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社区信息员队伍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社区信息员队伍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社区信息员队伍

篇1

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

1.1仪表 仪表是个人的身材、长相、衣着、风度、谈吐、发型、神态、姿势等的统称,这些一部分是天生自有的,但大部分是在人们生活实践中逐步养成的。一般而言,仪表会成为护患纠纷的因素,似乎令人难以理解,但是由于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机会最多、最密切的职业,护士的一言一行,随时都在影响着患者的情绪。良好的仪表可以给患者愉快、良好的心理感受,相反,不良的仪表,可能会使患者立即产生一种厌恶的感觉,甚至会由于不良的仪表导致患者的情绪变化。

1.2护士的表情 表情是面部及肢体表面的形态的动态特征,属于仪表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又与仪表不能等同,表情在人们交往过程中,有其独立的交往效果和作用。因此,应该单独的提出来进行讨论,表情属于非语言性的交际手段,通常情况下,是人体内部机能状态的一种外在的反映,是心理活动在面部的动态表现,也是人类情绪交流传递的一种方式。在护患关系日益复杂的情况下,患者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患者的上帝意识越来越强,这种上帝意识只有天使般的服务才能够相适应,因此,要达到患者的满意,要避免护患纠纷,那就必须从小处着手,从与患者接触的第一印象开始,表情就是一个重要条件之一。无论护士忙与累,情绪好与坏,一旦进入临床,就应该像演员进入角色一样,学会调节自己的表情,要使自己的表情与自己的职业特征相一致[2]。

1.3护士的语言 语言是人类与其他动物区别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语言不但担负传递信息的功能,而且还是激励和抑制社会成员情绪的一种手段。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语言可以调节社会成员的共同活动,又可以调节和调动社会成员的个体心理活动。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在语言上,最起码的要求是要口齿清晰、语言流利、严谨,要悦耳动听,既富有哲理与情趣,又要言语文雅而朴实,深入浅出,使对方能够听得懂,理解透,便于接受。相互之间很快达到互相沟通与理解、融洽而没有隔阂,这些都是普通的要求,也就是最基本的要求。

1.4责任心不强 护士虽然也担负着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及病情变化的责任,但是她们所担负的观察对象不像医生那样重点突出,责任分明。护士只要一上班,全病区的患者需要观察,虽然观察的重点可以根据医嘱集中于护理等级较高、病情较重的患者,而每一位患者都有明确的经治医生负责。

2 防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患纠纷的对策

护士与医生一样,要有效地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除了应具备科学的防范思维方法之外,也必须有具体的防范措施。通过这些措施,把有效的防范纠纷的思维方法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换句话说,措施正是科学防范思维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二者是密切相关的,相辅相成的。这里主要谈谈具体的防范措施。

2.1主动服务

从护士工作的性质来讲,是以服务为主的。而大量的护患纠纷的案件证明,护患纠纷最初的原因常常与服务态度有关。主要表现为:服务工作的不主动和服务态度的冷淡。所谓主动,就是要服务在先,患者一旦住进了医院,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预先把有关事情做好,而不是要患者来找护士要求为其服务[3]。

2.2预先告知

护理工作是临床医疗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较强的知识性和专业性。由于患者与护士存在着医学知识的不平等,患者对临床上的许多诊断检查手段、治疗方法、治疗措施并不十分理解。如:注射药物时,无论是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都是治疗的需要,护士是按照医生的医嘱来执行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难免会对患者造成刺激性的疼痛。这些不适虽然客观存在,但是,患者则希望护士能够达到完全没有疼痛,这当然仅是患者的良好愿望,实际上是任何护士都难以达到的。但是在患者看来,如果产生疼痛就是护士技术水平问题,有待于提高,或者有些人认为,花钱治病就应该实现自己的要求,达到没有疼痛的目的。

2.3严格制度

在社会上,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与工作相应的制度,护理工作也是如此。制度是保证工作质量的措施,是落实工作的方法。但是制度又对人有强大的约束作用,制度是对随意性、自由化的限制,因此,虽然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制度的重要性,但许多人总是忽略和忘掉制度。护理工作大部分是一些琐碎的重复性劳动,几乎是天天如此。既缺乏创造性又没有新鲜感,常使人感到单调而乏味。因此,长此以往,容易使人们形成一种习惯性,表现出自由散漫和凭经验办事。这种工作习惯一旦形成就容易放弃和忽略应有的制度。实践证明大多数纠纷或差错事故的案件,常常是由于未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造成的。

参考文献:

篇2

新建本科院校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和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不断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河套学院是在举办多年专科学校的基础上,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内蒙古西部地区唯一的综合性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对于刚升格为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而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关键在于建设好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因此,加强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一)青年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提高教育教学质是量高校人才培养和生存发展的根本保证,是高校教学工作的核心。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主要是由原来从事专科教育的教师和近几年刚毕业的研究生组成,青年教师队伍是一支有活力,有发展潜力的教师队伍,但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一个持续不断的培养和扶持过程。

(二)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欠缺

青年教师是经过人事部门的严格考核后进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结构比较合理。但绝大多数青年教师属于从校门走进校门,因此缺少社会实践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实际动手能力差。这种情形不符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所定位的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要求。

