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幼稚园老师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幼稚园老师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幼稚园老师论文

篇1

1914年,陈鹤琴踌躇满志踏上了留学美国的道路。在去美国的轮船上,他思想斗争着:“学医还是学教育?”最终放弃了学医,他认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1919年,他放弃了正在美国做的博士论文,毅然回国,开启了他的“教育曲线救国”之路,提出了“热爱儿童、了解儿童、尊重儿童”“一切为儿童”的思想观点,并提出了“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的教育目的。

陈鹤琴本人的经历以及他提出的教育目的,都是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学习的: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所在的国家。现如今,出国留学的有志青年也很多,但是当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需要冲突时,有些人选择了前者,留在了别的国家,甚至加入了他国国籍。21世纪的国际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如果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多,那么中国人才的流失将严重影响着中国的发展。

二、“活”的教育方法

陈鹤琴认为清末以及民国时期的复制日本和欧美的幼稚园是“幼稚监狱”,因此提出了“活教材、活学生、活教师”的“活教育”思想。他带着学生走出幼稚园,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到工厂、到码头……让学生把鲜活的现实生活当作教材。同时,他也一直在潜心钻研“活教育”的教学方法。

有一个儿童,总习惯于用左手写字,老师要他改用右手写,却一直没做到。陈鹤琴就对这个孩子说:“你会用左手写字,大家都不及你,你真了不起!但是大家都能够用右手写字,而你不会,那你就不如大家了。假如你也会用右手写,两手都会写,那你就是第一个大好佬了。”不久,这个孩子会用右手写字了。

陈鹤琴先生重视研究幼儿的心理,他所采用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建立在研究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以及个性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现如今,一些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仍然很严重,一些幼儿园评价孩子的标准仍然是记住了几个单词,学会了几首唐诗……陈鹤琴先生等众多的幼儿专家都在多年前就提出了:教育要符合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可见,作为幼儿教师以及幼师专业的老师,我们都有必要重读经典。

篇2

专题报告之后,李教授就与会者提出的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音体美倾向、本科生的目标定位、幼小课程衔接等问题作了回应与交流。

二、分组讨论

(一)研究生培养目标与课程建设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首先就目前研究生扩招后导师压力增加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问题,以及学分制与学位论文之间的关系问题阐明了自己的看法。随后,与会者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了交流与讨论。

1.目标取向问题

目标定位是课程建设的首要问题,在目标定位上素来存在学术取向的研究型和职业取向的应用型之争。与会者联系自己学校的实际阐述了各自的看法。有的强调全日制研究生应以职业取向为主,兼顾学术取向,凸显个人自由选择。有的认为各高校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应该根据各个学校的情况。华东师范大学周兢教授认为,培养目标目前在我国处于模糊状态,应该冷静思考研究生培养中职业导向存在的两个矛盾,即培养目标与国家要求的入口标准之间的矛盾,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从事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教师之间的矛盾。

2.课程内容的适切性问题

与会者围绕“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其实施”的主题发言,针对课程内容的适切性问题,提出研究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之间应有连贯性或层次性,应避免过分的脱节或重复,应增加反映学科最新成果及发展动态的信息,引领学生占领学科发展的前沿阵地。与会者还特别指出方法论及具体教育科研方法引领的重要性,并强调应考虑课程设置的针对性、操作性和有效性。东北师范大学王小英教授提出,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是一个涉及面比较广的问题,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应打破学科界限,追求宽泛的职业选择面。

3.必修课和选修课问题

周兢教授认为有两个重要问题需要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到底是什么?选修课有没有必要全国统一?她指出,要根据不同院校不同导师的特色灵活开设特色课程,选修课应该百花齐放,并提出至少有一门选修课应该是跨学科的课程。虞永平教授提出,研究生的选修课程应该是开放性的,学生既可以选课程,也可以选教师。有与会者指出,全国高校的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应该有统一的核心的基础课,同时也要有体现本校资源的特色课程。学前教育课程还要区别于其他教育学科,设置充足的选修课,保证学生个性化发展。东北师范大学姚伟教授针对两年制研究生的培养问题,提出培养目标应该多样化,导师和学生都应调整“高期望”的心态。也有与会者指出,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在坚持学前教育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扩大研究生选修课的范围,研究生也可以依据个人的兴趣自选课程。

4.高校师资问题

高校教师队伍,特别是导师队伍的建设对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无疑有重要作用。西北师范大学魏新民教授在论及教师教学水平时指出,即使是合理的专业课程设置也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作出调整。同时,不少与会者提到需要辩证地看待因人设课、因师设课的问题。

5.培养模式问题

针对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杨晓萍教授提出了“理论学习+科研训练+教学实践”的培养模式。河南大学王峥老师认为,从培养形式上来看,我国目前的研究生培养还是学徒式的,基本上是培养学术取向的研究型人才。她提出是否可以设想全日制研究生从入学开始就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种不同走向,采取有差异的培养模式。

虞永平教授在小结时强调两点,一是对于无法控制的问题,如国家课程计划等,我们所能做的也是应该做的是努力寻找可以控制的点。二是导师应调整心态,回到学生治学过程中去,注重每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他同时提出几点疑问,如与会者频频提到的学前教育基本原理到底有什么内容,应该有什么样的大纲,这门课本身的价值应该在哪里,本科生的教学和研究生的教学应该有什么差别,应拉开什么层次,并建议下次会议对这些问题作细化探讨。

(二)本科及专科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

华东师范大学郭良菁老师作了题为“上海市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自评体系的研制及其对职前教育的意义”的主题发言。她从研究背景、制订自评体系的目的、评价体系的内容及对职前培养的启示等方面作了介绍。简短的发言引发了与会代表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特征与培养方式的讨论。

1.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对该专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特征是否有共性,共性在哪里,有无层次性与差异性等问题上。与会者在充分发表自己观点的前提下,达成较为一致的看法。首先,幼儿园教师应该有一个起码的入职资格,不管是哪个层次的学校应该就自己的培养目标的专业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其次,各个学校的办学历史、条件、学生的层次等不同,要体现差异性与特色。重点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要定位于培养研究性的幼儿园教师,而一般院校在保证专业性的前提下,应培养应用型的幼儿园教师。也有与会者提出,要充分调查与了解学校所在地的市场需求,采取订单式的培养方式。

2.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及其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与会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存在诸多不协调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与幼儿园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并不了解幼儿园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高校课程设置应体现时代性、专业性,而这一切对于高校教师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不仅仅是撰写科研论文,评定职称,更为重要的是深入实际,开展研究。(2)作为师范生的基本技能,尤其是艺体方面的能力与专业精神和能力的矛盾。有与会者指出,对于学生而言,艺体能力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要学的课程很多,相对而言,一些学校的艺体类课程占了很大比率,很多时候,学生尽管有较为娴熟的艺体能力,却不知道如何引导幼儿去学习。这可能与从事艺体类课程教学的高校教师对于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尤其是艺体教育手段与目的理解有关,更与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的理解有关。传统的幼儿园教师不外乎保姆型、歌舞型两种。在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涉及儿童发展的观察与评价,组织与实施课程能力,为儿童发展创造健康安全环境,支持儿童全面发展以及家长工作等。也就是说,教师的角色定位于“以专业的眼光赋予学习者和学习以价值的人”(冯晓霞),这些基本能力的培养需要相应的课程与教学方式。更为重要的是,专业精神,尤其是对教育对象的爱是培养目标中首先要考虑的。至于艺体课程,有代表提出了学生艺体技能的够用原则。(3)教育价值观与顺应市场的矛盾。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它的专业性应体现在以专业性适应和引领市场。我们应该真正了解家长和社会对学前教育的理解与需要。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是在误读甚至丧失自己的教育价值观的前提下误导家长与社会的需求。这也是教育的工具性在我们办学过程中的表现。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科学性和合理性。(4)与会者就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目标从单一走向多元,增强课程弹性,加强实践教学技能,让学生动手实践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冯晓霞教授在小结时指出,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在设置课程的时候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各校应找准自己的定位;目前对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的标准缺乏实证研究,以后应加强。此外,她还提出高校教师的素质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并列举了台湾地区和新西兰的做法,指出体验性学习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非常重要,高校师资建设、培养模式过程中应加入新思路。

三、总结交流

篇3

二、三十年代,中国教育界就涌现出了一大批为学前教育奋斗的有志之士,陈鹤琴、陶行知、张宗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和理论建设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张宗麟先生更是有着“中国第一位男幼师”的称号,他在对现实学前教育状况不满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前往陈鹤琴先生创办的南京鼓楼幼稚园做教师,一边教学一边探究,并于1926年到1928年间先后发表《幼稚教育概论》等数十篇论文和译著,震动了中国教育界。张宗麟先生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他的事迹无疑为当今社会的男幼师们树立了楷模。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张宗麟先生那个迷茫和探索的时代已经过去,学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我国社会主义虽然只处在初级阶段,但国家重视教育,改良政策向教育倾斜,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充分发展壮大。学前教育作为教育领域里最基础的部分,它的发展和建设理所当然地被提上计事议程。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21世纪最关键的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从幼儿抓起。于是全国各地的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喷薄而出。许多女性开始从事幼教工作,并一度占据了幼儿教师头衔的主导地位。

可是随着幼儿的主体地位的越来越被重视,如何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成了所有幼教工作者头疼的新问题。逐渐地又有人开始反映许多男幼儿具有女性化倾向,矛头直指幼儿园教师性别单一化新问题。人们开始觉察到幼儿园里应该拥有一定比例的男幼师。因为“男性有阳刚之气,其外表刚毅、果断,若揉合了女教师的耐心、细致、温柔、能歌善舞、富于表现力等优点,将会使幼儿园茶馆暖气以来的‘阴盛阳衰’现象逐渐得到平衡、调和,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除此之外,他们认为男性在电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配套使用、名目繁杂的体育设施方面将大有用武之地。或认为男教师的心理特征及行为方式对幼儿有积极的促进功能;或认为男教师会对幼儿的性别意识起到积极影响;更有甚者称其为“为儿童的精神世界补钙”。总而言之,在各方面的努力之下,男性开始打破传统的思想偏见,逐步迈向幼儿教师的行列,肩负起培养后代的责任和义务,成为了学前教育探究领域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幼儿男教师的职业价值和职业尊严

