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汽车管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管理服务为主。汽车交易市场创建者通常不参与汽车的销售活动,而是由不同品牌的汽车经销商在场所进行经营销售,交易市场创建者负责硬件建设和维护。例如,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汽车品种齐全,交易规范,市场的管理者提供硬件设施,办理一系列的交易手续,而汽车经销商负责汽车的销售工作。
(2)自己经营销售为主。汽车交易市场创建者通常是主要的汽车销售者,而且经销商很少。
(3)管理服务与自己经营销售并重。即汽车交易市场创建者即重视汽车销售也重视为交易场所提供完善的服务。
工业园区以轿车为主,商用车和专用车为辅,最大的特点在于功能的多元化,具有销售、融资、办理手续一站式的服务功能,实现了现金交易、租赁交易、信贷交易三种方式高效融合,符合各种消费群体的需要,适应区域市场差异化的要求。例如,北京国际汽车贸易服务园区设计了九大功能园区———国际汽车贸易区、汽车试车区、国际汽车检测中心、汽车特约维修区、二手车贸易区、北京国际汽车保税区、休闲娱乐区、汽车解体厂、汽车物流配送中心。
汽车行业分销渠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分销渠道选择不科学。汽车厂商对于分销渠道的选择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重自销轻合作,容易造成企业分销成本的日益增高,可能不适应当地的经济环境,花费了人力、财力,却不见效益;分销渠道过度求短,容易造成企业局限于自身实力,对分销渠道市场控制不利;分销渠道过度求宽,容易造成的后果是对分销商控制减弱,渠道中的窜货、乱价等矛盾突出。
2渠道控制力不足。渠道控制力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
(1)渠道管控体系不完善。汽车厂商对其分销渠道的控制和监管体现在对其产品的控制上,通过对产品利润的控制来实现对经销商的管理,这样汽车厂商处于绝对控制地位。但是,当市场行情不好时,产品出现滞销的情况下,经销商和厂商关系可能会出现恶化。经销商为了完成厂家的下达的任务指标和赚取利润,就可能实行降价、甚至低于进价销售,这不仅打乱了厂家的价格体系,还严重影响了品牌形象。汽车厂商分销渠道监控体系的不完善,影响了汽车厂商对市场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2)区域管理和价格管理混乱。我国汽车行业中,普遍存在着销售区域和价格混乱等现象,最典型代表就是汽车经销商跨区域销售,严重扰乱了厂商对市场的统一规划。据中国工业统计协会统计,从2007年到2010年,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汽车销售量占全国销售总量55%的以上,但是依据汽车厂商的估计,实际分配到这两个区域的汽车数量只占总销量40%的左右,有15%的汽车是从其他区域销售到往华北和华东区域的。如果汽车厂商对不同区域制定的价格差距过于明显,除了可能导致经销商跨区域销售外,还有可能导致消费者跨区域购买,可能会出现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销量不如经济水平一般的地区,从而影响汽车厂商整体目标的实现。
3渠道服务能力不足。汽车行业中普遍存在着重营销、轻服务的现象,渠道服务能力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汽车相关备件供应不及时、供货率较差,对于一些高档车的进口零部件缺货情况严重,同时供应不及时;其次,对于一些技术难题和维修技术难题,厂家提供的技术支持非常有限;最后,汽车厂商往往对产品广告费用投入很多,而对有关分销渠道的服务费用投入很少。
汽车行业分销渠道管理问题的成因
1汽车产业方面。由于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起步晚,汽车行业在刚性需求的带动下迅速发展起来,但同时存在着工业厂点多、规模小、布局散、劳动生产率低、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汽车产业内部竞争尚不成熟,销售管理水平较低,渠道建设多简单借鉴国外市场模式,渠道管理粗糙。在这样的发展阶段下,经销商与制造厂商、以及经销商之间,就容易为了各自的利益引发的冲突,导致分销秩序的混乱。
2汽车市场方面。在我国汽车行业中,地方保护主义盛行,由于人为的分割市场,阻碍汽车的销售,对汽车分销渠道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另外,市场行为的不规范现象严重,监管存在空白区域,既影响了汽车市场的秩序,也使厂商对终端控制能力减弱。
3企业管理方面。部分汽车厂商存在经营理念落后,缺乏长远眼光的问题。对渠道营销人员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考核导向体系,对渠道人员的考核基本上是以销售数量为主要评价指标,忽视渠道综合质量的建设。同时,汽车行业往往缺乏高素质的渠道人员。主要表现在:渠道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厂商对渠道人员的培训不到位;渠道人员对客户关系的维护部重视等。而且,一些厂商渠道主管,对如何进行市场预测、如何推广新产品和开发新市场,如何发展和维护终身客户、大都是按经验办事,墨守成规。
优化汽车行业分销渠道管理的策略
1增强分销渠道的战略意识。汽车厂商要树立分销渠道战略意识,树立全局观念,构建企业的分销渠道模式。加强市场意识,切实以消费者的主体需求为主要诉求点,在渠道上做到不盲目的跟进。以顾客的购买准则、产品和利润与渠道的匹配性相符合为基点,结合各个地区市场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营销和渠道政策。
2严格分销渠道中的区域管理。汽车厂商在划分销售区域范围时,一定要明确销售区域的界限。首先,在划分销售区域前一定要做市场调研,权衡各区域的现实购买力和潜在购买力水平,其次,依据科学的统计方法,对于各销售区域的市场潜力能够准确的把握,最后,根据前面的市场调研结果,对于销售区域进行科学的划分。同时,厂商对于“窜货”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实行严厉的惩罚措施,从而阻断跨区销售,维护各区域的经销商利益,实现厂商的长远规划。厂商在建设某个区域的分销渠道时,应选择最有效的渠道模式,避免渠道的重复建设,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和品牌之间的不必要的竞争。对于经销商之间的窜货,必须制定严格的惩罚措施,应该经常对各区域的货源进行检查,构建监督体系,从源头上防止窜货现象的发生。
3提高分销渠道的科学管理。汽车厂商在制定其产品价格体系时,应该防止不同销售区域的的价格差异的幅度过大,防止经销商在不同市场上进行窜货;厂商通过业绩考核约束经销商,通过建立良好的预警制度,监控制度和惩罚制度使经销商自行维护渠道价格。同时,对于业绩优异的经销商要按照承诺实施返利,以及给予其他优惠;对违规者予以严厉的惩罚,如停止供货、取消返款、提高供货价格,甚至取消经销商资格。
篇2
OSEK/VDX标准包括以下四部分:OSEK/VDX操作系统规范(OSEKOperatingSystem,OSEKOS),OSEK/VDX通讯规范(OSEKCommunication,OSEKCOM),OSEK/VDX网络管理规范(OSEKNetworkManagement,OSEKNM)以及OSEK/VDX实现语言(OSEKImplementationLanguage,OSEKOIL)。采用符合OSEK/VDX标准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
统可以提高产品代码的复用率、降低开发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使用兼容OSEK/VDX标准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应用架构如下图所示。
2.OSEK/VDX任务管理
OSEK/VDX将任务分为基本任务和扩展任务。基本任务具有3种状态:运行状态、就绪状态、挂起状态;扩展任务比基本任务增加一个等待状态。基本任务只在开始和结束时才有同步点。扩展任务运行时可能进入等待状态,因此不仅在开始和结束有同步点,而且运行过程中可能有多个同步点。下图所示的是扩展任务与基本任务的状态转化图。
OSEKOS规范规定的任务类型
3。OSEK实现语言规范
为了达到软件可移植的目标,OSEKOIL规范(OSEKImplementationLanguageSpecification)定义了一种配置和使用OSEK应用的方法。下图表示了一个遵守OSEK规范的应用开发过程。OIL文件可以是手写的或者是系统配置工具产生。
基于OSEK规范的应用开发过程
OIL提供一种在特定CPU中配置OSEK应用的机制。每个CPU对应一个OIL描述。所有的OSEK系统对象用OIL对象来描述。OSEK应用的OIL描述是一组OIL对象的组合。CPU是这些OIL对象的容器。OIL明确地为每个OIL对象定义了所有标准属性。每个OSEK应用可以定义附加地特殊执行属性和引用。每个OSEK应用可以限制每个属性的取值范围。
4.车控电子产品的开发流程
车控电子产品是软硬件结合的嵌入式系统。为了节约资源,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一般应采取软硬件同步开发的方案。车控电子产品的开发工具对软硬件的同步开发、调试提供了很好的支持。车控电子产品的软件开发分为功能描述、软件设计、代码生成、操作系统环境下高级调试等步骤。车控电子产品的硬件开发分为硬件描述、硬件设计、硬件调试等步骤。当软件设计完成后,通过使用相应的工具,完成在虚拟ECU平台上的验证。当硬件设计完成后,与硬件一起进行软硬件集成调试。通过这种开发方式,缩短了产品上市的时间。
软硬件并行的开发方案
5.车控电子产品软件开发流程
汽车车控电子产品软件开发流程是“V”形开发流程。“V”形开发流程分为五个阶段,即功能设计、原型仿真、代码生成、硬件在回路仿真-HIL、标定。