(三)对教学工作投入不够

新建本科院校有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受社会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急功近利,缺乏敬业精神,在精力上隐性流失严重,不认真备课,缺乏做人民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上课没有激情,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气氛不活跃,或照本宣科,或完全忽视台下学生的感受。在教学和科研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少,视教学为第二职业,重业务轻教育,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到校外兼职。

(四)学术氛围不够浓

教师必须站在研究者的高度,因为“每个国家的教育改革,包括教育体制改革、课程改革、观念等方面的改革,其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师肩上。英文教育家贝克汉姆认为:“教师拥有研究的机会,如果他们能够抓住这个机会,他们将不仅能有力而迅速地推进教学的技术,并且将赋予教师个人工作的生命力和尊严”。使教育改革得以实现,就必须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新建本科院校已经认识到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参与科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等。教师的科研能力比原来有所提高,但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前身是专科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很少或许多教师不进行科学研究,即使有一些教师从事科研工作,但其科研获奖级别不高,在科研项目中国家级课题,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高级别的课题几乎为零,发表的论文数量有限,且发表在国家核心刊物的论文寥寥无几,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有待于提高。经调查新建本科院校90%的青年教师从未申报过科研课题,对科研课题的申报流程也无人问津,这里面有些客观因素影响了青年教师科研项目的开展,因为青年教师中初级、中级职称的教师占大多数,大部分科研项目要求申请人必须满足副高级以上的职称,而且教师职称评定工作中存在终身制和片面化倾向,老教师一旦评上教授或副教授,便不思进取,不再有新的科研课题和科研成果问世,这就导致热心科学研究的青年教师少之甚少的局面。

(五)缺少青年教师拔尖人才

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突出地表现为读博士研究生数量较少,出国进行学术交流、学术访问的更少。至于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高校青年教师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国家级荣誉和奖励更是无人问津。这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在师资队伍中占绝对优势的状况是极不相称的,与部属或省属重点院校青年教师成果丰硕、晋职迅速的态势相比差距较大。

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一)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新建本科院校有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不是毕业于师范类专业,未受过系统正规的师范教育或很少接受这方面的培训,入校后大多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在如何教书育人方面知之甚少或力不从心。主要表现在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教学基本功不过关,如“粉笔字、教学设计、普通话等”。这些看起来不起眼但却非常重要,因为上述哪一项做得不够好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建立完备的培训机制:(1)培训最新的学习和教学理论。(2)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的形式帮助教师备课。(3)评教师课堂教学,促教师反思。除此之外,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通过大力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教案展览、优质课评比、教学质量评估、说课比赛、教学观摩等一系列活动,使青年教师在校园内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教学局面,调动青年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在激烈的竞争中拼搏进取,提高教学质量。

(二)切实加强对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让青年教师带好在校生的实习实训。如教学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生产实习等,让他们接触社会实际,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执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为青年教师配备思想素质好、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积极热心的中老年教师为培养导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他们进行教育、指导和帮助。对青年教师做到“传、帮、带”,要求青年教师走上讲台之前跟着老教师听课当助手或在实验室工作一至两年,同时,加强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携手帮助青年教师站稳讲台,驾驶讲台,使青年教师走上成功的教学研究之路。(3)有关院校应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让青年教师走进企业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为青年教师科技创新提供广阔的前景。(4)学校节约教育经费为青年教师提供校级青年科研项目,要求青年教师积极参加科学研究,鼓励青年教师独立申报科研课题的能力,激发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三)活跃校园学术研究氛围,激发青年教师的创造性

学校可外聘教师,他们有来自生产第一线的研究员、工程技术人员,也有来自其他高校的教授或退休教师,甚至也可以有在某些领域里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等。校方定期举办学术交流会,有这些人的加入,定能活跃整个学校的学术氛围,增强青年教师的学术交流,激发青年教师的创造性。

(四)不断加大对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加强河套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学院师资队伍的结构,鼓励教职工逐步提高学历层次,以提升我院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根据《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河套大学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河套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管理办法,例如在职攻读硕士、博士的教师带薪学习,报销部分学费,而且每年出资一定的经费选送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外或国内重点大学短期学习、访问、培训,充分进行学术交流等等,这些投入,有效的促进了青年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师工作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院系每个教研室都具有专门的学术研讨场所、计算机、网络接口和配备一定额度的教研活动经费,鼓励院系间的学术交流、有利于老中青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四、结语

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意义深远、责任重大的系统工程。河套学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在高校间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实现新建本科院校的快速发展,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核心。学院只有结合时代要求,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青年教师队伍,努力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具有重大意义,才能源源不断地为地方培养各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篇3

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社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应急处置和风险管理工作。广泛发动群众参与防灾抗灾,以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居民满意为出发点,以提高社区气象灾害防御基础能力为核心,使居民真正受益。

三、建设内容

(一)完善气象灾害监测站网

进一步完善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布局,提高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和局地小气候的探测能力。

