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铁路工程职称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铁路工程职称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铁路工程职称论文

篇1

在此阶段行应根据工程概况对施工现场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对招标文件深入研究并综合分析,从而为投标决策提供可靠意见,另外还应全面控制项目成本,进行项目的成本预测,加强对此阶段主要责任部门的管理。

1.2在施工准备阶段。

对现场施工人员的意见进行收集汇总,并依据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性质、现场条件、装备情况、人员素质等因素,结合实际图纸的自审、会审和其他相关资料,科学地编制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通过多方面的技术经济比较,依据工期和上级要求,在其中选取更为合理、更为先进可行的施工方案,以满足预定目标所需要求,将资金耗费控制到最小。此阶段还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通过参照对比各种先进技术经济定额,针对本工程的具体特点将目标进行分解,从而制定出适合本项目的成本控制计划,其中为保证目标的实现,计划中的责任和权利应当进行明确划分。

2.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

2.1人工费的控制。

项目部的人工费组成主要大部分来源于协作队伍,项目部管理人员本身的人工费数目是比较少的,而且相对比较固定。在这些人工费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劳务分包费。目前大部分项目部的分包结算在合同里都规定了“一次包死,不做调整”,但是对于超出部分仍需要进行预算调整,致使合同的执行仍需要受限于工作量范围。因外部因素的众多影响,造成项目中存在零星用工现象给项目部的成本造成了严重浪费。采用以下途径对人工费进行降低:

2.1.1选择优秀的协作队伍。

公司选择合适的协作队伍对项目工程施工和经济效益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对外来协作队伍要有严格的注册和评审制度。并把协作队伍的审查制度和合同签订制度做为项目部平时应严格执行的制度,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绝大多数协作队伍都能为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做出贡献,并与项目部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甚至当项目资金面临严重困难时,各施工队伍都能与总包方共患难并继续保持良好的施工状态。

2.1.2合理安排,超前谋划。

做好超前谋划工作能够使施工过程变得事半功倍,因为通常情况下铁路项目施工工期都是十分紧张的,只有合理的将协作队伍的人力资源进行配置,将施工工序提前做好安排,才能避免出现“人海战术”抢工期的窝工现象出现。另外,还应提前组织协作队伍进场,将第二天的施工进度和进行的机械设备调配通过每日按时召开的调度会进行安排。

2.1.3零星用工杜绝签认。

应杜绝零星用工在项目施工中的签认,项目部应以零星用工所完成的工程量来结算施工中非用不可的零星用工,没有单价的工程的单价应由合约部和项目部领导共同开会来确定,做到“有价结价,没价结量”,不允许现场人员随意表态,力求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用数据说话。

2.2控制材料费。

首先从材料成本控制的源头材料采购过程中对材料成本进行控制。但是不能简单的只从价格和数量方面进行材料成本控制,而应考虑材料费的整体情况,从全局上控制,坚持“量大价优”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将材料成本压到最低。另外还需要对市场价格的变化进行及时掌握,在具体采购过程中,选择质优价廉、供货及时和信誉良好的材料生产厂家,做到“货比三家”和“优中选优”。其次运输成本问题还要充分考虑,可以不用考虑厂商付运费的产品,但是,厂商未付运费的产品应服从全部材料成本方针,在材料成本中将运输成本纳入,对此,为使运输成本降低,运输方式的选择就应采用最经济的方式。除此之外,材料的仓储成本同样也是材料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现实中应努力将仓储成本做到最低。这需要根据施工计划,详细的对材料资源进行调查,在确保材料供需均衡的前提下,将材料储备数量最大限度的降低。最后最大化的争取自购材料并利用自购料的主动性压低材料价格为企业直接创造利润。

2.3机械使用费控制。

施工期间的机械设备闲置以及机械设备的折旧是施工机械费浪费的最大来源。租用机械进行施工就应当付租赁费,而使用自己的施工机械就会产生折旧费、大修费以及日常保养费等。最终采用上述两种方式的一种或者是两种相结合,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决定。总而言之,就是要将施工机械费成本控制到最低。实现施工机械最小化理想模式是均衡并不间断使用施工机械。为满足上述要求,要合理地配置施工机械的型号和数量,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对设备租赁计划的管理进行加强,杜绝设备闲置的现象发生,将机械租赁费用控制好,另外还要对现场设备的利用率进行提高,做好机械设备的调度工作。除此之外,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对机械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进行加强以及提高他们的设备维修和保养技能,也是施工机械费得到控制的一个方法。