客观地讲,幼儿男教师在社会的呼声是越来越高的。许多大城市的幼儿园和家庭都熟悉到男性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也都欢迎男性前来担任这一职业;绝大多数学者也都呼吁广大热爱学前教育的男性青年参加到这一工作中来,共同为学前教育和幼儿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从长远的角度上看,这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但是在现阶段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幼儿男教师们却碰到了诸多困难。他们一方面被人们用空洞的褒扬抛向高空,一方面又被现实的重力拉回地面——可谓结坚固实地摔了个“重伤”。在对武汉市内几所幼儿园里仅有的六名男幼师的一项专项访谈中,作者发现六名“园宝级人物”均或多或少对现实有所抱怨,而抱怨的最关键新问题还不是事先意料中的低薪新问题,而是社会对幼儿男教师这项职业的认同感新问题。

有着两年工作经验的李明(化名)告诉我,尽管每年的年终评选他都会有奖项归入囊中,但是他由衷地感觉到“我的职业价值在世俗的眼中是一文不值的”;“从而我的人身价值也似乎因此贬值”;“感到很没有尊严”;“等到真正工作了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个社会上更多的是对幼儿男教师这项职业的嘲笑和讥讽,绝少有人能够真正理解”。

这样的目前状况是作者始料不及的。尤其是当作者满怀豪情地采访一位“武汉市先进幼儿教师”的时候,听到他这样说,心里更是久久不能平静。幼儿男教师这项职业是社会需要的职业,但在它为社会服务的时候却遭到社会无情地鞭笞。究其原因依旧是传统社会观点的束缚新问题。长期以来,人们都以为教育孩子是女儿家的事情,社会、包括家人对男性从事幼儿教育的角色熟悉不足。这对他们的工作、生活以至于心理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如恋爱、婚姻、社会地位……同时,人们心理普遍存在着学校等级制度,认为从幼儿园到大学,肯定是越高级越好,学校的老师水平也理应是一层比一层高;反过来,幼儿园里的老师就被认为是能力和水平低下,自身修养不够了。

我们说,职业价值的体现不仅仅在于这项职业是否为社会所需要,同时社会和四周人的眼光以及他们对待这项职业的看法也正是职业价值的侧面反映。幼儿男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处处受限的现实状况,仿若有人在他们背上贴上了一道标签,这对幼儿男教师这项职业本身的发展是不利的,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如此。正如前面所说,幼儿男教师需要来自社会各方面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三、幼儿男教师的发展前景展望

篇4

幼儿园给“位子”,而男教师自身则需明确发展方向。由于长期以来男教师在幼儿园中屈指可数,前人留下来的适合男教师特点的教育教学经验就少之又少,他们的专业发展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太原市育蕾幼儿园男教师靳亮在多年工作中创新性地开展了“清晨踢足球、成语接龙、双休日感想、幼儿生日party”等六大特色活动,受到业内专家的好评。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多年坚持教研实践,让靳亮从一名普通幼儿教师成长为山西省师德标兵、山西省保教能手。他建议年轻男教师:“要清楚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不要盲目跟风模仿,潜下心来坚持钻研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风格。”

男幼师呼唤群体性生存环境

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幼儿园里有6名教学一线男教师,他们的平均进园年限已达7.8年。在男幼师频繁跳槽的当下,这支队伍有如此的稳定性实属罕见。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拥有群体性生存环境是这支队伍存在并发展的重要原因。

最早来到幼儿园的康海兵老师已经工作13年了,他对群体性生存环境对男教师的影响有切身体会。“对男幼师来说,选择从事这个行业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孤独。战胜孤独,就成功了一半。”回想起工作最初几年“单打独斗”的日子,康海兵作了这样的总结。男教师与女教师在知识、情感、个性、习惯、爱好以及教育教学风格等方面的诸多不同,往往让“万花丛中”的“一片绿叶”无从交流,即使有交流也大多是“公事公办”。其中的孤独与寂寞可想而知。而现在6位男教师在课余经常一起踢球,也常常会就一些男性话题聊得热火朝天。

群体性生存环境的意义不仅是排除男教师心理上的孤独感,更重要的是形成相互鼓励又相互竞争的氛围,对其专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6位男教师中卜炜是最晚进园的,学音乐教育专业的他第一次在幼儿园上课时说了句“同学们好”,结果没一个孩子理他。和孩子格格不入的不适应感曾一度让他感到沮丧,“如果没有前面5个兄弟的鼓励和指导帮助,我肯定走不下来。”卜炜坦言。几年的工作中,男教师们你追我赶,相互切磋,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教育教学中,有的人积极将体育和音乐融入游戏教学中,幼儿园每天两小时的“阳光艺体”户外活动成为园本特色:有人将自己的网络特长融入电化教学中,在全县优课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第一名:有人组建起幼儿园的“小小足球队”“小贝壳电视台”……目前他们正在筹备成立“男教师工作室”。“男教师工作室将成为我们交流思想,互相鼓励促进的平台”“男教师应根据自身特点。形成有别于女教师的教育教学风格,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作一些研究与探索”……对于“男教师工作室”。他们有许多畅想。

不过当前对于绝大部分幼儿园来说,形成园内男教师群体性环境几乎不可能,那么园外的群体性环境就显得至关重要。广东省珠海斗门容闳国际幼稚园的徐帮强于2005年创办了一个名为“一支秀——中国男幼儿教师联盟”的网站,目前注册的男教师已超过700人。男幼儿教师在网站上分享信息,讨论话题,互相支持帮助。“联盟”还定期举办“中国幼儿园男教师工作研讨会”,目前已经举办了5届。研讨会关键词从最初的“碰撞、坚定”到现在的“创新、合作”,折射出成员们在群体性环境中所取得的进步。

如果类似这样的组织能在更多地区出现,并在地区与地区之间形成联系,或许能让更多男幼师感受到群体性环境的存在。

关注男幼师生职业情感培养

篇5

一、转变传统在职教育培训观念,树立与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相适应的园本培训理念

首先,要树立开放教育的理念。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多种媒体教材在教学上的广泛采用,使教育过程、教育资源更加开放,学习者在学习方式、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等方面有了更多的自。网络学习较好地解决了工学矛盾,又解决了在职教师“学习充电”的问题。

其次,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随着信息科技时代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与海量信息出现使“终身学习”成为必然;而各种教育资源通过网络跨越了空间距离的限制,实现了学习资源利用最大化,给学习者带来极大便利,提高了“终身学习”的可行性。

最后,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往的园本培训偏重幼儿园的需要,沿袭师范院校、教师培训中心等专门培训机构培训教师的方式,培训内容、要求采取整齐划一的形式,教师缺乏学习主动性,个性化学习需求也得不到有效满足。

因此,将建设学习型幼儿园作为园本培训的终极目标,尊重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精神,发挥网络学习的优势,这样的园本培训才有活力与实效。

二、听取国外“网上公开课程”,分享优质学习资源

在网络上听取国际名校的开放课程,实现与名校名师的“零距离”接触,做“网络淘课族”是当下时尚的学习方式。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百度、谷歌或迅雷等软件,或苹果公司提供的iTunes学习频道进行相关搜索,也可以直接登录名校、名教育机构网站,下载教学录像,还可以将一堂完整的网络课程用视频编辑软件处理成一个个短小段落,嵌入智能手机、掌上电脑、车载系统,利用空闲时间畅游学习的海洋,聆听专家学者的讲课。

如耶鲁大学著名教授Shelly Kagan主讲的《死亡》、麻省理工的《物理:经典力学》、耶鲁大学的《博弈论》和哈佛大学的《公平与正义》等都是大家熟知的网络公开课。

这些网络公开课程的学习目的不是分数和文凭,而是出于对知识本身的好奇和渴望,教师不给标准答案,而是巧妙地引导调动学生的思维。这样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教师拓展思维与眼界,形成崭新的学习观、教育观,还能将概念的演绎以及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三、科学筛选网络资源,搭建教师园本学习资源库

丰富的课程资源是网络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之一,只有占有足够的信息资源,才有可能开展富有成效的学习。因此,科学地选择学习资源,建立基于网络的数字化资源库是网络环境下园本培训的必然选择。

首先,利用国内知名期刊数据库网站检索、下载学习资料。清华大学主办的知网空间(http://.cn)是全球最大的数字图书馆,向读者提供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期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的在线阅读和下载服务。只要注册成为中国知网会员,并为会员帐号充值,即可在知网空间浏览或下载有关幼儿教育的期刊、学前教育学术交流论文以及幼儿教育学位论文。另外如维普资讯网(htt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http://.cn)、超星电子图书馆(http://)等也是我们检索学前教育学习文献的基本工具和重要来源。

其次,借助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搜索并下载国外知名学前教育机构的网上公开的课程标准、教学指引、活动案例、教学视频、环境图片等,帮助教师把握学前教育改革动态,直观体验国外先进幼儿教育经验。如在创设班级环境时,我们在谷歌(google.hk) 输入关键词“preschool education classroom”检索并下载了大量欧美地区幼稚园的活动区图片和简短的活动室环境视频,提供给幼儿教师观看,不仅让班级教师在布置幼儿活动室时有了借鉴的范例,还帮助她们理解了活动室环境创设的原则。

最后,利用电脑的文件夹、网络博客、电子邮箱记事本对网络学习资源进行整理归类,建立属于自己的幼儿教育信息资源库。如把个人电脑做成主题树方式信息资源库,利用文件夹功能管理下载到本地的幼儿教学视频、活动室图片、教研论文;把个人博客做为超媒体信息资源库,随时随地在线浏览收藏的幼儿课程信息资源;用电子邮箱记事本管理网络学习帐号、密码以及重要的国外学前教育资源网站。

四、使用网络工具建立网络学习共同体,进行双向互动式学习

网络学习共同体(Online learning community)是指基于网络的由学习者及助学者(包括在线教师、专家、离线辅导教师等)在共同的网络学习环境中围绕共同主题,通过参与、活动、会话、协作、反思、问题解决等形式彼此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为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而建立的突破时空限制的在线学习共同体。