(二)健全社区气象灾害预警系统

1.建设社区气象信息服务站

依托各街道办事处,在全区8个街道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站,服务站应做到“六个有”:一有固定场所,加挂统一的“气象信息服务站”标牌;二有信息接收显示设备,配备计算机、宽带网络、气象电子显示屏和乡村气象预警喇叭等设备;三有协理员,至少有1名专(兼)职气象协理员;四有定期活动,及时气象和涉及信息,开展经常性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和培训等活动,更新气象信息和维护宣传栏;五有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气象信息服务站、气象信息协理员工作职责、考核指标、工作流程等,并公开;六有长效机制,有稳定技术维护、运行维持经费。

2.建立基层气象信息员队伍

建立健全覆盖全区各社区的气象信息员队伍,做到每个街道有气象协理员,负责本街道气象防御工作,同时做好本街道气象信息员的管理培训工作。每个社区有1名气象信息员,负责气象预警信息的接收、传播和气象灾情的收集反馈工作。气象协理员、信息员分别由街道、社区的相关人员兼任,防汛部门负责建设管理气象信息员队伍,区财政每年对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给予适当补贴,对工作表现突出的气象信息员进行表彰奖励,充分发挥信息员队伍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3.建立健全气象信息预警报系统

各街道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气象信息预警终端,接入市气象信息预警报系统,各街道、有条件的社区设立气象电子显示屏(或触摸屏),新区各社区安装气象预警喇叭。

气象灾害预警报信息由市气象局,通过预警终端、电子显示屏、预警喇叭、短信等第一时间传递到全区各街道、各社区及信息员,并由各社区传播到群众。

四、实施步骤

根据“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因地制宜、居民受益”的原则,分期分阶段实施,边建设边发挥作用,稳步推进全区社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1.年10月完成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

2.年9~12月完成区域自动气象站加密建设。

3.年底前完成全区各街道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完成各街道电子显示屏(或触摸屏)、各社区气象预警喇叭等相关预警服务系统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各街道要高度重视社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按照“政府统一领导、气象部门业务指导、相关部门联动、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将社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纳入到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中,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实现街道、社区有分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领导、街道有气象信息服务平台、社区有气象信息员,切实组织开展我区社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工作,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综合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有效联动的社区应急减灾组织体系。

篇4

在市委组织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局目前已将大学生村干部纳入全市气象信息员管理范畴。与市移动公司开展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和信息化建设合作,由移动通信部门为气象信息员开辟气象信息发送专用端口,利用农信通、畜牧通及移动大喇叭等服务平台向农民朋友发送预报、预警、科普等气象信息,充分发挥基层气象信息员协助做好气象服务作用。

加强对气象信息员队伍管理。每季度对气象信息员信息进行抽查核实,确保气象信息员信息真实、可靠。将中国局、省局印制的《气象信息员工作手册》、《气象信息员培训教材》等书籍、材料发放到信息员手中,近期将编制印发《气象信息员工作日志》、《气象信息员工作责任卡》和《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发放至每位气象信息员。

二、制度制订及落实情况

各县(市)局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协调以地方政府名义下发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相关文件。5月20日,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的通知》,明确各乡(镇)、办事处分管农业或应急管理的副乡(镇)长、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兼任气象协理员;各行政村、社区中的大学生村干部兼任气象信息员;林业、农业、学校、水库及其它重要部门要指定1名工作人员兼任气象灾害应急联络员。明确协理员、信息员及应急联络员责任义务。要求气象信息员24小时保证手机畅通,调离工作岗位或通讯方式变更须及时上报市气象局,市气象局按上报信息更改信息平台个人档案资料。其他县(市)局也向地方政府报送关于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相关文件,近期将加大协调力度,力争以地方政府名义下发。

完善气象信息员气象预警信息和气象灾害信息上报制度。气象部门预报未来有气象灾害时,要及时通过手机短信发送至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和应急联系人;气象信息员接到预警信息后,要及时通过短信、广播、电话、大喇叭、上门等方式,尽快将预警信息传递到辖区内公众手中。当信息员确认有气象灾害发生时,应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快赶往灾害发生地开展灾情调查,并在2小时内将灾情信息上报至气象部门。

三、培训情况

气象信息员工作在气象防灾减灾的最基层,任务重、责任大,因此加强气象信息员管理和培训至为重要。5月21日,局在市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全市气象信息员进行了为期3天的气象知识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识别与防御、气象灾害调查方法及其它相关知识。使每个气象信息员明确工作任务,切实提高气象信息员的整体素质。其他县(市)局也于6月份先后组织开展对气象信息员的培训。通过学习培训,使气象信息员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掌握气象灾害防御应急处置、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获取与传递、气象灾情调查上报等工作方法,了解气象仪器设施管理办法等,为指导当地的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切实发挥作用。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气象信息员人员变化较大,对信息收集、更新存在一定难度。

篇5

1、统一登记。各社区(居)要建立食品安全协管员、食品安全信息员等组成的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负责对辖区内厨师队伍进行调查摸底和登记管理,建立厨师档案并上报街道食安办,督促做好厨师健康体检,实行持证上岗。

2、专项培训。街道将会同县食品药品监管局下属柯桥中队对街道食品安全协管员、社区(居)食品安全信息员和农村厨师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工作。