3.劳务分包费控制

当前劳务市场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甚至其竞争程度在某些方面比建筑市场更激烈,但是与之相反的是劳务市场得发育却是不成熟的。这导致了劳务队伍技能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各不相同,这其中有很多劳务队伍对于承担亏损根本就不具备能力。为了生存下去,这些竞争能力不足的劳务队伍会被迫低价投标,甚至是低于成本价投标来维持运转。事实上,劳务分包本身利润空间就较小,为完成合同,在低价中标后,他们会与施工单位尽力纠缠,利用一切机会提高要价,也可能会尽力压低劳务人员工资,造成劳务人员劳动积极性低下。在当这些措施均未能奏效的情况下,为了逼迫施工企业对自己的要求进行满足,他们还会拖延进度,消极怠工,甚至停工。因此,施工企业在挑选劳务队伍时,应充分考虑他们的信誉和竞争力,并合理的压低劳务分包单价,防止吸纳低于成本价的劳务队伍进场施工;甚至在条件允许时,对施工质量、进度、安全都达到要求的劳务队进行现金奖励。这样既可以提高劳务队伍施工的积极性,也使施工企业获得最终的利益。

4.加强索赔管理,强化索赔观念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索赔已成为合同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索赔是相互的、双向的,即发包人可以向承包人索赔,承包人也可以向发包人索赔。因此施工企业应增强合同意识、索赔意识,一方面对索赔加强管理,使承包工程的合同风险分担程度趋于合理,以弥补承包商不应承受的风险损失;另一方面避免成本风险,规避发包商的反索赔。

篇2

2.1桥梁基桩之所以要对铁路桥梁基桩质量进行检测,主要是为了检验基桩上的混凝土是否完整。铁路桥梁基桩工程质量检测细,从中可知钻芯法通过对混凝土的直接检测,能够判定存在疑问的基桩。例如,某铁路桥梁工程的365桩长为55m、桩径为1.4m、C30,,412桩长为55m、桩径为1.2m、C30。若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对365桩与412桩进行检测,则可能会因波速与桩底清晰度而导致测试判断出现失误,从而使得缺陷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将声波透射法运用其中并结合钻芯法,则会减少或消除误判、提高检测效果,从而为桩体的质量提供了保障。随着低应变反射波法、声波透射法在工程质量检测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弊端也日益明显。低应变反射波法的最大的问题是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测试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从而使得其存在一些隐患,提高了工程的风险性。而声波透射法虽然弥补了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局限性与缺陷,但是其能够检测基桩完整性是有前提限制的。测点的声学参数概率分布是近似为正态的分布即是声波透射法能够检测基桩完整性的前提。因此,目前我国铁路桥梁基桩方面的质量检测的问题依然存在,相关部门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

2.2地基处理桩目前,铁路工程建设在地基处理方面通常是采用地基处理桩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的。地基处理桩的桩型被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桩型主要有预制桩、碎石桩、PHC桩以及CFG桩等。当前,一般是采用抽检方式对桩身的承载力与质量进行检测,且不同的桩型其检测的方案也大不相同。其具体情况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与载荷试验检测的方法,来对预制桩等类型的地基处理桩桩身的承压能力与完整程度进行检测;另一种是通过采用钻芯法和载荷试验检测的方法,来对粉喷桩等类型的地基处理桩桩身的承载能力与完整性进行检测。其中,前一种情况虽然对桩身完整性检测的效果比较好,但是因受接桩部分的影响而使得检测出现误差,达不到检测要求。因此,应采用载荷试验法或高应变法对有问题的桩体进行验证。

2.3路基填筑当前,我国铁路工程建设在路基填筑方面已建立相对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该体系能够全方位的对路基填筑进行检测,其中检测的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即路基填筑的施工阶段和竣工后的质量检测评价方面。目前,铁路工程中路基填筑的质量检测存在一个误区,即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对路基检测的滞后,这会严重影响检测结果对压实效果的反映程度。由于路基试验开展时间受现行规范的规定,若要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和强化对路基填筑质量的控制,则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和现场试验检测人员进行协调,并共同完成试验工作。

2.4隧道及挡土墙目前,我国铁道工程中对隧道及挡土墙质量检测的技术并不成熟,其采用的是检测方法主要是借助地质雷达技术来对其进行检测。该检测方法大致分为两种,即局部检测与整体检测。当前,铁道工程中隧道质量检测的内容主要包括竣工验收、既有线隧道质量评估以及阶段性检测等。由于其他部分的检测条件还不够成熟,从而严重影响了检测信息的准确度与有效性。同时,对挡土墙工程质量的检测也因此而使得检测效果并不理想。

3铁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地质雷达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

地质雷达检测方法是一种地球物理方法,其主要是利用电磁波反射原理来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在铁道工程中,地质雷达检测方法是一项新技术,它与其它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地质雷达检测方法不仅测试的速度更快,而且检测的结果更为准确。虽然如此,但是在铁道工程质量检测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且这些问题往往被现场检测人员忽视,从而使得检测的效果并不理想。当前,铁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地质雷达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里程的标记、雷达波速的标定以及缺陷中空洞的准确定位等。下面来分别对里程的标定问题与空洞定位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3.1里程的标定问题采用地质雷达检测方法对铁路工程质量进行检测时,因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无法确保天线一直是呈直线工作状态而使得其不能保证里程数的准确性,从而导致检测的效果不佳。所以,现场检验人员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里程数的准确性。