Blog是个性化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通过它把个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感悟、体验及时积累起来,并在交流和共享中达到思想的碰撞。教师可以在新浪网(.cn)、搜狐网()、网易()进行免费博客申请,将其他学习者的博客地址链入自己博客,从而构建学习者博客群,与其他学习者互相讨论,分享思想,实现互动,从而进行协作学习。

QQ群是为拥有共性的小群体建立的一个即时通讯平台。教师可以借助QQ群建立虚拟的学习群体,在更广泛的层面交流、沟通教学疑惑,分享经验。

电子邮件(E-mail)是Internet应用最广的服务。通过电子邮件系统,可以非常快速的方式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网络用户联络。幼儿教师可以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以电子邮件形式与辅导老师交流,寻求帮助;此外,幼儿教师还可以借助电子邮件与国内外学者、专家探讨交流教育热点问题,获得与权威对话的机会,变学习的被动为主动。在传统学习过程中,与名人、知名学者进行交流几乎是不可能,在网络世界里,我们的声音是可以被听到、响应甚至采纳的。

维客(wiki)也译为维基,是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系统,是一种多人参与,多人分享的学习模式。维基让幼儿教师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与不同地域的学习者、教师、专家进行共同创作、交流,使同一研究主题处于动态更新之中,获得最大程度的完整。

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学习交流平台、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理想的学习环境,在这里距离缩短为零,在这里时间变成无限延伸的链条。网络学习作为传统教育方式的有益补充,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并被人们广泛接受。但是网络技术只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手段,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才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做到依靠网络而不依赖网络,网络学习的优势才能真正在园本培训中发挥出它最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慧杰.中小学校本培训反思与E—Learning培训模式构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6)

[2]马培锋,林盾.雅思贝尔斯的交往教学思想及其对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启示.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

篇6

一、菜地里的学问――利用社区资源引导幼儿寻找与发现

利用社区中的自然资源,让幼儿在观察中产生真实的感受。

孩子的探究,要有丰富的环境。社区的教育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并不是每一种教育资源都能给我们带来益处,所以,教师应该从主题探究的实际需要出发,筛选各类资源,引入对幼儿探究活动有作用的教育资源,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有准备的社区环境,

根据“香香的蔬菜”主题需要,我们选择了“菜地”作为孩子探究的第一站。带孩子们到菜地里观察各种蔬菜。当孩子们通过各种感观发现了过去不知道、过去没有见过或视而不见的东西,这些东西就会更强烈地刺激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蔬菜里的科学――利用社区资源鼓励幼儿探究与实践

利用家长资源收集资料,为幼儿的探究提供充足的材料。

家长是我们主题探究的好帮手,家长可以为我们的探究活动收集材料,帮助幼儿增加日常生活经验,家长也可以走到孩子们中间,为幼儿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有了家长的支持,幼儿在获得了丰富的经验之后,会产生与同伴分享的强烈愿望,会主动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这为主题探究活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教育目标,我们全班小朋友一起制订了一份倡议书,告诉家长我们探究的基本情况,并写明我们的需要,家长可以协助我们做哪些工作,家长一看便很明了。

三、菜场里的乐趣――利用社区资源带领幼儿观察与体验

利用周围社区中的环境资源,让幼儿体验生活。

有时候,我们不需要挖空心思去创设这种那种教育情境,幼儿园外的一些社区资源便是生机勃勃、充满魅力的教育资源。

幼儿园附近的菜市场便是我们最好的探究场所,真实的生活是孩子们的欢乐之源。

孩子们带着两元钱来到喧闹的菜市场,走进菜市场仿佛是到了一个蔬菜乐园,各种各样品种繁多的新鲜蔬菜摆在孩子们面

前,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摸着、看着、闻着,认识了许多平时从未见过的蔬菜,还掏钱买到了自己喜欢的蔬菜,实践了生活片段――买菜,激发了他们对认识蔬菜、品尝蔬菜的兴趣,在活动中享受了快乐,体验了成功的乐趣,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利用这样的社区资源,让幼儿接触生活,在真实的社会活动中学习,从而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和鲜活的知识经验,这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蔬菜中的艺术――借助社区资源启发幼儿利用与创造

利用社区中的人文资源,激发孩子对各种事物的兴趣。

孩子们把自己买回的蔬菜陈列在活动室中,好有成就感。接下来,我们邀请在酒店厨房当厨师的家长来到幼儿园,他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色彩艳丽的蔬菜谱图片,还现场为孩子们表演蔬菜雕刻和蔬菜拼盘,孩子们为一个个美丽的作品鼓掌。孩子们也不甘示弱,模仿厨师把各种蔬菜切成不同形状,制作蔬菜拼盘、蔬菜沙拉等,末了,我们还邀请家长一起举行“蔬菜宴会”,孩子们的高兴劲儿就甭提了。

五、家长老师来啦――借助社区资源激励幼儿交流与积累

利用家长资源,家园共同分享孩子们在探究中的进步和快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在日常活动中,我们班的家长有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愿望和能力,我们在本主题中利用家长资源有计划地开展了以下两个活动:

1.“家长助教”进我班

为了充分挖掘蔬菜的作用,我们邀请了当医生的家长,请他给孩子们讲讲蔬菜的营养及进食方法。它的开展不仅仅丰富了幼儿园的课程活动、弥补了教师知识经验的不足,同时也为教师和家长、家长和家长之间提供了一个经验交流和共享的机会。从而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享受到了自主探索的乐趣,更加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

2.亲子活动展巧手

在主题探究活动结束时,我们还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别具一格的主题展示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情况,对家长的大力支持给予回放性展示,心灵手巧的家长们聚集在一起,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和幼儿共同制作许多蔬菜的头饰及服装(幼儿画、涂、剪,家长缝制、完善)。在主题展示活动中,幼儿穿着由废旧材料制作的服装在舞台上表演着蔬菜的生长过程,家长们则戴着白毛巾,挥舞着锄头扮演农民耕地,整台展示由于家长参与策划、制作、演出而完成得很精彩。幼儿在展示中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加深了对主题的认识和感受,家长们也在参与中加深了对幼儿活动全过程的了解,体会到与幼儿一起学习和活动的乐趣。

篇7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幼教专家都十分关注早期阅读,认为早期阅读对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发展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程度,将会影响其终身学习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美国已经将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新的教育改革政策的重要内容,在全美各州强力推行。我国在新《纲要》的内容中,也第一次明确地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这一观点与国际上儿童语言教育研究提倡的“完整语言”教育是一致的。

综观我国学前教育界对有关早期阅读的研究,可以发现,在研究幼儿阅读态度、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培养上比较集中;而从幼儿园教师角度出发,对自身的环境创设、材料提供、家园同步、教育教学方法、手段等进行研究的却比较少。本研究力图从幼儿园、教师、幼儿和家长几个层面进行研究,探索在主题活动背景下开展早期阅读教育实施的有效方法与途径。随着课改的深入,主题活动已成为当前幼儿园课程内容呈现的一种主要样式,而主题活动内容的选择都取之于幼儿生活实际,在活动过程中,幼儿通过阅读活动会引发或产生某个主题活动内容;通过多样化阅读幼儿会自主探索寻找主题活动的相关资料、交流信息;通过阅读能解答疑问……阅读在整个主题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工具”作用。因此,我园整合主题活动探索开展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幼儿发展。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是很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课题实施的二年中,我们着重以阅读材料的选择、兴趣的激发、多元阅读的手段和家园同步开展早期阅读活动,从多层面、多角度开展此研究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行为,将早期阅读渗透于幼儿的主题活动之中,以“读”为本,开发智力,完善个性。早期阅读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不但有利于幼儿在进入小学后迅速地、大量地、有效地掌握书面语言,而且为全面提高幼儿素质,促进本园质量发挥了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2.概念的界定

早期阅读是指幼儿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内容的活动过程。而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是通过对幼儿提供与视觉刺激有关的材料(图书、图片、标志、文字、电视、录像等),让幼儿接受有关材料的信息,在观察、思维、想象等基础上对材料内容进行理解和语言表达,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倾听成人讲述的一种认知过程,其范围是很宽广的,而不是仅局限于图书阅读

3.研究的理论依据

3.1 《纲要》明确的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中,并提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各种方式引导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3.2 脑科学研究证明,大脑神经系统的网络化过程主要发生在出生后的头三年,听、说、读、写各神经中枢在幼儿5岁时已趋于定型。从大脑皮层的发育顺序看,阅读神经中枢的发育先于说话神经中枢。

3.3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指出,0-2岁婴儿的学习是围绕简单的感觉和运动进行的,2-7岁婴幼儿的学习是以感知觉的体验为中心的,他们的语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婴幼儿后期的学习已形成语言、符号与生活体验的初步沟通。这种基本能力会逐步把以条件反射为主的幼儿转变为有智慧、有体验、有自己思想的学习者。

3.4 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4.研究内容及目标

4.1 研究的内容:“主题活动中阅读材料的选择与利用”、“主题活动中多元阅读的指导策略”、“家园同步开展早期阅读活动”。

4.2 研究目标:树立以幼儿的发展为终极目的的教育思想。以主题活动为背景,家园同步,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在看、听、说的阅读过程中,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引起幼儿阅读识字的愿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提高幼儿的观察、表达、感受、倾听、想象、思维能力,为幼儿入学正式学习书面语言做准备。

5.研究过程:(四个阶段)

5.1 第一阶段: 2006年10月――11月。10月周小燕园长提出此课题方案,并得到国家级立项 。主要着重于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领会课题的研究意义、认真学习教育理论、认真分析我园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具体的研究模式和研究计划。帮助教师确立子课题。

5.2 第二阶段:2006年12月――2007年7月。各子课题教师将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实践中,积极开展研究、探索活动,并进行阶段性小结。

5.3 第三阶段:2007年9月――2008年7月。在前阶段小结反思的基础上,开展示范课互动交流;召开研讨会,交流经验。教师相互交流看法、畅谈体会,达成共识。开展广泛的实践活动。如:课题实施交流会、评优课活动等。做到一人上课众人评,评课形式多样化:结对子评、自评、互评、书面评,促进了观念与实践的统一。