二、切实做好集体聚餐报告备案,加强现场指导

1、凡因婚、丧、乔迁、生日等事需举办5桌(含5桌)或者50人(含50人)以上集体聚餐的,举办者或承办厨师应事前向社区(居)食品安全信息员报告,由社区(居)食品安全信息员填写《柯桥街道集体聚餐报告表》,签订《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承诺书》,并及时向街道食品安全协管员报告。

2、街道根据集体聚餐规模实行分类指导。5至15桌聚餐活动由社区(居)食品安全信息员负责登记,现场指导;15至30桌聚餐活动,街道食品安全协管员会同社区(居)食品安全信息员进行登记,现场指导;30桌以上聚餐活动,报县食品药品监管局下属柯桥中队备案,由柯桥中队派员进行现场指导。现场指导的主要内容为厨师健康证、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合格证持有情况,环境卫生、设施设备、食品原辅料采购、食品加工制作过程等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及时发现和排除食品安全隐患,并填写《柯桥街道集体聚餐登记表》和《集体聚餐现场检查指导意见书》。

篇6

篇7

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村级财务管理网络,实现与“杭州龙网”的上下对接,构通区、街道、村三级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网络。全区共建立农业信息网络服务站(点)41个,其中区级信息服务分中心1个,乡镇信息服务站3个,村级信息服务点29个,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8个。我们的信息网络遍及全区,全区每个镇村都有我们的信息员,且整个网络都向市电信分公司争取采用宽带接入,网络齐全,信息畅通,在全区各行业中处于领先。一个上联省市,下通镇村,并延伸到部分种养大户及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农业信息网络初步形成。

二、注重素质,建立队伍

农业信息化工作应该说网络是基础,软件是灵魂,应用是目的,队伍是关键。为此,我们根据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的文件要求,在各镇、村和农业龙头企业中选出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为农业信息服务网络的信息员。目前全区从事农业信息工作的人员已达40多人,从事农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工作,为及时提供全面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加强培训,学以致用

今年来,我们按照信息工作需要及信息技术发展需求,共举办了三期培训班。不仅培训了农村信息服务站点的信息员队伍,还对局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农业信息化培训。

1、2005年6月16日—17日,我们在杭州市农机化学校举办了第一期农网信息员培训班。各街道农业信息服务站负责人,各行政村、农业龙头企业和农友超市等农业信息服务点的全体滨江农网信息员共40余人参加了培训。一是严格按照《农村信息员培训教材》的要求,进行了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电子邮件收发和计算机常见故障排除等基本技能培训,为每个农业信息服务站(点)开通了农网专用电子信箱(***@),使参训人员掌握了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二是“滨江农网”和“杭州龙网”的功能体系介绍,农业信息的采集、处理和,滨江农网信息员的帐号管理和后台操作,使全区农网信息员能够利用农业信息网络农产品供求信息和招商引资信息服务,利用农业信息网络来学习掌握农技知识和政策法规,利用专家咨询系统及时解决农业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三是学习全国供求信息“一站通”和全省公用模块的注册、登记和使用,全面实现实现科技信息、市场信息和资源信息的交互和共享,为广大农户提供来自全国的农业信息服务;四是明确了滨江农业信息网络管理规章制度和《滨江农网信息工作考核管理办法》,建立了农网信息员的岗位责任制,要求全体信息员坚持天天浏览农业信息网,积极为本村农户提供信息服务。

2、2005年11月3日和4日,我们在区会展中心举办了农网信息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培训班。一是区信息中心张思红主任为大家讲授了“天堂硅谷”门户网站及政府办公平台的登入和使用;介绍了“数字滨江”建设规划与村(社区)信息工作。二是请市农网信息中心的蔡海航介绍了农民信箱的功能,计算机的日常维护。三是请萧山区农网信息分中心的楼艺飞为大家传授了农业信息的采写技巧及网站信息上传操作规范、各类农业信息的下载和服务应用以及经验做法。四是参观学习了萧山区宁围镇及下属的两个村的的信息化建设情况;组织大家交流研讨今后农村信息工作的思路。

3、2005年11月23—24日,我们在白马湖渔村举办了全农民信箱系统管理员、信息员和示范户培训班,全区农民信箱系统管理员、信息员、种养大户、农业企业和村干部共50多人参加了培训。我们采用授课与上网操作相结合,主要培训了农民信箱工程、上网操作技能、农业信息服务技能、简单故障排除等内容。培训人员兴致勃勃,认真听讲,仔细操作,特别对省“农民信箱工程”和杭州龙网新推出的“农业专家系统”表现出浓厚兴趣,有的还当场申请了部分农民信箱,通过培训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有效解决了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领导重视,效果明显

篇8

创建标准

扣分说明

1

大力开展社区治安防范,积极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活动;各项工作和管理制度健全,责任落实,居民群众安全感在80%以上。

10

未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活动或未巩固安全文明小区成果扣5分;居民群众缺乏安全感在60%到80%(含80%)扣4分,60%(含60%)以下扣8分。

