次、个性化、自主式”教改理念下,学校可以对具有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提供达到“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的课程,实行分级教学。高校可以开设基础阶段的必修课和提高阶段的选修课,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进一步深造,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分类指导、分层次培养、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大纲,能够满足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对于希望修读“更高要求”的学生,学校可以按英语作为副修专业处理,副修专业学生需通过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大学英语教学部门开设副修专业,这种做法给大学英语教师增加了压力,但也为教师自身业务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启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在基于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基础上,可以探索和试行更多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与开放式自主学习相结合、文字教材与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面授与辅导答疑相结合等多方面的教学模式。例如:在有60至100名学生的面授教学中,教师一般侧重阅读材料中的语言难点及篇章进行分析,同时应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组织学生就一定的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等。在注重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研究能力。采用网络辅助教学,好处是学生除了完全与面授教学相配套的学习任务外,还可以进行口语练习,以及精听、泛听、写作练习等。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的动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推动英语学习朝着立体化、个性化、自主式、交互式学习转变。

(三)建立完善更加积极的评价体系

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课程目标至关重要。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为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已经对四、六级考试内容、形式及评分标准做了调整。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积极探索适合新测试体系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并把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新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最佳整合,帮助学生尽快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完成《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提出的各项要求。从出题及考试模式两方面改革四、六级考试;把出题改到以听说为主上来,用考试的指挥棒推动改革。根据这一情况,各个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实施不同的考试形式,重点增加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测试。同时,各个高校应对教学管理和改革的过程实施进行监控,以使教学评估体系日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