3.2空洞定位问题为了确保铁道工程中隧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一般会采用地质雷达检测方法来对其进行检测。由于当在检测线附近存在空洞等缺陷时,会使得地质雷达图像上出现相应反应的不准确,从而严重影响检测的效果。因此,现场检验人员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来确保空洞定位的准确性。

篇3

1.2地基处理桩

目前,铁路工程建设在地基处理方面通常是采用地基处理桩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的。地基处理桩的桩型被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桩型主要有预制桩、碎石桩、PHC桩以及CFG桩等。当前,一般是采用抽检方式对桩身的承载力与质量进行检测,且不同的桩型其检测的方案也大不相同。其具体情况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与载荷试验检测的方法,来对预制桩等类型的地基处理桩桩身的承压能力与完整程度进行检测;另一种是通过采用钻芯法和载荷试验检测的方法,来对粉喷桩等类型的地基处理桩桩身的承载能力与完整性进行检测。其中,前一种情况虽然对桩身完整性检测的效果比较好,但是因受接桩部分的影响而使得检测出现误差,达不到检测要求。因此,应采用载荷试验法或高应变法对有问题的桩体进行验证。

1.3路基填筑

当前,我国铁路工程建设在路基填筑方面已建立相对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该体系能够全方位的对路基填筑进行检测,其中检测的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即路基填筑的施工阶段和竣工后的质量检测评价方面。目前,铁路工程中路基填筑的质量检测存在一个误区,即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对路基检测的滞后,这会严重影响检测结果对压实效果的反映程度。由于路基试验开展时间受现行规范的规定,若要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和强化对路基填筑质量的控制,则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和现场试验检测人员进行协调,并共同完成试验工作。

1.4隧道及挡土墙

目前,我国铁道工程中对隧道及挡土墙质量检测的技术并不成熟,其采用的是检测方法主要是借助地质雷达技术来对其进行检测。该检测方法大致分为两种,即局部检测与整体检测。当前,铁道工程中隧道质量检测的内容主要包括竣工验收、既有线隧道质量评估以及阶段性检测等。由于其他部分的检测条件还不够成熟,从而严重影响了检测信息的准确度与有效性。同时,对挡土墙工程质量的检测也因此而使得检测效果并不理想。

2铁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地质雷达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

地质雷达检测方法是一种地球物理方法,其主要是利用电磁波反射原理来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在铁道工程中,地质雷达检测方法是一项新技术,它与其它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地质雷达检测方法不仅测试的速度更快,而且检测的结果更为准确。虽然如此,但是在铁道工程质量检测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且这些问题往往被现场检测人员忽视,从而使得检测的效果并不理想。当前,铁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地质雷达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里程的标记、雷达波速的标定以及缺陷中空洞的准确定位等。下面来分别对里程的标定问题与空洞定位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2.1里程的标定问题

采用地质雷达检测方法对铁路工程质量进行检测时,因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无法确保天线一直是呈直线工作状态而使得其不能保证里程数的准确性,从而导致检测的效果不佳。所以,现场检验人员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里程数的准确性。

2.2空洞定位问题

为了确保铁道工程中隧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一般会采用地质雷达检测方法来对其进行检测。由于当在检测线附近存在空洞等缺陷时,会使得地质雷达图像上出现相应反应的不准确,从而严重影响检测的效果。因此,现场检验人员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来确保空洞定位的准确性。

篇4

2.1桥梁基桩之所以要对铁路桥梁基桩质量进行检测,主要是为了检验基桩上的混凝土是否完整。铁路桥梁基桩工程质量检测细则,从中可知钻芯法通过对混凝土的直接检测,能够判定存在疑问的基桩。例如,某铁路桥梁工程的365桩长为55m、桩径为1.4m、C30,,412桩长为55m、桩径为1.2m、C30。若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对365桩与412桩进行检测,则可能会因波速与桩底清晰度而导致测试判断出现失误,从而使得缺陷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将声波透射法运用其中并结合钻芯法,则会减少或消除误判、提高检测效果,从而为桩体的质量提供了保障。随着低应变反射波法、声波透射法在工程质量检测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弊端也日益明显。低应变反射波法的最大的问题是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测试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从而使得其存在一些隐患,提高了工程的风险性。而声波透射法虽然弥补了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局限性与缺陷,但是其能够检测基桩完整性是有前提限制的。测点的声学参数概率分布是近似为正态的分布即是声波透射法能够检测基桩完整性的前提。因此,目前我国铁路桥梁基桩方面的质量检测的问题依然存在,相关部门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