5.4 第四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2月。积累经验,逐步形成主题活动背景下幼儿开展早期阅读的课程体糸。收集各种资料进行结题。编辑论文集、案例集、影相资料等。提炼、形成个案、撰写结题报告。

6.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作为基本研究的方法,同时辅以调查、观察、谈话等方法。在研究过程中,针对活动开展情况,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进行分析、诊断,促进教师对自身行为的不断反思。

7.实施途径

巧设阅读环境、巧选阅读材料、巧用阅读形式、巧挖家长资源。这几个环节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在主题活动之中,起着引导和促进的作用。创设环境既是起始环节,又非静止不变,可以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不断观察调整,环境和材料的提供并非一次性结束,而是变化地、动态进行着;阅读内容和形式之间互为条件又相对独立,这几个环节在主题活动的良性催化作用下互为补偿又交互融合。

7.1 巧设阅读环境――营造生活化、趣味性、互动性的阅读环境。阅读环境即一种气氛,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幼儿带来激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纲要》中明确要求: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7.1.1 巧设生活环境:我们将文字自然、巧妙地溶入幼儿园的生活环境之中,帮助幼儿从生活中获得文字信息。如:在活动室及走廊的墙面上展示图文并茂的故事连环画;将经常出现的文字尽量配在材料标志说明、主题网络展示之中。在幼儿园,幼儿有其自己的毛巾、杯子、小床等物品,在这些物品的旁边我们会写上幼儿的名字,目的是让幼儿记住自己的东西是在哪个位置的,而不会用错物品。久而久之,幼儿不仅能快速辨认自己的名字,还能认识同伴的名字。用文字表示一些常规和注意事项,如:在楼梯口写上“上下楼梯靠右走,不推不挤慢慢走”等。让幼儿感受文字环境,尽量理解文字含义,从而帮助幼儿初步建立基本的文字概念。

7.1.2 巧设游戏环境:《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方式。”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作为教师就要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有针对性地布置幼儿的游戏环境。如:在角色游戏“医院”中,我们会张贴一些除了“医院、安静”等文字外,还有各种医院中的标记“禁止吸烟”等。又如:在“超市”里,我们会张贴一些有关各种物品的代号和价格。8月份在北京举行了百年不遇的“奥运会”找准着一教育契机,在建构游戏“奥林匹克公园”中,孩子们利用各种材料进行构建并在建筑物中贴出相应名称,如“水立方”、“鸟巢”、“奥运新村”等。通过幼儿与游戏环境的巧妙互动,又掌握了更多的阅读内容。

7.1.3 巧设学习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孩子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孩子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我决定根据本班孩子的特点,从孩子熟悉的学习背景导入。根据阅读开展的需要和幼儿一起探讨和实施,让环境与孩子巧妙互动,如:在开展“美丽的春天”主题活动,我们巧妙设计好活动室有明显季节更替特征的墙面――春天来了,桃花和柳树都是小朋友自己做的,青蛙和小蝌蚪是孩子们自己画的。这些色彩鲜艳、充满生活情境的墙饰,无声胜有声,激发孩子阅读的欲望。孩子们对于自己的作品特别感兴趣,他们往往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过来看看、讲讲、互相讨论:“看,桃花开了”、“呀,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了”、“那么多的小燕子!还有柳树的叶子。”孩子逐步从连词成句、到说一段话、直至一个故事。与该环境相对应的阅读游戏活动是字图配对。如:孩子们可以在相应的墙饰旁边,找到相应的汉字贴上去读一读、认一认“蝌蚪”“青蛙”“小燕子”,也可以做成相应头饰进行角色表演――“小蝌蚪找妈妈”。这样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直接体验,不但可使阅读内容具体化,更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悟道理,学到知识,故事中的角色由孩子们自主选择、自由分配,充分体现了孩子自主阅读、自主表现。

7.2 巧选阅读材料――选择生动形象、色彩鲜明、时代性、多元化阅读内容。

慧眼识“材”,良好的阅读材料是确保孩子快乐而有兴趣地投入阅读活动之根本所在。那种“买进篮里便是菜”的做法是不明智的。要深入孩子的世界,审视他们的身心特点,剖析其选择图片、图书等的心理倾向,为孩子慧眼识“材”。选材要画面美观、形象、清晰,色彩鲜艳,装帧结实牢固,根据不同幼儿年龄特点针对性地选。例如:托小班的幼儿,适宜提供角色少、形象真、色彩鲜、背景简的画面造型,同时画面内容要具有亲情性、生活性、节律性,如:虞运来的《小河》(小河,说话,哗哗,哗哗。问它,说啥?有鱼,有虾),同时页数也不宜太多,象《婴儿画报》这样杂志投放阅读角是十分适宜的。而中大班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认知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因此阅读的材料不管从品种、内容来说,都不能过于单一,涉及面应更广一些。

选择阅读的作品要有时代气息,多一些家乡、社会变化发展的信息,体现时代性、多元化,使孩子真正感受到自己是时代的主人,感受社会和时代的飞速发展。另外,对于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儿童作品也应该让孩子欣赏和阅读:古诗、诗歌、散文、故事……欣赏和感受各种文学体裁,让幼儿从小接触不同思想、不同流派和风格的作家作品,开阔幼儿的视野,在不同的作品中,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比如智力游戏:我选择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蓝猫淘气3000问》,我设计了“淘气蓝猫去闯关”的课件,孩子们边观赏阅读,边思考问题,答对了电脑中就会出现奖励的掌声和五角星,然后在继续闯关,直至胜利,孩子们始终兴处于兴致勃勃、积极思考的状态,促进了幼儿想象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7.3 巧用阅读形式――注重阅读形式的多样化、整合化、动态化。资料显示,随着人们对早期阅读教育的重视,未来的早期阅读将呈现多元化、国际化和民族化的特点,早期阅读的形式将更趋向多样化、整合化、动态化。

具体体现以下几个相结合:(1)实物阅读的形式和图书阅读形式相结合,带领孩子走到户外,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验、融入社会的有效途径, 马路上、广告牌上、超市里的各种标志都可以引导孩子主动去阅读,在散步、参观、游览中也可以进行随机阅读,其特点是动态性、随机性、富时代气息;(2)集体阅读与个别阅读相结合,有利于进行个别教育,促进全体幼儿发展;(3)集体阅读与亲子阅读相结合,亲子阅读活动即组织家长配合参与幼儿园的阅读教育活动,指导家长进行家庭亲子阅读教育,从而使家园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尽快提高,同时家长和孩子近距离眼神、动作、言语交流、肌肤相亲,他们分享亲情,分享了解彼此的道德情感、行为习惯,分享了阅读的快乐,亲子阅读的形式将使孩子的阅读能力得到更有效地发展。

8.2 实施有效的多元阅读,幼儿阅读能力增强。

8.2.1 有助于帮助幼儿获得各种知识经验和技能。在主题活动背景下,阅读活动的范畴更为广阔,既蕴涵了丰富的语言经验,又融合了科学、社会、艺术等多元知识体系,为幼儿全方位学习创造了条件,搭建了平台。

8.2.2 有助于使幼儿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它为幼儿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幼儿能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或更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和内容,不同个性的幼儿从互动中取长补短。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焕发出来,表现出:主动翻阅、检索查阅、快速查询、大胆质疑、积极讨论等学习的态度和主动阅读能力。确立了幼儿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能动性、创造性,实现了其语言能力以及其他相关的素质,生动活泼的发展。有效培养幼儿自信心、独立性、合作性等良好个性。

8.2.3 有助于改善幼儿的阅读行为,语言发展水平提高。为学习书面语言奠定了基础。经过近三年的教育实践,幼儿的阅读行为有了很大的改善,与同龄的其他孩子相比,他们选择图书的目的性更强,选择的题材也更广泛,除童话、故事、儿歌类外,综合类也占了一定的比率;阅读时更投入,会有序地翻书,喜欢边看边讲,看书时的专心程度也大大提高;对阅读内容的观察更全面,理解程度更高。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增加了幼儿的知识,开拓了幼儿的视野。知道图书和文字的重要性,愿意阅图书和辨认汉字,为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作好了前期准备。通过爱上阅读,使孩子同时学会爱的方式和爱本身,懂得爱自己,爱他人,爱生命,爱世界。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一定的阅读能力能使孩子获得更多情感体验和更多阅读的快乐,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加热爱读书,热爱生活。

随着课题的深入发展,我们发现孩子们思维活跃,活动课上发言积极,对于某些问题,敢于质疑答疑,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其认知能力明显提高了。同时,早期阅读教学也是一种情感教学,每个故事、每个汉字都是丰富幼儿情感的重要途径。他们热爱尊敬父母、长辈,团结关爱同事,爱祖国,性格活泼开朗,使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8.3 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教师是实施早期阅读教学的核心,课题的研究探索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舞台。我们通过教育科研,增强了科研意识,提高了研究水平。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鼓励幼儿阅读,也提倡教师阅读,结合教师现状,实行了三个通过:通过为教师订阅报刊、书籍创造阅读条件;通过“读书品文”、“好书推荐”等促使教师去看书;通过阅读心得交流、教学反思撰写、活动组织、例式研讨让教师体会阅读带来的益处,逐渐在园内形成一种 “书香”氛围。同时,“书香”也浓厚了我园的教研氛围,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组的开课、研讨交流活动,并在学习――实践――研讨――再学习――再实践――再研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三年来,课题组坚持定期例会,学习理论,设计活动方案,制作教具、学具,编写园本教材,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明显提高。课题组成员撰写的科研论文《浅谈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浅谈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建构多元互动》、《在主题活动背景下家园同步开展早期阅读活动浅探》》、《中班幼儿早期阅读材料的选择与指导》等在国家级课题研究中期成果评比中获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由段柳虹、潘秋荣老师执笔撰写的案例研究获福建省案例比赛一等奖,赖玉珍老师撰写的《开展早期阅读活动,提高幼儿前阅读能力》一文在市小学、幼儿园学科带头人论文评比获一等奖并出书刊。周小燕园长被评为国家级科研先进个人,她还被评为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县优秀教师;潘秋老师荣获优秀班主任称号;潘秋荣、赖玉珍老师被评为县优秀教育工者。