在功能设计阶段使用的主要工具是MATLAB。通过使用MATLAB提供的Simulink、Stateflow等工具,完成控制方案的设计、功能模块的设计、控制算法的设计等任务,并进行初步的仿真模拟工作。在原型仿真阶段使用的主要工具是dSPACE。使用dSPACE提供的快速控制原型-RCP工具完成离线的仿真工作。在开始该阶段之前,需要使用RealTimeWorkshop、Targetlink等工具完成由Simulink、Stateflow等产生的代码向标准C代码的转换工作。
6.车控电子产品代码生成过程
篇3
该功率电子模块包含两种拓扑结构。其一IGBT模块设计有600V/1200V,500A/400A规格的输出能力,适合50~200KW功率的电机,而第二种拓扑MOSFET模块设计有75V/100V/150V,700A/600A/500A规格的输出能力,适合3~20KW功率的电机。
篇4
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担保法》第34条所列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担保法》的规定以该财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实践中,汽车消费贷款中常以固定资产如房屋作为抵押。
2、质押贷款
质押是债权担保的重要方式,动产质押属于质押的一种最主要的方式。它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并以该动产作为债权担保的一种法律制度。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该动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但在实践中,汽车消费贷款的质押是以权利质押为主。根据《担保法》第75条规定:“下列权利可以质押:㈠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包单、提单;㈡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股票;㈢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㈣依法可以质押的其他权利”。目前,办理汽车消费贷款质押的大多是以凭证或国库券、金融债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以及贷款方出具的个人存单作为质押。
3、第三方保证贷款
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指企事业法人单位作为第三方的连带责任保证;另一种是指购车借款人在银行指定的保险机构办理机动车分期付款购车保证保险后,向银行申请分期支付购车贷款。
二、汽车消费贷款中可能遇到的风险
1、金融风险
贯穿于汽车消费贷款的全过程,对于银行方来说,最大的风险是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如借款人因不履行合同义务的疾病、事故、死亡等和担保人发生因不能履行合同义务的合并、重组、解散、破产等影响借款人、担保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与责任能力的情况;借款人或担保人涉入诉讼、监管等由国家行政或司法机关宣布的对其财产的没收及其处分权的限制,或存在这种情况发生的威胁。
2、贸易风险
从订货谈判到试车验收都存在风险。虽然社会建立了相应的配套机构和防范措施,如运输保险、商品检验、商务仲裁等都对风险采取了防范和补救措施,但由于人们对风险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不同,加上企事业单位管理经验不足等因素,这些手段未被完全运用,使得贸易风险依然存在。
3、经济环境风险
环境的变化会对汽车消费贷款产生风险。社会经济秩序和政策的稳定性、产业结构的布局、经济发展态势、地方政府的关注程度都是汽车消费贷款产生风险的经济环境因素。
4、产品市场风险
汽车消费贷款,要了解该型汽车产品的销售、市场占有率、占有能力、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消费结构以及消费者的心态和消费能力。
5、不可抗力
有些风险不是人为的,属于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战争等对于这种风险只能采取防范和补救措施,出现问题时,争取把风险降到最低点。
6、经营管理风险
如指导方针战略错误、目标的错误理解,方案的错误以及管理失误等无法正常经营的风险。
7、法律风险
可能被或承担法律的或合同的责任。银行金融机构的汽车消费贷款还存在抵押权与法定优先权相冲突的风险。汽车消费贷款抵押权是基于商业银行与当事人之间的约定而产生的担保物权,它的成立并非源于法律规定,其受偿顺序只能屈居法定优先权之后。二者一旦相遇,将会导致商业银行的汽车消费抵押权无法实现,从而导致债权悬空。法定优先权主要包括:税收优先权、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优先权、职工安置费优先权、建设工程款优先权、留置优先权等。
三、汽车消费贷款风险的管理
1、加强适格借款人的管理
借款人信誉的优劣,收入来源是否稳定,经济实力的强弱直接关系汽车消费贷款的安全性。个人申请汽车消费贷款必须具备:①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②具有稳定的职业和偿还贷款本金、利息的能力,信誉良好;③能够提供有效的抵押物或质物,或有足够代偿能力的个人或企事业单位作为保证人;④能够支付首期贷款;⑤贷款人规定的其他条件。
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申请汽车消费贷款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具有偿还贷款的能力;②在贷款人指定的银行存有不低于规定数额的首期购车款;③有贷款人认可的担保;④贷款人规定的其他条件。
商业银行应对汽车消费贷款的借款人的完税情况、抵押物情况、建设工程款的结算情况深入了解。在借款人申请阶段,必须要求借款人提供完税凭证及相应的建设工程款支付凭证,必要时可直接向税务部门调查了解借款人的纳税情况,并要求借款人先行完税,再接受抵押。
2、加强对借款比例的管理
以质押方式申请贷款的,或保险公司提供连带责任保证的,首期付款额不少于购车款的20%,借款比例最高不超过80%。
以所购车辆或其他不动产抵押申请贷款的,首期付款额不得少于购车款的30%,借款额最高不得超过购车款的70%。
以第三方保证方式申请贷款(保险公司除外),首期付款额不得少于购车款的40%,借款额最高不超过购车款的60%。
3、加强对贷款支付方式的管理
贷款必须保证购车专用,并且经银行转帐处理。借款人不得提取现金或挪作他用。在贷款期限内,贷款人应对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资信和收入状况以及抵押物保管状况进行监督。借款人未经贷款人书面同意,擅自将抵押物出售、出租、出借、转让、变换、赠与、再抵押或以其他方式处置抵押物的均属违约。贷款人有权提前收回贷款本息或处置抵押物,并有权向借款人或担保人追索由此而造成的损失或发生的费用。
4、加强对汽车消费贷款担保的管理
以抵押形式申请汽车消费贷款,借款人在获得贷款前,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41条、第42条的规定办理抵押物登记。借款人以所购汽车作为抵押物的,应以该车的价值金额抵押。
借款人应当根据贷款人的要求办理所购车辆的保险,保险期限应不短于贷款期限。在抵押期间,借款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中断或撤销保险。在保险期内,如发生保险责任范围以外的损毁,借款人应及时通知贷款人,并提供其他担保,否则,贷款人有权提前收回贷款。
保证人失去保证能力、保证人破产或保证人分立的,借款人应当及时通知贷款人,并重新提供担保,否则,贷款人有权提前收回贷款。
5、加强对借款人追究违约责任的管理
借款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贷款人有权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借款人追究违约责任:①借款人不按期归还贷款本息的;②借款人提供虚假或隐瞒重要事实的文件或资料,可能或已经造成贷款人损失的;③未按合同规定使用贷款,挪作他用的;④套取贷款相互借贷,牟取非法收入的;⑤未经贷款人同意,将设定抵押权或质押权财产或权益拆迁、出售、转让、赠与或重新设置抵押、质押的;⑥借款人拒绝或阻挠贷款人监督检查贷款使用情况的;⑦用于抵押、质押的财产不足以偿还贷款本息,或保证人因意外情况不能偿还贷款本息,借款人未按要求重新落实抵押、质押或保证的。
篇5
随着汽车内部整合的安全和辅助电子设备的增加,汽车领域对高速互连的需求急剧增长,主要集中在用于驾驶支持(电子后视镜、导航系统、泊车距离控制、超视距显示、仰视显示)的视频显示系统,车载娱乐系统(电视和DVD播放器)等,这些应用要求高速数据传输,以满足图像传递的要求。正是这些需求的增长,带动LVDS产品在这些领域崭露头角(图3)。
LVDS非常适合汽车应用。汽车内部存在众多的电磁辐射源,因此,抗干扰能力是汽车电子设计最基本的要求。另外,考虑到LVDS传输线自身的低辐射优势,对系统的其它设施几乎不产生额外干扰。LVDS传输只需要简单的电阻连接,简化了电路布局,线路连接也非常简单(采用双绞铜质电缆)。LVDS兼容于各种总线拓扑:点到点拓扑(一个发送器,一个接收器);多分支拓扑(一个发送器,多个接收器);多点拓扑(多个发送器,多个接收器)。
汽车设计中存在一个关键问题,即车体不同位置的地电位有很大差异,电位差可能达到几伏特。直流耦合接口配置下,这样的电位差会很快中断数据传输。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电容耦合传输信号解决,前提是信号传输中不会对电容在同一个方向长时间充电。