2

社区治安秩序稳定,8类严重刑事犯罪案件得到有效控制,无黑恶势力团伙,无火灾、伤亡等责任事故;刑事发案数不超过社区实有人口的6%。

15

发生1起恶性案件扣5分,如案件已破,扣3分;有黑恶势力团伙扣3分;发生1起一般火灾或伤亡事故扣1分;重大以上火灾或重大责任伤亡事故取消评选资格;刑事发案数超过社区实有人口6%的扣3分,超过7%的扣6分,超过8%以上的扣10分。

2

3

建立专职治安队伍(每200户有1名)和群防群治队伍,防范措施落实,防空能力增强,无失控场所和部位。

10

专职治安队伍人数达不到标准的扣2分;无群防群治队伍的扣5分;无警务室的扣3分,无报警电话的扣2分。

4

开展禁毒工作,普及预防知识,积极创建“无毒害社区”。新滋生吸毒人员不超过社区常住人口的0.2%,被辖区外公安机关打击处理的复吸人员不超过社区吸毒人数的20%。

10

未开展创建“无毒害社区”活动扣2分;新滋生吸毒人员超过社区常住人口的0.2%的扣5分;被辖区外公安机关打击处理的复吸人员超过社区吸毒人数的20%的扣5分。

5

深化社区依法治理,认真开展法制、国家安全、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社区居民法制、国家安全和消防安全意识;社区调委会达到“五有”标准,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坚持情报信息报告制度,有矛盾纠纷信息员;社区内无民转刑案件;无严重影响稳定的群体性闹事事件。

15

社区内无法制宣传栏口分;无矛盾纠纷信息员的扣2分;社区调委会未达到“五有”标准的扣3分;调解成功率低于90%扣3分;发生民转刑案件的扣2分;发生严重影响稳定的群体性闹事事件的取消评选资格。

帮教组织健美全,帮教措施落实,帮教效果明显。违法青少年和刑释解教人员(除吸毒人员外)停止犯罪和改好达85%以上;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率达95%以上、重新犯罪于5%。

12

无帮教组织扣4分;违法青少年和刑释解教人员(除吸毒人员外)停止犯罪和改好达85%扣4分;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率于95%扣2分,重新犯罪率高于5%扣4分。

建立社区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外来暂住人员办证率达95%以上、出租人员管理制度落实、工作规范、出租房屋登记备案率达90%以上。

8

无流动人口管员队伍扣2分;暂住证办证率于95%扣2分;出租房屋和租住人员管理制度不落实、工作不规范扣2分;出租房屋记备案率于90%扣2分。

敏感时期实现“×××”人员“零进京”、“零滋事”目标和无重点人员进京上访事件;国家安全人民防线联络员工作落实;精神病人防治与监护工作落实。

10

敏感时期未实现“×××”人员“零进京”、“零滋事”目标和无重点人员进京上访事件;取消评选资格;国家安全人民防线联络员工作不落实扣1分;精神病人防治与监护工作不落实扣1分。

9

规范宗教活动。

5

由非法传教活动的扣3分;有非法传教点的扣5分;有青少年参加宗教活动的,1人次扣

10

篇9

(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依法规范,反应快速。

依法应对和处置应急事件,不断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做到反应快速,处置及时。

(三)分级负责,整合资源。

建立健全应急事件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街道办事处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同时,加强资源整合,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

二、组织机构

(一)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及职责:

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街道办主任担任,副组长由街道办副书记、副主任、武装部长、XX派出所副所长担任;街道办各科室负责人及各社区居委会主要领导为成员。

主要职责:(1)主持灾情或者险情会商,决定是否启动预案;

(2)组织制定应急处理方案;(3)根据应急处理方案,指挥开展受伤人员救护、受灾群众救助、险情处置等工作;(4)根据应急处理方案,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进行抢险救灾。

(二)日常工作机构:

应急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街道安监站,负责日常工作。电话:XX。

三、信息报告与信息员网络

(一)信息报告范围:

本街道范围内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含越级上访)、建筑工地事故、学校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油气管道突发事故等。

(二)建立社区信息员网络:

各社区信息员主要由社区委会分管副主任和综治专干担任,社区应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

(三)信息报告程序:

社区信息员在第一时间上报街道安监站,安监站在15分钟内上报街道主要领导或值班领导,然后在15分钟内上报区应急办。情况紧急时,带班领导可授权值班人员直接向“110”报警或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四)信息报告内容:

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现场伤亡情况,请求紧急增援事项,或需通报周边地区情况等。

(五)信息收集:

社区信息员在工作时发现的动态和捕捉到的信息应及时上报。

四、先期应急处置工作步骤

(一)应急领导小组有关领导要在接报后第一时间亲临现场组织指挥,相关部门负责人、事发地社区负责人也应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二)立即指定现场联络员,上报区应急办,并负责续报和深入续报现场处置情况等。

(三)成立现场指挥部、启动预案,紧急研定临时处置措施。

(四)快速组织当地先期处置队伍,限定时间赶赴现场分组处置,控制现场动态,排除险情等。

(五)设立现场处置、信息联络、后勤保障等若干工作组,分头开展应急处置,及时抢救受伤者和物资,安全疏散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布置警戒,划定保护范围等。