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园的早期阅读教育方案。本课题研究已经历时三年,省、市、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多位教师参与其中。通过对三年教学实践的全面梳理和总结,提炼出“优化环境、材料选择、师幼互动、有效整合、家园共育的五大教学原则,探索出“集体教学、区域阅读、渗透阅读”等几个有效的教育途径。并形成3―6早期阅读教育方案,内容包括各年龄段的教学要求,环境创设要点、集体教学预设内容和活动设计、各年龄段年段活动设计等。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努力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注重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真正使幼儿在阅读中学会倾听、发展语言、增进理解、提高想象,在阅读中学会做人。

8.4 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家园共育效果好。家长资源是不可忽视的财富,在整个早期阅读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家庭资源的可利用性,努力使家长和我们一样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着、合作者、引导者。

在幼儿园早期阅读表现为教学活动,而在家庭则表现为一种亲子阅读活动,它使成人和孩子之间乡村了温馨、和谐、互相理解和信任的关系。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早阅读活动的价值,更有效地帮助孩子获得发展,家长们也在我们的引导下参与并重视亲子阅读活动。家长主动,大胆地在家庭中创造性开展早期阅读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了每个家长的创造性,充分尊重家长的教育教学成果,积极探讨和交流,并在积极探讨和交流的过程中,对较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及策略加以总结和推广,以便使更多的家长,能从中得到启迪,也使实践过程能更有效的加以实施。通过推广和交流,也可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同时,我们还利用网络和家长保持联系、交流。我们将每一个阅读活动的要求表达在班级的网页里,让家长在与幼儿进行完亲子阅读及拓展活动后,会把孩子的表现、收获及自己的心得记录下来,上传给老师。这种积极的亲子互动,家园互动,不仅促进早期阅读活动的发展,也促进了家园关系的和谐。

为了使早期阅读活动开展得更有意义,我们会请家长协助收集有关早期阅读内容的资料,为活动的开展及幼儿经验积累做好铺垫。如:在他们是谁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他是我爸爸》这一阅读活动,我们邀请在交警大队工作的家长,用生动的方法向幼儿介绍了交通方面的知识,使孩子们受益非浅。家长、老师、孩子共同形成了一个有意义的集体,这不仅拉近了幼儿园、老师、孩子的距离,也促进了分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

此外,我们将幼儿带出幼儿园,走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从而进一步解放幼儿的双手、头脑、眼睛、嘴巴、时空和空间。在幼儿春季踏青、秋游赏菊、观落叶的时候,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认读一些商场、游乐场所及各种花卉、不同品种树的名字,如“三元阁”、“北山公园”“龙潭公园”提高了幼儿的认读水平,陶冶了情操。

9.课题研究后一点思考

9.1 对幼儿早期阅读教学模式的再完善。教学模式是一种结构,它是基本和相对稳定的,而非僵化、一成不变的。在主题活动开展阅读活动幼儿离不开听,离不开把感受到的音、图转化为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而整个阅读教学中,看、听、说、认既是阅读教学活动目标的内涵,又是具体操作化的指导方法。我们在模式运用中,应以强调“理解至先”为基础,灵活交叉的使用多种指导方法,以适当调整活动过程来优化阅读教学活动结构,使幼儿早期阅读教学模式日趋完善。

9.2 对家长素质的再提高。家庭是进行早期阅读教育的重要场所,3―6岁的幼儿有2/3的时间在家庭中度过的,是否开展亲子阅读、亲子阅读质量的高低,是构成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社会文化基础。然而每个家庭的差异很大,家长素质的高低不同,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同,因此给教师指导家长开展亲子阅读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如何面对不同类型的家长,有效地开展早期阅读教育的家园合作是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篇8

一、团结协作,积极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体现各班教育特色.

1 、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我们年段有3个班级,有青年教师。基于培养青年教师,为让新教师快速成长的要求。我们开展了师徒结对活动。指导新教师设计教案、试教。并在幼儿园全体教师面前上公开课。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提高新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2 、团结协作、争创成绩

我们保持年段团队的良好工作氛围,调动每一位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发掘她们的特长,更专心、更用心地投入幼儿园工作,团结一致,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3 、齐心协力、相互促进

大班的全体教师在园领导的带领下,团结一心,勤奋踏实,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密切配合,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形成了积极,团结,群策群力的良好风气,出色的完成了各项工作。

二、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1 、用环境说话。

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育作用愈来愈受到大家的重视。本学期我们继续探讨环境教育的问题,努力创设与教学课程紧密结合的环境,着重体现了幼儿的全面参与性。主题墙的创设也体现了师生互动,主动学习的新的教育理念。各班老师结合教学主题有计划,井然有序的布置主题墙。在家长、幼儿、老师的三维互动,人人参与下,主题墙不再是老师的杰作,更多的由幼儿的想法,幼儿的参与,家长的配合支持为主。主题墙成为互动交流、探讨、知识分享的小天地。

2 、丰富区域材料。

区域活动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本学期各班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调整,更多的提供一些本土材料,废旧材料,并且与教学主题相结合,开展活动。活动后及时展示幼儿作品,并注重发挥幼儿主体性,请幼儿利用区域活动手工、绘画作品布置教室。

三、加大教科研力度,提高研究质量。

1 .深入学习《纲要》 。

我们段订在每星期二的中午开教研活动,一起学习专业知识和政治思想,一起听课、评课,一起商量主题活动内容,一起交流工作中的困惑等等。

2 .园内的教学研讨 。

幼儿教育的发展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才不会被时代淘汰。组内老师们积极参加集体研讨和分组研讨活动。坚持每个周一的教研活动,每次活动内容安排充足,全组成员参与研讨。每位教师都是教研活动的主人,在每次的教研学习中,大家总是积极参与讨论,各自有独特的见解。年段内形成团结一心,互相帮助,积极讨论的浓厚学习气氛。

这期间,我们全体教师共同学习、了解研究内容,然后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通过讨论,我们确定了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幼儿:大班幼儿课堂礼仪的培养、大班幼儿责任感的培养、大班幼儿坚持性的培养、大班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各班对照课题确定研究的阶段内容和途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同时我们的工作中还注重了幼小衔接的交流学习,拓进了幼儿园与小学的不断沟通。为幼儿顺利的如小学打好基础。

3 .提高学历 .

专业的成长需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除了提高自身学历,老师们也经常上网查询资料,阅读各类教育杂志和理论书籍,丰富知识,提高职业素养。

四、开展多种活动,建立家园互动的科学育儿桥梁。

家长工作是幼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水平”,“如何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是我们大班组老师最为关心的问题。

对待家长我们始终以平等是基础,沟通是桥梁,参与是行动的原则,树立全心全意为幼儿服务,为家长服务的思想,在行动上体现一切为了幼儿,一切为了家长。平时,我们通过班级博客、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家园联系本、亲子活动等形式,加强家园沟通,共同关心孩子的进步。

在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下,家长逐渐意识到教育孩子不仅是老师的责任,同时也是家长的重要责任。于是,家长们越来越关注幼儿园的教学。

面对成绩,喜悦是短暂的,更久远的是压力,我们感到只有变成绩为动力,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学无止境,我们会不断地向书本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其他年段学习。更加科学的组织幼儿一日活动,更加扎实地开展教科研活动,继续发扬团结奋斗的精神,以不懈的努力迎接一个个挑战!

五、努力的方向。

1 、继续深入学习《教育指导纲要》,领会纲要精神,热爱、关心每一位幼儿,有效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

2、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行为,努力提高总结经验和撰写论文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师工作总结范文二

我们班是一个活泼向上的集体,在集体中53位小精灵,都有着其独具的特点。聪明活泼的xx,顽皮好动的ss,他们的一举一动无时不刻不在牵引老师的目光,孩子们一天天成长,一天天的进步,我们三位老师感到无比的欣慰、自豪。有过辛勤的汗水,才会有收获的喜悦。

本学期,我和冯老师以新《纲要》为指导,积极配合,科学施教,围绕园务工作及班级实际开展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有利的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发展,特总结如下:

一、加强幼儿日常生活、常规及自我保护教育

幼儿在幼儿园生活的愉快、舒适、才能令家长满意放心。我们的工作方能顺利实施。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合格、健康的体格。我们老师相互配合,合理安排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和内容,保证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并努力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游戏活动,如:开展跳绳、拍球等活动。为了让幼儿对天气的变化有初步的感受,并学会主动增减衣物,隔毛巾、照顾自己。

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就是让幼儿学会自律。教师榜样作用尤为重要,日常里,我们坚持说普通话,与幼儿交谈时主动使用文明语言,注重仪表整洁、文明举止。教师的互助、礼让都给幼儿以深刻积极的影响。同时,组织 “我为集体争荣誉”的谈话,开展了以小组为单位的评比活动,使幼儿认识到自己言行直接影响着本组的荣誉,因而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在奖励方法上也作了改变,从传递送小红花变成了幼儿喜欢的粘贴画和小印章,孩子们被这些美丽的图案吸引了、兴趣更浓了。幼儿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幼儿将逐步走出幼儿园,走向社会,社会中隐形的危险因素势必对幼儿造成伤害。为了减少、防止伤害,我们对幼儿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如结合“幼儿追跑、推拉”现象展开现场讨论,进行了“我该怎么办”“灭火好方法”等谈话活动,时刻提醒幼儿意外就在身边,将自我保护注入到幼儿生活经验中,为今后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二、大胆尝试探索,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教育就是向幼儿施加积极的影响,在开展各类教学实际工作中,我们注重突出重点,以人为本、充分发展幼儿感官,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游戏性体验中获得发展。

在全面学习和贯彻新纲要实践主题探究课程中,我们积极尝试将重心移向了“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探索能力”的研究。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兴趣爱好不断生成出新的教学内容,如汪老师开展的《小小工具用处大》,陈老师接待“区网片”活动《奇妙的云》及区“双优” 评比活动《燃烧的秘密》等为幼儿创造了广阔的探索空间,充分尊重幼儿,鼓励幼儿,有效的提高了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和能力,深受幼儿的喜欢,我们将再接再厉,不断实践积累经验。