2.2地基处理桩目前,铁路工程建设在地基处理方面通常是采用地基处理桩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的。地基处理桩的桩型被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桩型主要有预制桩、碎石桩、PHC桩以及CFG桩等。当前,一般是采用抽检方式对桩身的承载力与质量进行检测,且不同的桩型其检测的方案也大不相同。其具体情况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与载荷试验检测的方法,来对预制桩等类型的地基处理桩桩身的承压能力与完整程度进行检测;另一种是通过采用钻芯法和载荷试验检测的方法,来对粉喷桩等类型的地基处理桩桩身的承载能力与完整性进行检测。其中,前一种情况虽然对桩身完整性检测的效果比较好,但是因受接桩部分的影响而使得检测出现误差,达不到检测要求。因此,应采用载荷试验法或高应变法对有问题的桩体进行验证。

2.3路基填筑当前,我国铁路工程建设在路基填筑方面已建立相对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该体系能够全方位的对路基填筑进行检测,其中检测的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即路基填筑的施工阶段和竣工后的质量检测评价方面。目前,铁路工程中路基填筑的质量检测存在一个误区,即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对路基检测的滞后,这会严重影响检测结果对压实效果的反映程度。由于路基试验开展时间受现行规范的规定,若要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和强化对路基填筑质量的控制,则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和现场试验检测人员进行协调,并共同完成试验工作。

2.4隧道及挡土墙目前,我国铁道工程中对隧道及挡土墙质量检测的技术并不成熟,其采用的是检测方法主要是借助地质雷达技术来对其进行检测。该检测方法大致分为两种,即局部检测与整体检测。当前,铁道工程中隧道质量检测的内容主要包括竣工验收、既有线隧道质量评估以及阶段性检测等。由于其他部分的检测条件还不够成熟,从而严重影响了检测信息的准确度与有效性。同时,对挡土墙工程质量的检测也因此而使得检测效果并不理想。

3铁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地质雷达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

地质雷达检测方法是一种地球物理方法,其主要是利用电磁波反射原理来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在铁道工程中,地质雷达检测方法是一项新技术,它与其它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地质雷达检测方法不仅测试的速度更快,而且检测的结果更为准确。虽然如此,但是在铁道工程质量检测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且这些问题往往被现场检测人员忽视,从而使得检测的效果并不理想。当前,铁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地质雷达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里程的标记、雷达波速的标定以及缺陷中空洞的准确定位等。下面来分别对里程的标定问题与空洞定位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3.1里程的标定问题采用地质雷达检测方法对铁路工程质量进行检测时,因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无法确保天线一直是呈直线工作状态而使得其不能保证里程数的准确性,从而导致检测的效果不佳。所以,现场检验人员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里程数的准确性。

3.2空洞定位问题为了确保铁道工程中隧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一般会采用地质雷达检测方法来对其进行检测。由于当在检测线附近存在空洞等缺陷时,会使得地质雷达图像上出现相应反应的不准确,从而严重影响检测的效果。因此,现场检验人员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来确保空洞定位的准确性。

篇5

煤选站新建29线铁路工程线路坡度大、曲线半径小,而且曲线长,路基两侧堆积路基开挖土方,曲线两头相互不同视,因此不能按常规的偏角法进行线路曲线放线测量,需要在施工中根据施工测量资料对曲线测设方法进行设计,因此测量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须对测量各工序加强质量控制,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1施工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

2.1.1采用BTS-6000电子全站仪为主要测量工具,尽量发挥电子全站仪的功能优势。

2.1.2建立闭合导线控制网进行现场平面位置控制。

2.1.3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进行现浅谈电子技术在企业铁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应用赵瑜宋有平河北钢铁集团宣钢物流公司075100场实际定位、放线。

2.1.4通过加密点准确控制线路中线

2.2施工阶段的质量保证措施

工程开工时项目部提供了由新烨公司勘测队施测的平面控制点和水准基准点,对其可靠性进行了检测。由于要和原铁路线路相连接,故对其接轨点现状进行了实测,保证了顺接。对于图纸设计资料,在施工前进行全面认真地检核、验算及技术研究,发现问题或设计不明之处及时与设计单位协调解决。针对工程施工情况,在已有水准基点上引测满足各部位施工时所需的临时水准点并对点位进行标识。水准点应设在附近比较安全可靠的地方,并考虑施工时便于使用。线路附近应至少设有一个稳定的基准点,当地质不良或易于破坏地段,基准点应设辅助标或明暗标,辅助标与基准点间转镜不超过2次,高差不超过2m且不在同一地质和结构物基础上。基准点和施工水准点采用砼标面、或稳定可靠的建筑物标面。根据施工需要,在已放的线路中线位置桩加设轴线控制桩,其间距应在5-8m,并附设护桩。施工中严格按设计提供的坐标资料进行线路中线放线,并对放样出的点位进行检核。

2.3施工测量的质量控制

铁路线路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是精确放样线路中心线位置及其坡度控制点。为确保线路中心线的定位及其高程精度,必须建立平面控制网、高程系统,并准确进行现场实测,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3.1平面控制测量