(六)当上级政府或主管部门有关人员到达现场后,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现场情况,协助上级和现场指挥开展应急处置至事件处置完毕。

五、应急保障工作

(一)应急设备和应急物资储备

各社区要按照要求准备好足够数量的应急设备和物资,确保能随时投入应急处置。

(二)应急先期处置队伍

依托派出所、社区居委会、企业干部、职工、党员、民兵为骨干组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队伍。

(三)紧急避难场所

街道依托广场等设立紧急避难场所,社区可选择在学校、社区居委会办公地点、空旷地带等设立紧急避难场所。

(四)后勤生活保障

财务室和民政所要做好后勤保障资金和物资准备工作,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及时提供应急处置资金和物质。

六、善后工作

(一)迅速恢复当地生产生活秩序。

(二)负责善后处理工作,做好死伤者的善后处理及家属抚恤工作。

(三)协助上级部门做好民政救灾赈灾工作。

七、有关纪律和要求

(一)突发事件应急发生后,各社区应当迅速组织救助,服从指挥调度,力争将损失降至最低限度。

(二)严格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并团结协作,互相配合,不得推诿扯皮。

(三)严格责任追究。

凡在处置突发事件应急中工作不力,有失职、渎职或负有领导责任的,将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八、宣传、培训和演习

(一)公众宣传教育。

精心组织辖区各学校对学生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常识教育。组织各社区居委会、党支部等组织和团体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宣传。定期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以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向辖区群众介绍突发公共事件自救常识。

篇10

面临灾害频发、灾情严重、防灾减灾任务日益加重的形势,我市不断强化减灾救灾公共管理功能和社会服务职能,全市减灾救灾工作发展势头良好。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成立了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细化了工作任务、目标和进度。各乡镇均形成了相应的工作机构。二是建立健全了灾害预警和信息机制。气象部门重点加强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精细化预报和雷电、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每逢灾害来临前,在电视台、市政府网站灾害预警信息,确保第一时间及时向公众预警信息。三是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教育长效机制。开展了“防灾减灾日”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推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全力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积极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演练。四是推进减灾救灾精细化管理机制。制定出台《____市救灾资金精细化管理实施办法》,学习推广京山经验,开展试点,全面推进全市减灾救灾精细化管理。

2、加大投入,不断加强救灾工作能力

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我市进一步加强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系统。气象部门充分运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卫星云图等现代化设施,建立多级灾害性天气自动报警机制,开发短时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实现对灾害性天气可能影响的区域,提前2-3个小时预报预警到乡村,甚至到自然村。二是洪水预警系统。初步实现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雨量站点,重要河段都有水位监测站点。水文部门建立了水文自动测报和江河预警系统,准确预报雨水情,为抗洪抢险提供适时决策依据。三是预警信息快速广泛传播系统。在市气象局、市防汛办分别建立预警信息发送平台,实现在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防范重点等,以手机短信形式发送到各级防汛指挥部成员和防汛责任人。近年来,我市通过逐步加大投入,在物资保障、技术支持上有效提高了应急保障能力。

3、完善体系,不断增强灾害救助快速反应能力

一是建立健全了各类应急预案体系。各级各部门认真研究,科学制定应急预案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先后制定了《____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____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____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等,并以市政府文件下发各乡镇及有关单位,各乡镇也相应完善修定了乡镇预案,并建立了村级应急预案,形成了网络,对灾害应急从机制上作了保证。同时为确保预案的可行性,积极推进预案建设和演练,组织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组织、社区家庭等开展应急演练,增强干部群众对预案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二是建立健全了救灾防灾队伍。全市组建了951 人的灾害信息员队伍,其中乡镇级54人,村级灾害信息员794人,社区63人。对上岗的信息员并进行了业务培训,提高了业务技能,同时增加了防灾减灾常识宣传员,为普及防灾减灾常识提供了人力资源。三是建立赠灾捐赠机制。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光荣传统,动员社会力量参加抗灾救灾活动;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动员行政企事业单位对口帮扶灾区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提高灾害救助能力。四是建立健全自然灾害调查评估体系。结合省民政厅制定出台的《____省民政系统灾情核查工作规则》,我市制订灾情核查工作规则,充分整合民政、交通、

水利、农业、通讯、电力等各职能部门力量,分类开展灾情核查,通过汇商,科学评估自然灾害损失,为政府灾后重建提供决策依据,提高灾后重建参谋决策能力。一是救灾资金总量与实际需求缺口较大。近年来,我市灾害频发,受灾地区抗灾能力较差,因灾致贫现象较为突出,常年需救助的人数多,每年需救济人口数和救济款数量大,上级拨款与实际需求之间有较大缺口,上级实际下拨救济资金数量与我市实际需救济存在较大缺口,资金困难矛盾十分突出。救济资金不足,影响和制约受灾困难群众生活安排工作。

二是社区和农村减灾基础薄弱。我市是鄂中人口大市,也是劳务资源输出大市,常年外出经营、务工人口超过30万,村中青壮劳动力外流导致农村减灾救灾缺乏基础性群众力量;社区和农村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相对滞后,公众对减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防患意识浅薄,存在侥幸心理,缺乏防灾知识及自救、互救技能;农村地区的防灾减灾基础建设较为脆弱。