早期阅读一般是指未入学的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生动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由于本班幼儿即将面临进入小学,进行早期阅读是非常必要的。在全班开展了“如何创设阅读情趣,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的个人专题研究。从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变幼儿被动学为主动学,充分发挥师生互动作用、开展多侧面的活动形式三方面入手通过一学期尝试,幼儿对早期阅读有了较为浓厚的兴趣,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学期观摩活动中幼儿大胆表述、丰富的词汇、完整的语言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将训练的目光从简单的构图、着色转化成幼儿自主想象。在教学上打破了以往步骤、示范教学法,让幼儿自主去观察,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鼓励幼儿大胆的进行构图,对于幼儿的作品经常给予肯定。在这种氛围下,孩子们的绘画的技能技巧及色彩的运用有着很大的进步。在本次“六一”亲子作品画比赛中我班有十一个幼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对《主题课程》学习、尝试,让我对“如何让幼儿在支持中学习、探究”有了更多的理解。“如何让幼儿主动发现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幼儿的学习是在主动与环境互动中构建的,教师要努力转变角色定位,做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三、架起家园合作教育的桥梁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奠基阶段,家庭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的特殊力量,更是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新《纲要》也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远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利用《家长园地》有效阵地,除了向家长介绍幼儿园教育的主要任务、要求和内容,宣传育儿知识;还向家长展示近期主题网络图,每周还在《家长园地》中留有一席之地,帖上一张小帖士,在上面有本周需要家长配合的一些事项。如亲爱的爸爸妈妈本月主题,“吃的学问多”,我们班将增设一个“食品店”进行角色游戏,请您帮助我们收集了食品袋、水果及干果。这样一来变成了一张充满亲切话语的小贴士,贴近了家长的心,许多家长都会在百忙之中乐于满足孩子的要求。

针对幼儿出现新情况、家长的疑虑,我们进行家访和定期预约谈话,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如我班幼儿杜金宇上学期是一个爱学习、有礼貌的孩子,但是这段时间退步很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喜欢疯闹、对老师也没有礼貌。我们便与孩子母亲进行了一次预约谈话。通过交谈我们交换了彼此的看法,同时共同商量解决办法,最终找出了孩子的原因。被医院确诊过敏性弱听,也就是对分贝高的声音听不见。我们针对孩子的情况,为孩子调整了座位,并给予特殊照顾。家长对我们的工作表示了深深的感激。

为了及时准确的促进家园互动、沟通,我们坚持使用“家园联系本”,上面记载了幼儿表述每日所学的内容及幼儿在家表现。对有针对性的问题我们及时进行反馈,并以此为依据,加强个别教育,这项工作受到了家长的重视和欢迎,片片言语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常常有家长在本中写到:“幸亏有了这个本子,使我们看到了孩子进步,孩子真的长大了……

四、 注重个体发展,因材施教

教师工作的原则就是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孩子,并不断的寻找、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促幼儿在自身水平上得到发展。

蓝潘雅怡是从大二班转到我们班的,刚来时胆子很小、性格内向,不愿与小朋友交往,家长为此非常着急。尽管老师用了很多办法亲近、并帮助他,但是收效不是很大。在一次珠心算活动中,我惊喜的发现孩子在珠心算上有一定基础,于是我们抓住孩子的特点,平时对于孩子的珠心算常给予肯定,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并推荐孩子比赛,使能力得到了锻炼。通过我们的努力,孩子变的活泼、开朗了。家长在家园联系中包含深情地说:“豆豆的进步,是两位老师辛勤培育的结果,太感谢了……

但仍有不足之处,我班一幼儿在冯老师的不注意之下受了点伤。且未能及时将情况告知园领导,而造成严重后果,也使得了我们两位老师做一次深刻检讨。

一学期转眼即逝、回顾过去,我们感慨万千。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中,幼儿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水平也得到了新的锤炼。在我们班3位老师的愉快协助下,班级的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加大家长的工作和幼儿常规工作的力度,注重个别转化教育,大胆实践探索新的教育模式,用新型教育理念指导实践,促进孩子健康、和谐的发展!

幼儿园大班教师工作总结范文三

从跨出学校,到跨入幼儿园做“孩子王”已有五个月了。在这五个多月来,我用爱心扣响了童心的大门,尽管我还没有完全走进他们,但那一扇扇美好的心灵之门已经向我敞开了。我是一个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老师,带小班。记得我刚接触孩子时,孩子们仿佛视我为“坏人”,哭的哭,闹的闹,面对这样的情景,毫无工作经验的我束手无策,幸亏有邵老师在旁边指导我。我微笑着走到孩子们中间,跟他们玩玩具、给他们讲故事一起做游戏,渐渐地从孩子们那友好和信任的眼光里,我找到了自信。为了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特作如下总结:

一、爱心、天职

幼儿园教师首先要有爱心,她们应给幼儿母亲般的,使孩子感受到老师是那么亲切可近,从而把老师当成可爱可敬的人,爱孩子是每一个教师最起码的道德,爱那些美丽聪颖一笑两酒窝的孩子容易,但爱那些不怎么讨人喜欢的孩子,甚至是爱那些有缺陷的孩子,那就需要有一颗真正的爱心,神圣的师爱是广博的,它应该是面向全体幼儿的“博爱”这是教师的天职。

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不能自理,孩子由个体进入到群体中生活,开始会有一种陌生感、恐惧感。我耐心的抱着这个哄着那个,不怕脏,不怕累的和邵老师一起象慈母般的照顾着每一个孩子。对于孩子来说老师的微笑就是爱的表示,而这微笑来自于老师对孩子心灵的呼唤,来自对工作强烈的责任感,每天我们都是微笑着迎接孩子,微笑着送走孩子,尽全力做到让每一个孩子开开心心的来,高高兴兴的回家。

二、童心、知心

幼儿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正处在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老师的活泼开朗会给孩子们生机勃勃的印象,能创建一个轻松活泼的气氛,会使幼儿的心境始终保持愉快,逐渐形成健康开朗的性格。教师应变一个滔滔不绝的讲师为幼儿听众,这是老师的智慧和能力的表现,这就需要老师要有一颗童心,去和孩子们叫知心朋友。我处处以孩子为出发点,走进孩子世界,做到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把他们的每件事情都当作大事情来看,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使孩子真正生活在自由宽松的环境里,把老师当成知心朋友一样吐露心声。

三、尽心尽职

人们常说:“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表”时代的进步要求老师不断提高素质水平,努力培养出跨世纪的接班人。我自感自己是才疏学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担此重任。因此我非常注重自身的修养,我常常刻苦钻研教材,有空就阅读幼教书刊,遇到好文章、儿歌、教学经验等都记录下来,进行认真的学习,研究以便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工作中我积极探索、虚心接受领导及有经验老师意见。邵老师是我的好老师,她看我的课指出我的不足之处,使我从实践到理论再理论再提高中成长。这学期园内还组织了教师专业素质比赛,我以积极的状态投入每一项比赛,虽然并未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我已在过程中得到发展。

幼儿教育事业是灿烂的,幼儿教师的使命是崇高的,我时时刻刻以这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尽心尽职的工作,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论的:教师应该成为儿童幸福的创造者,成为儿童心灵的医治者和治愈者。

看了“幼儿园大班教师工作总结”的人还看了

1.大班教师工作总结报告

2.2017幼儿园老师年度个人总结6篇

篇9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涉及到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形成了一个包括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师范教育等的完整教育理论体系。

本文试图从陈鹤琴的成长背景出发梳理影响其教育思想体系构建的重要理论基础,分析两者之间的继承与批判关系,从而整理出其教育思想的典型特点。

一、中国传统教育思想

陈鹤琴的故乡浙江上虞,是一个传统教育基础十分深厚的地区。宋代以后,府州县学普遍设立,讲学风气很盛,诵读之声不绝,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民俗民习,具有深厚的儒学人文环境和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结合的特点。陈鹤琴早年在家庭中接受的严父慈母的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使其形成了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初步认识,“相信‘爱’比‘严’来得好些。但‘爱’不要变成‘溺爱’、‘宠爱’,‘溺爱’比‘严’还要坏呢![1]”这些早年的经验为其日后提出家庭教育思想起着重要的作用。

陈鹤琴8岁到14岁进入私塾读书,使他对中国传统的私塾教育有了比较客观的了解。他指出:“每天上午8时左右,走到书馆,就先向孔子神位一拜。然后走到自己的座位坐下。……我们大家坐好之后,先生出来了,我们就一个一个的把书拿了去,放在先生的方桌上背诵给先生听。……旧书背完了,先生给我上新书。先生念一句,我们跟他念一句。”[2]陈鹤琴对私塾教育只是背书和念书的教法深恶痛绝。他认为在私塾里度过的六年最宝贵的时间,除了认识三四千字以外,其他知识学得很少。陈鹤琴后来热衷于“活教育”,应该说和这段亲身感受的“死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内在联系。在《什么叫做“活教育”》一文中,陈鹤琴指出:“简单地说一句,就是‘不是死的教育’。书本主义的教育就是死的教育。”[3]他从课程、教学、教师、儿童、行政、设备六个方面列举了活教育和死教育的十大区别,指出了中国传统教育的问题。

虽然陈鹤琴所追随和倡导的新教育本身就是“对于传统教育不满的产物”(杜威语),但是,从陈鹤琴长期的教育实践及创立教育的理论中都可以看出,他从未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教育。相反,他在批判传统教育的同时也十分注意从中摄取有益的营养。陈鹤琴善于运用传统私塾教育中的一些经验来解决现代教育问题。如,私塾教育注重因材施教,“聪明的学生,给他多学一点;愚笨的学生,给他少学一点。不举行划一的共同考试,引起无谓的竞争”;[4]采用“个别的指导,个别的考查,以资鼓励而促上进”[5]的个别教学;强调行重于学的特点和当时新教育改革所倡导的观点相吻合,符合现代教育的基本规律。除此以外,陈鹤琴的为人、为学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在求学期间,陈鹤琴常抄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格言警句以激励自己;他注重教育,后天感化以及环境对人的影响,肯定“孟母三迁”、“染丝说”的合理性。总之,我国古代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经过陈鹤琴的实践、过滤和升华,形成了他教育理论的重要基础。