而实际应用无法排除这种同一方向长时间充电的可能性,比如,在传输长串的连续1信号时。MAX9213/9214(图4)利用“直流平衡”技术避免了上述问题,这类器件监控它的传输数据,当显示有过长的连续1或0信号时,芯片会在发送数据前将数据翻转,接收器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翻转信号重建原始信号。这些操作消除了长串连续1或连续0信号,降低电容充电的影响,从而有效解决地电位偏差问题。
从图3可以看出另外一个潜在问题:众多的系统互连意味着大量的电缆连线,而在原有的汽车设计中电缆(线束)连接已经非常拥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区分不同数据传输的要求,并非所有连接都要求特别高的速率,Maxim推出的MAX9217/9218可以通过一对儿双绞线提供高达700Mbps数据速率(图5)。以这个容量可以毫不费力地连接480x800分辨率的显示器。
篇6
这是国外汽车配件经营实现网络化销售的一个实例。这种通过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实现网上经营,对我国的汽车配件销售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从目前我国的汽车配件销售状况来看,整个汽配流通领域的网络建设还很不健全,还是处在一种内部局域网的状况。这种网络的设置大都是为了企业内部的协调和日常管理,而非电子商务。
我国开展网上配件销售的前景,也可以从国外汽车配件网上销售的发展中得到启迪。在国外的汽车配件销售中,怎样才能做到“零公里”销售?怎样才能为顾客提供最满意的服务?有了互联网,上述两个问题可大大缓解。现在,全世界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通过互联网来购买汽车配件的人正在快速增加。
二、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的优点
网上购买汽车配件车不管对于顾客、经销商,还是对于汽车配件生产企业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首先,对于汽车配件生产企业来说,互联网可以更方便地收集顾客购买汽车配件过程中所提的各种问题,并及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汽车配件生产企业。生产企业可以据此分析出顾客的购买意愿,从而尽早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汽车配件。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和费用,又抢得了市场先机。其次,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和便捷服务,生产企业可以及时得知配件销售商的库存情况和销售情况,从而调整自己的生产和汽车配件调配计划。汽车配件销售商减少了库存,加快了资金流通,获得了较满意的收益。对用户来说,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象“点菜单”似的随意选取自己所需要的汽车配件。
市场信息对于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和销售商来说至关重要,而通过互联网即可轻松获得。互联网汽车配件销售商可以给生产企业提供顾客实时实地的信息。这种需求意愿的信息可以帮助生产企业降低汽车配件销售费用,而这种费用通常将占到汽车配件最终销售价格的15%左右。如果算上促销费用的话,这种费用所占比例就更高了。事实上,互联网还可起到一定的广告促销作用。
以前,销售商所经销的汽车配件中总有一部分畅销,而另一部分滞销。滞销部分占用资金所引起的费用就要分摊到卖出去的汽车配件上。通过互联网,生产企业和销售商都可以及时避免生产和销售市场销售不好的汽车配件。有了互联网的便捷服务,不仅仅节约了时间和费用,更重要的是,互联网还可引起一种观念的变革,使汽车配件生产企业、销售商和顾客贴得更近。
三、我国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和电子商务,已经开始呈现发展的趋势。目前国内的许多大中型汽车修理企业建立电脑管理系统,实现了内部联网。这种网络覆盖了整个维修业务。从业务接待到派工领料,再到检验结算。电脑化的实时控制使经营者可随时了解到厂内的实时状态,从而可以进行监控,并且大大提高每位员工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可取代手工做帐和对帐,加强配件管理。
与此同时,眼下一些经营规模较大、业绩较好的汽车配件经销商也引入了电脑化管理。由于汽车配件产品种类繁多,因此对使用此类管理软件的人员要求较高,必须经过一段时期的培训才能上岗。此类汽配经营管理网络涵盖了汽配经营的全流程。从产品入库、确定零售和批发价格以及按车型、编号等方式分类管理,最后到出货、结算乃至做帐、销帐。连锁经营搞得比较好的经销商已把这种网络管理扩大到了它的整个分销点,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网内网。许多汽车配件经销商都从网络管理中获得了较好的收益。其最显著的特点就体现在商品的调拨上,通过网络管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近几年旧的汽车配件流通体制逐渐被打破,各地汽配件市场蓬勃发展,不断成熟壮大。一些有远见、有见地的经营者已感觉到了网络时代的临近,纷纷建立和启动市场网络。象长春汽车配件城、北京西郊汽车配件城、上海汽车配件城等市场都把网络化建设和虚拟市场作为2000年的发展重点。但就现实来看,这种网络还是相当稚嫩的,当然更无法实现网上交易和服务。
随着我国“入世”步伐的加快,业内人士为之称道的“三位一体”的销售模式也逐渐落户中华大地。譬如,上海通用在选择各地经销商时候,就以是否具备“三位一体”的销售能力来最终确定对象的,这种“三位一体”销售模式正是整个汽车配件流通领域网络化的一个缩影。因为它包括了从整车销售、配件供应以及维修保养的全过程。
提起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和电子商务,有人认为,汽车配件电话购物其实也是电子商务,因为两者之间只是通讯平台不同,后台的操作基本上是一样的。其实这种理解并不准确,电话商务和电子商务更象是近亲,在许多方面,电话商务先天不足。首先,消费者从电话中了解的信息很有限,无法充分满足客户要求。其次,如果发广告,或印刷配件目录给客户,由于销售的配件越来越多,使得印刷成本越来越高,而更新速度却越来越慢。另外,在电话中交流时,由于环境、语音、语速、方言等因素的影响,使电话业务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出错率不断增加。仅仅作电话商务,经营内容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进一步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四、汽车配件配送系统和网络化经营的构建
众所周知,如今在网上实现成功交易的有形产品如图书、音像制品、成衣等等,而汽车配件作为一种有一定科技含量、某些产品还有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工业产品,要实现网上交易,较之其他工业产品,更有其优势,销售者和购买者只要在互联网上和输入汽车配件的有关信息,例如车型、车款、配件名称、零件编号、生产地、价格、数量等,即可实现网上销售或购买。要真正实现电子商务概念的网上销售,除了解决买卖双方的“诚信”等问题外,还必须建立一整套完整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以前说起限制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不外乎支付手段、安全认证等方面,真正做起来,才会发现汽车配件物流配送系统是最难、最花力气、最花钱的一块。许多汽车配件电子商务企业试图寻找现有的实体网络,比如邮政、快递甚至送报公司作为配送系统。但是,一个适合与电子商务的汽车配件配送系统应该是什么样子?什么条件的实体网络能改造成为电子商务的汽车配件配送系统才会成本最低?
在商场购买大件商品,商场可以为顾客送货,连锁超市、连锁专卖店也有自己的配送系统。但商场送货都是一次,客户也不是固定的,说到底只是个服务概念,不是网络概念。同一客户再次需要商场的送货服务时,对商场而言,这又是一个新客户。连锁店的配送网络只连接起不同的店铺,真正到客户家里或汽车维修厂的“最后一公里”还是个空白。被人看好的邮政、速递、送报公司,能将触角伸到老百姓家里,可是每天基本上只送一次,而且不太可能递送体积和重量较大的汽车配件。所以,如果汽车配件配送系统不能真正建立,实现配件网上经营就无法实现。因为,一方面入网的修理厂家希望通过互联网找到价格合适的汽配产品,以实现零库存的最佳状态,但被选择的汽配产品如果不能及时送达目的地,那网上交易实质上就无法实现;另一方面,当那些零部件制造企业发现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不再容易时,就会想到通过互联网的集约化配送来降低其流通成本,也就希望有这样一套完整的物流配送体系。同时,目前汽车配件流通领域内供大于求的状况,在短期内还根本无法改变,许多配件经销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货物积压,因此很需要通过网上完成过剩产品的交易,但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有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作保证,否则网上交易也就名存实亡。
应该看到,单凭各企业自己去建立这样一套配送系统是绝对划不来的,所以可以预见随着汽车配件流通领域网络化进程的加快,必将带动这项服务领域的发展。而如何利用现有实体网络或自己建立配件配送系统,将是我国汽车配件流通领域要解决的关键。
那么,假如在拥有这样的物流配送系统的前提下,如何来实现汽配流通领域的网络建设呢?