三是乡镇信息员队伍建设需加强。部分乡、村灾害信息员队伍多数频繁换动,特别是村级灾害信息员主要由支(村)“两委”班子成员兼任,因村级事务繁杂,时间、精力有限,导致灾害信息员队伍无法保持相对稳定。部分乡镇信息工作员忙于具体工作,学习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无法胜任灾害救助工作。

四是减灾救灾信息化手段相对滞后。气象信息预报、水情(警)预报、灾害信息应用平台、冰雹防治等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灾害预警、信息报送、应急响应和应急救助的时效性有待提高。

五是救灾资金分担机制不健全,应急保障措施还不力。一旦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短时间内难以筹备到足够的应急救助物资,除了移动电话、固定电话外,缺乏其他通信系统,一旦遭遇破坏性较大的自然灾害,无法保障应急指挥通讯畅通。应急队伍装备配备不足,面对灾难往往无法开展有效的抢险救援工作。乡镇减灾救灾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救灾工作经费,难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减灾救灾精细化管理工作有一定难度。

一是增强灾害管理的协调机制,推动灾害管理体制的完善。在综合减灾的日常工作当中,与单灾种管理机构合作得如何,直接关系到综合减灾工作的成效。因此,要按照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要求,打破部门分割的界限,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方位的联防工作机制,加强党政机关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之间、政府各层级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各辖区之间的合作,建立和完善民政、气象、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地震等有关灾害主管部门之间灾害信息的沟通、会商、通报制度,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密切配合,协同应对,逐步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减灾工作联动机制。

二是加大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力度。深入社区、农村等基层单位和灾害易发地区,广泛普及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教育,重点普及各类灾害基本知识和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等基本技能,提高灾害防御能力。以“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为契机,结合各自实际,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组织应急演练,着力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建立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大力宣传开展防灾减灾活动的重要意义,面向城乡社区,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良好局面;切实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培训。

篇11

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组织机构建设,决定成立由镇长任宏亮任主任的食品安全委员会(以下简称:食安委),下设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食安办),由副镇长王传海任主任,经发处、社事办、农发办、派出所、工商所、卫生院、广电站、教育总支负责人任办公室成员。由社事办负责食品安全工作的人员担任食品安全协管员,确保食安办工作统一有序、顺畅高效。

加强行政村、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每个村(居、社区)确定1名村(居、社区)两委会成员担任村食品安全信息员;强化企事业单位(主要指农业、工业、建筑业、三产服务业、学校等企事业的食堂)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每个企业必须配备1名以上食品安全管理员。

二、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工作岗位职责

区(镇)食安委要切实担负起辖区内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责,按照“属地负责制、首责管理制、责任追究制”原则,细化职责分工,层层分解任务,确保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得到全面落实。

(一)区(镇)食安办职责

在区(镇)党委、食安委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开展辖区内食品安全工作。制定本辖区食品安全工作总体规划、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和督查;明确并落实辖区内食品安全各环节涉及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牵头组织辖区内有关食品安全的综合整治、联合执法行动,负责监控辖区内的食品安全形势和食品安全信息收集上报;建立辖区内食品相关单位基础档案,协助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开展执法监督;负责开展辖区内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开展食品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的宣传活动,做好区(镇)食品安全协管员、村(居、社区)食品安全信息员、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员的培训;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辖区内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和应急救援等工作。

(二)区(镇)食品安全协管员职责

在区(镇)食安办的领导下,协助做好辖区内食用农(林)产品生产基地、食品生产企业、餐饮服务单位、企业及学校食堂、农村集体聚餐等涉食重点对象的食品安全工作。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工作,做好农村安全信息员和企业管理员队伍的日常管理,指导信息员、管理员开展工作,协助做好辖区内食品从业人员培训和健康检查等工作;掌握本辖区食品安全基本情况,定期向食安办汇报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和安全风险隐患。

(三)村(居、社区)食品安全信息员职责

在区(镇)食安办领导和安全协管员业务指导下,负责本村(居、社区)粮食、蔬菜、茶叶、竹笋、水干果种植户、畜禽养殖户、生猪屠宰企业、农贸市场、超市、商店、餐饮服务单位、农村集体聚餐等涉食对象的食品安全协管工作。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及时更新本村(居、社区)食品安全宣传栏信息,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宣传活动;对本村(居、社区)食品安全情况和涉食单位经营动态进行经常性巡查并做好记录,最大限度制止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并按要求记录上报;协助做好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督促聚餐发起人或举办者,做好聚餐申报和现场制作食品安全及环境卫生,负责本村(居、社区)厨师调查摸底和登记上报,督促厨师办理好健康证;及时向区(镇)食品安全协管员报告,可疑食物中毒、涉及食品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食品安全隐患和举报投诉等信息,协助调查和处理村(居、社区)内食品安全事件。

(四)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员职责

篇12

第三条县气象局负责全县气象信息员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各乡(镇)与各村、社区、及企事业单位的气象信息员负责本责任区内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递与气象灾情上报工作。

第二章气象信息员的产生

第四条各乡镇主管农业的副乡镇长、各行政村支部书记为本责任区内气象信息员;各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气象信息员。