二、西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陈鹤琴教育思想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兴起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正如陈鹤琴所指出的:“我提倡的活教育是和杜威的学说配合的,因为活教育和杜威学说,其出发点如所走的路子、所用的方法有相似之处。”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张教育适应儿童个性发展需要和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强调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中心,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而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能被人们广泛接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思想的反传统精神,“在当前多种多样的进步学校中可以发现某些共同的原则:以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反对从上面灌输;以自由活动反对外部纪律;从经验中学习,反对从教科书和教师学习;以获得为达到直接需要和目的的各种技能和技巧,反对以训练的方法获得那种孤立的技能和技巧;以尽量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反对为或多或少遥远的未来做准备……”[6]

陈鹤琴1917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那里是美国新教育的中心,也是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基地。陈鹤琴亲身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氛围,触摸到进步教育的脉博。在学习期间,陈鹤琴师从克伯屈、孟禄等人。克伯屈是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杜威的学生。他根据杜威“从做中学”的思想创立了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设计教学法。这一方法重视儿童的主动性,由儿童或儿童与教师根据儿童的兴趣与需要,拟出预订的目的、活动的计划。在活动中,以问题为组织材料的中心,设计各种类型的活动单元。陈鹤琴将从杜威及其他美国老师那里学来的理论应用到幼儿教育阶段,形成了“活教育”理论。这一理论包括三大部分: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在目的论中,他提出了“做现代中国人”的五个条件:健全的身体、建设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合作的精神、服务的精神。从其内容分析,既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又符合儿童自身个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出鲜明的反传统色彩以及对西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继承。而纵观他的“活教育”的课程论和方法论思想,更是直接反映出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继承。“活教育的课程是指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7]“活教育的教学方法也有一个基本原则。什么原则呢?就是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8]。即强调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中心,以儿童的直接经验的活动为中心。

三、机能主义心理学与西方测验理论

重视心理学研究是陈鹤琴理论的一个重要特色。他关注儿童期的意义、运用实证研究总结出儿童的心理特征、有关儿童人格发展等问题,并以此作为解释与解决有关家庭教育、幼稚教育、小学教育等问题的依据,为中国教育的科学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早在美国留学期间,陈鹤琴就接触到桑代克的心理学理论,对心理学研究产生了兴趣。桑代克是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教育测验运动的代表人物。其基本观点是学习的实质就是有机体形成刺激(S)与反应(R)之间的联结。他明确地指出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一个人的联结系统。同时,他还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对于这一理论,陈鹤琴在其著作中多次作了通俗易懂的分析介绍,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原则。如:在《家庭教育》一书中陈鹤琴提出:“刺激来得优良,联念与反应大概也是优良的;刺激来得卑劣,联念与反应大概也是卑劣的。”[9]因此,“做父母的一方面必须事事以身作则,一方面必须选择优良的环境使小孩子得到优良的刺激和印象。”[10]在幼稚教育关于习惯的培养等方面,陈鹤琴同样运用了这一原理进行解释。

在儿童心理学研究方面,陈鹤琴除了借鉴已有的理论来分析现实教育问题外,在回国后还把西方的测验理论和方法引入我国,掀起了一场教育测验运动。对于原因,他曾这样写道:“在心理学家伍德沃斯的指导下,我曾选定自己的博士论文的题目为《各民族智力的比较研究》,准备去作一次广泛的智力测验,结果虽然没有成功,可是我对测验的兴趣实始于斯。”[11]除此以外,在留学美国期间,陈鹤琴亲身感受到西方科学和研究方法带给人们的好处,也让他对测验理论产生兴趣。他说:“算命看相的,规定一个人是适于学商,一个人是适于读书,这个岂能可靠?……唯今日所欲的心理测验才是科学的方法,在教育上算是最新的利器。”[12]从1920年陈鹤琴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开始,他就开设了心理测验课程,并先后出版了多本关于测验理论的著作。从内容上看,这些著作大多来自于陈鹤琴亲身的实践,用我国的实例来说明问题,重视把国外的理论、经验、方法应用于本国实际,通俗易懂。

综上所述,陈鹤琴成功地借鉴了西方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并联系中国现实主动发展了自己的心理测验,改变了以往经验式的传统方法,推动了我国测验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四、德可乐利教学法

德可乐利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比利时心理学家及儿童教育家。他于1907年在布鲁塞尔创立命名为“生活学校”的新式学校,主要由幼儿园及小学组成,招收4-15岁的正常儿童。他以这所学校为基地,长期从事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了成功,成为当时许多学校所向往的范例,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陈鹤琴二十世纪30年代曾访问过比利时,亲自前往德可乐利学校参观,对德可乐利教学法倍加赞赏,回国后积极予以宣传和推广。不仅如此,在他的活教育思想以及关于幼稚园课程思想中也借鉴了德可乐利教学法的一些基本观点。

作为医生的德可乐利强调遗传和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研究了有机体与环境“融合”的问题,提出了“整体化”的概念。他认为儿童是以他的整体(记忆、思维、推理、表达等)对外界作出反应的,并且在兴趣的支配下优先选择某一事物。依据这一基本观点,德可乐利提出了他的教学理论。他要求打破传统的分科体系,把课程的知识分为个人的知识及环境的知识两大类,再组成教学的单元,并按照单元进行学习。由此可见,陈鹤琴所创立的幼儿园课程的“整个教学法”的基本观点与德可乐利教学法有相似之处。他明确指出:“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系统地去教儿童学。”[13]以他的“认识龟兔”为中心的主题为例,基本要求是各门学科围绕“龟兔”而展开活动:先是以真实的龟兔引起兴趣,继以研究龟兔的生理特点、讲述“龟兔赛跑”的故事、剪贴龟兔的挂图等。

如果说,整体性观念是陈鹤琴对德可乐利思想的间接继承的话,那么,陈鹤琴在《参观德可乐利学校报告》一文中详细介绍的关于德可乐利学校实施教学的三步骤,直接导致了他的“活教育”的四个学习步骤的产生。

德可乐利认为儿童认识一种事物须经过三种步骤:直接观察、间接联想、自己发表。陈鹤琴继承了德可乐利的这一思想,提出了“单元教学”的四个步骤:即观察实验、参考阅读、发表创造、批评研讨。首先,实验观察是指教学从直接感知入手,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耳、动脑,认真观察学习对象,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其次,参考阅读是教师指导儿童带着观察中所发现的问题,认真阅读教科书参考书,鼓励儿童动脑筋想问题、解决问题;第三,发表创作是教师指导儿童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中学得的知识,通过活动表现出来;最后的批评研讨是让儿童自己总结,自己评估,自己检查前三个阶段的学习。

总之,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真正像陈鹤琴这样能建立起系统教育理论的中国教育家并不多见,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前人包括当代人的思想在中国现代教育家建立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时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2][4][5][10][11][12][13]陈鹤琴全集(第六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516.538.534.534.699.699.638.557.

[3][6][14]陈秀云、陈一飞编.陈鹤琴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398.380.192.

[7]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C].华东师大出版社.1981.6.

[8][9]陈鹤琴教育论著选[C].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47.

Theoretical Basis of Chen Heqin's Educational Philosophy

LI Yu

篇10

一、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多年来,一直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学法、教法。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在班级整体成绩的提高取得了明显效果。在本年度我任教的班级的(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化学成绩,在所有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中成绩均居同层次第一。作为备课组长团结组内的年轻老师,坚持集体备课以老带新,在钟主任的指导下,依靠集体力量,在与一中生源相差悬殊的情况下,第一期的期末质检我们与一中缩小了差距,上期质检考试中我们平均分,及格率均超过一中,高分段人数与一中持平,这期的目标是全面获胜。

三、班主任工作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的班务工作主旨是:以“尊重、信任、共情、关注”八字来要求自己,既教书又育人。本年度班级的成绩和班风建设在年级中一直位居前列,在学校和年级组织的篮球赛,辩论赛,运动会等大型集体活动均取的了前三名的好成绩。

四、教研教改

教研教改方面,撰些相关论文《高中化学总复习探索》发表在学习方法报、《高中新课程中体会与反思》获省二等奖,校级观摩课《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或二等奖。今年担任课题组组长开展县级课题《新课程高一化学上下衔接研究与实践》等,今年指导李日花、廖祥波老师在学校青年教师比武理综组均获二等奖。今年被学校推评为县级优秀教师。成绩属于过去,我将把每天当做一个新的起点,继续努力。

教师竞聘述职报告范文2不经意间,这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一学期里,我始终本着以幼儿为主体,牢记自己是一格幼儿教师,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幼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工作责任心强,重视幼儿的个性发展与幼儿的全面发展相协调,尊重幼儿,做到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注重自身知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本学期,较出色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热爱并尊重每一位幼儿。

有了这种心境,师生之间就能有一种和谐的状态,许多事情便迎刃而解,热爱幼儿包括尊重信任幼儿,关心爱护幼儿,只要是我的学生,无论活泼、顽皮或胆怯,我都一视同仁。对性格孤僻的幼儿,给以更多的热情和帮助。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走出自我评价的误区。活泼开朗的幼儿,我则提供适合他们的展示空间。人的感觉是相互的,教师的真诚,孩子们能感觉的到。坚持热爱、尊重每一位幼儿,与幼儿平等相处,让幼儿接受了你,就能以主动的.态度接受你的教育。

二、重视对班级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培养。

小班幼儿在学期初,是处于一种蒙化状态,他们带着家庭中的不同习惯走到了一起。许多孩子原有的生活比较的无序,甚至十分的自由化。作为一个有着多年经验的幼儿园教师,我精心选择了一些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教材:如《十二点钟静悄悄》教育幼儿每天中午要按时睡午觉;《大大小小》教育幼儿不要挑食;《洗掉小细菌》教育幼儿要饭前便后要洗手,培养幼儿取放玩具常规:不争抢,不随意干扰别人等等。到如今,班级幼儿已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常规。