1、汽配市场的网络建设必须坚持“小市场、大流通”的方针。比如在汽配城内建成完整的导购系统,客户入城后便能通过触摸式电脑对城内商家布局、产品价格和分类有详细地了解,使购物做到有的放矢,得心应手。不仅如此,汽配城还必须把各自城内信息通过专业汽配互联网站发送出去,与全国其他汽配市场实现信息共享,以扩大各自城内商户的交易面。
2、汽配经销商的网络经营。各地的汽配经销商在完善各自的内部网络管理、调配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汽配网站及时提品价格目录和品牌目录,以供广大用户(主要是修理厂和大用户)进行选择、定购,最终实现网上交易。现阶段,在配送服务还不完善的状况下,最可行的就是把一些比较特殊的产品和一些发达地区可能已经淘汰的过剩产品通过专业网络实现按需交易。
篇7
1、入世后我国汽车工业面临国外汽车企业的挑战
1.1、国外汽车企业以低成本为基础进行价格竞争
国外汽车企业进入新兴市场一贯以成本战略为基础,采用低价格的竞争策略来抢占市场。从运用价格竞争战略的效果看,低价格可以使一个企业在与竞争对手的竞争中,瓦解顾客对其它品牌的忠诚,进而开辟自己的品牌及占领市场份额。因此,国外汽车厂商纷纷谋求如何降低成本,来满足价格竞争的需要。
在进行价格竞争的策略上,国外汽车企业在我国入世后,已开始重视对适应我国市场的经济型轿车的开发与研制。近期,日本汽车企业推出了9个品种20余种型号的经济型轿车,售价均定位于7000—8000美元之间;福特和戴—克公司推出了售价在7000—8000美元之间的经济型轿车;奔驰公司也先后推出“经济型速度之星”和“经济型短跑运动员”等小型轿车。这些经济型轿车的价格定位均与我国《“十五”规划》中要开发的经济型轿车的定位相仿,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这些轿车的进入将给我国汽车工业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冲击。
1.2、中外汽车企业的成本比较
将中外汽车企业的成本做一比较,我国汽车企业则明显处于劣势。以日本为例,丰田公司以“只有降低成本才是至高无上的原则”为出发点,创造了“JIT生产方式”,始终把降低成本作为追求的目标。在1974年6月—1976年12月间,该公司降低成本金额高达650亿日元,其后,该公司年成本降低对利润的贡献均保持在10%以上。
随着日本三大汽车企业纷纷采用“JIT生产方式”,日本汽车企业的成本逐年降低。1998-1999年,日本汽车三大公司的销售成本率有两大公司呈现下降。丰田公司从1998年的78.3%下降到1999年的77.1%;本田公司从1998年的69.1%下降到1999年的67.7%。
从我国目前情况看,我国汽车企业的成本也在呈现缓慢下降态势。一汽集团的销售成本率从1998年的86.2%下降到1999年的85.7%;东风集团从1998年的88.2%下降到1999年的82.7%;北汽、上汽集团也从1998年的92.9%、75.7%,下降到1999年的90.2%、74.7%。
上汽集团是销售成本率最低的厂家,仅为74.7%。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于其主打产品——“桑塔纳”的生产能力利用率达到71%、年产量达到22万辆所产生的规模经济;其次,价格较高、科技含量较高的“别克”轿车的旺销,对整个企业集团的销售成本的降低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上汽集团提出“可比产品成本要达到每年下降5%”的目标取得了一定成果。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别克”轿车的销售价格高于国外市场价格,使上汽集团增加了销售收入,降低了销售成本率,但随着入世后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国内外轿车价格逐渐趋向一致,会导致上汽销售成本率的提高。
虽然我国汽车企业的成本呈现缓慢降低态势,但与日本三大汽车公司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我国汽车企业销售成本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数十种车型,绝大多数是引进或仿制国外20世纪80年代的产品,需要向合作方支付大额的技术转让费、高价购买关键零部件以及承担外方人员高工资;二是虽然引进的20世纪80年代的生产线的技术和产品已成熟定型,但生产批量未达规模经济点,导致巨额固定成本居高不下,从而直接导致我国汽车企业的销售成本率提高。
2、我国汽车工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机遇
2.1、问题
2.1.1、生产能力普遍开工不足
我国汽车企业在设计产量上均达到了汽车组装线的经济规模产量,但实际产量普遍未能达到规模经济点。截止2000年底,我国已建成具有年产各种汽车300万辆(轿车年产120万辆)的生产能力,但2000年全年只生产各种汽车206万辆,占生产能力的68.6%。轿车产量达60万辆,为生产能力的50%。表1为2000年我国主要汽车厂家生产能力利用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2000年上海大众公司和一汽大众公司的轿车生产能力利用率较高,为73%;上海通用、长安奥拓、东风神龙生产能力利用率仅为30%左右。生产能力利用率的严重不饱满,直接导致车均固定成本居高不下。同时,由于我国汽车企业实际生产量未能达到规模经济,也导致汽车价位过高,从而抑制了市场的需求,使我国汽车工业形成了“需求不足市场容量小企业规模小不经济、成本高价位高需求不足”的恶性循环。
汽车工业是规模经济显著行业,对生产成本影响最大的是生产批量,若产量达到设计年生产纲领,产品价格下调是必然的趋势。目前,我国轿车市场的需求量只有60—70万辆。盲目要求我国汽车生产企业达到年产轿车100万辆的规模,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市场的需求制约了我国汽车企业的发展。
英国马克西和西尔伯斯通过对汽车生产线长期平均成本所做的分析结果表明:1条汽车生产线的最小、最佳规模是年产6万—10万辆。因此,我国汽车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先使单条汽车生产线达到最小最佳规模(年产6万—10万辆)后,再通过组建同等经济规模的生产线,扩大生产量来达到生产线经济规模。其后,在需求增长和扩大出口的情况下,达到年产100万辆的企业经济规模。
2.1.2、企业管理技术落后
我国的管理技术落后首先表现在我国企业本身的管理基础较弱,多数企业是由国有企业通过重组、参股或控股方式发展起来的,管理层大多来自计划经济结构的国有企业,较大部分缺少现代企业管理素质。
地方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也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企业独立自主的管理能力的发挥。我国汽车企业面对的市场,被人为地分割为本地市场和外地市场,各地政府均对本地的汽车企业进行保护,对外地汽车进入本地市场设定了各种各样的壁垒。这不但导致汽车企业进入外地市场时要付出高额成本,同时也抑制了当地汽车企业提高自身管理创新能力的主动性。
2.2、机遇
我国汽车工业《“十五”规划》提出,要“加大汽车工业战略重组力度,以一汽、东风、上汽集团为基础,培养2—3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以此为契机,可改变我国汽车工业各自为战、缺乏宏观调控,以企业和地方的局部利益而牺牲全局利益的现状,拉开中国汽车工业大重组的序幕,使企业上规模、上效益。
我国汽车工业《“十五”规划》中还提出了“在5年内重点发展排量1.3L,售价8万元左右,百公里油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经济轿车”的宏伟目标。我国汽车工业企业现已具备研制低价位经济轿车的能力,因此,对国内汽车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遇。
3、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实现成本管理方法创新
3.1、变革成本管理思想实施成本战略
成本战略有别于传统的成本降低方式。它是紧盯市场目标,以成本为竞争中心,通过使用独特的技术、借助有利的原材料购进渠道及利用规模经济的特性来进行操作,从而达到在同业中成本最低,以低于同业竞争对手的售价来获得大量的市场份额的战略。
建立低成本地位,使企业在确定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上具有决定权或成为降低成本的主导者,则有更多的机会获得超额的利润。
成本战略要通过市场调查,确定消费者需要的产品特性,进而设立该产品的目标成本。目标成本预先限定产品成本的最高限额,规定制造过程中实际消耗的成本不准超过这一限额,然后要求设计、工程、外购材料等部门通力合作达到目标成本。成本战略要求只有在最后工序达到成本降低额的目标后,才能进入实际制造阶段,否则仍要通过多重循环挤压成本,以使实际成本达到目标成本的目标。
成本战略将改变成本的立足点,将其从传统的生产现场转移到产品的策划、构思和设计阶段;从业务链的下游转移到源头。直观地说,在设计阶段就对将要发生的产品成本进行虚拟核算,可以使开发新产品的成本大大降低。
成本战略中关键的是确定目标成本,即在新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为实际目标利润而必须达到的目标成本值。其可表示为:目标成本二期望销售价格—目标利润。目标成本是企业允许的最高成本额。
期望销售价格可在与同业竞争对手的同类商品中进行比较得到,要同时考虑到其它企业类似产品目前拥有的市场份额、可能达到的市场容量、企业自身销售物流系统是否完善(销售网络人员的熟练程度)和商品战略等。目标利润必须兼顾多种因素,不但要从企业的经营观念、经营方针和经营战略出发,还要考虑到企业的长期投资计划、研究开发计划、中期利润计划以及内部留存收益运用计划等因素。
3.2、提高劳动增值率
更新观念,杜绝浪费,提高劳动增值率是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之一。生产浪费可分为以下7种。
a.生产过量的浪费,最典型的是工作超进度,造成产品的积压,增加和产生挪动或堆放产品的工作;
b.窝工造成的浪费;
c.搬运环节上的浪费;
d.加工本身的浪费;
e.库存的浪费,库存越大,资金占用越多;
f.操作上的浪费;
g.制成次品的浪费。
在小批量、多品种混合生产的情况下,由于生产次数改变多,使生产浪费变的更加严重。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要求缩短设备的切换调试时间,随时根据生产需要切换调试设备,以适应后工序的生产指示或客户的需求,做到生产中各工序的现实需求与产品的最终需求合拍。第二,要缩小搬运批量,即使各工序能按很小的批量切换生产,如果向下道工序的搬运批量较大,就不能避免搬运在途或加工等待在途,搬运批量应配合生产批量的缩小而力求缩小,其理想状态是“按件搬运”。第三,要采用“U型生产线”与“多功能工人”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即配合设备的小型化,使各工序的距离变短,作到“进出一致”原则,即取出与投入再加工的工位位置一致,消除回头再取加工物件的无效损失。第四,在此基础上加以“一工多能化”,使员工具有操作前后各个工序设备的能力,可达到少人化的目的,又可以提高流水线的生产效率。