第五条各乡(镇)政府应及时将本乡镇和所辖行政村、企事业单位(不包括学校)气象信息员有关信息(姓名、手机号码、工作单位、职务)及时报到县气象局;县教育局应及时将各学校的气象信息员有关信息(姓名、手机号码、工作单位、职务)报到县气象局。县气象局负责组建气象信息员资料数据库。

第六条气象信息员因工作变动或其他原因无法履行职责时,应由所在单位将新的气象信息员信息及时向县气象局报告,及时推荐新的合适人选。县气象局要及时更新气象信息员数据库。

第三章气象信息员的权利与义务

第七条气象信息员的权利:

(一)第一时间免费获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二)免费参加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识别与防御、气象灾害调查方法及其他相关气象科普知识的培训。

第八条气象信息员的义务:

(一)负责将接收到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递给责任区(单位)内的社会公众,积极做好气象灾害防御行动的组织实施,努力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

(二)负责对责任区内发生的气象灾情上报县气象局,并协助县气象局人员赶赴现场进行灾害调查和鉴定;

(三)协助做好气象法律法规、气象科普知识、气象灾害防御等气象知识的科普宣传,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气象灾害防御意识和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四)乡镇气象信息员应负责对布设在本责任区内的自动气象站等气象探测设备进行简单维护及安全巡视工作,防止气象探测设备被盗或人为损坏。遇到影响气象探测设备安全运行的其它问题,应立即报告县气象局;

(五)协助做好其它有关气象工作。

第四章气象信息员的培训

第九条全县气象信息员的培训由县政府组织召集,具体由县气象局负责集中培训,使气象信息员具备履行职责所应具备的素质。

第十条气象信息员至少每两年参加一次培训。

第十一条气象信息员培训的内容主要为气象灾害及预警信号识别与防御、气象灾害调查方法及区域自动气象站简单维护等。

第五章信息处理

第十二条县气象局应在组建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平台上,建立气象信息员手机短信用户群,确保气象信息员能在第一时间内接收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第十三条县气象局应设立气象信息员报灾电话,并安排人员24小时值守。

第十四条气象信息员接到预警信息后,应通过短信、广播、板报、电话、敲锣、上门或其他因地制宜的方式,尽快将预警信息传递到责任区公众手中。

第十五条气象信息员认为或者确认有气象灾害发生时,应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快赶往灾害发生地开展灾情调查,并将灾情信息通过电话及时上报县气象局。上报的灾情信息应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种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主要内容。

第十六条县气象局接到上报的灾情后应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当灾情显示有人员伤亡或灾害可能加剧时,应立即向县政府主管领导报告。灾情信息与县政府相关部门共享。

第六章奖惩措施

第十七条气象信息员上报的气象灾情信息,经县气象局调查属实后,以乡镇和校区为单位给予同一灾害事件的第一报告人适当奖励。

第十八条气象信息员在工作中推诿扯皮、开展工作不力、不能履行职责的,或为套取奖励报告虚假信息的,酌情给予批评教育或解除其气象信息员资格。

篇13

一、建立健全农村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组织协调的作用,进一步调整、充实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落实相关部门的任务和责任,将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纳入到各级政府的目标考核任务中,建立健全“政府负总责,相关监管部门各负其责,涉药单位是第一责任人”的农村药品安全责任体系,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向纵深发展。

二、加强农村药品协管队伍建设。要协助乡镇政府按照《意见》的要求,重新选聘农村药品协管员和信息员,落实农村药品协管办公室的工作场所、办公设备和办公经费;定期对农村药品协管员和信息员进行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其协管能力和水平;制定农村药品协管员和信息员管理办法,落实考核和奖惩制度,对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对起不到协管作用的予以解聘。

三、建立完善经费保障机制。要对当地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资金需求情况进行分析和调研,并及时与当地财政部门沟通、联系,争取财政部门将“两网”建设经费列入预算,切实解决农村药品协管员和信息员的培训、交通补助、通讯补助以及农村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等费用,保障农村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有效运转。

四、积极将“两网”建设与“新农合”等农村卫生工作有机结合。要加大与卫生部门的协作力度,以“规范药房”建设和“新农合”定点药店建设为切入点,促进“两网”建设和“新农合”的共同发展。在“规范药房”建设方面,按照《****省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争取将“规范药房”作为审批“新农合”、“城市医保”及社区卫生服务定点医疗机构的必备条件,着力提升农村医疗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质量管理水平。在“新农合”定点药店建设方面,可选择一批管理规范的零售药店作为“新农合”定点药店,允许“参合”农民在定点药店购买药品,凭《就诊证》和购买药品的合法票据到所在乡镇合作医疗管理站报销药费,切实保证广大农民群众用上质量安全、价格合理的药品。

五、加强农村药品“两网”示范县建设。要以“两网”示范县建设为重点,以贯彻《意见》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措施,着力使“两网”建设工作在经费保障、药品协管队伍建设、“规范药房”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要及时总结和向省局上报当地“两网”建设好的做法和经验,省局将以简报等形式予以推广,推动全省“两网”建设工作全面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