三、善于与家长沟通。

在幼儿园工作中,家长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园的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这学期,我通过多种渠道与家长沟通,针对每一位幼儿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家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取得了家长的信任,使我的工作得心应手。

四、积极参加园里的教研活动。

本学期,我积极制作了大量的适合小班幼儿操作的区域活动材料,配合主题活动,进行环境创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并且制作了大量的教具,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教师竞聘述职报告范文3一、思想品德方面

“为人师表,身正为范”,以德为首。在工作中,时刻告诫自己,首先要有宽容心,能合理排解自身的消极情绪,从而始终将思考的欢乐和收获的喜悦送给学生,全身心地扑在教育事业上。其次要爱学生,在新课程背景下我努力转变观念,“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努力以一颗博爱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以智力好坏定亲疏,以成绩好坏分优劣,以自己的真诚无私赢得了每一位学生的热爱和尊敬。再者,能与周围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教学活动中能较好地与老师、学生、家长合作,与人相处真诚热情。

二、虚心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教学是一项需要爱心与智慧的工作,教学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需要依靠智慧来解决,智慧来自细心的观察,来自于勤奋地读书、勤奋地工作,来自于不断地反思,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一学期来,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魏书生的《教学工作漫谈》等教育专著,在网上我结识很多名师和青年教学骨干,从他们身上我学到许多,也找到自身的不足。

三、教学工作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让学生学好知识是老师的职责。因此,在教学之前,细致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教学的方法,以如何培养中学生创造能力教学实验专题。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积极参加市教研室、及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通过参观学习,外出听课,等教学活动,吸取相关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所以,参加工作以来,教学成绩总是名列前前茅。

四、学校工作

在学校工作中,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听从领导的安排,工作上不计酬劳,任劳任怨,通过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按时保质地完成了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

我相信我是一位负责任的教师,是一位肯专研的教师,是一位紧随时展完成各种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是一位默默无闻的但很出色的教师。

教师竞聘述职报告范文4我今天要竞聘的是主班教师岗位。理由如下:

一、是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师。

要做好一名幼儿教师,首要的素质是尊重孩子、热爱孩子,具有奉献精神。在日常生活中,我对孩子们一视同仁,不偏不宠。做到多鼓励、多肯定,及时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用爱心温暖每个孩子。除了要传授知识,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外,我还承担起“妈妈”的责任,负责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我时常保持微笑,经常拉着他们的小手、抱抱他们、亲亲他们。给予妈妈般的关爱和体贴使孩子对我产生一种深深的依恋情感,从而觉得幸福、安全和满足。走进童心世界,做孩子们的好伙伴。并能够善于捕捉教育的契机和欣赏幼儿。

二、是家长心目中的好老师。

教师的职业是为社会服务、为家长服务、为孩子服务。“细微处见真情”是我家长工作的感受。我和家长交流的方式通常采用家园联系栏、家园联系册、电话以及接送时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内容多为生活中孩子的具体表现、孩子的最大特点和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交流的方法根据家长不同的心理和个性特点,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方式,讲究沟通、交流的艺术。面对形形的家长,我总是虚心地听取他们的合理化建议,耐心地为他们排忧解难,热心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将每项工作做到前面,照顾好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高高兴兴来,愉愉快快走,使每个家长都感到放心、安心。

三、是教师心目中的好老师。

我始终坚持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从踏上工作岗位起,在教育教学上,我经常学习各种幼教刊物,不断上网学习和查找相关资料来充实自己。在备课中,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熟悉教学任务并认真书写教案,做好教具,力求备好、上好每节课。其次,我个人青春、阳光有活力,具有较强的适应思想、能力和责任感。我相信自己有能力、有实力胜任这个岗位,请大家支持我。

当然,即使我没竞争上班主任岗位,我也决不气馁,不论领导安排我到哪个班,担任什么工作,我都会一如既往,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我坚信,在园领导以及全园教职工齐心协力的努力下,我们旭虹早教幼稚园的明天将会更加辉煌!

教师竞聘述职报告范文5一、思想认识

任职以来,我思想上积极上进,政治上立场坚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格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校各种活动,加强师德修养,服从领导安排,注意与同事、学生搞好团结,虚心向老教师学习。

二、教学工作

我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争取多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优秀教师的教学艺术。平时上课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顺利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

三、教研工作

我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按时参加学校和教研组组织的教研学习、听课、评课、座谈等活动,精心上好课。活动中积极参与,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同事们交流讨论,努力向更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深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先进的课改理念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提高自己的教研组织能力和个人的教研能力。

四、出勤与业绩。

篇11

在语言的内部框架上,教学语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彭利贞,2013)。所谓狭义的教学语言,直接表现在课堂用语层面上,旨在组织课堂教学,推进教学课堂进程。大家耳熟能详的“上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五课的生词,今天我们学习第五课的课文,请打开书,三十页,来,大家先跟我朗读课文。”对于这一程序化的课堂用语,在习得语言时是非常必要的。而广义的教学语言更主要是体现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语言。一方面是承载教学内容的语言,另一方面是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学习掌握的语言。论文主要探讨狭义的教学语言,即课堂用语。分别是课堂用语的类别、课堂用语的变异、课堂用语的动态性特征、课堂用语的肢体语言以及课堂用语的评价反馈等进行逐项探讨,确保对外汉语课堂上的课堂用语的特性及意义能真切服务于课堂。

一、课堂用语之分类

首先,在探析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的类型时,教师的课堂用语是重中之重。同时,课堂用语也涵盖了教师教学口语、书面语以及体态语。在课堂教学时,如何使用适当的课堂用语需要把握好尺度,这与学生是否能有效学好汉语息息相关。因为学生也是依靠课堂用语的学习来达到学习目标的,因此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教学用语的精确性和规范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课堂上学生会把教师的课堂语言当成范本来模仿和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说话的轻重、说话的快慢等因素这些都要考虑学生的理解水平;而什么时候说什么,又该怎麽说,该用什么方式表达这些都是教师的课堂上需注意的。但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尤其是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让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减少听读障碍,而将课堂用语进行了语音、句法和语义等多个层面的有效组合,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水平的学习者的课堂推进,而这种经改造后的课堂用语我们称之为课堂用语的变异。

二、课堂用语之变异

所谓的语言变异,主要是指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说话人为达到一定的修辞和表意效果,故意地违背语言使用上的语法或者语用的常态从而产生出来的语言形式(张辉1999)。而课堂用语的变异,具体来说,教师会自觉地结合学生真实的语言水平,辅之于模拟、测试和反馈等多样化的方式来使其脱离自身语言能力的实际情况,从而接近学生的语言水平,如此以往将让课堂教学的语言输入变得更加简易有效。由于本文提到教学用语需确保一定的精确性和规范性,因此,学习者需对变异的课堂用语加以区分和辨明。结合许多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分享的经验得知,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用语有时会和小学甚至幼稚园教师般简洁且“悠长”。

而对外汉语课堂何时采用什么类型的变异词汇?考虑到人脑对记忆的曲线因素,以及结合可理解性的输入,用形式单一和语汇简单的课堂语汇,方便学生有效输入和吸收,由于学习语言目的在于交际,则可理解性的输入便成为首要原则,彼时,语言经济性倒是稍逊一筹。

三、课堂用语之动态性

在知晓该采用什么类型的课堂变异词汇后,我们似乎应该思考为何要用这些变异词汇,其中要综合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呢?何时采用高辩认度词语,何时又选择低辨认度的词语。两者之间该如何平衡?首先我们考虑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水平的不同,学习环境和内容的不同等造就的动态性,在时间空间和形式及内容的不断推进下,教师所采用的课堂用语也会自然随之发生变化。例如教师在开课前几节,都需要对其课堂指令进行复现和重温,但随着教学时间的增长而逐步提高其课堂用语的复杂性,同时并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同步。因此,课堂用语的动态性是影响其发展重要因素之一。

四、课堂用语之肢体语言

最后,我认为,在对外汉语课堂用语上似乎不能缺少教师习惯性的肢体语言,例如教师两手一扬,全班同学齐声朗读;教师大拇指一伸,表扬赞赏无人不知;而对于基本的课堂教学指令,我认为应提前让学生直观理解,例如听说读写技能训练该如何表达,例如听,把手掌打开放在耳朵旁边,同时大声说听;例如记住,用食指指太阳穴,同时大声说记住;例如维持课堂纪律时保持安静应表达为把手掌摊开,掌心向下压两下,同时大声说安静。有人说这是常规的课堂表现,不能作为课堂用语的变异现象,但结合现阶段许多培训性质的高压力的非学历的汉语课程,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接近严苛的状态,惜字成金便成为了他们的课堂主旋律,不浪费只言片语,每个字词都须保证是有效输出的,因此常规的学历教学或者兴趣教学中的“你读的真好,你表现的真棒”往往会缩减为“你很棒”或者“好”甚至只是简单的一个大拇指。而对于这些肢体语言在前几次课时要注意强化和复现,将汉语表达和对应的动作、行为和手势结合起来重复给学生,而且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同样的肢体语言可能表达不同的意义,要避免误用其它国家或民族的禁忌动作或手势。

五、课堂用语之评价反馈

“当我们开始谈话时,我们总是期待对方跟我交流,期待着听话者对我们所说的话作出评价,这种信号能使说话者感到自己并不是在对着墙壁讲话,而是人人参与交流(匡小荣,2000)。”这句话让我们意识到在交流过程中,适当的反馈能为交际更顺畅进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汉语综合交际能力是最本质的教学目标,这决定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传授汉语知识,还需创设情境使课堂教学极具情境化。因此,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一对一,一对多及多对多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促成的反馈活动,能为学生提供评价反馈,让其能更好与教师交流。师生交流语中反馈语不同类型也表达了丰富的涵义。在实际教学案例中,我们发现缺乏经验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反馈语言很单一,学生听多了,便会怀疑这是否只是老师的习惯或敷衍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夸奖或评论。因此,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不断推进,教师应丰富其课堂反馈语,对学生的褒贬有相对的区别性,且以鼓励和赞扬为主。

在对课堂用语探究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揭开其神秘的面纱,但我认为,本课题还是应建立于大量课堂案例基础上,结合更多实证方法来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年晴.课堂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J].文学教育, 2010.