3.3、增加劳动附加值
成本战略的另一主要方面是,劳动思想更新,减少无效劳动,增加劳动附加值。
任何车间的生产劳动都可如图2一样划分,将现场劳动划分为“浪费”、“不增加价值的劳动”和“增加附加值的劳动”三部分。虽然增加附加值的有效劳动所占比例较低,但只有这部分能改变产品质量和组装加工的方式。也就是说,这部分在制造零部件或产品时,可对原材料或半成品等加工对象付出劳动,创造出附加值,即劳动增值率。严格地说,没有附加值的劳动也应视为浪费,因为它们没有提高或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只会增加人工成本。属于浪费的劳动应立即消除;对不增加附加值的劳动,要合理安排,加以改进,尽量减少其所占比率,提高劳动附加值。
3.4、降低材料采购成本
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取决于采购上的创新,导入市场竞争机制,降低材料采购成本。汽车产品材料费用一般占售价的35%—60%,是产品成本中最直接、最基础的部分,所以,要想降低材料成本,首先应按产品逐一认真核对数据。
在材料采购、产品配套零部件采购中,应导入市场竞争机制,企业所有的采购业务,包括生产产品的直接零部件、材料、非直接物料(机械、设备、房屋、服务以及维修等),都应该归口采购部门统一采购。
采购部门将所需采购的项目分类,将非直接物料归为一类;对直接生产配套零件则尽可能组成系统或总成一并采购,通过扩大每批批量值可取得较低的采购价格。
在供应商的选择上,首先,可以参照QS—9000质量标准体系,给供应商打分,选择合格的供应商。按市场竞争的方法可取得成本控制范围内合理的较低的配套价格。根据上海通用公司实践统计,选择几家合格的供应商经过几轮竞价,一般情况下价格可平均下降5%—10%。随着生产工艺的成熟、工人操作的熟练、产量的增加、合格品比例提高等因素的变化,可要求供应商逐年调整供应价格。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关税税率的降低,汽车企业还可利用WWP、GPS全球采购系统,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质量同等、价格更低的零部件,使汽车产品在成本上有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年鉴,1999,2000,2001
篇8
这是国外汽车配件经营实现网络化销售的一个实例。这种通过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实现网上经营,对我国的汽车配件销售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从目前我国的汽车配件销售状况来看,整个汽配流通领域的网络建设还很不健全,还是处在一种内部局域网的状况。这种网络的设置大都是为了企业内部的协调和日常管理,而非电子商务。
我国开展网上配件销售的前景,也可以从国外汽车配件网上销售的发展中得到启迪。在国外的汽车配件销售中,怎样才能做到“零公里”销售?怎样才能为顾客提供最满意的服务?有了互联网,上述两个问题可大大缓解。现在,全世界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通过互联网来购买汽车配件的人正在快速增加。
二、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的优点
网上购买汽车配件车不管对于顾客、经销商,还是对于汽车配件生产企业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首先,对于汽车配件生产企业来说,互联网可以更方便地收集顾客购买汽车配件过程中所提的各种问题,并及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汽车配件生产企业。生产企业可以据此分析出顾客的购买意愿,从而尽早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汽车配件。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和费用,又抢得了市场先机。其次,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和便捷服务,生产企业可以及时得知配件销售商的库存情况和销售情况,从而调整自己的生产和汽车配件调配计划。汽车配件销售商减少了库存,加快了资金流通,获得了较满意的收益。对用户来说,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象“点菜单”似的随意选取自己所需要的汽车配件。
市场信息对于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和销售商来说至关重要,而通过互联网即可轻松获得。互联网汽车配件销售商可以给生产企业提供顾客实时实地的信息。这种需求意愿的信息可以帮助生产企业降低汽车配件销售费用,而这种费用通常将占到汽车配件最终销售价格的15%左右。如果算上促销费用的话,这种费用所占比例就更高了。事实上,互联网还可起到一定的广告促销作用。
以前,销售商所经销的汽车配件中总有一部分畅销,而另一部分滞销。滞销部分占用资金所引起的费用就要分摊到卖出去的汽车配件上。通过互联网,生产企业和销售商都可以及时避免生产和销售市场销售不好的汽车配件。有了互联网的便捷服务,不仅仅节约了时间和费用,更重要的是,互联网还可引起一种观念的变革,使汽车配件生产企业、销售商和顾客贴得更近。
三、我国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和电子商务,已经开始呈现发展的趋势。目前国内的许多大中型汽车修理企业建立电脑管理系统,实现了内部联网。这种网络覆盖了整个维修业务。从业务接待到派工领料,再到检验结算。电脑化的实时控制使经营者可随时了解到厂内的实时状态,从而可以进行监控,并且大大提高每位员工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可取代手工做帐和对帐,加强配件管理。
与此同时,眼下一些经营规模较大、业绩较好的汽车配件经销商也引入了电脑化管理。由于汽车配件产品种类繁多,因此对使用此类管理软件的人员要求较高,必须经过一段时期的培训才能上岗。此类汽配经营管理网络涵盖了汽配经营的全流程。从产品入库、确定零售和批发价格以及按车型、编号等方式分类管理,最后到出货、结算乃至做帐、销帐。连锁经营搞得比较好的经销商已把这种网络管理扩大到了它的整个分销点,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网内网。许多汽车配件经销商都从网络管理中获得了较好的收益。其最显著的特点就体现在商品的调拨上,通过网络管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近几年旧的汽车配件流通体制逐渐被打破,各地汽配件市场蓬勃发展,不断成熟壮大。一些有远见、有见地的经营者已感觉到了网络时代的临近,纷纷建立和启动市场网络。象长春汽车配件城、北京西郊汽车配件城、上海汽车配件城等市场都把网络化建设和虚拟市场作为2000年的发展重点。但就现实来看,这种网络还是相当稚嫩的,当然更无法实现网上交易和服务。
随着我国“入世”步伐的加快,业内人士为之称道的“三位一体”的销售模式也逐渐落户中华大地。譬如,上海通用在选择各地经销商时候,就以是否具备“三位一体”的销售能力来最终确定对象的,这种“三位一体”销售模式正是整个汽车配件流通领域网络化的一个缩影。因为它包括了从整车销售、配件供应以及维修保养的全过程。
提起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和电子商务,有人认为,汽车配件电话购物其实也是电子商务,因为两者之间只是通讯平台不同,后台的操作基本上是一样的。其实这种理解并不准确,电话商务和电子商务更象是近亲,在许多方面,电话商务先天不足。首先,消费者从电话中了解的信息很有限,无法充分满足客户要求。其次,如果发广告,或印刷配件目录给客户,由于销售的配件越来越多,使得印刷成本越来越高,而更新速度却越来越慢。另外,在电话中交流时,由于环境、语音、语速、方言等因素的影响,使电话业务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出错率不断增加。仅仅作电话商务,经营内容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进一步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四、汽车配件配送系统和网络化经营的构建
众所周知,如今在网上实现成功交易的有形产品如图书、音像制品、成衣等等,而汽车配件作为一种有一定科技含量、某些产品还有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工业产品,要实现网上交易,较之其他工业产品,更有其优势,销售者和购买者只要在互联网上和输入汽车配件的有关信息,例如车型、车款、配件名称、零件编号、生产地、价格、数量等,即可实现网上销售或购买。要真正实现电子商务概念的网上销售,除了解决买卖双方的“诚信”等问题外,还必须建立一整套完整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以前说起限制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不外乎支付手段、安全认证等方面,真正做起来,才会发现汽车配件物流配送系统是最难、最花力气、最花钱的一块。许多汽车配件电子商务企业试图寻找现有的实体网络,比如邮政、快递甚至送报公司作为配送系统。但是,一个适合与电子商务的汽车配件配送系统应该是什么样子?什么条件的实体网络能改造成为电子商务的汽车配件配送系统才会成本最低?
在商场购买大件商品,商场可以为顾客送货,连锁超市、连锁专卖店也有自己的配送系统。但商场送货都是一次,客户也不是固定的,说到底只是个服务概念,不是网络概念。同
一客户再次需要商场的送货服务时,对商场而言,这又是一个新客户。连锁店的配送网络只连接起不同的店铺,真正到客户家里或汽车维修厂的“最后一公里”还是个空白。被人看好的邮政、速递、送报公司,能将触角伸到老百姓家里,可是每天基本上只送一次,而且不太可能递送体积和重量较大的汽车配件。所以,如果汽车配件配送系统不能真正建立,实现配件网上经营就无法实现。因为,一方面入网的修理厂家希望通过互联网找到价格合适的汽配产品,以实现零库存的最佳状态,但被选择的汽配产品如果不能及时送达目的地,那网上交易实质上就无法实现;另一方面,当那些零部件制造企业发现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不再容易时,就会想到通过互联网的集约化配送来降低其流通成本,也就希望有这样一套完整的物流配送体系。同时,目前汽车配件流通领域内供大于求的状况,在短期内还根本无法改变,许多配件经销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货物积压,因此很需要通过网上完成过剩产品的交易,但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有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作保证,否则网上交易也就名存实亡。
应该看到,单凭各企业自己去建立这样一套配送系统是绝对划不来的,所以可以预见随着汽车配件流通领域网络化进程的加快,必将带动这项服务领域的发展。而如何利用现有实体网络或自己建立配件配送系统,将是我国汽车配件流通领域要解决的关键。
那么,假如在拥有这样的物流配送系统的前提下,如何来实现汽配流通领域的网络建设呢?