开工初期,大量原有建筑物没有拆迁完毕,原有的以设计为目的的测量控制网图形平面条件很差,点位少且精度太低,不能满足施工需要。为提高控制网的精度和加快布网的速度,在此工程项目中首先布设2-3个高级控制点来控制整个施工区域,平面控制网的布设采用附合导线形式,导线边长和转角用全站仪一并测出,输入微机进行平差计算后得到各控制点统一坐标。控制点选择本着不影响交通、利于放线、能长期保存并且不受施工影响的原则,经现场踏勘,将首级控制点选择在地势开阔坚固的高压电杆平台上,观测时尽可能选用天气好的最佳观测时间,使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规范要求。进行首级平面控制测量后,再使用全站仪以导线形式加密控制点,以满足施工测量需要,其精度主要取决于控制网的边长,在保证测角精度的前提下,适当布设边长较长的控制网,才能有效地提高边角网的精度,满足工程的需要。

2.3.2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系统采用国家统一高程系统数据,以三、四等水准测量精度引入测区。水准点应分布在铁路道路两侧,以免受施工车、人流等影响,使点位间不通视,由于水准线路中已知点少,为保证精度也采用闭合线测量,在施工前和施工中,水准点至少复测一次,以便发现变化及时纠正,水准测量必须采用检验过的水准仪,精度不得低于四等水准的技术标准。

2.3.3点位放样

在施工测量中,根据线路上各桩位的坐标与临近控制点的关系,用全站仪进行放样。曲线地段因曲线太长不用传统偏角法放样,而用全站仪进行坐标放样,曲线地段每间隔20米放样一个曲线中线点。如控制点不足需加测支点,必须观测两个测回,然后用仪器测出其坐标进行对比。如线路上有些桩不能保存,则必须在其两侧各测设3个控制桩,控制桩所在位置必须是能长期保存的,因为这些点在施工中要多次使用,例如路基开挖,线路铺设,线路沉落整修都要用到这些点进行放样。在放样中如果点之间距离较短或量距方便,可用小卷尺或大钢尺量距检核,如果点间距离较远或补放单点时,必须用全站仪实测放样后点的坐标。实测坐标时一定要重新安置仪器,输入或调入测站点坐标和后视点坐标或方位,不能掉以轻心投机取巧直接测量,因为长时间的放样过程中,仪器受外界影响发生偏移会对已放点位置产生影响,不重新安置仪器起不到检测的作用,检核无误才可离开本测站,做到把一切隐患消灭在测站内。

2.3.4放样点高程测量

在放样出线路中心点的平面位置后,接着要进行点的高程测量。高程测量方法简单,但精度非常重要,一旦发生错误后果容易工程返工。

篇6

(3)可变性大。勘察资料是随着勘察阶段的推进逐步加深的过程,导致各设计阶段的基础输入资料也是一个逐步加深、精确的过程,所以勘察设计工作风险发生概率的可预测性低,质量控制可变性大。

二、铁路工程勘察设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1)勘察设计项目前期技术研究不足。前期技术研究不足,导致勘察阶段航测、测绘、勘探的范围深度不满足设计要求,需重复开展工作,导致勘察成本、时间增加。

(2)各阶段专业技术准备工作不扎实。在各勘察设计阶段工作开始前,各专业技术策划工作不到位,未充分比选所有方案,导致方案遗漏等问题的发生。

(3)勘察过程控制不足。勘察过程中,对勘察资料的深度、质量、进度缺乏监控,不能及时纠正勘察过程中的质量隐患。

(4)勘察资料验收把控不严。勘察任务完成后,资料验收是事关勘察质量的关键环节。但由于验收时间短,验收过程环节不畅等因素,存在勘察资料验收把控不严的问题。

三、铁路工程勘察设计质量控制方法

3.1改进勘察设计项目前期技术研究不足的措施

(1)项目启动后,勘察设计项目组应通过研究合同、与甲方沟通、资料收集等手段,理解项目的意图,确定项目目标和定位,研究提出初步主要技术标准和技术方案。为保证研究质量,应由勘察设计单位质量管理机构对项目组前期技术研究工作进行整体评价。

(2)开放设计前技术方案汇报。为避免返工,项目前期技术研究结果中的重大技术方案须报勘察设计单位专业副总工程师审查后才能开放设计,对于专业副总工程师的技术决策,各专业必须无条件执行。

3.2各阶段专业技术准备工作不扎实的改进措施

在各勘察设计阶段开始后应进行专业技术策划工作,各专业应组织召开技术准备会议,由专业负责人汇报项目情况,各专业主管、各专业副总工程师进行指导,确定专业设计原则、工作重点。

3.3勘察过程控制不足的改进措施

(1)加强出工前技术准备工作

初(定)测出工前,勘察设计项目组及现场勘测项目部按照进度要求完成出工准备工作,应组织自检并向勘察设计单位质量管理机构提出评审要求。勘察设计单位项目主管总工程师对出工准备工作进行整体评价,确定具备出工条件后才能安排出工。