1、汽配市场的网络建设必须坚持“小市场、大流通”的方针。比如在汽配城内建成完整的导购系统,客户入城后便能通过触摸式电脑对城内商家布局、产品价格和分类有详细地了解,使购物做到有的放矢,得心应手。不仅如此,汽配城还必须把各自城内信息通过专业汽配互联网站发送出去,与全国其他汽配市场实现信息共享,以扩大各自城内商户的交易面。
2、汽配经销商的网络经营。各地的汽配经销商在完善各自的内部网络管理、调配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汽配网站及时提品价格目录和品牌目录,以供广大用户(主要是修理厂和大用户)进行选择、定购,最终实现网上交易。现阶段,在配送服务还不完善的状况下,最可行的就是把一些比较特殊的产品和一些发达地区可能已经淘汰的过剩产品通过专业网络实现按需交易。
篇9
(二)企业车辆驾驶人员专业素质不够
车队的驾驶员的专业水平也是车队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但是大多数企业中的驾驶员的专业水平并不够,综合素质不达标,增加了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量,驾驶员对车辆的保养工作不到位,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够,导致企业的工作效率不高,资源浪费严重,安全隐患比较多。
二、油田车队车辆维修和安全的管理
(一)油田车队车辆维修管理
1、制定严格的报修程序
车队要制定严格的报修程序,确定报修故障分类的责任归属,例如:如果是小维修或者是零修,要和车辆所属的单位报告,然后经过单位鉴定,并签字同意,然后再办理维修手续。
2、加强维修过程的管理
油田的车辆维修管理主要是资产部门负责,所以资产部门要严格跟踪车辆维修的进度,维修时间,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对维修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和纠纷问题进行预测和解决,保证不影响维修的工作进度。
3、对维修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
维修人员的技术是维修工作的关键,各种车辆在实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层出不穷,企业要根据自身车队的情况,对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并且保证技术人员对常见的故障都能掌握原因和维修方法。为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可以制定一系列的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和责任人分配制度等等。
4、加强对车辆的检查和日常维修保养
车辆的日常检查和维修才是保证车辆安全的基本,所以绝对不能忽略车辆的日常维护和检查,驾驶员出行前后要对车辆进行检查,每个月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对车辆进行一次大检,保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提高车辆管理的安全性。所以,企业一定要重视车队车辆的日常维护,提高车辆的使用寿命,加强日常的监督管理,为车辆的正常工作提供保障。
(二)油田车队车辆安全管理
1、定期对车辆进行安检
车辆的管理有一个“三检制”,是指在车辆出行前、行驶时和车辆使用后对其进行检查。出行前是由驾驶人员进行检查的,排出安全隐患;而车辆在每行驶超过30km都要进行一次检查,确保能够及时发现行驶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理;车辆使用后,必须要进行巡回安检,及时进行维护,保证下次的使用。
2、完善车辆日常管理制度
日常的车辆维护不仅是车辆安全使用的保障,也能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但是车队并没有完善的日常管理制度,致使很多维护人员有时为了偷懒,而疏忽对车辆的日常维护,长期累积造成车辆的老化。企业一定要制定相关的维护保养规定,保证车辆的日常维护,尽量减少漏油等现象的发生,而且设备管理部门要对车辆进行二级维护,并实施检修,保证维护检修的质量。
3、对车队车辆进行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技术用在车队的车辆管理中是非常好的,将信息化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并实施监控手段,对每天车辆的出行时间、型号、驾驶人员是谁、出车原因、车辆的号码、以及车辆归队的时间还有车辆的耗油量以及形成都有详细的信息记录,并将车辆的日常维护和检修情况以及每次的大检情况进行记录。保证车辆的情况实时有迹可循,保证车辆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三、油田运输车队车辆的管理
1、进行分区域管理
责任的划分不明确一直各个管理区域的问题之一,进行分区域的细节划分,保证工作的细节性,即反应了企业对每一项工作的重视,又能加强对工作的有效管理。尤其运输过程是动态变化的,每一段都有专门的负责人,这能够使管理负责人都能对自己的工作环节严格把关,使每一个环节都能够高效的完全,也保证了整个运输过程的安全性。
2、实行全程监督管理
全程监控手段是对工作中人员的最好约束,也是加强对对整个过程的管理,保证在作业人员没有发现问题的情况下,监管人员可以随时进行提醒,也是提高车队车辆管理的方式之一。
篇10
1.汽车整车物流受市场的影响较大,变化性强,不可控整车物流与汽车零配件、原材料物流不同。一般来说,零配件和原材料是根据汽车制造厂的生产计划安排物流,计划性相对较强,可以通过JIT方式或批量方式实现零库存或低库存。国内许多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已成功地解决了此问题。而汽车整车物流是根据各地销售商的订货要求安排的,市场需求的波动很大。由于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存在,使销售商的订单波动的幅度更大。因此,汽车制造厂为了保证市场供应必须保有大量库存。
2.汽车整车物流更强调“以顾客为中心”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给汽车消费带来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世界各大汽车公司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纷纷推出了“以顾客为中心”的项目计划,如通用汽车公司提出了“一切为订单而构筑”的项目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在顾客个性化的需求时间内将汽车造好,并交运到顾客手中。
3.汽车整车库存的管理难度较大汽车整车的体积、重量较大,储存空间占用大。每种车型的每一辆车都有自己的底盘号、发动机号,VIN码,并需要一一对应;整车按系列的不同在发车库中分区域停放;整车在同一库位只能放同一种车型,并且颜色要相同;整车管理流程繁多、复杂,包括调整、检验、倒车、新车准备、销售、借车、返修、退库、拆装箱等;整车出库按入库先后顺序实行先进先出的原则,汽车整车仓储管理的上述特点,使得汽车整车的仓储管理难度较大。
我国汽车物流的现状
从中国汽车物流目前的业务总量来说,物流规模已经相当可观,汽车物流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但如果从整个汽车物流行业运作的成熟程度来衡量的话,我们却认为,汽车物流服务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虽然,近年来汽车物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但大部分只是一些传统的运输服务,还远远达不到现代化汽车物流服务标准。我国汽车整车物流起步较晚,整体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1.对物流理念认识的整体水平不高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存在“重生产、轻物流”的思想观念,对生产领域以外的采购、运输、仓储、、包装、加工、配送等环节顾及甚少,因此在很长时期内,对物流的基本建设投资一直偏低,使企业物流发展速度和运行质量一直落后。真正对物流重视和研究是近几年开始的,而国际上对物流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早在1970年,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物流成本学的权威学者西泽修先生就提出了“第三利润源”之说,日本企业纷纷重视物流,增加对物流的投资和创新。200年,我国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流动资本年平均周转速度为1.2次,而日本制造业的年平均周转速度为15-18次,一些知名的跨国连锁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等资金平均周转速度为20-30次。我国的货运空载率高达60%,而仓储却是美国的5倍。工商企业为产品储存、运输支付的费用约占生产成本的30%-40%,而工商企业自有运输工具的空驶率为40%。受其客观环境的影响,汽车整车物流理念还未完全被企业真正接受。