(2)现场向测绘、地质勘探技术交底工作

项目负责人应组织各专业负责人向承担测绘、地质勘探任务的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勘察设计单位质量管理机构应检查交底记录,并对交底工作进行总结评价。

(3)勘测中间检查工作

项目勘察阶段应进行中间检查。现场勘测项目部对勘察进度、质量进行自检,自检满足要求后向勘察设计单位质量管理机构提出中间检查申请,后者安排中检。集团项目主管总工程师通过中间检查对项目现场勘测工作进行整体评价。

3.4勘察资料验收把控不严

勘测任务完成后,先由勘测项目部对照集团勘测资料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的相关办法组织资料验收。达到验收标准时,由项目部报勘察设计单位质量管理机构申请验收,后者组织验收。验收必须现场进行,验收人员应对相应办法逐项检查验收并进行质量评定,必要时可进行现场抽查,并根据需要提出补充勘测工作,由勘测项目部组织完成。

篇7

1.2地质钻探由于隧道区域地层与岩性变化的多样性,进行地质钻探时需要布置多个钻孔,加大钻孔分布范围。钻探方式主要是采用金刚石或合金钻进,一部分煤系地层地带的岩石粉碎,采用的是无水反循环钻进工艺。钻孔的深度除有特殊要求的钻孔外,都应当深入隧道设计标高2m~3m以下。钻进岩芯采取率要求破碎岩层与强风化层不小于50%;完整基岩不小于80%;覆盖层不小于50%。钻探钻进过程中,仔细测定地下水位,并及时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岩土分层、地下水位、钻进速率、水的颜色等。利用详细与具有代表性的钻探方式,隧道洞室围岩的岩性与整体情况能够直观显示;利用钻孔实施抽水、钻孔声波测试、压水测试、煤层瓦斯检测等一系列工作,以定性与定量两方面为隧道围岩的分段与分级带来有效的地质依据。

1.3高密度电物探法若存在钻探方式难以查证的地质,则能采用高密度电物探法,物探仪器为拥有我国先进水平的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研究的WGMD-1型高度探测系统,方法是用α排列方式予以高密度数据采集,采用国际水平的Surfer软件与RES2DINV软件进行二维电阻率成像反演。能够准确判断地质情况,改善隧道工程施工的危险性,降低严重社会问题的发生率,有时还能避免路线更改,从而节约建设项目的投资资本。

1.4地震勘探与钻孔超声波测井以及探测岩石波速因其隧道区域地层岩性多样化,地表风化程度严重,钻探取芯能力弱,岩芯大多为碎块、砂状以及块状。地质人员大都是通过人为因素来判断岩石风化程度,很少客观判断岩体基本质量,未能科学划分隧道围岩类型。因而,地震勘探与钻孔超声波测井以及探测岩石波速技术逐渐被应用。地震勘探仪器采用的主要方式为折射波法,通过定性划分结合定量指标的整体分析,确定了岩石风化情况与隧道围岩类型,该方式更为合理,更具创新特色。

1.5抽水与压水检验方式若隧道区域属于条带状岩层组成的山岭,其水文地质单元更加复杂,含有较多含水单元与隔水层,其透水性与含水单元具有较大差异。为了能检验出准确的洞身段各岩石的裂隙性与透水性,准确预判隧道涌水量,于钻孔施工结束后分别实施抽水与压水试验。抽水及压水试验使用的是自制提桶与专业高扬程空气压缩机抽水与压水设施,其中提桶抽水试验应用于地下水位浅的地段,空气压缩机抽水和压水设施应用于地下水位深或不存在地下水的岩层内。并且还对一些钻孔实行了将抽水与压水相整合的试验,以便同单一试验进行对比。

1.6瓦斯检验对专门施工的ZK11钻孔,采用一套煤管、一套瓦斯解吸仪、两个取样瓦斯灌予以瓦斯检验,其具体方法为:在钻孔钻遇煤层后,下采煤管采煤同时迅速装灌后封闭,5min内进行解吸,获得现场瓦斯解吸量,最后采用图解法算出瓦斯耗损量,二者相加即为煤层瓦斯逸出量。该方式简易可行,结果接近实际情况,具有相对开拓性。

2关于工程地质环境对隧道工程的影响

在建设长隧道、深埋隧道以及大隧道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质环境问题,不仅会对工程工期与造价造成影响,还会给隧道的施工与运行带来安全隐患。下述对影响隧道工程的几种地质环境作了探讨。