2.整车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出现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等现象我国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发展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而与之相配套的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还没有跟上汽车的发展速度,造成了为汽车服务的各项物流设施尤其是整车物流设施严重缺乏,极大地影响了整车物流的运作效率。各汽车制造企业为了对顾客实现“零公里交货”的承诺,自建汽车运输网络和投资建设仓库、船舶、铁路专线、运输队伍,出现重复建设、运力资源浪费等现象。近两年汽车销售出现井喷式增长,刺激了汽车物流企业迅速崛起,但总体而言,规模有大有小,运力资源分散。部分地区还存在着汽车需求与汽车产销以及轿车运输能力不匹配的现象。有些地方汽车产销量大,但运力不足,有些地方汽车产销量小,但运力过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篇11
拆卸分析法(tear-downanalysis)是将竞争对手的产品分解为零部件,以明确产品的功能与设计特点,推断产品的生产过程,对产品成本进行深入了解。另外,还须根据对手其他信息来调整上述估计指标,如竞争对手现在及未来战略及其所导致的成本水平变化、企业环境的新趋势以及产业的潜在进入者的行为。当竞争对手的成本结构被确定下来之后,公司可以使用这一成本信息作为计量其自身成本业绩的标杆(benchmark),即以此作为目标和尺度来进行系统的、有组织的学习与超越。这一分析方法提供了公司与最佳业绩者之间的现在和未来的成本差异,反映了公司所处的相对位置,并指出了改进的具体目标与途径。、
二、拆卸分析法在战略成本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展开:一个是战略成本规划(strategiccosting)层面,旨在帮助企业通过事先的成本规划与控制,从根本上改进其长期的盈利能力。这一层面的方法主要有源于战略管理的价值链分析法,以及用于制定成本目标的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标成本规划法等。另一个是经营改进(Operationalimprovement)层面,旨在改善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效率,落实成本规划。顺应这一思路的方法有Kaizen成本法、竞争对手成本分析法和标杆制度、成本动因分析法等。拆卸分析方法是作为竞争对手成本分析方法而得以运用的一种战略成本方法。这么多年来,竞争对手成本分析方法很少在企业实务界具体运用,由于资料的缺乏和浪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使得中小企业并不具备运用该方法的条件和能力,但是由于该种方法可以作为公司未来持续改进的标杆制度,逐渐的被大型跨国公司和国有大型先进制造企业所重视。
(一)实现知识的共享,通过建立跨功能协作的团队全面降成本
拆卸分析法将各个职能部门的专家结合在一起,研发、设计、采购、财务各专业的成员建立学习性组织,彼此不再是孤立的车身拆卸,而是各部门协同做战,从各项活动之间联系的高度来审视企业成本,并将研发数据和采购数据有机的结合起来得出各方接受的结果。
(二)有助于建立标杆制度,降低现有车型的成本
在进行竞争对手成本分析时,公司利用拆卸分析法提供的对手的详细的优势信息建立自身成本业绩的标杆(benchmark),即以此作为目标和尺度来进行系统的、有组织的学习与超越。
(三)对自身产品拆卸后建立成本预测模型
拆卸分析法不仅将竞争对手的产品包括在内,而且本公司的产品也在考虑范围。将本公司的产品拆卸成零部件后,详细统计其模型参数,建立实物成本和制造费用彼此的数量关系,这样,不仅可以预测公司未来新上马车型的费用,而且可用此模型适当推断竞争对手的成本状况。
(四)实地研究获得产品改进新的创意,使价值工程的精髓得以真正体现。
所谓价值工程,指的都是通过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活动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功能分析,使目标以最低的总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必要功能,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价值工程主要思想是通过对选定研究对象的功能及费用分析,提高对象的价值。只有通过拆卸本公司和其他公司的产品才能一一进行功能成本比(V=F/C)计算出自己产品和对方公司的价值,寻找出产品改进的创意。拆卸分析法第一次将管理学的很多先进思想运用到战略成本管理实践,为企业从战略的高度提升企业的业绩提供了方法论支持。
三、拆卸分析法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
在汽车行业中,我们结合汽车行业的特点成立了相应的成本管理小组,召集各个部门(研发、设计、财务、采购)的技术骨干对本公司和竞争对手的车身(竞品车身)做了全面和详细的分析,为管理者提供了很好的决策支持。
(一)项目分解的基本步骤
分解的基本步骤:
(二)车身分解项目的具体实施
1、实物成本的功能成本分析
利用拆卸分析法提供的思路将整车车身拆卸成若干个分析单元,同时引入价值工程法进行功能成本分析。
(1)原材料的功能成本分析
由于车身生产一次投料,可切割部分竞品车身原材料(主要是钢材)送权威机构检验,利用冲压专家合理估算每个冲压钣金件的原材料费用。
(2)辅助材料的功能成本分析
车身的辅料主要是油漆,考虑竞品车身的面积,借助油漆专家的帮助合理推算竞品车身所需要的辅助材料的消耗。
(3)外购件的合理消耗
外购件的项目众多,成本管理小组将外购件细分成协配件、电器件、底盘件、结构件等并作详细的功能成本对比,鉴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就电器件做一简要的介绍:
a、材料成本的研判
在拆分后的主要元器件的标识上寻找出主要供应商,召开电器件材料价格询价会议,由大家协同查出电器件的外购价格。
b、电器件功能的分析
电器件的功能是要量化出相应的功能指标,才能客观做到与本公司产品的功能对比。
某电器件功能指标表
在制定功能指标时,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功能指标的项目和权数,这样反映出来的功能指标会非常接近真实情况。功能指标虽然带有主观的成分,但仍然是获取重要的量化的功能指标的详细手段。
c、电器件的功能成本分析
V=F/C功能评价就是找出实现某一必要功能的最低成本(也称功能评价值)。以功能评价值为基准,通过与实现这一功能的现实成本相比较,求出两者的比值(也称功能价值)和两者的差值(也称节约期望值)。然后,选择价值低,节约期望值大的功能,作为改善的重点对象。
2、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1)本公司车身的作业成本核算
由于管理会计的使用者不同于财务报表的外部关系人,必须要分工序的向管理者提供车身产品的信息。自2003年东风汽车推行作业成本核算以来,实现了成本管理的突破。过去,技术人员限于专业知识所限,只知道按照工序去思考问题,而财务人员只专注于财务知识很少关心车身的工艺状况,作业成本法作为一项管理会计的新型成本管理方法将技术和财务人员结合起来,在预测公司未来车型和竞品车身时发挥了用武之地。
(2)利用本公司车身产品构筑模型
构筑模型是根据已有的作业成本核算结果使原材料和各工序的费用间建立数量关系,模型预测是合理估算未知车身制造费用的必要过程。
冲压作业部门的制造费用与冲压钣金件的原材料费用之间利用e-views或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Y=a+bx
焊接作业部和油漆作业部已经是成型的白车身,可以用比例法将制造费用与整车身辅助材料费用间建立比例关系。
总装作业部(玻璃件、电器件等)利用车身拆卸提供的技术参数(面积、厚度、重量)建立制造费用与内饰件的关系:
C制=a+C1X(x为外购件材料成本)
(3)预测竞品车身的制造费用
模型可用于本公司未来车身的预测,但对于竞品车身的制造费用预测,在对方企业工艺流程、设备状况、员工结构都未知的情况下盲目的用模型去预测竞品车身会导致模型的次优化。最好是实地调查研究并参考数学模型做辅助预测。
如果是上市公司可根据披露的人员状况和固定资产总额以及销售利润率合理的推断竞品车身的制造费用总额,同时实地调查竞品车身的工艺流程获取竞争对手的生产经营状况。
如果是非上市公司,只能以客户或供应商的名义进行现场调查,参考已建立的模型合理预测。
(三)分解项目结果评价
经过拆卸分析法进行分析,东风公司发现了彼此公司的价值差异点,以对方单位的优点作为本公司车身生产的标杆,合理的提出了成本管理建议。
1、提高漆膜的外观质量,保证公司车身从里到外优于竞争对手
东风公司的产品整体质量优于竞争对手,但是外在的美观度却处于劣势,以后还须进一步提高面漆的效果,
2、提升整车的装车效果
提高外观的整固效果。例如,分析电器件中的灯具价值时,对方的价值高于我们20%,通过公式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功能指标中的安装紧密性高于我们30%,因此,在今后的灯具开发过程中,可以学习竞品车身的前照灯和前组合信号灯的固定安装方式,减小面差。
3、改进流程和作业,裁减冗员
通过作业的定义、分析、成本化,辨认关键作业,确定最佳盈利点,集中力量进行改进,为降低成本找到突破点。合理降低资源消耗,在以后新开发车型上利用简易模去制造冲压钣金件,合理降低模具成本。此外,按作业定岗定员,裁掉冗员,降低东风公司车身产品的制造费用。
4、设计降成本和采购降成本是今后汽车行业降成本的努力方向
篇12
图1
图2
由于RM、RB、RL均非常低,启动电流非常大。例如用12V、45Ah的蓄电池启动安装1.9升柴油机的汽车,蓄电池的电压在启动瞬间由12.6V降到约3.6V!启动过程的蓄电池电压波形如图1;启动瞬时的电流达550A,约为蓄电池的12C的放电率!启动过程的蓄电池电流波形如图2,(电流传感器的电流/电压变换比率:100A/V)。尽管车用蓄电池是启动专用蓄电池,可以高倍率放电,但在图1中可以看出,10倍以上的高倍率放电时的蓄电池性能变得很差,而且,如此高倍率放电对蓄电池的损伤也是非常明显的。启动过程的电压剧烈变化也是极强的电磁干扰,可以造成电气设备的“掉电”,迫使电气设备在发电机启动过程结束后重新上电,计算
机在这个过程中非常容易死机。因此,无论从改善汽车电气设备的电磁环境还是改善汽车的启动性能和蓄电池的性能、延长使用寿命来考虑,改善汽车电源在启动过程的性能是必要的。
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加大蓄电池的容量,但需要增加很多,使体积增大,这并不是好的解决方案。将超级电容器与蓄电池并联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2超级电容器原理及特点
2.1超级电容器原理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电容量可达数千法拉的电容量极大的电容器。根据电容器的原理,电容量取决于电极间距离和电极表面积,为了得到如此大的电容量,超级电容器尽可能地缩小电极间距离、增加电极表面积。为此采用了双电层原理和活性炭多孔化电极,超级电容器的结构如图3。双电层介质在电容器两电极施加电压时,在靠近电极的电介质界面上产生与电极所携带电荷相反的电荷并被束缚在介质界面上,形成事实上的电容器的两个电极,如图4,很明显,两电极的距离非常小,仅几纳米,同时活性炭多孔化电极可以获得极大的电极表面积,可以达到200m2/克。因而这种结构的超级电容器具有极大的电容量并可以存储很大的静电能量。就储能而言,超级电容器的这一特性是介于传统的电容器与电池之间。
当两极板间电势低于电解液的氧化还原电极电位时,电解液界面上电荷不会脱离电解液,超级电容器为正常工作状态(通常为3V以下),如电容器两端电压超过电解液的氧化还原电极电位时,电解液将分解,为非正常状态。由于随着超级电容器放电,正、负极板上的电荷被外电路泄放,电解液的界面上的电荷响应减少。由此可以看出:超级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始终是物理过程,没有化学反应。因此性能是稳定的,与利用化学反应的蓄电池是不同的。
图3
图4
2.2主要特点
尽管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是蓄电池的5或是更少,但是这种能量的储存方式可以应用在传统蓄电池不足之处与短时高峰值电流之中。相比电池来说,这种超级电容器有以下几点优势:
电容量大,超级电容器采用活性炭粉与活性炭纤维作为可极化电极,与电解液接触的面积大大增加,根据电容量的计算公式,两极板的表面积越大,则电容量越大。因此,一般双电层电容器容量很容易超过1F,它的出现使普通电容器的容量范围骤然跃升了3~4个数量级,目前单体超级电容器的最大电容量可达5000F。
充放电寿命很长,可达500000次,或90000小时,而蓄电池的充放电寿命很难超过1000次;可以提供很高的放电电流,如2700F的超级电容器额定放电电流不低于950A,放电峰值电流可达1680A,一般蓄电池通常不能有如此高的放电电流,一些高放电电流的蓄电池在如此高的放电电流下的使用寿命将大大缩短。
可以数十秒到数分钟内快速充电,而蓄电池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充满电将是极危险的或是几乎不可能。
可以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40℃~70℃),而蓄电池很难在高温特别是低温环境下工作;超级电容器用的材料是安全和无毒的,而铅酸蓄电池、镍镉蓄电池均具有毒性;而且,超级电容器可以任意并联使用来增加电容量,如采取均压措施后,还可以串联使用。
3超级电容器与蓄电池组合改善汽车启动性能
3.1电性能的改善
采用超级电容器与蓄电池并联时启动过程的电压波形如图5,电流波形如图6。与图1、图2相比启动瞬间电压跌落由仅采用蓄电池时的3.2V提升到7.2V;启动电流从560A提高到1200A;启动瞬时的电源输出功率从2kW提高到8.7kW;启动过程的平稳电压由7V提高到9.4V;启动过程的平稳电流由280A提高到440A;启动过程的电源平稳输出功率从2.44kW提高到4.12kW。
3.2启动性能的改善
篇13
1引言
汽车空调系统的无级变排量摇板式压缩机(以下简称变排量压缩机)是根据压缩机吸气压力的差值,推动摇板改变倾斜角,从而改变活塞的行程和压缩机主轴每转一周的排量。所以该类变排量压缩机改变了传统的离合器启闭压缩机的调节方式,压缩机运行连续平稳,不会引起汽车发动机周期性的负荷变化,且空调送风温度波动小,有利于提高车内环境的热舒适性;可以保持几乎恒定且略高于结霜温度的蒸发温度,防止了蒸发器表面结霜,提高了系统除湿能力;可以降低能耗,节约燃油。从汽车空调系统由变排量压缩机替代定排量压缩机的发展总趋势来看,变排量压缩机将会在非独立式汽车空调系统尤其是各种豪华型汽车空调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热力膨胀阀是制冷系统广泛使用的节流装置,但是它与变排量压缩机组成的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在实际使用中出现了系统稳定性问题。At-suoInoue等人在对7缸变排量压缩机和热力膨胀阀组成的汽车空调制冷系统进行试验研究时发现有系统振荡现象存在。美国GM公司在无级变排量压缩机和热力膨胀阀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应用过程中,也有同样发现。我们对用于某一车型的变排量压缩机和热力膨胀阀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研究,为了详细分析变排量压缩机和热力膨胀阀参数之间的相互耦合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需要对该系统的热力膨胀阀的动态行性进行深入地了解。
图1为我们研究的变排量压缩机汽车空调系统中热力膨胀阀的结构示意图。该热力膨胀阀是外平衡式,感温包为气体充注,且有两点与常用热力膨胀阀不同:
(1)常用热力膨胀阀是偏压式,而该热力膨胀阀是平衡式的,所需的开阀力小,阀杆受力基本不受阀进出口压力大小的影响。
(2)该热力膨胀阀的静态过热度为负值,即当过热度为零时,阀也不能完全关闭,仍有一微量制冷剂流通。
图1热力膨胀阀的结构
本文介绍了该热力膨胀阀静态过热度设定值、增益及滞环、感温包时间常数的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
2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
试验参照JRA2014-1996标准"汽车空调(HFC-134a)用热力膨胀阀"和该热力膨胀阀的厂标进行,试验工质采用氨气。压力测量采用RH-ACPS-A型高性能电压输出型压力传感器,温度测量采用经过标准的铜-康铜热电偶,膨胀阀开度测量采用DA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所有被测参数采用HP34970A数据采集仪巡检记录。
2.1静态过热度设定值
图2为静态过热度设定值试验装置示意图。按照热力膨胀阀静态过热度设定值的要求安装孔径为1.3mm的排气孔,将感温包放置在温度为0℃的冰水混凝合物中,调节压力控制阀使阀前压力P1恒定在1.378Mpa,读取阀后压力P2,即可确定静态过热度设定值。
图2静态过热度设定值试验装置
2.2增益及滞环
图3为增益及滞环试验装置示意图。把感温包放置在温度为0℃的冰水混凝合物中,调节压力控制阀改变外平衡管压力来改变热力膨胀阀开度。氮气不经过热力膨胀阀,而是直接从排气孔中排出。先是按一定的压力差间隔从小到大增加外平衡管压力,测定热力膨胀阀的开度,然后再按一定的压力差间隔从大到小减少外平衡管压力,测定热力膨胀阀的开度。
图3增益及滞环试验装置
2.3感温包时间常数
感温包时间常数的测定装置同静态过热度设定值试验装置,只是要把原来的一个恒温槽改为两个温度不同(最少相差10℃)的恒温槽。调节压力控制阀使阀前压力P1恒定在1.378Mpa,将感温包先放置在较低温度的恒温槽中直至稳定,然后将感温包迅速从较低温度的恒温槽移至较高温度的恒温槽中,等稳定后再将感温包迅速从较高温度的恒温槽移至较低温度的恒温槽中直至稳定。记录整个过程感温包温度的变化和阀后压力的变化。
3试验结果及分析
3.1静态过热度设定值
按照热力膨胀阀静态过热度设定值的条件,测定出来的静态过热度设定值是-0.5℃,与阀样本提供的(-0.3±0.8)℃的静态过热度设定值相符。一般热力膨胀阀的静态过热度设定值为正值,而本文研究的热力膨胀阀的静态过热度设定值为负值。也就是说,当过热度为零时,阀没有完全关闭,仍有微小流量的制冷剂流过。
在对无级变排量压缩机和热力膨胀阀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研究时发现,热力膨胀阀开度变化和压缩机摇板倾角度调节会相互作用,从而加剧系统运行的不稳定性。当蒸发器负荷减小时,蒸发器出口过热度减小,热力膨胀阀开度和流量减小;同时蒸发压力降低,使得压缩机摇板倾斜角度变小乃至压缩机排量也减小,并且由于热力膨胀阀的调节作用使得排量减少幅度增加。当制冷剂流量很小,特别是在热力膨胀阀突然打开时,运行会变得很不稳定。所以,为了适应无级变排量压缩机和热力膨胀阀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特殊要求,消除或减轻该类系统的振荡问题,则采用负静态过热度设定值的方法,使得热力膨胀阀开度关到最小,仍有微小流量的制冷剂流过。
3.2增益及滞环
热力膨胀阀开度随外平衡管压力的变化情况见图4。图中的点表示试验实测数据,曲线是根据最小二乘法由试验数据得出的二次拟合曲线;上面一组数据为外平衡管压力从大到小的开度变化,下面一组为外平衡管压力从小至大的开度变化。从图中可心看出,随着外平衡管压力的不断增加,使得热力膨胀阀受到的过热度越来越小,则开度越变越小。曲线的斜率称为热力膨胀阀的增益,表示为单位外平衡管压力的开度变化。两组曲线的水平距离是膨胀阀的滞环,可以看出滞环在阀开度的中间较大,在关闭或开启处较小。
图4开度和滞环(感温包温度为0℃)
研究表明,热力膨胀阀的增益是影响制冷系统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增益越大,系统越容易引起振荡;在一定的增益范围内,膨胀阀的滞环也会引起系统的振蒎;振荡的幅度与增益和滞环的大小成正比,所以减少膨胀阀的增长率益和滞环可以增加系统的稳定性。
3.3感温包时间常数
阀后压力P2随感温包温度突降突升时的变化过程见图5,时间常数为阀后压力变化至其全变化量的63.2%的时间。从试验数据中得出,感温包温度突然上升时的时间常数是12s,而感温包温度突然下降时的时间常数是5s,因此可以看出感温包温度突然上升的时间常数经感温包温度突然下降时的时间常数要大得多。
图5感温包温度突变时P2的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