2.1软土地基在湖相与滨海相等古地质环境中,软土大都沉积在相对停滞与相对运动迟缓的水环境内,此类沉积软土颗粒细软、土质软弱、孔隙度大、含水量高、容易形成蠕变、凝聚力小几乎可以被忽略。在这种地质条件上建设隧道,必须考虑工程的地质问题。1)该地质土性较软,受到隧道重负荷时容易发生沉陷,从而厚度发生改变,形成不均匀沉陷,导致隧道内衬砌等结构发生形变;2)隧道结构会受软土蠕变的影响,及时进行支护与衬砌有重要作用;3)软土一般存在于地下还原环境中,微生物作用容易形成甲烷气体,聚积在软土层孔隙内,隧道挖进时工作人员可能会受甲烷气体的危害,若遇到火源还可能引起爆炸。建设隧道时,对于软土地基,长度不长的隧道应采用盾构穿越更为简易;然而长度过长的隧道,因其软土的蠕变特点,会形成超量切削,导致在隧道盾构掘进的前端会出现蠕变凹槽,如果软土层厚度不够,容易使得上方活河水与海水大量潜入隧道。因此,在海域上存在众多沉积软土地带时,借助盾构穿越软土层,必须充分重视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2.2砂卵石层地基在多样化地质条件如平原、河流、滨海、盆地中,会存在不同成因的砂卵石沉积层。各地砂卵石层的结构由于沉积时受到古地质地理环境的影响,各结构间存在差异。砂卵石层的沉积韵律和颗粒级配受到沉积时水动力条件的影响。砂卵石层危害隧道工程的几个方面主要是:1)因为隧道施工排水,使得周边砂层的机械塌陷与管涌;2)砂层涌入会引发丰富地下水;3)砂层地质结构的不同,形成不规则沉陷,为隧道带来安全隐患;4)砂层内夹杂的大块卵石,影响盾构施工,严重时会卡住刀片。采用沉管法在湍急河流的砂卵石层中建设隧道,容易使沉管下砂层形成冲刷,损害沉管隧道。在厚砂层上建设隧道时,要注重下述几点:1)抽水起始水位降低引发地面沉降、冲刷、潜蚀;2)进行大量抽水后,水位降低迟缓,产生压力水头,极易使得下方的大量砂层溃入;3)下方存在相对隔水层时,因为上方隧道抽水降低水压,下方高压水汇合;4)透水层凸起,形成众多越流向上补给,影响隧道运行。

2.3碳酸盐岩地层在分布有可溶碳酸盐地层地区,受到不同程度的喀斯特化作用,作用结果为在地表上形成奇特山峰,地下形成多个洞穴与通道。活跃在洞穴和通道中的喀斯特水包括孔隙水与裂隙水等,存在不同的特点。喀斯特水有五个对立统一的特点,具体包括:1)独存与半独存的管道水流和拥有统一水力相关的地下水力面与扩散流同时存在;2)不含水岩体与含水岩体同时存在;3)非承压水流同承压水流之间互相变换;4)层流运动和紊流运动同时存在;5)非均质含水性和均质含水性复杂变化。在喀斯特化地层中,具有相当明显的三相流,即是气体、固体、液体三相物质混合形成的三相流。三相流具备一个重要特性,泥砂等固体流与水等液体流是不能被压缩的,而气体能被压缩,受压气体还会发生多种变化。

篇8

1.2地质钻探由于隧道区域地层与岩性变化的多样性,进行地质钻探时需要布置多个钻孔,加大钻孔分布范围。钻探方式主要是采用金刚石或合金钻进,一部分煤系地层地带的岩石粉碎,采用的是无水反循环钻进工艺。钻孔的深度除有特殊要求的钻孔外,都应当深入隧道设计标高2m~3m以下。钻进岩芯采取率要求破碎岩层与强风化层不小于50%;完整基岩不小于80%;覆盖层不小于50%。钻探钻进过程中,仔细测定地下水位,并及时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岩土分层、地下水位、钻进速率、水的颜色等。利用详细与具有代表性的钻探方式,隧道洞室围岩的岩性与整体情况能够直观显示;利用钻孔实施抽水、钻孔声波测试、压水测试、煤层瓦斯检测等一系列工作,以定性与定量两方面为隧道围岩的分段与分级带来有效的地质依据。

1.3高密度电物探法若存在钻探方式难以查证的地质,则能采用高密度电物探法,物探仪器为拥有我国先进水平的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研究的WGMD-1型高度探测系统,方法是用α排列方式予以高密度数据采集,采用国际水平的Surfer软件与RES2DINV软件进行二维电阻率成像反演。能够准确判断地质情况,改善隧道工程施工的危险性,降低严重社会问题的发生率,有时还能避免路线更改,从而节约建设项目的投资资本。

1.4地震勘探与钻孔超声波测井以及探测岩石波速因其隧道区域地层岩性多样化,地表风化程度严重,钻探取芯能力弱,岩芯大多为碎块、砂状以及块状。地质人员大都是通过人为因素来判断岩石风化程度,很少客观判断岩体基本质量,未能科学划分隧道围岩类型。因而,地震勘探与钻孔超声波测井以及探测岩石波速技术逐渐被应用。地震勘探仪器采用的主要方式为折射波法,通过定性划分结合定量指标的整体分析,确定了岩石风化情况与隧道围岩类型,该方式更为合理,更具创新特色。

1.5抽水与压水检验方式若隧道区域属于条带状岩层组成的山岭,其水文地质单元更加复杂,含有较多含水单元与隔水层,其透水性与含水单元具有较大差异。为了能检验出准确的洞身段各岩石的裂隙性与透水性,准确预判隧道涌水量,于钻孔施工结束后分别实施抽水与压水试验。抽水及压水试验使用的是自制提桶与专业高扬程空气压缩机抽水与压水设施,其中提桶抽水试验应用于地下水位浅的地段,空气压缩机抽水和压水设施应用于地下水位深或不存在地下水的岩层内。并且还对一些钻孔实行了将抽水与压水相整合的试验,以便同单一试验进行对比。

1.6瓦斯检验对专门施工的ZK11钻孔,采用一套煤管、一套瓦斯解吸仪、两个取样瓦斯灌予以瓦斯检验,其具体方法为:在钻孔钻遇煤层后,下采煤管采煤同时迅速装灌后封闭,5min内进行解吸,获得现场瓦斯解吸量,最后采用图解法算出瓦斯耗损量,二者相加即为煤层瓦斯逸出量。该方式简易可行,结果接近实际情况,具有相对开拓性。

2关于工程地质环境对隧道工程的影响

在建设长隧道、深埋隧道以及大隧道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质环境问题,不仅会对工程工期与造价造成影响,还会给隧道的施工与运行带来安全隐患。下述对影响隧道工程的几种地质环境作了探讨。

2.1软土地基在湖相与滨海相等古地质环境中,软土大都沉积在相对停滞与相对运动迟缓的水环境内,此类沉积软土颗粒细软、土质软弱、孔隙度大、含水量高、容易形成蠕变、凝聚力小几乎可以被忽略。在这种地质条件上建设隧道,必须考虑工程的地质问题。

1)该地质土性较软,受到隧道重负荷时容易发生沉陷,从而厚度发生改变,形成不均匀沉陷,导致隧道内衬砌等结构发生形变;

2)隧道结构会受软土蠕变的影响,及时进行支护与衬砌有重要作用;

3)软土一般存在于地下还原环境中,微生物作用容易形成甲烷气体,聚积在软土层孔隙内,隧道挖进时工作人员可能会受甲烷气体的危害,若遇到火源还可能引起爆炸。建设隧道时,对于软土地基,长度不长的隧道应采用盾构穿越更为简易;然而长度过长的隧道,因其软土的蠕变特点,会形成超量切削,导致在隧道盾构掘进的前端会出现蠕变凹槽,如果软土层厚度不够,容易使得上方活河水与海水大量潜入隧道。因此,在海域上存在众多沉积软土地带时,借助盾构穿越软土层,必须充分重视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2.2砂卵石层地基在多样化地质条件如平原、河流、滨海、盆地中,会存在不同成因的砂卵石沉积层。各地砂卵石层的结构由于沉积时受到古地质地理环境的影响,各结构间存在差异。砂卵石层的沉积韵律和颗粒级配受到沉积时水动力条件的影响。砂卵石层危害隧道工程的几个方面主要是:

1)因为隧道施工排水,使得周边砂层的机械塌陷与管涌;

2)砂层涌入会引发丰富地下水;

3)砂层地质结构的不同,形成不规则沉陷,为隧道带来安全隐患;

4)砂层内夹杂的大块卵石,影响盾构施工,严重时会卡住刀片。采用沉管法在湍急河流的砂卵石层中建设隧道,容易使沉管下砂层形成冲刷,损害沉管隧道。

在厚砂层上建设隧道时,要注重下述几点:

1)抽水起始水位降低引发地面沉降、冲刷、潜蚀;

2)进行大量抽水后,水位降低迟缓,产生压力水头,极易使得下方的大量砂层溃入;

3)下方存在相对隔水层时,因为上方隧道抽水降低水压,下方高压水汇合;4)透水层凸起,形成众多越流向上补给,影响隧道运行。

2.3碳酸盐岩地层在分布有可溶碳酸盐地层地区,受到不同程度的喀斯特化作用,作用结果为在地表上形成奇特山峰,地下形成多个洞穴与通道。活跃在洞穴和通道中的喀斯特水包括孔隙水与裂隙水等,存在不同的特点。喀斯特水有五个对立统一的特点,具体包括:

1)独存与半独存的管道水流和拥有统一水力相关的地下水力面与扩散流同时存在;

2)不含水岩体与含水岩体同时存在;

3)非承压水流同承压水流之间互相变换;

4)层流运动和紊流运动同时存在;

5)非均质含水性和均质含水性复杂变化。在喀斯特化地层中,具有相当明显的三相流,即是气体、固体、液体三相物质混合形成的三相流。三相流具备一个重要特性,泥砂等固体流与水等液体流是不能被压缩的,而气体能被压缩,受压气体还会发生多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